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28 15:52:4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企業會計準則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新會計準則下企業會計操作所存在的問題
(一)存在較為嚴重的舞弊問題
在企業會計操作過程中,重視會計工作的實質,忽視會計工作的形式,確保會計工作的效率和信息的質量,是企業會計操作的重點。而在此過程中,就需要加強財務人員操作的自由度和靈活性,如果監管不到位或者是財務人員的職業操守不高,就會出現舞弊現象,這也是新會計準則下企業會計操作所存在的主要問題。在新會計準則下,在企業會計操作工作中對會計工作的實質性具有較高要求,而要想確保會計操作的實質性,就需要財務人員在企業會計信息進行選取的過程中根據企業業務的實際發生情況進行精準判斷。在此過程中,對財務人員的專業水平和工作能力具有較高要求,如果財務人員的水平和能力達不到要求,就會導致會計信息的失真[1]。另外,這種操作方式也給財務人員提供了足夠大的靈活性和自由空間,也為財務人員的信息造假提供了有利條件,進而導致在會計操作中出現舞弊問題,并且較為嚴重。
(二)公允價值的應用存在劣勢
在新會計準則中提出了公允值的概念,但是由于公允價值在會計操作中應用的時間比較短,發展還不夠完善,所以其應用依舊存在不少問題。首先問題,就是公允價值評估價結果的準確性和前瞻性有所欠缺,公允價值應用在會計操作中容易使計量模式產生比較大的分歧,影響公允價值的應用效果,無法確保企業會計操作的高效性,也會對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有效性造成影響。其次,由于公允價值應用時間比較短,所以目前還沒有制定健全的法律法規,也沒有形成完善的管理體制,在企業會計操作中其應用效率較低,影響操作效率。最后,在會計操作中,運用公允價值對專業性、準確性、科學性要求都比較高,所以對工作人員專業素質、專業技術以及專業能力具有較高要求,但是在多數企業的財務部門,現有財務人員的素質都較為低下,無法滿足新會計準則下企業會計操作需求。
二、解決新會計準則下企業會計操作問題的有效對策
(一)采用全新的經濟會計操作方式,避免舞弊問題的出現
在經濟全球化全新經濟環境下,就應該采用符合新會計準則需求的新經濟會計操作方式。在新會計準則下,對企業會計操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比如在企業資產核算方面,就重視起了對包括環境資產、環境收入以及負債等的核算,在全新的經濟時代,這些都與企業經濟發展有關,也列入了企業會計操作工作中[2]。另外,在新會計準則下的企業會計操作工作中,為了能夠有效提升企業會計操作效率,還應該對相關法律法規進行不斷完善,并加強對財務人員的監管,通過法律措施和強制措施加強對財務人員行為的制約,進而有效降低舞弊問題的發生頻率,實現不斷提升企業會計操作效率的目的。
(二)加強對新會計準則中公允價值的應用
自從新會計準則中將公允價值引用到會計操作中之后,我國會計界就發生了巨大改變,一時間,如何將公允價值成功、高效應用在企業會計操作中,成為了會計界改革和發展的主要方向和特點。而經過近幾年的發展,雖然在企業會計操作中,我國企業對公允價值的應用效率還遠遠比不上國外發達國家,但是也逐漸形成了我國獨用的應用體系和特點,也明顯體現出了公允價值應用的優點。因此,在新會計準則下,在企業會計操作中,企業應該更進一步加強對公允價值的應用。雖然,公允價值在我國會計界應用的時間尚短,還沒有形成完整的體制和體系,無法對公允價值的披露進行系統、規范的管理,從而使報表使用者對企業負債或者是資產的公允價值無法形成有效掌握,無法保證會計實務工作的順利進行,但是,在對其進行有效應用的過程中,也取得了一定進步,取得了應用效果,值得我國繼續為之努力。因此,為了能夠有效加強會計操作中公允價值的應用效率,在企業會計操作中國,就應該對公允價值的披露引起足夠重視,并不斷提高公允價值的公開性,讓報表使用者能夠對其進行及時掌握,進而不斷提升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有效性,也進一步提升企業會計操作效率。
(三)提高工作人員的專業素質
人才欠缺是當前我國企業會計操作中存在的最主要問題,因此,我國應該通過開設相關教育專業,成立相關培訓機構,全面實現對財務工作人員專業素質的培養和技術能力的培訓,培養專業人才,加深財務人員對新會計準則的理解,明確在新會計準則下我國企業會計操作所具有的特點,進而通過不斷加強學習和實踐的方式來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和技術水平,更好的確保企業會計操作工作的順利進行,不斷提升其操作效率。
三、結束語
關鍵詞:資產的確認后續計量非貨幣性資產負債收入合并報表
2002年2月15日,我國新頒布的《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第二章對會計信息質量要求中,第十六條表述的是“實質重于形式”原則,其明確指出,企業應當按照交易或者事項的經濟實質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不應僅以交易或者事項的法律形式為依據??梢岳斫鉃?,當法律形式不能準確表達交易或事項的經濟實質的時候,應穿越法律形式,按照交易或事項的經濟實質進行核算。顯然,“實質重于形式”原則是從準則層面確保會計信息真實性的核心原則,它在我國會計準則中地位的確立,為推動我國會計準則改革的深化和全面與國際準則趨同奠定了思想基礎?,F就新準則中該原則的具體運用進行闡述。
一、資產的確認
《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第二十條規定,資產是指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其中的“企業控制”就是實質重于形式的體現。一項經濟資源是否屬于企業的資產,通常要看其所有權是否屬于該企業。但企業是否擁有一項經濟資源的所有權,不是確認資產的絕對標準。有些經濟資源雖然其所有權不屬于特定企業,但為該企業所實際控制,也是該企業的資產。所謂“實際控制”一項經濟資源,從形式上看,意味著企業對該項經濟資源具有實際經營管理權,能夠自主地運用它從事經營活動,謀求經濟利益;從實質上看,它意味著企業享有與該項經濟資源的所有權有關的經濟利益,并承擔著相應的風險。例如,企業以融資租賃方式租入的固定資產,盡管所有權不屬于承租企業,但由于受承租企業實際控制,其風險和報酬已經實質轉移給承租方,因而在會計實務中將其視同承租企業的資產核算管理??傊?,一個企業現在不具有所有權或不能實際控制的經濟資源,都不是企業的資產。
二、投資性房地產的后續計量
《企業會計準則第3號—投資性房地產》是本次企業會計體系中新增的一項重要內容。本準則在保留現行成本模式的同時還引入了公允價值模式,但對該模式的使用有一定的前提條件,同樣也體現了實質重于形式的原則。第九條規定,企業應當在資產負債表日采用成本模式對投資性房地產進行后續計量,但本準則第十條規定的除外。第十條規定,有確鑿證據表明投資性房地產的公允價值能夠持續可靠取得的,可以對投資性房地產采用公允價值進行后續計量。采用公允價值計量的,應當同時滿足下列條件:(1)投資性房地產所在地有活躍的房地產交易市場;(2)企業能夠從房地產交易市場上取得同類或類似房地產的市場價格及其他相關信息,從而對投資性房地產的公允價值作出合理的估計。
三、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中換入資產成本的確定
《企業會計準則第7號—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第三條規定,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應同時滿足:(1)該項交換具有商業實質;(2)換入資產或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能夠可靠地計量。應當以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和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換入資產的成本,公允價值與換出資產帳面價值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其中第五條特別強調,在確定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是否具有商業實質時,企業應當關注交易各方之間是否存在關聯方。關聯方關系的存在可能導致發生的非貨幣性資產不具有商業實質。第六條規定,未同時滿足第三條規定條件的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應當以換出資產的帳面價值和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換入資產的成本,不確認損益。例如,甲公司以一臺設備換入乙公司的一輛汽車,設備的帳面原值60萬,累計折舊10萬,公允價值48萬元,假設沒有相關稅費。若甲公司與乙公司為非關聯方,可判斷交換為商業實質,則甲公司換入汽車的成本為公允價值48萬元,2萬元(60-10-48)為交換損失;若甲公司與乙公司為關聯方,若判斷不具備商業實質,則甲公司換入汽車的成本為換出設備的帳面價值50萬元(60-10)。從法律形式上看,甲公司和乙公司是否為關聯方,并不影響交易,但從商業實質上看,是否為關聯方會對交易的公允性產生影響。因此,必須遵循實質重于形式原則,對非貨幣易進行核算。
四、資產減值的認定
《企業會計準則—資產減值》第五條規定,當存在下列跡象時,表明資產可能發生了減值:(1)資產的市價當期大幅度下跌,其跌幅明顯高于因時間的推移或者正常使用而預計的下跌。(2)企業經營所處的經濟、技術或者法律等環境以及資產所處的市場在當期或者將在近期發生重大變化,從而對企業產生不利影響。(3)市場利率或者其他市場投資報酬率在當期已經提高,從而影響企業計算資產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現值的折現率,導致資產可收回金額大幅度降低。(4)有證據表明資產已經陳舊過時或者實體已經損壞。(5)資產已經或者將被閑置、終止使用或者計劃提前處置。(6)企業內部報告的證據表明資產的經濟績效已經低于或者將低于預期,如資產所創造的凈現金流量或者實現的營業利潤(或者虧損)遠遠低于(或者高于)預計金額等。(7)其他表明資產可能已經發生減值的跡象。從法律形式上看這七種跡象的存在并不影響資產的價值,但從經濟實質來看,會對資產的價值產生影響。例如企業因生產技術的改變而閑置的生產線,從法律形式看,其價值未有任何的改變,但從經濟實質來看,由于生產技術的改變已使其價值減少,根據實質重于形式原則,應于期末認定資產的減值。
五、預計負債的確認和計量
《企業會計準則第13號—或有事項》第四條規定,與或有事項相關的義務同時滿足下列條件的,應當確認為預計負債:該義務是企業承擔的現實義務;履行該義務很可能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該義務的金額能夠可靠地計量?;蛴胸搨闹匾卣骷床淮_定性,該義務是不是很可能導致企業經濟利益的流出。例如,甲公司于05年11月3日收到法院通知,被告知工商銀行已提訟,要求甲公司清償到期借款本息5000萬元,并支付逾期借款罰息200萬元,至12月31日,法院尚未作出判決。對此訴訟,甲公司預計除需償還到期本息外,對逾期罰息,從法律形式上看,負債尚未形成,但相關的證據表明,有60%的可能性還須支付逾期罰息100萬~200萬元和訴訟費用15萬元。從經濟實質來看,根據實質重于形式原則,甲公司應于05年12月31日,確認一項預計負債165萬元[(100+200)/2+15]。
六、收入的確認
《企業會計準則第14號—收入》第四條規定,銷售商品收入同時滿足下列條件的,才能予以確認:企業已將商品所有權上的主要風險和報酬轉移給購貨方;企業既沒有保留通常與所有權相聯系的繼續管理權,也沒有對已售出的商品實施有效控制;收入的金額能夠可靠地計量;相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相關的已發生或將發生的成本能夠可靠地計量。從這5個條件我們看出其中蘊含著強烈的“經濟實質重于法律形式”的會計原則,即“風險—報酬轉移原則”。從法律上看,所有權轉移的時間有下列幾種情形:(1)隨物的交付而轉移,如零售環節的商品銷售的情形。(2)隨所有權憑證的轉移而轉移。(3)隨特定法律程序的完成而轉移,如房屋產權需待房屋產權登記完成后方轉移。(4)按照特定合同條款確定的時間而轉移。在這些情況下,所有權的轉移通常意味著風險與報酬轉移。在實際經濟活動中,風險、報酬的轉移與所有權的轉移通常是一致的,但不一致的情況并不鮮見,例如有時,企業已將商品所有權憑證或實物交給買方,但尚未完成商品的安裝或檢驗工作,且商品的安裝或檢驗工作是銷售合同的重要組成部分;或銷售合同規定了退貨條款,且企業又不能確定退貨的可能性。在這種情況下,商品所有權上的主要風險和報酬并未真正轉移給買方,因而不能確認銷售商品收入。另外有時,企業在商品售出后,對該商品規定了回購等條款,規定買方不得出售,繼續對該商品實施控制。在這種情況下企業不能確認銷售商品收入,實質是企業的融資行為。
七、合并報表合并范圍的確定
關鍵詞:企業會計準則公允價值運用
我國財政部于2006年2月了包括1項基本準則和38項具體準則的新會計準則體系,并規定于2007年1月1日起首先在上市公司實施。新會計準則在諸多方面實現了新的突破,其中公允價值的引入更是吸引了許多業內人士討論與分析,這也是新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接軌的最大變化。
一、公允價值的涵義
新《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中對公允價值的定義是:“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況的交易雙方自愿進行資產交換或債務清償的金額。”
按照國際會計準則的定義,公允價值是指熟悉情況并自愿的雙方,在公平交易的基礎上進行資產交換或債務結算的金額。如果金融工具在活躍和流動的市場上交易,其標明的市價(需經實際交易發生的交易費用調整)提供了公允價值的最好依據。
我國對公允價值的定義與IASB對公允價值的定義大體一致。公允價值最大的特點是來自于公平交易的市場,參與市場交易理性雙方充分考慮了市場信息后所達成的共識,這種共識后的市場交易價格即為公允價值。
二、公允價值在我國會計中的運用回顧
公允價值是歷史成本法、重置成本法、可變現凈值、未來現金流量現值等會計準則體系中最重要的計量屬性之一。
在我國,公允價值的應用起步比較晚,公允價值最早運用是在1998年財政部頒布的《企業會計準則——債務重組》中,準則中允許債務人將重組債務賬面價值與轉讓的非現金資產的公允價值或股權的公允價值之間的差額確認為債務重組收益,并在利潤表中反映。此后,公允價值又出現在投資和非貨幣易準則里。然而,這三項準則中剛剛使用這種計量屬性不到兩年內,公允價值的使用就發生了很大變動。這主要是基于當時我國相關的公允價值難以真正地顯現出“公允”,證券市場不夠發達,且流動性不強,不能流通的國有股占較大比重,還不像西方發達國家那樣有較為完善的會計和證券監管體系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公允。2001年1月,財政部對這幾項準則都進行了修訂,對于有關經濟業務事項的處理盡可能的回避了按公允價值計價,而改按賬面價值入賬。
2006年2月15日財政部頒布的新《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中再次引入公允價值的計量模式,這次重新應用公允價值是國內環境與國際環境共同作用的結果。而且,此次公允價值在新準則中的應用十分謹慎,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相比,我國企業會計準則體系在確定公允價值的應用范圍時,更充分地考慮了我國的國情。
三、公允價值在新企業會計準則中的運用
此次新頒布的會計準則,公允價值計量主要體現在金融工具、投資性房地產、債務重組、資產減值、租賃和套期保值等方面,其中金融工具、投資性房地產、套期保值三大領域公允價值的應用尤為明顯:
1.投資性房地產的公允價值計量及其應用
《企業會計準則第3號——投資性房地產》中規范的投資性房地產,是指能夠單獨計量和出售的,企業為賺取租金或資本增值而持有的房地產,包括已出租的建筑物、已出租或持有并準備增值后轉讓的土地使用權等該準則為企業的投資性房地產提供了成本模式與公允價值模式兩種可選擇的計量模式。
在成本模式下,投資性房地產比照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準則計提折舊或攤銷,并在期末進行減值測試,計提相應的減值準備;在有確鑿證據表明其公允價值能夠持續可靠取得的,企業可以采用公允價值計量模式。采用公允價值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的折舊、減值或土地使用權攤銷價值直接反映在公允價值變動中,并通過“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對企業利潤產生影響,不對投資性房地產計提折舊或進行攤銷。另外,期末應將投資性房地產按公允價值進行估值,公允價值與原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已采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不得從公允價值模式轉為成本模式。
在目前房地產價格處于持續上漲的背景下如果一個企業購買商品房進行房地產投資,在原有會計制度下此房地產應按歷史成本記入企業的固定資產,并按其估計使用年限提取折舊。顯然,這種方法在很大程度上低估了房地產的市場價值,扭曲了企業投資的真實含義,不利于會計報表使用者了解企業的真實情況,極大地損害了會計報表使用者的利益。
2.金融工具確認、計量和披露中公允價值的應用
隨著近兩年我國金融及金融衍生工具的推出,其在金融企業內的作用日益突出,如何初始確認和計量、后續計量、期末估價及減值等問題變得不可回避。由于金融及金融衍生工具具有短期在市場中價值變化比較大的屬性,所以采用歷史成本等其他計量方法是不能正確反映市場價值的,而用公允價值計量則能更好地反映其市場價值。
遠期合同、期貨合同、互換和期權等被列為公允價值計量的金融工具,其報告價值即為市場價值,且其變動直接計入當期損益。這也意味著,如果企業能夠較好地把握市場行情和動向,其業績即會隨“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增加而提升;相反,如果企業的投資策略與市場行情相左,其當期利潤就會因此受損。所以,公允價值計量可以被認為是一把“雙刃劍”,與舊準則使金融工具報告價值經常被低估的孰低法有很大不同。3.企業合并中公允價值的運用
“公允價值”對會計信息的影響還體現在《企業會計準則第20號——企業合并》中。非同一控制人之下的企業合并,經營主體發生重大變化,對被并購方資產負債的記錄,以“公允價值”體現,不影響一致性和可比性原則,所得稅方面,也沒有處理上的很大爭議。因為在并購交易的過程中,實現“當期收益”的可能性不大,即使實現,其金額也有限。
企業合并中,“公允價值”是必須采用的方法,主并方公司支付的并購溢價,分配為兩部分:(1)資產負債按照“公允價值”入賬,(2)支付對價超過“公允價值”的部分,記錄為“商譽”,主并方公司未來資產折舊的基數,將超過合并各方企業的簡單加總,因而產生所得稅遞延的效果,這是產業整合的結構性利好。
除了以上幾項以外,在存貨、長期股權投資、固定資產、生物資產、無形資產、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企業年金基金、股份支付、收入、政府補助、套期保值、金融資產轉移和首次執行企業會計準則一系列其他準則里,公允價值計量都或多或少有所涉及,共計17項。此次在企業會計準則的修訂中擴大了公允價值的應用范圍,提高了會計報表信息的相關性,使我國和國際通行的會計處理慣例又近了一步。
四、公允價值在我國運用需注意的幾個問題
1.注意公允價值的獲取和使用問題
由于采用公允價值的價值波動是通過損益表反映的,它直接影響到企業財務的各項指標和財務信息的正確性,因此公允價值的確定辦法有待于進一步規范。但是有許多會計要素在市場上很難找到可供觀察的交易價格,將未來現金流量按一定的折現率折算成現值計量,往往就成為估計相關價格即公允價值的最重要的技術手段。
公允價值本身是合理的,我們不能因為公允價值難以計量就放棄其在新準則中的運用,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就在于為公允價值提供一個良好的外部條件,優化其存在的基礎。
2.大力提高會計人員的專業素質
公允價值的表現形式有多種,內容相對比較復雜。由于公允價值主要是市場價格,在沒有市場價格的情況下,要由交易雙方自己來確定,公允價值的使用需要依靠活躍的交易市場,以及會計人員較高的職業判斷能力,稍有偏差,就有可能成為企業調節利潤的手段,公允價值可能再次成為會計造假的工具。因此,為了保證會計信息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全面提高會計人員的素質勢在必行。
3.正確處理公允價值計量與歷史成本計量的關系
公允價值和歷史成本兩種計量屬性沒有絕對的優劣之分。歷史成本計量屬性的采用是基于會計的可靠性,而公允價值計量屬性的應用則是基于會計的決策相關性和有用性。在現階段是兩種計量屬性并存的事實,即在歷史成本計量屬性的基礎上,盡量采用公允價值,以求得會計信息有用、相關和可靠,并且在外界經濟環境不斷發展和完善的過程中,由歷史成本計量逐步向公允價值計量過渡。
總之,從發展的眼光看,按照公允價值進行計量是必然趨勢,而不能僅僅看到公允價值容易縱的局限性。公允價值能夠不斷滿足外部投資者對公司價值信息的需求,我們應該在總結前期經驗的基礎上,加大對公允價值研究的力度并促進研究成果在我國會計準則中的運用。
參考文獻:
[1]財政部:《2006企業會計準則》.《經濟科學出版社》,2006
[2]王樂錦:《我國新會計準則中公允價值的運用:意義與特征》.《會計研究》,2006.5
>> 淺析貨物視同銷售業務會計處理 視同銷售業務的會計處理探析 視同銷售業務會計處理的比較分析 也談視同銷售業務的會計處理 視同銷售業務會計處理的理性思考 對視同銷售業務會計處理的探討 視同銷售業務會計處理之管見 視同銷售業務會計處理探析 視同銷售業務會計處理例解 淺析視同銷售業務 視同銷售業務會計與稅務處理淺析 淺析視同銷售業務會計與稅務處理 視同銷售業務的涉稅會計處理的歸納分析 對增值稅視同銷售業務會計處理的探討 視同銷售業務的會計和稅務處理 論增值稅中視同銷售業務的涉稅會計處理 新會計準則與稅法關于視同銷售業務處理的差異比較 視同銷售業務的會計與稅務處理差異分析 視同銷售業務的涉稅會計處理分析 淺談視同銷售業務的會計與稅務處理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 2011-03-23
[2]財政部,企業會計準則――運用指南(M),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6
[3]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中國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2008.12
[4]國稅發[1998]137號: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企業所屬機構間移送貨物征收增值稅問題的通知,1998.08
[5]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會計(M),經濟科學出版社、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3
[6]石帆,視同銷售業務會計與稅務處理淺析(J),財會通訊,2011.12
[7]陳留平,劉通.視同銷售會計處理方法再探討,財會通訊綜合,2010(12)
[8]劉瑞山.增值稅視同銷售貨物行為的收入確認探討.《中國證券期貨》- 2011-08-25
[9]王立東;朱海燕; 會計職稱考試中對視同銷售業務的處理思維.《中國鄉鎮企業會計》- 2010-01-15
[10]郭西強; 視同銷售行為賬務處理的探討.《中國管理信息化》- 2008-08-01
[11]視同銷售業務會計與稅法處理的異同=賬務處理專版=東方CFO會計論壇|行業會計|會計網校|會計培訓|兼職會計|會計招聘.Powered by phpwin-.《網絡()》- 2011-04-13
[12][轉載]視同銷售的稅收政策和會計處理技巧_阿城區國稅局稅源一科.《網絡()》- 2012-11-19
[13]售價-營銷百科全書- 科技中國――歡迎光臨全球最大的互聯網博物館 -全球第一互聯網博物館,你我的知識加油站.《網絡()》- 2012-11-14
[15]新準則對流轉稅等若干稅種的影響-會計網站|會計分錄|做賬技巧|會計職稱-《網絡()》- 2010-10-24
[16]新會計準則對流轉稅等若干稅種的影響_中國論文下載中心_會計研究論文_會計審計論文- 《網絡()》- 2012-03-05
關鍵詞:企業會計準則;國際趨同;形勢;策略選擇;探究
會計是國際市場和國內市場進行溝通的重要媒介,而會計準則國際趨同在近幾年得到了充分的發展,其令更多的國家及地區都加入了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隊伍中,我國是全球最大的新興經濟國家以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如何正確選擇企業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策略對我國未來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本文通過對當前國際會計趨同形勢與我國企業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的策略選擇進行研究,并提出了幾點建議,希望能夠進一步推動我國會計準則趨同化的發展,促進我國經濟的增長。
一、當前國際會計趨同形勢與發展
在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后,眾多的集團及金融理事會都建議建立起全面統一的會計準則,還要有效的將會計信息的透明度進行提高,而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積極的提倡且采用了這類舉措,但是由于國際會計之間的格局正在發生著非常大的重新調整,因此當前的國際會計趨同形勢面臨著極大的挑戰。因為國際金融監管的框架還在重新構建,所以對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就提出了更高的標準與要求。另外,由于國際金融危機對全球經濟造成了巨大沖擊,從而使國際經濟產生了非常明顯的衰退現象,同時,各類監管機構要求金融監管制度出臺一套更新的執行模式與準則,然后將國際金融機構進行仔細的審查及監管,還要進一步加強對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制定。在國際會計趨同形勢的發展當中,也要對各項會計準則進行及時的更新與調整,只有這樣才會使國際會計趨同走向更新的發展道路中去。
二、我國企業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的成效、歷程與存在差異
1.我國企業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的成效
目前,我國已經順應時勢合理的加強了我國企業會計準則的國際趨同工作,也逐漸融入了國際會計趨同的發展中,這為我國的經濟與發展都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而且也有效的解決了財政上的問題,我國已經形成了標準的企業會計準則正確體系,同時也取得了極大的突破。因此,我國企業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的成效很明顯的增強,并完成了制定的目標,逐步走向了全新的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發展道路,并且建立了合理有效的國際趨同機制,但在我國企業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發展當中,缺少了對會計國際趨同準則的修改和完善,以及對我國企業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策略的正確選擇,這就會阻礙我國經濟與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的正常發展,也降低了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的成效。
2.我國企業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的發展歷程
我國于1985年了《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會計制度》,而且引進了國際會計處理方法,還制定了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會計制度的相關工作,這使我國企業會計準則體系漸漸形成,同時也開始向國際市場經營模式過渡,令我國企業會計準則和國際進行了有效的結合,但是隨著一些企業開始實行股份制,以及證券交易所的成立,我國財務部了《股份制試點企業會計制度》,并且只是用于正在上市改組的一些企業,這就限制了我國企業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的發展。
3.國際會計準則和我國企業會計準則之間存在的差異
我國自實施新會計準則以來,得到了國際社會的非常高的評價與肯定,在2010年,根據香港新上市公司的財務報告,其中有63家的公司凈利潤是10810億,差異率則是0.33%,而之后又采用了多種會計準則其產生的差異率竟只是0.01%,據以上的會計準則數據分析來看,因會計準則編制的財務報告的差異率已經完全的消除掉,同時還得到了良好的會計準則趨同成果。另外,我國企業會計準則的整個過程是與國際會計的發展準則分離不開的,這兩者之間有著非常重要的聯系,而且我國會計準則和國際會計的準則趨同基礎都比較好,因此會很好的互相融合,同時,我國會計準則還和其它的會計準則有著很大的差異,其差異主要是與美英等國家的差異,美英國家主要采用的是普遍的會計準則,加之與德發國家會計準則的不同,德發國家主要采用的是法系國家所通用的會計制度與立法形式,這樣就會不利于我國會計準則的有效發展和國際準則趨同。還有,財務會計有其特定的會計程序,其主要是包括了確認、記錄、計量與報告等一些程序,并且采用了不一樣的會計規范形式來組織規范的重點,會計準則通常是以既定的經濟業務為對象,再進行計量的有效確認,以及會對該項目進行全面的考量及會計各類問題的解決,同時還有會計準則內容上的差異,當前我國的會計準則與之前的相比較,其內容方面有著很大的不同,現在企業的會計準則更加符合當今經濟形勢的發展速度,這樣人們會更好的熟悉會計準則,也能夠對企業會計組織國際趨同有一定的了解與認識。
三、當前國際會計財務報告準則的主要策略
目前,國際會計財務報告準則的主要策略大致可以分成四類,包括趨同模式、直接采用模式、趨同認可模式以及認可模式。①趨同模式不會將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的國際財務報告直接納入會計準則的體系當中,而是將當地的會計準則制定權完全保留下來,然后采取趨同的模式把財務準則報告完整的規劃,并且在會計準則的原有方法上增添了新的內容,還完好的保留了本國的會計準則特色內容,以及能夠繼續使用損益表等術語;②直接采用模式是將會計準則完全的采用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而該國家則不能夠再對會計準則制定權進行保留,并且該國家在采用國際財務報告時則不需要履行任何的審批相關程序;③認可模式是采用國際財務報告的某一項準則來對國際財務報告準則進行認可的相關過程,同時該國家的機構可以對國際財務報告進行有效的修訂,其中澳大利亞與歐盟則是最為典型的代表;④趨同認可模式是將國際會計準則進行實際性的推動,還保留了本國的會計準則基本權利,而且要依據該國家的實際情況來相關的權限。而在國際市場上較為常用的會計財務報告準則主要策略主要傾向于第一、三個策略。
四、我國企業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的策略選擇
現今,我國企業的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策略還不夠成熟與完善,因此要對我國企業的會計準則國際趨同進行有效的策略上的選擇,并與國際會計趨同進行完好的融合,這樣才會更好的完成我國企業制定的經營目標,也才能夠使我國企業的經濟更加繁榮。首先,要采用國際財務報告的會計準則來將我國的企業會計準則規范化,還應該根據我國企業的自身發展來及時的判定實際情況,然后盡量減小國際經濟上的各種干擾,之后再對我國企業的會計準則國際趨同進行合理的策略選擇,在選擇時一定要慎重考慮每個環節,并且做出準確判斷,然后做出最恰當的選擇,還要充分的去體現我國企業的經營策略以及責任風格。同時,要在當前的激烈國際競爭之間爭取主動權,妥善的去應對每個問題,也要靈活把握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變化的情況,我國的會計準則與建設的過程是一定要通過趨同策略來貫徹的,然后進一步來確定我國企業今后的發展目標,將我國會計準則采取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趨同的全新模式,還要對我國的實務問題及特殊環境進行針對性的考量,并且加以主動性和積極性,這樣才能夠對我國企業會計準則國際趨同進行正確的策略選擇。
1.選擇有利于我國企業會計準則的國際趨同模式
當前國際的財務報告是通過標準的體系來規范企業經營的,然后再深入的進行展開,而會計準則規定是有一定的模式的,這樣就與我國企業會計準則產生了很大差距,因此要將國際會計準則趨同模式直接的采用就會發生偏差,以及增加了一定的難度,還有就是國際財務的報告格式太籠統,沒有將會計準則細分開來,以至于企業不能做出正確的會計科目,同時,也沒有根據實際的情況來選擇經營策略,因而導致了企業的財務報告產生了偏差與錯誤,所以要先制定正確的并且有利于我國企業會計準則的國際趨同模式,然后將企業財務報告完善的整理及統一化,還要將會計人員的賬目明細表進行統一的管理,使會計準則更加的完善,只有這樣才會令我國企業經營走向新模式,也才能更好的對我國企業會計準則國際趨同進行合理正確的策略選擇。
2.選擇有利于我國企業商品市場快速發展的趨同策略
由于我國企業的商品市場發展一直處于停滯階段,因此要選擇有利于我國企業商品市場發展的國際趨同策略,還要隨時關注國際會計準則趨同發展,借鑒國際會計準則趨同來對我國企業會計準則做出合理的規劃,同時,要與其他國家的會計準則做出相對比較,仔細考慮我國企業商品市場的弊端,并且及時給出解決的辦法,也要嚴格的規范我國企業的商品市場制度,然后運用合理的控制手段來對企業進行有效規范,而則這種運用只是限于合理的市場范圍,應該先選擇有利于我國企業商品市場發展的國際趨同策略,再采用公允價值手段,并且嚴格去防止公允價值被企業進行濫用,導致企業經濟下滑,還要使我國企業會計準則國際趨同具有權威性,以及令國家機構去制定能夠維護企業經濟發展的策略,而且國家財政部要有效的去控制會計準則趨同策略,以避免我國企業會計準則國際趨同處于停滯狀態,這能夠使我國企業商品市場發展走向新道路。
3.選擇有利于我國企業解決會計實務問題的趨同策略
我國會計改革的重要任務是制定企業的會計準則,還要積極推進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趨同,但是還是不能夠從根本上解決全部企業會計的實務問題,因此要選擇能真正解決我國會計實務問題的趨同策略,而不能去選擇直接采用的模式,這樣會造成企業會計不能合理規范財務報告準則,以至于會造成會計規范的空白,所以要建立會計準則制度,以及改善會計工作的程序,并且逐層深入各個環節,將不符合會計準則的內容進行及時的刪除,還要根據會計準則財務報表把會計的科目設置齊全,再將企業的實際情況與存在的差異進行確認及比較,然后統一將會計財務報告進行管理,這樣就能夠使企業會計實務的問題得到良好的解決,進而充分優化我國企業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策略,為我國企業今后的經濟發展提供了有效保證。
在語言上,中文和英文在習慣上具有極大的差別,無論是語言的形式還是表達敘述方法差別都較大,如果將國際財務報告中的準則一字不改的翻譯成中文,很有可能出現詞不達意的情況。
4.選擇符合我國目前法律環境的趨同策略
我國會計法中明確進行了規定,我國實行的會計制度將是統一的,會計制度的統一和制定都是由國務院財政部門公布。凡是在我國國土范圍內的企業都必須遵循國務院財政部門頒布的統一的會計制度。如關于我國企業的會計準則,從會計法的角度來看,直接采用策略其法律依據明顯不足,其不符合我國會計法的相關要求,此外,還很有可能導致我國獨立會計準則制定權喪失。在趨同環境下,我國企業實施的會計準則仍然是國務院財政部門制定并頒布的統一的會計制度,雖然在法律原則上,這一點沒有改變,但是會計處理的原則以及計量方法等卻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相聯系,并保持了一致。
5.選擇符合我國語言習慣的趨同策略
現兩者表述的意思完全相反,加上中文有些語言習慣和我國的法律行文格式產生較大的沖突,所以直接采用策略無法全部符合我國法律語言的習慣。如《國際會計準則第19號》中有“Employee Benefits”一詞,如果直譯過來就是雇員福利的意思,而在我國法律中并沒有出現雇員福利一詞,而是用的職工,而且在我國的法律中福利包含的范圍較小,通常我們使用的是職工薪酬,所以這個直譯過來的意思明顯不滿足我國法律用語的習慣。又如在《國際會計第12號-所得稅》中列舉的所得稅示例都是建立在國外稅法之上,而我國的稅法和國外的稅法差別較大,所以直接采用國際財務報告中引入的所得稅示例并不滿足我國稅法規定,如果直接采用不僅不滿足我國的現狀,還會加大會計人員的操作難度。所以選擇符合我國語言習慣的趨同策略能夠有效的解決上述的問題。
6.選擇有利于國際財務報告準則不斷變化過程中保持靈活性的趨同策略
目前的國際財務報告準則中包含的保險合同、租賃、收入、金融工具等并沒有公布最終的準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還在和美國公認的會計原則進行協調,加上歐盟同樣也對金融工具準則沒有明確的表示,所以使得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對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制定尚具有較大的變數。所以在這個大背景下,我國選擇的趨同策略必須要具有一定的靈活性,以保證能夠隨著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變化而變化,能夠審時度勢,靈活把握,避免因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在變革時對我國的經濟發展和企業發展帶來不利的影響。
五、總結
本文通過對當前國際會計趨同形勢與我國企業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的策略選擇進行分析后了解到,隨著世界經濟快速的發展,會計準則國際趨同已經漸漸形成了新的格局,而我國企業會計準則國際趨同也將面臨著更新的挑戰,所以要對我國企業會計準則國際趨同進行合理正確的策略選擇,以及選擇適合我國當前企業發展的理性決策,只有這樣才會使我國企業經濟走向新的臺階,也才能為我國企業今后的道路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王海鳳.我國企業會計準則路徑選擇、國際趨同及等效研究[D].蘭州大學,2009.
[2]許閑,蔡子婕.歐盟各成員國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實施情況考察及對我國經驗借鑒[J].會計研究,2013,06:18-25+95.
[3]劉永澤,唐大鵬,況玉書.我國企業會計準則國際趨同效果研究――基于2007~2009年A+H股上市公司的實證分析[J].大連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01:19-24.
[4]陳艷,DennisHwang,孫曉梅.美國推進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的最新動向及思考[J].財經問題研究,2009,12:121-126.
[5]曹茜吟,吳琦,張小波.美國會計準則變革對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的經濟后果分析[A].中國會計學會高等工科院校分會.中國會計學會高等工科院校分會第十八屆學術年會(2011)論文集[C].中國會計學會高等工科院校分會,2011:8.
[論文關鍵詞]小企業 小企業會計準則 企業會計準則
我國小企業發展迅猛,數量和質量都得到了一定發展,為社會貢獻了大量的就業崗位,在我國國民經濟體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小企業會計制度的建設和完善也顯得日益迫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及其他有關法律和法規規定,2013年1月1 日起,《小企業會計準則 》在我國的小企業范圍內開始施行,將有助于稅務部門查賬征稅,幫助小企業進行融資,解決資金難的問題,促進小企業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2012年財政部副部長李勇指出:《小企業會計準則》的實施,為我國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打下堅實基礎,也是財政服務小企業發展的切實措施,將為國家扶持小企業發展各項政策措施的落實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一、《小企業會計準則》頒布的背景
近年來,我國中小企業發展迅速,已逐步成為國民經濟增長中的重要支柱,其作用和地位隨著國有經濟戰略性調整而日益突出。根據2011 年數據,我國中小企業的數量為1100萬家,另外以個體戶登記的中小企業有3600萬家,占企業數量的 98%以上。同時,中小企業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的作用也非常巨大,對GDP的貢獻率達到60%,對我國新增就業崗位的貢獻率為 85%,占據我國稅收總額的50%,新產品開發數量的 75%,發明專利申請數量的65%。我國政府高度重視小企業的發展,從國家對小企業扶持政策來看,在2003年出臺了中小企業促進法,2005年出臺《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2009年出臺《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了進一步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的綜合性政策措施。目前小企業籌資方式有吸收直接投資、銀行借款、商業信用等幾種,而銀行借款是小企業籌資的主要方式,銀行信貸對小企業的生存發展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應該注意的是,對于小企業來說,當前還存在借款條件高、財務風險高等很多局限因素限制小企業通過銀行信貸來獲得資金,融資難、貸款難是小企業普遍面臨的問題,不少小企業因會計信息質量低,財務報告不完整,內部管理水平低等原因在融資時面臨困難。而且現有會計準則體系已經不適應小企業發展的需要,如2007年開始執行的《企業會計準則》,由于其核算復雜,對會計人員要求高,不適合小企業的需要;2004年開始執行的《小企業會計制度》,由于內容過時,不能有效指導小企業提高信息質量等。由于小企業缺乏規范的會計核算體系,導致其在會計實務中問題頻發。如會計崗位不健全,會計人員缺乏有效分工;會計操作中隨意性較大,會計業務處理缺乏統一的標準;部分會計從業人員理論水平和業務水平較低;會計信息質量較差,真實性和可比性不能有效保障。
二、《小企業會計準則》頒布的意義
(一)幫助小企業建章建制,促進可持續發展
目前我國小企業中會計從業人員已經有較為系統的會計知識,但是還存在會計業務經驗少,實踐操作能力不強的現象,會計從業人員素質整體上有待提高。在小企業單位中出現這樣的現象:沒有專門的會計機構和專業的會計崗位,在具體的分工上面不細致,不準確,在會計工作當中存在著隨意性,沒有固定的程序,沒有嚴格的制度,沒有固定的會計操作方法,在必要時候還會造假賬,提供假會計信息,很少考慮會計信息的質量問題,內部會計制度的健全或流于形式。而《小企業會計準則》的頒布實施,對小企業的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進行了簡化處理,提升了從業人員業務能力,提升企業財務管理水平,加強內外部風險控制能力,更好地適應市場變化。
(二)使小企業能享受稅收公平,又能減輕稅負
《小企業會計準則》的實施,使小企業能夠進行依法納稅,在小企業內部環境完善的情況下,稅務部門也應進一步加強對小企業的監督、指導,在季度征稅、年度稅金清繳、稅收優惠政策的執行過程中。一方面是企業能夠給稅收部門提供完整賬簿,稅收方式從核賬征收轉為查賬征收;另一方面稅收部門根據企業的實際利潤查賬征收,企業既享受稅收公平,又能減輕稅負。
(三)幫助小企業進行融資,解決資金難的問題
小企業的主要會計信息使用者是銀行等金融機構(債權人)。但由于小企業本身規模較小、應變能力差、風險大的特點,債權人在做出貸款決策時是慎之又慎,企業的貸款滿足率較低。一些金融機構不愿意給中小企業貸款,主要原因是中小企業的會計信息不可靠。而《小企業會計準則》在企業中的有效執行,能滿足債權人對會計信息的需要。為企業生存和發展壯大提供必要條件。會計核算健全,財務信息準確,提高企業信譽度,銀行優先提供信貸支持,解決企業融資難的問題。
(四)有效提高小企業的管理水平
對會計行為的規范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對企業管理的規范,有助于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會計工作滲透到了企業管理的方方面面,會計工作的完善能夠使企業計劃工作有據可依,使計劃更能反映現實狀況,有更強的可操作性;能夠使企業組織建設更趨合理,會計財務崗位更加健全;能夠為企業領導工作提供更具參考價值的信息,促進企業做出正確的決策,對企業工作人員進行合理的激勵并與之有效溝通;能夠使企業控制工作更加完備,財務控制作為企業控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重要作用,而會計工作正是財務控制的基礎,為其提供核心數據。
三、《小企業會計準則》的制定目標
我國財政部頒布實施的《小企業會計準則》主要有兩大基本目標:
(一)核算簡化、便于操作
根據我國小企業實際情況,對小企業的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各方面貫穿簡化處理的原則,這樣就可以對企業中的會計職業判斷大大減少了,實現通俗易懂、便于操作的目標?!缎∑髽I會計準則》的內容大大減少?!缎∑髽I會計準則》分總則、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利潤及利潤分配、外幣業務、財務報表、附則共10章90 條,沒有具體準則。
(二)會計和稅法的高度協調
《小企業會計準則》與《企業會計準則》、《小企業會計制度》和各行業會計制度相比,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會計職業判斷的內容,簡化了會計的賬務處理,降低了小企業建賬建制的難度和成本,縮小了小企業操縱利潤的空間。與以往相比,《小企業會計準則》首次將稅法的要求融入,許多方面與稅收規定一致,大量減少了小企業會計和稅法的差異,由于多項規定與稅收相協調,減少了財務人員報稅過程中的納稅調整事項,對財務的賬務處理也更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四、《小企業會計準則》與《企業會計準則》會計核算的區別
(一)采用歷史成本的計量屬性
《企業會計準則》采用了五種計量屬性,包括歷史成本、重置成本、可變現凈值、公允價值和現值,而《小企業會計準則》的會計計量則采用歷史成本,未采用公允價值。
1.小企業的資產按照成本進行計量,資產減值準備不再要求計提,參照《企業所得稅法》中的有關認定標準確定。資產要求按照成本計量用歷史成本,不使用公允價值,部分特殊情況使用市場價格和評估價值。
2.對小企業的長期債券投資不再要求按照公允價值入賬,均采用歷史成本計量。對于存在折溢價的債券投資、債券的折價或者溢價在存續期間按直線法攤銷,利息收入的確認均在約定付息日。簡化了核算,增強了可操作性并與稅法趨同。
3.對小企業融資租入固定資產會計處理是按租賃合同約定的付款總額及相關稅費確定固定資產的入賬價值。所以《小企業會計準則》不需要確定折現率和計算現值,不需要進行未確認融資費用的分攤。
4.對小企業的負債應按照實際發生額入賬,利息計算統一采用票面利率或合同利率,不需考慮借款的合同利率或債券的票面利率與實際利率之間的差異而導致實際收到的借款金額與借款合同金額或債券面值之間的差額。
5.在收入確認方面,根據《小企業會計準則》的規定,小企業應當在發出商品且收到貨款或取得收款權利時,確認企業的銷售收入。企業在進行銷售商品的核算時,應考慮銷售商品收入的確認條件,同時還應該結合銷售方式和結算方式。因此《小企業會計準則》未規定銷售商品收入確認的條件,減少了關于風險和報酬轉移的職業判斷。
(二)統一采用直線法攤銷債券的折價或者溢價
為了簡化小企業的會計核算,《小企業會計準則》規定,長期債權投資應按照實際支付的購買價款作為成本進行計量。 債券的折價或者溢價在債券存續期間內于確認相關債券利息收入時采用直線法進行攤銷?!镀髽I會計準則》規定,債券的折價或者溢價在債券存續期間內于確認相關債券利息收入時采用實際利率法進行攤銷。
(三)采用成本法對長期股權投資核算
企業對于不以賺取差價為目的的權益性投資,《小企業會計準則》設置“長期股權投資”科目核算,《企業會計準則》設置“長期股權投資”和“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兩個科目中核算。長期股權投資會計處理的差異,《企業會計準則》采用成本法和權益法核算,《小企業會計準則》全部采用成本法核算。
(四)固定資產折舊年限的確定應當考慮稅法的規定
《小企業會計準則》規定,小企業在確定固定資產使用壽命和預計凈殘值時應考慮稅法的規定,按年限平均法(即直線法)計提折舊。小企業的固定資產由于技術進步等原因,確需加速折舊的,可以采用雙倍余額遞減法和年數總和法。
(五)無形資產的核算應當考慮稅法的規定
《小企業會計準則》規定了對于不能可靠估計使用壽命的無形資產,要按照不短于10 年的期限進行攤銷,而在《企業會計準則》下,對于該類無形資產,可以不攤銷,但需每期進行減值測試。無形資產攤銷,全部采用直線法攤銷,攤銷方法應根據資產經濟利益的預期實現方式確定。
(六)長期待攤費用的核算
在《小企業會計準則》下,“長期待攤費用”科目主要核算已提足折舊的固定資產的改建支出、經營租入固定資產的改建支出、固定資產的大修理支出。長期待攤費用的核算內容、攤銷期限均與《企業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的規定完全一致。
(七)資本公積僅核算資本溢價(或股本溢價)
《小企業會計準則》規定:資本公積僅包括資本溢價(或股本溢價),資本公積的構成項目減少,接受捐贈和外幣資本折算差額不再形成資本公積,明確規定資本公積不得彌補虧損。
(八)核算所得稅時采用應付稅款法
因為所得稅只允許采用“應付稅款法”,這樣就簡化了所得稅費用的調整和計算過程,取消了“遞延所得稅收益”和“遞延所得稅費用”科目,即“所得稅費用”科目與“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科目的發生額相同,簡化了所得稅的會計處理,有效規避了“納稅影響會計法”下的職業判斷,減少了操控利潤的空間。
(九)簡化了財務報表的列報和披露
小企業的財務報表至少應當包括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和附注四個組成部分,不用編制所有者權益變動表?!缎∑髽I會計準則》規定增加了現金流量表的列報,但對現金流量表也進行了適當簡化,無需披露將凈利潤
調節為經營活動現金流量、當期取得或處置子公司及其他營業單位等信息。此外,小企業財務報表附注的披露內容大為減少,披露要求也有所降低。
寫會計審計畢業論文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理論聯系實際,獨立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得到從事會計審計相關的基本訓練,小編為大家推薦介紹會計審計專業畢業論文題目大全,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1.會計越發展 政治越文明——論會計審計的政治環境及其在政治文明建設中的作用
2.信息環境下會計審計誠信問題之我見
3.當前企業會計審計誠信問題研究
4.論現代企業會計審計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5.現代企業會計審計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6.關于加強企業會計審計的思考
7.信息環境下會計審計的誠信問題之我見
8.世界銀行充分肯定我國會計審計準則改革成就——解讀世界銀行《中國會計審計評估報告》
9.淺析會計審計中的會計核算方法
10.國際化會計審計人才培養策略研究
11.政府購買會計審計服務的績效評價研究
12.公允價值會計審計研究動態:國際視野與無形資產視角
13.當前我國企業會計審計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
14.會計審計獨立性的影響要素及措施分析
15.現代企業會計審計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
16.分析會計審計對財務管理的促進作用
17.公允價值計量:中國引入綠色GDP理念和環境會計審計的重要前提
18.會計審計風險因素與信息化審計策略研究
19.探析會計電算化下的企業內部控制審計策略
20.會計審計風險因素與信息化審計對策探究
21.關于信息環境下會計審計誠信問題的思考
22.云計算的發展及其對會計、審計的挑戰
23.會計審計與會計財務核算的研究
24.中國企業境外上市、會計準則趨同與會計審計跨境監管——由中概股風波談起
25.會計審計風險因素與信息化審計策略研究
26.關于現代會計審計技術的思考
27.國際會計公司成員所的審計質量——基于中國審計市場的初步研究
28.基于信息環境下會計審計誠信價值的研究
29.基于信息環境下會計審計誠信價值的研究
30.淺談會計審計對企業經濟效益的影響
31.電算化條件下會計審計監督和風險防范
32.對會計審計實驗教學評價標準與環節設計探討
33.談提高會計審計質量與會計監督的措施
34.我國會計審計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
35.提高會計審計質量和會計監督的策略探討
36.會計審計以及會計財務核算淺析
37.探究企業會計審計誠信問題
38.試論會計審計風險因素與信息化審計策略
39.會計審計在企業經濟效益探討
40.分析現代企業會計審計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41.試論會計審計風險因素與信息化審計策略
42.會計審計對企業經濟效益的影響分析
43.中國商業銀行會計和審計的現狀與未來
44.會計審計制度改革中審計穩健性的概念體系構建
45.對企業會計審計存在問題的分析
46.提高企業會計審計質量和會計監督的策略探討
47.面向信息環境下會計審計誠信問題研究
48.論公允價值會計審計理論與實務中的若干重大問題
49.現代企業會計審計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50.信息環境下會計審計誠信問題分析
51.會計審計對工程財務管理的促進意義研究
52.會計審計的風險影響原因分析和信息化審計對策探微
53.基于信息環境下會計審計的誠信價值的研究
54.信息環境下會計審計中的誠信價值分析
55.對于會計審計獨立性的影響要素及措施分析
56.解析會計審計與會計財務核算
57.探析提高會計審計質量和會計監督的對策的分析
58.淺談會計審計對企業經濟效益的影響
59.論企業內部會計審計
60.會計審計的誠信價值與信任機制重構
61.探討信息環境下會計審計誠信問題
62.國際化會計審計人才培養策略
63.中國會計審計準則建設的歷史豐碑——中國會計審計準則體系會上的發言摘要
64.簡析信息環境下會計審計的誠信問題及建議
65.探討會計審計中的誠信價值的重要性
66.新會計準則下公路管理單位會計審計相關思考
67.對企業會計審計存在問題的分析
68.會計審計與會計財務核算的若干研究論述
69.會計審計對財務管理的促進意義研究
70.現代企業會計審計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71.淺析在國營企業會計審計工作當中的經驗
72.海峽兩岸會計審計高等教育資源共享機制研究——以福建省先行先試為平臺
73.國際化會計審計人才培養的實踐探索
74.會計審計中的誠信價值考量
75.我國會計審計發展史上新的里程碑
76.會計審計質量與會計監督的提高途徑分析
77.企業會計審計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78.美國會計審計準則的國際趨同及其啟示
79.國際會計審計及其監管的最新發展與中國對策——歐盟國際會計審計發展大會綜述
80.內部控制審計對會計盈余質量的影響——基于滬市A股上市公司的實證分析
81.對新會計準則下公路管理單位會計審計的若干思考
82.解析會計審計與會計財務核算
83.現代企業會計審計存在的問題分析及應對策略探討
84.探究關于加強企業會計審計的思考
85.現代經營理念下企業的會計審計問題及對策
86.提高會計審計質量和會計監督的策略探討
87.淺談會計審計對企業經濟效益的影響
88.會計審計準則體系:中國會計審計發展史上新的里程碑
89.會計審計中的誠信價值與博弈分析
90.探析會計審計對企業經濟效益的影響
91.探討企業會計審計對企業經濟效益的重要影響
92.新會計審計準則對遏制會計信息失真的作用
93.對企業會計審計存在的問題分析
94.新會計準則下的衍生金融工具及其審計風險
95.加強企業會計審計的有效策略分析
96.會計審計工作對優化企業財務管理的路徑構建
97.會計獨董、治理環境與審計委員會勤勉度
98.會計信息化審計方法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