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6-07 16:29:0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管理學案例分析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論文提要:案例教學模式已經被實踐證明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模式,尤其是在管理學中普遍推崇和倡導的教學方法。但由于受灌輸為主的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還存在一些阻礙與問題,使其教學效果并不令人滿意。本文針對這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
一、管理學案例教學模式
管理學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具有較高素質,能有效、高效地進行管理活動的管理人才。因此,其教學模式重在實際操作能力,與一般的理論教育是有區別的。
管理學最重要的教學模式是案例教學模式,它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互動式教學方式。案例教學模式起源于1908年建院的美國哈佛商學院,最初用于工商管理,現已擴展到管理學的各個領域,成為現代管理教育的重要方式。它借助管理實踐中的案例,將學生置身于特定的管理情景之中,給予恰當的引導,為學生提供一個廣闊的思維空間和與“實戰”極其相近的實習氛圍,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促進其相互交流與溝通,塑造健康的人格品質和正確的價值取向,讓學生真正接近甚至融入真實的管理世界。大量的實踐已證明,案例教學對于確保管理學課程教學質量和效果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管理學案例教學模式的主要阻礙問題
近年來,我們在本科生管理課程教學中已普遍采用了案例教學法,并收到較好的效果。但由于我國管理學起步較晚,管理案例教學相對落后,因此我們在案例教學中也遇到了不少的阻礙與問題,有待于理論研究和在實踐中探索。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教師的實踐和教學能力不足。采用案例教學法的前提條件是教師自身必須具備較強的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但由于大多數教師是“校門”到“校門”,沒有實踐經驗,教師又不能長期深入企業,各商學院又缺乏對教師實踐方面的培訓,因而無法有效地對案例進行研究、判斷、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學習。在此情況下實施案例教學,只不過是在課堂教學中穿插了某些案例作為教學的補充和說明,案例啟發角度比較單一,案例點評不夠深入、全面,影響案例教學的效果。
2、學生的知識面窄,學習方法存在問題。案例教學是具有較高難度的教學模式,在對教師要求較高的同時,對學生的要求也比較高。案例教學要取得較好的效果,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管理理論知識、廣泛的背景和較豐富的社會閱歷,從而在案例教學過程中能展開討論,相互交流,取長補短,開拓思路。但管理學課程的開設安排在一年級下學期,此階段的大學生僅僅掌握一些基本的經濟學知識,管理學知識尚未涉及,社會閱歷較少。此外,對于長期接受傳統灌輸式教學方式影響很深的大學生來說,盡管對案例教學方式產生濃厚的興趣,但對待案例中提出的問題束手無策、答非所問,不能利用所學的管理理論去研究和解決實際問題,導致學生參與較少,學習效果不甚理想。
3、選擇管理案例質量不高。目前,管理教學案例主要來自于一些著名大企業發展的得失成敗中提煉出來的經典案例,經典案例往往篇幅過長、背景過于復雜、問題的難度過大,而教學對象是沒有工作經歷和缺乏社會經驗的學生,因其知識儲備不足可能會無從下手,喪失參與的興趣,因而難以達到案例教學應有的效果。另外,管理案例有的來自新聞報道、報紙、雜志改寫的實例。此種案例內容較新,學生感興趣。但這些新聞、報道的材料,由于缺少加工,不能達到一定的深度,且帶有偶然性,很難用正常的理論分析出來。
4、案例教學時間比例把握不好。哈佛商學院工商管理類課程中,大多數課程都采用案例教學方式,而且案例教學課時數所占計劃課時數的比例較高,有的課程高達90%以上。而在我國的管理學教學中,由于把握不好運用案例教學的時間比例,總感覺理論講授的時間不夠;同時,案例教學也未能深入開展,以致運用案例教學時好似蜻蜓點水,針對案例往往只能一帶而過。
5、基礎設施薄弱。管理學案例教學不等同于課堂上的案例討論,而是一種模擬式的教學實習,因而需要一定的教學投入并建立專用的教學設施,才能適應案例教學的需要。然而,現行的管理案例教學中,除少數高校的案例教學設施比較先進以外,大多數高校至今仍缺乏專門的案例教學教室、缺乏足夠的信息資料、缺乏多媒體教學工具和高質量的課件等。不僅教學經費投入少,而且教學基礎設施不完善,不利于提高案例教學的質量,不可能達到案例教學的質量和要求。
三、跨越案例教學模式阻礙的對策建議
1、采取多種途徑,發展師資力量。案例教學是一種技巧性、難度性較高的教學方法。教師既要有良好的口語表達能力,還要具備激發學生廣泛參與討論的能力,要能引導學生對案例的理論提升,能使其對案例中所涉及的問題獲得更透徹的理解。教師應加強培訓,盡快更新觀念,并掌握從事案例教學所必需的各種專門技能與技巧。為此,學校應有計劃地選派任課教師接受系統的案例教學法的培訓與學習;親自參與企業管理活動,熟悉企業經營環境,了解企業運作程序,在管理的實踐中收集典型案例以豐富管理案例教學內容,提高案例教學質量;組織教師開展“產、學、研”活動,使教師在為企業服務過程中提高實踐能力,達到教師與企業管理人員的雙向溝通、優勢互補,以豐富教學經驗。
2、引導學生改變學習習慣,更新學習觀念。為了改變學生總是習慣于教師單方面在臺上講,學生被動地聽,希望教師能夠為每個案例提供一個唯一的絕對準確的答案,對管理工作的不確定性和多變性無法理解的現象。因此,在管理學教學中推行案例教學,就必須更新學生的學習觀念和改變他們老套的學習習慣。首先,要求學生在教學前,必須進行積極準備。學生應大量儲備案例分析所需的理論知識,認真閱讀或傾聽案例的背景材料及相關內容,要善于從錯綜復雜的案例情境中尋找問題,再從不同角度,發現解決問題的方法;其次,要求學生積極參與。在案例教學當中,學生應以案例中“扮演者的角色”去觀察與思考案例中的問題,鍛煉學生面對復雜多變的情況,能夠通過積極參與案例分析討論,做到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再次,要求學生認真總結,提出解決方案。學生必須總結自己在案例分析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在對案例理解和理論上的收獲,并形成書面解決方案。最后,把案例教學中的學生表現情況納入最終成績,并占較大的比重。
3、重視案例的選擇。一是教學案例的內容應盡可能涉及所授的理論知識,達到管理學的課程目標;二是確保所選案例應該是真實的,是管理實踐中所發生的真實事件,是現實工作中常見的、復雜的問題,這樣的案例才有研討價值。否則,就會降低學生參與案例的積極性,也不能起到指導實踐的作用;三是問題的難度適合學生的認知能力,做到小、中、大型案例循序漸進,盡量使難度呈梯度增加,使學生由簡入手,在逐步獲取知識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喜悅;四是多選擇貼近生活和我國企業實際的案例,尤其是那些身邊的案例,如本單位、本地企業,越是學生熟悉的案例越具有感染力,這樣既可以使案例具有強烈的時代感,又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聯系,從而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投入程度,提高了教學效果。
4、合理分配案例教學的課堂時間。原則上,確定并掌握合理的時間比例需要考慮以下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考慮歷史文化所形成的差異。案例教學模式的發展是有其歷史和文化背景的。首先,它的發展是以實用主義哲學為基礎的,它的出現是對教育領域形式主義學習方法的反叛。其次,案例模式在管理教學培訓上的應用,主要基于這樣的一種邏輯:管理的成果靠正確的決策,正確的決策靠正確的判斷,正確的判斷靠正確的生產,所以學習應以實踐為基礎。正是基于這種以實踐、經驗的方式和對待社會生活的態度,案例教學模式在西方的管理學中被廣泛地使用,而在其他國家和地區對案例模式的使用往往是有限的,體現在效果上也是有差異的。二是教學方法多種多樣,案例教學并不能替代其他的教學方式。管理學教學中,講授、演講、實踐教學等都可以綜合安排使用,尤其對于剛從中學升入大學的低年級學生的教學而言,還有一個轉換思維方式的適應過程,因而采用案例教學計劃數的50%左右,高年級學生可適當提高比例,研究生的案例教學比例可以達到90%以上,甚至完全的案例教學。
5、配備好必要的教學場地與設施等物質條件。在案例教學過程中,往往容易被忽視,而又非常重要的一點是教學場地與設施等物質條件的安排。
教學場地條件主要是指實施案例教學的教室條件方面。對于大型案例討論,如果具備一些單獨、小間的案例研討室,案例研討的效果會更好些。對于大多數學校而言,一間大的教室也足夠進行分組案例研討;不過,需要給每個小組配備必要的課桌椅,等等。另外,每個小組或者課堂的課桌椅的排列也是至關重要的。傳統的“秧田”式講課桌椅排列適合于開辦講座,溝通方式主要是單向的,講臺上的教師是整個教學活動的中心,學生難以充分地參與。而案例的討論主要是進行雙向交流,需要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因此,這種傳統的講課桌椅排列方式是不利于案例教學的。案例教學場地的常用排列類型有“圓桌形”、“方形”、“矩形”、“六邊形”,等等。這些排列類型能夠保證所有參與者都是平等的,都有機會參與研討活動,并且彼此可以面對面地進行交流,促進學生積極參與,并能讓教師清楚地看到和聽到學生的反應。
必要的設施條件包括案例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到的講臺、板書、軟板、投影、麥克風、幻燈機、活動掛布等各種輔助設施。與教學場地設施條件有關的一個問題就是案例教學班級和研討小組的規模問題。什么樣的班級規模和案例研討小組規模較為適宜呢?不同的老師可能對“理想”的案例教學班級規模有不同的判斷。根據我們管理課程案例教學的實際,班級人數盡可能控制在40人以內。案例研討小組的規模則定在4~8個之間比較合適。這個規模可以讓小組成員之間充分地交換意見,有利于對需要共同努力以提出解決案例問題的方案進行充分地討論交流。
參考文獻:
[1]歐陽桃花.論工商管理學科的案例研究方法[J].南開管理評論,2004,(2).
[2]馬新建.工商管理案例教學與學習指南[M].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2003.
[3]葉祥鳳.管理學案例教學的八種誤區[J].經濟管理教育教學研究,2007,(4).
論文摘要:案例教學法有利于學生發現自身潛能,培養溝通協調能力并學會團隊學習。作者通過分析案例教學法在管理學課堂中實施時學生角色定位錯位原因,重點探討學生在管理學案例教學中的角色定位問題。
案例教學是教師通過案例將學生帶入特定的情景,深入角色,再現實況,著重于提高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應用于管理學課程的案例教學法,通過具體的管理案例模擬真實的管理情境,引導學生身臨其境并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這種教學方式注重將課堂教學看做是一種學習交流的過程,使學生在掌握好管理學理論的基礎上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本文作者在對比使用傳統教學方法和案例教學法講授管理學課程后發現,案例教學法在學生們各方面能力的培養與提高方面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將從案例教學法對學生的作用方面入手,通過分析將案例教學法實施于管理學課堂過程中學生角色定位錯位形成原因,重點探討學生在管理學案例教學中的角色定位問題。
1 管理學課堂中實施案例教學法對學生的作用
案例教學法在管理學課堂中的實施,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從各方面提升自己的能力,具體表現為:
1.1 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學會主動學習
一切工作都應始于目標,目標本身具有導向和激勵作用。在管理學課堂中實施案例教學法,就是給每位學生都定下了一個目標,學習不是老師指派的某個任務,而是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踐并且解決實際問題。所以,即使是理論知識的學習,由于它會為解決實際問題提供理論指導,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們也會去有重點的關注。尤其是通過案例讓學生參與的實踐演練,要求學生有針對性的利用課堂中講授過的理論知識去分析和解決問題,進一步要求學生知其所以然,知其應該如何應用,讓學生更加有參與意識和責任心,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從而加深對課堂講授內容的理解;在解決案例中的問題時,又會幫助我們發現知識方面和專業理論方面的欠缺,針對薄弱環節,通過自學和團隊學習對相關知識加以彌補。真正實現通過對理論知識的運用來促進對理論知識的掌握和理解。
1.2 拓展學生綜合能力,開展研究性學習
知識的掌握情況可以通過學生的若干方面的能力模塊來進行衡量。在管理學教學中使用案例教學法作為一種動態的開放式的教學模式,授課過程中更多的強調學生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參與,這對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應變能力、創新能力等開拓了一條新途徑。案例情景中問題的解決沒有固定的方法與模式,即使事先提供解決相關問題的備選答案,但并不作為唯一的標準答案給出,鼓勵學生在互相討論中給出多種新答案。這些都將更好的提高學生學習探究的興趣,通過理論與實際結合,課堂與課外結合、團隊學習與自我學習結合,讓學生們擴大知識面,拓寬思路,更加主動地去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與技巧。
1.3 幫助學生最大限度地發現自身潛能
學生的優秀潛質得到發現而不是埋沒是教學成功的關鍵也是目標。將案例教學法應用于管理學課堂中,學生成為知識獲得的主動接受者。學生通過主動查找案例的相關資料,參與案例的演講討論,和其他同學展開辯論等眾多環節,給予了學生們更多的機會來重新認識自己,發現自己的潛力,發揮自身的特長,展現自己的風采,在學習中不斷地樹立信心,獲得更加全面的進步與提升。
1.4 培養學生良好地組織溝通、協調能力,學會合作學習
案例教學法在管理學課堂中的實施改變了傳統教學單純以老師為中心的“灌輸式”教學方法,為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提升教學效果,在教學操作中不僅強調個人的自主學習,同時更加注重合作學習。學生們通過組建團隊,由小組成員共同合作查找資料、對案例進行分析討論、個人意見陳述到小組成員最終達成共識等,使大家的思想、觀點相互“激發”、“碰撞”,培養和鍛煉了學生的組織溝通能力、協調能力以及團隊意識和合作意識。這些意識和能力甚至會對其以后的職業生涯產生深遠影響。
2 當前管理學案例教學中學生角色錯位現象及形成原因
盡管我國大多高校近些年來在管理學課程教學中已采用了案例教學法并收到一定的效果,但是,由于管理學教學在我國起步較晚,案例教學方式更是相對落后,因此在本課程中實施案例教學方法時學生角色定位方面更是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在案例準備階段,學生完全處于缺位狀態,基本上是一種局外人的架勢,認為自己和案例教學不相關。而在案例分析與討論過程中,學生們參與也非常少,依然是課堂中的被動收聽者與任務被分配者,而在分析總結階段,學生們則是等待者,總是希望老師能盡快給出答案然后做記錄,一旦老師給出參考答案便認定是萬能公式,即使偶爾有同學提出不同意見,也很少去思考其可行性。
針對學生們在管理學案例教學課堂中存在的種種問題,究其原因,可以大致總結為以下幾個方面:
2.1 傳統教育體制與傳統觀念的限制
“傳道、授業、解惑”的師道觀和教育觀,使人們更愿意、更習慣于接受以知識傳授為中心的教育培訓方法。大部分學生從小學甚至幼兒園開始,就習慣于“老師教,學生聽,記筆記”的教學方法,長期以來,學生對老師的講授產生了強烈的依賴性,學習處于被動狀態。對剛進大學的新生而言,由于管理學課程中所涉及的相關原理與理論部分的內容因為也是涉及到一些條條框框,與其在中學時接觸的政治歷史類科目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因此,一些學生尤其是理科的學生此時將管理學的學習完全等同于學習政治歷史,認為這是一門需要死記硬背的學科,自己在該門課程中只要好好的背就是學習好這門課程的唯一方法。在這種情況下,對于老師交代的工作比如自學完成相關內容,自行查閱某類資料以及課堂中要求他們給出解決問題的方案等表示很不理解,甚至認為是老師的偷懶行為,將本屬于自己的工作轉嫁給了他們。
此外,我國傳統文化推崇尊長、和諧、禮貌、忠誠等等,這將意味著在公眾場合對另一人的觀點提出懷疑或質疑會被認為是不適宜的;在這種“師道尊嚴”的傳統文化影響下,很多學生在案例交流討論初始就不敢大膽地對教師提出的觀點和判斷進行質疑。根據作者本人在管理學課程中開展案例教學法的實踐發現,盡管每一次進行案例討論前都一再強調,管理無定式,鼓勵大家暢所欲言,但只要最后給出一個參考答案,接下來學生們對別的答案就會質疑其可行性而只認定教師給出的參考答案,因為他們根深蒂固的一個觀念就是,只要是老師給出的答案就一定是正確的,一定是最好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不敢再大膽的發表自己的觀點與見解。
2.2 學生們知識水平的限制
將案例教學法應用于管理學課程中要取得較好的效果,對學生在知識水平方面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一方面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管理理論知識作為基礎,另一方面,要求學生了解廣泛的社會背景和具有較豐富的社會閱歷,這樣將方便在案例教學過程中能展開討論,使學生與學生個人之間,團隊之間能相互交流,取長補短,開拓思路。但管理學課程的授課計劃安排大多都是在大一期間,很多學校??茖W生在大一的第一個學期就開設該課程,本科學生在一年級的第二個學期開設此課程,此階段的大學生管理學方面的知識涉獵極少,對管理理論知識了解不透,社會閱歷較少。此時利用案例教學法進行管理學教學,對大多大學生來說,即使對案例教學方式產生濃厚的興趣,但對待案例中提出的問題要么束手無策、答非所問,要么只見樹木不見森林,難以站在一定高度以一個實戰者的身份,去研究和解決案例中的實際問題。
2.3 學生溝通協調能力方面的限制
剛經過高考關卡的大一新生在溝通與協調能力方面還是存在很多缺陷與不足,尤其是隨著90后越來越多的走入大學校園,越來越多的獨生子女走入大學校園,這個群體中的很大一部分人在獨立完成某些工作方面表現很好,比如對自己的觀點進行書面溝通,寫出相關報告方面做得很好,但在口頭溝通能力與協調能力方面存在嚴重缺陷,比如不能很好的融入到案例分析討論的過程中去,不能很好地與同學、老師形成互動,不能在與大家交流的過程中及時的補充與更新自己的觀點,不能很客觀的去看待同學們的不同意見與觀點。甚至還有部分學生由于從小就很少在人前表達自己,因此只要當眾說話就緊張得無以復加,對自己的觀點根本無法進行清晰地梳理;即使是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的討論,部分學生由于沒有與人分享討論的習慣,即使有好的見解或想法也不愿意用說的方式與他人分享,即使有一些疑問也不愿當眾和老師、同學一起討論。
3 學生在管理學案例教學中的角色定位
在管理學課堂中應用案例教學法作為一種以師生為主體的互動式教學方法,要保證教學效果得以實現,在課堂中老師和學生都必須扮演好各自的角色,尤其是學生角色的到位,他們是否使出全身解數去發現并尋求“最佳”解決方案,參與的積極程度和角色職責的履行程度決定管理學案例教學的成敗。
3.1 學生是管理學案例教學的積極準備者
有人說,如果沒有準備的話,那你就準備著失敗吧。要在管理學課堂上更深入討論案例,學生們必須做充分的準備工作。其中首先需要做的準備工作是更新學生們的學習觀念和改變他們老套的學習習慣。除此以外,還要求學生們在教學工作開始前,在多個方面進行有所準備:
3.1.1 理論知識與案例閱讀準備
要在課堂上深入討論案例,保證學生對案例學習和接收的效果,首先要保證能對相關理論知識學懂學透,才能在案例分析中找到好的切入點,這是開展案例學習的前提和保證。比如在教學中有一個針對考核管理者應具備的基本技能的案例,要想很好的對案例進行分析,首先就要求學生能掌握管理者必備的基本技能有哪些,這些管理技能分別是什么,不同層次的管理者對其在掌握相關管理技能方面有何不同要求。同時,還需所有的學生們都做好閱讀準備,先粗讀案例,獲得案例基本情景,明確對問題的基本概念;然后在此基礎上進行精讀,徹底了解案例中的核心問題,分析案例的因果關系從而探求解決問題的辦法。對于初步得出的結論,應進—步閱讀和查找教師推薦的相關資料或根據自己的判斷查找相關的信息來支持自己的分析。
3.1.2 分工準備
在管理學課堂中應用案例教學法,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學習是一種很好的操作方式,一方面團隊成員可以相互啟發,在團隊學習中更全面的考慮問題,達到共同進步的效果。同時也可增進同學們之間的了解,培養學生團隊精神。為了不滋生懶漢行為的產生,提高學習效率和學習效果,在要求所有成員對教師布置的案例進行閱讀的前提下,要根據小組成員的優勢和特長對他們在案例課堂中的工作與職責進行明確的分工。哪些同學去校圖書館、資料室、校園網絡中心等地方去查找各種相關的資料和信息,哪些同學負責資料整理,資料分析;哪些同學負責分析報告的撰寫;哪些負責匯報課件的制作;哪些同學負責演講說明等;哪些同學負責撰寫綜合分析報告;組長的職責包括哪些等等。這些工作都必須落實到人,責任到人,才能真正實現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3.2 學生是管理學案例教學課堂討論中的主角,是問題的解決者
在案例教學課堂中,不能讓學生在案例討論中只是聆聽別人的觀點,或被動的接受別人的觀點,這樣的案例討論注定要失敗。因此在管理學案例教學的課堂討論中,教師角色必須由傳統課堂的主角轉變為討論的引導者和主持人,讓學生晉級為案例討論的主角。通過前期的準備工作,在小組成員分工合作的基礎上,每個小組事先準備好一套完整的問題解決方案然后開展討論。討論形式可以是由每個小組,選派代表陳述、講解自己的方案,講述完畢,其它小組可針對該方案提出質疑,陳述方進行答辯;也可以在課堂中將持不同觀點的小組分為正、反兩方,由正反兩方選派代表演講,然后在正反雙方中展開爭論,找到問題的焦點,再在老師的引導下圍繞中心問題進行分析;在分析和討論中,對有爭議的問題可以不必在意是否有統一的答案,重在討論過程中學生提出的理由、依據、邏輯推理和判斷。在整個課堂討論中,教學活動主要是在學生自我思考、激烈辯論的氛圍中進行。討論過程中要注意傾聽其他人的意見、觀點、評論,一步反觀、反思自己的想法和認識,從而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學生應設身處地的進入案例所提供的擬真情境中的角色進行體驗,站在這個想象中所扮演的角色的立場上去觀察和思考,去理解和體驗,去分析和解決問題。
3.3 學生是管理學案例教學課堂分析總結期的信息反饋者
在管理學課程中應用案例教學的過程實際上就是教師把知識更好地傳遞給學生的一個溝通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是信息發送者,而學生是信息接收者,要想實現更有效地溝通效果,各小組分析討論并進行信息交流,由教師對各個小組進行點評之后,學生在案例教學過程中還需承擔信息反饋者的角色。學生將接受的知識予以整理、過濾后,還需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回顧和反思,對教師的教學組織情況和自身學習效果做出評價,并思考自身在實施案例教學法的管理學課堂中各個階段的職責履行情況,總結自己在案例分析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明確自身在知識探求與問題解決中存在的不足以及在對案例理解和理論上的收獲,形成書面的案例綜合分析報告,報告內容包括小組成員的分工情況(資料收集整理、幻燈片制作、演講、綜合分析報告的撰寫等)和本小組最后的分析結論。這個分析結論不是討論記錄,也不是自問自答式的思想總結。一般在報告中應首先提出自己的觀點或者是備選方案,再圍繞結論展開分析并用大量的數據和事實支持自己的觀點。這種反饋一方面是進行自主性學習的拓展和延續,同時通過這種反饋將方便教師對案例教學課堂進行績效管理。
學生作為管理學案例教學中的最重要的構成要素之一,其角色的正確合理的定位將使學生在知識獲取和能力培養方面實現更好的結合與統一,在教師的引導下,師生雙方共同參與,更好的發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角地位,讓管理學案例教學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李時椿.經濟管理案例教學中的障礙及對策[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高等教育版),2002,(4).
[2]陳黎琴,趙恒海.管理學案例教學方法及其實施.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學報,2006.1.
[3]何志毅,孫夢.工商管理案例教學現狀研究[J].南開管理評論,2005,8(1).
[4]黃明,郭大偉.建構主義理論在會計案例教學中的應用[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7(1).
關鍵詞:工商管理學科;案例研究;應用價值
一、引言
作為廣泛應用在工商管理學科的一種教學方法,案例研究主要是根據實際的案例,通過深入剖析企業中已發生的行為與結果,對企業管理經驗進行整理,從而達到提高該專業學生決策及動手實踐等能力的目的。但是實際上,由于企業所處環境與外界多種因素,如市場經濟、政治制度等聯系緊密,有著非常大的變動性,因而在不同的時期與階段,企業應當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不少專家及學者也正是考慮到這一情況,指出在工商管理學科中應用案例研究的方法是不科學的,容易將學生引入思維的誤區中,使其采取照本宣科的方式來開展各項企業管理活動。當前,如何在工商管理學科中科學地應用案例研究方法,已成為該專業教師及不少學者面臨的重要課題。
二、案例研究方法存在的不足之處
在工商管理教學及研究領域,案例研究已被應用了非常長的一段時間,但對于此種研究方法,一直存在質疑的聲音。當前,企業的經營環境也不斷發生變化,對案例研究的爭議及質疑也愈發激烈,具體分析,一些學者之所以反對在工商管理學科中應用案例研究的方法,主要是認為這種方法存在著不足之處:首先是在外部有效性方面,案例研究還存在一定缺失,不適宜采取實證的方法來展開研究,只能借助歸納式研究方法及構筑理論來分析工商管理相關理論;其次,此種方法主觀性較強,但可靠性及科學性較為缺失,在實際應用過程中會引發不少的問題。
三、案例研究方法的應用價值
雖然在運用方面有著一些不足之處,但從客觀上分析,案例研究方法還是存在不小的價值的。在筆者看來,為充分發揮出案例研究方法在工商管理教學及研究領域中的價值,關鍵在于采取科學、恰當的運用方法。我們可以通過分析此種研究方法的發展歷程及其在工商管理學科中的作用,使人們對其應用價值產生更深刻的理解。1.案例研究方法的發展。經調查分析得知,經濟主義以及教學案例這兩個學派為案例研究方法最早代表。人們在上世紀初期,便在商業教育中應用了案例研究方法,極大程度上促進了案例教學這一理論的發展與完善。此外,科波蘭德博士在1921年發表了第一本關于案例管理教學的文集,從而為案例研究教學方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并且直到上世紀的中期,才在福特基金會幫助下得到一定推廣。而在國內,則是在政府機構的幫助及推動下,案例研究方法才在高校教學中得到廣泛傳播。近些年來,隨著時代的進步及社會的發展,國內也愈發重視案例研究方法,并加大了案例培訓機構的開辦力度,以期推動案例研究方法的進一步發展。2.在工商管理發展中案例研究方法的作用。通過對工商管理的發展歷程展開深入分析,發現大多數管理理論都是經過案例分析及實踐探究得到的,并非所有的理念都是由相關管理思想推導得出的。由此可知,在工商管理這一領域中,案例研究方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隨著組織領域中比較研究方法的提出及應用,大家也對工商管理產生了新的理解,并借助分析此種方法,意識到要想在工商管理中實現比較研究方法,就需要建立起相關框架系統,并通過明確表述來深入分析組織中的比較內容,進而獲得相關結論,為企業各項工商管理活動提供科學可靠的實踐經驗及信息。
四、在工商管理學科中應用案例研究方法的步驟
在工商管理學科中應用案例研究方法時,首要任務便是形成基本的構想,并做好相應的準備工作。通常來說,案例研究應遵循以下步驟:(1)從企業案例出發,提出相關問題;(2)文獻綜述研究問題,并提出論文的分析框架及理論命題,或是提出案例分析的視點;(3)認真、規范撰寫研究案例;(4)通過對研究案例展開分析,發現企業實踐中新的事實及思想,或是從中對(2)步驟中的理論命題進行驗證;(5)總結研究結論,并提出今后的課題。通過研究RobertK.Yin所著的相關書籍,并結合自身實踐經驗,筆者認為在工商管理學科中應用案例研究方法時,有關研究步驟應做到有所側重。其中,研究步驟側重點會隨著研究目的的不同而存在一定的差異,具體如圖1所示。圖1案例研究的具體步驟其中,上面一種研究目的主要側重于將新的客觀事實找出,或實現理論創新,第三步驟(也即研究案例本身)為研究的重點所在。通過案例研究第二步驟(即文獻等理論研究)可為案例的收集提供研究的切入點或分析的視角。其中,這類案例研究成果一項非常重要的評價標準便是能夠透過案例本身找出新的思想與事實。下面一種研究的目的主要側重于對理論命題的補充或是驗證,第二步驟(也即論文分析框架)應當為研究的重心所在。為支持論文的命題或分析框架,就需要將企業案例的素材收集起來,并通過研究案例對理論命題進行驗證。其中,評價該研究水平的關鍵在于是否能夠提出邏輯相符卻又不乏創意的理論命題或分析框架,并借助實證分析,實現自圓其說。此種案例研究手法強調了文獻研究的價值,并借助研究文獻提出論文的命題,且對命題或分析框架的嚴密性及嚴謹性非常重視??陀^事實找出,或實現理論創新,第三步驟(也即研究案例本身)為研究的重點所在。通過案例研究第二步驟(即文獻等理論研究)可為案例的收集提供研究的切入點或分析的視角。其中,這類案例研究成果一項非常重要的評價標準便是能夠透過案例本身找出新的思想與事實。
五、在工商管理學科中應用案例研究方法的建議
經過上述分析可知,案例研究方法盡管有一定的缺陷,但依然存在可取之處,我們應當從發展的角度來對此種研究方法的作用展開深入剖析。只有對案例研究方法做出正確的定位,才能應用科學合理的方法來對工商管理學科中的課題進行研究?,F階段,國內工商管理學科的研究水平與發達國家之間還存在著不小的差距,處于相對落后的水平。對發生這一現象的原因展開分析,主要是我國經典的工商管理案例嚴重不足,即便調查并研究企業的管理活動,也無法對企業存在的問題及實際管理情況有一個真正的了解。由于沒有展開真實的調研以及確切的求證,使得當前的工商管理案例不具備高水平的學術價值,同時也成為了一些學者認為在工商管理學科中不適宜應用案例研究方法的主要原因之一。為有效解決上述問題,我們應當做到:在應用案例研究方法時,應從國際化視野出發,采取規范的研究方法,深入到企業內部,并展開實地研究。需要注意的是,必須確保采取的研究步驟是科學、規范的,并將案例研究與案例教學等之間的相同及不同之處嚴格區分開來,而開展案例研究一項重要的步驟便是將研究案例認真撰寫出來。其中,在撰寫研究案例過程中,注意采用明確的、客觀性的語言,并注重通過訪談、調研等方式獲得的第一手資料的重要價值。除此之外,還應對案例的細節予以高度重視,通過觀察細微地方,能夠發現新的事物及事實。作為研究性論文理論的重要依據所在,第一手資料必須具備高度的可信賴性、客觀性及真實性,只有通過分析優秀的研究案例,才能找出事實,得出正確的結論以及高可信度的研究成果。
六、結語
綜上所述,在工商管理學科中,案例研究這種方法依然存在巨大的應用價值。為從案例研究方法中獲得有意義的研究結果與結論,就需要確保選用的研究案例具有比較高的學術研究價值,并與企業外部實際經營環境以及內部具體管理狀況相結合,進而展開全面的調研。由此可知,我們應當以端正的、客觀的態度來進行各項科研工作,并科學合理地應用案例研究方法,從而促進國內工商管理研究水平的進一步提升。
參考文獻:
[1]任勝鋼.案例教學法在工商管理本科專業的特殊性與思考[J].經濟師,2015,9(03):45-46.
[2]姜曉萍.工商管理領域中的案例研究方法理論建構[J].商場現代化,2013,15(22):162.
【關鍵詞】案例教學;信托與租賃;問題
近年來,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案例教學法已經成諸多經濟學科教學實踐中非常重要的一種方法。但如何在《信托與租賃》課程中有效地使用案例教學,以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一直是困擾許多金融學教師和學生的重要問題。
一、《信托與租賃》課程的特點
《信托與租賃》是一門綜合性和實踐性相當強的學科,屬金融專業的重要分支,主要負責系統地講授商業銀行信托與租賃業務的基本理論與基本知識。它不僅是金融學專業的必修課,而且是管理學和經濟學等專業的重要課程。
《信托與租賃》課程的主要內容包括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是信托業務,具體闡述信托的基本概念與特征,信托的起源與發展,信托的職能與作用,信托的種類以及主要信托業務; 第二部分是租賃業務,具體闡述租賃的基本概念與特征,租賃業務的基本操作程序,租賃的資金籌措,租賃項目的管理,租金及相關費用的計算及其他業務。一般要求學生先修貨幣銀行學、商業銀行經營管理等課程,具備一定的金融學專業知識。
如何講授《信托與租賃》課程,培養企業需要的相關人才,是高等院校迫切需要思考和不斷探索的問題。長期以來《信托與租賃》的教學基本上以理論學習為主,而對學生解決信托與租賃業務的操作程序、業務管理等方面的訓練幾乎沒有。而案例教學注重引導學生通過案例的準備和討論,來提高學生搜集資料和信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通過案例教學也能促進學生在小組討論中的溝通表達和團隊合作能力。在《信托與租賃》中應用案例教學,將更有助于學生吸收和消化專業知識,啟發創造性思維,培養專業能力。
二、案例教學法介紹
案例教學最早起源于1870年哈佛法學院院長克里斯托弗·哥倫布·朗代爾(C.C.Langdell)對學生進行的職業訓練中,后經由哈佛企管研究所所長鄭漢姆(W.B.Doham)的推廣,逐漸擴展到商業、醫學和管理學的教育領域中,并從美國迅速傳播到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的教學中[1]。20世紀80年代,案例教學引入我國。從此案例教學作為一種教學方法,受到國內學術界的廣泛關注,并且被廣泛地運用到不同學科的教育中,也成為進一步改革本科教育,解決其存在的一些問題的希望所在。
國際上以案例教學而著稱的哈佛工商學院曾將案例教學法界定為:一種教師和學生直接參與,共同對工商管理案例或其他疑難問題進行討論的教學方法[2]。討論是案例教學的核心方法。小勞倫斯·E·列恩(Laurence.E.Lynn)[3]認為,教學案例是一個描述或基于真實事件和情景而創作的故事。它有明確的教學目的,學習者經過認真的研究和分析后會從中有所收獲。在我國,王玨輝(2007)[4]認為案例教學是在教師指導下,通過學生對案例的分析、研究和討論,就問題做出判斷和決策,從而提高學生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一種教學活動過程。蕭毅鴻等(2012)[5]認為案例教學是指以案例背景材料為出發點,在教師培訓者的引導與組織下,學習者通過調研并查閱相關資料,對案例材料中的問題進行思考、分析、討論和交流,以加深對課程的理解和掌握的一種教學方法。王永桂等(2013)[6]認為案例教學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以案例為平臺、以問題為基礎、以討論為導向的教學方法,有助于學生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起來。實際上,與傳統教學相比,案例教學的特點如表1所示。
綜合來看,案例教學法是一種以案例為基礎的教學,教師在教學中扮演著設計者和引導者的角色,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討論;學生通過案例分析和討論,對專業知識在實踐中的應用有所感悟和認識,并且對一些難以掌握的理論,也能有所理解。
三、案例教學在《信托與租賃》教學實踐中應注意的問題
(一)《信托與租賃》案例教學中教師與學生的關系問題
在案例教學中,教師的作用主要是挑選案例,布置任務,引導學生討論和進行總結。而學生則需要閱讀相關案例資料、思考其中問題并通過小組討論等形式進行講解、辯論和表達,承擔了更多的學習任務。顯然,在案例教學中,學生是整個教學的中心,而教師是教學的參與方和引導方。
然而受課時的限制和傳統教學方法的影響,教師為了學生能更快的掌握信托與租賃的相關專業知識,會不自覺的主導了整個案例教學的過程。有時教師會將自己對案例的理解和觀點講解一遍,不給學生充分自由討論的空間;或是放任學生進行分析和討論,教師沒有進行相應的引導、提示和總結,這就使案例教學達不到預期的效果。而學生在應試教育的壓力下,也習慣了被動的接受教師所講授的知識,或是害怕自己的觀點受到教師和同學的質疑,而不愿意參加討論,這些都會影響案例教學的質量。
(二)傳統應試教育體制對開展案例教學的制約
雖然我國上世紀八十年代就已經引入了案例教學法,但由于傳統應試教育的體制,案例教學方法的改革遲遲難以推進。一種觀點認為本科教育應把重點放在基礎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上,而具體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和技能可以在日后工作培養,而理論知識的講授更適用于傳統教學方法,案例教學無用武之地。也有人認為案例教學就是“事例教學”,只是傳統教學的一個補充,為了增加課堂的生動性和趣味性,使目前的案例教學依然注重結論的獲得,輕視知識的探索過程。
同時,在現行的應試教育的體制下,傳統教學和案例教學都是圍繞考試的內容進行的,教師對案例教學的目的是預成的,學生通過這堂課的學習必須掌握與考試有關的內容。那么在現行考試體制未變的情況下,案例教學耗時耗力,可能會被教師和學生所排斥。
(三)《信托與租賃》案例教學中的案例選擇問題
要使用案例教學,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就是選擇合適的案例,因為案例的適宜性將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8]。案例需要具有真實性、典型性和問題性等特征。多年來,我國在信托與租賃領域出現了不少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典型案例素材,但這些案例都處于動態發展和變遷過程之中,收集到相對穩定又有典型意義的案例比較困難。
目前,對信托與租賃案例的搜集、整理與分析等方面的工作仍存在不足,案例資源不足且質量不高[9]。有些教學中直接引用國外的案例,由于國內外經濟制度和環境的差異,國外的案例不一定適應中國的國情,這就增加了學生分析案例的難度。有的雖然使用國內自編的案例,但這些自編的案例也存在一些問題。目前具有典型性和時效性的國內知名企業案例比較匱乏,且許多企業案例并不對外公開,這給案例的搜集造成了很大的困難。而對案例的使用也存在一些問題,有些教師為節約時間,會逐一說明其中的知識點,使案例分析在教學過程中成了擺設,似乎只要知道了相應的規則,事實就很容易得出結論,而對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鍛煉也無從談起。
四、《信托與租賃》案例教學體系創新的主要設想
(一)教師發揮積極的引導作用,確保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
為了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要通過深入的理論研究,對《信托與租賃》課程的教學目標、教學理念、案例教學基本方法和案例教學保障措施等基本問題進行不斷探索,并根據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和社會關注度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案例教學方法。例如,對于信托的種類和分類這種比較容易的教學內容,教師可提前布置求解性案例讓學生調研分析,并在課堂上進行提問和評價;對于信托的資金籌措和管理這類比較難以理解的教學內容,可采取教師提前布置經驗介紹性的示范性案例讓學生學習和分析,在課堂上以“學生問、教師答”的方式進行教學;對目前還存在爭議和社會關注度比較高的教學內容,教師可在課前布置案例讓學生研究思考,課堂上采用小組討論,教師總結的等方式進行教學,來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度。
在實施案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對案例教學進行嚴密的組織,一般有以下幾個重要環節構成,如下表2:
表2 案例教學的重要環節
步驟 項目名稱 注意事項
1 案例選擇 教師要慎重地選擇合適的案例,注意案例的針對性、時效性和啟發性及難易程度;
2 教學準備 教師要熟悉案例的相關內容和背景知識,并進行事先分析,做到心中有數;學生要提前閱讀和思考案例,對案例有一定的理解
3 課堂討論 可采用個人發言、小組討論、集體辯論等形式;討論內容可包括影響因素分析、方案比較和選擇、最終實施方案等幾方面
4 效果評估 可由教師或學生自行對討論結果進行總結和分析;并要求學生寫出書面研究報告,可作為期末成績考核的一部分
(二)正確處理案例教學與傳統教學的關系
不論是傳統教學,還是案例教學,都是為了能讓學生全面系統的掌握《信托與租賃》的專業知識,提高學生的邏輯分析能力和科研能力,以便于學生在今后工作中運用相關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信托與租賃中的實務部分具有很強的實踐性,但這不意味著它不涉及到任何理論,其內容性質決定它必須要首先掌握一些基本的理論[7]。比如,在講述租賃項目的管理的時候,需要對租賃的定義與特征、種類與分類、租賃的資金籌措、租金及相關費用的計算等概念和理論知識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如果對最基本的概念及各個環節的內容等都不了解的話,對案例的分析和討論就無從下手,影響案例教學的效果。同時,在《信托與租賃》課程考核中,要針對案例教學制定與傳統教學不同的考核標準。可以將期末成績分為平時成績和考試成績兩部分。教師在上課之前應先將考核標準告知學生,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梢圆扇⒚總€學生在案例分析與討論時的表現計入平時成績、在期末考試中加入案例分析題型或是輔以論文、口試等多樣化的考核方式[10]。
(三)豐富《信托與租賃》案例類型,保證案例教學需要
首先,要在充實傳統理解性案例的基礎上,增加知識創新型案例。傳統案例一般都比較簡單,用于加深學生對課堂理論知識和案例中所提出的問題的理解,有助于學生基礎理論知識和基本操作技能。但目前,我們已處在多元化的知識經濟時代,還要求學生具備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因此,還必須增加知識創新型案例。這就要求教師要密切關注國內外信托與租賃行業的發展變化和重大事件,及時抽選出適當案例,確保緊跟社會熱點的討論,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和研究興趣,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和研究。
其次,還可以將一些暫時還沒有最佳解決方案的案例,作為學生畢業論文的研究課題或是作為科研項目的一部分,運用案例研究法來完成論文的撰寫,提高論文的原創性,解決當前普遍存在的論文抄襲現象,也提高學生的科研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
最后,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組織一批教學經驗比較豐富的教師,編寫適合本科教學需要特別是本校使用的《信托與租賃》案例庫。案例的編寫,既可以參考他人的成果,進行總結和提煉;也可以組織教師和學生去信托公司和租賃公司調研,取得第一手資料,在實踐中編寫案例可以提高案例教學質量,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參考文獻:
[1]李忠如.試論課堂教學案例的基本理論和實踐[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1(4).
[2]Katherine.K.Merseth.Case Studies in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M].New York: Longman,1997.
[3]小勞倫斯·E· 列恩.公共管理案例教學指南[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
[4]王玨輝.管理學科案例教學——實驗視角[J].信息技術與信息化,2007(1).
[5]蕭毅鴻,周獻中,凌海風,唐建.案例教學:一種有效的教師教育方法[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2(32).
[6]王永桂,劉洪,汪遠旺.案例教學中學生的角色定位與行為分析[J].現代教育科學,2013(3).
[7]黃愛雙.案例教學在國際貿易課程中的應用[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0(9).
[8]吳升.案例教學法在管理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商界,2010(8).
[9]朱爾茜.我國金融學科案例教學的現狀、問題及對策[J].現代大學教育,2013(3).
[10]程鳴,馮梅芝.本科階段財務管理案例教學思考[J].財會通訊,2013(5).
基金項目:校級重點建設課程《信托與租賃》(項目編號:KCP2013-05)。
作者簡介:
高曉燕(1964—),女,河北鹿泉人,博士,天津財經大學金融系教授,碩士生導師。
(一)案例教學法的優勢
案例教學法是實踐性教學的重要方法之一。案例教學法不同于傳統的教學法,它以案例為媒介,在理論和現實之間搭建起一座橋梁,再現真實場景,由事件入理,引導學習者從教學情境中思考和學習。一方面有助于促進學習者的主動性,啟發思維,通過分析和思考深化對理論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提供替代性經驗,通過生動的事件增加學習者的感性認識,幫助職前教師加深對學校、教學環境、教學對象等相關因素的整體性理解,然后在此基礎上嘗試做出合理的判斷和決策。Klienfeld、Sudzina、Kourilsky等許多學者研究發現,在師資培養方面運用案例教學法,具有下列優點:
1.案例教學法不僅能夠提升職前教師分析判斷教育問題的能力和團隊合作的能力,而且能夠促進個人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成長。通過案例呈現出教學中的真實情境,讓職前教師了解到走上崗位后可能面臨的現實問題,并促使他們對可預見的問題進行討論、分析和反思。案例教學法的實施有助于培養職前教師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使他們將所學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學以致用。
2.案例教學法是情境化和本土化的,案例將原本分離的部分整合在一起,內容與過程、思維與情感、教學與學習在理論上不再是截然分開的,它們同時出現,如同在真實生活中那樣,它們所提出的議題以及對職前教師提出的挑戰,需要他們運用自己的知識和經驗加以分析判斷。這個過程有利于加強教學的針對性,更能接近培養目標。
3.案例教學法以學生為主體。與傳統教學中突出教師的權威地位、單向交流、一本教材打天下的做法不同,它通過啟發式、探索式的學習,鼓勵學習者主動建構知識,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這些正是缺乏實戰經驗的職前教師最需要的。如果運用得法,案例教學法有利于實現以能力為本的培養目標。
(二)案例教學法的應用
推廣案例教學法對教學改革具有重要意義,它有助于改變目前教學中重理論輕實踐、高分低能的現象。國際漢語師資教育十分強調實踐性和應用性,對職前教師的漢語教學技能、文化傳播技能、獨立思考能力、判斷能力和適應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因此,案例教學法作為實踐性的教學方法和能力培養的有效途徑,被引進到了國際漢語師資教育中。近幾年,案例教學法在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培養中受到了關注。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培養不再走學術型、研究型人才的路子,強調的是實踐導向的培養方式,鼓勵學生在實際應用中主動建構自己對知識的理解,在陳述性知識基礎上,兼顧情境性知識。案例教學法用真實教學事件來建構知識,有利于學習者的認知發展。培養觀念雖然轉變了,但在實際操作中,要改變單向理論知識傳授占主導、理論與實踐脫節、停留于知識層面、師生缺乏互動等現象,不是一蹴而就的。在發展職前教師的能力方面,部分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培養院校一直在積極地摸索和實踐。
有些院校已經將“國外漢語課堂教學案例”或“課堂教學案例分析與實踐”作為學位核心課程開設,課時在36-40之間,2個學分。中央民族大學面向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培養建設了案例庫,目前處于試運行階段,并且在“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教學法及案例分析”、“漢語教學技能訓練”、“中外語言對比與偏誤分析”、“跨文化交際”等課程中積極倡導使用案例教學法。中山大學開設了“漢語國際教育海外案例庫建設實踐”的訓練課程。暨南大學優化教師資源,50%的核心課程采用課程小組授課模式,運用團隊學習、案例分析、現場研究、模擬訓練等方法,使學生在課程學習期間能夠接觸到大量不同類型的案例,以提高教學技能和國外適應能力。華東師范大學的做法是,鼓勵教師在各門課程教學中多使用案例,鼓勵學生畢業論文選用案例分析;已經畢業的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做案例分析的數量達10%左右。華東師范大學的“漢語教學案例分析”課程,皆由國際學校的教師主講,基本上都是利用國際學校漢語教學的案例;“跨文化交際”課程也使用了大量案例。總體上看,部分院校雖然開設了案例教學法課程,但在整個漢語國際教育碩士課程中所占的比例較低,大多還停留在偶爾使用案例或舉例的層面,真正意義上的案例教學尚需深入研究探討。
二、國內案例庫的建設情況
目前,國內師資教育領域擁有案例庫實體網站并收錄和開發案例的為數不多,如華東師范大學、中央民族大學的案例庫尚處于初創和試運行階段。由于是新生事物,只能摸著石頭過河,還需要不斷摸索、不斷完善。而在案例庫建設方面,工商管理教育領域已經進行了15年的探索,積累了一些較為成熟的本土化案例庫建設的經驗。“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工商管理教育和師資教育雖然屬于不同的學科領域,但是在案例庫搭建、案例開發與數據化處理、案例庫管理和運作等方面有許多相通之處。因此,參考借鑒工商管理教育案例庫建設的經驗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管理領域案例庫建設的總體情況
1997年,中國MBA“教育指導委員會”要求工商管理課程采用一定的案例教學。之后,中國本土案例的需求迅速增大,各高等院校案例庫的建設工作紛紛啟動。大連理工大學率先建立了國內第一個案例庫,2007年5月在原有案例庫基礎上成立了中國管理案例共享中心,圍繞案例庫建設、案例師資培訓、《管理案例研究與評論》期刊建設及國際交流合作等工作的開展,推動了中國管理案例教學與研究的發展,其會員院校目前已有251所。該中心在保持本土企業管理案例原創性、典型性、規范性特色的同時,通過整合各MBA培養院校的案例資源,并利用門戶網站為會員院校提供所需的共享案例。[4]截止2013年6月18日,案例庫網站共收錄了1223個教學案例,網站瀏覽量近40萬人次,日最大瀏覽量達2520人次,熱門案例中點擊數最高的達15051。該案例庫已成為國內最大的管理教學案例庫。北京大學在教育部九五社科重大項目和985項目專項基金的支持下,建立包括ABC三個子庫的案例庫,A為教學案例庫,B是研究案例庫,C是素材庫。清華大學的中國工商管理案例庫是由教育部和985項目共同投資組建,采取招標形式向全國高校收購案例,共收錄了353個案例,出版了一系列案例叢書、案例光盤。華南理工大學、中山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四川大學等許多高校成立了案例中心,運作形式包括自建、購買或引進國外案例、免費共享等。目前,在我國已具一定規模的三大管理教育專業案例庫,即大連理工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三家案例庫。
(二)案例庫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國內一些知名商學院建設案例庫,初衷是為了滿足本學院案例教學和相關研究的需要,但覆蓋有限。經過十多年的努力,案例庫建設中暴露出一些問題:各個學校處于分散開發狀態,投資大、收效低、編寫水平參差不齊,資源使用率低;有些高校重視案例教學,但是在案例采編、整理與分析方面滯后,缺少對案例教學理論的系統性研究,缺少對適合中國國情的案例教學方法創新。這些問題的存在,制約了案例教學的開展。大連理工大學的“中國管理案例共享中心”,從分散開發到集中建設,從自給自足到資源共享,已經形成一種輻射范圍廣,比較理想和成功的開發模式。上述管理學院的案例庫雖然不能與哈佛商學院、毅偉商學院等國際知名的案例庫相比,但畢竟是案例庫建設“中國模式”的大膽探索,其寶貴的經驗,不論成功得失,對“國際漢語教學案例庫”的構建都有重要的借鑒和啟示作用。筆者認為,中國本土化的國際漢語教學案例庫建設,應注意做好如下幾點工作:1.整合資源,共建共享,是建設國際漢語教學案例庫的有效途徑。2.保證案例的統一性、系統性和全面性,才能覆蓋國際漢語師資教育課程。應充分注意規范案例的撰寫格式和課程知識的緊密聯系。3.充分利用開發出來的案例資源。爭取在不久的將來,漢語國際教育碩士核心課程,案例教學使用率力爭達到一半以上。4.健全配套機制,包括案例開發激勵機制、知識產權保護機制、案例共享機制等,以保證案例的良性開發和推廣。
三、構建國際漢語教學案例庫的必要性
2007年,國務院學位辦“教育指導委員會”頒布的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培養方案,在課程設置、教學方法和學位論文方面,對案例教學作出了明確的要求。案例教學法雖然逐漸引起了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培養院校的重視,但具體操作起來存在一定的難度,主要原因之一是案例資源缺乏。要想長期、系統地實施案例教學法,真正發揮案例教學法的優勢,必須有案例庫作為支持系統,以提供豐富的案例教學資源。因此,案例庫的建設勢在必行。下面我們將從宏觀層面的政策支持、案例教學的重要支撐、建設環境、潛在用戶群需求等四個方面來分析構建國際漢語教學案例庫的必要性。
(一)宏觀層面的政策支持
在教育部2012年的《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中,提出了實施“中國數字教育2020”行動計劃,即在優質資源共享、學校信息化、教育管理信息化、可持續發展能力與信息化基礎能力等5個方面,實施一批重點項目,取得實質性重要進展。《規劃》要求:1.匯聚百家單位、萬名師生開發優秀資源,建設千個網上優質教育資源應用交流和教研社區,生成特色鮮明、內容豐富、風格多樣的優質資源。充分整合和利用各級各類教育機構的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覆蓋全國、分布合理、開放開源的基礎云環境,支撐形成云基礎平臺、云資源平臺和云教育管理服務平臺的層級架構。2.建設各級各類優質數字教育資源,鼓勵建立政府引導、多方參與的資源共建共享機制。針對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等的不同需求,建設20000門優質網絡課程及其資源,遴選和開發500個學科工具、應用平臺和1500套虛擬仿真實訓實驗系統,整合師生需要的生成性資源,建成與各學科門類相配套、動態更新的數字教育資源體系。3.開放大學信息化支撐平臺建設,建成跨網絡、跨平臺、跨終端的開放大學信息化支撐平臺,實現與各級各類學校和教育機構互聯互通。從上述內容可見,我們基于國際漢語教師職業教育的需求進行案例資源整合的思路,按照共建共享機制建設特色鮮明的國際漢語教學案例庫的構想,完全符合國家教育信息化戰略規劃。在此戰略規劃的指導下,我們的目標也更加堅定:把國際漢語教學案例庫建設成為一個針對國際漢語師資教育需求、與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相配套的、動態更新的優質數字教育資源庫。
(二)案例教學必不可少的支持系統
國務院學位辦“教育指導委員會”頒布的指導性培養方案,對漢語國際教育碩士的教學方法和論文作出了規定:“運用團隊學習、案例分析、現場研究、模擬訓練等方法,力爭研究生在課程學習期間能接觸到100個以上不同類型的案例,提高教學技能和國外適應能力;學位論文選題應緊密結合漢語國際教育實踐,有應用價值。學位論文形式可以是專題研究、調研報告、教學實驗報告、典型案例分析、教學設計等。”案例教學因其在實踐型、應用型人才培養方面的優勢被引進到漢語國際教育碩士課程中。但是,案例教學效果的發揮和可持續開展有賴于一個強大的支持系統,這個系統既是優質案例的來源,也是一個開放的學術交流和資源共享的空間。案例開發、案例收集和撰寫通常需要比較長的周期,因為要經過一個試用、修改、完善的過程才能保證案例的質量。案例庫的建設需要投入相當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各自開發容易造成低水平重復建設或資源浪費,很難建成一個規?;?、覆蓋面廣的國際漢語教學案例庫。如果能夠把分散的資源適度地加以整合,發揮各所培養院校的優勢,通過共建共享的合作形式,用較小的投入獲得最大的產出,建設一個質量數量都有保證的“國際漢語教學案例庫”,那就能為國際漢語師資教育中的案例教學提供極大的便利。這個數據庫的容量應該足夠大,案例的內容和本土化特征足夠豐富。教師不但可以各取所需,在教學需要時從中提取案例,而且可以利用這個平臺交流和分享經驗。
(三)案例庫建設有利環境分析
新型信息載體的出現使得單位體積的信息載體容量加大,信息的傳輸變得更迅速,每單位數據的存儲成本和傳輸成本降低,案例庫建設提供了新的環境條件。Web技術作為互聯網中最重要的信息檢索手段,在案例庫建設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到了Web2.0階段,Web已成為用戶內容收集、、管理、分享、合作的平臺,其用戶參與的構架和以用戶為中心的特點,使操作變得更加方便快捷。以下幾個突出特點,為國際漢語教學案例庫的建設創造了理想的條件:
1.開放的平臺。平臺對于用戶來說是開放的,在此模式下,聚集的是對某個學術領域有共同興趣的人,在無形中已產生了細分市場。對國際漢語教學案例和案例教學法感興趣的人如果成為開放平臺的用戶,他們會因為對案例的興趣而保持較高的忠誠度,會積極地參與其中。
2.為用戶增添價值。以用戶為中心,借助互聯網的力量,利用集體智慧(thewisdomofcrowds,JamesSuriowecki),每個人都可能成為內容的供稿者,而且注重交互性。如果全國82所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培養院校大部分都成為國際漢語教學案例庫的會員用戶,那么不僅能增添案例庫的價值,而且能夠促進相關的學術交流。
3.動態的網站。利用Web2.0可以把國際漢語教學案例庫建設成一個具有動態產生案例內容、由數據庫驅動的網站。用戶添加新的案例時,將被限定在一種特定的網絡結構中,這種網絡結構是由其他用戶發現內容并建立鏈接的,作為所有網絡用戶(尤其是會員用戶)活動的直接結果,動態的國際漢語教學案例庫網站將會獲得良性的成長和完善。
(四)潛在用戶群及其需求分析
國際漢語教學案例庫的潛在用戶由三部分構成: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培養院校用戶群、在職教師用戶群、漢語教師志愿者用戶群。漢語國際教育碩士是未來漢語國際傳播的生力軍,其培養院校是案例庫最大的也是針對性最強的用戶群,目前包括82所院校的教師和學生。2007年至今,82所漢語國際教育碩士院校培養了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研究生共8310人,2013年在校生10000多人。案例教學剛剛起步,有些院校已經大膽嘗試,有些院校還在觀望,隨著這個專業的成長壯大,對案例教學和案例的需求將日益增長。在職教師用戶群包括對外漢語教師和海外漢語教師。海外漢語教師由分布在世界各國的中國籍漢語教師(國家公派和所在國聘用的)、本土漢語教師構成。
這一群體在職培訓和進修時對案例庫有一定需求,譬如,在外國漢語教師來華項目和外國本土漢語教師合作培養項目中,常常采用理論學習和案例教學結合的形式,利用情境化本土化的案例深化對理論的理解。漢語教師志愿者用戶群,他們是海外漢語傳播的一線工作者。從2004年到2012年底,國家漢辦已向五大洲89個國家派出了1萬名志愿者。所招募的志愿者學科背景多元化,漢語相關專業的志愿者并不多。從過去五年外派志愿者教師的情況來看,比較突出的問題是專業理論基礎薄弱,適應能力和實踐能力較差。針對漢語教師志愿者的培訓,需要大量本土化案例,通過案例教學,增強他們對國際教學情境的感性認識,使他們獲得更多的替代性經驗。
我國自20世紀80年代引進案例教學法以來,隨著人們對“會計是一項管理活動”的逐漸認識和會計素質教育的普遍開展,案例教學法已經在高等院校的會計教學實踐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實踐證明,案例教學法在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實踐能力,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方面所起的積極作用是有目共睹的。隨著計算機和網絡技術在會計領域中的廣泛運用,會計信息系統課程成為會計專業的一門重要專業課程,會計信息系統課程的教學應同樣重視案例教學法的運用,培養出實踐能力強并具有開拓創新意識的會計信息化人才。但遺憾的是,在會計信息系統理論教學中,案例教學法還遠未得到廣泛應用。
筆者在中國期刊網上以“會計電算化”、“會計信息系統”、“案例”、“案例教學”等為關鍵字檢索了自1990年以來會計電算化或者會計信息系統教學方面的論文,共找到相關論文39篇,發現貫以“會計電算化案例教學”名稱的論文不少,但查閱其內容,基本上全部都是有關會計電算化實驗教學的,基本上沒有真正涉足會計信息系統理論教學的。這說明案例教學法在會計信息系統理論教學中還遠未得到重視和應用,當然也不排除有的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確實有應用,但是沒有對其在理論高度上進行概括和總結。而且目前教師對會計信息系統案例教學的理解也各有千秋,如有的教師將案例教學理解為例題講解,有的將案例教學理解為單位情況介紹,有的將案例教學理解為程序設計(陳旭,2008)[1],還有的將會計軟件的操作實驗理解為案例教學(苗娟,2010[2];程翠鳳,2007[3])……,如此種種,不一而足。這種現狀固然與當前高校會計信息系統課程教學內容的不規范有關,但也與教師對會計信息系統案例教學的理解和立足點不同不無關系。因此,我們有必要在理論上對這一教學方法的應用進行總結和思考,以期對會計信息系統理論課程教學方法的豐富提供一些建設思路。
會計信息系統理論課程教學的特點
會計信息系統不僅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而且是一門集現代信息技術、會計理論、管理學等于一體的跨學科、交叉性、邊緣型課程,同時又是一門會計專業理論、方法與實踐相融合的課程。理論課程的內容本身就比較復雜、抽象、不易理解,其教學活動存在以下特點:
(1)會計信息系統中的問題和爭議很少只有唯一正確的確定性答案(Hurt,2009)[4]。這一點與會計專業的其他專業課程顯著不同,因此,為了應對實務中的各種問題,我們要幫助學生發展職業判斷和培養分析、解決“開放性問題”的能力,而培養這一能力最有效的途徑和方法就是案例分析法。案例分析法重在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由于案例教學不重視尋找正確答案①,重視的是得出結論的思考過程及解決問題的方法,因而可以培養學生分析、解決開放性問題的能力。教科文組織曾就案例研究、研討會、課堂講授等管理教學法教學功能的評價結果進行調查,結果表明:案例研究在所有教學方法中,對分析能力的培養居第一位,在知識傳授、學生對知識的接受程度、知識保留的持久性占第二位,在人際關系能力培養方面占第四位。
(2)會計信息系統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而在校學生經歷有限,實踐經驗普遍缺乏。案例教學法為學生在短時期內積累實踐經驗提供了一條較好的途徑。案例是指具體事例,往往來自于現實世界的第一手資料,案例教學通過案例事實提供了教學內容與實際經驗之間聯系的橋梁。它將現實生活中曾經發生的或正在發生的沖突、矛盾和危機事件作為教學案例引入課堂,使學生置身于案例背景和角色之中,迅速地積累實際經驗。著名教育家杜威曾說過:最好的教學,就是牢牢記住學校教材和實際經驗二者相互聯系的必要性,使學生養成一種態度,習慣于尋找這兩方面的接觸點和相互聯系。由此可見,案例教學法作為聯系教學內容與實際經驗的橋梁,其開放的思維是非常適合會計信息系統理論課程教學內容及特點的。會計信息系統理論課程應重視案例教學法的運用,全面啟發學生的思維,培養出動手能力強并具有開拓創新精神的會計人才。
案例教學目標
案例教學的目標及案例的選擇與課程教學內容及人才培養目標息息相關。由于目前國內各高校在會計信息系統課程的教學內容上尚未統一規范,因此,案例教學的目標也有待明確。目前關于會計信息系統的教學內容,國內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側重于會計信息系統分析、設計和開發;另一類是側重于會計信息系統的分析和應用。由于社會分工的高度專業化,會計(財務)軟件市場日趨成熟,商品化會計軟件功能越來越完善,通用化程度越來越高。作為本科會計專業的學生,會計信息系統的培養目標不是成為一名現實的軟件開發人員,而是掌握會計信息系統基本理論,流程和功能結構,會計信息系統規劃和實施方面的知識,能夠參與系統開發的一般過程和參與系統管理,熟練操作財務軟件。這就好比一個汽車司機最好能夠了解汽車的大概構造和基本工作原理,卻不一定會設計研發、制造汽車一樣。所以會計信息系統案例教學的目標主要是培養學生運用會計信息系統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解決應用問題的能力。以此為目標,課程教學內容可以包括會計信息系統基本概念與原理,分析與設計方法,會計信息系統的規劃與建設等。在理論教學的同時安排上機實驗課程,使學生掌握常見會計軟件(如用友、金蝶)的操作流程與使用方法,能夠應用會計軟件進行日常賬務處理。我們的研究對象是會計信息系統理論課程,不涉及上機實驗。
實施案例教學的幾個關鍵問題
1案例類型設計。在案例教學法中,由于案例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內容,因此案例的設計應該與教學環節緊密聯系。按教學環節可以將案例分為3類:①課堂引導案例。這類案例以教師課堂講授為主,案例作用在于講清原理,給出分析過程,得出分析結論,發揮理解、加深記憶的功能。例如,在闡述會計信息系統的概念時,可以設計一個案例,說明現實商務世界中的會計信息系統,并和學生討論會計信息系統的形式和基本功能,以加深學生對AIS的理解和記憶。②課堂討論案例。這類案例以學生討論為主,教師引導為輔,重在理論和方法的應用,可以發揮鍛煉學生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功能。例如在講授會計信息系統實施時,可以將某企業實施AIS的真實過程作為案例,介紹實施過程,評價實施效果,分析存在的問題。③課外思考案例。這類案例以學生自我研究為主,重在應用,發揮鞏固課堂所學知識,提高應用能力的功能。
2案例的選擇。案例的選擇是案例描述和分析的前提,也是案例教學能否成功的關鍵因素。案例的選擇需要考慮:①案例是為教學內容服務的。案例教學法始終是完成教學內容,實現教學目標的手段和途徑,案例不應也不能取代教學內容。案例情景設計、問題的分析解決不能脫離特定的教學內容而進行。大型教學案例的選用要擇其要旨,舍棄細枝末節,使教學案例真正起到有效促進和實現教學目的和人才培養目標的作用。②案例應是現實企業經營管理的寫照。案例教學法的成功運用關鍵在于“真實情景為本的案例”(Donham,1923)。越是現實的事物,越讓人感到親近。會計信息系統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國內外企業會計信息化的實踐發展非常之快,內容也非常的豐富,這些現實當中企業經濟管理的實踐成果,很容易激起同學的興趣和共鳴,激發參與討論的熱忱。③案例分析不限定唯一的結論與結果。會計信息系統中的許多問題是沒有唯一確定答案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可以多種多樣。除教學引導案例目的在于導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之外,其他類型的案例都可以不以追求唯一的結果為目的,主要在于誘發學生產生爭議和討論。④案例的設計應設置可引發思考的“陷阱”。在案例設計的過程中,可以針對會計軟件的控制重點和容易出錯的地方,設計一些“陷阱”,讓學生在糾正錯誤的過程中更加深刻地體會理論教學內容。例如在講授總賬子系統的出納簽字功能時,可以設計一個案例,某同學執行出納簽字時,軟件出現提示“沒有符合條件的憑證”,問題可能出在什么地方,應當如何處理?引導學生分析可能出問題的環節,以及如何解決。在分析討論的過程中,同學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總賬系統中如何通過程序來實現內部會計控制,以及業務流程和內部控制設計的關系。再例如總賬系統中記賬憑證修改,對錯誤記賬憑證的修改要識別錯誤憑證所處的環節,位于不同環節的錯誤憑證有不同的修改方法。針對這一教學內容,可以設計一個案例“陷阱”,分析如何修改不同環節的錯誤憑證,使同學們理解記賬的含義及作用,掌握錯誤記賬憑證的不同修改方法,也更深刻地領會軟件設計中流程和數據之間的關系,對課程教學內容也有了更為深刻的印象。
3案例的來源。案例教學的成功取決于案例庫的質量。而案例來源是案例庫建設的關鍵問題,會計信息系統案例主要來自于:①深入企業單位調研,收集實踐工作中的會計信息化案例。應鼓勵教師定期深入企事業單位調研或者參與社會兼職,一方面教師可以憑借自己所學幫助企業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另一方面還可以在實際工作中收集相關資料,從中提取典型會計案例,豐富會計信息化教學案例庫建設,充實教學內容。②從有關資料中獲取。例如從現有教材或者案例集中選取,或從報紙、報刊中摘錄,也可以從網上搜集。Internet的應用使得教師從網絡可以獲得大量的資料,從中選擇有價值的資料經過改編、提煉,形成案例。③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參考有關資料,結合社會經濟的實際狀況,設計教學案例。④建立校際之間的合作,相互交流教學案例。⑤學生的上機實踐過程。上理論課的教師往往同時也擔任上機實驗課的指導老師。學生在上機實驗的過程當中會遇到大量的問題,教師這時應當做一個有心人,注意收集學生遇到的問題,從中總結提煉,發掘有價值的典型問題,設計成為案例,在理論課堂上幫助學生從理論深度上理解和把握會計信息系統內部功能結構的設計,對會計軟件的操作不僅能夠知其然,而且能夠知其所以然??傊咐男纬蛇^程本身就是一種專業探討研究活動,它要求教師除了擁有豐富的理論知識之外,還需要擁有整合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的能力。
4教學環節。以課堂討論案例為例,案例教學的一般程序可劃分為3個階段,6個環節。第一階段是課前準備階段,該階段要做好3個環節的工作:①根據教學內容要求和學生實際,教師在課前選編典型案例,擬定討論題目和學習要求,事先印發給每個學生;②學生自主解讀案例;③在小組討論過程中相互啟迪,于開課之前即進入案例內容和案例角色。案例教學的成敗與準備是否充分關系密切,為此不僅要給予充足的準備時間,一般不少于一周,而且要真正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思維潛能。第二階段是課堂討論與辯論階段。該階段要做好兩個環節的工作:①進入課堂教學后,教師進一步通過多媒體和網絡手段補充案例背景和過程細節。小組派代表發言,就案例事實展開討論甚至爭論;②教師因勢利導,及時引導討論熱點,揭示各種論點之間的內在聯系,并進行概括總結。第三階段是課后總結階段。課后學生繼續就案例爭論點進行討論,并獨立撰寫案例分析材料。教師結合學生在案例討論中的表現,客觀地對學生學習成績進行考核。顯然在案例教學中,學生是主體,教師是關鍵,案例是基礎。這種課堂教學模式最大限度地增進了學生主體的參與性、教學內容的實踐性、教學方法的靈活性及綜合能力養成與提升的可能性。
教學實踐及效果
作為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新建本科院校,廣東金融學院會計信息系統課程從2007年下半年開始,在本科課堂教學中實施以激活學生學習主體為主旨的案例教學改革,教學效果得到了學生的充分肯定,教學質量得到了同行的認同。同時學校也將案例教學改革作為強化文科實踐教學環節、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突破口。4年多的實踐表明,案例教學作為一種典型的師生互動,研究性教學模式已取得明顯效果,它能夠有效克服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是創新本科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和培養會計應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徑。其效果表現在:
(1)激活了學習主體,學生學習主動性大大增強,積極性顯著提高。案例教學主張“案例分析—學生主體”的教學理念,對于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激發學生的思維火花和求知欲望具有非常明顯的作用。自從課堂引入案例教學法后,教學氣氛明顯活躍,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明顯提高,從而達到了優化課程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2)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分析解決實踐問題的能力大大提高。過去學生在上機實驗中只能按部就班,按操作指導一步一步地做,遇到問題時就沒有辦法解決了,對上機操作內容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學習的理論知識與實驗內容是相互脫節的。案例教學后,由于在課堂理論教學中大量引入上機實驗形成的案例,來培養學生以理論為指導,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能夠將所學理論知識活學活用,聯系實際,解決問題。
(3)學習過程當中學生快速積累了實踐經驗。
關鍵詞:公共管理;案例教學法;理論與實踐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8381(2016)02-0103-08
案例教學法最早是在醫學、法學、工程技術學等教學實踐性特別強的領域中創造出來的[1]。20世紀20年代,美國哈佛商學院倡導在管理學科大學生教學培養過程中廣泛使用案例教學法。經過半個多世紀的實踐發展,案例教學法在許多高校逐漸受到重視,并從美國迅速傳播到世界許多地方,被認為是代表未來教育方向的一種成功教育方法[2]。1986年美國卡內基小組提出《準備就緒的國家:二十一世紀的教師》報告書,特別推崇案例教學法在師資培育課程中的價值,并將其視為一種相當有效的教學模式[3]。中國教育界在20世紀90年代以后開始引進并積極推廣案例教學法。21世紀初以來,我國越來越多的高校在公共管理教學中采用案例教學法,取得豐碩成果。一些高校相繼成立了公共管理案例中心,自主建設具有時效性、本土性和典型性的公共管理案例庫,致力于公共管理案例開發、案例寫作和案例教學方法研討[4]。2014年,全國公共管理碩士(MPA)專業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在全國200多所公共管理碩士專業學位教育培養單位開展教學案例評選,首批入庫案例400多個。大量真實、鮮活、典型的案例帶來了以問題為導向、突破傳統、批判性思維的學習模式,提高了公共管理人才培養質量。可以說,案例教學已經成為當今中國公共管理教育的顯著特色。然而,在公共管理學科專業案例教學法改革不斷深化的實踐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或矛盾仍然很多。加強對案例教育規律和案例教學法的系統性研究,對于提高中國公共管理教學水平、促進中國公共管理教育事業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價值與實踐意義。
一、案例教學與教學案例
案例教學是一種通過模擬或者重現現實生活一些場景,讓學生把自己置身案例場景,通過討論或者研討來進行學習的一種教學方法[5]。在公共管理案例教學中,學生既可以通過分析、比較,研究各種各樣成功和失敗的管理經驗,從中抽象出一般性的管理結論或管理原理,也可以通過自己的思考或者從與他人的研討中來拓寬自己的視野,從而豐富自己的知識。在大數據彌漫校園生活、網絡技術覆蓋大學課堂的當今,大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更廣、速度更快、效率更高。大學教室中隨處可見“低頭族”挑戰課堂權威的現象,不僅反映出傳統教學方法日漸式微,也從另一個方面體現出大學生對豐富的知識更加渴求、對新知識新方法的掌握更加自覺。面對日新月異的“知識創新”,大學生借助現代化信息技術了解知識更加容易,因此實踐應用知識技能的獲取則顯得更加重要,但也非常困難。案例教學可以將學生置身案例場景,師生互動,以案說理、以案說規(規程)、以案說效,將公共管理實踐中發生的包括管理原則與原理、操作規程或方法、管理效果和效率在內的真實“故事”,用案例陳述或演示的方法生動地反映出來。教師采用案例教學使抽象的道理具體化、形象化,疑難、困惑的解決明了化、可操作化,有助于激發學生公共管理興趣,使學生深刻理會公共管理知識,增強公共管理實際技能,這便是案例教學的好處。案例教學的基本工具是教學案例。教學案例是公共管理實踐中真實、典型、矛盾突出的事件提煉。真實性是公共管理教學案例的首要特征。公共管理教學案例不能杜撰,也不能用從抽象、概括化的理論演繹出的事實來替代。在案例教學實踐中我們或經常進行案例模擬,但對基本案例事實卻是不可“假設”的。典型性是公共管理教學案例的又一個重要特征。案例教學是通過對教學案例的個別解析,從具體到抽象概括提煉出案例故事中所包含的公共管理原理、原則或方法等,是一種歸納思維方式。由于受教學課時計劃所限,教師無法在課堂上采用大量案例來說明同一個道理。因此,案例教學中采用的教學案例特別強調其典型性。實踐中,我們往往要求教師制作、選擇那些能夠“一案明理”的案例,讓學生對案例中包含的公共管理原理、原則或方法產生強烈印象和深刻理解。矛盾性是公共管理教學案例的技巧要訣,更是案例教學的魅力所在。案例教學與傳統的舉例教學不同,舉例教學中的“例子”往往可以對照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進行仿照敘說講解,舉例教學清晰地反映出演繹推理的邏輯過程。案例教學中的教學案例表現出明顯的矛盾性,教學案例中的故事事實是清晰的,但故事的結果卻充滿想象空間。更具體地講,一個公共管理教學案例就是一個包含有疑難問題的實際情境描述,案例故事的結局往往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公共管理教學案例雖然源自公共管理實踐,案例故事中的難題在現實中已有解決結果,但是,對解決問題的方法、途徑、效果等卻非眾口一詞,人們仍然可以廣泛深入地加以討論,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這正是公共管理教學案例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吸引學生融入案例教學的基本條件。公共管理教學案例強調堅持問題導向、突出矛盾沖突、重在解難之道,充分體現出其在教學實踐中改進教學效果的工具價值。在案例教學實踐中,教學案例的類型、表現形式及其來源十分豐富。按照案例使用對象來說,教學案例可分為面對本科生的案例和面對研究生的案例兩類。按照教學案例的形式其又可分為文字案例和視頻案例。通常情況下,視頻案例中也有一定的文字敘述,但其展現主要案例故事以視頻表達為主。按照教學中使用的方式,教學案例一般可分為評述型教學案例和討論型教學案例。討論型教學案例并不在案例材料中直接給出故事結果。按照案例的知識容量和撰寫規模大小,案例可分為微案例、小型案例和大型案例。按照案例的來源,教學案例可分為原創案例、改寫案例和引用案例三類。原創案例通常由案例教學者根據實際調研材料創制而成。2014年在“黃浦江浮豬”事件調研基礎上撰寫的“黃浦江浮豬事件的痛與思”案例,即屬于此類案例。該案例被收入全國公共管理碩士教育指導委員會首批優秀案例庫。改寫案例是在收集大量二手資料的基礎上,整理案例素材、編寫案例故事、提煉案例教學知識點。引用案例為直接將他人在相關教材和著作中的優秀案例、經典案例使用于課程教學之中。值得特別注意的是,針對不同的教學對象、教學目標、教學形式和教學環境,我們應當選用不同類型的教學案例,才能保證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科學把握案例教學重點
公共管理案例教學改革總體設想是圍繞提升學生能力這一根本目標,編選精彩教學案例,設計教學互動場景,吸引學生融入案例情境,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教學質量提升。因此,編選教學案例、設計互動課堂、準備教學場景是實施案例教學計劃的三大重點。
(一)編選教學案例
編選教學案例重在編,難在選。一個優秀的公共管理教學案例應當具備“4個1+”的基本元素,即一個主題、一個故事、一個道理、一個沖突,所謂“+”就是在故事結局里應包含一系列問題,圍繞這些問題的案例拓展應提出至少一個或多個思考作業題。每個公共管理教學案例都要把主題集中在一個中心論題上,如果一個案例出現多個主題,案例敘述就會顯得雜亂無章,難以把握住事件發生的主線。與一般教材、學術論文或著作所不同,案例教學重在啟發學生思考、提高學生的觀察與判斷能力,因此,在編寫教學案例時,不宜過度直白地對案例主題“點題”,也不宜過分地渲染案例編寫者的個人情緒或情感。不論屬于何種類型的案例,哪怕是一個微案例,都應當有一個完整的事件描述,我們稱之為故事。在描述事件的過程中,我們應當交代清楚事件發生的背景,包括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演變、結果;要對事件發生的情景進行必要描述,包括影響事件進程的人物心理、社會環境、物質條件、歷史因素及必要的法律法規和政策制度等。需要指出的是,編寫教學案例時,對事件結果的描述可以不直接編進案例材料而放在教師的教學手冊中,這樣更有利于教師組織課堂討論,更有利于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公共管理案例教學是用案例事件的模擬再現或敘述回顧,吸引學生置身案例情景并主動參與公共事務模擬處理的教學互動過程。因此,每個教學案例都應具有以案說理、以案說規、以案說效的功能。通過一個案例的教學實踐,教師要使學生懂得一個公共管理原理或原則,或掌握某種公共事務處理的規程或規則,或明白不同的管理決策與操作方法所獲得的不同管理效果。實踐中,教師通過一個教學案例的教學,也許可以讓學生獲得多方面的知識和能力。但是,我們在編寫教學案例時一定要有一個明確的目標,或者說,一個教學案例必須講清楚一個主要的道理。教學案例中包含的矛盾沖突是案例的“靈魂”,沒有矛盾沖突的案例不能算一個真正的案例,當然更談不上是一個好的案例。案例事件呈現的故事演變一定會使你既然如此入不能確定怎樣解決的進退兩難境地,至少解決這個問題的途徑或方法可能有多種,而每個途徑、每種方法都各有千秋。案例事件需要你做出困難的選擇,事件的處理總能使你感到有能力決斷但又不很熟悉。如果參與案例學習討論的學生完全沒有相關知識支撐,對案例事件的處理束手無策,案例教學就無法深入。相反,如果所有的學生都能“一眼看透”解決之道,并且都有相同的處理結果,那么,這樣的案例就失去了討論價值,也沒有必要采用案例教學法,由教師直接講述更有效果。正是基于上述要求,公共管理教學案例在故事結局里就應當提出思考的問題,案例拓展就應當提出思考作業,這樣才能幫助學生在自我學習、知識內化和深層次理解方面實現更高的教學目標。公共管理教師除了自己編寫教學案例外,選用別人編寫的案例也很重要。在公共管理案例教學實踐中,并不要求教師采用的全部教學案例都由自己編寫完成。事實上,我們應當鼓勵教師根據教學計劃安排,精選他人撰寫的優秀教學案例開展教學活動。教師如果對某些問題缺乏深入的研究,沒有掌握豐富的案例事件資料,就不能匆忙撰寫教學案例。教師在選用他人教學案例時,應注意所選案例要緊扣教學內容。案例教學的目的是使學生加深對特定理論知識的理解并增強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所選案例必須是針對課程內容的。需要指出的是,即使選用他人撰寫的教學案例授課,也應當做好充分的課前備課,這是一種基本的教學規范。
(二)設計教學互動場景
如何教好案例是擺在教學方法改革上的一道難題。除了要有一批優秀的公共管理教學案例、一支優秀的公共管理案例教學師資隊伍、一個優秀的案例教學計劃并嚴格實施之外,合理而巧妙地設計案例教學互動場景則是打開案例教學這扇大門的一把“金鑰匙”??梢哉f,教學互動是實現案例教學目的、達到教學效果的根本措施。公共管理案例教學重在互動、難在互動、妙在互動。作者通過長達十年的案例教學實踐發現,有三種互動演繹模式常見于案例教學課堂。不同的互動演繹模式其教學目的有一定差別,教學實踐中采用不同類型的教學案例,課堂教學設計的內容、程序、要求都有所不同。第一種互動演繹模式是分組辯論型。這是在公共管理案例教學中最常用的一種教學互動模式。案例教學分組辯論課堂設計的基本流程如下。第一步,教師根據教學計劃規定的教學目的,在課前將教學案例資料分發給學生們認真閱讀。學生閱讀案例材料,查閱指定的資料和讀物,搜集必要信息并積極地思索,初步形成關于案例中問題的原因分析和解決方案。第二步,教師在課堂上對案例故事進行簡要陳述后布置案例模擬進程。教師陳述案例故事可根據實際教學情況講清概念、點明問題、介紹政策背景,但對處理結果不作提示、不亮觀點。第三步,學生們在課堂上隨機分組后對案例資料進行討論,并形成案例資料提出的公共事務處理(決策)意見。通過隨機分組,使得同一小組內部本身就有多種意見沖突,經過民主集中過程,最終形成小組內占主導觀點的意見。第四步,教師組織學生討論,由每個小組的代表在全班發言闡述小組意見。代表小組發言的學生主要講解小組的主導觀點,亦可根據實際情況對非主導觀點進行必要的介紹。發言完畢后發言人要接受其他小組成員的訊問并做出解釋,此時本小組的其他成員亦可代替發言人回答問題。第五步,教師進一步組織學生小組進行論辯。教師在學生論辯中可根據情況適時歸納出集中的問題以引導討論方向。學生們在各種觀點碰撞中逐步認清分歧所在,力求找到合理的解決辦法。第六步,教師進行點評。教師在案例教學最后階段進行點評,既可點明案例的基本論點及其價值,又可對同學們的討論結果給出新的討論空間,教師的評價要為新的決策提供參考點,通過點評達到學生加深知識理解、提升實際處理能力的目的。當然,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對案例教學實際效果進行測評,并對教學案例做進一步完善,為今后繼續使用該案例提供寶貴經驗。第二種互動演繹模式是教師主導型。這種模式以教師講解為主,師生互動討論為輔。教師在課堂上展示案例資料,對案例故事中公共事務的處理提出多種決策方案,并且采取提問方式征詢學生們對不同決策方案的意見,然后組織其他學生對這些決策意見進行質疑、評價或修改,從而達到加深知識理解和提高處理問題能力的目的。這種模式雖然強調教師主導,但是“互動設計”仍然是課堂教學中最重要的要求。本科教學受課時計劃所限,適合于采用教師主導型模式,許多微案例也適合采用這種互動演繹模式。第三種互動演繹模式是學生表演型。學生通過表演方式將公共管理案例故事搬上講堂,教師主要是組織案例演示實施,幫助學生加深對案例知識的理解。采用這種互動教學模式必須有充足的課前準備。教師不僅要在課前將案例資料提供給學生,而且還要組織學生在自愿分組的基礎上,對案例資料進行充分閱讀理解,并根據興趣選擇好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在課堂案例教學中,學生們事先并不了解其他小組同學的“相應對策”,學生們只能在各小組集中表演過程中根據公共管理案例故事的實際演變做出相關決策,并從中學習和研究相關的公共管理知識與處理公共事務的管理技能。多元化結果是學生表演型案例教學的顯著特點。這種案例教學法非常適合于風險型管理決策,也有利于對學生所掌握的綜合管理能力進行評估。但是,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至關重要。學生必須在課堂表演之前對教學案例有深入的學習和理解,在課堂上愿意并且能夠分析案例,然后進行溝通并堅持自己的立場,否則,就會大大降低案例教學的效果且容易使其變成極少數同學的個人表演。
(三)準備教學場景
案例教學的根本目的在于培養和提高學生解決公共管理實際問題的能力。其與傳統教學方法的區別在于,傳統的課堂教學注重“要學生如何做”,而案例教學的課堂則著力于培養“學生要如何做”的興趣與能力。案例教學的生命力在于將學生融入案例之中,定格于案例故事中的角色之位,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模擬知識應用,從而強化對所學知識的認知。因此,布置好吸引學生融入案例的教學場景顯得特別重要。在公共管理案例教學中,學生的參與度是直接決定案例教學效果的根本保障,沒有基本的課堂場景布置必然導致案例教學失敗。首先是案例故事背景的場景準備。公共管理教學案例故事背景不僅需要交代清楚案例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等,而且需要交代清楚故事發生年代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背景。案例故事背景介紹雖然不需要面面俱到,但對引發故事發生的特殊原因或條件環境等要做必要的介紹。教學案例可隨帶附件,諸如該故事涉案的有關法律法規、政策制度、文件決議等,還可以有有關報表、臺賬、照片、曲線、資料、圖紙、錄音錄像等與案例分析有關的圖文資料。對于案例故事背景的場景準備。我們可以將其制作成場景劇的背景布局,也可以用電影、MTV、投影、幻燈片等形式進行影像演示,還可以用畫外音進行介紹,課前應做好相應的教學場地和教學儀器設施準備工作。其次是案例矛盾沖突的場景準備。雖然案例教學強調吸引學生融入案例情境,扮演案例故事中的角色,但案例教學畢竟不同于話劇,我們無法將整個案例故事的全部情節一一展現于課堂之上。一個優秀的公共管理教學案例中一定包含有戲劇性的矛盾沖突。在案例課堂教學中,學生們可以圍繞某個討論的中心問題表達他們的不同見解,從而形成波瀾起伏的矛盾沖突過程。充分做好教學案例的中心矛盾沖突場景準備,既有助于案例故事在課堂上的演示,也是教師向學生傳達教學案例所包含的基本問題的一種教學暗示,有助于保證教學效果。再次是案例討論的場景準備。公共管理案例教學的重點不在于對案例故事的敘述,也不在于對故事中的矛盾做簡單交代,而在于吸引學生身臨其境,讓學生們以一個親歷者身份參與故事中矛盾的處理。一個好的案例要能夠誘導學生從各個方面深入觀察事務,并根據自己的理解自主做出判斷。案例教學現場需要為學生們展示自己解決問題的主要思路、具體措施以及詳細過程提供場景支持。因此,公共管理教學案例需要針對面臨的疑難問題提出多種解決辦法。如果一個問題只有一種包治百病、普遍適用的解決問題的辦法,那么案例教學就失去了其存在的價值。在這種案例教學過程中,我們不能事先強調哪種解決方法是最合理的,因為那樣的話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只有在有多種可能的場景中參與討論、深入探究,才能通過案例教學得到內化了的知識積累,并可在更大程度上整合以往教學中那些“不確定性”的知識,理解公共管理實務中出現的兩難問題,從而大大縮短教學情境與管理實踐情境的差距。最后是案例結果的顯示場景準備。雖然說案例教學強調引導學生對案例故事結局做引申拓展,或者說,案例故事可能有多種結局,但是,任何一堂公共管理案例教學課都會有一個明確的案例討論結果,因此,必須做好案例結果的顯示場景準備。通常情況下,教師可以采用簡便方式展現案例討論結果,但案例教學并不是一堆事例、數據的簡單羅列。教學案例的真實固然是前提,案例結果顯示中可以將案例故事真實結果做簡要介紹,但對案例討論中得出的重要假設性結果,仍然應當通過場景描寫、情節敘述、心理刻畫等形式盡量生動地加以再現,甚至可以加些議論和對比,以加重氣氛,充分展現學生們參與案例的實際教學效果。案例教學場景布置十分重要,它是案例教學質量的重要保障。案例教學場景布置也是案例教學中經常遇到的實際困難。有條件的情況下,學科專業可以加強案例演示教室建設,如果能夠積極推動地區性案例教學資源共享,則是解決這一難題的最好捷徑。
三、積極實施公共管理案例教學的應用與推廣
十多年來,我國許多高校十分重視公共管理案例教學,不少高校把案例教學改革納入公共管理人才培養的總體實施計劃之中,展開對公共管理案例教學法改革創新的理論與實踐研究。這些研究工作取得了五個方面的突出成效。一是堅持開展公共管理實踐活動調查研究。公共管理教學團隊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調查研究中搜集了大量公共管理案例故事,同時也極大地豐富了公共管理教學團隊的理論和實踐知識。二是積極開展公共管理教學案例庫建設。收集入庫的案例既有本校教師編寫、修改的原創教學案例,也有采用同行編寫的優秀教學案例。一些高校還在公共管理教學中建立了案例教學網絡,網上案例面向其他高校的公共管理學生開放[6]。三是加強公共管理案例教材建設。目前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等編輯出版的公共管理案例教材有數十種之多,公共管理案例教材初步形成體系,“十三五”期間將進一步擴大與完善。四是逐步建立完善公共管理學科專業案例教學制度。有些高校的公共管理學院建立了教學案例采用制度、案例教學評價制度、教學案例網絡管理制度、案例教學方法推廣制度等基本制度并認真加以落實;有的還建立了案例教學實施與推廣計劃,在本科教學、研究生教學中全面開展案例教學方法改革創新。五是廣泛交流與大力推廣案例教學方法。全國公共管理碩士專業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2013年在全國220多所公共管理碩士培養單位推動優秀案例評選活動,首批入庫的400多個案例被各培養單位廣泛采用。清華大學公共管理案例中心也在全國開展了優秀案例評比。全國公共管理碩士教育指導委員會還舉辦過多次案例教學師資培訓,積極推廣案例教學法。湖南農業大學也于2015年上半年舉辦了湖南省首屆高校公共管理碩士案例大賽,使得地區性的案例教學成果在全省乃至全國得到較好的交流與推廣。案例教學有助于達到激發公共管理學科專業大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和提高該專業學生實際管理能力的效果。然而,公共管理案例教學畢竟是一種只有十幾年實踐經歷的教學方法創新,全面理解案例教學規律、嫻熟把握案例教學規程、有效組織案例教學課堂,仍然是擺在廣大公共管理教師面前的一項艱巨任務[7]。當前,我們要加快深化高等教育體制機制改革,堅持把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作為公共管理人才培養的主要方向,堅持把人才培養質量放在公共管理學科專業人才培養目標體系的首位,堅持把增強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作為公共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重中之重,加強教師案例教學能力建設,廣泛采用公共管理案例教學方法并大力推廣。在公共管理教育教學改革中,我們要充分認識案例教學地位、提高案例編寫水平、掌握案例教學技巧,積極推進公共管理案例教學制度化、規范化。
(一)充分認識案例教學地位
公共管理案例教學需要事前做大量準備,包括案例教材和教學場景等。案例教學過程花費的時間較多,合理處理個別案例的“?!迸c學科專業知識的“通”之間的矛盾經常成為兩難命題。案例教學的目的不只是通過課堂教學傳授知識,而是通過激發學生的課堂參與熱情,喚起潛藏在學生身上的求知欲望,激起學生主動自主學習的興趣,并通過課堂討論方式針對同一問題的不同觀點進行互相交鋒和彼此互動,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從而提高其判斷能力、分析能力、決策能力、協調能力、表達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案例教學往往不得不延伸到課后,給學生一定的知識內化時間,讓學生們去反思、反問。這樣,其更增大了教師的教學工作量和教學難度。這些理由都使得案例教學法在實踐中受到一些限制。有人甚至認為,在大學教學體系中,案例教學方法更適用于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適用案例教學方法的空間十分狹窄[8]。事實上,在大數據時代網絡技術浪潮沖擊下,大眾教育的“能力本位”變革要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強烈,現代大學教育愈來愈重視教學方法改善,案例教學法在教學方法體系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并有著相當大的發展空間。作者曾經在37所高校的公共管理學科專業中對超過一千名大學生進行過調查,調查結果顯示,課堂教學中學生對老師講課有八個不滿意:一是不滿意課堂講授的知識舊;二是不滿意講課進度慢;三是不滿意講課內容知識面窄;四是不滿意講課內容知識淺;五是不滿意課堂講課的內容“空”,理論與實際脫節不接地氣;六是不滿意教師傳授的方法“虛”,很難接觸到真正的實際操作;七是不滿意教師課堂教學語言“僵”,缺乏生動性;八是不滿意教學效果的評價方法“死”,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只看考試分數。如何消解這些“不滿意”,調查結果顯示:學生依賴現代網絡技術自行消解前四個“不滿意”,網絡能夠幫助學生快速、全面、深入地掌握許多新知識,解答許多疑惑難題。這也解釋了為什么現在許多大學課堂會大面積出現“低頭族”現象的原因。但是,后四個“不滿意”則是大學生渴望解決而無能為力的。案例教學為解決這些問題、消除八個“不滿意”帶來了新機遇。案例教學不僅能夠達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吸引學生融入案例故事而成為課堂真正的主體,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網絡學習所潛在的一切優勢功能,使課堂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和飽滿,而且還能夠增強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操控感,并且在模擬實訓中檢驗學生掌握知識和能力的綜合水平,使課堂教學方式更加生動和靈活。
(二)積極提高案例編寫水平
每一個公共管理教學案例都是為一定的教學目的編寫的,編寫教學案例一定要考慮案例教學的具體教學目的。與傳統教學方法不同,案例教學強調發揮課堂教學的綜合功能,教學案例不局限于對單個概念、原理或方法進行講授,而是通過一個案例的教學,讓學生們綜合掌握一系列相關知識與理論,培養一系列相關能力與技巧。在編寫教學案例時,案例教學目的對教學內容的規定宜放寬些。有的案例則著眼于過程推理,有的案例著眼于故事情節,有的案例著眼于方案選擇,不同的著眼點反映編寫者以案說理、以案說規、以案說效的不同意圖,服務于不同的教學目的,自然也會帶來不同的教學效果。加強公共管理社會實踐的調查研究是教師編寫公共管理教學案例的一門必修課,也是提高案例編寫水平的重要途徑。從日常繁多的公共管理事例中發現典型,需要有敏銳的觀察能力。撰寫教學案例、講述案例故事需要體現典型、具體、生動、形象、直觀等特點,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教師必須將案例故事形成逼真的表象,也需要進行認真的觀察。加強對公共管理實踐活動的調查研究,可以幫助教師大大提高這種觀察能力。中國公共管理學科專業教育發展較晚,師資隊伍建設至今仍存在著一些明顯的先天不足。與發達國家公共管理教育師資隊伍不同,中國公共管理學科專業教育師資隊伍中具有公共管理實踐經驗的教師比重非常低。我們要重視公共管理教學中的理論教育,發揮教師隊伍在理論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但是,完全沒有公共管理實踐經驗的教師為公共管理學科專業的學生“傳道、授業、解惑”的確也是一件非常困難之事。在公共管理教學中積極采用案例教學方法,無疑是解決這道難題的一個好方法。我們可以鼓勵廣大教師深入公共管理實踐,不斷提高教師自身觀察與分析公共管理實踐活動矛盾的能力,增強教師將公共管理理論與實際相結合以解決公共管理問題的能力,通過加強公共管理實踐活動的調查研究,發現具有很強典型意義的事例,撰寫教學案例。提高案例編寫水平還須掌握一定的教學案例編寫技巧。一個優秀的公共管理教學案例,必定體現出三大特點,即問題意識、矛盾沖突多元解決方案。把握好這三點就奠定了案例教學的基礎。案例教學的目標是啟發學生對現實問題的思考、爭論和進一步探索,突出問題導向是這種教學方法的核心特點。一個好的教學案例,問題不應浮在案例故事的表面,它不是公共管理實踐活動中一般表象的羅列,而是公共管理實踐過程中具有普遍意義的帶規律性的本質反映。因此,發現問題與分析問題都要以一定的理論背景為支撐。不同主題的教學案例強調不同的理論背景,也體現不同的理論方面要求,有的可能旨在應用理論觀點進行決策判斷,有的旨在闡發理論的應用價值,有的則旨在理論質疑并引導學生發散性反思,以給學生進一步深入學習理論展開思考空間。寫好教學案例中的故事矛盾沖突,是編寫教學案例的又一個亮點。公共管理教學案例中所富涵的鮮明、強烈和錯綜復雜的矛盾,是引發學生爭論與思考的焦點。多元解決方案成為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催化劑,每種方案都有其“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可能性。任何一種解決方案都要言之有理、言之有物,都要有相應的理論背景,唯有如此,才能實現較好的教學效果。
(三)熟練掌握案例教學技巧
編寫出好的教學案例之后,如何靈活地把握課堂案例教學技巧,則是上好案例教學課的成敗關鍵。上好一堂案例教學課,教師首先要進行科學的課堂教學設計,要從全局上把握一門課程的總體教學目標,對案例教學過程進行整體設計并加以控制,充分考慮整個教學計劃的進度與案例部分的安排及其效果,考慮案例部分和理論部分、實踐部分必要的平衡。上好一堂案例教學課,教師必須學會在課堂上當好配角。案例教學不僅要傳授知識、詮釋理論、解釋政策,發揮好老師對學生“教”的作用,更重要的還要著眼于老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之間彼此互動的“學”的功能。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已有知識結構、社會經驗、實踐能力及學習需求,有效發揮學生在“學”的過程中的主體作用,而教師自己卻要盡力回避直接置身于案例故事之中。上好一堂案例教學課,教師必須充分把握教學案例內容,對教學案例的理論與現實背景、案例涉及的所有知識點進行全面分析,并根據案例故事的發展對案例涉及知識的連貫性要求,讓學生在課前做好教學案例前置知識的回顧或預習,夯實案例教學課堂“活起來”的基礎。上好一堂案例教學課,教師必須全面了解教學對象的基本情況和特長,并根據不同學生的知識與能力背景,在課堂討論活動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進行分組,幫助每一個學生積極融進案例故事的角色當中,使整個案例教學課堂“動起來”。上好一堂案例教學課,教師必須準確把握案例故事中的矛盾沖突所在,幫助學生盡可能對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案進行風險分析,并為學生課后深化學習和開展驗證性實踐提供引導,讓學生在案例教學課后“忙起來”。上好一堂案例教學課,教師還要不斷增強公共管理實務經驗。完全沒有公共管理實務經驗的教師,很難想象其教學活動能達到培養學生具有較佳管理能力的效果。在公共管理案例教學活動中,從編寫教學案例到組織課堂案例教學,教師既是行動者,又是研究者。作為行動者,教師要積極、主動地參與實際的公共事務管理活動,在實踐中產生深刻的認識、獨到的見解,豐富而生動的教學語言也會相伴而生。作為研究者,教師經過大量的實踐觀察后,對公共事務管理現象經過一番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深刻分析,從而加深對科學管理規律的認識,在課堂上運用公共管理基本理論指導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也會變得更加游刃有余。大學教育教學方法改革是一道永遠難解的方程式。公共管理學科專業是一個新興學科專業,案例教學在我國高校更是一種嶄新教學方法的實踐。我們雖然歷經十余年努力探索,但是,實踐經驗仍然非常不足,理論認識更有待于不斷深化。公共管理學科專業案例教學這樣一個重大命題,理論研究博大精深,實踐研究方興未艾,只要我們堅定“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的毅力,努力克服擺在我們面前的重重困難,不斷學習、不斷研究、不斷實踐、不斷創新,就一定能夠認識并把握公共管理案例教育教學規律,成功實現從必然王國走向自由王國的偉大飛躍。
參考文獻
[1]邱選兵,齊美山,魏計林,等.案例教學法在工程類創新型研究生實踐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大學教育,2004(18):135137.
[2]薛瀾,彭宗超.國外MPA教育模式的比較分析[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1(Z1):4651.
[3]鄭金洲.案例教學:教師專業發展的新途徑[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2,22(7):3641.
[4]薛瀾,劉軍儀.建立現代大學制度改革高校人才培養體制與機制[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1,32(5):18.
[5]吳高臣,劉爽.實踐導向:案例教學法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1(12):178181.
[6]李變蘭,田琳,肖榮,等.案例教學法的支持系統———案例庫建設[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8(10):108-109.
[7]李慶鈞,崔金云.公共管理教學中的案例分析法[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2,6(2):6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