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11 12:53:2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美術欣賞教學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美術欣賞是依靠人的理解力的增強發展起來,理解力是一種領悟各種關系,攫取事物本質的能力。因而學生知識的積累,教師的博引廣論,促使欣賞教育有效地進行。在欣賞作品的過程中,通過師生雙邊活動,發現作品外部的諸種關系以及更為深邃和復雜的內涵。這要求教者不僅知識要更新,能廣泛涉及中外古今美術史知識,而且要求教師的知識必須準確。
那么面對一幅繪畫作品,該如何欣賞?在美術界,這也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而且是一個從來未能形成共識的學術問題。作為一名美術教育工作者,筆者也是常常思考著這一問題,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在這里談一下自己的思考。
一、美術欣賞教學的常見類型
一般說來,常見的美術欣賞教學有以下四種類型:
1.解說型――教師對美術欣賞的基本原理和基礎知識的講解、說明。
2.問答型――教師就作品或欣賞知識、原理提問,學生回答。
3.討論型――以學生為主體展開討論,教師作為援助者。
4.自由型――學生在學校內外自發地、自由地欣賞美術作品。
解說型的美術欣賞教學是最常見的。但一味由教師講解,這種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法容易陷入知識灌輸型的模式之中。如果能在欣賞話題方面下功夫,對作品作出好的選擇,并具有高超的解說技巧,那么,這可以克服上述缺點。
問答型和討論型的方法有相互關聯之處,但相比之下,討論型的欣賞教學方法更理想。
自由型的優點在于學生可選擇自己喜歡的時間、喜歡的作品,按自己的方式來欣賞。這種方法最理想,但是很可能導致只有一部分的學生掌握了欣賞的能力,而另一部分學生由于缺乏引導,欣賞能力沒有得到提高。
對于教師而言,我們應根據不同的課業欣賞要求,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二、教師要充分把握教材的重、難點,對教材要有充分的認識
為了增加欣賞內容的趣味性,充實課堂內容,教師不光要備好課,寫好教案,對于搜集到的美術欣賞作品一定要先選好題材內容。因為每件美術作品最突出的美點所處部位不同,所以備課、授課的側重也應不同。有的作品最突出美點分析應側重于時代背景和歷史故事;有的應側重于藝術家奇特而巧妙的構思;有的應側重于形象的空間組合和畫面構圖;有的應側重于造型材質的表現力;有的應側重于形象造型的寓意和聯想;有的應側重于對整體空間和自然環境的關照;有的應側重于某種造型形式因素的運用。
欣賞教學工作也應當是一個創造,其創造精神應體現在如何引導學生發掘每件作品特有的最突出、最本質、最感人的美點,并能對其做深刻分析,讓學生在一次又一次的剖析中發揮創造和想象,逐漸培養他們的藝術修養和創造性審美能力。
三、教師的授課方式應該靈活多樣,以此激發學生的興趣
1.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只有在主動參與的學習活動中,學生才能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調動自身的創造潛能。課前給學生充分的時間預習,引導學生利用圖書館、網絡等收集與欣賞內容有關的資料,讓學生有備而“賞”,從而縮短與欣賞內容的距離,產生欣賞的興趣。上課時,教師出示欣賞作品后,不要立即講解,可以讓學生讀畫幾分鐘,也可以以討論的形式,再請他們說說自己對作品的第一印象。然后出一些思考題,引導學生觀察畫面。這都有利于激發學生的主觀感覺。這樣也改教師唱獨角戲為師生共同參與,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鼓勵他們發表自己的觀點。
2.欣賞與繪畫、工藝結合,從中領悟作品內涵。美術欣賞課不應是一味地欣賞,有的時候讓學生進行臨摹作品,從中體味作品的內涵,這樣就打破了欣賞課紙上談兵、光說不練的局面,更有助于學生理解作品。
欣賞教學與工藝、繪畫的教學并不是孤立的。欣賞教學始終貫穿在整個美術教學過程中,他們的關系是互為作用的,學生有了繪畫的實踐,能夠更好地理解與認識藝術作品,而在欣賞藝術作品之后,他們就可以將作品的精華運用到自己的作品中。俗話說:“眼高才能手高?!敝挥凶寣W生了解作品中的優點和美的因素,才能有效地指導自己的美術學習活動,從中獲得美的體驗。
對于教師而言,我們應用心去體驗作品的內涵,引導學生正確地去認識作品,把握創作者的思想意圖。美術欣賞教學發展到今天,總的來說時間不是很長,成功的經驗也并不多??偨Y經驗,是為了堅持正確的方向,希望同行與專家們都來研究探索中學美術欣賞教學的規律和方法,以達到和諧的教學效果,為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素質而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在美術教學中,實踐固然重要,但欣賞有著它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在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過渡的關鍵時期,美術欣賞教學的重要作用更為突出。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談談欣賞教學的體會。
一、美術欣賞教學對提高學生素質具有重要意義
美術教學中,著重培養的是學生的審美能力,而審美能力的培養首先是從欣賞能力開始的?!拔锇l于外而情動于中”,人們對自然現象、社會現象有所感知是普通的心理現象,但對藝術美的感知卻不是與生俱來的必須通過后天的教育培養始能具備。美術欣賞教學就是直接以古今中外美術作品中的精華為學習對象,通過感性直觀和富有啟發性的手段,把抽象的藝術理論與藝術知識寓于對具體作品分析講解中,能夠將自己的知識和經驗充分調動起來,達到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高度結合,通過對具體的藝術品的欣賞,潛移默化地接受中外藝術史上的優秀的思想傳統和藝術傳統,逐步樹立愛國主義、人道主義等思想意識,形成正確的審美觀點,養成高尚的審美情操,并深刻得影響自己的氣質、品格、意志、信念。顯而易見,同一般美術技能教育內容及其他教學手段相比,美術欣賞教學更能利用審美活動的認識意義和教育作用對學生施加影響,從而使學生在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過程中,學會通過審美的方式理解世界,認識社會,把握人生,促進學生德、智、美素質的全面提高。
二、美術教學的若干特點
藝術欣賞是一種審美的思維活動,是通過藝術形象去認識客觀世界的思維活動。它有兩個主要特征:一是在藝術欣賞活動中,欣賞者始終包含著感性并帶有濃郁的主觀色彩;二是欣賞者對藝術作品充滿著聯想和想象。因此,啟發學生的聯想和調動學生對欣賞對象的感性投入,進而把握作品的豐富內涵并做出審美評價,是美術欣賞課的基本特色,也是美術欣賞教學的成功的標志。
美術欣賞教學,作為人類的一種認識活動,藝術欣賞固然無法擺脫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一般規律,但卻不是從感覺到概念的簡單邏輯過程,它是以具體生動的藝術形象為感知對象,感覺形象逐漸加深,形成知覺,在知覺形象的刺激下,審美主體情感四溢,突破時空界限,產生豐富的聯想和想象,結合自身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積累,形成審美意象,并做出審美判斷。盡管每個人由于知識、閱歷和藝術水平的差別,使其對藝術作品領悟程度有所差異,但人在欣賞活動中的思維及心理特征卻是相同的。因此,美術欣賞教學不應該機械向學生灌輸“標準”鑒賞與分析“結論”,而應充分啟發與調動學生進入欣賞過程,嘗試形象思維,允許“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激勵學生獲得自己獨特的審美體驗。
關鍵詞:欣賞;培養;主體;激發;興趣
中圖分類號:G62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02-0265-02
兒童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天性――愛美,而且很早就對美好的事物有所感知,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他們對美好事物的要求越來越強烈,尤其是進入小學以后,對美好事物的追求更為強烈。而小學美術中的欣賞教育,就是一門滿足他們愛美需求的課程,它對于培養學生的愛好、欣賞能力,陶冶情操等方面都有著深遠的意義。
美術欣賞教學是小學美術教學的三項內容之一,它與繪畫、工藝教學組成完整的美術教學體系。小學美術欣賞教學的范圍包括繪畫、雕刻、工藝美術、建筑藝術等各個種類,古、今、中、外等各個方面。在我國還把書法、篆刻納入美術范圍。此外,服務于時空藝術的舞臺藝術、影視藝術也將其設計成果作為空間藝術,歸入美術門類之中,繪畫雕塑是以欣賞性為主的美術,其余皆屬實用性的美術。美術欣賞就是要培養小學生的審美情趣,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那么,怎樣培養學生具有一雙明亮的、審美的眼睛呢?
一、充分認識欣賞教學的重要性
1.欣賞是學習美術創作的基礎和前提,如果沒有掌握如何欣賞美術作品的方法和技巧,就無法創作出優秀的作品。
2.注重隨堂欣賞教學。新的美術教材沒有安排專題欣賞課,而是把欣賞貫穿到每一課當中,每節課的欣賞往往只有短短的幾分鐘時間,非常寶貴。因此,在課堂教學中,不能單單滿足于讓學生“看”和“聽”,還要讓學生“觸”、“說”、“讀”、“議”甚至“寫”,讓學生充分地感受作品和欣賞作品。
3.培養一個好的欣賞者比培養一個好的創作者更為重要。幾百名小學畢業生中有幾個將來能成為專業的美術工作者呢?最多不過幾個。其余的大部分在工作生活中有多少機會能用上上學時所練就的美術創作技能呢?恐怕也不會太多。小學作為基礎教育階段,對于美術教學,其主要目的不是美術創作能力的培養,而應該是美術欣賞的能力提高,也就是說,小學美術教學的主要任務應該是培養好的欣賞者,使他們具備豐富的審美經驗、健康的審美情趣和高尚的審美理念,進而形成完善的人格,能自覺地按美的標準去生活和工作。
4.美術教學中的審美創造能力的培養首先在于欣賞教學。培養審美創造能力是美術教學的核心任務,但“創造”不等于“創作”,欣賞中同樣飽含創造;從接受美學的觀點來看,欣賞本身就是藝術創造的一部分;而且創作離開了欣賞,就會是無源之水,實現不了創造。審美創造能力的培養首先在于欣賞教學。但如上所述,由于欣賞是創作的前提和基礎,而欣賞教學又能極大地培養著創造性思維能力,因此,審美創造能力的培養首先在于欣賞教學,欣賞教學是培養學生審美創造力的關鍵一環。
二、充分發揮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形式
往往在美術課欣賞教學中,教師從開始出示所要欣賞的作品后,就一個人從開始一直講到下課,形成了一個教師一人不停地說,而學生就像傻子一樣在下面聽著,欣賞課成了一個人的講賞課。而這樣的只有教師講的欣賞課,對于學生充其量只是對作品的表面有了皮毛的了解而已。因此,在欣賞課中,出示欣賞作品以后,讓學生自己認真地、全面地看幾分鐘,然后再請學生說說對作品的第一印象。用提問題的形式引導學生觀察作品,可以從顏色、構圖、給人的第一感覺上去仔細地體會。對于欣賞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可以采用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欣賞討論,以發揮學生的自主能動性。這種形式的欣賞課教學則更多地體現了學生自主參與、團隊協作,更加充分地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意圖。
三、小學美術欣賞課編排順序及特點
1.小學一、二年級欣賞的內容主要是引導學生初步了解和認識生活周圍一切美好事物是如何表現的。例如第一冊《五彩的煙花》、《童話里的小屋》,第三冊《流動的色彩》、《有趣的彩泥》等,其主要特點是一、二年級所欣賞的作品富有極強的色彩刺激,能一下子吸引孩子的注意,符合孩子的審美心理。
2.小學三、四年級欣賞的內容主要是讓學生初步接觸一些能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藝術情感的美術作品。例如第五冊《家鄉的橋和塔》、《金色的浮雕》,第六冊《工藝美術的雕像和陶瓷》等,三、四年級欣賞作品的特點是以了解民間工藝作品刺繡、竹編手工藝品的特點為主,一系列的作品不但可以看,還可以動手操作,這些作品對學生的吸引力極強。
3.小學五、六年級欣賞的內容主要是讓學生了解祖國悠久的藝術底蘊,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例如《現代雕塑中的人物形象》、《保護文物》、《愛護古建筑》等,五、六年級欣賞內容的主要特點是讓學生全面地了解我國造型藝術文化,包括中國山水畫、石木雕塑、古建筑、工藝美術作品等各方面的欣賞。
四、小學美術欣賞課的幾種教學方法
1.在玩中加深學生對美術作品的印象。玩是每一個孩子的天性,而在我們的美術欣賞課中利用一些游戲的方式來完成美術作品欣賞的目的,這正是師生都能接受的一種“寓教于樂”好形式。在學習《民間玩具》這一課時,課前我收集了若干民間玩具。在課堂教學中把學生分成小組進行游戲,學生通過游戲、仔細觀察,而后,每個小組派一名代表來講一講玩具的特點,有的同學一邊說一邊向大家展示玩具的特點,逗得同學們都開懷大笑。利用這種形式,學生對中國民間玩具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因此,在游戲中培養學生的審美價值觀,對我們的美術欣賞課有著相當深遠的意義和影響。
2.創設問題情境,尋找解決方法。在美術教學中,我們利用多媒體創設出有趣的問題情境,然后通過分析、討論交流、解決問題幾個步驟來完成對美術作品的欣賞和認識,最終達到對美好事物的理解和感知這一目的。在學習《我也是藝術大師》一課時,我為學生準備了一幅梵高的《向日葵》,同學們一看都知道這幅畫的名字,但沒有人知道它的內涵是什么,我就提問:向日葵象征著什么?它表達了畫家的一種怎樣的心情?同學們聽了對此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小組之間馬上開始了激烈的討論,并踴躍地進行了發言,有的說梵高畫的向日葵,像熊熊的火焰,有一種欣欣向榮的景象;有的說黃色的向日葵像一個個的太陽;最后由我補充:梵高作畫時,懷著極狂熱的沖動,追逐著猛烈的即興而作,這幅流芳百世的《向日葵》就是在陽光明媚燦爛的法國南部所作的。對于梵高而言,向日葵這種花是表現他思想的最佳題材。夏季短暫,向日葵的花期更是不長,梵高亦如向日葵般結束了自己短暫的一生,稱他為向日葵畫家,應該是恰如其分。在這堂美術課上,所有的學生都積極發言,每個人的思想都是高度地集中。從此不難看出,有效的提問是上好美術欣賞課的一種有效嘗試。能引導學生去探究問題,增強學生上課的專注力,給課堂帶來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
3.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欣賞資料。(1)上課之前對所收集的欣賞資料進行分類,也可以組織學生共同挑選他們喜歡的、感興趣的題材、內容,注重作品的趣味性和思想性。(2)把所要欣賞的內容進行加工、處理,采取學生們樂于接受的看錄像、做游戲等形式進行教學。(3)引導學生欣賞作品的時候要抓住重點,從作品最精彩的地方入手,了解畫家創作的意圖,激勵學生在欣賞的過程中提出疑問,積極發表自己的看法,進而加強自己對欣賞作品的理解和感觸。
4.進一步開發美術欣賞的思路激發學生的多面興趣。在進行美術欣賞課教學時,如果完全看中教材本身,忽視了講課的側重點和針對性,不引導學生對知識面更深層地了解的話,就會使學生對美術欣賞課感到枯燥無味。事實上,每個學生對于眼睛直接看到的圖像的興趣和顏色的感染力有較大的差別,不少學生由于知識和興趣的差距,對此不能形象和深入地了解或思考。美術欣賞其實是一種綜合的審美實踐活動,在欣賞中人的眼睛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而準確地輔以其他器官,如聽覺、觸覺、調動學生現實生活中的經驗等,會更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增強學生的審美感知能力。在欣賞《千里江山圖》等中國畫名作時,只讓學生從美術的角度進行欣賞,單一地通過眼睛去感受中國畫的意境,了解中國畫中各種各樣的手法等知識就顯得過于枯燥乏味,所以在了解中國畫之前,可以先讓學生們自己親自動手感受一下中國的文房四寶,感受一下畫筆接觸到畫紙的那一瞬間的變化,傾聽一下那舒緩悠揚的古典音樂,加強學生對中國畫的審美感受。
五、改進農村小學美術教育的意見、建議
1.加強領導意識,鉆研新課改,轉變教育觀念。學校領導積極提升管理水平和管理理念,組織美術教師認真研究新課改,轉變陳舊的教育觀念,充分發揮美術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2.合理地利用現有教材,科學地改進教學方法。認真學習和研究美術課程標準,掌握好教材的特點,創造性地利用好教材。根據農村學校的實際情況和學生的實際基礎,科學地選擇美術教學題材。
3.強化教育資源,加強合理的投入。加強對農村小學的軟、硬件設備的投入,加大對農村小學的資金投入和專業美術教師的配備。這樣才能進一步縮小城鄉的教育差距。
關鍵詞:小學美術;欣賞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13-047-01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人們從小就對美好的事物充滿向往。隨著知識閱歷的增加,人們對美的感受也就越來越深了。小學生愛玩愛動,喜歡畫畫和制作,因此在小學美術課本中就安排了許多有關畫畫和手工制作的內容。然而對美的創造要建立在模仿的基礎之上,所以兒童的美術欣賞能力的提高對于他們更好地創作出高質量的美術作品具有重要意義。美術欣賞課的主要目的就是讓學生通過對優秀美術作品的欣賞和分析來達到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增強審美情趣、激發學習美術的熱情的作用。筆者現根據自己的美術欣賞課的教學經驗談談如何進行美術欣賞課教學。
一、把握學生特點,靈活選用優秀作品
小學生所特有的年齡特征直接影響著他們對欣賞內容的選擇。我們在指導學生進行美術欣賞的時候,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尋找他們感興趣的點,然后因勢利導,促使其對作品的深入了解。首先小學生喜歡色彩鮮艷的圖畫。因此我們在選擇優秀美術作品的時候應當盡量選擇色彩艷麗,對比鮮明的圖畫,在選擇手工作品時要選擇能夠突出事物主要特征的作品,以迅速引起學生的興趣。其次,小學生觀察事物的時候不能從整體上對一幅作品進行把握,總是注重其中的一兩個細節。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觀察的時候可以先讓其進行自由觀察,然后展開對作品的討論,接著再讓他們觀察作品的整體形象。最后,小學生在進行作品欣賞的時候更感興趣于自己熟悉的事物。教師在選擇欣賞課作品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學生的生活實際和學習經驗,選擇與他們的生活相貼近的事物。
二、激發學生興趣,促使學生積極思考
興趣是做好的老師。我們對學生進行美術欣賞課教學的時候也同樣需要激發學生的欣賞興趣。相對于成人來說,小學生的知識較少,好奇心和求知欲較強。他們對一些新鮮的事物都非常感興趣。我們可以運用這一有利因素來激發學生的欣賞興趣。比如在《中國畫》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出示一些漂亮的中國畫作品,讓學生了解到在僅僅有黑白兩色的情況下也能夠繪制出美麗的作品,當學生對這種表現手法非常感興趣的時候,教師提出“畫家是怎么表現出作品的層次感的?”這一問題,引發學生對中國畫表現手法的思考。接下來教師在講解“墨分五色:焦、濃、重、淡、輕”的概念,這樣學生就會對這些概念有一個更加深刻的認識。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有很多,比如結合多媒體技術,給學生以豐富的感官體驗;結合優美的音樂,給學生創設一個輕松的教學氛圍;結合美術作品,幫助學生建立起直觀形象的表象等等。
三、鼓勵提出疑問,倡導合作學習模式
“學貴有疑”,問題意識是推動學生進行積極思考的動力。他在學生的思維發展過程中具有重要地位,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和批評意識。在欣賞教學中教師所提供的作品大都是一些名家的作品,但是教師不能因為作品的權威而否定學生對作品的質疑。當學生有了疑問的時候應當引導學生對該問題展開討論,每個學生都可以各抒己見,從而引發觀點的碰撞。比如在《不同的視角》一課,對作者從不同角度表現出來的事物的特征進行討論的時候,有的學生提出了“這樣從不同的角度拍攝一個事物有什么好處?”這個問題。教師就可以讓學生自己觀察圖片,談談自己的感受。有的學生說:“我從來沒有從這個角度來觀察過小鹿。它給了我一個新奇的感覺?!庇械膶W生說:“從俯視的角度觀察仙人球,它真美!”還有的學生說:“從樓房的底部仰視整座建筑,它比以往更加高大。我們要想表現一個人的高大形象時就可以采用仰視的角度給他進行拍照?!边@樣,學生的意見匯合在一起就逐漸揭示出從不同視角表現同一物體的好處,為其進一步進行有目的的創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鑒。
四、拓展欣賞成果,進行實踐創造活動
在小學的美術課中沒有單純的欣賞課,就像沒有單純的創作課一樣。欣賞美和創造美從來都是兩個相互促進的活動。當小學生受到美的作品的熏陶之后就會有進行模仿性創造的沖動,教師在這個時候就要給他們表現的機會。比如在《點與線》的美術課上,教師通過簡單的點線結合就可以創作出一些美妙的作品時,學生就希望自己動手畫一畫。教師在這個時候如果提供給他們一個機會,他們就會展開想象,創作出自己獨特的作品??偟膩碚f,我們在進行美術欣賞教學時要突出知識信息的互動性,改變以往的欣賞教學僅僅是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模式,提倡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創造性的接受美術思想。
綜上所述,在美術欣賞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靈活選用教學方法,注重欣賞教學中的互動性,將美術欣賞和美術創作結合起來,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美術欣賞活動當中,從而促進其美術素養的提升。
參考文獻:
關鍵詞: 初中美術 欣賞式教學 現狀 有效策略
初中美術欣賞教學是初中生發現自然、了解藝術、體驗社會美的直接手段,是幫助學生積累美的知識、提升美的素養、加強美的修養,引導其熱愛生活,促使其身心健康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因此,初中生學習各種文化課的同時要學好美術欣賞課,為培養美術意識、增強自身美術鑒賞力、提升美術素養、塑造良好人格等打下堅實的基礎。初中美術欣賞教學現狀不容樂觀,初中美術教師只有正確、客觀地認識現狀,不斷更新教學理念、完善教學方法,才是初中美術欣賞式教學的新出路。
一、初中美術欣賞式教學踐行現狀
初中美術欣賞式教學在培養學生創造性、自主性、獨立性與創新性方面至關重要。美術欣賞是學生積極主動地結合所學知識與實踐經驗,發揮聯想與想象理解美術作品的一種審美過程,美術欣賞具有個體性特征,不同審美個體具有相對不同的審美理解力,因人而異。目前美術欣賞教學在培養不同學生審美能力的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成為阻礙美術欣賞課教學進程的攔路虎。總結起來主要有兩點:一是自小學階段到初中階段,受應試教育考試壓力的影響,學生對美術欣賞課的興趣逐漸降低,將更多時間和精力用于提高文化課成績上,美術欣賞教學效率極低。二是教師不善于提高自身教學素養,與時俱進地創新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以提高美術欣賞課教學水平。其中最重要原因是教師沒有意識到美術欣賞教學對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性,教師只有加強對美術欣賞教學重要性的認識,不斷探索出新的教學方式推動美術欣賞教學發展才是正道。
二、提高初中美術欣賞式教學效率的有效策略
(一)加強教師對美術欣賞教學的重視程度
受傳統應試教育“唯考試獨尊”的影響,很多初中美術教師不僅不注重美術欣賞教學實踐與開展,反而抱著“給文化課留出額外學習時間”,希望學生考上優質高中的悲憫心態,適時讓出美術欣賞課,長此以往,初中美術欣賞教學質量提高成為一紙空文。因此,教師應加強對美術欣賞教學的重視程度,從內心深處認識到美術欣賞教學實施對學生全面深刻理解美、提高藝術鑒賞力與綜合審美素養等的重要性。同時教師應該意識到,只有提高初中美術欣賞教學質量,才能為全面提升學生素養、陶冶學生情操、挖掘學生潛能,使學生逐步成長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綜合性人才奠定基礎。
(二)營造溫馨活躍的美術欣賞課教學氛圍
傳統美術欣賞教學氛圍呆板、枯燥、乏味,很難激發學生美術學習興趣與積極主動性,因此,初中美術欣賞教學中,營造溫馨活躍的課堂氛圍很有必要。教師應做到兩點:一是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用言行舉止影響與感染學生。教師要尊重學生,關心、愛護和體貼學生,面帶微笑為學生上課,用自己的熱情驅散學生心靈的霧霾,幫學生跨越美術學習中的鴻溝,實現師生心理共融,使學生信任教師,主動與教師交流對話。通過此方式提高學生美術欣賞興趣,激發學生美術欣賞動機。二是教師通過多樣化直觀教學手段的運用,調動學習興趣,激發學生與教師產生情感共鳴。如范畫欣賞、投影運用、故事講解、音樂配置等方式教學效果明顯,可營造溫馨和諧的美術欣賞課教學氛圍。
(三)豐富美術教學手段激發學生欣賞興趣
豐富多樣化的美術教學手段對激發學生欣賞興趣,促使美術欣賞教學高效化尤為重要。教師應不斷更新教學理念,優化美術欣賞教學方法,用多樣性教學方式感染與激勵學生,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如多媒體教學法、體驗式教學法、合作探究教學法、故事教學法、問題教學法、討論鑒賞和實踐鑒賞法等。在《古代山水畫》欣賞教學中,教師既可以通過故事教學法、情境創設法、問題教學法加強學生對欣賞重、難點的理解與認識,又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展示一些經典的古代山水畫,通過實踐鑒賞法鼓勵學生對其進行臨摹式鑒賞,從而不斷提高美術欣賞教學的趣味性和生動性,構建初中美術欣賞有效性課堂。
(四)美術欣賞教學應加強理論與實踐的聯系
在初中美術欣賞教學中加強理論與實踐的聯系,要求教師這樣入手:一是充分發揮實踐性賞析教學模式的優勢。在欣賞經典、優秀美術作品時,學生不僅要對該藝術作品的文化背景、文化內涵與藝術家情況進行了解,還要靜靜欣賞與領悟作品帶來的視覺沖擊,通過實踐欣賞實現與藝術家的情感交流。例如,在對波提切利的作品《春》的實踐欣賞中,教師可以給予學生足夠作品欣賞空間,學生通過靜靜欣賞這幅作品,在與波提切利的心靈碰撞中,歸納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深刻寓意,提升學生學習信心。二是引入討論賞析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旨在激勵學生通過將審美感受分享給他人,并與之討論的方式提升自身審美鑒賞力,從而提高美術欣賞效率。
綜上所述,鑒于初中美術欣賞教學在學生成長與發展方面的重要性,作為初中美術欣賞課堂教學的組織者與引導者,教師應基于美術欣賞教學現狀,不斷發揮自身主觀能動性,引入多樣化美術欣賞教學方法,提高初中美術欣賞教學質量,使學生在輕松欣賞、愉快學習的過程中悄然提升對美的理解、辨別與鑒賞能力,為學生身心健康發展與良好人格塑造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余謙.初中美術欣賞教學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好家長,2014,51:198.
關鍵詞:初中 美術 欣賞
初中美術欣賞教學的目的在于有效提高學生審美能力和美術素養,發揮美術教學的育人功能。但在實際教學工作中,很多教師因教學方法不當,致使美術欣賞教學流于形式、收效甚微在此,筆者結合多年教學實踐就美術欣賞教學的方法談幾點自己的認識。
一、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學生欣賞興趣
學生對欣賞課的興趣,是欣賞成功的關鍵。美術是視覺藝術,需要通過視覺來獲取信息,在學校硬件設施逐步完善的今天,運用多媒體向學生介紹中外美術史上的名作以及它們的藝術特點,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強欣賞課的藝術感染力,也提高了欣賞課的有效性。
二、發揮學生潛能,讓學生主動參與
初中學生已經能夠獨立去思考和研究問題了,對別人的意見不輕易相信。這也正是審美活動所必需的,因為藝術欣賞不僅是邏輯推理,而且帶有許多主觀情感因素。為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我嘗試了以下做法:一是學生對作品進行理解而發現美、感受美。二是學生親身體驗來發現美、感受美。三是學生通過把多種學科融合到一起來發現美、感受美。
三、教師要充分理解美術作品,找到欣賞的切入點
提高學生對欣賞課的興趣,是欣賞課成功的關鍵。那么教師應該怎么辦呢?光備好課是不夠的,對于搜集到的美術欣賞作品一定要先選好題材內容,要根據作品的特點來決定講解的切入點。有的側重于某種造型形式因素的運用;有的側重于對整體空間和自然環境的關注;有的側重于造型與材質的表現力;有的側重于形象造型的寓意和聯想;有的側重于形象的空間組合和畫面構圖;有的側重于藝術家奇特而巧妙的構思;有的側重于時代背景和歷史故事。但是,無論教材怎樣變化,最重要的是教師要能找出一件作品中最為突出的美點。例如我在講國畫大師齊白石的作品《荷花蝌蚪圖》時,首先請學生介紹一些齊白石的生平故事和作畫風格,使學生對齊白石的作畫風格有所了解,齊白石的繪畫創作,常把表現對象的形神與自己的感受體驗相融合,通過情景交融的形象,來創造一種詩意。這樣,既把生活寫活了,又表現出老人熱愛生活的真摯感情?!逗苫蝌綀D》可以說就是在這種思想指導下創作的。教師欣賞課教學的創造精神應體現在如何引導學生發掘每件作品特有的最突出、最本質、最感人的美點,并能對其做深刻分析上來,逐漸培養學生的藝術修養和創造性審美能力。
四、綜合判斷并進行個性化評述
學生對作品進行感性與理性的判斷之后,形成的只是一般意義上的觀賞,還沒有經過自身的主觀判斷,以自己的喜好與價值觀形成對這個作品真正意義上的欣賞與評述。而這個過程正是學生鑒賞能力提高的一個過程。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根據自己已有的經驗,結合自身的喜好,進行作品評述,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特色,對學生的獨到的見解給予保護和贊揚。特別是對于一些學生表現出對所欣賞的作品表示出不喜歡,教師可以因勢利導,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如果他是作者會怎樣畫,這樣學生的審美與創造能力就得到了相輔相成的促進。
五、合理利用現代教學技術
有人認為,不使用現代教學技術的教學就不是成功的教學,甚至在優質課競賽中,對沒有使用現代教育技術的課一票否決,這是錯誤的。相反,那種因循守舊,在教學中不利用先進的教育技術的做法也是不對的。在美術教育中,只有適時、適當、適量、實效地使用現代教學技術才會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欣賞的過程就是認識作品,把握思想內涵,與藝術作品直接交流,理解作品信息,對作品進行理性分析的過程,是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的結合。在當前應試教育沒有真正的轉變,升學壓力依然如故的情況下,美術教師只能付出更多的智慧和精力。充分發揮藝術學科的魅力,創新求變,提高課堂效益,才有可能從學生有限的精力中,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培養學生的藝術修養,而真正地實現審美教育的目的。
六、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組織好課外活動
在美術欣賞教學中,教師要從學生的身心特點和接受能力出發,把握好一講、二看、三談的方法。一講,就是講概念、講常識。講的方法要靈活多樣,講述力求做到準確、生動,易于學生理解;二看,就是讓學生看范畫、看圖片及美術作品展等。教師可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設備,如,幻燈、投影儀等,展示典型作品,并進行技法演示等;三談,主要是指個別提問、集中討論、創作交流等。其間,教師要做到正確引導,注重激發學生積極情感。由于美術欣賞的范圍極其廣泛,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僅靠課堂教學還遠遠不夠,為此,教師要組織好課外活動,可利用專題講座、美術作品展覽、校園藝術節、讀書交流會等校內、校外課外文化活動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
七、培養學生的自我感受能力,引導學生欣賞美術作品
在美術欣賞課的教學活動中,常常有一些學生不愛發言。原因是當他們看到欣賞主體形象后,產生了思維定勢,對欣賞主體形成了一種固定的、先入為主的理解。使進一步的賞析思維活動受到阻滯。針對這一現象,筆者改變了以前先看作品后談感受的作品欣賞模式:一開始先不讓學生看原作品而僅把作品題目告訴學生,讓他們討論該怎樣表現這一題目。
以上就是本人在美術欣賞教學中的一些感受和思考。好的欣賞課不僅能幫助學生理解作品的內容和主題,還能幫助學生發掘感受作品的深層意蘊,提高學生的藝術表現力和鑒賞力,形成正確的審美觀念,從而得到全面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尹少淳.美術及其教育[M].湖南美術出版社.1995
常見的美術欣賞教學不外乎四種類型:1.解說型——由教師對美術或美術欣賞的基礎知識和基本原理進行講解,這是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法,已經不符合新課標的要求,它極易使教學陷入“填鴨式”的知識灌輸模式中。2.問答型——由教師就作品或者相關的欣賞知識和原理提出問題,學生作答。3.討論型——以學生為主體進行討論,教師為輔僅作引導。問答型和討論型這二者互相關聯,只有教師提出問題學生才能進行討論,它們在教學中是相輔相成的。在學生回答討論過程當中,學生的欣賞能力和想象能力既全面又各有新意,使課堂取得良好效果。4.自由型——學生在學校內外自動自發地欣賞美術作品,發表意見,這是一種更為靈活的教學方法,它不局限于課堂,可以延伸到課外。這四種方法其實在每一堂的欣賞中都是不可缺少的,根據不同的課業欣賞要求,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才能達到教學的效果。所以,充實課堂內容,增加欣賞內容的趣味性,針對手頭的經典美術作品選好題材內容,尤為重要。進行教學設計時,應該分別對側重于時代背景和歷史故事、奇妙構思、造型寓意和聯想的作品,相應調整備課、授課的側重點,找出每件作品眾多美點中的主要美點,進行通盤考慮。
美術欣賞是主客體的統一,欣賞活動必須依賴學生主體的直接參與,才能激發學生欣賞的情意,獲得深刻的體驗。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具有主導作用,學生占有主體地位,學生是整個教學過程中的主人。因此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要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獨立思考,查找自己的不足之處,自我調整,通過積極的思維掌握知識,這就是學生的主體性。在日常教學中,經常從以下幾方面入手:1.教師在教學設計時要突出中心,主題明確。2.通過設計恰當的情境,發揮學生積極思維,通過運用美觀、生動的圖像以及典型的素材,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學生是主動學習了,但他們往往憑直覺欣賞作品。因受個體知識和經驗的局限,直覺也是會受到同樣的局限。要想改變這種局限,就要讓他們有豐富的知識和經驗,這也不能靠教師直接灌輸,應給學生充分的課前自由預習、自由欣賞的時間,鼓勵引導學生利用圖書館和網絡。傳統的美術教學學生只能看書本上面的內容,或者教師拿著少量的圖畫給學生看、講。而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教師在教課前則可以利用互聯網搜集自己所需的美術圖像及相關資料。課上給學生講搜集來的資料,使學生更加了解畫家作畫時的時代背景、文化背景和作畫風格。也可以通過互聯網搜索圖片質量高的名畫,展示給學生,從而拓展學生的視野,增加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審美能力和創造能力??傊嗨鸭嚓P資料,能縮短與欣賞內容的距離,產生欣賞的興趣,讓學生有備而“賞”。上課時,教師應先讓學生讀畫片刻,間以討論的形式,讓學生說出自己對作品的第一印象,再適時提出一些思考題,引導學生觀察畫面,激發學生的主觀感受。同時注重品味藝術魅力重要環節——情境創設,采用電化教育法、語言描述法,設置情境,使學生很快地排除外界、內心因素的干擾,自然而然地進入審美狀態、審美心境,在曼妙恬靜的欣賞氛圍中,在專心臨摹作品中體味作品總體形式結構背后的意蘊美。學生是這一欣賞的主體,必然會受到欣賞對象潛移默化的影響,接受審美思想的啟示,展開想象,將自身的情感融入畫面,從而到達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