時間:2023-03-02 15:02:2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中學生感恩教育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研究對象
采用方便取樣在貴陽市某中學八年級選取兩個平行班。一個班為感恩團體輔導組(n=54),其中男生24人,女生30人,平均年齡14.2±0.4歲。另一個班為常規教育組(n=54),其中男生26人,女生28人,平均年齡14.2±0.2歲。
2.研究工具
采用感恩問卷(TheGratitudeQuestionnaire-6,GQ-6)。該問卷包括6個項目,要求被試根據最近的實際感受進行評價,該量表用七點計分,其中項目3和6為反向計分題,計算所有項目的平均分,分數越高表示感恩傾向越強;GQ-6的Cronbach'sα系數為0.81,采用奇偶分組法的分半信度為0.82,重測信度為0.70,信度指標均達到了測量學可接受的水平,GQ-6具有較好的信度。該問卷題量少,不容易使參與測試的中學生產生疲勞效應,從而能收集到更加真實有效的數據。自編團體活動滿意度評價表。主要調查成員對團體活動的滿意程度,團體活動帶來的收獲。采用“完全不同意”、“不同意”、“一般”、“同意”、“完全同意”5個等級評價參加團體心理輔導活動的感受。
3.研究方法
本次團體輔導是發展性的團體心理輔導,目的是培養良好的感恩意識、促進感恩行為。此次團體輔導結合感恩三維結構理論,圍繞感恩認知、感恩情感體驗及感恩行動設計團體輔導方案,共開展6次活動,每周1次,每次2小時。團體輔導教師具有國家心理咨詢師資格,團體輔導過程主要采用講授、游戲、討論等形式。每次活動結束后讓成員寫下自己參加活動的感想及建議,合理調整團體輔導活動。常規教育組不進行任何團體心理輔導,也不告知其為常規教育組成員。整個團體輔導活動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導入階段。加強成員之間的認識和溝通,使彼此不熟悉的成員相互了解,營造愉悅的氛圍,建立安全、信任的團體環境。第二階段:展開階段。創設感恩情境,引導學生捕捉生活中感受到的恩惠,產生感恩情緒,逐漸形成感恩意識。并從實踐層面引導學生進行感恩,將感恩落實到日常行為。第三階段:結束階段。分享活動感受,回顧成長過程,結束團體輔導。
4.效果評估
干預前后,兩組分別填寫感恩問卷(GQ-6)。感恩團體輔導組在活動結束后填寫團體活動滿意度評價表,進一步評價團體心理輔導的干預效果。
5.統計方法
采用SPSS19.0軟件,對數據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和配對樣本t檢驗。
二、結果
1.干預前后兩組的感恩傾向評分比較
團體輔導前,感恩團體輔導組和常規教育組感恩傾向得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團體輔導結束后,感恩團體輔導組感恩傾向得分顯著高于常規教育組。感恩團體輔導組后測得分顯著高于前測得分;常規教育組前后測得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2.干預前后兩組的感恩傾向量表差值比較
感恩團體輔導組感恩傾向得分的差值顯著高于常規教育組。3.團體活動滿意度調查感恩團體輔導組在7個調查項目上持“同意”和“完全同意”態度的百分比分別為96.3%、92.6%、85.2%、88.9%、98.1%、100%、96.3%。
三、討論與建議
論文關鍵詞:初中政治;道德素養;淺談
道德是協調人與人、人與社會、個人與集體之間關系的次于法律下的行為規范和準則,品德是一個人遵守道德的體現,道德規范依靠社會輿論和約定俗成的習慣以及個人信仰等支持,不具有像法律那樣的強制性,卻是一個人為人處世的基本原則。因此初中教育階段在政治教學上培養初中生的基本道德素養,建立起正確的價值觀,具備一定的品德品質是政治教學的重要目標。在初中政治教學中應該積極的培養學生的相關素質,正確的引導他們正確價值觀的形成。
一、充分利用課堂教學主陣地,培養愛國情懷和集體榮譽感
愛國主義精神是當今青少年所必須具備的品質,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歷史文化進程,時代在變遷,科技在進步,愛國卻是永恒不變的核心主題。青少年是中國夢的繼承者和弘揚者,初中政治教育更是要在青少年形成基本價值觀、政治觀和人生觀的時候樹立起他們的愛國主義情懷,這樣才能在成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棟梁,肩負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在初中政治教學中課堂是一個主陣地,我們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和特點,靈活多變的設計教案和展開針對性的教學手段。鑒于政治這門科目的性質,教材遣詞造句特別講究,嚴肅性強、抽象性強,因為在教學過程中難免會讓學生感到課堂枯燥乏味,尤其是向愛國主義情懷這樣內涵豐富的抽象性概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積極開展對教材的二次加工、多多利用生動有趣的案例將知識具現化,并運用教學手段和策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他們的學習熱情,比如開展角色扮演活動、創設情境法、模擬討論法以及多媒體技術等。綜合論之,無論采取哪樣的教學手段均旨在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提高課堂效率,幫助學生理解和內化愛國主義情懷的基本內涵。
例如,我在執教人教版初三政治時,在給學生講解和分析愛國主義情懷內涵的時就運用情境模擬法讓學生在真實的環境下感受愛國主義的教育具體表現形式,例如我創設了很多日常生活中的情境并讓同學們設身處地的去理解愛國主義情懷在這些小案例中的表現:某同學因為某些原因,用打火機將隨破舊的紙幣燒毀,初中德育教育論文我們遇見了應該及時制止。愛護和尊重人命幣,不亂丟亂扔也是愛國主義的表現;在升國旗奏國歌的時候我們應該莊嚴肅目,不能嘻戲玩鬧等。通過這樣一些生活中的小事情能讓他們具體理解愛國主義情懷的內涵,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愛國主義情懷的培養。此外,集體主義也是初中生必備的品質,人是群居動物,個人和集體相互依存,因此培養學生集體主義和集體榮譽感是初中政治教學中的重要一環,在課堂教學中應該積極開展團結協作性質的學習活動一點一滴的加強他們集體榮譽感的培養。
二、引導學生明是非,辨善惡
一個人道德品質的體現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而為之”一直以來都是提倡學生學會的行為準則,只有能夠明是非,辨善惡才能規范自己日常中的行為,從而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質和綜合素養。一時的某些行為并不能說明是否具備道德品質,只有形成內心的觀念和行為準則并在它的驅使下踐行某一道德行為才是具備道德品質的表現,因此道德品質的培養是一個積累和沉淀的過程,而日常生活中逐漸形成這些品質就需要學生建立基本的明是非,辨善惡的能力,規范一言一行,以致于內化道德準則從而獲得道德品質的培養。在初中政治教學過程中,學生辨別是非黑白的能力需要教師進行引導,注重學生的一言一行,鼓勵的宣傳好的人和事,對那些做錯事或者具有相關傾向的學生加以教導防范于未然。此外,利用對比教學法培養學生明辨是非、善惡能力方面具有非常良好的教學效果,例如,我曾經給學生講解過這樣兩則對比案例:甲在經過一路邊時隨手丟垃圾,乙見到有人丟也跟著丟而丙同學經過時不僅沒有跟著丟垃圾反而將垃圾撿起來放入就近的垃圾桶中。這樣一則案例簡單卻發人深省,甲同學是最初丟垃圾的人,而乙同學的行為雖然有所不同卻與甲沒有本質區別,丙同學的行為和乙的行為形成鮮明對比。通過這樣的對比教學法學生對于對與錯、是非黑白、善于惡就會形成一個基本的認知能力。
三、結語
道德培養對于學生道德品質、價值觀、人生觀的形成以及樹立愛國主義情懷和集體榮譽感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師應該充分發揮初中政治課堂這一平臺展開對學生的道德培養,從日常生活和教學中的一點一滴中培養他們明辨是非善惡的能力,規范一言一行,在逐漸學習和積累的過程中樹立行為規范,培養道德品質。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