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1 16:28:1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公共管理學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論文名稱:基于BP神經網絡的技術創新預測與評估模型及其應用研究
課題來源:單位自擬課題或省政府下達的研究課題
選題依據:
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是企業技術創新決策的前提和依據。通過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 可以使企業對未來的技術發展水平及其變化趨勢有正確的把握, 從而為企業的技術創新決策提供科學的依據, 以減少技術創新決策過程中的主觀性和盲目性。只有在正確把握技術創新發展方向的前提下, 企業的技術創新工作才能沿著正確方向開展,企業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才能得到不斷加強。在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現代商業中, 企業的技術創新決定著企業生存和發展、前途與命運, 為了確保技術創新工作的正確性,企業對技術創新的預測和評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本課題國內外研究現狀及發展趨勢
現有的技術創新預測方法可分為趨勢外推法、相關分析法和專家預測法三大類。
(1) 趨勢外推法。指利用過去和現在的技術、經濟信息, 分析技術發展趨勢和規律, 在分析判斷這些趨勢和規律將繼續的前提下, 將過去和現在的趨勢向未來推演。生長曲線法是趨勢外推法中的一種應用較為廣泛的技術創新預測方法,美國生物學家和人口統計學家Raymond Pearl提出的Pearl曲線(數學模型為: Y=L∕[1+A?exp(-B·t)] )及英國數學家和統計學家Gompertz提出的Gompertz曲線(數學模型為: Y=L·exp(-B·t))皆屬于生長曲線, 其預測值Y為技術性能指標, t為時間自變量, L、A、B皆為常數。Ridenour模型也屬于生長曲線預測法, 但它假定新技術的成長速度與熟悉該項技術的人數成正比, 主要適用于新技術、新產品的擴散預測。
(2)相關分析法。利用一系列條件、參數、因果關系數據和其他信息, 建立預測對象與影響因素的因果關系模型, 預測技術的發展變化。相關分析法認為, 一種技術性能的改進或其應用的擴展是和其他一些已知因素高度相關的, 這樣, 通過已知因素的分析就可以對該項技術進行預測。相關分析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導前-滯后相關分析、技術進步與經驗積累的相關分析、技術信息與人員數等因素的相關分析及目標與手段的相關分析等方法。
文/李堯
摘要】論文以C大學公共管理學科教師的專業知識、專業能力為考察基點,對公共管理學科教師的專業化進行現狀調查與分析,從而找出不足,提出專業化的路徑選擇建議。
關鍵詞 公共管理學科;教師;專業化;現狀
一、教師專業化的標準
有專家把教師專業化的標準概括為三個方面: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和專業精神等。專業知識是指教師在所教學科領域應達到的標準,即國家規定的教師學歷標準和在專業方面的知識含量以及從事本學科科學研究的能力等;專業能力是指教師所具備的教育學科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應用知識以及教育教學的能力;專業精神是指以對教育事業的責任和敬業奉獻、進取精神和創新意識等為特征的人格風范。本文著重從教師的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兩方面對公共管理學科教師的專業化進行考察。衡量教師專業知識的標準包括學歷標準,職稱以及科學研究的能力等。而衡量教師專業能力的標準則包括教育基本原理、教學方法設計等教學執行力和體現教師的專業創新素養的教育創新力,意即師生溝通、學習評價等方面的教學實踐能力。
二、C大學公共管理學科教師專業化現狀
目前,C 大學公共管理學科共設勞動與社會保障、公共事業管理、行政管理這三個專業,教師的專業化現狀可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考察。
(一)專業知識方面
C 大學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現有專職教師7 名,專業背景比較多元,有5 人分別來自經濟學和社會學,有2 人為社會保障專業博士畢業。在學歷結構上,有博士3 名、碩士4 名;在職稱結構上,副教授5 名,講師2 名。7 名教師均有作為主持人的在研項目或已完成的省級科研項目至少1 項,1 人參與國家級項目1 項。該專業教師共有著作4 部,有發表于核心期刊的論文多篇。
C 大學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現有專職教師6 名,學歷結構上,博士與在讀博士4 名,碩士2 名;職稱結構上,教授3 名,副教授1 名,講師2 名。該專業有國家級科研立項3 項、省部級科研立項17 項。有專著4 部,譯著1 部。有發表于核心期刊的學術論文多篇,其中1 篇論文分別被《新華文摘》和人大復印資料《國民經濟管理》轉載。
(二)專業能力方面
教學執行力對于一個師資隊伍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在教學執行力上,C 大學公共管理學科教師教學方法多數采用教師主講、學生聽講的形式。有部分教師有社會兼職,可以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從一定程度上加強了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提高了教學效果。
在整個教學環節中,師生溝通能力上,C大學公共管理學科教師多數在本科教學上較少地與學生進行溝通,屬任務型教學。課上傳授完教學內容,課下并沒有予以反饋。而在研究生教學上,相對來說會好一些,但也僅是在課間與學生進行溝通,并沒有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過程以及探討教學方法問題。
三、C 大學公共管理學科教師專業化的不足
對C大學教師專業化現狀的調查結果顯示,對于公共管理學科的教師來說,教師專業化的情況整體上來說不容樂觀,與真正達到教師專業化的水平還存在一定的距離。
首先,C 大學公共管理學科教師專業化中存在知識更新較慢的現象。從發表的論文及所做課題上來看,年齡在30-40 歲的教師具有一定的創新能力,但在教學經驗積累上略有不足,承擔科技項目較少。此外,年領層次較低的教師普遍擁有博士學位,部分碩士學位教師經驗有余,但缺乏學術積累。其次,多數教師學歷教育的專業與從教專業不符,導致學而不專。
第一,據調研,存在師資培訓與講座等偏向工科方向。第二,教師沒能夠很好的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體系,存在對教學敷衍了事的現象。甚至有些青年教師僅僅是傳遞知識,而非傳授。第三,對學生的科學評價能力較弱,存在人情分以及其他影響因素。缺乏一套完整的科學評價學生的體系。第四,缺乏專業學科領域系統的培訓,雖科研具備一定的水平,但具深度不具教學廣度。第五,科研與教學矛盾。公共管理學科教師更傾向需要較為完整的一段時間來進行科研,從而會對整體教學安排產生影響。
四、公共管理學科教師專業化的路徑選擇
為完善公共管理學科教師的專業化,根據對C大學公共管理學科教師的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兩方面的考察,提出以下幾方面的建議:
其一,學校開辟公共管理學科教師專業化路徑,主動建立與完善指導、培訓、評價三個體系。研究知識,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真正達到脫口而出,課由心生。能夠消化吸收所講授的知識,能夠講出問題的來龍去脈,做到詳略得當、收放自如、融會貫通。開展啟發式教學,達到產、學、研相結合。
其二,強化高校錄用師資標準原則。雖為文科類專業,但要求本碩博專業一致,或所學專業與所授之課完全相符,避免學而不專的源頭發生。
其三,堅持可持續發展原則。教師應不斷充實自己,提升專業素養,包括在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兩方面的擴充,亦需高校將所建各項平臺落到實處,使公共管理學科教師在真正意義上利用起教師教學中心,從文科教師的角度著重提升教師的實踐經驗。
其四,引進先進培訓課程,加大投資力度。針對公共管理學科教師專業化,加大投資力度。例如引進社會保障專業所需的社會保障計算器等專業軟件器材,對公共管理學科內容加以專業測評,從而進行培訓設計。如此下來,公共管理學科的關注度即將上升到一個新的水平上來。
參考文獻
[1]楊小峻.專業精神:高校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基點.黑龍江高教研究,2007,(8) (基金項目:吉林省教育廳“十二五”規劃項目《吉林省地方院校文科專業化現狀調查與對策研究》,項目編號:吉教科文合字[2014]第58 號。)
【作者簡介】
摘要:經過近一個世紀的發展,美國MPA教育已成為世界上較為成熟和完善的專業教育形式。而MPA在我國還處于剛剛起步階段,
>> 美國的公共管理碩士(MPA)教育及對我國的借鑒與啟示 研究共同體:公共管理碩士(MPA)學位教育的未來模式 關于印發公務員培訓兼職教師暨公共管理碩士(MPA)校外導師人員名單的通知 MPA管理的背景、影響及應對 MPA教育的政策瓶頸與辦學定位 MPA電子政務教學內容的改革探索 980MPa冷軋汽車板的開發 淺析MPA英語教學中美國文化知識的重要性 專業學位改革中MPA教育存在的問題與出路 1200MPa高強耐磨鋼焊縫顯微組織及沖擊韌性的研究 中國高校MPA專業學位人才培養評估的實踐與探索 面向MPA學員開設系統科學課程的探索與實踐 案例教學在MPA社會保障課程中的應用與思考 600 MPa高強鋼筋與混凝土的粘結錨固性能試驗研究 彎管流量計在3.6MPa蒸汽計量中的應用 淺談40MPA高壓活動彎頭密封的技術改進 590MPa級鋼用燒結焊劑和焊絲的研究 800MPa級高強鋼焊接工藝的探討 二級學院在MPA案例教學中的作用分析 中美公共管理專業碩士教育的比較與啟示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
[5]鄧斌照.中美公共管理碩士教育的比較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12.
[6]羅琳,美國公共管理碩士教育及對中國的借鑒意義[D].外交學院碩士論文,2006.
作者簡介:彭開麗(1975-),女,江西分宜人,博士,華中農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華中農業大學MPA教育中心副主任;楊剛橋(1964-),男,博士,湖南岳陽人,華中農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教授,華中農業大學MPA教育中心常務副主任。
1.1從招生規??矗补芾響眯腿瞬排囵B進入內涵發展階段
近年公共管理專業碩士學位報考及錄取人數大致穩定增長,與試點期間快速擴張不同,常規階段的公共管理專業學位將轉變發展方式,探索如何穩定規模、提高教育質量,內涵建設成為必然發展趨勢。隨著新增公共管理培養高校的審批放緩,建立在行業自律基礎上的質量保障機制,將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市場和質量成為公共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重要驅動力量[1]。
1.2從教育資源看,公共管理應用型人才培養區域分布不平衡
根據高校所在地區和服務區域不同,我國公共管理培養高??梢詣澐制叽蟮貐^(華東、華南、華中、華北、西北、西南、東北)。其中,華東和華北地區綜合性大學多,具有培養公共管理資格的高校也較多,教育資源非常豐富。相比而言,華南地區的公共管理培養高校較少,教育資源相對貧乏。教育資源的區域性分布不平衡,必然導致公共管理專業學位發展不平衡,這也將成為公共管理專業學位面臨的一大困境。
1.3從教學評估看,公共管理應用型人才內涵建設迫在眉睫
由于公共管理培養高校的區域分布不平衡,造成有些高校在招生宣傳中惡性競爭、異地辦學不規范行為屢禁不止,嚴重損害了公共管理專業學位的形象、秩序和質量[2]。開大班、滿堂灌等疏于管理、教學松散的培訓模式也屢見不鮮。質量是公共管理專業學位建設的生命線,我們必須樹立質量意識,以質量求發展,全面推進公共管理應用型人才內涵建設,推動教學改革,促進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建立良性競爭機制,形成辦學特色,是公共管理專業學位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二、我國公共管理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特點分析
2.1公共管理應用型人才培養突出師資背景的多元性
公共管理培養高校實行開放辦學的師資隊伍建設方針,整合校內外、海內外的優秀師資力量,一方面,注重任課教師的專業背景,跨學科聯合培養人才的目的和教師多學科背景的特點比較明顯。另一方面,在師資隊伍組建中,我國公共管理培養高校注重與政府部門的聯系,建立了全方位、多層次的深入、持久的合作方式,聘請政府官員或專家承擔教學工作,組建一支專兼職相結合的師資隊伍。
2.2公共管理應用型人才培養突出課程設置的實踐性
公共管理培養高校都設立了與實踐緊密結合、富有針對性的以能力為導向的課程體系。①核心課程更多考慮的是理論知識的系統學習和初步構建,結合我國的歷史文化背景和政治經濟現實,關注公共管理改革發展,密切聯系實際,以加強公共管理研究生綜合分析能力的培養。②廣設專業方向,以滿足不同職業導向和部門導向的人群的需要[3]。③豐富多彩的選修課,內容覆蓋多個學科分類,以突出應用型、實踐型的培養目標,體現跨學科、復合型特點。
2.3公共管理應用型人才培養突出公共性和管理性
公共管理專業學位建設既包括公共性也包括管理性特征。①管理目標的公共性,公共管理專業學位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標,追求的是公共利益,這有別于一般管理,講求公平、公開、法治、正義。②管理方式的公共性,在教學方面,要突出實踐性教學、場景教學、案例教學等,這有別于傳統的學術性教學。在畢業論文撰寫方面,公共管理專業學位論文不提倡做抽象的理論研究,應該注重于針對解決具體問題的應用型、實踐型研究。比如,問卷調查報告、對策研究、案例分析等。
三、以特色創新促進公共管理應用型人才培養發展
王樂夫教授在第三批公共管理新增培養單位培訓暨研討會開幕式上指出:“我們應吸取培養院校的經驗和教訓,結合優勢學科特色,打造學校自有品牌。公共管理培養應該‘求新不求全’,學校的價值在于某方面的特色,而學校特色又是學校有為的前提[4]?!币虼?,在公共管理專業學位內涵式發展階段,我國公共管理培養高校應更加注重在辦學過程中形成特色,打造公共管理精英教育模式。
3.1突出訂單培養特色,形成學界政界業界聯動機制
公共管理應用型人才培養必須立足于對本校優勢資源的有效整合,聯合學界、政界、業界資源,形成聯動機制。①在招生宣傳中,通過加強與各級政府部門的戰略合作,以地方重大人才需求為導向,積極依靠各級組織人事部門的政策支撐,采用“組織委托、統一考試、擇優錄取”的方式,面向政府部門和相關行業招收公共管理學生。我國公共管理培養高校應根據自身學科優勢,讓政界業界對公共管理專業學位有更深入的了解,以增加優質生源[5]。②在培養過程中,根據不同教育對象量身定做課程體系,特別是專業方向課和選修課,整合國內外優質培訓資源,開發一系列重點突出、特色鮮明、信息量大的較為實用的培訓專題,圍繞公共管理學員最需要更新的知識、最想了解的情況、最困惑的問題,深入調查研究開發課程,以應用型研究為主展開教學。③在實踐課程方面,讓有工作經驗的非全日制公共管理學生,結合自身工作實際展開調研,撰寫論文;讓全日制的公共管理學生有機會深入到地方政府機關實習,實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模式。
3.2突出優勢學科特色“,有所為有所不為”做大做強
公共管理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成功與否,一定要看其是否能立足該校的優勢學科,發揮專業優勢。①借鑒國際一流大學的經驗。如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的公共管理專業學位,強調以經濟學定量方法來分析公共政策;錫拉丘茲大學的馬克斯維爾公民與公共事務學院,包含了經濟、歷史、社會、政治學、人類學等多個社會科學系;印第安納大學的辦學特色是環境政策方面的卓越聲望;佐治亞大學以行政管理、公共行政為傳統學科;普林斯頓大學的伍德·威爾遜公共和國際事務學院的辦學特色是公共事務與國際事務的交叉融合;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公共政策學院的辦學特色是定量分析培訓[6]。②發揮學校優勢學科,提供本土化的專業研究方向。就我國而言,公共管理培養高校在合理配置原有教育資源的基礎上,積極探索不斷創新具有自身特色的公共管理專業學位模式,打造公共管理專業學位自有品牌和核心競爭力,形成各大高校既“百花齊放”又“自成一體”的教育格局。
3.3突出開放辦學特色,拓展教師和學生的國際視野
在師資隊伍建設方面,中國公共管理專業學位之父夏書章教授所言“教育者先受教育”,要提高我國公共管理專業學位內涵建設,首先必須建設一流的師資力量。①加大校內人才資源整合力度。由于公共管理專業學位具有多學科融合的特點,僅靠某一個系或學院的公共管理學科建設力量單薄,因此要統籌考慮,加大各院、系、所的密切合作,充分發揮人才潛力。②為教師的職業發展提供配套支持措施,組織教師出國研修考察,學習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模式,結合實際應用于公共管理教學實踐。③對有一定發展潛力但目前缺乏高水平帶頭人的學科方向,積極從國內外招聘、加大人才引進力度?;蛘邚膰馄溉慰妥淌冢蓉S富教學內容,又開闊眼界,能夠使公共管理專業學位和學科建設接近國際領先水平。
四、小結
一、公共管理實驗教學理念
實驗教學是相對于課堂教學而言,更具有直觀性、實踐性、綜合性、探索性和啟發性,是培養學生掌握科學實驗方法與技能、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動手能力與創新能力的主要手段,也是培養“應用型、技能型”人才的主要途徑。實驗教學的基本理念是以學生為本,知識傳授、能力培養、素質提高協調發展,以能力和創新精神培養為核心[1]。大學實驗教學旨在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綜合素質高、實踐能力強、具有創新精神的高級專門人才和拔尖創新人才。公共管理實驗教學與理論教學是相互依存、相互聯系而又相互支持的,必須統籌、協調起來。公共管理各專業培養方案中需要重視實驗、實踐環節的設計,在教學中融入新技術、新知識和新思維,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培養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堅持“加強基礎、培養素質、發展個性、突出創新”的方針,強化實驗教學基本理念,以培養學生技術應用能力、專業崗位能力和自主創新能力為主線,以實驗課程體系、實驗項目改革為突破口實行實驗教學改革,整體優化實驗課程體系,改革實驗教學方法和手段,優化實驗教學考核考試辦法,重視實驗教材建設。其理念主要體現為:
1.強化素質教育和能力培養。公共管理學科本來就是一門實踐性、應用性極強的學科,所以公共管理實驗教學應以學生綜合素質教育及學生科學實驗能力,即科學地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科學探索能力的培養為主線,建立起系統、科學的實驗教學體系。
2.以學生為中心,重視個性培養。學校培養的學生必須接受社會的挑選,作為培養學生的學校,必須把培養適應社會經濟需要的學生放在教學和一切工作的中心地位。在公共管理實驗教學的整體優化和改革中必須強化學生的中心地位,以學生為中心就是要突出學生的獨立人格,培養加強學生的個性發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這符合教育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
3.以系統論為指導,實施實驗教學整體優化。學校整個教學工作應看成是一個大系統,其中包括理論教學、實驗教學等多個子系統。要改變實驗教學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的從屬地位,單獨設置若干門實驗課,形成與理論體系相平行的實驗教學系統。實驗教學與理論教學要相互協調、整合與優化,達到大系統的整體優化。
二、公共管理實驗教學的課程設置
大學的課程,可以定義為一種為學生提供的學習計劃。人才培養是由一個課程的總體來完成的[2]。分析美國的綜合素質教育、英國的寬厚基礎理論教育、歐洲大陸的專業教育,世界一流大學培養目標和課程結構共同的特征是著重學術素養教育。在課程結構和形式上,注重文理、通專、自由選修與限定選修要求的結合。哈佛大學的通識教育模式和核心課程計劃強調人文與科學、倫理思辨與務實求證的有機統一,在多學科的知識綜合中,培養人的綜合素質和綜合能力。耶魯大學的自由教育培養模式與分修制注重學生知識的全面性和基礎性,注重基本技能(寫作、外語運用、數學方法)的訓練,體現其通才教育傳統和通中有專的特點[3]。
我國本科與研究生專業目錄中公共管理歸屬于管理學門類,授予管理學學位。教育部1998年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管理學門類中公共管理類專業包括:行政管理(可授管理學或法學學士學位)、公共事業管理(可授管理學、教育學、文學或醫學學士學位)、勞動與社會保障、土地資源管理(可授管理學或工學學士學位)。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編制的用于研究生培養的學科專業目錄中公共管理作為管理學門類下的一級學科,包含如下二級學科(即專業):行政管理、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管理(可授管理學、醫學學位)、教育經濟與管理(可授管理學、教育學學位)、社會保障、土地資源管理。按照公共管理類人才培養要求,本著綜合各專業學科特色、發揮交叉優勢的目的,公共管理實驗教學以學生能力培養為主線,按照不同實驗類型對所有公共管理類實驗教學內容(項目)進行模塊化分類,我們將公共管理實驗教學的課程分為三大模塊,即基礎實驗模塊、綜合實驗模塊、設計型實驗模塊三個層次(可參見圖1)。基礎實驗模塊是以演示性、驗證性實驗為主,主要運用一些常見技術工具及軟件,培養學生的觀測能力、分析能力;綜合實驗模塊:通過綜合性實驗項目的設計,突出多學科知識的融合,通過綜合能力的訓練實現對公共管理類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設計型實驗模塊:利用各專業軟件,通過模擬實際辦公環境,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及創造性思維能力。
三、公共管理實驗教學體系的構建
實驗教學體系的構建是一個上至思想觀念轉變,下至實驗課程、實驗內容、實驗教學手段等設計的系統工程[4]。在實踐中,應通過充分分析公共管理類各專業多種課程的特點及課程間的關聯關系,提煉出能夠利用現代實驗技術開展實驗教學的課程,統籌規劃、合理安排,保證實驗的系統性、課程之間和實驗內容的連貫性,并采用與之相適應的實驗教學方法,積極構建新型實驗教學模式。
根據公共管理各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及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的關系,以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為主線,構建結構科學、布局合理、資源共享的分層次、多模塊、相互支撐融合、科學系統的實驗教學體系,實驗單獨設課、單獨考核、單獨記學分。精心設計實驗課程,注重實驗課程與科研、社會應用實踐相聯系,實現基礎與前沿、經典與現代結合。
根據公共管理人才培養的特點,通過理論與實驗教學、創新實驗和科研等途徑,培養學生的認知能力、基本操作和實驗技能、應用能力和創新思維,通過社會調查、實習、科技活動和競賽等社會應用實踐活動,使學生的各項能力得到檢驗,并進一步鞏固和提高,從而構建起科學合理的公共管理實驗教學體系。
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和采用教學軟件進行實驗教學,引進虛擬實驗,推進現代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積極探索多種行之有效的實驗教學方法,以學生為主體,因材施教,建立新型的適應學生能力培養的多元實驗教學模式和考核方法。編寫、使用、引進反映學科發展前沿的高質量教材,提高實驗教學質量。開放實驗室,給學生自身的創造性和能動性提供廣闊的空間,使他們較早參與科研工作,提高動手能力,萌生創新意識,掌握多方面的技能。
在實驗教學體系的建設過程中,注重加大研究創新性實驗的開設力度。建立和完善指導學生從事科學研究的導師制,即一方面鼓勵學生參與教師的科學研究,另一方面鼓勵學生自愿從事來自實驗教學改革和科研的創新性研究項目,在教師指導下完成實驗設計、研究、總結和報告,使學生受到科學研究的全程訓練。教學功能旨在強化學生“探究式”學習能力及培養科學思維能力,重在探究與創新。鼓勵學生積極申報和參與學校、?。ㄊ小^)、國家三級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畢業班學生必須進入實驗室或社會相關行業從事畢業論文的研究,培養獨立從事研究工作、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立體化教學、公共管理、教學改革
公共管理是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學科,強調對學生理論素養和實踐能力的綜合培養。近幾年,雖然各高校的公共管理專業教學隊伍積極探索了啟發式、問題導向式、案例教學、情境模擬等多種教學方法來促進培養目標的實現,但仍存在教學理念更新不及時、教學資源零散、教學內容偏重理論、教學考核方式單一等問題。因此,進一步深化公共管理類課程教學模式改革意義重大?;谀壳肮补芾眍愓n程教學存在的問題,筆者認為,應積極探索能整合教學資源、豐富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手段和考核方式的立體化教學模式。
一、立體化教學模式構建對公共管理類課程教學的重要意義
所謂立體化教學,是以專業課程為單元,以能力培養為軸心,以教學資源為平臺,動用所有教學要素的立體化、全方位的教學體系。
[1]立體化教學模式強調教學參與者的多邊互動和多種學習方式的共存發展,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現代教育理念,在教學資源的多元化、教學方式的現代化、知識結構的立體化等方面具有突出的特點,是樹立學生創新意識、激發學生創新思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
[2]首先,公共管理學科特性迫切要求推行立體化教學模式。公共管理學科是多學科交叉的新興學科,其研究所涵蓋的范圍非常廣泛,吸收了政治學、管理學、經濟學、法學、社會學、統計學等學科的理論知識和研究方法。對于其每一研究領域,其研究特性不同,或偏重理論分析,或偏重具體政策實踐。因此,對不同章節、不同理論和知識點的學習資料、學習方式、學習方法、學習目標等的要求也不盡相同。立體化教學與公共管理學科的多層次研究領域與研究范式非常契合。其次,公共管理專業培養目標要求推行立體化教學模式。自上世紀80年代在全國高?;謴凸补芾韺I教育以來,公共管理專業教育取得了長足發展,已構建起從注重基礎知識和能力培訓的本科教育,到注重學術研究與社會研究的碩博教育,以及注重公職人員理論與能力雙重提升的MPA教育的多層次、立體化教育體系。在幾十年的發展中,公共管理專注于培養政府公務員、事業單位管理人員以及非政府組織、企業等公共事務管理人員。無論哪一層次的公共管理專業培養,其對學生的培養目標都是多元的,因此,需要根據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發展方向,針對性地實施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案。立體化的教學模式與公共管理專業多元化培養目標非常契合。再次,現代化的教學改革要求公共管理推行立體化教學模式。近些年,隨著信息化等先進教學技術逐步在教學中的使用,傳統的教學理念、教學形式和方式也隨之有了較大改進?,F代化的教學要求改變傳統的以教師為主、以教師講授為主要形式的教學方式,要不斷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探索適應學生進行信息化學習的教學方式。立體化教學模式的教學目的就在于:在教學中對教材內容、教學形式、教學空間進行全方位整體設計,在教師的主導作用下,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這與現代化的教學改革在理念和目標上都非常契合。
[3]基于此,筆者認為,在公共管理類課程教學中推行立體化教學模式探索與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二、立體化教學模式在公共管理類課程教學中的實踐路徑
借鑒立體化教學模式在其他學科教學中的使用,筆者認為,公共管理類課程立體化教學模式,是尋求教學資源、教學手段、教學方法、教學內容、考核方式的立體化,克服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有效培養學生的理論素養、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形成學生自主式、個性化、協作式的學習新理念。[4]近幾年,筆者在承擔公共管理類專業課程的基礎上,不斷嘗試和改進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在教學資料、教學內容上、教學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進行立體化教學實踐。
(一)教學資源的立體化建設
進入新世紀以來,公共管理理論與實踐獲得了充分發展,公共管理教學資源極為豐富。教學資源的立體化建設主要包括對紙質教學資料、多媒體教學資料的集中整合,為學生提供多種形式的學習資料。筆者在教學資料的不斷豐富過程中,注重調動學生參與教學資料的準備環節。紙質教學資料主要指各課程當中使用的經典教材及課外推薦讀物,這一方面相對來說積累的材料比較豐富。近兩年,筆者在進行相關課程教材編寫的過程中,讓學生參與教材編寫中的資料整理環節,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也使學生對本課程知識的掌握進一步豐富化。在多媒體教學資料的準備中,筆者為所教授的每一門公共管理類課程都進行了網絡課程建設。學生可以參與課程網站設計、教學資料上傳等各個環節。網絡課程為教學資料的豐富提供了無限的空間。在每一門課程的網絡空間里,筆者和學生累積了本課程相關的大量視頻資料、學術論文資料、研究報告資料及學術性網站資料等,還包括學生學習小組所做的實踐調查、科研論文、微視頻等資料。學生可以隨時隨地在網站上獲取相關的學習資料。
(二)教學內容的立體化建設
在傳統的教學中,限于課時要求,教學內容主要集中在教材內容上。而在立體化教學內容的探索上,筆者注重在教材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結合相關的理論知識,就現實的公共管理問題進行理論分析。主要包括對教材內容的深度挖掘、對理論前沿的跟進探索和對實踐熱點的關注研究。如近兩年的公務員漲工資問題,涉及公共組織管理中的公共部門人員激勵理論。在本章節的教學中,筆者主要的教學內容放在如何通過公共部門人員激勵理論,來分析和評價現階段的公務員工資調整方案。再如針對城市化過程中的大城市交通擁堵、環境污染等問題,筆者引導學生運用公共管理中的公民參與理論,提出解決這些問題的有效途徑和方式。從偏重理論到理論與實踐內容結合的傾斜,能夠快速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拓寬學生學習視野,深化了學生對公共管理學科理論與實踐并重導向性的認知,提升了學生的理論分析和判斷能力,也進一步使學生明確了在公共管理學科學習中的學習目標與自身發展方向。
(三)教學方法的立體化建設
主要包括探索和完善課堂啟發式教學、課題研究小組教學、實踐調研考察教學等教學方法。在不同的章節內容上,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提高掌握教學內容的效果。在筆者承擔的幾門公共管理類課程教學中,都綜合運用了課堂啟發式教學、課題研究小組教學和實踐調研考察教學等教學方法。針對課堂啟發式教學的實踐,筆者在所有的章節內容講授中,注重運用問題導入、案例導入等方法,啟發學生對某一理論問題的思考,然后再引入理論知識的講解。同時,通過情境設計、模擬辯論、角色扮演等方式,來深化學生對某一理論問題的理解和運用。針對課題研究小組教學方法的實踐,在每一門課程中,筆者在學期課前會結合課程理論知識,設計相應的研究問題,要求學生自愿結合,組成3~4人的課題小組,通過抽簽方式選擇本學期課程中需要完成的研究問題,并在期末時提交相應的研究論文。針對課題研究小組教學方法的實踐,筆者根據每一門課程的內容和特點,都選取了相應的實踐部門,如社區、企業、博物館等,組織學生實地考察,并撰寫實踐報告。在多種教學方法的綜合運用下,既緩解了教師大量備課講授的壓力,也增加了學生學習的選擇性和主動性,促進了教學過程中的教學相長。
(四)考核方式的立體化建設
在筆者承擔的幾門公共管理類課程中,對學生學習成績的最終考核絕不拘泥于單純的理論知識考查,也不拘泥于單純的閉卷考試形式,而是探索了涵蓋所有教學內容、運用多種考試形式的立體化考試體系,從個性與共性角度提升考試對學生水平的綜合反映。一般一門課程的成績由三部分構成,理論知識的考查約占50%,主要以期末閉卷考試的形式考查、運用理論知識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考查約占30%,主要以課題小組研究論文、實踐調查報告的形式來考查、對學生綜合能力考查的比例占20%,主要通過課堂案例討論、情境模擬、辯論以及網絡課程中的在線討論、在線題庫等形式來考查。在這一部分,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點和擅長發揮的形式,自主選擇考查的形式和內容。
三、立體化教學模式在公共管理類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在立體化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中,教師具有較大的自主空間。但由于對立體化教學的理解不同,對教學改革投入的精力不同,難免會呈現出不同的教學改革效果,也凸顯出一些問題,其中,不乏一些共性的問題。
(一)教學資源立體化中的碎片化
大量教學資料的積累和豐富化,為教師和學生帶來多樣選擇性的同時,也帶來一定的負面效應,即教學資源的碎片化。目前,大量教材與理論著作、研究論文、公共管理改革案例及視頻、電子信息等學習資料,量多而質輕,資料之間缺乏個性化和專題化的歸類,甚至有一定的重復和沖突。還有些資料存在使用面窄或使用率不高等問題。碎片化的教學資源,容易導致學生學習淺嘗輒止,一些資料的學習如果沒有教師的引導,甚至容易造成知識吸收的混亂。因此,下一步應該在教學資源極大豐富化的基礎上,對資料進行去粗取精,進行教學資料深度利用的挖掘與設計。
(二)教學內容立體化中的理論與實踐比例失重
教學內容的立體化,是建立在對相關理論知識深化基礎上的立體化,而不是教學效果生動化基礎上的立體化。筆者發現,在教學中,涉及純理論知識的章節,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不強,即使在教師的講解和引導下,學生也較少愿意在有爭議性的點上做進一步深入的理論研究。如在公共組織學課程中,筆者對科層官僚制這一理論知識進行講解時,要求學生梳理科層官僚制的理論發展脈絡,學者對科層官僚制的學術爭議等問題,發現只有較少比例的學生能夠交上令人滿意的答卷,一些學生認為這樣的理論追溯過于枯燥、而當筆者要求學生運用科層官僚制理論來分析我國公共組織存在的效率不高、腐敗等問題時,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很高,也愿意發表自己的觀點。這使得筆者進一步思考,與實踐結合緊密的教學內容因其生動性和豐富性,會使教師愿意選擇這樣的內容去教,學生愿意選擇這樣的內容去學,一定程度上會減少教師和學生在理論知識教學和學習上的投入。
(三)教學手段立體化中的內容與形式本末倒置
在課堂啟發式教學、課題研究小組教學、實踐調研考察等立體化教學手段使用中,為了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進行教學環節的準備與設計。筆者發現,追求立體化教學手段的綜合使用,有時會引致教師和學生注重更加有趣的教學互動,更加完美的教學形式,對一些非常易于理解的問題和理論知識進行復雜的教學設計,重形式而輕內容,產生教學內容與教學手段本末倒置的現象。其實,多種教學手段的使用,只是輔助教學達到更好的效果,并不是教學的目標,這一點,教師必須非常明確。
(四)考核方式立體化中的形式化
立體化的考核體系,是根據教學內容、教學手段等對學生進行分模塊的綜合考查,但其操作起來,較難做到準確和客觀公正地評價學生的學習水平。占據50%比例的理論知識考查部分,可以通過傳統閉卷考試的形式,做到考查知識點覆蓋全面、難易適當、過程公正。而占30%比例的運用理論知識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考查和占到20%的學生綜合能力考查,因考查內容、考查形式、考查時間靈活多樣,不容易給出一個類似于標準答案的標準,教師的自主性較大。此外,因課題小組學習、課堂辯論、情境模擬等方式往往是以小組進行,最后呈現的也是小組的整體成績,從教師角度,較難判定小組中每個學生的具體貢獻度與知識掌握水平。因此,教師在這兩部分的評分比例中往往不會給予較大的評分差距,導致考核形式化。
四、提升公共管理類課程立體化教學模式效果的對策建議
為避免教師在探索立體化教學模式中容易產生的教學資源立體化中的碎片化、教學內理論與實踐比例失重、教學手段使用的本末倒置以及考核形式化等問題,需要教師及高校教學管理部門共同做出努力。
(一)教師應把握好立體化的教學目標和原則
探索立體化教學的教師應該明確,立體化教學是手段而非目標,是為了促進公共管理學科學生培養目標的更好實現。公共管理專業旨在為政府部門和非政府機構以及企事業單位的人事和行政機構培養寬口徑、復合型、應用型的公共管理高層次專門人才。[5]因此,公共管理課程實施立體化教學的目標,是要通過立體化的教學資源、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手段等,在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的基礎上,真正樹立學生在公共管理理論研究和實踐問題解決方面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教師在教學探索與實踐中,應始終堅持以學生為本的基本原則,系統性、戰略性地對立體化教學模式進行規劃與設計。
(二)學校應給予教師探索立體化教學更多的支持與保障
任何新的教學改革的探索,都需要教師大量的精力投入和一定的資金支持,當然也伴隨一定的風險。教師本身的教學科研任務就比較繁重,如果沒有學校相應教學管理部門在教學改革嘗試方面的大力支持,這一探索很可能淺嘗輒止,不具有持續性。因此,學校相應教學管理部門應給予新的教學模式改革在資金、技術及制度方面的充分保障,并正確看待新的教學模式探索中出現的問題,積極尋求改進的對策。
(三)教師和學校應共同探索立體化教學模式的效果評估標準
傳統教學模式已經有了非常成熟和完善的效果評價體系,但其很難反映立體化教學模式的教學效果。沒有效果評價的教學改革探索,雖然給了教師較多的自主空間,但也存在改革流于形式的風險。而且,教師自身也很難對自己主導的教學改革進行客觀的認識,不能發現改革中存在的真正問題。因此,高校相應教學管理部門應主動引導,組織教師進行立體化教學模式的效果評估設計,發現立體化教學探索中存在的共性與個性問題,使立體化教學改革的提升能夠有的放矢。
參考文獻:
[1]王霞,等.構建立體化教學模式,培養醫學生創新實踐能力[J].科技創新導報,2014(7).
[2]唐文武,等.立體化教學模式的構建與實踐———以創新能力培養為視角[J].湖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8).
[3]宋旭,等.立體化教學環境下«面向對象程序設計»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現代企業教育,2014(11).
[4]尹文嘉,等.立體化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電力教育,2014(4).
公共管理碩士(MPA)專業學位研究生是為適應社會公共管理現代化、科學化和專業化的要求而設立的,其培養目標是為政府部門及其他公共組織培養德才兼備、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高層次、應用型、復合型的管理人才。公共管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肩負著為公共部門輸送高水平人才的重任,要提高公共管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質量,導師的指導作用至關重要。同時,由于其需要一定的在公共部門的工作經歷為支撐,公共管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又是一種應用性很強的個性化教育??梢哉f,導師對研究生的個性化和應用性的培養是公共管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顯著特征。然而,目前我國許多高校普遍采用的仍然是單一導師制,存在著一定程度的知識結構欠缺以及與社會實際相脫離等方面的問題,不能夠有效保證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質量。公共管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的雙導師制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
所謂“雙導師制”就是一個研究生有兩個導師,即校內一個導師,校外一個導師,或者是校內雙導師m。2013年11月27日,教育部與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共同《關于深入推進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的意見》,要求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實行校內外雙導師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將以職業需求為導向,并且將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視為我國高層次應用型專門人才的主要途徑。在改革方向上,公共管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將以公共部門和社會需求為導向,以實踐能力培養為重點,以產學官研相結合為途徑,建立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具有中國特色的公共管理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 對于公共管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的教育來說,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方案的制(修)訂應有相關公共組織的專家參與;專業學位論文評閱人和答辯委員會成員中,相關公共組織具有高級職稱(或相當水平)的專家應不少于1/3。同時,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鼓勵培養單位對研究生導師按專業學位和學術學位分類評聘,推廣校內外雙導師制,組建由相關學科領域專家和行(企)業專家組成的導師團隊共同指導研究生。
二、公共管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實施“雙導師制”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國公共管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盡管一直在倡導雙導師制,但真正實行的高校很少。在一些高校的“雙導師制”實踐探索中也暴露了一些問題。例如,校外導師的責權利不清,造成他們在培養學生時無法有效地設定目標;校內外導師之間缺乏有效溝通,在培養學生的細節上政出多門;學生積極性不高,不能主動與校外導師溝通,造成資源配置的浪費。雙導師制實施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突出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雙導師制流于形式
在公共管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實施過程中,許多高校按照有關部門和教育指導委員會的要求,在組建由校內教師組成的教學團隊的同時,聘請了一些有實際工作經驗、符合學歷要求、在政府部門和其他公共組織擔任領導職務的人員作為校外導師。但是,研究生培養過程中,基本上是—個學生—位指導教師。導師的責任主要體現在對學生學位論文的指導,其他方面很少過問,甚至缺少基本的溝通。在教學過程中,授課教師主要是校內教師,聘請的校外指導教師少量可以舉辦專題講座,多數不介入教學活動。如某高校從事公共管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教師共計125人,其中校內導師73人,校外導師52人。在52名校外導師中只有13人舉辦過專題講座,其他人只是參與研究生學位論文的指導工作或參與學位論文開題、匿名評審、答辯中的某個環節。在公共管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過程中并沒有真正實施雙導師制。
2.校內外導師之間缺乏有效溝通與交流
通過對承辦公共管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高校的調查發現,雖然有些高校在部分公共管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過程中配備了雙導師,但是在整個研究生培養環節各負其責、各行其是,導師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與交流。學生的學習和成長需求信息不能在導師之間有效傳遞,也就使得兩位導師都不能做到真正全面了解學生,必然也就不能夠做到人才培養的有的放矢。
3.客觀環境影響雙導師制的實施
這里所說的客觀環境主要是指高校公共管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的實施方案,研究生導師的聘用條件、具體責任、考核評價制度等。我國從事公共管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高校雖然類型多樣,但是從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過程看多數院校仍然沿襲著學術型研究生的培養方式,注重校內導師作用的發揮,忽視校外導師的作用。從導師選聘條件看多注重學歷、職稱、教學和科研能力,較少關注教師的從業經歷、實踐能力、所具有的公共組織管理能力等。如某高校選聘校外導師的申請表中就包括發表過多少學術論文和專著、主持過多少省級以上科研項目等。也就是說完全用聘用校內導師的方法來選聘校外導師,其結果也必然不會有多少校外導師符合要求。
在公共管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過程中,大多數高校注重課堂學習過程(雖然授課方式已經多元化,案例分析、情景模擬、課堂講授等已經貫穿于課堂學習過程),輕視課外實踐和校外實踐基地作用的發揮。如有的教師把課外實踐作為重要授課內容之卻得不到相應的經費和組織支持;有的教師沒有任何領導經歷和組織經驗,也沒有從事過相關的課題研究,卻在為公共管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講授領導科學、公共政策分析等課程,其實際授課效果也就可想而知。
實地調研結果還表明,許多高校對于校內導師和校外導師的職責規定的不明確。制定導師工作職責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明確導師在研究生培養過程中的責任,從而規范導師培養研究生的過程,提高研究生的培養質量。就公共管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承辦院校已經制定的教師職責來看,往往敘述得比較籠統,沒有清晰地界定校內校外導師各自的責任以及在各個環節的重點工作。
4.主體因素影響雙導師制的實施
主體因素是指校內導師和校外導師自身的素質、工作熱情、責任心等。從我國的實際情況看,公共管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的校內導師多數具有較強的科學研究能力,具有較高的學歷和職稱。但是,大部分校內導師缺乏在政府部門和其他公共組織的實際工作經歷,甚至沒有與政府部門和其他公共組織進行過任何形式的合作。校外導師的選聘資格大多集中在領導經驗、學歷水平等方面,而對于其是否有充分的時間和精力指導學生實踐和學位論文考慮不多,致使校外導師的教學能力、學位論文指導能力參差不齊,而且沒有充足的時間從事研究生的指導工作。一些校外導師由于擔任領導職務,日常工作繁忙,很少有時間和精力思考如何更好地培養和指導學生。由此,必然影響到校外導師作用的發揮,也必然會影響公共管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質量。
三、公共管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雙導師制有效實施的對策建議
1.應高度重視雙導師制的重要作用
我國于2001年正式啟動公共管理碩士專業一學位研究生教育項目,15年來,培養規模不斷擴大,培養模式不斷創新。在注重師資多元化培訓的同時,努力建設“雙導師”型的優質師資隊伍。國內外經驗表明,師資隊伍是公共管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教學活動開展的靈魂和核心,“雙導師”型師資隊伍的建立是公共管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成熟的標志。
從國際社會來看,將公共管理作為一個專業開展相關教育活動誕生于18世紀的德國,但是,把公共管理碩士作為一種專業學位教育而付諸實施的是美國4。早在19世紀初,美國就開始進行與公共管理相關的教育活動。至今,美國的公共管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已有近一個世紀的歷史,專門為美國各種類型的公共組織尤其是政府機構培養高層次、應用型的公共管理高級人才。美國公共管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師資由全職教師、兼職教師與客座教師組成,不同類別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發揮著不同的作用。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管理學院、錫拉紐茲大學麥斯威爾學院、普林斯頓大學威爾遜公共和國際事務研究所、紐約大學瓦格納公共服務研究生院等知名院校都已經形成了教師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以及學生之間知識雙向溝通的教育方式,同時,注重對校內外導師教學活動全面的考核和評估,以確保公共管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質量。
鑒于此,我國承辦公共管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院校應當高度重視教師隊伍的專業化建設,按照國家和全國公共管理碩士教育指導委員會的要求,通過多種舉措努力建設“雙導師”型的教師隊伍,以確保公共管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目標的實現。
2.通過建立教育質量認證體系推動雙導師制的建設
從我國的實際情況看,各培養單位根據公共管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特點和公共管理實踐發展的需求,制定并實施了一系列建設和發展措施,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我國仍然缺乏一個起主導作用和規范作用、系統化的公共管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質量指導性的評價機制。雖然明確了 “雙導師制”的建設方針,但是各高校對“雙導師”的界定不盡相同,并且缺乏相應的考核機制。一些院校的實踐性教師或導師只是流于形式,并沒有承擔應有的教學任務或研究生一指導工作。
目前,公共管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質量認證體系在我國尚屬空白,亟須在借鑒國內外相關經驗的基礎上,建立一個科學、合理、成熟、有效的教育質量認證體系。教育質量認證體系的建立,可以明確各個培養環節的考核指標和評價參數,為“雙導師”型師資隊伍的建設指明方向。
3.完善相關制度以明確導師的職責
正如前文所說,我國多數培養院校在公共管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的相關制度中雖然都表示要重視教師隊伍建設,從培養高質量、應用型公共管理人才的視角出發,要建設“雙導師”型的教師隊伍,但是,在具體落實過程中存在著明顯的不足。其中一個突出問題是,沒有明確校內導師和校外導師的職責,即使對于各自的職責有所描述,也缺乏具體的管理、監督和檢查。
為此,應當重新審視已有的制度和教育教學方案,明確校內和校外導師的工作職責,對于各自應承擔的任務,在研究生培養過程中的各個環節應當發揮什么樣的作用,應當達到的基本標準,應當如何加以監督和考核等,都應當清晰地表達出來,從而以制度化、規范化的形式來約束教師的行為,引導他們按照公共管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流程進行工作。
應當充分認識到校外實踐基地的建設和實踐基地導師作用的有效發揮對于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的重要性。目前,我國絕大多數公共管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院校都建立了校外實習實踐基地,然而,實踐基地所發揮的作用卻有著較大的差別。為了充分發揮校外實踐基地的作用,培養院校應當在相關的制度中明確校外實踐基地應發揮的作用,要定期檢查實踐基地是如何發揮作用的,具體的實施主體要定期匯報校外實踐基地的建設與發展情況。校外實踐基地的作用、實踐導師的作用、取得的績效、今后建設發展的方向和目標等都應當納入監督考核體系中。
4.通過多種舉措建設高素質的“雙導師”型教師隊伍
師資隊伍是公共管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中的關鍵因素之一,是影響和制約研究生培養質量的重要條件。在“雙導師”型教師隊伍建設過程中要著力增強校內導師的社會實踐能力,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建立公共管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校內導師到政府部門或其他非政府公共組織任職的機制。當然,要實現這1點需要承辦院校和公共組織達成共識,并加以著力推動。
建立公共管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校內導師到政府機構和其他公共組織任職的機制,是填補教師與授課對象之間“知識鴻溝”的重要方式。院校應當為從事教學活動的校內導師創造在公共部門掛職鍛煉或從事實踐活動的機會,推薦他們到政府機構或其他公共組織擔任一定的管理工作或進行實踐調研,在具體的公共管理實踐活動中掌握政府管理、公共決策等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豐富他們的實踐經驗,提升他們對于公共組織的管理水平,由此達到縮短課堂教學與公共管理實踐活動的距離。這一舉措的有效實施,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實現校內導師的“頂天立地”。所謂“頂天”,即能夠適時把握公共管理理論和方法的學科前沿,掌握最新的科學研究成果以及國際社會公共管理學科發展的最新動態;所謂“立地”,則是校內導師密切與政府機構和其他公共組織聯系,通過項目合作研究、政策咨詢、項目評審等多種方式,加強與政府機構和其他公共組織的溝通與合作。
在著力提升校內導師整體素質和教學能力的同時,要進一步強化校外導師的聘用和管理。我國承辦公共管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院校的現實情況表明,許多公共管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院校的校外導師數量明顯不足,未能達到每個研究生配備一名校外導師的基本要求。因此,首先要加大聘請校外導師的力度,聘請國內外政府機構和其他公共組織的資深管理者和高層領導者擔任校外導師,充分發揮他們公共管理實踐經驗豐富、有較好的公共組織管理能力的作用。通過開展專題講座、聯合組建實訓基地、擔任教學實踐環節的導師、參與學位論文指導等,實質性地融入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過程中。
5.暢通教師與學生溝通交流的渠道
研究生與導師的溝通與交流有助于教師全面深入了解學生的需求,有助于學生及時解決學習和工作中遇到的問題,也有助于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的培養。教師與學生的溝通交流不僅要在教學和實踐過程中,更要在學位論文的寫作階段。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伍德威爾遜學院特別強調教師與專業碩士研究生溝通的重要性5 ,認為應當通過教會學生精湛的分析技術使其具有熟練地分析復雜問題和評估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國也十分重視教師與研究生的溝通與交流,許多培養院校都制定了較為詳細的工作計劃。對于公共管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應當在現有的基礎上更加重視學位論文寫作階段的溝通與交流,及時了解學生學位論文寫作的進展情況,及時糾正論文寫作過程出現的問題和方向的偏離。在保障學位論文的科學性與邏輯性的同時,全面提升公共管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的論文質量。
6.建立健全監督考核機制和激勵機制
為進一步提高“雙導師制”的運行效能,應當建立和完善相應的監督考核機制。對于校內導師和校外導師應有不同的考核指標,不僅要考核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而且要考核其實踐能力及與學生溝通交流的能力。同時,還要監督和考核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通過多種形式和多樣化的指標,實現對教師全方位的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