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1 16:28:1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抗旱造林技術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蒲城縣位于關中平原到黃土高原的過度地帶。地理坐標為東經109°17′20″~109°54′48″,北緯34°44′59″~35°10′30″。海拔345~1282m。該地區屬干旱地區,年降雨量僅550mm,且多集中在7~9月,一般占全年降雨量60%。土壤以善土和黃土為主,陰坡土層較厚,陽坡土層較薄,且有機質含量底下。土壤pH值6~7.5。從地貌上看,該區有大量的荒山荒坡,溝壑縱橫,溝深坡陡,植被稀少,水土流失嚴重,失去生態平衡。雖經多年治理,效果不佳。由于缺水,造林成活率低。因此在該地區推廣花椒抗旱造林技術,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2.技術內容
花椒抗旱造林技術是通過采用提前整地,苗木保護和科學栽植等技術措施提高造林成活率。
2.1整地
整地方式根據立地條件而定?;纳綔掀虏捎猛隰~鱗坑和修反坡梯田方法進行。地埂臺田采用人工挖穴。整地時間:每年夏秋季整地,第2年春季造林。整地方法:魚鱗坑是在溝坡上修成60~120cm寬的帶狀梯田,外高內地,以利保墑蓄水。穴狀整地:根據造林密度挖成60~70cm見方的大坑。挖好后將表土填人下部,生土填入上部。結合整地每穴施入有機肥1~2kg,磷肥50kg。
2.2苗木處理
苗木出圃后先進行分級。將1、2級苗木先在清水中浸泡2~5天后進行修根。然后取黏性黃土50kg,磷肥1kg加水和成糊狀進行蘸根。蘸根前用ABT3號生根粉處理,效果更佳。
2.3栽植
栽植時間一般在苗木萌芽前20天左右為宜。先栽植后澆水,再截干。這樣利于栽植深度一致,便于踏實。栽好后離地面3~5cm處將干部截去(有條件的地方可以采用地膜覆蓋)。然后用土將苗木封成15~20cm大的堆。待芽萌發后,將土堆去掉。
3.技術效果的評估
關鍵詞:陜北沙區;造林;樹種選擇;抗旱造林;技術
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在不斷提高,農業的發展也取得了良好成果,但土地荒漠化卻始終影響著我國較多地區的發展。為了有效緩解土地荒漠化,提高森林覆蓋率,沙區造林逐漸成為了很多干旱半干旱地區的重要選擇。陜北是我國黃土高原的中心部分,主要包括陜西省的延安市和榆林市。陜北地區在很長一段時期內都受到土地沙化的侵擾,樹木成活率較低,在沙區內部進行植樹造林,能夠在很大程度上保持水土,增強森林植被的覆蓋率。選擇合適的沙區造林樹種,是影響陜北地區沙區造林事業進展效果的重要因素,同時,不斷加強抗旱造林的相關技術,能夠有效提高陜北沙區造林的效果。
1 陜北沙區造林樹種的選擇
1.1 陜北沙區造林選擇樹種的原則
1.1.1 因地制宜的原則。植樹造林的首要工作是選擇合適的樹種,只有根據當地的氣候環境、地形、地勢以及土壤條件選擇的樹種,才能夠適應當地的生長。陜北地區的沙化情況較為嚴重,土地較為貧瘠,干旱情況較為明顯,因而進行沙區造林時,需要選擇適合陜北地區的樹種。針對陜北沙區的地理環境和作物生長條件,選擇對水源要求較高的樹種顯然是極不合理的,只有選擇抗旱性較強且耐貧瘠的樹種,才容易成活。灌木是沙區的首選樹種之一,它對生長條件要求較低,生命力較為旺盛。
1.1.2 鄉土樹種優先的原則。陜北沙區進行植樹造林,可以優先選擇本地的一些鄉土樹種。鄉土樹種在適應陜北沙區環境時更容易成活,生長過程也較為穩定,對于沙區造林來說具有良好的可行性。根據陜北地區實際情況而言,選擇成活率高的樹種作為沙區造林的主要樹種,這對于盡快建造經營良好的沙區森林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1.1.3 考慮樹種特性的原則。陜北沙區在選擇造林樹種時,應充分了解能在該地區生長的樹種,有效分析樹種的特性,選擇最為適合的。在保證樹種成活率高的前提下,盡可能選擇物種多樣性較為明顯的樹種,這對于森林植被的發展生長具有積極意義。
1.2 陜北沙區造林樹種類型
陜北沙區遵循因地制宜、鄉土樹種優先以及考慮樹種特性的原則選擇樹種。在這些原則的指導下,能夠供陜北沙區選擇的樹種主要有:樟子松、沙柳、紫穗槐、沙棘、沙蒿、花棒等。這些樹種在較為惡劣的條件下都能生存,具有較強的生命力,并且都具有一個共同的特征,即抗旱性強,這一特性決定了它們都能夠在陜北沙區生長。同時,陜北沙區造林選擇的樹種一般較為容易管理,不需要采取一些較為特殊的管理方式,省時省力。陜北沙區選擇的造林樹種,在很大程度上都能起到防風固沙的作用,具有保持水土的良好效果[1]。
2 陜北沙區抗旱造林技術
2.1 做好局部整地工作
在干旱地區進行植樹造林,需要采用一些抗旱技術良好的整地技術,是緩解土地干旱問題的應對策略之一。整地是植樹造林的重要工作之一,對于森林植被的生長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整地有全面和局部2種類型,針對陜北沙區的情況,植樹造林時通常會選擇局部整地的方式。全面整地會影響到土質,導致土壤更加疏松,一經暴雨沖刷,極容易發生水土流失。因而采用局部整地的方式,有目的地減少這方面問題的發生[2]。局部整地主要是針對土地進行的,達到改善土壤條件的重要目的。通過局部整地,樹木生長的環境變得更為有利,樹種的成活率得到顯著提高,對于沙區造林工作的順利開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針對陜北沙區的土地情況,使用穴狀和塊狀的整地方法。對沙區土地進行分區分塊的修整,能夠良好地保持水土。陜北沙區的土地都是采取隨時挖坑、隨時栽種的方法,同時,在風蝕較為嚴重的區域搭設一些屏障,達到降低風速的目的,這樣在大風侵襲時,剛剛栽種的樹苗就不會被掩埋[3]。
2.2 加強植樹造林技術
2.2.1 選擇合適的植樹季節。陜北沙區在進行植樹造林的過程中,不斷加強抗旱技術,使得沙區造林的工作得以順利進行,植被生長的效果也會越來越好。選擇合適的植樹季節是沙區抗旱造林技術的重要一步。植樹的時間,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植樹造林的效果,針對陜北沙區而言,春季是最好的植樹季節。陜北地區的干旱情況較為嚴重,選擇春季作為植樹造林季節,能夠有效利用春季冰雪消融的水分,對于緩解干旱、節約水資源具有良好的效果。春季冰雪消融之后,很多水分還存在于土壤中,較為濕潤的土壤適合樹種成活。陜北沙區的很多樹種都是在春季完成移植栽種[4]。
2.2.2 做好樹苗移植前的處理工作。沙區造林工作的最終效果直接取決于樹苗質量。做好樹苗移植前的處理工作,對于保證樹苗質量具有重要意義。處理樹苗時:首先,選擇合適的樹苗進行移植。精心挑選一些根系粗壯發達,沒有病蟲害的樹苗,樹苗本身的質量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今后培育工作的效果。其次,做好起苗工作。選派移植經驗豐富的人員進行樹苗的起苗工作,盡量不傷害樹苗的根部,起苗后及時進行包裝。最后,存放好移植的樹苗。樹苗在運輸到目的地后,做好存放工作,減少因為水分蒸費樹苗的情況發生[5]。
2.2.3 加強植樹的相關技巧。良好的植樹技巧,能夠提高樹苗成活率。種植樹苗時,為了提高樹苗木本身的抗旱性,通常使用蘸泥漿和浸根中加入生長調節劑的方法,促進根系快速成長。把握合適的栽種深度,對于樹苗今后水分的吸收具有重要影響。合理的樹苗栽種密度,是影響樹木生長的重要因素,同時,還需要注意的是,不同樹種之間的搭配種植,能夠促進物種多樣性的發展,增強樹木的抵抗力。
3 結語
陜北地區的干旱情況較為明顯,土地荒漠化的情形也較為嚴重,在沙化地區進行植樹造林,需要選擇合適的樹種。陜北沙區在植樹造林的過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抗旱原則,掌握良好的抗旱造林技術,對于提高樹木成活率,促進樹木生長具有重要意義。樹種的選擇和種植,都是促進陜北沙化地區造林工作順利開展的重要保證,同時,還要注意加強造林之后的管理工作。
參考文獻
1 姬海霞.陜北地區落葉樹種秋季截干覆土抗旱造林技術實踐分析[J]. 現代園藝,2014(3)
2 劉喜宏.陜北干旱區抗旱樹種造林技術[J].科技信息,2012(6)
3 劉慧,王飛.淺析榆林地區樹種選擇和抗旱造林技術[J].現代園藝, 2013(4)
關鍵詞:北方 ;春季;抗旱造林;技術
中圖分類號:K826文獻標識碼: A
干旱已經是一個世界性的問題,造成干旱的原因主要有很多,例如區域地理位置、大氣環流以及區域森林分布。干旱非常容易造成沙塵暴、荒漠化、森林覆蓋率降低、水資源短缺、生物多樣性減少等這些問題。干旱問題已嚴重影響樹木的成活、威脅到樹木生長,因此,抗旱造林技術的應用十分必要??购翟炝旨夹g主要用于荒山造林、荒漠化治理等生態環境的改造,以及城市、園林綠化和交通道路綠化等。
一、我國北方主要造林工程
1. 退耕還林工程
退耕還林工程始于1999年,是迄今為止我國政策性最強、投資量最大、涉及面最廣、群眾參與程度最高的一項生態建設工程,也是最大的強農惠農項目,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大的生態建設工程。我縣是從2002年開始開展這項工程的。
2. 防沙治沙工程
防沙治沙工程的主要目的是遏制沙漠化擴大和加大對已沙化地區的治理。建國以來,國務院先后四次召開全國防沙治沙會議,制定了防沙治沙工作的方針和政策措施,并在重點沙區開展了以植樹種草為主要內容的群眾性防沙治沙工作。我縣是從2000年開始開展防沙治沙工程的。
二、抗旱造林主要應用的技術
多年來,針對北方比較干旱的狀況,我們主要采取采用容器苗造林、選用耐旱樹種造林等抗旱造林技術。
(一)容器苗造林技術
"過河要有橋,栽樹要有苗",這造林要育苗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容器苗技術是北方春季抗旱造林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容器苗的根系是在容器內形成的,在出圃、運輸、造林的過程中,根系得到容器保護,造林成活率高。栽植后根系恢復生長也快,造林后緩苗期短,有利于苗木的初期生長。同時,容器苗造林技術實現了一季育苗,全年造林。這里,介紹一下容器苗造林中通常所用的營養杯、基質和容器苗的要求以及栽植方法。
1.營養杯要求
林業生產上應用的育苗容器種類很多,主要分為可以和苗木一起植入土中的容器和不能與苗木一起植入土中的容器兩種。第一種容器的制作材料能在土壤中被分解,如一些紙質的營養袋、營養杯等。第二種容器的制作材料在土壤中不能分解,如塑料制作的營養杯、營養袋,在植樹時要將容器取下,才能進行栽植。容器的形狀多種多樣,常見的有六角形、四方形、圓形、圓錐形以及單杯、多杯等有底和無底的容器,目前我們多采用圓形塑料制容器。
2.基質要求
容器苗造林,對培育苗木的基質也有一定要求?;|主要成分是林地土、草地土和玉米秸稈粉碎物等天然有機物質,配制比例為3:4:3。配制好的基質要求重量輕,疏松透氣、不板結。
3.容器苗要求
顧名思義,既然是容器苗造林,那么對容器苗的要求就更加嚴格。
一是選擇生命力強、主干明顯的苗木。二是選擇主根發達、須根多的苗木。三是選擇葉色正常、無病蟲害的苗木。造林一般選用2年苗齡或者3-4年苗齡的容器苗。
4.栽植方法
栽植以前,首先要保護好苗木。
(1)栽前保苗
應該在育苗地將容器苗全部澆透水,使基質充分吸水,以增強苗木的抗旱能力。一般情況下,可以在起苗前2-3天,采用噴水或灌水的辦法增加基質的濕度。起苗時,要將長出容器底部的根適當修剪,并注意選優質壯苗,提高抗旱能力,及時將弱、小、壞苗清除,確保苗木質量。
在搬動和運輸容器苗時,不要使培養基質松散,以免破壞根系。
(2)栽植
栽植時,栽植坑大小要依據容器袋規格大小來定,坑底要平,不要挖成"鍋底坑",以保證容器底與坑底接合緊密。隨后,將容器苗帶容器完整地栽植在坑中央,并把容器四周的回填土壓實,使土壤與容器緊密接合。填土時,不要從上面踩容器內的基質,以避免出現窩根現象;不要使容器薄膜上端向內折卷,以免影響水分的滲入及容器內基質的透氣。栽植完以后,還要用雜草、枯枝落葉或碎石覆蓋穴面,以利保墑。
容器苗抗旱造林的效果雖然比較好,但是它的成本相對比較高,運苗也比較費工費時,為了降低造林的成本,在立地條件比較好的地方,像土層比較厚,土壤水分比較高的陰坡,用裸根苗造林也能達到不錯的效果。為了使裸根苗造林取得比較高的成活率,可以采用植物生長調節劑進行處理。
植物生長調節劑是一類與植物激素有相似生理和生物學效應的產品的總稱,在抗旱造林中,對裸根苗作用明顯。
(二)、選用耐旱樹種造林
提高抗旱造林的成效,除了以上技術措施的應用外,選擇適宜的造林樹種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樹種不同,其適生的環境,對水分的要求亦不盡相同。干旱半干旱地區造林應以耐干旱、耗水少的灌木樹種為主。造林的目的主要是綠化,林種以薪炭林、水土保持林為主,適當發展經濟林?,F列舉如下樹種造林:
灌木樹種:檸條、毛條、檉柳、白刺、沙冬青、花棒、沙木蓼、沙拐棗、爬地柏等。
喬木樹種:油松、側柏、刺槐等。
經濟樹種:杏、棗、柿子、花椒、山楂、沙棘、枸杞等。
三、節水和保墑措施
1.深坑低埋法:整地時樹坑要深一些,栽植后封土面要低于周邊20―30厘米,可減少土壤水分蒸發,并可有效截留降水。
2.鋪床蓋被法:在整好的樹坑中,底部先鋪一層塑料薄膜,然后埋土栽植,澆水后再覆一層塑料薄膜,用土壓實,可減少土壤水分蒸發。
3.苗干套袋法:經濟苗木柿子、棗等,栽植后將苗干套上塑料袋,可減少苗干水分散失。
4.覆蓋法:苗木栽植后,將樹盤修成外平內低的漏斗形,可有效截留降水,樹盤表面就地取材,覆蓋枯枝落葉、草皮、農作物秸稈、石塊等,可減少土壤水分蒸發。
5.封堆固苗法:苗木栽植后,及時澆足水,封大堆,擴盤1米見方,可減少土壤水分蒸發。
6、栽植前將苗木根據粗度分級,細致修剪劈裂根系,用20-40ppm的2#GGR浸泡根系一晝夜,栽植前用50倍保水劑蘸根或在栽植穴內放入與100克與土壤混合均勻的保水劑,然后,澆足定根水,可確保苗木成活。
四、栽植及管護
在北方春季造林一般選用的是裸根苗穴植法。當苗木運送到造林地之后應該及時的分發栽植,若沒來得及栽植的,應該要選擇在造林地就近背風、陰涼、安全地區假植。由于道路等一些原因,一般假植、存放地都要和造林地有一定的距離,栽植的時候要做到栽多少才運多少,一定要避免將大量的苗木露天并且長時間堆放,以防失水。小苗在栽植的時候要放入盛水的水桶當中,或者是用濕布包裹苗木,要取一棵栽一棵。
苗木的栽植必須嚴格遵守“三埋兩踩一提苗”的技術要求,做到根舒、苗正、適當深栽、分層壓實、根土密接,栽后要及時的澆足定根的水。埋土一定要踩實,避免大風搖動樹干,根部因灌風失水而死亡。
苗木栽植之后,精細撫育,包括施肥施藥、澆水除草、整形修剪等,還要加強管護,避免人畜毀壞,保證成活成林,盡快發揮它應有的效益。
在栽植管護方面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要力保造林成果。及時采取澆水灌溉、撫育管護等措施,確保新造林成活率和未成林造林地的保存率。積極創造條件,盡量保證珍貴樹種、古樹名木和油茶等木本糧油樹種、經濟林木等新造林得到澆水灌溉。
二要適度調整造林進度。根據旱情形勢,及時調整造林計劃,科學安排造林進度,確保栽一棵、活一棵,避免不顧旱情盲目造林。旱情嚴重地區適當調減春季造林計劃,提前開展種苗生產、預整地等工作,為雨季造林和秋冬季造林做好準備。
三要提高科技抗旱能力。推廣抗(耐)旱能力強的造林樹種,推廣使用保水劑、生根粉等造林。
四要及時做好森林病蟲害應急防控。密切監測重點區域蟲口密度,掌握發生動態,做好藥劑、藥械等準備,嚴防干旱后期林業有害生物大暴發。
五、補植和更新品種
苗木補植和更新品種是春季綠地管理的重要內容。一是要做好綠地苗木的補植工作,對管轄綠地內越冬期間死亡的苗木進行全面調查統計,抓住當前有利時機進行補植、更換,并及時澆透水,確保新栽苗木的成活率。二是要做好良種苗木的更新,綠化良種苗木是提高綠地景觀的前提,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原有的一些生長不良的樹種已不能適應綠地需要,必須及時更換良種。春天發芽前,采用多頭高接可當年圓頭,第二年開花結果,具體措施可采用劈接、切接、插皮接等方法。
結語
近幾十年來,抗旱造林的技術一直是我國北方地區森林培育學研究的重點。要想解決在干旱條件下造林的成活率和林木生長的問題,就應該從植物的特性以及立地的條件兩個方面入手??购翟炝志C合技術的研究和推廣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形成了一批具有明顯特色的成果,對于提高于旱地區的造林成活率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一、整地方法:
整地的方法應根據造林的地形、土壤、植被和氣候等條件的不同,通常采用以下幾種。全面整地、帶狀整地、塊狀整地。
在干旱地區造林整地中,主要是以帶狀整地為主,帶狀整地也叫帶墾,是呈長條狀的翻墾造林地土壤,并在整地帶之間保留一定寬度的不墾帶的一種整地方法,這種整地方法改善立地條件的作用較好,有利于保持水土,便于機械施工,其主要形式有:
(1)水平階整地,多用于干旱山地,土壤薄或較薄的中緩草坡或黃土地區的緩坡或中坡。施工時,自坡下沿等高線開始修第一階,然后第二階土,以此類推,最后一階可就近取表土蓋于階面,階面處緣培修土埂或不修土埂,階面寬度0.5-1.5米,階長不限,相鄰階距1米左右,階間距1.5-2米。
(2)反坡梯田,反坡梯田是黃土高原干旱丘陵地一種行之有效的整地方法。斷面呈三角形的溝,又叫三角形水平溝,田面向內傾斜成反坡。
反坡梯田蓄水保土,抗旱保墑能力強,改善立地條件作用大,造林成活高,幼林生長好,使用于黃土高原地形平緩坡面完整、土層深厚的造林地。
二、苗木栽植中應注意的問題
(1)選擇大苗、壯苗,大苗、壯苗對于提高造林成活率非常重要,在選擇苗木時一定要按照國家制定的苗木生產技術標準,選擇根系完整,無病蟲的一二級苗。
(2)認真細致栽植,栽植過程中要注意做到,苗木根部舒展;土壤與苗木根部要密接;有條件的栽后及時澆水,并封土保墑。截桿造林也要注意封土,盡量減少苗木水分散失。
(3)栽后管理,造林地管理主要是防止蒸發和人畜進入造林地踐踏苗木。同時注意松土除草,防止草荒,為苗木創造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
在林業生產實踐中,雖然總結出了許多旱地造林的方法和技術,但以上所述生產技術,在實際造林生產中尤為重要,為了大幅度提高旱地造林的成活率就必須在生產中綜合的運用各種林業措施,靈活掌握各種造林方法和技術,不斷總結出適合本地區立地條件,而且行之有效的生產技術,更好的為林業生產服務。
三、在干旱半干旱地區節水造林進程中,各種節水保水措施相繼應用并取得一定成效,固體水、保水劑、抗蒸騰劑等大量應用于防旱抗旱,已經或正在取得巨大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
1、滴灌造林技術。部分干旱半干旱石質山地困難立地處于城市近郊有水源且需要綠化的風景旅游區或名勝古跡區。因自然地勢陡峭,立地條件惡劣,坡度大、土壤貧瘠,導致樹木生長發育不良,樹木成活率低,形成低劣的生態景觀。而滴灌造林技術恰恰可以解決這個難題。
滴灌較常規灌溉造林具有諸多優點,如節水、減少整地費用、排鹽、提高造林成活率等。滴灌的基本原理是將水加壓、過濾,必要時連同可溶性化肥、農藥一起通過管道輸送至滴頭,以水滴(滲流、小股射流等)形式給樹木根系供水分和養分。由于滴灌僅局部濕潤土體,而樹木行間保持干燥,又幾乎無輸水損失,能把株間蒸發、深層滲漏和地表徑流降低到最低限度。滴灌造林可以根據不同季節、不同土壤墑情及時供水。高質量的供水最終將促進植物生長發育,利于樹木成活率的提高和環境景觀的改善。
2、吸水劑在抗旱節水造林中的應用。20 世紀70 年代初,美國農業部北部研究中心開發出一種高分子聚合物,稱之為高吸水劑(也稱高吸水性樹脂、吸水膠、保水劑、抗旱寶等)。我國對高吸水劑的研制和生產應用起步較晚,系統的應用研究則從80 年代初開始,之后發展較快,并取得階段性成果。
它具有高吸水性、保水性、緩釋性、反復吸釋性、供水性、選擇性、可降解性等特性。在林業上吸水劑的應用,可以提高土壤的最大持水量,增強土壤的貯水和保水性能,減少土壤水分耗散,延長和提高向植物供水的時間和能力,使其在干旱半干旱地區的林業生產中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
3、固體水在抗旱節水造林中的應用。固體水種植技術是20 世紀90 年代末國際上最新研制成功的一項先進抗旱造林新技術。固體水(solid water)又稱干水(dry water),是一種用高新技術將普通水固化,使水的物理性質發生巨大變化,變成不流動、不揮發的固態物質。這種固態物質在生物降解作用下能夠緩慢釋放出水分,被植物吸收利用。適于在遠離水源、氣候干燥、土壤保水性差的荒山中植樹造林使用。尤其是在嚴重缺水的干旱半干旱地區及季節性干旱地區,應用固體水并配合其它集水蓄水保墑技術,既可以保證長時間地供給植物水分,維持植物的正常生長,又可以減少水分的無效蒸發及滲漏,達到節約用水、水分高效利用的目的。
4、化學藥劑處理在抗旱節水造林中的應用。用于處理苗木來提高造林成活率的化學藥劑主要包括有機酸類:蘋果酸、檸檬酸、脯氨酸、反烯丁二酸等;無機化學藥劑:磷酸二氫鉀、氯化鉀等;蒸騰抑制劑:抑蒸劑、葉面抑蒸保溫劑和京2B ,還有橡膠乳劑、十六醇等。這些藥劑的應用,可以減少植物體內的水分蒸發,增強苗木的抗旱能力。
5、ABT生根粉、根寶等制劑在抗旱節水造林中的應用。ABT 生根粉是中國林科院王濤研究員研制成功的高效、廣譜、復合型生長調節劑;根寶是山西農業大學研制開發的一種營養型植物生長促進劑。2 種制劑所含的多種營養物質和刺激生根的物質能夠直接滲入根系,使苗木盡快長出新根,恢復吸收功能。從而提高造林成活率,在荒山造林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關鍵詞:榆林地區;植樹造林;抗旱
榆林市位于我國黃土高原北部地區,該地區氣候干旱,年降水量較少,北部以風沙草灘為主,南部以沙黃土丘陵為主,屬于毛烏素沙漠與黃土高原的過渡帶,生態環境極差,溝壑縱橫,地形支離破碎,干旱、沙塵暴等自然災害頻繁發生,是我國水土流失最嚴重、生態環境最脆弱的地區。植被的成活率低、風沙的嚴重侵蝕給當地人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了嚴重的影響。盡管國家啟動了退耕還林工程、天然林保護工程等一系列改善當地環境的林業建設工程,但是效果都不是很理想。下面筆者就榆林地區植樹造林對樹種選擇和抗旱造林技術談談個人的建議。
1 因地制宜的選擇樹種
選擇適合的樹種是植樹造林的第一步,只有根據氣候及地形特點選擇好樹種,其它方面的技術才可在此基礎上將作用發揮到極致,才能提高樹木的成活率,使植樹造林工作做到最好。榆林地區屬于干旱地區且土地較貧瘠,因此,在選擇樹種的時候需要考慮的首要問題就是樹木的抗旱性強和耐貧瘠的特點[1]。在選擇樹種的時候,還要保證灌木優先。因為灌木生命力旺盛,成活率高。
1.1 沙區主要以種植樟子松、沙棘、沙柳、花棒等為主
實踐表明,在大面積沙區以種植樟子松、沙棘、沙柳、花棒、踏榔、沙蒿等的效果較好。因為這些樹種適應惡劣環境的能力較強,具有抗旱性,成活率較高,管理起來比較容易,省時省力,而且防風固沙效果顯著。
1.2 山區主要以種植油松、側柏、山杏等為主
根據地形、氣候及樹種特點,榆林的山區種植油松、側柏、山杏等樹種較好,因為這些樹種具有較強的適應能力,對土壤的要求不嚴格,耐干旱貧瘠。另外,高大喬木根系和枝葉都比較發達,可以減少山區的水土流失,起到很好的防風固沙作用。
2 局部整地,提高樹苗成活率
整地也是植樹造林的重要任務之一,精心整地有利于土地條件的改善,有利于樹木的生長,提高樹種的成活率,對造林施工提供了便利的條件,從而提高植樹造林的質量[2]。整地主要有局部和全面整地2種,根據地形特點,我區主要以局部整地為主。
2.1 北部沙區以塊狀、穴狀整地為主
根據我區北部風沙草灘為主的地形特點,整地方式主要是塊狀、穴狀整地,采用隨時挖坑隨時栽種的方法進行植樹造林。風蝕相對嚴重的地方需要搭設障蔽,以減弱風速,這樣,剛栽植的樹苗就不會被大風吹來的積沙掩埋從而降低成活率。防沙障蔽主要有3種:帶狀、網狀以及活物沙障。草繩沙障因其具有高成本、工序復雜等特點,一般只在風蝕較嚴重的地方使用。實踐表明:活物沙障能最大程度的減小風速,網狀沙障次之。
2.2 山區主要以穴狀、魚鱗坑整地為主
基于山區溝壑縱橫,地形復雜的特點,整地以穴狀、魚鱗坑為主。魚鱗坑分為大、小2種:大魚鱗坑整地通常用于坡度為15°以上的退耕地,栽植的樹苗以側柏等針葉樹木為主;小魚鱗坑整地通常用于坡度為20°以上的荒地,栽植的樹苗以檸條、桑等為主。大穴整地直徑為1m左右,深0.5m左右,以栽植營養袋油松等為主。整地的時間也很重要,最好在植樹造林的前3個月進行整地,這對提高樹木成活率有很大的作用。實踐表明:整地地區樹木的成活率要高出未整地地區20%多,由此可知,整地是提高樹苗成活率的重要途徑。
3 植樹造林的技術措施
3.1 植樹的最佳季節
植樹造林的效果好壞與植樹的時間有密切的聯系。雖然榆林地區春季、夏季、秋季都可植樹造林,但春季是造林的最好季節。春天冰雪剛剛融化,土壤里的水分基本上還沒有蒸發,泥土較濕潤,特別適合植移后的樹苗更好的成長。因此,春季是植樹造林的黃金時間,全年絕大部分的植樹造林任務都是在春季完成的。夏季陽光照射時間長、溫度高,因此,如果在夏季植樹造林,就要把握好降雨量的情況并且盡量采用容器苗造林的方法,以保證樹苗的成活率。秋季植樹造林不能太早更不能太遲,過早,由于秋季樹葉未完全落盡、蒸騰作用大會導致樹苗枯死;過遲,由于天氣變冷、土地凍結會導致樹苗的根系無法生長,降低樹苗成活率[3]。
3.2 樹苗的栽前處理
樹苗質量的好壞決定著造林工作質量的好壞。因此,在選擇樹苗時要精心挑選,盡量選擇粗壯且根系、樹冠發達、無蟲害的樹苗。在樹苗起苗后要及時包裝,運輸到目的地后,要及時的栽植以防止水分的過量蒸發,如果不能及時栽種樹苗就對其要假植以防止樹苗干枯而死。
3.3 植樹技巧
為了提高樹苗的成活率,對于抽枝發芽能力較強的樹苗,在栽植前要對其進行適當的枝葉修剪以減少栽植后水分的蒸發。為提高樹苗的抗旱能力,最大限度的調整樹苗的生理平衡,我們可以采用浸根、蘸泥漿適量加入吲哚乙酸等生長調節劑處理樹苗根系,還可以采用吸水劑、固體水等技術促使樹苗根系快速生長。如果樹苗是裸根栽植,栽植的時候一定要根據樹種的特點決定栽植深度,通常來說,樹苗的栽植深度要在樹苗根頸原土痕跡以上4cm左右,如果移植的是大樹或沙區造林,栽植深度要在40~50cm之間。埋土時,一定要將樹根埋好、踩實以防止水分的蒸發,另外,對于根系發達的樹苗,一定要保證根系不被窩住以防止因不透風而傷根。
3.4 樹苗栽種密度
樹苗栽植的密度是保證樹苗成活率的重要因素。根據樹種的不同特點,栽種密度分密植和疏植2種。根據實踐經驗,一般來說,陰性樹栽植的要相對密集,陽性數栽植的要相對稀疏些;生長速度較快的樹種栽植要稀疏,生長慢的樹種要密植;樹干易彎、易倒的樹種應密植,水土保濕林需要密植。一般來說,榆林地區樟子松、油松、側柏、楊樹、杏樹等喬木,多為3m×4 m或4m×4 m;紫穗槐、桑樹等灌木多為1m×3m雙株栽植為宜。
3.5 樹種搭配栽種經驗
樹種的搭配栽種可以起到更好的防風固沙、減少自然災害的作用。實踐證明,榆林地區的沙區以楊樹、樟子松、紫穗槐搭配栽植和側柏、楊樹、紫穗槐搭配栽植2種栽種模式最好;丘陵地區以沙棘、檸條搭配栽植和側柏、桑搭配栽植2種栽植模式最好。
4 造營并舉、強化管理
俗話說“三分植,七分管”,這反映了造林后管理工作的必要性。榆林地區的氣候和地形條件都很差,因此,樹苗栽植后的管理工作是很重要的。樹苗栽植后的管理工作以保證樹苗的水分供應為主。例如,要及時地除草以減少雜草對水分的吸收,還要對樹苗進行培土以防止水分的蒸發。在樹苗缺水的情況下要及時地給樹苗澆水,除了滿足樹苗對水分的需要外,還要保證肥料、空氣、陽光、熱量的充足。另外,植樹后要采取必要的封山育林措施,這樣才能保證樹苗免被人畜等損害。
5 結語
植樹造林是榆林地區一項重要的工程,我們在多年的實踐工作中獲得的經驗為以后的植樹造林工作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植樹造林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
參考文獻
1 李夏剛.陜北地區抗旱造林技術探討[J].陜西林業科技,2009(1)
關鍵詞:土石質山區;抗旱造林技術;造林蓄水
中圖分類號:S725 文獻標識碼:A
1 抗旱造林前期準備
1.1 合理地選擇造林的樹種
考慮到該地區的氣候較為干旱,水資源較為短缺,并且所具備的造林土地環境較差等特點,為了達到抗旱造林的長效性、持續性以及觀賞性等要求,我們在進行抗旱造林之前需要選擇能夠抵抗干旱、用水量較小、抗寒冷、水分的利用率較高、能夠在惡劣的環境中生存且壽命較長的樹種。在造林的過程中,樹種的選擇主要以生態林以及水土保持林為主,如果所處的造林環境較好,也可以適當地考慮栽種一些經濟林,從而提高栽種者的經濟收入。經過實際驗證發現,比較適宜的經濟樹種有以下幾種:側柏、國槐、油松以及白榆等。
1.2 規劃科學的造林密度
在充分考慮了不同的種樹土壤環境以及樹種所具有的抗旱能力的同時,我們確定了造林過程中所需要的造林密度為:如果以側柏為造林樹種,其每公頃不能超過1000株;如果以國槐為造林的樹種,其每公頃不能超過1000株;而若以白榆為造林的樹種時,其造林密度上限為每公頃栽種2500株。
1.3 選擇最佳的造林整地時間
我們知道,一般情況下造林應該在雨水較為充足的時候進行,因此,為了可以充分地利用每年7到9月份的集中性降雨季,我們需要在實行造林工程的前一年,對造林附近的土壤進行大規模的整地作業,從而熟化造林土壤,提升在雨季造林的成活率。
1.4 實施科學的造林整地方法
1.4.1 對魚鱗坑型土壤進行整地的方法
在魚鱗坡的坡面沿著等高線挖一個半月牙形狀的魚鱗坑,坑的圓邊朝下,所挖的魚鱗坑最長直徑以及最短的直徑分別有1.2m和0.8m,坑的深度為0.8m。為了提高具有最大坡度的魚鱗坡的坑雨水沖刷能力,我們在魚鱗坑的坑底采用石塊進行筑埂。
1.4.2 對反坡梯田型土壤進行整地的方法
在反坡梯田的坡面,沿著一定的等高線,從上到下,從里到外進行切墊,最終形成一個具有1.5m寬和1.0m深的作業區域,在該區域的外側我們使用石塊將其砌筑成類似于梯形的石埂,埂的高度為1.2m,埂的長度隨著坡面的寬度的變化而適當的延長。
1.5 選擇最佳的造林季節
為了提高造林的存活率,我們需要在最適當的時節進行抗旱造林活動,根據實際經驗,一般選擇早春時節對喬灌木的樹種進行植苗造林作業,并且造林的最佳時間為3月份的下旬一直到4月份的中旬,而在雨季進行抗旱造林時,需要注意的最佳時間為7月份和8月份。
2 針對土石質山區的抗旱造林技術
2.1 選用優良品種的樹苗進行栽培
在樹苗的培育階段,為了提高苗木的生長速度,提升苗木的生長狀態,我們可以適當地增加底肥的施肥力度,加強對于苗木培育的管理措施。與此同時,我們還需要對苗木的產量以及質量給予科學限定,通常情況下,喬木扦插苗一般是在9月份進行苗木封頂,為了促進苗木的增長,提高苗木的壯實度,我們將需要封頂的苗木進行剪頭促壯工作,剪去其嫩梢,保留大約1.2m高的苗干,進而培育擁有超強抵御力以及高度生長潛能的壯苗。
2.2 規劃苗木的保水工作
對土石質山區的抗旱造林工作,需要注意其保水措施,一般情況下,在越冬以及起苗之前灌好充足的水分,起苗和假植的過程中,利用濕土將苗根埋好。假植的時候,需要將苗根進行深埋灌水,對于可以打包的苗木,在其出圃之前要將其根系進行蘸漿打包,而對于那些不能夠進行打包的苗木來說,我們需要利用草簾進行封車,避免苗木在運輸的過程中出現失水現象。在造林的過程中,利用植苗桶或者其它的保濕容器來盛裝苗木。
2.3 在土石質山區的抗旱造林中采用浸苗保水措施
把闊葉樹的苗木運輸到抗旱造林場地以后,選擇一些具有流動水源的區域,將整株苗木都浸泡在水中,在浸泡了的苗木上壓上一層重物,防止其漂浮出水面,通常在浸泡了48h以后方可栽植。如果該造林場地沒有流動的水源,需要在該區域內挖掘一些大坑,然后將需要栽種的苗木進行直立浸泡,使苗木的2/3部分浸入到水中,2天以后在對其進行栽植。
2.4 對需要栽植的苗木進行適當的深栽
對于已經具有深溝大坑的土地,在進行造林的過程中仍然需要在溝坑內進行苗穴的挖掘工作,從而使得需要栽植的苗根能夠深入到水分較好、環境穩定的土壤中。對于不同的苗木來說,其地徑需要埋入進苗穴的深度也不盡相同,一般情況下,闊葉樹的深度需要在10~30cm之內,而針葉樹的深度必須保證其有葉的部位的1/2在坑中。利用深栽技術不僅能夠保證苗根完全地處于土壤中水分較高的部位,而且還能降低由于苗木的蒸騰而消耗的水量,有利于苗木整體的水分平衡。
2.5 對于未成活的苗木需要進行及時的補植
在苗木栽植以后,對于沒有成活的樹苗需要進行及時的補植,從而保證苗木的生長一直處于整齊狀態,以便增強其整體的防護能力。
2.6 加強造林土壤以及土壤水肥的管理工作
當苗木栽植以后,為了促進其快速增長,使其盡快地發揮一定的防護功能,我們需要對其進行及時的灌水以及施肥工作,并且在每一次灌水的時候要確保其灌透。由于當地的氣候較為干旱,苗木栽植以后的前幾年,需要每年都對其進行不下于10次的灌水工作,隨著時間的推移,等到苗木的抗旱功能達到一定水平,可以適當地減少其灌水數量。
參考文獻
[1]付麗蓉.包頭市土石質山區抗旱造林技術[J].內蒙古林業,2007(06).
自然界的優勝劣汰法則是在任何地方都存在的,樹木的生長也是如此。在干旱半干旱地區,受環境的長期影響,樹木要存活就必須適應干旱地區水分少的特點,不斷增強自身的耐旱性,從而增強在干旱地區的生長、生存能力。樹木的抗旱性:一是減少水分的流失;二是加大水分的吸收范圍。在樹木結構上面就會體現出形態結構和解剖結構的不同。耐旱的樹木樹葉常常呈現出樹葉量少、樹葉面積小等特點。在水分充沛時樹葉增多,在水分少時樹葉減少。例如在黃土高原對刺槐根系進行試驗的過程中,刺槐根系運用不同的環境進行試驗,在根系的生長中加入中量的水,就可以幫助刺槐的根系進行有效增長,而其含葉量也可以增長為79.3%,等到干旱環境持續2年之后,其含葉量對比為22%,并伴隨有大量的落葉出現。
二解剖構造對葉片進行解剖
可以知道,葉片的解剖構造與樹木的抗旱性具有很大聯系。而樹木中不同部位經過相關結構的解剖,可以知道樹木結構生長的特點,同時還可以對樹木抗旱性進一步進行了解。通過對根系結構的不斷研究可以發現,樹木根系的橫截面中,韌皮部面積與木質部面積之間的比值研究,根系導管與根部的根莖面積比值的研究,可以對樹木的抗旱性進行一定的排序,其抗旱能力由小到大依次進行排列為沙棘、白蠟、白榆、毛白楊、臭椿、紫蕙槐、旱柳、刺槐。
三樹木抗旱性生理研究
1植物的光合作用與蒸騰作用
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吸收CO2時不可避免地要散失水分,光合作用與蒸騰作用二者平行發生。當植物長期處于缺水狀態時,蒸騰作用下降,部分氣孔會關閉,吸收的CO2也會隨之降低,光合作用能力下降。樹木在生長過程中經常會有補償點的出現,而樹木中出現補償點的原因通常是因為受到了較大的威脅,并且受威脅的時間較長。當樹木受到干旱的威脅時,樹木自身的蒸騰作用就會隨著樹木的水勢下降而不斷降低,從而降低水分的流失。蒸騰作用雖然不是植物衡量抗旱能力的主要指標,但是可以有效對植物的環境適應能力進行反映。
2酶活性Apase是一種水解酶
在水分的脅迫下,Apase水解酶的活性就會隨著植物抗旱性的變化而發生變化,并且此水解酶的活性與植物抗旱性能力具有負相關性。植物在干旱環境中,其自身SOD、ACT和POD的活性就會增高。例如在對芒果進行研究時可以發現,SOD、CAT和POD活性在輕度和中度水分時就會不斷增高,而在重度水分存在時,其活性就會有下降的趨勢
3根系活力樹木抗旱能力最有利的生理指標就是樹木的根系
在水分的脅迫作用下,樹木的根系活力就會不斷下降,這樣不僅對植物生長過程中有機元素的吸收有直接作用,同時可以會產生其它不利的后果,例如根系新陳代謝速度的降低等。因此,想要保證樹木具有良好的抗旱性,就需要保持樹木在水分的壓迫下根部具有相應的活力。
四抗旱造林措施
經過以上對干旱半干旱地區樹木的特征進行分析后,可以看出,要做好抗旱造林工作,必須選擇具有耐旱性質的樹種,提高水分利用率。
1樹種選擇
在樹種的選擇過程中,要時刻謹記“適地適樹”原則,在對樹種進行抗旱性選擇時,同時還需要對一些適應生存環境條件的外來樹種進行引進。這樣做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改變小氣候環境,以保證樹木能夠在最適宜的環境中進行生長。例如,通過以油松、落葉松、側柏等作為參試樹種,進行造林后,可以對樹林進行樹高、胸徑及冠幅生長進行分析,并以此對此地區抗旱能力進行研究,從而選擇出較為適合的樹種。
2整地研究表明
整地后造林的成活率可達90%以上,而沒有進行整地的造林成活率僅為10%左右,因此,整地是抗旱造林必須進行的一項工作。常見的造林整地方法有魚鱗坑整地、水平溝整地、水平臺整地、反坡梯田整地、漏斗式集流坑整地,陜北地區造林主要采用魚鱗坑整地方法進行整地,對提高造林成活率有很大的作用。
3植物化學抗旱劑與保水劑
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不斷提高,我國對于植物化學抗旱劑與保水劑的研究也越來越深入,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例如旱地龍、保水劑、“根寶”等的應用,對我國氣候干旱的陜北地區造林成活率有明顯提高。通過試驗可以知道,對即將栽植的樹根進行旱地龍及保水劑的應用,可以明顯發現,其根部的生長是其它沒用化學劑根部的2~5倍,根部的長度也較長,然后通過最后的成活率對比可以得出,處理后的樹木成活率為95%左右,而沒經過處理的僅為42%左右。
五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