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29 03:34:4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綜合實踐活動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為全面落實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實驗目標,以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為指導,在區教研室的指導下,進一步推進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
二、工作目標:
1、三—六年級的綜合實踐活動課本學期至少進行3個不同主題活動。其中至少有一個主題來自于“自行開發”。(與上學期的目標有所區別)
2、進行主題前,必須有相應的主題活動設計方案。學期末必須整理出至少3個主題的活動成果。包括(學生成果樣品、整個活動過程記載)
3、從完善主題活動設計方案入手,落實綜合實踐活動課堂教學活動,打造一兩節精品課
4、進行1~2次專題學習,使認識并能駕馭本課程的兼職教師達到90%,教師參與課程率達到100%;加強課程組織與管理,使學生活動參與率100%,安全事故率為0。
5、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其他學科教師應根據學生的請求積極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當中,作為輔導教師根據學生需要帶領學生進行相應的活動。
三、工作重點:
1、落實綜合實踐活動的教學時間不被挪用
結合行政聽課制度,我校將采取隨機聽綜合實踐活動課,要求有上課前有本課的活動設計(教案),如果課時被挪用或無活動設計(教案)將在月獎中按規定扣出相應的部分,同時將影響教師期末綜合評分。
2、課程管理
本學期,本課程實施管理做以下幾個方面調整:
(1)人員分工
三年級:1—2班班主任
四年級:1—2班班主任
五年級:1—2班班主任
六年級:1—2班班主任
(2)時間安排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一周3課時,根據活動情況需要,可以實行“彈性課時制”。但必須同時通知教導處相關人員及教研組長。
(3)制度建設
為了有利于本課程的實施,我校本學期將有關制度做出以下修改:每位教師每學期聽綜合實踐活動課不少于1節,組織學生進校圖書室或微機房查資料,每月不少于1次;期末檢查必須上交3個主題活動方案以及相關成果樣品。
3、課程實施
(1)大主題與小課題相結合
每學期每班實施至少3個主題活動,同時可以結合學生實際和學校條件開發一些“短小平快”的綜合實踐活動主題。同時結合本校拓展的“勞技制作”、“科技制作”課程開發一些相互促進的小課題。
(2)課堂教學與社會實踐相結合
綜合實踐活動倡導學生能夠走出教室,走進社會進行體驗性的社會實踐活動。但我們也不能忽視本課程的課堂教學,以備課(主題活動設計)、聽課為抓手,落實綜合實踐活動課堂教學將是本學期我校課程實施的重點工作。
4、課程評價
(1)加強評價理念的再學習,進一步做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對教師、學生的日常評價與階段評價。
(2)注重學生評價工具的設計。
四、工作安排:
日期
主要工作
8月
1、制訂綜合實踐活動工作計劃。
9月
1、重學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標準,制定計劃
2、各班完成第一個主題活動設計方案
3、隨機聽課
10月
1、參加綜合實踐活動網上研討活動
2、討論主題:關于“課題活動”的開展事項
3、隨機聽課
11月
1、小結第一個主題活動的情況,編寫活動案例
2、線上集中:集體研課、備課
3、課題實施情況討論及問題
12月
1、學生綜合實踐活動成果評比(六年級為主,其他年級稍后)
2、收集資料(案例、活動設計、反思等)
3、日常教學案例交流反思活動
1月
1、表彰活動中表現突出的學生、活動小組
2、收集本學期各班級所進行的綜合實踐活動主題及成果樣品,匯總
3、教研主題:階段性評價工具設計研討
一、讓實踐有“實”
實踐課,顧名思義,重在“實踐”。然而,據筆者了解,目前各個學校開設的綜合實踐活動課最常見的有這樣兩種課型:一種是制訂計劃型。即學生坐在教室里,由教師將這堂綜合實踐活動課研究的主題告訴學生,然后學生們分小組討論活動目標、任務分配、任務過程等。雖然整堂課熱熱鬧鬧,但是卻給人一種“紙上談兵”的感覺。另一種是匯報型。即學生將“實踐”后獲得的知識、成果等,向大家匯報一下,整堂課在學生妙語連珠的言語中結束??蛇^程是如何進行的?那就不得而知了。這樣的課不能算“實踐”課,頂多算“模擬”課,畢竟說與做是存在一定差距的。筆者覺得倒不如讓學生在現實生活中實實在在地做點具體的小事情,實踐課畢竟還是需要“實”一點。
二、讓實踐有“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筆者覺得在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時要選取能讓學生“心動”的主題,這個主題越貼近學生的生活越好,讓學生在活動還沒開始之前便“蠢蠢欲動”,這樣才會使課堂活動之外的探究因這份心動而更加豐富多彩。例如我校根據農村學校的特點,挖掘身邊的資源,在校園里開辟了“小小農莊”,在活動之前學生們就早已躍躍欲試了,也正是這種心態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興趣高昂。
三、讓實踐有“煉”
教育部在《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施方案》中指出:“增設綜合實踐活動,是讓學生通過親身實踐,發展收集與處理信息的能力、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增強社會責任感,并逐步形成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币虼耍谡n題實施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自我展示,鍛煉各方面的能力。在課題實施階段,開展各種調查與采訪活動,培養學生收集、分析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安排學生與組內成員合作完成調查活動,在分工中讓學生學會互相幫助、取長補短。同時,在實踐活動過程中,教師應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著眼于創新,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
四、讓實踐有“悟”
綜合實踐活動所強調的就是讓學生走出課堂,走出校門,走進社區,走進社會,去調查,去研究,去感悟。學生們在實踐中經歷成功、失敗、欣喜、沮喪后,就會有自己的感悟,雖然是初步的、稚嫩的,卻也是非??少F的。如我校開展的《小小農莊,快樂多多》這一綜合實踐活動,學生們經常利用課余時間在農莊里播種、澆水、施肥,學當農民,對那些蔬菜的照顧真是無微不至。通過這一綜合實踐活動,學生們知道了蔬菜的生長過程,懂得了勞動成果的來之不易,也從中體會到了農民的艱辛,養成了勤儉節約的好習慣。有了真實的實踐,學生也就有了真實的感悟。
五、讓實踐有“延”
筆者認為讓實踐有“延”具有兩層含義:其一,實踐要由課內延伸到課外,以課內實踐指導課外實踐。教育的目的在于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形成高尚的品質,擁有過硬的素質。讓學生把所學的知識和養成的好習慣應用到現實生活當中去,才是綜合實踐課的真正意義所在。其二,一個主題研究的結束,并不等于實踐活動的結束,實踐活動應貫穿于學生生活的始終。
綜合實踐活動 指導策略 問題 對策
一、前言
綜合實踐活動,是一門以學生的興趣和直接經驗為基礎,以學生生活和社會生活密切相關的各類現實性、綜合性、實踐性問題為內容,以研究性學習為指導方式的新型課程。當前,如何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促進教師教學方式的變化,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活動,已成為教育界共同關注的焦點。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設,則要求學生通過自主性、研究性的學習和親身實踐,在教師指導下,從自然、社會和生活中選擇和確定專題進行研究,獲取多種直接經驗,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提高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目標、內容、實施等方面與以往課程相比有了深刻的變革,是對學生和指導教師的共同的挑戰。它需要堅持學生的自主性,但指導教師的作用還是毋庸置疑、不容忽視的,活動的組織、內容的選擇,甚至有些活動在實際操作上,都離不開教師的引導、指導、輔導,需要有一套良好的指導策略。因此,教師在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時,需要明確好活動的指導策略,進而組織教學的開展。這樣,建立在良好指導策略上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才能真正地達到其實際的教學效果。
二、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策略存在的問題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設置、實施與開發不僅涉及許多理論問題,更涉及許多實際問題。教師在綜合實踐活動的過程中,教育觀念、教學思想、教學方法及指導策略上也存在一些問題。
(1)活動的主題不夠明確。在活動過程中,由于組織過于倉促,忽視活動主題的考慮,使學生對活動的內容比較的盲目。
(2)活動的方案比較模糊。制定一套好的活動實施方案,既能對活動起到主導的作用,又能使活動收到預定的效果,但一些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缺乏必要合理的實施方案。制定方案時,由于考慮不周,行事草率,往往流于空洞、虛幻,華而不實,似有實無,因而增大了實際活動過程中發生隨意性的可能,教師或者無所適從,或者無所作為,或者任意作為,在活動過程中出現突發事情而不能有效的處置。
(3)缺乏實質性的指導。在我國,班級授課制占主體。往往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學生數量過多,教師在指導中,不能面面俱到,缺乏師生實質性的交流。教師對活動主題、教學課型、活動背景、預設目標、情景創設、活動環節、課前準備、課中活動、課后延伸等一系列的問題缺乏深入細致的考量,招致最終活動指導無的放矢,效果不明,使活動課程的教學目標難以實現。
(4)活動指導方式不正確。綜合實踐活動是在以學生為主體,教師進行有效的指導開展。而有些教師缺乏教學理念和模式的改變,在活動課程中,還是以教師為主體。學生“牽引”式的跟著老師學,阻礙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有效開展。
(5)活動課程缺乏有效性的討論、交流。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為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與探討的能力。在實際的綜合活動課程中,教師忽視學生在綜合活動課程中的觀察與發現,學生的發現與理解不能及時的得到認可、指正,這不利于培養學生對綜合活動課程的興趣。
三、確立有效的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策略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以來,綜合實踐活動這一門新的課程,以其全新的理念,獨有的形式,全方位的要求,無可避免地擺在我們教師面前。綜合實踐活動作為一門新興的學科,針對“研究性學習、社會實踐與社區服務、勞技教育以及信息技術教育”等課程開展活動,為當代教育賦予了新的內涵。需要進一步提高對新課改的認識,更新教學理念,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構建適應課改的保障體系。同時,在綜合實踐活動實施中具備有效的教學指導策略,更好地組織開展綜合實踐活動。
1.確定活動的中心主題。一個主題的好壞可以體現出一堂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師首先要明確活動課程的中心主題?;顒又行闹黝}的確定,可以有效的便于活動的開展?;顒拥囊磺姓鹿澓蛢热荻际菄@中心主題展開的。例如,教師要組織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活動,教師首先就得明確這一活動的中心主題,然后依據活動的中心主題,對活動各個流程進行詳細的闡述,從而使得活動有序地進行。
2.制定活動的方案?;顒拥姆桨甘腔顒佑行蜷_展的綱領。教師要結合課程的教學要求,制定符合本地本校實際,彰顯課程理念、課程特色、課程標準的實施方案,在活動方案的擬定上可以要求學生自己動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生活實際對活動進行創新式的設計,把生活中的情景具體化到活動之中,活動的諸多環節都要依據活動方案進行安排。例如,學生在對關于愛國主義的主題活動進行方案制定時,可以根據黨在今年將會有什么重大的活動和會議,活動方案就可以依據這些來很好的制定。同時,學生也可以根據活動方案,在活動之前就做好相應的準備,以便活動開展得更加地順利。
3.活動的有效策劃?;顒佑行Р邉澥腔顒訉嵤┑年P鍵。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根據活動的主題和方案,進行活動策劃,通過學生的獨立和交流,進行多元化的策劃,培養學生的創造性、自信性、團隊精神和自我規劃能力。教師進行有效地指導,以便了解學生規劃能力和指導活動課題的能力。最后,教師根據學生的策劃,進行師生互動討論,進而找出一套學生最需求的活動策劃方案。
4.活動的有效實施?;顒拥挠行嵤?,是活動進行的過程。教師和學生可以根據活動主題的需求,進行活動的分組、角色安排等工作。教師需要有效的對活動中的觀察發現、問題都一一的記錄下來,活動結束之后,把學生們的活動成果一一的收上來,進行詳細的分析和解答,為學生們良好的解決活動中的問題,對學生的活動開展起到總結和指導作用。
5.開展有效的活動總結?;顒咏Y束后,要進行認真總結,把學生實踐互動課程中的觀察、發現、結果,進行匯總、分析和歸納,形成全面、實事求是的總結和科學的評價,以便學生在后期的活動中,更加地注重活動過程中的效率。
6.活動上的方法指導。活動課程的開展豐富了學生的學習生活,同時也是學生知識鞏固和問題發現、解決的過程。在問題的發現解決的過程中,需要教師正確的引導。采用正確方法指導的同時,教師也可以成立學習討論小組,利用小組間的討論交流等方法,指導學生對發現的問題進行合理的解決,同時又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四、結語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師的教學效果,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然而在實際的開展過程中,存在諸如目標不明確、方案不具體的問題,這些都是綜合活動課程在指導性上的問題。有效地教學指導策略可以極大地優化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劉瀟.綜合實踐活動課在初中化學中的實施[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2007,(4).
一、 成立了研究小組,制定研究計劃
學校成立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研究與實施小組,制定了學習和研究計劃,并按計劃開展了多次學習與研討活動,進一步強化了課程理念,明確了課程實施方向、組織形式,尤其是學生的學習活動形式。我校的綜合實踐活動基于學習者的直接體驗,密切聯系兒童、生活、社會,在以學生自主活動為特征的實踐操作中體現對知識的綜合運用和實踐科學結論、發現新知識的課程形態。其基本理念包蘊著三種教育思想的融合,即綜合教育的思想、實踐教育的思想、主體教育的思想的有機融合。結合課本內容及學校政教處、少先隊大隊部的工作,對本學期的綜合實踐活動內容重新作了調整。
二、 開發研究主題,探討研究方式
經過前一階段的實踐研究,老師們對主題的開發,研究的方式方法有了更多的認識,學習中更關注學生的喜好、個性、原有知識層面。本學期我們擬以五年級綜合實踐小組為龍頭,帶動其他年級的綜合實踐活動課題研究,研究走到評價階段,目前正在討論,擬定出一個能突出我校特點、個性化的綜合實踐學生成長記錄冊,以便能更好的指導檢查學生的實踐活動。
在對一、二年級學生的知識、水平、能力、興趣愛好等方面的情況進行了全面調查的基礎上,充分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他們的參與積極性,結合學校特色、周邊環境特點和依據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相關理論,制定了我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一、二年級的活動實施方案,經過科任的教師實踐與修改,使之趨于科學、合理,更能貼近學生、貼近教師、貼近學校。
三、開辟研究渠道,營造研究氛圍
我們考慮到,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過程中,學生的一些實踐活動,需要得到社會、家長的支持與合作。為此,我們通過多種途徑,進行了廣泛的宣傳,使社會及家長也充分認識到: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為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提升,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十分必要和及時,為此,我們營造了課程實施的良好社會氛圍。
四、正確把握角色,轉變學習方式
在課程的具體實施過程中,我們十分注重教師的角色把握,要求教師首先是與學生一樣,是實踐活動的參與者,其次才是實踐活動的指導者。學生的學習方式必須得以轉變,必須是多種學習方式的綜合運用,要讓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有實踐活動過程的切身體驗,而且,實踐活動的組織形式也應呈多樣性,如個人獨立探究、小組合作探究、師生共同探究、班級集體探究等。配合全市課改樣本校的調研工作,我們工作的重點放在如何用好我們的成長記錄冊這一方面上。我校三、四、五年級的綜合實踐課教師以“學生發展性評價”為主題,進行深入探討與研究,指導學生有創造性的使用“小學生綜合實踐評價手冊”。注意運用“自評”、“他評”、“集體評”、“再評”等多種評價方式,及時對學生在實踐活動過程中的表現(包括知識、水平、能力、成果、情感、態度等)進行恰當的評價,并與學生的實踐活動成果一起存入學生的課程材料袋。通過使用手冊與未使用手冊兩種班級的實驗對比,我們發現,手冊非常適用于中年級,能有效的指導學生開展活動。對高年級同學用評價手冊已顯示不出太大的激勵作用,對高年級同學的活動評價是否可以考慮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電腦進行,使之更趨向于現代化、個性化,在這方面還有待研究。
五、實施過程中的思考:
1.綜合實踐活動主題的選擇過程中,如果完全由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而獨立自主地選擇并確定研究主題,則會影響課程實施與管理的有序性,影響學生研究的深度和教師指導的有效性;如果是教師為學生預先選擇并設定研究主題,則又將遏制學生自主能動性的充分發揮,從而影響學生對實踐活動的積極性。如何使兩者有機融合,相得益彰,值得我們在今后的實踐中進一步探索。
2.使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明確區別于傳統的“興趣課”、“自然課”、“制作課”等,我們如何使學生“綜合”運用相關知識,加強“實踐”體驗,真正使教師和學生“活動”起來,將要作出進一步的思考與實踐。
3.對于課程的管理與評價,如何做到科學、有效、持續,需要我們的思考和實踐,逐步建立并完善關于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管理與評價體系。
關鍵詞: 多元智能理論 綜合實踐課程 教學設計
一、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內涵
(一)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涵義
“綜合實踐課程是一門面向全體學生開設的,以學生自主選擇為直接體驗的,以研究探索的學習為課程基本方式,以貼近學生現實的生活實踐、社會實踐、科學實踐的主題為課程基本內容,以學生個性養成為課程基本任務的非學科性課程”。[1]
“綜合活動是一種以綜合性學習為主要內容,以學生主體的活動及體驗學習為主要形式,以促進學生的認知情感行為的統一協調發展為主要目標的課程及教學組織模式”。[2]
以上是學者、專家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的界定。我認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由國家規定的一門必需課程,以學生的興趣和直接經驗為基礎,學習方式為研究性學習,強調學生的實踐、探索,以及和學生、教師、社區的互動合作,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社會責任感為目的的,全面發展的一門新型課程。內容包括研究性學習、勞動技術教育、社區服務、社會實踐四部分。
(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內容及性質
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內容因地方、學校的差異和學生個性差異而不同。《綜合實踐指導綱要》中國家規定的四大領域,即研究性學習、社會實踐與社會服務、勞動與技術教育、信息技術教育四大領域。這四大方面是相互聯系和相互滲透的,不是相互并列的關系。在這里研究性學習作為一種學習方法貫穿于各種活動中。在內容這方面,注重的是四大領域的有機整合及與各大領域與學科之間的有效整合。
綜合實踐活動課作為一門獨立課程,具有自己的獨特功能和價值,特性如下。
1.整體性
所謂整體性,就是該課程適應了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立足于人的個性整體性,使之每個學生都健康全面發展。課程的內容不拘泥于某一學科,某一領域,而是各種知識得到整合。課程的內容是依據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我三條線索實施的,體現了個人、社會、自我的內在整合。
2.實踐性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作為活動課的延伸和升華,都是以活動為主要開展形式,強調學生在參與實踐、親身經歷的過程中元認識得到提高,獲得真實的體驗,增強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3.開放性
這里所說的開放性,是指綜合實踐活動目標具有開放性,內容和活動過程及結果具有開放性。目標的開放性是指面向每個學生的個性發展,以及尊重每個學生的需求。內容的開放性是指注重四個領域的融合,以及內容面向學生的整個生活世界,隨著生活的變化而變化。由于評價標準多元化,促使活動過程與結果均具有開放性。
4.生成性
綜合實踐活動不同于一般的學科課程,課程實施之前的整體規劃和周密設計是不能缺少的。但隨著活動的不斷展開,目標不斷完成和生成,新的主題不斷生成,認識和體驗不斷加深,創造性不斷增強,這是生成性的表現。
二、關于多元智能理論
(一)多元智能理論簡介
多元智能理論是美國哈佛大學教育研究所發展心理學教授霍華德?加德納博士首先提出的。他認為,每個人至少有七項智能,即言語智能、邏輯―數學智能、空間智能、身體―運動智能、音樂智能、人際關系智能、自我認識智能等。
(二)多元智能理論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設計的工具
工具是工作的一種手段,教育工作中同樣存在工具,如黑板和計算機、粉筆等。這些存在的三維的東西是工具,多元智能作為一種觀念性思想性的工具被利用,可用于課程的設計和開發,也就是說多元智能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設計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
1.目標一致
多元智能理論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的目標是一致的,都是為了學生的全面發展,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多元智能認為每一個學生都是具有不同智能的個體,如果想使每個學生都充分認識到自己的智能,就必須在課程中并通過課程整合各種能夠系統發展學生各種智能的實踐活動,即綜合實踐活動課。
2.注重學生的差異性
在教育實踐中,應根據學生的智能差異施教,施教的內容應該適合每個學生的差異性,并充分發展其智能。綜合實踐活動課應不拘于某一學科,各學科的知識在課程中得到整合的特點適應了學生的差異性,并可以發展學生的多種智能,互相配合,解決問題。
三、多元智能理論設計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案例
以上是對綜合實踐活動課和多元智能理論,以及他們之間關系的論述。把多元智能理論作為設計綜合實踐活動課的一種觀念,運用該理論設計課程發展學生的多種智能。下面是一個運用多元智能理論設計綜合實踐活動課研究性學習的案例。
健康飲食的報告
確定主題
健康的飲食對我們的學習、生活都非常重要,運用自己已有知識為自己制定一個健康、平衡的飲食表。不僅僅局限于了解食物的營養成分,以及它們對身體的作用,還要讓學生認真、嚴肅地評價自己的飲食習慣,并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收集資料,活動準備
1.讓學生做一個計劃,與當地的有關健康師聯系,爭得他們對這次活動的支持和協助,請一位健康師和烹飪師給同學們做一次報告。
2.從以往的活動中,分析學生的智能組合,并根據此進行分組,收集以下資料,可以通過上網、去圖書館、請教專家等多種方式。
(1)了解主要的食物種類,每種食物種類都包含哪些食物,食物的最佳攝取量,以及如何計算攝取量。
(2)了解人為什么每天都需要吃一定的食物。
(3)了解不健康飲食帶來的危害。
3.在烹飪師的指導下,學習在烹制事物時如何保持其營養價值。
4.同學在指定的地方進行烹飪。
活動預演
學生討論烹飪活動進行的步驟、方法,以及在活動中應注意的問題。
實施
學生按預定計劃,分析目前的飲食習慣,制定健康的食譜。教師穿梭于各小組之間,可請學生家長配合對活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給予協助。
評價
每個小組把健康食譜和烹飪的食物對全班匯報,然后大家討論在活動中遇到的困難、問題和收獲。然后確定一段時間,在這段時間內,每個人對制定的健康食譜進行分析,并以小組的形式準備一個關于健康飲食的匯報,可以是演講、報告,也可以是一張圖,或是唱歌、表演等,由學生自己選擇。也可以做一次健康飲食宣傳活動,呼吁市民樹立健康飲食的觀念。這個宣傳活動也可以以相聲、演講等形式進行。學生可以做一份海報,制訂一個健康飲食月計劃,包括對各個組成部分的解釋,以展示對健康飲食各個概念的理解。
活動延伸
學生可以查閱更多的資料或在實踐中總結出并提出更健康的飲食。(比如,嘗試用健康的方法調味,使用香料,含鉛的調味品,以及低熱量和低脂肪的調料)
課后思考提示
從此次活動中,我學到了什么?我喜歡這個活動,因為什么?我以前沒有注意這些,今后我要怎么做?對于這些問題,要認真思考,加以解答。
參考文獻:
[1]文走創新之路(下).北京出版社,1999:850.
常熟市莫城中心小學課題組
一、問題的提出
21世紀,科學技術迅猛發展,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綜合國力競爭實質就是勞動者素質的競爭。而國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勞動者真正素質和能力的重要表現。而我國原有的基礎教育體制明顯存在部分教學內容陳舊,教學方法脫離了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脫離了社會實際。這樣的教學往往以學校、課堂、書本為中心,難以真正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我校要通過積極參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來克服以往課程中脫離學生自主生活和社會生活的傾向,注重學生對生活的感受和體驗,形成學生勇于實踐的意識和善于實踐的能力。同時,通過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發與實施,培養學生活動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使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探究性學習活動中學會發現,學會探究,學會合作,形成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課程實施的主要內容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主要內容包括:信息技術教育,探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以及勞動與技術教育等。
三、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
1、實施原則
“綜合實踐活動”不是以往幾種課程的隨意疊加,它的內容和形
式和其他課程有交叉,但價值取向和功能是相對獨立的。我們在實施中須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1)關注興趣?;趯W習者的需要、動機,興趣和直接經驗來設計、實施相關課程活動,是綜合實踐活動有別于學科課程的一個基本標志。充分關注學習者的興趣和直接經驗,并以此為基礎實現對傳統學科知識結構與邏輯體系的超越,建立一個更接近學生真實學習世界的創新課程領域,是綜合實踐活動確立自身存在合理性的必然選擇。
(2)回歸生活。學校課程建設回歸兒童的生活世界,課程設計向真實生活情景轉化,是當今世界課程改革的一大趨勢。綜合實踐活動必須最大限度地回歸兒童的生活世界。當今學習理論表明,只有當學習發生在有意義中和有背景中,即與學習者的生活世界發生密卻聯系時,才是有效的。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性質客觀上決定了這類課程在確定課程內容時必須真正回歸學生的生活世界,從學生真實的生活世界中選取那些具有一定的綜合性、實踐性、現實性的問題事件、現象來設計課程內容。這是綜合實踐活動選擇課程內容時必須堅持的一條最基本的準則。
(3)立足實踐。不在局限于書本知識的傳授,讓學生親身參與,主動實踐,在實踐中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各種實際問題,提高解決實際
問題的能力,是綜合實踐活動的最根本特點。需要指出的是,實踐的內容是豐富的,實踐的方式也是多樣的。實踐并不僅僅意味著讓學生作社會調查、參觀、訪問,更重要的是為學生營造實踐情景,通過引導,讓學生自己能夠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特別是學生能夠面對生活世界的各種現實問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主動去探索、發現、體驗、重演、交往、親歷親為,獲得解決現實問題的真實經驗,從中培養實踐能力。
(4)著眼創新。著眼于學生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價值與目標最本質的體現。與學科課程相比,綜合實踐活動為學生創新品質的形成提供了更為寬松、自由的空間。它不受學科知識體系和邏輯結構的限制,在活動過程中,學生始終處于主體地位,自己發現問題,自己設計方案,自己收集資料,自己解決問題。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可以充分發揮出來。著眼創新的根本目的在于,要以培養今天的學生適應明天的社會生活為己任,盡可能創造條件,讓學生在積極探索、主動實際的過程中,不斷有所發現,有所思考,有所創新,具備初步的懷疑精神和批判精神,具有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將來成為創新人才奠定基礎。
2、實施途徑
(1)信息技術教育
幫助學生發展適應信息時代需要的信息素養,即獲取、傳遞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和素質。
(2)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
組織引導學生接觸大自然,參加實際,使書本知識在運用的過程中成為活知識,使實踐能力和創造性得到培養。
(3)勞動與技術教育
增加科技含量,賦予勞動教育更多發明創造的內容,培養學生的勞動觀念,給學生讓出創造的空間。將發明創造賦予動手實踐的過程,使勞動技術變得富有生命力。
3、實施步驟
(1)加強學習,更新觀念
加強學習,轉變教育觀念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開展成敗的關鍵。這不是幾個擔任該課程教師的事,而是全體教師的事。通過學習和研究,要從根本上轉變教師的教育觀、人才觀和學習觀,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滲透到學校的教育教學之中。
(2)健全組織,加強領導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設立是一種新生事物,必須動員全員參與,全社會參與和支持。以協調和組織順利開展各項活動,必須健全組織,加強領導。學校設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領導小組與協作小組,制定具體工作計劃,落實各年級綜合實踐活動內容。
綜合實踐活動小組名單:
組長:徐耀良
副組長:陳黎明
成員:吳根元(?。?、葉建新、金美媛、周秋英、李剛、
許曉紅、吳文喜、及各涉及教師
綜合實踐活動協作小組名單:
二年級組負責人:金美媛
成員:程大妹、賈靜燕、王怡、姚金妹、顧菊芳、龔杏芬
三年級負責人:陳燕紅
成員:魏萍、嚴鳳、蔡秋蘭、胡靜芬、陶妹金、陶亮
四年級組負責人:周秋英
成員:徐艷、毛進興、唐鐵君、徐洪、吳根元(大)、孫文霞
五年級組負責人:吳根元(?。?/p>
成員:許曉紅、鄒雪英、胡建剛、張紅艷、孫麗娟、龔燕
六年級組負責人:夏雪明
成員:馬蕙珍、朱葉、鄒國芬、鄔旭霞、吳茜、平建國
(3)選好主題,落實內容
綜合實踐活動是教師和學生合作開發和實施的。教師和學生既是活動方案的開發者,又是活動方案的實施者。選題既要體現學校特色(文學)和社區實際情況(城鄉結合部),又要引導學生從日常生活中選取自己感興趣的問題進行探究。
(4)加強聯系,取得支持
綜合實踐活動涉及面廣,工作難度大,要探究建立社區、家長有多效參與實踐活動的新機制,積極利用各種社會資源,通過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活動,增進學校與社會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四、課程實施的評價
關鍵詞:初中語文;綜合實踐活動
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教學內容往往涉及了語文應用的各個領域,與一定的生活實際相聯系,有較強的時代色彩和生活色彩。它為學生與生活、社會、自然的聯系架起了一座橋梁,把世界作為教科書,全面反映社會生活對學生語文知識和能力的要求,促使學生語文素質的全面提高,又能給學生具體生動的感受,有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它能使每個學生都能在生動、多樣、探索性的活動中建構語言,使具有差異性的個體都能在語文活動中得到應有的發展,享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
在指導學生開展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時候,要注意與課堂教學及課外閱讀的結合,不能漫無邊際或無計劃地盲目進行。因為課堂教學時整個語文教學的主要形式,它直接影響著實踐活動的各個方面,課外閱讀又是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重要項目。因此,只有把三者有機地緊密結合起來,形成一個語文教學的完整的統一體,才能使它們相得益彰,收到良好的效果。七年級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要考慮到學生的特點,積累字詞、扎實基礎仍是重點,而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語文的習慣又是學好語文的前提條件,也是課堂教學之一環節。所以可把第一次實踐活動安排為查字、詞典比賽,事先充分準備,學生自主參與活動,比賽內容與課堂教學結合得體,活動會取得很好的效果。通過活動,學生養成了熟練使用語文工具書自學語文的良好習慣,同時服務于課堂教學,也銜接了初中與小學語文的教學工作。隨著學生閱讀量的逐漸增大,語文教學中詞匯的積累越顯得重要,所以,隨后的實踐活動可安排為詞語接力比賽,出題時既從課文中選擇詞匯,又從課外廣泛拾取,由課內與課外結合起來。通過活動,學生可養成作讀書筆記的習慣,廣泛積累詞語,并增強運用詞語的能力。針對教材中背誦篇目明顯增多,尤其是古典詩詞,文言文篇目增多,所1~23L可安排古典詩詞,古文背誦比賽的實踐活動。這樣能激發學生反復朗讀、背誦課文的興趣,也養成了學習語文的多讀多背的良好習慣。
一、利用家庭成為綜合實踐活動的陣地
在講授七年級下冊的鄭振鐸的《貓》時,就可以開展《我與小動物》的活動課。農村大部分家庭養家禽家畜,許多學生自己也飼養過貓狗兔之類的。不妨讓學生回憶自己養小動物的經歷,向大家介紹一種熟悉的小動物,或者講述自己養小動物的經歷和感受。在活動過程中,同學們暢所欲言,各說各的愛物,各抒各的激情。文章的主題思想輕松的就被學生領悟了不說,人與動物的和諧相處也自然的被推向了極致。
《戲曲大舞臺》中的戲曲模仿秀讓學生過了把“戲癮”:自由組合的黃梅戲《天仙配》演唱得字正腔圓、豫劇《花木蘭》表演得惟妙惟肖,博得老師和同學的熱烈掌聲;《感受親情,學會感恩》開展的“我給父母洗腳”的綜合實踐活動,讓孩子們體會到了父母的辛勞;《我為家庭做了什么》讓孩子們主動走進廚房當起了小廚師,自覺拿起掃帚做起了保潔員,不僅讓孩子們的動手能力得到了鍛煉,還加深了他們對父母的理解……
二、利用專題辯論會作為綜合實踐活動的舞臺
開辯論會的目的是要砥礪學生的思維,錘煉學生的快速表達能力。如人教版七年級下冊五單元的綜合實踐活動《漫話探險》,就可以采用"辯論會"的專題活動來解決。
先出示兩方觀點:正方DD探險利大于弊?(推崇探險);反方DD探險弊大于利(反對探險)。
辯論流程:
雙方主辯陳述觀點DD自由辯論DD雙方主辯強調觀點DD主持人總結,評出優秀辯手。
辯論要求:快速、禮貌;所有辯論必須言之有據、言之成理、針鋒相對。
辯論目的:為了明白探險的目的、意義,明確探險并不是冒險,不是作無謂的犧牲,它是對未知領域的探索,是對自然和自我的挑戰,是有備而去。
由于老師的精心設計,學生的充分準備,所以辯論會上,孩子們針對探險的利與弊展開了激烈的辯論,“你來我往,唇槍舌劍”。雙方都觀點明確,引經據典,擺事實講道理,侃侃而談,想方設法闡明自己的觀點,駁斥對方的觀點。
活動中,老師適時的給與恰當的引導和點撥;活動結束后,再做簡短的總結和點評,整堂課就更顯激烈和精彩。
三、利用課前演講作為綜合實踐活動的窗口
課前三分鐘時間雖短,但熱身演講的好處卻不少:能夠鍛煉學生的膽量,能夠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能夠活躍課堂的氣氛,能夠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夠開發語文教學資源……
演講內容很廣闊:說自己或家庭、家鄉;贊同學、老師或親人;講古今中外名人軼事;析名言警句;評影視人物,話現實人生……
演講要求內容健康,表情自然,聲音洪亮。演講后,老師贊揚優點,指出不足。也可讓學生談聽后感悟,訓練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具體做法是:第一次的主題是介紹自己。老師先作示范性自我介紹,然后按學號依次進行,讓同學之間增進認識。為了給新同學和老師留下好印象,大家都做了積極準備。
第二次的主題是“ 夸夸我的同桌或者老師、同學”。既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表達能力,還讓學生學會了欣賞別人和贊美別人,構建了一個和諧的班集體。
以后是講故事、笑話、新聞,介紹名人、名著、 影視等。為了臺上那三分鐘,課后學生都會精心地去搜集材料。演講開初,有的學生表情緊張,盡管提前準備充分,但仍會面紅耳赤,結結巴巴,手腳無處可放。但隨著活動的進一步開展,同學們的心理障礙也就逐漸消除了,大部分敢說了,能說了,會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