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1 16:27:1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地質測繪技術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礦山開采;開采測量;測繪技術;測繪技術與方法
我國是一個能源消耗大國,每年對各類礦產資源的消耗量十分驚
人,而另一方面我國各類非法開采礦產資源的現象卻屢禁不止,由此對我國礦產資源的開采浪費十分驚人。在實際的礦產開采、監測與核查的工作中,尚未形成一套系統的礦山開采監測與測繪的技術和方法,很多實際工作的開展還是依賴于工人的經驗或者傳統的手工測繪手段,使得礦山開采監測測繪技術無法得到實質性發展。本論文結合現階段政策法規對礦山安全管理的要求,分析測量工作在服務于礦山安全管理的切入點,并研究了服務于礦山安全管理測量工作的方法,就是想要解決礦產資源儲量核查檢測及礦山開采監測的其它工作中的礦山測量技術體系問題及技術規程框架。形成完整的現代體制下的各類礦山開采監測的測繪技術體系和技術規程框架。
1 礦山開采監測與測繪概述
1.1 礦山開采監測的內容
礦山開采涉及地質、山體、礦產、水土等多方位,因此需要對開采過程實施監測的內容較多,主要集中以下兩個方面:
1.1.1 地質環境監測
礦山開采首先會對地質環境產生影響,主要是不利影響甚至是有
害影響,例如對礦山大肆開采造成地表沉陷、地下水下降、山體滑坡、
泥石流災害、生態系統被破壞等等,為了盡量減小礦山開采對地質環境所帶來的不良影響,必須要在開采的過程中,對礦山及開采過程實施動態化的監測,采取預防和防治結合的手段保障將礦山開采對環境的影響降到最小。
1.1.2礦山開采安全監測
礦山開采中的核心問題便是安全監測,因此礦山開采監測的過程
中必須要對安全進行監測,包括采用相關傳感器對有害干擾因素進行實時監測,對礦山內部的空區、塌陷地區進行監測和評估,對各類礦產資源實施安全管理機制,從制度和技術兩個方面確保礦產資源的開采過程的安全性。
目前對礦山開采監測所應用到的主要測繪技術主要有GPS定位、
遙感測繪技術及激光探測技術等,下面逐一進行簡要的介紹。
1.2.1GPS定位技術
GPS定位技術是利用衛星的三點定位原理,對地球上的物體實現
三維空間內的定位的一種技術。GPS定位技術目前應用于礦山開采領
域,其主要應用在利用GPS定位技術實現對礦山的數字化地圖繪制,
利用數字地圖實現對開采過程的動態化監控。
1.2.2 遙感測繪技術
遙感測繪技術是目前普遍應用的較為成熟的一種測繪技術,簡單
來說,就是利用遙感技術,在計算機上面進行計算并且能夠達到測繪目的行為。遙感測繪技術能夠實現人類無法觸及到的礦山內部區域,從而在計算機上完成對礦山內部的礦產儲量分布、地質條件研判以及各類災害事故的預警等分析工作,是目前廣泛應用的一種測繪技術。
2.1 滑坡監測測繪
滑坡是礦山開采中經常出現的災害事故,對滑坡實施監測就必須
借助于現代測繪技術。目前能夠實現滑坡監測的測繪技術主要有大地測量法和GPS測量法。
2.1.1大地測量法
大地測量法是利用高精度測角、測距的光學儀器和光電測量儀器、全站式電子速測儀等儀器儀表實現對大地絕對位移的測量,從而進行分析是否產生滑坡災害,或者對滑坡災害進行預警。
2.1.2GPS測量法
大地測量法最大的缺陷是其測量精度較低,必須借助于大地作為
絕對參照物,因此近幾年發展了GPS測量法。GPS測量利用了GPS定位儀器能夠實現高精度下的滑坡位移和滑坡速度,測量精度高,能夠
實現全天候動態監測。
2.2 地裂縫監測測繪
地裂縫的監測是一項耗費巨大人力物力的監測工作內容,需要結合地標沉降的相關指標進行分析,因此地裂縫的監測測繪,通常是借助于傳統的測量法和GPS測量、遙感測繪技術相結合的方法進行監測,首先利用傳統的測量方法每隔一定周期觀察記錄大地的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并利用GPS測量實現固定參照物的三維空間的定位、位移和速度,最后結合遙感測繪技術對被監測區域的地標分層沉降進行標定,從而綜合分析出地裂縫的發展與走勢,實現對地裂縫的動態實時監測與測繪。
2.3 空區塌陷區監測測繪
隨著礦山開采力度越來越大,礦山山體內部難免會出現空區塌陷
區,一旦發生塌陷則釀成慘痛事故,因此需要對礦山開采中的空區和塌陷區進行監測測繪。目前主要應用遙感測繪技術實現對山體內部空區塌陷區的監測。隨著測繪技術的發展,現在也出現了利用激光探測技術實現對空區塌陷區的探測和研判,利用激光對礦山山體進行三維掃描,建立相關數據庫,通過數據比對和三維模型的分析,能夠準確的提出空區和塌陷區研判模型,并給出適當的監測和補救措施依據。
2.4 水土流失監測測繪
礦山開采不可避免的會對周圍環境產生破壞,造成水土流失的現
象,因此,為了盡量降低對周圍環境的影響,必須要對水土流失進行監測。目前對水土流失進行監測的方法主要有兩種:
2.4.1遙感監測法
遙感監測是借助于衛星和航空遙感技術,將地面的植被、沙石、
水源等地物掃描為電子地圖,構建三維數據庫,通過對數據的分析實現對地表水土流失的監測。這種方法往往適合于較大區域面積的水土流失的監測。
2.4.2地面監測法
地面監測法適合于較小范圍內的水土流失的測量與監測,其主要
方法是采用對被監測區域設置不同的監測地塊,為每一個地塊分別設置不同的參照物,如溝渠截面、植被率、沙石面積等,通過定期對參照物的測量測繪,形成數據報表,從而能夠為被監測區域的水土流失提供基礎性數據。
我國礦山測量工作及相應的技術規程遠遠滯后于目前礦山開采監測及礦山管理工作的需要,礦山測量技術體系不全,技術規程不能滿足新技術發展的要求,礦山測量內容不能滿足政府和社會對礦山開采監管的需要等。礦山開采中的核心問題是安全問題,而要保障礦山開采過程的安全,就必須要借助于現代化的測繪技術,對礦山開采流程中的各個環節進行測繪與監控管理,從而能夠實現對礦山開采的動態監測測繪與動態管理。針對礦山開采監測的具體方法,本論文詳細探討了測繪的方法與實施步驟,從系統方法的角度詳細分析了在礦山開采領域的測繪技術的應用問題,對于進一步提高測繪技術在礦山開采領域中的應用水平具有較好的指導意義。當然,測繪技術應用于礦山開采領域,不僅僅局限于本論文所探討的方法,更多的具體的應用技術方法有待于廣大測繪技術人員的共同努力,才能夠最終實現礦山開采監測中的測繪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應用。
參考文獻:
[1]趙祥,劉素紅,王安建等.基于衛星遙感數據的江西德興銅礦開采環境影響動態監測分析[J].中國環境監測,2005.
關鍵詞:地質測繪,現代技術 ,工程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aise the level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or engineering design in before, engaged in engineering geological workers to a detailed understanding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eological conditions of the space distribution, and in accordance with certain proportion to the facts they reflect the size to the terrain of the chart, as engineering geology budget and the execution of the foundation provides design department use. Therefore, the need for engineering geology of the draw, and prepare the accurate geology map. Engineering geological surveying and mapping engineering exploration work is very important work a survey, it is also to project implementation preparation work.
Keywords: geological surveying and mapping, modern technology, engineering
中圖分類號:P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引言
地質的測繪主要是運用地質相關的理論對工程項目的建設及地質進行精密的觀測和分析,了解對于建筑區各個工程地質的內在條件和它們之間的密切關系,然后按照測繪比和論文的尺寸把它們更好地繪制在圖紙上,并且通過勘測和試驗等編制成工程地質圖,作為工程勘測的首要的資料,供給對于項目各個部門的參考。對于長期的地質測繪它依靠于經緯儀、平板儀、水準儀這三種較為局限的應用,在未來的發展中,逐漸的采用了相對來說較為先進的技術設備和設計的理念。現代的地質繪圖技術主要依賴于衛星導航定位系統、遙感勘測技術和地理信息系統技術。
2工程地質測繪
作為巖石工程勘測的首要工作的工程地質測繪,它是在各項勘察工作中最為提前的一項測繪工作。對于一般的勘察,是在最初階段勘察和可行性研究時開始這項工作。但是在作周密勘察的階段是為了補充研究某些特定的地質問題和關于工程地質建設方面的特殊問題,也會采取周密的工程地質的測繪。工程地質測繪的優點在于應用設備簡單,消耗資金較少,工作范圍和時間較短 ,所以測繪工作盡量更多的獲取地質信息用來對巖石工程勘測,獲得大量有關巖石工程的資料,充分認識建筑施工工地現場的地面地質的情況,估測和分析地下地質現狀 ,為實行測試、勘測其他勘測工作提供準確的依據。較為周密細致的地質測繪還可以起到節省工程資金時間和其他勘測的步驟,提高勘察的工作效率。為了更好地進行工程測繪,我們還需要對場地的選取或建筑地段工程的條件以及空間分布的內在的聯系做更為深入的研究。為編制專門的地質圖形提供有力的資料。除此之外我們還要對某一特定的因素如地形、地質面貌進行研究,了解他們的分布狀況,成因和發展規律??傮w來說,工程地質測繪,都是為了更好地為工程設計和施工的服務提供高效的研究目的。
3 工程地質測繪的問題研究
3.1巖石的研究
在地質測繪中,要仔細查明各種性質不同的巖石在地表層面上的分布特性巖石變化的規律。把各種巖石的構造、形成變化和生存的周期與當地的地殼發展緊密的聯系在一起。還應該根據對野外觀察研究判斷巖石與建筑物之間的存在性能。直接的觀察各種巖石生長于怎樣的地形,其完整和保存的情況,還可以驚醒簡單的試驗,做出相關的判斷,掌握關于這些方面的基本規律。
3.2 地質構造的研究
地質的構造是研究整個區域穩定性的首要因素,尤其是現代構造活動的進行和活斷層的形成,同時,地質的構造還限定了各種不同特性的巖體的位置,掩體的完整性和選定建筑區域內掩體的穩定性。作為一項地質測繪重要的因素,研究構造還必須以具體的地質力學原理對其進行地質歷史的分析和總結,這樣才能進一步的認識結構面的組合規律,同時還要對其構造驚醒詳細的統計,以便于巖體定量的模式化。
3.3地貌的研究
對于地貌是巖性、構造和近期外動力地質作用的結果,因此研究地貌可能判斷表層沉積的成因和構成,根據各種地貌形態之間的差異等關系,可以確定地貌形成的順序,這些可以了解各種動力地質功能的發展成因。對地質構造地貌,主要研究在外力的作用情況下,各種地質構造的具體的活動表現,以及不同巖石組成在不同的地層在地貌上的表現。
3.4水文和自然地質的研究
水文地質的研究主要從巖性的特點以及地下水的性質、水量、水質等方面入手,查明各個水系含水層的特點。這項研究與自然風土現象和構建工程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自然地質的探索主要敘述建筑區域是否可能受到現代自然地質的危害,研究自然地質也是有助于預測工程地質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自然地質現象與水文地質條件的密不可分的關系,以便于查明產生原因和促進發展的條件。
4 現代測繪技術的應用
全球定位系統(GPS)技術可以準確、快速地獲得準確的三位立體的空間做標。通過獲取地面的攝影顯示一系列高精度分辨率的數字三位的圖像來表達地面信息。地理信息系統作為整個空間數據及信息的存儲、應用和看見的平臺應該是現代高科技技術的相結合。對于現代的地質測繪技術,主要應用遠程距離的通訊設備手段和測繪系統的實時動態應用遙感技術的有效地結合, 就可以解決檢測、定位和勘測等問題,使地質的測繪工作從原有的靜態過渡到靜態,擴大測繪的工作范圍和時間,可以快速的獲取空間精確地信息系統資料。地質圖是顯示地殼表層巖石的分布、地質結構分布、地層年代、地質應用范圍等地質現象的地圖,作為地質行業工作極為重要的圖件。地質圖首先將地殼表面的所有地質現象作為點、線、面、注明不同的符號等,然后把普通地質地圖作為原圖,通過正射投影將這些地理空間真實投影到地理底圖上,以完成地質現象的透明化表達的效果來更具體化的描述地質表面準確信息。三維表面建模技術利用透視學的原理表達地表的變化,這種透視立體的圖形更好的反映了地形的立體三位狀態,可根據不同的需求,對同一個地形作進行各種不同的立體形態的分析和審查。地質現象的三維效果能更好的表達出地質現象的變化情況,便于工作者分析地質空間分布效果規律,根據不同視角審視地質空間的分布。
5地質測繪的作用和發展
在現實的生活中,人們通過地形圖的使用,更快、更準確的掌握了人們生活的信息。然而測繪資料也是繪制地質地形圖的基礎步驟,因為要想構建高質量的地質勘測圖形,關鍵在于依靠準確的、詳細的繪制的資料,使空間的信息及時獲得處理和更新。作為現在地質測繪技術,大地控制測量成果的平差計算,以往用對數表人工計算,進度慢、差錯多,現在也普遍涉及到計算機軟件進行處理,像GPS后處理軟件、控制精靈,遙感技術等等,又提高效率也減少誤差出現,所以在短時間內就得到了很大的應用范圍。地形測量是長期以來的測圖方法,以大平板儀測圖,至今在大比例尺地形測圖中仍然是主要手段之一。但是占主導地位的已經是全野外數字化測量了,采用全站儀、RTK一天的工作量已是大平板儀所不能比擬的。
6結語
我們正處在社會經濟、科學快速發展的新時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整體方向很大影響著地質測繪的發展趨向,這種趨向體現在理論的概括性擴大,測繪技術的綜合程度提升。應用的儀器和技術也是在不斷地得到改進而計算機業同時在發展,面對這樣的發展形勢,測繪必將會適應時代的發展道路,并且全力的建造現代的測繪技術,只有不斷的加強對新技術的學習和總結,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在工程地質測繪中應該深入研究地址的條件,調查地質現象,并且進行地質測繪研討活動,預測它與地質環境的作用。通過地質測繪可以對地質的情況更好地了解,并且掌握地質各個分布的規律,這為驚醒各項工作奠定了基礎,使工作更好地做到效率提高。
參考文獻:
[1]曹幼元,賀躍光. PDA GPS在地質測繪中的應用[J].測繪技術裝備,2005,(4).
[2]魏建華,張展,許月光.工程地質測繪中的幾個研究對象[J].黑龍江水利科技,1999,(4).
[3]周新力,羊春華.導航型GPS在地質工作中應用前景的初步探討[J].邵陽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2).
[4]劉善軍,尹力軍.GIS及在地礦業中的應用[J].河北理工學院學報,1999,(S1).
[5]覃永勤.淺談現代測繪技術的發展及其工程應用[J].廣西城鎮建設,2010.
【關鍵詞】水文地質勘察;誤差分析;描述記錄;技術創新;制度建設;動態控制;全過程管理
0 引言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類活動范圍的擴大,城市建設也得以迅速發展。在城市建設的過程中,因為水文地質條件發生變化導致建筑沉降情況的發生頻率越來越高。在水文地質勘察的過程中,因為降水、勘探技術等原因導致在水文地質勘察中出現了很多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對提高水文地質勘察的精準性,對提高工程建設的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
1 水文地質勘察中的重點與難點問題
1.1 水文地質勘察的評價
最容易被忽略的往往是很重要的細節問題,在水文地質勘察中我們應該首要考慮在水文地質勘察中水文地質的評價內容。在實際的勘察工作中,勘探成果里因過少直接涉及水文參數的利用,水文地質問題往往只被認為是象征性的工作繼而不被重視。在勘察中大多只是簡單地對天然狀態下的水文地質條件作一般性的評價,在勘察報告中往往也是一帶而過。在一些水文地質條件較復雜的地區,由于工程勘察中對水文地質問題研究不夠深入,設計中忽視了水文地質問題,導致經常會發生由地下水引發的各種巖土工程危害相關的問題,令勘察和設計處于比較被動的境遇。
1.2 水文地質勘察的主要技術方法
現水文地質勘察的主要技術方法分為測繪、鉆探、物探、實驗、監測五個類型,在實際運用中,應當考慮到相應技術的運用所帶來的不足。測繪,是嚴格遵守《測繪法》規定,按一定比例尺要求,對測繪范圍內水文地質現象進行準確的觀察測量與描述記錄,形成地質測繪圖件并進行總結,對地下水的形成與運動規律進行研究分析。測繪的優點是覆蓋面廣,其缺點是工作量大,針對性差。鉆探的方法是運用鉆機設備從地表向地下鉆進成孔,從而達到水文地質普查、取得地下水文地質資料等目的,特別是在深層水的開發利用中是目前唯一的技術手段。鉆探的優點是直觀、準確,缺點是技術較為復雜、成本較高。物探,是利用地球物理原理,根據各種巖石間的密度、磁性、電性、彈性、放射性等區別,采用先進的探測儀器與方法測量了解水文地質的勘察方法。物探的優點是針對性強、速度快,缺點是物探只是一種輔方法,必須配合其他方法使用。實驗,是為得到水文地質參數,解決水文地質問題進行的各種實驗,實驗方式多元化。實驗的優點是針對性強、參考價值高,缺點是不夠全面。監測,是一項日常性、基礎性勘察工作,包括監測各種基礎參考指標。監測的優點是針對性強、參考價值高,缺點也同實驗,不夠全面。
2 常見水文地質勘察中針對難點的改進措施
2.1 水文地質勘察的評價改進措施
在水文地質勘察的評價這一方面,應重點評價地下水對巖土體和建筑物的作用和影響,預測可能產生的巖土工程危害,提出相關的防治措施。另外,工程勘查要密切結合建筑物地基基礎類型的需要,查明有關水文地質的問題,提供選型所需的水文地質資料。從工程角度,按地下水對工程的作用與影響,提出不同條件下應當著重評價的地質問題。例: 擬建供水水廠一座,供水量2×100m3/d。其供水水源地初步定于 A 城區北部,需進行 A 城區供水水文地質勘察工作。根據建設方意向,水源地開采滿足2×100m3/d,連續 20 年左右開采期限要求。結合目前掌握的水文地質資料,須進行詳查勘察階段的水文地質工作。在初步圈定可能富水地段的基礎上,結合水源地開采,實施探采結合勘察方法。查明擬建水源地范圍內的水文地質條件,進一步評價地下水資源,提出合理開采方案,探明地下水允許開采量滿足 B + C 級精度要求,為水源地施工、設計及批準開采提供依據。
B 級精度要求如下:
1)查明擬建水源地區的水文地質條件與供水有關的環境水文地質問題,提出開采地下水必須的有關含水層和數據。
2)根據一個水文年以上的地下水的動態資料和群孔抽水試驗或開采性抽水試驗,驗證水文地質計算參數,掌握含水層的補給條件及供水能力。
3)結合具體的開采方案建立和完善數值模型,計算和評價補給量,確定允許開采量。
4)預測開采條件的地下水位、水量、水質可能發生的變化。
5)提出不使地下水水量減少和水質變差的保護措施。
C 級精度要求如下:
1)基本查明含水層的空間分布和水文地質特征。
2)初步掌握地下水的補給、徑流、排泄條件及其動態變化規律。
3)根據帶觀測孔的單孔抽水試驗或枯水期的地下水動態資料確定有代表性的水文地質參數。
4)結合開采方案初步計算允許開采量,提出合理的采用值。
5)初步論證補給量,提出擬建水源地的可靠性評價。
2.2 水文地質勘察的主要技術方法改進措施
水文地質勘察的主要技術方法有測繪、鉆探、物探、實驗、監測五個類型,在實際操縱中應注意取長補短運用。
水文地質測繪是認識地區水文地質的最基礎方法,也是全部水文地質工作的基礎。測繪的內容應包括: 1) 地貌形態、成因類型及各地貌單元間的關系; 2) 地形、地貌與含水層的分布及地下水情況; 3) 地層的成因類型、時代、層序及接觸關系; 4) 地層的厚度、分布、透水性、富水性等情況; 5) 地質構造的褶皺、斷層、泉井、地表水的位置、類型、規模、富水性等情況。
鉆探的基本任務是在測繪和物探基礎上,進一步查明含水層的構造、層次、巖性、厚度以及水質、水量、水溫等水文參數,一般采取“以探為主、探采結合”的打井方法。鉆孔選擇應有測繪物探基礎,勘探點與線應合理選擇,滿足抽水成井需求。巖石要用清水清洗,松散層也應用泥漿沖洗,以保證鉆探質量,提高巖芯采取率,完整巖層、粘性土大于 70%,破碎帶、溶蝕帶、碎石土、砂性土大于 30%。
在應用物探的方法時,要注意方法的針對性與適用性,采取電阻率法、淺震、電磁波法、聲波法等多種方法確保其科學性。物探的方法與測繪及鉆探方法配合使用,可較準確查明水文地質情況,提高了工作效率。
實驗分為室內實驗與室外實驗,室外實驗包括抽水、放水、注水、滲水、壓水、連通、彌散、流速、流向等測定,其中應用最多的是抽水試驗,抽水試驗段應盡量布置在富水性好和擬選擇的水源地,確定抽水孔的特征曲線、實際涌水量,評價含水層的富水性,推算井孔的用水量,確定含水層的水文地質參數,為評價地下水資源提供依據。室內實驗測定包括分析、測定、模擬實驗地下水及巖石水理、力學性質,巖石侵蝕機理、含水層顆粒成分。
監測主要包括對地表水、地下水的動態檢測,包括其水位、水量、水溫、水質等進行的監測,以方便對地下水進行全面評估與掌握。
3 結束語
總之,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水文地質勘察已經成為了我國工程勘察中的一項重要的內容,其中能夠對水文地質造成影響的要素有很多,有自然因素也有人為的因素"在對工程進行地質勘察的過程中,負責勘察與設計的工作人員務必要對水文地質的條件起到一定程度的重視,因此我們就要對這些因素對建筑物的影響進行分析,并要采取相應的應對對策,這樣才能夠對建筑物的質量有一個很好的保障,同時也能夠對工程的建筑做出一定的貢獻。
【參考文獻】
論文關鍵詞:信息處理 技術集成 工程勘察 工程地質
論文摘要:工程(地質)勘察信息化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其中既涉及各種信息處理技術及其集成化應用,也涉及方法論和其它問題。因此,提出工程地質勘察信息化的要求,不但是地質信息科學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促進地質信息科學的理論框架、方法論體系和技術體系形成主要動力。
0引言
當前,伴隨著一般信息科學、地球信息科學、地球空間信息科學和地理信息科學的興起,地質信息科學已經逐漸形成雛形。這是一門嶄新的邊緣學科,是關于地質信息本質特征及其運動規律和應用方法的一個綜合性學科領域。它的形成與地質學和地質工程各個分支學科的發展和促進密不可分。歷史分析的結果表明,計算機技術的引進、改造、融合、集成和應用過程,實際上就是工程(地質)勘察信息化的過程。
1水利水電工程地質信息處理
1.1 信息處理技術地質測繪、鉆探、山地工程等所獲取的數據是水利水電工程地質信息處理的數據源,是水利水電工程地質信息處理流程的起點,這些數據包括搜集到的早期勘察數據和現階段地質勘察獲取的狀態數據,不但具有多來源、大數量、多種類、多層次、多維和多應用主題等特點,同時又具有可采集性、可存儲性、可管理性、可復制性、可共享性等可信息化的特征。這個過程可以劃分為勘察數據獲取、勘察數據整理與管理、勘察圖件制作、地質體空間分析、勘察成果編制、管理與查詢等環節。每個環節都可以對應一種或數種信息技術,如數據的采集與管理可以用數據庫技術來實現,勘察圖件的制作可以用計算機輔助設計技術或gis技術來實現,地質體空間分析可以用三維建模與空間分析技術來實現,勘察成果的編制可以通過數據庫中資料的組合來生成,成果的查詢檢索可以通過數據庫和網絡技術來實現。[1]
1.2 信息處理方法數據采集是整個處理過程的起點,也是水利水電工程勘察的主要工作之一。所采集的數據包括可以搜集到的前期資料和工程勘察獲取的數據,這些數據都可以通過直接錄入、導入與二維平面圖或三維模型綁定輸入等四種方式來進行處理。[2]報告、匯報、歸檔部分是指利用數據庫、二維輔助制圖和三維模型與空間分析成果來編制工程勘察報告等勘察成果,并對所取得的成果數據進行審查匯報,最后把成果進行數據庫管理和歸檔。以上這些工作全部處在標準化體系的制約之下,這些標準包括工程勘察規范、數據編碼標準、圖層設置標準等等,同時這一過程被網絡技術進行全面的改造,從而組成水利水電工程地質信息處理的完整流程。
1.3 信息處理流程①數據采集階段。在確定了工作目標后,首先搜集工作區域的各種已有資料,在對搜集到的資料進行分析后,在可能的工作區域內進行野外考察,進一步確定工作區域。在基本確定的工作區域內進行野外測量和工程地質測繪工作。在測繪的基礎上進行鉆探、物探、地質試驗和可能的山地工程等工作。這個階段主要是獲取工作區域內地表、地下的各種地質資料。②室內整理階段。室內整理階段是對獲取到的地質資料進行校對、分析和分類的工作,使獲取到的數據條理分明,便于后期工作的使用。
這一階段可以滯后于數據采集階段,也可以與數據采集階段同時進行。③分析處理階段。分析處理階段主要是利用整理后的數據進行各種地質圖件的編制,對野外勘探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算等,為下一步勘察報告的編制提供各種資料。④編制報告階段。工程勘察的最終成果是勘察報告,這一過程主要依賴地質技術人員對地下地質空間的感悟與工作經驗,充分利用獲取的數據和前期對數據的整理與分析處理成果來編制工程勘察報告。⑤成果審查與匯報階段。這一過程是對整個勘察工作的檢查和驗收,如果分析不夠充分,要返回到分析處理階段進行更充分的分析處理,如果分析結果缺乏足夠的數據,要返回到數據采階段,進行補充勘探工作,直到審查通過。⑥資料歸檔階段。這一階段主要是把原始勘探資料和勘探成果資料進行分類歸檔工作。這部分資料同時也是其它工作的資料依據。從信息處理角度也可以把這個過程劃分為數據采集、數據管理和數據應用三部分,其中數據管理包括對所采集數據進行管理和對數據應用的結果進行管理,數據應用包括數據統計分析、空間模擬與分析、地質圖編制和報告編制等。
2實現地質信息技術的集成化
為了最大限度地發揮各種信息技術的作用,需要實現信息集成化。其原則和出發點是:使各部分信息有機地組成一個整體,每個元素都要服從整體,追求整體最優,而不是每個元素最優;各個信息處理環節相互銜接,數據在其間流轉順暢,能夠充分共享。系統有了這樣的的整體性,即使在系統中每個元素并不十分完善,通過綜合與協調,仍然能使整體系統達到較完美的程度。從工程勘察信息系統實現的邏輯結構看,系統集成的內容包括:技術集成、網絡集成、數據集成和應用集成。分布式的工程勘察點源信息系統的建立,就是上述四方面集成的結果。
3結語
工程(地質)勘察信息化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其中既涉及各種信息技術及其集成化應用,也涉及方法論和其它問題,要求深化對地質信息機理基礎理論的研究。因此,工程地質勘察的信息化需求,也是地質信息科學發展的動力,促進地質信息科學的理論框架、方法論體系和技術體系形成。工程(地質)勘察的計算機應用的理論、方法和技術作為地質信息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自身發展的過程中也不斷地借鑒和引進其它地質與礦產勘查領域的成果,并且逐漸融入地質信息科學的總體發展軌道,伴隨著地質信息科學的發展而發展。
參考文獻:
1.測繪工程的質量管理與系統控制
2.測繪工程的質量管理與系統控制探討
3.測繪工程本科專業創新人才培養方案解析
4.測繪工程本科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
5.專業認證背景下的測繪工程專業課程體系優化
6.SL機場測繪工程項目的進度與質量管理研究
7.測繪工程專業和測繪學
8.東莞市某公路測繪工程質量管理控制
9.測繪工程專業“四維滲透式”實踐教學改革研究
10.基于測繪工程專業規范的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構建
11.注冊測繪師制度下測繪工程專業教學改革研究的探討
12.測繪工程全英語教學模式的建立與實施策略
13.測繪工程專業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模式的研究
14.創新型測繪工程復合型人才培養機制的研究
15.基于“卓越計劃”的測繪工程專業GIS教學體系研究與實踐
16.談測繪工程中測繪技術的應用及流程
17.談測繪工程常見問題及解決措施
18.測繪工程專業校企合作工程實踐教育中心建設
19.測繪工程專業攝影測量學實驗教學改革探索
20.測繪工程中GPS RTK技術的應用實例
21.測繪工程專業認證標準的實踐教學探索 優先出版
22.測繪工程在機場建設中的應用
23.論工程測繪中GPS測量技術應用及特點 優先出版
24.GPS技術在水利水電工程測繪中的應用
25.基于《測繪工程》期刊的測繪技術動態可視化分析
26.小議測繪工程專業高端儀器設備的使用和管理
27.地面三維激光掃描技術在工程測繪中的應用
28.測繪工程殊地形的測繪技術運用
29.對地形測繪工程中質量控制的探討
30.關于工程測繪質量控制措施的探討
31.探討測繪工程的質量管理及其系統控制措施
32.天津市水運工程測繪技術重點實驗室
33.淺析RTK系統在城市測繪工程中的應用
34.GPS測繪技術在工程測繪中的應用探析
35.GPS測繪技術在工程測繪中的應用分析
36.GIS在工程測繪中的運用探究
37.獨立學院測繪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38.GPS高程測量及在水利測繪工程中的應用
39.談測繪工程專業學生測量數據處理能力的培養
40.淺談測繪工程技術發展與應用
41.工程測繪中GPS技術的應用與研究
42.測繪工程專業生產實習的改革與實踐研究
43.測繪工程專業畢業要求達成度定量評價體系的研究與實踐
44.國家測繪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45.測繪工程殊地形的測繪方法分析
46.淺談測繪工程技術在地籍測量中的實踐應用
47.無人機遙感技術在測繪工程中的應用淺析
48.分析GPS技術在工程測繪中的具體應用
49.工程測繪對于建筑工程施工質量控制的意義
50.淺談測繪工程常見問題的解決對策
51.測繪工程專業道路勘測設計課程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
52.關于工程測繪質量控制實施的探討
53.測繪工程中的風險管理分析
54.測繪工程專業的計算機實踐能力培養模式探索
55.新形勢下測繪工程專業英語教學改革 優先出版
56.基于測繪新技術在地質測繪工程中的運用分析 優先出版
57.測繪新技術在地質測繪工程中的運用
58.專業認證背景下的測繪工程專業培養模式改革與實踐
59.淺析GIS在工程測繪中的運用
60.關于RTK作業系統及其在城市測繪工程中的應用研究
61.初探測繪工程質量管理的必要性及措施
62.淺談測繪新技術在國土測繪工程中的運用
63.專業認證下測繪工程專業課程改革
64.工程測繪中斷面數據的處理分析
65.測繪工程監理方法探討
66.測繪工程專業本科教育的對比分析
67.水電工程測繪中無人機低空攝影測量技術應用
68.淺析無人機遙感測繪技術在工程測繪中的應用
69.工程測繪中激光雷達測繪技術的應用探討 優先出版
70.工程測繪對于建筑工程施工質量的意義 優先出版
71.測繪工程技術精度控制策略探究
72.基于分類培養的建筑課程差異化教學的實踐研究——以工程測繪技術教學為例
73.淺析測繪工程常見問題及解決措施
74.二級學院工程文化建設的研究與實踐——以黑龍江工程學院測繪工程學院為例
75.提高測繪工程專業人才培養質量改進實踐教學
76.現代測繪工程專業英語的教學分析與目標定位
77.地面三維激光掃描技術在道路工程測繪中的應用研究
78.論CORS系統在城市工程測繪中的應用
79.測繪工程質量控制技術措施分析探討
80.專業認證背景下測繪工程專業課程體系的調整策略
81.當代測繪新儀器、新技術在測繪工程中的應用
82.GPS定位技術在工程測繪中的應用探討
83.探討測繪工程中的問題及措施
84.測繪工程專業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與探討
85.試論當代測繪新技術在測繪工程中的應用
86.論信息化測繪時代工程測繪的發展
87.淺析工程測繪中信息技術的重要性
88.簡述GPS測量技術在工程測繪中的應用
89.《測繪工程》網上投稿系統正式開通試用
90.《測繪工程》2015年第24卷(總第128-139期卷終)總目次
91.測繪工程專業碩士卓越工程師相關培養環節現狀分析
92.礦山工程測繪中GPS測繪技術的應用探析 優先出版
93.建筑工程測繪技術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研究
94.地面三維激光掃描技術在道路工程測繪中的應用
95.高職建筑施工與測繪工程技術專業數學教學改革實踐
96.關于測繪工程殊地形的測繪技術方案的研究
97.工程測繪中GPS測繪技術的應用探析
98.新建本科院校測繪工程教學團隊建設的研究 .
關鍵詞:教學改革 實踐教學 雙語教學
礦產資源的開采不可避免的會破壞土地和生態環境,土地復墾便應運而生。當前,土地資源的緊張導致國家對土地復墾項目、土地復墾方案編制、礦山地質環境治理等日益重視;2011年3月5日,國務院令第592號《土地復墾條例》,土地復墾工作日益常態化,人才需求量大。因此,《土地復墾學》作為一門新興的交叉性應用學科,在各大專院校陸續開設,如河南理工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安徽理工大學等,成為面向土地資源管理、測繪工程、地理信息系統等專業開設的一門特色專業課程,為學生就業開辟途徑。
《土地復墾學》自1994年首次在中國礦業大學開課,已有16年的歷史。隨著土地復墾技術的發展與完善,教學改革從未停止。
一、教學改革的目標
《土地復墾學》是我校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的主干課和核心課程,同時也是測繪工程專業的專業核心課程,土地復墾學的教學宗旨是使學生在課程學習中了解土地復墾的產生與發展,掌握土地復墾的政策與各種實用技術如土地復墾的管理技術、土地復墾規劃設計技術、采煤沉陷地的土地復墾技術、露天礦復墾技術、煤矸石山綠化技術和微生物復墾技術;另外,也培養學生很強的實踐動手能力,使學生能勝任土地復墾的日常工作。
二、教學內容的完善
《土地復墾學》開課之初沒有教材,沒有平臺,教學內容以國外和教師實踐經驗介紹為主,輔以現場需求,不成體系。
教學內容主要是介紹土地復墾的概念和采煤沉陷地及露天礦的復墾工作,重點是介紹國外的土地復墾技術和我國的需求。隨著我國土地復墾事業的蓬勃發展,特定區域的土地復墾技術日趨成熟,但也引發了新的土地復墾技術需求;隨著土地科學、測繪科學、環境科學等的發展,緊抓交叉學科中取得的成績,逐漸澄清了土地復墾的概念與內涵,建立了土地復墾的理論和技術體系,并向土地復墾學方向發展。土地復墾技術拓展到矸石山復墾、采石場復墾、污染土壤治理等,并緊密結合國家投資土地復墾項目、地質環境治理項目、土地復墾方案編制等,逐步完善《土地復墾學》的教學內容,同時提出在教學中體現“少而精”與“寬而新”的原則,即在基本原理上注重體現“少而精”,而在介紹土地復墾學發展和實際應用方面體現“寬而新”。如今,本課程已形成集課堂教學、上機、實驗、實習、畢業設計五位一體七個環節的教學體系,教學內容也基本確定,相關科研成果包含在“煤礦區土地生態環境損害的綜合治理技術”中榮獲2004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這也是我國煤礦土地復墾方面的國家級最高科技獎勵。
1.教材改革
課程開設之初,沒有教材,只有教師的講義。隨著課程的講授,采用了張國良教授的專著《礦區環境與土地復墾》(ISBN:9787810405867,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1997)做為教材,初步形成了課程教學體系。隨后,礦業類院校如河南理工大學、安徽理工大學等先后開設《土地復墾學》課程,目前,一些農業類院校如中國農業大學、河南農業大學也開設了本課程,致使對本課程的定位、內容、教材等的需求日趨迫切。自2006年,胡振琪教授組織河南理工大學、遼寧工程技術大學、中國地質大學等多個高校撰寫了礦業“十一五”規劃教材《土地復墾與生態重建》,由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于2008年8月正式出版。據出版社統計,該書已售出4200冊,反映效果良好。同時,編寫了輔助教材《土地整理概論》,由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07.7出版,并被列入普通高等學?!笆晃濉眹壹壱巹澖滩?。
2.教學手段改革
《土地復墾學》課程內容涉及土地、測繪、生態、地質、采礦等多方面內容,實踐性強、新內容不斷出現,因此,教學組從2000年開始進行多媒體教學手段的改革探索,同時收集國內外土地復墾方面的錄像資料,配合課程內容利用畢業設計制作模擬動畫,利用學校的網絡教學平臺,將課件、圖片、聲音、動畫、錄像等資料集于一體,圖文并茂、內容翔實、信息量大,充分體現了現代教學理念,符合學生的認識水平和認知規律。
另外,積極探索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將課堂精講、課堂討論、案例分析、錄像、上機、實驗等有機結合,精心組織安排。不僅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和熱情,而且能促進學生積極思考,挖掘學生潛能,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尤其是來自山西、山東等國家大型煤礦區的學生,學過本課程之后,積極的利用所學知識為家鄉采煤破壞土地的復墾出謀劃策,激發他們建設家鄉、改變家鄉的信心。
3.教學方法改革
(1)“研究型”教學方法
本課程一改過去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法,采用“研究型”的教學方式和方法。具體做法:一是教師對所教的內容有相當研究和準備,并緊密結合科研的新進展;二是教材嚴格按照學術研究的規范和要求來編寫,多提供參考書和論文,在沒有教材時編寫出講義試用;三是課堂講授以探討問題為主,盡可能幫助學生了解所探討問題的發展沿革和前沿狀況,使學生從諸家研究的比較之中得出自己的獨特而可靠的理解和認識,同時專門安排研討課,對專門的問題進行研討,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四是鼓勵和幫助學生自己動手完成兩三個具體題目。講課還采用聲音、圖像等多媒體以及3D模擬等講授方式,使學生在教室就能對復墾技術和復墾工程的實際情況有感性認識。
(2)雙語教學
國外土地復墾技術較先進和成熟,一直以來是我們學習的對象,因此,逐漸將雙語教學引入本課程,成為本專業2門雙語課程之一。不僅教學組成員均有出國訪問經歷,而且多次邀請國外專家來校開展學術講座,拓寬了本校學生在土地復墾領域的視野,并將其引入課堂。2008年邀請3位美國、英國的土地復墾專家走進課堂為本科生授課4學時。
(3)優秀學生提前培養
在對所有學生都盡心盡責培養教育的同時,在實踐和研討教學中注重選拔突出學生重點培養,探討培養尖子人才的方法。具體方法是:對選中的苗子進入具體科研項目參加研究,同時由于土地復墾國際交流多,我們重點培養可以與國際交流與合作的人才,往往通過安排接待外國專家和參加國際交流活動增加英文交流和科研的能力,通過重點培養,在2006屆畢業設計中本人指導的湯世璐同學首次用英文撰寫了畢業論文,并用英文進行學士論文答辯,在中國礦業大學的本科教育中開創了先例,榮獲學校2006屆優秀本科生畢業設計(論文)一等獎和本科生畢業設計(論文)學術成果獎一等獎。
四、實踐教學改革
1.實踐教學環節的設置
此外,針對本課程實踐性強的特點,在理論教學的基礎上,增加了上機和實驗輔助環節,在國內同類課程中尚屬首次,讓學生親自動手做一個規劃設計實例,動手操作儀器,增強了學生的動手能力,也加深了對課堂內容的理解與掌握。在實際教學中,上機和實驗開始之前,學生一般無從下手,也說明學生對課堂精講內容的認識不夠深入,上機與實驗完成后,學生都能獨立完成一個小區域的復墾規劃與設計,對基本實驗設備能熟練操作,學生反應很好,更加印證了實踐課不可替代的輔助作用。
2.結合學校建設和科研實踐構建教學平臺
2005年,課程教學組將土地復墾學課程實踐環節與學校“十五”211建設相結合,建立了400m的土地復墾專業實驗室,包括物理實驗室、化學實驗室和溫室;結合土地復墾的科研需要自主設計了復墾土壤構造模擬裝置、不同土壤基質污染性滲濾試驗裝置和復墾介質透氣性試驗裝置等多種復墾技術試驗或模擬設備,其中“用于自燃矸石山隔離層透氣性測試的方法與設備”已授權國家實用新型專利(專利號:2008 2 0123452.9)。上述裝置不僅開拓了學生的視野和激勵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尤其是不僅用于學生的實驗、而且作為學生參觀教育和參與科研的有效設備,取得了很好的應用效果。
結合暑假實習、畢業實習與設計開展土地復墾的實踐教學。2003年9月1日與山東省兗州市國土資源局簽訂了長達15年的校外實習基地協議。在這里,學生可以參觀到井工開采煤礦導致的多種土地破壞形式,如坡地、裂縫、積水等,而且,該地有3個國家投資的土地復墾項目可供參觀,復墾工程全面,學生可以獲得非常直觀的認識。由本教學組教師指導的畢業實習和設計學生均到礦山企業實習,也可以參觀礦山破壞土地及復墾工程。此外,結合本地經濟發展和“綠色北京”建設,在土地復墾與生態修復方面與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建立全面的合作,重點是建立實習基地和參與其“國家生態修復科技綜合示范基地”建設。
3.科研促進教學內容建設
教學組成員均是在土地復墾領域有著多年實踐經驗的教師,尤其是負責人胡振琪教授,做為我國第一個中外聯合培養的土地復墾博士,是土地復墾領域的領軍人物,因此,教學組除注重教學研究以外,十分注重結合科研開展教學,將科研成果及時轉化為教學內容,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提高了教學質量。如上述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是本課程體系確立的重要組成部分,另外,依托科研項目和研究成果,增加了課外教學實踐機會,例如,從科研課題中為本科生畢業設計選題,同時設計成果充實到教學當中,形成良性循環。
五、教學改革的效果
經過16年的教學,本課程教學改革與研究取得了卓越成效,主要表現在以下六個方面:
①完成了教學體系建設,形成了五位一體七個環節的教學體系;
②編寫了專用教材和輔助教材;
③教學方法由傳統的板書、掛圖、理論教學模式逐步過渡為多媒體、錄像等,開展“研究型”、優秀生提前培養等探討;
④加強了實踐教學,搭建了教學平臺,尤其是自主設計設備應用與實習基地建設;
⑤逐步進行雙語教學;
⑥將教學與社會需求相結合,培養動手能力強、上手快的人才。
關鍵詞:測繪,新技術,工程測量,應用,研究
1.概論
傳統工程測量技術的服務領域主要包括水利、交通、建筑等行業,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展、測量儀器的智能化,數字化測繪技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而全球定位系統(GPS)、地理信息系統(GIS)、攝影測量與遙感(RS)以及數字化測繪和地面測量先進技術的發展,測量數據采集和處理的逐漸自動化、實時化和數字化,工程測量的服務領域也應進一步延伸,以滿足不斷提高的社會需要。
2.工程測量中的數字化技術
2.1地圖數字化技術
在建立各種GIS系統時,對原有地圖進行數字化處理,在建庫工作中占據了相當大的工作量,各工程測繪部門都投入相當大的人力和財力。對于已有紙制地圖,若其現勢性、精度和比例尺能滿足要求,就可以利用數字化儀將其輸入計算機,經編輯、修補后生成相應的數字地圖。當前有手扶跟蹤數字化和掃描矢量化兩大類儀器,針對大比例尺地形圖,大多數掃描矢量化軟件能自動提取多邊形信息,高效、便捷、保真的對地圖進行數字化處理。論文格式。
2.2數字化成圖手段
大比例尺地形圖和工程圖的測繪是傳統工程測量的重要內容,常規的成圖方法野外工作量大,作業艱苦,作業程序復雜,同時還有繁瑣的內業數據處理和繪圖工作,成圖周期長,產品單一,難以適應社會飛速發展的需要。論文格式。而數字化成圖技術具有精度高、勞動強度小、更新方便、便于保存管理及應用、易于等特點。目前,數字化成圖技術有內外業一體化和電子平板兩種模式。內外業一體化是一種外業數據采集方法,主要設備是全站儀、電子手簿等,其特點是精度高、內外業分工明確、便于人員分配,從而具有較高的成圖效率。論文格式。
3.數字測繪在數字地球中的應用
簡言之,數字地球就是把經濟和社會發展方方面面的信息,加載于一個統一的地理坐標框架中按數字的形式存貯于計算機,任何機構或個人均可通過網絡通訊技術,足不出戶便獲取所需的信息做到“秀才不出門,全知天下事”。數字地球是一個十分龐大的系統工程,技術復雜,涉及部門多,沒有任何一個部門或團體能單獨承擔,它需要地球科學、信息科學,空間技術才眾多應用部門的配合。測繪作為地學和信息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國家空間數據基礎設施建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空間基礎信息的獲取、處理,向信息高速公路提供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信息貨物等工作已歷史地落在測繪工作者肩上??梢哉f,數字地球始于測繪。我國測繪部門從20世紀八十年代初期開始,對傳統測繪技術進行了大規模的數字化改造。傳統的光學定位技術已被光電技術,GPS技術所取代,傳統的白紙測圖已被數字測圖和地理信息系統所取代,以地面測量為主向以衛星定位(GPS)、衛星遙感(RS)測繪等高技術為主的對地觀測方面轉變,被動的靜態測量向動態的實時測量方面轉變測繪部門在數字地球基礎框架建設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主要包括:建立了全國A級、B級GPS網;完成了全國1:100萬、1:25萬基礎地理數據庫和數據服務設施;建立了國情和省情綜合地理信息系統,研制成功了從遙感立體影像自動建立數字地面模型的數字攝影測量系統;研制成功了數字高程模型(DEM)、數字正射影像(DOM)、數字線劃圖(DLG)、數字柵格圖(DRG)等“4D”產品生線。數字地球的雛形已經形成。
4.工程測量中的地理信息(GIS)技術
GIS是集計算機科學、空間科學信息科學、測繪遙感科學、環境科學和管理科學等學科為一體的新興學科。已成為多學科集成并應用于各領域的基礎平臺和地學空間信息顯示的基本手段與工具。其技術優勢不僅在于它的集地理數據采集存儲、管理、分析、三維可視化顯示與成果輸出于一體的數據流程,還在于它的空間提示、預測預報和輔助決策功能。目前,GIS不僅發展成為一門較為成熟的技術科學,而且已經成為一門新興的產業,在測繪、地質礦產、農林水利、氣象海洋、環境監測、城市規劃土地管理、區域開發與國防建設等領域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采用GIS、數據庫、內外一體化測圖、掃描矢量化及全數字攝影測量等技術,為專業信息系統提供及時、準確、標準化、數字化的基礎空間信息,以建立各類專業信息系統,從而實現管理的科學化、標準化、信息化。
5.工程測量中的數字攝影測量技術
數字攝影測量是基于數字影像與攝影測量的基本原理,應用計算機技術、數字影像處理、影像匹配、模式識別等多學科的理論與方法。航空攝影測量是大面積、大比例尺地形測圖、地籍測量的重要手段與方法,可以提供數字的、影像的、線劃的等多種形式的地圖產品。全數字攝影工作站的出現,加上GPS技術在攝影測量中的應用,使得攝影測量向自動化、數字化方向邁進。隨著全數字攝影測量系統的應用,攝影測量產品已經從影像圖等向4D產品轉化,為建立各類專業的信息系統和基礎地理信息平臺提供了可靠的數據保證。
6.工程測量中的遙感( RS)技術
遙感(RS)技術由于大面積的同步觀測、時效性、數據的綜合性和可比性及經濟性等優勢,得到快速的普及,多光譜航空攝影和高分辨率的遙感衛星將成為對地觀測獲取基礎地理信息的重要手段。各種中小比例尺地形圖都可以利用遙感影像來獲取,為應用于工程測量領域的城市基本地形圖、地籍圖以及各種大、中、小比例地形圖的快速更新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方法和手段。
7.工程測量中的3S集成技術
3S(GPS、GIS、RS)技術的結合,取長補短,是一個自然的發展趨勢,三者之間的相互作用行成了“一個大腦,兩只眼睛”的框架,即GPS與RS為GIS提供區域信息及空間定位信息,而GIS進行相應的空間分析以便從GPS和RS提供的海量數據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并進行綜合集成,使之成為科學的決策依據。諸如三峽工程、南水北調工程、西氣東輸、青藏鐵路等工程,其施工范圍大、物流量大、施工周期長等,而3S技術為該類大型工程提供了最有效的數據及信息采集、分析處理、表達決策的工具。
8.結語
伴隨著測繪新技術的不斷進步,現代工程測量必將朝著測量內外作業一體化、數據獲取及處理自動化、測量過程控制和系統行為智能化、測量成果和產品數字化、測量信息管理可視化、信息共享和傳播網絡化的趨勢發展。
【參考文獻】
[1]陳俊勇,胡建國.GPS技術的新進展[J].測繪工程,1996,(2).
[2]李建松.地理信息系統原理[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6.
[3]李青岳.工程測量學[M].北京:測繪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