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1 16:27:2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細胞生物學課程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細胞生物學;教學;改革
21世紀是生命科學的世紀,生物產業的開發需要生物學的發展。我國在基礎科學發展規劃中, 把細胞生物學、分子生物學、神經生物學和生態學并列為生命科學的四大基礎學科,反映了細胞生物學在生命科學中的重要性[1]。細胞生物學目前已經成為現代生命科學的一個前沿領域,隨著新方法、新技術的建立,更促使該學科取得日新月異的快速發展,并且已經成為生命科學相關專業的一門必修課程[2-3]。為適應新形勢下的教學要求,圍繞大學生實踐和創新能力的培養,結合自己多年的《細胞生物學》課程的教學實踐與經驗,對細胞生物學課程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及課程考核方法進行了合理的改革,并取得了明顯成效,為進一步提高大學生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水平提供參考。
1 教學內容的改革
突出教學主線。《細胞生物學》課程內容多,教學過程中容易出現主線不清晰,使得學生感到內容多而亂,不容易系統地理解。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讓學生熟練掌握該課程的原理和方法并能應用到實踐中去,成為本課程改革的關鍵。比如我校生物技術專業選用了翟中和主編的《細胞生物學》第三版作為主要參考教材,全書分為15章,內容較多。我們在講解的時候,從課程的體系出發,以真核細胞三大體系為主線。將所有部分分為膜系統(第一章到第八章及第十五章內容)、骨架系統(第九章內容)和遺傳系統(第十章到第十四章內容)三大系統。
整合教學內容?!都毎飳W》課程內容多且與其它學科的交叉廣,教學過程中容易出現內容重復、輕重不分的情況。針對這些特點,細胞生物學老師在講解過程中必須合理整合教學內容,如前八章的內容可以從膜系統相關性來講,不管是物質代謝、能量轉換、還是信號傳導都是發生在細胞的膜上,這樣聯系地講解起來便于學生更好的理解和接受。另外,《細胞生物學》課程與其它課程,如微生物學、生物化學、遺傳學、分子生物學等課程的內容相互聯系、相互滲透。因此,在該課程的講解過程要合理整合教學內容,避免與先行課中某些內容重復,又要為后續課程留有余地,在學生頭腦中形成細胞生物學的聯系性、統一性和辯證的學習方法。實踐證明,這種承前啟后的教學方式,既保持了細胞生物學課程的完整性、系統性,又解決相關課程間的重復教學問題,對提高單位時間內的教學效果,激發學生的興趣具有積極作用[4]。
追蹤學科前沿?!都毎飳W》課程發展快,因此,教學內容是否新穎,對提高教學質量具有重要影響?!都毎飳W》的教師需要站在該學科領域的前沿,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并及時把該領域的發展趨勢、研究熱點和應用價值歸納總結后在相關的章節中進行講授,從而來提高學生對該課程重要性的認識、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激發起學生對該課程的學習積極性。
2 教學方法的改革
全面推行“問題式”教學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主動性。強調以培養學生發現、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主要目的。“問題式”教學方法的正確使用對于提高學生的素質,強化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有積極作用。課堂教學是教學過程的主要環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濃厚的興趣可以轉化為強烈的學習動力和創造性。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自始至終都圍繞問題而展開教學活動,激發學生自覺思考、和主動探索,引導學生不斷發現現象、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并最終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課后小論文,提高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可以一個學習小組或一個宿舍集體為單位,進行課后小論文。在一些重要章節講解介紹后,為了鞏固學生的理論知識和培養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課后布置一些相關的論文題目,通過學生的查閱文獻、設計方案、過程操作、結果分析和論文寫作等環節。同時,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對以后的科研訓練和畢業設計的文獻綜述寫作大有幫助。
加強課程實踐環節。細胞生物學是一門試驗性很強的學科,光是“聽”和“讀”是不夠的,在努力提高課堂教學的同時,必須加強實踐環節,開設一些綜合性實驗。實踐教學是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基本科研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重要手段。找出與本課程的實踐結合點,培養對知識應用的能力,在設計實驗的時候、一改以往有的單純的、驗證性的實驗,開設一些具有設計性的綜合實驗,使得學生在實驗設計、過程操作和結果觀察與分析中了解該課程的內容,并對整個研究內容有一個全面的、深入的學習,培養綜合應用能力和創新意識。對于有科學研究的教師,要鼓勵一些對科研感興趣的學生參與自己的一些課題。一般到大三時候,學生完全可以利用他們學過的一些專業基礎理論設計一些他們感興趣的小實驗,通過他們的收集資料、設計方案、實驗過程和結果分析的全過程,大大提高其科研創新能力。
3 考核體系的改革
樹立科學的考核觀,使課程考核過程化。課程考核不僅要檢驗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更應該評價學生綜合應用知識的能力。課程最后成績包括考試成績(50%)、實驗成績(30%)和平時成績(20%)。課程考核過程化不僅有助于理論知識的掌握,還能起到引導學生勤于思考、善于發現問題、啟迪學生創新思維的作用;實施多元化的考核方式,把考核有機融入教學的全過程,促使“教、學、考”有機結合,形成“教、學、考”互動,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創造性,消除部分學生平時松懈、考前背誦、考試作弊、考后遺忘的不良現象。
通過對細胞生物學課程教學體系的研究與探索,我們對細胞生物學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課程考核方法進行了合理的改革,優化改革后新教學體系已在生物技術專業的細胞生物學教學中應用,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朱宏.細胞生物學教學與改革的思考[J].黑龍江高等教育,2004(4).
[2]余曉麗,楊珂金,高宛麗,陶愛麗,吳紅.高師院英語專業創新人才培養與新課程設置研究[J].南陽師范學院學報,2006(6).
【關鍵詞】細胞生物學 教學
細胞生物學是生命科學的基礎學科,其理論知識已經滲透到生物學相關課程的各個領域,是高校生物學相關專業的一門重要基礎課。細胞生物學以細胞為研究對象,從細胞的整體水平、亞顯微水平、分子水平等三個層次,以動態的觀點, 研究細胞和細胞器的結構和功能、細胞的生活史和各種生命現象。細胞生物學研究的是細胞的微觀世界,是一門比較抽象的學科,不容易理解。在教學過程中如何將抽象的微觀世界更加精彩、形象的展示給學生,如何將復雜的生命活動事件簡明、扼要的講述給學生,使學生清晰準確地掌握抽象的知識,要求高校生物學教學工作者不斷地進行探索和嘗試。
1.教學內容的優化
細胞生物學是一個前沿學科,它的講授需要與時俱進。但是很多高校教師只是在年復一年的重復自己的授課內容,而這些教學內容有些可能會隨著生物學的不斷發展已經失去原有的價值。作為教師,我們不僅要讓學生掌握細胞生物學這門課的基本知識體系,還要將細胞生物學的前沿知識傳遞給學生。這就要求教師閱讀大量細胞生物學相關的國內外優秀的書籍、文獻[1],根據每年新的研究熱點以及生物學發展動態補充教學內容。例如,在講述高爾基體的功能時,將病原菌入侵機體如何限制MHC分子的表達及抗原提呈實現自身潛伏感染的報道融入教學,使學生更加深刻的掌握高爾基體胞內運輸蛋白的功能。
細胞生物學既是一門基礎學科更是交叉學科,教學內容需要避免重復。細胞生物學與生物化學、遺傳學、分子生物學、微生物學等生物學相關課程均存在相互聯系、相互滲透的關系。這就要求教師要對教學內容進行研究、歸納、取舍,既保證細胞生物學課程體系的系統、完整,又避免重復教學的問題。例如,細胞生物學第三章中細胞內生物大分子的結構與功能主要講述的是核算與蛋白質的結構與功能,而此部分內容在生物化學這門課程中會重點講述,因此此部分內容在細胞生物學教學內容中可以略講;此外《細胞核與染色體》這一章中染色體的復制與表達內容在分子生物學課程中是重點講述的內容,我們把核膜、核孔復合體結構及生物學功能作為本章重點,這樣既可以在有限的課時內避免知識的重復贅述,又可豐富細胞生物學特有的內容。
細胞的生命活動與我們人類身體有著密切的關系。將理論知識與人的日常生活現象緊密結合,學生很容易掌握相關的知識。例如,缺少維生素C時,脯氨酸的羥基化受到影響,從而引起壞血病。這是由于形成膠原蛋白的前a鏈未經羥基化不能形成穩定的3股螺旋結構而很快在細胞中降解,結果導致胞外基質中較遠的不斷丟失而引起血管脆性增加、牙齒松脫以及創生不能恢復。又如,做面膜補水,不是向細胞內補水,而是向胞外基質中補充各種可以吸收水分的多糖成分,糖胺聚糖可以像海綿一樣吸收水分,使皮膚變得水潤。通過這些例子學生極容易記住相關的知識點,而且也不容易忘記。
2.教學方法的完善
教學方法是教學活動的基本要素,是增強教學效果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手段[2]。細胞生物學是一個動態發展的學科,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課堂上以教師為中心單純的知識傳授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因此我們采用多種教學方式,如啟發式、討論式并且結合雙語教學。例如,在細胞生物學教學中開設專題討論課,每個專題討論一個問題,問題提前設置,學生以組為單位上課之前查找相關資料,并對資料進行整理、綜合、提煉,形成報告,其他小組成員進行質疑和補充。經過證實,我們的專題討論課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了學生收集整理資料的能力,鍛煉了學生的勇氣、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專題討論的形式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同時在查閱資料的過程中也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實踐證實多種教學方式聯合應用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獲取知識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增強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利于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3.教學手段的擴充
細胞生物學給學生呈現的是一個微觀的世界。如何把一個微觀、抽象、復雜的細胞世界形象、直觀、生動的展現給學生?簡單的掛圖已經不能滿足細胞生物學教學的要求,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用多媒體課件[3]。采用多媒體技術,細胞生物學教學擺脫了傳統的“黑板+ 粉筆 + 掛圖 + 模型”靜止化的教學模式,以聲音、圖像、動畫、視頻等相結合的方式形象化教學[4]。在細胞生物學教學過程中,我們收集了大量國外知名大學制作的動畫,定期對多媒體教學資料庫、教學課件庫進行更新和整理同時設立課程教學網頁,為教師和學生提供一個知識共享的平臺。我們細胞生物學每一章都設計了相應教學內容的動畫和視頻。例如,在細胞培養與細胞工程這一節內容中,我們將克隆羊多莉的制備過程從卵母細胞開始,以動畫的形式將全過程形象直觀的展示給學生。除此之外物質跨膜運輸、細胞信號轉導、細胞分裂、線粒體相關疾病等視頻會在相應的章節一一展示給學生。多媒體課件的應用不但增大了教學信息、擴展了教學容量,還大大地增強了視聽效果,加深了學生的記憶力。實踐證明學生對形象的圖解的記憶能力要遠遠高于對文字的理解能力,以此我們的課件涉及概念、細胞各種生命活動過程都有相應的圖解或動畫視頻。
4.考核方式的改革
改變以往“重知識、輕能力”的考核方式,樹立以能力和素質考核為中心的考試觀念[5],完善考核方式是為了更好地進行細胞生物學教學改革。為了調動師生的教與學的積極性,我們制定了細胞生物學課程考核方式改革實施方案。(1)把考核內容定位在對以往知識的理解和對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考查上,即增加應用、創新知識的考核;減少單個知識技能的考核,增加知識能力體系的考核。在具體考核內容的設計上,要求授課教師將考核內容延伸到課外知識上。(2)考核形式多樣,具體包括開卷、閉卷、開閉卷結合、答辯、實驗操作、撰寫專題報告、學術論文以及多種方式結合等。同時要求考核形式要推行多個階段,如平時測試、作業測評、課外閱讀、期中考核、期末考核等。(3)改變考核成績的構成,加大學習過程、到課率、平時作業、平時表現得分率,加大實驗課成績構成比例,適當體現階段性考核成績比例,降低期末成績考核的占分比例,推行多種成績評定方式。期末考核成績占50%,平時成績、單元考核及期中考核成績共占50%。課程平時成績包括課程教學過程中的測驗、作業、實驗報告、課堂討論等成績。通過改革我們已經初步建立了雙向式、溝通式的考核信息反饋機制,并且發揮了考核促進教法和學法改進的作用,強化了學生課外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改革之后的細胞生物學教學體系已經應用于生物技術、生物科學專業的學生,并且獲得了預期的效果。今后,我們將在教學實踐中繼續完善該教學體系,不斷提高細胞生物學教學質量,保證“教”與“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曾軍,陳宏遠.研究性教學模式在醫學細胞生物學教學的應用[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2010,12(4):350-352.
[2]別敦榮.大學教學方法創新與提高高等教育質量[J]. 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9,30(4): 95-101.
中圖分類號:G64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4107(2017)10-0028-03
“細胞生物學”是生命科學的基礎學科,也是前沿學科,是教育部規定的生命學科各專業學生必修的7門主干課程之一[1],在生命科學教育中占有核心地位,近年來,隨著新的儀器設備、先進手段的應用,尤其是細胞生物學與醫學、分子生物學、神經生物學等學科的相互滲透及交融,已成為21世紀生命科學的重要研究領域[2]。商洛學院作為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標,在細胞生物學教學中不斷更新教育觀念,鉆研新的教學方法,也取得了一點成績,現就該課程建設實踐與經驗進行總結探討如下。
一、商洛學院細胞生物學課程發展的歷史沿革
追溯商洛學院的辦學歷史,它經歷了??坪捅究苾蓚€階段。在??平虒W階段,商洛學院創辦的生物類專業先后有生物教育、生物技術及應用,“細胞生物學”作為該專業的基礎課、必修課,在該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課程教學共設54學時,其中課堂教學36學時,實驗教學18學時,這一階段的教學活動都是以教師為中心,學生在教與學的過程中是被動地認知信息的接受者。這種教學方式,往往忽視學生主動獲得知識的潛在能力和理解知識的差異性,以及發展知識的創造性。這種傳統的“講授式”教學模式雖然在教學中統一了大綱,確定了標準,規范了教學制度,但同時也阻礙了學生個性的發揮,忽略了學生積極思維的發展,不利于面向21世紀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培養。
2006年2月經教育部批準我校升格為本科院校,同時更名為商洛學院,2011年起成為省市共建高校,2014年被陜西省教育廳確定為向應用技術大學轉型發展試點高校。隨著商洛學院學科發展、人才能力培養需求及現代網絡技術的沖擊,原先知識體系、師生互動模式、考核方法等方面已不能滿足課程教學要求和學生學習興趣要求。伴隨生命科學的發展,細胞生物學課程內容也出現了調整,教學重點從過去對細胞形態結構與功能定位的描述,轉移到細胞重大生命活動及其分子機制的研究上來。這種課程內容結構的轉變和對新時期人才能力培養的要求致使“細胞生物學”的教育教學改革勢在必行。目前商洛學院生物類專業“細胞生物學”課程教學共設72學時,其中課堂教學36學時,研究性教學課程論文18學時,實驗教學18學時。特別是對于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而言,目前能充分體現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和以能力培養為核心的人才培養規格的研討式教學模式的更新更加迫在眉睫了。
二、細胞生物學精品課程建設的意義
2003年,教育部在全國高校啟動精品課程建設,其目的是為了切實推進教育創新、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培養創新型人才[3]。而商洛學院作為應用型本科院校,主要培養具有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應用型人才,目的是面向地方,服務于地方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商洛學院自升本以來不斷修訂完善人才培養方案,通過教育教學改革,促進學生了解學科前沿和熱點問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等,保障新時期對創新型人才的需求。
“細胞生物學”是現代生命科學的三大基礎之一[4],而細胞的研究既是生命科學的出發點,又是生命科學的匯聚點,著名科學家E.B.Wilson在1925年就曾提出:“一切生命的關鍵問題都要到細胞中去尋找”[5],因此,建立好細胞生物學理論與實驗的學科基礎,從顯微、亞顯微、分子水平,從細胞系統化、動態化的角度認識生命和生物科學,為后續課程的學習打下良好基礎。
然而在教學中,我們發現地方高校“細胞生物學”教學模式陳舊,學生只知道聽、記、背,這種“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現代社會對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需求,呈現出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自主學習能力不強、所學知識不能緊跟時展等問題。同時,本課程內容多、抽象難懂,又是一門前沿性學科,在教學上既要保證學生對基礎性知識的掌握,又要盡可能地介紹新的理論和方法,讓學生了解本學科的前沿動態,更好地達到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目標。為了解決地方高校“細胞生物學”教學過程中產生的諸多問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我們就有必要建立“細胞生物學”精品課程。
課程建設與改革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核心,也是教學改革的重點和難點,而“細胞生物學”精品課程建設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學生的學習條件,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塑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提高教學質量。通過精品課程建設,教師轉變了教學理念,改進了教學方法,創新了教學模式。精品課程建設也是地方高校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的一項重要任務。
三、細胞生物學精品課程的主要特色
(一)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創新教學模式
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趨勢是教育工作者要以人為本,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尤其是注重從知識的傳承向能力的培養的轉變[6]。“細胞生物學”教學緊跟學科發展趨勢,在近七年的教學中,課程組成員積極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在教學中踐行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研究性教學模式。
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課程組成員不斷修訂人才培養方案,調整教學大綱,在教學內容中增加了合作研討教學環節,從已授理論課的重點內容中提煉一些具有綜合性、趣味性、爭論性的討論話題,并將其作為合作討論式教學的論題,如線粒體與阿爾茲海默癥、p53與衰老的關系、細胞膜與癌癥等,通過學生查閱文獻及自主學習,使學生能自主參與知識的獲得過程,有利于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本次改革分別以商洛學院生物技術、生物科學專業學生為對象,進行了五輪合作討論式教學的嘗試。教學過程分兩部分,即大班上課和小班討論,在大班上課中,由教師講解本課程的基本理論,而針對一些具有共性意義的重大問題或熱點問題所涉及的“細胞生物學”知識及前沿動態進行小班討論,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團隊合作精神,促進了學生個性的發展,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起到了較好的效果,對于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目標的其他高校生物類專業的“細胞生物學”教學和其他專業課教學也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二)以“教學奠基科研,科研反哺教學”培養創新人才
高校的根本任務是人才培養,人才培養的質量是衡量一所高校教育教學水平的一個重要標志,也是高校生存和發展的唯一途徑。只有將科研成果轉化為教學資源并融入教學實踐,才能彌補課堂內容的不足,實現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形成專業特色,培養創新型人才,進而提高課程教學團隊的整體水平,實現“以教學奠基科研,科研反哺教學”的目標。
近年來,課程組成員能結合地域資源特點,積極申報科研項目,將科研成果及學科前沿動態融入教學。同時,通過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師科研項目、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及課外實踐活動等多種方式對學生進行科學素質培養和創新思維訓練。這種方式極大地促進了課堂教學的延伸,顯著地提高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涌現出了一批優秀的學生。近年來,在學生畢業論文選題中與該課程相關的論文題目每年平均占該專業的26.7%,整體上反映了學生良好地掌握了基礎理論、專業知識和應用知識的能力。從近三年生物技術專業學生考研情況來看,以該課程作為專業課的學生平均每年占考研上線率的46.7%。
(三)以“理論聯系實際,技術支撐產業”服務地方經濟
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是推動高??茖W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商洛學院響應轉型發展的一項重要職能。隨著大學從“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發展轉型和地方經濟發展對人才需求的增加,這一職能顯得尤為重要。
為了適應新形勢的需要,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實驗操作技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更好地適應社會對人才的需要,本課程組依托商洛學院生物學優勢學科和GAP科研工程中心,結合地方資源和產業特點,積極申報各類科研基金項目,利用“細胞生物學”中的核心技術開展了五大商藥、秦嶺野生蘭花、秦嶺高山杜鵑等研究,為相關產業的發展提供技術支撐和服務平臺。同時,這也是商洛學院面臨轉型發展,根植地方行動的重要舉措。
(四)注重實踐教學,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實踐教學是“細胞生物學”教學中不可缺少的環節,2014年,商洛學院成立生物醫藥與食品工程學院,為促進細胞生物學學科發展,我們對生物技術及生物科學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進行了調整,堅持以先進的教學理念為指導,改造傳統的以依附和印證理論為主的實驗模式,建立以能力培養為主線,分層次、多模塊的實驗教學體系的基本框架[7]。課程實驗內容分基礎性實驗、綜合性實驗和設計性實驗三個層次設置實驗項目并實施。如:學習完細胞融合知識后,完成雞血細胞計數與PEG誘導的細胞融合實驗項目,使學生明確細胞融合的原理及方法。學習完線粒體結構及功能后,進行線粒體的超活染色與觀察,明確細胞器的超活染色技術;學習完植物組織與細胞培養知識后,讓學生查閱文獻,自行設計實驗方案,撰寫實驗論文。
教學方法上采用統一模式、開放模式和導師模式等多種方式。教學手段上,充分發揮現代化教學手段在實驗教學中的作用,使實驗課程和實踐教學資源陸續上網。建立多種實驗考核方法,統籌考核實驗過程與實驗結果,激發學生實驗興趣,提高實驗能力。采取平時成績同期末考試成績相結合的辦法,嚴把畢業論文關,鼓勵學生在實驗中有所創新。
實驗教學加深了學生對課程理論知識的理解,也激發了學生的專業學習興趣。近年來,依托本區域優勢、特色資源,結合生物技術學科領域的發展,主要側重于“細胞生物學”實踐應用方面的選題,大部分選題結合教師科研或來自生產第一線,有較大的實用價值或參考意義,有一定的創新性。
(五)應用現代教育技術,提高教學效果
“細胞生物學”屬于生命學科領域的課程,授課內容和知識點存在客觀、微觀和抽象等特點,因此,國外許多教學機構很早就開展了將深奧難懂的理論知識以直觀、形象的方式呈現出來,尤其需要現代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8]。該技術以其大信息量、文字、圖像、聲音多形式的信息傳播方式,在課堂教學中越來越受到重視。“細胞生物學”的教學內容中包含許多細胞和亞細胞精細結構,功能原理復雜、抽象難懂,尤其缺乏動態的機理解釋,這使得原本客觀實際的文字介紹,在初學者眼中變得抽象而枯燥,學習效果差,學習興趣不高。多媒體技術,可以將文字、圖片包括其中,使教學內容圖文并茂,專題視頻形象生動,使學生對細胞的微觀構造產生直觀的認識,如細胞內部結構視頻、細胞功能動畫、細胞重要生命活動相關圖片、視頻等。“細胞生物學”課程組通過近年來教學實踐的積累,已完成全套“細胞生物學”課堂教學多媒體課件及收集到相關章節的視頻及動畫,使“細胞生物學”知識由抽象變具體、由靜態變動態、由微觀變宏觀,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學生的理解和記憶,增強教學效果。
“細胞生物學”網絡課件就是用于輔助學習的網絡資源。近年來,課程團隊致力于相應課件、電子教案、習題集和專題視頻的收集、制作與更新,補充完善和充實了課程網絡資源。為了使初學者能盡快熟悉課程教學組織形式,把握學習重點,做好課前準備工作,網絡平臺還專設了研究性教學單元模塊,包括研究性教學題目來源、近年來小班課組織形式、學生匯報ppt、自主學習報告等內容,便于師生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
根據歷年來生物技術專業部分學生的考研復習需求,網絡平臺還增設了考研專題模塊,涉及相關學校的考研信息、電子圖書、歷年考研真題等資料,反響良好。為了便于自學和師生交流,不斷提高課程網站建設質量,拓寬服務面,網站系統開通了信箱答疑和在線溝通平臺。
四、細胞生物學精品課程的建設成效
關鍵詞 水產養殖專業 細胞生物學 雙語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志碼:A
Bilingual Teaching Practice of Cell Biology for Department of Aquaculture
TAN Fengxia
(School of Animal Science, Yangtze University, Jinzhou, Hubei 434025)
AbstractCell biology, a basic life science and a very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subject, the bilingual teaching had been established in lots of universities.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pecialty of aquaculture, the teaching material,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 had been discussed and practiced in department of Aquaculture in Yangtze University.
Key wordsaquaculture; cell biology; bilingual teaching
所謂“雙語教學”,是指對高等學校的部分課程采用國外具有代表性和先進性的原版教材,并采用英語授課的一種教學方式?!都毎飳W》作為日新月異的生命學科的一門基礎學科,其雙語教學已在各大高校中展開?!都毎飳W》作為長江大學動物科學學院水產養殖專業的一門選修課開設,其從2008年開始立項進行了其雙語教學的探討與實踐。針對水產養殖專業和本專業學生的外語情況,本文就雙語教學環節中遇到的幾個基本問題,進行了認真分析,并提出初步的解決辦法并探討了實踐過程中取得的相應效果。
1 選好《細胞生物學》雙語教學的教材
教材的選擇在雙語教學中具有較大作用。蘇秦等①的調查結果認為高校學生對采用原版教材還是非常歡迎的,普遍認為原版教材內容好,較有用。但是針對本專業學生的專業外語水平以及對生命科學的掌握,選擇原汁原味的英語教材,學生普遍反應看不太懂。因此,針對學生的特點,在本專業學生中開展雙語教學,不能好高騖遠,一味追求雙語教學形式,而不顧教學效果。如作者在開展細胞生物學雙語教學時選用了英文原版教材《Cell and Molecular Biology》(影印版2002高教出版社)和《Cell Biology 細胞生物學(雙語教材)》(2007,復旦大學出版社)作為參考,前者幾乎覆蓋了學生所必須掌握的細胞生物學的全部基礎知識,圖文并茂,后者可以讓學生進行中英文對照學習。在此教材以及相關的細胞生物學網站的基礎了,作者針對本專業特點自編了《細胞生物學》雙語教學講義,講義針對每章內容只介紹主要的知識點,讓學生能夠輕松了解細胞生物學的基礎知識和發展趨勢。
2 精選教學內容
目前,大多高校《細胞生物學》理論教學中,就其內容而言有兩個問題比較突出:一是課時少,內容多;二是教學內容與很多學科的內容互相聯系,互相滲透、涉及到組織胚胎學、生理學、生物化學、病理學、免疫學、遺傳學、分子生物學等。②本專業《細胞生物學》只有32個學時,且采用雙語教學,所以教學內容的取舍,教學方案的制定就顯得尤為重要。
針對這些問題,我們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把握了幾個原則:一是側重細胞生物學的基礎知識的介紹,這是了解細胞生物學學科的基礎,比如細胞的基礎知識、細胞膜及細胞表面,細胞器及信號傳導等知識;二是淡化與其他學科的重復的內容,如蛋白質的生物合成是生物化學中的重要內容,細胞的核酸等是分子生物學的重要內容,細胞的分裂等是遺傳學的重要內容,因此在講授這些章節時,我們側重其與這些學科的差別進行介紹;三是側重細胞生物學知識與水產專業的聯系,著重介紹細胞生物學在水產養殖中的應用,密切聯系實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 使用《細胞生物學》英文專業詞匯、術語進行課堂教學
專業課程的雙語教學,不是專業英語課,后者主要是為了學習外語,而專業課程的雙語教學是為了再學好課程的同時,掌握專業英語,拓寬專業視野,提高學習能力和研究能力,增強國際學術交流能力。③《細胞生物學》在本專業三年級學生中開設,學生的英語水平之間差別較大,且開設在學生的《專業英語》課程之前,因此要著重解決學生看不懂、聽不懂、學起來很吃力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下大力氣編寫了適合學生的講義,并在學生上課之前發給學生,把涉及到得專業詞匯與術語進行相應的注釋。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上盡可能使用足夠的外語,包括使用外文教材,教師用外文書寫教學大綱、教案、幻燈片,以及教師用外語口語授課量達(50%)以(下轉第69頁)(上接第63頁)上。另外,教師選取了《Cell》雜志上經典的細胞生物學方面的文獻,讓學生分組進行翻譯討論,讓學生盡可能多地接觸專業英語。但在實踐過程中也出現了教師采用雙語教學時,學生普遍認為授課的信息量較小,課后要花很多時間去消化,譬如專業詞匯量大,生詞太多,英文教材看起來吃力(看不懂),聽不懂的問題,這也是今后努力改進的方向。
注釋
①蘇秦,楊鵬,張陵.雙語教學實施效果的調查與分析[J].中國大學教學,2002(10):34-35.
關鍵詞:生物技術專業 細胞生物學 教學質量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672-1578(2014)11-0055-01
細胞生物學是生命科學的重要分支學科,是在分子層次上研究細胞生命活動過程中各種生命現象的規律和機制的一門學科。該課程在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科學實驗及知識更新能力的培養中有著獨特的作用。但眾所周知,細胞生物學信息量大、內容抽象、重點難點多,怎樣才能在有限的學時內,使學生既掌握細胞生物學的基本內容又了解其最新動態,是細胞生物學教學工作者仍面臨和需要探討與解決的問題[1]。
近年來,我校新開設了生物技術本科專業,旨在培養具有良好職業道德、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終身學習能力,系統掌握生物科學基本理論和現代生物技術知識,既有基礎醫學和一定臨床醫學知識又具有較強的生物技術實驗操作和一定的科學研究能力,能夠從事醫學、生命科學、疾控防疫、檢驗檢疫及生物制藥等醫療實踐、醫學教育和科學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生物技術人才。本教研室承擔了生物技術專業細胞生物學課程教學任務,筆者通過教學實踐,對于提高細胞生物學教學質量做出初步思考。
1 優化課程結構
本著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能力和創新能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的教學宗旨,力求達到能夯實基本實驗技能、學習先進技術,又能培養學生創新思維、提高科研素質的教學目的,為了更好地提高教學質量,為了使課程體系更加科學、合理,我們在原有開設于臨床醫學專業的醫學細胞生物學課程結構體系上,針對生物技術專業的教學內容進行了適當調整。細胞生物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實驗課在課程教學體系中舉足輕重,它是理論課必要的輔佐和補充,是強化理論知識和增強形態概念的重要手段。為從根本上改變“單純傳授知識”的傳統教學方式,必須將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進行緊密結合,因此我們對細胞生物學課程進行了結構調整,增加了實驗教學的內容,實驗課時占總課時的一半以上。通過實驗課教學,不僅可強化學生對理論知識點的理解與記憶,開拓學生的視野,而且可通過教師對學生面對面的言傳身教,加強學生的素質教育。
2 加強師資培訓
目前我校并未設置獨立的細胞生物學教研室,細胞生物學課程由組織胚胎學教研室教師兼而承擔,而根據培養方案,我校生物技術本科專業細胞生物學課程教材選用了由翟中和等主編的《細胞生物學》,這本教材在多個醫學院校為碩士研究生教學用書。這也對授課教師提出較大挑戰,根據課程教學特點,教師不僅要有豐富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而且要不斷地擴展新知識、學習新技術、掌握新方法,了解學科發展前沿,還需更強的耐心、責任心去以引導學生,教育學生。為此我們開展多項措施,以期提高教師隊伍素質,如教研室積極組織相關培訓(含業余或脫產形式),鼓勵教師外出進修學習,開展相關講座、集體備課,并建立激勵機制來鼓勵更多的教師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中來。從而有力提升教研室教師教學能力,對教師教學質量的提升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3 選擇合適的教學手段
細胞生物學是從細胞水平認識、探究生命問題的學科,內容多、更新快,對于剛入校的大學一年級學生來說,具有一定難度,學生有畏難情緒,難以產生興趣。本著以建構主義教育理論為指導,以學生為中心的原則,依據教材特點和學生特點,我們充分利用網絡和多媒體技術等輔助手段,依托校園網開發了細胞生物學雙語網絡教學平臺。該系統以本教研室的主頁為基礎平臺,是一個集教學指導、網上虛擬實驗室及師生在線交流等較強功能為一體的網上運行系統。它將本課程的相關軟件資源鏈接到網上,學生可以在網上預習、仿真,還可進行實時在線師生交流,從而打破時間和空間的束縛。教學計劃的安排執行、教學內容的制定乃至學生成績等都可以通過網絡化實現資源共享。課堂上,通過演示、講授及提問,啟發學生運用舊知識,解決新內容,達到知識遷移。動靜結合,宏觀和微觀結合,生活與臨床結合,化抽象為具體,拓展教學內容,豐富教學形式,盡可能提升理論知識的直觀性。將抽象的知識直觀化,形象化,使抽象的內容具體化,讓學生獲得生動的感性認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啟發學生主動思考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總之,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培養開拓進取、勇于創新的精神,具有較強的學習能力和發展能力是我們對于培養醫學院校人才的希望。針對生物技術專業的培養目標,總結分析出適合本校開展細胞生物學教學的有效方法,增強了教師的綜合素質,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也綜合培養了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科研創新能力,從而真正做到教學相長。
參考文獻:
【關鍵詞】醫學細胞生物學;教學改革;中醫藥院校
湖南中醫藥大學是以中醫藥為主兼顧西醫的一所地方醫藥類高校,本校開設的西醫專業主要包括臨床醫學5年制、7年制和醫學檢驗等專業,這些專業在大二都會開設一門共同的專業基礎課——醫學細胞生物學,該課講授的知識內容主要涉及細胞的結構與功能和各種重大生命活動,是西醫學生必需學習的一類基礎性醫學知識,對他們日后學習專業課程有很大的幫助[1],因而我校對西醫學生開設醫學細胞生物學是有必要的,但考慮到中醫藥院校西醫專業的特色性,本課程學時安排較短,總學時僅有48學時,其中理論課占32學時,實驗課占16學時,這就需要授課教師有別于其他綜合性大學和西醫院校的普通教學,探索適應于中醫藥大學的特色性教學,現就中醫藥院校實踐醫學細胞生物學教學改革的做法談一談體會。
1精選理論課教學內容
醫學細胞生物學是生命科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其研究領域相當廣泛,研究內容也十分豐富,當把它作為一門專業基礎課對西醫本科生開設時,就需要教師認真思考自己的講授內容,避免在授課時為了片面追求學科知識的完整性和系統性,而出現講授內容面面俱到,但都淺嘗輒止的局面。為此,在理論課課時允許的情況下,以西醫學生應該掌握的醫學細胞生物學基礎知識為前提,對精選教學內容進行探索。
1.1選擇合適的授課教材
教材是教師授課和學生學習的一個重要媒介,其選擇是否合適會直接影響到整個教學的成敗,因此在教材選擇上通過比較國內綜合性大學、師范院校、農林院校、醫學院校等編寫的相關教材,發現由陳譽華主編的《醫學細胞生物學》相對合適[2],該書內容精煉、調理清楚,較好地協調了知識的基礎性、系統性和先進性,并且書中每章最后一節還會對臨床上一些與本章知識相關的疾病進行細胞分子機制的闡述,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強了細胞生物學與醫學的聯系,使西醫學生感受到了醫學細胞生物學知識的臨床應用價值,提高了他們對本門課程的學習熱情。
1.2講授重點的知識內容
醫學細胞生物學是生命科學中一個既基礎又前沿的學科,它的知識體系已滲入到其他西醫基礎學科當中,如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生理學、遺傳學等,因此在講授醫學細胞生物學時就一定要注意突出課程自身的特色和重點,學會合理取舍,從而避免因學科間的一些交叉知識的重復講授浪費原本寶貴的理論學時,譬如醫學細胞生物學中對于細胞內生物大分子的介紹、線粒體的呼吸代謝功能、細胞核內DNA的復制與轉錄、細胞質中蛋白質的合成等內容,因在其他課程中會重點學習,故在本門課程中可在向學生說明原由的情況下略講或不講。
1.3補充“游離教材”的教學內容
據吳澤球的調查顯示,一門學科最新版教材的面世總會比該學科自身的發展晚3~5年[3],因而就醫學細胞生物學教材來說,它里面記載的知識與學科最新的知識比還是相對滯后的,這就需要教師在授課時適時游離教材,并補充一些與本學科相關的新知識、新資訊或參考書目,如講到物質的囊泡運輸和細胞自噬時,就可以分別結合綜述性文獻談一談2013年和2016年的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并介紹獲獎者在這些領域中都做了哪些貢獻,以及現階段有哪些更新的進展和將來可能的發展方向[4-5],通過以上這種適當補充教材以外內容的方法,不但可以使學生加深對教材相關知識的理解,而且還可以使學生受到高尚科研精神的熏陶,激發他們進行科學研究的求知欲和探索欲。
2精選實驗課教學內容
醫學細胞生物學是一門實驗性學科[6],它里面小到每一個觀點的提出,大到一套理論學說的建立都是通過實驗得出的,因而要使西醫學生強化理論課上學到的知識,最好的方法就是讓他們走進實驗室,在老師的指導下親自動手進行實驗,但由于我校實驗課課時一共才16個學時,且每次實驗只有4學時,因而西醫學生能做的實驗內容只有4個,這就要求教師在開設實驗前需精心準備,從眾多的實驗內容中挑取即經典又方便開設的內容進行實驗。經過反復的斟酌和討論,我校醫學細胞生物學實驗主要開設《細胞膜的滲透性》《細胞中微絲的顯示與觀察》《人外周血淋巴細胞染色體制備與觀察》和《雞血紅細胞計數和活性檢測》4個內容,之所以選擇這4個內容主要有以下3個方面的考慮:首先,醫學細胞生物學研究的主體是真核細胞,而真核細胞在結構上主要是三大體系:(1)生物膜體系;(2)細胞骨架體系;(3)遺傳信息表達體系,因此在實驗中分別以細胞膜、微絲和染色體作為真核細胞三大結構體系的代表各開設一個實驗內容,這對學生加深理解和記憶真核細胞三大結構體系是有益處的。其次,細胞培養是進行細胞研究的一項基本技能,因此在開設的《人外周血淋巴細胞染色體制備與觀察》中初步涉及了有關這方面的知識和操作步驟,這對西醫學生日后在臨床工作中開展醫學細胞生物學的研究工作是有幫助的。最后,在實驗內容中開創性地使用雞血紅細胞進行細胞計數和活性檢測,這一方面使西醫學生掌握了血球計數板的使用方法和細胞活性判斷的原理,另一方面也為其他一些實驗條件相對落后且沒有細胞培養室的中醫藥院校,開設類似的細胞計數和活性檢測實驗提供了可以借鑒的實驗材料。
3革新教學手段和模式
目前,因我校醫學細胞生物學教學課時偏少,故其教學模式依然是以教師為中心的傳授—接受模式,但考慮到教學活動的最終目的不是為了灌輸知識,而是為了促進學生的學習,培養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對一些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手段進行了革新。
3.1革新教學手段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多媒體教學已廣泛應用于我國高等教育[7-8]。這種新興的教學手段較傳統的教學手段最大的優勢是,它能通過圖像、音頻、視頻等傳播媒介在短時間內向學生傳遞大量的知識信息,并能將原本抽象、枯燥的內容以形象、生動的形式表現出來,因而它特別適用于如醫學細胞生物學這類課時短、內容多、理解難的學科。在湖南中醫藥大學醫學細胞生物學教學手段革新實踐中,積極采用以多媒體教學為主傳統粉筆教學為輔的革新策略,通過課前精心準備多媒體課件,課中認真講解多媒體課件,課后主動多媒體課件這3個環節,使聽課西醫學生在有限的學時中獲得并掌握大量的課程知識,從而達到了提高授課效率和授課質量的目的。除此之外,由于網絡是當前高校學生中一個普遍受歡迎的事物[9-10],因而在教學手段革新實踐中應重視它的作用。在實踐中,可利用校園網絡建立了課程專用郵箱,而且根據學生喜歡掛QQ、聊微信的特點,還專門建立了課程QQ群、微信群,通過這些網絡平臺的搭建,實現了教師與學生的全天候聯系,讓原本局限于教室的傳統教學平臺延伸至學生的平時生活,因此一旦學生在非課堂學習過程中遇到什么學習問題,就可以利用這些網絡平臺及時與老師聯系,老師也可以在第一時間對學生進行解答,而且老師通過網絡還可將一些重要的學習資料給學生,從而較好地實現師生之間的雙向交流。
3.2革新教學模式
近年來,被稱為探究式教學或基于問題學習(Problem-basedlearning,PBL)的教學模式在我國教育界廣受教育工作者的青睞[11-12],其核心思想就是提倡教師授課時要以某一核心問題為中心,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達到“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之目的。在實際教學中,運用該教學模式在一些章節中進行授課,譬如在講授細胞衰老時,就把解釋細胞衰老的可能機制作為一個核心問題提出來,然后要求學生以寢室為單位組成學習小組,利用課余時間到圖書館或網上搜尋資料進行探究學習,最后在學期末利用1~2個課時向老師和同學匯報探究學習成果,并接受老師的點評。通過以上的嘗試,發現探究式教學能較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探索欲望,而且學生對自己探究學習的知識掌握牢固,但這種模式也存在著不足之處,其中知識學習缺乏系統性是該模式的一個最大“短板”,因此建議授課時以講授為主,輔之該模式應該能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4完善課程評價體系
關鍵詞:細胞生物學 教學內容 教學設計 教學考核
著名的細胞學家E.B.Wilson(1925)說過:“一切生命的關鍵問題都要到細胞中去尋找”。細胞生物學是生命科學的四大前沿學科之一,是生命科學的重要支柱,它已經成為當今生命科學中進展最快最活躍的學科之一。為了適應21世紀生命科學的發展,需要的是一批具有高素質的創新性、綜合性人才。作為教師,在不斷壓縮課時及有限的細胞生物學課程教學中,需要對課程體系及教學內容進行調整和改革,也要對課堂設計和考核方法進行突破,以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
一、教學內容的選擇
細胞生物學在生命科學教學中具有中央樞紐的作用,是6+3課程體系中的一門。一般教學時數在48學時左右,實驗36課時。在細胞生物學課程內容上,14章內容分為自學、略講、詳講、重點講授。因為課時數有限,要把課時放在重點內容上,自學內容也要給予一定的輔導,并且也是考試內容之一。在有限的課時中,如何選擇課程教學內容就顯得尤為的重要。
細胞生物學與動物學、植物學、生物化學、微生物學、遺傳學等相關的內容相互聯系、相互滲透,這就要求教師突出教學重點,不應過多闡述學生之前已掌握的知識,以避免造成時間的浪費。這一現象的解決,各學科教師之間應該定期進行交流,以促進對各學科講授內容的了解。同時各科老師在授課時間上有前有后,避免與先行課中某些內容的重復,注意內容上的整合和銜接,為后續課程留有一定的余地,從而突出本學科的特有內容。每個教學專題都應與最新發展的知識體系和研究成果緊密聯系。融入當今科技新進展,并針對學生的疑惑和興趣,選擇課程內容。
二、課堂教學設計的改革
對中山大學王金發老師《細胞生物學》網絡課程中課堂教學設計內容深有體會,結合自己的實踐,現總結如下:
1、提高教學能力,講求授課藝術
教師的每一節課都是一件藝術品,作為教師一定要精心設計、精心制作。每位教師站在講臺上就像演員站在了舞臺,只不過每節課都是我們自編、自導、自演的節目。教師對細胞生物學課程要了解各項研究進展、它的學科地位、研究方法、科學體系。課堂設計不僅要有專業的知識,還要有人文目標,采用不同的方法設計,利用我們能得到的任何資料,講好這門課。在授課中,引用文學典故,主動與學生溝通,要很好的駕馭課堂,關愛學生,享受教學。增加該課程的吸引力。
2、采用多種方式進行教學
在掌握每章重點的情況下,采用多種方式進行教學,每年對同一內容變換不同的方式進行設計及教學,給人以新穎的感覺,提高學生的興趣。不然學生會認為教學內容是對上一年的簡單的重復,失去對該課程的興趣。
3、以問題串知識,學以致用
對于一些自學的章節,可以采用提出若干問題的方式,將知識點貫穿其中,提高學生解答問題、獨立思考的能力,學以致用。這種方式,增加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解決了課時不足的問題。
4、運用《諾貝爾獎》培養學生創新精神
通過《諾貝爾獎》得主,研究成果的由來,從實驗設計到實驗結果,看到科學家們在科研中的辛苦及堅持。教導學生們要有堅忍不拔及科學奉獻的精神,不能急功近利。在科研中,要不斷的進行創新。敢于懷疑一切,但是還要嚴謹的面對一切。任何事情都要認真對待。
5、妙用時政新聞,培養學生愛國情懷
教學除了教授科學知識外,愛國教育,也是教師的責任所在。這些可以通過提問一些近來發生的一些時政新聞,通過教導,培養學生對我們自己國家的熱愛。這樣即活躍了課題氣氛,同時又達到了我們的目的。
6、每章繪制思維導圖
這個方法非常好。思維導圖:每位同學要繪制14幅思維導圖(每章一幅)。這種方法,使得學生對每章的重點難點都有很好的掌握,并加深了記憶。學生采用思維導圖的形式,進行總結及復習,不僅可以應用在這門課上,在考研等復習中,同樣可以采用。這種方法,很好的鍛煉了學生總結、歸納的能力。
三、改革傳統教學考核方法
傳統的細胞生物學課程考核中一般都是平時成績20%,基本為平時作業成績,期末考試80%,為期末成績。平時的作業為老師出題,學生課后作業,這種方式抄襲現象嚴重。期末考試所占比重過大,不利于反應學生的綜合水平及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改革后要適當在考試與計分中,強調平時與其中考試占有的分數比例,期中20%,期末50%,平時30%。平時的成績分為四部分,每章簡單的提要、繪制思維導圖、要求學生讀取若干英文文獻、出勤考核,這種考核方式,即可以鍛煉學生的能力,又教會了學生學習的方法,還增強了學生英文的水平。期中考核為開卷測試,對一些重點難點進行考核。期末考核包括了課程的自學內容,是對學生掌握知識的系統考核。
改革后的考核方法能客觀實際地綜合反映學生對該課程的學習情況,改變過去僅由一次考試決定命運的方式,避免了學生平時不認真聽課、學習,考試前靠突擊和作弊過關的現象。
四、結語
作為一位年輕的教師,我們深知,細胞生物學的教學需要改變的不僅僅是內容上的改變,更為關鍵的是教學理念的轉變。細胞生物學的教學改革任重而道遠,仍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們還要進行不斷的學習與嘗試,不斷提高教學質量,為社會培養需要的人才。
參考文獻:
[1]于文靜,潘智芳,高志芹.細胞生物學教學改革實踐的思考[J].濰坊學院學報,2007,(4):152-153.
[2]余曉麗,楊珂金,高宛麗,等.細胞生物學教學改革與實踐[J].南陽師范學院學報,2006,(06):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