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01 02:21:0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審計效率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注冊會計師一方面由于職業風險的存在,必須時刻關注審計質量,盡可能地執行較大范圍的審計測試,收集充分的審計證據;另一方面,又必須考慮審計成本。職業經驗提醒獨立審計人員,絕不能以犧牲審計質量來換取審計成本的降低。在保證執業質量的前提下,降低審計成本的唯一方法只能靠提高審計工作效率。而分析性復核程序的合理運用能幫助注冊會計師在質量與成本之間制定出一套經濟有效的審計方案。如何正確運用分析性復核程序,筆者認為應注意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一、正確理解分析性復核的涵義
所謂分析性復核是指“注冊會計師分析被審計單位的重要比率或趨勢,包括調查這些比率或趨勢的異常變動及其與預期數額和相關信息的差異?!辈浑y看出分析性復核的本質是通過資料間的關系或聯系模型化,確認重大差異,并就重大差異形成原因做出實質性的測試或解釋。重大差異,特別是重大的非預期差異,既是被審單位的重大會計問題,也是審計的重要領域。例如某公司過去四年的毛利率一直在20%至21%之間,但本年只有15%,審計人員就應當注意這種毛利率下降的原因是經濟環境變化(如原材料上漲,使銷售成本占銷售收入的比重上升),還是財務報表存在錯報(如銷貨未入帳、存貨計價錯誤等),以分析毛利率下降的真正原因。
分析性復核可以從幾個方面為審計人員提供幫助:了解委托人的業務活動、鑒定可能存在的風險領域、計劃測試范圍、評價審計中形成的結論、實行對財務資料的進一步檢查。由此可見,分析性復核程序在獨立審計中具有獨特的地位和作用。
二、分析性復核程序的作用
在會計報表審計中,分析性復核程序在不同的階段發揮不同的作用。
1在審計計劃階段,有助于注冊會計師確定被審計單位的重要會計問題和重點審計領域,指出高風險領域之所在,以便制定出有針對性的審計計劃,使審計工作更具有效率和效果。重點審計領域通常包括管理當局主觀認定的會計事項(如固定資產折舊計價方法的選擇),有異常變動的會計報表項目,內部控制制度薄弱的會計報表項目(如遞延資產的確認與攤銷),產生重大影響的會計報表項目,會計報表截止日前發生的大額或異常經濟業務(如年末大量銷售),長期掛帳項目(如逾期應收帳款、呆滯存貨等),以及與關聯者的業務往來等。
2在審計測試階段,可作為一種實質性測試方法,收集與帳戶余額及各類交易相關的數據作為認定的證據。例如,審計年度的存貨周轉率與預先確定的存貨周轉率基本相符,可據此判斷期末存貨成本和本期銷貨成本從總體上講是合理的。如果運用細節測試,取得相同結論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值得注意的是,在測試階段,分析性復核提供的證據多數只是一些佐證證據,其證明力相對較弱,必須與其他證據結合才能證實對某一事項的具體認定。但是這并不影響注冊會計師利用這一程序,因為使用分析性復核可帶來人力和時間的節省。特別是對一些不重要項目,執行分析性復核程序即可實現對該項目的具體審計目標,非常符合經濟原則。
3在審計報告階段,可用以對被審會計報表的整體合理性作最后的復核。在審計結束時,運用分析性復核,可對重大事項或財務問題作最后的綜合分析,如果相關信息的關系不合理,則要考慮追加審計程序或修改審計報告。如被審單位的資產負債比率高于同業相同規模其他企業的平均水平,而資產利潤率卻低于平均水平,則說明該企業財務風險較高,將對企業持續經營能力產生不利影響,這時就要對審計報告的意見類型做出謹慎的選擇。
值得注意的是,分析性復核在所有會計報表審計的計劃階段和報告階段都必須使用,但在審計測試階段則可以選擇使用。
三、對分析性復核結果的依賴程度注冊會計師對分析性復核結果的依賴程度,取決于下列因素:
1所涉及項目的重要性。如果涉及項目很重要,注冊會計師就不能只依賴分析性復核來形成結論。
2與其他審計程序結論的一致性。如果執行分析性復核的結論與執行其他審計程序的結論不一致,在一般情況下不應過多地依賴分析性復核。
3對比資料的可比性。使用分析性復核程序的審計基本假定是:在沒有反證的情況下,數據之間預計存在著一定的關系。例如,用行業平均存貨周轉率確定被審單位存貨周轉率的合理性。但要考慮行業資料與被審單位具體情況的切合程度,當該單位存貨計價方法與所在行業使用的典型方法不同時,行業資料的可比性和有用性將會受到限制,分析性復核的效果也因此受到影響。
4對風險的估計水平。如果估計風險水平較高,注冊會計師應更多依賴詳細測試,以控制審計風險水平。
5執行分析性復核程序人員的能力與經驗。由于分析性復核程序的運用需要大量的職業判斷和專門知識,因此,這一步驟通常由審計小組中的高級審計人員來完成。
四、對分析性復核結果的處理
當注冊會計師確信分析性復核結果可以信賴時,應當對該結果進行適當處理,基本步驟如下:
1確認重大差異。注冊會計師憑借經驗或者根據一定的規則確定。當差異超過一定金額或一定比率時,為重大差異。
一、論文對民營企業內部審計產生的動因進行了論述
黨的十六大報告中指出:必須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共有制發展。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日益深入,我國的民營經濟正在飛速發展,為活躍流通、繁榮市場、轉換國有企業經營機制、安置下崗職工和富于勞動力、增加國家財政收入起了重要作用。但民營企業在發展過程中也存在著一些,如缺乏長遠的戰略規劃,“小富即安”思想嚴重;家族管理現象普遍,公司治理較薄弱;擴張中的融資“瓶頸”等。民營企業要想實現更高的目標,必須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建立企業制度。要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就必須發展內部審計。
在產權特征和公司治理上,民營企業與國有國營企業的最大區別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產權明晰程度,前者產權主體明確,產權清晰,而后者國家作為一個產權主體,看似明確,實則模糊;二是委托關系,前者或者所有者直接從事企業經營管理,從而不存在股東與經營者層面上的委托關系,或者所有者不直接從事企業的經營管理,從而存在委托關系,但委托人和人主體明確、委托鏈簡潔、關系簡單,后者所有者不可能直接從事企業的經營管理活動,委托關系一定存在,而且委托人和人之間主體不明確、關系模糊、委托層級較多。
民營企業設立內部審計制度是企業自身的一種內在的主動需求。在民營企業,其外部產權明晰,不存在多級。企業是一種團隊生產,當存在個人行為的外在性時就會有道德風險和機會主義,在企業的團隊生產中,如果沒有監督者的監督就會有偷懶、虛報業績、轉移企業財物等現狀的發生。當存在委托責任關系就會有受托責任人對委托人是否盡心盡職,有沒有如實履行受托責任等問題。作為理性人的民營企業的業主(股東)當然就會想方設法杜絕這些增加企業內部成本到其自身財富增長的因素,但依靠其個人的努力是不夠的,尤其是當企業規模大、生產經營復雜、生產經營場所分散時,業主(股東)控制的距離太遠,難以實現有效控制。另一方面,即使是業主(股東)能夠對企業實施有效控制,使企業團隊努力工作,但企業團隊內各個職能部門所作出的努力是否能夠如愿以償的給業主(股東)帶來效益,增加其財富,有賴于外部人的評價,因為一個人或組織難以對自己的工作好壞和努力的結果作出正確的評價和預測。設立內部審計機構,建立一個專司內部監督控制職能的部門,有利于協助業主(股東)組織和控制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實現其財富最大化的目標。
二、論文從民營企業內部審計目標與職能進行了論述
1、大家一致認為,內部審計目標是內部審計行為的出發點,是內部審計活動所要達到的理想境地或狀態。所以內部審計目標必須反映所服務企業的性質,并受制于客觀經濟環境。民營企業內部審計必然反映的是民營企業的本質特性及其內部審計的本質要求。
民營企業的內部審計目標是單一的,就是在于為組織增加價值和提高組織的運作效率。它通過系統化和規范化的,評價和改進風險管理、控制和治理過程的效果,幫助組織實現其目標。民營企業內部審計目標就是反映民營企業最本質的內生變量的產權屬性和公司治理屬性。民營企業的股東的終極目標是實現自身財富的不斷增長,而在有效的公司治理構架下,經營者與股東的目標趨于一致。在這個組織目標統轄下,內部審計目標就是在于協助組織成員增加企業價值和提高組織運作效率,幫助組織實現目標。
2、內部審計職能是圍繞實現內部審計目標而內生的固有功能,它受到審計目標的影響,所以審計職能也會受到企業特性的影響。
較為一致的看法是企業的內部審計具有監督職能和服務職能,而民營企業更重視的是服務職能。民營企業內部審計是自身發展需要而建立和發展起來的,其建立內部審計機構,從事內部審計活動,目的就是在于充分利用內部審計的服務職能,協助和保證組織實現目標。除了國有企業一般的評價和控制等服務性職能外,因民營企業與國有企業的產權屬性和公司治理屬性不同,還突出明晰產權和咨詢等服務性功能。民營企業的產權屬性表現為外部的明晰性和內部的模糊性,公司治理上表現為存在構建合理公司治理的基礎,產權屬性決定了民營企業擁有國有企業內部審計所不具有的一項特殊服務功能-明晰內部產權,而存在構架合理公司治理基礎的屬性決定了民營企業內部審計的咨詢服務功能。
因此,咨詢是民營內部審計服務職能的另外一個重要。在一個存在有效公司治理機制的民營企業,經營者的目標與股東目標一致,領導團隊追求價值增值,內審必須幫助組織實現這個目標,企業的生產經營極其復雜多變,內審憑借自己的獨有身份和優勢,采用參與式的審計方式,以服務為導向,為企業提供保證咨詢服務。其所涉及的服務咨詢領域包括企業戰略和經營決策、項目投資、銷售市場景氣狀況等戰略性決策,也包括了物資采購、生產工藝,產品促銷效果、人力資源管理、后勤服務系統效率、信息系統設計與運行等技術和運營性決策,內審人員通過與經營者的交流自己的審計結論協助經營者改善經營效益。
三、論文對民營企業內部審計機構和管理體制進行了闡述
“民營企業內部審計機構設置和管理取決于民營企業本身”,這是這次所有論文的一個共同點。在民營企業,無論是存在所有者和經營者相分離的治理結構還是所有者與經營者合一的單邊治理結構,經營者都有動力把內部審計機構安排成最具有工作效率和效能的組織結構,內審工作效率和效能的是內審機構的獨立性和權威性,為了提高內審的獨立性和權威性,民營企業應把內部審計機構直接設置在股東會或董事會的領導下。對于規模較小的民營企業,業主(股東)直接參與企業的經營管理,股東會人數不多,工作機制和決策機制靈活,能夠對內部審計機構進行管理,內部審計機構可以直接隸屬于股東會的領導,保障審計人員的絕對權威。對于規模大,按公司制運行的民營企業則應將內部審計機構設在董事會的領導之下。
在管理體制上,民營企業內部審計機構只受本單位的領導,對本單位的上級負責。在業務上受內部審計協會的指導,具體表現應為執行遵守《內部審計條例》和中國內部審計協會制定的內部審計基本準則等行業準則和規章。
四、論文探討了審計內容與重點
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以財務審計為基礎,以管理審計為重點。民營企業進行財務審計是一項基礎工作,是進行管理審計的基礎。民營企業進行財務審計評價內部控制系統,一是保證企業組織合理,生產流程規范運行;二是保證內部控制系統提供的信息真實及時,以便保證實現審計目標,提供決策有用性的信息。在此基礎上發揮內審的管理職責,實施管理審計,達到性、效率性、效果性。內審人員通過自己的工作,幫助組織成員,提高組織機構的效率,合理配置經濟資源,達到企業經營的既定目標。
一、抓學習培訓,夯實審計事業發展基礎
以“學習型”機關建設為目標,采取舉辦業務培訓班、理論研討會、集中學習會等方式,全力提升審計干部業務水平。針對近年來新調入干部多、業務生疏的問題,要求工作經驗豐富的老同志帶一名新同志,從業務學習、工作開展等方面全力進行幫帶,使其在最短時間熟悉審計工作環境,掌握審計工作方法,投入審計項目實施。對于全體干部計算機審計能力不足這個短板,在去年全省審計工作座談會召開之后,向縣政府常務會議專題匯報了審計信息化建設工作,縣政府決定選調2至3名計算機專業干部充實審計隊伍,撥付40萬元用于審計信息化建設,為審計信息化建設提供了保障。隨后又到榆林市審計局和榆陽區審計局進行實地學習考察,并向全局干部進行講課、實地操作,帶動全局計算機審計能力的提高。近年來,全局先后有11人次參加了省廳舉辦的計算機、工程造價員培訓班,6人次參加了省市審計部門舉辦的其它業務知識短期培訓,有效提高了審計人員的業務素質。
二、抓制度建設,建立健全審計規范體系
以促進審計事業科學發展、保證各項工作有序落實為目的,制定修訂了審計業務規范、制度、辦法等50多項,內容涵蓋了審計業務的多個方面,建立了比較完善的審計業務管理制度體系。先后以縣委辦政府辦文件下發了5個制度辦法和方案,為經濟責任審計的有效開展和審計信息化建設提供了有力保障,營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根據工作開展和業務管理需要,在局內制定了七類39項機關管理制度,下發了《審計項目進度控制辦法(試行)》等8項業務管理辦法,基本形成了“工作講規范、辦事講程序、管理講制度”的良好機制。另外,還建立健全審計業務考核體系,加強目標責任考核,以考核促工作,激發干部工作積極性,提高工作效率。
三、抓關鍵環節,保障審計質量穩步提高
加大工作力度,完善運行機制,全面落實審計質量控制的各項措施。一是提高審計人員質量風險意識。采取多種措施強化審計人員對國家審計準則的學習和貫徹落實,深化對審計質量控制的認識。二是注重審計復核審理。制定下發相關辦法規定,明確各級復核、審理的內容和責任,針對復核、審理中發現的業務質量和不規范問題,定期進行研究分析,提出改進審計業務管理的措施。三是認真開展質量檢查。由紀檢組長帶領法規審理股人員,隨機對各股室審計項目開展進行現場質量檢查,重點檢查審計組成員的取證、底稿,抽查翻閱被審計單位賬簿、憑證。通過檢查,增強了審計人員的現場質量控制意識,便于及時發現和糾正項目中存在的問題。四是實行限時審結制度。對每個審計項目都規定了完成時限,要求限時審結,如有特殊情況需延時,必須填延時單,報局主要領導審批,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五是嚴格質量責任追究。建立審計執法過錯責任追究制度,明確了審計組人員和審計過程各環節的質量責任和要求,確定了責任追究的范圍和形式,對提高審計質量、防范審計風險,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關鍵詞:集團公司,財務管理系統
近年來,一些集團公司在強調企業發展速度和擴大經營規模的同時,沒有建立起有效的財務管理機制,對集團的所屬公司疏于管理,致使大量資金被占用、投資回報低,降低了集團的整體業績,拖慢了集團的發展步伐。鑒于此,集團公司應建立一套高效的財務管理系統,發揮集團的整體優勢,實現資本盈利最大化。
集團公司財務管理系統,是基于母子公司的產權和資本紐帶關系,為實現集團整體利益的最大化,以母公司對子公司財務活動的約束、檢查或糾偏為手段而形成的若干要素的有機組合。筆者認為集團母子公司財務管理系統是由制度管理、授權管理、人員管理、目標管理、預算和信息管理等構建的有機整體。
一、制度管理
一個健全的財務管理體系,實際上是完善的法人治理結構的體現。集團公司要加強對子公司的財務管理,首先應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免費論文,財務管理系統。法人治理結構的關鍵是董事會,董事會對外代表公司進行各種主要活動,對內管理公司的財務和經營,只有董事會才能全方位負責財務決策與控制,決定公司的財務狀況。
要使董事會真正發揮作用,必須建立以社會化、專業化為基本特征的董事會制度。社會化的標志是董事會中引入獨立的董事,增強公司決策的準確性;專業化的象征是通過設立財務專業委員會,負責公司對外擔保方案、一定限額以上的固定資產投資,規定公司的長期財務目標,決定公司高級職員的薪金,監督檢查公司各部門的經濟效果,年終對公司的決策進行審查,負責制定年度利潤分配方案等,從而保障母公司財務管理目標的實現。
二、授權管理
授權管理是指在某項財務活動之前,按照既定的程序對其正確性、合理性、合法性加以核準并確定是否讓其發生鎖進行的管理。授權管理通過授權通知書來明確授權事項和使用資金的限額,對在授權范圍內的行為給予充分信任,但對授權之外的行為不予認可。
授權管理應做到一下幾點:(1)不經合法授權,不能行使相應權力;有權授權的人則應在規定的權限范圍內行事,不得越權授權。免費論文,財務管理系統。(2)企業的所有業務不經授權不能執行。(3)財務業務一經授權必須予以執行。
通過授權管理,可以督促子公司日常財務活動的規范動作,從而保證集團公司整體的有序運行。
三、資金管理
對集團公司而言,母公司只有控制了子公司的財務收支,控制了其資金的流動,才能使子公司按照母公司所確定的發展戰略開展生產經營活動。集團公司一方面可通過現金收支報表,加強對子公司現金流的日??刂?;另一方面,集團公司可設立資金結算中心或財務公司,將集團內各企業閑置和分散的資金集中起來,進行集團內企業間的資金結算以及集團內企業間的資金借貸,既滿足部分企業的資金需要,又減少資金的沉淀,實現集團內部資金的相互調劑余缺,還可以利用閑散資金謀求資金的短期投資效益,提高資金的使用率。免費論文,財務管理系統。
四、人員管理
提高集團母子公司財務管理效率的有效途徑是通過對子公司財務人員的管理,加強財務監控。母公司對子公司財務人員的管理可采取委派財務負責人的方式,集團公司委派的財務負責人列為母公司財務部門的編制人員,其人事關系、工資關系、福利待遇等均在母公司。財務負責人應組織和監控子公司的日常的財務會計活動,參與子公司的重大經營決策;享有對子公司財務計劃制定的參與權,財務計劃執行的監督權;對重大財務事項,與總經理或董事長共享簽字權,并承擔保證財務信息真實可靠等責任,切實維護集團公司的利益。免費論文,財務管理系統。
五、目標管理
圍繞集團公司股東財富最大化的理財目標,應建立以評價獲利能力為主體,評價償債能力、資產營運效率和發展能力為輔助的財務評價體系。集團母公司的財務目標確定后,便可按照目標管理的辦法,將總體目標層層分解到子公司,實行層層目標管理,落實到每一個責任單位,并作為對各責任單位經營管理業績進行考核評價的依據,以確保集團公司整體目標的實現。
此外,為使公司整體效益最優化還應通過合理的稅務策劃、盈余管理策略等對集團財務收益進行管理,以實現集團公司整體收益的最大化。
六、信息管理
集團母子公司間財務信息是否暢通,關系到整個財務管理系統的運行效率。有效的財務信息管理系統應包括下列內容:
(一) 財務報告制度 母公司應制定子公司的財務報告制度,包括事前報告制度和事后報告制度。各子公司在進行重大經營決策前,必須事前向母公司報告。
(二) 內部審計制度 集團母公司應設立內部審計部門,加強對子公司的財務審計、年度審計和子公司經營者的離任審計。一旦發現問題及時報告,及時糾正,并對責任人加以處罰,以形成集團公司內部自上而下的監督制約機制。
(三) 財務網絡電算化 為提高集團財務信息的有效性,應建立全面覆蓋集團公司總部及子公司財務管理信息的網絡系統。免費論文,財務管理系統。母公司財務主管可以隨時調用、查詢任何一個子公司的憑證、賬簿、報表等信息,隨時掌握各子公司的經營情況,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集團財務信息有控制的共享與集成,將提高財務信息的實效性、真實性和準確性,為高層領導的經營決策提供及時可靠的數據,使集團公司的理財投資活動跨入新境界。免費論文,財務管理系統。
有效的集團公司財務管理模式的選擇和制定,關系到集團公司經營管理的正常順利和有效發揮。集團公司財務管理的完善,首先要構建財務管理系統,其次要保證管理系統能良好地運行。集團公司對子公司的財務管理,要把董事會、經營者、財務管理者緊密結合起來,處理好監督、經營、決策三者之間的關系;同時,借鑒國外成功的激勵機制,比如,股票期權制,與我國目前常用的工資、津貼或獎金形式結合起來,形成合理的、能促進集團公司發展的激勵機制。
參考文獻
一、加強計劃管理
1、市內審協會每年初根據上級協會和市委、市政府有關要求,制訂《年度內部審計工作指導要點》,指導內審機構圍繞各部門各單位重點工作制定年度內審工作目標和項目計劃。
2、市內審協會將通過分片召開會議等形式,依據各部門各單位年度內審項目計劃,檢查實施進度和落實情況。
二、加強質量檢查
1、市內審協會依據有關準則,結合市具體情況,制定與內部審計業務工作相配套的操作規范和辦法。
2、市內審協會將不定期開展業務質量抽查,主要抽查各部門各單位內審工作程序、審計文書編制、項目案卷建立等,抽查結果納入年度質量檢查評比之中。
3、市內審協會每年組織開展一次業務質量檢查評比,檢查評比的主要內容包括審前調查、審計實施、審計報告、審計立卷和成果運用等方面,通過檢查評比,對優秀項目予以表彰,對質量差的項目和存在的問題予以通報批評。
三、加強業務培訓
1、在組織內審人員參加上級審計機關和內審協會舉辦的各類培訓的基礎上,市審計局和市內審協會將采取單獨辦班的形式加強對內審人員的業務培訓,每年至少一次。
2、市審計局各處室實施審計項目時,根據工作需要,吸收有關內審人員參與審計,通過“以審代訓、邊審邊訓”的方式,幫助內審人員提高業務素質。
3、根據各部門各單位實際需要和邀請,市審計局和市內審協會可選派業務骨干,采取“送教上門”的方式,對內審人員進行業務指導或專題授課。
四、加強協作配合
1、市審計局各處室實施審計項目時,審計組進點、出點會議應邀請被審計單位內審機構、人員參加。
2、市審計局各處室實施審計項目過程中,審計組要認真聽取內審機構的意見,取得內審機構的配合和幫助,對于內部審計結果,在確認可靠性的前提下,應加以充分運用,提高審計實施工作效率。
3、市審計局各處室起草審計報告,對被審計單位內控情況進行評價時,應對該單位內審機構建立情況、人員配備情況、內審制度建設和執行情況做出評價。
4、審計決定下達后,審計組要與被審計單位內審機構加強協作,共同督促檢查審計查出問題的整改落實,提高審計決定執行率和審計執法效果。
五、加強交流宣傳
1、市內審協會將每年通過召開座談會、研討會等形式,組織內審機構交流工作情況,研究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具體問題。
2、市內審協會要加強工作調研,注意發現和培育先進典型,幫助總結提煉經驗成果,并及時予以宣傳和推介。
3、市內審協會要建立內審信息專報制度,組織內審機構及時上報有關工作情況,編發《內部審計工作通訊》,介紹全市內審工作動態、經驗做法和成果。
4、市內審協會要充分利用審計局的門戶網站和《審計》雜志等刊物,加強與新聞媒體的聯系,及時總結、宣傳和推介我市內審工作的情況。
六、加強科研教育
1、市內審協會每年組織內審機構、內審人員開展一次優秀科研論文評比活動,對評為優秀的論文予以通報表彰,并推薦參加上級內審協會的論文評選。
2、市內審協會要組織內審人員積極參加CIA考試、后續教育和崗位資格證書年檢,促進內審人員不斷更新知識,提高業務水平。
七、加強年度考核
市內審協會對各部門各單位內審工作情況每年組織一次考核,考核采取日常檢查與年終考核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己藘热莅▋葘彊C構建設、人員配備、工作成果和經驗做法、業務質量、計劃統計、信息專報、調研報告、信息化建設、科研工作等情況,考核結果將予以通報。
八、加強內審機構建設
1、市內審協會要建立全市內審機構、人員資料數據庫,及時掌握各部門各單位內審機構、人員的變動情況,形成全市內審工作網絡。
2、市內審協會要繼續督促和指導具備條件的部門、單位建立內審機構,配齊配強內審人員,健全完善工作機制,不斷加強內部審計各項基礎工作。
3、市內審協會將根據不同系統、不同行業的工作需要,加強對內審協會分會和發展新會員工作的指導,不斷壯大我市內部審計隊伍。
4、市內審協會及各分會要加強自身建設,嚴格按照章程規范運作,不斷提高協會的管理和服務水平。
九、加強對區(市)協會的工作指導
1、市內審協會要通過工作調研、召開會議等形式,聽取協會工作匯報,提出改進建議,指導協會工作開展,促進區(市)內審協會健康發展。
論文摘要:文章認為,我國政府審計機關應當保留對公營單位內部審計質量的監督檢查職責,放棄對內部審計的業務指導職責。政府審計可以考慮利用內部審計成果,但不得推卸自己的責任。
政府審計是受人民委托對公共財產管理者承擔的公共受托經濟責任進行的經濟監督行為。它具有強制性、無償性、公共性等特點,是社會經濟運行的免疫系統。它對于加強國家宏觀調控,提高政府工作質量和效率,強化權力制衡,健全民主與法制,都具有重要意義。
內部審計是指企業事業單位內部設置的審計機構對本單位及其下屬單位財務收支的真實性、合法性、效益性及內部控制的健全有效性所實施的審計。與政府審計相比,它具有地位的相對獨立性、審查的經常性、及時性和針對性等特點。內部審計是現代組織內部控制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對于防止、及時發現和有效糾正錯誤與舞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為了健全我國審計體系,明確各種審計主體的責任,提高各種審計的效率,充分發揮各種審計的作用,必須正確處理政府審計與內部審計的關系。筆者認為,當前應當重點解決好以下兩個問題:
一、政府審計與內部審計關系的探討
政府審計機關應對公營單位的內部審計機構進行業務指導和監督是大多數國家的一種通行做法。例如美國《預算和審計法》就規定,GAO有指導聯邦各部門的內部審計工作等非審計監督職責?!度鸬鋰覍徲嫹ā芬惨幎?國家審計署的職責包括:“監督政府經辦機構內部審計活動;監督中央政府行政管理部門的內部審計活動;在審計、會計和有關方面幫助中央政府培訓有關人才?!钡?政府審計機關對內部審計機構進行業務指導和監督的西方國家中,都沒有設置專門的國有資產監管部門。而且,近年來隨著內部審計職業化的發展和新公共管理的興起,對內部審計的業務指導和行業自律職權都逐步轉讓給了內部審計職業組織,只保留了對公營單位內部審計質量的監督,以強化公營單位內部審計和內部控制,保證公共財產的安全完整。
我國現行《審計法》規定,政府審計機關有責任對政府各部門和國有企業、事業單位的內部審計機構進行業務指導和監督。指導和監督的主要內容有:制定內部審計事業發展的規劃和措施,并組織實施;指導和監督部門單位依據法規和有關規定建立健全內部審計制度,開展內部審計工作;對內部審計的工作質量進行監督檢查;推廣內部審計工作經驗,宣傳內部審計的工作成果;制定有關內部審計工作的規章制度;幫助部門和企事業單位培訓審計人員;指導內部審計職業組織——內部審計協會的工作;指導內部審計準則的制定工作等。
筆者認為,我國政府審計機關應當保留對公營單位內部審計質量的監督檢查職責,放棄對內部審計的業務指導職責。
保留對公營單位內部審計質量的監督檢查職責的理由是:內部審計是內部控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內部審計質量對內部控制的健全、有效性具有重大影響。公營單位內部控制的健全、有效程度又直接影響著公有資產的保值增值和權益維護。作為公共財產安全完整、保值增值和享有權益的監控者,政府審計機關有責任在對公營單位進行有關審計時通過評審內部審計工作,監督其質量,糾正其錯誤與不當做法,促進其提高工作質量,強化內部控制,保護國有資本的安全完整和合法權益不受侵犯。
放棄對內部審計業務指導的理由是:內部審計職業化是一種國際趨勢。許多國家都已建立了內部審計職業組織,而且內部審計全球性職業組織——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也已成立,我國內部審計師協會也已成立。業務指導和行業自律是內部審計職業組織的基本職責。新公共管理理論要求能夠有社會和市場辦的事要盡量讓社會和市場去辦,而且,企業事業單位內部審計屬于“私人領域”,不宜由政府部門干涉。因此,對內部審計的業務指導應當由內部審計師協會來進行。這樣做,可以使對內部審計的業務指導更專業、更權威、更有效率,可以統一不同性質單位的內部審計業務指導和行業自律,可以使政府審計機關專注于公共領域的外部審計監督。
至于國資委,作為國有企業的出資人代表,理應從完善公司治理結構的要求出發,對國有企業內部審計機構的工作進行監督、管理,甚至可以進行直接領導。這與政府審計機關從保護國有資產的目的出發,對公營單位內部審計質量進行監督是不矛盾的。但是,這種情況下,如果政府審計機關仍然對國有單位內部審計進行基于所有權的指導和監督,就與政府審計機關的身份不符,因為政府審計機關不是國有單位的所有者或其代表。
二、政府審計應當如何利用內部審計成果
任何一種外部審計在對一個單位進行審計時都要對其內部審計的情況進行了解,并考慮是否利用其工作成果。這是由于:第一,內部審計是單位內部控制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內部審計作為單位內部的經濟監督機構,不參與單位內部的經營管理活動,但要對各項經營管理活動是否達到預定目標,是否遵循了單位的規章制度等進行監督,屬于單位內部控制體系的一個組成部分。外部審計人員在對單位進行審計時,要對內控制度進行測評,就需了解其內部審計的設置和工作情況。第二,內部審計和外部審計在許多方面具有一致性。內部審計在審計內容、審計依據、審計方法等方面都和外部審計有一致之處,例如在進行財務審計時,與外部審計的審計內容相同,所依據的標準都為國家統一制定的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在方法上都要評價內控制度,檢查憑證、賬冊,核對賬表一致性等。這就為外部審計利用內審工作的成果創造了條件。第三,利用內部審計工作成果可以提高工作效率,節約審計費用。外部審計人員在對內部審計的工作進行評價以后,利用其全部或部分工作成果,可以減少現場測試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從而節約被審計單位的審計費用。
任何一種現代外部審計在對一個單位進行審計時,都要對其包括內部審計在內的內部控制情況進行了解,據以確定審計重點和審計程序與方法,提高審計效率,保證審計質量;同時,針對內部控制特別是內部審計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建議,以支持內部審計工作,完善內部控制,為以后的外部審計提供更好的基礎。此外,外部審計還可以根據工作需要利用內部審計的內部控制評審成果和對下屬單位審計的結果,以減少審計工作量,提高審計效率。
利用內部審計成果之前,需要對內部審計人員的素質和內部審計工作質量進行審核評價。政府審計機關只有在審核評價認為內部審計人員能夠嚴格遵守職業道德準則和審計準則,內部審計工作規范,審計質量控制嚴格,審計工作成果比較可靠時,才能對內部審計成果進行利用。利用內部審計成果也不能推卸政府審計責任和損害內部審計及其所在單位的聲譽與其他利益。
參考文獻:
關鍵詞:高校;人文社科;科研經費;管理
當前,我國財政科研投入逐年增加,全年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從2005年的2367億元增長到2011年的8610億元,增長了2.6倍。而高校作為國家創新體系建設中的重要創新主體,其可支配的科研經費也增長迅速,全年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從2005年的242.3億元增長到2010年的597.3億元,增長了1.5倍。從微觀角度來看,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2005年的資助額度在20-50萬,2011年的資助額度在50-80萬;年度一般項目2005年的資助額度是7萬,而2011年的資助額度是15萬,可見項目資助額度幾乎都翻了一番。在科研經費翻倍增長的同時管理好、使用好人文社科科研經費成為科研管理者和一線科研人員思考的重點。本文試從科研管理者和科研人員的角度剖析目前我國高校人文社科科研經費管理使用中的諸多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和建議。
一、高校人文社科科研經費管理的問題及成因分析
人文社科科研經費無論從總量上還是從單個項目資助額度上都不及科技科研經費,這與人文社科科研性質不無關系。但隨著社科研究的不斷深入以及跨學科研究的出現,單純思辨型研究模式已經逐漸轉向實證與思辨相互融合的研究模式。這就意味著研究手段、途徑的多樣性開始呈現,以往“社科類的研究成本幾乎為零,一臺電腦、幾本書、幾篇論文就可以完成”的狀況將不復存在,科研經費支持力度和用途也將擴大。然而在經費的使用過程中,科研管理者和一線科研人員對科研經費的理解、利用、管理都存在諸多的誤解和分歧,使得目前人文社科科研經費與科研成果產出效率間存在不對稱性,成果數、論文數很多,但優秀的、高質量的科研成果少之又少,能應用到社會經濟領域的則更是寥寥無幾。
(一)社科科研經費管理的兩難處境
1. 顧此失彼的尷尬:社科科研項目管理和經費管理的失重問題
社科科研活動的管理包括社科項目管理和社科科研經費管理,各高校基本都非常重視項目管理,而忽視經費的管理。項目管理中的項目申報和立項過程是管理者關注的重點。因為衡量和評價高校社科科研水平和科研管理水平高低的標準就是申報數、立項數和到款數等指標。同時,科研經費的到款數也或多或少決定著科研管理部門業務經費的多少。眾多高校社科管理部門的業務經費都來源于科研經費的到款提成,項目越多經費就越多,提成也更多。因此,高校重視社科科研項目管理而忽視科研經費管理的現象就不難理解。
2. 管與不管的尷尬:科研經費管理與科研積極性鼓勵間的矛盾問題
各高校雖然忽視社科科研經費的管理,但在社科科研經費管理制度、政策的制定上都不馬虎,都有非常明確的社科科研經費管理辦法等。但仔細深究卻可以發現,這些管理辦法多數都是程序性條文,包括科研經費的管理權責、到款管理流程、支出管理范圍、結算管理流程等具體的管理要求,相對來說只是流程上的規定。管理辦法中社科科研經費的限定性條款內容相對過少,主要涉及的就是管理費、人員勞務費、特支費等的比例。從限定性條款的內容一方面可以看出社科科研管理者不敢“放開手腳”去管,因為管的過嚴、經費比例提取過高都會不同程度的打擊教師從事社科科研活動的積極性。在鼓勵和嚴管之間,科研管理者選擇的是前者。因為目前高校的發展很大程度上是靠科研在推動的,教師科研積極性的激發和鼓勵是科研管理者首先要考慮的,沒有人去從事科研活動,科研成果就無從談起。另一方面可以看出社科科研管理者“不敢不管”,因為上級主管部門、項目主管部門都有明確的項目經費管理辦法,并要求項目依托單位也要有相應的項目經費管理辦法??蒲薪涃M如果不按照財務、審計等方面的要求進行管理,就會出現“亂像”,一定程度上會影響正常教學和科研工作的開展。
3. 誰來管經費的尷尬:科研經費管理主體缺位問題
社科科研活動,尤其是社科科研經費的管理需要多個部門協同合作。然而目前社科科研經費管理主體不明確,管理單位間不協作的現象尤為突出。社科科研管理部門負責項目管理,“通常不跟蹤經費使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1]。財務部門負責經費的到款、支出和結算管理,對社科科研項目的具體研究進展、經費使用的合理性、有效性無從了解與判斷,其只能根據財務系統設定的比例要求以及支出性內容(票據)的真實性進行簡單判斷,無法對項目進行合理的監督和管理。審計部門幾乎在社科科研經費管理中處于缺位狀態。學校的審計工作職責中幾乎未提及科研項目的財務收支審計工作,而目前各級別的社科科研項目結題過程中,審計部門幾乎是不參與的。科研經費管理主體不明確及缺位的現象,造成了科研經費預算管理的失效。雖然項目運作前有預算,但項目執行過程中的監督和執行后的決算過程就明顯缺乏科學的審計環節和公開審計信息的環節,使得項目完成后只是給“少數人審閱”的現象屢見不鮮,最終影響項目的應用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