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1 16:28:2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研究性學習計劃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地方史 資源 高中 研究性學習 探索 實踐
【中圖分類號】G63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4-0225-01
一、引言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速度的加快,教育改革的深入,學生創新意識、合作精神等也成為了教育改革研究的重點。從以往我國教育研究的情況來看,基本上均是從學科課程教學方式這一角度來實施研究,隨著新課改的深化和教材的改革,使得研究角度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出現了研究性學習。研究性學習所強調的是學生主動地參與至教學活動中,注重的是學生分析與解決問題能力、合作和交流能力的培養。下面筆者利用地方史資源,就高中研究性學習的探索與實踐進行詳細地探討。
二、利用地方史資源實施研究性學習的特征
利用地方史資源來實施研究性學習就是基于教師的指導,學生圍繞地方歷史中某一個特定的歷史課題,借助于調查研究法,通過圖書館或者互聯網等相關方式獲得相應的資料,以解決歷史問題的一種學習活動。該活動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特征:第一,有利于操作,所獲成效較為顯著。就調查資料來看,目前在我國高中研究性學習中,常用的方式為文獻查找,即針對某一個歷史問題來實施研究性學習,比如借助于圖書館或者互聯網等來收集相關的資料,對此,在這種情況下,學校以及學生所在地是否具備所需的這些設施也成為了影響研究性學習的一個重要因素,然而,通過地方史資源的利用來實施研究性學習則可很好地克服這一問題。第二,強化學生對于家鄉的熱愛,以使學生進取精神得到激發。借助于地方史資源來實施研究性學習,時間范圍既可為古代歷史,同時也可為近代歷史,所用內容可以為社會生活,也可為重大歷史事件的影響以及背景等,盡管所學內容的時間較為久遠,但由于事件發生或者人物活動等就在當地,因此拉近了學生和學習內容之間的心理距離,有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同時所得結論也更加具有說服力。
三、利用地方史資源開展高中研究性學習的實踐
基于歷史課改新要求和研究性學習的相關要求,結合相關的研究性學習研究資料以及調查情況,根據學科特點,利用地方史資源開展高中研究性學習的實踐流程主要如下:
第一,準備。該階段主要的任務就是研究性課題的明確,教師要盡量多為學生提供關于地方史方面的資源以及各種信息,激發學生借助于地方史資源的利用實施研究性學習的興趣與動機。首先在引導過程中,教師可從學生實際生活與學科特點出發,打破教材原知識序列,對教材中重新進行構思與整理,并創設相應的情境使學生自己能夠發現研究性對象,可將學生興趣作為導向或者將問題作為導向,以此激發學生研究性興趣。 其次,制定相應的學習計劃以及課題,可基于學生自愿的前提下來分組,讓小組成員來共同明確課題以及制定相應的學習計劃,同時在學習計劃中應明確小組各成員的具體職責,其中在明確課題時,應基于價值性、繼續性以及可行性等原則來實施。
第二,資料收集與現場調查研究。該階段為開展研究性學習的關鍵環節,其學習的重點在于學生史料獲取能力的培養與提高。在實施過程中,可基于地方史特點以及研究性學習所具特點來實施調查研究,在調查過程中,應要求學生注意對調查對象的尊重,圍繞主題來實施調查,可將主體換細分為多個小問題,從而達到全面且系統地了解歷史事件的目的。同時教師還應加強學生研究方式以及學習方式的指導,尊重學生自身的自,定期進行抽查學生調查研究活動的記錄情況,及時發現問題并解決。此外,還應做好資料保管工作,在收集資料時,應將收集地方與時間等注明清楚,做好歸類工作,特別是在實地調查中所拍攝的照片以及錄音等相關資料。
第三,交流和成果完成。學生在一段時間的學習以后,可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為有效地解決這一問題,必須進行交流,同時教師還應對學生所收集到資料實施初步歸類以及篩選,將一些無效信息或者不科學信息等及時篩除,以此為后續的學習研究打好基礎。在學生交流過程中,因學生自身知識結構存在一定差距,再加上其對于問題看待的角度有所不同,在交流中必然會出現爭執,發生矛盾,對此教師此時必須要做好相應的調節工作,收集學生不同的意見,取長補短。
第四,溝通和評價總結。在該階段中,所強調的是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的培養,使學生樹立一種正確的團隊合作觀念,在溝通過程中,必須充分發揮出雙向性,讓學生自己來介紹成果,通過各種信息以及見解的交流,完善學習成果。在評價總結過程中,要注意幾個方面的內容,即指標全面性、主體多元性、導向激勵性、方式多樣性以及指向過程性等,在總結評價時,應將學生研究性學習成果價值作為主要參考的指標,分別從思想教育和社會價值這兩個方面來分析成果。
從研究性學習的實踐情況來看,對該學習研究可能造成影響一個重要因素就是高考壓力。鑒于這種情況,在開展研究性學習時,首先應該提供一個良好且輕松的環境,基于學校自身的環境、學生實際生活情況等,開展具有特色的研究性學習。同時教師還要注重其教育觀念的轉變,加大教學方式的研究和創新,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并加強學生研究性學習意識的培養,在學科教學過程中,應正確引導學生實施研究性學習,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積極開展相應的研究性學習實踐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該項活動中來。此外,還應充分挖掘地方各種歷史資源,充分發揮地方史資源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所具備的各種功能,繼而進一步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提高教學成效。
參考文獻:
[1]楊敏.湖南常德市高中語文鄉土教學資源的開發利用[D].華中師范大學,2011.
[2]屈光壘.新課改背景下鄉土歷史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以周口市高中歷史教學為例[D].河南師范大學,2011.
[3]邱芳芳.區域人文資源與地方史教學――以吳江市中學地方史教學實踐為例[D].蘇州大學,2012.
【關鍵詞】研究性學習 中專化學課堂 自主學習
所謂研究性學習,就是在教學過程中創設一種類似科學研究的情境或途徑,讓學生在教師引導和指導下,正確地選擇和確定研究專題,用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主動地探索、發現和體驗。強調學生自主地進行學習,有機地篩選和確定問題,通過探究和發現進行學習,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展開類似科學研究的過程,最終得出正確的結論或解決方法。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探究的體驗,發展探究的能力,培養創新的精神,以及良好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各種富有時代感的主題,特別是與我們生活相關的問題,如霧霾天氣、水的質量、水的硬度、身邊的食品添加劑等,都可以作為研究性學習的內容滲透到中?;瘜W課堂的學習活動中。本文主要闡述在中?;瘜W課堂中的研究性學習。
一、在中?;瘜W課堂中開展研究性學習的必要性
21世紀是一個知識經濟和信息化時代,新的時代對教育提出新的要求,也對中?;瘜W課堂提出新的要求。研究性學習正是在這種時代背景下出現的一種新的教學方法,目的是讓學生學會收集、積累信息,鍛煉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思考力和創造力,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最終養成一種積極向上的學習態度。
首先,中?;瘜W課堂中的研究性學習符合了學生的好奇、探索、自己動手的心理特點,滿足了學生的動手動腦、親身參與、自己作決定等心理需求。如中專化學課堂中有“測定水的硬度”等知識,若干巴巴地引入或講授,不能引起學生十分高的興致。換成研究性學習的形式,效果就大不相同。此時,教師可引導學生測定自己身邊各種水的硬度,自來水、井水、河水等均可測定,雖然學習內容、教具、課本等均是一樣的,但學生感受和學習效果卻大不相同。
其次,學生在探索過程中,會主動地進行假設、預測、檢驗、概括、總結和討論,并且還會主動地進行交流合作,不由自主地進行探索和比較,為什么結果不同?主動地再查找資料,無形中就做到了團隊合作,理論聯系實際。
所以說,在中?;瘜W課堂中正確恰當地運用研究性學習,既可以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質,又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二、中?;瘜W課堂中開展研究性學習的模式
中專化學課堂中研究性學習模式可概括為以下五個步驟:創設問題情景設計學習計劃、步驟計劃、步驟的實施成果展示總結和反思。
1. 創設問題情景
如:我們身邊的食品添加劑有哪些?
2. 設計學習計劃、步驟
在設計學習計劃和步驟時,教師要進行適時地引導和指導,幫助學生設計出切實可行的實驗方案。要注意提醒學生無論是調查研究,還是設計實驗,都要依據一定的科學方法,要利用學過的知識進行設計計劃,更要考慮發揮團隊的力量和作用。這些都可以在計劃時進行充分考慮,也就是說計劃不是天馬行空,隨隨便便。如食品添加劑多種多樣,在調查時該從何入手?如何去做?最終的目的是什么?這些問題在設計計劃時都要盡量考慮到。在實際的教學實踐中,有個組就做得特別好,他們只針對食品添加劑中的防腐劑進行設計調查。他們的計劃是:①學習有關防腐劑的知識,了解常用的防腐劑有哪些。②到市場上調查各種食品防腐劑。③成果的分析和展示。④目的是正確的認識、熟悉防腐劑。⑤學習拓展:如若以后使用到防腐劑時,如何正確使用。
3. 計劃、步驟的實施
在計劃、步驟的實施過程中,學生各司其職、用心觀察、認真記錄、不懂就問、積極交流,充分發揮團隊精神,自覺主動地和教師、同學相互配合,進行各種信息交流,親身感受研究學習帶來的快樂。此時,他們的思維活躍,氣氛和諧。
如研究學習食品防腐劑的同學們,按步驟實施自己的計劃。首先進行防腐劑的學習:防腐劑分為無機防腐劑和有機防腐劑。無機防腐劑如NaNO2,常用在肉制品的防腐中。有機防腐劑主要有苯甲酸及其鈉鹽、山梨酸及其鉀鹽、對羥基苯甲酯類、丙酸及其鹽類等,主要用于飲料、醬油、糕點、糖果等的防腐中。第二步是進行調查,找一找、看一看市場上的各種食品,究竟有沒有防腐劑?分別是什么?第三步是進行成果的分析和展示。最后學習究竟該如何正確使用防腐劑。
4. 成果展示
在這個步驟時,同學們紛紛發言,各抒己見。他們總結出:①很多食品中都含有防腐劑。②有些食品中的防腐劑不止一種。③為了我們自己的身體健康,多吃“綠色食品”和新鮮食品,少吃深加工食品及腐爛變質食品。④學習是為了應用,在以后的職業生涯中,做一個有高尚職業道德的工作者。
5. 總結和反思
成功的人們總是善于總結和反思的,所以,當帶領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后,要及時地進行總結和反思??偨Y分學生總結和老師總結。學生總結可進行分組總結和個體總結,給學生一個充分展示自我的平臺。老師總結時要注意對學生進行客觀、真實、具體地評價,哪怕只有一步做得好,也要給予充分肯定,這樣可以極大地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三、在研究性學習進行激發創新
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是新時期人才綜合素質的集中表現。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通過各種有效方式激發學生探索的欲望,培養學生創新的精神和能力。在中專化學教學中可通過加強實驗、實訓教學,在實踐動手中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在實驗、實訓時注意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第一,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嚴謹的科學態度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前提。如實事求是地記錄每一個實驗現象,記錄實訓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不可隨意更改記錄。嚴格按照操作規程進行操作,避免危險的發生等。
第二,教給學生觀察化學實驗的正確方法,從形態、外觀和能量等方面去觀察,培養細致入微的觀察能力。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明確觀察目的;確定好觀察點,分清主次;觀察與操作相結合,如有關酸堿滴定管的操作;觀察與思考相結合,如各種化學類的驗證性實驗,提高觀察效果。
第三,開放實驗室,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把實驗室變得像圖書閱覽室一樣,創造條件讓學生隨時去做實驗,突出學生的自主性。從化學實驗題目的選取,計劃的設計,步驟的實施,到最后的總結反思,切記整個過程注意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擴大學生獨立思考以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如鼓勵學生測定自己身邊的各種水的硬度,讓學生通過調查、取樣、分析、然后得出結論,讓學生自己在實驗中不斷地學習和研究,從而達到培養創新能力的目的。
關鍵詞:體育與健康課程;研究性學習;高中體育教學
中圖分類號:G807.0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3.04.014
“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為重要。”(愛因斯坦)這是因為“提出問題”的過程更能激發學生的研究興趣和創新意識。在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中,科學探究的意義以及如何通過國家課程標準促進探究性學習實施的問題,得到了普遍的重視。學會認知、學會生存、學會學習、學會發展是21世紀人才所應具備的能力,隨著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國基礎教育在課程結構改革上也有了許多新的變化,從重知識輕能力,到重視學生情感的發展;從封閉辦學觀的影響,課程忽視社會性實踐,到重視學生的親身體驗和實際操作能力的提高,加強了對學生與社會實際的聯系,特別是對社會需求的能力的培養。這些變化表明了研究性學習作為一種提升學生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的教育改革措施,已日益為教育者所理解接受并主動實施。
1 研究性學習課程的性質和內涵
研究性學習的本質是人類學習知識、認識世界的一種活動,在學校教育的背景下,它既是一種具體的學習方式,也是一種課程形態。作為一種學習方式,“研究性學習”是指教師不把現成結論告訴學生,而是學生自己在教師指導下自主地發現問題、探究問題、獲得結論的過程。作為一種課程形態,“研究性學習課程”是在課程計劃中規定一定的課時數,以更有利于學生從事“在教師指導下,從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專題,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所以,“研究性學習”是學生初步學習、體驗科學研究的活動性課程。
2研究性學習的特點
研究性學習有如下特征:第一,經驗性和體驗性。研究性學習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讓學生獲得親身參與研究探索的體驗,積累實踐的經驗,并在親身經歷的實踐過程中逐步形成善于質疑、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努力求知的積極態度。這種經驗性和體驗性顯示出研究性學習與記憶書本知識的不同。第二,過程性和生成性。接受式學習是學生掌握即定的知識,但研究性學習則是在探究的過程中運用知識、建構知識、生成知識。第三,開放性和實踐性。研究性學習在內容上具有開放性,學習內容不是特定的知識體系,而是來源于學生的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注重研究的過程而不是結果。同時,研究性學習具有明顯的實踐性,只要學生“投入”到研究性學習之中,學生便會自覺地認識到,這是一項認識客觀事物的實踐活動。第四,自主性和探究性。在研究性學習中,學生是研究活動的主體,學生的研究活動是自主進行的,他們是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自主確定研究課題,學習計劃是自已設計的,學習活動是自已親身經歷的,其中的困難又是在個體的努力和同伴的協作下一起克服的。同時,研究性學習是基于問題解決的一種學習,學習的方式不是被動地記憶、理解教師傳授的知識,而是敏銳地發現問題,主動地提出問題,積極地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并探求結論。
3 研究性學習的組織與實施
3.1 指導學生選題
學生研究課題的選擇與確定,通常要反映學生的生活背景和興趣,以及特定的文化傳統、自然資源狀況等,只要是與學生現實生活和社會生活相聯系,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就可以作為研究課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保鬃樱┡d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可根據教學目標,尋找與教學內容密切相關的,可以激發學生興趣的材料,創設出特定的情景,向學生展示出要研究的領域,引導學生發現并提出需要探究的問題。教師可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興趣、認知、理解、應用的實際能力及完成課題研究的可能性,提出一些研究性課題供學生選擇。為體現研究性學習的實踐性,也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由學生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特長自行選題。學生的選題宜小不宜大,應盡量適合自身能力的課題。圍繞學生的學習、身邊生活的事物,切入口小的課題去引導學生選題。例如“中學生體能素質的現狀調查”、“肥胖學生的體質狀況及折因研究”、“ 高中學生生活方式的研究”、“學生睡眠狀況的調查”、“ 耐力跑對增強體質效果的調查”、“學生學習焦慮情緒的調查研究”等進行研究。廣東實驗中學研究性學習成果“廣州娛樂性體育場所舉隅”就是由余乃明老師指導,由何聰、陳翰波、張津冬等7位同學組成的課題組研究完成的。專家評價是學生一項很有意義的探究活動,是一項較好的研究性學習成果。貼近學生生活、貼近學生經驗的課題,容易為學生所接受和取得研究成果。
3.2指導學生制定研究計劃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敗。制定研究計劃以引導研究過程,學生初步進入科學研究領域,缺乏科學研究的知識,難以把握研究的全過程,因此,確立研究課題成立課題研究小組后,教師要指導學生制定研究計劃。研究計劃的內容包括:研究目的、意義,研究內容,調查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預期結果、課題組成員(中學生研究性學習可采用小組合作研究、個人獨立研究的形式進行)和研究分工,研究進度,研究措施等。
研究方法是研究計劃中的核心部分,制定研究計劃,確定研究方法,就是組織學生學習科學研究理論與方法的過程。收集資料、調查訪談、問卷調查、實驗、統計等科學研究中的一般方法也適用于學生研究性學習的課題。圍繞研究性學習課題的研究內容,要達到的研究目的,指導學生去選擇研究方法。資料研究、調查訪問是不可缺少的,至于是否要進行實驗、是否要測量,是否采用問卷調查,就要根據課題的研究內容來確定了。問卷調查是科學研究中常用的一種有效的方法,可以為課題研究獲取很多研究資料和信息,學生學習編制一份簡單的調查問卷,作一次問卷調查的實踐,是很有意義的。
3.3指導學生實施研究計劃
研究計劃實施階段,主要是學生根據課題研究方案中規定的具體安排,在教師指導下開展具體的研究工作。
資料研究主要是指導學生圍繞研究目的和內容,閱讀有關理論知識,或邀請老師作專題講座,開拓理論視野,以理論去指導研究,并為撰寫論文提供理論支撐。指導學生利用圖書館和網絡查閱相關的文獻信息和資料,收集相關歷史的、現實的資料,從歷史的、現實的資料中對研究象進行分析。調查訪問、問卷調查、實驗、測試等,都是觀察研究對象的狀態、變化、問題和與相關因素的聯系,收集研究資料。這里特別要強調的是典型資料收集,典型引路路最明,典型說話話最靈,典型資料對研究問題的闡述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
調查訪問、問卷調查都要根據研究的需要,事前擬好調查問訪提綱,選擇好調查對象,進行訪談,收集研究資料;學生初次做問卷調查,問卷設題不宜太多,以封閉式問卷調查為主,目的在于學習編制問卷的方法,體驗問卷發放和回收的方法。
采用實驗研究,如“ 耐力跑對增強體質效果的實驗研究”、要指導學生做好實驗方案,內容包括實驗目的、任務、實驗時間、實驗形式(單組對照或雙組對照)、實驗施加因素、實驗測試指標、實驗分工、實驗步驟安排等,實驗法要與文獻資料研究、訪問調查、觀察等方法結起來,列入實驗方案,收集實驗資料,一步一步逼近研究目標。
無論采用什么方法,教師都要指導學生及時整理、分析資料,認識研究對象內部和外部各因素的關系,形成觀點,逐步達到對事物規律的認識。
3.4指導學生撰寫論文
在撰寫論文之前,要指導學生整理資料,學生結合親身實踐,得到的實驗現象、數據,進行分析、推理、判斷,從而得出初步的結論。在資料整理、分析過程中,認識研究對象的狀態、本質和問題,形成觀點,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和建議。
撰寫研究性學習課題成果,是科學研究的一次總結,對學生邏輯思維、寫作能力都是一次很好的鍛煉,體育課程研究性學習成果,一般以調查報告、實驗總結(實驗研究報告)、小論文、研究論文等形式呈現。
不管什么形式,結構都要嚴謹,全文要有論點、論據、論證。指導學生提出的立論觀點鮮明,論證有據、指導學生充分運用收集到的資料,如訪談材料、觀察材料、文獻資料、實驗或測量的材料、典型材料等,作為論據去論證和支持自己研究提出的論點。
3.5指導學生總結交流和評價
研究性學習成果的交流和評價,是整個研究性學習過程中的最后環節,研究成果的處理可以有多種形式,最常用的是組織研究成果報告會,宣讀論文,交流心得體會,讓更多同學分享課題組的研究成果,征求同學們對研究工作和研究成果提出意見和改進建議,師生對研究成果做出評價。有價值的研究成果可推薦到出版單位發表,發揮研究成果的作用。
4 結束語
研究性學習是一種以人為本,讓學生學會生存、學會認知和學會發展的學習理念, 高中設置研究性學習課程是我國教育的一項重要改革,讓中學生提早進入科學研究領域,接受科學研究的教育和實踐,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問題意識和科研素養。促進學校體育改革,提高體育課程的質量,以推進素質教育。
研究性學習過程中,學生是知識經驗的建構者,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重在知識技能的應用,重在親身參與探索性實踐活動而獲得感悟和體驗,重在學生的參與。讓學生在做中學,在科研實踐中增長知識,增長才干,社會調查中增強學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研究性學習是培養學生能力的重要手段,開展研究性學習是中學教學改革的必經之路。在中學體育課程改革中,體育教學研究性學習仍是一個比較簿弱的環節,我們有責任推進這項活動的開展,深化學校體育教學改革。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研究性學習”實施指南(試行).2001.
[2] 鐘啟泉,崔允潡等主編.為了中華民族的復興為了每位學生的發展《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解讀[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3] [美]斯特弗、蓋爾主編.高文等譯.教育中的建構主義[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4] 張華.論“研究性學習”課程的本質[J].教育發展研究,2001(5):16.
[5] 許鎮輝等.如何有效地開展研究性學習[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4:20(6):62.
[6] 劉贊英等.構建研究性教學模式的難點和突破點[J].中國高等教,2008:(13),(14).
[7] 劉久成.研究性學習的有效性思考[J].中國教育學刊,2009:(1):68-70.
曹長德
研究性學習具有開放性、綜合性、實踐性、生成性等特點。這些特點是研究性學習與傳統課程比較的結果,每一特點都突出地展現出了研究性學習與傳統課程的區別。
1.開放性。開放性是相對學科課程完整、封閉性而言的,研究性學習既跨越了學科的邏輯體系,又超出了專家預先設定的學科課程內容范圍,它尊重每一個學生獨特的興趣、愛好,適應每一個學生個性化發展的特殊需要,為學生自主性的充分發揮開辟了廣闊的空間。
2.綜合性。綜合性是相對分科性而言的,是指研究性學習不在學科知識的序列中構建課程的模式,而是以學生的現實生活為基礎發掘課程資源,注重以學生的直接經驗和體驗為基礎的知識運用,研究性學習的綜合性,并非各學科知識的簡單拼湊,而是通過對知識的綜合運用去完整地認識作為有機整體的客觀世界的一種途徑。
3.實踐性。實踐性是相對于理論性而言的,是指研究性學習注重學生對生活的感受和體驗,強調學生的親身經歷,讓學生在實踐中去發現和探究問題,體驗和感受生活,發展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4.生成性。生成性是相對于確定性而言的,表明研究性學習不以獲得知識技能為目標,而以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獲得學習經驗為旨歸,學習的結果各具特色,具有不確定性,即使沒有達到預期的研究目標,研究過程中的體驗也是一種結果。(摘自《課程?教材?教法》2007年第12期)
自主學習的內涵
余文森
1.主動性。主動性是自主學習的基本品質,它表現為我要學,是基于學生對學習的一種內在需要。學生學習的內在需要,主要表現為學習興趣。學習興趣是指一種帶有強烈感彩的渴望獲得知識的個性心理特征,是對個人學習活動的一種積極認識傾向和情緒狀態。學生有了學習興趣,學習活動對他來說就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一種愉快的體驗,學生會越學越想學、越學越愛學。
2.獨立性。獨立性是自主學習的靈魂。如果說主動性表現為我要學,那么獨立性則表現為我能學。獨立性是學生學習的一種重要品質。新課程要求教師充分尊重學生的獨立性,正確引導學生發揮自己的獨立性,從而培養學生獨立學習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3.自控性。自主學習要求學生對為什么學習、能否學習、學習什么、如何學習等問題有自覺的意識和反應,它突出表現在學生對學習的自我計劃、自我調整、自我指導、自我強化上,即在學習活動之前,學生能夠自己確定學習目標、制定學習計劃、選擇學習方法、做好學習準備;在學習活動之中,能夠對自己的學習過程、學習狀態、學習行為進行自我觀察、自我審視、自我調節;在學習活動之后,能夠對自己的學習結果進行自我檢查、自我總結、自我評價和自我補救。(摘自etc.省略/articledigest31/)
階梯式學習法的基本思路和教學策略
趙洪君
1.基本思路。階梯式學習法實驗的理論是:發展是硬道理,實踐出真知。實驗以”主動、成功、階段覺悟”為理念,對“上課、作業、預習、復習”這四項學生每天都接觸到的環節,分別提出五級要求。例如,對”上課”的五級要求是:(1)跟著上課;(2)懂記上課;(3)聯想上課;(4)多得上課;(5)專論上課。每一階段都有各自的標準,學生根據自己的水平和每一階段的標準,設立目標,從而有針對性地提高、循序漸進。
信息技術教學作為以培養創新精神、研究能力和實踐能力為目標取向的必修課程,它強調讓學生通過研究性學習,提出問題,收集材料,對研究性課題進行探索、分析、研究,最后基于問題解決模式,在實踐操作中培養學生科學的態度和價值觀以及創新精神、創新思維、創造能力,并學會解決生活中與信息技術學習有關的實際問題。
研究性學習是教育科研領域中一個嶄新的課題,為了進一步闡明研究性學習的內涵與范疇,在此首先討論一下研究性學習的幾個特點。
一、研究性學習的特點
1.重視問題的提出和解決
在研究性學習中,教師首先要組織學生從學習和生活中選擇和確定他們感興趣的研究專題,去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這些問題可以是課堂內教材內容的拓展延伸,也可能是對校外各處自然和社會現象的探究;可以是純思辨性的,也可以是實踐操作的;可以是已經證明的結論,也可以是未知的知識領域。在研究性學習中,問題是學生學習的重要載體,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會涉及多種知識,這些知識的選擇、積累和運用完全以問題為中心,呈現橫向的、相互交叉的狀態。
2.重視學生的自主學習
研究性學習主要不是學習書本知識,而是強調學手動腦的實踐過程,它不能依靠教師傳授知識和技能,而是強調學生自主學習的行為與過程。當前教學中學生學習方式基本舊接受性學習,這種學習方式適用于事實性知識、技能性知識、規律性知識的掌握,但對于策略性知識、價值、態度和情感類知識的學習往往不能奏效,這些知識的學習只有通過自主性學習,才能內化成學生自身的經驗體系。在研究性學習中,正是通過創設類似科學研究的情境,讓學生自主的探究、實踐、發展和體驗,從而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創新思維以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重視學生學習內容與學習時間的開放性
研究性學習的開放性,是指構成研究性學習的各要素與實施過程所涉及的要素之間的非封閉性,集中體現在學習內容的開放、學習時間的開放。研究性學習的學習內容是多方面的,有來自學科知識的鞏固、運用和驗證的學習,也有來自學生興趣、愛好、特長的學習,還有來自社會問題和學校常規教育等等方面的學習,這些學習內容完全開放在學生的面前,充分滿足學生的各種需要;學習內容的開放,使得學習時間的開放成為可能,學生可以依據自己的興趣和愛好,按自己的學習需要、學習速度和計劃,適時地選擇參與學習的時間,相對于學科學習而言,研究性學習顯然擁有更為開放的時間。
4.重視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協作
由于研究性學習是問題解決的學習,學生面臨的是復雜的綜合性問題,這就需要依靠學生的供應價格智慧和分工協作。這時,協作既是學習的手段,也是學習的目的,通過協作學習和研究,學生可以取長補短,取得高質量的成果,與此同時,在共同參與的過程中,學生還需要了解不同人的個性,學會相互交流、協作。這種交流、協作包括交流、協作的精神與交流、協作的能力,例如彼此尊重、理解以及容忍的態度,表達、傾聽與說服他人的方式方法,制定并執行合作研究方案的能力等。 二、信息技術教學中研究性學習的設計
研究性學習的設計有多種角度,由于人們所選用的參照標準不同,角度不同,因此對它的設計有不同的表述,本文主要從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學習策略、學習評價等四個方面,對信息技術研究性學習加以設計。
1.學習目標的設計
作為與信息技術學科教學相互補充的學習方式,信息技術研究性學習目標的具體設計,同樣可以以信息技術學科教學目標的特征作為參照物,甚至直接將對信息技術學科教學的批評意見作為設計研究性學習目標的依據,在信息技術學科教學難以達到的范疇構建研究性學習的目標。
據此可以推斷,研究性學習目標的設計可以從以下兩方面來考慮:
首先,是與信息技術學科教學的互補性。信息技術學科教學重視學生對信息技術基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而信息技術研究性學習則不以系統信息技術學科知識的傳授為追求,它是以學生個性發展的需求為出發點,以信息技術學科教學欠缺和研究性學習自身所長為主要追求。
其次,是學習目標自身的根本性。從這個角度來考慮信息技術研究性學習的思路與信息技術學科教學是十分相似的,信息技術學科教學時選擇的內容是以知識的基礎性為生根標準的,愈是能夠成為今后學習基礎的,就愈有選擇的價值;同樣,信息技術研究性學習的目標也是愈具有根本性、一般性,就愈具有廣泛遷移的價值。所以,在確定信息技術研究性學習的目標時,除了上面所說補充信息技術學科教學的不足外,在不足之中更要突出這種根本性,即著眼于每個學生的發展所必需的因素。
2.學習內容的設計
信息技術研究性學習在內容上最根本的特點在于它與信息技術學科教學的區別,即信息技術學科教學是以間接經驗——系統化的信息技術知識體系為基礎的,而信息技術研究性學習則是以直接經驗——通過實踐獲得的所見所聞和親身經歷為基礎的。因此,同樣是學習信息技術學科范圍里的內容,信息技術學科教學注重使學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術原理和技能,信息技術研究性學習卻注重使學生應用這些原理和技能去解決實際問題。在堅持這一根本區別的前提下,信息技術研究性學習的具體內容便可以在相當寬泛、相當靈活的范圍之內加以選擇。
信息技術研究性學習內容的具體選擇和設計,主要是體現信息技術研究性學習的學習目標和學習原則,沒有一定要達到的絕對標準和程度,而是視學生和學校的具體條件靈活處置把握。例如同樣是信息技術應用的內容,擅長編程的學生可以選擇縮寫程序去查詢實際的數據庫信息,擅長網絡知識的確學生可以選擇網絡并行數據處理、網絡防火墻等內容進行研究,這些選擇都是合理的,都能夠有效地體現和達到信息技術研究性學習的目標,沒有高低之分。
3.學習策略的設計
我校的辦學思路、辦學模式、教育觀念、教學方法都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培養具有自主教育能力、獨立思考能力、終身學習能力的學生已成為二十四中人的共識。所以教師們在抓好教學的同時,都很注重科學研究,自覺地用理論指導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這種良好的作風也深深影響著學生。學生自己創辦了許多社團,如《藍帆》文學社、《星空》雜志社,在大連市中學生中頗具影響力,學生自己撰寫的科技小論文在省市比賽中多人次獲獎。近年來,學校又在學生社會實踐方面設計了很多活動,如寒暑假組織學生進行社會實踐調查,《博物館蕭條之謎》、《大連市IT產業調查》等多篇調查報告被《大連日報》選用。
正在學校探索如何使學生能更加深入社會,把自己學到的知識應用于實踐、在實踐中豐富自己的知識的時候,教育部新一輪課程改革實施計劃傳達到了學校,師生們無不為之振奮。研究性課程的提出,為我們的探索指明了方向,也使我們認識到要求學生進行社會實踐調查順應了時代的要求,但以前的做法層次較淺,認識較模糊,學生實踐的內容較盲目,成果還不是很顯著。所以,學校領導對新一輪課程計劃尤其是研究性學習課程十分重視,并采取了積極措施落實教育部的要求。首先,組織教師學習與研究性學習有關的資料,聘請華東師范大學王健研究員來校講座,澄清了我們許多的模糊認識,使我們意識到研究性學習課程作為教育要求的必修課,它的意義和作用是深遠的。其次,讓幾個骨干教師帶頭引路,梁立冬、于向東兩位老師在高一年級中率先開始了研究性學習方面的探索。他們共同組織學生對“水的世界”開展研究,同學們熱情高漲,分組就水的家族、水的污染與凈化、海水淡化、海洋開發與利用、節約用水的方法、二十一世紀海洋城市構想、流體力學與造船等問題進行專題研究。學生們通過各種渠道查找資料,結合已有知識進行研究,撰寫了精彩的研究報告,并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做成軟件展示出來,得到專家領導、教師及同學們一致好評。在此基礎上,學校又在寒假作業中針對高一年級布置了研究性學習任務。這次研究的范圍更廣,涉及的領域更多,有天文地理、物理化學、歷史政治、數學文學等與課本密切相關的內容,也有戲曲文藝、環境保護、航空航天、宇宙探索、中國入世等與課堂學習關系不大的方面,同學們的熱情仍然不減。學生還利用假期撰寫了大量有價值的研究報告。
前一段的探索有了成果,我們搞好研究性學習的信心更足了。結合已取得的經驗,學校又做了以下工作:
一、開足課時,在高一開了三門研究性學習課程。
二、編寫了具有我校特色的教材。
三、組織教師認真落實研究性學習計劃,并制定相應的獎懲措施。涉及到的教師年終要撰寫一份相關論文。
四、把高一年級學生分成116個研究小組,自己在校內外聘請指導教師,期末每個學生都要交一份研究報告,由指導教師評定等級記入檔案。
五、在高二年級校內單科結業的科目中實行研究性學習,并且與學分制結合起來。
六、建立評價機制,以保證研究性學習持續健康地發展下去。對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的訓練,既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和實踐能力,也為學生進一步適應研究性學習打好了基礎。因此,我校提倡將研究性學習滲透到各個學科的學習中去。
三年來我校不斷總結經驗,更新方法,在各門學科中大膽嘗試研究性學習的策略:“選問題″“引方法”“弱評價”。
一、選問題
選問題是開展研究性學習的前提。課前教師布置學生自主學習教材,一方面初步了解所學知識,另一方面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對其中某個或某些知識點質疑并提出問題。對于這些問題,學生可以通過閱讀書籍、上網搜詢或與他人討論來解決,也可以由學生將這些問題制作成課件,在課堂上研究解決。但更多的是學生們在課堂上提出需要研究的問題。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不是沒有選擇地都讓學生去研究,而是有所取舍,其標準一是是否緊扣或符合學科的教學內容。研究性學習,有別于一般的常識講座或知識競賽,它必須有助于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否則就不能完成教學大綱的要求。二是是否具有“趣味性”,有趣味才能激起學生研究的欲望,調動學生研究的積極性。因此,教師應以教材為載體,根據教學內容的特性及時把握學生心理,將趣味性挖掘出來以點燃學生研究的熱情,使學生盡快進入好奇、渴盼的情境和急不可耐探究新知的狀態。如果學生對研究的問題興趣不大,那么就不可能收到研究的預期效果。另外,所選擇的問題一般以學生現有的知識結構為基礎,比學生己有的知識適當深一點、難一點,以促使他們“跳起來才能摘到果子”。
二、引方法
引方法是開展研究性學習的關鍵。在“引方法”的過程中,教師要進行必要的、指導性的講解,還要在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同時提供方法、引導研究。教師應把握好三個重點環節:
第一、教會學生運用正確的分析方法。學生在討論中往往會各抒己見,從不同角度,運用各種方法對問題進行論證。教師應指導學生對問題進行分析、比較較和歸納,使學生逐步認識到問題的本質。提醒學生不要用孤立、靜止的眼光看問題,要用聯系、發展的觀點全面地認識事物,等等。學生只有初步掌握了這些基本的辯證法,才能夠正確地、科學地分析問題。
第二、突出學生研究過程的參與性。全員參與是研究性學習的重要特征。在學生分組研究的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地把不同類型的學生搭配在一起,便于互相影響、互相學習。這樣,性格內向、膽怯的學生在交流中也能逐步獲得自信、體驗成功。
第三、教學生在討論中學會交流、合作、吸納和寬容。學生在討論中發表不同意見時必然會產生碰撞、沖突,甚至激烈的爭吵。教師要引導學生平等發表意見。學會對不同觀點的尊重和寬容,學會吸納別人的不同意見,來補充、完善自己的看法,學會與他人達成一致,共同分享成果等等。
三、弱評價
具體來說,這種評價標準是彈性的:學生在探究過程中對已有知識的理解、掌握、拓展和運用程度;學生探究方法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全體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的參與程度;學生對社會和科技發展的關注程度等等,都可以作為評價的標準。
最后是解決問題,即著力培養學生對未知探索的興趣、習慣和科學的思維方法。課堂教學結束,不代表研究性學習的結束,為了把課堂學習內容延伸,教師還要布置有彈性、能引發思考的作業。歸納起來體現為“四性”:一是層次性,即思考題不是簡單地重復學生在課堂上已經討論過的問題,而是比其深一步的問題,或是課堂討論中尚未解決的帶有典型意義的問題。二是開放性,即學生對布置的思考題,可以通過各種途徑(如查書籍、網上閱覽、請教他人等)、各種形式(如寫成文字、制作多媒體課件、講演、個別交流等)完成。三是實踐性,布置的問題盡可能通過學生動手或參加社會實踐來解決。四是創新性,鼓勵學生提其他同學沒有想到的問題,或老師所留問題以外的問題。
研究性學習在我們國家還是一個新生事物,他的良性發展要靠廣大教師群策群力,我們學校有決心在這個領域中做出成績,為中國基礎教育改革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計算力學課程建設研究性教學實施方式
所謂的計算力學,就是以力學的理論為基礎,使用現代化的各種數值方式以及計算來解決力學中的問題。計算力學在力學中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所以學者對此進行了大量的研究。計算力學現今已被運用到各個領域,如固體力學、流體力學、巖土力學等。計算力學中包括平面問題的有限元法、桿件系統的有限元法等。
研究性教學就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研究意識等為基礎,在經過引導學生研究性學習后以此達到培養學生的自主研究學習能力、創新能力等。在計算力學中,采用研究性教學的方式更加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研究、創新能力,讓學生學會如何解決力學中的實際問題。以下就計算力學建設課程實施研究性教學的實踐進行討論和分析。
一、研究性教學的特點
1.重視延伸學習范圍
在計算力學建設課程實施研究性學習過程中,教師應該讓學生從多角度、多方位地從生活學習等各個領域中尋找自己較為感興趣的計算力學的實際問題,然后將這些尋找到的知識拿到課堂中作為書本的延伸知識,讓學生對這些發現的自然問題有想要尋找答案的想法,利用學生渴求答案的心態來激勵學生自主研究學習。在研究性教學中,問題是非常重要的,只要激發學生渴求知識的心態,那么就會讓學生以在解決問題中擴大學習的知識面。
2.重視自主學習的方式
實施研究性教學的目的,不僅僅只是加強課本知識的學習,更是為了培養學生自主研究、創新的意識,加強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培養。在研究性教學中,不主張學生依靠教師進行學習,而是要進行自主學習的方式及過程。目前,在計算力學教學中學生都是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雖然這樣的方式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讓學生的學習有些效果,但是一些偏于策略性知識的學習是無法顯效的。只有通過自主學習、研究的方式,才能夠培養學生遇到問題冷靜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3.研究性教學的開放性
在計算力學建設課程實施研究性教學中,研究性教學具有開放性。在研究性教學中具有開放性的原因是,此教學方式的學習內容和學習時間具有開放性,無論在何時何地、何種與計算力學相關的知識內容都能夠進行研究學習。在研究性教學中,其學習內容具有多樣性,只要是學生發現的計算力學問題或是感興趣的計算力學內容,都可以成為學生研究的目標。在對學習目標進行研究學習期間,學生可以按照實際需求制定學習計劃。
4.研究性教學的協作性
俗話說得好“三個臭皮匠頂上一個諸葛亮”,這就說明了團結合作的重要性。在研究性學習教學中,同樣主張學生通過團結合作的方式解決計算力學的實際方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但是把大家的意見綜合起來,就會發現解決問題的關鍵和方法,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以及協作意識。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通過資料收集、課題研討、經驗交流等過程中需要學生合作完成,因此說研究性教學具有協作性。
二、計算力學課程建設中研究性教學的方案
1.擬定計算力學的課程目標
在計算力學中若要實施研究性教學,首先要擬定計算力學的課程目標。在擬定計算力學的課程目標時,要準確地看待能力培養與知識傳授的關系。作為與計算力學的互補學習方式,計算力學研究性教學目標的具體擬定可以作為計算力學教學目標的參照物。制定計算力學的課程目標時,需要依據課程的實際需求而制定課程目標。同時,計算力學的課程擬定還可以作為日后教學反思的參考依據。
2.擬定計算力學的課程內容
計算力學研究性課程內容的擬定和選擇,主要是為了展示計算力學研究性學習的學習原則與目標,在計算力學課程的擬定過程中是沒有統一的標準和要求的。其實,依據計算力學的課堂實際情況以及學生的實際要求而制定的。在計算力學課程內容擬定的過程中應該設定好學生對于哪些問題感興趣,在進行分析時需要通過哪些內容進行引導,同時還要涉及到如何由此問題進行知識延伸。在計算力學課程內容擬定的過程中,首先要讓學生了解其基本原理,然后配合計算機進行計算力學的相關知識講解。
3.擬定計算力學的課程方式
在擬定計算力學的課程方式時,要融入一些自主學習的內容。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將學習環境與社會相結合、書本與實際相結合、教學與自然相結合。在擬定計算力學的授課方式時,擬定的內容應包括:自主學習、研究的具體學習計劃,采用分工式的方法讓學生在生活中尋找關于計算力學的問題并對其進行相關調查,進行相關資料的查找、學生之間交換意見、交換問題的解決方案。采用研究性的教育方式,可以擴展學生的學習時間和學習地點,讓學生有自主學習的意識并讓學生學會如何自主學習。
4.擬定計算力學的課程評價
在教學中進行課程評價,就是指在計算力學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收集信息,對學生學習過程進行有價值的判斷,并將學生的學習效果與學習目標等進行對比,為計算力學研究性學習的時間提供相關信息。評價的內容包括:學生在課題選擇過程中設定課題能力,學生收集資料過程中的準確性和收集手段以及收集能力、在課題研究過程中考察學生對課題的研究能力、在課程反思階段中考察學生的自我評價能力、在總結與交流經驗階段中考察學生的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
三、計算力學課程建設中研究性教學的方法
在計算力學課程研究性教學中,需要增加網絡設施。在計算力學教學中,應該增加計算機、投影儀等設備。例如,運用投影儀播放計算力學的求解步驟或是學生在研究過程中所獲得的經驗等,這樣的方法不僅可以輔助教師授課,而且還可以展示學生自主研究學習的成果,激勵學生不斷地進步。
在計算力學課程研究性教學中,可以改進教學方式和考核方式。在傳統計算力學的教學中都是以課本為主,而研究性教學則是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以讓學生發現問題、自主解決問題為主。在計算力學的考核過程中,不應該只以試卷為主,還應該添加一些學者自主研究的考核,這樣也能考察出學生的自主研究能力。
四、結論
計算力學課程的研究性教學具有重視延伸學習范圍、自主學習的方式、協作性、開放行的特點。在實施研究性教學過程中,需要擬定計算力學的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方式以及課程評價。經過實踐后發現,在計算力學課程的研究性教學過程中還需要增加網絡設施、改進教學方式和考核方式。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