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1 16:26:4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幼兒園實訓個人總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 能力本位教育 崗位對接 職業能力評價
一、課程改革背景
2016年2月2日,福建省教育廳頒布了“關于實施‘二元制’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點的通知”(閩教職成〔2016〕10號)。根據文件精神,“轉變教學方式,采取‘校企雙主體、工學一體化’教學方式,校企對接技能崗位要求,共同制定并實施人才培養方案,由行業(企業)與學校采取校企雙師帶徒、工學交替培養、集中與分時授課等模式共同培養學徒,主干專業課合作行業(企業)參與率達到100%”。
我校是一所被教育部批準為改革發展示范建設項目的中職學校,學前教育專業招生數近三年來排在專業招生數的前三,是本校的主干專業。針對學前教育專業存在音樂能力培養與幼兒園崗位能力要求不對接的情況,音樂教研組深入幼兒園調研,通過科學論證,決定實施“校”(中職學校)、“園”(幼兒園)合作音樂能力培養與崗位能力要求對接的教學模式。
二、“?!?、“園”合作音樂能力培養教學模式的理論依據及定義
能力本位教育認為:“能力本位教育以全面分析職業角色活動為出發點,以提業界和社會對培訓對象履行崗位職責所需要的能力為基本原則,強調學員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導地位,其核心是如何使學員具備從事某一職業所必需的實際能力。它是以從事某一具體職業所必須具備的能力為出發點來確定培養目標、設計教學內容、方法和過程、評估教學效果的一種教學思想與實踐模式。”
所謂“?!薄ⅰ皥@”合作音樂能力培養與崗位能力要求對接的教學模式,即中職學校與幼兒園建立合作機制,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教學按照幼兒園的崗位能力要求,明確幼師生的音樂能力培養目標,優化教學手段、教學內容、教學評價等,在模擬的教學實踐環境中培養幼師生的幼兒音樂教學實踐能力;幼師生以“準幼兒教師”定期到幼兒園觀摩、聽課,或者直接參與音樂教學實踐,幼師生在“學生”(中職學校)和“準幼兒教師”(幼兒園)的“二元”身份中提高自己的幼兒音樂教學實踐能力,實現與幼兒園崗位能力要求對接。
三、實施“校”、“園”合作音樂能力培養教學模式的原因
學前教育專業音樂課程教學包括樂理視唱練耳、聲樂、鋼琴、舞蹈等,綜合藝術性和實用性為一體的專業課程;而幼兒園音樂教學包括幼兒樂理視唱、音樂活動課、彈唱活動課、舞蹈律動、音樂欣賞、打擊樂等。前者著重于基礎理論知識和技能學習,后者強調在實際教學環境中實施教學實踐,鑒于二者的區別,在教學研究中發現存在以下問題:
(一)培養目標缺明晰,能力定位不準確。
幼師生是未來的幼兒園教師,音樂課教學目標是培養她們具備一定的幼兒園音樂教學實踐能力,而不是未來的音樂家、鋼琴家、歌唱家、舞蹈家等。以我校為例,學前教育專業音樂課只強調基礎理論學習、基本功訓練、應付競賽等,忽視幼師生的幼兒音樂教學實踐能力培養,學習與就業缺乏必然聯系,不是建立在以就業為指向的專業技術能力培養目標上。
(二)課程設置高大上,能力要求不對接。
我校音樂教師大多數是畢業于音樂院校的大學生,由于缺乏幼兒園教學實踐經驗,授課大多采用“學院派”、“高大上”的教學手段,過于強調技巧性、專業性。以聲樂課為例,美聲唱法強調聲音的位置、共鳴、咬字、表情等,但幼師生由于缺乏實際教學實踐歷練,出現實習時授課不會使用這些技巧,或者應用過于夸張嚇著幼兒的窘態,殊不知,幼兒教師“銀鈴般”,充滿童真的“天籟之音”才能激發幼兒的歌唱興趣。
在處理教學內容上,各學科知識不能相互滲透,教材處理方式單一乏味。以學校視唱練耳課為例,兩個升降號內的視唱曲目就有280條,而音樂教師仍采用“照本宣科”的傳統教學手段,即教師彈唱-幼師生模唱-教師糾正-幼師生再唱,日復一日的這種授課方式,幼師生的耳朵早已經“長繭”,對上課的興趣也“漸行漸遠”,鬧出實習時連簡單幼兒歌曲《數鴨子》拍子數都不清楚的笑話。
(三)教學評價較片面,能力評價不對接。
學校對于幼師生音樂能力的評價采用單科考試辦法,成績高低不能客觀反映實際工作能力,是否達到崗位能力要求,出現了“高分低能”,“低分高能”的“怪”現象,即音樂成績突出的不一定能很好地組織幼兒課堂教學,組織能力突出的音樂成績一團糟,因而在能力評價上單一片面。
鑒于存在這些問題,我們研究采用“?!?、“園”合作音樂能力培養與崗位能力要求對接的教學模式,實現幼師生音樂教學實踐能力與幼兒園的崗位能力要求對接。
四、實施“?!?、“園”合作音樂能力培養教學模式的優點
中職學校與幼兒園通過合作機制,聯合培養幼師生的幼兒音樂教學實踐能力,優化學前教育專業教學資源,提高辦學質量,幼師生以“學生”(中職學校)和“準幼兒教師”(幼兒園)的“二元”身份參加教學實踐,實現音樂能力與幼兒園工作崗位能力要求對接,為幼兒園提供優質人力資源儲備,疏通了幼師生就業渠道,保障了“?!保ㄖ新殞W校)、“園”(幼兒園)、“生”(幼師生)三方互利共贏,如圖1。
五、“?!?、“園”合作音樂能力培養教學模式的實施過程
德國著名作家、詩人歌德說:“音樂家必須不斷地反身自省,培養自己最內在的東西,以便使它轉向外界?!备璧律杏兄袊恕拔崛杖∥嵘怼钡那閼?,更何況是我們這些執掌教鞭的音樂教師呢?
“?!?、“園”合作音樂能力培養教學模式以能力本位教育理論為指導,通過中職學校與幼兒園建立合作機制明確音樂能力培養目標,優化中職學校音樂教師資源、課程設置等,實現幼師生音樂教學實踐能力與幼兒園崗位能力要求對接。
(一)聯合制定培養機制,明晰培養方向目標。
“教學模式”實施前,音樂教研組深入幼兒園調研,與多家幼兒園討論合作培養的利弊關系,在充分交流和論證的基礎上,最終統一意見,以省教育廳頒布的“關于實施‘二元制’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點的通知”為契機,先易后難,由淺入深,由點到面,以聯合培養幼師生的音樂教學實踐能力與崗位能力要求對接入手,從培養目標、培養內容、以“準幼兒教師”作為人力資源服務基礎、就業渠道、師生激勵機制、經費保證等方面簽訂培養合同書,保障“?!保ㄖ新殞W校)、“園”(幼兒園)、“生”(幼師生)三方互利共贏。
(二)合作優化師資隊伍,提高實踐指導能力。
美國教育家杜威認為:“教學應當引導學生從各種活動中進行學習?!奔础白约簞邮帧保霸谧鲋袑W”?!靶!?、“園”合作音樂能力培養教學模式強調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作用,重視音樂教師“雙師型”建設、學習國外先進音樂教學法等優化教學手段,提高實踐指導水平。
1.下幼兒園參加教學實踐,提高實踐指導水平。
音樂教師應按要求主動下幼兒園參加實踐,深入研究幼兒園音樂課程教學,開展幼兒音樂教學觀摩課,虛心邀請幼兒園學科代表、教研組長等聽課評課,總結教學經驗,用親身體驗的方式、介紹真實教學環境中的各種感受,撰寫詳細實踐報告,及時調整教學策略。
2.引國外先進音樂教學法,優化實踐教學手段。
音樂教師在授課時就應當有意識地運用各種國外先進音樂教學法,比如達爾克羅茲、奧爾夫、柯達伊等,培養幼師生“自己動手”、“做中學”的良好教學觀。以樂理視唱練耳課為例,音樂教師在上第一堂課介紹七個基本音級C、D、E、F、G、A、B時,要結合柯達伊手勢與幼師生進行課堂互動,并鼓勵幼師生運用到將來的崗位工作上。
(三)優化音樂課程設置,對接崗位能力要求。
在音樂課程設置上,以中職學前教育音樂教學大綱和幼兒園音樂教學大綱為指導,以培養幼師生幼兒音樂教學實踐能力為目標、良好兒童觀和教學觀為原則、就業為指向等,確定對接音樂課程設置上實施項目教學,校內、外項目實訓相結合,構建以職業能力為基礎的教學評價體系,全面提高幼師生音樂教學實踐能力。
1.以幼兒園音樂課程為內容,實施項目教學。
在音樂課程設置上,以幼兒園的樂理視唱練耳、音樂游戲活動課、彈唱活動課、幼兒舞蹈律動、音樂欣賞、打擊樂等課程內容作為項目實訓內容,采用創設情境教學法、小組合作探究學習形式等,實施項目實訓教學。以幼兒音樂活動課《粗心的小畫家》為例,如表1:
2.校內、外項目實訓相結合,對接實踐能力。
項目實踐教學上,以“專職教師”與“兼職教師”、“校內實訓”與“校外實訓”相結合的原則,學校定期聘請幼兒園專業帶頭人、學科代表、教研組長等到學前教育專業模擬實踐室里現場示范,中職音樂教師定期組織幼師生到幼兒園教學環境中實踐,通過立體、交叉的項目實訓,促進幼師生教學實踐能力提高。
3.構建職業能力的教學評價,完善能力評價。
“職業能力是勞動者從事一項職業所必備能力,也稱為從業能力,包括方法能力、社會能力、專業能力等”。學校與幼兒園合作構建幼師生音樂能力培養評價體系,注重幼師生音樂能力培養過程性評價、崗位能力對接過程性評價、個人總結性評價三方面相結合原則,分別由中職學校音樂教師評價、幼兒園實習指導教師評價、個人評價等組成,結果作為幼兒園擇優錄用依據。同時,中職學校根據幼師生的實際情況制定針對性的“轉差”教學策略,保證幼師生全員就業,疏通就業渠道,如表2:
總之,實施“校、園合作”音樂能力培養與崗位能力要求對接的教學模式,保障“?!保ㄖ新殞W校)、“園”(幼兒園)、“生”(幼師生)三方互利共贏,提高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的辦學質量,實現幼師生音樂能力與幼兒園崗位能力要求對接,為幼兒園提供優質人力資源,疏通幼師生的就業渠道。
參考文獻:
[1]袁大鵬.二元培養模式視域下的高職院校建設研究.
[2]張倩.高校學前教育專業聲樂集體課表演唱教學探析.
關鍵詞: 幼兒園環境創設 實踐教學 四部曲
對于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而言,“幼兒園環境創設”是一門實踐性和應用性很強的專業課程,但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往往重視理論性和邏輯性,忽視實用性和操作性,很多學生反映學到的知識很難解決在實際幼兒園環境創設工作中遇到的問題。要真正讓學生入職幼師后即能進行幼兒園環境的設計和布置,教師就不能將這門課程的教學僅僅局限在學校的教室內,應將該課程和實際的幼兒園環境創設工作緊密聯系,學生不僅要知道幼兒園環境創設的知識和方法,還應知道如何將這些知識和方法應用于真實的幼兒園環境創設中。于是,我校教師更新教學理念,對學前教育專業“幼兒園環境創設”教學進行改革,適當增加該課程的實踐學時,逐步探索出“四部曲”實踐教學模式,讓學生將學到的知識融入真實的幼兒園環境創設工作中,獲得環境創設的實戰經驗。
一、以“全實踐”課程理念為指導
“全實踐”課程理念認為當前高師學前教育專業的“知識型”課程體系已不能適應新時期學前教師教育的要求;強調實踐是學習主體內化、重構知識的前提、中介和歸宿;主張未來的幼兒教師應以“行動”、“實踐”為平臺,將書本的、外顯的公共性知識通過實踐中的反思和反思中的知識重構轉化為內在的、經驗化的個人知識;提倡設計一種促進幼兒教師專業成長、實踐反思模式的課程體系。
“全實踐”課程理念的提出引發了筆者對我校當前學前教育專業“幼兒園環境創設”課程教學現狀的深入思考。教師以這樣的課程理念為指導,以學生“夠用、適用、能用、善用”為原則,從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評價等多方面對“幼兒園環境創設”課程進行了全面改革,不再是專業教師單一地在課堂上傳遞幼兒園環境創設的知識,而是重視實踐在知識建構中的作用,將實踐環節放在中心位置,實踐環節貫穿整個課程實施過程。
二、構建高質量的實踐教學環境
(一)確定實踐教學共同體
“幼兒園環境創設”課程的實踐教學光靠高校專業教師是很難完成的,專業教師一般精通幼兒園環境創設的理論知識,而對幼兒園環境創設的具體實操細節的了解卻不深入,比如如何利用家長資源進行環境創設這部分內容,幼兒園一線教師往往比專業教師更具有發言權?!坝變簣@環境創設”課程實踐教學不應僅僅是專業教師的事情,更是學院環境創設和美工方面的專業教師與幼兒園一線幼兒教師、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這三部分人共同來完成的。三者之間互相合作,構成了一個實踐教學共同體。實踐共同體可以說是實踐教學的載體和支撐,是實踐教學可以順利進行的基本保證。
(二)讓教室成為臨時實訓室
教師不僅可以利用教室中的多媒體設備讓學生觀看幼兒園環境的圖片和視頻,了解幼兒園真實的環境,為了讓學生自己動手進行環境創設,教師還可以把教室作為臨時實訓室。比如學生在學習區角環境的布置這部分內容時,就可以讓學生把教室的幾個角落當作幼兒園的區角來進行布置,讓學生有即學即用的機會。
(三)讓幼兒園成為第二課堂
將教室變成臨時實訓室,雖然能夠給學生提供一些實踐的機會,但教室并不是真實的幼兒園,學生學到的知識并不能完全在教室中實踐,教師還需要拓展教學空間,將課堂延伸至真實的幼兒園中,帶領學生去幼兒園進行實踐,讓幼兒園成為學生學習的第二課堂,使學生能觀摩真實的幼兒園環境,了解當前幼兒園環境創設的真實需求,并參與到實際的幼兒園環境創設工作中,主動探索發現,主動建構知識,真正做到“教學做合一”,真正掌握創設幼兒園環境的技能技巧,并且能在將來的幼師工作崗位上學以致用。
三、選取貼合實際的實踐教學內容
目前使用的“幼兒園環境創設”教材內容偏重于環境創設知識的傳授,對于現實幼兒園具體情境中環境創O的技能技巧涉及較少。我校有關教師通過多次到幼兒園觀摩,了解當前幼兒園的環境,收集幼兒園環境創設方面的各種課程資源,逐步更新課程內容,調整教學課件和課程實施方案的內容體系,并編著一本實用性更強、突出學生環境創設實踐能力培養的“幼兒園環境創設”教材。該教材有一部分專門講解幼兒園環境創設的具體實踐,內容包括幼兒園主題環境創設方案的設計、幼兒園主題環境創設的真實案例、教師對主題環境的反思與評價等。這部分內容與當前真實的幼兒園環境創設緊密貼合,讓學生通過實例來了解在具體的幼兒園環境創設過程中應掌握的方法和技能。教師將這部分內容作為實踐教學的主體內容,學習這部分內容時,會帶領學生去幼兒園觀摩實踐,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學習與運用這些方法與技能。
四、實施“四部曲”實踐教學模式
在教授“幼兒園環境創設”課程的過程中,教師對傳統以講授為主的課堂教學形式進行了全面改革,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經常組織學生討論真實幼兒園環境創設的實例,教師的角色從一個講授者逐漸向引導者轉變,并探索出了“四部曲”實踐教學模式?!八牟壳奔磳嵺`教學過程中的四個階段:觀摩學習、現場聽課、實踐演練、分享評價。
(一)觀摩學習
利用學生分組去幼兒園見習一個月的時間,讓每組學生第一周對所在見習幼兒園的環境進行觀摩和學習,同時教師也實地考察學生所在幼兒園的環境,在幼兒園組織學生一起討論該幼兒園環境的優點和缺點,啟發學生思考,讓學生提出改進意見,使學生對幼兒園環境有更加直觀和形象的認識。
(二)現場聽課
第二周,環創教師和美工教師征得幼兒園同意后,共同去幼兒園的走廊、過道和活動室現場授課,學生現場聽課,和學生共同探討他們所看到的真實幼兒園的班級環境和樓道環境是如何設計與布置的,環創教師負責介紹整體環境的布局與規劃,美工教師負責介紹具體環境中手工作品的制作方法。通過現場授課,使學生掌握如何將平時課堂上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的幼兒園環境布置中的方法。
(三)實踐演練
第三周和第四周,進入實操階段,學生與所在班級幼兒教師溝通交流,了解目前所在班級環境創設方面的各項工作進度情況,根據情況撰寫一份班級主題環境創設方案,與幼兒教師一起交流探討設計方案,根據討論結果對方案進行修改。然后,學生在幼兒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下將方案付諸實施,動手實踐。
(四)分享評價
學生見習回校后,將自己在幼兒園見習期間與幼兒教師一起設計與布置的真實幼兒園環境通過圖片、視頻等方式進行分組展示匯報,程序是:各組推選一名同學進行匯報,其他同學進行補充講解。在教師的引導下,班上同學共同分享交流,互相介紹自己在幼兒園實踐的經驗,有針對性地進行自評和互評,對自己和他人所設計的環境進行深入反思,進一步總結和提升各自的經驗。
五、變革評價內容與方式
過去“幼兒園環境創設”課程偏重理論,課堂教學形式傳統、單一,課程評價主要是通過期末筆試考查學生對幼兒園環境創設的知識和概念的掌握情況,而很少考查學生實際的環創技能、探索實踐及解決問題能力。教師實施教學改革后,更加重視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評價,評價內容更全面,評價方式趨于多元化。
從評價內容來看,不但關注學生的學習態度、對環創理論知識的掌握,還會重點考查學生的幼兒園環境設計能力、在實際幼兒園環境創設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學生對幼兒園環境的反思評價能力。評價內容的變化,促使評價方式也發生了相應的變革,教師更加重視過程評價,鼓勵學生進行自評和分組互評。比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組織學生開展主題環境創設方案評比、環境創設好點子評比、班級主題環境創設評比等活動。這些評比由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和互評三種形式相結合進行,考查學生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評比結果作為課程總成績的一部分。同時,在結果評價中教師更注重對學生實際能力的考察,期末筆試試題更加靈活,減少了客觀題的數量和分值,增加了主觀題的數量和分值,并且主觀題類型更加多樣化,增加了案例分析題和h境設計題兩種題型。
通過變革“幼兒園環境創設”課程的評價內容與方式,學生不可能再通過臨時抱佛腳背誦書中的概念和知識來應對課程考核。學生需要在平時的課程學習過程中不斷付出努力,主動探索發現,嘗試將所學知識付諸實踐,在實踐中學會思考和解決問題,獲得幼兒園環境創設的初步經驗,從而順利通過考核。
參考文獻:
[1]秦金亮.“全實踐”理念下高師學前教育專業實踐整合課程探索[J].學前教育研究,2006(1).
[2]秦金亮.以“全實踐”理念引領幼兒教師的專業成長[J].教師教育研究,2005(5).
摘要:幼兒園課程是幼兒教育的核心內容,中國幼兒教育經歷了時間的洗禮發展至今有了一定的變化。本文對幼兒課程進行概述,并探討幼兒課程的制定與成效。
關鍵詞:幼兒 教師 課程 制定
一、幼兒課程概述
關于幼兒教育的課程,每一所幼兒園都有不同的設計觀點和教育模式。現可將幼兒課程分為三大類:
⑴自由的教學
對幼兒進行教育時,有的幼兒教育機構本著遵循自然生長的本性和要求,為了使幼兒擁有自由活動的條件,培養成為自由活動的自由人。該教育目的是使幼兒的創造性、自信心、實效性和敏感性得到一定程度的發展。幼兒教師主要是通過教學環境讓幼兒進行自由游戲,在自由游戲中幼兒可以按照個人興趣選擇活動內容,自由開展活動,無需受到任何束縛。
⑵文化傳遞的教學
這一模式主要是將前人積累的經驗和知識傳輸給幼兒。一般情況下,幼兒教師會精心選擇教學內容,并結合課堂經驗進行教學。幼兒就幼兒教師的語言知識、數學知識進行模仿學習。其教育目的是促進知識的掌握,并提高幼兒學習的技能。幼兒教師主要通過幼兒教學大綱和課本對知識和語言進行教學,尤其重視語言教學,在幼兒發展的過程中語言是幼兒發展的基礎。以此同時,幼兒教師還可以向幼兒傳遞一些自然和社會知識。這要求幼兒教師需要不斷反復的讓他們進行練習,直到完全掌握為止。
⑶進步型的教學
幼兒教育不應該以教師為中心,而是將重心放在兒童身上。消除兒童死記硬背的機械學習模式,從教科書中徹底解放出來,做到在“做中學”。幼兒教師應根據個人需求進行教學,避免孤立于現實世界之外。掌握方法讓幼兒在“發現中學習”或在“做中學”,簡而言之,就是讓幼兒觀察事物與事物之間的發展變化規律和相互關系。該教育目的是發展幼兒的思維能力和自我認知能力。主要的教學內容有時間、空間的概念和事物之間的相互關系。教育手段就是要求幼兒在發現的過程中進行學習。幼兒教師應提前準備好所需要的學習材料,讓幼兒個人或小組進行實踐活動,并在實踐中發現問題,然后想辦法解決問題,最后達到思維的進步。
二、幼兒課程制定
⑴課程制定標準
這是每一學科的性質、目標和課程內容的教學指導準則。對幼兒進行教育前,認真分析幼兒的特點和基礎,建立培養目標,制定科學、有效的教學課程。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一般幼兒課程制定的重點不是理論知識的學習,而是以實踐為主,讓幼兒容易掌握的。
⑵課程內容
幼兒教師要指導幼兒在不同領域、不同綜合結構得到全面的認識和了解,可以按照一定的邏輯線索完成教學課程。
①以時間為線索
幼兒課程可以分為由易到難的三個教學模塊,從單一領域的課程到多領域的課程整合設計,最后到綜合性主題課程。
②將課程內容具體化
在單一領域課程里就課程主題選擇活動目標,制定活動教案,可以分為語言、社會、藝術、科學、健康等教學課程。多領域的課程是在單一課程的基礎上進行的,就是在課程目標的制定和安排上體現多領域課程的教學目標、內容和方法。在綜合性主題課程里根據課程主題目標和內容安排教學課程,整體學習難度較大,且綜合性強,這是高年級幼兒班的關鍵課程。
⑶課程標準的教學模式
在標準課程中,傳統的幼兒教學都是以課堂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和以教材為中心,僅在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一間教室中進行課程教學。這將難以達到課程標準的目的,因此我們有如下建議:
①教師要實現三個轉變
幼兒教師在進行課程基礎教育時,要將“以課堂為中心”轉化為“以實踐活動為中心”,就是要求教師把實踐活動安排在幼兒課程中。實踐活動不僅僅屬于教室外,而且屬于課程教育的教學情境中。將“以教師為中心”轉化為“以學生為中心”,把獨立的課程目標交給幼兒去發現、解決,幼兒教師主要提供材料和策略等方面的支持。將“教材為中心”轉化為“課程項目為中心”,按照某種思路建立獨立的項目,每一個項目可以由子項目組成。
②采用五步教學法
幼兒教師在實施課程教學時,可以實施五步教學法,即案例學習、方案設計、模擬試教、基地實訓、反思提升。幼兒教師在課堂的作用僅僅只是合作者、支持者、引導者,并且為幼兒提供課堂教學案例和實踐環境。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習理論知識,并在生活實踐中充分利用。在課程設計中要注意理論上的“夠用、必需”的基礎,重視實踐課程的分量。幼兒在課程實踐與理論學習內容之間的近距離接觸,可以切實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使學生在實訓中學習并積累實踐經驗。
三、幼兒課程制定成效
⑴改變幼兒教學的傳統觀念
課程制定的變化促使教學角色發生了改變,幼兒教師從“主角”轉變成“配角”,并指導和支持幼兒進行學習。隨著課程制定越來越標準,幼兒教師的教學也得到提高,并積極主動參加培訓。通過對幼兒的觀察、了解、分析,適當的調整幼兒教學課程。常與家長、幼兒進行溝通,利用有限資源,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并不斷進行總結、反思。
⑵幼兒身心得到發展
隨著幼兒課程制定規范化后,幼兒擁有了很多歡笑的面容,在學習的過程幼兒們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活動,讓身心都得到一定程度的受益。在幼兒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是一種民主、平等、信任和尊重的關系。幼兒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習方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通過自主觀察、探究獲得知識和經驗。當幼兒在解決問題時,幼兒和幼兒之間就會增加聯系,從而促進了幼兒人際交往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⑶家庭教育和幼兒教育同步發展
當幼兒園的課程的轉變影響了許多家庭對于幼兒的教育方式。因此,幼兒課程對家庭教育提出新的挑戰。當幼兒園對課程進行規范化標準的同時,家庭的教育觀念也隨著更新,只有幼兒園教育和家庭教育一致才可以得到有效的教學成果。幼兒園應多提供家長參與幼兒教育的機會,拉近教師與家長之間、幼兒與家長之間的距離,增加溝通,相互理解,促進家庭教育和兒童教育共同發展。
參考文獻:
[1]關永紅.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與指導課程實施中的問題與對策[J]. 湖州師范學院學報,2008(6):100-103.
[2]陳曉蓓.采取多種形式發展早期教育――全國幼兒教育工作會議綜述[N]. 中國教育報,2001-11-20(3).
針對學期初制定的保教工作計劃,并結合在實際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對本學期保教部工作作以下總結和反思。
一、落實情況綜述
(一) 課程建設——重在實踐、研究和提升以項目研究《“情緒”活動實踐驗證》為載體開展實踐研究
本學期,我們根據區教研室關于對“情緒繪本活動的現場調研”,同時也結合實幼開展情緒活動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開展了實踐研究。
1、 研究中的舉措:
(1)首先通過對《實幼健康教育課程實施篇》中的“情緒活動”進行解讀,提升教師對“健康情緒”類活動的實踐與認識,對健康教育下的“情緒活動”有所理解,學會價值判斷,能夠實踐操作。
(2)通過觀摩研討,引導教師從實踐入手加以改進。我們通過小組教研、部門教研等多種形式,多次對各班老師們的情緒繪本教學進行了觀摩與研討。每一次的觀摩研討,我們結合《實幼健康教育課程領導篇》中關于對“情緒活動”的研究與提示,通過“深入課堂、品味內涵、打磨技術、創造精品”等程序和途徑,促進教師在價值把握、專業認知、教學技術上提高和發展。我們從教師對于情緒線的把握拿捏不準,常常出現沒有理清情緒線,而導致環節的設計與提問、回應效果不明顯和教學實踐中,以老師說的多,幼兒說的少,老師高控制為主以及教學組織形式單一,多以觀察與談話為主等方面鼓勵教師一起發現這些問題,一起討論并解決這些問題。發現和討論的過程,就是我們研究和改進的過程。
(3)通過專業引領,幫助教師把準方向學會取舍。在我園開展“情緒繪本學習活動”的實踐研究中,特級教師、特級園長邵乃濟老師帶給我們的專業引領和專業思考成為每一個老師成長的階梯。尤其是邵老師對問題的發現和研究,對研究現場的帶動和組織,從參與每一個教研活動到每一次非正式的問題討論,都蘊含了她對“情緒學習活動”的思考與理解,為我們的實踐研究“聽診把脈,指點迷津”。
(4)為了了解情況、查找問題,搜集課程實施過程中老師們的困惑與困難,我們通過現場調研,鼓勵教師學會思考把工作做細,對此我們進行了 “情緒繪本教學活動”的現場調研,通過現場調研了解本園“情緒課程”的實施情況,將現場調研結果與課程計劃制定的調研結果相結合,以更全面、客觀地了解現狀。
2、 需要進一步解決的問題:
(1) 通過教研,理清每一個情緒活動的情緒線,在找到繪本活動中的情緒線,如何通過幼兒的已有經驗推進對繪本情緒的理解?對幼兒的發展起到什么作用?
(2) 在觀摩研討后,應及時分享“情緒精研”組的研究經驗,帶動更多的教師進行實戰和研究。
“大班幼小銜接”課程方案的研究與調整
1、 調查問卷,家長反饋,修改實施
通過對家長和幼兒進行問卷調查,了解他們對“幼小銜接”的想法和困惑,形成調查報告,并對之前實施方案中的課程設置進行修改。對家長和幼兒進行問卷調查,了解他們對“幼小銜接”的想法和困惑,形成調查報告。對原來的試行方案進行分解,結合實幼健康教育課程的理念與實施,討論修改意見,細化實施方案。對目前實施方案中的課程設置(包括作息、內容、指向等)進行修改,通過家園各種渠道,鼓勵家長、幼兒一起參與,完善課程文本。
2、 專家指導
聘請不同層面的小學校長進行專題講座與輔導。根據講座中談到的“入學前的5大準備”,結合家長的實際困惑開展討論。通過框架解析、活動實例等方式,介紹我園幼小銜接課程的相關內容,疏導家長的擔心和顧慮。
3、 實施課程
我們根據安排,實施幼小銜接課程。在田野活動課程中,我們邀請家長和幼兒參觀附近小學(包括公辦、民辦),短短幾個小時的參觀,讓孩子們受益匪淺。 通過這次活動,孩子們全面深切地感受到小學生活與幼兒園生活的不同,激發了孩子們爭做一名光榮小學生的向往之情。同時,也為我們幼小銜接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通過田野活動,大班幼兒了解小學生活,向往小學生活,從健康心理和習慣養成方面,幫助幼兒和家長建立自信,積極過渡。
(二) 園本研修——利用資源,重在規范,提高質量進一步開展“器械運動”研究,促進各年齡段幼兒運動興趣和能力發展
根據上學期研究與實踐的基礎上,本學期我們對器械運動方面繼續推進和深化,分析和梳理各年齡段幼兒“器械運動”中的動作發展和指導策略,形成研究文本和實踐案例。
2月——我們通過小組和集體互動深入實踐,進行實地觀摩和研討
3月——我們通過個別和小組形式對每個教師對研究過程中的問題和策略進行整理,形成實踐案例。
4月——我們通過小組和集體研討進一步對過程中的問題,例如孩子喜歡玩這個器械嗎?哪些動作得到了發展?哪些有一定的困難?老師在推進這些動作發展中的方法和策略有哪些?在實踐中,還需要哪些方面的幫助和引領?進行分析和研究。
5月——我們通過小組和集體對研究中的問題和經驗進行梳理,先在小組中進行匯總,再到大組中進行交流。開展本學期“運動達標”測試。
6月——我們通過大組交流、質量分析與匯總,之后做好課程文本的積累和整理工作。
(三) 隊伍建設——重在關注與支持規范化見習基地內涵發展
通過課題立項研究、課程方案架構、帶教特色梳理、帶教成果展示等,我們在“回顧、交流、分享、反思”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和推進見習教師規范化工作的進程,讓工作做得更有效,讓培訓變得更實在。
區域骨干教師
了解和關注我園參加區域層面各類工作室學員的學習動態,充分發揮她們的示范和榜樣作用,豐富我們幼兒園的教師隊伍建設。
本園中青年教師
青年教師和新教師,依據見習規范化培訓的經驗和做法開展實訓,幫助其建立規范實施課程的意識和基本能力。中年教師則依托各級組的資源和力量開展實訓,形成個人的專業特色。通過組內聽課,對5年及以下的新教師的現狀進行了解和分析,并借鑒見習教師規范化培訓的要求與做法,對青年教師進行指導和幫助。
二、下學期工作設想:
1、進一步對幼兒園的運動環境進行研究和調整,結合《指南》的發展要求,滿足幼兒的運動需求和運動能力的發展。
關鍵詞: 中職教育 學前教育專業 口語能力
近年來,隨著《國務院關于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的,學前教育得到空前重視,各中職學校紛紛擴大學前教育專業招生規模,旨在為學前教育培養千萬名幼兒教師。然而,由于師資、設備、課程設置的相對滯后,許多中職學校的教學質量難以得到保障。其中較為突出的問題是畢業生口語能力還十分薄弱,有相當部分的畢業學生因為口頭表達能力限制,無法自如地將所學的技能應用到教育教學工作中去。因此,在中職學前教育專業教學中加強學生口語能力訓練就顯得尤為迫切。我在多年的師范學校教育教學實踐中發現,語文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合理把握本學科課程特性,把口語交際的訓練與教學內容有機結合起來,達到快速提高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目的。
一、在聽話和說話課中強化普通話語音
普通話是教師的職業語言,師范生要提高教師口語表達能力,必須先學好普通話。由于受母語方言的影響,學生在學習普通話時還存在一定的困難和發音障礙,一些學校雖然把普通話作為語文教學的重點,但由于缺乏有經驗的專業師資,未能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學生普通話水平達標率并不高。
針對這種情況,一些有經驗的教師在理論方面做過有益的探討。比如,在教學中先教會學生掌握學習普通話的工具——漢語拼音,然后幫助學生區分母語方言與普通話之間的差別,掌握發音規律,糾正方言發音,正確練習,同時鼓勵學生從一些使用頻率較高的字詞(如“您好”、“謝謝”、“請問”等)入手,待掌握以后再逐漸擴大學習范圍,以此讓學生看到學習成果,增強學習的自信心。又如,在訓練過程中鼓勵學生不怕嘲笑,持之以恒;要求學生每天注意傾聽、模仿標準的普通話發音,包括模仿電視臺、廣播電臺播音員的發音及身邊普通話說得較好的老師和同學的發音。我注意到,這些做法對學生學習普通話有一定的益處,但單純的語音訓練很容易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而找一些喜聞樂見的朗讀材料給學生訓練,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對于語音面貌較差的學生來說,教師“口把口”的教學則是最有效的正音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我還嘗試了以下幾個訓練法:
(一)相似分組教學法。教師把語音面貌相似的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根據學生發生特點有針對性地“口把口”教學,以此強化普通話“正音”。
(二)“結對子”教學法。將不同語音面貌的兩名學生結成一對一的練習“對子”,互相糾正,取長補短。
(三)分組活動教學法。將一個教學班分成若干個練習小組,平常一起聽廣播、看電視,進行練習對話,教師不定期抽查各小組練習成果,促進成員語音面貌的整體提高。
(四)情境營造教學法。利用學校廣播、宣傳欄等場所和舉辦各種活動,在校園里營造人人講普通話、處處講普通話的語言學習環境,以此促使學生時時學講普通話、處處都講普通話的學習氛圍。
二、在閱讀和寫作課中夯實言語能力的基礎
實踐表明,技能形成的關鍵在于知識的積累。同樣地,一個人言語能力的形成,也是以一定的語文知識為基礎的。調查發現,大部分中職學生在課堂上不能正確把握表達方式與方法,容易出現卡殼、詞不達意、“不懂怎么說”等現象。究其原因,就是語文基礎知識不扎實的緣故。閱讀和寫作是師范學校語文學科的重要課程,它不但承擔著培養學生掌握語文基礎知識,具有適應今后實際工作需要的閱讀、寫作、文學欣賞等能力的重任,而且是為聽話、說話能力打基礎。對于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而言,閱讀和寫作既是基礎課,又是掌握職業技能的專業課。
(一)加強朗讀。我國語文傳統教學十分注重課文的朗讀。朗讀是言志傳神、負載思想的一種語言表達藝術,是喚起美感、引發興趣、培養語感、提高表達能力最有效的途徑?,F今中師語文教材大多都是文質兼美的文章,從內容來看,詩歌以其感情豐富、意境優美、語言精練、音韻和諧,容易被青年學生所接受,可以作為學生訓練朗讀的首選之作;散文的特點是“形散神不散”,無論是寫人記事,還是繪景狀物,都在表達某種思想情感,切合青少年學生的情感體驗,應指導學生多讀。文言文的語言很講究語氣、語調、語勢、語感,抑揚頓挫、輕重緩急,是提高語言表達能力的好材料。此外,朗讀一些打油詩、繞口令和三字經、弟子規,不但可以提高用氣發聲的能力,還可以陶冶情操,提高興趣,調劑朗讀內容,對提高口語表達能力也十分有利。
(二)注重對話交流。對話交流是學習語言最便捷有效的方法。我在閱讀和寫作的常規教學中多次作過這樣的嘗試:一是展示個人學習過程。讓學生在課堂上展示教師所布置的與課程有關的日記、周記、讀書心得、作文片斷、QQ心情,讓其他同學評論并提出修改意見。二是讀新聞、講故事。每晚自修之前,由若干名學生輪流上講臺,面向全體同學講自己最近聽到、看到的新聞或故事、消息,全班同學對新聞、故事本身和上臺的同學加以評論。三是展示學習心得。在單元訓練中讓學生復述其他學科的學習經歷與心得體會,讓其他學生進行評議。這些方式不但能豐富語文課堂的教學內容,而且能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活躍課堂,對口語訓練十分有效。
三、在幼兒文學課中豐富教師口語表達方式
幼兒文學是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的專業必修課,它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認識幼兒文學在幼兒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培養學生具有適應幼兒教育需要的幼兒文學鑒賞能力和改編、創作能力,為將來從事幼兒教育工作、開展幼兒園教育活動特別是語言教育活動打好基礎??梢哉f,幼兒文學課就是為了促成師范生盡早形成具有幼兒特色的語感而開設的。根據這一目標,我在教學中淡化理論,采取大量的朗誦、仿寫、模擬、表演等方式進行教學。
(一)即興表演。選擇適合幼兒容易接受的兒歌、童話、寓言、生活故事、圖畫故事、戲劇等作為活動內容,然后采取相應的活動方式進行教學。如兒歌,先讓學生熟讀成背,然后進行即興表演。一般由扮演老師的學生講授演練,再讓扮演幼兒的學生跟老師讀一遍,最后合讀,在朗讀的同時還要求學生要有相應的體態語言。
(二)模擬教學。根據教學內容準備相應的教具或道具,讓一名學生充當“教師”,其他學生充當“小朋友”,進行幼兒園模擬教學,同時設計一個以鼓勵“幼兒”為主的評價,讓所有學生都能參與其中。
(三)作品交流。在每一個教學環節的最后,我都會當場給學生一個素材,要學生立即編成一首兒歌、童謠或一則故事,然后分組交流,或公開朗讀,或即興表演,或模擬教學。
(四)設計態勢語。態勢語又稱為體態語,它是利用身體的動作傳遞信息的非自然的無聲語言。美國心理學家艾帕爾·梅拉別思指出:“信息總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調+55%的面部表情和動作。”由于態勢語可以增強教學效果,起著有聲語言所不能代替的作用,在幼兒園教學中被廣泛運用。幼兒文學因其題材與對象的特性,常常通過口頭表達的方式向“讀者”(幼兒)呈現,這時如果能夠通過適當的態勢語表達,往往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學過程中,我通過引導學生根據作品內容展開聯想,大膽設計適合自己的體態語,反復訓練,使得學生逐漸克服了羞怯心理,口語表達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實踐表明,以上幾種教學方式在幼兒文學教學中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對樹立學生的自信心,激發表達欲望,提高表達技巧等方面具有較強的促進作用。
四、在幼兒園語言活動指導課中培養語言活動的組織能力與教學能力
“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指導”是學前教育專業一門理論性強、需要大量口語實踐訓練為基礎的專業課程,它是對師范生口語能力的總結,更是學生自身語言能力升華為工作語言的重要橋梁。教師可以“模擬教學活動”、實訓活動、實踐活動、參與校園活動等方式展開教學。
(一)模擬語文教學內容的情景。中師語文教材有許多兒童題材的內容,教師可以結合幼兒語言活動的方式進行模擬教學。如在幼兒文學課中進行兒歌、故事、幼兒戲劇等模擬教學訓練。訓練開始之前,教師指導學生精心設計教學環節、活動方式,教案可分為課題、班級、活動目標、活動準備、活動過程、教學后記等六個內容。訓練活動時,學生輪流扮演“老師”和“小朋友”。每名學生都有當“老師”的機會和當“小朋友”的機會。
(二)模擬幼兒社交與游戲活動場面。根據幼兒生活場所,如家庭、公交車上、幼兒園、公園、商場、親戚家等,將班上的學生分成若干組,各人分別扮演虛擬場所里的人物,包括不同年齡層次的大人,不同性別的幼兒,開展日常用語對話、猜謎語、唱兒歌等活動,各位組員輪流充當各個角色,每名學生都有輪流充當“大人”的機會,也都有更多充當“幼兒”的機會。實踐表明,模擬教學活動不但能培養學生教學活動設計的能力,更能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三)加強實訓、實踐活動中的語言指導。結合課程內容,安排到幼兒園進行的見習、實訓、參與社會實踐等活動,也是訓練師范生口語交際能力的重要途徑。在活動過程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多多接觸現實中的幼兒、家長和老師,跟他們交流,實地體驗幼兒教師工作過程中的語言活動,在實際操作過程中訓練口語表達。
(四)引導學生參與其他學科自主學習與校園活動。學生口語能力的提高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各學科、各學習、生活場所的共同協調。語文教師可引導學生在心理學課程的自主學習中加強心理素質訓練、在德育課加強必要的思維實踐訓練,在職業活動指導課中進行職業交際語言訓練,在日常教學中鍛煉膽量、積累話題和表達欲望,還可以通過營造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學生有充分的語言展現空間,通過多種學習途徑訓練口語表達能力。
中職學前教育專業與其他專業的最大不同之處,是其“動口”能力遠比“動手”能力重要得多。作為語文教師,我們應當充分利用課程特性,在語文教學中將口語訓練內容分解并貫穿到各個教學環節中去,把口語交際的訓練與教學內容有機結合起來,既緊緊扣住教學內容,又時時不忘口語交際訓練。唯有這樣,中職學校的語文教學活動才能在有限的課時里使學生的口語能力得到全面、有效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楊俊榮.加強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培養的幾個環節[J].凱里學院學報,2008,VOL26,(1).
關鍵詞:學前教育;實訓教學模式;特點;措施
【分類號】G652
社會隨幼兒成長和發展的關注度越來越高,所以教育界對學前教育專業的發展狀況也相當重視。從我國各師范院校的學前專業調整來看,各師范院?;就瓿闪藢I化學前教育人才機制的建立和完善。因為學前教育專業和傳統教育之間存在的差異性,所以學前教育專業的實訓教學模式就顯得越發重要?,F階段我國對學前專業實訓探究的研究并不多,所以學前教育實訓教學在具體實踐的過程中沒有較多借鑒經驗。文章就如何構建學前專業實訓教學模式展開分析和探究,為我國學前教育事業的發展奠定基礎。
一、學前教育專業的崗位特點
我在培養學前教育教師的起步較晚,所以學前教育師資的培養在我國還屬于新鮮的事物。學前教育師資的培養和基礎師資的培養模式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所以在學前專業師資培養的時候不能照搬基礎教育師資培養模式,應該首先關注學前專業的崗位特點:
第一,學前教育專業對教師有一定藝術技能要求。學期教育的最終目的并不是為了與小學一年級學習的銜接,而是在于促進學前兒童的心智的健全和發展。因為學前兒童的心智發展處于初級的階段,所以經常以音樂、美術等藝術形式展開對學前兒童的教育。這就要求學前教育專業具有一定的藝術特性,這就對學前專業的實訓教學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我國眾多的學前教育專業的實訓教學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因為其實訓教學的經驗不足,實訓師資短缺等。第二,學前教育專業對操作技能有較高的要求,學前教育專業雖然與基礎教育專業存在一定的差異,但是歸根結底還是術語師范類專業的范疇,所以對學前教育師資培養的實際操作能力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例如,幼兒教師在對學前兒童實施教育的時候,經常要進行繪畫、剪紙等作業,教師必須實時掌握這些技能才能對幼兒展開有效的教育教學。并且這些教學實踐都必須在校本的規范要求下進行。第三,學前教育專業對環境適應性的要求較高。例如很多學前專業的學生在專業課程學習的時候都能夠順利的應對,但是在投身于實際幼兒教學工作的時候,因為自我因素,以及環境因素的影響不能有效的展開教學實踐活動,甚至將個人情緒帶到崗位教學中,嚴重的影響了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二、構建學前專業實訓教學模式的具體措施
(一)對幼師崗位展開有效性分析
院校在進行學前專業招生部門、學前教育專業的專職部門人員應該對所在區域范圍內幼兒園系統展開實地的考察和調研,不能簡單的從互聯網獲取學前教育專業的分析。幼師崗位的有效性分析還可以通過參與專家講座,獲取正確的崗位意識,學會如何與學前學生以及學生的家長展開溝通,并且好要具體一定的突發事件應變能力。
(二)實訓板塊的設計
通過對學前教育崗位的有效性分析,總結分析的結果,然后作為實訓板塊設計的基本依據,根據不同階段學學前幼兒展開板塊內容的設計。一般學期教育教學分為小班、中班和大班,所以要根據三個不同階段幼兒教育階段進行板塊設計。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也要在學習不同的階段進行實訓教學的安排,例如,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在展開專業學習的初級階段應該緊密圍繞崗位技能來進行,也是強化學生基本專業能力的重要時期。實訓的內容包括口語表達能力、肢體語言運用能力、幼兒教育藝術基本技能等。學校也可以組織專業學生實地參觀幼兒園,樹立一定崗位技能認知能力。其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學習的中期,基本上完成了大部分的專業課程學習,學生也基本樹立了學前教育崗位的理性認知,在這個階段,專業學生應該將理論認知投入具體的實踐過程中。一般專業教師應該為專業學生創建有效的模擬實訓情境,在深化學生對學前崗位理解的基礎上,促使學生對專業實訓教學的參與積極性,保證學前專業的學生能夠將幼教理論知識準確的應用到幼教實訓中。最后,在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專業學習的末期,這個階段是學生頂崗實習的階段,學生應該投入到真實的幼兒工作環境中,充分發揮學生所學到的專業知識。專業課程的教師也應該實時的跟蹤調查學生專業頂崗實習的狀況,保證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能夠全身心的投入到頂崗實習中,為其今后的學前教育事業奠定基礎。
結語
綜上所述,學前教育專業和傳統教育之間存在的差異性,所以學前教育專業的實訓教學模式就顯得越發重要。學前專業師資培養的時候不能照搬基礎教育師資培養模式,應該結合學前教育專業藝術性,操作性和環境適應性的特點,對幼學前教育崗位展開有效性分析,并進行實訓板塊的設計,促進學前專業的學生能夠順利的投身于學前教育事業中。
參考文獻
[1]羅春梅.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的實訓教學模式探究[J].東方青年?教師,2012(09)
[2]殷挺凱.高專學前教育專業校內實訓教學改革的思考[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07)
[3]金麗,邱百龍.模擬實踐式教學模式在學前教育專業實訓教學中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4(30)
基金項目:吉林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6年度一般課題,課題編號GH16456
[關鍵詞]學前兒童;藝術教育;項目式教學
當前,幼教行業對高職學前教育畢業生的職業綜合水平、專業實踐的要求越來越高,高職學前教育專業教學如果要全面增強學生職業綜合水平尤其要注重教學方式的革新。學前兒童藝術教育設計的一些課程是學前教育專業的一些專業課程,是訓練學生藝術教學創意實踐管理的實訓型課程。其主要目標就是要培養學生作為幼教要學會最起碼的教學過程組織實施管理,增強創意設計教學過程管理,為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今后能順利在幼兒園實施藝術教育教學環節做好準備。根據調研結論發現,傳統的教學培養出的學生教學過程創設能力較差,很難獨立擔當幼兒園繁雜的教學活動。學前兒童藝術教育教學組織管理方式的創意在學前教育專業教學中相當重要。因此,要積極進行嘗試性革新的探索,努力形成獨具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特色的教學模式。培養出適應當代社會幼兒園需要的高素質綜合性優秀人才,這也關系到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自我的可持續發展。根據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在綜合水平提升方面的追求,高職院校學前兒童藝術教育相關的一些課程應革新傳統學前兒童教學管理方式,積極采用項目課題式教學方式。項目式教學管理實施過程能充分激發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方式,增強學生學習學前兒童藝術教育課程的興趣,實現培養綜合性人才的目標[1]。
一、項目式教學的特征
項目課題教育實踐活動本身由來已久,當今的項目課題式教學更迅速地推進了職業教育教學模式從理論教學方式向實踐教學方式探究的轉型。其課程組織實施過程強調教與學是一個交互的積極過程,項目課題式教學是讓教師在與學生的教學交互中,能夠將學習項目分解為一個個小項目,并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創編不同的項目課題訓練。在任務驅動中組織教學,創設創造性學習的情境。不斷根據學生的興趣、問題、經驗、建議等實際情況作出調節,修訂與完善課程計劃[2]。項目課題式教學組織實施過程注重以學生為本、突出教師的指導地位的教學模式,它將過去的認知教學變換為一些小的項目教學課題,老師帶領學生通過一起組織完成一個項目課題,并依照項目課題任務的開展來進行教與學,以學生為本分析教學追求的目標價值,在項目課題式教學中,教與學的開展過程成為學生自覺參與的創意完成項目課題的過程。
二、根據學前兒童藝術教育課程特點,建構基于項目的教學模式
學前兒童藝術教育就是要重視課程教學過程管理對學生的綜合水平的提高,以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整體素質的提升作為藝術教育教學組織管理實施的基礎,加強藝術教育教學中基礎理念和教學創意管理技能的深度交叉。以學前兒童藝術教育項目式教學任務為目標,以教學過程為基礎來進行項目課題設計創新,強調系統學習與項目活動的深度結合,項目式教學與每學期安排到幼兒園參加見習實踐的活動相互交織,使學校的教學和幼兒園的教學相一致,努力探索適合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自主學習模式,讓學生通過在幼兒園班級進行觀摩教學設計教學活動實施創意過程,以激發學生在學校學習學前兒童藝術教育理論及教學技能的學習積極性[3]。
(一)圍繞教學大綱的人才培養目標提出項目任務
在運用項目式教學前首先要進行項目課題的編排。項目任務的編排應圍繞教學大綱,緊密結合教材中對應章節的教學內容,認真分析教材內容,在基本理論的教學中注意把必要的理論知識用生動的形式表現出來。并根據學生的特點、學校的教學資源、培養目標,由教師提出具體的項目任務與學生共同討論,注重項目任務的可實施性,與學生生活實際相一致,著重關注學生職業素養方面的培養,最終確定項目的目標和任務[4]。由于以前的教材不能適應教學項目設計創新設計的需要以及學生認知現行知識的需要?,F行的教材需要根據目前項目教學學科知識系統進行再編寫,要為項目教學提供全面的教學內容,教學內容不能過于理論化,可以增補實踐性、可操作性的知識,恰當地處理理論滯后性與教育實踐發展活動性之間的關系,這就要求對原有課程內容進行調整,重新進行取舍組合,革新過去教材中不適合現代市場需求的內容,增加適應社會需求的內容[5]。例如,提出項目任務“學前兒童欣賞中國畫和油畫教學活動的設計”,教師先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討論:小朋友大多都喜歡畫畫,即使有些小朋友不會畫畫,也喜歡欣賞名人的畫作。你懂得如何欣賞中國畫和油畫嗎?在幼兒園,我們只是簡單地教會學前兒童畫兒童畫就夠了嗎?還要做什么?怎樣設計欣賞中國畫和油畫教學活動呢?經過師生的共同討論,確定了項目任務:設計學前兒童欣賞中國畫和油畫教學活動方案并組織實施。在確定項目實施方案后,調動學生的主動參與性,并安排學生圍繞項目涉及的任務查閱資料、收集相關項目課題資料,以及完成項目的各個子項目的處理方案等內容。讓學生親自查詢資料,激發學生自發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習與學生自身的天分興趣追求融合起來,形成一種有價值的學習。
(二)分小組制訂項目計劃
學生根據項目的內容和目標,整理所收集的資料,經討論后初步制訂子項目的工作進程,制定項目完成的過程。項目教學在分小組開展活動的時候還要合理考慮小組成員與成員之間配合上的互補性。每組成員在組長的帶領下,開展項目信息的收集、相互討論、共同制定項目子任務的完成方案,將項目細分成各個子項目,各個子項目落實到人,組員之間要配合默契,相互幫助、共同進步。在項目教學組織實施進程中,教師只需起引導作用,不要太多干預學生的決策,以充分激發學生的素質能力。項目教學實施的整個教學過程是多維的,學生之間的交互,師生之間的交互,學生相對分散。這就要求項目指導教師使項目任務有序地開展,防止學生相互依賴、無實際實踐行為的情況發生。
(三)互動合作,完成項目計劃
學生各自在小組內的角色子項目課題分工及小組成員之間的交互配合情況確定后,依照項目實施進程,高效地推進項目進程,進行項目實踐,在實施項目中應重視成員之間的互動,組織項目實施過程中倡導互助學習的方式。這里對學前兒童藝術教育活動設計實踐技能的要求不是只憑一門學科獨立去完成的,這門課有機地容納了過去的科學教學法、常識教學法、音樂教學法、計算教學法等,它需要把一些科目中有關教學實踐內容相互交織并深度結合。它對實現學前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幫助學生轉變為優秀的幼兒教師起著巨大的作用。
(四)成果展示,分析評價
評價要對項目組織實施的全過程進行評價。不僅關注學生成績,而且關注學生非智力因素的拓展,同時,尊重學生每個人的認知水平的高低,注重每個人潛能的挖掘,幫助學生增強自信,真正圍繞學生創造性潛能的發展,既關注自我評價,又關注他人評價,師生共同討論,總結在項目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學生組織實施和解決問題的方法,以及學生的學習行為學習認知特征等,提出有待改善的建議,讓大家進行分析評價,及時提出改進的意見或建議,解決項目活動組織指導中學與用脫節的弊端。讓學生在評價活動中逐漸學會創意教學管理,指導學生創意設計各個子項目的教學管理實施內容,在每學期安排的到幼兒園見習活動期間進行試教,在真實的幼兒園教學環節中訓練學生的教學過程實施管理的能力,幫助學生盡早實現向幼兒教師的順利轉換[6]。
(五)教師總結
學生完成一個小的項目方案后教師應作出分析和評價,指出出現的問題和之后要如何改進,教師應及時表揚每位組員所付出的努力。在相互討論的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積極討論,并在討論中提升學前兒童藝術教育課程教學項目實施所必需的理論知識。最后整合各組員所得的經驗,共同解決項目進程過程中的難題。由于該門課程的綜合性,項目教學要求教師對幾乎所有的藝術教育教學活動的設計與組織實施相關知識領域有豐富的理論和實戰體會;不僅要指導學生將理論應用于實踐,同時還要善于引導學生學會總結、歸納,形成實踐技能和掌握技巧。總之,在教學活動實施中要關注實踐與理論相互交織,教師起主導作用,學生主動探索的項目式教學,將會更好地培養出適合現代幼兒園需要的高素質的幼兒教師。藝術教育相關的課程,是我院為學前教育專業開設的一些專門結合市場需求的實踐類課程,首先要符合我市學前兒童教育的現狀,在開展學前兒童藝術教育教學活動中,應創新教學模式,堅持開放的心態和發展的理念,促進課程改革,向課程活動項目的組織和實施等方面縱深發展,走特色化的教學道路。
參考文獻:
[1]周文華.項目教學法在學前專業活動設計課程中的運用[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1(7):96-98.
[2]楊曉萍.基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幼兒園課程設計[J].山東教育科研,2002(2):25-27,35.
[3]張淑瓊,賴紅仙.適應實踐需要重新建構《學前兒童教育活動設計》課程[J].學前教育研究,2008(11):52-54.
[4]劉文靜援淺談項目教學法的應用[J]援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6(8):118-120.
[5]謝定明,黃明勝,陳愛群.項目教學法在高職教育實踐教學中的應用[J].重慶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7(3):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