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1 16:26:1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經濟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公路經濟論文范文一:公路經濟管理體制研究
一、公路經濟管理措施探討
(一)法律方面
我國目前在公路的管理方面還較為混亂,相對于一些發達國家來說,我國在公路管理的有序性和發展性方面還存在著一定的差距,主要原因在于缺少一套較為完備的健全性的法律保障機制。我國在對于高速公路管理的相對落后性上使得公路管理方面不能完全體現出其對于促進社會和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因此,從法律方面來看,立法上對于加快高速公路建設以及管理上需要適應相關的時展的需求,這是當下時展的必然選擇。因此,要想充分發揮公路經濟管理方面對于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就首先需要在遵照法律的基礎上積極制定相關的交通建設方面的法規等。例如,關于明確公民在高速公路交通活動方面所享受的權利以及應該履行的義務方面,進行相關的公民交通權利以及義務的相關規定,使得人們能夠明確規范自身的相關行為,從而能夠使得在發生糾紛的過程中能夠有章可循,進而減少一些交通方面的矛盾,構建和諧社會。因此,要想在公路經濟建設方面充分促進國家社會和經濟的不斷發展,應該要盡早完善公路相關的法律和法規,能夠從更大程度上實現交通管理的有關的科學化和法制化發展,不但能夠有效健全我國的公路管理體制的相關方面的需求,還能夠保證我國的公路健康發展的主要需求。
(二)行政經濟方面
高速公路自身在自然壟斷條件和主要的需求特征方面,我國的高速公路目前主要就是少數的企業實行壟斷性經營。我國高速公路之所以能夠被少數的企業所壟斷,其主要的原因在于公路自身具有一定的公共性和規模性以及不可替代性,這樣使得公路的建設和管理的投資以及經營風險大等,這樣能夠造成一般的企業對于公路投資方面難以承擔。由于少數的企業在壟斷的情況下,使得我國的高速公路管理方面存在著一定的資源配置效率低下等現象。因此,政府在這個過程中就需要扮演較為重要的角色,主要就是通過一些經濟手段干預相關的市場發展,承擔起維護公共產品有序發展的重要責任。在組織和建設管理公路的過程中,在使用良好的交通服務的基礎上,賦予特定的企業在公路建設上的壟斷的相關權利。未來能夠有效減少企業在進行公路管理過程中遇到的相關問題,管理部門以及一些賦予了企業壟斷性經營權的基礎上面加大對于該情況進行治理的力度。例如,主管部門可以使用微觀規制的方法。微觀規制主要指的就是政府賦予企業特許的相關經營的同時,允許政府對其進行相關的治理。在這樣的處理方案下,一方面主要是適應了一些公路的實際運營發展的相關規律,另外一方面主要就是體現了政府對于宏觀經濟方面的發展目標和需求,從而減少一些因為企業壟斷帶來的一些不利的影響和問題。除此之外,政府賦予了企業在公路建設權限的主要表現方面在于其特許的相關經營企業簽訂的相關特許經營合同內容。因此,相關方面需要明確合同的雙方之間的權利和義務。在雙方權利和義務都得到明確的基礎上,進而保障公路建設和管理的合理性運行。
二、成本方面
在成本的管理和控制方面,主要涉及的是公路施工項目的成本費用的相關預測和計劃、公路施工成本費用的分析以及公路工程的成本費用的相關控制。公路施工項目相關的成本費用的計劃和預測是任何一項工程在施工之前需要進行科學計劃和論證的部分。相關的工作人員通過對于編制工程施工的預算方面來完成項目施工之前的相關成本管理的工作。預算管理作為工程建設的一個較為重要的環節,在整個公路管理和建設的整個過程中都反映著成本管理的問題。公路施工項目的成本費用相關管理的另外一個主要的環節是計劃成本,計劃成本主要是項目經理部門按照工程計劃期間內的相關工程資料,在工程的施工之前提前編寫出相關的成本計劃等,形成完整地成本控制計劃。因此,在實際的公路施工項目成本費用的管理過程中,應當要嚴格地執行相關的開工之前的各項準備工作,從而制定出完備的成本計劃,以免造成一些資源上配備不合理的問題。
三、總結
總之,伴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的交通運輸部門在未來的社會發展中將扮演著更多地角色。除此之外,運輸市場也會逐漸面臨著更多的問題,這不僅是機遇又是挑戰。因此,關于如何提升我國的公路的經濟管理效率并且制定出適合公路運營的管理模式是促進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舉措。筆者主要分析了公路經濟刮泥的體制和措施,希望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我國的公路建設。
公路經濟論文范文二:經營性高速公路經濟管理論文
一.高速公路經濟管理體制的重要性
1)保障大眾社會的出行利益高速公路已經成為了現代人們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們的外出旅行,都離不開高速公路。從其性質上來說,高速公路是一種開放性和公益性的工程,但從其本質上來講,它是一種公共產品。對于公共產品的管理,其管理結果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大眾的利益。為了進一步保障人們的出行利益,建立健全管理體制,加快經濟管理體制的改革,已經成為了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
2)有利于國有資產的安全高速公路是國家持有的,它是國家的特有資產。加強對高速公路的管理,換句話說,也就是加強對國有資產的管理。在管理高速公路的時候,不論高速公路的投資者是誰,管理者和經營者是誰,總體還是屬于國家的,它是一種無形資產。既然高速公路是國有資產,加速高速公路的經濟管理的意義就更為突出。用經濟管理體制的規范與約束來管理高速公路,這對于加快高速公路的發展,做好高速公路的養護與維護工作而言,具有較大的促進作用。
3)滿足生產力的客觀要求經濟在發展,時代在進步,每個不同時期有著每個不同時期的發展特色。社會生產力的客觀需求也會因為各種因素的變化而變化。就實際情況而言,市場經濟是商品經濟生產社會化程度發展到一定階段時的必然產物,只要是社會化生產基礎上的商品經濟,無論它是實行生產資料公有制還是私有制,都必須符合市場經濟體制。作為國家的發展基礎,交通運輸業的重要性也越來越突出。與此有關的各類基礎設施也在不斷完善,全球一體化的趨勢和市場競爭的激烈程度也是日益增加。面對如今的發展現狀,建立相應的經濟管理體制,加快高速公路的改革,也是適應社會化發展的客觀需求。
二.經營性高速公路經濟管理改革的措施
在管理的同時不斷積累有關的經驗,在后期的改革中,才能不斷探討出更加有效的改革措施。高速公路的發展情況隨著經濟的發展也在不斷變化,為了更好地管理高速公路,其有關的改革措施也要綜合多方面進行考慮,盡可能考慮完善。以下主要從三方面來闡述關于高速公路經濟管理的改革措施。
1)經濟和行政手段高速公路的發展并不是獨立運行的,它與國家經濟的發展息息相關。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現如今它已經成為了人們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高速公路是一項比較重要的基礎設施,它的規模性、公共性、不可替代性和非營利性,以及它的投資數額大、施工周期長、投資回收楊苗河北省高速公路石黃管理處石家莊050000時間長、經營風險大等特點,導致很多的企業不愿意參與其中。在這種發展情況下,政府必須出來干預,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主動承擔起高速公路的責任,與此同時組織高速公路的施工和建設,并提供良好的服務,只有一家企業來負責管理高速公路,高速公路的一切都與它有關,在某種程度上來說,該企業就是一種壟斷性企業?,F如今的管理方式正是如此,高速公路作為國家的資產,它的一切與國家設立的相關單位有關。政府對高速公路的經營進行規制的措施,不僅符合了高速公路的發展規律,在某種程度上也體現了政府的宏觀經濟目標。
2)法律手段高速公路的管理中運用法律手段來管理,不失為一種好的管理方法。尤其是在那些經濟發達的地區,高速公路每天的車流量都不計其數。做好高速公路的管理,與加快城市的發展具有密切的關系。首先,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的法律規范,以此來約束一些違規的行為。一套規范的法律是保證高速公路運行的基礎,同時也是建立經濟管理體制的基本需求。在管理的過程中,會運用一些已有的法律法規,與此同時,相關人員還應不斷完善這方面的法律法規,使其更加完善。早在2004年,國家就出臺和修訂了《公路法》和《收費公路管理條例》,這兩項法規已經對相關的收費做了具體的規定,但是對于經營性的高速公路的法律法規,并沒有出臺,因而在管理的過程中遇到問題也沒有相應的法律來參照,使得很多問題不能被及時解決,時間一長,問題的嚴重性就更加突出。為了進一步改善現狀,相關部門必須根據實際情況,不斷完善經營性高速公路經濟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規。盡可能實行一種綜合性的執法機制,對高速公路中的力量和管理資源進行統籌分配,從而形成快速的反應機構。此外,為了進一步提升高速公路行政的辦事效率,保障高速公路的正常運行,還需要不斷完善管理信息體系,從而提高管理水平。
3)強化高速公路的成本管理對經營性高速公路進行經濟管理,不僅僅是在高速公路建成之后進行管理,在高速公路的建設期間,對高速公路進行成本控制也是一種有效的管理方式。成本控制主要從施工人員的費用、材料費用、現場管理費用等多個方面入手,依據成本計劃和成本降低率,通過和實際的成本進行比較,定期檢查成本的完成情況,并對其進行具體分析,找出影響成本增加的因素,并從中總結出相關經驗,從而制定出符合實際情況的具體措施。一般而言,高速公路在施工過程中成本控制是否得當,直接關系到后期工程完工的經濟效益,對高速公路的經濟管理有著最密切的聯系。
求學網為您提供“中國經濟論文農村改革與發展”解決您在寫中國經濟論文中的難題
中國經濟論文農村改革與發展
以上就是我們為您準備的“中國經濟論文農村改革與發展”,更多內容請點擊求學網論文頻道。
(一)《山西日報》報道的統計分析《山西日報》作為山西省的主流媒體,在低碳經濟宣傳方面起著引領輿論的重大作用。在時間、版面、欄目等方面,下了很大功夫,體裁多樣,風格多元。1.報道統計以下是《山西日報》2009年至2011年一些關于低碳經濟的相關報道。2.相關分析(1)報道時間分析從以上統計可看出,就在2009年12月7日哥本哈根世界氣候大會召開之后的第二年,也即2010年的上半年,山西日報對于“低碳經濟”的宣傳呈密簇狀態,而在隨后的一年內,則又呈現出下降趨勢,如圖1所示。(2)報道地區分析從報道地區上看,《山西日報》較為全面地報道了省內各地的“低碳”發展情況,且報道篇目較為均衡。在筆者檢索的報道中有23篇是關于各地的報道,具體內容如圖2。(3)報道體裁分析在筆者檢索報道中有43篇不同體裁的報道文章,具體內容見圖3。
(二)《山西晚報》的報道分析《山西晚報》在低碳經濟的宣傳方面也不遺余力。據不完全統計,2010年3月的“低碳經濟”新聞有4條,在2010年9月相關新聞7條,如對工業企業的低碳減排建設:《太原建東山低碳經濟工業園綠色山西指日可待》(2010.9.8-33版)、《“低碳清明”滿眼春》(2011.4.4-A1)、《太原六旬老人騎車走天涯稱將宣傳低碳生活》(2010.3.14-8版)、《山西低碳生活:開展廢舊手機電池回收活動》(2010.4.23-21版)等。圖4是《山西日報》、《山西晚報》有關、“低碳經濟”報道時間(X軸)、數量(Y軸單位:篇)的統計。從以上列表可看出,盡管做為省級媒體,山西日報和山西晚報在低碳經濟的宣傳力度都很大,而山西晚報做為都市報,在報道力量上顯得要弱一些。
(三)《山西經濟日報》報道分析《山西經濟報》是省內媒體中又一重要的低碳經濟宣傳載體。與全省的低碳經濟宣傳形勢相吻合,《山西經濟日報》也做了大量相關的報道。下面是《山西經濟日報》的報道統計。《山西經濟日報》關于低碳經濟的報道,體裁主要表現為消息和專題,但報道數量不多。從時間分配上可看出,2010年哥本哈根會議后,報道數量較多,報道形式多樣,2011年次之,到2012年則呈現出下降趨勢。
二、省內媒體低碳經濟宣傳報道分析
將以上統計內容做一簡單的分析不難發現,主流媒體對于低碳經濟的報道主要體現為消息和專題兩大體裁,對于普通受眾而言,如何踐行“低碳生活”,這些信息傳達得并不充分。只有《山西經濟日報》中的一些篇目,如《“低碳生活”從我做起》、《騎車光榮》、《趁著陽光明媚去“低碳游”》、《我的低碳生活》、《踐行低碳生活從點滴做起》、《今天,你低碳了嗎》、《節能我行動低碳新生活》涉及到一般受眾的需求。低碳經濟的實施,政府的意志與措施起到主導作用,而對大多數民眾而言,態度與行為的改變是傳播者必須考慮的內容,媒體還應加大此方面報道的力度。
(一)基于受眾“同宗相似性”的訊息解碼一般而言,受眾對訊息的接受要經歷“刺激、編碼、傳播、解碼、內化”的過程,這種內化建立在共通的意義空間也即所謂“同宗相似性”(homophyly)上?!霸诖蟊妭鞑ブ?,編碼者應當在充分了解受眾的基礎上塑造符合他們的信息,這樣訊息才能被準確解讀并達到預期效果”。在《山西經濟日報》2010年4月6日刊發的《低碳生活:用綠色引導未來》一文中,有“把在電動跑步機上45分鐘的鍛煉改為到附近公園慢跑,可以減少將近1000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不用洗衣機甩干衣服,而是讓衣服自然晾干,可以減少2300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休息時和下班后關閉電腦及顯示器,除省電外還可以將這些電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1/3等等”的內容,這些訊息的大量傳達,可以讓那些茫然失措的人們找到低碳生活的恰當途徑,并逐漸形成良好的價值觀念?!叭藗兊膬r值觀影響其行為,媒介批評家必須關注大眾媒介產品中任務的價值觀,并審視這些價值觀對于社會的暗示”。一旦這種價值觀穩定到行為暗示,就會逐漸擴延為一種規范性文化約束,在公共領域里扮演起關鍵性角色?!叭藗兺ㄟ^媒體學習如何適應他們所在的社區及社會,并在這一過程中獲得安慰。這促進了社會的整合”?!吧鐣恼稀保钦麄€社會運行機制暢通無阻的內在動力與外在推力,當這種整合逐漸演變為某種生活規范并上升到價值觀念,“低碳生活”也就成為了全民生活的共同取向。文化規范中“共同理念”的培養,大多要經歷從訓示”到“對話”,再到“執行”的線性歷程。傳播的“推送模式”向“拉動模式”的轉變,包括了受眾來自日常交流與互動的經驗與見解“。人們運用和發展媒介,用以服務于人類行動的目的,而這些人類行動大部分帶有明確的意圖或爭議性”。對于傳播者來說,“明確的意圖”是低碳經濟宣傳中必備的訊息要素,即倡導無污染的綠色生活方式、采取低碳的可持續的消費行為、提高公眾的環境參與度等,那些“爭議性”的信息,很多時候只能體現為細枝末節,在總體上,則須保持主流話語的一致性。這樣,“低碳生活”才能真正深入人心。
(二)基于泛化“積極受眾”的立體傳輸“積極的受眾”建立于以下幾個方面的假設:1、受眾是積極的,是帶著意圖使用媒介的;2、受眾選擇特定的媒介獲取需求的滿足,動機和他或她本身有關;3、媒介與其他資源競爭,滿足受眾的需要;4、人們對自己如何使用媒介、興趣和動機所在,都有足夠的自知之明。積極的受眾對媒介的選擇,與人們身處的社會環境和媒介相關的需求的產生有關。在全國各大城市空氣質量每況日下、霧霾天氣對人身心造成傷害的情形下,希望媒體報道更多相關治理的信息,是許多受眾“興趣和動機”所在。而“社會情境使你意識到需要關注的問題,然后從媒介中搜索相關的信息”,同時,“社會情境經常導致特定的價值觀,通過消費相關的媒介內容能夠進一步肯定和加強這些價值觀”。受眾需求與政策取向的暗合,是媒介以大篇幅、長時段、深入化報道低碳經濟相關信息的絕佳時機?!皬沫h境保護到經濟效益,從生態指標到制度設計,現代性環境話語的核心思想是實現生產方式和生產理念的綠色轉型”。
1.碳金融
低碳經濟的發展促進了碳交易的發展,而碳交易的成功又依賴于發達的金融體系。低碳金融,是由低碳經濟發展來的,十余年來國際金融新興的一種金融,即低碳金融是與碳有關系的金融活動,也可以叫碳融資。金融界有人從廣義和狹義兩個方面界定了碳金融的內涵:從狹義上講,世界銀行把碳金融定義為提供給購買溫室氣體減排項目的資源;廣義的碳金融是指氣候變化的市場化解決方案。同時,又提出碳金融的四大功能:減排的成本收益轉化功能;能源連轉型的資金融通功能;氣候風險管理和轉移功能;國際貿易投資促進功能。
2.低碳經濟與碳金融的相互聯系
碳金融具有很大的市場空間,要發展低碳經濟必須走“碳金融”之路。金融以經濟為核心,低碳經濟的發展引導經濟結構、產業結構發生轉變,為與之相關的金融的發展和創新提供了機遇與空間,促使金融體系由傳統金融向低碳金融發展。而低碳經濟和其他經濟活動一樣離不開金融的支撐。金融機構資金的投入,能夠引領低碳經濟低碳經濟領域技術的創新和發展。
二、我國低碳經濟和碳金融發展的現狀
1.我國低碳經濟發展的現狀
低碳經濟已經成為各國未來經濟發展的主流方向,我國也不例外。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已經開始大力提倡低碳經濟,減少碳排放量,雖然已經取得一些成果,但成果并不顯著。目前我國存在的問題還很多。
(1)高碳排放經濟仍無法舍棄
我國的能源主要是煤,石油等,這些能源還在大量使用,使我國的碳排放量遠高于其他國家,而且為了保持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還在繼續依賴高碳經濟。而低碳經濟的發展的關鍵是低碳技術,但低碳技術實現難度大,涉及范圍廣,嚴重制約低碳經濟的發展,并且低碳技術前期投資大,短期內可能無法帶來經濟的快速增長。因而為了實現經濟快速發展的目標,我國的高碳排放量經濟短期內仍無法舍棄。
(2)我國缺乏發展低碳經濟的技術支持
國外低碳經濟的快速發展離不開先進的技術,我國卻僅僅希望依靠降低能源消耗中的碳排放來實現低碳經濟是不可能的的。低碳經濟發展過程的低碳技術的發展,是實現高資源利用率和開發新能源的關鍵,因此我們應該加大低碳技術開發的投資力度,加強與國外的在低碳技術開發上的合作,學習外國先進的經驗與技術,實現國內低碳經濟的快速發展。
2.我國碳金融發展現狀
(1)相關法律法規不夠健全
我國已先后在低碳經濟和節能減排方面,了《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在低碳金融方面和聯合國環境署《金融機構關于環境和可持續發展的聲明》以及《綠色信貸環保指南》等有關指導性的政策和綱要。這些政策和綱要可操作性差,缺少低碳金融的支持性政策,妨礙了金融機構的發展。
(2)碳金融的發展局限
目前國內碳金融市場發展不健全;很多企業對碳金融和CDM的商業價值認識不足;金融機構對碳金融的操作模式、項目開發、交易程序還很陌生;以及碳金融項目本身較長的開發周期、不確定的風險因素、較高的交易成本等都影響了金融機構與相關企業的參與熱情。
三、積極采取措施解決相關問題
1.加大銀行對低碳項目的投融資力度
低碳經濟的發展拓寬了銀行的貸款產品范圍和金融服務內容,給銀行帶來了金融創新新領域的壓力和低碳經濟發展資金的巨大需求。銀行在履行社會職責的同時分享低碳經濟帶來的的”盛宴“。目前國內商業銀行業應該加強在碳金融核心部分的研究,加強對CDM相關專業知識及政策法規的了解,將低碳經濟項目作為貸款項目支持的重點,采取積極相應的貸款政策,拓展融資渠道,加大對相應產業的投資力度。商業銀行在開展碳排放交易時,要積極創新貸款管理機制以適應低碳經濟的發展要求,并做好資金的風險管理,重視潛在的政策風險,提高資金的利用效率,保證低碳項目開發的順利進行。
2.加強對碳金融發展的政策支持
碳金融是一個新生事物,其發展要以相關政策為支持,不斷探索和總結實踐經驗。首先政府應該將發展低碳經濟置于國家戰略高度,加大對低碳經濟的支持力度。金融監管機構要不斷拓寬視野,更新服務理念,轉換監督方式,探索監管新思路。有關部門要規范碳金融管理機制,積極吸取國際先進經驗,加強對相應碳金融業務國家有關部門之間的協調,制定和完善低碳金融方面的法律法規,保障低碳市場運轉的規范化;構建國家級碳交易管理平臺,形成合理的交易價格;采取一系列經濟懲罰獎勵政策,包括稅收補貼價格和貸款政策等,建立和完善激勵約束機制和生態補償金制度,制定鼓勵企業的節能減排措施;建立政府、媒體、企業與公眾相結合的宣傳機制,培養低碳領域人才,提高人們的低碳意識和理念,引導人們向低碳生活方式轉變,逐漸建立一個低碳社會。
3.提高碳金融領域的科技水平
政府應該投資建立以企業模式運作的獨立公司——碳基金,以幫助工商業和公共部門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捕獲低碳技術的商業機會;加大產品的生產能源的利用率,廢物循環使用,處理溫室氣體的凈化,新能源的開發,可再生能源和清潔能源的發掘等領域的科技創新投入;大力促進商用低碳技術的研發推廣,在碳捕獲、碳儲存等領域占領綠色產業的技術制高點;提高能源效率,發展可再生能源、清潔能源,建設示范低碳發電站,發展清潔煤技術,減少二氧化碳排放。
四、結論
一是減少很多種污染的排放。植物結構有很多種且比較復雜,葉片表面多毛還能分泌油脂和汁液,這些特點有助于吸收有害氣體與吸附大量塵埃顆粒。杜鵑、紫薇這些植物可以吸收二氧化硫、氯氣、氯化鋅等其它的有毒氣體。松屬、云杉屬、樺木等森林植物會釋放出很多殺菌素,能夠殺死多種病原菌。如果用人工方法或噴灑殺蟲劑、殺菌劑來消除病蟲害,易造成環境污染問題,不但成本高而且耗能較多。
二是減少很多土石方工程。人們通過投入資金、勞動力、水泥、鋼材等其它材料和能耗建造大量攔水壩、蓄水池等工程,既耗費化石能源,又污染環境。到了一定時期它們不能用了再拆除還要耗費能源。森林吸收和儲存大量降水,它通過調節徑流來減少或避免洪澇災害的發生,這種方式所用成本比上面所說建造水利工程花費成本要低很多。森林在蓄水過程中能夠減少水土與土壤養分的流失,從而使農林業生產在很大程度上減小了對化肥與能源的需求,降低了能源的消耗量與環境污染。
三是減少物質和能源的耗費。這些年來,氣象災害在不斷增多。利用人工方法來防洪減災,不僅耗費大量人力,還要投入很多的物質和能量。森林可以有效調節氣候,減少洪澇、干旱等其它災害,確保與維護生產環境不向壞的方向發展,降低化肥的消耗和能耗,讓農作物與畜牧業在自然環境中較多地受到自然環境影響來獲得發展與收益,這大大減少了控制災害、消除影響所耗費成本,在生態系統調控過程中降低了物質與能源的耗費。四是改善生活與自然環境。森林這個大環境包含著自然與人文要素,對人類生存環境起著較好的優化與改善作用,當人們置身于森林生態環境中時,可以在視覺、聽覺、嗅覺上達到放松的目的,增進精神與肉體上的健康。人們還可以旅游、爬山、探險等進行其它活動。在自然環境條件下,那些用來調溫、調濕、滯塵的人工設備被大大減少了使用次數與時間,同時也大大降低了能耗與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林產品對于建設低碳經濟來說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森林也是一種具有戰略性特點的能源資源,就像煤炭、石油、天然氣那樣,它的特點是可再生、可降解、占地少、一次種植能夠持續利用,所以說它是非常重要的綠色能源。木材作為一種生物材料和其它非木質林產品,都有著低碳經濟的效果,所以可以被當成能源使用也可以被當成生產生活資料使用。
2低碳經濟影響下發展我國林業的措施
優化該種產業結構,建立一個以低碳為主的該種產業體系。林業產業結構要根據實際情況作出調整,這樣能更有效地促進其發展,同時這對它要實現可持續發展來說也是物質保障。要根據市場需求,加快建設生產周期較短工業用途或其它用途的原料林;對于林產品要不斷創新,對于以往簡單的原料加工要加快發展步伐,爭取早日實現綜合性的精深加工;加快建設以森林為主的旅游業、花卉業。對于林業產業的結構作出調整,使其向低碳方向發展,建立一個具有低碳特點的新型該種產業系統,它的主要內容是低碳森林培育、低碳林產加工、低碳森林旅游?,F在世界上的能源和其他資源被人們過度開發利用,資源短缺問題影響越來越大,對于生物質能源的利用在技術上已經取得了不少進步,它是一種可再生能源,能用它來生產出的化工產品越來越多,又因為它的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在使用中不會污染環境,所以它在眾多的能源中優勢越來越突出。歐美與東南亞的部分國家很重視該種能源,他們把大豆、菜籽油、棕櫚油等作為原材料制成生物柴油,把玉米、甘蔗等其它糧食產品作為原材料制成乙醇??紤]到我國國情人口眾多、經濟發展不同地區差異較大,食用油和糧食還是人們不可或缺的食物,所以我們不能像歐美國家那樣把它們制成生物質能源。所以林業產業是我們重點考慮的對象,這種生物質能源在我國的可行性很大。林木的特點很多;例如,綠色環保、可再生、生產無污染等,用它來取代石化能源是一個很有價值的發展方向,不僅能使能源結構得到優化,減少環境污染,還有助于維護森林資源。我國有大面積林地,很適合林木生物質能源的發展。所以加快發展該種能源能解決我國石化能源的短缺問題,同時對于改善生態環境來說也是一個重要的戰略舉措,在確保能源安全、調整與優化能源結構方面有重要作用。加大植樹造林力度尤其是對那些荒山。只有做好植樹造林工作,才能有效增加森林面積,這樣才能吸收和固定更多的碳。我國現有無林地5700萬hm2,沙地與荒地是3億hm2,所以森林面積還有很大的增加空間。按照有關《生態規劃》,在今后36年時間內我國的森林面積將增加26%以上,森林對二氧化碳的凈吸收能力將大大增加,這就使我國森林的碳匯能力提高很多。植樹造林的特點是公眾參與的積極性高,所以要大力宣傳與深入開展各種植樹活動,吸引更多的群眾來參加植樹造林活動。對于荒山要想做好3方面措施:封、造、管:有些荒山適合人工造林,要積極用植苗與直播結合起來的方式,加快森林的建設;有些荒山不適合人工造林,就要做好封育工作,使地面植被在自然狀態下恢復。
3總結
1.重慶市郵電經濟面臨的挑戰機遇及對策
2.市場經濟呼喚郵電經濟接軌
3.探討如何加快建立我國郵電通信業經濟新體制
4.應當沖破產品經濟模式的束縛——論我國郵電經濟核算體制改革的途徑
5.中國郵電經濟的分區及區差規律
6.淺議加快建立我國郵電經濟新體制
7.研討經濟理論 深化郵電改革
8.交通運輸和郵電通信業與國民經濟發展的因果關系
9.重慶郵電大學經濟管理類專業培養特色探討
10.應當加強郵電經濟理論的研究
11.加強理論研究 推動郵電改革——南京郵電學院管理系郵電經濟理論討論會綜述
12.初論郵電經濟體制的改革
13.對建立郵電經濟理論的一些見解
14.發展郵電經濟 加快四化建設——關于上海郵電事業的經濟調查
15.也談郵電經濟效益
16.運輸郵電業與國民經濟其他部門的關聯分析
17.改革呼喚著創新和完善郵電經濟理論
18.對郵電經濟研究工作的幾點看法
19.改革郵電經濟管理體制
20.郵電經濟體制改革的回顧與展望
21.提高郵電經濟效益的有效途徑
22.對傳統郵電經濟理論的反思
23.開拓郵電經濟研究是改革的需要
24.對現行郵電經濟核算辦法的初步探討
25.淺析轉變郵電經濟增長方式的必要性
26.關于建立新型郵電經濟學的幾點意見
27.郵電經濟是商品經濟
28.郵電經濟糾紛與訴訟時效
29.關于郵電經濟核算制的理論與實踐問題——第二次全國郵電經濟核算學術討論簡介
30.對郵電經濟兩個理論問題的淺見
31.當前郵電經濟管理的幾個問題
32.談談郵電經濟圖書的出版情況和設想
33.加速轉變郵電經濟增長方式的思考
34.抓緊有利時機 加速郵電建設——郵電經濟管理模式研討會綜述
35.郵電高校經濟管理類科研創新團隊的構建
36.“郵電經濟理論征文”評選揭曉
37.轉變郵電經濟增長方式的基本途徑
38.學習經濟理論 推動和發展郵電經濟學
39.價值規律與郵電經濟核算
40.擴大融資渠道 推進聯合建設──第七次京津滬郵電經濟與管理研討會綜述
41.加快郵電事業發展 促進地方經濟建設
42.福建省局擬成立郵電經濟研究會
43.從實際出發 做好郵電改革發展這篇大文章——京津滬第五次郵電經濟學術交流會綜述
44.樹立有利于郵電經濟發展的六個觀念
45.轉變郵電經濟增長方式的探索
46.有關郵電經濟問題的幾種不同看法
47.三十五年來郵電經濟核算在不斷前進
48.郵電要堅定不移地走市場經濟道路——京津滬第六次郵電經濟與管理研討會綜述
49.“郵電經濟理論征文”領導小組召開會議部署征文評審事宜
50.談談郵電經濟責任制
51.提高郵電經濟效益的幾點看法
52.郵電資源緊缺度與郵電國民經濟效益
53.郵電資費體系改革中的幾個經濟理論問題
54.跨入新世紀的必然選擇──黑龍江省管局局長陳永有談郵電經濟增長方式
55.以市場機制促進郵電通信經濟發展的實踐思考
56.郵電通信業發展對地域經濟發展的影響研究——以貴州為例
57.加強郵電經濟合同管理之我見
58.實行專業經營管理是郵電經濟體制改革的必由之路
59.轉變郵電經濟增長方式的矛盾及優勢
60.產品決定產業屬性──再談郵電通信產業經濟性質及現實意義
61.談談提高郵電經濟效益問題
62.試談轉變郵電經濟增長方式的著眼點
63.郵電通信經濟效益的計算方法研究
64.加強郵電資金審計監督 推進經濟向集約型轉變
65.認真學習實施郵電新財會制度 促進郵電經濟更快發展
66.按照商品經濟原則 改革管理體制 搞活郵電經營
67.改革郵電財會制度 促進郵電經濟更快發展
68.關于郵電通信建設項目經濟評價基本方法的探討
69.試論郵電企業的社會經濟效益
70.郵電通信建設項目技術經濟評價研究
71.努力提高通信網的整體素質和效益──再談郵電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
72.要切實重視提高郵電經濟效益──《百強之路》序言
73.試論調整改革郵電資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74.郵電營銷藝術初探
75.總結經驗完善郵電企業經濟核算制
76.郵電經濟核算要“兩條腿”走路——談重視和加強郵電專業核算問題
77.重視發揮郵電通信在振興遼寧經濟中的先行作用
78.強化經濟合同管理 服務郵電通信事業
79.談談當前郵電經濟核算制的幾個問題
80.把握市場機制規律 加快發展郵電經濟
81.學習經濟理論 推動和發展郵電經濟學
82.郵電通信業發展對地域經濟發展的影響探析
83.提高郵電經濟效益需處理好三個關系
84.試析郵電技術進步與經濟增長方式轉變
85.在市場經濟中郵電需要實行五個轉變
86.剛剛起步的蘇聯郵電經濟體制改革
87.郵電通信產出物國民經濟評價影子價格的研究
88.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郵電企業如何加強質量工作初探
89.搞活沿海地區郵電企業 為發展外向型經濟服務——京津滬四局召開第二次學術交流會
90.我國郵電通信業的宏觀經濟效益及其最優投資比例計算
91.淺談郵電通信企業的經濟效益問題
92.知識經濟時代的郵電市場營銷
93.郵電通信經濟效益的一種實用計算方法
94.改善郵電服務 增強通信能力
95.論郵電部門實行經濟核算制
96.統計如何轉變觀念以適應變化中的市場經濟需求
97.郵電通信企業經濟效益評價
98.圍繞經濟做文章——創辦《上海郵電報(社會版)》的體會
根據空間相互作用、城市流強度、斷裂點等相關數理模型,分別以GDP,第二、三產業中17個行業從業人員以及兩市間距離為指標變量,對淮海經濟區20個城市經濟聯系的空間作用強度、方向與范圍進行定量測度與分析評價。
1.1作用強度
1.1.1經濟聯系強度。據公式(1)計得淮海經濟區主要城市兩兩間的經濟作用強度(圖1)。兩城市間經濟作用強度大于30個經濟度的有4對:徐州和棗莊(66.41個經濟度,下同)、徐州和淮北(47.38)、徐州和宿州(37.20)、淮北和宿州(30.66);在20~30個經濟度間的有3對:徐州和宿遷(22.10)、徐州和淮安(20.64)、萊蕪和泰安(29.84);在10~20個經濟度范圍內的城市有8對:徐州和臨沂(16.76)、徐州和淮安(14.75)、連云港和臨沂(10.62)、鹽城和淮安(13.79)、亳州和商丘(10.24)、棗莊和臨沂(17.75)、棗莊和濟寧(11.29)、日照和臨沂(13.19);其它城市間作用強度較低,均在10個經濟度以下??偟膩碚f,開封、周口、菏澤、阜陽、蚌埠5個城市與該區其它城市間的經濟作用強度均在10個經濟度以下,徐州則與除周口外的所有城市間的作用強度都在1.5個經濟度以上,而兩城市間作用強度最小的為周口和連云港,僅為0.10個經濟度。據公式(2)計得該區主要城市空間作用的總體強度(圖1),并據此將20個城市分為四類:高經濟作用總強度的城市(作用強度在150個經濟度以上,下同)、中高經濟作用總強度的城市(100~150之間)、中經濟作用總強度的城市(50~100范圍內)和低經濟作用總強度的城市(50以下)。徐州空間作用總體強度最大,達267.71個經濟度,屬于高經濟聯系強度的城市,是位居第二位的棗莊(作用強度為144.08個經濟度,下同)的1.86倍,為總體強度最低的周口(9.25)的28.95倍,這表明徐州經濟的可持續性發展勁頭較強。棗莊、淮北、臨沂、宿州處于高經濟聯系強度城市之列,與各個城市間經濟聯系較為緊密,可持續發展的潛力比較強。中經濟聯系總體強度的城市有5個,依次為淮安、宿遷、泰安、濟寧和萊蕪,在今后的發展中,其可持續發展的勢頭有待提高。處于低經濟聯系強度的城市有10個,城市可持續發展能力較弱,今后發展中必須注重經濟轉型,加強與其他城市間的經濟聯系,縮小與先進城市之間差距,促進淮海經濟區的總體發展。
1.1.2城市流強度。計算城市流強度相關值(表1),據此將城市分為四類:高城市流強度城市(城市流強度值在300億元以上)、中高城市流強度城市(200~300億元)、中城市流強度城市(100~200億元)以及弱城市流強度城市(100億元以下)。由表1可知,徐州是高城市流強度城市,是淮海經濟區的中心城市。作為蘇北第一大城市、中國第二大鐵路樞紐,徐州以其獨特的交通運輸優勢和較快的經濟發展取得了較大的城市外向功能量和較高的城市功能效率,城市流強度值高達384.19億元,對淮海經濟區起著輻射和帶動作用,成為淮海經濟區的發展核心。臨沂和淮安屬于中高城市流強度城市,其城市流強度要遠遠高于中城市流強度城市,是淮海經濟區發展的重要城市,且臨沂以高于淮安10%的城市流強度成為該區發展的副級中心。中城市流強度城市有6個,依次為日照、萊蕪、棗莊、宿州、宿遷和鹽城,成為淮海經濟區發展的地方性集聚地和輻射中心。其余11個城市是弱城市流強度城市,是該區發展中較為必不可少的城市。可見,淮海經濟區“一超多強”局面較為顯著,未來發展的潛力巨大。在空間分布上,這些城市基本遵從“中心—”式分布[26]:淮海經濟區的發展核心徐州,位于其中心位置,而弱城市流強度的城市主要分散于該區邊緣地帶。這與城市經濟作用強度所得結論基本一致。
1.2作用方向據公式(3)計得淮海經濟區主要城市的隸屬度大小,由此分析淮海經濟區主要城市的經濟作用方向。由圖2可知,徐州的首位聯系城市是棗莊,其隸屬度高達24.81%;其次為淮北,隸屬度為17.70;隸屬度最低的為周口(0.42)。從空間距離上看,徐州經濟作用方向首先是距離較近但不相鄰城市,其次是相鄰城市,而對距離較遠城市也有聯系,可見其聯系方向表現為“中心—”向外擴散的模式。由圖3可知,其它主要城市對徐州的隸屬度均在各自隸屬度的前五位之列,說明徐州是淮海經濟區的發展核心。對徐州的隸屬度,排在首位的有6個城市,其中棗莊對其隸屬度最大,高達46.09%,說明徐州是其主要聯系方向;排在第二位的6個城市,隸屬度在10.35%~16.25之間不等,且各個城市的首位聯系城市表現為鄰近城市;排在第三位的有菏澤、周口、開封、萊蕪,除萊蕪的首位隸屬度達52.06%,聯系方向表現為泰安方向外,其他城市的前三位隸屬度相差不大,聯系方向均指向相鄰地域和中心城市徐州。日照、連云港對徐州隸屬度排在各自隸屬度第四位,這兩個城市由于其地理位置的限制,聯系方向表現為相鄰地域指向;泰安對徐州的隸屬度排在第五位,隸屬度僅7.70%,其主要聯系城市為萊蕪、濟寧。綜上,城市空間作用的主要方向表現為與核心城市的緊密聯系和與其周邊城市緊密聯系的共同作用,即顯示出地域相鄰指向性原則和中心城市指向性原則[16]。
1.3作用范圍據公式(9)~(10)計得淮海經濟區主要城市間的斷裂點及場強(表2、表3)。由表2可見,徐州與各個城市間斷裂點明顯壓縮到終點城市,說明徐州輻射能力較強。與淮北間的場強最大,達1.19億元/km2,因此,可以此為強輻射半徑的選定場強,來確定各城市經濟輻射能量絕大部分擴散在多大范圍內。從表3可知,各相鄰城市間起點城市到斷裂點距離占兩城市距離的比重在0.4~0.6間波動,城市間輻射能力差距不大,且兩城市距離較近時,其場強也較高,說明具有向對方空間產生經濟影響的能力[27]。因此,以各相鄰城市間場強均值為弱輻射半徑的選定場強來計算城市弱輻射范圍,以反映各城市對周邊地區的主要影響范圍[28](圖4)。由圖4可以看出,淮海經濟區中部以徐州為中心,距徐州44.92km和110.92km以內分別為其強輻射和弱輻射范圍,這是由于其最強的城市綜合實力積聚了較強的經濟輻射能量;棗莊、淮北、宿州的強輻射半徑均在徐州弱輻射范圍內,說明它們受其輻射最強。東部以臨沂、淮安、日照為中心。這些城市規模相當,輻射范圍相互交叉地作用于對周邊區域,其中,宿遷幾乎被徐州和淮安的輻射平均瓜分,受這兩個城市的屏蔽效應[29]較大,不利于其自身的發展。北部以泰安、濟寧為中心,其中,泰安和萊蕪的相互作用甚密,其輻射能力向對方空間逐步滲透。而西部城市的經濟輻射能力較弱,彼此輻射半徑不相互重合,發展較為分散,綜合實力有待提高??傮w來看,徐州無疑是淮海經濟區的輻射中心,呈現圈層輻射其他城市的空間結構:核心層表現為徐州的弱輻射范圍圈,包括徐州、淮北、宿州、棗莊;中心層表現為與徐州弱輻射范圍有交叉的城市,包括臨沂、宿遷、濟寧、商丘、亳州、蚌埠、淮安;層表現為與徐州的弱輻射圈無交叉的城市,包括連云港、日照、泰安、萊蕪、菏澤、開封、周口、阜陽、鹽城。
2主要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