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英語教師專業研修總結
時間:2023-03-01 16:28:4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英語教師專業研修總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 教師工作室 機制建設 模式建設 成果建設
中圖分類號:G451 文獻標識碼:A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English Teachers'
Studio Construction Analysis
CUI Xiaocui
(Shenyang Foreign Affairs Service School, Shenyang, Liaoning 110003)
Abstract Now there are many teachers in vocational schools using the traditional teacher, students listen cramming teaching mode, which seriously affected th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English, coupled with poor basic English students, teachers make learning English is boring to explain and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passive lectures of students. To promote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we learn from the experience of teachers around the studio, in order to rely on vocational English teacher, leading modern advanced English teaching resources and teaching method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tudio by teachers trained a concept advanced, advanced teaching methods, advanced English teachers teaching achievements.
Key words teachers studio; mechanism building; mode construction; achievements construction
1 英語教師工作室建設背景
隨著職業教育的大力發展,現代職教體系的建立,一部分教師搶得先機,脫穎而出,成為各級各類骨干教師;一部分教師卻處于不斷被邊緣化的狀態中,產生較為嚴重的“職業枯竭”的困惑;還有一部分教師在成為“高級講師”之后繼續提高發展的動力和空間有限。類似的教師專業發展不均衡現象在每一所學校、每一個地區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著,是無法回避的現實,它嚴重影響著教師專業化成長的進程,也嚴重制約著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
尤其是英語學科教師的專業發展更是受到主客觀諸多因素限制。部分中職學校仍舊采用傳統的老師講、學生聽的填鴨式教學,嚴重地影響著中職英語教師的教學。而學生的厭學、棄學使英語教師也無心主動去提高自身專業能力和教學水平,長此以往形成“惡性循環”。但目前的形勢要求我們必須面對現實并努力改變現實。為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提高教學質量,我們汲取各地名教師工作室經驗,以中職英語名師為依托,引領現代先進的英語教學資源和教學方法,2012年9月筆者負責成立沈陽市外事服務學校中職英語教師工作室。
2 英語教師工作室建設內容
2.1 教師專業發展目標
教師專業發展是指教師作為專業人員,在專業思想、專業知識、專業能力等方面不斷完善的過程,即由一個專業新手發展成為專家型教師的過程。教師專業發展內容包括:專業理想的建立;專業知識的拓展與深化;專業能力的提高;自我的形成。
2.2 教師職業生涯發展周期
教師職業生涯發展周期從任教之日起直到退休離開教學崗位這段時間內,教師積極投身教育工作的過程。我們依據教師職業生涯過程歸納為以下五個時期。包括:入職期、穩定期、實驗和重估期、平靜和保守期、退休期。
2.3 英語教師工作室性質
教師工作室可謂“教師發展共同體”。而關于“共同體”,最早德國社會學家滕尼斯1887 年發表的《共同體與社會》?!肮餐w”在教育領域的研究探索源于20世紀杜威“雛形的社會”的學校概念。國內外研究最有成效的當是“學習共同體”。 教師工作室是一種學習型教師組織,是教師專業發展,反思成長的平臺。
2.4 英語教師工作室組織形式與運行機制
包括組織形式、運作機制、文化特征、有效策略研究。我們將重點關注教師工作室的組織結構和組織特征。具體體現:(1)兩性:①組織結構的開放性;②專業影響的輻射性。(2)兩制:①專家引領的導師制;②研修活動的合作制。(3)三化:①成員組成的名師化;②研修途徑的多元化;③培養方式的集約化。
2.5 英語教師工作室研修模式
(1)提供學習資源,引領自我發展。中職英語教師工作室是一種學習型教師組織。所有成員在加入工作室之初,就在領銜人的指導下制定工作室成員成長計劃,確立符合個人的職業發展規劃和學習目標,形成共同的發展愿景。同時工作室把讀書、教研、交流放在首要位置,以改善成員的心智模式,提升專業素養。工作室成員除閱讀學習外,還通過各種方式觀摩名師、觀摩同伴、觀摩同行的課堂,聆聽專家講座,了解最前沿的教育教學理念,樹立與時俱進的新型教育觀、質量觀和學生觀,形成勤于學習,善于思考、勇于實踐的思想意識。
(2)搭建交流平臺,促進專業分享。在教師工作室,教師不再是孤軍奮戰者,而是專業社群中的一員。每個人都是很好的教育資源,他們智慧互補,經驗共享。名教師工作室的“作業制”和“會課制”有效地促進教師之間分享專業知識與經驗,形成專業共同體。
“作業制”,針對工作室人員分散在各校區的情況,工作室堅持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原則,采用“作業制”的運作方式,來提高每次集中活動的效能。工作室集中活動時布置研究“作業”,使每個成員帶著研究任務從事具體的、實實在在的研究活動,再帶著完成的“作業”參加下次集中活動。
“會課制”,課堂教學能力是教師專業水平最直觀的表現。工作室定期開展課堂教學示范課、研究課、觀摩課、展示課的會課活動,讓每個學員置身課堂教學研究,在不斷實踐、不斷發現問題、不斷改進中前進,在學習和繼承主持名師精湛的教學藝術的同時,逐漸形成各自的教學風格和特色。
(3)積淀教研文化,推動反思成長。工作室作為一個專業共同體,具有共同的價值取向,有濃厚的學習、研究的氛圍,形成了一種立足實踐、開放合作、積極向上的教研文化。而這種積極進取的學習型組織也塑造著每一位教師,他們相互影響,相互促進,不斷學習,不斷反思,不斷超越自己,充分發揮各自的創造力。
無論是工作室領銜人還是工作室成員,都自覺充當教育觀念的先知者、教育問題的發現者和教育科研的實踐者。工作室領銜人更多是對自己成功的教學實踐進行理性反思,研究符合自己教學理念的理論,總結具有推廣意義的教學策略,形成獨具特色的教學流派。工作室成員則大多是通過現代教育理論的學習,在先進教育理念的指導下,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改進課堂教學技能,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3 英語教師工作室建設成果
3.1 形成獨有的模式
經過兩年的英語教師工作室實踐探索,我們歸納總結總結教師工作室的一些本質屬性和組織特征,以利于中職英語教師工作室建設的推廣和實踐。
(1)兩性:①組織結構的開放性,除相對固定的工作室成員外,吸引一批中青年骨干教師參與工作室的各種研修活動,是一種開放的組織形式;②專業影響的輻射性,工作室領銜人充分發揮專業引領的作用,促進工作室成員專業發展,工作室成員又影響、帶動其所在學校的骨干教師參與研修活動,促進其專業發展;通過工作室開放、互動、合作的各種教研、培訓活動,促進一大批骨干教師專業發展。
(2)兩制:①專家引領的導師制,以領銜人為導師,還聘請知名教育專家、學科教研員、學科特級教師等為工作室顧問,從理論到實踐,從教育專業到學科專業,實現多層次、多方面的專家引領;②研修活動的合作制,借助網站、QQ群等交流平臺,導師、顧問、工作室成員、其他骨干教師之間建立一種平等、互助的教研文化,在研修活動中互助合作,優勢互補,共同發展。
(3)三化:①成員組成的名師化,工作室領銜人為高級教師,市骨干教師,具有境外教學培訓經歷,工作室成員也是市、校級優秀骨干教師,有一定的專業影響力;通過工作室的研訓活動,把工作室成員培養成高一級的骨干教師或名教師。②研修途徑的多元化,工作室開展多種形式的研訓活動,通過成長規劃、專家講座、閱讀反思、合作教研、專題研究等多種途徑促進工作室成員專業發展;③培養方式的集約化,利用名教師的優質資源,把具有發展潛質的中青年骨干教師集中起來培養,變單一的、自然的名教師成長方式轉變為團體的、合作的培養模式。
3.2 教師取得成績
(1)中職英語教學,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組織形式、考核評價模式及教材建設上有創新之處。(2)工作室的創建成為英語教師教科研能力的提高和中職英語教學改革提供平臺和陣地。大家對教學問題進行有效的研究和大膽的嘗試,研發適合本校學生專業發展的校本教材,開展了形式多樣的英語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升教學質量。(3)兩年的實踐,我們培養出了沈陽市骨干教師2人,學科帶頭人1人,全國職業院校英語教師說課大賽金牌教師5人,在遼寧省內金牌指導教師10余人,青年教師已成為學校的骨干力量承擔著教學與班主任的管理工作。
參考文獻
[1] 張晶晶.情感教育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信陽師范學院,2014.
[2] 孫小利.重慶市獨立學院英語教師教學能力及其培養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0.
關鍵詞 中職英語教師;培訓理念;培訓模式;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 G71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8-3219(2016)11-0058-05
一、引言
教師專業發展(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是指教師的專業成長或教師內在專業結構不斷更新、演進和豐富的過程。在我國,教師在職培訓一直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途徑和措施之一,特別是在推進課程改革和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教師終身學習和自我完善的需求也越來越強烈,在職培訓更是教師專業化的重要保障。在這一階段,有效培訓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支持。
中職英語教學是我國英語教育體系,同時也是中職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隨著國家對職業教育重視程度的不斷提高和投入力度的加大,中職英語教育質量也越來越受到關注,有關中職英語教學的研究也不斷得到深化,而中職英語教師的專業發展是提高中職英語教學質量的重要保障。但是,目前國內對中職英語教師在職培訓研究還沒有上升到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層面,更多是探討一些具體教師培訓方式的實施策略,而且由于我國對中職英語教師專業發展的研究起步較晚,對如何整合各種培訓途徑和方法,提高培訓效益理論研究不夠,實踐經驗不足。
課題組通過對150名來自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中職英語骨干教師的調查發現,只有10%左右的教師參加過國家級培訓,19%的教師參加過市級以下的培訓,希望提升自己專業能力的教師高達67%,中職英語教師離職培訓的比例偏低,且培訓形式多采用短期集中培訓,這樣的培訓模式單一、針對性有限,不能充分滿足學校和教師的個體需求,可見現有的培訓方式遠遠不能滿足中職英語教師專業發展的需要。因此,著手建立有效的培訓體系,形成有效的培訓模式是當前中職英語教師專業發展和中職英語教育發展的重要任務之一。
目前國內還較為缺乏對中職英語教師培訓有效模式的系統研究,針對這一情況,課題組與北京、四川、重慶、湖南、廣東等地的項目學校合作,在總結、提煉已有培訓經驗的基礎上,從2012年開始積極探尋更為有效的中職英語教師培訓路徑和策略,并在全國各地的中職英語教師培訓中進行了實證性驗證,大大提高了中職英語教師培訓的效率和效果,受到學校和教師的普遍歡迎。
二、對中職英語教師培訓模式有效性的認識
中職英語教師培訓模式的有效性是指在教師培訓過程中,以目標導向、可操作性、多樣性等原則為指導,各種培訓方式優勢互補,整體規劃,重點突出,按需施培,以盡可能少的時間、精力或物力投入,實現盡可能多的預期培訓目標,從而促進中職英語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的提升和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具體而言,培訓模式的有效性應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主體性。強調教師對專業活動產生并保持濃厚的興趣和欲望,根據自身的優勢和需求,提出適合自己的專業發展方案并付諸實施。
開放性。充分利用各種培訓機會,為教師提供專業發展的有效支持,同時也要考慮充分利用行業、社會等有效的培訓資源,以利于教師發展能在一個更加廣闊的背景下展開。
過程性。需要系統規劃,長遠安排,應突出教師培訓的過程性和累加效應,避免短期行為和臨時培訓,讓教師通過參與富有創新內涵的專業研修活動的全過程,最終體驗“問題―研修―成長”的專業發展方式。
實踐性。一是要注意專業引領不能脫離特定環境中教師的實際需求;二是實踐指導不能滿足于固定模式的照搬照套,要鼓勵教師在理論的指導下根據自己的實際條件開展專業活動,積極形成自己的學科教學知識,這樣客觀存在的培訓模式才能真正促進教師專業的自覺發展。
民主性。強調培訓的“雙主體化”,即構建培訓者與受訓者平等的參與者和對話者關系,從而創造和諧的探究氛圍,以鼓勵教師善于思考,敢于創新,重視一線教師中豐富的培訓資源,促進培訓者與受訓教師廣泛的溝通和交流。
三、分步驟實施中職英語教師培訓
(一)需求診斷
教師個人發展的根本動力來自于教師個人內在的主觀動機和外顯的客觀努力。教師參與需求診斷,分析可以從兩方面入手:一是根據學校對教師所從事的崗位必備職業素質要求和教師職業素質現狀,找出與現有崗位必備專業素質之間的差距及培訓需求。二是從主客觀多渠道對參培教師進行調查分析,特別要了解培訓對象自我培訓提高需求和喜好的培訓途徑,體現以人為本的個性化培訓特點。
(二)評估定位
根據對教師需求診斷的分析,進行英語教師成長階段定位評估。對未達到崗位職業素質要求的參培教師,應參加崗位素質彌補培訓。對已達到崗位職業素質要求,崗位工作實績突出的參培教師,根據自我成長需求和學校設計的培養目標,進行提高層次的培訓。
(三)分類設計
分類設計原則上要求充分體現不同參培教師在培訓內容和方式上的差異性。如對參加崗位職業素質彌補培訓的教師,針對教師個體成長需求,針對不同崗位和教師個體職業素質需要,設計不同學校本崗位彌補性培訓內容,并選擇適當的培訓方式。對參加成長性培訓的教師,針對教師現有職業素質現狀,對照所要提高達到層次的職業素質要求標準,設計不同教師個體成長培訓內容并選擇適當的培訓方式。
(四)針對性培訓
針對性培訓是有計劃、有組織、有目的的培訓實踐活動。在針對性培訓中,培訓方式的選擇要根據不同的培訓內容、培訓對象和不同的培訓條件而決定。培訓部門和教師所在學校在此階段應按照教師成長的規律和學校的客觀條件制定出教師培訓計劃,并設計好培訓活動實施細則,包括培訓時間、培訓內容、方式和學習資料等。將培訓需求相同的教師,組成學習小組,以集中培訓和分散培訓相結合的方式,按照設計的學習內容進行培訓。
(五)績效測評
強調效果的檢測是開展校本培訓中的重要一環??冃е饕竷蓚€方面:一是學習和培訓成效;二是學以致用的實效??冃y評主要方式有:第一,對參培者學習內容的測驗或教學基本功、基本技能的測試;第二,對校本培訓參與者以及所執教班級學生進行滿意度的問卷調查,了解受訓教師將所學知識、技能運用于實際工作的情況;第三,受訓者對參培活動的個人總結和反思;第四,學校負責校本培訓的管理人員對參培教師進行學習態度考核,包括參加學習出勤情況、培訓筆記、課題組活動記錄等。
四、中職英語教師有效培訓策略
(一)以科研課題為載體的“融入”式校本培訓
“課題―研修―成長”的方式讓教師融入“研究”的群體文化氛圍,系統提升職業教育教學理念,提升英語教師的專業能力。
1.“融入”式培訓的基本思路
一是以課題研究制度為保障,建立校本培訓機制。建立以校為本的教研制度,是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前提保障。校本培訓的核心內容主要涉及教師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學技能、德育能力、現代信息技術能力的培訓、教育科研方法、校本教研的創新以及與教師專業發展和學校特色建設相關的內容。
二是以課題研究內容為依托,優化校本培訓主體的教育理念。科研課題是培養研究型教師、形成學習型學校的重要途徑,學科教學質量的提高、學校的發展必須依靠科研課題的引領才能獲得內在的支撐點和推動力。以課題為載體,申請不同級別的課題,有層次有梯度地組織和吸納一些急需提高科研素養的青年教師共同參加課題研究,實現英語教師隊伍從“經驗型”到“學習型”,再到“學者型”的類型轉變,教師的教育觀念更新較快。
三是以課題研究實踐為基礎,在校本教研中實現校本培訓。教師的“教學研究”是對教師自身教學進行反思和探究。這種研究的目的不是為了給教學增加另外的負擔,而是力圖使教學以更有效的方式展開,使教師在有限的時間內引導學生獲得更好的發展。實踐證明,教師間的廣泛交流,特別是“以校為本”的教研活動是提高教師專業化水平的最為有效的辦法。同時,研究工作可以讓教師找到歸屬感和成就感,促使其更好地反思教學和改進教學。
2.實施“融入”式培訓
校本培訓側重教師教學、教研實踐能力的培訓,而這些教學、教研能力正是形成課題研究能力的基礎之一。據此,學??梢蕴岣呓處熣n題研究能力為目標,創建多種校本培訓具體形式,幫助教師夯實教學基本功,提高教師的教育科研能力。
一是校本教研培訓。校本教研是校本培訓的重要內容,同時也是一所學校最容易實現的校本培訓。進行課題研究要圍繞教學,而基于科研提高教學質量也是當前校本培訓的主要思路。從中職學校的實際出發,英語教研組可以實施基于研究興趣或以教學內容為框架的研究群體,并建立科研與校本培訓QQ群或微博、微信,及時傳播外語教育教學的新理念和新信息等。
二是菜單式培訓。通過發放有關教師專業成長需求的問卷調查,根據教師的困惑和他們期望的培訓方式、內容制定適應性較廣的培訓“菜單”,有利于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三是分層式培訓。針對不同層次的教師設計不同的培訓目標和培訓內容,如對教研組長、學科帶頭人的培訓,重點在科研、教學及指導、多媒體應用這三方面的能力提升;對新教師的培訓重點抓教學基本功訓練,如教學基本功展示、說課比賽、課件制作賽;對青年骨干教師的培訓重點抓教學內容的重構、課堂生成能力、教學特色等。
四是“種子”培訓。該策略要求首先要確定“種子”,“種子”不一定是某一個特定的人,任何一個教師都可以成為“種子”外出學習,并將新的理念、方法帶入學校,傳授給更多的教師。從課題研究的角度出發,尤其要加強對課題主持人進行相關理論、研究方法、課題管理等方面的培訓?!胺N子”培訓不僅使“種子”教師自身有了學習的壓力和動力,也使整個英語教師群體獲得良好的發展和成長。
(二)中職英語教師行業合作培訓
1. 英語教師主動走出去
中職英語教師“走出去”,深入到行業、企業,將行業知識、能力和態度融入外語教育教學過程中,增強人才培養的針對性以及專業開發和改造的能力,主要采用短期分散見習和行業集中實踐兩種形式。
中職英語教師利用行課期間到與自己所教專業相關的企業參與行業見習活動,是一種非常靈活的、行之有效的行業合作培訓方式,既可以避免影響學校的正常教學秩序,又能達到提高教師職業素養的目的。如學前教育專業教學的英語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平時帶學生參加教學見習的機會,與學生一道參與行業實踐,加強與幼兒園一線教師的合作,了解幼兒教育的實際情況,從而更加清楚在校中職生作為一名準幼兒教師應該具備的素質和品質。旅游酒店專業教學的英語教師則可以利用平時帶學生到酒店見習的機會,了解酒店和客房的基本工作流程,收集酒店前臺接待用語、酒店點餐服務用語和客房服務用語等與酒店和客房適用的相關職場英語,并將收集到的職場用語有效運用到中職英語課堂教學中,從而提高英語教學的針對性。中職英語教師利用假期集中參與行業實踐活動,可以深入企業行業,立體式地感受企業環境帶來的沖擊,更好地收集第一手資料,從而將其有效地整合到中職英語教學當中。
2.積極將“行家”請進來
邀請行業的專業人才到學校對教師進行崗位培訓,這種方式深受中職英語教師的歡迎。如邀請汽修方面的行業專家能手來校向師生介紹行業對人才的需求和對相關人才的素質要求等,讓英語教師更加明白做好中職英語教學工作不光是簡單的從語言到語言的教學,還要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充分尊重學生的現實需求,與專業課教師共同探討,在為專業課服務的同時,切實提高英語教學的實效性。
(三)“課堂觀察式”培訓
中職英語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的提高,不僅需要自主的知識更新、教學技能的提升,也需要通過觀察,去發現同行的專業行為,進而形成比較的視野來反思自我教學過程。課題組與相關實驗學校合作,開發出基于課堂實踐的“課堂觀察式”培訓模式。通過為期近一年多的實驗,該模式體現出了較大的優越性,使教師積極參與到了對課堂行為的觀察、評估過程中,在對他人進行觀察的同時,也內省了自我的專業行為。
1.課堂觀察培訓課程的理念
課堂觀察的培訓注重通過實踐式的教師培訓,推進英語教師培訓活動由傳統的“培訓者”為中心向“參訓者”為中心轉變。通過培訓,教師能真正掌握課堂觀察方法,能對自己和他人的課堂教學進行專業化觀察,提升教學能力和反思能力。同時,課堂觀察能營造主體參與、積極思考、多邊互動的培訓氛圍,教師能感受到群體發展的環境和氛圍,逐步形成追求專業進步的內部動機。
2.課堂觀察活動的實施
課堂觀察的理論培訓。課題組專家和教研員做“課堂觀察”專題講座,幫助教師理解“有效教學”、“有效課堂”和“課堂觀察”的相關理論,掌握實施課堂觀察的基本方法。
課堂觀察前期準備。為了提高課堂觀察的有效性和有序性,必須做好課前觀察的準備工作,包括成立課堂觀察合作組、深入學習相關理論知識等。
召開課前會議。課前會議可以包括兩方面內容:一是授課教師說課,介紹本節課的教學設計思路,包括教學目標分析、學生特征分析、教學模式與策略的選擇和設計等。二是各觀察合作組根據授課教師的說課和本組教師自身教學中的問題選擇觀察點,每組選擇一個一級觀察指標,組內成員在此觀察指標下選擇觀察點,并與授課教師進行充分溝通交流。
設計觀察量表。實施具體的課堂觀察需要客觀的參照,將主要的教師教學行為納入量表,在課前會議結束后,各組教師參考范例設計符合自己需求的課堂觀察量表。
實施課堂觀察。在教師授課的同時,每一位觀察的教師根據自己確定的觀察點和統一設計的觀察量表進行觀察記錄,詳細記下每一個觀察點上學生的表現、教師的反應和相應的行為,并記錄下當時的課堂片斷,為課后會議以及后期撰寫觀察報告提供翔實的依據。
開展課后研討。每一節研究課授課結束后,及時組織召開研討會。授課教師首先要對這節課的實施情況進行充分說明與反思。之后各課堂觀察合作組進行十分鐘的組內交流研討,匯總每個人的觀察數據,交流觀察結果和意見。各組派一名教師代表介紹本組觀察記錄情況及評價意見,其他組員進行補充。在交流的過程中,授課教師與觀察教師真誠對話、深入交流,充分挖掘每堂課的特色,發現問題,提出建議。
撰寫課堂觀察報告、教學反思。每個課堂觀察合作組在完成了課堂觀察后,要根據自己的課堂觀察量表原始記錄和課后會議的對話寫出詳細的觀察報告。報告中有數據分析和建議,每一項分析和建議都建立在課堂觀察的基礎之上。
小組內、小組間的總結交流。對課堂觀察活動進行總結,展示各課堂觀察合作組開發的課堂觀察量表,與全體教師共同分析,指出報告的優點和不足,提出今后各教研組開展主題教研活動的建議。
(四)校際合作的教師培訓
校際合作是為提高教學質量而開展的跨校聽課、資源共享等教學與研究活動。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人們逐漸認識到學校間資源共享和交流合作的重要性,不同類型的學術背景、文化氛圍、發展平臺等會導致教師群體的差異,而將這種差異作為教師思想碰撞和交流資源的校際合作顯然獨具魅力。
1.校際合作的思路
校際合作是兩個或多個學校之間的教師在專業活動中采取合作而提高教學能力,實現專業發展的活動。因此,在校際合作中,必須明確兩個或多個參與單位教師的主體性、差異性和發展性。在校際合作中,首先要發揮中職英語教師的主觀能動性,使教師在觀念上能夠認識到參與合作的活動是對自身專業能力進步的促進,因而排除羞怯、冷漠和難為情的負面情緒,通過參與教研活動,實現專業的成長。其次,考慮學校間和教師間的差異性,注意發揮各自的長處,優勢互補。
2. 校際合作的具體做法
理論學習+專題研討+實踐活動的培訓方式。每次校際間的活動圍繞一個主題,以專家講座、學術沙龍的形式,共同開展理論學習和問題探討,開展同課異構或經驗交流等活動,達到互相學習、共同提高的目的。在一定區域內舉行小規模的專題研討會,研究大家共同關心和面臨的問題,既有一定的學術價值,更能集思廣益,集體攻關,尋求解決問題的思路和策略。
五、結論
從2012年開始,課題組以現代具身認知觀(embodied cognition)和社會建構主義(social constructivism)為理論指導,以中職英語教師專業化發展為終極目標,提出了“培訓者啟發引導、受訓者實質參與、雙方平等互動,共同發展提高”的培訓理念,與項目學校積極合作,不斷探索和總結以激發教師專業發展自主意識為主旨的中職英語教師的培訓途徑和策略,逐步形成了一些有效的培訓模式,重點在于改變教師現有的專業發展意識和方式,使教學工作與專業成長同步進行,讓教師有充分的機會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索、實踐、思考和創新自身的專業發展之路,賦予了中職英語教師培訓更豐富的意義和內涵,這對促進中職英語教師的專業發展,提高中職英語教育質量具有獨特的意義。
參 考 文 獻
[1]Burns, A.& Jack, C., R., The Cambridge Guide to Second Language Teacher Education (2nd edition) [M].Cambridge: CUP, 2009.
[2]Crandall,J., A.Language teacher education [J].Annu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2000(20):34-55.
[3]教育部師范教育司.更新培訓觀念,變革培訓模式[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4]賴蓉莎.中職英語教師專業發展的現狀調查研究[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12.
[5]李彥.教師職業壓力與動力平衡的因素與機制探析[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3(6):57-60.
[6]徐世貴.教師自主成長―基于名師成長案例的分析[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8.
[7]謝寧.城鄉統籌背景下教師專業發展的校際合作機制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3.
[8]張桂鳳.中職教師繼續教育的校企合作培訓模式研究[J].繼續教育研究,2011(2):96-98.
[9]張艷,許竹君.中職英語教師發展與培訓現狀調查研究[J].山西師范大學學報,2012(3):155-158.
Abstract Secondary vocational English teachers have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in professional practice, professional ideals, professional awareness, professional expectations and emotion. It is necessary for the professional training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English teachers to change the traditional top-down training concept and the pattern of training and teaching practice separation, actively explore the training strategy for secondary vocational English teachers with the aim of stimulating independent consciousness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t is of significance to promote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English teacher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English education.
【關鍵詞】中學英語教師;專業素質;發展
英語素質教育要由具有良好素質的英語教師去具體實施。談到英語教師素質,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教師的專業素質水平。因此,新時代的英語素質教育需要一支專業素質過硬的英語教師隊伍。為此,教師必須具有較強的終身學習的能力。
加強英語教學教研,以促進中學英語教師專業素質的發展。著重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一、擬定詳盡的教學教研計劃
明確的教學教研目標是促進教師專業素質發展的動力,同時也是實現教師專業發展的最終目標。只有確定了明確的目標,才能使教學教研工作做到有的放矢;也只有在正常的教學教研工作中發現教師專業素質方面的不足,才能做到對癥下藥,采取相應的措施,促進教師專業素質的發展。但是,在確定教學教研目標時,不能憑空臆測,也不能把目標定得太高,只需要定一個教師只要跳一跳就能夠得著的目標即可。而且要求把目標具體化而不能空泛或成為空中之月、鏡中之花,這樣會使教師的積極性大大受挫,從而達不到促進教師專業素質的發展,反而會適得其反。因此,確定目標時,要從實際出發,從教師素質發展的需要出發,從新課標的具體要求出發,只有這樣才能確定出正確而明確的目標,才能促進教師專業素質的發展。同時,目標要細化且切實可行。比如,中學英語教師專業素質要求教師要有扎實的英語教學基本功,要有熟練的英語聽、說、讀、寫、譯的能力,而在缺乏相應的語言環境下,如何讓他們具備并提升這方面的能力,這就要求我們要營造這樣一個有利于教師素質提高的環境。為此,可以利用教學教研活動,開展英語教師的英語聽、說、讀、寫、譯等方面的競賽活動以促使教師積極參加此類活動,從而達到提升專業素質的目的。
二、從多方面提升教師專業素質的發展
中學英語教師的專業素質不僅僅局限于教師英語的聽、說、讀、寫、譯的某一個方面,而是涉及其全部,同時還涉及到教師從事課堂教學的能力組織輔導學生開展課外英語活動的能力以及進行英語教育研究的能力等。因此,教學教研活動的內容不應是單一的某個方面,而應該是多樣化的。具體可以為:
三、開展“示范課”活動,發揮傳、幫、帶作用
所謂“示范課”應是指由具有“中學英語一級教師”及以上職稱的具有豐富的教師所承擔的一種面向全校英語教師進行的課堂授課示范的一種課堂形式,由這類教師通過“示范課”的形式向全校英語同仁交流豐富的教學經驗,課堂示范教學重、難點的把握,課堂學生參與積極性的調動以及駕馭課堂教學的技巧,以發揮傳、幫、帶的作用,從而使年紀輕職稱低的教師盡快成熟,盡快成為教學能手,以達到新時期人才培養的需要。每學期“示范課”不應少于2節。
四、開展“公開課”活動,促進青年教師盡快成熟
“公開課”主要由新進崗、職稱低的教師擔任。通過上公開課的形式,由全體教師進行聽課、評課等活動,年輕老師可以不斷發現自身教學工作中的不足,不斷總結經驗得失,從而使其專業素質得到發展,能夠盡快成熟,成為新一批的教學能手,以實現新時期人才培養的需要。
五、加強集體備課,發揮集體的智慧
集體備課可以是整個單元的備課,也可以是分章、節備課。具體做法是:集體備課時,年級備課組的教師要全員參加,不得缺席。備課時,先由各位教師發表各自的見解,包括對備課目標的分析與理解,具體的教學設計思想,所遵循的教學原則,教學設計的基本依據,課程教學的整體構思,所采用的教學方法,所采用的教學程序與步驟,所使用的教學輔助用具,板書設計,學生反饋的處理等。再由集體討論,集中各自的優點,形成完整的教學教案并付諸課堂教學實踐。
六、創設英語語言環境,鼓勵老師大膽用英語進行授課、說課、評課
傳統的英語教學教研工作中,大多數教師只有在上課時用部分英語進行授課,多數情況下都是使用漢語進行操作,有的教師一節課上講的漢語遠遠要比講的英語多得多。當然,這一方面與學生英語基礎差,很難聽懂全英語的教學;同時也與教師的專業素質有關;另一方面,在中、高考指揮棒的指引下,許多老師為了完成教學進度與教學內容,適應中、高考的需要,不得已而用漢語進行英語教學以節約時間,因為如果用全英語進行教學,很多時候,你不得不進行多次的重復,學生才能聽個半懂。因此,要創設相應的語言環境,鼓勵教師在進行英語教學時貫徹英語教學原則,即盡量使用目標語,控制本族語進行英語教學。
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可以開展適當的組內的其他形式的活動如讀書活動、說課比賽、優質課的評比等活動,以提高教師參與的積極性。同時,也通過這一系列的活動,激發教師的創造性、創新性,從而促進英語教師專業素質的發展。
此外,教學教研活動的形式不僅僅局限于以上所述,還有許多其他的形式,有待同行的不斷探索以期找出一條更佳的更有效的促進英語教師專業素質發展的途徑。
參考文獻:
[1]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理解普通初中新課程》,陳旭遠主編。
筆者帶領本縣教師培訓團隊,在總結骨干研修和主題課例式全員培訓經驗的基礎上,協同教育行政和教研科研部門,緊緊圍繞縣教體局“以閱讀為基,創建書香校園;以自主為基,構建高效課堂”這一整體思路,以引領教師專業發展、提升課堂教學質量為中心,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全體中小學校長和教師進行分類、分層、分崗培訓,以點促面,深化培訓模式改革,助推全縣中小學課程改革深化。
一、分類組織 面向全員
課改初始階段,主要開展通識培訓轉變校長和教師觀念。而在課改深化、理念落地課堂的今天,只有分類分層、分學科、分年級、分課型的精細化培訓,才能保證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诖耍覀儼呀逃刹颗嘤柡徒處熍嘤杻纱箢?,細分為名校長工作室引領、骨干校長高級研修、校長任職資格培訓、班主任培訓、骨干教師高級研修和學科教師全員培訓六大類32 個項目,其中初中語文、數學教師培訓項目,已細化到年級、單元直至課型。
(一)教育干部培訓
一是對新任的164名小學校長進行以履行崗位職責必備知識和技能為主要內容的校長任職資格培訓。培訓分為集中培訓提升理念、實地考察互助診斷、跟蹤問效考核評價三個環節。二是組織79名具有豐富管理經驗、有較高理論修養和較強研究能力、辦學取得一定成效的中小學校長(名校長、骨干校長),分3批去重慶市南岸區進行為期一周的校長跟崗“影子”培訓,旨在培養教育教學管理專家。三是建立10個名校長工作室,充分發揮名校長工作室在校長隊伍建設中的輻射、引領和示范作用。四是堅持每學期一期的中小學校長論壇制度,樾3そ渙骶驗和啟迪智慧搭建平臺。
(二)教師培訓
按照“集中縣培初中保全員,重在引領校本研修;小學培養種子教師,鄉鎮開展全員培訓”的教師培訓整體思路,分學科、分層次開展形式多樣的培訓活動。如初中語文、數學教師主要開展全員培訓,把全縣的初中語文、數學教師分成若干個班級,每班50人,在進修學校進行短期集中培訓,通過專題講座、自主研修、互動研討、課例觀摩等形式進行全員培訓。小學數學以主題式磨課研課的形式,培訓教研組長,然后教研組長再輻射到其他教師。小學語文教師重在對學校的學科負責人進行培訓,針對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問題展開研討,進行教學設計與課例觀摩。中小學英語教師培訓依托香港天鄰基金會開展“英語口語坊”專題培訓,中小學美術教師開展以筆會為主要形式的展示交流和研討活動。
二、課題引領 嘗試實驗
我們以縣立項課題“探尋課改理念落地農村課堂的路徑研究”為抓手,探索兩條路徑:一個是縣級教師培訓機構業務引領和組織服務的策略和措施路徑,一個是學校學科課堂改進的研課磨課校本路徑,試圖為我省縣域教研培訓深度融合,服務農村教師專業發展和課堂教學改革探索出一條新路子,為我省進一步深化農村縣域課堂教學改革提供一個行動案例。
實驗行動的思路是:確定47所課改實驗基地學校,緊緊圍繞“課堂教學改革”這一中心,基地校校長―課改項目負責人―學科負責人―學科教師分層組班研修,研修成果及時運用于課堂教學改革,課改實踐檢驗修正研修成果。
行動的第一步是, 47所課改核心校校長齊聚進修學校,用三天時間,圍繞“高效課堂的特征”“如何有效利用評價機制,提高教師參與課改積極性”“高效課堂創建中如何體現育人功能”等六個問題,分組展開深入研討,并在反復的匯報展示與補充完善中達成共識,在校長這個層面,統一認識,生成愿景,為進一步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奠定思想基礎。
行動的第二步是,舉辦高效課堂核心校項目負責人培訓班,圍繞高效課堂,進行問題研討與創建高效課堂行動實施方案的制訂,通過自主研修、互動交流與診斷、專家講座與點評等形式,使課改項目負責人對高效課堂創建中的核心問題達成共識,同時通過制訂、完善與研討,對自己本校的高效課堂行動實施方案有一個明晰的認識。
行動的第三步是,舉辦學科負責人高級研修班,組建學科研修共同體。學科培訓分為四個階段:首先在培訓前組織教師進行了互動研討,任務分工,針對所領任務分組進行思考交流,并擬訂初步的小組培訓研修計劃;其次在培訓期間,通過每天的課前互動,課上聽講交流,課后分組研討,對培訓內容充分消化吸收,并逐步完善小組研修計劃;再次在培訓后,參訓教師按照研修計劃,以小組為單位,結合滑縣學科教學實際,開發培訓課程專題,形成對學科教學的深入認識,建立學科培訓初步的課程資源庫;最后選出基地學校,分鄉鎮連片開展培訓研修活動,以專題講座、研課磨課、經驗交流等形式展開,把培訓學習成果嵌入課堂實踐,促進高效課堂的創建。
三、落地校本 進入常態
教師培訓的價值取向定位于教師專業發展,最終成效落地在常態課堂質量提高和學生的發展上。教師外出培訓的時間有限,教師專業水平和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主要途徑是以校為本的自主研修?;谝陨险J識,我們把引領中小學校校本研課磨課,作為課改理念落地常態課堂的主要抓手,主要做法總結如下:
一是通過進修學校舉辦磨課研修班和外出送培,為中小學培養種子教師,在校本研修中起到引領輻射作用。
二是通過舉辦校長、主任、學科負責人培訓班,研討校本研修的方案制訂、組織方法以及操作流程等。
三是充分發揮課改核心校的基地作用,組織不同學科的研課磨課研討活動。
四是抓好典型,以點帶面。城關鎮中心校組織全鄉教師,將磨課研修活動融入日常教研教學中去,總結出“三周磨一課” 的經驗:教研組圍繞某一教研主題,確定研課磨課課題,組織全體組員歷時三周打磨,歷經學課、說課、研課、講課、議課和結課六個打磨環節,最終形成精品課,形成精品教案。棗村鄉、八里營鄉組織全鄉教師,主動到進修學校開展磨課研修,回去后結合實際,嘗試校本磨課研課實踐,白道口鎮、四間房鄉也充分發揮種子教師的引領作用,自主開展校本磨課活動。這些鄉鎮在探索以校為本的研課磨課研修道路上,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對全縣立足校本的研修活動起到了引領作用。
商務英語教學既是英語語言知識的教授,也是商務專業知識的講解。目前國內商務英語教師主要存在兩類:第一類人數最多,范圍最廣,影響最大;他們屬于英語語言教學者,擅長英語語言技能的教授,但缺乏商務英語專業知識,在遇到專業的商務問題時,便難以發揮,進行深入的闡述。這一類教師渴望獲得豐富的商務知識。第二類人數較少,他們具有豐富的商務知識,熟悉國際貿易流程,對金融、法律、管理等方面的知識也有涉獵;但唯一的不足之處是他們的英語語言功底較差,難以用熟練的英語教授商務英語課程。這一類教師想提高自己的英語語言功底。這兩類教師遇到的問題一致:難以將商務知識與英語語言的教授有機的結合,未能有效的實現商務英語的培養目標。教學任務與科研任務之間的矛盾商務英語教師對教學及科研孰輕孰重的認識存在矛盾。一方面,商務英語教師多是半路出家,在承擔商務英語課程的同時,還有其他的教學任務,教學任務繁重;因此他們要花費大量時間備課,探索新型教學方法,收集、分析教學反饋。另一方面,現在很多高校非常注重教師的科研水平,以其科研能力作為評判教師水平的依據;而且,教師的專業技術職稱評定中,科研也是最重要的一環。為此,很多教師投入了相當多的時間和精力,壓力很大。這樣一來,商務英語教師在教學任務及科研工作方面的矛盾便凸顯了出來,對其教學及科研能力的提高造成了很大的負面影響。專業發展需求與實現手段缺乏的矛盾2006年,由黑龍江大學進行的全國商務英語教育調查表明:80%受訪的商務英語教師認為要想培養出復合型的人才,首先自身就應該是復合型的教師[6]。由此可見,教師對成為復合型教師的期望很高,對專業發展的需求很強烈。然而,由于商務英語師資缺乏,商務英語教師的教學、科研負擔沉重,他們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向復合型教師的目標前進;此外,教師所在學校沒有建立起完整、系統的商務英語教師職前、職后的培訓體系,對教師的培訓遠遠不能達到其專業發展需求,不能為其專業發展提供保障。因此,當前商務英語教師的專業發展主要以自學為主,缺乏相應的實現手段。這一矛盾的存在,不僅會影響“雙師型”商務英語教師這一目標的實現,也會嚴重阻礙商務英語學科的可持續發展。
教師專業發展途徑一直是教師教育研究的重點。就外語教師的專業發展途徑而言,不同學者提出了各種建議。Wallace(1991)提出了3個模式來概括外語教師的專業發展途徑:學徒模式(craftmodel),新教師像學徒一樣觀察和模仿有經驗的教師(師傅),逐漸積累自己的經驗,逐漸提高教學水平;應用科學模式(appliedsciencemodel),教師學習外語教學理論,用理論指導教學實踐,改進自己的教學;反思模式(reflectivemodel),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觀察他人教學的同時反思自己的教學,并結合理論指導,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7]。Richards&Farrell(2005)全面研究了職前專業訓練結束之后教師自主發展的途徑,歸納了語言教師教育和發展的11種策略:教師工作坊(workshop):短期的集中學習活動(研討式);自我監督(self-monitoring):對自身行為進行觀察、評估和管理;教師支持小組(teachersupportgroups):指教師組成小組,經常碰頭并討論各自的目標、關注的問題、遇到的困難和成敗的經驗;撰寫教學日志(teachingjournal):教師以書面形式記錄課堂觀察、反思及教學行為;同伴觀察(peerobservation):教師相互聽課并進行反思;教學檔案(teachingportfolios):將教學材料歸檔;關鍵事件分析(analyzingcriticalincidents):分析教學過程中發生的意想不到或突如其來的事件;案例研究(caseanalysis):利用收集到的信息對教學情況進行深入的分析;同伴輔導(peercoaching):由一個教師幫助另一個教師或相互幫助;團隊教學(teamteaching):兩個或更多的教師共同承擔教學并討論有關問題;行動研究(actionresearch):以解決教學中遇到的問題為目的的研究活動[8]。結合商務英語教師的專業素質及其專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筆者認為商務英語教師實現其專業發展主要可以通過以下四種途徑:教師培訓,行動研究,專業實踐,合作教學。(一)教師培訓教師培訓是商務英語教師專業發展的基礎。Freeman(1989)指出語言教師的知識及技巧可以通過培訓獲得。由于職前及職后相關培訓的匱乏,在職商務英語教師普遍缺乏商務英語學科知識,這不僅會削弱商務英語教師的課堂權威,而且會直接影響其課堂效率的提高;此外,商務英語教師缺乏商務英語教學理論的系統學習,對商務英語教學(BEteaching)及普通英語教學(GEteaching)中技巧和方法的差異還沒有清晰的認識。因此,他們在課堂設計、需求分析及課后評價等方面會不可避免的遇到一系列的挑戰。由此可見,商務英語教師需要針對性的培訓來彌補、提升商務英語知識及教學技巧。對商務英語教師的培訓主要可以從三個方面入手:第一,英語語言培訓,旨在提高商務英語教師的英語語言技能,強化其英語語言能力;第二,商務英語學科知識培訓,旨在讓其了解相關商務知識結構,掌握經濟學,管理學,金融,法學等相關學科的基本知識和理論,拓寬商務國際視野;第三,商務英語教學知識培訓,旨在輸入商務英語教學理論,提高教師商務英語教學技巧及方法,升華其教學素養。商務英語教師的培訓依賴學校,各級教育行政機構的相關政策支持。培訓方式、地點、時間可多樣化,如短期的培訓班,講座,進修等,也可以是一年以上的國內外研修,學習等。(二)行動研究行動研究是商務英語教師專業發展的關鍵。行動研究是一種系統的反思性的探究活動,是教師為改善教學活動進行的一種系統的反思性研究行為[9]。那就是說,教師需要在行動中研究,在研究中反思,在反思中學習,在學習中獲得發展。行動研究是商務英語教師專業發展的一種有效途徑。它不僅可以更新教師的學科知識,提高相關領域的知識素養--專業知識;從經驗型走向科研型,注重反思與實踐—專業能力;從關注教走向學,以學定教—專業品質;從教師中心走向學生中心,民主與平等—專業品質。使教師更加靈活、開放的接受新觀念、新事物,提升教師的自信心及自尊心,還可以縮小教師期望及自我實現之間的差距,提高其人文素養,促進其可持續發展。(三)專業實踐專業實踐是商務英語教師專業發展的必要手段。合格的商務英語教師應該是“雙師型”教師。所謂“雙師”,即一方面是語言教師,能夠勝任語言教授及研究—理論講授;另一方面,又必須是外貿領域的專家,通曉外貿知識,能夠獨立處理外貿事務—實際操作。專業實踐是增強教師實際操作能力的有效途徑。學校及相關教育機構應加強與各類企事業單位的合作,加大教師到外經貿企業專業實踐的力度;這樣既可以使教師實際了解外經貿企業的運作機制,熟悉外貿領域的業務操作,獲得第一手的案例資源,也可以在實踐中進行反思,發現問題,拓寬教學思路,改進教學質量。同時也鼓勵商務英語教師積極考取各類職業資格證書,如BEC(CambridgeBusinessEnglishCertificate)、外貿業務員證、報關員證等專業證書,向真正的“雙師型”教師邁進。(四)合作教學合作教學是商務英語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保障。布萊德曼于1989年提出,教師專業發展在本質上是同事間不斷經過意見交換、感受分享、觀念刺激、溝通討論等方式來完成的,同事間關系的品質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關鍵。在合作教學中,不同背景的商務英語教師充分發揮各自優勢,相互引導,共同探索,研究和總結商務英語教學方法、教學手段。語言背景教師擴展其商務知識與技能,商務背景教師獲得語言知識和技能,教學新手學習、借鑒資深教師的教學經驗[10]。
在商務英語教學中,可采取全程合作方式及協助合作方式來完成整個教學過程。商務英語教師的專業發展是一個長期的、逐步發展的過程。商務英語教師應積極、有效的探索適合自己的專業發展道路,提高自身素質,服務學生,學校,社會。
一、提高認識,充分認識研修的重要性
為做好暑期語數外教師全員培訓工作,學校采取多項措施,加強研修管理。
1、抓研修前準備工作。為確保所有研修學員順利進入研修狀態,我校組織開好管理人員會、指導教師會、參訓教師動員會,明確要求,同時要求網管人員在假期內熟悉操作規程、做好網絡調試等,做實做細研修前準備工作。
2、注重過程管理。要求教師在研修過程中要做到兩個“結合”:遠程研修和校本培訓相結合,研修培訓和平時教學相結合。針對培訓中可能出現的部分老師只重視關注度,忽視作業質量的現象,學校召開了指導教師會議,要求各學科明確研修目的,在推出精品作業上下工夫,確保教師有所學必有所得。
3、強化制度管理。建立完善三個制度:一是責任制度,校長親自掛帥,副校長負責培訓的全面工作,教研組長、備課組長是直接責任人,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二是考勤制度,要求考勤人員認真做好考勤記錄,研修教師在培訓過程中要按正常上班對待,不得遲到、早退、曠班;三是考評制度,學校制定了量化考核措施,對教師的培訓進行監督和檢查。
二、專家交流,給教師思想的洗禮
教師認真研修,熱情高漲。每天早早來到計算機室,坐在電腦前看視頻、做作業、發評論,該休息了還遲遲不肯離去。室內空氣燥熱,可是老師們不叫苦,不喊累,為期10天的研修無一人曠班、遲到早退,老師們都想抓住這次很好的提高充電機會,好好學習,與新課程一起成長。
視頻里專家們用自己嚴謹的治學態度,豐富的教學經驗、高尚的師德修養、先進的理論水平為我校教師提供了一堂堂精彩的報告,對教師的職業道德、理論水平、教學實踐給予了很大的改進和提高,老師們普遍認為每一次的專家報告對每一位培訓的教師都是思想的洗禮、靈魂的撞擊、理論的引領、水平的提高,他們的教學藝術、實踐經驗對我們教師必將產生深遠的影響;一線教師的現場講課也給老師們很多的啟迪,他們對事業的執著,對學生的熱愛,對教育的滿腔熱忱,他們廣博的知識,豐富的教育藝術,對教育教學細致地研究,給學員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樹立了榜樣。
三、收獲希望,讓培訓教師受益匪淺
這次全員培訓活動安排有序,內容豐富,方式便捷實用,實效性強,為教師專業成長提供了良好的發展平臺。全體學員珍惜這次學習機會,認真參與培訓,主動學習,勤于總結反思,全面提高自身素質,促進了自己的專業化發展,達到了預期目的。學員們紛紛表示這次培訓收獲很大,每每聽完專家的討論點評,總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每次面對面討論,都是一次真誠的交流;每次作業,都是新的感悟與思考,全體參訓學員都對模塊教學有了進一步的認識,為新學期的選課走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010年暑期,根據山東省教育廳統一部署,利用山東省教師教育網組織開展了初中語文、數學、英語部分教師參加的為期10天的新課程專題培訓。為組織好此次培訓,多次進行調研,了解學校硬件設施和網絡條件,確定富國中學等11處作為語文、數學、英語教師集中研修點。 7月20日各研修點專門召開了籌備會議,對集中研修的內容、模式、時間、開課條件作了詳細說明并提出了具體要求。為順利啟動培訓,組織語數英98名教師于7月26日下午2:00在各自培訓點報到,特組建了班委會,組織教師們對網絡平臺進行登錄測試,確保每一位研修學員按時順利登錄網絡進行在線學習。研修期間編排了巡查日程,由教研室、師訓科全體同志組成的巡查組每天進行巡查指導,并提出指導意見。分科駐點跟蹤輔導,各集中研修學習點都設置了各科班主任全程進行班級服務與管理,實施一天四點名制度,并對出勤情況及時進行通報。
7月27日—8月7日集中研修期間,絕大多數參訓教師能夠認真觀看視頻、瀏覽資源、提交作業,積極參加在線研討,每天集中學習6個多小時。經培訓點負責人、班主任和全體學員共同評選,評出了26名同志為優秀學員,由教委頒發證書予以表彰。對于非全勤學員全市進行了通報,要求各學校將學員考勤情況納入下一學年的年度考核之中,凡遲到(早退)達二次以上、事假達一天以上、病假達二天以上或曠課半天以上的學員其全部午餐補助費學校不予報銷。
通過2010年語數外三科培訓,各科教師知識面加寬,與專家交流及時的解決教學中的疑惑,極大地促進了我辦中學的教育教學。
四、幾點建議
1、完善教師培訓機制,加大教師培訓力度,使培訓學習成為教師工作生活的常態。
2、拓展研修平臺效能。研修平臺不能僅僅用于暑期培訓,放大其功效,用于日常教學教研,可以通過累計積分、增加教師學分等措施來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
論文摘要:當今社會是知識社會,也是終身學習的社會。為適應時展和教學改革的要求,外語教師應通過各種途徑實現自身的專業成長。本文試從知識社會視角,探討在終身學習背景下,外語教師促進自身專業成長的多元途徑。
身處一個多元的時代,面對正在全國如火如茶的英語教學改革風潮,面對不斷更新的語言學和外語教學理論,外語教師必須重視自身的繼續教育,實現專業化發展。本文試從知識社會視角,探討在全球化、知識化背景下,外語教師促進自身專業成長的多元途徑。
一、知識社會教師面臨的挑戰
(一)知識社會與終身學習
知識社會信息豐富、科技發達、價值多元、國際互動密切,為了適應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和不斷加快的知識更新進程,終身學習已成為人們生存和發展的內在需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19%年就提出了新世紀的學習新范式,即學求知(learning to know)、學做事(learning to do)、學相處(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和學做人(learning to be)。此后,各國紛紛運用各種有效途徑與策略開展終身教育,構建學習型社會,以提高國家競爭力。
(二)外語教師角色的殖變
多元化的知識社會提出了更多樣的學習需求,學校教育在知識革命和終身學習的背景下也發生著深刻的變革。2004年開始實施《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時行》,提出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綜合應用能力,英語教學由此開始了新一輪全面而深人的改革。越來越多的教師意識到,外語教學不但要傳授語言知識,更要培養語言技能,還要讓學生了解目的語社會的文化,培養學生的元認知意識和跨文化交際能力。外語教師的角色從語言知識的傳授者變成語言技能的培養者和文化的傳播者,同時,教師還承擔著終身學習者、行動研究者、知識生產者和知識分享者的角色,教師所承擔的角色比20世紀更為多元。為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外語教師應清楚地認識到自身的角色,具備終身學習的素養,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強化專業能力。
二、外語教師促進自身專業成長的多元途徑
外語教師的專業成長是個終身持續的動態過程,是為了自身的需求而進行的研究行為。如何使外語教師在英語水平、語言理論、語言教學理論、語言教學技能等方面通過各種形式的繼續教育,持續更新自己的知識,有效實現自身的發展,是知識時代的一項重要課題。
(一)教師本位的專業成長
首先外語教師要關注自身的專業成長,具備自我導向學習的能力,重新整合自身的知識結構,不斷改善個人教學的認知、技巧與態度,使自身獲得可持續發展。
1加強教學反思
當前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對外語教師提出了挑戰,要求外語教師必須從教書匠轉變為研究者,而這個轉變的關鍵就是反思?!敖處煱l展過程即教師自我反、自我更新過程。反思是英語教師自我發展的核心,反思能使教師對自己的教學理念、教學設計、方法、教學行為和效果采取一種批判性態度,通過思考、計劃、實踐和評價,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使教師的教學最優化,從而超越自我。反思性教師發展是“將學會教學與學會學習結合起來,努力提高教學實踐合理性,使自己成為學者型教師的過程”。外語教師可以通過教學日志對自己的教學經歷及時歸納、概括與評價;也可通過與其他教師的討論與交流及觀摩,借鑒同事先進的教育經驗,反思自己的教學是否滿足培養學生語言交際能力的要求,是否符合語言習得規律,進而重新構建自己的模式。
2.開展行動研究
外語教師在知識社會遇到的教學問題更復雜多樣,應主動地開展相關的行動研究來促進專業成長。行動研究涉及教學系統中的各要素,如課前計劃與準備、課堂反饋與評價、課堂調節與監控等。近年來語言習得研究越來越突出認知主體在知識建構中的作用,如何基于建構主義理論開展合作學習、自主學習,如何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內因,降低學生的外語學習焦慮,促進語言習得等已經成為教學成敗的關鍵。外語教師可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圍繞某一教學環節,結合外語教學的實際,開展研究,并在教學實踐中加以驗證,最后歸納總結出行動研究報告。行動研究促使外語教師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有助于教師自我評估、自我監控教學質量,并通過反思總結,建構屬于自己的系統化專業知識體系,將內隱知識轉化為外顯的專業知能,實質上這是教師自我質疑、自我解惑的過程,使外語教師能從另一角度來審視自身的教學,給自我完善開拓更廣闊空間。
3.建立教師成長檔案
教師成長檔案不僅可以用來評估老師的教學表現,更能幫助教師自我認識、自我評價、自我反思及自我成長。教師成長檔案是教師對自己個性化教學成長歷程進行的跟蹤式記錄、搜集和展示,內容涵蓋教師的背景資料、教學哲學、執教班級情況、教學目標,課堂內教師的課程執行計劃及材料運用、教學手段、教學創新及效能情況等,及若干支撐材料,如學生的測試成績或作品,班級教學錄像、英語學習的成功案例等。材料必須具有典型和代表性,能突顯與證明教師的教學專業知識與技巧,更讓其對自己工作深切自我反思,反省自己與學生、同事的互動,從而達成專業成長。建立教師成長檔案也是教師實施個人知識管理的過程,是將內隱知識外顯化、整合與重構專業實踐理論的過程,同時可以促進知識的傳播與分享,塑造分享式的學校新文化。
(二)校本導向的教師專業成長
隨著外語教學改革的不斷深人,教師專業發展與缺乏專業性指導的矛盾日益突出。而高校的持續擴招使得教師大規模、長時間外出學習、研修根本不現實。因此,校本培訓成為一個教師在崗成長的重要平臺,有助于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提高專業素質,發展專業能力。
1加人學習型組織
學習型組織作為先進的科學管理模式,已廣泛應用于諸多領域。學校的學習型組織也已成為教師發展的潮流與趨勢。學習組織使教師有機會與其他教師密切交往、互相學習,可以幫助教師成長和發展,落實學校本位進修。對于外語教師來說,個人的專業發展必須依托于一定的專業團體。教師專業成長核心是知識,唯有進行學習才能有知識的獲得、應用、分享與創新。通過參與教師學習型組織,如教學研討會、教師讀書沙龍等進行定期聚會,教師們可以一起討論教學過程中出現的課程設置、課堂教學模式等問題,談論國際上出現的新教學流派和語言學習理論,在交流中,教師將自我建構的知識,與同事分享,把個別學習轉變為整合學習,不懈吸收新的信息和知識,從而超越自我。學習型組織能發揮整體和專業的效果,開拓教師專業成長的新視野,能促進外語教學效率的提高,也促成學校學習文化的塑造。
2.開展同事間合作
傳統的英語教學中,教師往往處于孤立狀態,很少有機會和其他教師合作教學。近年來不少有關學校效能的研究都強調要提高教育成效,教師應放棄傳統獨立執教的方式,設法轉型為小組合作教學。因此,為提高教學績效,增進教師成長空間,提升英語教師專業化水平,需要創建教師合作文化。合作取向的教師專業成長活動有專業對話、課程發展、同事教練與行動研究等。英語教師完全可以相互合作,課前準備、教學過程以及評價過程等都可由教師來共同參與、設計與執行。同事合作協助教師達成個人、社會及專業三個層面的發展。在個人發展方面,可以讓教師獲得應有的專業尊嚴,建立自信;在社會發展方面,教師通過同事間專業經驗的分享和互動,突破專業孤立,培育出相互支持的集體專業意識;在專業發展方面,為教師提供自主參與的自我更新模式,讓教師形成自己的專業觀點,拓寬教師的專業視野,使其從更寬廣的角度進行反思,發展更有效的教學策略,為改進教學提供良好契機。
3.觀摩同事教學
我國傳統的聽課主要以檢查、評價為目的,很多教師因此對聽課較反感。但如果教師基于自愿與他人合作,觀摩彼此的課堂教學,進行客觀分析,并交換所獲得的信息,不僅能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還能加強彼此間的理解和認同,帶來職業的愉悅和滿足網。在我國,課堂教學是外語教學的基本形式,它涉及教師、學生、教材、教學環節等諸多因素。通過相互觀摩課堂教學,記錄并分析同事的教學過程,如課堂管理、教學方法、學生反應、師生關系、電教媒體的合理使用等,教師可以進一步了解外語教學系統中各要素及相互之間的聯系及制約,然后彼此客觀地交換意見,提出改進措施,以達到共同提高、共同發展的目的。
4.建立教師評價機制
教師評價制度也能成為教師專業發展的動力。這里的教師評價指發展性教師評價,這也是國際教師評價的發展趨勢。教師評價不應僅是發揮獎懲功能的績效評價,而應強調以促進教師發展為導向的形成性評價,使教師獲得自信和持續發展的能力發展性教師評價的關注點不是甄別優劣,實施獎懲,而是教師教育行為表現、情緒體驗、過程參與、知識獲得以及交流合作等多方面的發展,因此不會使教師抱持懷疑與排斥的心態。發展性教師評價采用多元主體,幫助教師多渠道獲得全面、真實的信息,使教師不斷認識自我、完善自我。語言教師的評價指標主要包括人際關系、文化知識和跨文化知識、語言與語言學知識、語言習得與語言學習、語言教學和職業意識等同。這種評價機制視評價為教師反省并改進教學的動力,評價目的在于幫助教師提高教學水平,提高工作績效,促進教師自我監控與反思能力的提高,促進教師專業發展,促進學校教學質量的提升。
(三)現代教育信息技術與教師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