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1 16:26:3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農業設施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1灌水器類型
對于微灌系統來說,灌水器是其中最為系統的部件,其通過壓力系統根據實際種植的不同作物需要而通過管道將水以更為均勻、準確的方式將其輸送到作物根部的土壤之中。對于微灌系統的灌水器來說,其主要由微噴頭、微管、滲灌管以及滴頭所組成。對于整個微灌系統而言,灌水器的質量將直接對整個系統運行的可靠性、灌水質量以及使用壽命等產生影響,所以在我們對其選用的過程中就應當能夠進行綜合的考慮。對于滴灌的灌水器來說,在目前主要具有微噴帶、滴灌帶等不同的形式,通過孔口以及流道等將管道中的壓力水流變成細流狀或者滴狀的形式則稱之為滴頭,同時具有滴水以及輸送水功能的帶則可以稱之為滴灌帶。
1.2過濾設備
對于微灌的灌水器來說,其尺寸通常都很小,且在水源中也具有很多種雜質,非常容易引起相應的堵塞,所以我們就需要能夠對這部分灌溉水進行必要的措施。根據水源以及水質的不同,我們可以選擇不同類型的灌水器,目前可以供我們選擇的過濾器主要有以下幾種:即離心式過濾器、介質過濾器、疊片式過濾器以及網式過濾器等。
2灌溉模式的應用
2.1微灌系統規劃
在設施農業中,所種植的品種較多的以瓜果、花卉以及蔬菜等為主,且具有較多的栽培方式以及品種。其中,較少的部分會以盆栽的形式進行,而大部分則更多的采用密植或者行栽的方式進行。對于滴灌以及微噴灌這兩種方式來說,其也的灌溉方式各自具有不同的使用條件以及優缺點,對于不同的栽培模式以及作物而言,我們所能夠選擇的灌水方式也存在較大的不同,比如我們在種植黃瓜等瓜菜類的作物時,應當避免室內濕度過大而影響作物的正常生長、致使產量下降以及可能隨之出現的病蟲害甚至植株死亡等情況,因此需要以滴灌的形式來進行。如果載種的是芹菜等葉菜類的作物,則需要保證作物的生長能夠具有較大的濕度,這種較高的需水量則需要以微噴灌的形式來進行。在夏秋的季節,當溫室薄膜揭去露天種植時,在天氣較為干燥、水分蒸發量較大的時期,我們也可以看到微噴灌的效果要遠遠的大于滴灌效果,所以,這就需要我們能夠以滴灌和微噴灌的形式進行。
2.2微噴灌的應用模式以及系統布置
對于具體的灌溉模式來說,需要我們能夠根據實際種植的模式、產品以及所消耗的費用等進行全面的選擇。對于種植模式來說,主要有密植、行栽以及盆栽等幾種。對于盆栽種植的方式來說,通常我們會選擇以滴頭滴灌的方式來進行,這是因為滴頭具有布置靈活的特點,使我們可以根據實際盆的間距以及大小情況對其進行適當的調節。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滴頭會通過毛管同PE直管進行連接,從而將水以及配料等輸送給農作物。對于行載種植的方式來說,則可以通過三種灌水器的方式來進行,即滴灌帶、微噴帶以及滴頭等。在這三種灌水器中,滴頭的成本最高,微噴的方式所消耗的成本最少,滴頭的使用壽命則是其中幾個最長的,而微噴帶最短,且微噴方式的灌溉效果在三者中最差,滴灌帶以及滴頭等形式最好。對于密植種植的方式而言,我們則通常以微噴灌的方式進行,并可以對兩種灌水器進行應用,即微噴帶以及微噴頭這兩種。其中,微噴頭所噴灑出的水為霧狀以及水滴狀,而微噴帶則呈現為線狀,且其噴灑的效果較差,微噴頭的使用費用則為最高。微噴頭的使用壽命較長,安裝較繁瑣。使用時,微噴頭可以插在地面上,也可懸掛在棚頂向下噴灑;微噴帶一般鋪設在地面上。育苗也用微噴灌,一般用霧化較好的微噴頭;考慮到成本,也可用微噴帶,但效果較差。
3實際應用效果
3.1節水、節肥
通過使用微灌技術,借助管道的形式根據作物自身需水量的不同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灌水,能夠時刻保證對植物根區附近的土壤進行濕潤,從而有效的避免了水分由于輸水損失以及深層滲漏等方式造成損失,同時也能夠根據這種方式將作物自身蒸發的損失降至最低,更不會使地面出現損失情況,起到了很好的節水效果,同比地面灌水方式來說平均節水在50%左右。對于藥劑以及肥料來說,通過灌水系統同水同肥進入到田中,從而大大提升了肥料的實際利用率。
3.2省工
對于微灌方式而言,其具有工作壓力低的特點,能夠較好的使我們對其進行操作以及控制。在實際使用的過程中,僅僅開啟或者關閉閥門使水泵運行或者停止即可完成工作任務,具有勞動效率高的特點,能夠很好的節約工作的勞力。
4結束語
設施農業工程與民用建筑工程既有聯系又有區別。設施農業工程一方面具有結構形式相對簡單、統一的特點,但另一方面其建造面積大,需要嚴格遵循作物的生長特點來設計與建造設施工程,同時又有建造成本的限制。正是由于這樣的特點,可借鑒的模式和經驗比較少。實際上,海南大學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專業在教學實踐中常出現以下問題。
1.1實踐教學認識問題
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學生經常處于被動的狀態,沒有積極的參與到實踐過程中,也沒有充分意識到實踐教學的意義,仍停留在修滿學分敷衍的態度;另外,由于農業生產實習單位條件相對艱苦,大部分學生接觸實習時并沒有充分做好相應的心理準備,適應過程較長,難以盡快融入實踐動手過程中。
1.2實踐單位對接問題
目前,在海南從事設施農業工程的企業以中小企業為主,限于企業規模,同期能夠接納的實習生崗位少則1-2個,多則3-5個,由于實習學生人數較多,需要較多的企業同時來接收實習生,而島外的實習單位由于路途遙遠及實習安全等因素,大部分學生選擇在本島實習,因此,在操作上具有難度。而且短期的學生實習,會對企業的正常生產造成部分的影響,影響效益,這對于大多數中小企業是比較難以承擔的,因此,一般實習單位不太愿意接待學生進行生產實習;同時實踐教學的時間安排與生產企業的時間上也存在著需要協調的問題。
1.3實踐過程實施問題
實踐的目的在于鍛煉學生應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但實際上往往只有重復的動手操作,沒有充分結合知識進行轉化,甚至一些實習單位往往只安排學生進行如搬運、整地或看守等簡單重復的生產勞動。而有的實習單位出于技術保密或知識產權的考慮,只能讓學生進行參觀式的接觸或介紹,學生沒有得到動手鍛煉的機會。產生上述問題的主要原因是工科方面的課程實踐對象往往是一個“已完成、較大”的對象,學生由于學時的安排不能完整地參加整個過程,往往是其中的一個環節或一部分步驟,再者由于工程建設中,很多內容屬于隱蔽工程,學生在參觀實習中往往無法看到,使得學生對知識的整體把握無從談起,不太符合專業的教學目標以及社會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
2.“設施專業”工科課程綜合實踐平臺建設的意義
目前,開設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專業的高校都非常重視學生在工程學科方面實踐能力的培養。如: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探索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實施分模塊培養、提高教師工程素質、將工程類課程體系化、引導學生參與科研和工程項目、長期在企業建立實習基地等。紅河學院建議在生產實習上調整實習季節,延長實習時間,做到生產實習分階段分地域進行。云南農業大學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專業的實驗教學,除依托已建成的“云南農業大學農科專業基礎實驗教學中心”和“云南農業大學工科專業基礎實驗教學中心”外,還根據新專業教學的需要,進行了實驗室建設。但普遍存在工科課程薄弱問題,直接影響實踐教學效果。針對上述問題,以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專業為基礎,在海南大學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專業由原來的農學學士學位改為工學學士學位的背景條件下,結合專業課程設置,探索適合在校內用于教學的工科課程綜合實踐平臺建設對專業實踐課程具有重要意義。綜合實踐平臺以工科實踐課程為依托,以鍛煉學生不同的實踐能力來劃分平臺建設內容,總體思路為以模型為載體,反應工科課程的主要理論知識和設計方法,模型按照實際內容等比例縮小,學生能夠從總體上學習和感受相關知識,同時模型也可實現反復裝配,鍛煉學生動手能力的同時也對理論知識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具有較好的理論與實踐意義。
3.“設施專業”工科課程綜合實踐平臺建設方案
目前,海南大學設施專業的實踐教學設置在社會實踐和畢業實習基礎上,結合各門專業課程,增補了設施作物栽培學總論課程實習、設施作物育種學課程實習、無土栽培實習、設施農業環境調控綜合實習、設施農業綜合實習(環島)、溫室建筑與結構設計課程實習、設施蔬菜栽培綜合實習、設施作物病蟲害防治課程實習、科技創新實踐、溫室工程施工與維護綜合實習等相關實踐內容。其中,根據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系主要工科課程的實踐要求,綜合實踐教學平臺建設可從5個方面來考慮。
3.1溫室建造全過程實習平臺
主要針對實踐教學環節的《溫室設計與建造實習》課程。按照實踐課程的要求,設計1種實踐教學平臺,能夠讓學生在校內完成溫室建造實習的各環節內容,包括基礎放線、基礎開挖、預埋件定位、鋼結構的安裝等。所有環節根據教學的特點,能夠反復利用,重復教學。學生通過平臺的實習,能夠掌握溫室建造的一般流程和主要技術難點,可以避免學生到工地實習時間不宜協調,時間過長,不能完全掌握整個流程的弊端。
3.2溫室灌溉模型實習平臺
主要針對《設施農業節水灌溉》的實驗課,將不同灌溉首部、灌溉形式的模型集中展示,能夠讓學生動手設計、安裝、觀察實際使用效果、熟悉每部分構件的作用和安裝使用方法。
3.3溫室設備、機構實習平臺
主要針對《溫室設計與建造》、《農業設施學》的實驗課,將主要常見的溫室類型形成模塊化,如圓拱薄膜溫室、鋸齒薄膜溫室、Venlo型溫室等。模型以各種機構的使用為主要實踐內容,通過對這些機構的設計、安裝,達到對溫室常用機構的深刻理解和熟練掌握。
3.4無土栽培裝置實習平臺
主要針對《無土栽培實習》課程,通過設計的模型讓學生動手安裝并演示主要無土栽培方式的主要設計原理。3.5CAD制圖技能競賽平臺主要針對《工程制圖》的實踐課程,同時也是對學生制圖工具學習和掌握形成良好的促進作用。按照本專業的課程特點,設計出適合本專業的競賽章程、競賽方式和題庫。以上5個方面平臺共同組成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專業工科課程的綜合實踐教學平臺。
4.小結
21世紀是信息化科技飛速發展時期,我國農業正處于這個關鍵的時期,農業物聯網的發展為推動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提供了巨大的動力,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成熟和普及,要想使“電腦上種地”的愿望可以實現,就必須加快網絡信息化技術發展的步伐,為現代設施農業發展提供必要的基礎。
1.1傳感器種類繁多,功能相近,將向細化
其發功能的方向發展目前,應用的傳感器產品都能夠達到對環境監測的目的,并能夠形成簡單的系統,但是功能不完整,擴展性和升級能力相對較差,性價比不高,沒有取得較好的推廣效果。無線傳感器技術的發展使農業傳感器將朝著微型化、低功耗、高可靠性的方向發展,能否降低構建傳感器網絡的成本,降低傳感器的功耗,延長傳感器網絡的生命周期是傳感器網絡能否在農業中得到廣泛應用的關鍵。同時,發展可靠性高的更為先進的身份識別技術以及設施與機械化技術的功能定位,引進精準農業技術、智能化技術、物聯網技術等高新技術,提高設施農業機械化、自動化、信息化水平。
1.2網絡傳輸管理系統建設滯后,無線通信
技術將獲廣泛應用設施農業物聯網技術需要一個穩定性、經濟性和通用性上均衡發展的管理系統或管理平臺,設施農業綜合管理系統大多還處于試驗研究階段,價格昂貴,真正能夠大面積推廣的產品還很少。此外,如何提高傳感器網絡的可靠性也將是研究的重心?,F有無線傳感器網絡空間范圍查詢處理算法能量消耗較大,且當節點失效時查詢處理過程易被中斷,無法返回查詢結果。wifi技術因其組網靈活、易維護、易拓展和豐富的配套設備等優勢將在設施農業中得到更廣泛的應用;同時,通過對農作物溫室內的溫度、濕度信號以及光照、土壤溫度、土壤含水量、二氧化碳濃度、葉面濕度、露點溫度等環境參數進行實時采集,自動控制指定設備。同時在設施現場布置攝像頭等監控設備,用戶通過電腦或G4手機實時采集視頻信號,收集設施內生長環境數據進行分析,從而達到遠程控制智能調節指定設備,為作物生長信息實現自動監測、自動控制和智能化管理提供科學依據。
1.3人才匱乏,技術不完善,應用推廣范圍較小
農業物聯網的建設需要國家鼓勵和加大對物聯網的物資投資和人才投資,給予資金技術支持;需要國家加強農業物聯網專門人才的培養,提高他們的創新能力以及應用能力;需要專業的設施農業物聯網技術服務。各物聯網設備開發企業,圍繞這個平臺和標準,開發相應的配套產品設備,不再投入大量精力開發基礎的軟硬件,可以節省人力、物力,增加設施農業物聯網技術的產品種類,加快設施農業物聯網綜合技術的推廣應用。
2結語
關鍵詞:設施農業;發展現狀;問題;對策;寧夏彭陽
1彭陽縣設施農業發展現狀
彭陽縣總面積2532.3km2,全縣轄12個鄉鎮156個行政村,總人口25.4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3.0萬人。全縣劃為3個自然區域:北部黃土丘陵區,面積占57.9%,地勢起伏,溝壑縱橫;中部河谷殘塬區,面積占28.9%,地勢平坦,川塬相間;西南部土石質山區,面積占13.2%,地勢陡峻,為次生林區,局部巖屑剝離,且為陰濕地帶。
(1)設施蔬菜快速發展。全縣發展設施果蔬348.5hm2,其中蔬菜278.7hm2,日光溫室47.2hm2計590棟,塑料大棚231.5hm2計5786棟。
(2)設施菌草初具規模。彭陽縣將菌草產業作為調整農業結構、發展旱作設施農業的重點,借助閩寧對口幫扶的資金支持,目前全縣菌棚達到562棟66.7hm2,全年可產鮮菇3000t,實現總產值2400萬元,同時可就地轉移農民工600多人。
(3)設施林果逐步推廣,發展林果棚57棟3.2hm2,設施林果總產量18000t,總產值4100萬元,提供農民人均純收入120元。
(4)設施養殖業全面普及。全縣所有鄉村農民以“小群體、大規?!钡酿B殖理念,確定了設施“黃種肉牛”的養殖模式及設施“生態雞”的放養模式,把農民從傳統勞動中解放出來,結合市場信息,按照市場規律發展養殖,實現農民增收。
2彭陽縣設施農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彭陽縣農業總體上仍處于現代農業發展的起步階段,雖然以移動大棚為主的設施農業發展有了一定的基礎,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受資金、技術、基礎設施和人們思想觀念等條件的制約,從設施農業發展水平來看,存在布局分散、規模較小、技術含量不高、建設資金投入不足等問題。
(1)規模不大,產業化經營程度低??傮w來看,彭陽縣的設施農業布局相對集中在紅、茹河流域,北部鄉鎮因受水資源限制,主要采取“棚隨窖走”的方式搭建,布局零亂,規模不大。設施農業經營方式分散單一,與市場對接層次低,先進的設施農業高產栽培技術得不到很好的推廣應用,產前、產中、產后服務不及時,造成經營戶管理技術落后,產品質量低,市場空間狹小,缺乏市場競爭力,因而難以形成規模型市場效益和區域優勢,產業化程度低。
(2)農民主體作用發揮不夠。群眾對設施農業缺乏認識,顧慮較多,等、靠、要思想相對嚴重,政府推動與群眾自愿差距大。同時,農村留守的大多數為中老年人和中小學生,從事設施農業建設出現勞動力短缺現象。
(3)設施農業項目建設資金投入不足。日光節能溫棚建設是一項高投入、高產出的項目。政府對項目資金補貼有限,吸收信貸資金和社會融資困難多,依靠群眾自籌建設有一定的困難,雖然政府行為對設施農業發展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但由于農民認識不足、自愿投資依賴性增強,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設施農業的順利發展。
(4)農民文化水平低,科技推廣不夠深入?,F代設施農業需要文化素質較高的新型農民,而目前設施農業工作者對發展“設施農業”的認識模糊,接受并應用設施農業高產栽培技術能力低,加之彭陽縣農技推廣干部年齡老化,真正懂得設施農業生產技術的干部少,缺乏對農民在政策、技術、信息等方面的宣傳和引導。
(5)品牌產品缺乏,市場帶動能力弱。雖然彭陽縣“紅河香“辣椒品牌因其果大、肉厚、色澤鮮、耐運輸、產地無污染的特點,深受消費者喜愛,遠銷蘭州、西安、武漢、西寧等省市,建立了良好的銷售網絡,但農戶設施蔬菜生產仍以家庭為單元,運行松散,難以與市場對接,效益低。
(6)市場意識不強。缺乏以市場為導向的思想邏輯、行為準則以及對市場預測和信息的預警機制,市場空間狹窄,市場信息服務欠缺,農民經紀人和營銷隊伍發展不夠,設施生產服務不到位。
(7)抗御自然災害能力弱,設施檔次不高。彭陽縣設施農業裝備檔次仍以簡易中等水平的塑料大棚、小拱棚類型為主,雪凍、風災對設施農業造成嚴重威脅。
3彭陽縣設施農業發展對策
通過對彭陽縣設施農業現狀的調查分析研究,彭陽縣設施農業發展面臨諸多困難和不足,但在自然資源、社會環境、市場需求、經濟效益和前期建設等方面有一定的優勢和基礎,必須正視現實,按照即定的目標任務,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挖掘發展潛力,著力解決好存在的問題和矛盾,建立科學的管理體制和扶持政策,培養技術人才,推廣高新技術,落實銷售網路,形成產、供、銷完整的服務體系[2]。
(1)廣泛動員群眾參與設施農業建設。發展設施農業是農業生產方式的重大變革,能否取得成效,取決于群眾思想觀念的轉變和主題作用的發揮。采取召開會議、舉辦講座、組織觀摩、入戶動員等靈活多樣的方式,廣泛宣傳設施農業的優點和好處,用生動鮮活的事例啟發群眾、引導群眾;在資金、技術上支持群眾、激發群眾的參與熱情,從多方面調動群眾的主動性、能動性和積極性,使農民群眾自覺自愿地投身于設施農業建設中。
(2)合理布局,擴大規模。在區域布局上,堅持因地制宜、依水而建、量力而行的原則,按照“中心帶園區,帶基地,連農戶”的思路,對紅、茹河流域和長城塬灌區已初具規模的設施農業生產基地,必要時可打破鄉鎮村界限,進行統一規劃,連片建設,規模經營,力爭建成一條重要的設施農業生產帶。
(3)加大設施農業的投入力度。設施農業是一項高投入、高產出的產業,要堅持“政府投入為導向、農民和企業投入為主體、社會投入為補充”的原則,從而建立以政府投入為導向,農民籌資和信貸投入為主體,社會融資和招商引資為補充的多元化投入機制[3]。
(4)樹立設施農業品牌意識,推進設施農業的規?;?。品牌是優質產品的標志,是進入市場的通行證。發展無公害、綠色產品是當今社會潮流,也是市場經濟的必然選擇和提升經濟效益的有效手段。在抓好設施農業生產的同時,一是要充分發揮彭陽環境無污染、生態彭陽的優勢,增加設施農業中的名、優、特、稀蔬菜品種的生產比重,不斷豐富產品種類,滿足不同層次消費群體的生活需要,增加設施農業中蔬菜產品價值。做大做強現有“紅河香”辣椒品牌、“六盤山珍”食用菌品牌,圍繞生態彭陽創造出更多綠色品牌。二是積極推廣無公害化栽培技術,加快綠色食品認證認定,提升設施農產品質量和安全水平,以特色、質量占領市場制高點。三是著力培養龍頭企業,集中力量培植扶持一批有優勢、有特色、前景好的設施生產骨干龍頭企業和生產大戶,發揮其對產業的帶動作用。鼓勵企業投資設施農業,建立“公司+基地+農戶”的新型產業化組織體系,擴張設施農業規模,實現規?;a和集約化經營[4]。
(5)加強對設施農業的組織領導。設施農業建設涉及面廣、范圍大,又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有關部門切實加強對此項工作的組織領導,搞好協調服務,保證設施農業建設有序發展。成立設施農業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指定專人專門負責具體工作落實。切實把設施農業抓緊、抓實、抓好。抽調技術人員下鄉包村蹲點指導設施農業建設,蹲點承包抓好技術服務,對從事設施農業生產的農民進行種植、平衡施肥、節水灌溉、病蟲凍害防治等專業技術培訓,提高設施農業生產水平,同時要加強設施溫棚及其配套設施的標準化建設。對技術人員分片包抓的示范點要建立獎懲制度。
(6)加強對設施農業生產經營人才的培養。要重點組織實施基層農業技術人員對新技術的培訓,對設施農業生產者專業技術知識的培訓,使他們盡快掌握設施種養技術、管理技術,依靠科技力量來發展設施農業。積極采取政策引導、技術服務、信貸支持等措施,扶持農村種植養殖能手、營銷大戶提高經營管理水平,發揮示范帶動作用。
(7)設施農業的產業化經營。高度重視中介組織和經紀人隊伍建設,培育儲藏保鮮和運銷大戶,真正實現生產環節和市場的對接和連通。加強信息網絡建設,搞好市場信息服務,組織專門力量常年在周邊城市和地區進行信息收集、分析和研究,與國內各大蔬菜批發市場實現信息聯網,保持對市場信息的快速反映態勢。建立以信息和市場指導蔬菜生產的服務機制。通過組織供需見面、產品洽談等形式,使設施農業生產基地更多地與銷售商簽訂購銷意向協議,使蔬菜生產更具有穩定性和目的性,減少隨機性和盲目性。
4參考文獻
[1]陳永川,曹艷,朱冰雨,等.吐魯番市設施農業的氣象災害特征及應對措施[J].安徽農業科學,2009(17):8052-8053.
[2]何潔,張和廣.固原市設施農業發展現狀及對策[J].內蒙古農業科技,2009(1):17-18.
一、傳統農學專業人才培養方面存在的問題
(一)專業口徑狹窄
傳統農學專業的學習對象主要是大田作物,如玉米、小麥、水稻,而北京郊區隨著城鎮建設的發展,三大作物的種植面積逐漸縮小,甚至生長期間需水量較大的水稻已經限制生產,小麥亦改為節水種植。有限的農用土地逐漸被籽種農業和設施農業的興起所占領,傳統農學專業人才應用的舞臺日漸縮小。
(二)專業課程老化
傳統農學專業的骨干課程主要是作物栽培學、耕作學和作物育種學。作物栽培學和耕作學課程的學習目標是提高糧食作物的產量,面對北京都市型農業中農作物種植的多元化、生產的機械化、設備的現代化和農業功能的轉化,其學習內容與北京農業的發展方向漸行漸遠。
(三)實踐教學簡化
學校正向綜合大學轉變,原本在校內的農場、實驗田逐漸被其他功能的建筑所替代,實踐教學遠離教學區,實驗課與理論課在不同場地進行,增大了實驗課的難度和成本,原來每天都要求觀察農作物生長情況的教學安排,在成本約束下,變成了一次,投入時間少,學生學農興趣很難形成。(四)動手能力弱化在教學改革“厚基礎”的大背景影響下,專業課時逐漸減少,相應的實踐學時也在減少,在規定的實踐教學時間內,很難培養學生扎實的實踐技能。實驗課中以驗證性實驗居多,教師無法得到學生掌握實驗技能情況的反饋,學生也以考試能過關的低標準要求自己,導致實驗設計能力差、獨立操作能力差。
二、專業方向與課程體系的改革
針對上述問題,按照北京都市型現代農業發展特點和專業教師的業務優勢,經過多方調研和論證,提出了“適合北京需求,培養都市型農業人才”的原則,修訂人才培養方案,調整專業方向,構建課程體系,增加實踐環節,爭創特色專業。
(一)調整專業方向
農學專業的支撐學科以作物遺傳育種學科為主,作物遺傳育種學科是北京農學院重點建設學科,碩士點之一,以農作物種質創新和新品種選育為特色,先后選育出6個小麥品種,6個玉米品種,4個小豆品種,2個大豆品種,師資力量在種子科學方面有優勢。其次,根據北京農業的發展方向,籽種農業將成為北京農業的優勢產業。因此,農學專業在2003年第一次改革時,將專業學習方向調整為“種子科學與工程”方向。2006年,又針對北京觀光休閑農業的發展需要,進一步拓展專業領域,借助本院園藝學科和北京都市農業研究院(北京農學院)的師資力量和教學條件,增設了“觀光農業”的學習方向。至此,農學專業包括:“種子科學與工程”和“觀光農業”兩個學習方向,形成了培養北京都市型農業中籽種農業、觀光農業兩個核心產業所需人才的新型農學專業,每年兩個專業方向各招收一個本科生班。農學專業的兩個專業方向直接針對北京都市型農業中籽種農業和觀光休閑農業的人才培養,特色鮮明?!胺N子科學與工程”專業方向側重于培養北京籽種產業發展需要的,掌握種子科學與工程技術等方面的理論、技能;懂得國內外種子法規、經營管理等方面的知識,能在種子管理部門、種子加工與生產、種子營銷企業等領域和部門,從事新品種選育、種子繁殖生產、種子檢驗、經營與管理等工作的專業人才;“觀光農業”專業方向側重于培養掌握觀光休閑農業、設施農業等現代農業技術,在農業觀光園區、農業文化旅游產業、高科技現代農業園區等部門和領域,從事技術指導、規劃設計、項目策劃和管理等工作的復合型專業人才。
(二)構建新型專業課程體系
2005年在北京市教委“農學專業課優化整合及骨干課程體系的研究”教改項目的支持下,根據專業學習方向和培養方案改革課程體系,并對課程內容和教學手段進行深入調整。經過反復修訂,形成了現在的專業課程體系?!胺N子科學與工程”專業方向的專業必修課包括:《植物育種學》《種子生物學》《種子生產學》《種子加工與貯藏》《種子檢驗學》《種子法規》《種子經營與管理學》等,專業選修課程包括:《種子營銷學》《作物栽培學》《耕作學》《園藝學概論》《植物種質資源學》《國際貿易學》等。專業課程體系以新品種選育、種子生產、加工、貯藏、質量檢驗、經營管理為主線,涉及種業產業化方方面面的知識;“觀光農業”專業方向的專業必修課為《農業生態學》《植物種質資源學》《觀光農業》《現代農業生產原理與技術》《都市農業發展規劃》《都市型農業評價案例分析》等,專業選修課程包括:《新農村發展規劃》《現代設施農業》《有機農業》《籽種農業》《農業項目投資與評估》《城市園林與綠化》《觀賞植物裝飾與應用》等,形成了以觀光休閑園區、現代高科技園區建設、管理為主線的課程體系。課程內容均面向北京農業生產需求,很多課程沒有現成教材,任課教師就邊學習、邊總結、邊教學。學生感到學的知識理論聯系實際,有用武之地,增強了學習興趣和主動性。通過專業方向和課程體系的設置,保證每個學生都有學習方向,每個學生都有專業特長。
(三)增加實踐教學環節
為加強實踐環節,在教育部“新世紀高等農林教育改革工程———農學專業實踐教學改革和校內外基地建設的研究與實踐”(2002-2005)教改項目的支持下,將農業生產中常用的技能作為農學專業的一門必修課,形成實踐課程《農事學》教學體系?!掇r事學》在2004年被評為北京市精品課程,其配套教材《農事學實踐教程》為2005年北京市精品教材。目前,該課程改名為《植物科技技能訓練》,成為植科學院所屬農學、園藝、植保專業的基礎實踐課程,該課程從大學第一學期開課直到第四學期,每周3個學時。在農學專業兩個新學習方向形成后,又對專業課學習增加實踐環節。原則是專業課學時不變,調整實驗課時和增加教學實習天數,同時安排一些科研實踐、生產訓練和創新競賽等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F在的專業課都增加或補充了實踐教學,例如,《植物育種學》課程包括30學時理論課、10學時實驗課和9天教學實習;《種子加工與貯藏》課程包括16學時理論課、16學時實驗課和3天教學實習;《種子檢驗學》課程包括8學時理論課、16學時實驗課和3天教學實習等等。在科研實踐、生產訓練和創新競賽等活動安排上,第四學期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利用假期或周末參加不少于12天的“三農問題調查”和“拓展訓練”,在學習專業課之前了解農村、了解農民、了解農業生產。第六學期以畢業論文為主線,學生自由選擇畢業論文指導教師,參加導師的科研課題活動,完成畢業論文,畢業前答辯。同時組織、鼓勵學生申報市級或校級“北京市大學生科學研究與創業行動計劃”項目課題,通過參與項目研究的方式激發大學生創新與創業熱情,提高科學研究與創業能力,目前,農學專業已經形成了以校內外實踐教學基地為基礎、有一定理論體系和實用價值的實踐教學體系。該體系包括:(1)大一、大二學生設置有《植物科技技能訓練》課程,每周一次3學時,學習與農業生產相關的技能。(2)大二學生參加不少于12天、由教師指導的“三農問題調查”和“拓展訓練”活動。(3)大三學生開始參加科研訓練,加入到指導教師的科研課題中,在科研活動中進行畢業論文設計、實驗實施和寫作,畢業前完成論文答辯。(4)大四學生在第八學期結合就業參加畢業生產實習。這一套實踐教學體系,保證學生在大學四年期間結合農業生產實際不斷線,培養學生的理論結合實踐的能力。同時,每年聘請名師專家來校講學,使課堂教學與北京都市農業的生產實際緊密結合,基本實現了“理論教學、實踐教學、科學研究”三位一體的教學模式。實踐教學往往難以掌控,為了督促師生更好地完成實踐環節,在考核上制定了一系列的評價標準,完成后計學分,保證教學質量。例如,(1)在每次實驗、實習結束后,要求學生獨立完成實驗或實習報告,分別考核,考核成績占課程總成績的30%~40%。(2)“三農調查”和“拓展訓練”等實踐環節,要求每位學生深入北京農村或農業生產一線,進行調查、考察,結束后完成調查報告,采用答辯方式,全體導師為評委集體考核,合格后方可計入學分。(3)畢業論文采用導師負責制,學生每人一題,依次完成論文綜述、論文設計(開題報告)、論文寫作和論文答辯等工作,每項工作均由導師進行評價和集體考核,最終成績采用優、良、中、及格四個等級,畢業論文只有達到中等以上成績,方能合格畢業。幾年的實踐表明,實踐教學的嚴格要求,督促和激勵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拓展了學生的思維、提供了施展才能的空間和條件,提高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學生畢業后很容易融入到工作崗位中。
【關鍵詞】節水灌溉 發展水平工程實施思想意識因地制宜
中圖分類號:S607+.1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一.引言
我國是一個水資源嚴重短缺的國家,人均占有量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四分之一。中國的地理特點又形成了南多北少的局面。目前,400-600億立方米,每年受干旱面積3-4.5億畝,影響糧食產量7.5億公斤以上,已對農業生產構成了直接威脅。據統計,我國的農業用水量在逐年減少,按長遠規劃,農業的用水量只會減少不會增加。而今的現狀為大部分一線、二線縣市的工農業生產和城鎮居民用水主要靠開采地下水資源來供給,每年開采量在1億立方米米以上,這就給我們提出了如何解決農業要發展供水不足的矛盾問題。方案就只有一條,就是要節水!節水灌溉已不僅僅是技術問題,它直接關系到農業發展的根本,是實現水資源的合理利用以及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關鍵。
二.建立節水灌溉工程勢在必行
1.從我國的國情出發,必須大力發展節水農業。
(1)我國人多、地少,水資源、能源不足,自然條件復雜,是世界上13個貧水國家之一。人均占有量遠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再者,我國是世界上的灌溉大國,灌溉用掉了全國總用水量的七成以上。我國又是一個糧食生產大國,節水灌溉是提高糧食產量的較好方法。由此可見,發展節水灌溉是由我國的國情所決定的。
(2)從我國的水資源分布狀況來看,必須發展節水農業。
我國水資源分布南多北少,東多西少,而南部和東部相對工業用水量不斷增加,進而農業用水量就相繼減少。而我國又是一個人口眾多的國家,每年的糧食出口量為世界第一,每年大面積的灌溉,勢必會影響到生態環境的發展,進而影響到人類的發展。所以,實施節水灌溉工程勢在必行。
(3) 從農業發展水平來看節水灌溉工程實施的必要性。
我國農業發展水平總體上不高,達不到現代化農業發展要求。種作方面,機械化水平低,且配套不齊全。灌溉方面,雖然有一些基礎設施,但科技含量低,以漫灌為主,水資源得不到合理的利用,造成了極大度的浪費情況。再加上一些地方平時對節水灌溉工作抓得不緊,宣傳力度不夠。為滿足日益增長的人口對糧食的需求,我國實施節水灌溉工程是必不可少的。
(4)從可持續發展來看,節水灌溉工程的當今社會不可缺少的一項重要工程。
我國人口眾多,土地資源、水資源等等均為總量多。但人均占有量低,高質量的耕地少,土地荒漠化嚴重,大部分耕地質量低。而耕地中有灌溉設施的占了極少數,加上現今社會部分地區都倡導退耕還林還草,人口與土地資源的矛盾日漸突出。為滿足人口發展對糧食的需求,發展節水灌溉農業是順應發展現狀的決策。我國為貧水國,灌溉技術落后,水資源得不到合理的利用,浪費嚴重。因而發展節水灌溉即時發展高效農業,提高水資源利用的重中之重。
三.節水灌溉工程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1.節水灌溉推廣力度不夠。
我國的水資源地理空間分布南多北少,東多西少。水資源豐富地區,用水成本較低,人們的節水意識不強,宣傳不夠,導致浪費的現象特別嚴重。所以科學澆灌和節水灌溉技術從根本上來說其推廣力度不夠,因而導致節水灌溉技術設施的應用和實際發揮的效益不顯著。
2. 節水灌溉工程投資少,配套設施不全面。
節水灌溉技術是一項解決水資源匱乏的項目,一般地方上投資較小,建設標準低。進而加之澆灌之后的水電費難以按時收回,配套設施不完善,工程老化失修,導致整個灌溉設施難以正常運轉。加之群眾對節水灌溉設施維護的不到位(主要是沒有形成自發的保護行為),導致節水灌溉設施經常出現損壞。有些群眾甚至故意盜取、損壞灌溉設施,而受損的設施得不到及時的修理,從而導致部分設備喪失作用,又需大量的資金去維修灌溉設施又或者重新購置灌溉設施,導致工程投資增大,政府壓力增大。久而久之,節水灌溉技術得不到落實,因而從根本上影響的節水灌溉技術的進程。
3.農民思想意識的變遷
隨著社會發展力水平不斷的上升,農民的思想觀念早已不是“面朝黃土背朝天”了。社會發展的進程加快,加之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當今社會,文化與經濟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農民的主要經濟來源靠外來打工等收入,并不是大力發展種植業。以種地??诩Z為目的,對工程大多抱有政府出錢就實施的態度。地方、群眾籌資難相繼存在灌溉成本高,用水矛盾突出等問題,這也成為節水灌溉技術發展的限制因素。
4.地方上管理不到位,水資源浪費嚴重。
有些地區節水設施維護責任不明確,節水任務和目標不落實。多處地區因為投資較少,導致節水設施配套不齊全,滲水、漏水等現象嚴重。因而導致水資源沒有得到合理的進行配置,浪費資源。另一方面,由于政府在相關政策上面缺少扶持力度,一些優惠措施在實際應用中還不夠到位。使節水設施不能夠徹底的落實下去,進而使工程無法繼續實施。
四、農業節水灌溉的對策
1. 加大對節水灌溉技術的宣傳力度。
我國節水灌溉技術的順利實施與落實從根本上離不開政府以及地方上對節水灌溉技術的宣傳與扶持。增強群眾對節水灌溉技術的認識、理解,使群眾充分了解節水灌溉技術的重要性。進而去接受這種技術,享受這種灌溉技術帶來的效益并在自身上得到實現。農民的思想意識發生轉變,從而使灌溉技術順利落實。
2.加大對節水灌溉的投入
農民對物質的需求更加強烈,當今社會發展速度如白駒過隙一般,農民一般都是沒有受到過高等教育的,大部分的思想都是“政府出錢就做,自己掏腰包就躲”的思想。這就需要政府乃至國家大力投資節水灌溉技術,多建一些節水灌溉工程。也需要政府在相關政策上增強扶持力度,將優惠政策實施到位,使之能夠快速的實施。
3. 加大對節水灌溉設施的維護力度
節水灌溉設施是一個地區農民共有的資源,地方政府應倡導群眾增強保護節水灌溉設施,并做出相應的政策。例如,若此設施在一年中沒有發生過人為因素所造成的設備故障,當地政府可以相應的減少農民灌溉的費用。積極地引導大家,并對設備定期的進行檢查維修,以保證節水灌溉設施正常的運轉。
4. 因地制宜的調節種植、灌溉結構
我國幅員遼闊,地形復雜,降水分布也不同,主要表現為夏多冬少。水資源的分布主要表現為南多北少、東多西少。根據這一問題,我們可以調節種植業結構。具體應合理的利用水資源,譬如在北方地區,常年受到季風氣候及經緯度、地理位置的影響,降水量也較少。對于這種氣候我們就可以種植一些耐旱的農作物,可以采取地底灌溉的方式將水和肥料直接送達到植物根部,根系直接吸收。從而進一步提高了水的利用率,減少了化肥的揮發、流失等損失,從而增加糧食產量。這種方法將水資源合理的進行配置,緩解了供需水的時空矛盾,降低了資源耗損同時也提高了灌溉效率。
五.結束語
農業節水灌溉工程在社會發展的進程中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合理選擇管理手段,實時調整支配資源應用,提高資源利用率。引導農民接受技術、轉變意識,加大機械設備的投資,減少不必要的浪費,更要杜絕安全生產風險。通過改進方法,改善農業生產條件、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推動現代化建設,使資源合理的配置,提高產量,提高品質。
參考文獻:
[1]張新安淺析節水灌溉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期刊論文] 《現代農村科技》 2011年1期
[2]張蓓君,孫紅俠 淺析節水灌溉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期刊論文] 《陜西水利》 2010年z1期
1“.2”是指“點”與“面”相結合的實現模式。“點”上實習主要包括工程訓練、設施技能操作訓練Ⅰ、設施操作技能訓練Ⅱ、生物學實習、植物保護實習、測量實習、設施環境工程實習、設施栽培實習、溫室綜合管理實習、溫室結構與構造課程設計、園區規劃與管理課程設計、建筑電氣課程設計、工程概預算課程設計、休閑農業建筑課程設計、休閑農業藝術與設計課程設計等15項內容,重點提高學生的單項技能。“面”上實習包括社會實踐、暑期綜合教學實習Ⅰ、暑期綜合教學實習Ⅱ、畢業論文(設計)、科研創新項目等內容,是課程實踐的深化和強化的綜合性訓練,旨在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例如:在設計溫室時,學生不僅簡單地從溫室工程建造角度設計,而且從植物需要、環境特點等多方面綜合考慮設計,從而實現了工程和農科有機結合,優化了溫室結構。另外,在設施農業產業中,不僅考慮種植植物種類、栽培管理技術要求,而且考慮產品市場銷售。在實習安排中,我們重點加強面上的實習,保障其時間和實習效果,實習貫穿大學四年,計劃內綜合實習時間達21周,實習內容緊密結合校內(外)實習基地的一線科研、生產和管理等,并在學校導師和基地導師共同指導下進行。對單項點的實習則針對性強,要求精益求精,短時間內突破單項技能的瓶頸,為綜合性實習奠定基礎?!包c”與“面”的合理安排和組合,以理論教學為線,融會貫通,有效提高了學生的復合能力。
2“.3”是指與校企、校研、校社三聯合的實訓基地。近年來,我國設施農業產業發展迅速、遍及全國,涌現出大批設施農業企業、科研單位和農村合作社,建立了大量的設施農業基地,為實踐教學拓展空間創造了有利的條件,有利于我們整合校內外資源,為學生創造更為廣闊的實踐空間。校內建立了設施農業環境與生物技術實驗室、園藝植物與設施生理生態實驗室、溫室工程實驗室、陜西省設施農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實踐教學基地。校外與20家著名的溫室公司、景觀規劃設計公司和設施農業園區建立了長期穩固的合作關系,建立了長期合作的實踐教學基地。這些基地的建立實現了校企、校研、校社聯合培養模式。學校、企業、研究所和農村合作社可為學生提供不同層面、不同需求的實踐平臺,既滿足了學生的實踐實習場地需求,為復合型人才的培養提供了條件,也為企業等用人單位提供了技術支撐與發展活力。擴大空間,匯聚研企社資源,建立多層面實踐教學基地。2008—2011年連續3年,先后選派了346名設施專業本科生分別到農業部規劃設計研究院、上海都市溫室有限公司、北京京鵬溫室有限公司、北京中環易達設施園藝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華榕綠寶石園林綠化工程有限公司、深圳華大基因、寧夏中衛市新陽光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寧夏豐甜科技農業有限公司、陜北安塞生態示范園區、榆林市農業科技示范中心、閻良天成園、西安尊地景觀設計有限公司、楊凌新天地示范園區、楊凌現代化創新園等公司進行綜合實踐。校企、校研、校社聯合的方式,既為學生實習增加了實踐基地,又讓企業、科研單位和合作社與學校合作,促進了他們的發展。我校與寧夏豐甜科技農業有限公司簽訂了寧陜科技合作項目協議書,與寧夏中衛市新陽光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聯合承擔了國家支撐項目。
二、實踐效果分析
1.實踐教學體系得以完善,學生綜合素質得到提高。通過改革,提高了教師和學生對實踐教學重要性的認識,改革了陳舊的實踐教學內容、方法和手段,提升了實踐教學隊伍素質,完善了實踐教學制度;加強了學生動手能力,提高了學習主動性、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綜合素質。對在生產實習中出現的具體問題,學生通過分析問題、查找資料、設計方案、動手實施等一系列基本技能的培養訓練,通過這種訓練使學生真正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實現對理論知識的再認識,使學生全面系統地掌握設施科學領域新技術、新方法和新思維,深刻認識學科在現代農業和社會經濟中的重要作用及發展前景,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心理素質和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培養實事求是的工作態度,養成勤于學習、勇于實踐的良好個性品質。同時,也是對學生進入社會前的一次心理調整。如通過“專業勞動課”教學實踐,學生自主選擇實踐對象和實習實踐環節,自由安排實踐時間,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培養了學生吃苦耐勞精神和團隊精神。在新的課程論文、畢業論文指導模式下,從一開始就高起點、高標準、嚴要求,極大地加強了學生科技創新素質。自2008—2010年本科生公開達24人次。應屆畢業生考取研究生的比例達25.88%以上。
2.培養了學生的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提高了學生的創新能力。通過一系列實踐教學和科研活動,教會學生探求知識的方法,使學生的創新意識逐步增強,創造能力不斷提高。2007年,申請大學生創新性實驗項目的學生占總人數的2.92%,2008年增加到了20.37%,參與學生的人數比例增加。每屆畢業生中有20%的學生參與教師的科研課題。通過實踐教學,增強了學生的適應社會的能力,提高了專業學生的質量,學生對口就業比例提高,2010級畢業學生從事本專業的人達85%之多。
3.更好地解決工科知識與農學知識的銜接問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實踐教學加強了學生和用人單位的聯系和了解,緩解供求不對應的問題,滿足社會對設施專業技能人才的需要。過去圍繞課程進行單項技能培養,工科內容和農學內容不易很好銜接,學生綜合能力很難有質的提高。通過多次綜合實習讓學生在實踐中把握工科和農科兩方面的知識。我們的教師雖本身研究方向是側重某一方面,但由于常年從事設施農業方面工作,而且大多從事社會服務,工農兩方面知識結合較好,在教學中也能兼顧兩方面知識,這也是我們培養學生復合型能力的關鍵所在。實踐教學新體系建設后,我們跟許多企業建立了長期穩定的關系,保證企業能有一定數量的實習生,以給學生提供了除正常實習時間以外隨時實踐的環境條件。寒暑假給學生長時間實習提供了條件,我們安排學生進入企業單位實習,保證了企業和學生之間的相互了解,滿足了企業需要相對穩定的、長時間的實習生要求,也為學生了解企業、了解社會需求奠定了基礎,很好地解決了就業時供求難以對應的問題。
4.實踐教學的社會反響好,報考率和招生規模不斷擴大。自2003年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專業招生2個班52人來,至2007年招生已達4個班,招生規模擴大了1倍。生源地涵蓋全國各地,第一志愿報考率逐年增高,由2007年的33%提高到2009年的54%。從學生不了解該專業到目前招生規模的不斷壯大,說明了該專業自2003年創立以來,逐漸得到了社會的認可,尤其是對學生的綜合素質和發展潛力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5.實踐教學改革了人才培養體系,促進了全國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專業發展。作為全國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專業的首創者,本團隊對該新型專業的創建及人才培養體系的探索與實踐經驗被全國20余家高校借鑒,尤其是專業培養方案及課程設置體系一直被其他高校引為模版。2007年,中國農業大學、南京農業大學、華中農業大學、農業部規劃設計院等全國30多所院校、科研單位參加了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召開了“以學科建設為龍頭,促進設施專業的完善與發展”為主題的全國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專業教學研討會。我們在會議上重點介紹了我校該專業實踐教學改革思路與舉措,受到同行的一致贊譽。2009年舉辦了全國設施專業師資培訓班,為南京農業大學、華中農業大學、沈陽農業大學等17所高校的教師進行了設施工程方面課程的培訓,受到了同行的好評。2010年完成了全國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本科專業學規范,供全國高校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