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28 15:53:1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科學觀察教案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各級學校課程教案中教學目標表述舉隅
(一)高等學校課程與課時教學目標某大學社會心理學教案中的教學目標[1]:通過學習使學生明確群體及群體心理的概念,理解學校群體的心理功能及效應;理解集體和班集體的概念和心理特點,掌握班集體形成的過程和班集體建設的措施,掌握班集體中非正式群體特點;理解人際關系的概念和重要作用,了解影響人際關系的因素。某大學心理學課程教案中的教學目標[2],教師使用的是學習目的與要求:通過本章學習,理解心理學的研究對象,學科性質、心理的實質以及心理學研究的任務,了解心理學研究的意義、原則,初步認識心理科學發展的現狀與趨勢,激發學生學習和探究心理的興趣與愿望。華東師范大學心理學院教育心理學的教案[3]使用的是教學的目的:理解教育心理學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基本理論(學習理論、動機理論、學習的遷移理論等),了解本學科領域新近研究成果與發展趨勢,能夠運用人的心理與行為改變的規律,以及以本學科特有的思維方式和研究方法,觀察、分析學校教育教學中現實問題,并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提供可行的建議??墒怯幸粋€管理心理學的教案使用的是教與學的目標[4]:準確掌握管理心理學的概念和管理心理學的理論體系,深刻領會研究管理心理學的意義,在一般意義上掌握管理心理學的研究方法。河北宣化師范學校申書景設計的教育技術學教案中的教學目標是[5]:(1)知識與智能:認識教育技術學的學科性質;了解教育技術學發展過程中,影響較大的學習理論;掌握各個學習理論的起源時間,代表人物及其基本觀點;能夠概括出各學習理論與教育技術的關系;能夠理解信息技術條件下有效學習的特征。(2)過程與方法:通過自主學習能夠找出問題,并體驗學習理論對教學的影響;能夠仔細傾聽其他同學的發言,有將查找的學習理論進行加工整理與其他同學共享或交流的愿望,體驗寫作學習的過程和方法。(3)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夠矯正學習觀念和學習方法;能夠在學習新知識中,感受多媒體和網絡技術對學習的支持,制定出自己的學習方式。某大學人體解剖學的教學目標是:(1)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了解人體各大系統肉眼結構的總規律,正常、變異和畸形的概念,基本的描述方法,形態與功能的關系,形態結構與發生發展的關系、內部結構和體表標志的關系等;掌握人體各系統的組成、基本的形態結構特點及其機能意義,臨床常用的骨性和肌性標志。(2)智能的培養:自學能力,人體解剖的主要教學方法是學生通過解剖實踐和閱讀教材,掌握要求的內容,教師只作少量的重點講解。神經解剖學的理論性較強,故講課內容稍多,但仍強調重點和難點為主,學生要掌握要求的內容仍然離不開實踐和自學;基本技能,人體的檢查,切開、剝離、暴露和檢查器官的方法,正規和系統地觀察和描述各器官肉眼結構和顯微結構(神經解剖學)的正常形態。(3)通過有選擇的病例討論,初步鍛煉學生思維能力和了解人體解剖學與臨床的密切關系。(4)組織學生參加課外讀書小組,查閱有關文獻并寫讀書報告,進行學術交流。(5)組建課外科研小組,指定有經驗的教師進行指導,以培養學生的初步科研能力。(6)外語能力,七年制班要求教材、課程講授和考試的論述題都用英語。其他班則要求熟悉常用的解剖學英文詞匯及閱讀部分英文參考資料。(二)中等學校課程和課時教學目標人教版八年級上冊《大道之行也》教案第一課時教學目標要求[6]:反復朗讀,借助注釋讀懂課文大意,理清課文層次;領會文章的豐富內涵,理解“天下為公”。再看中學教學目標設計。某高中化學教案第一節物質的分類教學目標[7]:知識技能,初步了解分散系概念,初步認識膠體的概念,鑒別及凈化方法,了解膠體制取方法。認識膠體的一些重要性質和作用;能力培養,通過丁爾現象、膠體制取等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通過對實驗現象的分析,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自學能力;科學思想,通過實驗、聯系實際等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熱愛科學,依靠科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觀點,教育學生關心環境;科學品質,培養學生嚴肅認真、一絲不茍的科學態度。培養學生熱愛科學,依靠科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觀點;科學方法,培養學生觀察、實驗、歸納比較、邏輯推理等方法。某高中心理教育課程教案《讓世界充滿愛》[8]:使用的是活動目標概念:活動課的目的就是想通過該課讓學生懂得助人為樂的美德。認知目標:認識到生活中友愛和互助的重要性;情感目標:使學生體驗“助人自助”的快樂感受;行為目標:在日常生活學習中學會主動對身邊的人伸出友愛之手幫助他們走出困境?;顒臃绞绞怯螒蚧顒?,討論分享經驗。人教版初三《數學圓柱和圓錐的側面展開圖》教案[9]第一課時素質教育目標:(1)知識教學點:使學生了解圓柱的特征,了解圓柱的側面、底面、高、軸、母線、過軸的截面等概念,了解圓柱的側面展開圖是矩形;使學生會計算圓柱的側面積或全面積。(2)能力訓練點:通過圓柱形成過程的教學,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抽象思維能力和概括能力;通過圓柱側面積的計算,培養學生正確、迅速的運算能力;通過實際問題的教學,培養學生空間想象能力,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數學模型的能力。(3)德育滲透點:通過圓柱的實物觀察及有關概念的歸納向學生滲透“真知產生于實踐”的觀點;通過應用圓柱展開圖進行計算,解決實際問題,向學生滲透理論聯系實際的觀點;通過圓柱側面展開圖的教學,向學生滲透化曲面為平面,化立體圖形為平面圖形的“轉化”的觀點;通過圓柱軸截面的教學,向學生滲透“抓主要矛盾、抓本質”的矛盾論的觀點。(4)美育滲透點:通過學習新知,使學生領略主體圖形美與平面圖形美的聯系,提高學生對美的認識層次。(三)初等學校課程與課時教學目標青島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一年級上冊教學目標[10]是:(1)在具體的情境中能熟練地認、讀、寫20以內的數,能用數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位置與順序,初步形成數的概念;在概念形成的過程中,發展初步的抽象、概括的能力;在比較數的大小的過程,建立初步的符號感和對應思想。(2)結合具體情境,體會加減法的意義;能熟練地口算20以內數的加減法;結合現實素材,進行初步的估算,形成估算意識。(3)通過實物和模型辨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等立體圖形;辨認從正面、側面和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會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4)能按照給定的標準或選擇某個標準對物體進行比較和分類;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動中,形成初步的觀察、分析、比較的能力。(5)通過簡單的統計活動,初步認識象形統計圖和簡單統計表,并從中知道簡單統計的結果,初步了解一些簡單的數據處理的方法,形成初步的統計觀念。(6)在日常生活中能用20以內數的加減法解決實際問題,了解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解決問題,形成初步的創新意識。(7)在與同伴交流認數與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初步培養合作意識。培養學習數學興趣,養成觀察并提出問題的習慣。(8)在數學活動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能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人教版六年級第十一冊《少年閏土》教案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是[11]:(1)預習課文,學會本課13個生字,認識3個生字。能夠正確讀寫“碧綠、鄭重、允許、仿佛、廚房、刺猬、畜生、胯下”等詞語。(2)通讀課文,從總體上掌握課文的主要內容及文章的思路。(3)學習描寫閏土外貌的部分,指導課后思考練習作業。(4)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是:從人物的動作、語言入手了解人物的性格、品質特點;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背誦第一自然段。
教學目標理論與課程教學目標的表述
20世紀50年代以來,我國引進前蘇聯教育學理論支撐下的教學目標設計概念,教學論部分使用的概念仍然是教學計劃、教學大綱、教科書、教學進度計劃、教學方案(教案)、教學目的、教學要求、教學過程、考試、考查、考核等前蘇聯的概念。查閱當代中國高等師范教育中使用的教育學教材,基本沿襲著20世紀80年代前蘇聯的教育學體系,素質教育思想也只是作為一種理念,并沒有成為學科理論進入教材。由于這樣一種現狀,無論是小學教師,還是中學、大學教師,在教學大綱或者課程標準制定中,許多教師繼續使用傳統的概念,比如把教學目標分為知識掌握目標、能力發展目標、技能訓練目標。教學大綱制定和教師備課中,采用了解什么知識、掌握什么概念、理解什么原理、發展什么能力、運用什么技術、解決什么問題,或者識記什么、理解什么、應用什么等等。除此之外還有一種以全面發展教育理論為邏輯結構設計的教學目標理論,這就是德育目標、智育目標、美育目標。我們的教育學要求教學活動中完成智力開發目標的同時,也要滲透德育和美育,因此每堂課程和課程整體都要設計德育和美育目標。但是,具體到教師的備課中往往很難實現。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引進有關美國教學目標設計理論以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布魯姆(B.S.Bloom)的理論為代表。他把人類學習分為3個主要的領域,即認知領域、情感領域和動作技能領域。我國中小學生新課標的教學目標分類主要依據的是布魯姆等學者的分類方法。九年義務教育階段17個學科的18種課程標準的教學目標表述,都包括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3個領域,也稱“三維目標”,并作為教師設計教學目標、衡量學生學習水平時重要參考依據。在這3個領域中,知識是指事實、概念、原理、規律等;技能是指動作技能以及觀察、閱讀、計算、調查等技能;過程與方法是指認知的過程和方法,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認知過程中人際交往的過程和方法。特別強調在過程中獲得和應用知識,學習和運用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一般包括對己、對人、對自然及其相互關系的情感、態度、價值判斷以及做事應具有的科學態度、科學精神。這實際上可以看作20世紀以來發展起來的本土素質教育理論支撐下的教學目標設計概念。
一、現狀:被異化的教案檢查
傳統的、目前通行的做法是:要求教師認真備課,寫好教案,定期標準化檢查評比教案,且結果與教師諸多利益掛鉤。此做法衍生了諸多怪現象,如寫而不用、寫用對立、抄摘教案、復印教案、下載教案等。相當部分教師寫教案完全是為了完成任務、應付無奈的檢查。每逢教案檢查日,老師們便忙忙碌碌,挑燈夜戰,抄得手都痛了。如何讓最少的字數,取得最大的視覺效果,也便成了一門學問。更聰明的,可以讓老樹再開一次花,結一次果,發揮余熱。到了網絡時代,各種電子教案更層出不窮,不但可以一課一課地復制,甚至可以一冊一冊地下載,難言之隱,往往一鍵了之!看到這種現象,心中很是無語,究竟該怪老師們工作不認真,應付差事,還是應該怪管理者愚鈍,不能明察秋毫!不禁為教師感到悲哀,多無奈呀,寫教案已經不再是教學的必須,卻變成了一種額外的負擔;不禁為教育管理者感到悲哀,查教案已經不能夠督促檢查備課的效果,卻異化成一種阻礙教師發展,引起教師反感、勞而無功的無效勞動。筆者調查了周邊學校400多人,有近85%的人認為當前寫教案是一種負擔。許多老師認為上課才是監控的主環節,并對"僵死的教案監察制度"表示"非常鄙視和厭惡"。
二、思考:
(一)正確認識檢查教案的意義
毋庸置疑,教師書寫教案是職業的基本要求。在教學活動中,編寫教案有利于教師弄通教材內容,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有利于教師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它是備課的結果,是上課的重要依據,也是上好課的保證。但是檢查教案的意義何在?難道僅僅是為了績效考評,評出優劣,分出等級,予以獎懲?抑或是體現管理的權威么?我認為,檢查教案的目的還在于促進發展,一方面是促進教師自己的發展,另一方面還是為了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發展。所以,檢查教案就必須立足于發展學生和教師自己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而不是體現學校管理權威的"單純控制"的視野去制定方案。誠然,要求教師認認真真寫好教案進行教學,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在"優秀教案"泛濫、教師工作量繁重、教師成才意識強烈的今天,其弊端也顯而易見。浪費時間,束縛教師課堂主觀能動表現力,滋長教師克隆教案歪風,扼殺教師創新意識,制約教師專業成長,降低教師的幸福指數和成就感,影響學校干群關系,難出有思想、有個性、有特色的研究型、學者型的教師。課堂不是固定化、模式化的加工廠,而是充滿變數的知識、思想、文化的生成場;師生是有思想、有情感、有個性、有需求的活生生的人。學生課堂上的表現,帶有很大的偶然性、隨機性;教師不是神仙,不可能事先預知課堂將發生的一切;教材不是教學內容的全部,只是教學的樣本、范例和道具;好的教學,應是活力、張力、魅力的有機統一,應是個性、靈動性、學術性的有機統一。這一切都說明,有形教案宜少寫或不寫!
(二)正確認識備課與寫教案的關系
備課不等于寫有形教案。教案是教師為課堂教學所作方案、預案,備課是教師為課堂教學所作準備。準備的內容包括物質的和文化的,以文化的為主;準備的方式包括教具制作、讀書學習、觀察思考、調查研究以及寫(制作)教案。寫(制作)教案僅是其中一小部分,其成果形式為有形教案——把教學內容、教學要求、教學活動等一一詳盡寫在教案本上或儲藏在電腦中。而學習、觀察、思考、研究是備課的主體部分,其成果形式為活教案、無形教案——在腦海里對教學進行宏觀的規劃、策劃(設計、構想、預謀),重點放在理念、方法、思路的謀劃上,細節之事、操作之事、發揮之事視具體時間、地點、環境、學生而定。廣泛的適應性,是無形教案的最大優點。備課應以寫活教案為主!
三、對策:
(一)確立新的備課觀(教案觀)
提倡教師多學習,多觀察,多思考,多研究,少寫或不寫有形教案。針對不同老師,區別對待,不搞一刀切。嘗試多種形式的備課,給積極探索備課新形式的改革開綠燈,允許多樣教案形式:文本的、電子的、提綱式、紙條式、演示文稿式、視頻式……
(二)建議分層次要求書寫教案。
1、對任課教師教齡不足5年的要求手寫紙質教案。寫寫教案熟悉一下教學的流程、加深一下對教學內容的印象是很有必要的,但對已經工作多年、對教學已經很熟悉且已經有比較豐富的教學經驗的教師來說電子稿即可。
2、對任課教師教齡不足5年的要求教學內容要詳細(如什么地方舉例、舉什么例都有標示),對有6年以上教齡教師的教學內容可以提綱的形式出現。
3、對多課頭教師的教案可要求寫一份即可,但必須以課時最多的一門為主。
4、教師的專業化絕不是僅僅靠寫教案培養起來的,靠的是教師教育教學理念的轉變,靠的是教師不斷的閱讀、學習和反思。應當把教師從繁重無效的教案抄寫中解放出來,給教師的身心"減負",讓教師有更多的時間去自由閱讀、交流和鉆研。為此,建議在版本不變的情況下,一份教案可多年使用,但要求每學期都有創新之處,教后的反思和總結就是教案的補充空間。一節課成敗得失的反思和總結就是教師提升自我推動力,可以要求老師把教案的重點放在這一點上。
5、對于擅長使用多媒體的教師,可以用多媒體課件代替教案檢查。因一套課件要比一套紙質教案付出10至20多倍的勞動,這也是在當前形勢下許多學校大力提倡使用多媒體課件教學的原因之一。但要求紙質教案格式內容有的,電子教案也要有。我們要在全校內大力提倡制作多媒體課件,要經常開展課件比賽活動,使用多媒體課件不但減少大量的紙張,并且有許多課程可代替大量的紙質掛圖,為學校節約大量的資金,同時,因教師在制作過程中要翻閱大量的資料、對教學內容進行整合精煉、選擇豐富多彩形象逼真的圖片、動畫等,無疑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是大有幫助的。這應該是我們今后要大力抓的重點工作之一。
在對象上,要因師而宜、因校而宜。一般來說,教齡長的,或所教班級多的,或素質好平時又善于學習、研究的教師,可以淡化有形教案;文化底蘊深厚、學習研究風氣濃厚的學校,可以淡化有形教案。在時間上,要循序漸進。由寫教案到不寫教案,由模仿到創新,由任務型勞動到創造型工作,這才是優秀教師成長、發展的正態軌跡,才是研究型學者型教師成長、發展的一般規律。
(三)改革教案檢查制度
以上論述并不表明就不用寫教案,而是說明我們何不能不查教案,或著我們完全可以一種更科學、更靈活、更人性化的方法改革教案檢查制度。
1、要放開手腳,檢查方式要創新,要想辦法利用評價機制促進教師工作的主動性、創造性。
2、要充分發揮教研組的功能,讓教研組制定出各學科的"備課卡",利用"附頁"、"附錄"等解決詳案問題;在各位教師充分選擇的基礎上,各備課小組確定所要使用的優秀教案,并負責復印、分發,由各位教師根據自己教學的需要進行調整、補充、增刪;對使用自己的舊教案,一定要重點備學生,要有擴、縮、調、增、刪的"說明"。
3、一定要圍繞"教師是否在思考課"來確定檢查的項目、內容,并要有"跟蹤考核"的后續措施。一定要考慮到教師的勞動帶有很大的隱蔽性,也就是教師的備課實際上更重要的是隱形備課(即對課的深度思考),隱形備課的質量更大程度地決定著課堂教學的質量。因此,教案檢查不僅要看教師課前的準備,也要看課堂教學情況,著重要聽取學生反饋意見,還要看教師課后的反省行為。比如,電子教案一定要有教后感或課后反思以及調整說明等。對"兩頭"的教師(寫出較好教案的教師和寫出的教案比較粗糙的教師)要結合課堂考核、學生意見、課后反思公開課、學習效果檢測等形式促成教師的自我主動發展。
4、要分類要求。確定各類"底線",并要有預后措施。如果既不按學校教研組制定的備課、寫教案,課堂教學學生又有意見,那么,無論是誰,一律詳寫,并且由指導教師每日審閱。
(1)以學生為主體,調動學生積極性。微格教學是一種實踐性非常強的教學方式,在技能示范、理論學習的觀摩和討論、角色的扮演、教案的編寫、評價反饋等環節上都需要體現學生是實踐的主體。指導教師在微格教學中,只作為一個引導者,須充分發揮“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作用,讓學生參與才會有更多的感受。(2)增加微格教學課時,充分利用微格教學設施。事實上,大多數學校的微格教學實驗室長期處于閑置狀態,與其這樣,還不如適當開放,讓學生能夠在課余時間進行訓練,提升設備使用率,這樣也可解決課時不足的問題。(3)重視教學反饋,及時作出評價。教學評價能夠讓教師較快認識到教學過程中的問題,并在問題出現時及時解決。除學生間的互評外,指導教師應該及時給出評價,并在最后給出一個總結性評價。讓學生認識到自身問題的所在,更快找到解決的辦法。否則,教學反饋將流于形式。(4)不拘于微格教室,適當帶有學科特色。生命科學是理論與實踐結合相當密切的學科,在實驗比重不斷提升的今天,微格教學需要對實驗部分進行一定的訓練。也可以利用相關設備及攝像機、錄像機等,選擇較小的生物學實驗室,根據微格教學的原理進行模擬實驗課程。
2設計準備環節
在該環節,首先需要學習微格教學理論、語言教學法、初中生命科學教學法和藝術教學法等一些相關理論。通過學習,對微格教學形成初步的認知。其次,需要了解每次訓練時的1~2個主要技能的目標和要求,切忌一次微格教學進行過多技能的訓練。在目標確立以后,需要編寫教案,包括教學目標、重點難點、教學準備、教學流程等。特別應注明講授內容的時間分配及可能出現的特殊情況及對策。根據初中生命科學教學特點,在編寫教案的過程中,需要考慮到學生實驗的部分,在實際的微格教學過程中,也不能忽略這個部分。例如,在上海教育版初中《生命科學》教材(第二冊)第4章第1節“葉片的結構和觀察”實驗中,“教師”首先應制定教學目標,并考慮如何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發現并掌握相應的知識點,這是該實驗成功的關鍵;在實驗教學中,提問和引導能力也顯得尤為重要:(1)重點和難點:徒手切片制作臨時裝片觀察葉片的結構;認識植物在生物圈中水循環內的作用。(2)教學流程:提問①同學們,你們發現葉片結構有哪些組成部分啊?提問②這些結構在形狀和排列上有什么異同?提問③這些結構的功能分別是什么?由此推出結構和功能相適應……
3教學訓練環節
該環節最主要的是實踐。在實踐過程中,學生輪流扮演“教師”,其他成員則扮演學生。在10~15min時間內,都應該對各自的授課內容進行簡明扼要的說明,以明確本次教學目標,便于之后的反饋環節進行自我評價及修改總結。演示結束之后,需要進行一定的回放,通過錄像討論其中的問題,以便解決問題并內化。以“葉片的結構和觀察”實驗為例,在微格訓練過程當中,“教師”應加入實驗部分的內容。微格教學基本都在特定的教室中進行,但是生命科學作為一門學科特色濃厚的科目,其中實驗部分的教學訓練也是不容忽視的??梢赃x擇較小的生物學驗室進行教學訓練。此時,“教師”也應當對實驗過程中的徒手切片、臨時裝片制作等進行示范,在有限的時間內進行必要的實驗操作訓練。這樣可以了解實驗過程中可能存在的突況,也可以讓參與微格教學的指導教師和學生提出實驗部分的優化意見。
4反饋修改環節
關鍵詞: 初中生物 課堂 教學 效果
生物學作為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科學的嚴謹性。在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不斷發展變化的今天,我們每一位生物教師應不斷轉變教育觀念,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使學生具有扎實的基礎知識、科學求實的態度、靈活多變的思維方式和強烈的創新意識。這就要求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應牢牢把握“求實、求活、求新”的教學三原則,不斷取得新的教學成果。
一、緊扣大綱,結合實際,設計高質量的教學方案
教學大綱和課本是教師教學的依據。教師只有認真學習教學大綱和吃透教材,才能準確把握課堂教學的目的要求,才能在教學中做到有的放矢。生物課堂教學的目的要求,要從知識教育、能力培養和政治思想教育三方面綜合考慮,不能顧此失彼。
教學方案是教師對教學設計意圖的體現。教學方案設計的重點是教學過程的設計。教師在設計教學過程時,一定要針對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能力水平與思想水平,符合學?,F有的實際條件。這樣設計出的教學方案才切合實際,才具有可操作性。那種照抄書本或只摘錄知識要點、照搬他人現成教案或沿用自己舊教案的做法是極不可取的。高質量的生物課堂教學方案還必須包括教具準備、教法設計和學法指導等。高質量的教學方案是實現生物課堂教學高效率的必要前提。
二、方法科學、靈活多變
教師在課堂講授中,應根據課程結構設置內容特點、課型特征以及學生的實際和教學環境,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達到最佳教學效果。
知識方法教育要靈活,在課堂上,教師應根據不同的課型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思維方法訓練要靈活。在解決生物問題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從不角度、不同側面去分析問題,做到一題多思、一題多變、一題多解、多題
一解,并有目地對學生進行各種思維訓練。
三、做好觀察、實驗,加強直觀教學
生物學是一門實驗科學,觀察和實驗是生物學基本的研究方法。各個學校所使用的各種版本的中學生物教材,都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選編了大量的觀察和實驗內容。如九年義務教育省編初中生物實驗本第一冊(下)就選編了觀察與動手29項,學生分組實驗4項。生物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發動學生的積極性,克服困難,創造條件,搞好教材中所選編的每項觀察和實驗的教學。通過這些觀察和實驗的教學,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幫助他們養成客觀的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教師在安排觀察、實驗內容的教學時要重視和設法克服教學內容、時間與自然季節不相符的困難。必須有計劃地做好觀察和實驗材料的采集、培植、飼養和保存等工作,否則過了適宜的季節,也就錯過了最佳的教學時機。
生物教師在課堂上,合理地選擇、組合和使用掛圖、模型、投影、錄像等直觀教學手段,展示或再現不同的生物及其生命活動的情況,不僅可以形象、直觀地向學生傳授生物學知識,還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還能打破時空的限制,增加課堂信息容量。這些都有利于提高生物課堂教學效率。筆者曾對基層學校常使用、偶爾使用和從不使用直觀教學手段的三類生物教師所教學生進行調查和抽測,發現常使用直觀教學手段的教師所教學生普遍對生物課感興趣,測試成績優良。
四、抓基礎理論教學,同時要理論聯系實際
在生物課堂教學中,要切實抓好生物概念、生物規律等基礎知識的教學,在具體教學中,要搞清生物要領的形成過程,講清生物概念的定義、含義及特性等,有時要通過舉例、作圖等手段讓學生加深對抽象生物要領的理解。在對生物規律的講解中,要注意引導學生通過分析、概括、抽象、推理、歸納等思維活動得出結論,同時要講清生物規律的適用條件和范圍,及生物規律中各生物量之間的關系,必要時對其相關的概念規律要加以比較區別,消除學生對生物概念規律的模糊感。
生物課堂教學應理論聯系實際,注重應用,這既是生物學科特點的必然體現,也是適應素質教育迫切需要的表現。在課堂講授中,教師應盡量列舉大量的生活、生產中的實例,向學生介紹現代科技知識,這樣可拓展學生的視野,提高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外,在習題的講析中,選例除了要注重習題的典型性外,更要注意習題的實用性,以及滲透相關學科知識的結合性。加強課堂演示實驗教學,除了課本上必做的演示實驗外,教師應當善于觀察,挖掘生活實例中的生物現象,設計一些實驗裝置在課堂上演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五、恰當設問,巧用實例和數據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課堂上恰當設問是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落實啟發式教學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生物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提出的問題一定要具有啟發性,鼓勵學生提問和爭論。不論是講解還是做觀察實驗,都要設計好調動學生思維的問題,突出啟發性,以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例如,在講新陳代謝時,教師作下列設問:(1)新陳代謝是一個什么過程?(2)新陳代謝通過哪兩方面的作用來實現?它包括哪兩個方面的代謝?(3)新陳代謝的本質是什么?隨著上述問題的逐步解決,學生自然主動地歸納出新陳代謝的概念。
六、找準課堂教學內容與實用技術間最佳的結合點
在生物課堂教學中,加強生物實用技術教育,要注重選擇教學內容與實用技術間最佳的結合點。找準了最佳結合點,不僅教師所介紹的實用技術容易被學生所接受,還會有助于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掌握,對提高生物課堂
教學效率也大有裨益。
七、練習到位,當堂檢測、鞏固課堂教學效果
1 緊扣“標”“本”,巧設教案
課程標準和課本是教師教學的依據。教師只有認真學習課程標準和吃透教材,才能準確把握課堂教學的目的要求,才能在教學中做到有的放矢。生物課堂教學的目的要求,要從知識教育、能力培養和情感教育三方面綜合考慮,不能顧此失彼。
教學方案是教師對整個一課教學設計意圖的體現。教學方案設計的重點是教學過程的設計。教師在設計教學過程時,一定要針對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能力水平與思想水平,符合學?,F有的實際條件。這樣設計出的教學方案才切合實際,才具有可操作性。那種照抄書本或只摘錄知識要點、照搬他人現成教案或沿用自己舊教案的做法是極不可取的。高質量的生物課堂教學方案還必須包括教具準備、教法設計和學法指導等。高質量的教學方案是實現生物課堂教學高效率的必要前提。
2 加強實驗教學,展示生物課堂教學的獨特魅力
生物學是一門實驗科學,觀察和實驗是生物學基本的研究方法。近期使用的各種版本的中學生物教材,都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選編了大量的觀察和實驗內容。生物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發動學生,克服困難,創造條件,搞好教材中所選編的每項觀察和實驗的教學。通過這些觀察和實驗的教學,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養成他們客觀的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教師在安排觀察、實驗內容的教學時要重視和設法克服教學內容、時間與自然季節不相符的困難,必須有計劃地做好觀察和實驗材料的采集、培植、飼養和保存等工作,否則過了適宜的季節,也就錯過了最佳的教學時機。
生物教師在課堂上合理地選擇、組合和使用掛圖、模型、投影、錄像等直觀手段,展示或再現不同的生物及其生命活動的情況,不僅可以形象、直觀地向學生傳授生物學知識,而且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還能打破時空的限制,增加課堂信息容量。這些都有利于提高生物課堂教學效率。我曾對學生進行調查和抽測,發現使用直觀教學手段最受學生歡迎,教學效果也最好。做好觀察實驗,加強直觀教學,上出生物課堂教學的學科特色是實現生物課堂教學高效率的首要途徑。
3 連環設問,巧用實例和數據
課堂上恰當設問是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落實啟發式教學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生物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提出的問題一定要具有啟發性,鼓勵學生提問和爭論。不論是講解還是做觀察實驗,都要設計好調動學生思維的問題,突出啟發性,而不是告訴學生結論,以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例如,在講血液循環時,教師可作下列設問:①血液循環的起點和終點在哪?②血液循環有哪兩條途徑?氧和營養物質發生了幾次轉變?動靜脈血的變化是在哪些器官完成的?③血液循環的作用是什么?隨著上述問題的逐步解決,學生對血液循環就會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生物學知識中實例和數據比比皆是。生物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巧用實例和數據,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加深學生對生物學基礎知識的理解,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講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時,教師引用海島上的植物大多矮小或蔓生,島上昆蟲的翅大多退化或特別發達的實例就能形象、生動地說明島上植物、昆蟲對島上經常刮大風的自然條件的適應。恰當設問,巧用實例和數據,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是實現生物課堂教學高效率的重要手段。
4 運用詩歌激發興趣
詩歌輔助生物課教學,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突出教學重點和難點,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美的享受中使學生思維得到啟迪。提出有些有疑問的詩歌,涉及的生物學知識,其科學性不強,不夠嚴謹,有的甚至還有錯誤。課堂教學中,運用這些詩歌給學生提出疑問,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調節學生的學習情緒,而且還能抓住問題的實質,積極啟發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形成準確的生物學知識。在講授“昆蟲的生殖與發育”一節時,教師可運用學生學過的一句古詩“春蠶到死絲方盡”提出疑問:“蠶蛾真的死了嗎?”學生討論,最后得出結論:“春蠶吐絲只是其生殖發育的一個環節,并沒有真的死。”
5 練習到位,當堂檢測、鞏固課堂教學效果
為此,進修學校等教研部門需要積極改進和完善教研職能,提高教研人員業務素質,強化專業引領。同時轉變教研人員的角色,由教學工作的指導者、培訓者、鑒定者轉變為學校教研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合作者、實踐者。走出辦公室,深入基層,走進課堂,走向教師群體,與教師一起研究、解決課改中的現實問題,引領校本教研持續發展,提高校本教研的實效,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我們的實踐表明,這種“下水”式教研是提高校本教研實效的一種有效方式。
儲蓄理論內力,練好研究內功
教師要想搞好教育教學研究,就必須擁有扎實的理論功底和較強的科研意識。一線教師畢竟承擔著繁重的教育教學任務,能夠用于理論學習的時間是有限的,因此教研人員必須在“提高理論學習的實效”上下功夫。
1.聯系實際,選擇理論學習內容。只有當理論學習內容成為教師工作生活的內在需要時,教師才能從心底里愿意學習。如為開展聽課、評課比賽活動而學習教學評價理論,為開展課題研究而學習掌握觀察法、調查法、測量法等教育科研方法,為開展課堂教學競賽而學習課堂教學理論等。
2.研讀文章,增強教師理論功底。學校出資訂閱相關的教育教學報刊和一些教育著作,根據不同時期的科研需要,精選、指定必讀文章,讓教師通過閱讀深刻了解把握教育教學改革的最新動態和前沿理論、先進做法,豐富素養,提升內涵,觸發靈感,使教師站在更高的起點審視自己和別人的教育教學行為。
3.定時集中,引導教師“講”讀后感。為扭轉教師心情浮躁,讀書看雜志走馬觀花、窮于應付、收獲甚微的局面,教研人員組織每周四晚上教師集中在一起,講文章中的哪些理論對自己有啟發幫助,談從書中學到了哪些做法,打算怎樣學習借鑒。“講”讀后感對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迫使教師不做表面文章,必須深入學習、體會,并內化為自己的思想。
4.引導討論,結合實際得出真知。對具體的工作來說,書本、雜志上的做法和觀點不能全盤照搬,要引導教師結合學校教學實踐進行討論,做法越辯越明晰,見解越研越深刻,在研討中思維與思維碰撞,情感與情感交織,創新火花就會不斷閃現。
5.實踐磨煉,利用理論引領實踐。學習理論的最終落腳點是指導改善教育教學實踐,教研人員要引導教師將所學先進理論和做法及時用于各種教學實踐和教學研究之中,使之真正轉化為自己的教學行為,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科研水平,發揮真正的理論先導作用。
改良集體備課,促進專業發展
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不僅適用于學生,也同樣適用于教師。通過集體備課將個人的智慧和特點展現出來,大家群策群力,在交流討論中彌補個人的不足,在傾聽、吸納他人意見的基礎上學會協作和分享,才能夠在互動中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提高工作效率,增加課堂教學的“含金”量。
1.有“備”面來。集體備課要以個人深入鉆研教材為基礎,深刻透徹地研究教材,教師要深入淺出地處理教材,找準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域,多方收集信息,整合課程資源,形成自己的教學思路方案,帶著思想、思考、思路參加集體備課。
2.開展集體交流。各備課組成員將自己深入鉆研教材的研究心得、設計過程以及設計理念做詳細的介紹,在集思廣益,群策群力的基礎上共同研究出一條合理、有創新、可操作的教學思路。這個過程是相互爭辯交流的過程,是思想碰撞的過程,是產生靈感造就智慧的過程。
3.個性化處理。集體備課后,教研人員要求每位教師再根據自身的教學特點、教學風格,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及自己最近獲得教學信息和研讀教材的最新感悟,再在教案旁作旁注,可以增刪教學環節,更換教學方法,添補教學內容和情節,以此來體現個性化教學。
4.為課堂的“生成”做好準備。教案是預先設計好的教學環節,教學步驟緊緊相扣,但課堂又是千變萬化的,因此教師“二次備課”后的教案在實施過程中仍需視具體課堂教學情況不斷調整。學生在課堂活動中的種種反應、回答,無論以言語,還是以行為、情緒方式表現出來,都是教學過程中的生成性資源。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設計時,目標的設置不能過分偏向認知目標,更應注重能力目標和情感目標。教師備課時,必須盡量考慮會出現哪些情況,每種情況如何處理,并事先做出相應的教學安排,要求教師形成“彈性化”方案,要給學生留有自主、自由思維的空間。
5.強化教學反思,不斷自我優化。自我反思是教師專業化成長的重要要素已成共識。我們倡導在教案中增添“教學反思”新頁,也作為教學常規檢查的重要內容。教師記錄該節課有哪些閃光點,教學過程中有哪些新的發現或發生了哪些值得回味和考究的事情,學生學習情況如何,教學效果是否達到自己的理想境界,該節課的不足,等等。還可以通過詢問學生記下他們的評教意見等?!罢n程資源的補充”也作為教案附頁的要求,主要是歸納整理教學過程中所涉及的相關知識或教學補充內容,如果在報刊、雜志上搜集到的則作為教學資料摘編粘在教案的適當位置,作為資源積累。這樣持之以恒,每位教師專業知識就會更加扎實,課堂教學也會更加生動、科學。
6.揚棄傳統教案,倡導說課型教案。長期以來,許多教師把抄教案與備課等同起來,這種“勞而無功”的抄寫浪費了教師大量的時間,我們嘗試著倡導教師寫說課型教案。具體寫法要求是:①教學目標具體、準備、層次要求恰當而不籠統。②教學重、難點內容,只寫分析理由。③教學過程簡明扼要,課本、參考書上能找到的內容、例題、習題只要注明,不必再抄,著力寫教學設計的根據。教案寫教學設計的根據,有利于提高教師的備課能力、講課能力和教學研究能力。寫說課型教案減少了許多“教什么”的內容,增加了“怎么教”、“為什么這么教”的內容,促進教師站在一定理論高度去審視、分析自己將要付諸實施的教學行為,不斷提高理論與實踐水平。
理念化為行動,生成實踐知識
無論具有多么豐富的理論知識,教師都必須在真實的教學實踐中去構建自己的實踐知識。實踐知識是“緘默知識”,隱含于教學實踐過程,它的生成與發展是一個復雜的過程,總是與特定的課堂、學生、特定的知識領域相聯系。它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知識,難以通過形式化或他人的直接講授而獲得,需要在教師個體的教學理論和教學實踐的撞擊中實現動態發展。校本教研必須聚焦課堂,發展教師的實踐知識。
1.搜集學習課堂實踐性知識技能。教育既是科學,又是藝術,課堂教學實踐性很強,它需要高超的教育藝術,才能諳熟地駕馭。因此我們邀請專家講座、購買影像光盤、組織教師搜集關于實踐性知識的材料。如:肢體語言運用、語言藝術、捕捉課堂瞬間信息、整合信息藝術、提問藝術、答題藝術、應變藝術、把握動態課堂藝術等。這種搜集研究能夠促使教師形象、、直觀地反觀自己的教學細節,達到對照、提升的目的。
2.剖析典型“案例”,使理論與實踐結合。這里的“案例”分析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聽、看、評,而是有針對性的指導,著重在觀察、記錄、分析、調整方面加以指導。使教師做到觀察有明確的目的性、針對性,根據不同階段所研究的問題,選擇有價值的現象作為觀察重點。從觀察到記錄要經過一個從外到內,再從內到外的過程,即把眼睛所觀察到的信息通過思維活動內化為自己的認識,再通過文字記錄下來。記錄的案例是自己親身經歷或親眼所見的,記錄要詳細、具體,為分析提供豐富的、有說服力的素材。分析案例時要把它放在一個完整的情境中進行,既要從心理學角度分析,又要從教育學角度分析;不僅對記錄的內容表面分析,還要進行深層次分析;不僅要分析顯性問題,還要分析隱性問題;不僅要分析即時性問題,還要分析本質問題。案例分析的價值是為了提升自我實踐性智慧,使教師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
3.教研員“下水”執教,使教學研究活起來。教研員根據研究需要選擇適當課題,現場執教,把先進的理念在課堂中體現。上課主要有三種類型。一是集體備課后,上課體現研究性;二是按課程標準要求,有準備地上“達標課”,主要體現實驗性;三是基于某研究課題或某種教學實驗而上“演示課”,體現示范性。教研員上課能起到現場培訓作用,也可以使校本培訓更貼近教學實際,推動校本研修的發展。
4.全程跟蹤教師教學,促進教師個性化成長。每位教師知識、閱歷、經驗不同,在集體教研中得到共性的發展同時,教研員需要注重發展教師個性特長,形成個性化的教學風格。我們要求每位教師根據自己的特長,每學期至少開設一次研究課,具體做法是:教研員跟班聽課多次,掌握教師基本的教學情況,然后在這位教師個體認真備課的基礎上就某一問題進行集體討論,促使其反思,改進教案,再進行現場聽課、評課,通過教研員,骨干教師點評和同伴實踐智慧的啟迪,促使這位教師進行第二次、第三次反思來改進教學,使其教學質量螺旋式上升。這種全程跟蹤的教研形式不局限于一般意義的聽課、評課,而是對這位教師包括教學設計、聽課、評課、反思、教案改進等相對完整的教學過程跟蹤指導,發揮全體成員的實踐智慧,彌補個體教師經驗的不足,共享群體的教學實踐智慧,最終成就教師個體教學風格。
創新科研方式放大科研效益
中小學教師科研不同于專家式的課題研究,它不是側重探索教育理論發展前沿,而是注重研究和解決教育教學實踐中的新現象新問題。同時,教師的教育科研不僅僅是在從事“具體”的科研活動,也是用科研的意識和態度來面對教育教學實踐當中的問題,并解決這些問題,使教師科研體現在平時經常性的教學活動中,但又超越其經驗性、習慣性的教學活動。為使教師科研實現其應有價值,教研員必須作相應指導。
1.樹立教師的教育科研意識??蒲惺且环N意識,一種思想,而不是單純的行為和技術,也不是單純的手段。技術不可能被人人所掌握,思想卻可以為人人所擁有。只有當科研成為一種思想,并找到對應的依附(課題)且與之緊密結合時,才會滲透到教師的每個細胞,浸潤到教師的每個領域,發揮其特有的價值功能。
2.幫助選擇研究“真”問題的課題。教師課題來源于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來源于教師自己親身經歷的直接感受。而現實中遇到的問題較多,宜做選擇,選擇真正有價值的問題研究。課題宜小而具體,并符合實際,因為研究問題還必須具備與研究內容相關的期刊、報紙、書籍等信息資料以及設備工具,大量資料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和物質保障,同時也是研究的新起點,新的生長點。
3.幫助選擇恰當的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沒有好壞之分,但必須選擇最佳研究方法,只有最佳方法才能給我們的研究帶來方便,才是研究的捷徑。研究方法的選擇服務于研究任務,取決于研究目的,選擇方法既要科學,也要有針對性。只有用科學的方法研究,才能得出真實可靠的結論,只有用有針對性的方法研究,才能做到研究富有實效。
一、聽課、評課提倡細致
精致化管理要求我們每一個步驟都要精心,每一個環節都要精細,每一項工作都是精品。因此要求我們在教學中要特別注意看似十分細小的環節,要把小事做細、細事做精,所謂細節決定成敗,細節在特定一樣上也會影響全局,影響事物發展的走向。所以我們應該特別重視課堂上一些細節的處理,通過對細節的把握提升課堂教學的品質。然而,“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我們老師自己在上課時有時很難發現自己在細節處理上的一些失誤, 于是本教研組在聽課、評課上狠下功夫,制定了一系列非常細致的聽課、評課制度,要求聽課教師對開課教師的課堂進行詳細的課堂觀察,課后進行真誠有效的評析。為此,本組制定了思品組課堂觀察表,詳細內容如下:
吳江經濟開發區實驗初級中學
有效教學隨機課堂觀察表(一)“關注學生課堂行為”
政治組教研組 課堂觀察小組組長:楊嘉妮 副組長:陶麗
(上接第250頁)
吳江經濟開發區實驗初級中學
有效教學隨機課堂觀察表(二)“關注教師課堂教學”
聽課之前每一位聽課老師都會拿到這兩張表格,觀察課堂上學生的學習行為是否有效,教室的教學環節處理是否得當。然后在課后針對學生的學習行為和教師的教學行為進行詳盡的評析,要求在評課時要切中肯綮、有的放矢,不但要指出問題,而且還要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見和建議,以促進本組成員共同進步。
二、集體備課要求隨機
集體備課的基本出發點,在于提高學校的整體教學教益。學校整體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益的提高,要依靠每個教師充分發揮自己的教學能力,充分激發每個人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集體備課能充分挖掘教師的教學潛能,讓大家通過相互感悟、相互激發,激活彼此的靈感和思維,對授課教師的教案和教學方法達到更加規范、更加科學和更加完美。集體備課是教師之間有效的溝通、研究和探討的過程,使教師的經驗相互碰撞、融洽,增強教師之間的凝聚力,提高教師整體的業務水平和整體素質。同時,集體備課可以克服個人備課的片面性和隨意性,集體備課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然而集體備課在實施和操作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最典型的就是集體備課的權威型。在備課組中,由于每個教師的業績差異、專業素質的差異,因而在集體備課中,往往只有那么幾位所謂的“高水平”者、“骨干教師”在發表見解,其他成員只是隨聲附和,教師們不能各抒己見,違背“協作”的本意。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本組充分利用學校的網上教研平臺實施網上的隨機教研。具體做法如下:
以初三備課組為例,我們把備課內容先進行分工,分工必須具體而明確,做到責任到位、各施其職。期初第一次教研活動我們把復習教案分到五位老師頭上,接到分工以后每個教師把自己應該備好的一課提前一天發到校園網的集體備課系統里,其他組員閱讀后可以直接在后面跟帖進行討論,發表自己真實的回應與質疑,在隨機跟帖中暢所欲言。做到人人參與,人人發表意見。使教師們少了欲言又止的拘泥,少了冒犯他人的顧慮,多了“問題越辯越明”的率真,從而更有利于引發大家對教研內容的深入思考,真正教研、販私、互助的作用。例如在進行《護佑生命健康》一課復習前,莊老師的復習教案上傳后,立即引起了本組成員的熱烈討論,因為莊老師的復習教案把本課的知識點進行了整合并結合學生實際有新的拓展。對此,組員們給與了充分的肯定,同時,有老師提出了對板書的修改意見,還有老師認為可以把陽光體育活動與本課的知識結合起來。大家各抒己見,充分發表個人見解,開展“頭腦風暴”,這樣在思維的相互碰撞中又不斷產生新的思維火花。當新的想法和思維出現時,教師又及時記錄、反思、回味,并深入地理解和研究,成為了真正的研究者。等網上討論結束以后,每位教師根據討論的實際收獲對教案進行重新整理修改,形成具有自己風格的個人教案,如果在上課過程中有新的問題、新的體會、新的想法和構思,還可以在課后對教案進行再次修改。修改完成后加上自己的教學反思就可以把最終的教案上傳到自己的個人電子備課系統中,作為自己的教學資料儲備起來。
網上教研的好處就是參與教研的老師可以隨機的進行對話、交流、思考、探索,從而獲得新的知識和想法,增強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教師得到發展,也不會因自卑或難為情而不敢發表自己的觀點,羞于啟齒。這也避免了集體備課中的權威性,集體備課不再單單是“高水平”者、“骨干教師”的天下,是所有參與者的一個對話活動。讓教師認識到自己的思想、能力、決定會影響到教育教學的發展,從而發揮自己的能動性,積極投身到教師專業發展、教學改革的工作中去。
三、復習課件講究精心
本學期開始我們已經進入了中考的全面復習,復習課不同于新授課,它要把過去已學過的知識加以鞏固、提高,使之系統化、條理化。應該說通過上學期新授課的逐課、逐節、逐框的教學,學生已經觸摸到知識的“底”、“邊”、“角”了,但這些知識在學生腦子里往往還是比較零散的,這就導致他們在復習中遇到綜合分析說明題時常覺得無從下手,所以復習過程中能否幫助學生合理、有效的構建知識結構體系至關重要。
然而,由于一節課復習容量多,跨度也很大,怎樣才能在有限的時間內提高課堂復習的實效性呢。本組充分利用教室里的多媒體設備,把大容量的復習提綱制作成復習課件,幫助學生梳理知識要點,形成知識體系。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的查缺補漏,并使每位生都在自己的基礎上有所提高,讓學生在整體知識背景下對所學知識的重新組織和構建,它通過對照比較,尋找聯系,將原來彼此分散的、彼此分割開來的知識聯系成一個統一的整體,從而幫助學生在頭腦中將知識“豎成線,橫成片”,或“由點構成線,由線構成面”,從而形成由點、線、面筑成的立體式的知識結構網絡。
我們的復習課件大體分為以下幾個板塊:
一、了解基本觀點和基本態度;
二、呈現本課能級要求;
三、構建本課知識框架(由學生總結,老師用課件呈現);
四、理解本課基本問題;
五、透視熱點、貼近生活;
六、聯系理論、指導實踐,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