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美術教師個人研修總結
時間:2023-02-28 15:53:1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美術教師個人研修總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學分制;校本培訓;模式創新
教師培訓學分管理制度,是教師培訓制度的重要內容之一。在學分管理制度背景下開展校本培訓,可以消除教師培訓的盲目性和偶然性,實現長效性和連續性,消除形式化和片面化,增強針對性和實效性,有利于促進教師不斷學習和專業發展,有利于教師終身學習體系的構建??梢哉f,教師培訓學分管理制度,是校本培訓政策導向的“導航器”,是推動教師參加校本培訓的“驅動器”,是衡量教師參加培訓多少、好壞的“計量器”。
一、“學分制”管理,是校本培訓政策深入的“導航器”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有了好的教師,才有好的教育。2010年,國務院頒發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D2020年)》,其中指出:要努力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要加快繼續教育法制建設,健全繼續教育激勵機制;要完善教師培訓制度,對中小學教師實行每五年一周期的全員培訓。2011年,教育部出臺了《關于大力加強中小學教師培訓工作的意見》,要求各地有計劃、有目的地對全體中小學教師進行分類、分層、分崗培訓。每五年為一個周期,在一個周期內,每一位教師要參加不少于360學時的培訓。隨后,湖南省教育廳下發了《湖南省中小學教師培訓學分登記管理試行辦法》。我省對中小學教師培訓學分登記管理工作提出了具體的要求。常德市教育局在轉發該文時對學分登記管理進行了進一步的細化。這些政策的出臺,對中小學教師培訓工作的開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理論支撐;為順利完成“十二五”期間的教師培訓任務提供了切實的保障。
《教育部關于大力加強中小學教師培訓工作的意見》(教師〔2011〕1號)從培訓任務、機制建立、學分登記和政策保障等方面,對“建立嚴格的教師培訓學分管理制度”提出了具體要求:教師在5年周期內,需修滿規定360學分(學時)的培訓課程。如:新任教師崗前培訓不少于120學時,在職教師崗位培訓每5年累計培訓時間不少于360學時,所有班主任每5年須接受不少于30學時的專題培訓。在360學分(學時)培訓中,校本培訓占120學時,占整個培訓課程的三分之一??梢姡1九嘤栐谛乱惠喞^續教育中的作用與地位是很重要的。
二、“學分制”管理,是校本培訓目標達成的“計量器”
教師培訓學分制實現的首要條件是,要根據3個方面的要求制訂培訓方案,設置培訓課程:一是學習者所處的專業發展階段,二是學習者當前的學習需求,三是學習者的學習支持條件。如果教師培訓主管部門和教師培訓機構能夠很好地做到這些,培訓課程及其實施必然具有較強針對性,適應學習者的特點。
培訓目標、課程設置、學分量化、過程管理、學習評價等構成培訓的整體性,這些要素之間相互聯系、互相作用。要素之間構建起一個完整的系統,每個要素也是一個子系統。對于學習者來說,學習內容、學習時間、學習方式、學習場所這幾個因素,也是具有整體性的,學習者需要系統地設計自己的學習,展開學習,控制學習。如果學習者不能整體地計劃、系統地設計,將直接影響學分取得和學習效果。
校本培訓是以教師所在學校為陣地,立足崗位、立足本校教育教學活動,結合自己的工作實際進行再學習、再提高的一種培訓形式。
桃源縣在新一周期的教師培訓中,結合本縣中小學教師的實際,桃源縣教育局、桃源縣教師進修學校(以下簡稱“我?!保┲朴喠恕短以纯h中小學教師新一輪繼續教育校本培訓方案(2010―2015年)》及《桃源縣教師校本培訓工作考評細則》。考評方案從“職業道德執教規范”“職業技能教科研方法”“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科研課題研究”“校級和校際教研”“青年教師培養”等模塊,圍繞“廉潔從教”“文明執教案例”“教師專業知識與技能”等33項具體內容。采用分析討論、學習交流、展示答辯等培訓方式,選修或必修相關內容。同時,從“組織與管理”“基礎建設”“培訓內容”“培訓機構”“培訓效果”等方面,按照“培訓制度”“新課程理論培訓”“培訓方式”“培訓措施”“培訓效果”等具體評價內容。采用100分制對單位與教師進行校本培訓的考評。
三、“學分制”管理,是校本培訓模式創新的“驅動器”
為了解中小學教師對新一輪繼續教育培訓工作的認識,掌握其培訓現狀與需求,桃源縣特別注重聽取廣大教師對新一輪繼續教育的培訓方式、方法及校本培訓內容、方式、評價考核等方面的意見,多次在桃源縣中小學范圍內開展了培訓需求調研活動,特別是近兩年來,會同縣教育局領導組織師訓教師深入基層,實地調研,全面了解和把握中小學教師在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教師培訓的迫切需求。僅就2013年開展的調研活動來看,收回調研問卷500多份,參加座談教師達300多人,收集整理了部分中小學校本培訓經驗資料10多本。通過調研,我們發現以往的教師培訓還存在培訓針對性不強、內容泛化、方式單一、評價考核失真等諸多問題。
我們通過對調研情況的分析,認識到改進與創新培訓內容是解決教師培訓問題的突破口。為此,我們在設計培訓內容的時候,力圖做到貼近一線教師教育教學的實際需求。
尊重學員的實際需求,讓全縣每一個教師都有培訓的機會。本著這樣的服務宗旨,桃源縣進修學校為特殊教師群體量身定做了不少培訓項目。近幾年的中小學班主任培訓,教導主任培訓,骨干教師培訓,后備干部培訓,中小學校長培訓,考慮到偏僻鄉鎮村小的教師信息閉塞、教學任務重、電腦操作水平欠缺的客觀情況,特地為他們安排了暑假集中培訓,為他們開設了“新課標解讀”“課件制作”“校本研修基礎理論”等課程。
在如何突破培訓內容的問題上,陬市鎮、龍潭鎮、漆河鎮的200多位參加調研座談的老師給了我們這樣的信息:每次培訓的內容老是那些教育教學的理論,我們學的時候感覺是那么回事,但是回來之后還是不知道怎么做……
這些信息沉甸甸的,猶如重錘敲打著我們的每一條神經,深刻思考之后我們幡然醒悟。
在近幾年的校本培訓實踐中,我們正視現實,敢于實踐,不斷創新,培訓方式由“單式”轉向了“多式”,我們走出了“灌輸式”“講授式”“教條式”的培訓老路,構建與實施了“案例式”“情境式”“參與式”等多種方式的培訓活動?!?+3”教師培訓模式,以及與模式特點相應的“四結合”就是教科室、繼教室根據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的特點整合而成的策略。
1. 理念輸送與案例分析相結合
我們依托高校,長年與高校建立合作關系,嚴格按照5∶3∶2的比例設置教師培訓團隊,聘請西北師范大學、華中師范大學、湖南師范大學、湖南文理學院等專家來校上課、講學,每年聘請專家十多名,一線骨干教師三十多名,他們博學多才、理念前位,學員無不為他們的理論修養和豐富的實踐經驗所折服。同時,我們充分發揮我校附屬實驗學校這個基地,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小學教師研修活動。除此以外,我們還把湖南省桃源縣文昌中學、湖南省桃源縣漳江小學、湖南省桃源縣三陽鎮中學等8所學校作為進修學校開展教師培訓的基地,充分整合教育資源,逐步建立并完善了上掛高校、下聯中小學的培訓機制,優化了資源配置,實現了優勢互補。
2013年3月,我們為了推動桃源縣中小學的校本研修工作,召開了桃源縣中小學校長、人事專干專題研討會,聘請了西北師范大學李瑾瑜教授、院長來校講學。我們還主辦了全縣中小學教導主任、骨干教師校本研修專題研討活動,分別聘請了湖南師范大學、湖南文理學院等學校的知名專家講學。通過專題研討,大家把握了校本研修的理論,明確了桃源縣開展校本研修的具體思路。
我們針對部分教師知識儲備過少、教學技能單一、現代教育技術信息閉塞等問題,在培訓內容設置層面,我們大力改進,從貼近一線教師教育教學實際出發,特別是選擇以教育教學技能為培訓的主要內容,以典型教學案例為載體,創設真實課堂教學環境。如在幼兒園園長培訓中,我們開展了以“新課程背景下幼兒藝術教育領域的課堂教學探討”為主題的研討課觀摩活動,學員現場聽課評課,共同交流研討課的教學情況,及時解答課堂教學中的困惑,有效地解決了教師教育教學的實際問題。在小學學科教師跟班研修中,我們帶領學員來到高效課堂示范校――湖南省桃源縣漳江小學,參與他們的課改實驗活動,學習教研組集體備課技巧,參與制作導學案,讓全體學員在學中做,在做中體驗,不斷提升學科教學專業能力。
2. 名師引領與骨干帶動相結合
我校名師李安軍的美術教學打造了“美術工作室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學校為工作室配備電腦、彩印機、一體機等先進的教學設備。“安軍美術工作室”,這是一個藝術創想的實踐空間,改變了傳統單一的課堂教學模式,建立了一種能夠使教師更加主動參與其中、帶有探究式學習的教學形式――美術工作室教學模式,更好地激活了農村美術教學。40米藝術長廊延伸至盡頭的“安軍美術工作室”為老師們營造了寬松自由、充滿人文與藝術氛圍的學習環境。老師們在美術活動――這種特殊的游戲中自由地想象,大膽地表達,發現小天地里的大世界。工具材料充足是工作室教學環境的優勢,老師、學生來到這里,根據自己的意圖,拿起工具,選擇材料就可以進行創作。為師生們分門別類放置的期刊、畫冊、圖片、教師自刻的近千張CD影像資料、上百本教師美術藏書隨時供老師、學生翻閱、瀏覽、查看,幫助他們在綜合的美術學習中增長知識、開闊眼界。開放的美術工作室使受訓教師與學生流連忘返,樂在其中。美術工作室活動模式在校內教學中的運用,體現了尊重教師發展的個體差異和不同,個別分層指導,使每個孩子都能在原來的基礎上獲得發展。在湖南省美術教學經驗交流會上,我校《農村小學美術教學走向美術工作室教學模式的探索》的經驗交流,受到與會領導及教師的高度評價。
特級教師葛國清是我校師訓工作的一面旗幟,他在“湖南省優質空間課堂”項目申報中,個人成功獲得“首席教師”榮譽,所帶領的團隊獲得優秀團隊稱號。
名師的引領帶動了一大批優秀的骨干。2014年9―11月,湖南省小學數學教師信息技術提升工程骨干教師培訓五、六班的培訓落戶桃源,桃源縣教師進修學校、桃源縣實驗學校高質量地完成了湖南省教育廳交給的任務,學校骨干教師江華波、王惠娟、黃敏、劉娟等,分別展示了案例課《角的度量教學設計》《觀察物體教學設計》《圓的周長教學設計》等優秀教學案例,受到了來自湖南省14個地州市的參訓老師的高度評價。
名師引領,骨干帶動,使桃源縣中小學校本培訓工作開展得有聲有色。
在2014年5月小學學科教師培訓的跟班研修中,我校首先選派實驗小學骨干教師赴湖南省常德市育英小學跟班學習,然后回到各自的崗位,帶領桃源縣小學學科骨干教師在崗實踐探討,通過現場診斷和案例教學解決實際問題。如小學語文學科教師針對“如何避免語文教學走入肢解課文的怪圈”話題,很多老師都主張以“肢解”為契機,將“生成”化為“精彩”,組織學生開展正反小辯論。讓學生在為自己的觀點尋找論據時進一步走進文本、理解文本,然后積極思考,組織最有感染力的語言駁倒對方以維護自己的觀點。在這一系列的綜合性實踐活動中自主完成“與文本、編者的對話”,達成課程目標。這樣的閱讀教學不算用“教條”“牽鼻子”,而是在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激發創新思維的同時讓學生獲得正確的審美標準。如果把“哈姆雷特”解讀成了“李爾王”,那語文課程的“工具性”“人文性”就都要走調了。
培訓過程中,要求參訓教師按所任教學科每人上一堂展示課,我校組織教研室教研員對展示課進行評定通報。在中心小學校長培訓活動中,我們組織了掛職培訓,要求中心小學校長到桃源縣高效課堂示范學校――湖南省桃源縣漆河鎮中心小學、湖南省桃源縣茶庵鋪中心小學,名優學校湖南省桃源縣彰江小學掛職鍛煉,集中學習這些學校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評價、教學管理,讓校長在與名校的零距離互動中感受高效課堂,學習高效課堂的教學方法。
3. 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相結合
2009年,我校第一次作為教學點參與了湖南省萬名班主任遠程培訓項目。在桃源縣教育局領導的重視,學校領導班子的周密安排,全體師訓老師的齊心協力下,桃源師訓一炮打響,桃源班主任一班順利地被評為湖南省優秀班級。同時,這一支優秀的培訓團隊從此就有了更好的發展因子。
隨著遠程培訓事業的興起,我們的培訓管理也逐漸形成了一種風格。從多人帶班到后來的兩人或一人帶班(班主任、輔導教師),培訓教師們的輔導和管理能力越來越強。無論是國培還是自主培訓項目,桃源的各項指標都是名列前茅。尤其是兼具美術和技術的班級學情簡報已經成為了遠程平臺的一大亮點。簡報的激勵加上精細的輔導,讓參加遠程培訓的學員一步步進入培訓的最佳狀態。
當然,書上得來總有限,功夫還得親身練。我們把集中縣城培訓與送培下鄉相結合。開展“送教下鄉”“送培下鄉”的活動已經成為我們開展校本培訓的一種常態,它集中凸顯了中小學教師將教學理論變成具體教學實例的一種演繹水平。我們把桃源縣所有中小學分成東、西、南、北、中幾個片區,每個片區選擇一所學校為基地學校,近三年來,我們以這些基地學校為依托,開展了20余次的送教、送培活動,將遠程培訓的課程精髓滲透到具體的教育教學情境中,讓學員對新課標、對新課程有了真切的體會。
校本研修是教師研修之本。網絡研修的線上、線下結合,同伴互助、結對幫扶、觀課、摩課等都是有效的校本研修方式。根據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的特點,我們在實踐中總結出了“2+3”教師培訓模式,“2”是指兩個階段,即“集中培訓階段”“校本培訓與分散研修階段”。一個是“集中培訓階段”,學員在我校集中接受職業道德、教育理念、學科知識、教學方法、教學能力的集中培訓;另一個是“校本培訓與分散研修階段”,學員集中培訓結束后,回到所在學校參加規定課時的校本培訓,完成相應的作業,或完成規定的分散研修任務。只有兩個階段培訓均合格,才能頒發培訓合格證書和繼續教育證書。這樣做,有利于理論聯系實際,有利于新理念的實施,有利于教師的可持續發展,有利于校本培訓和校本教研的落實。
“3”是指集中培訓階段的三個模塊。即“專業引領”“教學實踐”“總結提高”。在集中培訓階段,按三個模塊組織培訓。“2+3”培訓模式,遵循了“理論―實踐―理論―實踐”的認知規律和能力在實踐中培養的練習律,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很切合我們縣級教師培訓機構的實際。
4. 課題研究與課堂實踐相結合
用課題研究來引領課堂教學與教師培訓的實踐,是我們近幾年來教師培訓工作的一大特色。目前,我校正承擔著湖南省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專項課題“農村中小學“三?四”式校本培訓實踐研究”的課題。“三?四”式的基本含義是:“三”指義務教育階段內三種不同類型或者不同塊面的學校,即“城鎮中小學”“鄉鎮中學”“中心小學”“鄉鎮村、完小”;“四” 指每一類型學校所構建的四種校本培訓模式,如“城鎮中小學”校本培訓主要運用的模式有:①網絡自學模式;②專題訓練模式;③骨干示范模式;④課題研究模式。
這一課題的實施,在桃源縣中小學校本培訓中起到了引領與指導作用。在實踐過程中,我們欣喜地看到了中小學教師“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課堂,體驗到了教師“任務式” “參與式”“案例分享式”的研修成果。
2013年,我們創辦了內部交流刊物《桃源師訓》,至今已有四期成果,這本內部刊物的發行為桃源縣中小學老師提供了展示與交流的平臺。
四個結合,多種形式,我們把豐富多彩的培訓內容加工成了一道色香味俱全的營養大餐,讓一線老師見色動心,聞香動腳,嘗味欲罷不能。
近幾年來,我們共組織培訓項目18項,培訓人數6118人,參訓率達98G以上,合格率達95G以上 。網絡研修是目前教師參加培訓的主要形式之一。我們在縣教育局領導下花大氣力,下大功夫,除了提前完成全員遠程培訓外, 還借助省網、國網平臺,指導教師堅持網上和線下相結合的研修方法。2015年桃源縣作為參與教育部師范項目“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整合”的湖南省四個單位之一,推薦8個單位350名中小學教師參訓。在全國學情總結視頻會上,桃源縣被評為優秀項目縣,湖南省桃源縣實驗學校數學一組被評為優秀教研組。
近幾年來,在學分制管理的背景下,我們不斷創新培訓活動,不斷總結與反思,力求達到培有所需、培有所用。
一、培訓目標
20xx年暑期普通高中全員培訓,通過集中研訓和分組研訓為主要形式相結合的模式,在省、市學科課程專家和指導教師引領下,幫助廣大教師進一步準確把握和理解課程標準,使教師更新觀念,樹立現代教育理念,優化知識結構,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建立一支師德高尚,素質良好、能適應現代化教育要求的反思型、科研型、學習型的教師隊伍。
二、培訓內容
20xx暑期全員培訓內容分15個學科,包括: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生物、政治、歷史、地理、音樂、美術、體育與健康、信息技術、通用技術、綜合實踐活動(校本課程)。
三、培訓對象
培訓對象為全體教職工,全員參加培訓,原則上不得缺席。
四、培訓形式:集中組織培訓與分組研訓相結合。
1.專題講座形式
(1)走出去:加強校際交流,和縣內外名校掛鉤,建立校外培訓基地,暑期組織骨干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到名校聽課觀摩、咨詢取經,向他們學習先進的有效的教育教學講座、研討會、教研活動等,鼓勵并組織教師參加,使他們從這些活動中豐富知識,增長經驗。
(2)請進來:聘請校外名師和專家進行各類專題講座,如:名師成長之路、課堂的有效教學、師德師風建設、教師教科研能力研究、校園文化建設等講座。
2.分組研訓形式
分組研訓是在教務處規劃和指導下,各學科組教師根據自己的需求開展的自我培訓活動,結合學科特點及自身教學實際,總結提高。
3.實踐與交流形式
(1)開展案例教學分析與研究要求各年級各備課組在聽課基礎上進行教學案例分析與研究,矯正自己教學方面的不足。
(2)組織青年教師教學評優課活動,通過說課、聽課、評課活動,相互研究,共同提高。
(3)開展師徒結對、營造青藍工程。以年級為單位,安排有經驗的教師指導和幫助新教師開展教育活動,從教材研究、教案設計、課堂教學、輔導等,手把手輔導。使其盡快適應教學。
(4)開展教學競賽。
五、培訓時間:
26日下午至29日上午
培訓集中時間:上午8:30 下午3:00
六、組織領導
為進一步做好20xx年暑期全員培訓工作,根據省教育廳要求,經研究,成立20xx年教師全員培訓工作領導小組。具體組成人員為:
組長:z
副組長:z
成員:z
本次培訓活動的組織采取年級組及學科組雙線領導模式,具體分工如下:
語文:z 數學:z
外語:z 理化生:z
政史地:z
藝體信息:z
七、培訓實施
1、培訓采用集中培訓與分組研修相結合的模式,由督導室具體負責考勤與管理;領導小組成員不定期檢查并通報檢查結果。
2、研修期間,原則上不允許請假;確有特殊情況,須書寫假條,由年級主任、分管校長簽字,方可準假。
3、加強過程管理,建立教師校本培訓個人檔案資料。
【關 鍵 詞】自我學習;研以致用;反思調整;研磨自我
中圖分類號:G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843(2013)06-0084-02
《幼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提出:“幼兒園要將《專業標準》作為教師管理的重要依據。制定幼兒園教師專業發展規劃,開展園本研修,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因此,應本著“立教立人,研以致用”的原則,追求有質量的教研和培訓活動,從而促進了幼兒園、教師、孩子共同成長。
一、自我學習,立教立人是教師成長的主旋律
幼兒園要發展關鍵在于教師的專業素質,然而專業素質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培訓學習就是提高教師先進理念的重要途徑。筆者根據教師的個人能力和興趣,結合幼兒園的工作特點,采用立教立人的學習方法,為每一名教師確定學習的目標,有意引導教師在常態工作中進行教學研究,并明確提出“三問三思三行”的園本要求,三問:問自己、問同伴、問書本;三思:思考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三行:自已行――親歷探索,看他人行――學習同伴的經驗,集體行――開展共同體研究。如,問書本:讓新教師每人購買一本書,都是自己喜歡看的和急需解決問題的書,我制定了一個閱讀卡,規定時間讓她們自己互相傳閱,一個月過去了,根據閱讀卡的記錄,我讓學生進行研討交流,她們會很愉悅地討論書中的內容,并在工作中是如何運用的,幾年來,使教師們認識到問題就是資源,問題成為教學工作的切入點,從而培養教師問題意識,提高教學分析能力,進而提升教師的專業素質。
二、互動切磋,研以致用是教師成長的至愛法寶
1. 服務教學,建立自信是教師自我提升的動力。預設的訓練任務,全部與教師的日常教學緊緊相連,并根據個人的能力設定不同的目標,先提升強項,建立自信心,用強項牽動弱項,最后達到全面提升的目的。采用一培(培訓)、二下(下任務)、三用(日常教學)、四查(檢查驗收)的方式開展活動,讓教師在完成教學中提升自我,讓她們感覺專業提升不是壓力,而是動力。如操作活動一直就是我們幼兒園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定每周三為操作日,多年來,教師和孩子們的美術技能在利廢利舊的小制作中得到發展和提升,并形成我園的特色活動。
2. 競賽比拼,互動切磋是教師自我提升最直接的學習。每位教師的專業水平差異很大,組織教師間的互動切磋很有必要。在技能技巧中的繪畫等采用張貼形式進行展示,鍵盤采用“技能比拼”,教學隨筆等文案材料我們采用網絡展示的方式,讓教師統一上傳至群共享中,教師們可以互相學習。每月底教師在主題結束時,教師根據自己和幼兒對主題的研究進行口頭匯報,理論結合實踐,客觀的分析教學中的得與失,教師和幼兒在本主題中的收獲與遺憾。平行班交流切磋,共同成長,鼓勵教師自信“秀”真我,踴躍推經驗。
3. 質疑問難,陽光研討是教師自我提升最有效的途徑。每月堅持做園本教研活動,園本教研一定要基于教師真實問題而開展,教學主任要有敏銳的發現問題的能力,而且是要具有善于發現真實問題、捕捉疑難問題、聚焦關鍵問題的眼光和能力,并能把存在的問題進行梳理、整合、開成核心問題,使園本教研是從問題入手,從需求出發,專題牽引,注重實效的園本教研活動,每次研討活動要有一個好的設計方案,用心鉆研和準備,預設的環節必須給教師思考、辯論、表達自己的觀點的空間。問題的搭建要有專業支撐,多運用案例和小故事,注意引導教師通過現象剖析本質問題,并能夠用相關的教育教學理念來解釋問題,在園本研討時強弱互補式組合(骨干和新教師組合),采用自我反思、集體研討、研后心得的方式開展陽光研討,大家零距離接觸,對事不對人,直言論教學,各抒己見,教師們在笑聲中暢談,批駁,使枯燥的學術內容富于生機,在強辯中熏陶濡染,在互動中成長。
4. 開發園本,電子教案是教師自我提升最顯著的成果。2009年我園教師根據省編主題課程編制了電子教案,并在2009年在磐石市推廣使用;2010年我們又編制了托班的8個主題活動,填補了托班沒有教材的空白;2011年我們又開發了本土化教學活動,如學前班的《魅力磐石》、中班的《美麗的街景》等主題活動,讓我們的教師認識到過去被視為“老土的東西”其實蘊藏著豐富而深厚的教育和文化價值,收到的效果是意想不到的,我們找到了利用社會資源解決教育條件不足的好辦法,也為幼兒提供了感受和體驗家鄉文化的機會,同時讓家長認識到自己對幼兒的影響,融洽了家園關系。
三、反思調整,研磨自我是教師成長的靈丹妙藥
1. 建立檔案,研磨自我。十多年,我讓教師們建立了教師成長檔案。讓教師的專業智慧在寫中凝就,給教師書寫的空間,讓她們在寫體會、寫案例、寫反思中研磨自我,有話則長,無話則短,貴在堅持,讓她們在書寫中實現專業成長的跨越,因為我們知道,你有多少任務,多少規定,不如讓她們自己把成長當做自己的事,在實踐中調整自我,選擇自己發展的方向,將專業提升同日常工作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形成自覺的習慣和品性。
我們通過自我研修、校本研修、科研培訓等多種途徑的研修,樹立教師學會學習的理念,掌握學習策略,交流學習經驗,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現將我們的做法與同行分享。
一、 堅持向書本學習,提升專業素養
通過自我研修、校本研修、科研培訓等多種途徑的研修,樹立教師終身學習的意識,掌握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在近一年的研修實踐中,我校曾多次組織教師進行培訓,先后學習了《如何創建高質量課堂》、《教師職業道德》、《小學教師專業標準案例式導讀》、《中小學教學管理規范》、《新課標百題》、《青年教師》等教育教學理論書籍,并寫讀書筆記和心得體會。
為了踐行教師專業好習慣,我校在教師中開展“同讀一本書,共塑好習慣”活動,每周三第七節課為全校師生共讀書時間。教師們已經讀完《今天可以這樣做老師》、《我們需要怎樣的課堂》等書籍,并進行了學習心得交流。通過一系列學習活動,使教師從中獲得新理念、新方法,來服務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成為一名善于學習、善于思考、銳意進取的學習型教師。例如,一位老師的學習體會:
讀《學習中的創造》心得體會
最近仔細研讀了鄭金洲老師的著作《學習中的創造》,本書講述了“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創造對于一個國家和民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書的第一章還提到“教育不能創造什么,但它能啟發兒童創造力以從事于創造工作”,學校教育對于兒童創造力的開發和培養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教育急迫需要一場超越過去的革命,那就是教育要具有走向創造的視野和情懷。
讀過《學習中的創造》,使我想了很多,尤其在思考:我的小學數學課堂中,能有哪些創造?怎樣實現這些創造?創造為學生的學習帶來了什么?自己當了9年的老師,每一年走的路各有不同。剛參加工作時的我,拘泥于教材,拘泥于設計,尤其是在一些公開的場合,對于學生“異樣”的聲音,緊張、排斥,就怕和教學預案有出入。回首過往,讓我覺得對當年那些學生有一種愧疚之感。是學校讓我們成長,是書籍引領我們思考,是課堂讓我們實踐,是學生讓我們觸動。
數學課堂中的創造,我覺得最主要的是指向開放、個性、實踐。
開放。一節課,40分鐘,對于所有的老師都是一樣的,但課的背后,是迥異的。對于一名優秀的教師而言,40分鐘展現的僅僅是冰山的一角,更多的思考、學習、準備等都沉在海面之下。只有海面下的冰山足夠大,才會撐住海面上的這一小塊。做到這些,面對課堂中的“異樣”,才會有足夠的敏感去捕捉,才會有足夠的智慧去生成,才會讓學生的思維變得靈動與舒展。
個性。曾幼稚地以為:老師的答案才是標準的答案。所以,曾很辛苦地去追求所謂的“標準答案”,曾抱怨學生好笨好笨……苦惱之中,是一本本書給了我解釋:原來笨笨的那個人正是我自己。班級授課,有很多的好處,其中之一,就是可以在這樣一個群體中,充分吸收別人的真知灼見,讓個體的認識更加豐滿與全面。所以,我們的課堂,應該承認個性,更要利用個性,努力實現“1+1>2”的可能,為“創造”提供豐富的可能。
實踐。實踐是一種科學學習的方法,在實踐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很從容地去思考一些問題,并得到啟發?,F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有不少的知識都需要學生的實踐,這既說明了實踐的重要性,也說明了它的必要性。而且,實踐類的課對學生更有吸引力,學習的效果也會更好。
要使學生能在學習中有創造,我想,教師首先應該是一個善于思考并樂于實踐的示范者,為此,我愿意不斷學習與改進。
二、堅持向實踐學習,提升教研水平
學校根據上級研修課題確立了主導性課題:《聚焦有效教學,構建生本課堂》,語文學科研修主題:突顯學習主體,增強語用意識;數學學科研修主題:在豐富的數學活動中構建生本課堂。以校本科研為載體,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以“制度制約、活動促進,形成特色,獎懲結合”為主體戰略,全面提升科研服務于教育教學的質量。
以教研組為單位組成四個團隊進行合作共研活動,每學期進行一次團隊共研展示評比,從集體備課、說課、上課、議課不同的角度交流匯報。
我校始終堅持了“以生為本、陽光教育”,教研活動的形式是組內成員一人說課、一人授課、一人反思、一人評課,學年組成員利用周二下午集體備課的時間共研,將集體的智慧展現出來。此次活動給老師們提供了一次展示自我、互相學習交流的機會,促進了教師健康快速的成長,形成教師間積極進取、相互學習、交流合作、勤于反思的濃厚教研氛圍。讓老師們明確了生本課堂就是從學生的需求出發,關注學生已有認知經驗,關注學習方式的轉變及學習方法的指導,幫助教師實現課堂模式的轉型。我們的教師學會了研究,學會了反思,在實踐中不斷成長。例如,下面短文:
一節年組教研課的反思
今天是我們四年組三位教師集體亮相的日子。首先由我進行《三角形的內角和》這一教學內容的說課,其次,是二班老師帶領學生上課,再次是三班老師組內評課,最后各年組組長、主任、校長評課。這節課雖存在著小小的不足,大家卻給了很高的評價。
課后我對這節課進行了反思。
1. 備課反思。以往的備課都是教師單打獨斗,而這節課是說——講——評系列活動,需團隊合力,捆綁發展,打造精品。我們三位教師利用周二下午 集體備課時間,課下時間,在一起研究、探討。往往一個問題會有多種看法,一個環節會進行多次修改。本著以生為本的思想,教案設計改了又改。這種備課的意義不但超出了“知識本位,”而且超出了“能力本位”,因為其中有智慧的形成,有人格的塑造,有和諧的構建。
2. 效果反思。
(1)教師課前準備充分。王老師為教學目標的達成作充分準備,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動手實踐素材,如,制作精美的課件,為學生裁剪不同的三角形,設計打印學習卡片……在這一過程中,再次潛心研讀文本,解讀其深刻內涵,也使得教學目標更加明確。
(2)學生探究時間充沛。王老師在學生輕松計算出兩個特殊直角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之后,讓學生大膽猜想,再給予充沛的時間,展開學生間合作,不僅讓學生親身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還激發學生多角度、多方法去解決數學問題。關注學生,以生為本,這種課堂的靈魂是一個轉變,轉變的是師生的“角色”,師亦生,生亦師。
(3)豐富有效的數學活動設計,提高課堂效率。新課標指出:“要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因此,王老師設計了畫一畫、猜一猜、量一量、拼一拼、折一折、說一說、做一做等一系列活動,以問題為切入點,通過生生合作,師生合作,學生之間討論的方法,交流分享成果,從而達到提高課堂效率的目的。
以上是我對本次課堂觀察的課后反思。帕斯卡爾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人不過是一根葦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東西,但人也是一根有思想的葦草。”這啟示我們,要學會反思,成為有思想的教師,讀書滋養“底氣”,思考帶來靈氣。
三、堅持向專家同行學習,提升專業化水平
1. 以培訓形式向同行學習。今年我校進行了新教師培訓暨捆綁發展師徒結對啟動會。我校為九位新教師安排了導師,除了我校兩位副校長和一位主任、兩名老教師,我們還聘請了捆綁發展校二十五小和九小的兩名主任和兩名骨干教師為新教師導師,同時聘請二十五小書記擔任我校教學管理導師,協助指導我校教科研管理工作。這項活動拉開了我校新教師培訓的序幕,加強了我校新教師的隊伍建設,為我校教師隊伍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
同時,召開全鎮科研研修菜單培訓活動,由兩位參加國培的老師主講。張老師《發展學生 成就自我》從如何改變心態,快樂工作這一角度將積極上進的陽光心態進行了完美的詮釋;滿老師《打響經典誦讀的第一站》從如何提高學生的文化底蘊,讓學生在誦讀過程中獲得古詩文經典的基本熏陶和修養進行了輔導,全鎮教師收獲頗豐。
2. 以捆綁發展形式向同行學習。為促進教育實現均衡發展,我校與船營二十五小學結成了捆綁發展校,在名校的幫扶與專業引領下,我校的教科研活動收獲著累累碩果。2013年9月船營二十五小學綜合團隊的教師們來到搜登站中心小學,為我校送來三節精品課。音、體、美學科一直以來都是我校的薄弱學科,今天他們的到來真是雪中送炭。三節示范課分別是一年級音樂課《小青蛙找家》;四年級體育課《輕物投遠》;四年級美術課《美麗的青花瓷》。三節課的精彩呈現給與會的領導和老師都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新的教學理念在三節課中都得以體現,學生在課堂上收獲的不僅僅是知識更收獲著幸福與快樂。會后兩校的領導和教師在一起進行交流,資源共享。兄弟學校的支持成為搜登站鎮中心校未來發展的不竭動力。
2014年6月,搜登站中心校迎來了船營區數學名師工作室“送課下鄉”暨捆綁發展協作體綜合實踐領域課例研討活動,活動以課例展示與小組論壇相結合的形式進行,對數學綜合實踐這一領域展開深入而有實效的探究活動。名師工作室的成員與搜小教師在新穎而獨特的論壇活動中,展開激烈的討論,有效的交流,大家集思廣益,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在活動中,工作室的成員真正發揮了示范、引領、輻射的作用。我們理解了今后的教學中應該積極探索“綜合實踐”領域,注重學科整合,拓展知識,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為學生的發展奠基!
3. 以學科基地校形式向專家學習。今年我校進行了數學學科基地校開放活動,我校確立的活動主題是“在豐富的數學活動中建構生本課堂”?;顒又校虒W副校長在“為學生的學而教”——生本課堂模式的構建”工作匯報中深刻的闡述了兩年來我校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開展學科研修,全面提高教師學科知識邏輯建構能力和學科教育能力。課堂教學觀摩研討展示了兩節精彩的數學課,一節是二年級《角的初步認識》;一節是四年級平行四邊形和梯形》。區里兩位數學教研員進行了點評,對這兩節課給予很高的評價,認為兩節課充分體現了本次活動的主題,讓我們對生本課堂的構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與感悟,懂得了運用課標理念設計數學活動的重要性,培養學生創造能力,積累數學活動經驗。
四、堅持反思總結,提升科研水平
我校始終堅持行動研究,在平時學習和教學中,鼓勵教師堅持寫好周記和教學反思,隨筆、讀書感悟、教育敘事、教學論文等,及時進行檢查和評比,評選優秀成果向上級推薦。每位教師結合自己在教育教學實踐中的經驗、體會、感悟撰寫出相關的反思、案例、論文、敘事等。我校有多位老師撰寫的文章發表于船營教育通訊。經過不斷地反思與總結,在實踐中探求與感悟,多數教師提高了自己的認識和教育能力,豐富和完善了自己的課堂教學,科研水平不斷得到提升。列舉如下文章:
無聲的教育
開學半個學期已經過去了,我和42名學生從陌生到熟悉,他們對我的好奇心、探索心、以及對抗的心理也逐漸在減少。
這是一個周一的早上,我和以往一樣,6:30分我準時從家出發,6:40準時到校,可出乎意料的是,在上班的路上,遇到關同學的奶奶,聊了關同學在校和在家的表現,就耽誤了十幾分鐘,當我來到班級走廊的時候,原本安靜的教室像鬧市一樣吵雜。面對此景,我怒火心生,太可氣了,都六年級了還沒有自主性,我快步走進教室,正在“演講”的學生立即停止,我目視學生不同的表情,有害怕的,有自責的,有無所謂的 ,還有幸災樂禍的。面對這場面,我改變了以往的做法,沒有批評,沒有大聲斥責,我采取冷處理。“剛剛都在演講的,請起立”站起來一多半的學生,里邊有班長、學習委員。“請坐吧,今天早自習鍛煉了你們的口才。”面對我的態度,學生察覺出我在生氣,同時也在包容他們,站起來的同學都沒有坐下,并且低下了頭,已經不是剛剛的表情了。我知道了學生們在反思,在為自己的行為后悔,但這時我還沒有說過多的話,我繼續默默地看著學生,不說話,也不批評,也不講課,要讓學生真正認識到錯誤,教育就成功了。5分鐘、10分鐘……教室里傳來了哭泣聲,一些學生說:“老師我們錯了,您原諒我們這次吧?”面對學生真正的悔悟,我原諒了這些患得患失的孩子。我相信,通過這次無聲的教育,學生們會從思想深處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是不對的,會越來越好的。后來的表現,證明了我當初的做法是正確的,真是此時無聲勝有聲。
真正懂得愛學生的老師,應該學會寬容。正確處理師生關系,是為了更好地開展工作的需要。突發事件是高度考驗教師的駕馭能力,千萬不能操之過急,要能控制自己的情緒,要提高自己的修養,使自己的胸懷像大海一樣寬闊。
【論文摘要】教研組作為學校教學工作的基層組織,除承擔教師教學管理、校本課程開發、教科研等活動外,還應開展整合教學資源、教師專業發展等理論研究。發揮好教研組在校本研修中的主陣地作用,對于促進教師由“被發展”向“主動發展”轉化,對于促進教育的均衡發展提供基層組織保證。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人,“在學校中”、“基于學?!?、“為了學?!边@一“以校為本”的理念日益成為當代基礎教育改革的走向,“以校為本”已經成為重視學校自身力量和學校自身發展的動力。“校本研修”則是“以校為本”理念的突出表現和新亮點。反思以往工作,研究并發揮教研組在“校本研修”中主陣地作用,是目前教師教育中巫待解決的一個現實問題。
筆者在長期的教師教育與教研工作實踐中,感到“校本研修”過程中的教研組主陣地作用與傳統的教研組活動在組成元素上并無變化,重要的變化在于對教研組活動內容及作用的理解和認識不同。校本研修下的教研組作用除研究日常的教學工作之外,還應開展教學反思、教師之間的相互研討、教育理論的學習與研究,了解教育發展趨勢,提高教師專業素質等。這些工作為教師的專業成長、實現由“教書匠”向“研究型教師”的轉變奠定了基礎。
一、以教研組為主的校本研修實踐
問題是培訓的起點,發揮教研組在校本研修中的主陣地作用,就應加強教研組建設,調動全組教師的積極性,圍繞本校工作中的實際問題開展基于問題的研究。這種研究要求把教研組工作置于復雜而有意義的問題情境之中,通過教師之間協作式解決問題的過程來學習隱含在問題背后的科學知識,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學會與人合作、自主決策、收集信息、解決問題的自主學習能力。其目標不在于獲得某一領域的專業知識或一般意義上的問題解決,而是旨在使學生能獲取學習遷移的本領,即不僅能解決課堂上呈現的問題,而且能解決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問題。按照這種理念我市中小學校在教研組活動中形成了道里區區域“聯片研修團隊”,南馬路小學“自主研讀”,秋實中學“問題牽動,一課三磨”,蕭紅中學“學科交錯備課”等教研活動形式。較好地處理了個人自我反思、教師集體的同伴互助、教研員的專業引領三者之間的關系。充分發揮了教研組在“校本研修”中的主陣地作用。
秋實中學的“問題牽動,一課三磨”教研組活動分為三個階段:(1)觀摩,組內教師觀摩常態教學,目的在于發現問題進行思考,形成研修主題;(2)研磨,同伴互助,解決問題,目的在于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案,優化教學策略,構建生命課堂;(3)建模,在反思實踐基礎上優化教與學的策略,總結教學經驗,提升教學智慧,逐步構建新的模式。三個階段中觀摩是基礎,建模是升華,三“磨”之間的關系是層層深人,提出問題、分析問題進而解決問題。一課三“磨”教研活動的核心理念,磨出先進的課題思想,磨出經典的課例,建立自主、發展的高效課堂,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如《微觀理論課》是化學教學中的難點,化學組的教師就是通過“問題牽動、一課三磨”教研活動,突破這一難點的。首先同一教研組的教師集體觀摩任課教師的課堂教學,然后教研組教師再集體評課。這種教研活動方式使大家認識到同伴間智慧碰撞,不僅提升了老師創設情境能力,也研磨出了《微觀理論課》教學模式,認識了教學模式不是思維定勢,是我們重點突破的方向,是重點預設的部分。通過“觀摩、研磨、建?!杯h節,把課改理念體現在課堂上,提升了教學的有效性,教研活動的成效惠及了學生,在形成學校特色的辦學風格中,發揮了主導作用。
我市道里區是一個“小城區,大農村”,東西部地區發展不平衡的地域,經濟發展、城鄉教育、師生發展都存在兩極分化的現象。為了實現教育公平均衡發展,教師進修學校打破校本研修只是一個學校內的框框,把生物、歷史、地理等小而薄弱學科的教師按照地域差異、技能水平和年齡結構等特點進行有機組合,組成東、西部地區區域聯片的大教研組,開展了“植根校本、著眼區域、城鄉聯動、跨片協作”的教研活動,這種按地理位置組建聯片團隊,由進修學校教研員擔任團隊負責人,學期初制定教研規劃,并借助網絡載體每月定期開展集中研修的區域聯動式教研活動。道里區“網絡互動、團隊互助、專業引領”的區域聯動式教研活動為廣大教師所接受,目前已經進人構建區域研訓聯盟共同體階段,現已組建了“小學素質教育研究會”、“初中有效導學研究工作室”等團隊,這不僅有利于發揮教研員專業引領作用,而且有利于加大名師工作力度。這種教研活動的開展,一方面實現了教育資源的整合與共享,另一方面錘煉了教師發現、研究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加速了道里區各學科教師隊伍專業成長的整體推進。 二、進一步發揮教研組在校本研修中主陣地作用的思考
我市在校本研修中發揮教研組主陣地作用的實踐告訴我們:教研組作用的發揮要以課堂教學為重要載體,把立足點放在解決教育教學的實際問題上;通過說課、聽課、評課、課例研究等形式,把著眼點放在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通過教學反思,把切人點放在不斷改革教學方法上;通過聯片教研,把提升點放在教育資源整合與共享、教育公平均衡發展上。正因為如此,各種教研活動方式得以推廣。如蕭紅中學的“學科交錯備課”已由定期走向常態,由規定動作變為自選動作,涉及幾乎所有學科。英語組與地理組以“世界時區差異”為主題的交錯備課;語文組和歷史組、音樂組、美術組的針對古詩詞的歷史背景的交錯備課等。這種跨學科整合式教研活動,已經成為學校有效教學的重要保障,解決了教學中的難點,提高與拓展了教師專業知識和崗位教學能力,打造了一支具有多元思維的教師隊伍,促進了教師專業化發展。
關于精選優秀美術老師工作總結范文 歲月如梭,轉眼間一個學期就過去了。在這一學期中,我擔任一、四、五年級的美術教學工作。在這半年的工作中我享受到了收獲與喜悅給我帶來的快樂,也在工作中發現了一些令人不滿意的問題。現就這一學期中我所擔任的美術課教學工作總結如下:
一、貫徹落實教學計劃,推廣素質教育:
本學期我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思想教育和技能教育,大力推廣素質教育;教學中我認真遵照《小學美術課程標準》要求,以身作則,言傳身教,親自示范,細心指導,按時保質保量地完成教育教學工作。著重提高學生素質與能力,加強學生自己的動手能力。
二、注重美術教學過程:
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我認真遵照《課程標準》的要求,遵循美術教育原則,根據學校的學科教學要求以及學生的年齡特征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同時,在課堂上認真上好每一節課,把自己的美術知識盡心盡力地傳授給學生,使學生學到一定的基礎知識,掌握了一定的美術方面的基本技能和技巧,使學生提高審美能力。在教學中,我注重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利用媒體展示,講述名人故事等,我認為興趣是學習美術的基本動力,我充分發揮美術教學的特有魅力,使課程的內容形式和教學方式都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使之轉化成持久的情感態度。為使學生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
三、注意自身素質的提高
課堂之余,我認真參加了學校以及教研組組織的各種政治業務學習,完善自己,并虛心向其他教師學習,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從而使自己能更好的進行教育教學工作,能更快地適應二十一世紀的現代化教學模式總之,在這一學期的教學工作中,通過扎實的工作,不懈的努力,培養了學生對美術的興趣與愛好;訓練了學生的美術表現方法和技能;培養了學生健康的審美能力和情操;提高了學生的觀察、想象、思維和創新能力,成績顯著。但尚有不足之處:一是關照差生不夠,還有少數個別學生的作品不理想;二是課堂不夠嚴謹,創新氛圍不夠濃厚。在新的學期里,我會更加關注全體學生,積極營造美術藝術氣氛,為促進素質教育的發展再作貢獻!
相信今后在工作中,我會不斷在成功中吸取力量,從不足中吸取營養,在教學中,爭取新的突破。
關于精選優秀美術老師工作總結范文
(1)課堂教學總結:
本人擔任了高一年10個班級的《美術鑒賞》模塊教學工作。個人認為在美術的幾個模塊中,美術鑒賞這個模塊的意義是特別重要的。今天,圖像在信息記錄與傳播中的作用逐漸地增大,隨著網絡的進一步發展和普及,圖像媒體對人類視覺造成的影響也越來越大?,F在的孩子,在每天的生活中都會接觸到大量的電視、電影、攝影、網絡游戲、各種印刷品、商品包裝、廣告、海報、動漫等各種視覺文化產物,在這樣一個視覺文化時代[也可稱為讀圖時代],如何引導學生學習鑒賞視覺文化產品的方法,在開闊他們眼界的同時,提高其對視覺文化產品進行分析、理解與批判的能力就成了擺在我們美術教育者面前的挑戰了。體驗對于美術教學的重要性舉足輕重。學生缺乏體驗,對于藝術品第一手接觸的經驗很缺乏,所以在讓他們理解相關內容方面存在一定難度。比如在講關于商周青銅器藝術的課題的時候,我們和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或者地區的學生相比就存在著一個外在環境上的差距,也可以說我們的學生在這方面是處于劣勢的。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或者地區的學生的外部環境為他們提供了更多有利的條件。他們這個課就可以到博物館去上,在參觀的過程中讓學生對這些藝術品有了近距離的感性的接觸后,可以很大程度地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回到學校后再借由理性的采集手段去搜集關于青銅器藝術的資料加以探討研究,感性和理性結合,更好地理解這個課題涉及的內容。又比如講關于當代藝術的課題的時候,由于學生大部分都基本上未曾真實地參觀過當代藝術展或者直觀地接觸過當代藝術作品。所以在這種欠缺藝術氛圍的先天不足的情況下,今后的努力目標是盡力摸索出一套適合我們的學生的具體情況但又不至于和時代脫節的教學方法。另外,這個學期由于條件所限,并未采取多媒體教學的方式。
(2)考核評價手段總結:
本學期采取了一些多樣化的手段來考核、鍛煉學生:
①開卷考:
這種考核手段讓很多學生都存在水土不服的現象。有一些題目是必須有認真聽課或者通過一定程度上的自己的思考才能做的題目,讓他們體驗一種與他們經驗中完全不同的考試方式。借此沖擊學生死記硬背,或者盲目抄課本的習慣,逐步形成一種獨立及靈活地進行理解性、批判性思考的習慣,這對于他們以后不管是進入高一級教育機構學習或者進入社會工作相信都是頗有裨益的。
②辯論:
方案簡介:先在題目庫中抽取出辯論題目,然后分出正反兩方進行辯論。
此種方式除了是一種考核方式,更是一種在參與的過程中進行鍛煉、獲得個人成長的學習方式。首先是讓他們得到表現自己的機會,鍛煉了勇氣,而通過這樣的過程參與也可讓他們逐漸形成對別人的觀點迅速作出思考以及反應的能力,還考核了他們的知識面??上н€是有很多學生選擇了在座位上沉默,未曾站起來發過言。
③主題設定的表現繪畫:
[1]可以是自畫像;也可以是一個你認為能代表自己個性,體現自我的形象(圖案、圖形、圖畫等,但必須附加文字說明為什么你認為自己選擇的這種形象能代表你的個性)。[2]以敬廉崇潔為主題的繪畫:主要以圖畫為主,可搭配適量的文字,必須體現主題。
2.教學研究的計劃完成情況:
(1)校際、教研組、備課組教研活動:
每周三1、2節參加教研組的教研活動。參加學校舉辦的兩次校本培訓。
(2)公開教學、聽課、評課:
在本學期內參與聽課評課活動,聽課30節。在15周開設一堂公開課《新的實驗》。
3.課外興趣小組工作情況:
指導高一年的美術興趣小組。
開設課程:造型基礎(素描)
每周的周三中午12:30——13:30,每周周五中午12:30——13:30;
每周周日下午15:30——17:30。
4.繼續教育的計劃完成情況:
本學期內修讀了幾本比較重要的美術教育相關文件或著作:《美術課程標準研修》(教育部基礎教育司,教育部師范教育司組織編寫,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年7月第1版),《高中美術課程標準教師讀本》(吳樂年主編,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xx年10月第1版),《美術教學理論與方法》(錢初熹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年2月第1版),《新編美術教學論》(孫乃樹、程明太編著,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xx年11月第1版),努力地去領會教育部《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和《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標準(實驗)》,《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課程美術學科教學實施指導意見》傳達的精神和指導思想,做到更好地把握新課程改革的方向和目標。
關于精選優秀美術老師工作總結范文
期末之際,回顧一學期來的工作,想到的是詞是忙碌、領悟和探索,忙碌的是緊跟全校步調而運作,學習領悟的是教學模式和評價方法,探索的是在有限的時間內高效的教學方法?,F將本學期分幾塊總結:
一、思想認識
在這學期里,我在思想上嚴于律己,熱愛黨的教育事業,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力爭思想上和工作上在同事、學生的心目中都樹立起榜樣的作用。用心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項政治活動。一學期來,我服從學校的工作安排,配合領導和老師們做好校內外的各項工作。
二、教學工作
1、備課深入細致。平時認真研究教材,多方參閱各種資料,力求深入理解教材,準確把握難重點。在制定教學目的時,十分注意學生的實際狀況。教案編寫認真,并不斷歸納總結經驗教訓。
2、注重課堂教學效果。以愉快式教學為主,不搞滿堂灌,堅持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教學為主線,注重講練結合。在教學中注意抓住重點,突破難點。
3、堅持參加校內外教學研討活動,不斷汲取他人的寶貴經驗,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經常向經驗豐富的教師請教并經常在一齊討論教學問題。
4、在作業批改上,認真及時,力求做到全批,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以便在輔導中做到有的放矢。
三、其它方面
一、微課程發展歷程
微課程(microlecturle)這個術語并不是指為微型教學而開發的微內容,而是運用建構主義方法化成的、以在線學習或移動學習為目的的實際教學內容?!陡叩冉逃o事報》介紹說,這些大約只有60秒長度的展示帶有具體的結構,它們并不僅僅是簡單的演示。在國外,早已有了“微課程”(Microlecture)這個概念,它最早是由美國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學院的高級教學設計師、學院在線服務經理戴維?彭羅斯(David Pen.rose)于2008年秋首創的。后來,戴維?彭羅斯被人們戲稱為“一分鐘教授” (tlle One Minute Professor)。戴維?彭羅斯把微課程稱為“知識脈沖” (Knowled即Burst)。在我國首先提出微課程概念的是廣東佛山教育局的胡鐵生.他對微課程在教與學兩個方面有很多創新的認識。之后深圳市龍崗區教師進修學校的李玉平老師帶領其他教師成立了微學時代工作室,開發了一系列微課程,以數字故事的形式講述了教學中的很多非常有意義的變化,深受廣大師生歡迎。
二、微課程在美術教學中的運用
微課程以它的信息容量大,可操作性強的特點,在美術課教學中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習的積極性,又給學生練習提供了廣泛的可以參考的信息資料,開闊了學生的眼界,拓寬了學生的思維,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它以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使美術教學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學生在學習中掌握了相關的美術知識,提高了利用信息技術的科學文化素養,使美術教學與現代科技緊密地聯系起來。以往要上好美術欣賞課,需要搜集大量的圖片,搜集有關的幻燈片,錄像帶,在講課時需要大量的口頭講解,不少教師把上好欣賞課視為畏途,學生對乏味的欣賞課持不歡迎的態度。采用微課程的方式,在圖片中配以文字或旁白,以故事的形態播放給學生看,美術欣賞課的效果則大為改觀。例如,我在上六年級《水墨園林》一課時,欣賞李可染《諧趣園圖》時,我利用ppt技術在圖片上鏈接李可染生平介紹的簡短微課程,這樣動靜結合的欣賞方式,豐富了欣賞教學環節,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微課程在美術欣賞課中的運用給學生開闊了眼界,豐富了知識。學生身在課堂,就能打破時間、空間、地域的界限,馳騁中外,跨越古今,在繪畫長廊漫步,在想象空間飛翔,審美教育寓于潛移默化之中。例如,在上五年級《學學構圖》這―課,為了讓同學們直觀的了解如伺運用焦點透視以表現出―個氣勢恢宏,空間效果逼真的場景。我從網絡上下載了著名畫家拉斐爾的代表作《雅典學院》這幅畫的圖片,讓同學們可以清晰的欣賞畫中每個人物的神情和姿態,使同學們真切的感受作者是如何經營畫面以表現主題的。我還用FLASH軟件把這幅畫的透視線做出來,使同學們對焦點透視的用法一目了然。在上六年級《現代建筑》一課時,欣賞建筑藝術時,不但可以用慣常的視覺方式欣賞建筑物在靜止狀態下的形或內部構造,而且可以用3D動畫做動感顯示,讓建筑物旋轉起來,欣賞建筑物的多個側面,也可以按設置路線瀏覽一座建筑物的內部裝飾、陳設。學生有一種現場感、真實感,真切地感受到不同時代、不同地域的、不同空間的建筑風格。
在針對美術教學重點和難點上,微課程的運用也常常能起到簡潔、明了、高效的示范作用。我們常常為了一個教學難點,尤其是美術課中的技法講解,教師的示范往往并不能很清晰的突出重點,而采用微課程的方式針對某一教學難點進行解說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我在上《水墨人物》一課時,針對人物畫如何用筆和用墨錄制了簡短的60秒微課程,通過學生演示視頻加上視效合成,完美的演示了繪制的步驟,耗時短,效率高,學生聽得明,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學效果。
三、微課程對教師的作用
微課程不僅僅對學生起作用,它對教育中的另外的一個對象也有著不可估量的影響,那就是老師,微課程是教育教學思考與教育技術的結合產物。參與伊始,教師作為消費者,慢慢學著自己制作,一旦開始制作,便想拿出來給別人看。正因為如此,如果想制作出能給人以啟發的微課程。教師就必須分析自己的教學得失;要使微課程真正的發揮其作用,展現其教育魅力。就要挖掘現象背后的真正原因,尋找問題解決的關鍵;要使微課程震撼心靈,就必須研究教育教學規律,研究學生以及教師的身心發展規律,這樣做也正是對自己教學實踐經驗的一種總結、完善和提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