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2 15:02:2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中長跑教案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認真做好思想動員工作。
教師可利用課余時間及開設講座,向學生講述參加中長跑訓練對身體的重要性,使學生明確中長跑訓練對改善人體的心血管系統、呼吸系統的功能有顯著的作用。通過中長跑,可以有效地增強體質,促進身體的健康發展。中長跑訓練相對于其他運動項目比較辛苦,切不可“三天打魚,四天曬網”,訓練時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要持之以恒。只有在訓練之前讓學生充分了解中長跑對鍛煉身體的重要性,為訓練作充分準備,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二、進行細致的心理輔導
筆者在實踐中認識到中長跑教學過程也是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的過程。當今的學生普遍怕苦怕累,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該注重培養學生自信、堅毅,在困難面前不低頭等良好的心理素質,對中長跑中會出現的生理、心理現象和應對的方法要重點講解。比如中長跑過程中出現的“極點”與運動性腹痛現象,要讓學生認識到這是中長跑運動的一種正常的運動生理現象,是不會對身體造成傷害的,從而消除心理疑慮。
“極點”現象出現的原因是在中長跑運動的過程中,由于氧氣的供應落后于身體的需要,跑到一定距離時,會出現胸部發悶,呼吸節奏被破壞,呼吸困難,四肢無力和難以再跑下去的感受,這種現象稱之為“極點”?!皹O點”是能夠克服的,當“極點”出現后,要勇于接受挑戰,以頑強的意志繼續跑下去,同時加強呼吸,調整步速。這樣,經過一段距離后,呼吸變得均勻,動作又重感到輕松,一切不適感覺都會消失。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極點”的出現會延遲,不適的癥狀漸漸會減輕和較快消除。在訓練時,還會因準備活動不充分與吸入冷空氣等而引發腹痛情況,此時,不要緊張,用手按住疼痛部位,減慢跑速,多做幾次深呼吸,堅持一段時間,疼痛就會消失。隨著運動水平的提高,運動性腹痛的現象會很少出現。
正確認識訓練過程中出現的“極點”與運動性腹痛的生理、心理現象,消除心理疑慮,從而使學生樂于參與中長跑訓練。
三、改進訓練方式,激發學生興趣。
中長跑常規的教學方式既單調又枯燥,很難調動學生的興趣和激情,如果強迫學生進行練習,學生會產生不情愿的情緒,從而對中長跑訓練更加討厭。只有通過變換“跑的方式”,改進教學方法,進行教學訓練,讓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進行“中長跑”練習,才能夠明顯的激發學生的練習興趣。
1、抓住學生爭強好勝的特點,運用游戲跑的形式進行教學訓練。
在中長跑的教學訓練中,為了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可廣泛地運用游戲跑的手段組織教學。如跳繩接力跑,抱球接力跑,傳遞手絹接力跑,負輕物接力跑等。由于學生大部分有爭強好勝的特點,而且團隊意識很強,誰都不想扯團隊“后腿”,于是人人奮勇爭先,就會把勞累感拋諸腦后,進而積極參與教學訓練項目。
2、利用“超人”跑的形式進行教學訓練,讓學生在你追我趕的氛圍中進行練習。
學生按照男女性別,體質強弱分組,然后在不同的地方同時出發,每位同學都力爭領跑一段距離,當一人領先時,他不能減速,后面的同學不能泄氣,也要力爭超過他人,然后領跑。讓同學們始終在一個你追我趕的氛圍中跑步,這樣,無形中激發了同學們的學習積極性,并提高了同學們的耐力水平。
3、利用障礙跑的形式進行教學訓練,增強學生練習的情趣。
初中《體育與健康》教材第一冊中有障礙跑教案,教師可根據學校場地、器材和學生實際情況,調整教學內容;在練習形式上,可采取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越障礙計時比賽,以增加趣味性和提高難度;教師還可以發動同學利用跨欄架、標槍、體操墊、跳高架等器材在田徑場中間,由同學自己創編圖形路線進行障礙跑,以此激發他們跑步的熱情。
4、利用圖形跑的形式進行教學訓練,調動學生的學習情緒。
運用各種圖形,讓學生圍繞行進路線做各種圖形跑,如籃球場、足球場、排球場、羽毛球場等各種線條進行跑進,還有蛇形跑、螺旋形跑、對角線跑、8字形跑、五角形跑等各種新穎的圖形,使學生感到有新意,以此調動學生練習的情緒。
5、利用變速跑的形式進行教學訓練,分散學生對疲勞的注意。
這里所講的變速跑與我們普通意義上的變速跑有所區別,一般變速跑常常是固定化、程式化的,如50M快跑+50M慢跑;100M快跑+100M慢跑等,這樣學生在練習中會很快地感到枯燥。而我們將此形式變化為不等距變速跑,如:50M快跑+50M慢跑;60M快跑+60M慢跑;70M快跑+70M慢跑……這樣,在練習中會因距離的改變而分散學生對疲勞的注意,同時也可使學生體驗到跑不同距離的練習而產生不同的感受,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6、利用“校園鐵人三項賽”的形式進行教學訓練,為學生提供了重新認識自我,挑戰自我的機會。
筆者從“鐵人三項賽”受到啟發,把它引入中長跑教學,設計成校園鐵人三項賽:400M跑+150個單搖跳繩+上下5層樓梯跑?!靶@鐵人三項賽”對學生來說充滿挑戰,其中400M需要速度和耐力,跑完400M后跳繩就不輕松了,兩個項目完成后跑5樓上下需要堅強的毅力和足夠的耐力,許多學生會停下休息片刻,上下樓梯速度很慢,但絕大多數都能堅持下來。這個練習雖然艱苦,但是多數學生還是表示喜歡,它提供了重新認識自我,挑戰自我的機會,身體是疲勞的,而精神卻是愉悅的。
7、利用自然地形跑的形式進行教學訓練,使學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覺。
【關鍵詞】高中體育;課堂教學;提問策略;探索
新的課程標準告訴我們: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必須體現身體練習與思維活動緊密結合的特征,才能構建具有時代特征的學習平臺,才能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力。為此,我對體育課堂教學中的提問進行了嘗試與探討。
一、通過提問為學習新動作打好基礎
每次學習新動作前,教師應抽出一定時間,提問以前學過的且與新學動作技術有聯系的問題。這樣,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回答問題的情況有針對性進行講解示范,既復習鞏固了已學知識,又引出了新課的動作概念,再進一步闡明,從而為學生進一步學習掌握新的動作技術打下了基礎。因此,課前教師要深入鉆研教材,精心設計提問,對于那些理解不透的重點、難以攻破的難點,似是而非的疑點,相互聯系的節點,精心設計幾個關鍵性的問題,并且使這些問題環環緊扣,層層遞進,真正起到承前啟后的作用。
二、通過提問了解學生掌握動作要領的程度
教師在課堂上,應不斷觀察和了解學生掌握動作技術(知識)的程度,來檢查自己教學的效果。這雖然可以從學生的面部表情和完成動作技術的質量上做出判斷,但往往還不全面,若能提出一兩個問題,找幾個理解程度不等的學生來回答,更能全面地檢測自己的教學效果。例如:前滾翻分腿起動作要領是什么,應注意哪幾點等。這樣,既可以了解學生對所學動作的理解、掌握的程度,又可以針對學生存在的問題及時改進教學方法。從我的實踐情況看,經常進行課堂提問,學生在課堂上掌握的動作質量就高,記得也較牢。
三、通過提問復習和鞏固教學的重點
在體育課中,教師提問教學的重點難點,不僅可以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同時還可以加深學生的記憶,在學生的腦子里打下深深的烙印。所提的問題,教師在編寫教案時就應很好地考慮,應突出學生掌握技術動作時的薄弱環節,并且要因人而異,因材施教,把較多的時間和精力用在重點內容上,使提出的問題真正能起到復習和鞏固重點內容的作用。為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講解動作的用詞要重點難點突出,確切精煉,通俗易懂,熟練的運用動作術語和口訣,既使學生易懂易記,又有利于學生領會動作要領。
四、通過提問吸引學生聽課的注意力
在體育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針對學生的心理狀態有目的的提問。學生心理狀態大致可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隨著課堂教學的推進,學生精力集中,思維活躍,對問題已產生興趣。這時教師應采取“拋磚引玉”的方法提問,讓學生自己回答思考的問題。如前滾翻動作,教師可以用圓和方的滾動作比喻進行啟發,讓學生通過分析比較得出圓的滾動快又容易而方的不易滾動的原理,使學生從形象的比喻中得到啟發,加深對前滾翻低頭、收腹、團身動作要領的理解。另一種是:課堂紀律松懈,部分學生注意力不集中、精力分散或對問題不發生興趣。
五、通過提問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
體育教學實踐使我認識到:每當一個學生對某種學習產生濃郁的興趣時,他總是積極主動,而且心情舒暢,愉快地去進行學習,不覺得學習是一種沉重的負擔。因而,有興趣的學習,豐富多彩的學習不僅能使學生全神貫注積極思考,而且所學習和應該掌握的知識、技術、技能往往是迅速而牢固的。比如田徑課一般來說學生興趣不大,特別是中長跑課,不少學生有畏懼心理。為了引起學生的興趣,教師提出問題:為什么長跑后肌肉有酸痛的現象?為什么會出現極點?出現極點后如何消除它?學生很想知道其中的道理,這便引發了學生求知的欲望,利于消除學生的恐懼心理,而且還會使學生正確理解中長跑運動過程中的生理反應現象,加深了學生對中長跑運動在預防心血管系統疾病方面所起的作用的認識,對課堂教學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
六、通過提問啟發學生積極思維
【關鍵詞】 課堂教學 體育 提問策略
1 通過提問為傳授新知識打好基礎
每次講(學)新動作前,教師應抽出一定時間,提問以前學過的且與新學動作技術有聯系的問題。這樣,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回答問題的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講解示范,既復習鞏固了已學知識,又引出了新課的動作概念,再進一步闡明,從而為學生進一步學習掌握新的動作技術打下了基礎。因此,課前教師要深入鉆研教材,精心設計提問,對于那些理解不透的重點、難以攻破的難點,似是而非的疑點,相互聯系的節點,精心設計幾個關鍵性的問題,并且使這些問題環環緊扣,層層遞進,真正起到承前啟后的作用。
例如:初學魚躍前滾翻時,應在團身前滾翻動作熟練掌握后,再練習遠撐前滾翻,然后引出魚躍前滾翻動作。學習新動作時要不斷地提出問題,分析動作要領是什么?區別在那兒?各有什么特點?如何保護與幫助等。提問時,如果第一個學生回答得不完整,或者有錯誤,教師應不忙作解答,可再提問一兩名學生。這樣可加深學生對問題的思考,引導學生積極地思維,加深學生對動作要領的理解,從而更好更快地領會、掌握新動作。
2 通過提問了解學生掌握動作要領的程度
教師在課堂上,應不斷觀察和了解學生掌握動作技術(知識)的程度,來檢查自己教學的效果。這雖然可以從學生的面部表情和完成動作技術的質量上作出判斷,但往往還不全面,若能提出一兩個問題,找幾個理解程度不等的學生來回答,更能全面地檢測自己的教學效果。例如:前滾翻分腿起動作要領是什么,應注意哪幾點等。這樣,既可以了解學生對所學動作的理解、掌握的程度,又可以針對學生存在的問題及時改進教學方法。從我的實踐情況看,經常進行課堂提問,學生在課堂上掌握的動作質量就高,記得也較牢。
3 通過提問復習和鞏固教學重難點
在體育課中,教師提問教學的重點難點,不僅可以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同時還可以加深學生的記憶,在學生的腦子里打下深深的烙印。所提的問題,教師在編寫教案時就應認真地考慮,應突出學生掌握技術動作時的薄弱環節,并且要因人而異,因材施教,把較多的時間和精力用在重點內容上,使提出的問題真正能起到復習和鞏固重點內容的作用。為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講解動作的用詞要重點難點突出,確切精煉,通俗易懂,熟練的運用動作術語和口訣,既使學生易懂易記,又有利于學生領會動作要領。
例如,教師在講解排球墊球的手臂動作時,簡練地用“壓腕”、“提肩”四個字來強調手臂動作要求,既簡單形象又易記。當然簡練也要注意講解的完整性和系統性,不能顧此失彼。
4 通過提問吸引學生聽課的注意力
在體育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針對學生的心理狀態有目的地提問。學生心理狀態大致可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隨著課堂教學的推進,學生精力集中,思維活躍,對問題已產生興趣。這時教師應采取“拋磚引玉”的方法提問,讓學生自己回答思考的問題。如前滾翻動作,教師可以用圓和方的滾動作比喻進行啟發,讓學生通過分析比較得出圓的滾動快又容易而方的不易滾動的原理,使學生從形象的比喻中得到啟發,加深對前滾翻低頭、收腹、團身動作要領的理解。另一種是:課堂紀律松懈,部分學生注意力不集中、精力分散或對問題不感興趣。這時應采取“問答式”的提問,用一些難以回答或容易疏忽的問題讓學生(尤其對精力分散的學生)思考、回答,這樣可促使大家對問題產生興趣,收到吸引學生聽課注意力的效果。
5 通過提問激發學生求知欲
體育教學實踐使我認識到:每當一個學生對某種學習產生濃郁的興趣時,他總是積極主動,而且心情舒暢、愉快地去進行學習,不覺得學習是一種沉重的負擔。因而,有興趣的學習,豐富多彩的學習不僅能使學生全神貫注、積極思考,而且所學習和應該掌握的知識、技術、技能往往是牢固的。比如田徑課一般來說學生興趣不大,特別是中長跑課,不少學生有畏懼心理。為了引起學生的興趣,教師提出問題:為什么長跑后肌肉有酸痛的現象?為什么會出現極點?出現極點后如何消除它?學生很想知道其中的道理,這便引發了學生求知的欲望,利于消除學生的恐懼心理,而且還會使學生正確理解中長跑運動過程中的生理反應現象,加深了學生對中長跑運動在預防心血管系統疾病方面所起的作用的認識,對課堂教學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
6 通過提問啟發學生積極思維
我在學校擔任兩個班級的英語教學任務,同時兼任年級英語備課組長。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我發現了下面幾個現象:
第一,在集體備課之后,教學內容、教學進度、教學的基本方法和教師所準備的教學資源幾乎是相同的,為什么班級教學卻還是有差異?第二,我們的英語教學在過去取得了好的教學效果,但是當我們沿用以往的經驗時為什么還是感到力不從心?第三,同一班級的學生成績有差異,除了學生個人能力的差異之外,還有哪些因素呢?
通過分析,我認為初中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可以歸納為下面幾個:
第一,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不高。他們既無熱情、也無激情,更不談制訂學習計劃,進行自主學習。第二,課堂教學環節仍然停留在“傳授新課――作業/檢測――講解――傳授新課”的模式上,學生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少。第三,學生參加英語活動的機會很少。第四,部分教師迷戀“講授式”“填鴨式”教學,總覺得不講就不放心,只有講解細致才能安心。
二、觀點及其詮釋
通過對上述現象和問題進行思考,我得出了這樣的觀點:(1)把握好課堂教學各環節的時間、節奏。(2)在課堂上通過組織學生進行自主合作學習來激發其學習的興趣,幫助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這里,對幾個關鍵詞進行詮釋:
第一個關鍵詞是“節奏”。初中階段的學習就像體育比賽中的中長跑,既需要耐力,又要求有速度。三年的學習過程,對學生的耐受力、毅力是一個考驗。同時,進行這樣高強度的學習還要保持一種快節奏,保持高效率,只有這樣學習才有成效。我們認為,教師就應該像中長跑教練一樣,把握好各階段的教學節奏,使學生的潛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套用一句古語就是:“文武之道,一張一弛?!边@里就涉及“學”與“習”的關系以及對時間控制的問題。學生只有在一種適度的節奏中才可能充分開展自主合作學習。
第二個關鍵詞是“態度”。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永遠是擺在教師面前的一個話題?;诮嬛髁x理論的教學觀認為:教學活動不是教師向學生傳遞知識,而是學生主體對知識的處理和轉換,學習者是教學活動的中心。忽略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態度等主觀因素,學習就會變成一種僵化的過程,學生就可能成為學習的奴隸而不是學習的主人。建構主義倡導的教學模式應該是“以學生為中心,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是組織者、指導者、輔導者和促進者;教師的作用是利用情境、協作、對話等學習環境要素,讓學生掌握多種運用于各門學科的學習和思考策略,以便更有效地主動建構他們所學知識的意義”。 這里對“態度”還有另外一種解讀,就是老師教育思想的轉變。教師不應該是教學過程的暴君或包辦者,而應該僅僅是一個導演而已。這就涉及到了“教”與“學”的關系。
第三個關鍵詞是“習慣”。學生學習的根本目的絕對不是應對考試,教師要教給學生認識知識的方法,借用葉圣陶先生的話就是:“教是為了不教!”。真正對學生終生有益的東西就是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思考習慣。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為了學生的終生發展。這里涉及“本”與“末”的問題。
三、并于“兩案、三學、六步”課堂教學模式
我校推行了一種全新的課堂教學模式――“兩案、三學、六步”。這種教學模式采用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交流的形式,開展課堂教學。
(一) 對“兩案、三學、六步”課堂教學模式的解讀
所謂“兩案”,就是導學案、二次備課教案,是模式的物化載體。
所謂“六步”,就是自學導航、釋題定標、導學交流、展示質疑、學習反饋、鞏固拓展。這六個步驟,是模式的操作流程。
所謂“三學”,就是學會、會學、活學,是基于模式的物化載體,在模式的組織架構基礎上,運用操作流程要達到的目標。
(二)英語學科運用此模式的具體步驟
結合“兩案、三學、六步”課堂教學模式的具體要求,根據英語學科的特點,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具體步驟以及任務目標如下:
(1)釋題定標:要求學生朗讀學習目標,并結合學生的學情解釋教學的重難點。
(2)導學交流:分為“情景導入”“小組探討自學”“班級交流展示”三個環節。
①情景導入:形式多樣,但要結合自學導航完成反饋,例如可以采用小組對抗競答的方式復習等。
②小組研討自學:基于預習新課基礎上的小組合作探討,教師要在此時到學生中間巡查,以了解學生學習的基本情況。
(3)展示質疑:小組合作交流基礎上的全班交流展示,并且要解答學生對展示內容的質疑與詢問。
(4)學習反饋:及時反饋掌握情況;
(5)鞏固拓展:訓練鞏固學習成果;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小組研討自學”“課堂展示交流”“及時反饋”三個環節是重點。
在課堂教學的組織形式上有兩點很重要:分好小組,建立適宜的評價方式。
1、要考慮到運動負荷
初中學生正處于生長發育時期,心血管系統及呼吸系統不夠完善,骨骼所能承受的壓力和肌肉的拉力都較弱。因此,在安排負荷的強度和負荷量方面要充分考慮到這些。對于初中生而言,進行中長跑教學時,由于運動量較大,補償性體能的練習可以不考慮;若是學習前滾翻,就要考慮補償性體能的練習,從而達到鍛煉的效果。因此,運動負荷的安排一定考慮周全,不能死搬硬套。
2、要考慮天氣狀況(陰天、悶熱天等)
每年開學,就個人而言,必定要制定詳盡的教學計劃。但計劃是死的,人是活的。有時遇到陰天或者悶熱天氣,必須適時調整教學內容,以應對不利的教學環境。在陰天或者悶熱天氣運動,體質稍弱的成年人還有些難受,何況是今天的青少年學生呢?因此,體能練習既要按照計劃來實施,在實施過程中又要結合實際狀況,及時作出調整,防止傷害事故的發生。
3、要考慮學生的實際狀況
現在的學生體質狀況堪憂,已是眾人皆知的事情?,F在的學生與以往的學生在力量、速度、耐力等方面相比,有著天壤之別。過去的六年級學生升入初一年級,很快就可以適應初中的體育生活。而現在的六年級學生升入初一年級后,筆者發現兩個階段好似出現了一個大的鴻溝,并且有著愈演愈烈的趨勢。對于這些學生,必須要進行體能補償。但在具體操作時,要實地了解學生狀況,掌握第一手資料,制定出科學的體能練習舉措,做到循序漸進,初中階段的體育教科書中也有詳盡的闡述,這里就不再敘述。
4、要考慮練習的新穎、巧妙
科學發展,社會進步,學生的接受信息的渠道變多變廣,原來適用的練習方法顯然難以調動學生練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如此逼迫著老師必須設計出有新意的,巧妙的東西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參與性。例如在傳授初一年級原地運球時,一味的運球,絕大多數學生會失去興趣。這時候,可以設計出“運球破壞球”或者“運球搶球”的游戲。使學生在游戲中,球性得到鍛煉,實戰得到強化,運動量有了保證,學生的參與率得到提高。如此相比枯燥的運球,要好許多。再如,學生學習了傳球技術后,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型比賽,要求利用傳球、跑動、接球的方式,在規定時間內哪組失誤少,失誤少的為勝;或者哪組失誤先達到規定的次數,為失敗。只要教者潛下心來去思考,去探索,會有滿意的效果。
5、要最好考慮與主教材相結合
筆者參加過一些教研活動,也在網上看到不少教案和視頻,發現有些體能的補償練習與主教材之間裂痕較大,給人感覺有拼湊上的跡象,有些看起來好像為了補償而補償。在筆者看來,體能補償的練習最好與主教材銜接起來,這樣既對主教材進行升華,又給學生和看者有著自然過渡的感覺。例如“肩肘倒立”的內容,體能補償部分可以用“燕式平衡”和“挺身跳”作補充;“投擲實心球”可以用“仰臥起坐”、“立臥撐”來練習。第4點中的兩例也是可取的。信息時代,只要肯花時間,會有所收獲的。
6、要考慮時間上的安排
體育與健康課程就是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學生在練習的時候,哪些部分要多些,哪些部分要少些,事先就要有所權衡。同樣,作為一個主教材,量和強度如何,在體能練習中就要全盤考慮進去,而不能墨守成規。 此與素質練習有所不同,素質練習一般安排在課的后半部分。而體能補償練習,可在課的開始部分,也可在課的基本部分,當然還可以在課的結束之前,根據學生的掌握情況,隨時做出調整。教案只是課前對課堂的一個理想化的預設,而學生是活生生的人,個人的素質不同,接受的能力也不等同,因此,體能補償的時間安排也不同。例如進行立定跳遠的教學中,明顯的有部分學生,以腳掌先著地。此時就得要求學生落地前升小腿,以腳跟先著地,反復練習。
轉變體育教學策略,以適應實現人格教育的目標
優化教學環境,改進教學模式,打造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在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包括尊重學生的體驗、見解,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教師要善于營造一個和諧友愛的教學環境,讓每一位學生在融洽、團結、友愛的心理氛圍中學習,培養學生愛祖國、愛集體、愛老師、愛同學的良好素質。同時,要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要對學生的錯誤、失敗采取寬容的態度。
體育課堂教學模式有多種,如主體教學模式、成功教學模式、合作競爭教學模式等。這些模式雖然還在不斷完善之中,但都尊重學生思維的獨立性,鼓勵學生積極主動的探索精神,注意發揚教學民主,體現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值得學習、借鑒。同時應積極探索、構建新的教學模式,讓學生真正成為思維的主體、情感體驗的主體、思想的主體。
整合教學方法,挖掘教材內涵,創新學生個體發展的教學形式體育教學中實施人格教育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有針對性地加強對不同類型學生的指導,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最優發展。實施人格教育有效的教學方法有誘導式、啟發式等教育方法。采用這些教育方法能夠避免強制式教育產生的逆反效果,使受教育者在自我思索的狀態下形成健康人格。
體育教學是學生身心參與、情感體驗的綜合活動。教學中可以根據學生直接參與、身體力行這一實施性強的特點,挖掘出教材中利于培養人格的內容來進行教育。如:在中長跑教學中,可以激勵學生克服困難,挑戰自我,發揚頑強拼搏精神,培養學生吃苦耐勞、堅忍不拔的意志品質,增強學生成功的信心;在球類教學中,可以要求學生團結協作,共同完成任務,實現集體目標,培養學生勇敢頑強、勇于克服困難的精神,形成健康的人格品質。
培養良好行為習慣,促進人格因素的發展
根據學生自身特點和室外體育課的特點,教師要有意識、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持續不斷地對學生行為習慣進行培養,促進他們人格因素的發展。
采用多種教學形式,提高學生的品德素養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和行為規范教育是體育課的重中之重。體育教師可以用變化多端的教學形式和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競賽來吸引學生,全面地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如在教學過程中,若發現學生因突出個人主義而不合群,知難而退、不思進取、不遵守紀律、語言不文明等情況,教師可通過觀察學生的行為、語言、情緒、意志、態度等方面,針對具體情況,利用教材,把文明、懂禮貌、奮發向上、團結互助等優良品質滲透進教學過程,并糾正其不良行為。體育教師應堅持每節課前對學生的儀表進行訓練,進一步對學生進行文明禮貌的教育,加強隊列和隊形的練習,使學生聽從指揮、步調一致,增強紀律意識。
挖掘美育內容,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觀體育運動中的美主要由身體美和運動美2部分組成。身體美是人類健康的身體所展現出的美,它是機體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狀態綜合顯示出的健康美。運動美是人體在體育活動中表現出來的美,它包括動作美、環境美、行為美、競技美等。教師在教學中應讓學生明確:體育是富有多種技術的健美運動,其中,強身健體是造就人體外在美的基礎。為此,首先,體育教師可通過組織學生觀看一些體操、跳高、球類比賽等方式,給學生以人體運動造型美的享受,以此來激發他們的學習欲望;其次,體育教師可結合學校常規,通過課堂常規訓練,教會學生用正確的姿勢來站立、行走等,通過現場觀摩和長期訓練的方法使學生由“要我學”變為“我要學”,調動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再次,體育教師要做好美的引導者和傳授者,為學生樹立美好的形象。教師做到自身形象和教學內容的統一,就會對學生的審美觀產生深遠的影響。
認真上好大運動量科目,提高學生的意志力加強學生意志品質的培養是體育課的長處。如長跑就是一項對于鍛煉身體和培養吃苦耐勞、堅持不懈的意志品質而言,有著很重要的意義的運動。因此,在上課之前,體育教師應先介紹長跑的重要性以及在練習的過程中會出現的問題,如“極點”和“第二次呼吸”。這樣使學生有充分的思想準備,在練習時能知難而進。然后體育教師要安排一些科學的體能訓練,讓學生能得到合理的鍛煉,并指導其明確“耐久跑”測試。一方面是對其耐久跑能力的測驗,另一方面又是對他們堅強意志的測試。體育教師只有正確地引導和合理地訓練學生,才能培養他們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和堅忍不拔的意志力。另外,寒冷的冬季和炎熱的夏季是體育課最難上的季節,也是培養學生堅強意志力的最佳季節。因此,體育教師可利用這2個季節,認真研究教材并精心設計教案,運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勇于向困難挑戰的頑強品質。
關鍵詞:小學體育;體育訓練;體能提升
小學體育訓練對于學生身心的成長有重要的基礎作用,對學生身心的發展奠定堅實的身體素質基礎。同時,加強體能訓練是培養優秀體育運動人才的重要發展模式,在不斷挖掘小學生的身體潛能的同時,對我國競技體育的發展起著奠定基石的作用。小學階段良好的體育體能訓練對小學生以后的運動生涯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小學體育訓練的量和強度一定要根據小學生的生理承受能力規劃,在符合小學生心理特點的同時,做好更廣泛的安全防護和及時的家長溝通。對于學生的體育訓練,由于學生體能的良性發展首先要做好這些基礎的教學教案工作,只有這樣才能創造學校教學更全面、學生體育訓練更合理科學、家長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更放心的教學模式。小學教學,尤其是體育訓練教學,教學方案的設計一定要體現對學生身體和心理的雙重考慮,從心理方面使學生得到適應,同時做好學生身體健康的保障,最終使得學生的體能得到有效地提高。
一、以學生的身體素質為出發點,合理設計教學方案
分析小學生的身體狀況,主要包含像年齡較小引起的身體要素緊張、生理方面引起的疲憊和體能跟不上。在小學低年級時期進行的體育訓練,尤其是強度較大的訓練如高年級籃球的學習、足球的學習等,低年級學生對短跑、中長跑的練習等,都會在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時候出現身體上的傷痛等,肌肉的肌纖維較細而引發學生肌肉酸疼,再者學生未成年時期體內細胞蛋白質含量相對較少,正式發育的時候,中樞神經系統對身體機能的調節功能有待進一步完善。因此,在小學時期,不適當的練習會造成小學生肌肉群活動不協調,進而影響肌纖維的生長發育,容易出現身體力量素質較差,教學課堂上對負荷較輕、動作較快的練習可以適當增加,也可以進行中等負荷的練習如接力賽等。但是中強度的練習之前,考慮到學生的體能鍛煉適應能力,應該適量地做課前活動緩解學生因進行較強度練習給身體帶來的不適應。例如小學時期的體能訓練可以是較少的耐力訓練加上適量的強度練習,如對籃球的學習,學生既能掌握相關的投籃技術,又能增強關節的靈活性,掌握技巧對于學生來說是增強體能的第一步。雖然沒有正規的籃球練習,但是學生對籃球的玩耍應該是速度、力量、柔韌、神經系統的協調與指揮能力等的發展的重要方式。
二、加強對學生體育訓練的細節性指導,做好心理輔導
小學或者兒童的心理健康成長正處在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學生進行體能訓練往往都會和身心特點相結合,授課教師只有掌握學生的心理特點才能準確地對學生進行課程的指導,學生在課堂上的錯誤發揮應該是授課教師備加關注的,不斷的注重細節,發現學生體能欠缺的地方,逐步進行細節上的指引,這樣對學生來說是信心的百般增強。再者,小學生對授課教師往往有依賴心理,他們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心往往會戰勝自己的身體。體育運動摻雜體能的訓練要注重學生練習的每個動作,悉心指導而不讓每一位學生出現強度過大的行為或結果。授課教師以學生的興趣為出發點,善于發現小學生喜愛的運動,做到早發現早培養,在學生興趣的基礎上實現學生體能的提升。諸如,小學生的表現力、爭強好勝的心理,授課教師在進行賽跑比賽的時候或者坐位體前屈等體能測試時,讓小學生分組進行,逐個指導,讓學生正確地做動作而不會損壞自己的身體健康。同時,授課教師要善于表揚并懂得批評,不斷增強學生克服困難的能力和面對困難心理承受的能力。
三、一切以學生的健康為主,追求學生身心的平衡發展
小學生都處在身心發育的重要階段,在進行合理的體能訓練的同時逐步地進行合理營養的搭配,不斷地提高身體素質,為提高運動能力和釋放潛能做好準備,同時學生的健康成長作為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先決條件,更應該注重身體能量的補充。如學生的飲食攝入要合理,要適應學生加大體能訓練的需求;第二,體能訓練是比較缺水的練習,要及時補充水分,否則容易因為大量水分流失而造成脫水,不利于學生接下來的體能鍛煉,也不利于課程的有效進行,甚者影響學生的身體發展。諸如像無機鹽、維生素等營養成分的補充都應該是及時的,因為它們都是構成人體組織細胞生長和維持人體正常生理功能所不可缺少的營養物質。小學生自制能力比較弱,因此授課教師要善于引導小學生均衡營養,改掉部分學生偏食、挑食的壞習慣,所以授課教師可以在體育運動后遵循少量多次、循序漸進的過程,采用間餐或者少食多餐的方式加強補充學生身體營養,并引導學生合理地安排自己的睡眠習慣,以保證體能的持續平衡。綜上所述,在小學時期,不適當的練習會造成小學生肌肉群活動不協調,進而影響肌纖維的生長發育,容易導致身體力量素質較差,教學課堂上負荷較輕、動作較快的練習可以適當增加,也可以進行中等負荷的練習如接力賽等。但是中強度的練習之前,考慮到學生的體能鍛煉適應能力,應該適量地做課前活動以緩解學生因進行較強度練習給身體帶來的不適應。
作者:李騰飛 單位:昆山市張浦鎮周巷小學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