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9-27 21:58:5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產品質量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由于我國是塑料餐飲具出口的大國,特別是兒童餐飲具的安全問題備受關注??紤]到兒童使用的要求,兒童餐飲具為吸引兒童使用和培養用餐興趣,會做成鮮艷的顏色、貼上卡通圖案等,在工藝上會添加大量的著色劑和一定的加工助劑。因此,容易帶入重金屬、初級芳香胺、多氯聯苯等有害物質。近年來國內外兒童用品的事件較多,關注度比較高。PC材質由于含有BPA等潛在危害性物質,在國內和國外已普遍禁止使用在嬰幼兒用品中。初級芳香胺、多氯聯苯這類環境富集性物質,鉛、鎘、鉻、汞、砷這些物質可以通過飲水、飲食、呼吸或是直接接觸的路徑進入人體,就會極大地損壞身體的正常功能。而且該類物質不像其他的毒素可以在肝臟分解代謝,然后排出體外,相反,它們極易積存在大腦、腎臟等器官,一旦超標,易引起基因突變,影響細胞遺傳,嚴重時會產生畸胎或誘發癌癥。
二、塑料餐飲具產品中主要有害物質
1.塑化劑
塑化劑,也稱增塑劑。增塑劑是工業上被廣泛使用的高分子材料助劑,在塑料加工中添加這種物質,可以使其柔韌性增強,容易加工,可合法用于工業用途。塑化劑事件灣廠商用增塑劑DEHP(后陸續檢出DINP、DNOP、DBP、DMP、DEP等十多種)代替棕櫚油配制起云劑以起到同乳化劑相似的增稠效果。但是,由于DEHP、DINP等塑化劑并不屬于食品香料原料,因此,DEHP不僅不能被添加在食物中,甚至不允許使用在食品包裝上。大量攝入塑化劑可能干擾內分泌,影響生殖和發育。因此,塑化劑禁止用于食品,也不可用于脂肪性食品以及嬰幼兒食品的包裝材料。某些塑化劑的分子結構類似荷爾蒙,被稱為“環境荷爾蒙”,是臺灣環保署列管的毒性化學物質。若長期食用可能引起生殖系統異常、甚至造成畸胎、癌癥的危險。
2.熒光增白劑
熒光增白劑(FWA)是一種無色或淺色的有機化合物,它能吸收人體肉眼看不到的近紫外光(λ=(300-400)nm),再發射出肉眼可見的藍紫色熒光(λ=(420-480)nm),FWA能顯著提高基體本身的白度和光澤度,因此被廣泛用于紡織、造紙、塑料及合成洗滌劑等工業。FWA用于塑料制品中,能增加本身略帶黃色的塑料制品的白度和亮度,能使彩色塑料制品更加鮮艷奪目,能增加黑色塑料制品的亮度。熒光增白劑一旦與人體中的蛋白質結合,就很難通過正常代謝排出體外。同時,熒光劑會極大削弱免疫力及傷口愈合能力,一旦在人體中積蓄過量,除了對肝臟等重要器官造成嚴重危害之外,還會誘發細胞癌變,是潛在致癌因素之一。
3.重金屬和類金屬
重金屬和類金屬元素,當被過量攝入人體后,會造成人重金屬中毒。其中攝入過量鉛對人體健康可造成多系統損害,如神經系統、智力系統、造血系統和腎、心血管系統等;鎘可引致前列腺癌、肺癌和肝癌,吸入鎘化合物微?;驘熿F,可導致喉干咳嗽、頭痛、嘔吐、胸痛、極度不安靜、肺炎和支氣管炎等;鉻化合物吸入體內可導致肺癌和鼻腔癌,誤服鉻化合物,可能會嚴重刺激胃腸道和導致腎臟受損;汞和汞化合物的微塵能迅速被呼吸道、胃腸道和皮膚吸收,嚴重者會損壞腎臟;流行病學研究表明,長期接觸砷與皮膚癌、肺癌的發生有明確的因果關系,并與肝癌、膀胱癌等內臟癌的發生密切相關。
4.初級芳香胺
初級芳香胺(PrimaryAromaticAmines)可以通過呼吸道、胃腸道和皮膚進入人體,經過一系列活化作用使人體細胞的DNA發生結構與功能的變化,導致人致病甚至致癌。相關流行病學調查指出:某些芳香胺可誘發癌癥,如間苯二胺、二氨基二苯甲烷等能誘發泌尿系統的癌癥。除了突變性和致癌性之外,芳香胺還有其它生物毒性,例如4-氨基聯苯、2,6-二甲基苯胺和3,3-二甲基聯苯胺會抑制許多腸道細菌生長,這種作用會影響腸道菌群的平衡。初級芳香胺是一類典型的有毒有害物質,2,4-二氨基甲苯和4,4-亞甲基二苯胺被國際癌癥機構公認為可疑致癌物質。食品接觸材料中芳香胺的遷移溶出是影響其衛生安全的重要方面。近兩年來,歐盟預警通報中多次提到中國出口的制品中被檢出芳香胺超標并采取了市場控制或者拒絕進口等措施,對企業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引起了我國政府部門和相關企業的高度重視。
5.多氯聯苯
多氯聯苯(PolychlorinatedBiphenyls)是聯苯1~10位上的氫原子被一個或者一個以上的氯原子取代后形成的氯代烴類化合物,它由一系列氯化聯苯的異構體組成的一大類有機含氯化合物,其同分異構體和同系物多達209種,通常簡稱PCBs。多氯聯苯一般不溶于水,易溶于脂溶性物質或吸附于顆粒性物質表面。該類物質一旦進入生物體后很難排出體外,可能在生物體中富集到一定的濃度并對生物產生毒性,所以對生物體尤其是人體健康構成了極大威脅。由于多氯聯苯性能穩定,具有良好的化學穩定性、熱穩定性、阻燃性、導熱性、絕緣性。自發明并實現工業生產后長期以來被廣泛應用于各種生產領域。但是,由于多氯聯苯的理化性能穩定,非常難以降解(其半衰期長達40年左右),加上其長期累積以及其中某些異構體和同族體高度的生物富集性和毒性,PCBs已造成全球性的污染。
三、建議
減小塑料餐飲具產品中有害物質對消費者的危害,對于監管部門和生產企業提出以下建議:
(一)建議相關部門完善塑料餐飲具產品相關標準法規,制定增加重金屬和類金屬、初級芳香胺和多氯聯苯等塑料餐飲具產品中存在的有害物質的限量標準及檢測方法標準。
(二)相關監管部門加大監測力度,根據相關標準加強塑料餐飲具產品監督抽查工作,加強預警防控。
(三)建議塑料餐飲具產品生產企業盡量選用優質企業生產的原材料,優質的原材料加工成型后有害物質的殘留量也相對較少。
為了消費者的健康,避免受到該類有毒有害物質的影響,建議消費者在購買和使用塑料餐飲具產品時注意以下幾點:
(一)盡量選擇在正規賣場購買知名企業生產的合格產品。在選購產品時,盡量選擇不添加或少添加著色劑的塑料餐飲具,少選擇顏色鮮艷的塑料餐飲具。
(二)如果塑料餐飲具在給小孩子使用時,應適當的引導小孩子在使用時,不要將塑料餐飲具習慣性放入口中長時間啃咬,以免把有毒有害物質帶入口中。
(三)塑料餐飲具在使用前應進行消毒。消毒時應注意方法,塑料在消毒時的時間和消毒的溫度,以免加速有害物質的釋放。
組織公司全面展開質量考核、驗收工作。負責嚴格執行質量檢測制度,利用數據分析定期召開質量分析會,研究解決出現或潛在的問題,制定改進措施并督促實施。
2企業質量管理人員應具備的素質
2.1立足本職、愛崗敬業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善小事,何以成大器?!逼髽I要想提高市場占有率,增強企業發展后勁,企業的每位員工都必須從小事做起,把小事做好,具備堅強的敬業精神,把個人利益和企業興衰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為企業的發展考慮、思進取,為企業盡到主人翁的最大職責。由于質量管理人員在企業的特殊性,質量管理隊伍更應具備高度的敬業精神。
2.2具備嚴肅認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良好的職業道德
白酒生產質量管理工作貫穿于企業全過程,是一項嚴肅認真、實事求是的工作,在白酒生產過程中原輔材料的質量優劣、生產過程中控制指標的檢測、成品質量的控制等均需質量管理人員通過嚴肅認真的工作,秉承公正、公平、公開、客觀地反映出來,真正發揮企業“眼睛”的作用。如質量管理人員不嚴守職業道德、牟取私利、弄虛作假,會對企業造成很大的損失,所以質量管理人員對待本職應嚴肅認真、實事求是、嚴守職業道德。
2.3質量管理員必須具備一定的文化素養和專業技術水平
具備文化素養和專業技術技能是開展質量管理工作的基石。一個合格的質量管理員必須熟悉國家法律法規、行業要求、規范、標準、掌握質量管理基本理論、規章制度。一個不熟悉質量管理制度的人,不可能做一個合格的質量管理員。一個只知道管理條例而不知道質量規范標準的質量管理員,無法進行有效的過程檢查與控制。質量管理員需要和工人直接打交道,就一定要知道該怎么干,干好的尺度標準是什么,這樣才能夠真正去管理,才容易讓人接受你的管理。
2.4質量管理員應該養成好學的習慣,
善于分析總結,持續改進社會在不斷發展,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在不斷應用,新的規范、標準都需要質量管理人員去學習去認知,新頒布的質量管理國家法律法規等也需要學習、熟悉、掌握、應用。因此,在不斷的競爭中,白酒質量管理隊伍的學習就顯得很重要了,不斷的提高質量管理隊伍的各方面技能,才會使企業多一道防線。質量管理人員養成好學的習慣,及時學習并掌握質量檢驗最新標準、方法與法規,并在工作中不斷分析、總結、改進,不斷提高自己的技術水平和專業能力,充分發揮職能作用,促進企業提高產品質量。
2.5質量管理員要善于團結同志
處理好人際關系質量管理員應具有較強的溝通協調能力。質量管理是最開放的管理系統,上至高管,下至一線、后勤工人,質量管理人員都要與之打交道。為推動全面質量管理的“三全”“(全過程”、“全企業”和“全員”)管理法,質量管理員開展工作必須與相關部門溝通和協調,搞好同事、部門、車間等各方面的人際關系,得到大家的支持和理解,要求質量管理員具有外向型的性格,開朗、活潑、主動、熱情、善于交往。否則使自己陷于孤立,難以形成齊抓共管的局面,面對的阻力就很難讓自己很好地開展工作,陷于被動的境地。當然,搞好關系決不能放棄工作職責或降低質量標準。
2.6具有白酒生產工藝知識
要熟悉白酒的生產工藝流程,從原料到入池發酵,分級貯存,再到成品灌裝等整個生產過程,各個工序的主要控制點都要掌握。在質量管理過程中發現的問題有時反映的是生產工藝的不合理性,只有熟悉白酒生產過程,才能發現問題所在,才能具有較強的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起到真正的生產的“眼睛”作用,指導生產。
2.7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
質量管理員工作具有特殊性,必須對每道工序的質量了然于胸。因此需具備決斷能力、應變能力、承受壓力能力。處理質量事故時能果斷應變,有爭議時能決斷處理,對待非議能承受壓力,時刻秉承公正、公平、公開的客觀原則,真正發揮企業“眼睛”的作用。
3質量管理隊伍的現狀和提高途徑
隨著社會各界對白酒生產質量監督及食品安全的期望越來越高,對質量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質量管理隊伍也面臨更加嚴峻的考驗。目前,白酒生產企業質量管理人員大多是半路出家,很少經過專業知識的培訓。既有理論水平又有豐富實踐經驗的高素質人才較缺,既有質量管理專業特長,又有其他相關方面業務特長的復合型人才尤其缺乏,遠遠不能適應新時期質量管理工作的要求。
3.1加強業務培訓,提高質量管理人員素質
根據“花冠”的實際情況,通過外招、內選來補充新鮮血液,充實質量管理隊伍;組織質量管理人員進行教育培訓。以更新專業知識和提高業務能力為重點,有目的、有計劃、分層次對質量管理隊伍及其管理人員進行基礎性、專業性的培訓,提高檢驗、檢測能力,為適應新時期的白酒質量管理工作提供高效的檢驗檢測技術服務。多形式、多層次、多渠道開展質量管理干部崗位練兵活動,提高自己隊伍的業務水平;引導質量管理人員,深入生產、銷售一線,切實把握質量控制過程中的一切有效信息。
3.2加強適用人才的引進
在充分利用現有質量管理人才的基礎上,注重質量管理隊伍人才梯隊建設,有計劃地引進社會優秀的專業技術人才,補充質量管理隊伍力量,提高自己隊伍的整體水平。
3.3加強質量管理隊伍的思想建設
積極探索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法、新手段、新機制,不斷強化質量管理隊伍的政治素質。通過開展職業道德、職業作風、職業紀律教育并通過建立規章制度,加強考核,來規范工作作為,使質量管理人員牢固樹立愛崗敬業、誠實守信、科學公正、嚴格產品質量意識為主要內容的職業道德,形成良好的質量管理隊伍道德風尚。
3.4加強質量管理隊伍的制度建設
打造一流的質量管理隊伍,必須有一套從嚴管理的制度。建立和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加強內部管理,使各項規章都有據可查,有章可循。如:“花冠”建立了窖池檔案、貯存檔案、點檢卡、破壞性檢驗、風險控制等質量控制制度,嚴格獎懲,狠抓落實,規范和約束人員行為,保證質量管理監督的公正、高效,提高質量管理隊伍的戰斗力。
4結束語
論文關鍵詞:軟件項目管理軟件產品質量因素
論文摘要:軟件項目管理的核心是全面客戶滿意。其管理體系包括:戰略管理、范圍管理、成本管理、時間管理、人力資源管理、溝通管理、風險管理和質量管理。
在軟件和信息科技行業,項目管理經常決定了一個產品或者企業能否成功。項目管理得到越來越多的企業和政府部門的重視,例如中國于2002年4月召開了有關項目管理的首次國際研討會。具體操作與項目最根本的不同在于具體操作是具有連續性和重復性的,而項目則是有時限性和唯一性的。項目是一項為了創造某一唯一的產品或服務的時限性工作。所謂時限性是指每一個項目都具有明確的開端和明確的結束;所謂唯一是指該項產品或服務與同類產品或服務相比在某些方面具有顯著的不同。各種層次的組織都可以承擔項目工作。項目有時只涉及一個組織的某一部分,有時則可能需要跨越好幾個組織。項目是執行組織商業戰略的關鍵。
一、軟件產品項目管理的重要性
20世紀80--90年代,許多大型企業管理信息系統MIS的開發都以失敗而告終。這是為什么?一個重要原因是軟件項目管理水平上不去,尤其是需求分析管理水平上不去,使得項目快要驗收或交付時,卻出了大問題:要么發現用戶需求獲取不準確,要么發現用戶需求變了,致使做好的系統不能用或不好用。20世紀90年代初,上海一家公司在青島做一個港口MIS項目,北京有一個單位在天津做一個港口MIS項目,都是因為甲乙雙方軟件工程基本知識不具備,使得項目管理不到位,導致2個大型項目不成功?,F在軟件應用領域空前廣闊,深人到社會和科學研究等領域的各個方面。軟件的需求也比以往更加多,軟件系統設計也空前復雜。軟件的項目管理問題也就因此而產生了。90年代中期,軟件項目管理不善的問題仍然嚴重。據美國軟件工程狀況調查,只有10%的項目能夠在預定的費用和進度下交付。于是軟件項目管理成為軟件項目發展中最重要的核心問題。為了使軟件項目開發獲得成功,必須對軟件開發項目的工作范圍、可能遇到的風險、需要的資源(人、硬件、軟件)、要實現的任務、經歷的里程碑、花費的工作量(成本),以及進度安排等做到心中有數。軟件項目管理的目的就是提供這些信息,分析信息,并根據分析結果對項目做出調整。軟件項目管理開始于技術工作之前,在軟件開發的整個過程中持續進行,最后中止于軟件過程結束。
二、軟件項目管理體系
隨著軟、硬件技術以及通信技術的日益成熟,軟件技術可以與所有的傳統產業相結合,促進產品的更新換代,大幅度提高產品的附加值,提高勞動生產率,推動產業結構與產品結構的調整。因此,軟件的開發以及應用不僅僅是軟件開發機構的任務,更深地涉及軟件使用者的切身利益,尤其像管理信息系統MIS(ManagcmentInformationSystem)、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CIMS(ComputerIntegrationManufacturingSystem)、企業資源計劃ERP(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及商業智能BI(BusinessIntelligence)等大型的復雜軟件更是綜合了管理科學、計算機科學、通信技術以及數學等各方面的知識,需要各類人員的協調工作才能完成。因此也就有必要從項目管理的角度去管理軟件的開發和運行。從用戶的角度來看,軟件項目的生命周期應該包括項目前期的論證工作、項目計劃、軟件開發、運行、維護以及項目后評價。由此可見軟件項目管理的范圍不僅包括傳統的軟件開發過程,還應該包括開發之前的準備工作以及運行中的維護工作和對項目的總結工作。同時,在軟件項目生命周期中存在著許多活動。根據活動之間的相關性,可以將軟件項目的各種活動分為九大類。
(1)戰略管理。根據用戶的經營目標制定軟件項目的策略,以便為其他各方面的活動提供指導。在制定項目策略的時候應該充分考慮用戶和其他利益相關者的實際需求和市場因素。另外創造和諧的項目環境和連續改進也是戰略管理的重要任務
(2)范圍管理。其目的是控制軟件項目的全部活動過程都在需求范圍內,以確保項目各種資源的高效利用。成功的項目管理離不開用戶、軟件開發隊伍和項目經理的一致理解和協調配合
(3)成本管理。軟件項目的成本不僅包括開發成本,也包括開發之前立項階段以及軟件在運行中的費用。操作者的培訓費用和項所使用的各種硬件設施費用也都是整個項目成本的一部分。這些成本都需要很好地計劃和控制。
(4)時間管理。其內容有確定各項活動之間的時間相關性;估計各項活動的持續時間,跟蹤各項活動的進展情況,動態調筷各項活動之間在時間上的協調。
(5)人力資源管理。在軟件項目中應該為軟件開發人員和管理人員等各類項目人員創造一個和諧良好的工作氛圍。使他們能感到項目成功的把握和積極的工作心態,確保項目隊伍的穩定性和連續性。
(6)溝通管理。溝通管理是一個收集、存儲、配置和項目生命周期內所形成的各種信息的過程為了讓每個項目相關人員及時得到所需的信息,需要很好地解決“什么時候、向什么人禮報什么的”的問題,此外軟件開發隊伍和用戶之間的溝通也是溝通管理中的一項重要工作。
(7)風險管理。由于軟件項目中存在著很多的不確定因索,也就必然存在著各種風險而且風險有可能造成不良的結果,對風險進行分析和監控貫穿于整個軟件項目生命周期。
(8)質量管理。目前軟件的質量還是一個模糊的概念并且難以衡量由于軟件質量主要是在開發階段形成的,因此軟件項目質量管理的重點應放在系統分析、系統設計和編碼階段,走查、評審、調試和測試是保證軟件質量的重要手段軟件工程能力成熟度模型CMM(CapabilityMaturityModel)較好地解決了軟件開發過程中的質量管理問題。
綜合管理。綜合管理的任務是對前面討論的各類管理活動進行協調和控制,使這些活動相互配合。其核心任務是對各種方案進行評價,協調各方面的利益沖突確保項目總體標的最終實現。
三、軟件項目管理的核心是全面客戶滿意
當前,不少軟件業管理人上認為,軟件開發的問題主要在軟件開發的工程化、規范化和軟件開發管理體制。他們按照CMM(CapabilityMaturityModel),IS09002的標準來建立他們的管理體系。這里有商業競爭的因素在起作用。但是,他們忽略了商業競爭中取勝最重要的因素—客戶滿意。他們沒有考慮到他們的管理方法能否滿足客戶不斷變化的需求。從長遠來看,軟件項目真正的成功是客戶的全面滿意。以客戶滿意為中心的質量是必需的。漠視質量或只關心產品/服務是否符合需要的方法再也不足以留住和獲得客戶。因此,軟件開發項目組織必須先確定什么產品/服務可以讓顧客滿意,然后再努力滿足客戶的需求和期望。要實現此目標,組織必須識別對軟件產品的各種特性中哪些是對客戶的滿意起決定作用的要素。例如,服務器操作系統軟件,需要長時間穩定連續工作。穩定性則是該軟件產品的關鍵要素。因此系統的開發管理圍繞著這一關鍵要素來展開。盡管不少的組織明白沒有客戶一個組織就不能生存和發展,或者說沒有客戶就沒有組織,但在項目實施過程中,仍然存在著客戶滿意的障礙:
(1)項目管理組織沒有發展和完善對客戶不斷變化的需求和期望作出快速響應的能力。
(2)項目管理組織沒有聽取客戶意見和建議的能力。
(3)項目管理組織努力傾聽客戶對項目的要求,卻沒有確認客戶的需要和期望。
1.1保障消費者身體健康
保障消費者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應當是食品工業發展的根本性原則。食品生產過程中經歷原材料加工、儲存、運輸、包裝等一系列步驟,中間必然要添加各種化學物質,任何一個細微的環節控制不好受到了污染,或是加工工藝本身存在安全漏洞,都有可能對消費者的身體造成危害。
1.2可提高食品企業的經濟效益
對于食品企業來講,產品質量安全是企業的根本。企業做好食品的質量管理措施,不僅可以在經濟市場中贏得顧客的信賴和口碑,而且在利用先進檢測技術降低了產品的不合格率之后,可以起到有效控制原材料成本,提高經濟效益的目的。
1.3可促進食品工業產品的良性競爭
市場經濟環境中,良性競爭機制是各行業發展的有效推動力。而提高食品質量檢測措施,將好的產品流通到市場之中,必然也會促進同行業的良性競爭,使得其它企業紛紛效仿,努力優化自身食品的生產和質量檢測流程,從而在市場中建立起自己的質量優勢,最終豐富食品市場的產品種類,提高產品的整體質量。也會使得食品工業在市場經濟中領先于其它行業發展。
2我國食品工業產品檢測現狀及問題
2.1供應渠道問題
我國食品加工原材料供應渠道多且混亂,給食品質量檢測帶來了難度。有些企業為了節約成本,在市場上采購一些低價格、劣質的原材料,或者是供應商通過內部關系取得原材料供應權,而沒有通過正常的競爭手段,使得食品供應鏈出現混亂、復雜的現象。
2.2認識程度不夠
據食品部門的統計數據,我國食品行業中有90%以上都是中小型企業,其中又以傳統食品的中小型企業占多數。例如街邊小食攤、小作坊、流動盒飯等傳統小型企業,給食品產業的規范增加了難度,這些傳統企業與大型食品加工企業并存在市場中,客觀上降低了消費者對食品生產、加工程序的標準和要求,從而影響到了人們對于食品質量檢測的普遍認識,產生一種忽視的心理,也使得企業的食品生產、加工降低了質量檢測要求。
2.3食品質量檢測問題
多數中小型食品加工企業自身質量檢測人員少,整體檢測設備、檢測人員專業技能相對較為落后,有些食品質量檢測人員甚至連國家相關標準、食品要求的檢測項目都不知道,有的檢測人員明明知道食品中肯定添加了違規物質,但因企業檢測技術和設備的限制,無法對有害物質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導致檢測結果不了了之。
3食品質量檢測中的要點
(一)、宏觀方面
1.加強管理,提高檢測質量
食品質量檢測的前提宏觀條件是加強食品的安全管理,只有通過加強食品安全的管理才能從整體上改善食品衛生情況,進一步杜絕細菌的感染,若想加強管理,建議從以下幾方面著手,首先,建立健全相關制度,完善的制度措施是社會發展的軟實力,所以只有加強法律體系建設,才能進一步完善食品管理機構的職能。
2.從食品生產企業入手
食品企業使食品生產的搖籃,企業在生產過程中要想加強質量檢測管理建設,前提是明確企業目標,企業在發展過程中要建立食品質量階段性的目標,這樣才能對員工有一個行動上的支持,使職工從自身角度上認識到食品質量檢測問題,無形中形成了合理分配和利用資源效應,同時建立食品質量目標還會刺激員工的工作熱情,員工只有擁有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才能進一步加強食品質量檢測工作的順利開展實施。因此對企業而言,建立一個好的企業質量管理目標,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二)、微觀方面
1.樣品的采集與制備
(1)食品檢測首先應抽取有代表性的檢測樣本,采樣過程中應遵循隨機抽取原則,特別注意記錄好樣本的批號、生產日期、數量等相關信息,并保證所采集樣本數量滿足質量檢測要求,以便于檢測、復檢以及備案等一系列工作的開展。
(2)通常不同形態的食品其取樣方式也是不一樣的。取樣工具必須滿足衛生要求,對于固體樣本應在不同部分取樣,然后將其粉碎混合均勻,做脫水處理之后按照四分法取樣,之后再次進行混合取樣,從而保證樣本的代表性。
2.檢測設備和試劑
(1)檢測設備是食品質量檢測的基礎,包括設備儀器的先進性、工作效率以及使用過程中操作的規范性與否等內容,都直接影響著質量檢測的結果。檢測儀器和設備除了定期檢修之外,日常使用中也應當做好維護和保養,如自校驗設備(天平)應注意在校驗期限內使用,并定期對其進行自校。而對于自制蒸餾裝置等氣密性要求嚴格的設備,應注意在使用前進行氣密性檢測,保障設備的安全可靠性。
(2)檢測過程中化學試劑的選擇和用量,對于檢測結果有著決定性影響。因此應注意定期檢查化學試劑的存放條件和環境,觀察試劑在存放過程中相關性能是否發生變化。
(3)選擇正確、合理的檢測方法。食品企業質檢人員應在送檢前充分分析樣本,并且針對不同的樣本成分選擇不同的檢測方法。檢驗方法中的第一法為仲裁法,對檢測結果有爭議的也可以選用仲裁法。實驗室條件有限不能運用儀器進行檢驗的,可以采取化學分析的方法來進行檢驗。
4.檢測人員的自身素質
人才是企業發展的關鍵,企業若想在食品質量問題上獲得突破,加強檢測人員的自身素質顯得尤為重要;檢測人員的專業技能會影響到食品質量檢測的全部過程和結果的準確性,因此,檢測人員除了應應熟練掌握試驗設備、方法、指標、流程等各項基本能力之外,還必須具備對檢測結果的分析能力,以此保證檢測的順利進行。
5.相關檢測項目的檢查
有些食品中的檢測項目具有相關性,通過對其相關項目的檢查也可以發現檢測結果是否準確,如通過對蜜餞產品的色澤進行檢驗,可判斷出其二氧化硫含量的高低,白酒中的總酯和已酸乙酯,如果已酸乙酯含量高,總酯的含量也會高。
5.結語
1.1社會發展遺留問題多
(1)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留守農村務農的農民少而散,所生產的農產品比較分散,生產種植集約化程度不高,大部分農產品由分散的農戶提供。
(2)城鎮居民利用周邊空地所生產的農產品,產地來源復雜,有的是垃圾場、化工廠、污水溝附近等不宜農產品生產甚至有害場地,產地嚴重不符合農產品標準化生產。由此可見,“小散”農產品質量安全生產控制態勢嚴峻,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工作履步維艱。
1.2政府監管體系不健全
目前,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日趨完善,但鄉鎮及村級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監管體系尚未健全,村級追溯工作尚未啟動。
1.3認識不深入,缺乏主動參與性
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的利益相關主體,即農產品生產者、加工者、銷售者以及消費者,都對農產品質量追溯體系的認識不夠深入,甚至從來沒有關注過,“小散”農產品生產者更談不上。特別是城鎮周邊的小散農產品生產者為了賺取利潤,在拆遷后的廢墟上(垃圾場、化工場地)生產農產品,毫無意識場地金屬及其他有害物質是否超標,甚至使用速效化肥農藥,快速生產農產品后未經任何檢測就進行市場銷售。部分消費者誤認為,這類“小散”農產品是農民自己種植的,理應是“無公害、綠色”農產品,完全扭曲了“無公害、綠色”農產品的真正含義。曾有國內調查研究反映消費者對可追溯農產品的認知度很低,而支付意愿則更低。這直接導致農產品生產者都不愿意參加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因為參加追溯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和耗費一定的人力、物力,而追溯后的產品價格沒有明顯差異,最終導致利益相關主體缺乏主動參與性。
2加快“小散”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的對策
2.1進一步拓寬監管渠道,建立健全監管體系
“小散”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的監管,需要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進一步拓寬監管渠道,建立健全監管體系。建立區縣1鎮1村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監管服務體系,上下協調聯動監管。目前,區縣監管體系已建立,應著重建立鎮、村級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服務站,充分利用屬地管理原則,落實相關責任人,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制度,并與培育農產品“三品一標”認證和農藥殘留檢測技術有機結合,做好屬地管轄內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常態管理和源頭管理等相關工作。
2.2多途徑、全過程采集相關信息
多途徑、全過程采集相關信息,做到農產品有“證”可出,確保農產品有溯可追。
(1)實施產地編碼,建立源頭數據庫。區縣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監管機構,要對轄區內各鄉鎮、村的農產品生產基地制定統一規范的產地編碼,建立與本地區相適合的條形碼標識規范。鎮、村級追溯監管服務站做好轄區內的農產品相關編碼的登記工作,全程監督生產者規范使用條形編碼工作,確保源頭數據庫的真實性。
(2)建立數字檔案,掌控生產全過程。按產地編碼建立農產品生產檔案,按照生產標準和規范,合理使用化肥、農藥,并記錄生產過程中的所有農事信息。
(3)狠抓質量檢測,實行追溯制度。利用鎮、村所屬地檢測室對每一批次農產品進行農藥殘留檢測,建立農產品質量檢測檔案。
(4)嚴控流通環節,不留死角。嚴格控制收購者如實記錄農產品產地、生產者及生產日期等相關信息,進入批發市場時并按規定逐一登記、標識,以便農產品有“證”可出,有“證”可入。對于轄區內收購、轄區外銷售的農產品,在出境之前及時登記并發放產地信息標識碼,以便農產品有“證”可出。
2.3強化宣傳引導,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認知度
相關利益主體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的認知度和實施度對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起決定性作用。因此,只有加大宣傳,提升相關主體的認知水平,確保他們按照相關標準進行生產,才能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
(1)利用鎮、村級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監管服務站,積極引導“小散”農戶進行標準化生產,提高農產品生產者的農產品質量安全認知度,嚴格實施追溯制度,有望實現農產品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生產。
【論文摘要】立法模式的選擇根源于 社會 實際生活。歐盟與我國產品責任法立法模式存在不同特點,其中既有 歷史 的原因也有現實的因素。我國產品責任立法模式應隨著實際社會生活的發展變化進行調整,最大可能地實現 法律 的價值目標。
立法模式通常是指對于某一特定法律問題,一國選擇在哪些法律中、以怎樣的結構來對相關權利義務、法律責任加以規定。對于同一法律問題,可以采取單獨立法,制定專門的法律,也可以在其他部門法中用相關條文加以體現;在層次上,法律規范的形式既可以以法律為主,也可以主要體現為法規或規章。如果采取專門立法,專門法內部的結構分布更是多樣,依照各類別法律的體例和實際需要,立法者有較大的空間加以規劃和設計,其構架對于該立法是否能有效達成立法目的至關重要,成為衡量立法質量的一個關鍵指標。
一、歐盟及主要成員國與
2、這與我國的立法背景和特殊國情是分不開的
產品責任立法與 社會 的生產、交換方式和 經濟 發展水平及人們的思想意識有直接關系。我國 市場 經濟發展迅速,自身經歷的時間很短,產品責任 法律 制度的形成沒有經歷西方國家在商品經濟發展中隨新問題的涌現在判例中確立的過程;同時國人的法律意識和權利意識淡薄,使得立法不能僅靠損害賠償去解決產品質量問題。
關鍵字:農產品質量安全;農戶;農業企業
近年來,農產品質量安全事故層出不窮,從農田到餐桌農產品供應鏈各節點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許多問題。其中,大多來自于食品供應鏈的前端--農產品生產與流通環節(鐘真,孔祥智,2012)。由于農產品安全生產是保證食品安全的基礎(錢原鉻,趙春江,2011),沒有供應鏈前端的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也無從談起。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必須從生產者源頭進行控制,一旦生產環節出現了農藥殘留超標等安全問題,就會一直延續到餐桌,進而影響消費者的生命安全(周峰,徐翔,2007)。基于此,本文通過對2000-2013年國內相關文獻的研究,試圖從農產品生產者(農戶和農業企業)角度,歸納和梳理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產生因素,以期探尋未來相關研究的方向和重點。
文獻搜集結果
為了全面了解我國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情況,筆者以相似概念“食品安全”替代了“農產品質量安全”進行搜索(錢永忠,王芳進,2005),以中國知網CNKI數據庫為入口,檢索了“中國學術期刊網絡出版總庫”、“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中國優秀碩士論文全文數據庫”、“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發現以“食品安全”為“主題”,從1915年到2013年間的文獻共有84580篇。根據這幾個數據庫的“主題”搜索結果,對2000年1月至2013年12月的文獻數量進行了統計,結果如圖1.1所示:
圖1.1 CNKI數據庫中以“食品安全”為“主題”的文獻統計
資料來源:中國知網
可以看到,在2007年之后文獻數量有一個較大幅的增長,數據上從2000年到2007年平均6262篇上漲到2008年的12417篇,這也與2008年三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引起的全社會對食品安全的關注有關。2008年之后則較為平穩的增長,數量上并沒有大幅度的波動。
由于本文旨在探討供應鏈生產者(農戶、農業企業)的生產情況及其責任,在文獻檢索上以“2012-2013南大核心期刊目錄”(經濟學和管理學類)為參考標準,同時以“農戶”、“農業企業”分別為“主題”、“關鍵詞”進行搜索,結果多來自中國農村經濟、中國農村觀察、農業經濟問題、管理世界等國內核心期刊。
檢索后發現,進入21世紀以來關于農戶以及農業企業生產的研究數量比較多,如圖1.2所示:以“主題”為“農戶”的搜索為例,可以發現關于該類問題的文獻呈現出連年遞增的情況。2008年為2063篇,2009年為2257篇,2010年為2367篇,2011年為2063篇,2012年為2936篇,2013年為2865篇,但是2000年到2007年8年間平均文獻數量也僅僅為585篇,也可以看出關于食品安全的話題在這個階段仍然沒有引起普遍的聚焦;同樣,關注農業企業的研究,文獻數量從2008年到2012年呈現連年上漲的趨勢。與之相比,關鍵詞檢索的數量少于主題的檢索,但是在基數上也處于較高的水平。因此,縱觀當前國內對于農產品生產者的研究多集中在農戶與農業企業上,本文也從這兩者出發,探究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的影響因素以及未來的發展方向。
關于農戶與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文獻主要集中在研究農戶自身的缺陷,包括粗放型生產,規模不經濟,以及缺乏統一有效管理等(尚超,2011)。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與農戶數量過多導致難以控制、質量標準體系存在缺陷有關,但是農戶的質量安全認知程度低、技術文化水平不高則往往是導致質量安全問題的直接原因。具體而言專業化生產程度不足,缺乏有效的規模以及缺乏補貼和培訓是導致農戶安全行為得不到保證的原因。
(一)農業專業化生產
我國當前的農戶生產主要集中于粗放型生產(譚天明,2011),規模不經濟,生產行為較為落后。因此,有必要通過農業產業化組織形式的創新,來提高農業的分工和專業化水平,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羅元青,王家能,2008)。由于傳統農村集體組織在動員、形成專業化生產方面有積極的作用(高春鳳,朱啟臻,2007),但在專業化生產條件下,傳統集體組織很難適應市場要求,這是專業化生產條件下的農民比非專業化條件下農民合作意愿強烈的原因所在。因此,為了提高農民的專業生產能力,鞏固農產品質量安全,在我國農業產業化實踐中,政府應該探索,創新多種組織形式,如合作經濟(中介組織)帶動型、專業市場帶動型、主導性產業帶動型等(羅元青,王家能,2008)。由于經濟學的分工理論只注意了分工和專業化在提高經濟效率方面的作用,但是卻忽略了專業化生產由于資產專用性的增強而帶來的交易費用的增加(羅必良,劉成香,2008)。因此,進行農業專業化生產也應該選擇縱向一體化的經營形式以減少專業化生產要求的高資產專用性帶來的交易費用,允許和鼓勵農戶建立合作經濟組織,從而使得分散農戶更能獲取有用的信息從而節約信息費用,減少信息的不對稱。
(二)農業生產規模
不同種植規模農戶是否存在效率差異,曾是一個頗具爭議的問題。生產規模的差異所造成的效率的差別也會對農戶的農產品安全生產行為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傳統經濟理論認為,以小農生產為基礎的小規模農業經濟是與現代市場經濟相對立的非效率經濟。一種有影響的觀點從強調農民收益和發展現代農業角度,主張應提高土地生產率、勞動生產率和農產品商品率,擴大土地的經營規模,實行農地規模經營(任榮華,2007)。但是這種單純擴大規模的做法并不實際,其研究視角主要集中在農戶是否存在規模經濟問題,沒有關注農戶經營是否存在適度規模問題(劉鳳芹,2003)。對于適度規模的控制也不僅僅是縮減農戶的生產規模,陳潔和蘇永玲(2008)通過對“禁牧”這一縮減農業生產規模的行為進行研究后發現農戶的總收入經歷了由降到升的過程,而且禁牧舍飼對農戶種植、養殖產生了影響;同時,項目區內農戶的生產成本逐年增加,純收入有所下降(李新,2006)。成本的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迫使農戶采取機會主義行為,使用不合格的原料進行農產品的初生產,對于農產品質量安全也不利。
(三)其他因素
農業補貼會對農戶的安全生產行為產生影響。近年來,我國政府不斷改革農業補貼方式,加大農業補貼力度,在全國范圍內實施糧食直接補貼的同時,在糧食主產省區大力實施良種補貼項目。良種補貼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農民種糧積極性,提高了政府農業補貼效率(王秀東,王永春,2007),對農戶的安全生產有著積極的影響;此外,道德風險也會對農戶的生產行為產生影響,有機食品生產農戶道德風險發生的比例高達9.03%(張利國,2008),有必要加強監督管理,進行農業生產技術指導來減少這種情況的發生。同時,生產的模式,如農戶與企業的合同也會作用于農戶的生產行為。公司也可以通過與合作社簽訂訂單,利用合作社內部成員之間的互相監督和自我約束,來保證產品的質量和訂單的履行(郭紅東,蔣文華,2007)。
關于農業企業社會責任研究
除了農戶之外,生產環節中另一個重要的利益主體是農業企業。雖然當前國內農戶粗放型生產以及缺乏必要的知識和指導直接導致農產品安全問題(譚天明,2011),但是在“公司+農戶”鏈條中,農業企業充當的角色也不容忽視。以廣東省為例,2011年廣東省農業龍頭企業2403家,帶動農戶達403萬戶,實現農業總產值1640.4億元,占全省實現農業總產值2042.2億元的80.3%。農業企業對農產品質量的要求對農戶起到重要的影響,如果企業沒能履行好帶動農戶的責任以及執行自身的農產品質量安全行為,難以保證農產品的質量安全。
在此基礎上,農業企業對經濟利益的追求,忽視社會責任也導致了自身以及連接農戶的農產品安全問題。農業企業的特殊之處在于生產的農產品直接關系公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姜海洋,2011),并受多種因素影響(汪鳳桂,歐曉明,2013),但是眾多農業企業的表現確差強人意。具體來說,生產商沒有履行好自身的社會責任受到自身和外部的約束:
(一)自身因素
農業企業沒有履行好自身社會責任應該歸咎于自身的運營模式,即追求利潤的最大化、責任意識薄弱、信息披露不足。首先,有學者認為農產品質量問題的發生與生產商自身營銷渠道模式相關(王曉鳳,張文勝,2012)。以乳制品為例,我國乳制品銷售渠道分為完全縱向一體化模式和契約一體化模式。由于乳品的兩種營銷模式都難以真正掌握和覆蓋廣大農村地區,這使得小企業和小生產作坊占據著農村市場。相對大型企業擁有較完善的監測系統,小生產作坊和小企業由于各種原因,容易出現質量問題。
其次,對農業企業而言,維持生產農產品質量安全的責任兼具長期的有利性和短期的不利性。長期來看,承擔食品安全責任有助于企業形成良好的信譽,有助于建立消費者信任,而且通過加大對原材料的控制和質量控制技術的投入對提高企業收益有顯著影響(郭宇,龐文添等,2013)。而短期來看,這種責任往往會與企業的盈利發生直接沖突。出于利益最大化,企業在短期內可能不用履行自身提供質量安全產品的責任(趙翠萍,2012)。這也是導致農業企業可能沒有履行社會責任的一個自身因素。
最后,農業企業對于信息披露的不足也是不履行社會責任的表現,這里的信息包括了產品安全信息和社會責任信息。古川和安玉發(2012)認為農產品生產商要獲得消費者信任并實現與低質量生產商完全分離,必須披露更多的質量安全信息,同時高質量生產商披露信息對其更加有利。而在社會責任信息方面,由于人們在選擇產品時需要了解農業企業是否具有履行社會責任的意識,而農業企業自身很少或者沒有進行社會責任信息的披露(朱晉偉,李冰欣,2012),這也造成了消費者誤買等現象的出現,從而導致了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的發生。
(二)外部因素
除了農業企業自身存在的因素使其沒有履行好社會責任之外,外界也難以提供有效的監督和管制。具體體現在社會評判機制、市場引導機制、政府干預機制和公眾治理機制的不得當(賀立龍,朱方明,2012)。這也關乎生產要素或權利的歸屬界定不清,資源配置方式不合理,生產要素或權利得不到最優化的動態調整,以及激勵與懲戒失衡。
是否應該建立積極干預企業市場行為的外部機構規制,長期以來,對這一議題都存在著爭論。雖然傳統規制理論認為,政府可以通過各種措施、立法以及行政控制,較好地解決企業沒有履行社會責任的市場失靈問題,但是外部監督并不是每時每刻都是行之有效的。
目前,學術界研究外部因素對于企業監督的主要關注點是外部監督機構與企業市場行為方面,諸如妨礙市場效率的壟斷、合謀、信息壁壘等行為的規制,而對于企業社會責任行為的規制并沒有太多的研究(李志強,鄭琴琴,2012)。但是,有少數學者認為外部監督并不能使得企業很好地履行社會責任。孫習明等(2012)在基于“中國到澳大利亞”供應鏈的研究上,發現國家的管制能夠比廠商自身提供更大的約束作用,但是從近幾年發生的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上看,國家的管制卻不盡人意。從企業集群作為研究對象看,更需要充分考慮組織和群體所在的外界環境,特別是企業與企業之間形成的交易網絡以及企業家與企業家之間形成的社會關系網絡(董進才,黃瑋,2012)。周英豪(2009)認為我國對農產品,諸如畜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側重于生產后的控制,很少注意到生產中預防控制的重要性,體現在畜產品標準體系方面就是關于產品質量、檢測方法的標準很多,而關于加工技術規程、衛生規范以及生產中認證的標準很不夠。外部約束的不足同時體現在懲戒、打擊力度不夠嚴上。陶菁和顧慶良(2009)提出企業作為自利的經濟人,其社會責任的形成并不是自發生成的。不能指望自發演進過程提供解決社會群體面臨的所有協調以及沖突問題的方案,實際上它也沒有提供什么方案。要確保企業社會責任演化的內在規則得到遵守,就需要外在的強制制度予以激發,政府作為供給外在制度的組織,具有其先天的優勢。因此,從一定程度上來說,加大監管、增強外部約束,完善監測標準也是激勵生產商履行社會責任的重要舉措(文曉巍,劉妙玲,2012)。
研究結論與展望
(一)結論
關于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文獻研究為我們更加系統的理解如何進行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控制提供了重要的基礎,通過對已有文獻的綜述,我們更加深入地認識了當前農產品質量存在的原因,并得出了以下結論:
1.多數學者認為,農戶沒有履行自身責任體現在為了追求利益而沒有注重原材料的質量,但是對于我國來說,這與農業專業化生產水平低,規模不大,監管不足等原因有關;
2.對于企業來說,為了減少成本而生產質量不達標產品,最終可能會導致“劣幣驅逐良幣”,使不合格農產品充斥市場的情況出現,給消費者帶來危害。這存在著自身與外部原因:自身原因是追求利潤最大化、責任意識薄弱、信息披露不足;外部因素主要是監管不力等問題。
(二)未來展望
盡管學術界已經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研究做了大量的工作,并且取得了一系列的突破,但是,仍有一些問題值得后來研究人員的關注和思考:
1.對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的解決過多地集中在企業社會責任和政府監管上,對消費者的安全認知,購買意愿和行為因素等研究較少,深度不足。而且對于消費者認知的研究多集中在超市,代表性有限。因此,未來的研究也應該多涉及代表性更大的農貿市場等。
2.從利益相關者出發,對于建立整個供應鏈的風險防范機制的研究卻比較少,呈現出“個別防范措施較多,整體預警研究較少”的問題,這也難以串聯供應鏈中的各個利益相關者,一旦有一個環節出了問題,對于之后利益相關者的安全也帶來相應的挑戰。后續的研究中,如何重新認識這些主體的本質及其在農產品安全控制中所發揮的作用將是一個必要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