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綜合素質自我陳述報告
時間:2023-03-01 16:28:5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綜合素質自我陳述報告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審計實務課程 學生 關鍵能力 教學評價 研究
隨著我國知識經濟與信息化社會的蓬勃發展,以能力為本位,以職業實踐為主線,著眼于培養學生“關鍵能力”的教學模式需要加快改革和完善。積極和努力構建以“就業為導向,能力為本位”的課程開發體系、改革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成效評價體系,是培養學生職業“關鍵能力”的外在要求,也是造就高素質的人才,適合學生職業發展的內在動力。筆者認為,應以強化學生素質教育為主,轉變教學觀念,在優化課堂教學方法的同時,還必須改革教學成效評價體系,促進學生提高學習積極性和拓寬學生的職業發展空間,達到培養高素質的、適應社會發展的、適應職業變化的、具有綜合素質的技能型人才,以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
一、評價的目標及內容
總體目標:高職審計學生適應經濟社會發展、技術進步、崗位變換以及創業發展等必須具備的綜合能力。具體目標:不斷更新教育理念,轉變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獨立學習、獲取新知識技能、處理信息的能力,從而提高審計專業學生的職業方法能力;不斷通過教學實訓及社會實踐的鍛煉,培養學生與人交流、與人合作、解決問題的基本能力,使學生的關鍵能力及整體素質得到提高,從而提高審計專業學生的職業社會能力。我國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在《國家技能振興戰略》研究報告中,將職業核心能力分為八項,具體包括:與人交流、數字應用、信息處理、與人合作、解決問題、自我學習、創新革新、外語應用。職業核心能力又分為職業方法能力和職業社會能力,它們共同構成職業關鍵能力的一體兩面,它是人們職業生涯中除崗位專業能力之外的,適用于各種職業,適應崗位的不斷變換,并伴隨人終身可持續發展的基本能力,它是人綜合素質的體現。高職教育培養學生的關鍵能力是否具有成效,其實質評價內容就是高職審計學生在現代社會中的“八項核心能力”綜合素質。
二、評價的標準
(一)是否具有獨立學習能力。社會經濟的發展、審計環境的變化、工作崗位的需求,客觀上要求學生具有獨立學習的能力,培養獨立學習能力是社會發展的需求,更是學生終身發展的需要。在知識經濟時代,獨立學習能力是人持續發展必備的基本能力。在學校教育中,教師的教育觀念影響著學生獨立學習能力的形成,教師應該從學生獨立學習能力的培養出發設計課堂,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學方法,促進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的發展。教師需鼓勵學生獨立學習并對自己的學習進行反思,以便學生擴大自己的知識面,獲得知識的技能和方法。在將來的工作崗位上,通過對社會實踐進行獨立學習及反思,進一步充實自己的知識面,提高自己的知識技能。
(二)是否具有交流和社會活動能力。我國審計基本準則中規定:審計人員應具有進行口頭和書面交流的技能,應具有較強的人際交往技能,能恰當地與他人進行有效的溝通,以便能清楚和有效地傳達諸如審計目的、評價、結論和建議等事項。高職審計專業學生的交流能力包括:計劃、報告、建議等書面陳述的能力,談話、演講、發表意見等口頭陳述的能力。教師通過課堂有效情景的創設,讓學生作書面的陳述或口語的表達,看其是否具有感染力、是否積極主動地與他人交流,改善合作關系,考察學生的合作能力、適應能力;是否爭取到不同意見者的理解甚至支持,考察學生是否有處理緊張關系和不確定性的能力;是否具有與不同層次的人建立關系和保持聯系的能力,考察學生是否具有與他人進行交往和移情行為的能力。教師有的放矢培養學生的交流能力、溝通能力和社會活動能力,以便學生將來走上工作崗位時能與被審計單位人員建立和諧、有效的人際關系。通過交流與溝通,有利于雙方關系的融洽,有利于集思廣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降低審計風險。
(三)是否具有數據應用信息處理能力。高職院校學生數據應用及信息處理能力的培養,就是為將來走上工作崗位時能從數據中及時發現和分析企業在生產經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和漏洞,并能及時采取措施,提高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對高職審計專業學生數據應用信息處理能力的要求為:能從資產負債表中,分析企業的財務狀況是否優化;能從利潤表中,分析企業的經營成果是否真實;能從現金流量表中,分析企業的現金凈流量是否合理等,考察學生是否有采集信息的能力、應用信息的能力、提供建議的能力、形成和使用反饋信息的能力以及對結果進行評價的能力。
(四)是否具有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職業教育中,要培養學生在認知過程中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在面對給定的審計資料時,能迅速找到問題的切入點,從蛛絲馬跡中發現問題,并能依靠有關知識經驗,確定問題的解決方向,選擇合理的途徑和解決問題的方法;能敏銳地發現產生違法亂紀問題的領域和環節,抓住問題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并能從問題的整體出發,全面地看待問題;能從問題的微觀層面進行甄別,從宏觀層面進行剖析,分析這些弊端的產生根源及其危害的嚴重性,并能觸類旁通,有效推理,得出結論。在職業教育中,培養學生的審計邏輯思維,不僅可以引導學生掌握正確處理和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而且要求學生能夠冷靜、沉著地思考和分析,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或方案,然后付諸實施,正確地進行處理。
(五)是否具有創新能力。創新型人才是關系到一個民族、國家是否強大的重要因素。高職院校應注重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不斷更新學生的職業技能。教師應創設可以發散學生思維的課堂情境,鍛煉學生的遷移能力。重視課堂情境在教學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啟發學生不斷進行思考,自行探索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給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思維訓練環境和遷移能力鍛煉的環境。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創造力時應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靈活性,采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方式,結合審計實務課程的特點,轉變傳統教學思維和教學方法,完善審計實驗教學設計,開展審計專業創新性教學,最終達到在知識傳授的同時訓練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從而達到培養學生具有創新精神的教學成效。
三、評價的方式
(一)教學成效應注重多元性評價方式。
1.注重過程評價與終結評價相結合。審計實務課程教學評價應從單一的期末考試成績評價,轉向對學生的學習過程的評價。在審計實務課程中使用總結性評價的同時,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進步,要多注重過程,而不是只注重結果。不再是看分數的高低,而是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整體評價。
2.注重學生自評、互評與教師評價相結合。由教師一方考察學生的學業成果,勢必受到試卷考試形式以及教師思維定勢和主觀判斷等多方面的負面影響,使得評價結果在一定程度上不能真實反映學生的實際狀況,評價的意義也隨之弱化。采用學生自評、學生互評以及師生共評等多主體評價方法,能對學生的學習狀況進行客觀公證的評價,使得師生間的信息渠道暢通。
3.注重課內評價與課外評價相結合。過去的評價方式注重于學業成績,而忽視了學生校外創新與實踐精神,阻礙了素質教育的推進。根據管理教育和素質教育的發展趨勢,審計實務課程教學評價一定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4.注重分項評價與綜合評價相結合。依據審計教學的內容及實訓要求,進行崗位分項評價和綜合評價。注重考核學生的實務操作能力,強化平時考核,建立積極有效的教學評價體系。實行考核方式由終結性考核為主轉向形成性考核為主,突出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學習狀態的控制,注重平時的過程性考核,降低純理論的考分比例,注重實際分析能力、解決問題能力,采取分項評價與綜合評價的方式,考核學生的成績,并對學生綜合素質進行整體評價。
(二)教學成效應引入“員工績效考核”的理念。審計實務課程教學評價方式,不但要求有靈活、多樣的考核方式,還要求精心研究制定具有科學嚴謹性、簡單易行性、實用有效性的評價方式??蓪⑵髽I的“員工績效考核”理念及做法引入到審計實務課程的教學成效的評價上?!皢T工績效考核”方式,不僅有利于教師普遍使用,而且有利于引導學生進行積極的自評和他評。同時結合“員工績效”,如:書面作業、技能操作、小組活動、企業實踐、社會調查、口頭答辯、書面考試等多種形式進行綜合評價。
(三)教學成效應建立項目“工作日志”的評估體系。審計實務課程學生關鍵能力教學是指以項目為中心,選擇、組織課程內容,并以完成工作任務為主要學習方式的課程模式。以審計實務項目課程作為一個明確的研究主題,開發出審計實務課程教學的審計承接業務活動、收集審計證據業務活動以及撰寫審計報告業務活動等項目。在項目課程具體實施的過程中,能否獨立制訂項目工作方案?項目思路是否清晰?能否有效實施項目工作方案?項目實施操作上是否得心應手?能否及時提供每一項目的資料?能否客觀公正地自我評價?建立項目各層次“工作日志”評估體系和制度,將各層次工作日志作為項目課程實施、評估、考核的重要依據。
在審計實務課程學生關鍵能力教學評價中,不僅要評價學生對審計實務課程知識和技能的掌握程度,而且要關注學生掌握審計實務課程知識和技能的過程及方法,以及與之相伴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形成,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增強自信心,培養自我認識、自我教育的能力,體驗成功的樂趣與喜悅,達到培養適應社會經濟發展具有綜合素質的審計人才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鄭丙金,曹華祝.高職審計實務課程學生關鍵能力培養策略的調研報告[J].商業會計,2014,(9).
河南了河南省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實施辦法與綜合素質評價實施辦法,文件中明確指出: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是學生畢業和升學的基本依據,不是主要依據,除學業水平考試外要考察綜合素質,包含思想品德、學業水平、身心健康、藝術素養、社會實踐。學校老師要把學生在校的一切相關內容記錄在《河南省初中學生成長紀實報告》相應欄目中,活動記錄和事實材料務求真實,有據可查,作為中招錄取的重要參考。
濮陽中考科目、內容
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將《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中的全部科目納入考試的范圍。語文、數學、外語、道德與法治、物理、化學、歷史、地理、生物由全省統一命題、統一試卷、統一考試時間。語文、數學、外語、物理、化學、地理、生物七個科目實行閉卷考試;道德與法治、歷史兩個科目實行開卷考試。
體育與健康和物理、化學、生物實驗操作考試納入學業水平考試統一管理,由省教育廳明確統一要求,各省轄市(含省直管縣、市,下同)教育行政部門組織實施。
綜合實踐活動(含信息技術、勞動與技術、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和社會實踐)、藝術(音樂、美術)等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學校課程,也要進行考核,由省轄市教育行政部門統一組織,以初中學校為主實施,相關特長表現體現在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中。
在考試內容方面,將依據義務教育各學科課程標準確定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內容,減少單純記憶、機械訓練性質的內容,增強與學生生活、社會實際的聯系,注重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加強初中學業水平考試題庫建設,開展試卷評估與分析,提升考試命題質量和水平。
濮陽中考時間安排
【重點】
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是學生畢業和升學的基本依據
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及高中錄取計分科目包含語文、數學、外語、道德與法治、物理、化學、生物、歷史、地理、體育與健康、理化生實驗操作??荚嚦煽円苑謹党尸F,總分800分。其中語文、數學、外語每門120分,物理、道德與法治每門70分,化學、生物、歷史、地理每門50分,體育70分,理化生實驗三科滿分30分。
綜合實踐活動(含信息技術、勞動與技術、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和社會實踐)和藝術(音樂、美術)等未納入中招錄取計分科目的課程,考核成績原則上以等級呈現,具體等級要求由省轄市統一規定。經教育廳批準的地區,也可以選擇部分科目,統一組織考試,并以一定分值計入中招錄取成績。
值得注意的是,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是學生畢業和升學的基本依據。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要加強對學業水平考試結果的研究與分析,做好教學反饋與指導,不斷提高教學質量。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根據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給學生排隊,不得僅以考試成績作為評價學校和教師的依據。
【變化】
綜合素質評價從2017年入學的初中一年級新生開始實施
綜合素質評價是對學生全面發展狀況的觀察、記錄、分析,是發現和培育學生良好個性的重要手段,是深入推進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制度。
初中學校和教師要充分利用寫實記錄材料,對學生成長過程進行科學分析,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材料將作為中招錄取的重要參考,提供給高中階段學校錄取使用。這也就意味著,中考一考定終身的時代將要遠去,未來綜合素質評價機制將會越發完善與成熟,同時意味著學生的課外生活會越發豐富。
此外,高中階段學校在招生時要根據學校辦學特色和人才培養要求,制定科學規范的綜合素質評價材料使用規則,報教育主管部門批準后實施。高中階段學校的綜合素質評價材料使用的相關要求應在招生前提前向社會公布,綜合素質評價從2017年入學的初中一年級新生開始實施。
評價內容和評價程序
評價內容包括思想品德、學業水平、身心健康、藝術素養、社會實踐等五個方面,初中學校要基于學生發展的年齡特征,結合當地教育教學實際,科學確定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具體內容和要求。
河南了河南省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實施辦法與綜合素質評價實施辦法,文件中明確指出: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是學生畢業和升學的基本依據,不是主要依據,除學業水平考試外要考察綜合素質,包含思想品德、學業水平、身心健康、藝術素養、社會實踐。學校老師要把學生在校的一切相關內容記錄在《河南省初中學生成長紀實報告》相應欄目中,活動記錄和事實材料務求真實,有據可查,作為中招錄取的重要參考。
安陽中考科目、內容
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將《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中的全部科目納入考試的范圍。語文、數學、外語、道德與法治、物理、化學、歷史、地理、生物由全省統一命題、統一試卷、統一考試時間。語文、數學、外語、物理、化學、地理、生物七個科目實行閉卷考試;道德與法治、歷史兩個科目實行開卷考試。
體育與健康和物理、化學、生物實驗操作考試納入學業水平考試統一管理,由省教育廳明確統一要求,各省轄市(含省直管縣、市,下同)教育行政部門組織實施。
綜合實踐活動(含信息技術、勞動與技術、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和社會實踐)、藝術(音樂、美術)等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學校課程,也要進行考核,由省轄市教育行政部門統一組織,以初中學校為主實施,相關特長表現體現在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中。
在考試內容方面,將依據義務教育各學科課程標準確定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內容,減少單純記憶、機械訓練性質的內容,增強與學生生活、社會實際的聯系,注重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加強初中學業水平考試題庫建設,開展試卷評估與分析,提升考試命題質量和水平。
安陽中考時間安排
【重點】
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是學生畢業和升學的基本依據
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及高中錄取計分科目包含語文、數學、外語、道德與法治、物理、化學、生物、歷史、地理、體育與健康、理化生實驗操作??荚嚦煽円苑謹党尸F,總分800分。其中語文、數學、外語每門120分,物理、道德與法治每門70分,化學、生物、歷史、地理每門50分,體育70分,理化生實驗三科滿分30分。
綜合實踐活動(含信息技術、勞動與技術、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和社會實踐)和藝術(音樂、美術)等未納入中招錄取計分科目的課程,考核成績原則上以等級呈現,具體等級要求由省轄市統一規定。經教育廳批準的地區,也可以選擇部分科目,統一組織考試,并以一定分值計入中招錄取成績。
值得注意的是,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是學生畢業和升學的基本依據。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要加強對學業水平考試結果的研究與分析,做好教學反饋與指導,不斷提高教學質量。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根據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給學生排隊,不得僅以考試成績作為評價學校和教師的依據。
【變化】
綜合素質評價從2017年入學的初中一年級新生開始實施
綜合素質評價是對學生全面發展狀況的觀察、記錄、分析,是發現和培育學生良好個性的重要手段,是深入推進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制度。
初中學校和教師要充分利用寫實記錄材料,對學生成長過程進行科學分析,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材料將作為中招錄取的重要參考,提供給高中階段學校錄取使用。這也就意味著,中考一考定終身的時代將要遠去,未來綜合素質評價機制將會越發完善與成熟,同時意味著學生的課外生活會越發豐富。
此外,高中階段學校在招生時要根據學校辦學特色和人才培養要求,制定科學規范的綜合素質評價材料使用規則,報教育主管部門批準后實施。高中階段學校的綜合素質評價材料使用的相關要求應在招生前提前向社會公布,綜合素質評價從2017年入學的初中一年級新生開始實施。
評價內容和評價程序
評價內容包括思想品德、學業水平、身心健康、藝術素養、社會實踐等五個方面,初中學校要基于學生發展的年齡特征,結合當地教育教學實際,科學確定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具體內容和要求。
一、答辯前的準備工作
(一)全力消化自己所寫的論文
答辯是學校對碩士論文成績進行考核、驗收的一種形式。研究生要明確目的、端正態度、樹立信心,通過碩士論文答辯這一環節,來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及表達能力。在反復閱讀、審查自己碩士論文的基礎上,寫好供20 分鐘用的答辯報告書。特別要注意以下幾點:1、突出選題的重要性和意義。2、介紹論文的主要觀點與結構安排(這部分只說明標題就行,不要論述內容,因老師已經看過你的論文)。3、強調論文的新意與獨創性。4、說明做了哪些必要的工作。由于答辯同學太多,現階段學院還沒有開展用ppt,以后,隨著規范化,同學們要制作一個圖文并茂的簡要的提綱,這篇報告書盡量讀熟,達到脫稿,照著講稿或者ppt直接念,效果會比較差。
(二)物質準備
準備參加答辯會所需攜帶的用品:1.碩士論文的底稿。2.答辯報告書。3.主要參考資料,答辯時雖然不能依賴這些資料,但帶上這些資料,當遇到一時記不起來時,稍微翻閱一下有關資料,就可以避免出現答不上來的尷尬和慌亂。4.記錄用稿紙。以便把答辯老師所提出的問題和有價值的意見、見解記錄下來。通過記錄,不僅可以減緩緊張心理,而且還可以更好地吃透老師所提問的要害和實質是什么,同時還可以邊記邊思考,使思考的過程變得很自然。(以后要準備ppt 以備輔助介紹)。5.著衣冠整潔、莊重,男生穿短袖襯衣,最好打領帶,女生穿著盡量職業化些的為好。著衣能給答辯老師一個最直接的印象____你對答辯的重視程度。
(三)調整好心態
要進行答辯,首先就要明確論文答辯想考察研究生什么。碩士教育重在訓練科學的思維、如何將科學成果轉化為學術文章甚至是創造社會效益。因此,通過論文答辯可以考察到如下:
1、論文的真實性
實事求是乃科學研究的基礎,論文本身必須真實可靠,弄虛作假難逃答辯委員會專家們的火眼金睛。如果在這方面出現問題,論文勢必不能通過專家評審。
2、考察相關知識與應用能力。
3、考察研究生的綜合素質.包括答辯者的表達能力。成功的演講是自信和技巧的結合,扎實的專業知識和細致周到的答辯準備工作是成功的前提。使用一些答辯技巧也不可缺少,可以充分展示整理研究材料、展示研究成果的能力,讓別人知道自己都做了什么。要想這場戰爭獲勝,就必須對答辯的目的、程序、可能遇到的問題及解決方法進行深入剖析,做到胸有成竹,不要緊張,要以必勝的信心,飽滿的熱情參加答辯。
二、論文答辯程序
(一)向答辯委員會報告自己碩士論文的簡要情況(時間約20分鐘)。
答辯報告的內容主要包括:
(1)論文的內容、目的和意義;所采用的原始資料;
(2)碩士論文的基本內容及主要方法;
(3)成果、結論和對自己完成任務的評價,強調論文的新意與獨創性。
(二)答辯委員會專家提出問題(時間10~15分鐘)。
提問一般包括以下三個方面的內容:
(1)需要進一步說明的問題;
(2)論文所涉及的有關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能;
(3)考察學生綜合素質的有關問題。
答辯老師一般的提問類型:
1、對選題意義提問
2、對重要觀點及概念提問
3、對論文新意提問
4、對論文細節提問
5、對論文數據來源提問
6、對論文薄弱環節提問
7、對建議可行性提問
8、對自己所做工作的提問
9、對超出論文范圍的提問
10、沒有標準答案的提問
11、對格式是否規范化的提問
答辯提問時須知:
1、應用能力與知識寬度的準備
2、作好常規性問題的準備
3、細節問題不可忽視
4、對自身能力的考查
5、對論文可行性把握
(三)提問后可在規定教室里有20分鐘的準備時間,可參考相關資料,但必須自己獨立完成。
(四)回答問題時間約30分鐘。
三、如何答辯
(一)掌握總體
以下五點是同學們答辯時必須做到:1、脫稿匯報 2、突出重點 3、抓住興趣
4、掌握時間
5、留下伏筆
(二)開場白的準備
答辯開始時要向專家問好,開場白是整個論文答辯的正式開始,它可以吸引注意力、建立可信性、預告答辯的意圖和主要內容。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要切合主題、符合答辯基調、運用適當的語言。應避免負面開頭,如自我辯解等(如“我最近找工作壓力太大,準備不充分……”“我工作太忙,準備不太好……),既不能體現對答辯委員會專家的尊重,也是個人自信不足的表現,答辯者在各位專家的第一印象中大打折扣。牢記謙虛謹慎是我國的傳統美德,但是謙虛并非不自信。同時也要避免自我表現,洋洋得意,尋求贊賞。過度的表現,會引起答辯委員會專家的反感。(如“經過這么多年的思考,我認為我的這種制度設計已經達到最科學,最完美的……,”)
(三)報告論文
報告時應注意:掌握時間、扼要介紹、.沉著冷靜,語音優美,用普通話,抑揚頓挫,表情豐富,表達淋漓盡致,語氣上要用肯定的語言,是即是,非即非,不能模棱兩可。內容上緊扣主題,表達上口齒清楚、流利,聲音要響亮,富于感染力,可使用適當的手勢,以取得答辯的最佳效果。我參加的答辯會上大部分同學是用比較小的音量進行陳述,估計只有前兩排的人才聽得清楚。聲音大有三個好處:一是增強膽量,減少怯場,二是更加引起老師的注意力,三是會使自己更富激情,從而感染老師。當然,語言的流暢性、信服力等,非一日之功,看臨場發揮了。
(四)如何回答答辯委員會專家提出的問題
[關鍵詞]高職 以人為本 全面發展 學生評價體系
[作者簡介]趙玉霞(1985- ),女,山東濟南人,山東英才學院教務處,講師,碩士,主要從事教學設計研究工作。(山東 濟南 250104)
[中圖分類號]G717 [文獻標示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4)08-0084-02
職業教育的目標是培養生產、服務和管理第一線的應用型職業人才,《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以下簡稱《綱要》)中提到“應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推進教育教學改革”。目前,各高職院校無不積極探索職業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徑,思考如何根據社會需要進行教育教學改革。高職院校學生評價作為高職人才培養工作的重要內容,是檢驗職業教育質量的有效手段,是衡量人才培養目標完成與否的關鍵,因此應緊密圍繞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與質量標準構建學生評價體系。
一、當前我國高職院校學生評價的現狀
目前,我國大多數高職院校學生評價仍沿用傳統的以理論考試為主的評價方式,這種評價不是為教學而評價,而是為評價而教學。概括起來,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的不足:
第一,評價理念落后。高職教育教學評價仍然是以平時成績和期末考試求和的方式對學生學習過程進行評價,在很多課程中,占據總成績25%的平時成績演變成了考勤分數,忽略了平時成績的意義和作用,期末考試以理論考試為主,無法凸顯學生專業技能的習得情況。這種評價方式只強調了評價的篩選功能,忽視了評價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反饋和點撥作用。
第二,評價方式簡單。傳統評價以理論知識考核為主,忽略了學生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的考核,重理論輕實踐,學生的技能專長無法評價,導致所學與實際工作脫節,不能滿足企業崗位需要。
第三,評價主體單一。傳統評價中的主體是教師,作為學生學習過程和結果的唯一判定者,他們的評價就是學生學習過程和結果的最終的唯一的評價,整個評價過程缺少用人單位參與、缺少學生自我評價及同學互評,評價結果的全面性、客觀性、準確性大打折扣。對于學生通過評價進一步提高,也缺少足夠的指導意義。
第四,評價的反饋功能無法實現。評價的主要功能是信息反饋,但是傳統學生評價結果只是量化的成績,沒有附加指導意見。這種反饋只給學生傳達了學習結果,卻無法指出學生學習存在的問題,以及如何改正,因而評價的時效性和潛在價值沒有得到充分發揮。
《綱要》中提到:“應改進教育教學評價,應根據培養目標和人才理念,建立科學、多樣的評價標準,探索促進學生發展的多種評價方式”??茖W的評價觀應該是以人為本的整體性評價觀,因此,構建與社會需求相適應的,知識、能力和素養相結合的,科學、精確、量化、可操作性強的評價體系,是強化質量意識、適應高職教育教學改革的必然要求。
二、“以人為本,全面發展”的學生綜合職業能力評價體系的構建
在借鑒、反思國內外普通高等教育評價理論與實踐的基礎上,以當前3所院校部分高職專業學生評價現狀的調查與分析為基礎,結合國內外學生評價的理論與實踐經驗及高職學生的實際狀況,課題組構建了具有現代高等職業教育特色的“以人為本,全面發展”的學生綜合職業能力評價體系。構建過程如下:
(一)確定評價目標
學習是一種目標導向的活動。在實施監控與評價之前,對預期的學習結果即學習目標須做出明確的陳述。學習目標的設置和明確陳述是學生評價的最重要一環,如果學習目標設置合理而陳述可以觀察和測量,那么學習結果的測量和評價問題便迎刃而解了。
(二)分析職業任務
國家職業標準明確提出對從事相關專業人員的知識、能力、素質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行業企業內部也有各自的崗位標準,職業任務分析是結合企業崗位需要,通過對某個崗位所包含的若干項主要工作、每項工作所包含的若干項任務及每項任務所包含的若干項操作項目逐一剖析,從中了解從事該職業者主要學習領域的知識和操作內容及其具體要求。同時,結合各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及課程的教學大綱,使用信息加工分析對評價目標進行系統深入的分析。不同專業需建立不同的評價指標體系,但大體的過程和主要框架是相通的,都應遵循高等職業教育的共同規律和特征。
(三)構建評價體系
1.確定評價指標體系的主要內容。首先,研究并確定評價目標構成的關鍵要素;其次,對各要素按照層級進行分解;最后,將所分解出的要素按照層級關系排列,構建整個評價指標體系模型。構建過程中應注意保證評價要素的直觀可測性、要素之間的相互獨立性、要素評價的可行性,并保證整個指標體系的整體完備性。學生評價指標體系結構見下圖。
2.確定權重。在本評價體系中,一級指標有3個,分別為知識、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利用特爾斐法獲得評價指標的權重,職業素養為1,職業能力為5.5,知識為3.5。其中,知識考核又分為基礎知識、專業基礎知識、專業知識、人文社科知識4個二級指標,對不同課程、不同學習階段可有選擇性的取舍。
3.確定考評標度。職業能力可從兩方面進行評價,即專業技能和職業核心能力。依據國家職業資格標準和行業標準將課程分解為若干項目、再將每個項目分解為若干項任務,然后確定每個項目需完成的專業技能,進行評價,制成項目完成情況評價表。評價表中既包含項目名稱、學生姓名、所在班級、學號以及同組人員姓名等基本信息,也包含項目組成、項目報告等核心內容。其中,項目組成要列明各項具體任務的內容,項目報告要包含任務方案、實施過程、結果分析、報告規范性等內容。評價方式上,自我評價、小組評價、教師評價相結合,并要列明總評評語。
依據我國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在《國家技能振興戰略》中對職業核心能力的劃分,將職業核心能力概括為與人交流能力、與人合作能力、自我學習能力、創新能力、解決問題能力、信息處理能力六個指標。其中,與人交流能力又包括交談討論能力、主題發言能力、書面寫作能力三個具體指標;與人合作能力又包括協商制定目標及分工、按照計劃完成目標兩個具體指標;自我學習能力又包括制定目標和計劃并實施、自評學習效果并反思兩個具體指標;創新能力又包括提出創新性意見、做出并實施創新方案、調整或評估創新方案三個具體指標;解決問題能力又包括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實施及評估解決問題的方案兩個具體指標;信息處理能力又包括收集整理信息、展示應用信息兩個具體指標。
職業素養是指職業內在的規范和要求,體現為工作中所表現出來的綜合素質。職業素養評價主要從獨立性、責任心、敬業精神、團隊意識、職業操守五個方面進行評價。具體來說,獨立自強指有自信心,能夠獨立解決學習中遇到的一般問題,學習主動;責任心指在執行工作前能做好周密計劃與充分準備,工作態度認真積極,有組織性,遇到問題能積極解決,對結果負責;敬業精神指有積極向上的學習態度和踏實認真的精神,保持高昂的求知熱情和恪盡職守的精神;團結互助指與同學真誠相待、互相尊重、互相學習,能夠顧全大局,團結協作;職業操守指遵紀守法、堅持真理、愛護教學設施。職業素養評價采取自我評價、學生互評和教師評價相結合的方式進行。
三、“以人為本、全面發展”的學生綜合職業能力評價體系的實踐
課題組應用本評價體系在一學期內對三所高職院校10個班級共568名學生分別就一門專業技能課、一門專業基礎課和一門公共基礎課進行了評價,在實施過程中發現了評價體系中存在的問題,邊評價邊整改。如職業素養的評價標準不太容易做到具體,使得評價時的主觀隨意性較大。專業技能的二級指標及內涵需要由專業課老師根據課程項目情況制定,但是由于教師水平的差異、對該體系掌握情況不同等原因導致量化的分值、權重的分配還不十分科學、合理,這些都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進一步優化。
最終的評價結果表明,該評價體系能夠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同時對于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團結合作能力、創新能力等職業核心能力的養成有很好的引導作用,有利于培養學生具備基本的職業素質,基本上達到了評價效果,較真實地反映了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金娣,王剛.教育評價與測量[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
[2]姜大源.職業教育學研究新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
關鍵詞:職業教育;能力本位評價;考試改革
能力本位的教育(Competency-based Education,簡稱CBE)被視為取代傳統知識本位教育的最有效形式,成為當今世界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方向。我國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引入能力本位教育理論,并在CBE理論指導下,進行了教學改革嘗試。本文在此基礎上,著重探討能力本位指導下的職業院??荚嚫母?。
能力本位職業教育中的能力觀
“能力”是一個使用非常廣泛的概念,這里提到的能力指的是職業能力,不同于社會學、心理學等學科中能力的概念,統觀國際職教界對“能力”的認識,經歷了一個由簡單到復雜、由片面到綜合的不斷揚棄的過程。
任務型能力觀能力本位理論興起之初,受理性主義的影響,特別強調完成工作任務所需要的基本操作技能,注重能力目標的行為化與量化,可以稱其為“任務型能力觀”。這種能力觀把能力等同于操作技能,對操作技能進行分解,易于控制學習過程和進行考試評價。但是,將能力僅僅理解為操作技能帶有很大的片面性,忽視了作為操作技能基礎之上的一般素質(從事各種活動所共同需要的、帶有普遍性的知識、觀察力、理解力、分析力、創造力等等)的重要性,難以真正培養出勝任崗位要求的全面的職業能力。
通用型能力觀這種能力觀將能力看作普遍適應的一般素質,認為一般素質是完成具體工作任務的基礎,是促進個體能力發展的基礎,對于工作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因而在教育培養過程中,特別關注一般素質的培養。通用型能力觀彌補了任務型能力觀的缺陷,提出培養勞動者職業適應力與轉換力的一般性素質,滿足了新條件下對寬專多能的復合型人才的需求,其缺點是脫離了具體的職業情境,忽視了特定職業崗位具體操作技能的培養,因而難以適應具體職業崗位的特定要求。
綜合型能力觀隨著職業教育的發展以及認識的不斷深入,人們對能力有了更加全面的認識,將一般素質與具體的工作情境有機結合起來,認為能力是個體在實際崗位工作中體現出來的才智、知識、技能、態度與價值觀的整合。這種能力觀側重于職業活動的結果而不是職業活動的過程,將職業能力的非技術方面和不可預測的方面都概括了進去,從而使能力的標準真正體現了特定職業崗位所需知識、技能與態度整合的特點。綜合型能力觀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前兩種能力觀的局限,將一般素質與具體工作情境聯系起來,視能力為一種復雜的、可分為不同等級水平的素質結構,因而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
通過對上述三種能力觀的比較,我認為:能力本位職業教育中的“能力”指向與生產、管理、建設、服務密切相關的職業,既包含了通用的一般素質,又涵蓋了具體崗位中的實際操作技能,是個體的知識、技能、態度與情感在特定職業活動或情境中的綜合體現,具有如下基本特征:(1)應用性。職業教育中的能力培養以社會和市場需要為目標,以技術應用為主線,主要運用于生產、建設、管理、服務工作一線。(2)復合性。職業能力是多方面、多層次、多領域的復合體,多層次、多領域的能力要求是現代職業教育發展的方向。(3)專門性。職業能力針對一定的具體工作崗位,離開了特定的職業情境,就談不上職業能力的存在。(4)差異性。不同個體的性格、興趣、愛好與需要決定其對能力的目標指向與水平層次不同。(5)可變性。隨著社會和市場需求的變化,對能力的要求也在不斷變化。
能力本位評價與傳統
職業教育考試的比較
能力本位評價是職業教育與培訓體系中一個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與傳統知識本位的教育考試有實質性的區別。
傳統職業教育考試的弊端傳統的職業院??荚囋诤艽蟪潭壬辖梃b了普通學歷教育的評價方式,存在諸多不合理之處,難以適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需要。
1.重知識考核,輕實踐技能考核。職業院?,F行的考試內容過分依附于教材,側重于考核知識的識記和掌握,對學生實踐動手能力與綜合素質的考查不夠。在考試時間安排上,通常是在課程結束時進行一次書面測驗,然后根據成績常模給每個學習者一個百分等級分數,這種考試形式不利于考察學生所應掌握的知識與技能的實際水平。
2.考試方式單一,難以客觀評價教學效果。職業院校的考核形式包括筆試、口試、作業以及實際操作等,但仍偏重于閉卷形式,多樣化的考試形式結構尚未普遍應用,考核方式單一,不利于全面真實地考核學生的知識、技能與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在考試目標上,多數職業院校采用常模參照評價方式,對學習者的評價多是根據個體得分以及在群體中的名次加以衡量,因而就全體學習者而言,無論學習質量如何,總有一定比例的學生不合格,也總有一定比例的學生是優等生,評價目的仍然停留在應試教育選擇與甄別的功能上。
能力本位評價的內涵與特征英國的教育評價學家艾利遜·沃爾夫(Alison Wolf)認為:能力本位評價是在對學習結果加以明確界定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一種評價形式;在這種評價形式中,由于對所要求達到的學習結果給予了明確界定,因而使評價者、被評價者或第三人對被評價者是否達到學習結果均有一個相當客觀的判斷;對于學生學習進步的判斷不是基于在正規教育情境中所花費時間的多少,而是看結果的完成情況。從中可以看出,能力本位評價強調的是學習結果,而不是學習過程,學習結果實質上是一個標準參照,相關人員要事先清楚評價內容及程度。華東師范大學石偉平教授概括了能力本位職業教育考評的八個基本特征:
1.評價指向于所要求的學習結果。學習結果明確陳述出來后就形成了相應的能力標準,這些能力標準由社會各行業參與制定,而不是根據所學習的課程來制定。
2.評價具有透明度。由于對能力標準預先予以明確陳述,因此評價人員、被評價人員或第三者都事先清楚要評價什么,應達到何種程度。
3.所有的操作標準要求都應滿足。在評價過程中,對于能力標準中每一能力要素都要有足夠的證據表明學習者已達到了相應的操作標準。
4.強調實際操作能力。評價應盡可能地與實際工作情境與方式相接近,最好的評價方式就是在日常工作中收集證據,評判能力。
5.標準性參照評價。評價時將學習者的考試表現與事先制定的能力標準相對照,而不是與其他學習者的學習結果相比較。
6.重視對原有學習能力的認可。能力本位評價可以根據一些歷史性評價證據(例如畢業證書、技能證書、成績單等)認可學習者具有的學習能力。
7.個別化的評價。不同學習者的學習內容與學習進度因個體差異而不同,評價完全是個別化的,具有極大的靈活性。
8.連續性的評價。能力本位評價是連續性的過程評價,強調可以在一定期限內連續性地收集不同的證據以判斷被評價者的能力,而不是根據學習結束時的一次測驗結果評價學習的效果。
能力本位評價與傳統職業教育考試的比較為進一步揭示能力本位評價的實質,更深入地認識能力本位評價,可以從幾個方面對傳統職業教育考試與能力本位考試進行比較(見下表):
轉貼于
基于能力本位的職業教育考試改革
能力本位評價較之傳統職業教育考試具有明顯的優越性,因此,職業院校應在能力本位理論的指導下,積極轉變觀念,改革考試機制,充分發揮考試評價的導向與激勵功能,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與綜合素質。
積極轉變觀念,確立促進學生職業能力發展的考試目標職業院??荚嚫母锉仨殢膫鹘y學科本位考試的選拔與甄別功能中跳出來,依據社會發展和市場需求,依據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要求,確立以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為核心,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考試目標。職業院校的教師是考試改革最直接的組織者和參與者,必須拋棄傳統考試觀念,根據社會崗位群的要求,制定與完善有利于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考試內容和方案,切實發揮考試的“指揮棒”作用,引導學生將精力轉移到對動手能力、實踐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訓練上,促進學生職業技能的培養。
淡化理論考試,突出實踐技能考核職業院校培養的是面向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因此職業教育考試應淡化對學生的理論性考試,將重點放在職業能力的考核上。要建立理論與實踐相互獨立的考核體系,將實踐教學環節納入獨立的質量考核體系中,突出實踐操作環節在學生能力培養中的優勢地位。要引入市場參與機制,將對學生進行評價的權利交給市場,聘請生產和服務一線的技術管理人員參與試題的制定,加大實踐性試題的含量,提高對學生綜合素質測試的力度,以此增強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與就業競爭力。
豐富考試形式,選擇靈活多樣的考試方法由于職業院校教學目的的特殊性,考試可以嘗試采取多種方法與形式,根據具體內容以及特點與要求,選擇適宜的考核方法,包括筆試、口試、調研報告、論文、讀書筆記、實際操作等各種方式,有的可單獨運用,有的可綜合運用??荚嚂r間應根據具體情況而定,可以在專業模塊教學結束之后進行,也可以在教學過程中隨機進行??傊?,教師可以多準備幾把尺子,只要是有利于形成學生的職業能力、有利于學生發展的考試方式都可以采用,以期提高職業教育考試的有效性。
重視學生參與,引導學習者自我完善傳統的職業教育考試,教師集教學、命題、輔導、監考、評價于一身,占有絕對統治地位,學生只是被動的評價客體。依據能力本位職業教育考試標準的要求,評價主體應既包括學校內部的教師和學生,也包括學校外部的考試機構、考試團體、家長等,要注重教師考試與學生自我考試相結合,使評價過程成為師生之間相互促進、共同提高的過程。要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考試中,學會正確地評價自我、評價他人,淡化學生之間的相互比較,注重自身參與評價與自我體驗,促使學習者自我完善,不斷提高。
建立統一的考試標準,大力推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沒有標準就沒有質量,職業院校應依據社會崗位群對本專業素質與能力的要求制定專業能力考試標準,努力保持考試標準的透明度、個別化與連續性,并將考試標準與要求預先告知學生,以便于學生在平時學習中加強自我訓練與培養。同時要積極促進考試標準與職業資格證書標準的相互協調,大力推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使證書課程考試大綱與專業教學大綱相銜接,凡學生所學專業與當地職業技能鑒定所開考專業(工種)相同的,應當積極參加當地的職業技能鑒定,通過學校的學業考試與有關部門組織的職業技能鑒定兩方面的考核,使學生在獲得學歷證書的同時,順利獲得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增強畢業生的就業競爭能力。
參考文獻
[1]石偉平.比較職業技術教育[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關鍵詞 食品安全學;實驗信息化;教學改革;創新實踐
中圖分類號 G6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3)22-0330-02
The Innovative Practice of the Experiment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and education transformation of Food Safety
WANG Ying 1,2 XU Bing-zheng 1 YAO Di 1 QIAN Li-li 1 ZHANG Li-yuan 1
(1 College of Food Science in Heilongjiang Bay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Daqing Heilongjiang 163319; 2 National Coarse Cereals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Abstract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laboratory procedures and informatization level,the experimental construction informatization was extremely urgent. The experiments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and education transformation in food safety were mainly analyzed and expounded in this article. Otherwise,some transformation and innovative practice in the school were summarized and shared,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s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highly qualified food safety professionals of our country.
Key words food safety;experiments informatization;transformation of education;innovative practice
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和人民生活質量的不斷改善,人們對食品不再局限于“充饑果腹”及“色、香、味俱全”的傳統要求,而對食品品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最重要的,同時也是人們最關心的便是食品安全問題。然而,近年來國內外食品安全事件頻繁,引起了民眾極大的心理恐慌,食品安全現狀形勢嚴峻,因此亟需大批具有食品安全專業知識的人才[1],尤其是食品安全理論豐富與實驗操作技能嫻熟相結合的復合型人才。目前,國內許多大專院校特別是農業院校校針對嚴峻的食品安全問題,相繼設立了食品科學與工程、食品營養與安全、食品質量與安全等相關專業,為國家食品安全戰略的實施培養了高素質專業人才。食品安全學作為該專業的主干課程,是一門知識綜合性以及實踐操作性很強的學科,教學內容廣泛,涉及眾多的學科知識[2]。國內許多院校在現階段的食品安全學教學過程中還多數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誤區,這勢必直接影響學生今后在食品質量與安全方向的就業、升學深造及科研目標的實現,因此實現食品安全學實驗的高效施教具有現實意義。筆者以“能力提升、系統培養、可視化評價”為指導,將實驗信息化系統引入食品安全學實驗課程,同時采用信息化教學,旨在提高學生學習能動性,培養學生科學的創造性思維,提高學生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提高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為培養高層次、高水平和高素質的食品安全專業人才奠定堅實的基礎。
1 食品安全學課程改革目標定位
食品安全學具有多元性、綜合性和應用性等特點[3]。隨著食品安全學相關理論的日益成熟及相關技術的拓展,對食品安全學人才的培養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由于課程內容涉及多個學科,知識點豐富,課程實踐性較強,如果沒有新穎的教學內容及手段,學生很容易失去對該課程的學習興趣。這就要求教學過程中要采取多模式實驗教學,發揮學生實驗主體作用,緊跟學科前沿,多學科交叉施教,引入新型教學手段及設備,發揮學生學習積極性,以提高教學效率和學生實驗課堂成功率。采取以學生基本操作技能與創新思維為基礎的培養模式,切實達到培養富有科學創新精神和國際視野的,基礎扎實、知識面寬、實踐能力強、專業素質高的食品安全專業的應用型人才的目標。
2 信息化實驗系統的建立
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和完善,數字化、網絡化、多媒體化的信息技術越來越廣泛地應用于教育事業,正在逐漸改變著人類的學習和教育方式。把信息技術作為工具手段,與其他教育學科整合,成為課堂教學模式改革的主要發展方向[4]。鑒于新形勢下對食品安全學實驗教學的新要求,食品安全學專業配備了RM6240等生物信號采集系統,大大簡化了實驗室儀器設備,提高了實驗效率,為深化現有實驗和開設新的實驗提供了良好的實驗平臺。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由于實驗室輔助演示計算機等設備陳舊且數目較少,特別是在現場實驗講解教學及實驗模擬方面,劣勢日益凸顯,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與學生良好互動,從而浪費了信息化教學資源。
筆者針對目前信息化教學平臺存在的問題,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輔以多種新型軟件建立起一套開放式虛擬實驗系統,使“教師—課程—學生”三者有機結合在一起。教師在授課之前,將實驗相關理論內容、實驗具體操作步驟及國內外前沿研究等資源以課件形式整合進信息系統;講解過程中,在教師計算機上直接演示各種教學內容和步驟,并把過程實時同步傳送到學生的電腦屏幕上;學生實驗過程中,可以在主機電腦查看各組的結果實時播放,學生邊做實驗邊參照,構建出文字、語音、視頻圖象的互動交流環境,同時學生可以將自己實驗過程中發現的問題上傳至主機共享,在學生相互探討之后教師給出相關解釋;以小組方式開設開放性實驗,教師給予指導后,由學生自己制作教學課件,在計算機主機上操作,共享至每一位學生的電腦,由學生自己操作及講解實驗;在課程規定實驗外,可由學生自行選取感興趣的實驗,作為虛擬實驗在虛擬實驗臺上自行操作[5];學生可以通過系統“留言板”提出對實驗的疑問,同時還可以對指導教師提出建議。
信息化實驗系統與食品安全學實驗課程的結合,實現了師生資源共享,極大地豐富了教學資源,減輕了教師的負擔,節省了實驗時間,提高了實驗效率。通過信息化實驗系統的建立,多學科知識交叉教學,學生能夠更好地將理論與實驗操作結合在一起。教師在施教過程中,能更好地、全方位地了解學生占有資料的信息、實驗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學生對知識的需求。食品安全學實驗信息化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鉆研精神、協作精神、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其獨立工作能力,這對改變學生的學習和實驗教學方式具有深遠意義。
3 實驗教學改革與實踐
3.1 優化教學內容
食品安全學實驗所包含的內容豐富、廣泛,涉及食品微生物、食品檢測分析、食品化學等多學科知識,又與獸醫學等學科產生交叉。目前,食品安全學實驗課程內容多數仍局限于基本的食源性危害的檢驗,而這些內容大多過于陳舊,并與食品微生物實驗等課程重復,已不能滿足現代社會對食品安全專業人才的要求,浪費了教學資源。由于課時有限,應根據學生的切實需要,參考大量國內外相關材料,編寫實驗指導教材,對食品安全學實驗內容進行優化,選取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實踐性強的基礎實驗,提高學生實際動手操作能力。除此之外,增加熱門食品安全問題相關實驗的安排,例如: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PCR技術快速檢測副溶血弧菌、對硫磷在蘋果中殘留的分析方法、食品中藥殘的快速檢測等。新型實驗內容、設備、技術的引入,極大地刺激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豐富了學生的專業信息,促進了學生的積極思維,在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同時,對學生科學的創新性思維產生了積極意義。通過對食品安全學實驗內容的優化,為培養社會切實需要的食品安全學專業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3.2 實驗與講授信息化結合
長期以來,食品安全學實驗教學普遍存在“灌輸式”教學模式,即老師課堂上將理論知識一味地灌輸給學生,實驗過程中,老師從實驗材料的準備到實驗注意事項親力親為,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缺乏獨立思考機會,一味地以考試為目的而學習,不僅不能掌握基礎理論知識,缺乏實踐動手操作能力,學生學習積極性及創新性思維也受到一定的抑制。這些弊端嚴重限制了食品安全學實驗的教學效果,不符合新型食品安全專業人才的培養要求。為提高教學效果,筆者提倡自主學習及引導性學習,教師在授課以前,結合參考的相關新穎資料、圖片、視頻等多媒體素材并將其應用到教學過程中,使教學過程融科學性和趣味性于一體,為學生創造生動形象的教學氛圍,使知識的傳播更加直觀、便捷。授課過程中,教師適當將部分課程內容交由學生自由查閱資料,學生可以制作幻燈片、現場講述等[6],提高學生自主學習、陳述表達及動手能力。在實驗信息化系統的輔助下,將跨學科的多項相關實驗有機融合,學生自己操作實驗的同時,共享資源,提出問題,自我解決問題,與教師形成互動性教學,真正實現教學“理實結合”。
3.3 開放性實驗設計
隨著教育改革的推進,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鍛煉其社會實踐能力,提高其專業技能已經成為改革的根本目標。食品安全學開放性實驗設計,就是為了將實驗還給學生,由學生針對社會上出現的熱門食品安全問題,確立實驗課題,在教師的一定引導和指導下,由學生自主完成設計和構思,在實驗材料準備、實驗具體操作、實驗結果分析、實驗報告提交的整個過程中,學生占據主體地位。對于實驗條件不夠的課題,學生還可以利用模擬實驗系統,自行設計虛擬實驗。開放性實驗設計,完全采取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模式,學生在食品安全學實驗的過程中,不斷地產生、發現、探索新的目標和知識,提高了學生對知識的渴望度,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真正實現了培養學生創新思維、提高專業技能的目標[7]。
3.4 多元化考核
食品安全學實驗課程以往通常單純采用書面考試,忽略了對學生綜合素質的考核,這不僅不能激發學生對自我全面素質的要求,反而會導致學生以題為主,只是單一的考前背誦理論知識,不能對理論知識進行良好的理解與掌握,日常實踐操作更是形同虛設。因此,采取多元化考核方式,即平時成績占50%,實驗操作占30%,開放性實驗占10%,實驗報告占10%。平時成績主要參考學生日常表現,如課堂積極性、出勤率、課堂理論知識測驗、開發性話題的陳述表達[8]等。實驗操作側重于基本操作規范、實驗過程中的討論以及對實驗結果的分析。通過改革考核方式,不僅減輕了學生的考試壓力,還可以引導學生全方面專業素質的發展。
近年來,隨著社會對食品安全專業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各高校食品安全學實驗課程的教育改革取得了一定效果。通過食品安全學實驗信息化建設及課堂教育改革,明顯提升了課程的教學質量,使學生掌握了大量的專業知識,并提高了學生的實際操作技能,真正實現了教學的本質,今后可以成為食品安全專業綜合人才培養的新思路。
4 參考文獻
[1] 劉光明,楊燊,邱緒建.食品安全學教學探索與復合型人才培養[J].集美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3(1):102-105.
[2] 關榮發,李夢熹,黃光榮,等.食品安全學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科技信息,2011(34):26.
[3] 寧喜斌,張曉艷,季愛加,等.《食品安全學實驗》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 安徽農學通報:上半月刊,2011(11):215-216,225.
[4] 王芳,李濱,郭興啟.農業生物學實驗教學中心網絡信息化平臺系統的構建[J].高等農業教育,2008(4):57-59.
[5] 計紅,王春仁,楊煥民,等.動物醫學機能學實驗室信息化建設與教學改革實踐[J].畜牧與飼料科學,2012(7):41-42.
[6] 梅琳,崔海英,徐斌.《食品安全學》課程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研究[J].考試周刊,2011(90):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