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8-09 05:58:5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內部審計研究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成本內部審計外包
一、問題的提出
內部審計既是一種監督成本,也是一種守約成本。作為守約成本,它的發生是由于高級經理為滿足外部參與者、尤其是股東對委托責任的需求。Shere和Kent提出,內部審計是外部審計的一種附屬職能,“不同的是內部審計成本是直接由經理引起的”。就某一企業來說,如果內部和外部審計過程的總成本可低于只有外部審計時的成本,人就更愿意支付內部審計成本。內部審計和外部審計的結合之所以會節約成本,是因為內部審計人員熟悉企業內部并且具有專門的行業知識,比外部審計更有效率。而且,內部審計也是一種反饋機制,管理部門可借以彌補各種程序上的缺陷,以避免其對內部控制系統和公司的財務狀況甚至對整個公司產生重大不利影響。內部審計成本也是委托人為了保護他們的經濟利益而發生的監督費用。內部審計師協會的“責任報告”,將內部審計定義為“建立在組織內部、服務于該組織的獨立評價活動”。早期內部審計是經理的“左膀右臂”,主要是用于協助管理當局完善公司的內部管理,降低公司的成本支出,從而最大化公司的利益。
但是,近年來,從美國的“安然事件”、“世通公司案件”、“施樂公司案件”直至國內的“銀廣廈”、“麥科特”、“鄭百文”等一系列事件使會計信息失真成為熱點,人們在討論會計誠信和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的同時,也更加清醒地認識到作為審計監督體系重要組成部分的內部審計并沒有充分發揮其作用,認真履行其職能,使其有效性大大削弱。在此背景下,內部審計外部化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內部審計外部化最早是由安永、畢馬威等全球知名的咨詢機構提出來的。所謂內部審計外部化(internalauditoutsouring),又被稱為內部審計外包、內部審計,是指企業管理層將本企業的內部審計工作部分或全部委托給會計師事務所或其他專業人員完成。
誰能提供內部審計外包服務呢?內部審計外包服務的提供者包括會計師事務所、管理咨詢公司以及其他類型的組織機構。Kusel等調查顯示,國際上最大的會計師事務所、地方會計師事務所、咨詢專家、金融機構,以及其他組織都可提供外包服務。
二、內部審計外包的可能性
傳統的觀點認為,內部審計主要是服務于內部管理的,它是企業組織結構中的一個內在構成部分。通常,內部審計服務主要面向公司管理當局(監督下屬機構及人員的行為)和公司董事會(監督公司最高管理當局的行為)。如果內部審計是因為問題而產生,其目的在于降低企業成本、最大化企業價值的推論能夠成立,那么我們就有理由推斷,內部審計就有可能外部化,只有這種外部化能降低企業的總體成本。
根據委托理論,成本構成了企業成本的一部分,它降低了企業的價值。企業家為最大化企業價值,在激烈競爭的市場環境下求得生存,必須要尋找各種有效的方式與手段。Jenson&Meckling認為,在搜尋最有效方式過程中,審計成為降低監督成本和成本的一個有效選擇:“既然外部和內部監督成本都是由所有者—經理人承擔,那么,所有者—經理人將會為自身利益考慮,尋找一種成本最低的監督方式。在有效的市場環境下,既然外部審計的成本是由人承擔,當人發現讓內部審計部門為外部審計服務可以降低審計成本時,他當然樂意如此,讓內部審計部門為外部審計服務,還具有較強的“信號傳遞”作用,讓外部審計者感到潛在的審計風險較低,從而進一步降低審計簽約過程的成本。
內部審計部門監督作用失效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最高管理者的干預。即便公司明確規定公司最高管理者不得干預內部審計,內部審計部門可直接向董事會報告等,公司管理者還是可以通過直接或間接的方式,影響以至干預內部審計部門的日常運作和審計結論。因此,將一些高度專業化的內部審計工作委托給專門的會計職業組織如會計師事務所,將極大地提高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同樣,公司管理者聘請獨立的注冊會計師擔任內部審計工作,也具有極強的“信號傳遞”作用,可以讓公司的所有者相信,公司管理者將自己置于專業機構監督之下,管理者不會、也不準備采取“機會主義”行為,損害所有者的利益。在美國,一些大型的保險或共同基金組織,已經將內部審計工作委托給專業人員。三、內部審計外部化的利弊分析
以上我們通過委托理論對內部審計外部化的可能性進行了初步的分析,內部審計究竟能否外部化?特別是我國國有企業現階段并沒有建立系統、有效的內部審計制度的情況下,筆者認為,企業只有在進一步分析內部審計外部化的利與弊之后,才能進行權衡和選擇。
1.內部審計外包的優勢
(1)提高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內部審計機構作為企業內部的一個部門,其實際工作總和管理者有著密切的聯系,使內審部門不能公允地評價企業的經營業績。另外,在利益牽制下,內部審計部門也需要迎合管理層的要求,同管理層協調好關系,這使得內部審計機構可能會失去獨立性。外部審計工作一般都是由注冊會計師來完成,能站在一個客觀和公正的立場上來對企業的財務狀況進行審計,其結果只對社會公眾和合伙人負責,因此能夠客觀地報告審計結果。
(2)提高審計質量。會計師事務所及其他專業咨詢機構擁有大批專業化人才,企業可以根據實際業務的要求選用合適的人才。同時,外部注冊會計師經驗豐富,熟悉不同行業的經營理念和管理方式,能夠根據自身經驗及被審計單位的行業特色、經營過程、風險控制和管理等活動進行客觀的評價,并提出符合管理者需要的建議,從而提高內審工作質量。
(3)利用外部優勢。面對我國企業內部審計資源明顯不足的現狀,內審業務外包能使企業利用自身所沒有的專業技能,引用外部先進的審計技術和理論,獲得競爭優勢。
(4)符合成本效益原則。企業開展內部審計,必須設置相應的內審部門,配備相應的人員,其花費的支出也可能會大于產生的效益。而會計師事務所這樣的外部審計組織擁有規模經濟的優勢,可以將高額服務成本分攤給大量客戶,實現等效服務下的成本最低或成本相同下的更高效服務。再者,傳統以財務審計為主要目的內部審計已經不能滿足企業的需要,在新形勢下,內部審計的職能逐漸向經營效益審計、風險審計和管理審計等方面拓展。這就要求內部審計人員要具備相應的會計、管理和計算機等方面的專業知識,而培養滿足這些需要的專業人才,對企業來說,需要付出很高的成本。將內部審計職能全部或部分外包后,企業將節省相關培訓費用,能夠起到降低企業成本的作用。
(5)優化社會資源配置。會計師事務所等專業咨詢機構由各方面的專家組成,它們的服務水平越來越高,企業完全可以將內部審計的相關業務交給相應的專業服務公司去做,這樣既可以節省成本,提高內部審計工作質量,又能夠使社會人力資源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從而起到優化社會資源配置的作用。
(一)評價內容COSO內部控制框架將內部控制歸納為內控環境、風險評估、內控活動、信息溝通、監督評價五要素,這五個要素在內部控制中相互作用,為組織持續穩健運行提供保障,具體評價內容如表1。
(二)評價對象商業銀行具有分支機構發達、業務多元的特征,特殊的管理架構與經營模式決定了其內控評價對象應涵蓋機構單元與業務單元兩個方面:從機構單元來看,審計對象可以是某一級經營機構,如總行(一級法人)、一級分行、二級分行等不同層級的機構,層級不同,管理權限、經營范圍均有不同;從業務單元來看,業務分類為公司類存款、個人存款、中間業務、銀行卡業務、電子渠道業務、財務管理、會計管理、綜合管理等。
(三)評價方式通過查閱規章制度、政策文件、具體實施細則機構系統圖解,訪談相關人員,查閱前期審計結論等途徑,按業務規模適當抽取樣本,初步了解判斷被審計機構內部控制體系的基本運行情況以及效果。
(四)評價工具以審計對象機構單元和業務單元為評價對象,以測試表的方式搭建量化評價模型,開展內部控制初評。1.對業務單元逐一評價以公司類貸款業務單元為例,假定內控五要素的評分權重如表2。長,內部制衡關系復雜,對內部控制措施設計的要求較高,故對內部控制措施要素設定最高權重。假設內部控制措施先按滿分100分設計控制要點,所得分值按照60%的權重進行折算得分,再與其余四要素評分求和,評價公式為:Yi=Ai+Bi+Ci+Di+Zi*60%。Y為某業務單元內控評分;A、B、C、D分別為內部控制環境、風險識別與評估、信息交流與反饋、監督評價與糾正四要素的分項評分;Z為內部控制措施要素分項評分。其中:Max(Ai+Bi+Ci+Di)=40;Max(Zi)=100;Max(Yi)=100。參考內控五要素權重及其所包含的內容,結合所評價業務單元的經營特點,可以考慮按表3格式設計測試表。2.對機構單元的匯總評價機構單元評價建立在業務單元評價的基礎上,以某一種特定的量化計分形成對審計對象(機構單元)內部控制的整體評價。假定開展的是一項綜合性審計,針對審計對象的所有業務,鑒于當前商業銀行業務均衡發展的整體思路,可以考慮以算術平均的方式確定審計對象最終的內部控制得分。3.確定評價等級參考銀監會制定的《商業銀行內部控制評價試行辦法》,對內控狀況進行等級分類,從高到低分為五級,不同等級按百分制對應一定分值?;诹炕u價模型對審計事項和審計對象內部控制的評分最終可以轉換為對內部控制的定性描述,幫助審計人員合理判斷內控水平,從而考慮如何選擇后續審計策略。
二、基于內控量化評價的商業銀行內審增值策略選擇
通過對內控五要素的量化評價,可以直觀了解審計對象或某一類、一項業務的內部控制狀況,找到內控的薄弱環節,有利于循著內控缺陷分析的方向選擇審計策略。
(一)根據內控初評結果選擇測試路徑內部控制初步評分與等級的初步劃分,能幫助審計人員形成內控可信賴程度的基本判斷,參考“審計風險=固有風險×控制風險×檢查風險”的原理,有利于合理選擇審計測試方案。(1)高信賴程度,內控評級90分以上(一級以上),以符合性測試為主。內控可高度信任,說明審計對象具有健全、合理的內部控制,并且均能有效發揮作用,業務循環過程和會計記錄發生錯弊的可能性很小。此時審計組對審計對象制定的制度、辦法、流程、對其提供的財務報表、業務臺賬、檔案資料以及業務基礎數據均采取信任態度。審計人員基于一定的審計風險控制標準,可以用統計抽樣的方式繼續確定少量樣本,進一步判斷是否存在控制設計不夠合理或執行不夠嚴謹的可能,以促進內控體系優化與運行效率的提高。(2)中等信賴程度,內控評級70-89分(二、三級),有重點地開展實質性測試。中等信賴說明內部控制存在一定的缺陷或薄弱環節,或內部控制較為健全合理,但實際執行不力,影響了會計記錄的真實性和可靠性。此時,審計人員可根據內控評價模型的量化評價結果,重點針對低分單元與低分環節開展實質性測試;同時應避免對審計對象提供資料的過度依賴,要合理利用第三方信息形成證據的相互印證,敏銳捕捉薄弱控制環節下隱藏的違規或風險,通過推動內控促進潛在風險的化解。(3)低信賴程度,內控評級69分以下(四級及以下),更加全面的實質性測試。低水平的內部控制,說明審計對象的內部控制設計不合理,且多數執行無效,造成大部分業務管理失控,會計記錄差錯頻繁。審計人員應擴大抽樣,通過對多數業務、多數環節進行全面檢查,將審計風險控制在一定水平。要參考舞弊審計的思路,參照第三方標準與最佳操作范例,盡可能揭示低控制水平下的高風險,督促審計對象調整經營管理策略,從環境建設的角度啟動內控重建。
(二)從內控的視角分析與揭示問題審計人員基于對內控的初步判斷,可以更好地把握審計測試的重點;通過揭示薄弱控制背后的風險事項,又能形成對內控缺陷判斷的事實支撐。所以,審計應始終著眼于內控分析與改進,爭取審計對象的認同與應對。審計工作底稿應以分析內控缺陷為主要內容,應該著重強調兩個環節。一是從內控分析的角度規范審計工作底稿。其目的在于由表及里揭示問題全貌。審計工作底稿應包括五個方面的基本要素,即狀況、差異、原因、影響、建議。通過逐一闡述,反映問題的表象與實質,指出后續改進的方向,是實現審計增值的重要工具。二是把握問題源頭,確定適當的審計溝通層次與溝通策略。審計測試過程中揭示的差異主要有三類。第一類是一般遵循性問題,由取證對象主觀因素決定,與內控設計無關,完全屬于個體執行層面的問題。第二類是內控設計缺陷,測試中揭示的差異只是表象,根本上還需要頂層設計的優化,只有完善制度、優化流程、改進系統并堵住漏洞,才可能防止問題一再發生。第三類是風險事項,即受經營環境等外部因素的影響,經營主體必須面對的不確定性。內部審計應促進組織自我修復,或盡可能規避風險,可通過風險緩釋策略、差別定價策略、計提撥備等方式實現對風險的有效管理。
(三)將審計跟蹤作為增值型審計的必經程序1.區分重要性與一般性,選擇適當的跟蹤方式一是定期開展現場跟蹤,周期性覆蓋重大控制缺陷。重大控制缺陷包含兩方面內容:重大設計缺陷,主要是流程、系統控制不符合內控制衡原理,先天存在控制不足;重大執行缺陷,即執行層面出于利益考慮有意繞開控制導致重大風險。對于這類問題,應投入專門資源定期開展現場跟蹤,一對一督促重點整改??紤]初次跟蹤與再跟蹤結合的方式:問題一經揭示,及時啟動初次跟蹤,重點關注機制層面的整改措施,如是否確定整改責任部門,是否啟動內控重檢程序,是否制定改進計劃、進入實質性整改進程并初見成效;在此基礎上,基于一定的整改周期安排(如六個月或一年),進入再跟蹤程序,以剩余風險評價為主,通過擴大抽樣,檢驗內控改進是否有效減少實質性風險,對是否需要持續改進提出合理化建議。二是合理運用合并跟蹤與非現場跟蹤,對一般問題實現全面覆蓋。根據審計項目周期性覆蓋機構與業務的特點,可以將一般問題跟蹤合并于新實施的相關審計項目中,將既往問題整改作為內控初評的依據之一,且在實質性測試中提升同一環節、同質問題的關注度,通過連續審計督促被審計機構主動減少差錯。此外,當內控初評確認中等信賴以上,也可以適當利用非現場跟蹤的方式,即利用整改報告反饋信息,以分析性復核的方式綜合判斷問題整改的效果。2.區分遵循性與健全性,選擇適當的剩余風險評價標準建立了內部控制但執行不嚴產生風險或損失的現象被歸為遵循性問題,這類問題因執行層面主觀違規所導致。審計跟蹤此時應將執行層面作為責任主體,將其自身努力達到的效果作為剩余風險的評價標準。假設責任主體通過規范業務辦理流程、追加風險緩釋、實施違規問責等方式提前消除風險敞口或遏制了風險發生的可能,可以認為剩余風險得到控制并認定問題已整改,審計價值完全得到體現。如一筆貸款,因經營主體未遵循既有的行業準入控制要求而面臨風險,審計跟蹤關于剩余風險的評估將根據經營主體采取保全措施、逐步覆蓋風險敞口直至收回貸款,表現為由大到小直至為零,形成由部分整改直至完全整改的判斷。還有一部分問題,表面屬于執行機構執行不嚴,但問題具有普遍性。究其根源,與內控設計不合理有關,即背后存在深層次的健全性缺陷。如測試發現多個執行機構因審核不嚴導致保理業務貿易背景不真實的外部欺詐風險,經過深層次分析,發現流程設計始終未將對客戶交易對手的現場確認作為業務辦理的必要條件,為外部欺詐行為提供了空間。所以,從源頭看,其責任主體應該是管理層(控制設計層面),審計跟蹤在關注單個問題風險是否得到化解時,重點應評價導致風險頻發的業務流程缺陷是否得到糾正,通過一定范圍的抽樣,根據差錯發生概率與風險敞口占比的比較,綜合判斷整改效果。
【關鍵詞】商業銀行利率審計
隨著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進程的不斷推進,雖然商業銀行對存貸款利率決定的自主性不斷增強,但在另一方面,金融市場市場利率的形成機制也在不斷生成。因此,商業銀行資產負債利率的最終決定還得由金融市場的資金供求來決定。在利率市場化進程中,商業銀行面臨的利率波動幅度會不斷加大,利率波動頻率也會不斷加快,由于利率波動給商業銀行經營管理帶來的影響也會越來越大。利率風險可能會使商業銀行凈利息收入減少、造成資本虧損、降低預期收益。而我國商業銀行對于利率風險一般采取缺口管理、平均期限管理、動態模擬分析等傳統管理手段,近年也開始利用內部審計手段對利率風險進行深入管理,如設置專門利率風險內部審計人員、提高審計頻率、嘗試設置相關標準、制定審計流程、改善審計質量等等。利率風險內部審計在操作上有其自身的規律,但國內銀行在利率風險內部審計的一些具體問題和方法觀念上仍存在著認識不清的現狀,下面就是筆者對這些問題的分析和看法。
一、關于現場審計和非現場審計
1.利率風險審計一般采取非現場審計
就一般的內部審計工作而言,現場審計是內部審計人員到被審計單位進行實地審計檢查,這是傳統的內部審計方式,其目的是為找出問題的根源從而為解決問題提供直接的審計證據。當前,商業銀行的總賬可以集中到總行或一級分行,會計報表等數據的輸出也由上級行直接打印,發現問題也可以通過網絡直接質詢被審計單位,審計的時效性得以極大地提高。這使得利用總賬傳輸系統及統計報表數據進行實質性的非現場審計成為可能,非現場審計借助計算機和現代網絡技術的支持,通過對審計對象相關業務數據和資料的連續調集、整理和分析查找經營管理存在的疑點和問題,評價經營管理現狀和風險程度。為現場審計提供線索和資料,為制訂審計計劃、安排審計資源提供支持。就整個審計體系而言,非現場審計與現場審計都是審計監督方式,二者各有優勢,也各有局限,彌補各自局限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將二者互為補充,統一于科學有效的審計監督之中。非現場審計幫助制定科學的審計計劃、提供審計線索;現場審計保證審計計劃的有效執行。非現場審計廣泛的覆蓋面與現場審計有針對性的審計點結合形成審計監督網,兩者共同促進審計監督職能的有效實現。
但是利率風險內部審計是一項較為專業化的、比較獨特的審計活動。我國商業銀行尤其是大型商業銀行,其大多數大額存貸款都集中在一級分行甚至總行,而商業銀行的債券投資業務、同業拆借等等市場業務一般都是由總行操作,故此商業銀行的利率風險管理一般都是在一級分行以及總行來開展,利率風險內部審計工作也是在商業銀行的這些層次來進行。在相關工作中對利率風險的認識和評價,主要是對商業銀行在經營管理中的資產、負債結構的利率缺口、期限缺口進行研究、分析,所需要的數據、信息主要來自于商業銀行各級機構的資產、負債報表,而這些報表往往不需要到實地進行查閱,因為這些資料都會被上交到一級分行及總行。因此,在經營管理比較成熟、高效的西方商業銀行,利率風險的管理及其內部審計基本上都是非現場審計。
(2)利率風險審計是否需要現場審計
這個問題需要結合我國商業銀行目前經營管理的現狀,雖然我國商業銀行開展利率風險內部審計主要也是進行非現場審計,但在一些方面,現場審計仍然不可或缺甚至尤為重要。
比如,商業銀行在貸款利率的制定上,可以一定幅度下浮,無限上浮,這是鼓勵商業銀行在貸款定價上要更多的考慮貸款風險以及資金供求狀況等因素,但其實際制定的貸款利率能否體現上述因素,會不會給商業銀行帶來利息收入的減少,這在報表資料上都是無法顯示的,必須現場獲取、查閱相關憑證才能夠進行實際的風險評價。
再比如存款利率,當前商業銀行的存款利率沒有下限,不能上浮,雖然央行在國內的一些信用社正在開展利率上浮的試點,但全面的允許商業銀行存款利率的適度上浮還需要較長的時間。在這種情況下,一些個別的商業銀行或分支機構,為了更多的吸收存款,不惜采取各種高息攬存的違法手段,不僅擾亂了金融秩序,增加了商業銀行的負債成本,也給商業銀行帶來了利率風險。而這種特殊情況下的利率風險,同樣在其報表上是不會顯示出來的,也需要對一些原始憑證進行嚴密審計。
二、關于計算機審計
1.利率風險內部審計主要依靠計算機審計。
利率風險內部審計開展的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要取決于計算機審計的應用程度。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第一,對利率風險的認識、評價需要大量使用計算機審計手段。目前,我國的商業銀行包括中小商業銀行的日常經營管理基本都實現了電子化、網絡化,基層銀行的業務數據都會通過銀行內部的計算機網絡傳輸到上級機構,直至傳輸到總行。利率風險管理與內部審計活動所需的數據信息基本上都可以通過商業銀行的計算機系統獲得。利率風險管理所需要的信息主要來自資產、負債項目,這些都是下級行向上級行報送的基本業務數據,完全可以很方便的通過商業銀行的資產負債管理系統獲取。
而且,在對利率風險及其風險管理的進行內部審計的時候,可以利用一些相關的計算機分析系統來輔助審計。由于利率市場化過程中,利率越來越復雜多變,其對商業銀行經營管理的影響如何、相關風險管理是否有效,都可以借助計算機來進行動態模擬分析、測試。目前我國一些商業銀行正在進行與內部審計有關的計算機系統建設。如2004年建行總行審計部下屬的非現場審計處和IT審計處,已經共同開發出審計信息管理系統,這在國內銀行業中搶了先。一旦相關信息今后便捷、完備的錄入審計信息管理系統后,審計部門就能對各項業務及其風險進行隨時監控。
(2)利率風險內部審計是否需要對原始資料進行審計
無論將來利率風險內部審計手段如何發展變化,但就目前來看,利率風險內部審計在某些方面還是要對一些原始資料、憑證進行審計。這一點的原因和前面論及的"利率風險審計是否需要現場審計"的原因是一樣的。實際上,對于利率風險審計來說,非現場審計與計算機審計大體上是一致的,但也不盡然,如即便沒有計算機及其網絡,依靠商業銀行匯總到的各級機構的資產負債資料,仍然可以"非現場性"的完成絕大部分利率風險審計工作。同時,現場審計和實物審計也不盡相同,但二者對于利率風險內部審計不可或缺的原因是一樣的。
參考文獻:
[1](美)保羅•J•索貝爾,《審計人員風險管理指南》,中信出版社,2004年.
[2]張建友,《現代商業銀行風險管理》,中國金融出版社,2004年.
[3]趙志宏,《銀行全面風險管理體系》,中國金融出版社,2005年.
參考文獻的撰寫是體現學術研究發展的過程,論文的學術研究都是建立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之上的,審計學論文參考文獻寫作的標準格式是什么樣的呢?來看看學術參考網的小編采編收集的審計學論文參考文獻吧,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審計學論文參考文獻:
[1]趙悅.管理層股權激勵與企業投資效率關系的實證研究[D].哈爾濱工業大學2014
[2]伏艷輝.ERP環境下的會計業務流程重組[J].會計之友(中旬刊).2009(01)
[3]李瑞科.河北水勘院內部控制體系研究[D].天津大學2010
[4]郭振東.大慶鉆探工程公司基于現金流量的財務業績評價研究[D].哈爾濱工業大學2012
[5]石磊.企業公允價值內部控制基本框架構建研究[D].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2010
[6]夏勇.ERP環境下內部控制系統建立與實施要點分析[J].中國管理信息化.2008(14)
[7]閻達五,張瑞君.會計控制新論--會計實時控制研究[J].會計研究.2003(04)
[8]李廣豐.免征農業稅后哈爾濱市鄉鎮財政運行問題研究[D].哈爾濱工業大學2011
[9]理查德·L.萊特里夫(R.L.Ratliff)等編著,《內部審計原理與技術》翻譯組[譯].內部審計原理與技術[M].中國審計出版社,2000
[10]雍鳳山.合肥美菱股份有限公司內部控制體系研究[D].合肥工業大學2008
[11]吳嵐.會計信息及時性與內部控制成效關系分析[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08
[12]鄭衛國.國有轉改制企業的內部控制應用研究[D].復旦大學2008
[13]梁志堅.華北鑄成工程有限公司內部控制體系的構建[D].河北工業大學2008
[14]李毓珂.格拉默車輛內飾(長春)有限公司內部控制體系研究[D].吉林大學2009
[15]代亞濤.嵌入衍生工具的供應鏈金融中小企業應收賬款融資研究[D].哈爾濱工業大學2013
[16]鮑國明等編著.審計環境[M].中國審計出版社,2000
[17]廖洪著.新編會計制度設計[M].中國審計出版社,1996
[18]劉志遠,劉潔.信息技術條件下的企業內部控制[J].會計研究.2001(12)
[19]連彬.大慶TT公司基于EVA-BSC的業績評價體系設計研究[D].哈爾濱工業大學2014
[20]董玉娟.黑龍江省低溫研究所中試基地外加劑產品營銷策略的研究[D].哈爾濱工業大學2011
審計學論文參考文獻:
[1]姜偉毅.華電能源第二發電廠內部控制研究[D].哈爾濱商業大學2014
[2]李汀.A公司財務風險控制研究[D].南昌大學2014
[3]李潔.GN公司基于風險管控的內控體系建設與實施研究[D].南昌大學2014
[4]張繼偉.上市公司基于股權再融資的盈余管理實證研究[D].哈爾濱工業大學2006
[5]孫奇淼.分稅制下哈爾濱市財政轉移支付研究[D].哈爾濱工業大學2011
[6]郭峻.管理層股權設置與上市公司經營績效的關系實證研究[D].哈爾濱工業大學2006
[7]鄭洲.糧食物流系統成本優化研究[D].哈爾濱工業大學2009
[8]樊娟.作業成本法在A燈具制造公司的應用研究[D].西安石油大學2014
[9]譚明輝.建筑安裝企業成本控制模式的研究[D].沈陽建筑大學2012
[10]周光珍.我國上市公司股權結構對股利政策影響的實證研究[D].哈爾濱工業大學2006
[11]張幻彬.中國農業銀行黑龍江省分行農戶小額信貸風險管理研究[D].哈爾濱工業大學2011
[12]吳紀忠.基于供應鏈視角ZQ集團營運資金管理研究[D].哈爾濱工業大學2014
[13]王亞鳴.社會人假設下企業利益相關者訴求與財務績效關系實證研究[D].哈爾濱工業大學2009
[14]王書濤.我國上市公司融資結構與投資規模關系的實證研究[D].哈爾濱工業大學2007
[15]卞曉雯.上市公司控制權轉移價格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D].哈爾濱工業大學2007
[16]嚴德俊.我國裝備價格形成機制問題研究[D].哈爾濱工業大學2006
[17]鐘姍.我國上市公司股權結構與經營績效關系的實證研究[D].哈爾濱工業大學2006
[18]沈雯雯.基于灰色系統理論的糧食企業信用風險評價研究[D].哈爾濱工業大學2009
[19]李威.聲譽對控股股東侵占行為的約束研究[D].哈爾濱工業大學2014
[20]范欽亮.我國地方政府債務風險預警系統研究[D].哈爾濱工業大學2010
審計學論文參考文獻:
[1]孫光國,楊金鳳,鄭文婧.財務報告質量評價:理論框架、關鍵概念、運行機制[J].會計研究.2013(03)
[2]孫光國,楊金鳳.財務報告質量評價研究:文獻回顧、述評與未來展望[J].會計研究.2012(03)
[3]王穎.高等學校內部審計運行模式研究[D].北京林業大學2008
[4]張寧.關于中國電信戰略轉型的內部審計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07
[5]謝滌宇.利益相關者共同治理與企業內部審計的演進[D].湘潭大學2007
[6]王玉蘭,簡燕玲.上市公司內部審計機構設置及履行職責情況研究[J].審計研究.2012(01)
[7]程新生,孫利軍,耿袆雯.企業內部審計制度改進了財務控制效果嗎?--來自中國上市公司的證據[J].當代財經.2007(02)
[8]程娟.內部審計機構在我國上市公司中的定位問題研究[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09
[9]莊江波.內部審計職業化建設與發展[D].廈門大學2001
[10]張欣.我國企業內部審計主要問題探析[D].江西財經大學2006
[11]傅黎瑛.公司治理的重要基石:治理型內部審計[J].當代財經.2006(05)
[12]王光遠,瞿曲.公司治理中的內部審計--受托責任視角的內部治理機制觀[J].審計研究.2006(02)
[13]耿建新,續芹,李躍然.內審部門設立的動機及其效果研究--來自中國滬布的研究證據[J].審計研究.2006(01)
[14]劉國常,郭慧.內部審計特征的影響因素及其效果研究--來自中國中小企業板塊的證據[J].審計研究.2008(02)
[15]戴耀華,楊淑娥,張強.內部審計對外部審計的影響:研究綜述與啟示[J].審計研究.2007(03)
Abstract: Internal audit is a significant measure used by the electric power enterprise to monitor enterprise operational status. Through interviewing experts, researching the electric power enterprises and reviewing papers, the problems in terms of the scope of the internal audit, the quality of the internal audit staff, the independence of the internal audit and the quality of the internal audit which exist in the electric power enterprise internal audit process are studied in order to provide suppor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lectric power enterprises.
關鍵詞: 電力企業;內部審計;問題
Key words: electric power enterprise;internal audit;problem
中圖分類號:F27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3)11-0169-02
――――――――――――
作者簡介:王瑾(1971-),女,河北保定人,審計師,研究方向為財務管理。
0 引言
隨著電力體制不斷改革深化,電力企業被推向市場,實現了自負盈虧,完成了企業制轉變。在市場經濟體制下,電力企業因其具有資產比重高,投資回收期長及投資規模大等特點,面臨著其它一般行業所不能比擬的風險與挑戰。面對這一切,電力企業只有提高管理水平,加強內部控制,及時發現企業運營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與風險,才能在市場經濟競爭環境中立于不敗之地。內部審計作為企業管理控制的重要工具,被電力企業越來越重視。但由于受多種復雜的內外部因素的影響,我國電力企業目前在內部審計方面仍存在許多待解決的問題。因此,本文分析了電力企業內部審計過程中在內部審計的范圍、內部審計人員的素質,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及內部審計的工作質量四個方面存在的問題,以期為電力企業發展提供支持。
1 內部審計范圍狹窄
根據IIA頒布的《內部審計師職責說明書》所指出的,內部審計師應該著眼于增強整個企業內部控制系統,對企業內部各方面的經營管理活動做出合理公正的評價,為企業的董事會和經理人員提供實現經營目標所需的顧問服務[1]。然而,盡管我國電力企業實現了政企分離,轉變成了公司制企業。但電力企業審計人員的工作觀念未能從傳統審計中轉變過來,仍將內部審計視為政府審計的補充,將自身定位于經濟警察的角色,將工作重心仍放在查證財會數據的真實性、合法性、財產安全的防護性及監督生產經營之上,缺乏事先預防措施及對風險管理審計的關注,缺乏對被審計部門和下屬企業的咨詢服務意識,未能與企業經營管理活動協調步調,難以為管理者決策支持提供服務,難實現內部審計應服務于經濟飛躍的目標。
通過查閱資料發現,西方發達國家企業內部審計工作已完成由評價受托經濟責任的履行向為受托管理責任的完成提供鑒證和咨詢的轉變過程[2]。其企業內部審計工作涉及的領域相比我國電力企業更為廣泛且內容更為深入,更著重于企業風險管理、內部控制及治理過程。對于跨國企業而言,其內部審計范圍除了查證內部財會信息的真實性與合法性以外,也將風險管理的審計、全球發展戰略的審計、經營決策的審計及人力資源管理審計等方面的工作納入內部審計的重要內容[3]。顯然,電力企業在上述幾個領域的審計尚未全面深入開展。在電力企業發展已經與國際接軌的今天,內部審計范圍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拓展,以適應在新的形勢和體制下電力企業邁向國際化大公司的發展需要。
2 內部審計人員整體素質不適應發展要求
內部審計作為電力企業提升競爭力的重要手段,需要具備管理學、經濟學及工程技術等多學科人才的支持。對于電力企業而言,面對國內普遍缺乏復合型人才的大環境,只能通過提升內部審計人員整體素質以及優化人員結構才能保證電力企業更有效的實施內部審計。但是,通過企業調研及查閱文獻發現,目前我國電力企業內部審計人員的素質與電力企業發展的要求仍存在很多差距,并不能滿足內部審計的發展要求,主要存在以下兩方面問題:
2.1 內部審計人員專業結構不合理 西方發達國家認為內部審計人員在專業結構上應滿足:經濟管理專業、工程技術專業及其它專業各占1/3[4]。而我國電力企業內部審計人員財務會計專業比例高達50%以上,使得工程技術專業及其它審計所需專業占據比例非常小。顯然,這種專業人才結構只能適應開展財會方面的審計以及其它以財會資料為基礎的審計咨詢活動,對電力企業實施風險管理、內部控制以及評價等活動不能有效支持,不能適應審計范圍的日益擴大,嚴重影響著電力企業內部審計增值職能的全面發揮。例如,對經營活動種類繁多的電力多經企業而言,若內部審計人員只懂得財會知識,而不懂得工程技術方面的知識,則審計人員對企業所需原材料價格的高低很難做出正確的判斷,因此審計結果的正確性也很難保證。
2.2 內部審計人員審計理念有待提高 限于內部審計人員的專業結構,多數電力企業內部審計人員的審計理念仍然停留在“監督與評價”及“查錯糾弊”的觀念,已難于適應現代經濟事項多樣化、復雜化的挑戰。對于改變固有審計模式,創新審計理念,及內部審計在企業經濟活動中的角色、功能發生的變化鮮有思考。部分企業由于缺乏管理層的理解和支持,內部審計人員難以真正融入、參與企業經濟管理活動中,更多的是以監督員的身份對整個經濟活動進行監督,無法將新的審計理念運用到實際工作當中。影響了企業內部審計由財務審計向風險管理審計轉變;由事后審計向事前、事中審計轉變;由差錯糾弊向提供管理咨詢服務轉變的速度,從而對提高電力企業經營管理運行整體的經濟性、效益性和效果性形成不利影響。
3 內部審計獨立性缺乏
審計機構應相對于被審計單位獨立是審計結果具有客觀性與公正性的前提與基礎。然而,經過企業調研及工作實踐當中發現,部分電力企業內部審計獨立性缺乏,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3.1 內部審計機構缺乏獨立性 目前,由于電力企業內部審計在組織結構中與其它職能部門處于平級,甚至還要受到其它部門在審計經費及人員配備等方面牽制,使得難以對同級部門和其它經營管理部門開展審計工作,審計工作的獨立性與客觀性難以保證。
3.2 內部審計人員缺乏獨立性 電力企業內部審計部門作為企業經營管理的一個部門,由于崗位設置及人員配備所限,在經營管理中處于被領導地位,其工資、前途與福利直接受企業領導影響。這就使得內部審計人員在制定審計計劃、進行審計活動以及出具審計結果時存在多方面顧慮,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內部審計結果的客觀性與公正性。
3.3 內部審計經費來源缺乏獨立性 充足且獨立于被審計對象的經費來源是電力企業內部審計結果具有客觀性與公正性的必要保障。然而,電力企業內部審計活動與有財政保障的國家審計活動不同,其經費一般來源于企業管理費用,通常由管理層決定經費多少,隨意性較強,存在經費來源短缺的情況,使得內部審計活動不能順利實施[5]。
4 內部審計工作質量有待提高
內部審計工作質量的高低直接關系著電力企業是否具有良好的競爭力。然而,電力企業雖然完成了政企分離,在內部審計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在工作質量上依然存在以下問題:
4.1 缺乏健全的內部審計質量保證體系 內部審計作為一項規范性、專業性很強的工作,其工作質量的高低需要一套完整的、健全的質量保證體系作為支撐。但通過企業調研及查閱文獻發現,電力企業在內部審計質量保證體系方面存在以下問題:
①內部審計業務無章可循,個人經驗依靠嚴重。由于我國電力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缺乏符合企業自身特點的章程與工作規范,致使審計工作無章可循,審計工作質量的好壞往往取決于內部審計人員經驗的多少,進而導致內部審計工作質量得不到保障。②現場審計為主,后續審計并未跟進。電力企業內部審計部門平時與其它各部門之間溝通不夠,一般只是通過現場審計活動獲取信息,不僅內部審計成本大,而且達不到理想效果。同時,由于后續審計并未及時跟進,使得一部分在現場審計過程中發現的問題,也不能了解其整改情況,常常在下次審計過程中發現同樣的問題。③未能提供“增值”服務。根據IIA頒布的《內部審計師職責說明書》所指出的,內部審計師不應僅僅是對公司內部財會信息的真實性與合法性做出驗證,更應該著眼于以增值和改善電力企業運營狀況為主要審計內容的增值性審計,為企業的董事會和經理人員提供“增值”服務。然而,電力企業內部審計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工作,往往涉及多個行業,需要多個行業的專業知識作為支撐。這對于多數來源于財會專業的內部審計人員來說,由于專業背景的不同,并不能對多個行業的運行狀況做出深入的分析與判斷,一般只限于以財會審計為主的工作,并不能提供更多增值服務。
4.2 內部審計程序需進一步規范 規范的內部審計程序是其工作質量的保證。內部審計工作分為準備、實施與終結三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有其需要完成的任務。然而,有些電力企業在進行內部審計的過程中存在內部審計程序流于形式的現象。在實際工作中未能嚴格執行內部審計工作規范,忽視制定符合企業實際情況的詳細審計工作計劃,及詳實的審前調查方案,使得審計工作無法覆蓋企業經營管理的各個方面,審計報告披露的問題缺乏客觀性與全面性,影響了內部審計工作成果的運用,未能很好發揮內部審計服務管理、促進管理的職能。
5 結論
通過從內部審計的范圍、內部審計人員的素質,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及內部審計的工作質量四個方面分析電力企業在進行內部審計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可以看出我國電力企業雖然完成了體制改革,實現了政企分離,在市場經濟活動中體現出了獨有的特點。但要與國際大公司形成競爭力,在內部審計方面仍需解決很多問題。
參考文獻:
[1]鮮梅.電網公司內部審計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專業碩士學位論文,2009.
[2]黎洪琥.江西省電力公司內部審計相關問題研究[D].合肥工業大學專業碩士學位論文,2008.
[3]劉曉蓮.國際內部審計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4.
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改善企業內部管理、提高企業競爭能力的重要內容。本論文在總結內部控制理論的基礎上,對內部控制的存在的問題、原因等方面作了一些探討,找出企業面臨的各種風險,結合COSO關于內部控制五要素,針對各種風險提出了具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防范對策,為企業完善內部控制提供了一定的理論指導。
關鍵詞:內部控制風險管理
1國內內部控制概述
1.1內部控制概念的演變
1)內部控制論理論是隨著企業內部控制實踐經驗的豐富而逐漸發展起來的,大致經歷了內部牽制、內部控制系統、內部控制結構和內部控制整體框架四個理論階段。1992年COSO委員會提出并于1994年修改的《內部控制——整體框架》報告,標志著內部控制理論與事件進入了整體框架階段,整體框架對內部控制做了如下的描述:內部控制是由企業董事會、經理階層和其他員工實施的,為營運的效率效果、財務報告的可靠性、相關法令的遵循性等目標的達成而提供合理保證的過程。這一定義明確了四個要點:是一個過程;受人為影響;為了達到三個目標;合理保證。它由相互關聯的五項要素構成,分別是:控制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和溝通;監督。
2)控制環境:任何企業的核心是企業中的人以及這些人的個別屬性和所處的工作環境,個人的誠信正直、道德價值觀與所具備的完成組織承諾的能力、董事會與稽核委員會、管理階層的經營理念與營運風格、組織結構、職責劃分和人力資源政策與程序。
3)風險評估:在瞬息萬變的市場環境和異常激烈的競爭中,企業的經營風險越來越大,企業要生存和發展,必須清楚并應付其面對的各種風險。同時,企業也必須設立可辨認、分析和管理相關風險的機制,以了解自身所面臨的風險,并適時加以處理。
4)控制活動:企業必須制定控制的政策和程序,刁一有助于確保既定目標及必要改善措施的有效實施。
5)信息和溝通:圍繞著這些控制活動的是信息與溝通系統,這些系統使得企業內部的員工能夠獲取和交換他們所需要的信息,以指揮、管理和控制企業的經營。
6)監督:企業整個內部控制的過程必須受到監督,并在必要時得以修訂,這樣,系統及制度才能反應自如,并能視情況而隨時調整。
1.2我國內部控制概況
我國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理論起源于20世紀80年代,但到目前為止,尚未正式提出權威性的內部控制標準體系,對內部控制的完整性、合理性及有效性缺乏一個公認的標準體系。我國有關內部控制制度的指導原則、指引、規范則出自不同的政府部門,這是由于企業的管理體制造成的。國資委管國有大中型企業;證監會管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財政部管全國所有企業的財務與會計工作,并負責會計準則與制度的制定。然而,內控指導原則、指引或規范由各政府部門分別制定,有許多弊?。?/p>
1)各部門各自研究與頒布內部控制的相關指導原則或指引,不利于內控制度的統一與協調。財政部正在陸續制定并的是內部會計控制規范,截至目前已經了十多個。而其他政府部門則僅制定了內部控制的指導原則、指引或對企業各項業務內部控制流程的設計與制定缺乏具體的指導。
2)關于內部控制的定義、范圍、目標等不相一致,內控要素、內控內容,以及內控方法的解釋也不一致。
3)缺乏統一的推進機構,不利于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貫徹與實施。各部門頒布的內控指導原則、指導意見或指引在實務中并未得到有效的貫徹執行。上市公司、銀行、證券公司、未上市國有企業的頻繁出事便是佐證。
客觀地講,我國近幾年對內部控制的研究主要是以會計控制和審計評價為主線的,我們可將之簡稱為“會計導向”和“審計導向”。會計導向的典型代表是我國目前已的內部控制法律法規,它們是以內部會計控制為核心的,基本上沒有涉及管理控制等非會計控制領域,甚至沒有包括審計方面的內容。審計導向下的內部控制研究則主要集中于審計程序與方法的應用、審計成本的節約、審計效率的提高和審計風險的控制等。
2我國企業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存在的問題
2.1內部審計不具備真正意義上的獨立性
內部審計是企業自我獨立評價的一種活動,內部審計可通過協助管理當局監督其他控制政策和程序的有效性,來促成好的控制環境的建立。內部審計的有效性與其權限、人員的資格以及可使用的資源緊密相關。內部審計人員必須相對獨立并且直接向董事會或審計委員會報告。我國一些上市公司內部審計即使存在,但卻不具備真正的獨立性,有的也流于形式。
2.2缺少風險評估和風險防范意識
各企業缺少對自身固有風險的評估以及制定相應有效的管理措施。此外,管理者還應在對固有風險采取有效管理措施的基礎上,對企業的殘存風險進行評估和預防。
2.3人力資源管理發展滯后
近年來,我國企業改革力度大,與之配套的人力資源管理卻跟不上業務的需要。許多企業在員工的崗位培訓方面,沒有形成完善的制度,不利于員工的素質提高。
2.4有效的價格風險評價機制尚未建立
由于當前市場不完善,競爭激烈、惡意競爭以及“低價中標”的招投標游戲規則,都不能使企業按企業定額客觀報價,為了爭取中標,不惜壓低報價,承擔更大的價格風險。
3完善我國企業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的途徑
3.1完險管理體系
全面風險管理是對整個機構內各個層次,各個種類風險的通盤管理。全面風險管理可使組織中各業務單位分散的決策者之間協調合作,使數據的收集、測量與處理更加一致,有利于審計和監督。企業要從全局、總體層面權衡利弊,使部門安排有關的業務流程都有所遵循。同時要制定嚴密的業務操作規程及信息傳輸報告制度,建立一個有效的全面風險管理框架,全面控制各方面的風險。
在機構內部廣泛開展“深化內控理念,落實內控措施”的創建活動,結合自身情況及上級單位的要求,通過確定風險控制環節,分解、落實機構內各部門、各崗位管理職責,并對控制狀況進行檢查、評價和考核,強化風險管理責任,提高全員風險防范的意識和能力,從而全面有效地控制經營風險。
3.2健全內部審計控制
內部控制具有的限制因素具體如下:
1)內部控制受企業的成本效益原則的限制。
2)內部控制僅針對管理中的常規業務來設計。
3)內部控制可能會因執行人員的差池而失敗。
4)內部控制可能會因不同政治氣候、地方差異等環境影響而失去作用。
這些內部控制的限制因素,可以通過建立獨立的內部審計機構來加以克服。內部審計人員定期檢查項目的建設情況和建設成果,及時糾正各種錯誤和弊端,能促進內部控制的有效實施。
3.3營造企業風險管理的文化氛圍
企業風險管理框架是建立在內部環境的基礎之上,內部環境直接影響和制約企業風險管理的成敗。內部環境的要素包括員工的誠信,職業道德和工作勝任能力,管理層的經營理念和經營風格,董事會或審計委員會的監管和指導力度,企業的權責力分配方法和人力資源政策。要不斷提高企業風險管理能力,需要一套企業層面的方法。這種企業層面的方法是由企業的組織結構,文化理念和經營管理哲學共同決定的。隨著企業文化中風險敏感程度的提高,企業管理者會進一步掌握有效的風險管理能力。通過他們的推進、提供報告、貫徹相應的方法、構建適當的體系,以實施既定的風險戰略和政策,企業風險管理水平將不斷提高。
3.4設計一套科學的內部控制行動指南
設立一套科學的內部控制行動指南,為管理者進行內部控制有效性評價提供指引也是當前急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國家相關部門可統一制定各行業通用的行動指南,也可由公司聘請會計師事務所設計適合各公司實際情況的行動指南。在內部控制評價方面,被評價單位可以聘請年報評價的注冊會計師以外的中介機構或有關專業人員協助對該單位的內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及有效性進行評價,并對評價過程中發現的重大控制缺陷或重要控制弱點進行必要的改進,保證財務報告的編報質量,降低財務風險。國內的會計師事務所也應當借鑒一些國際會計師事務所報告中的做法,在事務所內部組建由高級和資深的評價人員組成的專門小組,專門從事內部控制評價和咨詢業務。
致謝
本論文設計在老師的悉心指導和嚴格要求下業已完成,從課題選擇到具體的寫作過程,無不凝聚著老師的心血和汗水,在我的畢業論文寫作期間,老師為我提供了種種專業知識上的指導和一些富于創造性的建議,沒有這樣的幫助和關懷,我不會這么順利的完成畢業論文。在此向老師表示深深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在臨近畢業之際,我還要借此機會向在這四年中給予了我幫助和指導的所有老師表示由衷的謝意,感謝他們四年來的辛勤栽培。不積跬步何以至千里,各位任課老師認真負責,在他們的悉心幫助和支持下,我能夠很好的掌握和運用專業知識,并在設計中得以體現,順利完成畢業論文。
同時,在論文寫作過程中,我還參考了有關的書籍和論文,在這里一并向有關的作者表示謝意。
我還要感謝同組的各位同學,在畢業設計的這段時間里,你們給了我很多的啟發,提出了很多寶貴的意見,對于你們幫助和支持,在此我表示深深地感謝。
參考文獻
[]王東葉我國建筑施工企業生存環境分析[D]天津大學管理學院碩士學位論文2007年5月:9
[2]林光華內部控制在實踐中的應用研究[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年4月:17
[3]王振英馬麗萍,王澤.我國企業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商業經濟[J]
2006年5期:48
[4]丁翠芝企業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框架構建[J].產業與科技論壇
(一)培養單位
培養單位是MAud教育的開展單位。為實現向企業輸送優秀內部審計人才的最終目的,培養單位應積極向審計碩士培養單位資質認證評估委員會(以下簡稱“資質認證評估委員會”)提出對接資格申請,改革白身培養模式,并尋求與優秀企業建立合作關系。
1.參與資格評定對接資格的取得,首先需要培養單位依照白身情況向資質認證評估委員會提出申請。在規定的時問內,培養單位向資質認證評估委員會提交材料,由資質認證評估委員會審核培養單位的辦學條件、招生規模、培養質量等,評估綜合實力??疾旖Y果分為通過、基本通過和未通過三個層次,通過者有效期分別為七年和四年,未通過者兩年后才可再次申請。有效期內培養單位每年向資質認證評估委員會提交總結報告,作為審核依據。審核不通過將被停止對接資格,并限期一年整改,整改不合格者終止對接資格,兩年內不得重新申請。有效期限屆滿,由資質認證評估委員會決定是否予以延期。
2.創新培養模式。特色化培養方向的設置是對接的前提條件。培養單位可以按照行業屬性不同設置培養方向,如企業內部審計、行政事業單位內部審計、金融行業內部審計等。培養單位應在廣泛了解社會需求后,持續修訂教學計劃和培養方案,在保證課程體系設計完整性的同時,融入內部審計人員職業資格考試內容。課程設置分理論和實踐模塊,理論模塊包括專業核心課、方向課和任選課,實踐模塊包括校外實習環節。學生在兩個模塊的課程加權平均成績將報考核鑒定機構審核,由其根據成績的高低作出是否發證的決定,其中崗位資格證可直接由鑒定機構授予,執業資格證則需學生參加內部審計協會組織的考試并合格后才可獲得。
3.尋求校企合作。培養單位需要積極尋求校企合作來推進對接。一方面,聘請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資深注冊內部審計師、注冊會計師、管理會計師等擔任校外導師。校外導師負責為學生講授實務性強的專業核心課、方向課和任選課,并指導學生參與校外實習。培養單位應制定嚴格的校外導師選聘標準和管理制度,促使校外導師切實投入課程教學和實習指導。在畢業論文環節,將校內外導師共同編入導師組,對學生論文的選題、寫作和答辯等各個環節予以指導,使學生論文真正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切實提高培養單位MAud的培養質量。另一方面,與合作企業建立校外實習基地。作為對接實踐模塊的重要形式,培養單位應與知名企業共建實習基地,為學生提供高質量的實習場所。同時,簽訂雙方長期合作協議,協議內容包括企業提供崗位的名稱、實踐模塊的評分細則、內部審計科研成果的轉化、優秀畢業生的錄用等,通過合作,實現雙方資源共享。
(二)企業
企業既是對接的評價者,也是對接的受益方。吸納來白培養單位的高層次應用型審計人才能顯著增加企業經濟效益,而只有擁有良好的內部審計環境和積極合作態度的企業才會得到培養單位的青睞。
1.營造內部審計環境對接對企業的內部審計環境提出了要求,只有內部審計環境優良的企業才能在對接中被培養單位選作合作對象。因而企業應積極營造良好的內部審計環境,為對接做好準備。首先,企業應根據實際情況科學設置內部審計機構,保證內部審計職能充分發揮;其次,建立健全內部審計工作制度,規范內部審計程序;再次,設立內部審計人員定期培訓機制,做好后續教育工作,提高內部審計人員素質;最后,加快內部審計機構內外部信息溝通,共享資源,確保內部審計機構高效運轉。
2.構建合作體系。企業是對接的最大受益者,不僅要主動同培養單位建立合作關系,還要積極構建校企合作體系。首先,成為培養單位穩定的實習基地,為學生提供內部審計實習崗位。樹立“使用和培養相結合”的人才觀,推薦擁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內部審計師擔任培養單位的校外導師。其次,參與培養單位人才培養計劃的制定,以滿足企業切實需求。最后,與培養單位簽訂用人合同,選拔優秀的內部審計人才進入企業工作,降低用人成本,同時積極引進培養單位的內部審計方面的研究成果,完善企業內部管理。
(三)中國內部審計協會
中國內部審計協會是連接對接各方的橋梁,通過設立對接管理機構、尋求政府支持、監督對接全程等來發揮紐帶作用,行使管理職能。
1.設立對接管理機構。中國內部審計協會作為對接工作的主要組織者和參與者,其內部應設立考核鑒定機構和資質認證評估委員會。考核鑒定機構下設由協會、教指委、培養單位和企業四方專家組成的出題小組,以企業為評價主體,公平公正地進行內部審計人員執業資格考試的出題工作。考核鑒定機構負責分配對接過程中培養單位理論和實踐模塊的比例,并核算加權平均成績,只有加權平均成績為70分及以上者才可取得內部審計人員崗位資格證書。內部審計人員執業資格證書的取得除需要達到上述要求外,還需要通過考核鑒定機構組織的考試??己髓b定機構還負責崗位資格和執業資格證書的頒發以及資格證書的年檢等工作。
資質認證評估委員會是由中國內部審計協會和全國審計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共同授權的對接資格認證機構,主要職責是評估培養單位的對接資格。審批對接資格采取增補制,即規定試點單位的數目,上限為全部培養單位數目的三分之一,僅在有培養單位退出后才予以增補,以確保試點單位的培養質量。對接資格由培養單位白行申請,資質認證評估委員會按照標準對申請單位進行綜合考察,做出是否批準的決定,批準后向內部審計協會備案。委員會定期對試點單位培養質量進行評估,對培養質量不達標的單位勒令限期整改甚至取消對接資格。試點期滿,開展新一輪對接資格評估,在總結經驗和推廣成功經驗的基礎上,逐步擴大試點范圍。
2.發揮紐帶作用。中國內部審計協會作為內部審計人員的全國性社會團體,應充分發揮培養單位、企業和政府部門之問的橋梁作用。要以企業需求為依托,尋求政府政策支持,推動法律法規頒布,積極促進校企合作,充分利用政府、培養單位和企業資源,調動各方力量共同提高審計專業碩士培養質量和證書的含金量,滿足社會人才需求。
3.行使管理職能。中國內部審計協會作為內部審計人員白愿結成的全國性、行業性、非營利性社會組織,負責持續開展內部審計職業發展研究,制定對接管理辦法和資格認證管理制度,組織內部審計人員執業資格考試,對考試合格人員頒發執業資格證書,對對接和資格認證過程中發生的違規行為進行懲戒。對于對接過程中培養單位和企業反映的問題,應進行集中分析和評價,及時作出調整和處理,中國內部審計協會擁有最終解釋權。
(四)政府部門
對接過程中涉及的政府部門包括審計署、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教育部等。政府部門要適當放權,轉變職能,為對接提供法律法規和政策支持,發揮宏觀指引作用。
1.制定法律法規和政策。審計署、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等政府部門要從政策和法律法規層面為對接提供保障,積極傾聽中國內部審計協會、培養單位和企業的聲音,了解內部審計職業界的真實需求。積極推動《內部審計法》的出臺,將內部審計人員職業資格管理上升到法律層面。加快制定新的《內部審計人員職業資格管理辦法》,就內部審計人員崗位資格、執業資格做出規定,為職業資格獲取、考核、監督檢查、法律責任等全過程的管理提供依據。制定出臺職業資格相關配套管理規定,補充完善內部審計具體準則,推動政府出臺支持性政策(如教育部向培養單位提供對接專項資金,審計署將對接納入對下屬單位和被審計單位的考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