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1 16:29:1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花鐘教學設計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會認8個生字,會寫6個生字,理解、積累好詞佳句,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在感悟、品味、運用語言的過程中,學習“同種意思不同表達”的習作方法。
教學重難點
品詞悟句,感情朗讀,學習“同一個意思不同說法”的表達方式。
教學預設
課前談話:
猜一猜:花的頭銜。
牡丹:這位雍容華貴,氣派十足,有歌贊曰:??!牡丹,百花叢中最鮮艷。
月季:這位嫵媚動人,與牡丹是天造地設的一對。
芍藥:這位為花的王國日理萬機。
杜鵑:這位嬌艷欲滴,清新宜人,她是?
荷花:這位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在水中亭亭玉立,婀娜多姿。
蘭花:這位落落大方,彬彬有禮,如謙謙君子。
教學過程
一、揭題質疑,激趣導入。
1.揭題:板書:花鐘。
2.質疑:讀了課題,你的腦海里產生了怎樣的疑問?
二、初讀課文,認識花鐘。
1.自由讀文,讀準字音,努力讀通課文。想一想:文中介紹的花鐘到底是怎么樣的?
2.交流反饋。
(1)生字詞教學(強調書寫:醒、修、播);(2)交流:花鐘到底是怎么樣的?
3.學習最后一段。
(1)指名讀;(2)了解詞語:“大致”,為后面的詞語“左右”教學做鋪墊;(3)指導朗讀:長句子;(4)這位植物學家做得怎么樣?讓我們來夸夸這位植物學家吧!
三、細讀探究,品味語言。
師:這花鐘上沒有數字,也沒有指針,那么看花鐘,怎么知道時間呢?
(要看懂花鐘,一定得知道什么花是幾點鐘開。)
1.自由讀,找一找這一段介紹了哪些花,用“~~~”把花的名字劃下來。
2.交流:花名(牽?;?薔薇 睡蓮 午時花 萬壽菊 煙草花 月光花 夜來香 曇花)
3.引讀。
4.改寫句子,體會寫法。
老師把文章改了一下,出示:牽?;ㄩ_花了,薔薇開花了,睡蓮開花了,午時花開花了,萬壽菊開花了,煙草花開花了,月光花開花了,夜來香開花了,曇花開花了。
師:和課文相比較,誰寫的好?你能找到生動的語言改一改嗎?(根據學生改的,隨機學習句子)
A牽牛花:(1)指名讀。(2)你發現了嗎?作者怎么寫小喇叭的開放。(擬人手法) (3)朗讀指導:(抓住關鍵詞:吹起)。
B薔薇:(1)讀讀句子。(2)你發現什么了?(同樣寫花兒開放,用得詞語不一樣) (3)指導朗讀(抓住關鍵詞:綻開)。
D 曇花:(1)曇花的開放為什么會含笑一現呢?(2)引讀,齊讀。
5.小結寫法:同樣是寫鮮花的開放,方法卻不一樣。6.齊讀第一自然段。
四、品讀花時,體會寫法。
1.齊讀:(時間詞語)
2.從這些時間詞語中,你發現了什么?
(1)從早到晚有順序的寫,從凌晨的四點一直寫到晚上九點。引讀:這些花是在二十四小時內――陸續開放。(2)“左右”用得好。為什么要用上“左右”這個詞呢?文中有一個“左右”的近義詞是什么?聯系“大致”體會文章表達的準確性。(3)時間詞的位置不一樣。(有的放前面,有的放中間)為什么最后三種花的開花時間要放在句子的中間來寫?(4)總結:第一段寫作特點――同種意思,不同表達(詞語,句序);運用生動活潑的語言。
五、學以致用,寫話遷移。
1.補充:(蒲公英 茉莉 荷花 芍藥花)
2.練筆:學著作者的寫法,選擇其中你最喜歡的一種花,寫一寫什么時候什么花是怎么開的。(如果你能夠用上一些好的詞語,寫出花開的姿態,顏色,或者香味,那你就更棒了。)
3.交流:(指名讀、同桌說)六、欣賞花鐘,積累詞語。1.幻燈出示,學生讀文。2.出示詞語盤點,齊讀。七、課堂小結、引入下節同學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呢?誰來跟大家分享一下……
追溯我們每一次教育教學模式的改革和創新,無一不滲透了對課堂效率的深刻研討和深入推進。近年來,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越來越多的成功案例不斷涌現,也進一步反映了我們的課堂教學正在發生著質的變化,越來越多的一線教師接受并踐行著高效課堂教學的思想。譬如杜郎口經驗,踐行課堂常態教學模式10+35,其中教師可支配時間為10分鐘,學生自主學習時間為35分鐘。杜郎口教學模式強調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性,同時也對教師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效課堂,不僅僅是要達成高效率的課堂,更是教育教學形式的深度變革,同時它也對學生、對老師的分工更為細化,職責也更為明確。而課堂教學高效性側重在常態的課堂教學中,通過教師積極地導和學生主動地學,從而達到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促進學生獲得高效發展。
曾經在一次教學研討會上聽一位老教師說過這樣一句話:“好的課堂應該是讓學生課前有一種期待,課中有一種滿足,課后有一種留戀。”我想這樣的課堂才是真正高效而又有意義的,才是讓學生和老師都流連忘返的。反觀我們自己,每天都如老黃牛一樣勤勤懇懇,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利用周末時間來給學生查漏補缺,這樣的結果就是學生確實取得了看似還不錯的成績,但綜合來看,我們所取得的成績與老師和學生的付出嚴重不符。這樣的教學模式會使得老師和學生都養成惰性,不利于良性教學。譬如,對學生而言,即使上課不認真聽講,不積極參與,還是可以有課后時間來補習,久而久之,他們就會給自己的不認真找到借口,進而也降低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此同時,本該在學生時代養成的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沒有形成。對老師而言,長此以往,身心俱疲不說,就連最初的熱情也逐漸消磨殆盡了,此時就出現了工作倦怠,直接的后果就是導致我們的教學越發缺乏效率。由此可見,努力創建高效課堂勢在必行。
教師是高效課堂的踐行者,也是高效課堂的直接作用者。在素質教育的今天,各方教育勢力都在倡導給學生減負,因此,我們面前最主要的難題就是:如何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得最大的教學成效,真正發揮高效課堂的作用?由此提升課堂效率,也成為課程改革的一個重點研究對象。
第一,轉變教學觀念刻不容緩。我們以往的教學觀念往往是“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苯處煶洚數氖墙虒W的主體,學生則成為課堂的從屬。在這種模式下,學生很少愿意去思考和提問,也很難拓展自己的思維方式。因此,身為教師首先應當學會悅納新興事物,不斷更新自己的教育觀,跟上教育改革的新潮流。
第二,優化教學設計落到實處。一節好課就如同一部好的影視作品,需要有好的教學設計,而教師的作用就如同導演一樣,設計出恰到好處的教學設計顯得尤為重要。新形勢下,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就要求教師充分發揮組織者的作用,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和認知情況,設計出符合學生學情和發展需要的教學設計,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而好的教學設計務必要結合學生的實際學情,否則即便是設計精湛,也無法引起學生的共鳴,也就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勢必會影響課堂效率。因此,高效課堂的設置需要因地制宜,因人而異,才能真正提升課堂教學的高效性。
關鍵詞:計算機基礎課程;微課程;教學探索 中圖分類號:G642.41 文獻標識碼:C 收稿日期:2015-12-10
一、高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現狀問題分析
1.教學體系未能兼顧學生個體差異
讓學生掌握計算機基礎知識,目的是拓寬學生視野,使學生具備更多理論知識與應用能力,為后續學習打好基礎。但在實際教學中,不同區域信息化發展存在差異,學生的信息技術能力也存在較大差異,致使部分學生覺得教學課程過于簡單,無法接受新的知識與技術;而部分學生也因之前接觸計算機少,而學習過于吃力。教師在課程教學中無法兼顧到學生個體差異,滿足學生需求。
2.實踐課程學時設置不合理
高校計算機基礎知識內容逐漸增多,課程安排也逐漸增多;但高校常用的教學模式為“機房教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參與教學學時有限,學生需要自行熟練掌握,并在課外花不少時間進行自我鞏固學習,否則難以達到教學目標。
3.學生學習成績評價體系缺乏科學性
高校課程大多是將期末統一考試作為教學考核方式,考試成績只能反映學生某門課程總體學習情況,對各知識點掌握情況無法在成績中體現。
二、微課程概念分析與高校計算機教學實際應用
1.微課程起源和制作理念
(1)微課程起源?!拔⒄n程”是由美國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學院的高級教學設計師、學院在線服務經理戴維?彭羅斯(David Penrose)于2008年首創的?!拔⒄n程”是指運用建構主義方法,以在線學習或移動學習為目的的實際教學內容,具有完整的教學設計環節。高校老師將原來的課程知識按學生掌握情況,分化成包含課程設計、開發、實施、評價等環節的微信課程體系。
(2)制作理念?!拔⒄n程”制作的基礎是制作工具,制作關鍵則是以學生學習為主體的個性化教學設計。微課程用戶主體為學生,一個微課程只有一個知識點,10分鐘為最佳時長。教學中設計合理的提問以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利用字幕點出教學重點,強化學生記憶,提升學生的自學能力。
2.高校計算機基礎教學微課程模式構建分析
(1)課前預習。教師在課前對即將開展的學習內容進行提前預習、分析,保證向學生提供高效的學習資料,根據學生學習能力差異、知識掌握差異,提供不同層次的課程要求與實施目標,以此滿足各個學生個性化學習要求。
(2)課中互動。微課程教學有利于老師與學生面對面交流,教師針對課堂知識點做好課前教學設計,在課堂中對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進行一一解答,并針對學生課前自主學習情況進行評價。
(3)課后鞏固。傳統教學模式是理論教學的具體化,包括知識內化與知識傳授。知識內化是指學生通過課后練習與實踐練習而獲取的知識,知識傳授則是教師通過課堂傳授實現的,因此,課后鞏固十分重要。教師需要針對已結束的教學知識進行反思,以此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學生則通過學習知識測評、課后練習以及總結分析來實現知識內化。
(4)各階段實施要點和注意事項。微課程教學中實施要點主要為:①教師需要注意學習內容的導讀設計,以圍繞教學目的且能引起學生學生興趣進行導讀制作。②根據學生學習情況進行學習任務布置與問題設計,既要保證大多數學生能夠理解,也要具有一定挑戰性,以滿足高水平學生的學習需求。③根據學生自我評價、個人講述、學習報告、小組互評等綜合表現,并結合學生統一考試中的測試情況,對學生課程學習情況進行綜合評價。
“微課程”教學屬于新教學方式,無法取代傳統教學方法,是對傳統教學的補充,提升了學生的課堂自主討論能力與探索能力。教師通過制作微課堂,對計算機基礎知識進行整合,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
參考文獻:
[1]鐘 琦,武志勇.高校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微課程”教學模式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14,24(2):26-33.
而我們站在講臺上自顧自地講著認為鮮活的歷史,可曾想到這是否適合學生的理解程度?自我感覺很完美的教學設計,完美是我們的感覺還是作為接受主體的學生們的感覺?
反思自己的教學與課堂,我發現歷史教學中依然存在著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教學設計存在問題
教師是課堂的主導,關鍵在于導,這更多的要在教學的設計中體現出來,可是我們的教學設計是單線條的。這個單線條依照老師的喜好,目的在于展現自己的淵博的同時更是為了順利地完成教學任務。這樣的一根筋的教學設計就迫使教師在課堂實際中對學生的回答內容是鎖定的;如果越出,老師要費盡心思回到事先預定上,否則課堂是進行不下去的。因為老師的事先預定是不能變更的。而實際的課堂是學生會根據自己的感受有五花八門的答案,自然前提這是一個民主真實的課堂;而這些五花八門的表述才是課堂教學的真實起點,而由之產生豐富的新穎的理解才是重要的屬于學生自己的提升。
二、如何讓學生的心靈有感觸
每一節歷史課,對每一個歷史上重要事件的了解,都應該是使學生靈魂受到觸及,或歡欣鼓舞,或悲奮痛徹,或躍躍欲試,或深刻反思――雖然我們還遠做不到,但是我們應該把它作為一個目標去努力!但是歷史教學中往往是對事件的原因、過程、影響進行錯綜復雜的分析,反而沒有從最根本的思想出發。教師如何在45分鐘里讓學生的思想對一段往事觸及。這是我們歷史老師需要不斷反思、不斷學習的課題。
在一節課上教師能夠帶領學生一起感受一段歷史,感受一個主題,要是基于這樣的目的進行教學預設,必然是要大膽取舍,例如在關于網絡技算計技術的運用這一主題,如何讓學生進行靈魂的碰撞?基于學生年齡、社會家庭環境及心理特征,他們對網絡游戲的興趣遠大于網絡技術發展及應用方面的泛泛的基礎知識的了解。所以在情感教育方面絕不能僅讓學生一起讀讀《全國青少年網絡文明公約》加上老師的強調而解決的?,F在想來可以拿身邊的學生們都看的到網絡成癮后給學生、給家庭造成的惡果實例進行討論?;蜃寣W生討論我們如何更好地利用網絡這一工具?如果學生的心靈能因為討論而有所提升,哪怕是基礎知識的學習目標沒有完成,也是值得的。
三、不信任學生
我們的很多課都存在這一問題,講的太多,不信任學生,導致課堂中經常出現泛泛的說教或是滿堂灌。教師習慣性地認為要把一切說得清楚明白,心里才舒服,認為雖辛苦但是值得。而實際上,反思我們的講述有多少是書上已經寫得清楚明白,學生真的就不懂這些,非需要教師重復嗎?老師就像駕駛著一輛客車,迫不及待地帶著學生觀賞盡可能多的景色,而沒有把他們撒在地上憑著他們的內心驅使,他們的眼睛尋找他們喜歡的美景。教師不是上帝,創造學生所需要的一切,教師是一個學生學習的呵護著,守著他們,適時地點化!是潤物細無聲的過程?,F在的課堂教學注重學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養,學生是課堂的主人,老師的點撥一定要建立在相信學生的基礎上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備課先備學生的道理非常淺顯,也因為淺顯,所以容易被忽略、被簡化。一些老師,寧可花一個上午備教材、知識點、教法,也不肯花十分鐘與學生交流,這無疑是一種舍本逐末的做法。一些老師把備學生簡化成教學設計前面的一段話,或者認為備學生就是了解學生課文讀過沒有,生字會不會寫,知識點掌握情況如何。
關于備學生,我們在工作中做了如下嘗試:
一、備學生整體現狀:對癥下藥,解決普遍問題
每接一個新班,用半個月左右的時間來觀察和了解學生,了解他們在聽說讀寫方面普遍存在的問題。筆者曾中途接手四年級教學,開學幾節課,逐一聽完每個學生朗讀后,發現學生朗讀時普遍裝腔作勢,于是,在前兩個月的課堂教學中加大了朗讀指導的比重,以開火車的方式讓每一個孩子充分暴露缺點,針對這些缺點及時指導,讓學生明白“自然的像說話一樣的朗讀”才是正確適宜的。兩個月后,學生朗讀水平顯著提高。另一次接手三年級,開學之初學生上課發言聲音一個比一個小。針對這一問題,筆者每周都會開展兩次演講活動,鼓勵每個孩子上臺做30秒鐘演講,既鍛煉了膽量又提高了音量。半學期以后,學生普遍發言聲音洪亮。對癥下藥,想來就是如此。
備學生整體現狀,是教師的基本功之一,能為教師制訂整個學期教學計劃提供客觀的依據。
此次課程改革,強調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個性化學習方式。如何尊重?作為教師,我們可否從備學生個性開始?走進學生中,用心去研究。誰膽大誰膽???什么原因導致他膽小?誰適合嚴管,誰要松管?誰學習熱情不夠,是什么導致的?誰接收快,誰需要放慢節奏?諸如此類關乎學生個性化的學習行為,教師要先心中有數,弄清楚為什么存在這些差異,并理解這些差異,在具體的教學中,給不同學生以不同的關照。這是一種教育的慈悲情懷。
所以,我還做了另一件事——了解每一位學生的聽課習慣、讀書習慣、習作水平和閱讀量,逮住時間就進教室跟孩子聊天,以便更準確地了解孩子的語文學習狀況,逐漸發現每個學生的問題。哪個孩子喜歡語文,為什么喜歡?哪個孩子不喜歡,為什么?會傾聽的學生有哪些?不會傾聽者表現在哪里?誰喜歡閱讀,讀什么書?誰不喜歡閱讀,是什么原因導致他不愛閱讀?學生積累了多少名篇,認識了多少名家?誰作文寫得好?誰字漂亮?這些看似簡單的問題其實對于我們的教學至關重要。
筆者甚至認為,充分了解學生比備課更重要。每上一堂課之前,首先要思考學生的起點是怎樣的,如果不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水平,沒有從學生的角度去備課,就可能導致出現“揠苗助長”的現象。反之,如果教材上的知識學生多數都已經會了,不了解這一情況的你還一味講解,豈不是白白浪費了寶貴的時間?教學設計時,從學生的實際出發,講學生之所缺,練學生之所需。老師要不斷問自己:40分鐘以后,我能夠讓學生在原有的水平上獲得哪些提升?這是備課時第一要做的事情。此外,要確定哪些東西是學生原本欠缺現在應該教給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得用自己的一雙慧眼觀察學生的情緒,如果學生在課堂上不是興高采烈,而是冷漠呆滯,教師還要一成不變地照設計講下去嗎?如果學生心不在焉,學習信心越來越弱,教師還不趕緊懸崖勒馬嗎?這些看似與文本教學沒有關系的細節恰恰決定著教學的效果。
不僅如此,我們還要發現不同個性孩子的不同需求。以閱讀為例。筆者班上的學生普遍喜歡閱讀,但是仔細了解學生,會發現有的男孩性格懦弱、畏懼挑戰,我就會推薦《老人與?!贰杜秩沼洝贰妒指泻ⅰ贰赌泻⒌拿半U書》,讓他在閱讀過程中獲得勇氣;而那些一腦子稀奇古怪想法的孩子就讓他多讀科幻小說、推理小說,使其思維更加清晰縝密;關心歷史的可以讀《上下五干年》《資治通鑒》;喜歡追星的讀讀《林肯傳》《奧巴馬傳奇》《普京歸來》《風雨哈佛路》;關心時政的去翻《巖松看日本》《巖松看美國》《LooK英國》;熱愛動物的去看《再見了,可魯》《我和狗狗的十個約定》;醉心軍事的讀讀《西點軍校的經典法則》;理解水平很高就多讀《呼嘯山莊》《紅與黑》這樣的世界名著。不同的書籍塑造不同孩子的個性,前提是作為教師的我們要了解班級里不同孩子的個性特征。
三、備學生未來需要
《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中把“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作為第一條,可見它的重要性。越來越多優秀的教師意識到,教學生一年,想學生一生。所以,我們備學生,不但要備學生現狀、學生的個性化差異,還要備學生未來的需要。作為教師,我們是否應該思考,一本語文書、一本教參之余,未來我們的學生還需要哪些能力和素養?課堂40分鐘有沒有立足學生一生發展的需要?
1.總體框架
移動學體框架如下圖所示:
2.花火塞檢測與更換微視頻拍攝
根據火花塞更換的步驟和檢測的方法拍攝火花塞檢測與更換的微視頻,微視頻的拍攝原則為能在課內項目實施時引導學生進行一步步的模仿操作,同時引導學生在課前對火花塞的相關知識進行收集與提前學習,對火花塞進行檢測與更換。
3.教學資源設計
將拍攝好的微視頻與“火花塞檢測與更換”的課件、新課引導資料等制作成能進行微信公眾平臺信息推送的教學文本。合理地安排視頻、課件、課程資料讓學生有興趣看完整個教學文本,也樂意參與到教學文本的互動,能較好地進行課外的學習,并達到預定的效果。
將拍攝好的微視頻碎片化,將每個任務分解成獨立的視頻文件,以便于學生在觀看時有選擇性地學習,對已掌握的知識點可以自由選擇是否仔細觀看。
4.課前教學設計
教師在課程學習前一周,將精心設計好的教學文本利用微信公眾平臺到學生手中,要求學生學習教學文本里的微視頻,并根據教學文本進行相關知識的準備與自我學習,最后完成教學文本里面的課前測試,將測試結果反饋給教師。對課外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學生可以利用微信公眾平臺向任課教師、校外技術人員、學長或者其他同學進行相互交流與探討。
教師根據學生反饋的課前測試結果可以看出新課中的哪些知識點學生還沒有掌握,也可以了解到哪些學生在課前準備了一些什么樣的課程資源。這些課前數據的獲取有助于教師再次進行教學內容的微調,以適應更多學生的學習,同時也可以提高學生的整體學習效果。
5.課中教學設計
學生在進入課堂時,利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完成電子簽到,方便教師考勤,節約課堂時間,提高課堂效率,避免了教師每次花費10分鐘時間考勤。同時連入微信公眾平臺后,學生家長、輔導員、學校教務處均可以看到每個學生在什么時候進入課堂、每堂課有多少學生遲到等情況,提高了輔導員、教務處的課堂查課效率。
課程進行中,教師可以設置搶答、回答問題等教學互動環節,利用信息化教學軟件讓學生通過手機進行搶答。學生做課堂作業并提交給教師,利用手機隨時參與到教師的教學中。此過程在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把手機的功能進行了有效的轉換,手機不再是學生上課聊天、玩游戲的工具,而是能對學生上課進行輔助的教學工具。
6.課后教學設計
課程結束后,學生將課堂內拍攝的操作視頻和完成的相應工單或檢測數據通過微信公眾平臺提交給教師,教師將反饋回的數據進行整理和歸納匯總,分析各學生在課程學習中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得出課程的改進方案和下一步訓練計劃,以全面提升教學質量為目標。
學生在課后通過微信公眾平臺,可以將自己的問題拿出來與平臺中的教師、校外企業技術人員、社會同行進行討論,以得到更多、更實際的解決方案與辦法,同時也可以加深學生同教師、企業人員的溝通與交流,獲取更多實際中的汽車故障與解決辦法,讓教學與學生的就業崗位進行無縫對接,為學生的“零距離”上崗就業提前做好鋪墊。
微信公眾平臺的搭建,同時也方便已畢業學生進行再次“回爐”。學生畢業后會碰到很多在學校沒有接觸到的問題,在復雜的問題面前顯得無從下手,這時可以在微信公眾平臺中向學校的教師、企業人員進行咨詢,以獲取解決問題的思路與辦法,在任何地方都可以與教師、企業技術員進行無縫對接與溝通,有利于終身教學的實行。
參考文獻:
[1]桂清揚.學習的未來:從數字學習到移動學習[J].全球教育展望,2002(12).
關鍵詞: PowerPoint課件;教學設計;多媒體
中圖分類號:TP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4)22-5314-02
1 PowerPoint課件教學功能
據不完全調查統計,我國高校90%以上的教師使用PowerPoint課件進行授課,PowerPoint早已成為高校多媒體課堂的主流。在教學上,PowerPoint課件主要實現以下功能[1]:1) 輔助提示作用。PowerPoint課件可以幫助教師組織思路,引導講授線索,突出講解重點,保障教學有序進行。2) 提供直觀視覺感受和體驗。PowerPoint課件將真實世界的圖像展示出來,將抽象的或默會的理念轉化成可視化圖像給學生。3) 豐富講述事實和內容。教師可以利用PowerPoint組織豐富的視音頻材料,講述動人的故事,或者列舉大量的實證資料。4) 發揮分析論證作用。教師為了分析某事物的運作系統、或內部關系、或發展趨勢,利用PowerPoint可以提供分析的圖表和充足的資料。5) 激緒營造氣氛。PowerPoint課件通過色彩、動畫、音樂等元素的運用,使學生與教師之間產生情感互動,煽動情緒,營造課堂氣氛。6) 作為學生課前、課后自學資料。PowerPoint課件可以作為獨立存在的媒體,向學生傳遞教學信息或教師的教學思想。
2 PowerPoint課件教學設計的實用策略
如何才能開發出高質量的PowerPoint課件,有效實現上述功能?筆者認為,開發高質量的PowerPoint課件,除了需要具備熟練的軟件制作技術外,更重要的要具備優秀的教學設計能力。優秀的教學設計,能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圍繞教學目標,把教學活動中的各個要素有機地組織起來,融合到課件中,使課件真正成為優化教學過程、促進和提高課堂教學績效的有力工具。
筆者基于自己的認識和實踐探索,總結出幾條PowerPoint課件教學設計的實用策略。
2.1精選課題
選題是創作課件的關鍵一步。不是每個學科、每門課程、或者每一節課,都適合或有必要制成課件。PowerPoint課件的選題應圍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慮:1) 能突出多媒體優勢,適合用多媒體來表達;2) 教學的重點或難點;3) 傳統教學手段難以表達或難以解決的問題,如枯燥的、抽象的、不易接觸的、不能親身體驗的、反應過程漫長的、微觀的、需包涵大量信息等的問題。
2.2遵循主導-主體相結合原則
PowerPoint課件應體現學教并重的現代教學理念,要用主導-主體相結合原則去指導課件的設計與開發。在對教學目標、教學組織策略、教學內容傳遞策略、學習情景、信息資源等內容進行設計時,既要考慮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既要強調系統科學知識的傳授與掌握,又要突出創新思維、創新能力的培養[2-4]。努力營造有利于調動學生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的氛圍,促使學生全面、健康、可持續發展。
2.3構建開放性內容組織結構
PowerPoint課件的教學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設計者對課件教學內容組織結構的設計。教學內容組織結構反映了知識內容的劃分方式以及知識點間聯系的組織方式,同時它的背后隱藏著設計者的教學思想、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為了尊重學生的學習風格,適應學生的認知規律,同時滿足教師對課件使用的靈活性、維護性和重組性要求,課件內容的管理應采用開放性組織結構。構建開放性組織結構的關鍵技術是超鏈接,應用超鏈接可以將教學內容圍繞重要概念、原理和方法組成網絡和層次結構,以超媒體的方式呈現給使用者。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按照課件中知識結構的順序,開展系統化教學;也可以根據學生特點和任務需求,跳躍性地選擇、重組教學內容,進行靈活的、針對性教學;課后把課件發給學生,學生還可以按照自身情況,自由選擇合適自己的路徑進行有效學習和復習,把學習的主動權完全交由學生,滿足學生自主學習、自主發展的需要。
2.4發揮多媒體優勢
多媒體是PowerPoint課件教學內容的載體,它通過圖、文、聲、像等形式,形象、生動地把教學內容呈現出來,可以化靜為動、化繁為簡、化抽象為具體,極富表現力。利用多媒體進行情境創設,不僅能夠啟發引導,突破教學的重難點,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而且抓住學生對情境中許多因素都感到好奇、渴望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心理,可有效地把學生求知欲、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增進學習效果。因此如何合理應用多媒體、最大化地發揮多媒體的優勢與作用是PowerPoint課件設計的重點。筆者認為運用多媒體應注意以下幾點:
1) 要與教學內容緊密結合。任何媒體的選擇都不能偏離教學目標,要恰到好處、準確地表達教學內容,以能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為原則。如果不顧實際盲目使用各種媒體,使課堂中的信息過多、過濫,同樣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不僅不能輔助教學,反倒會影響教學目標的實現。
2) 要符合學生學習風格。教師在創設學習情景、提供信息資源時,要從學生實際出發,最大限度地顧及學生的學習風格和情感態度,充分調動學生的主體意識和探究意識,這樣才能將學生的多種感官調動起來并融入到課堂當中,使學生不知疲倦地學習、探索。
3) 要主次分明,不可喧賓奪主。比如說動畫、視頻演示中配以適當的背景音樂會更好地激發學生的想象力,但是音樂要處于從屬地位,不宜音量過大,也不宜選擇有唱詞的歌曲作為背景音樂,否則本末倒置,會適得其反。
2.5注重課件整體設計
通常一個PowerPoint課件由幾十張甚至更多張幻燈片組成, 如何才能使這幾十張幻燈片組成一個主題突出、結構清晰、邏輯嚴謹、風格一致的整體,取決于我們對課件是否進行整體設計。有整體意義的PowerPoint課件不僅有利于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整體把握,同時也有助于學生全局思維觀的形成。
整體設計的一個有效方法就是把課件設計成由開頭頁、 結束頁、目錄頁和內容頁構成。目錄頁也稱導航頁,一方面完整展示課件的內容結構,使受眾一目了然,另一方面通過友好的人機交互,引領師生自由靈活切入各個主題開展教學活動;內容頁面的設計, 應該遵守大標題、 小標題、 正文這樣的內容層級結構,清晰表達出各論點的層次性,而且頁面風格一致;開頭頁要設計醒目的標題,告訴學生學習內容,學習的重難點等;結束頁應該是一張結論性的幻燈片,要起到引領學生回顧要點、鞏固感知的作用,同時給人留下深刻的啟迪和雋永的回味。
2.6強調頁面簡約性
簡約即簡潔、精準、效率和干凈,體現的是對受眾的理解和尊重[5]。PowerPoint的本意是重點、要點之意,意在突出重點,迅速抓住受眾的眼球,并輔以演示者的演說讓他人迅速接受信息。但在課堂上,我們不時看到有些教師把PowerPoint當Word使用,頁面上寫滿了密密麻麻的文字,或者堆砌、塞滿了各種圖表與曲線,毫無重點、要點可言。學生看起來十分費力,也不知如何作筆記;而教師就照著屏幕讀講稿,無暇進行師生互動,講課變成了照本宣科,讓人昏昏入睡。這樣的課件,不僅不起到活躍課堂氣氛、增強教學效果的作用,相反引起學生的排斥、厭惡感,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僵化了學生的思維。為了避免類似情況,筆者認為PowerPoint的頁面布局應強調遵循簡約性原則。
簡約包括內容的簡約和表現形式的簡約。簡約的內容或表現形式可以迅速吸引學生,迅速地被理解和支持,甚至被立即使用。同時,簡約的設計,還是一種意味深長的“留白”,給學生留下思考的空間,以激勵他們進一步地想象和探索[6]。 如何才能實現簡約?筆者的經驗是:
1) 知識要點整合提煉,力求內容精煉。知識要點經過整合提煉后的PowerPoint課件,不再是傳統的教材或板書搬家,而是教師在提煉過程中自然而然形成的一種教學內容精益化設計。它體現對事物本質的追求,使要傳達的信息和要解決的問題變得簡明扼要、清晰透徹。要做到這一點,需要教師花足夠的時間和精力理解教學內容,做好分析、提煉、概括、總結的工作。
2) 視覺形象化呈現,實現表現形式簡潔。盡管中國漢字是由圖形演化而來,但仍屬抽象符號,遠不比圖片來的真實、直觀。所以,在幻燈片頁面中以恰當的圖示、圖片、圖表替代文字,不僅使頁面看起來簡潔、自然、舒服,給人以清新的感覺;同時能更好地吸引學生,學生一邊輕松觀看, 沒有煩躁、緊張感,一邊專注地聽教師的講授,不僅能迅速理解教學內容,而且印象也將更加深刻。
3 結束語
設計與開發PowerPoint課件是一項富于創造性的工作,課件的質量直接影響著教育教學的質量和效果。實踐證明教學設計是PowerPoint課件的靈魂,是實現PowerPoint課件教育性、教學性的根本保障。如何進一步進行高效實用的教學設計,使PowerPoint課件更好地為教學服務,還需要我們在教學實踐中進行理論和實證研究的循環,不斷地探索、提高。
參考文獻:
[1] 黎加厚.21世紀的世界語PPT[J].教師博覽,2008(11):43-46.
[2] 何克抗.對國內外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途徑與方法的比較分析[J].中國電化教育,2009(9):7-16.
[3] 何克抗.教學結構理論與教學深化改革(下)[J].電化教育研究,2007(8):22-27.
[4] 余勝泉,馬寧.論教學結構 答邱崇光先生[J].電化教育研究,200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