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28 15:53:2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程序教學法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論文摘要:在高校公共體育課的速度滑冰教學中,應用程序教學法能使不同層次的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學習適應自己水平的教材;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與教師的主導作用。有利于實現教學過程的最優化,有利于學生掌握技術動作和提高成績.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從而保證速度滑冰課教學質量。
速度滑冰課是北方冬季學校體育教學的主要內容,它對全面協調地發展身體素質,改善和提高內臟器官及神經系統的功能,提高抗寒能力,鍛煉意志品質都有著重要作用,但由于該項目技術比較復雜、難以掌握、加之傳統教學方法的陳舊、呆板,教學效果不理想。為了進一步提高速度滑冰課的教學質量,達到學生終身受益的目的,我們在傳統教學方法的基礎上采用了程序教學法。
1程序教學法的原理和運行過程
1.1原理
程序教學法是美國現代心理學家斯金納等創立的一種教學方法,它是以控制論為基本原理,借助專門的程序教材來實現的,80年代傳人我國,受到教育界專家和學者的矚目,并對此進行了大量研究和實踐。
1.2程序教學法的運行過程
在運用程序教學法時,首先應根據教學目標將教材按其內在的聯系和難易程度做系統的排列,并劃分成許多的“步子”。對每個“步子”都提出具體的規格和質量要求,然后逐步顯現,當學生每前進一個“步子”,即刻就得到反饋,教師和學生都可以作為客觀評價,學生可根據自己的情況和程序的安排,確定學習速度。
在運用程序教學法時,要在嚴格的控制下,遵守“小步子”積極反應,及時反饋、正確強化、自定步調、低錯誤率等原則。這不僅符合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學習規律,而且對一些較難的動作也能起到簡化學習過程的作用。程序教學法的運行過程見圖1。
2研究方法
以我校2001級30個班學生公共體育課的速度滑冰教學為研究內容,采取隨機抽樣方式將學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并對其基本前提條件進行差異檢驗,結果表明2組學生之間無顯著差異。教學程序根據教學目標及教學要求,將學生所要學習的內容及要達到的教學目標,制成表格,見表1。
3結果與分析
3.1結果’
實驗組與對照組教學內容和課時均相同。實驗組采用程序教學法進行教學,對照組采用常規法教學。
終結性評價采用達標(1001TI直道滑行時間)和技評(分值)評價。由教研室教師進行交叉考核,測試結果見表2(達標評價)、表3(技評評價)。
3.2分析
從實驗結果看,實驗組的分值遠遠高于對照組,具有顯著性差異。實驗方案在班級集體教學下發生的實驗效應,說明程序教學法在速度滑冰教學中優于常規教學法。
3.2.1程序教學法有利于教師形成新的學生觀
教師中傳統的學生觀認為,學生的學習成績呈正態分布是理所當然的,這種觀念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尤其是差生的發展水平。程序教學法的實驗結果表明,只要給予每個學生適當的學習內容和充足的時間,學生的成績將是趨于高分一端,遠遠高于對照組的成績,說明教師力圖使學生學會所教授的內容,是能夠實現的。
3.2.2有利于形成新的教學觀
傳統教學方法中較多地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而很少考慮學生的主體因素。無論是教學大綱、課時計劃,還是教學目的對象都是教師。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而程序教學法中的教學目標是直接對學生講話,要求學生達到什么目標,直接為學生的學習導向,因而有利于發揮學生主體功能,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2.3程序教學法有利于增強反饋與矯正的及時性和有效性
以往教學較多強調量的積累,不太注重對學生給予較多的指導與幫助。而速度滑冰項目對身體素質要求較高,技術難度大,更需要教師的指導和矯正,有利于增強反饋與矯正的及時性和有效性。使錯誤動作得到及時糾正,從而在有限的時間里提高完成動作的質量。
3.2.4有利于教學目標與教學評價的有機結合
傳統的教學方法往往忽視對教學過程的評價,多注重最終結果;而程序教學法強調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在教學中起到不同作用,提高了教學時間效率,保證了教學高效地朝著目標行進。程序教學法把目標與評價有機地結合起來,相輔相成,在速度滑冰教學中起到重要作用。
3.2.5有利于班級教學中的個別化教學
從傳統的編班形式和教學方法看,不能完全適應不同發展水平的學生需要,造成一部分“吃不飽”,一部分“吃不了”,這種情況長期困擾著教師和科研人員,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不在于學生智力方面,而在于未能達到學生們對教材內容和教學方法的不同需求。運用程序教學法在教學中強調步步反饋,即每步反饋時正答,學習新的內容,誤答,復習學習過的。這樣在一堂課中有幾個不同內容的教材出現,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學習適應自己水平的教材,不會感到厭倦或是出現畏難情緒,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既發展了學生的個性又體現了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使教學更加科學化、系統化。
4結論
a.在速度滑冰教學中運用程序教學法能使學生更快、更好地學會技術動作,并使成績趨于高分一端,有利于形成新的學生觀。
b.在教學中,由于學生的主體意識得以較大拓展,因而能較好地完成教學目標,并有利于形成新的教學觀。
關鍵詞:高職;語文類課程;改革創新
近年來,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發展速度迅猛,高等職業院校急劇增多。高等職業院校在建設和發展中,需要研究和解決的問題很多,其中一個重要問題就是如何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學生的職業技能是保證其適應社會需求的關鍵性環節;對學生職業技能的培養是高職教育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是關系到高職教育與整個教育體系、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重要環節。然而,目前出現了一種過分重視技能培養,忽視人文修養教育的傾向,大學語文等人文修養課程的課時量一減再減,有些院校甚至已經取消了大學語文。這種重技能,輕理論;重知識培訓,輕個人修養的教育理念,雖然能在短期內使職業教育獲得快速發展,但從長遠來看,將會制約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是一種短視行為。筆者認為,修養課程教育,特別是大學語文課程教學注重培養個體的豐富性和創造性,能夠將人文精神始終如一地貫穿于教學之中,是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合格人才的關鍵所在。
為了使高職教育更好地適應為當前社會經濟發展培養各類人才的需要,為了滿足廣大群眾獲得多層次教育的需要,高職教育課程改革勢在必行。高職語文是高職教育中最重要、最基礎的部分之一,高職語文教學必須緊跟社會經濟發展的步伐,不斷改革與社會經濟發展不相適應的、落后的、傳統的教材、教法及教學手段。高職語文既不能照搬普通高校的“大學語文”,更不能把普通高校教材當“壓縮餅干”。高職語文急需建立自己的課程體系。作為一個長期工作在高職語文教學一線的教師,我想就這個問題從以下幾個方面談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高職語文課程的現狀
目前,在高職院校中依然保留大學語文課程的院校并不多,而且呈現出減少的趨勢。在一些高職院校的語文教師中,大部分都已經不再擔任大學語文的教學工作。在學校取消大學語文課的情況下,或者在學校創辦文科專業的情況下轉為專業教師,或者以上選修課為主,成為學校教師隊伍的邊緣群體。即使保留了大學語文課程的部分學校,課時也在不斷壓縮,有的學校語文課只有一二十課時,成為人文素質教育的點綴。
高職院校開設大學語文課有什么用處,這已經成為高職院校領導和各專業系部負責人關心的主要問題。大學語文在高職院校中該承擔什么任務、能夠承擔什么任務,也就是大學語文課在高職院校的存在價值,是影響高職語文生存的主要問題,也是從事高職語文教育的教師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二、高職語文課程改革的必要性
高職語文課程之所以在高職院校受到眾多質疑,主要是由于目前高職語文教學目標的不明確,和高職人才培養模式不吻合造成的。
從目前高職語文的教學來看,各自為政、定位模糊、缺少自身特點是普遍的現象。從近幾年對高職語文的討論來看,對高職語文的定位,專家和學者們見仁見智,存在認識上的極大分歧,有堅持人文性和審美性的。有堅持應用性、實用性的。前者從人文素質教育的角度探討高職語文的社會價值。后者從語文能力培養角度探討大學語文的實用價值。但這還只是一般層面上的討論,沒有具體到不同類型院校自身的教育特色和人才培養目標的追求。高等教育院校存在很大的差異,普通本科院校和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目標和模式上的差別是非常明顯的。本科院校且不論。作為高等職業教育,以面向基層工作的實用型專業技術人才培養作為自身的教育目標。所有的課程均是按照實用型專業技術人員培養的具體能力要求來進行組織和安排的,或者說是按照完成相關工作任務需要的能力模塊來進行針對性的學習和訓練。在這樣的人才培養目標和模式中,大學語文課程如果還局限于人文素質教育,并以此來組織教學的話,必然游離于高職人才培養模式之外,受到專業課程擠壓是不可避免的。融入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模式之中,并承擔相應的任務。是高職大學語文課程走出困境的不得不做的選擇。
三、對高職語文課程改革的探討
高職大學語文要融人高職人才培養體系,就必須進行課程的改革,放棄一貫的思維模式,實現認識上的轉變。
(一)高職語文急需構建自己的課程體系?
目前高職院校所開設的課程大多是沿用或壓縮普通高校本??聘鲗I的課程體系,沒有及時有效地建立適應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高職教育課程體系。實現一個專業的培養目標,不是僅僅靠某一門或幾門課程所能奏效的,而是靠開設的所有課程間的協調和補充。就高職語文課程而言,要想使所培養的學生感到自己所學的語文知識夠用、實用,也絕非開設一門“大學語文”或“應用文寫作”所能奏效。筆者認為高職語文課程應大致包括以下幾類:?
1.學科類課程:主要是通過課堂教學使學生獲得與之學歷層次相適應的、有效實用的語言文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張揚個性和特長。學科類課程分為必修課(講座課、欣賞課)和選修課(限定選修課和任意選修課)。必修課是指各類專業學生必須學習的課程,宜在高職一年級開設。選修課本身又分為限定選修課和任意選修課。限定選修課也就是必選課,是對必修課的拓寬和應用。是預備就業,還是預備升學,各專業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各選各的選修課,此課宜在高職二年級開設。任意選修課,也就是任選課,是為張揚學生個性,培養學生特長而開設的,要求學校提供教材和學習場所,學生自主學習,教師集中指導,高職一、二年級均宜開設。?
2.校內活動類課程:高職語文活動課和語文課外活動既有聯系又有區別。主要區別在于課外活動不進入課程表,彈性、伸縮性較大,而活動課程應按學校制訂的課程表的要求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值得指出的是,按照國家教育部要求,活動課不編寫材,各高職院校應視不同情況自編活動教材。筆者認為高職語文活動類課程的結構為:口語訓練課程、音像增智課程、新聞采編課程、廣告文撰寫與制作課程、論文撰寫與制作課程、綜合實用文撰寫與制作課程、文學欣賞課程、禮儀演講課程?;顒宇愓n程主要培養學生 聽、說、讀、寫的實際能力,是為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培養高等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必設課程。檢驗一所高職院校辦學質量如何,主要是看各專業活動類課程開設的質和量的要求是否達到教學目標的要求。筆者認為,高職語文課程改革的重點難點就在于此。為貫徹教育部以就業為導向的指導方針,突出高職辦學特色,各高職院校必須嚴格規范各專業活動類課程。對教材的編寫、教法和教學手段的運用、教學時間、教學場地的安排都要做出明確的規定和嚴格的管理。?
3.社會實踐類課程:按照國家教育部要求,社會實踐類課程也不編寫材。為突出各高職院校辦學特色,各高職院校可自編教材。此類課程設置要求與前兩類課程相匹配。開設社會實踐類課程主要是通過社會實踐來檢驗高職學生對于書本知識和各專業應掌握的基本技能的熟練程度,在實踐中加深對理論知識的進一步理解和強化對基本技能的訓練,達到學生身份與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的零距離要求。
(二)高職語文應倡導以學生為主體的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
在市場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社會對人才需要的結構、規格發生了明顯的變化,這決定了我們的教學思想及教學模式必須進行大膽而全面的改革。高職教育作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培養目標是培養擁護黨的基本路線,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高等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這一人才模式的定位,決定了它區別于普通高等教育培養模式的突出特色。從這一模式去謀高職教育發展大計,在更新教育觀念,改革教學內容的同時,教學方法的改革刻不容緩。近年來,由于高職教學方法的改革滯后于教學內容的改革,雖然出了幾屆“大學生”,但高分低能者居多,社會實踐欠缺,社會急需的高技能熟練技工尤其緊缺,絕大多數學生進入用人單位3~5年后,方能達到“成手”要求。這也難怪部分用人單位對高職教育提出尖銳批評。因此,對高職教學方法的改革和對高職教學內容的改革要同步進行?;谝陨嫌^點,筆者認為,高職語文教學方法應倡導以學生為主體的,靈活多樣的各種優化教學法。如:?
1.模塊教學法。所謂模塊教學法就是教師依據教學目標的要求,以45分鐘為一個教學時限,在此期間,教師把學生應該掌握的知識和應著重培養的能力,劃分成一個個知識塊和能力塊,依序扣塊進行教學。?
2.發現教學法。所謂發現教學法,也就是探討規律教學法。重在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如在教改實踐中我多次設計過這樣的課型:以“幾種常見態勢語言”為內容,一節課采用串講方式一講到底;另一節課利用發現教學法,教師根據不同的場合要求分別向學生演示不同的面部表情、不同的手勢和不同的身勢,讓學生通過觀察、分析指出每種態勢語言的特點、作用和適用范圍,然后教師再作具體指導,學生舉一反三,從中發現規律。這樣教學既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又能激發高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3.程序教學法。所謂程序教學法。指教師依據教學目標的要求,設計適合高職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程序。這個教學程序應包括以下內容:自主學習、發現問題、討論問題、教師指導、點撥、訓練、檢測、小結等。?
4.綜合教學法。就是要求教師教學方法要靈活多樣,講究“活”,在教學中不要長期使用一種教學方法。即使在一節課內教學方法也要不斷變換。這樣,既有利于激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又能培養他們探求新知,多角度、全方位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
以上四種教學方法,其中前三種教學方法我已經在自己的教學當中實踐過,從學生測評及問卷調查中,可知學生贊同率在98%以上。至于第四種教學方法,強調教學方法的多樣性與靈活性及各種教學方法的相互配合和補充,事實上是在探討教學方法的最優化問題。這是一個永恒的課題,也是一個理想的境界,希望各位同仁,孜孜以求,努力探討。
(三)高職語文要積極推行現代化教學手段?
長期以來,在傳統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大都只注重對知識的傳授和簡單的模仿練習,偏重于理論型邏輯思維訓練,因而學生難以獲得事物具體表象的支撐。目前,高職語文教學也是如此,部分有條件的高職院校也只是在教師觀摩教學和示范教學時在多媒體教室進行電教輔助教學,平時很少用到現代化教學手段。現代化教學手段,又稱“電化”教學,教師平時不“觸電”,學生“電感”從何來?培養應用型專門人才的高職教育是發展社會經濟的一支重要力量,可是由于高職教育教學手段的滯后,它已不能適應當今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對人才的需要。因此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都必須加大對高職院校的政策扶持和資金投放,已建成的多媒體教室、圖書館、實驗、實習、實訓基地要加強管理,全天候向教師和學生開放。在教學過程中,有效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有63%的師生認為使用多媒體教學的效果好于一般課堂教學),制作聲情并茂、寓教于樂的教學課件,通過大眾的、通俗的、趣味性的解讀方式,在情境教學中以“真、善、美”動人。力避傳統的“老三段”教法,代之以啟發、引導和聯想,展示判斷、推理等邏輯思維過程,加強教學過程中的師生互動,做到課堂內與課堂外相結合,抽象與形象相結合,理論與實用相結合。這必將有力地促進學生智能的全面發展。?
語文素質是個人素質的基礎,語言文化是一個民族素質的基礎。國家要強盛,民族要振興,語文學科擔當培養和發展公民創新精神、實踐、探索等能力的重任。在高職教育中,職業素質教育和職業知識教育同樣重要。作為一種教學手段,高職院校語文類課程的開設和教學的改革創新,理應引起主管部門和各高職院校領導層的足夠重視。一個民族的文化、文明程度如何,其語文(母語)教學水平起著很大的作用,這種作用不能因學生進入高職院校而停頓。高職語文教學應著力為提升高職學生的人文素質,為其今后發展打下良好的母語基礎而發揮作用只要我們齊心協力,積極參與高職語文課程改革,相信高職語文的新局面一定會呈現在我們的面前。
參考文獻:
[1]溫儒敏.在教育部素質教育委員會“文化素質教育課程體系及精品課建設高級研討會”上的主題發言[R].北大新聞網.2004,5,30.
[2].教育論著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3]常思亮.大學課程決策論. 湖南大學出版社,2010.7.
[4]蔣錦旗、華澤秋.關于高職教育語文課程改革的探討[J].遼寧高職學報,2005 ,4.
[5]夏紅梅.高職教育中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遼寧高職學報2005,8.
一、教師觀念要從化學教學轉變為化學教育
化學高中新教材學科難度明顯下降,知識面和新科技的介紹有大幅度的增加,課時大幅下降。與此同時新大綱所賦予化學教學的任務明確指出:化學教學的第一任務,就是要貫徹全面發展的方針,提高學生的素質,為國家培養合格的公民。為此,承擔化學新課程改革的具體實施者——教師的教學觀念必須轉變,要從注重具體的化學學科知識點的嚴謹性、深刻性轉變為進行化學教育的大教育?;瘜W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讓每一個學生能認識多姿多彩、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的化學,并能形成持續的化學學習興趣。不能只注重化學學科本身的知識結構,而要幫助學生理解化學對社會發展的作用,使學生可以從化學的視角去認識科學、技術、社會和生活中的有關問題,了解化學制品對人類的貢獻,學會運用化學知識和方法治理污染,合理開發和利用化學資源?;瘜W教育傳授給學生的不僅僅是一個個具體的化學知識點,而是可以與具體化學背景聯系的實際問題或思考方法。如新教材第二冊《合成材料》一章的設計就完全是以化學的應用為知識的載體。新教材增加的閱讀材料目的也是豐富學生的化學應用知識,使之形成學以致用的思想。
二、課程改革要求教學方式不斷更新
化學學科本身有自己的優勢:化學現象的千變萬化、化學產品的豐富多彩,實驗手段的多樣性——而學生本就生活在充滿化學產品的時代,新的化學科技不斷出現,這一切都是進行化學教學的材料和內容,很容易激起學習化學的興趣?;瘜W教學中要從學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出發,發揮化學學科自身的優勢,將科學探究作為課程改革的突破口,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創新意識,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使獲得化學知識和技能的過程也成為理解化學、進行科學探究、聯系社會生活實際和形成科學價值觀的過程。
[關鍵詞] 語文課堂課堂教學語文課堂效率課堂教學目標
當下中學語文課堂的現狀是:雖然新課程改革從2000年左右開始試點,2003年在全國大范圍推廣實施,現今新課程改革已步入深水區,在我市也已推行了八年,但中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少、慢、差、費”現像依然存在。
針對以上中學語文課堂高耗低效的現狀,要構建高效的中學語文課堂,筆者以為當從以下五方面入手或可提高效率。
一、課堂教學目標要明確
教學目標是指教學活動實施的方向和預期達到的結果,是一切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最終歸縮。教學目標是對學習者通過教學以后將能做什么的一種明確的具體的表述,主要描述學習者通過學習后預期產生的行為變化。因此,中學語文教師在制定目標時應依據語文科的特點,以聽、說、讀、寫的訓練為主而不能以理解分析課文的內容為主,即應以能力訓練為主,而不是以知識傳授為主。
在制定教學目標時要明確不可含糊不清,要具體,識記、理解、運用的層級目標要清楚明白,并要兼顧認知目標和智能目標。在落實教學目標時要以智能目標為核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形成能力,發展智力。
只有清晰明確的目標,方可將語文教學導入正確的航道,也才有可能實現課堂的高效率。
二、課堂結構要清晰,以體現高效。
1.導入語要簡潔、新奇
許多教師在情景創設時目的不明,游離課堂,喧賓奪主,如在創設情境導入《魯提轄拳打鎮關西》一文時,有教師就利用多媒體播放《水滸傳》中相關視頻,半個小時就在觀看中過去了,學生受畫面的吸引,看的津津有味,但教師游離于文本之外,未能帶領學生解讀文本,這樣就本未倒置變成電影欣賞課了,學生受到視頻影像的干憂,也一下子不容易集中精力產生興趣去閱讀文本,這樣的導入就是失敗的。
2.學習新知階段要體現學生的主體性
課堂應是學生的課堂,學生知識的獲得、能力的養成,全部需要學生這一學習的主體主動投入,否則,淪為教師的灌輸,教學效率必然會大打折扣,因此教師的主要作用就是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在實施中,不妨多采用些激趣設疑的手段,利用問題激勵學生去探究討論。
3.課堂小結要精練,高濃縮
教師小結要簡短精煉,突出重點,讓學生易懂,易理解,易消化,同時又應是本堂課知識提綱挈領的高度概括,并能使學生形成較完整系統的知識體系。故它應是“壓縮餅干”,濃縮的全是本堂課的精華。
4.練習設計要有針對性、代表性
教師在設計語文作業時,應有目標意識,要緊扣教學重點、難點、疑點來設計,又要兼顧學生基礎,利于鞏固所學,進一步理解掌握,甚至形成能力,語文教師應針對學科特點,除了設計知識層面的練習外,更應多設計智能層面的問題。
三、課堂教學方法要科學、合理,符合課型特點
中學語文教學方法有串講法、評注法、談話法、討論法、提問法、讀書指導法、朗讀指導法、生疑質疑法、發現法、暗示法、程序教學法、掌握學習法等等,課型根據文體的不同分為實用文體和文學作品兩大類,如以實用文體來看,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一般應用文的教法就有較大的區別:記敘文數學方法以“把握結構理清線索概括主題研究表達”為綱;而議論文教學方法則以“找出論點分析論據分析論證”為綱。在論敘文中,朗讀法可能用得較多,而議論文,就不太適合朗讀,小說對訓練默讀大有好處。因而在不同的文體教學中,我們應依據文本確定課型選擇適合的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這樣才能保證完成教學目標。
四、優化課堂調控手段,提高課堂效率。
要提高課堂效率,還需要教師從課堂管理、教具、教學手段、教學語言、師生關系等方面進行調控。
1.課堂管理要科學規范
對于如何管理課堂,我們一直未曾進行深入研究,英國教育家保羅?迪克斯給我們提供了一套可資借鑒的管理方略:
①開課前就要考慮應對一些問題。
②以身作則,樹立榜樣,教師要善于控制自己的言行舉止,盡量不出現情緒失控的現象。
③公正無私,一視同仁。
④帶領學生學習規范。
⑤恰當的課堂用語。
⑥有針對性的表揚和獎勵,表揚能改善師生關系,提高學生自尊、激勵學生向上,改善學生對老師、課程和學校的態度。
⑦對違規的學生處罰,處罰要迅速有力。
只要遵循以上原則,語文課堂一定會有序、和諧。
2.運用多媒體技術,增加課堂知識容量
隨著網絡技術的普及,課堂上完全可以再現生活。聲畫光影的再現,不僅可激趣,更能提高了課堂容量。如練習課運用多媒體投影儀,就可節約大量的板書抄題時間,讓學生在閱讀后就能答題,大大提高了效率,另外,網絡上的相關信息完全可借鑒過來為我所用,極大地充實了教學資源。
3.教學語言要準確簡潔
語言要有針對性、邏輯性,以顯示其說服力;語言要具比喻性、節奏性、形象性,以示其感性;語言要有含蓄性,親切、幽默,以示其親和力。
4.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古語云:“親其師,信其道?!比缭谡n堂上師生關系不融洽,學生接受教師傳達的知識信息量將會大打折扣,要提高學生接受信息量的比率,就需要調動學生參與的激情,只有學生積極參與,主動學習才能實現這一目標。試想一個心中怨恨教師的學生,又怎會集中精力,聽其“傳道、授業、解惑”呢?
五、拓展遷移環節,要與教學重點、能力培養有關聯
中學語文課堂教學,更多時是在解剖文本這一例子。而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還需要拓展延伸來促使他們有機會從“游泳他”來到“江河湖?!敝袝秤?。如何在遷移訓練時提高效率?這就要求在遷移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使不同的學習內容之間保持一定的同一性
如教學生學了議論文的三要素后,在遷移環節就可引導學生分析拓展遷移的文本的三要素,這樣學生就能真正掌握了。
2.加強語文基礎知識教學,促使基礎知識的遷移
關鍵詞:全媒體 高等化學教學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2(b)-0165-01
全媒體教學法以各種電教媒體如:計算機、電視、錄像、投影、幻燈等為標志,更結合了互聯網、手機等多平臺為基礎的多種媒體有機結合的教學方法。全媒體教學的特點是:以生動直觀的形象,幫助學生建立起概念與現象之間的聯系,建立起各種感覺器官之間的聯系。從而使抽象的化學問題變得具體,枯燥的化學問題變得有趣味,靜止的化學問題動態化,復雜的化學問題簡單化等等。結合校園網、互聯網、手機等多種交互平臺,利用校園網、QQ群、手機短信等互動平臺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以及創新能力的提高發揮巨大的作用。全媒體教學法可以彌補傳統教學手段的不足,使得各種現代化教學手段在教學活動中互相補充與完善,讓傳統教學與現代化教學媒體互相滲透,在化學教學中發揮整體作用。
1 加強全媒體高等化學教學的必要性
從形式看,全媒體是指不同媒介類型之間的嫁接、轉化、融合。從結果看,主要表現為內容生產的多形態、產品的多渠道和傳播介質的多終端。我們可以把“全媒體”理解為,綜合運用各種表現形式,如:文、圖、聲、光、電,來全方位、立體的展示傳播內容,同時通過文字、聲像、網絡、通信等傳播手段來傳輸的一種新的傳播形態。從內容看,其基本內涵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一是信息的多渠道采集;二是統一的資源加工;三是全方位業務系統支持;四是多渠道資源增值應用。化學是一門微觀科學,對化學概念、過程和規律的認識經常需要借助圖形來顯示,如:分子結構的繪制、分子三維模型的建立、化學和化工裝置圖的繪制等均需要特殊的、約定俗成的圖形和符號,有時還不得不借助于建立分子模型。計算機圖形化技術、分子建模技術、等為在教學過程中輕松地完成各種復雜的教學演示提供了重要手;多平臺的整合可以是各種教學軟件和工具能夠發揮綜合的作用,在實驗教學中,結合計算機模擬仿真技術、智能化多接口技術等,可以提高實驗效率,而且使學生逐步學會科學研究的方法。化學又是信息科學,信息資源包括各種物化參數和波譜參數等數據性信息、化學教學課件和教材等教學信息、化學文獻數據庫信息、化學遠程教育信息、化學材料和質量等商業性信息。大量的數據存儲、處理、交流、互動,在全媒體時代必將帶來更大的便捷和效率。
2 加強全媒體高等化學教學的途徑
充分利用計算機的多接口、編程、智能化等軟件開發高性能的教學課件以及充分利用互聯網、物聯網平臺的優勢進行的教學方案,不僅能夠更充分展示教師個性化的風格,而且能夠更加靈活地把握多種教學方法,只需要化學教師具備化學軟件、互聯網使用的經驗?;瘜W的教學是對微觀世界的認知過程,它的研究對象是分子或原子等不可見的微觀世界,計算的機圖形化技術應用為化學教學提供了一種強大的工具。利用諸如IsIsDraw(http://)、ChemDraw等免費共享軟件,可以繪制出各種復雜的二維、三維分子結構,也可以編輯出各種實驗裝置示意圖,通過它們能將復雜的化學過程生動的表現出來,并且它們還提供了分子性質的測定功能以及分子模型的3D顯示,通過繪制出分子的簡單結構就可以知道其許多化學性質參數和三維構型。全媒體的優勢將這些資源有效的聯系在一起,整合成一個共享平臺,不但學校、教師、科研單位可以共享資源,學生也可以進行相應的資源查詢和交互。在此平臺下,教師和科研人員可以將最新的教學資源提供出來,豐富平臺。其特點是打破了校園和教室的限制,可以充分發揮現有教育資源的作用?;瘜W教學由于具有對象微觀、實踐性強和信息量大等特性,從而限制了一些傳統遠程教學手段的應用,而全媒體集計算機互聯網、集遠程通信、人機交互等作用于一身,大大提高化學教學效果,是發展遠程教育的最新手段,是21世紀遠程教育的主要手段?;瘜W教師在全媒體時代通過計算機網絡等手段進行遠程教學中應承擔起使用并推廣、的任務,如:教師可利用校園網和教育網平臺搭建網上實驗模擬項目,也可以利用QQ群進行實驗討論,和學生隨時進行交流。綜上所述,要達到全媒體技術在化學教學中的有效應用,教師和社會都有重大作用。教師如果能要充分的理解全媒體在化學教學中的輔助作用,然后和傳統化學教學相結合,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理解教材,主動思考,有效地發揮全媒體在提高教學效果上的作用;而學校和社會也應為教師的全媒體教學方案提供有力的資源支持,從而使教學質量得以提高。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化學課程標準(實驗稿)[S].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6.
[2] 劉順平.現代教育技術在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萬源中學,2005,8,17.
[3] 師雪麗全媒體教學系統在化學教育中的應用與研究[C]//甘肅省化學會成立六十周年學術報告會暨二十三屆年會―― 第五屆甘肅省中學化學教學經驗交流會論文集,2003.
[4] 黃德海.淺談計算機輔助化學教學的應用[J].中國電化教育,2004(1).
中國的現代教育技術起源于20世紀20年代,目前關于現代教育技術的研究論文中對現代教育技術的定義主要有以下兩種:①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年出版的《教育大辭典》,定義為:“人類在教育活動中所采用的一切技術手段的總和,包括物化形態的技術和智能形態的技術兩大類。”②美國教育傳播與技術學會(AECT)1994年的定義:“教育(教學)技術是對學習過程和學習資源進行設計、開發、運用、管理和評估的理論與實踐。”AECT04新定義:教育技術是通過創造、使用、管理適當的技術性過程和資源,以促進學習和提高績效的研究與符合倫理道德的實踐。我國現代教育技術的權威學者南國農先生提出,現代教育技術并不是一個單一的教學手段,而是一個系統性的組合,它包括教育教學中應用的現代技術手段(現代教育媒體);運用現代教育媒體進行教育、教學活動的方法(媒傳教學法);以及優化教育、教學過程的系統方法(教學設計)。因此我們應從體系的角度去研究高職教學中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
2現代教育技術在高職教育中應用的必要性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互聯網的應用,現代化教學技術和手段越來越凸顯優勢。
2.1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指出:“信息技術對教育發展具有革命性影響,必須予以高度重視”?!督K省教育信息化五年發展規劃(2011—2015年)》從教育現代化建設總體戰略的高度提出,要扎實推進職業教育信息化發展,大力推進職業教育管理和教學信息化建設。教育信息化越來越成為高職教育發展的重點方向之一。然而,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內容是教學信息化,也就是在教學過程中實現教學手段科技化、教育傳播信息化、教學方式現代化。無論是教學信息化還是教育信息化都離不開以云計算、多媒體以及網絡通訊為基礎的現代教育技術,因此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能夠提升高職院校教育信息化水平。
2.2豐富教學手段
高職院校在采用現代化教學技術時多使用包括多媒體課件、視頻、互聯網等在內的現代教學媒體。這種教學方式形象生動,能夠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思維、想象力和創造力。以往一些晦澀難懂、枯燥抽象的知識點只能通過教學模型、道具以及板書等方式向學生展現,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也未必能達到良好的效果。而通過多媒體課件等現代化教學技術,集聲像字畫動態顯示于一體,圖文并茂、形象生動,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微觀的理論宏觀化,讓學生身臨其境。
2.3提高課堂效率
現代化教學技術的應用能夠很大程度地提升課堂效率?,F代大多數教師運用多媒體教學替代傳統板書,利用多媒體課件容量更大、方式多樣、更吸引學生等特點,將多樣化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融合到多媒體課件中,大大節省了教學時間,提升了教學效率。
2.4開拓教學模式
隨著教育信息化的推進,大多數高職院校已開展教學資源庫建設,通過資源共享和互聯網等方式,將課程內容不僅僅局限在傳統的書本上,更是呈現在網絡上,打破了教室的框架,讓教學無所不在、無時不在,學生能夠通過網絡隨時接收到教學信息。同時作為最新的教學方法,近幾年興起的慕課、微課教學模式利用交互網絡技術,采用了“反轉課堂”的新思路,不再是教師課堂上“拼命地講”,學生“被動地學”,而是讓學生通過網絡平臺在課下學習微知識點,教師在課堂上引導和檢驗學生課下學習的成果。這種新技術可以說是現代化教學技術手段的新變革,顛覆了傳統教學,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帶來更好的教學效果。
3江蘇高職院?,F代教育技術應用的現狀及問題分析
3.1應用現狀
3.1.1現代教育技術受重視程度不斷提升
江蘇省是一個科教大省,現代教育技術一直深受重視。江蘇教育主管部門每年都要舉辦全省高職院校信息化大賽、微課比賽等賽項,從競賽的角度督促高職院校教師現代教育技術能力的加強。全省還舉辦多樣化的現代教育技術培訓,教師參與培訓的比例逐年增加。同時各高職院校對現代教育技術的重視程度也在不斷提升,不少學校加大了現代教育技術基礎設施建設,增加教學媒體數量,完善配套設施,引進教學軟件,為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提供了基礎保障。
3.1.2教師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比例增大
目前大部分高職院校均對教師的現代教育技術應用水平提出了要求,不少學校將教師參加相關競賽取得的成績納入績效考核甚至是職稱評定。這也側面推動了教師現代教育技術應用能力的自我要求。經在部分高職院校進行的調研,受調研學院80%,以上的教師在日常教學中采用PPT等多媒體教學工具;有一部分專業還將信息化與現代教育技術相結合,開發信息化課程,實現教學、反饋全網化;少數老師能夠結合信息化以及現代教育技術完善教學設計。
3.1.3現代教育技術應用提高人才培養水平
高職院校培養的是操作型應用技術人才,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能夠有效提升人才培養水平,通過多媒體、網絡等手段能夠使課堂效率更高;通過三維動畫、PPT展示等方式能夠使教學重點更突出,教學難點更易懂;通過微課等教學改革能夠使復雜的教學知識更碎片化,接受程度更高。
3.2存在問題分析
3.2.1教師對現代教育技術內涵的認知度不夠
在調研過程中,受訪的絕大多數教師對現代教育技術的內涵理解不夠,都認為現代教育技術就是多媒體以及網絡的應用,并未從完整體系的角度去認識現代教育技術,多數還停留在現代教育技術的軟、硬件應用角度,尚未關注到現代教育技術潛件(教學設計)的應用,而現代教育技術的核心應該是教學設計。另外,由于有的學校將現代教育技術應用與考核掛鉤,因此容易出現教師被動應用現代教育技術,主動性不強;現代教育技術應用流于形式等問題。
3.2.2現代教育技術應用還存在較大差異
①地區差異。
目前江蘇共85所高職院校,蘇南等地區的職業院校應用現代教育技術的程度和方法都略高于蘇北地區的部分職業院校。
②年齡差異。
高職院校中青年教師應用現代教育技術的比例較大,但是年齡較大的中老年教師應用比例偏低,而且手段也比較單一,主要是教學課件的使用。
③水平差異。
高職院校教師應用現代教育技術水平也不一致。有的教師僅會制作簡易版的PPT課件,也有的教師能夠用Flash等更高級的軟件實現教學過程的可視化。
3.2.3教師對多媒體課件依賴過大,更新速度慢
目前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都采用了PPT等多媒體課件,但是有不少老師在上課的過程中只是點點鼠標,將課件內容讀出來,而忽略了與學生的交流。有的教師對多媒體課件依賴性較大,甚至出現了沒有多媒體課件就無法上課的情況?,F代教育技術應該是教學的輔助手段,而不應該代替教師成為教學的主體。還有的教師制作完課程的多媒體課件之后就“高枕無憂”了,每一輪教學都使用完全一致的課件,并不對課件進行及時的更新和修改,使得課件的知識點陳舊、老化,甚至是過時的內容。
3.2.4對現代教育技術缺乏合理規劃
有的高職院校在現代教育技術應用上還停留在喊喊口號,并沒有付出實際行動。也有的學校雖然開展了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但缺乏對現代教育技術的結構規劃,沒有設立獨立部門開展此項工作,僅僅將此項工作放在教務處等相關部門,但這些部門有的工作人員對現代教育技術并不了解,影響了現代教育技術的實施。部分學校由于建設經費限制,無法實現全網覆蓋,也沒有購買先進的教學軟件和設備,導致現代教育技術應用效果不佳。有的學校將現代教育技術相關的競賽成果納入績效考核以及職稱評定,容易造成教師急功近利,將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流于表面。
4基于“三維四層”的現代教育技術應用建議
4.1構建現代教育技術“三維”應用體系
現代教育技術應該是一個完整的應用體系,包括物化形態的現代媒體技術,智能形態的現代媒傳技術以及教學系統設計技術。在現代教育技術應用中我們可以采用三維應用體系:維度一,以教育技術潛件建設為核心優化教學設計?!督逃夹g手冊》一書提出了現代教育技術潛件的概念,提出教育技術潛件是指理論構想和相關學科的研究成果,是教育技術不可分割的一個部分。現代教育技術理論中認為潛件是優化教育、教學過程的系統方法設計,這是現代教育技術的核心內容,也是現代教育技術應用最容易忽略的內容。高職院校的教師對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應該以潛件設計為出發點,結合高職教育以及崗位需求,設計出與課程、崗位相匹配的課程教學設計,在教學設計中系統地設計新型媒傳教學方法,并將教學方法通過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應用出來。維度二,以教育信息化為背景開拓新型媒傳教學法。媒傳教學方法既包括教師利用了現代教育媒體進行教的方法,也包括學生利用這些媒體進行學的方法。常用的媒傳教學法有:播放教學法、程序教學法、成績考查法、訓練教學法。隨著教育信息化的出現,一種新型的媒傳教學法也隨之出現——微型教學法。國際上風靡全球的慕課(MOOC)改變了傳統的教學體系,將學生體驗、師生互動完整地結合起來。相對于慕課而言,微課更適合高職教學,微課是將完整的知識點碎片化、微小化,經過精心的信息化教學設計,以流媒體形式展示的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開展的簡短、完整的教學活動。對教師而言,微課能夠通過反轉課堂的方式改革傳統教學方法,解決教學重難點;對學生而言,微課能夠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要,實現移動學習、遠程學習、在線學習、泛在學習。維度三,以現代媒體技術多樣化為途徑豐富教學手段。在當前,可以應用于教育中的現代信息技術主要包括:模擬與數字音像技術、衛星廣播電視技術、計算機多媒體技術、人工智能技術、互聯網絡通訊技術和虛擬現實仿真技術等。對這些信息技術的選擇使用應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需要加以選擇。既要有效地使用多媒體計算機、互聯網絡等高科技;還要在可以取得良好效果的條件下,積極使用視頻、音像技術,如微課、慕課等。同時學校在對老師的日??己酥幸膊荒軆H僅向多媒體課件等現代化教學技術傾斜,而應該鼓勵老師采用多樣化現代媒體技術,從而豐富教學手段,實現更好的教學效果。
4.2實現信息化與現代教育技術“四層”有機結合
信息化為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提供了平臺和資源,現代教育技術又為教學信息化提供了保障,這二者應該是辯證統一的。因此,高職院校應該將教學信息化發展與現代教育技術應用結合起來,從網絡、資源、應用、人才的4個層次實現二者的共同發展。
①從網絡的角度:
信息網絡是教育信息化建設以及現代教育技術應用的重要內容,也是其物質基礎和先決條件。目前,我國已經建成中國教育與科研網(CERNET)、中國衛星寬帶遠程教育網絡。為進一步實現信息化和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高職院校應積極打造“網絡校園”,互聯網全覆蓋,實現課堂無界化。同時積極建設現代教育技術配套設施,引入更加先進的教學軟件,為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提供條件。
②從資源的角度:
教育資源是信息化的核心。教育資源可以分為以教育信息載體為核心的教育軟件資源和以管理信息系統的基礎數據為核心的教育管理信息資源兩大類。高職院校應以現代教育技術為手段開發教育軟件資源,建立專業課程資源庫,實現課程微課化。
③從應用的角度:
一方面應做好現代教育技術潛件建設,這決定了現代教育技術以及信息技術的應用方向,關系到信息技術應用的效果;另一方面應結合高職專業人才培養要求、未來就業崗位需求以及高職學生特點建立與之相適應的信息化教育模式,并通過現代教育技術實現這一教育模式;第三,應進一步提升教育主管部門、學校、教師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基本技能,提升教師現代教育技術應用能力;第四適時開展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教研與實踐,并將其作為高職院校信息化以及現代教育技術應用的主要任務。
④從人才的角度:
[關鍵詞]Moodle 自主學習 大學英語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3)14-0061-02
一、引言
《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以下簡稱課程要求)頒布標志著我國大學英語教學進入了重要的轉型期,在建構主義理論基礎上融入了個性化、協作化、模塊化和超文本化的教學理念?;诰W絡的Moodle平臺,具有組織、跟蹤、評估、發送、呈現、管理學習內容和學習活動,促進學習者之間交互等一系列功能的免費課程管理系統(CMS),可以幫助教育者和學習者克服學時不斷縮減的問題,更好地踐行這一教學理念。教學雙方可以作為平等主體在課堂外的虛擬學習環境中相互協作,根據各自的經驗共同建構知識,實現學習資源的多樣化和學習者學習的個性化。通過學習模塊的設置和管理可以培養學習者的自我探究能力,使其不僅能夠有效地掌握英語學科知識,而且還能夠掌握獲取知識的方法和途徑。
二、大學英語模塊化動態學習環境的構建與應用
Moodle平臺支持自主式、引領式、討論式等類型的網絡課程,雖然Moodle平臺提供了測驗、作業、討論區等活動設計模塊,但是如何設計和組織活動才能更好地促進教學、學習以及培訓,如何在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設計有效的教學活動流程,筆者與參與研究的本校30名行知班學生進行了實驗研究和探討。
(一)定制個性化學習方案
在研究伊始,筆者首先向受試者演示和講解Moodle平臺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并指導受試者使用Moodle平臺的問卷調查模塊進行單項分析并繪制圖形報告,采用師生名錄記錄的每個學習者問卷調查結果,分析學習者的學能和類型,建立學習者檔案,根據學生的個性特征設計基于Moodle的學習模塊任務和自主學習方案, 并通過學習者檔案管理追蹤學生的任務完成情況。
(二)學習內容和進程管理
教師可以使用課程模塊以靈活的方式提供教學材料,上傳教學視頻進行程序教學,設定課程的時間,設定學習者需要完成的學習量,限制回答問題的嘗試次數,根據學習者的表現以決定如何進行評價。如筆者為學習者按照四級考試的要求分題型設計了限時閱讀和寫作板塊。如快速閱讀板塊要求在15分鐘內完成1200詞短文閱讀,完成10道選擇題,計算機自動倒計時??梢源偈箤W習者找到模擬考試的狀態進行高強度、高效的課程學習。討論區模塊可以進行課程交流和討論。通過強制訂閱討論區,教師可以讓學習者在第一時間通過電子郵件收到英語等級考試強化講座和專項訓練等學習內容的線上和線下最新安排的課程學習內容、進程和教學重點等通知。這種類似聊天室的交流模式可以方便學生交流做題感受、學習心得、學習經驗等。同學間的在線交流和互動使學習的過程變得妙趣橫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營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這些電子記錄可供日后查閱,有利于教師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進程,發現學生的問題,及時調整教學計劃。
(三)作業上傳與反饋
通過作業模塊,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論文、項目和報告等任務類型,學生可以將自己的工作成果(任何格式的文件)上傳到服務器上,操作頗具靈活性。教師可以指定作業的截止日期和最高分。學生上傳作業的時間會被記錄在案,如果學生遲交作業,教師可以清晰地看到遲交了多久。教師可以在一個頁面內為整個班級的每份作業做出打分和評價。反饋結果會顯示在每個學生的作業頁面上,并且有email通知。學生可以選擇打分后是否可以重新提交作業,以便重新打分。學生的積極性得到了鼓舞和提高。
(四)資源共享與共建
Moodle的Wiki模塊允許學生共同創建、擴充或修改頁面內容。這種快速建立并及時更新的集體創作有利于促進英語學習者進行協作、互動、探究式學習。學生可以自主成為話題和發起者和創建者,可以分享學習經驗,可以分享自己搜集的學習資料,也可以將自己感興趣的話題或不懂的問題在Wiki上與同學共同探討、完善對問題的看法。借此可以鍛煉學生的人際交流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信息搜集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作為一個學生自主學習平臺,學生還可以上傳各類文件:如word文檔、ppt、flash等。教師可以利用平臺豐富的制作教學資源的功能,為每一節課設置課件和教學資源,從而形成可重復利用和共享的課程資源包并在教師間共享。
(五)網絡試題庫搭建與網上測試管理
Moodle的測驗模塊允許大學英語教師將編制的聽力、閱讀、完型、翻譯和寫作題目分門別類儲存于題庫中重復使用,還可以隨機組合成新的試卷供模擬測驗使用。測驗可以多次作答,題目自動評分,教師可以選擇是否給予反饋信息或是否顯示正確答案,還可以為測驗指定開放時間??梢噪S機顯示的題目和答案能夠減少作弊發生。題庫可以在任何支持國際標準的學習管理系統中導入導出,方便教師之間共享,節省人力物力。目前筆者已經為專科生建立了大學英語1-3級題庫,為本科生建立了大學英語四、六級題庫和在線測試平臺。
三、結語
契合《課程要求》,依托語言實驗室和自主學習中心,借助網絡和多媒體優勢資源,筆者搭建起以Moodle平臺為基礎的大學英語信息化學習環境,激發了學生英語學習的熱情和持久度,建構了英語學習愛好者的家園。實現了學習資源模塊的多樣化和互動性,形成了資源與經驗共建共享的良性循環。實現學習者學習的個性化,注重培養學習者的自我探究能力,使其不僅能夠有效地掌握學科知識,而且還能夠掌握獲取知識的方法和途徑。實現了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相互學習、探究學習和協作學習為一體的新型學習模式,有利于學生形成“學養”和“學能”,并能夠幫助學生培養樂觀、互助、好學的人格。建立了大學英語1-4級課程試題庫和大學英語四、六級在線模擬測試平臺。通過基于Moodle平臺的應用型研究,使得越來越多的老師認識到了Moodle平臺強大的教學輔助作用,有助于激勵廣大老師及時更新知識結構,提高基于網絡的課程設計和任務型教學法研究的能力??傊劳袑嶒炇乙袁F代信息技術為支撐,大學英語信息化教學環境的構建實現了教師和學生都是平等的主體,教學活動是師生相互協作,并根據各自已有的經驗共同建構知識的過程,使英語教學朝著個性化學習、協作學習、探究式學習、不受時間和地點限制的學習、主動學習方向發展,同時也促進了教師的共同成長和教學科研水平的提高。
[ 參 考 文 獻 ]
[1] Ellis, Rod. 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5.
[2] Nunan,D.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1.
[3] 黎加厚.信息化課程設計-Moodle信息化學習環境的創設[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