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1 16:26:2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教育小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論文關鍵詞:開放教育,服務文化,培育
開放教育服務文化是我們電大人在開放教育事業中,通過創業、開拓和發展,由師生員工創造、傳承、積累和共享的服務理念、行業精神、服務方式、制度規范、行為準則與組織架構等的總和。建設體現遠程開放教育特點和規律的服務文化,是遠程開放教育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內在要求,是開放教育的改革與創新的迫切需要。開放教育服務文化以文化為載體,著眼于精神文明教育與物質文明教育相結合,系統服務文化與校內服務文化相結合。一方面賦予學生一種文化意識和文化底蘊,直接服務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另一方面,引導系統共同創建協作共贏的服務文化。
在實踐中我們深深體會到,創建開放教育服務文化,需要建立和完善高質量的學習支持服務體系。其中優化網絡服務環境,有利于打造開放教育服務文化特色;服務于學生的自主學習與協作學習,是遠程開放教育服務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引導基層電大系統共同創建協作共贏的服務文化,增強系統競爭的軟實力;服務地方經濟是實踐科學發展觀的重要途徑。
一、優化網絡服務環境,突出開放教育特色
服務文化建設離不開環境。良好的學習環境就是教育服務。從遠程開放大學的角度看,首先要以網絡環境為基本載體,發揮網絡環境的作用,構建網上服務文化平臺和服務文化氛圍。充分體現開放教育“網絡環境育人”的特色。例如,湖州電大利用網上教學的優勢引導學生上網,做到“以網帶學”; 數字圖書館建設;教師在網上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學習資源,有的課程一個欄目下的學習材料就有百篇之多;還有的教師為學生提供了大量教材以外的學習內容,列出了多個相關知識的網站名稱,方便學生自學,培養學生“會學”;還積極探索網上實踐訓練小論文,嘗試通過形式多樣的網上模擬實訓,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
二、引導系統共同創建,形成協作共贏服務文化
電大系統的服務文化,是以服務價值觀念為核心,以學員和社會滿意為目標,以形成系統上下共同的服務價值認知和行為規范為內容的文化。筆者在實踐中體會到:引導系統共同創建,形成協作共贏服務文化,需要始終堅持以不斷提高全電大系統的服務質量和文明水平為目標,堅持“條塊結合、以塊為主、責任到條、組織到塊”的文化建設原則。在工作中體現先進的服務理念、真摯的服務精神和高超的服務藝術。構建結構合理、發展均衡、網絡健全、服務優質、惠及全社會的電大服務文化體系。
例如,湖州廣播電視大學把電大系統的服務文化建設工作落到實處,確保文化建設的創建活動健康發展。他們圍繞各階段電大的中心工作,密切結合各自的實際情況,制定實施方案,明確目標責任,使文化建設的創建活動,工作有目標性、目標有階段性、措施有操作性,增強了創建工作的計劃性、科學性。為落實創建規劃,實現創建目標。比如,圍繞創建開放大學的熱點主題,組織下屬分院開展征文和評優活動,并在征文活動過程中加強指導服務,為基層電大創造一個良好的科研工作平臺。又如,縣級電大基本的教學、管理和技術隊伍不夠完善,因此在教學輔導等學習支持服務上需要市級電大的大力支持。湖州電大為縣級電大提供師資庫信息,并主動幫他們做好教師聯絡服務工作。為了調動開放教育師生員工的積極性,增進了相互之間的溝通、交流和協作,展示電大的系統凝聚力,電大積極組織和參加了各類文藝活動。與德清電大、長興電大舉行教工籃球比賽。各個班級則在班主任的帶領下,積極開展促進同學間互相交流的聯誼活動等。通過各類活動的開展,營造出了和諧發展的電大系統協作氛圍。
三、服務地方經濟,實現有為有位
電大作為成人教育高等學校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服務社會這一重大功能和責職。電大在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中如何發揮作用是個重大課題。電大要主動融入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于市委(縣委)市政府(縣政府)的中心工作,成為當前經濟轉型升級的“助推器”,大力培養技術型、復合型、知識型技能人才,為地方經濟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為本地區的發展和經濟轉型升級做出應有的貢獻。在服務地方經濟的過程中實現有為有位,爭取得到政府的幫助和支持。
例如,湖州廣播電視大學為進一步加強農民大學生培養項目的內涵建設,切實提高農民大學生各項技能,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講文明的農村實用人才,分院通過講座、送教下鄉、送書下鄉等形式,在觀念創新、體制創新、思維創新和調整農村產業結構等方面給予了大力的幫助。如今年的4月,聘請浙江大學地方合作處副處長張明方教授為300多名農民大學生作了題為《科學技術與現代農業》的專題講座;分院黨員在近幾年中,多次下鄉在法律咨詢、信息服務、平臺建設、渠道聯絡等方面進行了幫扶;在學校圖書館的配合下,在菱湖成校、埭溪成校建立首批“農民大學生圖書室”試點,為廣大農民提供良好的文獻信息資源保障服務。特別是針對不少學員地處偏僻、交通不便的具體情況,多年堅持帶電腦、帶光盤、帶資料下鄉,將面授課堂設在鄉鎮小論文,設在村組,設在企業,集中時間、集中資源、集中精力實施現場教學,為學員提供最體貼、最周到的教學支持服務。
四、為學生學習提供優質服務,培養合格的應用人才
電大開放教育是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要的教學模式。我們要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優質服務。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讓學生真正學會學習。比如,在學校和教師指導下,學生自主制定學習計劃和學習進度,利用學校提供的多種媒體學習資源和學習支持服務開展自主學習,提高學習效率。在學習中遇到困難能夠以協作學習的方式與教師和同學溝通,得到及時幫助與解答。
學生只有學會學習,才能保證能夠按教學大綱的要求順利完成各學科的學習任務,才能夠讓學生掌握終身學習的本領。事實上,在現代化知識經濟社會里,科技和人才競爭日趨激烈,電大學生如何能夠適應社會的需求和變化,謀求更好地生存和發展。學會學習、具備終身學習的能力,是現代社會高素質人才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質。
電大班主任是學員自主學習的最好啟蒙老師。筆者在調查中發現,目前50%以上的電大??茖W生是外來務工或者農民大學生,學員學習基礎普遍較差,他們的學習計劃設計、學習方法的指導、選課以及面授輔導的具體組織工作、學員和學校間的溝通等方面都需要電大班主任指導。電大班主任肩負著建構開放教育模式下師生之間以及學員和學校之間融洽、和諧、關懷、合作的學習關系。電大班主任成為開放教育師生教學關系的重要紐帶。他們的工作服務質量直接影響著電大管理的服務質量。是創造一個良好的有利于學員自主學習的學習環境的關鍵。
總之,培育豐富的電大服務文化,為學員提供高質量的學習支持服務體系,賦予學生一種文化意識和文化底蘊,直接服務于學生的全面發展。是遠程開放教育服務文化建設的重要摘要途徑。
參考文獻:
[1]鄭寧國.豐富開放教育服務文化提升電大競爭軟實力.中央電大時訊.2010.10.11
[2]中央電大.關于推進廣播電視大學文化建設的意見[N] . 中央電大時訊,2009. 03.20
[3]張瑞強,楊建立,賈金才,等.團隊精神培育與學校文化建設[J ] 文教資料.2009.05
【關鍵詞】政治教學;思想道德教育;德才兼備
1. 建立新型的思政課教育體制
作為政治課教師,我們在不斷探索新型的思政課教育教學體制,這種體制的具體內容是: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依據教學大綱的要求,把思想政治(品德)課教學與時事教育、學校日常思想教育工作、校外教育活動有機結合起來,把思想政治(品德)教師的課堂教學與班主任、政教處、共青團(少先隊)干部對學生的政治思想品德教育有機結合起來,形成合力,共同完成學校的德育任務。
具體做法是:
(1)制訂思想政治(品德)課教育教學計劃。在開學初,學校德育領導小組召開政教主任、班主任、團總支書記(少先隊輔導員)、政治(思品)教師聯席會議,根據思想政治(思品)課教學大綱的要求和思想政治(品德)課的內容,針對學生的思想實際和學校本學期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中心,制訂“四位一體”的教育教學計劃。計劃包括:本學期德育工作的重點和中心;思想政治(品德)課哪些內容作為本學期德育工作的主要內容;思想政治(品德)課怎樣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地進行教學,向學生提出哪些行為要求;政治思品課教師、班主任、共青團(少先隊)組織,共同開展哪些教育活動,內容、形式、目的是什么,誰牽頭組織等。
(2)根據計劃安排,各教育渠道做到目的統一、內容統一、行動統一。
(3)學校德育領導小組負責監督“四位一體”教育教學計劃的實施,協調各方面的關系,共同搞好學校德育工作。
建立新的教育教學管理體制,有利于發揮思想政治(思品)課在學校德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有利于學校整個德育工作的開展。
2. 課堂教學與課外教育活動相結合
形式思想政治(品德)課的課堂教學與課外教育活動相結合的教學結構形式,是把思想政治(品德)課的課堂教學與學生參加社會實踐、社會調查、參觀訪問、學生撰寫小論文、專題講演會、英模報告會等教育活動有機結合起來,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地對學生進行“知行統一”教育的教學結構形式。
(1)思想政治(品德)課的課堂教學必須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原則,做到既教書又育人。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是思想政治(品德)課教學的基本原則,也是中小學思想政治(品德)課的內在要求。一方面,教師必須從學生的實際水平出發,在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下功夫,恰當運用實際材料講清理論基礎知識,使學生懂理論,掌握基本觀點。另一方面,教師必須逐步培養學生學會運用的立嘗觀點、方法去分析實際問題,使學生運用所學理論指導自己的言行,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覺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2)組織學生搞好社會調查,參加社會實踐。教師組織學生到社會做調查,是培養學生觀察和分析能力,培養學生參加社會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在思想政治課授課之前或授課之后,師生堅持向社會做調查,了解社會生活實際。把調查上來的材料運用于課堂,進行理論聯系實際教學,這樣做有利于教師講清知識理論,學生弄懂理論知識,同時培養學生觀察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及參加社會實踐的能力。
(3)組織學生撰寫政治小論文,定期召開小論文宣讀會。學生撰寫政治小論文,是貫徹理論聯系實際教學原則,促進學生知識、能力、覺悟三統一的重要一環。學生撰寫政治小論文和宣讀小論文的過程,就是學生運用思想政治課學到的理論、觀點,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梢?,教師組織學生撰寫小論文,定期宣讀小論文,是提高學生觀察和分析問題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
(4)上好思想政治(品德)活動課。思想政治活動課是和政治課有聯系的,但又是不同于思想政治課的一種教育活動形式,它是圍繞思想政治課的有關內容或在思想政治課的理論、觀點指導下開展的教育活動。充分發揮思想政治課在學校德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必須在搞好課堂教學的同時,適當開展形式多樣、生動活潑、富有教育性的活動,如主題班會、講演會、知行統一匯報會、小論文宣讀會、知識競賽等活動。
3. 建立知行統一的綜合評定制度
對思想政治(品德)課進行整體改革,充分發揮其在學校德育中的主渠道作用,不僅要在教材內容、教學管理體制、課堂教學結構、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改革,而且,必須在考試方法上進行改革,打破單一筆試、一張考卷定成績的考試制度。思想政治品德課“四位一體”的知行統一綜合評定制度,是思想政治(品德)課教師、班主任、政教處和共青團(少先隊)干部組成“四位一體”的評委會,把學生知識理論學習情況和行為表現情況綜合起來,評定學生政治課思品課的學習成績的制度,它包括理論知識考試評定和行為表現考核評定。
(1)理論知識考試評定:把每個學生期中、期末兩次考試分數平均作為一學期政治科、思品科的理論知識成績,然后根據這個成績做定性評價,90分以上為優,70分-89分為良,60分-69分為及格,59分以下為不及格。
(2)行為表現考核評定:由思想政治(品德)課教師、班主任、班長、團書記組成評委會,根據思想政治(品德)課向學生提出的行為要求及《守則》、《規范》內容,制定行為表現考核標準。采取自評、小組評、最后評委會總評的辦法,給學生評出優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個等級。
(3)綜合評定:由評委會把學生知識理論評定的等級和行為考核評定的等級進行綜合考慮,評出學生一學期思想政治(品德)課總的成績,也分為優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個等級。
本文圍繞政治小論文的撰寫角度、選題、素材、寫作套路和后期修改這五個方面提出小論文寫作的指導策略,用“多”“亮”“實”“順”“美”等美妙的“音符”,譜寫政治小論文的華美樂章!
一、提供撰寫角度,突顯一個“多”
同一個主題,同一份素材,進行廣度拓展和深度挖掘,有助于多角度呈現立意。
1. 政治學科角度
小論文的撰寫要始終緊扣教材知識,思想政治學科的教材知識是寫好政治小論文的理論基礎。通過課堂教學,學生已了解并掌握了《經濟生活》《政治生活》《生活與哲學》《文化生活》等相關知識,由此構成一個學科體系。在學科理論觀點的指引下選擇小論文撰寫角度,有助于學生對教材知識的理解,使文章更具有嚴謹性、科學性和說服力。
例如,筆者指導學生撰寫的《天藍了 水清了——記馬渚鎮沿山村生態村建設》《朗霞裘服的“春天”來了》和《光耀杭州灣 照亮全世界——來自梁弄鎮燈具產業的報告》三篇文章曾獲余姚市高中學生政治小論文評比一等獎。三篇論文的共同點是:立足于教材,充分調動了《經濟生活》中的相關知識,如科學發展觀中涉及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市場經濟中涉及的宏觀調控等知識,對素材的解讀回歸于課本,避免了空洞說理,因此得到了評委的一致好評。
2. 時政性角度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實驗)》提出,堅持基本觀點教育與把握時代特征相統一……緊密聯系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際,與時俱進地充實和調整教學內容,體現當今世界和我國發展的時代特征,顯示科學理論的強大力量。政治小論文的撰寫角度也應適應時代要求,密切聯系國際社會和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直面高中生思想上的現實問題。如筆者指導學生撰寫的《盜版的世界“學問”大》《綠色奧運 綠色希望》和《似曾相識燕歸來——小手機折射出大道理》等小論文,以盜版、北京奧運會和手機等當年的熱點問題為載體,不僅引發了學生對社會現實問題的深度思考,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的寫作熱情。這就要求政治教師在課堂教學時要注重課本知識與時政熱點相結合,把新聞引入課堂,讓學生逐漸積累撰寫政治小論文的新鮮素材。
3. 地方人文角度
政治小論文的撰寫要具有地方色彩,體現政治學科的獨特性,富有研究價值。筆者發現,近幾年獲得一等獎的小論文一般都有一股濃郁的家鄉味道。如本校學生所撰寫的《姚劇——姚江文明的瑰寶藝術》和《名邦之奇葩 余姚之驕傲》兩篇小論文,挖掘了余姚地方傳統文化——姚劇這個文化資源,從姚劇的起源和發展為主線進行闡述,使人們重新認識了本土文化的價值;《菜,榨出道理來》和《小楊梅 大道理》兩篇小論文,選擇聞名中外的榨菜和楊梅兩種余姚特產,從它們的起源、現狀和未來展望等角度進行撰寫,讓讀者深深體會到余姚本土產品的魅力;《光耀杭州灣 照亮全世界——來自梁弄鎮燈具產業的報告》《同樣的土地 不同的財富》《朗霞裘服的“春天”來了》《四明山經濟發展的“春天”——論四明山“農家樂”》和《白色珍珠——余姚的搖錢樹》等小論文,以余姚的梁弄燈具、朗霞裘皮、四明山的“農家樂”和塑料為撰寫角度,告訴人們這些產業是如何為當地經濟的發展插上騰飛翅膀的。由于學生對自己的家鄉非常熟悉,站在地方人文角度撰寫政治小論文,得心應手、有話可說。這就要求我們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聯系學生生活實際,以本土資源為素材,倡導“生活化”教學,達到理論聯系實際、學用知行的辯證統一。
二、幫助學生選題,突出一個“亮”
幫助學生選好題目,是教師指導學生撰寫小論文的重要一環。小論文的題目是文章內容的高度概括,用最簡潔、最準確和最新穎的文字告訴讀者本篇文章將要闡述的問題,使人閱讀之后一目了然、過目不忘。由于高中生的知識面、理解力和概括能力都有限,課余閱讀報紙雜志和上網了解時事資訊的時間并不多,教師可結合政治學科實際、社會現實問題、地方人文特色和學生個人的興趣愛好等方面來為學生選題提供素材,力爭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新”,不落俗套,注意“亮”度。題目是文章的“眼睛”,為文章選擇一個好題目,可以對整篇文章起到點睛的作用。政治小論文的“眼”,應該明亮而富有生命力,一般為20字左右。若學生以提煉小論文的觀點作為標題,應該注意以下三點:第一,仔細研究背景材料,認真領會材料要說明的中心思想;第二,聯系材料,找出其中心思想與教材知識的結合點;第三,將材料中心思想上升到一定高度形成小論文的觀點,確定標題。例如,本校一位學生以余姚特產——楊梅為主題,立題為《小楊梅 大道理》,一小一大,對比鮮明,給人以眼前一亮的深刻印象,在省高中生政治小論文評比中獲了獎。
三、指導學生搜集和整理素材,彰顯一個“實”
題目確定好之后,緊接著下一步,教師應指導學生搜集、整理相關材料。小論文雖小,材料也不可少,充分占有材料是寫好小論文的前提。教師在輔導中要注意提醒學生:題目不同,搜集資料的范圍、重點和途徑也不一樣。一般說來,可讓學生從以下兩個途徑搜集和占有材料。
一、培養學生數學閱讀的習慣
數學閱讀是指圍繞數學問題或相關資料,以數學思維為基礎和紐帶,用數學的方法、觀念來任知、理解、汲取知識和感受數學文化的學習活動。最初,我們從網上、報刊上找來一些優秀的學生日記,讓學生閱讀,了解數學日記的格式與內容的選擇,激發學生的撰寫熱情。后來,結合學校讀書活動,每學期里組織學生相互推薦優秀數學科普讀物。如:《生活中的數學》、《十萬個為什么(數學卷)》、《數學萬話筒》……同時,每學期開展豐富多彩的閱讀展示活動:學生自編的一張張五彩斑斕的“數學手抄報”、一本本價值連城的“數學剪貼本”、一塊塊內容豐富的黑板報……帶領學生在閱讀中走進數學的世界,體會數學的魅力。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
二、提高學生自我反思的能力
數學小論文是學生自我評價的需要方式之一。反思型論文可以根據自己的數學作業或試卷以及課堂中的表現,對解決某個問題所采用方法的優劣進行自我反思,認識自我,澄清有關問題,從而為充滿信心地繼續學習數學打好基礎。每個星期要求學生對一周來的數學學習情況以數學日記的形式表達出來,教師對學生能夠撰寫的數學日記及時地進行反饋和交流,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在全班同學前朗讀自己的日記。這樣有利于學生取長補短,提高數學交流能力,增強其自信心。長期以往,使學生養成自我反思的習慣,提高數學學習中的認知水平,增強他們自我反思的能力。
三、教師帶頭寫
數學小論文不能滿足于數學反思日記,而要將視野開闊?!敖處煈摮浞掷脤W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指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中去,以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開始,學生不明白如何將數學知識、數學問題融于故事情節中,如何觀察生活中的數學知識。教師要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寫反文,讀給學生聽,并帶學生分析:哪些地方應用了數學知識?是怎么應用的?還可以應用哪些數學知識、續編哪些故事情節?學生模仿練寫數學小論文,逐步養成了從數學的角度觀察生活的習慣,為數學學習積累了豐富的感性經驗。在為數學小論文撰寫而進行的調查活動中,還培養了學生事事心中有數學的節約、環保等意識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同時,也提高了數學教師的寫作能力。
四、幫助學生確定選題
學生受年齡、知識、生活閱歷的局限,因此,大家的選題要從自己最熟悉的、最想寫的內容入手。筆者根據學生的選題進行了分析額,大概有以下幾種:(1)勤于實踐,學以致用,對實際問題建立數學模型,再利用模型對問題進行分析預測。如:父母手機話費調查研究。(2)對生活中普遍存在而又擾人心煩的小事,提出了巧妙的數學方法來解決它。如:打折銷售中的欺詐。(3)對數學問題本身進行研究,探索規律,得出了解決問題的一般方法。如:紙飛機里的數學。(4)對自己數學學習的某個章節、或某個內容的體會與反思。如:小議“黃金分割”。
五、組織學生踴躍參賽和投稿
新課程的實施為校本課程的開發帶來了生機與活力。在新課改背景下如何將各學科與綜合實踐有機結合,開發校內外課程資源,加強課程內容與現代社會、科技發展與學生生活的聯系;如何通過課程資源的整合利用,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索發現、交流合作,最終確保課程目標的有效實現,是我們面臨和思考的主要問題。
校本課程《校園植物文化》以植物為載體開展系列活動,引領學生走近植物,積極挖掘植物所蘊涵的豐富的文化內涵,創造性運用植物文化育人,通過感知植物、詩詞吟誦、現代散文賞析、文化品讀、雅聞趣事、歌詠植物等研究性學習,構建以自主探索為基礎,合作學習為主體的開放的學習過程,實現在認知、情感以及行為等方面的個性發展,培養人文情懷、提高藝術修養、豐富生活情趣。
校本課程《校園植物文化》由生物和語文兩部分組成。語文教學活動分為四節,通過組織學生閱讀與校園植物相關的文章,學生可以了解和認識植物與人類的關系;配合生物學課程調查校園植物資源;探究植物各種生命現象及規律;培養觀察方法,寫好植物觀察日記;背誦相關的詩文積淀人文素養;閱讀名家散文,豐富情感。所有這些活動都會最終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編排語文閱讀第一節“物競天擇·人與自然”,特別在賈祖璋的《葵與向日葵》之后安排了“綜合性學習自然科學小論文”,在這篇關于生物學分類知識的科學小論文后面,安排學寫自然科學小論文有它的合理性,指導高中學生撰寫自然科學小論文富有重要意義。從寫作教學目的看,我們培養的高中學生,將來絕大多數都要去從事生產勞動和科技工作,指導他們撰寫自然科學小論文,可以為他們將來的科技寫作打下堅實的荃礎,使他們終身受益。撰寫自然科學小論文,一般都要建立在自然學科的科學實驗或實地科學考察活動的基礎上,是一個使中學生對科學現象的認識進一步深刻化和條理化的過程,中學生如果要對自己接觸的自然科學中的某些事物現象、問題或某個專題,進行比較深入廣泛的探索研究,并加以論述,寫成科學小論文,以揭示其特征、意義及規律,這種科學小論文的學習非常必要。它是培養青少年創造能力的有效手段。因此,從跨學科教育學的角度看,學生撰寫自然科學小論文,無論對自然學科的學習,還是對寫作學科的學習,都有著極其深刻的意義和不可低估的價值。
詩歌是語言和文學的精華,而每一個青年心中原本都有詩意的人生向往,只是被壓抑在教育體制的凍土下。屈原所謂“秉德無私,參天地兮”,杜甫所謂“雨露之所濡,甘苦齊結實”,李白所謂“萬物興歇皆自然”。他們“大天而思之”,對于天地的博愛無私,自然的規律性,以及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都有極好的形容。詩人親近自然,不論鳥獸蟲魚、花草樹木、日月山川,風雨雷電,都能觸發他們的靈感,引起許多關于宇宙、人生的思考,品讀詩詞就是讓高雅的詩歌貼近我們普通人的生活,納入我們必經的人生歷程之中。當詩歌對我們顯得親近,我們的心靈就會比較自然地感受并萌發詩意。因此第二節編排了詩詞品讀以及“綜合性學習解意象品詩歌作詩詞”。
詩歌鑒賞是高中語文教學和高考語文輔導以及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重點。以花草樹木植物為象征表達人的思想感情,是各民族語言文化中的一種共同現象。人們在欣賞花草樹木外在美的同時,也賦予了它們某種特定的意義。文人學士通過詠詩賦詞,把他們內心的感情和審美情趣寄托于大自然的花草之中,這些形象從外界移入詩中時,為詩人的思想感情所點染、浸潤,傳達著一種感化、教育的力量,因此詩人都非常重視創造意象。意象在詩歌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絕大多數詩歌就是通過意象來詮釋作品的哲理,通過意象來破解作品的寓意,通過意象來鑒賞作品的意境,通過意象來與作者進行藝術、美學、心靈與精神的交流。在詩歌學習中,分析意象,就是分析文學物象中所蘊合的意義,正如艾略特所說:“表情達義的唯一方式,便是找出‘意象’,即一組物象,一個情境,一連串事件,這些訴諸感官經驗的外在意象出現時,該特別情意便馬上給喚引出來?!辫b賞詩歌的意象,就是要讓學生將自己所接觸到的詩歌中的意象分門別類地作梳理。通過查找有關意象的資料,用簡明文字概述意象的寓意。
散文這種體裁,精粹警辟,形式自由,能夠比較迅速地反映生活。寫植物的散文在情物關系的處理上,常常是托物抒情、融情于景、移物就情,就是將物擬人化,賦予物以人的精神、品格、性情、風貌;或通過有聲有色的景物描寫,把情完全融合在寫景的文字中;或把物拉過來,賦予人的情感。作者常常在字里行間流露出他的或喜、或憂、或悲、或思的情感,通過情感傾向的宣泄表達出文章的主旨。因此需要學會在閱讀過程中由體味作者的情感進而準確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旨。
語文第三節散文品讀之后安排了以“植物與文化”為主題的各類活動。植物歷來就蘊含著豐富的象征意義,尤其是中國園林植物在配置上更是受歷代山水畫哲學思想的影響,在植物的選擇上十分重視品格,注重色、香、用。不僅僅是為綠化,而且要能入畫,意境上求深遠、含蓄、內秀。植物象征意義的形成受多方面因素影響:一個是傳統文化,一個是生活習俗。以花草樹木為象征,表達人的思想感情,是各民族語言文化中的一種共同現象。古老的中華大地和源遠流長的華夏文明孕育了以松、梅、竹、菊和牡丹為代表的植物文化,而西方人以玫瑰、百合和櫟樹為代表的植物文化則是古希臘、羅馬文化和西方宗教文化影響的結果。漢民族注重以花木喻人,西方人注重以花代言,這是漢英植物文化最重要的區別。漢民族以花木喻人,關注的是花木的內在氣韻與人之精神品質的聯系。西方人也以花木喻人,但著意的主要是植物的外部特征與人之外貌的聯系。
【關鍵詞】主體性;自主學習;開放模式
“創新是一個民族不斷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創新教育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為基本價值取向的教育實踐。教師要轉變教育觀念,精心營造創新環境,優化解題過程,通過啟發知識來啟發創新、開拓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把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提高學生的素質作為教學和教改的根本任務。現結合筆者近幾年在教學中的認識,給出幾點體會:
一、問題的提出:能否更改“課堂聽講作業考試”模式
中職學生在數學學習上有沒有創新的潛能?如果我們把數學教學模式稱作學生數學創新潛能發揮的“生態環境”,那么現行的數學教學模式是否存在破壞學生個性潛能發揮的“生態環境”的現象呢?
與西方相比,中國的數學教學更強調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由此帶來的數學教學模式更具有明顯的封閉特征?!罢n堂聽講作業考試”成為學生學數學不可更改的模式,“follow me”成為教師教數學不可更改的觀念。當人們在稱許中國學生比西方學生刻苦扎實的同時,似乎無力扭轉中國學生個性發展受壓抑、受限制的困境。升學率的競爭要使“滿堂灌”和“題海戰術”成為“雖不合理卻合情”的“經驗”。難怪學生們在數學小論文中所表現出來的思維活躍,一進入“數學圈”便變的如此“規矩”不敢跨越雷池半步了。
重新審視我們過去已經習慣了的數學教學模式,有沒有這樣一種新的模式,它既能繼承我國數學教學重視基礎的優點,又能立足于學生的終身發展,吸收西方教育以人為本的精華。我們能不能用好辨證法的“揚棄”思想,讓開放模式進入數學教學,給學生創造一個發揮個性潛能的“生態空間”。
二、對開放模式的兩點嘗試:讓“自主學習”進課堂,指導學生撰寫數學小論文
1.讓“自主學習”進課堂
(1)大家提問題,大家討論。這是一種開放的課堂教學模式。課堂上由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自己討論解決。教師只是討論的組織者和誘導者。當然,教師也可以和學生平等的參與討論。在“三角變換原則與技法”、“排列組合錯解剖析”教學課中就是這樣處理的。課堂上可以有反駁和質疑,辨論進入了課堂。學生提出什么問題并非教師所能預料,許多解法教師也未曾想過。
(2)自己確定,今天學生做什么作業。教師不布置作業。這種作業稱為“開放性作業”。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水平和需要,做出自我評估,選擇適合自已的作業。淺的可以是課本上的練習題,深的可以是某一難題研究。各人找好自己的定位,沒有人把作業當包袱,沒有人被外界壓力逼迫去完成作業。完成作業是一個自我鞏固,自我檢測,自我評估和自學的過程。同學們說,這里有寬松感和自由感,這種作業能找到自我感覺。
(3)讓學生自己參與考試試卷評價。一種是自已講自己的錯題。如果自己不會做,要講給大家聽,先得自己弄懂它;如果原先缺乏信心,總是恐懼自卑,那么你通過講前備課,你要講給大家聽,你會發現,真鉆進去了,其實也沒什么可怕;如果你有壞毛病,壞習慣,上臺一講,不得了,自己都恨自己了,那印象特別深。第二種,是我講我的好辦法,展示自我,交流比較,激勵,啟發。
(4)改進學法,提高自學能力。美國杰出數學家波利亞說過:“自學的動力與能力的結合便構成了成功的階梯”。自學能力是《大綱》中提出的學生必須具備的六種能力之一。如教學案例:在《立體幾何》(必修本)“平面的基本性質”一節,可擬以下閱讀提綱,讓學生閱讀自學:①三個定理的主要作用分別是什么?②定理中的“有且只有”說明了事物的什么性?③定理3的推論1證明分幾步?④定理3的推論2及推論3你會證明嗎?⑤平面幾何中的公理、定理等,在空間圖形中是否仍然成立?你能試舉一例嗎?
通過學生對課文的閱讀,既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自學能力。要說明的是,自主學習模式需要具備必要的條件才能順利實施。如學習的知識和能力準備,學生的討論需要欲望的激發;如討論主題的確定,討論過程的控制,討論要點的落實,這些都有賴于教師主導作用的發揮。
在數學教學中不以課上處理習題的多少為標準,而把注重情景創設,注重思想方法和直覺思維的訓練,注重學生課堂的參與,注重對學生學法的指導,注重學科特征之中所透析出的哲理揭示,這些都成為“自主學習”講課堂能順利實施的重要前提。
2.指導學生撰寫數學小論文
數學小論文是展示學生活躍的數學思維和個人才華的手段,是檢驗數學創新能力和應用能力的好形式。數學小論文的發散性和開放性讓數學學習跳出了傳統的“作業——考試”模式,是數學教學評價方式出現了一個全新的方式。我們有權利稱“數學小論文”是對“數學學習考核與評價的一場革命”。
筆者在原高二文秘班作了試點。對怎樣寫數學小論文作了講座。結果令人吃驚,一個月,三十多篇小論文交上來。有的用組合數學方法證明了街頭撲克牌騙局(《由街頭小把式想到分類》),有的自己編出三角函數化簡計算題(《7+8=15的學問?》),有的把挖掘數學隱蔽條件的研究成果寫成論文《一失足成千古恨》,有的把數學正弦波應用于物理的簡諧振動研究,有的用高等數學推導了質點在碰撞中的運動規律。學生的思維觸角早已跳出傳統的數學教學的那個圈子。原來,學生在自己撰寫數學小文中所表現出來的“靈性”,在數學學習當中一點也不缺,原來,只要我們給學生的創新潛力一個好的“生態環境”,學生的個性會表現得如此活躍。
三、三點體會與認識
1.要充分重視“問題情境”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
問題情境的設置不僅在教學的引入階段要格外注意,而且應當隨著教學過程的展開要成為一個連續的過程,并形成幾個,通過精心設計問題情境,不斷激發學習動機,使學生經常處于“憤悱”的狀態中,給學生提供學習的目標和思維的空間,學生自主學習才能真正成為可能。
2.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中加強學法指導
為了在課堂教學中推進素質教育,從發展性的要求來看,不僅要讓學生“學會”數學,而更重要的是“會學”數學,學會學習,具備在未來的學習中,科學地提出問題、探索問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能力。要結合教學實際,因勢利導,適時地進行學法指導,使學生在自主學習中,逐漸領會和撐握科學的學習方法,當然,學生自主學習也離不開教師的主導作用,這種作用主要在問題情境和學法指導兩個方面。學法指導有利于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效益,使他們在學習中把摸索體會到的觀念、方法盡快地上升到理論的高度。
3.注重情感因素是啟動學生自主學習的關鍵
要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動機、興趣、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起著關鍵的作用。讓學生進入一種全新的境界,學生自主學習才能達到比較好的效果。這就需要在課堂教學中,做到師生融洽,感情交流,充分尊重學生人格,關心學生的發展,營造一個民主、平等、和諧的氛圍,在認知和情意兩個領域的有機結合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四、數學教學的開放模式的價值思考
1.教育教學的現代化是以教育教學科學理論為依據的。沒有學習主體的開放式的活躍的思維,只靠外界機械化地“印制”和“錄像”是不可能產生活的“認知機體”的。要提高數學質量,要實施素質教育,根本地還是要學習科學的教育理論。
2.現在數學教師普遍感到棘手的一個問題,是學生總是認為數學太抽象、太難,很多人信心不足,甚至產生了大批數學后進生,解決這個問題的出路究竟在那里?這里我不否認確有一些數學基礎差的學生。但數學教學本身有沒有把你的學生給“打跑了”的現象?學生本來是有個性,有靈氣的,可是,我們那封閉式的教學在課堂上不講民主,扼殺學生的創造力,逼學生在死氣沉沉的環境里坐上九年、十二年,不但無創新意識可言,就連對數學那一點點的興趣都給抹殺了。老師的講課盡是些具體過程,很少有思想與方法的啟示性教育。學生被越教膽子越小,越教越枯燥??峙逻@還是讓學生對數學失去信心,失去興趣,甚至變成后進生的重要原因呢。
3.數學是科學??茖W的教學必須用科學的教學理論和方法??墒牵艺娴囊姷接腥擞妹孕诺姆椒▉斫炭茖W,他們宣傳對書本的迷信,對權威的迷信。他們不贊成數學教學的平等、民主、和諧,不習慣學生的創造意識。應該意識到,這種開放的民主與平等的教學理論本身就是在進行破除迷信的教育。只有破除迷信,才能解放人的個性,才能讓人的創新意識活躍起來。創新意識的真正價值在于它的長久性和多維性,正是這種長久性和多維性才對學生的終身發展,對民族的振興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數學教學的開放只是一種形式。它以開發學生的創新潛能為自己的出發點,我認為必然會是極富生命力的。
參考文獻:
[1]陸海泉主編.中學數學文集(第一版)[M].復旦大學出版社,1992,8.
[2]郭允遠.關鍵是創設問題情境[J].中學數學教學參考,2001(10).
[3]宋慶.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幾點思考[J].中學數學雜志,2001(2).
[4]李秉德主編.教學論[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近幾年來,高考歷史試題已基本摒棄了過去“以綱為綱、以本為本”的命題原則,而是參照“雙綱”(教學大綱和考綱),又不拘泥于“雙綱”,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這表明高考在命題指導思想上已逐漸從傳統的“以知識立意”轉變為“以能力立意”。題型做了較大的變動,尤其在問答題上設計開放性試題,其特征是結論和觀點沒有定論,無論如何解答,結論和觀點都不違背歷史真實性與規律性。評卷標準也對標準答案作了較大的松動,只要言之有理,有理有據,就可以得高分,得滿分。目的旨在改變以往死記硬背的學習方法,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提出獨特見解,引導學生走向培養能力,進行創造性學習和思維。近幾年高考文綜試卷中不斷出現了開放型的試題,表明高中學生做開放型習題是一項基本能力要求,這在今后的高考中將得到進一步的體現。
開放型習題有以下幾種形式。
1、設計開放型問答題。
高中歷史問答題具有檢測學生掌握基礎知識的程度,考查學生多種認知能力,檢驗學生的情感品質,反映學生的創造思維等能力,因而在歷史習題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也是歷史教學中常用的教學方法之一。但長期以來,問答題題型多為平鋪敘述題和簡單說明題,例如“簡述秦始皇為鞏固統一的多民族封建國家所采取的措施及影響”,“為什么說法國大革命是資產階級革命時代最大最徹底的一次革命”。答案一般都可在教材找到“現成品”,通過死記硬背把它解決。在我近二十年的教學生涯中,也長時期采用這類題目。
隨著教學改革的迅猛發展,自身學習的不斷深入,教學經驗日益積累,我的問題設計逐漸由封閉型走向開放型。下面列舉同類題的兩種不同設計。
(1)甲:簡述的歷史功績。
乙:史學家對的最后結果有兩種觀點。一種認為:了清王朝,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完成了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任務,所以說是勝利的;另一種認為:并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所以說是失敗的。你同意哪一種觀點?或者你有什么新的見解,請用史實說明。
(2)甲:敘述英法推行綏靖政策的具體表現極其產生的后果。
乙:英國政府對希特勒態度不夠強硬,歷來受到指責,你認為英國政府有其他出路嗎?
綜觀上述二道題目,甲類題設問角度狹窄、呆板,沒有多大新意。而乙類題立意新穎奇特,設問靈活多變,答案跳出教材,沒有唯一性的評分標準。學生可根據自己獨特的視角,創造性地闡發自己的認識和理解,思維有了一個廣闊自由的空間,成為對學生創造性能力培養的一個好方法。
2、搜集歷史資料,撰寫歷史小論文。
歷史小論文,集開放性、探究性、實踐性于一體,也是高中歷史開放型習題的最好形式之一,它有如下步驟:
(1)選題。歷史小論文選題廣,內容多。既可以由教師提供部分題目,也可以學生自己命題。一是可以在學習基礎型課程中選題;二是結合拓展型課題選題;三是選用高中歷史研究性課題,等等。
(2)搜集。選好題后應制定研究計劃,商討研究步驟,明確具體分工。然后選擇閱讀的有關書籍,作好必要的讀書筆記,對搜集的資料要加以整理分析。教師要指導學生有針對性地閱讀和思考,使學生對研究的課題具有一定的背景性知識,了解和把握課題所涉及的歷史事實,對課題進行深入研討,從而使搜集工作扎實有效,避免無功而返。
(3)撰寫。指導學生先擬訂論文寫作提綱,確定論文寫作所涉及的范圍,然后由學生獨立完成小論文的寫作。一般來說,論文應包括課題的提出及其研究的目的意義,對課題的分析論證及得出的結論,并附有資料來源或參考書目。
歷史小論文要求論點明確,論據充分;要有自己的獨特見解,不要人云亦云;要有新穎,有創意。教師要對學生成果進行評定,或由全班學生集體評價,擇優進行交流,并集緝成冊。
3、開展社會調查,撰寫調查報告。
涉及近現代史的研究性課題,可以通過社會調查、實地考察、參觀訪問等活動進行研究。在組織調查活動之前,教師和學生應當根據選定的研究性課題,擬訂調查的主題和目的,選擇調查的對象和范圍,確定調查方法和過程。通過實際調查,整理調查的材料和數據,對事實進行分析,作出結論形成調查報告。在調查活動中學生的感性認識和理性思維相互交融,各種能力得到提升,其思想教育的效果也遠比空洞的說教好得多。
創新是一泓永不枯竭的源泉,歷史習題的創新設計,能賦予新世紀歷史教學新的生命力,它的作用主要體現以下方面。
1、主題性。開放型習題不是一種純粹完成任務式的行為,而是給學生主題意識的發揮提供自由廣闊的活動空間,任由他們學習鉆研、思考總結,有興趣地主動去完成。
2、研究性。無論是開放型問答題,還是小論文、調查報告,這些習題的研究多是圍繞歷史事件、歷史現象的原因、特點、影響、評價等方面,單靠教科書和課堂教學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學生進行更深層次的研討和研究。
3、實踐性。開放型習題需要學生同搜索資料、調查訪問、參觀考察等活動結合起來,強調探求習題過程,它既豐富了歷史學習的內容,又鍛煉了學生的實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