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學前教育專業學習計劃
時間:2022-03-05 01:02:4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學前教育專業學習計劃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在教育改革政策的不斷推進下,學前教育事業伴隨著基礎教育工作的開展,在整個教育體系中所占據的比重逐漸加大,通過學前教育來實現兒童的啟蒙,可以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學前教育的師資體系來講,承接教師團隊培養的師范類高校,則必須肩負起教職人才培養的中心,保證各類課程體系的建設可以滿足學前教育發展方向,這樣才可進一步確保學前教育工作的開展是立足于教師職業素養以及整個學前教育行業的發展訴求之上的。因此,在學習教育專業課程開展過程中,必須引入先進的教學理論以及教育技術等,深度挖掘專業課程與幼師在行業發展中所呈現出的關系,構筑出更為科學的教育體系,以真正實現教職人員職業素養的提升。
一、高校學前教育教法課程存在的問題
第一,高校對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性質存在認知方面的偏差。幼兒園教學開展過程中,一般是以分科課程來實現教育的,當此類教育需求體現在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學體系中時,將是以語言教學法、音樂教學法等學科分化的形式為主,但是伴隨著幼兒教育改革政策的不斷落實,傳統的學科類教育形式已經無法滿足兒童多元化發展訴求。目前幼兒園所劃分的教育學科可以歸納為健康社會、藝術語言等多個種類,如果承接專業教育的相關課程仍執行原有的學科教法的話,其所產生的教學效應顯然無法滿足學前教育工作的開展需求。第二,學前教育專業的課程內容及教學方法存在問題。在課程內容方面,幼兒園教育活動的開設具有重復的特性,產生此類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在不同領域的教法實現過程中,課程內容與活動本身所具備的關聯性是由每一個教學領域所決定的。然而在固定的時長內,教學領域所包含的內容出現交叉的現象,其在一定程度上將加大整個學習跨度。在教學方法方面大多數學前教育工作的落實仍是課本化、活動化的教學方法。整個教學體系的設定未能對現代化教育技術在學前教育行業中的普及進行解析,再加上擴招政策所造成的專業人數激增問題,上述情況將使得既有的教學方法無法達到預期效果,降低整體教學質量[1]。第三,教學資源匱乏。從幼兒園教育階段來講,承擔兒童教育的課程資源必須優質化、多樣化,保證兒童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產生一定的學習興趣,幫助兒童樹立相應的學習意識。然而,從現有的學前教育專業課程資源設定形式來看,其所包含的教育活動方案或者是音頻視頻資源等,缺乏具體性與系統性,而當此類課程方面存在的差異性反映到學生學習與接受能力上時,則必然會因為教學資源質量不足而產生學生在步入崗位工作過程中認知能力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學生的發展。
二、現代教育技術在高校學前教育專業中的應用原則
第一,目的性原則。在教學體系中,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及其實現旨在為培養全方位的人才,其可以看成是一種輔助的教學手段,在教育目標的設定下實現規范化的教學,以提高實際教學。對學前教育專業來講,學生在日后發展過程中也將成為教職體系中的一員,現代教育技術的實現不僅是教會學生專業知識以及實現技能等,其還通過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手段,向學生傳達一種教育理念,保證學生步入工作崗位后可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反哺到幼兒教育工作中進一步提高教學效率。第二,創造性原則?,F代教育技術的應用是立足于信息技術及先進教學理論之上,其本身所具備的創造價值正好與高等院校專業教育革新方向存在密切關系,兩者均是遵循事物的本質,通過技術的應用與拓展對其產生的價值進行分析,并羅列出實際應用過程中所呈現出的各類問題。同時,整個技術所產生的信息反饋將為后續教學工作提供一種創新手段,從而迎合教育工作的創新機制,更好地服務專業課程。
三、現代教育技術在高校學前教育教法課程中的應用
(一)導學案與微視頻相結合的教學應用導學案是指由教師指導學生來設定學習方案且包含學習目標學習內容以及具體學習方案的落實,可以為學生在后續學習中提供指引,保證學生自主學習計劃的實現。導學案體系的落實可以讓學生更加清楚地對自身進行定位,并通過導學案內學習目標的不斷實現認識到整個課程教學的各類屬性,進而激發出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但我國部分學者對導學案所起到的作用,或者是其在教育過程中所呈現出的思維模式具有一定的歧義。部分學者認為導學案計劃的設定是由教師指導,此過程中學生的思維易被教師主觀思維所影響,間接削弱了學生主動學習的效果。對于學前教育教法課程來講,導學案教學體系的建設,恰恰符合學生受教育與日后崗位投入教育工作中的實現路徑,即教師以自身的思維對學生進行引導,而學生在后續發展過程中將以幼師的身份投身于教育事業中,兩者的思維模式并不沖突,這也是導學案目標設定在學習教育法中實現的基礎?;诂F代教育技術而設定的微視頻與導學案相結合,其所涵蓋的目標可以覆蓋到五大領域學科中,且微視頻所具備的是承擔綜合性高的教學優勢,可以進一步體現出課程教學深度通過微視頻所設定的教法課程,可以讓學生通過碎片化時間來實現自主學習,極大限度地提高了整體教學質量。從微視頻在課堂中所呈現出的教學效果來看,5分鐘到8分鐘的播放時長所呈現的知識點是在學生的接受范圍之內的,是以一種多維化的圖像信息、音頻信息提高學生的記憶能力,有助于學生理清知識點。與此同時,微視頻內涵蓋的內容是符合學生導學案所設定的學習流程,其可以通過知識點講解、活動運營講解等,促使學生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同步提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通過短視頻內容的了解,可以深度解析出不同教學環節落實到實際幼兒教育過程中所產生的實際效用,這樣便可有效避免因為教學內容重復所造成的學生學習興趣下降。除此之外,通過微視頻與學生導學案所設定的學習計劃向對接,可以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真正將自身情感帶入學生的學習中,此過程對學生的學習思維而言,屬于一種不可逆的,即為通過影像信息、語言信息、音頻信息以及學生自身思維的認同意識等,對于此類知識內容所呈現出的教學效果具有極強的接收性。
(二)課程教學評價系統的應用學前教育專業教法課程具有極強的實踐性及要求,學生在學習與實踐過程中應具備與自身專業相關聯的教學能力,且保證整個實踐能力的培養可以正確落實到學生日后的崗位教學中。此類教法課程涉及的教育觀以及學習觀,是對學生自身專業技能和專業技能在崗位中的應用范疇等,其有高度概括的性質。針對此類課程進行教學評價時,其本身所產生的評價職能是對學生、教師以及課程內容進行綜合評價,通過三者之間形成的聯動關系,鑒定出學生學習行為、教師教學行為以及課程內容針對性是否符合現階段學前教育的發展需求。在構筑以教育技術為基礎的課程評價體系時,則應結合信息化系統、教學過程中呈現出的數據信息進行挖掘、羅列,通過教學評價系統的實現對學生進行綜合數據的統計,且每一類數據信息所映射出的教學效用可以真實反映出當前學生學習行為是否存在規范問題。與此同時,教學評價系統中的檔案功能,可統計學生在校期間的所有學習行為所產生的信息,其相當于一種質變屬性的評價模式,即為學生入校以來,在課堂及實踐中所表現出的學習行為,分析出專業課程中即日后發展過程中學生應當承擔的學習任務,此類數據信息所具備的整合屬性可以真實地將學生現階段的學習行為進行數據模型的建設。對于學生來講,此類具有科學性、規范性的信息統計則可進一步對學生本身產生一定的引導效果,使其明晰自身在學習過程中所呈現出的問題。并且,教師也可以通過教學評價系統解析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1],了解學生學前教育專業的認知情況,然后制定相對應的教學策略,增加專業教育的可塑性。
(三)學前教育專業網絡平臺的應用基于現代教育技術而實現的網絡平臺,可以真正將與專業相關聯的各類知識及管理進行綜合。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有效溝通,可以實現對專業課程體系及相關教學行為的掌控。與此同時,在網絡平臺的建設下,教育資源也不僅僅局限于課本知識中,而是通過網絡平臺真正將專業教育相關聯的各類知識內容及實踐內容等進行綜合。其本身所涉及的知識也不僅局限于學前專業教育,還可以通過專業與專業之間的精準對接使整個知識內容形成縱向延伸的格局,這樣學生在受教育過程中不僅可以解析知識點,更可以通過自身對專業知識的訴求進行自主化學習。學前教育專業網絡平臺的建設,可以使課程與國際化相接軌,打破傳統的校內資源傳輸機制,通過高校與行業之間的有效對接,構筑出一個實時化的交流平臺,以覆蓋更多的教學資源,進一步提高整體教學質量。
關鍵詞:開放教育;學前教育專業;導學服務
導學服務是開放教育學習支持服務的起點,也是開放教育學員學習過程中的重要一環,其主要目的在于引導學員了解開放教育的學習方式方法,幫助他們適應新的學習環境,做好相應的知識、技能、心理準備,以開展有效的遠程學習,因而導學服務的質量如何直接關系到開放教育學員的學習成效。隨著開放教育規模的不斷擴大,教學模式改革的不斷深入,學生對個性化學習支持服務的需求也在不斷增長,開放教育導學教師隊伍日益受到重視并逐步發展壯大,成為開放教育學生支持服務的重要支撐。為切實推進常德廣播電視大學的網上教學和教學支持服務工作,使導學教師的導學更具針對性,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開放教育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更好地做好教學支持服務工作,奠定學校向開放大學戰略轉型的基礎,我們進行了相關課題研究。
一、研究方法
本次調查以發放調查問卷的方式進行數據收集,以2014年春季學前教育專科學生為調查對象,從2014年4月持續至7月,總共發放95份問卷,回收78份,回收率達82%,然后利用Excel進行統計分析。本次調點在于考察學生對學校提供的導學支持服務的了解和應用情況以及看法。調查內容主要包括六個方面:1、學生的年齡分布;2、學生對導學服務的總體評價情況;3、學生了解電大開放教育的途徑;4、學生參加入學教育之后的感受;5、學生對教學資源和技術設施支持服務的看法;6、管理教師為學生解答疑問的情況。
二、研究結果與分析
自中央電大啟動“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和開放教育試點”項目以來,我校逐步建立了相對完善的學習支持服務體系,不斷地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但同時也存在諸多缺點或亟待改進的地方。
1、學生的年齡分布
被調查的學員中,年齡在18歲以下的比例為38.5%,18歲-24歲的占56.4%,25—29歲的占3.85%,30歲-39歲歲的占1.28%,40歲-50歲的以及50歲以上的比例均為0。從學生的年齡分布來看,大部分學員年齡不到24歲,呈現出年輕化的特點。
2、學生對提供的導學服務的總體評價
學生對提供的導學服務的總體評價非常滿意的占10%,比較滿意的占67%,一般的占17%,不太滿意的占6%,很不滿意的占0%,這說明從總體上來說學生對我們學校提供的導學服務還是比較認可的,但仍待改進。
3、學生了解電大開放教育的途徑
超過一半(52.6%)的學生是通過親戚朋友介紹了解電大開放教育的,而通過網絡、常德電大招生簡章、報紙、招生大廳咨詢了解電大開放教育的分別只占到28.2%、9.0%、6.4%、3.8%。由此可以看出,學校通過網絡平臺、傳統媒體等方式對電大開放教育的宣傳還很不夠,我們有必要通過各種形式加強對電大開放教育的宣傳,擴大學校影響力和知名度。
4、學生參加入學教育之后的感受
開放教育由于其入學門檻低,免試入學,使得學生的學習基礎參差不齊,加之開放教育所具有的特點———“教師和學生處于準永久性分離狀態”,學生第一次接觸開放教育,肯定存在著諸多的不適應,在學習過程中可能會碰到不少的難題,這就需要我們學校及時地引導他們,為他們提供學習建議。因而學校為新生安排了入學教育課,由學前教育專業管理教師為學生講授,主要向學生介紹電大開放教育的學習形式、學習方法等,幫助學生學會自主學習,盡快適應開放教育,通過對14春學前教育??瓢鄬W生的調查,我們發現84%的學生認為“入學教育很有必要,使自己對現代遠程教育學習方式有所了解,12%的學生在參加完入學教育之后仍然對開放教育不夠了解,3%的學生認為入學教育很有必要,但學校組織的入學教育流于形式,對自己沒有幫助,只有1%的學生認為入學教育沒必要,純粹是浪費時間。由此可見,入學教育對學生還是有很大的幫助,但我們有必要改進入學教育課的授課內容,使入學教育課更具針對性,讓學生對開放教育有一個系統清晰的認識。
5、學生對教學資源和技術設施支持服務的看法
目前學生對教學資源、技術設施支持服務的認可度比較低,這也反映出了導學服務中的薄弱環節。盡管這是遠程開放教育在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出現的問題,因為教學資源和相應的技術設施的建設和使用需要一定的時間和經濟條件;但是,這一問題已影響到開放教育的進一步發展,因而需要引起高度重視,加大力度建設教學資源和技術設施。
6、管理教師為學生解答疑問的情況
學生由于剛剛入學,肯定在學習過程中遇到諸多問題,大部分同學會通過電話、qq、微信或者郵箱等方式向管理教師求助,根據調查,我們發現23%的同學認為管理教師能夠及時地解決他們的疑問,71.8%的學生認為管理教師有時能及時解決,有時不及時,也有5.1%的學生認為管理教師不能及時地解決他們的疑問。
三、結論及思考
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法考察了常德電大校本部學前教育專業新生導學服務現狀的相關情況。從上述研究結果來看,目前的導學服務在總體上還是值得肯定的,但在開放教育宣傳、教學資源和技術設施建設等方面還存在不少問題。針對目前存在的問題,筆者認為可以通過如下舉措來提高學前教育專業新生的導學服務質量:
1、加大宣傳咨詢服務,增加社會認同感學生在進入電大學習之前最先是通過學校的各項咨詢服務了解到開放教育的學習形式、學習特點等信息的,而這些“第一印象”往往更容易給學生留下很深刻的印象。除此之外,通過學校的宣傳咨詢服務,能夠擴大學校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增加社會認同感。因為我們有必要通過各種途徑加大學校宣傳咨詢服務。首先在宣傳形式上,我們可以制作宣傳海報、宣傳冊等進行線下的宣傳,或者建立學校微信公眾號,完善常德電大官網,定期在微信和官網學校新聞動態,通過網絡擴大學校影響力;其次在宣傳內容上,盡可能為學生提供較為詳細全面的服務內容,讓學生對開放教育的學習方式、學習特點以及學習要求有一個深入的了解。
2、上好具有學前教育專業特色的入學教育課入學教育課是學生進入電大學習的第一堂課,在某種程度上會影響到學生對開放教育的整體印象,因此,上好入學教育課尤為重要。一堂好的入學教育課可以讓學生清晰地了解電大開放教育的學習理念,盡快適應開放教育的學習方式,掌握基本的學習技能,具備自主學習的能力。入學教育課要根據學生情況以及專業情況有針對性地開展。入學教育課可以分為三個部分開展:第一個部分是思想教育。管理教師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向學生介紹電大系統,學校辦學特色,學校環境,校紀校風,讓學生對電大有一個理性的認識,感受到學校的文化氛圍和人文關懷。第二部分是專業教育。向學生詳細的介紹學前教育專業特點,專業發展情況、教學管理要求,學習要求、教學資源情況等。第三部分是自主學習教育。向學生介紹自主學習的方法以及要求,指導學生制定自主學習計劃。
3、完善教學資源和技術設施服務,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本次調查顯示出教學資源和技術設施服務是導學服務的薄弱環節。盡管我國遠程教育已經投入了大量的資金,仍在不斷地建設,但是,仍然無法滿足學習者的需求。因此,我們要加大對教學資源和技術設施的建設力度,努力提高現代化設施的完備程度和課程教學資源的品質與豐富程度。在教學資源服務方面,不斷整合和綜合利用各種資源,提供更多適合學生網上自主學習的資源以及多種形式的教學資源。在技術設施服務方面,加強對學生的計算機網絡技術培訓,然后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有針對性進行指導,以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要。
4、提供多種咨詢方式,及時解答學生疑問通過電話、微信、qq、郵件和手機短信群發等多種交互手段來解答學生的咨詢問題以解答學習中的疑問。考慮到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年齡年輕化的特點,他們更傾向于使用微信這種當前流行的交流方式,管理教師可以利用微信及時、便捷、針對性強的優勢為學生提供學校的各類教務教學信息,比如課程安排、注冊繳費、網上學習等與學生密切相關的教學信息,使學生能夠及時了解學校的最新教學動態,以及時調整學習計劃,同時加強與學生的情感溝通。
作者:劉翔 單位:常德廣播電視大學
參考文獻:
一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英語厭學情緒的成因分析
1來自社會的因素
(1)社會負面影響導致大學生形成扭曲的人生價值觀
社會上的一些不良風氣,間接導致大學生產生不健康的厭學心理。“讀書無用論”在學生的情緒中滋長,認為自己不是英語專業的,將來也沒有出國的打算,英語對于自己就業和將來的生活都毫無實際價值。社會攀比、崇尚金錢、考試舞弊等社會負面影響,使大學生的人生價值觀和人生追求嚴重扭曲,認識不到英語學習對將來就業和發展的重要意義,產生英語厭學情緒。
(2)優越的就業環境導致大學生形成不端正的學習態度
我國目前的高等教育已經歷史性地進入了國際公認的大眾化的教育階段,在高等教育大眾化的同時,大學生就業難已經成為一個不爭的事實,然而,在如此嚴峻的就業環境之下,學前教育專業的畢業生卻十分“搶手”,就業市場十分寬松。我院07級、08級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就業率均達到100%,09級學生還沒有畢業,但目前實習上崗率已達到85%以上,很多學生還沒有走出校門,便已經被用人單位選拔。優越的就業環境,使部分學生放松對自己的要求,失去了學習的目標和動力。
2來自學校的因素
(1)缺乏必要的教學資源和人文環境
高校擴招后,有限的教學資源被迅速稀釋。語音室、口語實驗室、多媒體教室等都變成了緊張的教學資源。英語課所需要的語音室,只能先滿足英語專業學生的需要。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英語課,通常是在傳統的教室里,教師依靠一塊黑板、一根粉筆來完成,直接影響了學生聽課的情緒和英語課的效果。加之學前教育專業大學生人數迅猛增加造成教室緊張,高校的班級設置,由每個班級原來的20人左右增加到了50人,英語課也失去了其小班授課的優勢,教師應接不暇,學生漫不經心,根本無法保證英語課的教學質量。英語作為一門外語,缺少語言環境,學生只是在課堂上學習90分鐘,而課下沒有機會接觸英語,久而久之,對英語學科失去了興趣。
(2)沒有合適的教材,教學內容與本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不符
盡管專業英語的教材有很多種,但專門針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卻是鳳毛麟角。僅有的一本是2010年復旦大學出版社的《學前英語綜合教程》。這套教材一共5冊,教材側重于詞匯教學,對專業知識卻涉及不多。目前高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英語教材幾乎和大學英語相差無幾。這樣的教材不僅不能滿足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對專業知識的需要,不能夠提高學生專業英語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而且還可能會使學生討厭專業英語的學習。
(3)教師的教學方式不當
長期以來,在英語課堂上形成了以教師為中心的模式,以教師的精講為主要形式,學生習慣處于被動地位。即使教師提供了課堂互動機會,鼓勵學生參與討論或提出問題,也往往因學生缺乏參與意識而效果不佳。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課堂參與習慣,學習態度被動消極,教師有時候似乎也顯得力不從心,在改變傳統教學模式上缺乏大的力度。教師在向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轉變時,未能使學生有效地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去。教師組織的課堂教學活動不甚合理,或調動不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得學生感覺英語課看似熱鬧,然而獲益很少,實際是浪費時間。這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受到挫傷,對從課堂上學英語、提高英語能力失去信心。
3自身因素
(1)學習目標不明確,缺乏動力
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論”認為,內在需要是一個人產生動機的根本原因。只有學生有了人生目標,對英語學習有足夠認識的時候,才會產生學習動機,才能發揮他們的潛能采取有效策略去學習英語。而對英語有厭學情緒的學生,往往沒有自己的人生目標,對英語學習沒有任何需求,只是把應付考試當做學習英語的目的,因此也就沒有學習英語的動力。在英語學習過程中產生了一種盲目性,不知從何學起,為什么而學、該怎樣去學,對自己的學習沒有任何規劃。
(2)基礎薄弱,自信不足
一部分學生英語基礎差,如不能正確地區分和運用基本時態,最基本的簡單句也寫不完整,有些學生甚至連26個字母都不能準確、規范地書寫。學生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沒有正確的學習方法。記憶單詞仍是死記硬背;課前不預習;課堂上不做筆記;課后沒有復習鞏固。種種不良習慣嚴重影響學生英語水平的提高。部分學生對自己的信心不足,認為自己再怎么努力也無法取得理想的成績,于是英語課成為了他們的一種負累。
二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英語厭學情緒的轉化策略
1構建具有英語特色的校園文化,營造良好的校園環境
校園是學生學習和生活的空間,校園的良好文化環境更是語言學習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可以吸引學生的積極參與,譬如英語情景劇、英語角、英語演講、英語歌曲、英語知識競賽等活動,為學生營造趣味無窮的英語交流氛圍,讓學生的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讓學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發展。如我院舉行的幼兒英語情景劇比賽,得到了學生的積極響應。學生踴躍報名,精心準備,為比賽獻計獻策,暢所欲言,交流思想,互相激勵。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空前高漲,因此我們把這種形式長期固定下來,使之真正成為大學生自己的“舞臺”,培養大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激發大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同時創設濃郁的校園英語文化氛圍,如優美儒雅的英語語言的校園文化、教室文化、宿舍文化環境,使學生在校園隨處都可以接觸到英語語言氛圍,對厭學英語學生無疑也會產生觸動作用。
2深化英語教育教學改革,使學生成為教育的主體
目前還沒有針對學前教育專業的英語教材,各個學校的教材不一,這就要求教師利用自身的資源,結合學生的實際精選教學內容。我們的教學也不應該拘泥于課本和形式。把英語教學真正地和專業知識學習結合起來,使學生由被動接受變成主動學習。同時采用以現代教育技術為核心的多媒體教學手段,使教學內容、方式更為豐富多彩而富有吸引力,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消除厭學情緒,提高英語教與學的實效。教師需要改變傳統教學模式,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實現“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組織實施英語教學活動,學習材料的選擇與確定、學習計劃的制訂、信息資料的搜集和處理等都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以學生的思考和理解為前提。教師要讓學生變成課堂的主人,真正參與到課堂實踐活動中去,降低學生的焦慮情緒,增強學生的自主性和創造性。教師盡量為學生創設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使學生以愉快的心境學習思考并獲得知識。
3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幫助學生樹立明確的學習目標
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迸d趣是激發學生有效學習的內在動機。教師要把“樂趣”融進英語課堂教學中,將美帶入課堂,將趣味融入課堂,讓激情充滿課堂,讓有厭學心理的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中來,感受到英語學習的樂趣。學生的學習活動也是在一定的學習動機的驅使下進行的,學生有了強烈的學習動機,就能更好地完成學習任務。新生入校以后,很多人在學習方面感到茫然,缺少學習動力,就是因為沒有確定學習目標。因此,在學生入學時就要為學生開設“個人職業生涯規劃”課,讓學生明白大學畢業后自己將能從事什么職業,而從事這門職業需要什么樣的技能,所以教師要盡快幫助學生結合實際樹立明確的學習目標。心理學研究表明,對學生充滿愛心的鼓勵、肯定和贊揚,能大大增加學生的自信心,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成績。教師要多關心、多表揚、多鼓勵學生,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身上的優點和長處,樹立人本主義教育觀,關心一切學生,關心學生的一切。
綜上所述,厭學是由于外界的環境因素和大學生自身的認知水平發生矛盾而產生心理焦慮后導致的主導需求轉移。大學生厭學是一個復雜的社會問題,是一系列教育問題和社會問題在大學生心理上的綜合反映。教育是直接因素,社會是決定性因素,因此厭學情緒抑制和克服,要多從學校的角度尋找原因,但其真正解決則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陳玲.中職學校學生厭學的原因分析與對策研究[D].蘭州:西北師范大學教育學院,2005.
[2]葉肇芳.職業學校學生厭學情緒的成因及對策[J].職業教育研究,2005(5).
[3]劉守旗.當代青少年心理與行為透視[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7:69-71.
[4]皮連生.教育心理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8: 102-105.
[5]文可.大學生厭學現狀的成因分析及對策研究[J].天津工程師范學院學報,2006(4).
關鍵詞:中職學前教育;以學生為中心;舞蹈教學
中圖分類號:G613.5-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33-0217-02
以學生為中心是現代國際教育學界的一個十分重要的理念,實施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策略的基本原則就是指教學活動要誘發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擁有學習的主動權、創造協作和諧的學習環境。舞蹈是學前教育專業開設的一門必修課,能夠展現形體美、節奏美,抒感,陶冶情操。幼兒舞蹈又有著自身的特點與創編方法,對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開展幼兒舞蹈教學之時,應當讓學生熟練掌握基本理論知識,懂得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多看、多實踐、多總結、多發現、多創造,提升學生學習和創編幼兒舞蹈的能力[1]。因此,作為幼兒教師,不只是要求學生掌握藝術技能和基礎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培養少年兒童的創造性思維,讓少年兒童得到身心、情感的熏陶,體態儀表、身體素質上的全面訓練,更要加強想象力、創造力的培養,使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美國心理學家J.s.Bruner早在20世紀60年代就提出了“以學習者為中心”的理論,他認為“學習是學生積極的創造性活動”[2]。本人認為,“以學生為中心”應該成為我們中職學前教育的舞蹈課堂上的指導思想。
一、中職學前教育舞蹈課堂“以學生為中心”教學的必要性
1.舞蹈本身的需要。舞蹈作為一門藝術有其特殊性,它是一種人體動作的藝術,依賴于人的肢體,而每個學生的身體條件是不盡相同的,如有高矮胖瘦的區別,有筋骨的柔軟僵硬的區別,有肢體協調的區別,也有肌肉力量的區別。高矮胖瘦影響舞姿的美觀,柔軟僵硬影響肢體的開度,肢體協調影響動作的把握,肌肉力量影響形象的塑造。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則,對不同條件的學生制定不同的學習進度和訓練計劃,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
2.中職年齡段的學生特殊的生理需要。中職學生年齡一般為14~18歲,這個年齡階段正處于身體的發育期,是骨骼最重要且不可重復的發育時期,此時不可進行高強度的肌肉練習,否則對骨骼發育會有影響,或導致骨質疏松,或造成運動損傷。因此,在舞蹈教學上必須要以學生為中心,根據學生不同的生理發育特點進行舞蹈教學,以免對學生造成傷害。
3.中職學生是指初中畢業接受中等職業教育階段的學生,這一時期是人身心發展的轉折點和關鍵時期,其最大的特點是生理的成熟先于心理的成熟,從而形成了中職生有別于兒童和高職學生不同的心理特點,增加了中職教育難度。如:自我意識產生,自我開始分化;自尊心發展突出;自我控制能力低下;逆反心理強烈;心理變化大,內心矛盾激烈;等等。這種種的特點,決定了我們對中職生進行教育必須講究方法和策略[3]。更要求教師必須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得到充分尊重,讓學生做教育的主體,學習的主人,讓學生感受到生命的關愛和培養,并且通過教師的人文關懷,誘發學生自主學習,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滿足學生學習的需求和個性化教學,讓每一位學生參與到學習中來,最終提高整個舞蹈課堂的教學效果。
二、中職學前教育舞蹈教學“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法的應用
1.以學生為中心,自主合作探究,培養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自主探究教學法就是導引學生的自主學習以促使學生進行主動的知識建構的教學模式。是學生學會求知、學會學習的核心,它是一種在教師的科學指導下學生制定有效的學習計劃和學習策略、調節和控制各種任務行為的創造性學習活動,它充分體現了以學習為中心的教學理念。自主學習不是讓每個學生各學各的,而是要激發起全體同學的學習興趣,使每個學生都積極主動地去探索、學習,并加強合作交流,少走彎路[4]。如:在舞蹈開度的基本訓練教學中,教師經過操作示范,將學生分組,引導學生根據自身身體的感覺,尋找開度訓練的5種以上的方法,并通過嘗試探索出一種讓自己進步最快的方法。通過學生的小組討論、摸索、嘗試,學生提高了技能,了解自身的學習規律。在自主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學生提高了自主學習能力,培養了求知、探索、合作的能力。在中職學前教育的舞蹈基訓課上,由于學生不可進行高強度的肌肉練習,所以重點在訓練技巧和方法上。小組合作探究之前,要求教師的動作示范要到位,準確而富于神韻,動作講解要細致,特別要強調動作銜接。這樣,學生的探索才會準確,不跑偏。
2.以學生為中心,互動教學,構建和諧師生關系?;咏虒W法是通過營造多邊互動的教學環境,在教學雙方平等交流探討的過程中,達到不同觀點碰撞交融,進而激發教學雙方的主動性和探索性,達成提高教學效果的一種教學方式[5],包括感知、情感、實踐活動的互動。在舞蹈基訓課上,通過與音樂、節奏以及舞蹈道具等的互動,調動全體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強化學生的技能并以此來激勵學生對音樂舞蹈的審美興趣。在師生互動中,教師參與其中,與學生共同完成一套完整的動作,與學生形成一種互動氛圍,消除學生對于舞蹈動作學習中的思想束縛,提高學生的舞蹈熱情。在學習動作時,教師還可以和學生進行情感互動,通過幫助學生扶正頭、擺正手臂等身體關節部位,適當地和學生進行肢體上的接觸,從而增強師生之間的感情。通過學生的相互學習,進行學生與學生的互動?;咏虒W,旨在活躍課堂,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增強師生之間的感情,是強化舞蹈能力水平的有效途徑之一。在中職舞蹈教學中,教師要積極開展互動活動,采用靈活多樣的課堂活動,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
3.以學生為中心,任務驅動,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和合作能力。“任務驅動”是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緊緊圍繞一個共同的任務活動中心,在強烈的問題動機的驅動下,通過對學習資源的積極主動應用,進行自主探索和互動協作的學習,并在完成既定任務的同時,引導學生產生一種學習實踐活動。它強調學生要在真實情景中的任務驅動下,在探索任務和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在自主學習和協作的環境下,在討論和對話的氛圍中,進行學習活動。它的基本環節有創設情境、確定問題(任務)、自主學習、協作學習、效果評價。在這些環節中,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始終處于主體地位。教師的角色是學習情境的創設者、學習任務的設計者、學習資源的提供者、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學習方法的指導者。如在《頑皮的小貓》創編課中,通過故事、圖片、音樂將學生帶入故事情節當中,將班級分成3人組布置任務:在指定的4個八拍音樂中創編一段小貓的舞蹈,內容自擬。必須3個人同時演出,共同完成同一個內容。在學生創編的過程中,教師適時給予啟發指導。然而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創造力強的學生幾乎不需要教師指導也能完成得很好。充分地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以學生為中心”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尊重學生學習的需求和個性,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從而營造民主和諧、寓教于樂的課堂氣氛,創造良好的課外教學環境,是非常有效的教學策略。但是在中職學前教育舞蹈教學中,基本功的提高是一個難點,如何以學生為中心,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強化基本功訓練,還值得繼續探索。
參考文獻:
[1]任嚴.淺談中職學前教育舞蹈創編在幼兒游戲教學中的應用[J].大眾文藝,2013,(18).
[2]鮑冬嬌.如何創立以學生為中心的英語課堂教學[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06,(1).
[3]魏建國,李寧萍.淺析中職學生的心理特點與教育[J].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2).
[4]田玉,張斌.將課堂還給學生,學生才是課堂的主人――淺談自主、合作學習方式[J].職業技術教育雜志,2012,(4).
【關鍵詞】 幼兒教師培訓;專業成長;視頻教學案例
【中圖分類號】 G4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458x(2013)11—0088—05
一、引言
新課改過程中,教師的專業成長主要依托自我反思和研討合作能力,而提升反思和研討合作能力的有效途徑之一便是案例研究,案例研究成為架設教師專業化成長的重要階梯。在信息技術廣泛使用的今天,一種新型的教師培訓方式——視頻教學案例研修——應運而生。視頻教學案例是一種動態生成性資源,對于幼兒教師研修所發揮的作用尤為明顯。與傳統案例研修相比,視頻教學案例更具有直觀性、情境性、真實性和啟發性,結合幼兒教師的工作特征,能幫助教師更有效地感受課堂進程與玩具和教具使用,有利于教師多角度、全方位地重復捕捉教學信息。
本文以課題階段性研究成果——《學前教育教師研修課程資源》——為例,重點探索視頻教學案例在幼兒教師專業成長中的意義與價值。作為一整套針對幼兒教師遠程研修的視頻教學案例課程資源,其目的在于提高幼兒教師專業素質、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以《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為依據,以幼兒教師的現狀為背景,以課題研究為依托,按照幼兒教師的學習特點和專業構成,從理論學習和實踐研討兩個方面系統研制,以此探究視頻教學案例在幼兒教師研修中的作用。本套課程資源已在2012年由中央電教館電化教育電子音像出版社正式發行。
二、視頻教學案例課程資源研制的必要性
(一)順應時代教育形態轉變,使用信息技術提高培訓效率
傳統教師研修受到教育行政管理的約束,模式單一,培訓教師沒有參與選擇的余地,教授方式以講授為主,以集中培訓為主要形式,往往起不到培訓提升的作用,讓培訓成為一場拉鋸戰、消耗戰。視頻教學案例課程資源的明顯優勢在于,利用當前廣泛應用的信息技術,將枯燥的傳統培訓轉變成靈活性、生動性、可重復性強的培訓模式,學員可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自行選擇學習內容,并根據自己的學習進度制定學習計劃,增強學員的自主性,調動教師研修中每名成員的能動性,提升單位時間的培訓效率。
(二)打破傳統幼師培訓瓶頸,建設新型培訓模式
根據陜西省學前教育專項調研報告,在職幼兒教師接受培訓的形式趨于單一化,培訓效果不佳。目前,陜西省各縣市,特別是農村幼兒教師的培訓形式主要有兩種:一是“引進來”,即聘請專家教學;二是“走出去”,即參與研修的幼兒教師進入指定的研修學校學習。實際情況是,外請專家費用昂貴,對于大部分農村地區幼兒園而言開支甚大,難堪重負;其次,教師走出去不僅會擾亂正常的教學秩序,同時走出去所學到的先進理念和方法,對于農村現有教學發展水平又不能完全適用。因此出現了教師接受培訓后仍舊按部就班教學的情況,達不到培訓的預期效果。
視頻教學案例課程打破了時間與空間的局限,研修教師可以根據自身的工作需求選取相應的教學課程,在節省外請專家高額費用的同時,還達到了幫助教師直接與專家“對話”的目的,讓教學任務繁重的幼兒教師不必走出去也可以接觸到先進的教育方式與全新的教育理念,為廣大幼兒教師培訓創設了一種新型的培訓模式。
(三)豐富培訓內容,增強培訓效果
伴隨著《綱要》的頒布,各省市陸續出臺《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陜西省深入基層調研,發現幼兒教師在職培訓實效性不強,最主要的問題集中在幼兒教師培訓內容過于理論化,實踐性較差。對于剛入職一、兩年的新手教師來說,他們更渴望接觸實操性較強的培訓內容,以達到對活動現場主導的教學效果。而側重理論培訓的教學內容,不僅起不到提升教育教學能力的作用,過于抽象的理論概述反而使得教師缺乏實實在在的體驗,對幼兒教師解決教學實際問題成效不大,特別是對幼兒教師專業發展沒有實際幫助。因此,在培訓會場常常會出現教師聽課不認真,培訓后缺乏深刻的總結和思考,導致事倍功半。
視頻教學案例課程資源在內容選取上嚴格按照幼兒園教學內容制定,在豐富教學內容的基礎上,分門別類,既有按照幼兒年齡的分班培訓內容,也有按照五大領域課程標準劃分的教學實踐;既有宏觀上分析現行國家幼兒教育政策的學習資源,也有幼兒園特色課程、玩具教具制作和使用介紹,能滿足研修教師全方位的學習需求,使幼兒教師能充分利用優質教學資源,幫助教師在工作上精益求精,提高培訓的實效性。
三、視頻教學案例課程資源
研制的基本思路
教學案例是教學情境中一種有效的行動研究,是對教育過程中典型事件的深層剖析和反思,其目的在于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最終提升教學效果。視頻教學案例是在傳統教學案例基礎上,以視頻為手段,以主題為核心,將含有問題和典型疑難教學情景的教育教學事件以及相關研究,通過多種媒體,借助信息技術編輯而成的作品集。[1]優質的視頻教學案例記錄了師生的互動和教學過程,可以為師生提供高質量的輔導觀摩功能,是提升教師專業水平的有效途徑。[2]
伴隨著3G網絡核心技術的應用與推廣,超媒體對傳統視頻通訊技術進行了融合,新媒體意識與教育思維有機結合,將視頻、音頻、動畫、圖片、文字有機整合到視頻教學案例中,并與Web等信息傳播和存儲技術互通,為教師培訓特別是幼兒教師專業成長提供了一種新的模式。
(一)研制原則
1. 系統性原則
研制本資源的落腳點就是要立足于不同層次幼兒教師的研修需求,系統地設計研修課程,全面融合幼兒園五大領域課程中幼兒教師需要掌握的專業理論和活動實踐,全方位支持和引領幼兒教師的研修。
2. 針對性原則
本視頻案例研制的各個環節都針對學前教育發展的現狀及教育活動中可能出現的問題與困惑,以此為依據設計課程內容,以期轉變教師教育理念,開拓教師視野,充分使用教育機智,有效提升教師在教育活動中的設計與組織能力。
3. 實踐性原則
緊密結合教育實踐活動,圍繞大量真實的教學案例以及一線教師的感悟和反思來組織主體資源的研制,通過專家的詳細講解,通過分析活動案例,達到為教師的教育活動提供指導和幫助的目的。
4. 參與性原則
本資源中選取的教學案例,通過適時設問、創設案例情境等方式引導教師積極參與學習,在學習活動中產生共鳴,在過程體驗中反思自己的工作實踐,在互動分享中學習他人的長處,在潛移默化中生成新的思路,從而實現自我提高。
(二)課程資源的使用對象
首先,一套完備的視頻教學案例要立足于幼兒教師的研修需求,一定程度上滿足不同地區、不同學歷幼兒教師的專業成長,對于新手教師縮短上崗適應時間,對于成熟教師豐富拓展知識能力結構,順應新時代的新要求;其次,為幼教教研員提供一手研究資料,推動幼教更全面、更深入的課程改革,實現幼兒教師向專家型教師轉變的個體定位。
(三)課程資源的基本框架
本套課程資源包括專業理論學習和教學實踐研討兩個篇章,每個篇章又由若干學習模塊組成,根據課程框架錄制,以DVD媒體光盤形式出版(詳見表1)。
1. 專業理論學習篇
本篇章包含兩個模塊。模塊一主要介紹學前教育的最新動態和發展趨勢;模塊二則介紹了學前教育的基礎理論。兩大模塊分五大主題授課,以講座形式呈現,配合PPT演示文稿說明,共10課時。通過本篇章的學習,可以不同程度地了解學前教育發展的最新趨勢和課程改革的近況,學習學前教育專業的基礎理論,解讀幼兒發展規律,了解學前兒童的營養與健康常識,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提升教師的專業理論素養,促進教師的專業意識形成。
2. 教學實踐研討篇
教學實踐研討篇是本課程資源的主體部分,共分八個模塊,內容涵蓋教育活動設計、教育資源應用、特色課程分析以及幼兒園的五大領域課程,其主要形式為案例分析+專家座談,教學對象為3-6歲幼兒。根據年齡分段,在小中大班各選取1-2個典型案例,通過視頻呈現完整流暢的教學過程,授課結束后專家對授課教師、教學過程和教學中的情緒情感體驗進行詳細介紹和深度剖析,分析教學實踐中的優勢與不足,有針對性地點評教學過程。
四、視頻教學案例課程資源的設計與開發
(一)課程資源設計
1. 組建研制隊伍
優質的教學資源研發隊伍主要包括幼兒教師、相關專家學者和技術人員。其中,幼兒教師是視頻教學案例錄制的主體,既是學習者也是實踐者;專家學者在對教學案例深度剖析后,對視頻案例起到整體把握作用,對授課教師的教學過程提出相應的指導和建議;技術人員主要對授課過程進行錄制,并對視頻素材進行后期設計與編排,是課程資源的創制者。[3]
2. 確定課程方案
課程方案主要包括課程目標、課程內容、每個模塊中主持專家的人員以及拍攝計劃。
課程目標是課程錄制的首要工作,是在教學活動中促進幼兒全身心發展的一種預期效果,是幼兒園課程構成的首要成分,是學前教育目的的具體化,為課程的內容和組織提供依據,并為課程實施后的評價提供基本準則。從縱向看,幼兒園課程目標可分為課程總目標、年齡段目標、單元目標和教育活動目標。本課程資源在課程目標的設定上嚴格按照幼兒園課程目標的基本要求,包括:目標具體、核心突出;適合幼兒不同年齡階段的特點;目標表述遵循幼兒優先的原則;目標的結構包括認知領域、情感領域和動作技能領域。
視頻教學案例的核心在于案例的設計與選取,它是整個培訓活動的觸發因素,是開展交流研討的基礎和載體。[4]因此,選取的案例應具有代表性,不是課堂中發生的所有事件都會被錄制成案例。要圍繞課程目標選取教學中的典型事件,重在質,不在量,并具有實踐和研究價值。[5]針對幼兒教師的職業特點和教學環境,為了幫助教師在有限的時間內觀察學習、深度理解并提升自我反思能力,本課程資源選取了如下課程內容:
(1)理論學習點評案例
本課程資源對近年來學前教育的發展動態和趨勢進行了深入解析,包括《綱要》和《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等一系列國家教育政策,旨在幫助幼兒教師從宏觀上建立起“21世紀是幼兒的世紀”這樣的認識。歷史不只提供了一種時間上的巧合,它還預示著人類自身觀念的變革:對幼兒以及學前教育的再認識;幼兒作為獨立的個體有別于成人,同時,應得到成人的尊重和理解。這無疑是整個社會對“幼兒”的民主認識,從觀念上建構人與人之間的平等和尊重。“人生百年,立于幼學”。只有具有這樣的認知,才能在教學實踐中從更高層面理解和把握學前教育的重要性。
(2)優秀教師示范案例
作為幼兒教師理論學習與實踐反思的動態教學敘述,我們在全國多個省市的幼兒園進行了聽課和評課,選出優秀的幼兒教師課例作為教學范例。這些案例能夠對教師起到示范作用。教師通過觀摩、分析和反思,找到自己在教學實踐中的困惑與解決途徑,從而內化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3)技能示范案例
對于一名從事幼兒教育的教師來說,教育對象的特殊性,決定了其必須具有不同于一般教師的全面能力。其中,環境創設和玩具教具制作是幼兒教師除教學能力之外最重要的技能。作為一名幼兒教師,也許對教室沒有選擇的余地,但卻有機會,也有責任有效地組織這塊空間,并通過安排空間和組織材料讓幼兒成為積極的人,讓幼兒在與物質世界和他人的交往中學習。[6]因此,本課程資源也把環境創設和玩具教具制作的過程利用視頻手段記錄下來,作為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組成部分。
(4)教育機智示范案例
幼兒園課堂教學是一項處于多種變化和可能的綜合活動,教案設計與編寫很難達到全面覆蓋教學活動的目的。因此,需要參與教學的幼兒教師時刻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對教學環節中出現的突發事件及時做出反應并予以解決。這類案例在課程資源中貫穿于五大領域的教學中。每個案例中可能包含一個或多個疑難問題,也會包括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7]由于這類案例是幼兒教師課堂教學、課后總結的真實感受,容易引發培訓教師的共鳴,通過示范案例中教師教育機智的展現。豐富教師應對類似教學疑難的解決方法,培養教師的問題意識和反思能力。
整個課程資源的拍攝從2011年11月15日起,在確定專家人員名單、腳本形成等多項工作完成后正式實施,歷時一個月,于2011年12月20日一期拍攝完成。
(二)課程資源的特色
問題導入是本課程的一大特色。問題導入機制始終強調課程錄制以問題為先導,理論學習為基礎,教學實踐為關鍵。視頻開始前會根據幼兒教師設計的教學內容提出相應的教學疑難,以此明確教學目標,突出教學重點和難點,引導學習者有針對性地觀看教學案例,尋找并發現問題的答案。
授課過程中,主講教師圍繞所選教學內容實施課堂教學,整個過程完整連貫,真實再現了幼兒園的教學過程。根據教學案例的編排,教學過程主要分為四個部分:課程導入、教學本體、結束和教學延伸。在課程的后期編排中,會在四個教學部分的轉換處進行適當的文字提示,使教學過程更清晰、更明確。同時,對于教師在每一部分的教學處理和引導會做簡單的文字評價,例如,如何導入教學、本體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方法與玩具教具的使用情況、教學結束的形式以及教學延伸的意義與價值等,都會在視頻下方做同步文字分析。課程結束后,專家學者針對視頻中的教學過程進行詳細的點評,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及工具使用等方面進行深度剖析,在給予肯定的基礎上,提出值得借鑒的教學建議,以便對學習者起到良好清晰的示范作用,幫助學習者有效提升。
(三)課程資源的開發
教師的教育核心能力,是教師的內在素質,是作為教師各項能力的重要基礎,是不受外在教育設備和教育手段制約、在不同教育條件下都能遷移的能力??偟膩碚f,教育核心能力是教師的教育判斷能力和教育行為的選擇能力。
我們希望通過幼兒教師培訓課程資源的建立,為本省廣大在職幼兒教師提供一個培養教育核心能 力、促進教師群體專業發展的快捷路徑,通過大量教學實例指導幼兒教師進行高效教學,從而幫助教師更快地適應新形勢下的幼教改革,幫助教師縮短教學 過程中的無效探索,提升業務能力,形成初步的教學結構,促進新教師專業成長;對熟練教師則力求在已有大量教學經驗的基礎上,豐富專業知識與能力結構。
1. 課程資源整合
基于學前教師培訓計劃建立一個以“強化核心能力,打造專業師資”為主題的幼兒教師培訓資源庫,通過教學視頻采集和后期審查制作,按照課程框架進行資源分類,將后期制作的幼兒教師教學視頻案例刻錄成光盤(DVD)出版發行。
2. 課程資源實現
由于幼兒教師專業提升是一項長期工作,在對不同幼兒教師教學需求了解的基礎上,制定課程資源的“三年行動計劃”。
第一年,提供一批與視頻案例配套的實操性教育教學與課堂管理的教師用書,打造一批充滿活力、業務精良、適應能力強的新手教師群體;幫助陜西省新入職1-3年的幼兒教師加強教學觀察與指導幼兒生活的能力,打下扎實的基本技能功底。
第二年,幫助趨于熟練的老教師完善其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設計充滿新意的教學活動,增強老教師的教學靈活性和教育機智,制定適合本園發展的園本課程。
第三年,在已有兩年不同層次的教師教育能力提升實踐基礎上,因地制宜,尋找陜西本土文化特色,探索幼兒教育的獨特元素,進入本省各市幼兒園活動現場,通過優秀教學視頻案例的培訓,給本省甚至全國廣大幼兒園教師提供示范、指導與評估,幫助他們更快地形成自己獨特的、受幼兒歡迎的教學風格。
五、結語
伴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視頻教學案例的開展為幼兒教師培訓開辟了一條嶄新的專業成長道路,這種新型的培訓模式也被越來越多的幼兒教師和專家所認可。信息技術的推廣,給教育教學活動注入了新的活力,視頻教學案例的數字化、信息化、多媒體化使得教師研修更為自主,從過去的被動接受式轉變為主動參與式,充分發揮教師在研修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一種高效、個性和順應時代的研修方式正在逐步走進幼兒教師的教學活動中,為幼兒教師研修搭建起更為廣闊的現代化平臺。
[參考文獻]
[1] 鄒開煌. 視頻案例——中小學教師專業成長的有效途徑[J]. 網絡時代,2008,(9):11-12.
[2] 李文昊,劉銀環. 基于活動本體的課堂教學視頻案例系統的應用研究[J]. 電化教育研究,2009,193(5):71-73.
[3] 唐應山,董閩紅. 教師培訓視頻案例中的技術設計[J]. 中國電化教育,2005,226(11):102-103.
[4] 孫默. 基于課堂教學視頻案例的教師遠程培訓[J]. 中國電化教育,2011,291(4):63-66.
[5] 韓明秋. 基于視頻案例的課堂教學自評方法研究[D]. 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06:24-25.
[6] 高嵐. 學前教育學[M]. 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252-253.
[7] 王瑞峰. 面向教師專業發展的視頻案例學習支持系統的研究與設計[D]. 陜西:陜西師范大學,2009:9-10.
[8] 翁凡亞. 基于視頻案例的職前教師教育資源的設計與應用[D]. 浙江:浙江師范大學,2007.
[9] 黃曉蘭,宋繼華. 基于課堂教學視頻案例的對外漢語教師培訓模式[J]. 現代教育技術,2010,20(5).
[10] 方紅. 教師研修新資源——教學視頻案例開發創作與應用介紹[J]. 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06,20(9).
[11]楊. 視頻案例在教師培訓中的作用[J]. 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010,26(2).
一、提高家長的自身素質,保持家庭教育的一致性
在我國中西部地區農民的文化素質普遍較低,缺乏合理的教學方式和先進的教學理念。當地政府及教育有關部門應該對家長進行中長期的教育教育指導。讓幼兒家長有初步的意識和理念。對于現今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方式,可由那些對幼兒教學手段熟悉的教師進行講說。并長期的和家長保持教育上的聯系,以便家長更好的同老師一起管理孩子,更好的支持幼教工作和促進農村幼教事業的健康有序的進行。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言行舉止在孩子的生活中有不可磨滅的影響。因此要想提高家庭教育的效果,就必須提高家長的自身素質。著名的教育專家徐國靜老師說:“如果家庭教育僅限于如何培養兒童而忽略真正需要提高的父母素質,那么這樣的家庭教育就很難取得預期的效果”。對于如何提高家長的素質就成了當下的一個嚴峻的話題。對于農村地區家長的素質問題跟地域性、文化性有關。首先政府部門應該做到位,針對農村文化薄弱,家長教育理念落后的現象,積極地對農村的家長進行指導,讓農村的人得到終身教育的機會。其次,作為校方領導,應該定期的舉行家長會,給家長們講述有關學前教育的有關知識,讓家長知道孩子不光是給他吃穿就可以了,還要注意孩子的品行心理健康等。利用學校有限的資源開展科學教育。
有機會的地區可以適當的做親子活動,增進父母對子女的了解。同時,在家庭教育中,對于幼兒的教育家長要采取一致的意見統一管理孩子。家庭成員之間就管理目標教育要求要一致,及時與父輩之間溝通不可當著幼兒的面進行爭執。同事家庭教育要給孩子創設一個良好的環境,積極的配合學校的教育,重視幼兒的身心發展。
二、加強幼兒園建設管理,創造良好的育人環境
政府每年應該向中西部地區增派支教的老師,由于地區偏遠環境惡劣,大部分城市中的老師不愿意下基層,更不愿意去偏遠的地區,所以孩子們的教育就又遇到了新問題。增加中西部地區老師工資待遇的福利補貼,盡量能夠為孩子們挽留更多優秀的好老師。同時教育部門應該定期送當地老師到發達地區進行培訓,讓他們多學習關于幼兒的教育理念和知識,接觸新鮮的思想,與時俱進。對于農村中的特殊群體——留守兒童,政府應該幫助其家長解決就業問題,能夠就近工作,有和孩子們接觸的機會。對于隔代教育的家長應改變其教育觀念來提高教育的質量,老師與家長們應該多建立良好的交流平臺,讓家長們了解孩子的學習和成長狀況,回家后及時進行指導和糾正。指導家長要多與孩子聯系,讓孩子知道父母是愛他們的,盡量彌補父母不在孩子身邊造成的心理影響。
三、改善幼兒園的辦學條件,杜絕幼兒教育小學化
《幼兒園工作規程》指出:幼兒園應有與其規模相適應的戶外活動場地,配備必要的游戲和體育活動設施。所以有關部門應該嚴格審核辦園的相關手續,對于有問題的園所應該停辦或者讓其補齊手續后再經營,還要政府部門配合,為幼兒的健康成長提供一個有力的保障。同時要加強人民的監管力度,對于非法的園所進行舉報,使其受到嚴格的管制。同時要擴大幼兒的活動場地,增加活動設施,對于幼兒園中交通、消防、衛生問題,幼兒園相關負責人要定期向教育部和有關部門匯報,對于推遲匯報或者不報者,應該立即查看或停辦園所,并處以罰金。政府部門相互配合,督促民辦幼兒園做好創建升級工作,有計劃的推動示范性幼兒園建設,發揮示范作用,全力推進幼兒教育的協調健康持續的發展。
解決幼兒園教育的小學化問題。家長、老師、學校、社會端正教學思想,不要揠苗助長,尊重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對給孩子想像,操作的空間。教師不要對兒童的違背常理的行為加以指責,這樣不僅會抹殺幼兒的積極性,也讓他的心理對自己的想法也產生了懷疑,不利于以后的成長。合理的讓幼兒參與各種集體活動與教育游戲中,同時考慮孩子在活動中的安全性。孩子小學化的傾向和家長的望子成龍的想法有莫大關系。所以要為孩子營造一個輕松的家庭氛圍,鼓勵孩子說自己的見解,對于孩子的奇思異想家長要加以引導,不要按成人的思維糾正孩子。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轉變教師的觀念,提高理論水平和教學技能,還給孩子一片晴朗的天空。
四、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加強農村教師的師資培訓
首先,農村應加強對幼兒園的管理,建立規模適當、布局合理、師生比例合理的幼兒教育體系,以加強各種資源的合理利用。同時要提高教育監管部門的監管力度,讓教育更加陽光,更加健康的發展。其次,在改善幼兒的教學環境方面增加經費。要把這些方面嚴格的執行下去,教育主管部門要把好關,保證幼兒的教育經費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認真落實《教育法》中對學前教育的特殊照顧。對于學前教育專業經費不得挪用和私自截留。同時,依據當地實際情況,制定幼兒園和學前班的收費標準。對待教師的職稱評定給予一定的比例。
【關鍵詞】教學反思;教師;專業成長
關注教師專業成長是教師必須面對的重要問題。但是教師的專業化成長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如何讓新教師從一名新手成長為一名專業化的教師呢?教學反思是教師專業化成長的關鍵。因為教學反思既不同于一般的個人經驗的無意識積累,也不同于傳統的理論實踐模式。教學反思要求教師對自己的教育實踐和教育經驗有一個新的認識,更自覺、更理性地研究自己的實踐,將理論和實踐統一起來,從而更好地提高實踐的質量。
一、教學反思的涵義
教學反思也稱之為反思性教學實踐,是指一種回憶、思考、評價教學經驗的活動或過程,它是對過去教學經驗的反饋?!独饰恼Z言教學與應用語言學詞典》將教學反思解釋為:教師及師資培訓的一種方法,它以這樣一種假設為基礎,即教師通過批評性地反思他們的教學體會可以提高他們對教學的領悟能力和自身的教學質量。教學反思是探索和反思教師課堂教學經驗的一種手段,是教師進行自我觀察、自我評估、同伴觀察的有條理的方法。反思不僅將教師本人的所做和所想聯系起來,更是一個互動過程,是與同行和學生,甚至家長、社區互動的過程,教學反思就是從反思和描述教學的思想和活動中,獲得教師未來發展的目標與能力。
二、教學反思與教師的專業成長
1.成長=經驗+反思。教師的專業成長,就其途徑和方法而言,包括兩大方面:一是外在的影響,指對教師進行有計劃、有組織的培訓和提高;二是教師內在因素的影響,指教師自我完善。特級教師、名教師的成長經歷表明,不斷研究、回顧、審視自己的教學實踐行為,更新教學觀念,自我調控、改進,對教師的職業成長更為重要。正如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提出的教師的成長公式那樣:成長=經驗+反思。
2.在反思中成長,在成長中反思。教學反思的核心思想是:反思貫穿教學始終,學生學會學習,教師學會教學。教師的反思意識和反思能力的增強,對自身的成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自我反思意識、能力較強的教師有自我提高的強烈愿望,他們會自覺地制定理論學習計劃,通過學習與實踐,形成自己對某個教育現象或問題的看法,逐漸掌握教育理論知識和原理。教學實踐中,通過反思,教師能強化正確的認識,鞏固已有的經驗,進而揭示教學基本規律,并在今后的教學中再實踐,最后升華為一種教學理念。同時,還能及時發現問題,自主地采取改進教學的策略。
三、教學反思的內容
寫教學反思,有的教師比較迷茫,不知從何落筆。有的即使寫了,也抓不住本質或隨心所欲,應付式的寫上幾句,這些都是徒勞之舉;無益于課堂教學的改進、無益于教師素質水平的提高、無益于學生學習的發展。教師只有明確了反思的目的,掌握了反思的基本知識,把握了反思的內容和方式、抓住典型、緊扣關鍵、剖析重點、理論聯系實際,才能有的放矢,寫出來的材料才有血有肉,有益于課堂教學的改進、教師素質的提高、學生學習的發展。
1.反思教師對教材的處理和使用。新課程理念下,教科書不再是完成教學活動的綱領性、權威性文件,其首要功能是教與學的工具,以一種參考和揭示的性質出現。教師作為課程的使用者、建設者、開發者,對教材的使用、處理、挖掘、開發以及弊端等等在反思中加以記錄,積累教學經驗,加深對教材的理解深度,促進教師、教材、學生和諧統一的發展。
2.反思教師角色轉換是否到位。新課程要求教師提高素質,更新觀念,轉變角色,必然要求教師的教學行為產生變化。因此,教師要反思在師生關系上是否做到尊重與贊賞;在教學關系上是否做到幫助與引導;在對待自我上是否做到反思;在對待同事上是否做到合作。
四、教學反思有待探討的問題
教師進行教育行動研究的能力亟待提高。教育行動研究是立足于教學的研究,是教師通過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所進行的研究,其特點可概括為“教師在教育教學中,通過教育教學,為了教育教學”的研究,這種研究從問題出發,從教師的需求出發,并非在教學之外另外抽出時間來做研究,而是留心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并設法解決,解決的過程就是教學研究的過程。教師通過溝通、交流、反思,使自己擁有一種“擴展的專業特性”,它的內容可能包括:把對自己教學的質疑和探討作為進一步發展的基礎;有研究自己教學的信念和技能;準備接受其他教師來觀察她的教學,并就此直接或間接地與她進行坦率而真誠的討論。
總而言之,擴展的專業特征就是有能力通過系統的自我研究或研究別的教師實現專業上的自我發展。當然,讓教師進行教育行動研究,在開放性氛圍中不斷反思改進教學實踐還需加強行政和文化上的推動,這是促進教師反思教學與專業成長的重要條件。
參考文獻:
[l]王海瀾.真實性教學:幼兒教師永遠的工作重點.學前教育研究,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