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1 16:27:2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文科考試總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科學性原則。方案必須符合教育教學規律,以先進的教育理論、考試理論為基礎,確保方案實施過程和結果的科學性。
(二)基礎性原則。方案要根據高等學校培養目標的要求,以接受高等教育必須具備的基本知識和基本能力為主要考核內容,確保方案實施后被選拔出的學生具備接受高等教育的共同知識基礎和能力基礎。
(三)公平性原則。方案實施有利于維護教育的公平性,確保不同年齡、性別、地區、報考專業的考生享有相同的權利。
(四)選擇性原則。方案要反映社會對人才多元化的需要,滿足個體發展不同的需要,滿足不同層次、不同科類高校選才的需要,設置可供選擇的考試和錄取辦法。
(五)導向性原則。正確引導中學實施素質教育,體現高中新課程改革精神,反映高中新課程方案的特點和各學科課程標準的整體要求。
(六)操作性原則。方案實施要使考試組織、中學備考組織、高校錄取等方面的操作簡便、直觀,易為考生、高等學校和社會各界理解并接受。
二、指導思想
在認真總結我省“3+X”高考科目改革的基礎上,積極穩步推進普通高考改革,實現“有助于高校科學公正地選拔人才,有助于實施素質教育,有助于高校依法行使辦學自的原則,切實體現普通高中新課程的改革精神,反映各學科課程標準的整體要求”的目的。
三、考試與招生方案
(一)考試安排
1、科目設置
考試科目設置為:3+文科基礎/理科基礎+X。
“3”為必考科目,指語文、數學和外語,其中數學分為數學(文科)和數學(理科)。
“文科基礎”指報考文科類專業考生所需具備的基礎,為指定選考科目。包括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內容,其中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的內容占70%,物理、化學、生物的內容占30%。
“理科基礎”指報考理科類專業考生所需具備的基礎,為指定選考科目。包括物理、化學、生物、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等學科內容,其中物理、化學、生物的內容占70%,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的內容占30%。
“X”為專業選考科目,有物理、化學、生物、思想政治、歷史、地理、音樂術科、美術術科、體育術科等9門學科。
2、科目組合
考試科目組合按照高等學校招生專業分為文科類(含外語類,下同)專業、理科類專業、體育類專業、藝術類(含音樂和美術,下同)專業科目組合。
文科類專業的考試科目組合:必考科目為語文、數學(文科)、外語;指定選考科目為文科基礎;專業選考科目為思想政治、歷史、地理;每一招生專業至少指定一門專業選考科目。
理科類專業的考試科目組合:必考科目為語文、數學(理科)、外語;指定選考科目為理科基礎;專業選考科目為物理、化學、生物;每一招生專業至少指定一門專業選考科目。
體育類專業的考試科目組合:必考科目為語文、數學(文科)、外語;指定選考科目為文科基礎;專業選考科目為體育術科。
藝術類專業的考試科目組合:必考科目為語文、數學(文科)、外語;指定選考科目為文科基礎;專業選考科目為音樂術科/美術術科。
外語類專業及對外語有特殊要求的專業需加考口語。
在每年普通高考報名前,由高等學校根據上述4種專業分類公布每個專業招生考試的指定選考科目,并根據專業培養目標需要,選擇一門專業選考科目(X科),組成考試科目組(如需要可選擇多個專業選考科目,組成不同的考試科目組)??忌鶕陨砼d趣、特長和報考專業意向選擇考試科目組。
3、考試內容
語文、數學(文科/理科)、外語的考試內容包括學科課程標準的必修內容和*省教育廳《關于印發<*省普通高中選修課開設指導意見>的通知》(粵教研[2005]7號)中指定的選修內容。
文科基礎的考試內容包括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課程標準的必修內容。其中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的內容占分值的70%,物理、化學、生物的內容占分值的30%。全部采用選擇題。
理科基礎的考試內容包括物理、化學、生物、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等學科課程標準的必修內容。其中物理、化學、生物的內容占分值的70%,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的內容占分值的30%。全部采用選擇題。
專業選考科目物理、化學、生物、思想政治、歷史、地理各科的考試內容包括各學科課程標準的必修內容和*省教育廳《關于印發<*省普通高中選修課開設指導意見>的通知》(粵教研[2005]7號)中指定的選修內容。
外語口語、體育術科、音樂術科、美術術科考試內容另定。
4、命題原則
體現普通高中新課程的理念,反映各學科課程標準的整體要求,考查考生初步的科學與人文素養及創新意識,注重能力和素質考查,注重時代性和實踐性,促進素質教育的實施。
5、各科考試時間和分值
語文考試時間150分鐘,卷面分值150分;
數學(文科/理科)、外語(含聽力)、文科基礎、理科基礎、物理、化學、生物、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等各科考試時間均為120分鐘,卷面分值各150分;
外語口語、體育術科、音樂術科、美術術科考試時間和計分另定。
6、考試日期
2-3月:體育術科、音樂術科、美術術科
4月:外語口語
6月7日:上午語文,下午外語
6月8日:上午數學(文科/理科),下午文科基礎/理科基礎
6月9日:上午物理、歷史、生物,下午化學、思想政治、地理。
(二)錄取原則
1、高校招生計劃確定
普通高校根據專業特點和培養目標,把招生計劃分理科類、文科類、體育類、藝術類(含音樂、美術)劃定。理科類專業包括理工、農林、醫科等專業,文科類專業包括哲學、文學(藝術類除外)、歷史學、經濟學、管理學、心理學類、法學、教育學等專業。文理兼招的專業需分列文科類、理科類考生的招生計劃數。
2、專業選考科目確定
普通高校根據專業培養需要,確定各專業考試科目組。理科類專業可在物理、化學、生物中任選一門專業選考科目,組成不同考試科目組。文科類專業可在思想政治、歷史、地理中任選一門專業選考科目,組成不同考試科目組。各專業考試科目組可為一組或多組,當考試科目組為多組時,各考試科目組之間為并列關系。
體育類專業的專業選考科目為體育術科;藝術類專業的專業選考科目為音樂術科或美術術科。
普通高校應依照專業培養目標,科學、合理確定專業選考科目,原則上工學、理學類專業指定物理、化學為專業選考科目,各學科門類專業選考科目參照見附件一。需要加考外語口語的專業由普通高校根據專業培養需要自主確定。
3、錄取分數線
(1)分數形式
文科類、理科類專業按5科考試成績合成的總分為依據進行錄取,各科成績及總分用標準分呈現。即每位考生的錄取總分由3+文科基礎或理科基礎+1門X科組成,分別按文科類、理科類考生群體轉換總分標準分。文科基礎或理科基礎、“X”科的考試成績按各科目的考生群體轉換標準分。
外語口語成績不計入總分。
體育類、藝術類專業按4科的考試成績合成的總分和術科成績為依據進行錄取。4科成績及總分分別用標準分呈現,術科成績用原始分呈現。即每位考生的文化課錄取總分由3+文科基礎組成,按體育類和藝術類考生群體轉換總分標準分。
(2)分數線確定
省招生委員會依據文科類、理科類、體育類、藝術類專業招生計劃,分別以5科總分(標準分)按一定比例劃定文科類、理科類專業各批次錄取最低控制分數線;以4科總分(標準分)和術科分數,按一定比例劃定體育類、藝術類專業各批次錄取最低控制分數線。普通高校根據專業培養需要自主確定外語口語錄取標準。
4、投擋和錄取
(1)省招生委員會辦公室分別根據文科類、理科類招生計劃,在錄取最低控制分數線上,結合招生專業選考科目要求和考生選考科目情況,以一定比例按總分從高分到低分投檔。
(2)省招生委員會辦公室分別根據體育類、藝術類招生計劃,在錄取最低控制分數線上,結合招生專業選考科目要求和考生選考科目情況,以一定比例按文化分總分或術科分從高分到低分投檔。
關鍵詞:高校 文科 學習成績 評價
通過以素質教育和培養創新型人才為導向,對高??荚嚺c評價機制進行改革,能進一步發揮考試所特有的評定、檢測、診斷、反饋和激勵五大功能,可以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個體才能和潛能,使其較好地為培養學生的思維和能力服務。改革傳統的高校學生評價制度,構建促進學生發展的、客觀、全面反映學生真實學習狀況的成績評價制度,可以更加科學地評價學生個體的綜合發展情況,更為重要的是能夠通過評價的反撥作用推動高校制定準確的人才培養目標,實行高等教育的教學改革,促進高校學生的根本發展和全面發展。本文主要分析了當前高校文科專業學生學習成績評價存在的問題,并試圖提出有益對策。
一、高校文科專業學生學習成績評價中存在的問題
1.學習成績評價機制無法體現文科專業特色
當前,很多高校的學生學習成績評價機制都沒有體現文科專業的特色,而是簡單地用一種模式規約所有專業的評價實踐。雖然各校出臺的考試規定中針對不同類型的課程會制定了不同的考核方式,但是文科專業的特征實際上并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譬如,相對于理工科專業的一些課程來說,文科專業所涉及的問題基本上都是開放式的,沒有標準答案。如果試題能夠推動學生進一步思考這些問題,并根據所學的理論知識提出有說服力的解決方案,這樣更能夠在考試中培育學生的創新精神。相對于考核學生死記硬背某些知識點或某些所謂常識來說,這些促使學生思考的問題顯然更有價值。比如:某高校必讀書目的試卷庫,基本都是四項選擇題型。其中的關于文學名著《紅樓夢》的試題有很多考核細節知識點的題目,如“林黛玉哭過多少次”、“賈母有幾個丫鬟”等,這些試題顯然一味地在強調死記硬背,如果換成“分析林黛玉的性格缺陷”這一類型的題目,一定能引起學生的共鳴,更會激發學生的思考。
2.高校以及教師不重視學習成績評價
目前,高校的價值取向決定了其把重點放在學科建設而不是本科教學上面,從學校到院系層面所有人關注的都是科研論文或項目,而不是本科人才培養質量。一方面,教師招聘過程中只關注其科研能力而忽視教學能力,教師招聘實際上演變為科研人才的引進,因此學校基本不重視教師教育方面的投入。加之很多地方高校成立教育學院后原來分布在各專業從事教材教法研究的教師大多數轉到教育學院,使得教師教育更加削弱,許多教師在處理教學中的很多問題時基本不是按照先進的教育學理論,而是憑直覺或經驗隨意處理。另一方面,由于職稱評定和學校輿論的導向也是重科研輕教學,教師認為在教學方面花費時間或努力得不償失。譬如,有的高?;ㄙM了不少的人力物力建設試題(卷)庫后不久便被廢棄,專業負責人的解釋是試題過時,其實根本原因在于沒有人肯真正花工夫去維護和更新試卷庫。
3.考試評價觀存在誤區
考試是根據特定目的測量人的知識、技能和能力的一種方法,是當前對學生學業進行評價的一種常用方式。從幼兒教育到高等教育,考試都發揮著絕對的評定、區分和導向作用,從某種意義上說決定了教育向社會輸送人才的類型和潛質。沒有合理的考試方式,合格的人才培養只能是一句空話。但是,因為考試長期存在所產生的慣性使然,考試的目的和方式選取常常不能與教育目的的更新同步。
長期以來,我國教育一直沒有走出以知識傳授為中心的“接受教育”窠臼?!敖邮芙逃敝械目荚囋u價是為學生更多更好地掌握知識和提升升學率服務的,統一的教材、同樣的考試及固定的評價標準,造就的是相同規格、或許有滿腹知識但卻沒有個性、沒有創造力的人才。在實際工作中,我們突出強調了考試的管理和評定功能,而對考試的教育功能棄之不顧。評價的功能僅限于確認學生的學業成績,為給學生分等提供依據,很少提供改進教與學的有效信息。有的高校管理者僅把考試當作決定學生評獎評優和是否畢業的手段,有的老師認為學生學了所教的課程,總該給個結論,因而考試僅僅是為了給學生的某門課程學習下個結論而已。對于學生而言,考試也即是為了得到分數,分數就是對這門課程學習的全部說明。其結論既不利于培養和全面評價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及能力形成,同時對創新能力發揮情況,也無從知曉。這一問題同樣反映在教師所填寫的期末試卷分析上面。我們調閱了100余門課程考試試卷的試題分析,發現教師對這項工作大多數比較馬虎。即使有些老師認真填寫了分析報告表,但他們至多是分析了考試成績的分布情況和各單項試題的得分情況,我們沒有看到一份分析表涉及考試反撥功能的內容,即透過考試成績分析學生學習情況和今后改進教學方式的內容。這個現象同時表明,高校教師對于高等教育學的一些基本理論尚未掌握。
4.對智育內涵的理解存在偏差
智育是教育者創設一定的情境以提升教育對象的智慧水平為目標的教育。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智育包括:獲得知識與形成科學的世界觀,發展認識能力與創造能力,培養腦力勞動的文明,養成一個人在整個一生中對豐富自己的智慧與把知識用于實踐的需要?!薄爸挥挟斨R成為精神的因素,占據人的思想,激發人的興趣時,才能稱之為知識?!?/p>
傳統教學觀的最大弱點在于把智育的任務僅僅歸結為學習系統的基本知識與訓練技能。在智育評價中更是不自覺地將課程教育當成智育的全部內容,將智育的高低等同于課程成績的好與差。在教育中,一種思維方式、學習能力、實踐運用能力的獲得顯然比單純知識系統的掌握更有意義。然而在現代高校的教學和考試過程中,雖然任課教師或許有意識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但是這種有意識的引導和培養卻無法在考試的過程中反映出來。傳統的考試方法、考察內容、考查方式都無法充分滿足智育的全面要求。目前,大學文科生的學習考試仍以簡單記憶為主,考試也以考察背誦和記憶知識點的方式出現。
目前文科考試中的題型一般分為客觀題與主觀題,其中所謂客觀題一般是指選擇題和判斷題有標準答案的題型,客觀題的考察因其試題的形式所限,主要考察的目的是學生對知識點的簡單識記和一般理解。文科考試的主觀題中經常出現的試題方式是名詞解釋和簡答題,這兩種題型主要考察學生對基礎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上面所述文科考試中常見的幾種題型,其考察的內容基本都是概念性知識的記憶和理解,最多不過是對概念的簡單運用,很難真正考察一個學生對本學科的思維方法和實際運用的能力,更談不上對學生自主創新的能力的考察。因此,在當下的文科學生中普遍存在著“考前一星期,勝讀十年書”的戲謔語,甚至許多學生通過在考前突擊記憶的方式就能在考試中取得高分。這些考試評價的方法,無論從考試的形式還是考察的對象上都無法體現蘇霍姆林斯基的智育理念的要求。
5.考試評價的方式、結構缺陷明顯
(1)考試方法單一。大多數院校都是采取筆試+小論文的形式,存在閉卷考試多,開卷考試少;筆試形式多,口試、答辯方式少;理論考試多,技能、操作實踐應用能力考試少;全校性統一考試要求多,因材施教式的考試少;記憶知識多,理解運用和創新的能力考查少;而且許多考試都是一次考試定結論,忽視平時成績或是平時測試的作用。在文科考試中,普遍存在著突擊記憶、強迫背誦就能通過考試的實例,反倒是重視實踐能力培養和實際運用能力的學習的學生考不過重視背誦記憶的學生,這些問題都反映出當前的文科考試評價制度存在著嚴重的問題。
(2)評價結構不完整。當前的高校學生評價,主要存在以下缺失:首先,是終結性評價多,缺少安置性、診斷性、形成性的評價。其中終結性評價也稱為總結性評價,它是對教學目標達到程度的判斷,同時也提供著教學目標適當性和教學策略有效性的信息。而安置性評價主要解決考查學生是否已掌握參加預定學習活動所需的知識和技能,學生在多少程度上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學生的興趣習慣等個性特征更適合何種教學模式。診斷性和形成性評價主要顯示學生學習過程中需要改進的具體的學習錯誤和調查學生學習中屢犯錯誤的深層原因。其次,是相對絕對評價多,個體內差異評價少。缺少個體內評價無法使老師了解學生的進步情況、優點與不足,也無法使學生對自己全面了解,并且確定努力的方向。再次,是他人評價較多,忽視自我評價。自我評價過程可以形成自我反饋環節,還有利于克服他人評價的逆反心理。缺乏自我評價的環節,很難使學生真正參與學習過程,使學習成為主動參與的過程。最后,是定量評價較多,缺少定性評價。定性評價的缺乏將使教師無法了解學生的整體狀況,并制定有效的施教方案。從以上種種評價方法我們可以了解,每一種評價形式都有著特定的功能。在實際工作中,交叉使用多層次多角度的評價類型無疑能夠讓學生評價更為客觀全面,也可以更好地發揮出評價促進學生發展的教育功能。
6.學生學習成績評價內容脫離現實生活
考試試題很少結合地方的經濟文化活動實際,以紙上談兵為主。我們承認高校某些專業的試卷庫中設置了一些與社會熱點問題有關的試題,但是此類題目覆蓋面小,所占的分值不高。這個問題也與目前高校的價值取向有關,雖然地方高校在制定辦學方針時基本上都會提到服務地方經濟,但是其瞄準的目標是全國性高校,尤其是所謂985高校,因此經常弱化其與地方社會文化生活的關系。這種做法看起來是志存高遠,實際上是自毀特色。高等教育的基本理論告訴我們,大學精神在于其各自獨特的文化結晶,沒有統一的模式。這可能是所有高校的管理者自身就該學習和深刻理解的。
三、解決高校文科專業學生學習成績評價問題的對策
現代高等教育的人才質量標準應該包括兩點:一是社會性,即培養的人才能夠滿足和適應社會的發展和需要;二是培養的人才要具有創新意識與可持續學習的能力,學生能夠自主地對學習有預見性的判斷,并能夠充分參與到學習過程中獲得繼續學習、終身學習的能力。審視現行的考試制度,片面注重知識的記憶和分數的弊端十分嚴重,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人才的培養質量。因材施教、培養一專多能的復合型人才,需要打破過去整齊劃一的培養模式,與之相適應的考試制度也需發生根本性的變化。針對上述闡述的問題,筆者提出如下的建議:
1.建立符合文科學生學習特點的成績評價模式
文科生的考試如果片面追求客觀的答案,只能是以死記硬背的方式考察學生。同時,文科的學習更加強調過程性,最后的成績往往不能反映學生的真實學習情況,大學里靠臨時抱佛腳突擊過關甚至取得不錯的成績的學生大有人在。因此,文科的考試評估就應該強調考試方式的靈活性、多元化和過程性。以試卷方式的考察應該注重分析論述題的考察形式,注重學生對知識點的綜合理解和全面掌握,重點是考察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注意考試方式的多元化,加強以論文和綜述、調研等方法來考察學生,注意全面地考察一個學生的學習情況,改變過去以成績論英雄的做法。
2.創新考試內容
高校課程學習一般對學生要求掌握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二是綜合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三是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在目前的許多課程考試中,一般只注重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檢測,對于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檢測涉及較少,而評價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往往被忽視??荚嚫母锏哪康木褪且龑W生在掌握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基礎上,積極培養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荚噧热轃o論是客觀題還是主觀題,都應避免過分側重對知識機械地記憶與再現。命題應注意多給學生提供探索的機會,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富有個性和創造性的進行解答。
因此,筆者認為,創新考試內容應該注意區分知識考察和能力考察,平衡知識性考察內容和能力性考察內容的比例。對于文科教育而言,基本概念和基礎理論的理解和記憶是必須的,教學和考試首先是建立在使學生掌握本學科基礎概念的基礎上的,離開了基本概念就無法進行更深層次的學習和創造。因此,考試的重點當然應該是對學生的基礎知識的理解和記憶。但是,同時也要注意考察學生對學科體系的理解、對學科思維方式的運用,更為重要的是考察學生使用本學科的思維方法和基礎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和新問題的能力。因此,對考試的內容而言,應該注意客觀性試題和開放性試題的比例,同時對于應用性的學科,則要盡量減少筆試內容,通過實踐來檢驗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和動手操作能力。
3.改革考試手段
應該說,在高等教育改革的過程中,考試的方式在不斷革新。很多高等院校增加了開卷考試、小論文、實驗及上機操作等各種形式,逐漸克服了原來單一閉卷考試的缺陷。
在國外,大學考試的方式至少在二十種以上,如無人監考考試、論文、答辯、專題討論、口頭演示、個人研究項目、圖書館運用評估項目、課堂表現、作文、實習和社會實踐筆記或日記、口試以及閉卷考試。而且國外考試的顯著特點之一,就是每一種形式都有與之配套的設施和措施為后盾,以保證整個考試的有效性。外國考試的形式和方法不能全盤照搬,但是值得借鑒吸收。主要包括:注重形成性評價、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重視學生自我評價,自我評價與他人評價相結合;重視培養個人獨立完成任務的能力,獨立性與合作性相結合;注重思維的訓練,筆試與答辯、口頭演示等形式相結合;重視社會實踐。
另外,針對我國高校目前文科學生的學習狀況,筆者認為可以將聽課筆記、讀書札記、階段論文納入平時成績的考核范圍。這樣的考察方式重視了教育活動的過程意義,也能全面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
4.建立健全考試質量分析與評價反饋機制
在現代考試管理中,加強考試質量的科學分析,對于提高考試管理工作的水平和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荚囐|量分析通常分為兩個部分:試卷質量分析和學生成績分析。試卷質量分析是學生成績質量分析的基礎。只有試卷的各項指標基本符合教學大綱的要求,學生成績分析的結果才能準確、有效地反映學生掌握知識程度和實踐能力水平,才能準確地探討教師教學的效果和存在的問題。
目前多數高校雖然均開展了試卷分析工作,但因各種原因,多數流于形式。學校大規模的課程考試結束后,多數教師閱完試卷,把成績送給教務部門就標志著期末考試活動的終結。有的教師及時做了試卷分析,也只是簡單的進行了及格率、優秀率、各分數段人數分布的統計,真正組織教研室教師坐下來認真地、科學地分析試卷,分析試卷的難度、信度、效度和區分度的少。因而考試對教學的診斷和反饋功能難以發揮。因此,對于質量監控機制中不可或缺的考試質量分析與評價反饋工作應該引起各高校的高度重視。
同時,由于現代科學技術飛速發展,教育的內容也在不斷的更新變化,試題庫的內容也應該及時隨著教育內容的發展而不斷更新。學校應該在各個專業安排專門的教師負責試題庫的更新,根據試卷的分析情況,及時總結試卷的效度與信度,根據考試的情況不斷更新題庫。而且也要隨著教育內容的與時俱進,不斷更新考察的內容和方式,防止題庫過于陳舊而被任課教師所拋棄。對于試卷的分析,不僅僅要分析一次考試的情況,而是要分析整個題庫的長期綜合的考試情況,及時改變試題庫中的問題。
參考文獻:
[1]譚亞莉.對構建高?,F代學生評價體系現狀的分析[J].財經科學,2002,7
[2]李麗.高校教學考試現狀分析與改革思路[J].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1
[3]汪霞.我國課程與教學評價的改革[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03,1
[4]邢維全.美國高校考試評價制度的啟示[J].高教論壇,2009,6
[5]趙丹,李新宇.國外高??荚囍贫鹊奶攸c及啟示[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7,10
一、學業水平考試對生物教學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1.學業水平要求把教學著眼點放在大多數學生身上
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是由全體學生參加的省級水平考試,是評價高中生物教學質量的重要指標。因此,生物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不能只重視理科考生,而忽視文科考生。因為幾乎所有學校都在高二進行了文理分科,學業水平考試又是在高二末期進行,所以對于文科考生來講,是十分困難的考試。一是由于其自身的不重視,二是授課教師的不重視。
但是我們教師應該明白的是,生物學科作為高中生的必修課,是作為一個現代社會合格公民必須具備的知識能力要求。我們不能用世俗的眼光看待文科考生的生物教學,忽視他們對生物知識的學習。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從實際情況出發,使我們的教學適應大多數學生的要求,特別是文科學生的要求,爭取不讓一個學生掉隊。教學質量的指標是合格率。所以教師要保證絕大多數學生通過努力學習都能達到合格要求,就應該認真改革教學方法,啟發學習興趣,讓多數學生能夠完成學習任務。
由于實施學業水平考試已經有了文理分科,怎樣將生物教學適應全體學生的難度也增加了,也就是我們要面對一部分理科基礎不太好的學生,這也是對生物教學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加之學業水平考試是水平考試,重視的是目標達到程度。這就要求我們把教學注意力轉變到培養學生的興趣上,要求我們在教學中緊扣學業水平考試目標,強化教學反饋,講究教學實效,充分重視改進教學方法,使每個一學生學得懂、學得會、有興趣、有信心。
2.加強實驗教學,深化教學改革
生物教學其實是圍繞高考指揮棒轉的教學,當然學業水平考試這根指揮棒也要指揮生物教學了。學業水平考試將進行實驗考查,特別是進行實驗操作考查,以促進理科的實驗教學。這就要求教師克服一切困難,結束在黑板上做實驗,習題上練實驗的不正常狀況,確實讓學生動手操作,確實讓學生在動手中培養基本技能,獲得最基本的實驗方法,培養實驗中的科學態度,將基本技能的培養落實在實處。在進行這一工作時,教師應仔細研究實驗所應達到的目標,所應掌握的理論知識,所應掌握的操作方法,還有實驗中所應該具有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并把它們落到實處。這是一個很高的。從已舉行的實驗考查來看,可以發現對實驗的考查是較高和較細的。對此我們應該有清醒的認識。
但是我們也不能不看到,很多學校是不重視實驗教學的。這反應了很多學校與教師的教育理念不正確。口里喊的是素質教育而實行的是應試教育。這是十分不恰當的,也是不符合國家教育方針的,應該予以糾正。
二、適應學業水平考試,生物教學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正確理解課程標準,制定恰當的教學目標
實行學業水平考試后,每一個生物教師手中都有兩個“綱”:《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與《山西省普通高中新課程學科教學指導意見及教學要求》。那么,我們怎樣理解《課程標準》與《教學要求》的關系,并制定恰當的教學目標呢?對于教材提供的內容應該怎么樣在教學中把握?課程標準在第三部分“內容標準”中,列出了具體內容標準和活動建議。然而,“內容標準”中的條目是高度概括的文字表述,如何把提綱挈領的內容標準,是從宏觀上指導教學,缺乏可操作性,怎么樣使其轉化為課堂教學可操作、明確、細化、可檢測的教學目標,是需要教師在認真領會課程標準精神的基礎上,運用教學智慧進行開發的創造性環節。若教師手頭沒有《教學要求》一書,這是比較困難的一個環節,也是考查教師教學智慧的環節。也就是要完成課程標準的要求,教學應達到什么“度”?教師心中無數,不易掌握教學深度,往往會擔心達不到要求而深化教學內容,或對課程標準理解不透而淡化教學內容。《教學要求》則是將課程標準的要求具體化,成為可操作的目標、可測量的目標。顯而易見,我們在教學中,應該把握學業水平考試要求,使學生獲得的知識符合《課程標準》的最低要求。
因此,我們在教學中所制定的教學目標,就應是幫助學生全面準確地理解知識,準確理解相近考試目標間的關系,并幫助學生經過知識的積累達到學業水平考試的最低要求,達到一個合格高中生的水平,切實提高學生的生物學能力。
2.認真學習學業水平考試要求,掌握規律,改進教學
我省為學業水平考試制定了考試要求,它對有關學業水平考試性質、要求、考試的目標層次范圍,試卷結構等都有統一、明確、具體的規定。因此,我們在復習也就是學業水平考試備考活動進行之前,沒有理由不把學業水平考試要求來一個透徹的分析,深入的學習,尤其應對其中的不同知識點的不同要求要進行領會,把握其用意,進行針對性復習教學。還要充分利用考試要求在制定復習教學目標中的導向作用和復習中的指導作用。同時,在平時教學和復習中,還應讓學生適應學業水平考試題型,掌握答題方法,掌握一定的應試技巧,并應進行適應性訓練,使更多的學生發揮真實水平,爭取幫助大多數同學達到畢業要求。
3.重視中差生,提高合格率
學業水平考試是考查學生是否達到高中畢業的水平考試,是一個合格高中生的基本要求,這就決定了學業水平考試是把合格率做為教學質量評價的首要指標。在這樣的要求下,做為生物教師必須時刻注意理科的差生,特別注意文科生,加強對這部分人的教學和輔導,了解他們的要求,幫助他們克服心理障礙,幫助他們樹立學習信心,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只要教師切實關心他們,多對他們進行鼓勵,并加強個別輔導,是能夠使大多數確實努力的學生經認真學習達到畢業要求的。
一、過度強調綜合能力的考核,忽視全國各地學生歷史素養的不均衡
依據教育部考試中心《2015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大綱(文科)》:“歷史學科考查對基本歷史知識的掌握程度;考查學科素養和學習潛力;注重考查在科學歷史觀指導下運用學科思維和學科方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钡囊?,參加高考的文科考生應該具備較強的綜合運用能力。如2009年新課標全國卷文科綜合的第21題:1787年費城會議制定的《美利堅合眾國憲法》規定:合眾國不得授予貴族爵位。反映了美國憲法的主要原則是:A.民主主義;B.平等主義; C.自由主義;D.共和主義。以江西考生為例,據不完全統計,此題當年的正確率不足30%。
為此,全國各地的高中歷史教學均以此為考核目標,從教學內容到教學方式都朝著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的素質教育的方向在發展??陀^地說,全國各大中城市的高中歷史教育改革進行得比較成功,這既是因為大中城市的高中學生基本素質相對較高,也有大中城市高中教師綜合素養較高方面的原因。比如大中城市的廣大學生能較熟練地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和網絡信息資源,視野開闊,思維活躍,與時俱進,能不斷跟上信息時代和全球化的潮流,再加上學生無需上晚自習和周末補課,學生有大量的時間進行自主學習和探究,這無形中在不斷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探究能力,而這也正是普通高中新課程標準的主要考核目標。因此,在面對2015年以前的新課標全國卷高考歷史試題的時候,大中城市的高中學生顯得游刃有余,而全國其它地方的高中學生則因基本素質有限顯得無所適從,常感覺到自己的能力與考試的要求有巨大的差距。這充分反映了2015年以前新課標全國卷高考歷史試題的命制忽視了地域差別和城鄉差距,盲目追求一刀切。
二、試題與教材內容嚴重脫節,使師生教與學的方向不明
綜觀2015年以前新課標全國卷高考歷史試題,我們不難發現,試題的命制似乎與教材內容的關系不大,有時脫節還較為嚴重。這主要表現在試題考核的知識點很難在現行教材中找到依托,有時就算找到了依托,其知識點考核的深度也似乎大大超出了高考考試大綱的要求。如2010年新課標全國卷文科綜合的第12題:中國古代常用五行相生相克解釋朝代更替,稱作“五德”。每個朝代在“五德”中都有相應的次序。曹魏被定為“土德”,通過“禪讓”代魏的西晉應為A.金德 B.木德 C.水德 D.火德。對于此題,筆者翻遍了所有現行的高中歷史教材均未找到與五行相關的知識詳細介紹。為了避免類似知識盲點的再次出現,我們廣大的高中師生開始密切關注與學習高考文史常識,但我們發現2011年以后的新課標全國卷歷史試題卻再也未考文史常識。因此,有人說這可能正是高考歷史試題神秘的地方吧――總讓人琢磨不透。但其造成的影響使高中歷史教學的方向逐漸迷失,當然,某種程度上說也大大加重了廣大高中師生的負擔。
三、選擇題對語文水平要求大高,沖淡了對歷史知識的考核目標
關鍵詞:高考地理;命題;命制
高中地理從屬于文科綜合的一部分,隨著新教材的學習,新課改的推廣,新高考模式下地理試題的命制在命題的思路、方法、題型、材料等方面有以下變化:
一、以能力立意為主
文科綜合能力測試強調對各學科知識的整體綜合把握,在考核目標和要求中有以下四個方面:(1)獲取和解讀信息;(2)調動和運用知識;(3)描述和闡釋事物;(4)論證和探討問題。每一方面都體現了對學生能力的要求,如讀圖分析能力、遷移能力、表達總結能力、論證能力、計算能力、空間想象力與各學科聯系的綜合分析能力。同時新課改下,師生對問題采用自主合作探究模式,所以對能力的考查是永恒的主題,課改下會更強調這一點。
二、不強調知識的覆蓋面,強調知識的綜合運用
初高中地理教材有8本書,新教材下初中4本,高中必修3本,選修模塊7選2或3,這樣就有9本書必須學。而考試時,地理選擇題共11個,學科內綜合題2個,選做題3個,所以這樣少的試題很難把知識全部考查出來,也沒有辦法強調知識的覆蓋面,但試題考查時,特別強調知識的綜合運用,特別是第36、37題學科內綜合題,知識的綜合運用尤其突出。
三、選擇題以材料加組題形式出現
文科綜合能力測試中選擇題一般是以“材料+組題形式”出現,即以背景材料為依據,后面跟2~3個試題。主要分為兩類,即“并列式選擇題”“遞進式選擇題”,一般有4~5組試題組成。并列式選擇題相對簡單一點,可獨立成題,上下題之間關系不大,失分不太嚴重,遞進式選擇題相對復雜,上下題緊密聯系,失分往往接二連三,在分析時尤其要注意。
四、綜合題是以初高中地理知識結合的學科內綜合題
綜合題一般指第36、37題(學科內綜合題),一般是以初中地理知識引入,以區域圖為載體呈現,然后設計問題,設計的問題多考查高中地理知識,從位置、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區域發展等方面考查,體現區域特征,體現可持續發展思想,體現環境保護內容。
五、以熱點問題為材料引入設計試題
文科綜合中的地理材料,往往是一年來的熱點材料,以2010年文綜一卷為例的背景材料,都是熱點問題?!吧硥m暴”“工程建設對河流徑流和泥沙的影響”“柑橘果醬生產的發展”“大學生副極地科考站考察”“伊犁河谷異常的天氣變化”“中國――中亞天然氣管道開通和中國的能源安全”,無一不滲透熱點,設計問題。
六、關注生活中有用的地理
學習一門知識,就要用一門知識,地理作為一門科學,廣泛應用于社會各個領域,所以對生活有用。在出題時越來越體現這一點,如沙塵暴對人們的影響,樓房樓高與樓距問題,太陽能熱水器傾角的大小問題,網上購物的相關知識,逆溫層對工農業生產的影響,自然災害的有用性,地表物質對農作物生長的影響,鵝卵石對法國葡萄生長的影響等,這些無不滲透對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識考查。
關鍵詞:文理科;物理與文化;素質教育
作者簡介:胡蓉(1978-),女,湖南長沙人,北京工商大學理學院,講師。(北京 100141)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3)31-0107-02
人類社會進入21世紀的今天,實施大學生綜合素質教育是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對高校教育提出的客觀要求,然而,由于我國教育一直存在著文理分科現象,導致受教育者知識片面化、思維單一化。為了培養出科學素質和人文素質全面發展的復合型人才,教師一方面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文理滲透,努力提高文科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邏輯思維能力和實踐創新能力,同時也應加強理科學生的文學素養;另一方面從教學內容、教學方式、考核形式、教材使用等環節上改革,探索出適合文理科生不同的教學方法。
一、注重大學物理教學的文理滲透和美學教育
19世紀法國雕塑家羅丹曾說過:“生活中不是沒有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蔽锢韺W是一門自然科學,它研究自然的規律和法則,大自然本身處處存在著天然的藝術設計,因而,物理學和美學是分不開的。
許多文科生認為物理是較為抽象的自然科學,學起來艱澀而枯燥乏味。為了提高文科生對物理的學習興趣,教師應針對文科生形象思維和語言感知能力強的特點,在講解物理學中讓他們明白物理學中蘊含著對稱美、簡約美與和諧美。
1.對稱美
對稱總給人美感,物理學規律的描述處處顯示出了對稱美。例如,平面鏡成像、電荷的正負、作用力和反作用力、電生磁和磁生電、物質與反物質等空間對稱性,角動量守恒體現了宇宙的空間轉動對稱性,能量守恒體現了宇宙的時間平移對稱性。
2.簡約美
在一個藝術家眼里,簡潔就是一種美。物理學源于對自然現象的解釋和摸索,曾經是很繁瑣的,隨著物理學家對自然規律一步步探究,他們逐漸總結出了反映物理本質屬性的基本概念、定理和定律。例如,宇宙中的種種作用力可歸納為萬有引力、電磁力、強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四種;牛頓三定律解釋了低速條件下的物體動力學特征;麥克斯韋方程組可以解釋電磁學的許多問題;愛因斯坦相對論內涵很神奇,它的原理卻十分簡單明了。
3.和諧美
自然界既是千姿百態的,又是統一的,萬千事物的存在和變化遵從一定的規律,這些為數不多的規律體現了自然界的統一與和諧之美。牛頓將“落下的蘋果”和行星運動引力聯系起來;麥克斯韋理論統一了電、磁、光;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將引力、時間、空間、物質聯系起來;德布羅意關系揭示了物質波動性和粒子性的統一。
物理學不僅是一門科學,也是一種文化,在理科生大學物理課堂上,教師可以將物理與文學結合起來,借助優美的古詩詞句加深學生對物理規律的理解和記憶,同時培養他們的文學素養。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中,詩句“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描繪了明月與潮水同升的景象;史達祖在《滿江紅·中秋夜潮》中用詩句“萬水歸陰,故潮信盈虛因月”提示了潮汐現象與月亮相關。由此,教師可以讓學生明白:利用萬有引力公式定量計算發現,月球的引潮力是太陽的2倍多,潮汐主要是月球對潮水的引力而形成的。蘇軾的詩“峰多巧障目,江遠欲浮天”形象講述了“光沿直線傳播”的理論。教學中以詩句引趣,以意激情,使學生自然地進入最佳學習狀態,有利于啟發學生思維,強化學生記憶,調動課堂氣氛。
二、注意文理科生大學物理教學的差異性
文理科生物理基礎差距大,理科生熟悉的內容,文科生可能并不了解。文科生具有較強的文字功底和語言表達能力,理科生獨立思考和邏輯思維強。為解決不同知識背景學生的需求,教師應從教學內容、考核方式和教學方法等方面探索出適合高等院校實際的、能充分調動師生積極性的教學模式。
1.教學內容的不同
文科學生與理工科學習物理知識有著本質不同。首先,課時差距很大,北京工商大學(以下簡稱“我校”)理工科每學年總課時為119課時,而文科學生只有34課時,這要求教師要精選文科生物理學習內容;其次,物理基礎的不同使得任課教師在教學深度和難度上要把握得當。另外,理工科大學物理教學是為了培養研究和應用型人才,文科學生學物理是為了提高他們的科學素養。因而,理工科教學內容應 “系統化”、“邏輯化”和“研究型”,而文科學生側重于科學精神和物理規律的定性學習。
我校理工科大學物理教學內容系統化,涉及力學、熱學、振動和波動、光學、電磁學和近代物理。教師教學不單純以“傳授知識”活動為主,而且要輔之以“探索知識”活動,這不但發展一般應用知識的能力,還要發展高層次能力,即創造力。在教學中,注重教學主題的引入,啟發學生思考問題,理論聯系實際,從而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從單純的物理知識學習上升到創新能力的培養。我校教師讓學生走進實驗室,引導學生自主設計和開發新的實驗儀器,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和科研技能,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最終,教師指導學生獲得三項物理演示實驗競賽獎:2011年北京市大學生物理實驗競賽一等獎,2011年北京市大學生物理實驗競賽三等獎,全國高校第10屆物理演示教學儀器一等獎。
文科大學物理教學中注重物理學史的介紹,讓學生了解物理學規律和定律變革的洗禮,深刻領會物理學家思想的真諦,感悟科學家所具有的探索精神、求真精神、創新精神和獻身精神,以及科學家們所表現出的謙虛、誠實、合作、淡泊名利的優秀品質。例如,在講述卡諾循環物理原理時,介紹了法國青年工程師卡諾如何在前人研究基礎上找到了提高蒸汽機效率方法的研究過程,由此激勵學生在學習中應像卡諾那樣具備不斷探索的精神。又如在引入庫倫定律時,不僅讓學生了解庫倫,還要了解卡文迪許、富蘭克林等科學家為該定律的建立付出的不懈努力,使庫侖定律最終在1784~1785年間通過紐秤實驗得以驗證。課堂物理學史的引入不僅能使學生對所學內容印象深刻,還激發了他們學習物理的興趣,培養了他們的人文精神。
2.課堂教學方式不同
針對理工科學生特點,教師著重訓練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空間想象能力、運算能力和科學研究能力,可以采取下面幾種教學方式:第一,運用所學物理知識,教師引導學生對物理問題進行科學分析,形成一定的邏輯思維習慣、抽象思維能力、解題思路和物理模型。第二,教師指導學生熟練運用高等數學知識解決物理問題。微積分是最常用的數學分析手段,也是學生覺得最難的數學工具,物理教師應向學生深入剖析微積分的物理意義,以此提高他們的運算能力。第三,大學物理實驗數據經常要使用計算機軟件來處理,有些學生計算機水平低,教師應加強他們的信息處理能力。第四,物理規律和理論來源于實驗和生產實踐,教師通過大學物理實驗課培養學生的實驗動手能力和創造力。
大學物理學習對文科生要求相對比較低,主要掌握基本物理概念和原理,培養一定的科學思維方式??紤]到文科生物理基礎薄弱,教師可利用輕松愉悅的教學方式引入教學主題,向文科學生適當介紹與物理有關的社會問題如能源、環境問題,當代科技前沿知識如航天飛機、納米材料知識,而最簡單形象的就是利用實驗儀器的演示來解釋物理問題。我校大學物理演示實驗室已向文科生開放,“法拉弟籠”是學生最感興趣的實驗之一。當約50~100 KV高壓電源向法拉第籠放電時,籠內的同學安然無恙,學生對此驚訝不已,覺得真不可思議。教師用靜電屏蔽的物理理論進行解釋后,并啟發學生思考:在生活中是否存在類似現象?學生想到了高壓線圈外的鐵架,還有些同學想到如果將易發生雷電地區的房屋裝上這些具有屏蔽作用的籠網,可以保護人身安全,這樣的演示實驗讓學生感覺到物理現象就在身邊。物理演示實驗室展廳還擺放有許多生活中可以見到的實驗儀器,如三維電影、魚洗盆。這些實驗儀器越貼近生活,學生越有興趣,急切地想知道它們的物理本質。教師再引導學生分析其中的物理奧妙,學生必然興趣盎然,覺得物理大有用處。
3.教材和考核方式不同
我校大學物理課程是在理工科學生一、二年級開設的必修基礎課,而文科生大學物理為選修課。大學物理課教學內容豐富,知識具有一定深度和難度,課時比較緊。教師選用好的物理教材,可啟發潛在的物理人才,精進其物理能力,提高學習興趣。參照教育部制定的《理工科非物理類專業大學物理課程教學基本要求》,理工科大學物理課程選擇了由程守珠和江之永主編的《普通物理學》(上、下冊)作為主要教材,該教材還有配套的習題分析與解答、思考題分析與拓展、學習指導書等資料。文科生選取的是由倪光炯和王炎森主編的《物理與文化》,是以傳遞物理文化和科學精神為主的教材。此外,筆者還與IT公司軟件技術人員合作,用actionscript語言開發了集文字、圖像、視頻和聲音于一體的多媒體物理教學軟件,該軟件使教師教學更靈活生動,極大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
理工科考試成績主要由兩部分組成:期末成績占60%,平時成績占40%。文科學生因理論課比實驗課時少,成績主要由以下三個方面來評定:期末考試成績占50%;教師對學生實驗儀器操作、數據測量和數據誤差分析進行記錄,學生課后上交實驗報告,報告內容包括實驗目的、儀器、原理、數據處理和分析討論,該部分占總成績的30%;每組學生選一個專題進行口頭報告,由教師和本班學生共同評定,評定成績占總成績的20%。
參考文獻:
[1]陸文慶.文科大學物理課的教學探討[J].物理與工程,2010,
4(20):56-58.
[2]李永輝.文科大學物理選修課教學初探[J].宜春學院學報,2007,
一、注重基礎知識,以不變應萬變,過好基礎關
上海高考卷曾經考過一個4分的填空題:解析幾何的本質是_。這個題,難倒了很多人,這都是平時不注重教材的結果。其實該題答案在教材上寫得可謂清清楚楚:用代數的方法研究圖形的幾何性質。又如某年湖北卷第19題,理科考正態分布,文科考抽樣方法,分別有10分和12分,按理說屬于課本知識簡單運用題,據說就有相當多的考生得0分。在剩下的有限時間里,要注意回歸課本,對課本上的公式、定理要了如指掌。對基本知識點還不能回憶出的,要及時把課本拿出來看一看。如何過好基礎關呢?請把握以下幾點:
(1)有針對性訓練,反對題海戰。要在老師的指導下搞好每個專題板塊的復習,并針對薄弱環節,查漏補缺,進行針對性訓練。如每次考試立體幾何大題做得不好,不妨找來幾套模擬題,專攻里面的立體幾何題,通過歸類以后的訓練,才會更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
(2)相信老師言,不盲目“自戀”?,F在,一部分學生脫離老師復習自己搞“單干”。如上課時不聽老師講題,而是自己在下面做其他題目,進行“自主”復習。對大部分學生而言,這樣是得不償失。因為老師們有著多年的教學經驗,他們緊扣考綱,所選擇的題目針對性很強,在這樣的情況下考生跟著復習,可少走彎路,絕對是有效果的。而盲目地“自主”復習,由于缺乏系統、缺少針對性,很可能忙了一場,還是徒勞無益。
(3)解決“夾生飯”。什么飯最難吃?半生不熟的飯。學習中的“夾生飯”是學不好的直接原因?!皧A生飯”的形成原因是對知識理解不深,記憶不準,沒能及時復習鞏固,做題時缺乏反饋和聯想。比如:函數在某點處導數為0,在該點處一定有極值嗎?等差數列的求和公式是否一定是二次函數?利用法向量求二面角時兩法向量夾角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嗎?三角形的重心、內心、外心、垂心你能正確區分嗎?怎樣判斷函數的連續性?解決“夾生飯”的方法是在做題中認真領會、總結和反思。
二、突破運算關
突破運算關的基本要求是三個字:準、快、活。首先力求準,再在準的基礎上求快,在快的基礎上求靈活多變。過運算關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在課堂上多動筆,多注意演算技巧,多注意細節。有時候,聽得懂,不要以為就會算了。解析幾何題,很多同學一把直線和圓錐曲線聯立就傻眼了,看到個參數λ更是泄了氣。其實,在關鍵步驟上不偷懶,多算幾次,以后就有信心了。常見的代數運算技巧不外乎以下幾種:因式分解、配方、換元、消參、降次、根式有理化、放縮、分離變量等。多想點辦法巧算,速度就提高了,運算也會更準確。對于基礎差點的同學而言,我想指出的是答題的快慢不在于書寫速度,而在于認真的程度。有很多成績好的同學不僅考分高,而且卷面工整。粗心馬虎,屢犯低級錯誤確實難得改,但只要決心改,總會進步的。書寫規范,杜絕低級錯誤,僅憑這一項,就可把總分提高一個檔次。
三、適當多做題,學會總結經驗,過好能力關
“熟能生巧,通能應變。”我常告誡同學們要準備一支紅筆,把每張卷子上比較經典的題目的最關鍵步驟勾記一下,自己做點點評,這就是總結經驗。有人把它叫“掩卷之后的凝思”,經常堅持,必有收獲。怎樣總結經驗,過好能力關呢?
(1)資料細整理,勤翻看。我們的資料大體上有四部分:課本、補發的資料(題集)、考卷、課堂記錄。平時做題時,認真整理考卷和資料,記錄重點、難點,典型題目有所標注,以后經常翻看,作用很大。
(2)思維要嚴謹,答題要規范。在高三復習過程中,必須重視數學思維能力及規范答題能力的培養。特別是函數與方程的思想、數形結合的思想、分類討論的思想、轉化與化歸的思想應在平時的練習中加強運用。配方、換元、分解因式、添項拆項、待定系數、分離變量、消參等常用方法要多加歷練。
題型方面,盡管客觀題中選擇題和填空題中絕大多數屬容易得分題目,但很多考生失誤頗多。客觀題按現今高考要求是只需寫出答案,不要過程。因此我們要突出一個“快”字,注重基礎解法,也要注重特殊值法、數形結合法、排除法、驗證法等巧思妙解。解答題前三題一般是三角、概率、立體幾何,后三題多為函數與導數、數列與不等式、解析幾何等大題,是拉開考生檔次的主要題型,應認真對待。有些考生在該省略處卻啰啰唆唆地書寫了一大片,不該省略的得分之處卻不加闡述地跳躍過去,缺乏按步得分的意識。解答題的特點要求推理嚴密、計算準確、書寫清楚,立足于穩打穩扎,平時訓練時選擇題和解答題的前三題爭取不丟分,后三題要立足于多得分。對于壓軸題,入手并不難,但得滿分絕非易事,這樣就要力求介入,不可放棄,能做幾步算幾步,能爭幾分算幾分。對于平時每一套訓練試題,我們的觀點是:立足低中檔,難題不放棄,力爭有所作為。
衷心希望奮戰在高考最前線的所有考生們過好基礎關、運算關、能力關,打好高三最后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