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小學教育實習調查報告
時間:2023-03-01 16:25:4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小學教育實習調查報告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調查報告是在占有大量現實和歷史資料的基礎上,用敘述性的語言實事求是地反映某一客觀事物。下面就讓小編帶你去看看小學生家庭教育問題專訪調查報告范文5篇,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小學生家庭教育調查報告1一、調查背景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兒童成長的重要保證,我們于____年3月份對我市農村小學開展了調查訪問,關于農村小學生家庭教育的調查報告。調查組得到了學校領導的大力支持和配合。這次調查,采取聽匯報、發問卷、召開座談會等形式。調查范圍主要在兩所小學的三、四、五年級部分學生和家長中進行。共發出調查問卷390份,收回有效卷371份。學生和家長對問卷內容進行了逐項填寫,先后三次召開座談會。
二、調查目的
目前,農村中很多家庭已相對地富了起來,家長們也能意識到知識的重要性,但他們只是一味地把孩子送家教班、特長班把教育責任全權委派給老師,自己不注重對孩子進行家庭教育,有的家長對家庭教育的知識一無所知或一知半解,甚至違背小學生成長的客觀規律,急于求成,拔苗助長。為了提高家長對家庭教育重要意義的認識,同時引起教育部門、教育工作者對家庭教育的高度重視,以便采取各種辦法,協調好校內外各種教育力量,使學生受到全面的教育,健康快樂地成長。
三、調查步驟
這次調查,主要使用問卷調查法、座談法和家訪談話法。對學生專項調查的要點是:你覺得父母對你的哪方面最關心?你覺得爸爸媽媽和自己是平等的嗎?對家長專項調查的要點是:你覺得爸爸媽媽說的話都是對的嗎?你在家里幫爸爸媽媽做家務嗎?......通過回收調查表,研讀家訪、談話紀錄,綜合起來分析,探求共性原因,完成調查報告,調查報告《關于農村小學生家庭教育的調查報告》。
四、調查對象
1、家長的職業:農民占57.5%;
干部和工人占38.8%;個體戶占3.7%工人中大部分是在社區企業或從事臨時建筑工,屬農工兼顧,均居住農村。
2、家長文化程度:大專以上占6.3%;
中專文化占12.1%;初中占66%;小學文化占15.6%。家長的文化大部分是小學和初中,其中一部分未讀初中。
3、家庭經濟收入:來自農業和農親找工收入較低的占83.8%;
收入較好的只占2.5%;經濟困難的占12.5%;特別困難的占1.2%。
4、家庭組成情況:原婚的占91.2%;
再婚的占2.5%;單親家庭占6.3%。
5、家庭學習環境:參加問卷調查的家長,平進看書看報的占17.5%;
畏導孩子學習的約占23.75%。農村家庭沒有良好的學習氛圍,能給孩子提供單獨的學習場所、有桌椅、燈具、必須的學習用品及圖書資料,并能在平時購買少量的課外書籍等占25%左右。這些并非全是家庭經濟所限,大部分還是家長的認識和觀念問題。
五、調查結果
由本次調查的情況來看,當前農村小學生家庭教育還存在很多誤區,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溺愛在本次調查中,家長溺愛孩子成為家庭教育的最大誤區,有50%的家長認為愛孩子就是滿足孩子的需要,對孩子有求必應。農村責任田的承包、改革開放政策的落實,農村很多家庭的條件明顯改善,他們有能力為子女提供最好的生活條件,而計劃生育政策的結果又使農村獨生子女劇增,從情感上他們愿意為孩子奉獻一切?,F今很大一部分家長在自己成長過程中,都曾承受過物質上的匱乏,他們今天不想再讓自己的子女遭受自己童年的困境。于是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教育口號率先在每個家庭中得到充分的體現。這些家長實質上并不懂得愛孩子,他們不知道愛孩子不僅僅是奉獻和滿足,更重要的是要教給孩子學習的方法和生存的能力,忽視了父母永遠是教育者這一角色,忽視了他們對孩子應有的教導職責。這種家庭出來的孩子,在課堂上無法理解簡樸和珍惜的含義,無法理解家貧出孝子、執绔出富家的千年古訓。將來走入社會,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面對困難挑戰自我的能力將會受到嚴重挫傷。
小學生家庭教育調查報告2【學?;厩闆r】
____ 第三小學,是位于城鄉結合部的一所大型寄宿制小學,學生____ 余名,學?,F有寄宿學生____余名。除少數周圍小區的居民子女外,大多數屬于留守兒童、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學生來源復雜,家長素質參差不齊。且大多數家庭有讓學生接受良好教育的美好愿望,希望通過接受高質量的學校教育改變家庭及學生個人的.現狀,追求學生更加美好的未來。
【調查的目的意義】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既是搖籃教育,也是終身教育。同時,隨著現代社會的進步和發展,教育不再是一個孤立的、封閉的社會活動,而是開放的、全方位的、多方合力共同作用的。
為了充分了解我校學生的家庭教育情況,幫助學校指定合理的家校溝通措施,充分了解到家長及學生需求,向家長傳授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協助家長解決家庭教育難題,促進良性互動的家校關系構建,形成巨大的教育合力,渭南市首批認定的家庭教育專家仵艷紅老師在學校德育處的配合下,對我校部分的學生的家庭教育狀況進行了抽樣調查。
【調查過程】
一、學生的抽樣選取情況。
1、進城務工人員子女10名;
2、特殊家庭(孤兒、單親、殘疾)子女10名;
3、公寓寄宿生10名;
4、父母在縣城行政事業單位工作的學生10名。
同時,全校220名教師有30名參與了教師問卷的調查,其中包括班主任10名,科任教師10名,保育教師10名。
二、問卷試題設計情況
本次調查設計問卷3份,分別為家長問卷、學生問卷、教師問卷,每份問卷共15道題目,題目類型分別為選擇題5道,判斷題5道,填空題4道,簡答題1道;題目內容涉及學生家庭狀況、家長對子女的期望值、家庭教育方法、學生的心理需求、家長對待教師聯系的態度、教師家校溝通的目的和方法等。
三、調查開展情況
本次調查共發放試卷630份,收回574份,其中有效答卷568份,缺失試卷56份,包括學生試卷23份,家長試卷33份,教師試卷全部收回。缺失試卷主要為長輩代管的學生和部分年齡較大的祖父母及文化程度較低的父母。
從受訪調查的300名家長來看,有效的261份答卷中,對家庭教育存在溺愛型的有64戶,占25%;放任型的107戶,占41%;教育措施乏力型的56戶占22%;封閉型的16戶,占6%;注重方法的18戶,占7%。
從參與調查的300名學生來看,有效的277份答卷中,對家校溝通期望值較高的27人,占10%;期望值一般的169人,占61%;無所謂的36人,占13%;完全拒絕的45人,占16%。在學生對家長教育方法滿意度調查中,非常滿意的16人,占6%;比較滿意的42人,占15%;一般的97人,占35%;認為方法不當的90人,占33%;極度不滿的3人,占1%;無法評價的29人,占10%。
30名參與調查的教師中,答卷全部收回并有效,其中認為家校溝通必要的27人,占90%;認為家長配合不力的18人,占60%;認為能力不足并措施乏力的12人,占40%;認為溝通游刃有余、得心應手的4人,占13%。
【調查結論】
1、大多數家庭有讓學生接受良好教育的美好愿望,希望通過接受高質量的學校教育改變家庭及學生個人的現狀。
2、由于文化及傳統觀念的影響,大部分家長都認為:教育是學校單方面的工作,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屬于并行但互不干擾的兩條直線,因而影響了學生的成長。
3、部分家長,教育理念陳舊落后,教育孩子方法簡單粗暴,缺乏長期持久的教育目標和方案。
4、個別家長,受到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將錯誤的人生觀、道德觀、價值觀教授給孩子。
5、大部分教師能夠充分認識到有效的家校溝通的必要性,但相當一部分教師缺乏正確的溝通措施和方法,影響學校育人的效果。
6、相當部分教師思想認識不到位,不能正視自己的不足,把溝通協作失敗的原因完全歸結于家長。
【反饋建議】
1、成立學校“家庭教育及家校配合方法”研究小組,選擇一部分優秀教師,針對本校實際,參與專項課題研究,探索家校溝通合作的有效策略。
2、開展“家庭教育大講堂”活動,遴選部分優秀教師和家長擔任講師,傳授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子方法,幫助家長形成科學育人的觀念和方式。
3、挖掘校本資源,充分發揮學校“心靈驛站”、留守兒童關愛室的作用,協助家長解決家庭教育難題,關愛學生心理健康成長。
4、以學校德育處為龍頭,組建學校及班級家委會并有效展開相關活動,鼓勵家委會成員積極參與學校重大事項的決策,建設幾個家校合作的品牌班級,緩解家校矛盾,促進學校教育工作的和諧穩定發展。
5、聘請校外專家及本校優秀教師,開展教師家校溝通合作專項培訓活動,幫助教師提高思想認識,掌握有效的家校合作溝通辦法。
6、定期舉辦家長會或“家長開放日”活動,促進家長對學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7、發揮優秀學生家長作用,組建“家長志愿者服務隊”,形成育人合力。
小學生家庭教育調查報告3按照學校要求,我們對研究院小學五年級二班的48名學生進行了家訪。調查方法采取了實地家訪和問卷調查的方式,以調查問卷為主,實地走訪為輔,以補充詳實的資料。共走訪了16個學生家庭,發調查問卷48份,有效問卷48份。
本次家訪調查的內容有了解和掌握學生家庭成長環境,學生在家的思想狀況、學習狀況、生活習慣以及家庭教育狀況;向家長反饋學生的學習情況及在校表現;指導家長轉變教育觀念,用科學的方法教育孩子,與家長共商共同促進學生發展的教育措施、方法和手段,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人才觀、質量觀和價值觀;把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結合起來,家校共建,共同促進教育教學工作。此外,還要征求家長對學校管理及老師教學的反饋意見和建議。
一、調查問卷結構及分析
本次調查問卷,共設計了18道題目和一個表格,表格調查學生及家長的自然情況。其中封閉式選擇題目16道(第1-15道和第17道),半封閉式選擇題目1道(第16道題目),開放式題目1道(第18道題目)。
具體題目及調查情況如下:
1、您認為家訪的時間應該怎樣定?
96%的家長選擇了“學期中發現問題及時家訪”,如此集中表明家長們對孩子問題的關注度是非常高的。這點在隨后的隨機抽樣家訪中也得到了證實。
2、您愿意接受哪種溝通方式?
94%的家長選擇了“打電話”溝通,其他選擇了“到家家訪”,沒有人選擇“網絡家訪”和“寫信”。現代通信比較發達,人人有手機,打電話也很方便,這可以理解,但是,從另一方面看,電話方式有快捷的優勢,可以隨時通話,但據點是功能不是很多,另外,個別時候需要老師自己掏話費,其實,網絡家訪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00后”孩子的家長一般都是70后,應該對網絡比較熟悉,網絡交流中的留言、郵件、QQ群群發等功能已經被很多企業作為網絡辦公用,是比較成熟的,很多孩子已經有QQ號,只不過大部分用在了玩樂和游戲交流上,盲目地“練級”。我校推行的“校訊通”業務也在網上,這項表明“校訊通”業務還沒有很好地使用,應該提倡。
3、您家里負責孩子教育的主要人員是?
55%的選擇了父母,35%的選擇了母親,10%的選擇了父親,無人選擇祖父母或外祖父母。表明這一代獨生子女的教育大多是由父母來教育的,但這并不表明這些家庭都是由父母共同協商來負責子女教育的`,大多數家庭是母親在家庭職能中分工的管教職能大于父親。即真實的情況可能是:選擇了父母共同教育的可能是父母商量、母親負責的時間多于父親,但選擇了父親的卻很可能真是父親對家庭教育起著重要作用。盡管很多新生家庭婚后對原生家庭在育兒、生活起居等多方面仍有依賴,但還是無人把教育歸于原生家庭,表明父親們對育兒問題的重視、父母素質提高、有教育孩子的能力,愿意承擔責任。
4、家里有多少本適合孩子閱讀的課外書?
70%的家長選擇了50本以上,20%的選擇了30本左右,10%的選擇了10本以下。表明家長們對孩子的閱讀能力普遍較為重視??梢缘贸鼋Y論,現在的孩子不缺書,也許他們缺的,是讀書的氣氛、讀書的時間和對讀書的引導還有,就是真正的好書。
5、孩子有主動自覺的學習習慣嗎?
90%的家長選擇了“有”。這是值得我們欣慰的。這表明在家?;酉拢瑢W生們基本養成了主動學習的好習慣。小學階段的主要目的,就是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以便到初中能更好地適應。這里的學習習慣包括、主動學習、學習方法、時間管理等等。
6、您親自為孩子購買圖書或學習用品嗎?和7、最近半年您問過孩子心里想些什么嗎?12、你能主動就孩子教育問題與老師溝通嗎?
96%的選擇了“經常”。表明家長們對孩子學習非常關心和支持。
8、您了解孩子學習情況的方式是?
40%的家長單選了“聽孩子匯報”,有30%的選擇了復選項“看考試成績”和“到學校問老師”,表明許多家長對孩子學習情況了解的途徑是多方面的,只有30%的家長單選擇了“看考試成績”,另有10%有家長偶爾過問。表明在家?;ネǚ绞缴希械募议L可能因為時間原因平時問一下孩子即可,很少和學校接觸。有部分家長通過向老師、向學生打聽等方式綜合了解。家校溝通的方式基本是暢通的。
9、您幫助孩子制定過學習計劃嗎?
60%的家長選擇了“偶爾”或“沒有”,40%的家長選擇了“經?!?,表明存在著學習計劃不被重視,或者因為家長沒時間、不夠專業,也許因為孩子們沒時間、對于五年級大孩子親子交流互動不夠等原因。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要想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就要有計劃,那種盲目地、隨意、隨機地學習往往事倍功半,效率不高。希望家長們能夠盡早地理解到這一點。
10、當孩子在學校犯了錯誤時,您的態度是?普遍選擇“主動與老師聯系,積極處理”。
13、您認為孩子的教育問題應該是?100%全選“家校共同協作”。
表明家長們態度認真,相信學校、相信老師,不會簡單粗暴地處理問題。家長理念到位,認為“家校共同協作”才是教育孩子的基本原則,只有共同努力,才能解決孩子成長中的問題,無疑使這次調查使得這些理念更清晰。
11、您怎么對待孩子的家庭作業?
90%的家長選擇了“讓其自己做,然后檢查指導”,其他選擇了“不過問”。表明大部分家長還是沒有撒手孩子作業,還是處于“扶上馬、送一程”的階段。那些不過問孩子作業的家長有的已經養成了良好的習慣,能夠獨立自主地寫作業,有問題能夠積極處理。
14、在教育孩子方面,您最大的煩惱是?
50%家長選擇了“不知道教育方法”,25%選擇了“夫婦意見不一致”,25%選擇了“沒有時間”。這個問題恰當地反映出了現在家長們對教育孩子的煩惱,表明家長們對教育方法有很大的期待,嚴格說來,管教和教育、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學習成績和心靈的成長這些都是不等號,也并非新話題。現行體制下,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功能劃分不細,家庭教育包括什么內容,家長們更是不得而知,還處在抽空學點、學點是點、隨波逐流中,造成了家長盲目教育或管教,不懂方法。夫妻之間也是“誰聲音大聽誰的”,有些問題討論半天沒有正確答案,再加上時間有限,這些教育的大是大非問題很可能就擱淺了。這也表明我們開展的家長學校非常好,采取了發放《中國少年報》等方式,這些都應該繼續堅持。不過,也應該創新方式,增加家校互動的途徑和渠道,以提高家長親子互動有方式方法,促使親子間、夫妻間、其他成員間盡快、更好達成一致意見,促進孩子學習與全面成長。
15、您對本次家訪的滿意程度?
基本都答滿意。
16、您希望老師在家訪時和您交流學生哪些方面情況?
大部分選擇了學習、思想,少數選擇了行為習慣。
17、今天,您希望老師在家訪時側重關注學生哪些方面?
這是一道多選題目,共16個選項。其中,最多的6項依次為:課堂學習、集體活動、行為習慣、自信程度、口語表達和人際關系。最后4項依次是:班干培養、科技技能、傾聽能力、勞動能力。在家長最關心的6項中,學習第一位,第二重要的是集體意識;6項中兩項涉及個人,4項涉及到社會性,如集體活動、自信、口語表達和人際關系的處理。表明,家長們關心的不僅是學習,對孩子的社會性發展也極為重視,認識比較到位。值得提出的是自信程度這個特質為廣大家長所重視,表明現在的孩子往往缺乏自信,需要學校和家庭共同做更多的努力來提高,因為自信的后面可能就是、口語表達,可能是人際關系,可能的情況是口語表達不好、人際關系不暢的原因是不夠自信,這是根本原因,需要加倍注意。
18、你對學校發展有哪些意見,怎樣實施?
這是一個開放式問題,大家集思廣益,主要是認識到學生教育要全面提高,學習、身體、社會等多方面。比如“希望學校在管理上更人性化,更體現對學生的教育與關懷,讓孩子在長大的同時更擁有一個快樂的童年”;再比如“希望更多地尊重孩子的個性,激發他們的興趣愛好,挖掘潛能,發揮特長”;比如“在學習的同時,全面提高孩子德智體多方面發展,培養孩子獨立思考能力和自主生活能力”等等。反映了家長希望孩子們全面成長的多方訴求。
二、本次家訪調查的啟示
1、必須從思想上重視家訪的意義。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 “只有家庭教育而無學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養人這一極其細致、復雜的任務。良好的學校教育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道德的基礎上,而家庭教育是一門培養人的科學。 ”通過家訪,教師同家長交流情況和意見,統一認識,既幫助我們教師改進教學工作,又幫助家長改進家庭教育,從而形成教育合力。通過家訪保持教育的一致性,是學生健康成長的關鍵。我們做教育工作的,必須充分認識家訪的重要意義。
2、家訪要及時經常。
我們做教師的應該在學生的問題剛露出頭的時候,抓住時機及時展開調查,以利于將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學生取得進步、學生情緒反常、學生生病都要及時進行家訪,這樣取得的效果往往比滯后解決要有效益多。
3、家長的家庭教育知識急需補充。
作為家長,人人都希望孩子好,成績優秀、溝通能力強,但是很不幸,獨生子女的家庭卻大部分老師盲目的,孩子之間、家長之間的差異大卻是不爭的事實。因此,要通過辦好家長學校、家校及時互通等多種方式,提高家樣互動的頻次,不能半年來一次,一次管半年――以便更好地提高家長意識和能力,讓家長了解學校的管理和教學,做好輔助工作和家庭教育,使家校互通,一個思路,更好地促進教育教學工作。
4、家?;臃绞胶颓佬枰獎撔隆?/p>
與其說是家訪,不如說是家校互動的方式,需要創新。要多渠道、多方式、及時進行。就我們學校來說,應該鼓勵學校、老師、引導家長使用校訊通業務,比如發作業、報成績、提示安全、活動通知等,使用電腦網絡進行交流,是一種省時、高效、有效的溝通方式。此外,在每次期中、期末考試結束,應及時利用召開班會、家長會等方式進行總結,與家長面對面溝通比任何現代化方式都有效。電話交流作為一種及時的補充方式。
通過這次家訪活動,我們深切的體會到,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是多么的重要,要把研究院學校建設成為油田礦區的優秀學校, “ 做學生喜歡的老師,辦人民滿意的教育 ”不是一句簡單的口號,“ 振興民族,科技興國,教育為本 ” 更是任重道遠,需要我們從一點一滴,踏踏實實地按照教育和成長規律來做事。
小學生家庭教育調查報告4本文以小學六年級學生為調查對象,通過發放調查問卷,研究有關家庭教育的一些問題,以便更有針對性指導家庭教育。
黨的 ____大 報告中提出教育是民族振興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優化教育結構,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更新教育觀念,深化教學內容方式、減輕中小學生課業負擔,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加強教師隊伍建設,重點提高農村教師素質。
由此可見,教育在我國現代化建設中有著不可動搖的重要地位,我們黨和政府也十分重視,而小學階段是培養良好的習慣和思維能力、創新能力的黃金時期,因此打好小學教育的基礎,對今后中學、大學的學習將起到極大的作用。而農村的教育條件、教學水平等在總體上都低于城鎮小學,因此,農村的義務教育尤其是小學教育顯得很重要。而從幾年來的情況看,政府對義務教育較為重視,投入也是越來越多,農村小學的整體面貌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首先是在教學的硬件設施上,一改過去破舊的拼湊起來的桌椅板凳,取而代之的是配套的全新桌椅,圖書、文體器材、各種教學儀器也有相應的配備。其次是學校的師資隊伍有所壯大。但是,我認為目前農村的小學教育仍存在許多弊端,主要表現在一下幾個方面:
一、學校規模小,硬件設施落后
盡管目前農村小學在校舍及硬件設施配備上雖然已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與城市小學相比差距仍然很大。我曾到過一些沿海地區,跟人家比,我們真是差距太大啦,我們做農村小學的領導者每天在考慮的是到哪兒能弄到辦學經費,而人家的領導者每天在考慮的是到哪兒能花掉手里的辦學經費;真乃是天壤之別呀!由于農村教育經費有限,很多需求無法得到滿足,大部分農村小學微機室、多媒體教室缺乏或不完備,圖書館的書籍數量少且陳舊,體育器材也很貧乏,很多設備僅僅是擺設,壞了也因經常缺乏資金無法買新的。
二、教師的業務水平不高,工作負擔重
1、教師負擔重。
在我們農村小學中,年紀偏大的教師較多,這些教師教學經驗豐富,但教育方式落后,教學質量存在很大問題。由于農村信息相對閉塞,與外界的交往不多,造成小學教師的教育觀念滯后,教育教學能力不強。多數教師依然是用一支粉筆+一張嘴+一本書 的傳統方法來完成教學,而學生的 學法 仍是 聽、寫、讀、背、考的五階段式。這種原始落后的教學方式,不但不能適應當代教學的需要,而且加重了師生負擔,消耗了他們大量時間和精力,取得的卻是事倍功半的.教學效果。同時,農村家長為生活所迫紛紛外出打工,使農村家庭教育的缺位現象嚴重。把本應由家庭、家長承擔的教育責任全推給教師和學校,要求教師在學習上、生活上給予這些學生更多關心和照顧,這無疑加重了教師的負擔。
2、教師思想觀念落后。
部分老教師受固有傳統教學思想影響嚴重,習慣于運用傳統教學模式,存在思想守舊、觀念落后、改革創新意識不強、有畏難情緒的現象,缺乏實課程創新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學中很自然地還走傳統教學的老路,影響著教育質量的提高。
3、教師培訓落后。
做好教師培訓,提高教師的素質勢在必行。教師觀念的更新,教材和課程標準的把握,更多要依賴于教師培訓工作??墒牵壳稗r村學校普遍存在選送培訓和校本培訓不到位的現象。
很多學校的教師外出就會影響校內教學。其次在于學校辦學經費緊張,缺少培訓經費。校本培訓不到位,主要原因在于學校學科教師數量不足,缺少校本培訓的師資和條件,開展專業培訓和教學研究很難形成氛圍并保證質量。
4、教師自學自研落后。
新課程強調學科教學內容要具有開放性、交叉性、整合性、綜合性,教師傳統的專業知識儲備已經不能滿足實施新課程教學的需要,教師必須加強自學自研,不斷充電,不斷豐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把加強自學自研作為職業發展的需要來對待??墒?,農村學校由于受地域、經濟、硬件等條件限制,可供教師獲取知識和信息的資源極為有限。許多學校沒有網絡,缺少圖書。有限的圖書得不到及時更新,多數已經過時。教師自學苦于沒有資料可學,自研苦于沒有資料可查,搜集資料,完善知識結構,改進教學策略受到影響,解決教學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缺少輔助資料。另外,由于學校學習資源的限制,教師外出培訓成果在校內得不到鞏固練習和及時消化理解,不能內化和深化,久而久之,出現培訓成果的流失。教師自學自研的落后嚴重影響了教師專業的發展和素質的提高。
小學生家庭教育調查報告5為使本次教育實習能順利進行,下面提出混合編隊教育實習的試行計劃,供各混合編隊教育實習隊靈活掌握使用,并歡迎各方人士提出寶貴意見。
一、教育實習意義和目的
教育實習是師范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師范教育貫徹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原則的體現,是培養適應21世紀需要的合格教師的重要環節。通過教育實習應達到如下目的:
1.使實習生鞏固和運用所學的基礎理論,專業知識和基本技能,獲得有關中等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充分與全面鍛煉,培養教育和教學上的獨立工作與人合作的能力。
2.使實習生在中等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時間中向優秀教師學習,認識人民教師的光榮職責、樹立和鞏固忠誠人民教育事業的思想。
3.通過實習,全面檢查我校教育質量,及時發現問題,采取改進措施,以促進我校的教育、教學工作。
4、通過實習加強我校與各中學的聯系,共同研究解決新時期教學中出現的新問題,推廣現代化教育新技術、新手段的應用,推動我校和中等教育穩定發展。
二、教育實習內容與要求
教育實習包括教學實習、班主任實習和教育調查三個方面。
1、教學實習
教學實習是教育實習的中心任務,目的是使實習生初步掌握中等學校所實習學科教學各個環節的基本要求。教學實習在原科任教師指導下進行,主要要求是:
①要充分鍛煉提高自已,根據各實習學校實際情況,以多上課為宜。一般要求講授新課10節以上(不包括重復課),其中6節獨立課(不需要教師指導,獨立寫出教案上課)。提倡與鼓勵上重復課、跨年級、跨專業、跨校上課,
②每個實習生必須認真鉆研所實習學科的教學大綱、新課程標準和課程內容,掌握教材的精神實質,對于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要力求弄懂弄通。
③深入了解中學生的學習情況,針對學生的實際,確定教學目標、重點、難點、教學方法,寫出詳細教案,要進行集體備課。為確保課堂教學質量,每節課上課前必須進行檢查性預講,同組實習生參加聽課,并邀請原科任教師參加。預講后由聽課師生提出意見,實習生對教案進行修改和補充,最后送原任教師審閱批準后方能試教。
④堅持互相聽課和評議制度。在備課、預講上課等活動中,應該虛心向原科任教師學習,發揚團結互助精神,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共同提高。特別是同一備課小組和同下一個班的實習生,必須集體備課,必須互相聽課,互相評議,并認真做好聽課和評議的記錄。實習生互相聽課和教學評議的情況將作為考察實習生態度和教學能力的依據之一。
⑤認真做好批改作業和下班輔導中學生的工作,認真研究作業的正確答案,特別是對比較復雜的疑難問題,要經過集體研究,作出統一正確答案,送原科任老師審批,然后才著手批改作業,作業批改后,應先在小組內互相檢查防止錯漏,或批改后送回原科任老師審閱后才發給學生,對于作業中的普遍錯誤,要進行集體輔導,個別錯,個別當面改。應對中學生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
⑥每個實習生都要組織和指導中學生開展第二課堂活動,主要是應用本學科知識開展課外科技活動或知識講座、文學、藝術、體育等課外讀物。
2、班主任工作實習
班主任工作實習的目的在于使實習生初步掌握班主任工作的內容、特點和做法。原則上一個實習生下一個班,班主任工作實習要在原班主任領導下做好以下各項工作:
①在1~2周內了解掌握全班學生的思想、學習情況,訂出班主任工作計劃(包括班主任工作目標要求、班活動安排、主題班會的內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點、集體工作措施)。
②領導班集體,對班集體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指導學生班、團干部開展工作,發揮班、團干部的作用。
③每個實習生上一次主題班會課,獨立組織一次班活動(包括班課、團課、班干部會議、班、團活動)。
④做好班主任的日常工作,如知道早讀、早操、文體活動、檢查教學日志、檢查衛生、批改周記、家訪等。
⑤認真做好個別教育工作,每個實習生必須在全面了解全班各方面情況的基礎上,深入了解一個后進生的學習、思想、行為習慣等方面情況,做好個別學生轉化工作。
3、教育調查和教育科研
每位實習生在搞好教學和教育實習的前提下,安排一定時間進行教育調查或教育科研,鍛煉調查研究和教育科研能力。調查研究必須在取得實習學校同意后進行,具體要求如下:
①從實習學校和當地情況出發,進行調查,調查內容可結合當地情況加以選擇。例如,實習學校的某學科的教學傳統風格、教育教學改革經驗、中學生學習某學科的心理特點、學習習慣及學習方法、綜合實踐活動情況、開展素質教育情況等的調查研究。
②教育科研可以對某學科優秀教師的教學經驗進行專題研究,也可以和實習學校指導教師合作共同進行某項教育教學改革實驗。
③寫出調查報告或科研論文(五千字左右)。此項成果作為教育實習成績評定的重要依據之一。優秀調查報告或教育科研論文,可作為畢業論文。
三、教育實習時間安排
教育實習時間為八周,自____年9月19日至11月13日。到實習學校之前,用課余時間作準備。實習回來后,用三周課余時間上匯報課和復評成績及總結經驗交流。實習分四個階段。
1.準備階段:(6月中旬至9月18日,課余時間)
① 省內分片負責教師與實習隊長到各實習學校落實教育實習任務和內容。省外實習隊由實習隊長打電話與有關學校落實各項安排。
② 實習隊長召開全體隊員會議,落實個人的實習任務、內容。
③ 召開實習隊長、帶隊教師會議,部署實習隊有關管理工作要求。
④學習教育實習有關文件:教育實習工作手冊、教育實習計劃、教育實習評價標準、廣東省班主任工作條例等。實習隊員根據實習課程的要求進行備課、預講、微格教學。各院、系安排教師指導學生備課、預講及其它教學技能訓練。
⑤ 各院系領導做教育實習動員,加強紀律教育,強調樹立華師人形象。
⑥ 做好財務和交通安排。
⑦9月19日各實習隊長可根據本隊具體情況確定出發時間,但不得遲于20日。省內各實習隊應于出發前一、二天派人先去實習學校,協助實習學校安排好實習生辦公、食、宿,做好全體隊員到實習學校之前的各項準備工作。省外實習隊應在出發前告訴實習學校出發時間和乘車的班次以及可能到達的時間。
2.見習階段(9月19日至9月24日,可視具體情況適當減少見習時間)
①到達實習學校后,分別請實習學校領導、科組老師、班主任介紹學校、
科組、班級的基本情況,請優秀教師介紹教育、教學的好經驗,了解實習學校各項工作和各種規章制度。
②實習生下到班與學生見面,參加班級活動,了解學生情況,在原班主任指導下制訂班主任工作計劃。
關鍵詞:小學教育專業;專業素質;培養
中圖分類號:G65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0845(2012)02-0108-02
使小學生在德、智、體等方面獲得全面發展,成為“道德高尚、知豐富、身體健康、人格健全”的人,比單純傳授知更為重要。因此小學教育專業更應該注重對學生整體專業素質的培養。
一、小學教師專業素質的內涵與作用
教師專業素質是指教師在教育活動中體現出來的直接作用于教育過程的,具有專門性、指向性、不可替代性的品質,主要包括專業知、專業技能和專業情意。
2003年教育部頒布的《三年制小學教育專業課程方案(試行)》別指出,小學教師要“懂得小學教育教學的規律,具有先進的教育思想和進行小學教育科研的初步能力”。
因此,小學教師的專業素質主要是指教師應具有扎實的基本實踐操作技能、全面的人文素養、崇高的職業理想、積極健康的德育組織管理能力和一定的教育研究技能。小學教育專業人才的培養本著“綜合培養,學有所長”的要求,主要包括語言表達能力、文字與圖形表達能力、課堂教學基本技能、現代教育技術與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美育與藝體活動技能、學生教育與班級管理能力、理論與實踐的研究技能等方面的系統的培養和培訓。
二、小學教師專業素質的內容
根據教育部的有關文件以及時代的要求,小學教育專業學生應該具備的專業素質主要包括專業知、專業技能和專業情意。
1.專業知
主要包括學科知、一般教學理論知、課程知、學科教學知、學習者及其特點的知、教育情境知,還包括關于教育的目標、目的和價值以及它們的哲學和歷史背景的知等。
2.專業技能
主要包括學科教學技能、班集體管理技能、教學研究技能、教學實踐性知與理論性知互化的技能、人際交流的技能等。
3.專業情意
教師的專業情意是教師對教育專業所抱有的理想、情操、信念和道德操守,是教師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融合,也是教師專業持續發展的根本動力。
三、小學教師專業素質培養的途徑與方法
小學教育專業是高等師范教育體系中的一個源于中等師范教育的新專業,因此,小學教育專業在培養方式上既要吸收高師其他專業的長處,重視學科專業知的教學和教育理論修養的提高,又要注意保持中師的傳統優勢,注重學生“三字一話”等職業技能的訓練。從培養目標來看,小學教育專業培養的是小學教師,而小學教師的工作對象――小學生具有獨特的心理特點,這些特點對小學教師職業倫理和職業行為提出了特殊要求。也就是說,小學教育專業所要培養的小學教師,必須具有堅定的職業信念、綜合的知能力和系統的職業技能。這些都決定了小學教育專業必須重視對學生進行系統化的職業素質的訓練。
1.激發學生的主體性,使學生具有良好的職業意
激發學生的主體性就是使學生明確專業定位,熱愛小學教育專業,知道專業素養對于未來從事職業的重要性,清楚決定專業素質高低的關鍵在于自己的態度和付出,從而發自內心積極主動地進行專業素質的訓練。為此,學校要讓學生了解教師成長與發展的基本階段,理解教師成長發展的基本規律,樹立當一位優秀的小學教師的職業理想。
2.整合相關課程,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素養
適應小學課程改革需要,整合相關類課程和小學教育本科專業課程,提高學生的專業知素養,培養學生的學素養。目前,許多高師院校在小學教育專業本科的課程設置上主要照搬高師的“中文專業”,形成了相對“專門化”的課程設置。這種課程體系不符合小學教育專業的特點,培養出來的學生也不能適應小學教育課程改革對教師素質的要求。小教專業的特點強調“綜合培養,學有所長”,高師院校小教專業的學科專業知要相對寬厚一些,因此需要對相關類課程進行整合。通過整合,使學生不僅對枯燥的教育理論產生了興趣,還能提高他們的現代教育技術水平,同時使他們充分掌握小學課堂的教學規律,從而大大提高高師小教專業學生的學素養。
3.使學生掌握較為實用的綜合專業技能,提高學科的專業化技術水平
綜合教學技能是指在基本教學技能形成的基礎上,在課堂教學情境中,綜合運用基本教學技能的能力。這一階段的訓練反映了學生運用已形成的一定的教學技能來完成特定教學任務的熟練程度和水平,是對基本教學技能的運用和發展。這一階段的訓練目的是開發學生潛能,使其形成一定的教學能力,學會做小學教師。其特點是緊密結合具體的教學情景,開展見習、實習、調研等綜合性的訓練,使各種技能達到熟練與和諧,形成完整與靈活的教學能力。
以往的小學教育專業教師專業技能訓練內容多為普通話和口語表達、文字和圖形表達、課堂教學以及班主任工作等傳統教師技能方面。在新的形勢下,教師要新增有關新課程和信息社會等所需的現代教師教育能力。小學教師教學技能具有基本性、全面性和規范性、展示性的特點。這就要求小學教師能從事小學多學科教學的能力,不僅具有扎實的聽、說、讀、寫技能,還應具有能唱、會演、能做、會畫等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基本能力。小學教育具有強烈的示范性,兒童模仿性強,具有向師性,對教師有著特殊的情感。教師自身基本的人文素養、教學技能對小學生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用。這就要求小學教師的教學技能不但要全面,而且要規范,要成為小學生模仿的榜樣。因此,小學教育專業教學技能的培養要具有規范性、展示性的特點,小學教育專業在對學生基本技能的要求上,例如讀、寫、算、藝體等基本技能不但要會,而且掌握得要準確、扎實、規范,且富于美感,切實提高未來小學教師的人文素質,提升教學技能的內涵品質。
4.采用學習與研究相結合的方法培養學生教育研究能力
為適應新時期的教育教學要求,教師應由過去的“作為技術員的教師”轉變為“作為專家的教師”,全面了解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具備初步的教育科研能力。在信息化社會。終身學習的要求變得日趨明顯。教師在其職業發展過程中,要不斷提升自己的知修養,提高教學與管理能力,為了更好地認教材、了解學生,教師應加強研究意,并通過研究促進自身的發展。
關鍵詞:學前教育;培養方案;課程體系;質量觀;實踐探究
一、在構建學前教育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中強調適應社會需求
1999年湖南懷化學院建立了教育系,從2002年招收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到2015年教育系更名為教育科學學院,經過14年的探索,我們積極探索和研究省內外當前學前教育專業教學計劃、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和方法手段,研究學前教育發展趨勢和國內外學前教育最新發展動態,找準切入點,突出現代教育技術,突出教師基本功和教師特長。在教育教學和科研管理中,重視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反映現代教育理念,體現學生個性發展、終身學習、主體地位,大力提倡教育改革科學研究,多次重組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近年來先后多次討論、修訂和完善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學計劃”,改進課程設置,調整課程結構。現已構建了科學合理的能力課程模塊體系,由最初的“必修課程與選修課程”兩大塊到“必修課程、選修課程、活動課程”三大模塊改革為“大學公共能力課程、學前專業能力課程、兒童教育發展能力課程”的集知識、素養、能力為一體的課程模塊體系,在本課程體系中,力求優化智能結構,做到文、理、藝滲透,教育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相結合的課程體系,充分發揮課程體系的整體功能和專業特色。強調適應經濟和社會發展,我們確立了適應社會要求的學前教師專業培養目標:即培養面向21世紀,能主動適應學前教育發展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基礎扎實,知識全面,實踐動手能力強,有特長而又全面發展的幼兒園教育教學、科研、管理的專門人才。在方案實踐中,我們以理論知識的應用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為重點,突出人文社會科學與技術教育相結合,擺脫了傳統教育的一味的系統化和教學模式的束縛。實施教育素質和文化素質并重;教育教學操作能力和創新能力并重;思想品德和個性發展并重;在課程結構上文、理、藝、英并重普修;實現個性特長與全面發展相結合。通過加強理論教學,強化實踐教育,開展一系列豐富多彩的社會活動(軍訓、社會調查等)、科技素質教育活動(如開設專門的手工藝制作課程)。培養方案中,實踐(驗)活動課程總學時635課時,使得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比例約為6∶4。使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知識、素質能力內化為教育教學能力:即具有實現代幼兒教師和素質教育能力,一專多能,一師多用的綜合加特長的骨干教師,從而具備競爭取勝的職業特質。根據培養目標,設置了學前教育教學和學前教育研究兩個專業方向,突出教育理論的學習和學前教育實踐能力的培養。
二、在注重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中強調專業特色
學前教育實踐教學體系設置,涵蓋三個階段的教育實習(共計18周)、軍事訓練(1周)、社會實踐(8周)、勞動實踐(2周)、專業實踐等五個部分,總學時比例占總課程的11%。同時針對學前教育專業的特點,有計劃、有指導地對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進行教師基本功訓練與測評,指導學生積極參加校級和系級的校園文化活動;課程教學中以開展綜合性實驗項目的研究性學習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充分滿足了學前教育專業職業能力的培養要求。
1.學前教師職業基本功訓練:全面開展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進行教師基本功訓練與測評,在大學四年中,通過有層次、逐步實施的教師基本素質和技能的訓練與考核是我院實訓工作的特色。結果顯示到2016年4月,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三筆字、簡筆畫合格率為100%,考核獲得二甲以上等級水平普通話的學生有77%,課件設計合格率達到90%,微課片段教學考核合格率85%以上。
2.校園文化活動: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積極參加校級和系級的校園文化活動。成立并參與了多種多樣的社團活動:舞蹈團、合唱團、結誼社、野草文學社、網絡協會、航模協會、教心社、口語藝術社、致遠書畫協會等等;積極開展說課、課件制作、教育小論文、簡筆畫大賽、講故事、手工制作、舞蹈創編大賽等各種活動,豐富多樣的校園文化活動既充實了學前專業學生的學習生活,更讓學生們增長了知識,鍛煉了能力,陶冶了情操。
3.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及實踐能力,在學前專業能力課程模塊中開設了一定的綜合性實驗項目和研究性學習。我院向各教研室下發了《關于加強專業課程研究性學習的要求》的通知,各教研室積極開展“綜合性實驗內容”研討與教學工作。學前教育專業課程《學前游戲論》的教學走出課堂指導學生綜合實踐課題“關于兒童游戲類型的調查報告”研究性學習,專業課程《幼兒園工作管理》的教學,老師組織學生進行“關于幼兒園總務工作調研”的研究性學習,專業課程《幼兒園活動設計》教學中指導學生開展“幼兒園主題活動設計”的研究,等等,反映了我系在學前教育實踐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與探究能力,注重以實踐操作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的特點。
4.多層次的專業見習、實習,有效地訓練學生的專業技能,提高了學生的職業素質。教育實習是我們教科院教育實踐活動的亮點與特色,學前教育實習分為教育見習(1周)、模擬教育實習(4周)、教育實習(12周)3個環節,有計劃、有目標,有指導地分階段地進行,這種教育實習體制既讓學生真實而充分地體驗了未來職業的甘苦,牢固了專業思想和職業理想,更強化了學生的職業能力和學前教育素養。5.加強社會實踐活動。學前教育專業培養過程中,我們充實學生的社會實踐,其中模擬實習4周、專業實習12周、學年論文1周、課程設計1周、畢業論文8周、軍事訓練(1周)、勞動實踐2周,共18個學分,占總學分的10.91%。在課程體系中,開設了三筆字、教師口語、手工藝制作、音樂、美術、舞蹈、學前課程教學與研究等實踐性、應用性非常強課程。制訂了《教師教育專業學生教師素質訓練綱要》,督促學生進行教師基本技能訓練。實施了每年舉辦一次大型文化藝術節活動和每年一屆的畢業生教師職業技能大賽等大型實踐性活動。以賽促練,強化學生實踐能力培養。探索性地在開展模擬教育實習的教育實踐環節,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認真準備,利用微格教室的先進儀器設備,采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制作課件,在幼兒園探索性地進行1~2個學時的語文或數學課教學,使學生了解學前教育教學各環節。在教育實習的組織管理中,實行全面管理、全程管理,從校內準備—基地見習—全面實習—總結交流等各環節,均安排教師全面指導,保證了實習效果。在廣泛地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學生創新能力和應用能力得到培養。
三、向教學管理要培養質量強化質量意識
1.狠抓教風學風建設、建立較完善的教學管理制度,教學文件管理規范。在辦學過程中,我們新建、修改和修訂涉及教學管理的文件的有23余項,涉及學生管理的文件有十多項;上級管理文獻匯編、系部教學管理文件匯編、教學計劃、課程標準、教學進度、教學任務書、考務、學籍管理、教學檢查等教學基本文件齊備,管理制度健全,執行情況良好。
2.構建新型人才質量觀。培養未來教師的質量是建立在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有較高思想素養、寬厚基礎知識、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和管理水平、良好綜合素質,能適應小學教育改革、發展需要的具有現代教育觀念和創新精神學前教師的基礎上的。我們構建的未來教師質量觀可以概括為:以師德為核心開展教育;達到本科層次學術水平和學前教師的專業化水平;具備教育教學能力、組織管理能力、交流合作能力、活動指導能力、教學研究能力、綜合評價能力、終身學習能力和信息應用能力;掌握說、寫、擇、察、調、問、評、做、彈、唱、跳、畫十二項現代教師基本功。
3.將學前教師教育專業教學、研究與教師素質、技能訓練“一體化”。理論與實驗、實訓相結合,強化理論教學的實踐實訓功能;以大學課堂教學為主,同時把課堂放在學前一線,強化課堂教育的適應;完善實踐教學環節,使其延展到每個學年,強化教育見、實習的崗位訓練功能;把教學活動與教學研究、師范素質訓練、學生科技活動、學生社團活動結合起來,強化實踐教學的社會適應。從而在培養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方面形成特色,全面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我們在不斷改善省內外已經建立的6個教育實習基地基礎上,學前教育專業就近建立專業教學實踐點,充分發揮教育實踐基地和實踐點功能。加深與現有實習基地的聯系與協作,在滿足數量和保證質量的前提下,完善實習基地對學生的指導和評估機制。以地方教育行政管理部門、教育實踐基地為依托,構建高等院校教師教育與地方學校的教學教研互動機制,形成優勢互補,為引領地方小學教育改革做出應有的貢獻。
4.通過改革與建設,最終使我院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知識、素質、能力轉化為教師教學特長,具有實施現代基礎教育教學和素質教育能力,一專多能、一師多用,從而具備競爭取勝的教師職業特質。
作者:栗濤 單位:湖南懷化學院
參考文獻:
[1]劉焱.兒童游戲通論[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從國家政策導向來看,教育部正在積極構建國家教師教育標準體系,并大力推進教師教育課程建設和教學改革。教師教育面臨繁重的探索和建設任務,還面臨水平提升和質量提高的全面考驗。從高等師范院校的實際情況來看,長期困擾師范大學的學術性與師范性,或綜合化與特色化之爭并未徹底解決,良好的教師教育文化氛圍有待形成,發展教師教育尚未成為全校共識。教師教育教學模式、教學方法、評價方式不能完全適應形勢發展,教師綜合素質和教師教學能力離基礎教育的要求還有一定差距。教師教育的專職師資隊伍數量總量不足,兼職隊伍不穩定。創新團隊、教學團隊和有影響力的學科帶頭人、領軍人才嚴重缺乏??蒲兴讲桓?研究項目偏少。教育學和學科教育的學科建設水平亟待提升,引領、服務基礎教育的能力仍有待加強。
二、教師教育專業建設與改革的基本路徑
高等師范院校是基礎教育的教師培育基地。為了適應國家新時期關于教師教育改革的要求,高等師范院校應適時以教育部相關改革理念為指導,結合基礎教育改革的實際,正確定位培養目標,切實加強與中小學的合作,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優化課程體系,切實提升專業人才培養質量,努力打造教師教育品牌。
(一)準確定位教師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地方高等師范院校大多屬于新建本科院校,經過十幾年的建設,其本科專業數量和招生人數都急劇增加,多學科發展成為共同趨勢。但在轉型發展過程中,地方高等師范院校一定要準確定位教師教育目標,明確教師教育在學校中的位置,不能因為走綜合化之路而丟棄原有的師范特色與優勢。一方面,要確立教師教育專業的獨立地位,保障教師教育的"合適"位置,大力構建職前教育與職后培訓一體化的教師培養體系。絕大多數地方高等師范院校是由高等師范專科學校升格為本科院校的,仍然承擔著本地區基礎教育、師資職前教育與職后培訓的重任,因而其教師教育專業既是學校的發展根基和辦學的優勢與特色,又是服務社會的重要橋梁,在繼續輸送合格師資、培訓在崗教師等方面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另一方面,要進一步牢固培養教師的專業目標,立足于培養合格的基礎教育師資。盡管不是所有學生都能夠或愿意從事教師行業,但從專業健康發展的角度來看,教師教育專業必須明確人才培養目標,依據基礎教育教學工作的需要,細化知識、能力等方面的培養要求,從而保證學生畢業時具備教師資格。
(二)切實加強與中小學的合作教師教育是教師從事基礎教育教學工作的入職教育,其培養目標是培養合格的基礎教育師資。因此,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如何確保培養的學生能夠勝任中小學的教育教學工作,是教師教育專業發展過程中首先要思考的問題。綜觀中外師范教育的辦學歷史不難發現,重視教師教育專業人才培養過程與基礎教育的接軌是辦好師范教育的必要前提。但自1999年高校擴招以來,由于教師教育專業招生人數急劇增加,高師院校在辦學過程中缺乏主動與中小學聯系的機制,在人才培養過程中與基礎教育聯系不緊密,教育內容也脫離了基礎教育實際,因而培養出來的學生大都不能適應基礎教育的需要。近些年,高師院校已經意識到問題的存在,開始積極主動建立與中小學的緊密合作機制。筆者認為,高師與中小學的合作,重點內容有四大方面。第一,共同開發課程及實施課程教學。教師教育專業的課程體系,一方面要堅持本科教學的學術規范,課程設置必須遵照國家學科規定;另一方面要立足于培養合格師資的職業標準,專業課程中的教學理論與教學技能、基礎教育課程研究、班主任工作等課程必須與服務地方緊密結合,分別與中小學、幼兒園共同開發課程,保證課程開設的實用性。目前,大多數教師教育專業在課程設置時強調本科教學的學術性,教師教學一味強調理論灌輸,鮮有對接基礎教育實際的課程,因而學生在校的學習與實際的中小學教學存在明顯的脫節,學生在教育實習時存在過長的不適應期。因此,教師教育專業在課程設置時必須保證一定比例的教育教學類課程與中小學聯合開發,一定比例的課由中小學優秀教師來實施教學,通過他們的以身示范和案例教學,提高課程教學的實效性,保證師范生更早、更快、更全面地了解基礎教育。第二,共享共建雙師結構教師隊伍。構建雙師結構的師資隊伍主要在于兩個方面的工作:一方面要聘任中小學和幼兒園的名師為兼職教師,兼職教師的數量要不少于教育類課程教學教師人數的20%。兼職教師要承擔課程教學或指導專業實踐和畢業設計等任務,從而形成高校與中小學教師共同指導師范生的機制,實行雙導師制。另一方面要有計劃地選送教師到中小學和幼兒園定期從事教學和管理工作,教師每四年內至少要有一個學期在中小學或幼兒園工作,全面、深入掌握基礎教育實際,以提高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同時,高師院校要支持教師積極開展中小學、幼兒園教育教學改革試驗,擔任教育類課程的教師必須具備中小學、幼兒園教育服務工作經歷。只有"雙管齊下",才能逐步建設一支高水平的雙師結構教師隊伍。第三,教育見習實習的協同創新。總體來看,中小學、幼兒園的辦學水平是參差不齊的,辦學特色也有較大差異。首先,高師院校要結合不同專業的實際,定向選擇符合專業辦學定位的中小學、幼兒園作為實習基地,并與實習基地開展深度合作,綜合考慮課程教學、教育見習、教育實習與資教助教等多方面的因素,深度融合師范生的專業成長與兼職教師、專業教師的職業提升的要求,真正實現"教學相長"。其次,高師院校要與實習基地共同開展教學改革與基礎教育研究,改革校−縣、校−校合作的教師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建設教育實習與實踐教學體系,探索基礎課程教學方法以及學生發展評價體系,增強基礎教育、網絡課程、案例庫的資源建設等。最后,高師院校要持續加大專項投入,鞏固完善教育實習基地的建設。建設教育實習基地,主要是為教師教育專業的人才培養工作服務,按照"誰受益、誰投入"的基本規則,加強實習基地的建設。高師院校要設立"實習基地建設"專項經費,專項建設經費可以依據"按需申報,高度共享、統籌管理"的原則來執行。同時,要定期選擇一定數量的中小學、幼兒園來推進和鞏固各學科專業的教育實習基地建設,形成穩定的"見習、實習、研究、服務"四位一體的實習基地,從而建成一批標準化的實習基地。
(三)大膽創新人才培養模式近些年來,教育部連續推進卓越工程師、卓越法律人才培養等一系列面向行業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計劃,這對推動各高校的本科教學改革工作無疑是一種政策引導。作為師范院校,探索實施卓越教師培養計劃,推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自然是義不容辭的。地方高師創新教師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有多種路徑可供選擇,諸如實施卓越教師培養計劃、綜合教改實驗班、優秀師范生助學獎勵計劃、定向培養、第二學位、開放教師教育模塊課程的主輔修制、本科−教育碩士和本科−農村教育碩士一體化培養等教師人才培養模式。筆者以教育碩士授權學校為例,簡要說明實施"本科碩士一體"的人才培養模式,即實施"3+0.5+0.5+2"的"卓越教師培養計劃"的具體設想。"3"指的是本科培養的前三年,主要任務是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學習的課程包括通識教育課程、專業教育課程和教師職業教育的理論課程,培養過程中要融合專業教育與教師職業教育的特點,既要保證學生具有扎實的專業基礎,又要培養學生初步具有從事教師工作的職業能力。前一個"0.5"指的是本科培養的第七學期,主要是安排學生進行為期半年的教育實習。校方要集中安排學生到中小學擔任課程教學和班主任工作,逐步培養學生的教學能力和管理能力,還要安排學生進行畢業論文的準備工作。畢業論文的選題要契合學生的實習實際,既可以是教學研究論文,也可以是教育調查報告。當然,輔導教師要鼓勵學生選擇與所修專業相關的研究性論文。后一個"0.5"指的是本科培養的第八學期,主要是學生進行反思性、發展性學習。學生在經過理論學習和教育實習后,要認真進行理性反思,進一步明晰作為中小學教師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學校開設的課程既要有專業選修課程,還要增加教師職業教育課程,盡量多開設專題式課程和實踐類課程,以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的需要。院系教師要積極組織學生開展研討活動,使學生具有開展校本研修活動的能力,同時做好本碩一體的課程銜接工作。"2"指的是兩年的教育碩士學習階段,主要任務是實現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的高度融合。教育碩士課程的設置包括教育科學(理論與實踐)課程、專業課程(學科發展課程、高等教育與基礎教育結合的課程)。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具有寬闊的學術視野,獨立解決教學中疑難問題的能力,開展基礎教育研究的能力,以及初步具有引領中小學教育教學改革的能力。特別要注意的是,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地方高師一定要加強教學過程的管理和考核,要建立"師范生成長檔案",形成"自我評價、自我反思、自我調整、自我教育"的學業評價機制,逐步完善畢業生跟蹤制度,把師范生的在校培養和工作后的專業成長納入培養體系,確保學生實現從"優秀師范生"到"優秀教師"的轉換。
(四)全面優化課程體系總體而言,我國各高等師范院校的教師教育課程設置大致相同,一般包括公共基礎課程、學科專業課程和教育類課程三個部分。目前來看,我國高師院校的課程設置體系與發達國家基本相似,但各類課程的比例與內容選取與發達國家有著顯著差異,突出的問題有三:一是公共基礎課程偏弱,不利于教師素質的全面發展。目前高師的公共基礎課程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論課、大學英語、計算機基礎、大學體育等課程,涉及的領域較為狹窄,無法為學生提供寬口徑的人文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知識儲備,也無法適應日趨綜合化的新課程改革要求。二是學科專業知識過于龐雜,限制了教師專業發展的空間。目前占總課程60%以上的專業課程,拘泥于封閉的學科體系,內容陳舊單一,缺乏與其他學科的融合,尤其是與教育學科的整合,嚴重脫離基礎教育的實際,使得學生學的知識不少,但無法直接應用于基礎教育教學的實際。三是教育類課程量少質低,無力支撐教師職業技能的形成。幾十年來的"老三門",即教育學、心理學、學科教學論,一直是教師教育專業的特有符號,教學內容也基本是空洞的理論說教,無法與基礎教育的實際接軌。面對新的形勢,高師院校必須大力優化教師教育課程結構,積極構建體現先進教育思想和開放兼容的教師教育課程體系,主動適應基礎教育的改革發展,遵循教師教育成長規律,科學設置師范教育類專業公共基礎課程、學科專業課程和教師教育課程,學科理論與教育實踐要緊密結合。按照教育部出臺的《教師教育課程標準(試行)》規定的學習領域、建議模塊和學分要求,制訂有針對性的幼兒園、小學和中學教師教育課程方案,保證新入職教師基本適應基礎教育新課程的需要。大力重構課程教學內容,加強課程建設,開發網絡課程、教學案例庫和資源庫,注重學思結合,采用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等教學方法,促進學生主動學習。
(五)不斷強化實踐教學教師教育,既要重視理論學習,還要高度重視教學技能的培養。因此,教師教育專業在人才培養過程中要不斷強化教育實踐環節,建立實驗、見習、實訓、競賽、體驗、實習的實踐教學體系。實驗既要包括專業課程的實驗,也要涵蓋部分中小學課程的典型實驗。教育見習,應從大二學生開始,有計劃地組織師范生每學期到中小學見習一周,給學生提供更多觀摩名師講課的機會,使學生直接獲得中小學教育的感性認知。同時,加強師范生的教學能力訓練,可以通過組織各種比賽,"以賽帶練",實行教育實習資格制度,凡是沒有達到實習資格要求的一律不得參加教育實習。大力實施一學期教育實習制,通過頂崗支教、頂崗實習、頂崗實習置換培訓等混合編隊實習,給學生提供更好的實習環境。輔導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實習指導,形成專兼結合、校內校外結合的實習指導教師隊伍,從而保證教育實習的實效性。
三、結語
關鍵詞: 小學教師職業技能 職前培養 自主訓練
當前,教師專業化發展已成為人們的共識,教師專業化自主發展不僅僅是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必然要求,更是“以人為本”發展核心理念的重要體現。小學教師職業技能職前自主訓練是小學教師自主發展的內源性要求,是提高其職業技能水平,走專業化發展的必由之路。由此,本文將從分析當代小學教育專業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入手,探討新形勢下小學教師職業技能職前自主訓練的原則和途徑、方法,以期為拓展小學教師職業技能職前訓練,提高小學教師職前培養質量提供有效參考。
一、小學教師職業技能職前自主訓練主體特點分析
小學教師職業技能職前自主訓練的主體即當代小學教師教育專業的師范生,他們是當代大學生群體的有機組成部分,表現出當代大學生群體的共性,同時又處于為特定的教師角色做準備的職前培養時期,因而具有獨特的師范特質,二者有機地統一在一起,構成了當代小學教師教育師范生的獨特特點。這些獨特性為其實現自主訓練的有效性和實效性提供了生理和心理依據。
(一)身體健康,精力充沛。
當代小教專業師范大學生年齡主要分布在18―22歲左右,是生長在我國改革開放、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新一代。其精力充沛,朝氣蓬勃,富有活力,身體協調性、靈敏性及耐受性強,這一特點奠定了小學教師職業技能自主訓練的生理基礎。
(二)自我意識的增強與發展。
在現代大學生活自由、開放的環境中,當代大學生自我意識迅速發展并趨向成熟。作為小教專業的師范生由于其所處的國家基礎教育改革大背景及所將從事的教師職業與擔當的使命,更能認識到自己專業發展的前途和責任,自我沉思、自我分析、自我反省增多,自主自立意識強烈,渴望獨立地走自己的路,為將來的社會適應和職業發展做好準備。在這一心理基礎之上,傳統的以外在強加的職業技能訓練方法已不適應學生的心理發展要求,只有在訓練中培養學生的自主性,使學生自覺地以教師的素質要求發展自己,由以學生身份被動地接受學習訓練向以準教師的身份置于訓練情境之中轉變,把職業意識轉化成自主參與訓練的主動性、積極性和自覺性,變“要我練”為“我要練”,才能切實提高職業技能訓練的實效性。
(三)興趣廣泛,求新求變。
當代大學生思想活躍,思維敏捷,興趣愛好廣泛,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強,特別是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網絡生活已成為他們生活的一部分,通過互聯網及各種媒體的利用,他們的知識面、視野較過去更加開闊,獲取知識、信息的手段更加豐富。他們喜歡求新、求異、求變,有一定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這一特點為通過多元化的途徑和方法以有效提高小教專業學生技能的自主訓練質量,達到目標,提供依據。
(四)價值取向多元化。
在當前社會影響下,當代大學生的價值觀呈多元化發展。但是,在這種多元格局中,在我國社會變革發展的宏觀背景和客觀環境條件下,其健康、向上的價值觀,如主體意識、競爭意識、進取意識、開放意識、信息意識、效率意識、創新意識、市場意識等仍居主導地位。一方面多元的價值觀取向,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學生在把握教育教學理念時能兼收并蓄、博采眾長,另一方面其主流價值的主導,有利于增強其開拓意識、競爭意識、效率意識、團隊協作意識、奉獻意識,為職業技能的自主訓練提供持續不斷的內在趨動力。
二、小學教師職業技能職前自主訓練原則
(一)序列化。
小學教師職業技能的習得與熟練掌握是一個漸進的螺旋上升的過程,具有長周期性和循序漸進的規律性。因此,在小學教師職業技能職前自主訓練中必須貫徹序列化原則,在職前教育的整個階段將小學教師職業技能據其發展的規律性進行科學合理安排,體現出從基本技能訓練到專業技能訓練,由易及難、由單一至綜合的逐步深化過程。如,一年級,主要進行聽說技能、文字與圖形表達技能、現代教育技術與信息技術應用技能、以藝體活動為主體的美育技能的訓練;二年級,抓好教學工作技能、學科專業技能、教育反思技能的訓練;三年級,以課程研發技能、班主任工作技能的訓練為主;四年級,強化教育研究技能的訓練及各項技能的綜合、提高訓練。這一序列化的目標要求學生在開始大學學習生活時成竹于胸,并在這一思想的指導下,進行有條不紊的持續開展的自主訓練,逐步提高自身教師職業技能水平。另外,序列化原則還意味著通過訓練在技能水平要求上的層次性、遞進性。學生在自主訓練過程中,首先要達到基本要求,即全面掌握小學教師職業技能,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其次要達到發展要求,即技能掌握運用熟練,為終身發展、成長為優秀教師奠定基礎。
(二)開放性。
開放性是當今時代的精神特征。開放性教學是當前新課程的基本要求。小學教師職業技能職前自主訓練要堅持開放性原則,即在訓練內容、途徑、方法上做到開放、多元,拓展自主訓練的時間和空間,不斷尋求規范化、多樣化的訓練途徑與方法。
此外,就教師專業發展而言,其職業技能的職前培訓只是其中一個階段,它與入職培訓和職后培訓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因此,開放性原則還要求做好職前訓練與入職及職后培訓的接軌,即職前訓練不能只是存在于“象牙塔里”的風景,而應當走向小學“實戰場”,走向社會,走向更廣闊的天地。
(三)整體性。
小學教師職業技能職前訓練是一個由諸多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要素構成的系統工程。在傳統的小學教師職業技能職前訓練中,學生的訓練是被動、有限的,不同技能的訓練缺乏聯系,重點在“三字一話一畫”等基本功,智力技能等訓練被弱化,學生整體技能水平不高,嚴重影響了小學教師職業技能培養的質量。因此,在小教專業學生職業技能的自主訓練中必須確立整體意識,從全局角度來考慮,既要熟悉每項職業技能的特點,又要把握各項技能之間的內在聯系,注重自主訓練在內容、途徑、方法上的系統性,實現技能水平的平衡發展。
三、小學教師職業技能職前自主訓練的途徑和方法
(一)課堂訓練與課外訓練相結合。
課堂訓練主要是通過專門的教師職業技能課程課堂教學、相應的專業課程課堂教學及其他各學科課堂教學來實現技能訓練的自覺性、自主性。如,在口語課程與寫作課程中強化聽說表達技能的訓練;通過藝術課程和書法課程來實現文字與圖形表達技能的訓練;教學反思技能、教育研究技能等,則在教育教學專業課程中加強。當然,每項技能的訓練并不能因課程的不同只機械地進行分類訓練,還要把握課程與教師職業技能的多方面聯系,善于思考、多做總結。比如,在每位教師授課過程中,仔細觀察、體會教師是如何導課、設計、講解、小結的,又采用了什么樣教學方法,這樣的教學有什么優點,如何體現了新課程的理念和要求,等等,并做好總結筆記。課堂教育教學的技能技巧就會在這種不斷的思考、分析中得到潛在的提升。此外,還應抓住課堂訓練的機會,多實踐、多反思,發現存在的問題與不足,加以改進,提高自主訓練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課外訓練則是指在課堂以外通過多種途徑,拓展訓練的時間和空間來加強自主訓練。比如,很多學校都建有包括有藝體教室、書法教室、微格教室、多媒體教室、心理咨詢室等在內的小學教師職業技能實訓中心,學生應充分利用好這些專門的場所,加強單項技能的訓練;建立一個專門的QQ群,搭建網絡平臺,學生在這里展示技能學習、訓練的成果(如書畫作品、演講視頻、上課錄像、教學課件、研究論文、教案設計等),獲取或傳遞相關信息,相互交流技能訓練中的心得或經驗,相互促進,共同提高;收集教育名言,多做課外閱讀,寫讀書筆記,積累教育教學知識,提升研究能力;每學期聽取一定數量的學術報告、講座,汲取新思想、新觀念,了解當前教育教學發展新動態;通過到小學的“觀摩”、“見習”、“評課”、“實習”等活動積極進行校外實訓;在青年志愿者活動及假期社會實踐活動中著重教育教學的領域,突出師范性的培養;積極參加校內、校外的與職業技能訓練存在相關聯系的各類競賽,以賽促訓,以賽強訓……
總之,將課外訓練與課堂訓練相結合,使自主訓練的內容與范圍得到延伸和拓展,實現與教學內容和相應教師職業技能的相互配合、相互滲透、優勢互補,構建起自主訓練的全方位、立體化網絡,從而使每個學生的職業技能都能得到有效的、長足的保質保量的訓練與發展。
(二)個人分散訓練與群體集中訓練相結合。
個人分散訓練是學生訓練獨立性、自主性的體現。學生可以根據小學教師職業技能的總體目標和要求,合理、靈活地利用自己的業余時間進行訓練,查漏補缺,促進技能的全面發展;還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及特長,強化某一或某幾個方面的技能,在全面的基礎上做到“一專多能”。比如,通過臨摹字帖,利用小黑板練習“三字”;晨起在校園一角朗讀練“一話”;做家教練教學工作及管理技能;寫教育教學實踐的心得、總結教學反思技能;通過訪談法、觀察法、文獻法等方法撰寫小學教育教學方面的調查報告,強化教學科研能力等。
個人分散訓練的同時還應當與群體集中訓練相結合。因為,學生之間通過交往,形成了各種各樣的群體。群體活動對其成員的智力、能力等發展有著積極的重大的影響。群體的感召力將為學生的自主訓練提供持續不斷的心理能量。譬如,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積極參加到諸如書法協會、教育協會等各類社團中去,通過豐富多彩的社會活動強化職業技能的訓練;按一定人數組成若干自主訓練小組,定期在組內進行演講、說課、上課、集體備課等演練;推行班團干部輪換制、輔導員助理制,鍛煉組織管理能力;成立如舞蹈、器樂、寫作等不同類別的興趣小組……在群體活動中相互激勵,交流經驗,切磋技藝,共同進步。
(三)單項技能訓練與綜合技能訓練相結合。
小學教師職業技能是一個龐大的體系,其內容豐富,復雜多樣,各項技能既相對獨立又相互貫通。因此,訓練的前提和基礎是做好單項的、個別的技能訓練,根據其性質、特征,依循小學教師職業技能的發展規律,由易及難、由局部到整體地進行。在夯實好這一基礎之上,貫徹整體性原則,進行全面的綜合的技能訓練,使各種技能達到熟練與和諧,以形成整體的教育教學能力,掌握扎實、過硬的職業技能。如,教學工作技能可先將其細化為導入技能、講解技能、提問技能、總結技能、課堂組織技能等專項逐項訓練,反復練習,在此基礎上,把單項技能訓練與綜合技能訓練相結合,就可望有效地達到小學教師各項職業技能的形成和優化。
(四)定期自檢與考核評價相結合。
目前,許多學校都已建立起一套從教育者角度出發制定的考核評價機制,成為有效促進學生在校期間教師職業技能訓練的外在趨動力。然而,學生是職業技能訓練的主體,如果沒有學生內在的發展要求,這種外在的驅動力就無法發揮最佳效果。因此,在學生職業技能自主訓練中,應當建立自主評價機制,通過定期自檢,進行不斷的自我反思與自我總結,加強自我監督,激發內在潛能。具體操作方法是,建立學生技能水平自測記錄卡,按每個月、每學期、每年的周期,對各項技能按總目標要求進行自測,將每一階段技能訓練所達到的狀態及訓練的反思等在記錄卡上作相應的記載。學生技能水平自測記錄卡,不僅讓學生在自主訓練中感知自己動態的發展過程,積極進取,而且為教育者的總體評價提供參考,使評價機制多元開放,更符合現代教育理念,順應時展要求。
總之,小學教師職業技能職前自主訓練的途徑和方法是多種多樣、豐富多彩的,職業技能的自主訓練也應貫穿于學生在校學習過程的始終和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各個方面。只要我們不斷地思考和研究,以繼承、改革和創新的精神,在教育者的科學、規范的指導下推進學生積極、有效的自主訓練,就能更好地發揮小學教師職業技能職前培訓對實現小學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而獨特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司成勇.當代小學教育專業教師職業技能訓練的內容、途徑與策略[J].當代教師教育,2009,(9):26-31.
一、教師教育課程優化的必要性
(一)教師專業化對教師教育課程優化提出的挑戰
教師專業化要求教師不僅要有深厚的理論基礎、廣闊的學術視野,不斷追尋學術前沿,也需要了解青少年的身心發展規律。因此,教師專業化對教師教育課程改革提出了挑戰。當然,教師專業發展是一個終身的過程,這也是對教師教育課程改革的挑戰。
(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對教師教育課程提出的要求
一是更新觀念,轉變角色?;A教育課程改革要求教師不再是單一地給學生傳授知識,而是需要教師樹立現代教育理念,堅持以學生為本,尊重學生的個性和特長,促進學生的發展,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創造良好的教學環境,建立教師、學生、課程之間的新關系。
二是吸收新知識,完善知識體系。首先要有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良好的教育教學理論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理解基礎教育新課程,優化自己的教學行為。其次要有廣博的文化知識?;A教育課程改革的主旨在于培養人的和諧發展,這就需要有豐富的人文精神和創新精神的教師。廣博的知識是全面提升人的基本素質的需要,也是教師素質不可缺少的。再次要有扎實的專業知識。教師只有具備了扎實的學科專業知識,才能從學生的知識狀況實際出發組織教學,課堂教學才能實現高屋建瓴。
三是具備現代素質,提升綜合能力。要具有終身學習的能力,跟上不斷隨著時展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要具有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的能力,教師不僅要運用多媒體技術生動形象地展示教學內容,建構課堂學習環境,而且會從因特網中獲得所需的信息、資源;要具有課程實施、評價能力;要具有教育創新能力,成為創新的探索者,注重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要具有良好的溝通、合作能力,課程文化建設需要良好的溝通和合作。
二、教師教育課程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課程理念保守
一是重理論教學輕實踐教學。現行教師教育課程設置太多理論課,甚至一些學校的教師培訓課程也開設了大量不必要的理論課程,而對實際需要的知識和能力課程開設太少,對教師自身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如何解決的課程更少,很少為學生提供實踐新課程改革的機會。這種忽視教師專業實踐的課程難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二是重傳統知識輕現代科學技術。現行教師教育課程大多是一些傳統課程,繁重的經典的傳統知識課程內容,很多年都沒有太大的變化,這些課程已經有幾十年的歷史了。對現代新信息、新理論雖然有所講授,但從對現代教師的要求上,納入課程的現代科學知識和技術教育還太少,與現代社會的發展不同步。
(二)課程結構失衡
一是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失衡。在當前的教師教育課程結構中,必修課一統天下,選修課少,即使是選修課,其中有相當一部分也不合適,學生想選擇的課程少,學生沒有自主性,靈活性和彈性小,整個課程結構缺乏自由度,很難適應社會和學生的個性發展,無法顯示課程內容的豐富性和多樣性。
二是理論課程和實踐課程失衡。在重理論輕實踐課程的指導思想下,理論課程比例過大,專業理論課程開得很細致,過度強調學術課程,課程理念脫離教師職業的特殊性。實踐技能課程,對教師的培養有其特殊的意義,教學實踐時間少,影響了其在促進教師專業發展中應起的作用。
(三)課程內容陳舊
一是課程內容僵化,前沿性不強。教師教育課程內容過分強調系統性、完整性,缺乏針對性、綜合性、前瞻性,即使是教育學、心理學也是普通的教育學和心理學,只有概念講解,兒童心理學、心理健康等內容很少反映在課程中,與中小學教學實踐相聯系的內容缺乏,使學生不能將所學習的教育理論應用于實際教學中。
二是課程內容狹窄,工具性不明顯。教師教育課程內容很多是對專業歷史知識的講解,加上由于有限的課程選擇,使文科很少有介紹科學思想、科學方法和科學精神的自然科學課程,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內容脫節。工具性、操作性的課程少,應用性和實踐性不強,勢必會影響效果。
(四)課程評價單一
當前對教師教育課程的評價主要是評價教師的上課過程,不涉及對教師教育課程目標、內容、教學材料的評價,也不包括對教師教學行為、教學環境、教學方法和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評價形式單一,評價范圍過窄,沒有認識到對教師教育課程的示范效果、職業素質培養等這些重要因素的評價。此外,對學生學業成績的評價更是一個主觀評價,學生的分數或級別是教師的自主行為,一般只與教師的觀點和授課內容相一致,也沒有靈活性可言,學生的成績主要只是最后的考試成績。
三、教師教育課程優化的對策
(一)課程結構的合理化
一是發展通識課程,簡化專業課程。通識課程主要涉及人類、社會、自然、藝術和其他領域。具體來說,通識課程主要劃分為人文素質教育課程和科學素質教育課程。其中,人文素質教育課程包括馬列、英語、人文文化、應用寫作、演講與口語、美術、音樂欣賞、繪畫欣賞、詩歌鑒賞、社會和宗教儀式、攝影藝術、健美操等;科學素質教育課程主要包括現代教育技術、生命科學、互聯網、科技活動指導、技術應用等。還可以根據興趣愛好選擇諸如教師道德規范、教師禮儀、教育法規、當地的特色課程等。通識課程能拓寬社會科學、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等基礎課程,提高綜合素質。未來的教師需要有更深廣的文化積累,通識教育課程通過跨學科的課程,讓學生掌握廣博的專業基礎和文化背景,提高學生的價值觀念,拓寬歷史文化的視野,適應社會需求,應對社會環境的變化。因此,我們要加強以全面發展為目標的通識課程。
專業課程指師范生將從事的具體學科,如數學、英語、物理、化學、中文、歷史等。學科專業課程是教師教育課程的核心和基礎,在一定程度上,教師掌握的學科專業知識和教學質量是成正比的。但超過一定水平,專業知識和學科教學質量之間沒有統計學上的相關性。目前教師教育課程中學科專業課程占有較大的比例,課程種類較多,學科專業課程強調深度,課程雜散,不系統,這樣在一定程度上導致職業教育薄弱。應減少學科專業課程門類,建立學科綜合課程。另外,每個專業建立2-3門核心課程,滿足該專業的學術水平,以確保專業課程的整體水平。
二是加強教育課程,注重實踐課程。教育課程體現了教師專業特性,直接影響到教師的專業化水平。教學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工作,必須有現代教育理論做基礎和指導。現在教育課程的比例比重小,又僅限于教育學、心理學、教學方法等。應適當增加教育課程類別,且可以采取兩種形式:必修與選修課程。選修課應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如歷史教育、道德教育、教育社會學、教育人類學、教育經濟學、教育管理學、學習和發展心理學、教學活動設計、教育管理,教育統計學、教育人類學、課堂教學組織、教學策劃等都可以被納入到教育選修課程,充分體現出教師的職業特點。教師的工作是一個實用的工作,對教學基本技能的培養,是教師教育課程設計必須關注的部分。
實踐課程是為學生學的理論知識提供必要的實習。加強教育實踐可以有效地提高師范生的教學能力和專業素質,在教學實踐的基礎上進一步掌握教學技能,而且通過教學實踐來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教育實踐技能課程應進一步改革教育實踐的方式。教育實踐課程分配可以分散在幾個學年進行不同的活動:從入學開始,就對師范生的教學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環節等進行全面的培訓;平時讓學生多體驗,形式可以多樣,如去學校實地觀察、訪問、參觀教學設備等,短期教學實習時參與到課堂活動、班級管理和與家長交流接觸中,了解中小學教師的實際工作狀況和學生的學習情況;最后一個學年集中實習時應配備指導教師。
(二)課程內容的多元化
一是加強科學教育課程。首先,深化傳統教育科學課程。應增加教育心理學、教育社會學、教育行政管理、教師職業道德、中小學生的成長和發展、中小學班級管理、中小學生心理咨詢課程等,特別是有關教師專業的教育課程,即關注教師職業情感的培養,包括教師的專業態度、專業情感、職業理想和信念、職業道德等。形式可以多樣,通過課堂和教學實踐,開展社會調查、社會服務,創設校園人文教育環境等。其次,加強教育技能課程。增加網絡教學技術現代化的學習、現代教育信息技術、多媒體課件的制作、網頁設計與制作,以教學手段的現代科學技術來適應現代教育教學方法的更新,適應對教師綜合素質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要求;增加活動課程,加強動手實踐,使之更多了解和掌握操作技能。再次,設置自主性教育課程。開設和整個社會發展和文化環境相適應的開放課程,與基礎教育的發展相接軌,如一些話題、小型化、實時性的課程,通過這些課程,反映教育新情況、新問題,加強對學生探究性學習能力的培養。開設跨學科、跨專業的創新綜合教育課程,反映學科發展的新成果及其發展方向,使課程體現時代特征,從而使未來的教師能與時俱進。
(三)課程評價的標準化
一是建構全面的教師教育課程評價體系。擺脫以往筆試考試這種單一的方式,考試與考核相結合、筆試和實踐操作相結合、客觀性和主觀性的題目相結合,將閉卷考試、開卷考試、平時作業、調查報告、討論等多形式結合起來,將書面、口頭、情景模擬、實踐等各種類型結合起來。除了考查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還應多加入一些案例分析,對中小學教育教學能力等實際問題的分析。無論是對教師教育課程本身的評價,還是學生對課程學習結果的評價,都應堅持多角度,建立多形式、多樣性、多元化的評價體系。
二是設立教師教育課程的質量評價標準。從教學計劃、教學指導、教學態度、教學組織形式、教學方法、教學效果等方面對教師教育課程質量進行有效性的評價,并從評價中得到反饋,使評價變成教學反饋和學習過程的一部分。
一個多小時前,它們剛執行完任務,把包括小涌村在內的六條村的500多個孩子,安全送到附近的東平小學。在下午放學前,它們的任務就是在停車場閉目養神。
這些車中,3輛是美式標準的“長鼻子”,3輛是根據國家安全標準制造的“小平頭”。它們是目前國內最安全的校車,然而身價也不菲,總共200多萬元,今年3月由樂從鎮政府從宇通客車購買。而在浙江德清縣,早在2009年就購買“?!毙\?,至今已買了79輛,全縣推廣。
“長鼻子”和“小平頭”
11月21日下午4點20分,順德鴻運公交車公司的司機袁斌,走進6號“長鼻子”校車,準備去東平小學接學生回家。跟車的還有該公司的另一位司機,負責照看孩子。
等其他車輛都開出小涌小學后,袁斌才發動汽車。“這些車編號1-6,編號靠前的先出發,??吭跂|平小學的固定位置,便于學生辨認,由于校內不方車輛避讓和掉頭,因此每次出發都按編號來。”他說。
“每個學生都有一個編號,對應著車上的座位號?!痹蠼忉屨f。等人來齊了,老師上車清點人數后,就與跟車員交接。然后,跟車員再逐個確認孩子是否系安全帶。
“有多少個孩子上車了,學校必須負責將他們交到跟車員手里。車回到村里的下車點,跟車員又必須把孩子悉數交給村里的負責人?!睎|平小學校長謝立清告訴記者,“為了保證學生乘車安全,每輛車由一個老師負責,由學校老師輪流,值班那天要提前上班,推遲下班各40―50分鐘,這都是必盡的義務?!贝蠹s5點,6號車開出東平小學,平穩駛向荷村?!斑@6輛校車負責接送樂從鎮騰沖、大墩、荷村、小布、岳布、小涌6條村村民的孩子上下學。每輛車早晚各跑兩趟,早上7點和7點半,下午5點10分和5點40分。每輛車上有我們公司的兩個司機,一個駕駛,一個照看孩子?!表樀馒欉\公交公司四車隊隊長葉振繁說。他主要負責這6輛校車的調度。
而在德清,跟車員不是司機,而是學校老師。德清育才小學是當地一所農民工子弟學校,該校的白老師,5點天未亮就起床,頂著初冬的寒意,德清汽車總站乘上校車,然后逐點去接學生。學生上車后,他要叮囑系好安全帶,不要在車上吃早餐。
“最?!毙\?/p>
今年4月,廣東媒體廣泛報道樂從鎮購買了6輛“最?!毙\嚕偣不ㄙM200多萬元。
其中身價40萬元的“長鼻子”最牛,與美國接軌。而“小平頭”則是根據我國安全技術標志制造的,看起來沒那么酷,但非常穩重?!白畲蟛煌褪撬麤]有前突的鼻子,但功能設計都一樣,可能在配置上沒有那么高,價格便宜十幾萬?!比~振繁說。
“今年四月中旬,校車開始運行,我看到這幾輛‘長鼻子’,真的非常驚訝和欣喜,他們跟我在美國看到的校車簡直就是一模一樣?!敝x立清回憶道。
2004年,謝立清去美國訪問考察,看到美國校車,非常感慨。“校車在美國就是特種車,它們那個‘stop’手臂,就是一個臨時架起的紅綠燈,這是法律賦予的權力。而美國民眾也非常遵守,跟我們國內的氛圍不一樣,他們愛護孩子,尊重生命?!?/p>
令葉振繁印象深刻的是,由于當時這些車買得比較貴,還引起非議,說浪費納稅人的錢。
東平小學是去年9月才開始辦學的公立現代化小學,是為了配套正在開發的佛山新城而建。而小涌等6條村的小學因而就停辦,村里的孩子都集中到東平小學讀書。這樣,就產生了“上學遠”的問題。
“當時,就有村民提出建議,要開設校車,我們也采納這個建議。”樂從環運局辦公室主任鄧樂回憶。
今年初,樂從鎮從宇通客車購置公交車的時候,恰好了解到該公司生產的校車是得到國務院的推薦,所以決定購買。“為什么不全買‘長鼻子’?預算不夠。校車和公交車是一起購買的,預算則是早定好了,如果都買‘長鼻子’,公交車數量就不夠了?!编嚇方忉尩馈?/p>
與樂從不同,德清縣實施購買牛校車,則是縣長“有意為之”。該縣縣長胡國榮在美國考察,見到了美式校車的安全與便利,決定在德清啟動“學生交通保障工程”。
2009年,該縣政府首批購置9輛校車在德清西部兩個鄉鎮試行,次年開始在全縣推廣。至今,縣政府先后投入2000多萬元,分三批購置79輛學生接送專用車,其中14輛“長鼻子”,65輛“小平頭”。這些車承擔著該縣5600多名小學生的接送任務。
成立專業公司運營
在6輛校車到樂從鎮前,樂從鎮政府已經通過招標,把校車的運營管理委托給順德鴻運公交公司。
“我們實際上就是代政府管理這些車,包括行車、保養等等。”葉振繁介紹說,“對于駕駛員,我們精挑細選,絕對不允許新來的司機開校車。”
據了解,除了要擁有A1或者A3的大車駕駛證外,還要保證至少有1年以上大車駕駛經驗,我們還綜合考量了行車安全記錄以及個人性格、脾氣等因素。而袁斌,已經有20多年的駕齡,開城際客車也有十幾年了,看起來頗為穩重。
“校車每天都要體檢一次,我們會安排這12名司機中的6名,每人負責一輛車的檢測,做到專人管理?!比~振繁說,“目前為止,這些校車還很新,不太需要保養。因為除了早晚兩次出勤,其他時間都在停車場,絕對不允許有其他用途。車上有GPS定位系統,車開到哪里,我們都能跟蹤到?!?/p>
葉振繁對于代管校車,感到頗為自豪?!拔覀儾灰杂麨槟康模幌衲承┧搅W校的校車是為了賺錢,我們只要能維持運營就好,關鍵在于社會效益?!?/p>
鄧樂透露,這六臺車,每個月的運營成本11萬-12萬元,包括固定成本的折舊費、保險費,變動成本的維修費和油費。
目前,每個學生每月的坐車費是120元,村委會再為每個學生交30元。
“120元是比坐公車貴一些,公車每個月大概只需80多元。但是,安全一點,還是比較放心。”曾伯說。
而德清則直接成立永安學生交通管理服務有限公司,負責運營和管理校車。
該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張炳根告訴記者:“學生每人每次乘車一元,每天每名學生就是2元,貧困學生免費,但這筆收入一年只有200萬左右,剩下的400萬元由縣財政專項設立的校車補助資金來補貼。因為收費低,所以不可能有盈利,必須靠縣政府投入?!?/p>
全面推廣之難
實際上,校車在東平小學非常受歡迎。“對家長來說,省卻了接送孩子的麻煩,而且安全可靠,對學生來講,跟同村的同學一起上下學,也是非常愉快的。”謝立清說,“但是,目前只有六條村的500多個孩子能乘坐校車,而我們全校共有2000多個學生,外地戶口的學生就無法滿足了。”
在順德,由于外來人口眾多,有些地方甚至是本地人口的兩三倍,因此公共服務首先滿足本地人需求。
“我們也多次向上級申請增加多幾輛校車,但是目前還沒回應?!敝x立清說。
鄧樂則告訴記者,目前樂從只有東平小學有校車,其他學校都沒有,如果全部學校配校車,恐怕財政壓力過大,而且也沒必要,關鍵是看學生住處與學校的遠近。
今年8月,德清被教育部確立為全國校車運營管理工作試點地區。但即使已經購買了79輛校車的德清,也還是不能滿足對校車的需求。德清育才小學目前有6輛校車,其中三臺是政府提供的,還有三臺是學校所有的。由于黃色校車安全性能的出眾,校長表示,他們也在打報告申請,希望能分到更多的黃色校車。
美國校車:最安全的交通工具
本報記者 馬歡 實習生 魏碧霞 劉小芹 發自廣州
在美國,每天大約有44萬輛校車穿梭于居民區和學校之間,負責接送超過2500萬名的中小學生。無論在立法管理,還是設立安全標準方面,美國早已是世界領先國家之一,形成了自己非常完善的體系。
2002年,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A)向美國國會提交了一份報告,該報告顯示,與普通私家車和其它機動車輛相比,乘坐校車要安全8倍。這份報告指出:“在美國,乘坐校車死亡率是2人/10億公里,而普通車事故死亡率是15人/10億公里。
典型的美國校車
在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給時代周報提供的資料中,標準的美國校車必須由專業廠商制造,校車外觀統一為醒目的黃顏色,便于在各種惡劣天氣中識別。
校車總共有七類符合標準的校車車型,它們承載能力多為10人以上。這些校車外殼的鐵皮厚度比一般車輛要厚,車頭統一設計,車頭與車尾再加厚,座位靠背加高。
校車的全車身使用黃黑色條,并使用全天候情況下都能視認的熒光鉆石級反光材料制作校車警告標志,以提高警示幅度和警示效果。
一般來說,校車開得比一般車要慢,載著學生時不上高速路。凡是學校附近學生準備過馬路,所有車輛的行駛速度都必須降到每小時40公里以下。
完善的立法體系
自1939年美國首次制定了統一的校車標準后,幾乎每過10年,美國校車就要進行一些標準化的改良。
如今,在校車的立法方面,從聯邦政府到下面的各州政府,對于校車的標準和管理,都有非常明確嚴格的規定。在聯邦政府頒布的60項有關汽車標準中,有37項是與校車安全標準有關的。
按照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的規定,校車是用于接送學生往返學校上學,或參加學校課外活動時使用的日常交通運輸工具,但不包括中轉巴士或學校包車。
目前美國聯邦政府的管理校車機構主要有:NHTSA(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它管理著專門適用于校車的標準;NTSB(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負責處理校車特大事故調查報告及各種問題;FMCSA(聯邦車輛安全管理局)主要負責通過對司機駕照管理、商業運行車輛司機管理、提高商用汽車技術、強化商用汽車設備、操作標準、提高安全意識等來保證安全;FTA(聯邦運輸管理局),主要負責公共運輸系統中學生交通的問題。
“當然這些指導原則只是最低限度適用于為學生交通安全制定的國家道路安全方案?!眹夜方煌ò踩芾砭置襟w聯絡處的官員艾利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聯邦政府的規定,僅僅為整個管理體系設立了一條底線。更為日常和細致的規定,則來自于美國州政府層面。據悉,目前,美國各州記錄在內,管理校車方面的法律規定,已經超過了500部法律,它們已經涉及到校車產業的方方面面。
屬于校車的特權
早在上世紀70年代,美國所有的州就已經施行對校車停駛法律。在賓夕法尼亞州,就有專門的《校車讓停法》,對校車在各處的停讓有非常細致的規定?!叭魏诬囕v看到一輛校車亮著紅色信號燈在路邊停下,都必須停止行駛?!痹撝荨蹲屚7ā返钠渲幸粭l規定指出。在美國其他州,對于校車讓停也有類似的相關規定。
“加利福尼亞州對其他車輛的行駛要求規定也是很嚴格的。例如一輛汽車在學校區域內超速行駛,就會受到十分嚴厲的處罰。如果一輛校車亮著停車指示燈??吭隈R路邊,所有的來往車輛都必須停下。同時,如果一個校車司機被發現超速行駛或者違反任何交通法規,他將會受到更加嚴厲的處罰?!笨死锼贡硎?。
為更好地執行停駛法律,美國還要求校車司機必須在停車接送學生時,在車身左側放下一個寫有停止的警示牌,提醒周圍司機提前減速停車,警示牌必須為雙面紅色,書寫大寫白色英文STOP(停)。為保證警示效果,警示牌的雙面都必須為反光材料,或者裝備有紅色閃光警示燈。
對于校車司機,美國也有特別的要求,除了要求最近兩年內無肇事記錄,達到客車駕駛人體檢標準外,還需經過特殊的在職培訓,如人員受傷急救、車上學生管理、駕駛技能等等。某種方面,校車司機也被認為是全美管理得最嚴和培訓得最好的駕駛員群體。
美教育運輸顧問科林克:校車是美國最安全的大眾工具
黛博拉•科林克(DebraClink)女士,美國密蘇里州中小學教育部運輸顧問,她本人參與討論和制定了密蘇里州2007年校車安全標準。就美國的校車安全標準,她接受了時代周報記者的采訪。
時代周報:在美國,哪些政府機構負責參與制定校車安全標準?聯邦政府和州政府在標準制定方面會有何不同?
黛博拉•科林克:在美國,校車的管理規定上,比其他任何交通工具的都要嚴格。聯邦政府在制定校車標準一塊,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有一個聯邦機動車輛安全標準(FMVSS),該法規對校車的安全設備等有明確的要求。
在密蘇里州,我們在聯邦政府的基礎上,設立了一個由州代表組成的校車技術最低標準咨詢委員會(MissouriMinimumStandardsforSchoolBusesCommittee),負責檢驗各項標準的落實情況,以及投票表決是否繼續實施過往的標準(這些標準每5年會修正一次)。在完成了對校車標準的修訂后,密蘇里還需要對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說明該州額外增補的一些標準條例,其他州的情況也大致如此。
時代周報:作為委員會成員之一,你們在制定標準上會和聯邦政府的標準有何不同?
黛博拉•科林克:密蘇里技術咨詢委員會一般會檢驗全國統一制定的標準是否適用于密蘇里的實際情況,如有需要就會增訂補充相關條例來更好地保障校車以及學生的安全。
時代周報:此前在密蘇里州,是否發生過一些與校車有關的安全事故呢?
黛博拉•科林克:校車是美國大眾交通工具中安全性能最高的,在密蘇里州發生的一些典型的校車事故主要是校車在載客和下客的時候發生的,和校車本身的性能和安全指數無關。
時代周報:聯邦政府或者各州政府是否會給校車的制造廠商發放補貼?
黛博拉•科林克:據我所知,目前還沒有任何補貼發放給生產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