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28 15:52:3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科普體驗館工作計劃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青少年 科技創新 賽事機制
荊州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由市科協、市教育體育局、市科技局、市環保局、共青團荊州市委等五部門聯合舉辦,荊州市科技館為賽事承辦單位。至2015年已連續成功舉辦30屆,成績斐然,多次獲得“湖北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基層賽事優秀組織獎”“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基層賽事優秀組織獎”。
一、堅持“三公”原則,有序開展賽事
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舉辦至今,賽事規模日益壯大,參賽選手不斷增多,競賽項目不斷增加。一個賽事的健康發展,只有嚴格堅持“公開、公平、公正”的競賽原則,賽事才有生命力,才能獲得社會各界認可,才有利于推動青少年科技活動的開展。
市科技館在研究全年工作時,就將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納入年度工作計劃,制定詳細的工作方案,提前與相關部門聯系賽事準備工作,并安排專項資金對大賽活動給予保障。聘請市教科院具有豐富實踐經驗、事業心強的專家擔任大賽評委,各主辦單位均參與終評活動。評委會根據大賽章程和“三自三性”原則對參賽項目進行評選,在評選結果上簽署評審意見,將評審結果在媒體上進行公示,確保評審結果客觀、公正。
同時,邀請新聞媒體對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進行詳實的宣傳報道,借助市科協公務網站、荊州市科普網站、科普長廊等科普平臺的作用,宣傳科技競賽取得的成果,展示參賽青少年和科技輔導教師的風采。使全社會對青少年科技創新的認識和了解更加深入,為青少年創新活動的深入開展形成良好的氛圍。
二、推行分級賽制,層層落實責任
荊州市所轄有8個縣市區及1個開發區,約有670萬人口,2015年統計,全市共有各類學校1128所,在校生85.9萬人。每屆創新大賽都會收到大量學生作品,涉及參賽作品的篩選、指導、申報、初評等工作。如果僅只組織一次全市大賽來完成評審,不僅時間倉促工作量大,不能保證參賽作品質量,也不利于青少年科技活動的推廣。
荊州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推行的是分級競賽制,即參賽選手先參加所在轄區(縣市區)組織的競賽活動,由各轄區組辦單位對本轄區的參賽作品進行評比篩選,所產生的優秀作品再報送參加市級競賽終評活動。各轄區大賽基層組織單位指定的聯絡人就是本轄區賽事的責任人,實行專人負責管理。每次大賽前我們都組織聯絡人學賽章程和工作動態,使他們能夠按規則組織賽事活動,從賽事源頭就開始規范各項要求。這樣既保證了作品在參加上一級賽事時,申報的資料格式符合要求,也便于參賽項目的評審、信息收集和資料整理。并要求各縣市區對本轄區參賽作品進行展示活動,讓更多的青少年前來觀摩,啟迪青少年的科技創新意識,進一步營造出良好的大賽氛圍。
在日常工作中,加強與各轄區賽事的聯系人的溝通聯系,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聯系人不僅是各轄區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的組織者、責任人,也是科技館平時到縣市區開展科普活動的聯系人或負責人。通過聯系人我們將科普大篷車進校園、科學調查體驗、大手拉小手科普報告會、高??茖W夏令營等科普活動,以及各類青少年科技培訓,有力的落實到各縣市區,將科普服務的觸角延伸至基層,實現點對點精準科普服務,讓更多青少年學生參與到科技創新活動中來。
三、秉承大賽宗旨,提升創新活力
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的宗旨,是培養青少年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科技輔導員隊伍的科學素質和技能,推進科技教育事業科學發展。競賽只是結果,不是目的,是促進青少年科技創新工作開展的手段。圍繞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深入開展了許多深受歡迎的科技活動。
一是組織青少年開展各類科技活動。組織開展了科學調查體驗活動、高??茖W營活動、大手拉小手科普報告會、青少年機器人競賽、七巧科技競賽、無線電制作競賽、全國科普日活動、科技影像節活動、科普大篷車進校園活動等系列青少年科教活動,使我市青少年科技蓬勃發展,啟迪青少年學生的創新精神,培養創新思維,掌握科研方法,提高實踐能力,感受科學魅力。
二是組織科技教師開展培訓交流活動。組織開展了湖北省西南片區青少年科普培訓工作經驗交流會、湖北省青少年無線電制作競賽器材選定會、湖北省求知計劃年會、科技教師懇談會、科技教師繼續教育培訓等交流學習活動,汲取開展青少年科學素質教育培訓同行的先進經驗,培養了一批科技輔導員和科技創新活動組織工作者,積極推動我市科技輔導員隊伍建設。
三是組織青少年開展科技教育培訓。利用科技館青少年科技工作室作用,充分發揮科技館的科普教育資源優勢,開展求知計劃培訓、機器人競賽培訓、機械科學工作室培訓、無線電制作培訓、七巧科技培訓、科幻繪畫培訓等各類校外科學素質培訓,促進科技教育活動與學校教育、青少年教育相結合,走館校結合之路,全面提升青少年綜合素質。
今后將進一步加強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長效機制的建設,以大賽為指引,開展各類科技活動和培訓;以科技活動和培訓促競賽,為大賽打下良好基礎。著力提高公民科學素質,加強創新教育,搭建創新平臺,儲備創新人才。
參考文獻:
轉眼間,我來好小子公司也快7個月了,也很榮幸自己成為好小子機器人科學教育學校的一員。在公司工作大半年中,我學到了很多知識與技能,公司的經營狀況也處于良好的態勢。非常感激公司給予了我在這樣的良好環境中,工作和學習的機會。我從以下各個方面總結:
1、工作上:從6月份中旬至6月底到深圳總校培訓,這半月可以說是一種轉變,本人一直從事教育行業,學習的模式與我學習的洪恩英語是同一種理念就是:做中學、玩中學、錯中學。培訓期間的樂寶、power tech五個模型,再延伸到大師的各個系列課程學習,從對好小子機器人學校的不認識到認識,我很努力的學習成為一名合格的機器人學校的老師。半個月時間的培訓,我并沒有上好一節課,正準備放棄的時候,是廖總和唐總給了我機會。讓我從7月2日開始正式開始接受上第一節課,第一節課的心情難以忘記,上完第一節課的感覺與在深圳培訓上課感覺截然不同。孩子們的喜歡,千變萬化的教具,還有面對家長的肯定,而好小子的教學模式與我所教的洪恩英語的相同,所以我很快就上手了。并覺得好小子的教育恰好彌補了傳統教育的不足,使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創造力。培養學生勤思考樂思考自己動手制作的習慣。7月底我們在這里設下了展柜,給了惠州科技館增添了多一項的參觀,并給我校帶來了較多的人流量。示范課的學員也比較多了,大大的增加了我們的學員人數。同時我也擔當起教學組長的一職,讓我更加努力的去帶領教學部一起把學員教好,令家長和領導滿意。通過培訓市場部和教學部的展柜介紹,讓他們更進一步的認識好小子,并把我所學的都交給他們。同事們的同心協力,嘗試著摸索適合適應我們好小子教育學員的教學模式。由最初的試講體驗課磨練,給他們任務寫教學方案,對應不同年齡階段、不同個性學生、單人、多人等種種上課模式調整,最終總結適合教學部的教學模式。教學部的兩位助教也能擔當示范課時,給我更大的鼓舞,進一步證明了好小子真正地在發展。因此我也更加深入的學習我們好小子的課程,教育好我們的學員。通過學習我不斷的完善著自己的教學思路方法,在不斷的變化成長。作為組長的我,不但要做好帶頭作用,且每周檢查成長檔案的簽名率,學員考勤等,讓好小子得到更大的發展。
2)業績上,好小子機器人教育進駐惠州科技館已有半年多,暑假期間主要以power tech暑期班和示范課、宣傳為主。剛剛進入惠州的好小子,在暑假期間有好幾個學員預訂報名,還有好幾個學員都報了體驗班,其次還有開設了power tech暑期班,9月份聯合在螞蟻館舉辦9月科普月活動,并科技館在長湖苑舉行科普日,好小子也參與其中,都以活動等方法宣傳好小子。10月份抓住國慶黃金周,我們在科技館舉行《好小子機器人第一屆power tech競賽》活動,吸引眾多家長及學生觀看,且得到很不錯的收獲。10份我們學員陳威、毛楚元參加了南京第九屆noc活動比賽,取得第二名的成績,雖然成績不理想,但是學員及教練員都從中學到很多經驗。11月份開始進入招生淡季,我們以派傳單為主。12月份我們舉辦了好小子“玩轉科學,歡享圣誕親子同樂會”活動,第一次舉辦圣誕活動,所以場面有點亂,時間分配也不夠理想,導致活動下來,不夠活躍氣氛。經過上面的這些活動,我們都有了很大的成長,嘗試多了,才能抓住正確的方向,適合我們好小子招生的方向。成績雖不是很理想,但取得了活動的經驗與惠州的大力度的宣傳效果。
3)心得與不足:我知道我自己在工作上做的并不是非常完美,圣誕節做主持人的經驗不足。教學上雖然能夠得到家長和同事們的認同,但自己還需再接再厲希望能夠有更大的突破,能夠做到市場部、教師部兩者兼得。
xx年工作設想及未來個人職業規劃
在xx年新的一年里,公司需要再進一步的宣傳。我們還需努力地向往讓科技走進校園,走進校園我們的宣傳力度才會大大加大。在工作上,我會更加嚴格要求自己,工作實干,并能完成學校給予的各項任務,為提高自身的素質,我不但積極參加各項培訓,聽課學習,平時,經常查閱有關教學資料。當然在教學工作中存在著一些不足的地方,須在以后進一步的努力。由于明年的2月份起,我需要更進一步的提升學習本科知識。
機器人的教育事業是燦爛的,崇高的,必須時刻激勵自己,盡心盡職的工作,如需走進校園的職位,我還想呆在好小子機器人教育學校。
以上,是我在xx年度的工作計劃,感謝領導審閱及批評指正。
祝惠州市好小子機器人學校在xx年里與時俱進,勇創輝煌!
一、加強農村科普工作的重要意義
統籌城鄉發展,建設具有城郊特色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是實現大觀區“奮力崛起、率先發展”的重點和難點。提高全區廣大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把科教興區戰略落實到基層,對于加快農業科技進步,發展現代農業,增加農民收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全區上下對此必須高度重視,深刻認識加強農村科普工作的重要意義,切實把這項工作作為推進大觀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加快組織實施。
二、農村科普工作的指導思想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指導農村科普工作,為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服務,圍繞科協為科技工作者服務、為提高全區人民科學文化素質服務的根本理念,全面貫徹實施《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緊密結合大觀區農業農村工作實際,普及科學技術知識,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提高廣大農民和農村青少年的科學文化素質,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做出更大貢獻。
三、農村科普工作的總體要求及目標
以農業生產第一線的農民和農村青少年為重點工作對象。提高農民獲取科技知識和依靠科技脫貧致富、發展生產、保護環境、改善生活質量的能力;提高農村富余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和城鎮轉移就業的能力;提高農村青少年學習新知識、運用新技術、健康成長、科學生活的能力;提高農村公眾反對愚昧迷信,革除陳規陋習,識別和抵御的能力。
以宣傳科學發展觀為重點內容,促進科學發展觀在農村的樹立和落實。要結合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和農村的特點,重點普及先進適用技術,宣傳和普及保護生態環境、節約水資源、保護耕地、健康衛生、移風易俗和反對愚昧迷信、陳規陋習等觀念和知識,在農村形成崇尚科學、追求知識、科技致富、文明生活的良好社會風尚。
以搭建農村社會化科普服務平臺為主要工作方式,有效發揮科普工作主要社會力量的作用,動員、支持社會各方面力量共同開展科普工作,集成并共享科普資源,通過社會化的農村科普工作,惠及廣大農民群眾。
以提高基層科普服務能力為突破口,逐步形成為農民和農村青少年提供科普服務的長效機制。切實加強農村科普隊伍和基層組織建設,豐富農村科普資源,發展基層科普設施,使農村科普工作總體薄弱的狀況得到顯著改善,使農民參與科普教育的機會與途徑明顯增多。
四、圍繞宣傳科學發展觀,廣泛開展群眾性、社會性、經常性的科普宣傳活動
科普宣傳活動是增強廣大農民和農村青少年科技意識,在農村營造崇尚科學、追求知識、科技致富、文明生活的良好社會風尚的有效形式,是動員社會力量共同參與農村科普的重要平臺。要以宣傳和普及科學發展觀為主要內容,以農民和農村青少年為主體。要與農民文化娛樂生活相結合,采用他們易于理解、容易接受和樂于參與的內容和方式。要注重活動的策劃和對活動效果的評估,把公眾參與和動員社會資源的程度作為評價科普活動的主要指標。
要著力抓好全國科普日、科技活動周、青少年科技傳播等重點科普活動。要把面向農民和農村青少年的科普宣傳作為活動的重點。科技下鄉活動要不斷創新形式、豐富內容,形成動員科技工作者常下鄉的工作機制。鼓勵和支持農村基層科普組織、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和農民開展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的科普活動。
加強科普示范基地和科普示范戶建設,廣泛開展科普示范活動。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創建集技術示范、科普宣傳和培訓為一體的農村科普示范基地,支持它們健康發展,發揮好它們的示范帶頭作用。
五、充分利用各類農村教育培訓資源,進一步加強農民科技培訓工作
科技培訓是廣大農民和農村青少年學習科學知識和實用技能、提高科學生產和科學生活能力的重要途徑,是農村科普工作的主要方式之一。要堅持“實際、實用、實效”的原則,開展面向農民的科技培訓,注重培訓工作方式的創新。積極與組織、宣傳、農業、科技、教育、文化、衛生、勞動和社會保障、工會、共青團、婦聯等有關部門和社會團體共同完成各級政府實施的農民科技培訓項目;充分利用遠程教育等現代傳播方式,積極參與全國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試點工作;充分發揮各級學會、農村致富技術函授大學(以下簡稱農函大)、農村專業技術協會(以下簡稱農技協)等在農民科技培訓中的作用。農技協是農村基層重要的科普組織和科普工作平臺,是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重要形式之一。要堅持農技協“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原則,聯合相關部門和社會有關方面,扶持農技協做大做強,指導農技協發揮好科普示范作用。“*”期間,中國科協、全國性學會和地方科協將重點扶持1萬個農技協。各級科協組織要積極爭取國家、省、市的支持,為農技協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支持農技協得到各方面的服務。
六、圍繞素質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加強農村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
提高廣大農村青少年的科學文化素質,是實現全民科學文化素質在整體上有較大提升的關鍵。各鄉鎮和基層科協要積極配合教育部門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深化農村基礎教育改革,組織科技工作者參與農村科技教育資源建設,結合地方特點開發與科學課程相結合的低成本科學體驗活動,增強農村青少年對科學技術的興趣,培養良好的科學態度、情感和價值觀。積極開展農村科技教師和科技輔導員培訓,提高他們實施科技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促進農村中小學科學教育質量的提高。
積極開展農村青少年心理生理健康宣傳教育,在農村進行“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珍愛生命遠離”、“預防艾滋病知識”等內容的巡回展覽。針對經濟困難、進城務工等家庭中農村青少年存在的心理問題,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健康知識宣傳,提高他們抵抗挫折、克服困難的能力。
整合校外科學教育資源,充分利用省、市科技館、科普大篷車和科普教育基地、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等未成年人校外科技活動設施,在農村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和科學文化素質培養中的重要作用,建立校外科技活動場所與農村學校科學課程相結合的有效機制?!?”期間,中國科協優先支持“科技館活動進校園”項目在農村試點,同時支持地方科協開展農村科技輔導員、科普員培訓。區科協要積極爭取上級科協的支持。
七、圍繞推進科普工作、促進區域科技進步,深化全國科普示范城區創建活動
全國科普示范城區創建活動是全面推進我區科普工作的重大舉措,是通過推動科普工作發展促進區域科技進步,進而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有效形式。
創建工作要以貫徹實施《綱要》、提高區域公眾科學素質作為根本任務。要堅持“黨政主抓、科協牽頭、部門協作、社會參與”的原則,在提高重點人群科學素質、增強基層科普服務能力、優化科普工作社會環境等方面發揮示范帶動作用,率先實現農村科普工作的有關目標。
科學普及和科技創新是科技工作的兩個重要方面,區科協要與科技部門加強在區域科技工作中的協調配合,逐步把創建科普示范城區作為實施“科技富民強區”計劃的基礎條件。
各鄉鎮黨委、政府和基層科協要把農村科普工作與創建全國科普示范城區活動有機結合起來,積極開展科普示范鄉(鎮)、社區(街道)、村創建活動,帶動農村科普工作發展。
八、推進“一站一欄一員”建設,切實增強基層科普服務能力,逐步形成農村科普工作的長效機制
建設鄉村科普活動站、科普宣傳欄、科普員,是新形勢下加強農村基層科普服務能力的重要舉措?;顒诱臼窃卩l村組織農民開展科普活動的陣地,宣傳欄是農民身邊的科普信息窗口,科普員是根植基層、直接面對農民的科普工作者,三者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期間,力爭在全區60%以上的行政村建成“一站、一欄、一員”,并發揮有效作用。
要堅持新建、完善和利用相結合,主要依托農村中小學、鄉鎮黨校、村黨員活動室、農村化技術學校、文化站、科技大院圖書室、農村現代遠程教育接收點等設施和有條件的鄉鎮企業、農技協等各類基地,通過充實健全其科普功能,建設鄉村科普活動站;與農業、科技、組織、宣傳、教育、文化、衛生、民政、工會、共青團、婦聯等部門共建,以爭取財政資金和吸納企業資金相結合的方式,建設科普宣傳欄;主要在鄉村科普組織中的骨干、基層干部、教師、科技人員、回鄉知識青年等鄉土人才中選拔鄉村科普員,加強培訓和指導,提高他們開展科普活動的能力,使他們成為農村基層科普隊伍的骨干力量。
各鄉鎮黨委、政府和基層科協要在工作指導、科普資料、設備、經費等方面,對“一站一欄一員”予以支持。區科協會同相關部門負責對鄉村科普活動站、科普宣傳欄、科普員進行具體指導、日常管理和培訓,并為他們創造必要的工作條件,使之成為農村基層科普活動的主要依托??破栈顒诱疽ㄆ陂_展活動,科普宣傳欄要及時、定期更換內容,科普員要利用“一站一欄”開展經常性的科普活動。同時要積極爭取國家、省、市科協對“一站一欄一員”建設的支持。
九、加強農村科普隊伍和組織網絡建設,支持基層提高科普服務能力
基層科協組織是科協面向農村開展科普工作的關鍵環節。各鄉鎮黨委、政府要關心和支持基層科協的隊伍建設,區科協要指導基層科協按照章程規定正常開展活動,發展鄉(鎮)、村級科協組織、農業技術推廣機構、農村專業技術協會等農村科普組織網絡,加強業務指導、項目引導,優化工作環境,推動農村基層科普組織發展。
加強包括農村科技、教育、傳媒工作者,農民技術人才,科協及所屬學會、農村基層科普組織的工作人員等在內的農村科普隊伍建設。充分發揮廣大科技工作者在農村科普中的突出作用,組織科技工作者開展科技下鄉,與鄉村、農技協等開展結對服務,支持科技工作者服務“三農”的項目。加強基層科協農村科普專兼職干部的培訓,提高他們的工作能力。加強農村科普志愿者隊伍建設,鼓勵和支持教育、傳媒工作者、離退休科技工作者、科技青年志愿者和高校學生參加農村科普工作。
十、深入貫徹落實《科普法》,營造有利于農村科普工作的良好環境
各級要認真貫徹落實《科普法》,把科普工作納入科技工作全局,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列入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結合區劃調整的實際,制定農村科普工作計劃;制定和實施更多、更有利于農村科普工作發展的政策;經常調研科普工作情況,及時解決科普工作中的困難和問題;將農村科普工作納入各級部門目標管理和干部業績考核制度。
各基層科協要主動加強與其他部門的配合與協調,搭建社會化的農村科普服務平臺,組織開展群眾性、社會性、經常性的科普活動,支持有關社會組織和企業事業單位開展科普活動。
常州市新北區羅溪中心小學前身為“時天小學”,創建于1923年。2010年原校因機場高架建設而被拆遷,新學校于2010年9月移地新建,新校位于黃河路以北,政泰路以西。學校于2003年被省教育廳命名為“江蘇省實驗小學”,已經形成了優質教育資源。
學?,F占地面積52畝,建筑面積16000平方米,21個教學班,897名學生,70名教職員工(其中在編教師56人),教師學歷達標率100%,大專率90%,本科率47%,中學高級教師占7%,高級教師占59%,一級教師占23%,二級教師(見習)占10%。市、區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11人。
學校有單體建筑6幢,分別為綜合樓、信息實驗樓、體育館、食堂和2幢教學樓。有250米跑道的體育場,6個籃球場及排球場,1280平方米的室內體育館,聯合運動器械等,可以開展體育運動和大課間活動等。有專用教室二十多個,設有200多座的多功能報告廳、兩個網絡教室、一個電子閱覽室、兩個實驗室、兩個書法室、四個音美教室、一個舞蹈房,另有演播室、微格教室、勞技室、標本室、臺式科技館、圖書館、展覽室、教工之家、少先隊室等,硬件條件已經達以省二類標準。校園千兆網,具有備課平臺、數學化教學平臺、教務管理、校務管理、校產管理、圖書管理、檔案管理等應用系統,生均計算機0.18臺,師機比1:1。
學校先后獲得青少年調查體驗活動全國示范單位、江蘇省實施素質教育先進單位、江蘇省“安全文明校園”、江蘇省綠色學校、江蘇省科學教育特色學校、江蘇省青少年科技工作先進學校、江蘇省青少年科技活動五星級先進集體等15項省級及以上先進集體稱號;獲得了常州市德育工作先進單位、常州市“春暉工程”優秀項目學校、常州市優秀科普基地、常州市科技教育特色學校、常州市巾幗文明示范崗、常州市冬季三項鍛煉先進集體、常州市衛生工作先進單位等40多項市級榮譽。排球運動多年獲市、區前茅;科技實踐活動連續十二屆獲得全國、省、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二、三等獎。培養了江蘇省優秀科技教師、常州市優秀科技教師、優秀科技輔導員、常州市中小學機器人大賽優秀教練員等科技特色項目活動的特色教師的群體;在《江蘇科技報·教育周刊》組織的大型專題采訪活動中,羅小成為2010年江蘇省小學教育特色辦學“百校行”中的一員,同時科技實踐活動被《常州教育報》、常州電視臺、常州電臺報道。50多位學生的優秀作品發表于《揚子晚報》《科學課》《少年日報》等報刊;250多人次的學生書法作品獲得省級以上榮譽。
學校將踐行“敞海納之懷、行溪水之路、育上善之德”的辦學理念,傳承排球傳統,發揚科技成就,打造書畫特色,在管理變革中提升領導力,在課堂教學改革中提升教師素養,在班級文化建設中促進學生發展,使學校成為注重傳統與現代的有機結合,形象與內涵的均衡提升,務實與創新的協調發展,素質與特色的全面兼顧的“講科學、尚人文、重質量、求發展”的農村實驗小學。
校訓:啟迪智慧、潤澤生命
校風:厚德明理、包容創新
教風:和潤智巧、開放靈動
學風:從善如流、敏而好學
二、學校目前環境現狀:
1、學校綠樹成蔭,風景宜人。校園文化建設氛圍濃郁,設有黑板報和讀書走廊,其中設有專門宣傳環保意識內容的板塊,定期更新知識,建有永久性環境教育宣傳畫,建有生物園、種植園,貼有環境教育各種警示性文字等,為師生創設了一個濃厚的環保知識學習情境。
2、學校規劃科學、布局合理,教學區、生活區、運動區分開。校園綠化覆蓋率達82%,校道全部硬底化,實現綠化、美化、凈化。校園內清澈的小河,別致的亭閣,蒼翠的松柏,碧綠的草坪,寧靜的小徑,豐碩的種植園地等無不融入藝術的氛圍,給人以美的享受。
三、綠色學校創建的過程:
1、學校加強環保教育組織管理,校長是創建綠色學校領導小組的組長。學校將環境教育納入學年工作計劃之中,以制度強化學校內部環境教育管理渠道,積極實施學科滲透,實施學校、社會教育互動的形式,使師生形成良好的環境素質。
2、學校通過多形式、多渠道對師生進行環保知識的教育,如選派領導參加有關部門的培訓;由教導處組織學生干部通過校校通網絡進行環保知識培訓,選派學生、教師到國家級綠色學校參觀學習,吸收好的經驗,提高師生的環保意識和教師的環境教育水平。
3、創建工作特色。(1)、以創建綠色學校為契機,努力做到“五結合”,即學科滲透,各科教學相結合;關注學生,興趣、知識、能力相結合;教育活動,課內外、校內外相結合;普及與提高,點與面相結合;適應形勢,環保教育與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相結合。學校注重人本化、生態化、效益化的環保教育,形成了學生關愛生命、珍愛地球的科學態度,鍛煉了學生觀察生活、改善環境的綜合能力,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創造才能。以校本課程研究性學習、開發實踐基地、家長委員會工作和校園網絡建設為特色的創建工作成為了德育的有效載體,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
(2)、系統整合綠色環保教育研究性學習。促進學科領域研究性學習、綜合實踐活動領域研究性學習與課堂教學領域研究性學習相結合,培養學生自主探究性學習方式和學習品質。以課堂教學環保教育滲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以研究性學習專題拓展研究內容和深度提高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2、開發環保教育實踐基地。我校不滿足開展實踐活動的無序性,建立了環保教育的一系列實踐基地。隨著新課改的實施,不斷開發實踐基地,漸進地轉變了學生原有的學習方式,變接受式學習為體驗式學習,激發了學生進行環保探索的積極性,成功地尋找到了環境教育的又一有效途徑。
3、學校教育帶動家庭社會教育,共創美好綠色家園。我校的家長委員會是常州市優秀(示范)家長學校,充分發揮其培訓職能,將環保教育列為家長學校的主要培訓內容,向家長宣傳環保知識,達到“教育一個學生帶動一個家庭,通過一個家庭帶動一個社區,通過一個社區影響整個社會”的教育效果。
四、創建綠色學校以來的主要工作情況:
自被評為新北區綠色學校后,學校結合實際思考并逐步實施“綠色環境教育”模式,以創等級綠色學校為契機,加強環境教育,促進素質教育和促進學校發展,為沖刺省級綠色學校努力。
1、學校制定和完善實施環境教育的規章制度:將校園植物實施班級認養崗位責任制,實行分班管理,學生參與意識不斷增強;將校園、教室、運動區劃分清潔衛生包干區,分配到班,定期進行評比、上墻公布;學校定期組織學生參加社會環?;顒?,上街搞清潔衛生義務勞動和環保宣傳活動。使學生參與率達100%,達到全員參與的目的。
2、學校倡導綠色工程,強調課堂滲透,提高環境教育成效。課堂教學活動是開展環境教育的主渠道,在各學科教學中,蘊含著許多環境教育的內容。學校要求教師在學科教學過程中,除必要的知識教學之外,還要與涉及到的環境教育知識結合起來,將課文內知識與環境教育知識聯系起來。環境教育知識是班會課必備必講的內容;思想品德課教學更是直接的主題:依法保護我們的家園、人口、資源、環境、水的污染與人類生存環境的影響、噪聲對人類生存環境的影響等。學校還通過專題手抄報形式組織學生進行競賽,通過這些教育,達到全程滲透的目的。
3、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組織興趣小組進行各種形式的探索與研究。
(1)立足校園,提高環保素養。學校加強學生常規管理,從抓學生愛護校園環境入手,培養學生養成文明行為習慣。學生處將校園的每一個角落都劃分到班級,實施責任制管理,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作用。讓他們在勞動與管理中體驗責任,養成保護環境的行為習慣。學生在教學樓內設立了六個廢舊電池回收箱,防止污染環境。將其送到市垃圾處理場進行回收再利用。再如開展的《廢品回收與再生資源》綜合實踐活動。學生通過調查、認識(運用實物、圖片網上知識):宣傳(運用展板、圖片、實物展示等)、行動(開辦再生資源文具店):1、生活垃圾分類。2、和學校商店或大隊部聯系,用廢舊報紙、書刊、紙張換再生紙造的書簿本、文具,制定具體的換取辦法,在全校發動,發倡議書。3、討論給學生商店取個名字(子活動)及管理辦法。將可重復利用的垃圾分類收集,賣給廢品收購商,得到的錢用于班集體經費。通過這些具有知識性、趣味性、活動性的活動,提高了我校師生的環保意識,開闊了師生環境教育的視野,激活了師生開展環境教育的思維。
(2)積極指導學生開展各種形式的綜合實踐活動,并取得一定成果。教學效果顯著,學生在活動中成績優異。積極帶領教師開展“做中學”科普教育活動和綜合實踐活動,根據學校實際合理開發校本課程。組織學生開展與課題研究密切相關的課題研究活動,如開展了“走進大棚”“家鄉的變化”“葡萄村與草莓村的對話”“和無花果交朋友”“公益廣告語”“我們活躍在蘆薈大棚前”“傷兵雞蛋下樓”“學?;ú輼淠局嗌佟薄暗椒N植地去”“‘雞蛋潛艇’浮上來”“卡片,我愛你!”豐富多彩的貼近學生、貼近社會、貼近現實的綜合實踐活動和系列科普環保實踐活動。
(3)主題班隊會活動。環保教育已成為我校主題班隊會的主要內容之一,根據不同的年級分層次進行教育,同學們在班任的指導下,自行設計形式,巧妙地與教育內容相結合,寓教于樂使同學們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接受教育,淡化了教育的痕跡。
(4)校內環保宣傳活動。在一年中的每一個環保日,我們都利用廣播或升旗儀式的國旗下講話,向學生們做宣傳。每年在4月22日和6月5日,舉行環保主題板報及書畫展的評比活動,營造環保氛圍。
(5)愛綠、護綠活動。將校園中的所有植物都掛上標牌,注明了該植物的名稱、屬性及生長特點,有的同學還找到描寫它的詩句,既使同學們無形中增長了知識,愛護了花草樹木,也增加了校園的文化氣息。
(6)培訓家長,傳播環境保護的意識。我們學校的家長委員會工作經驗已在全國介紹報道,他們充分發揮家長學校的培訓職能,將環保教育作為主要內容之一。向家長宣傳環境保護的知識,發揮環保教育的社區輻射作用,舉行環保講座,出點子,想辦法,就如何減少使用塑料袋和洗滌劑、一次性筷子及節水節電。同時發出倡議,經過問卷調查,80%的家庭水費、電費減少15%以上。
通過一系列的環境教育活動,使更多師生具有環境意識、持續發展意識、資源價值觀以及保護環境的自覺參與意識,提升了師生的道德品位,增強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加強了學校堅持開展的“無土不綠,無處不凈,無處不美”的“綠化”、“凈化”、“美化”建設,營造了衛生、舒適、優雅的校園環境。為創建省級綠色學校打下了一定的基礎。
一、2014年應急工作總結及2014年工作計劃
(一)突發事件基本情況
據統計,2014年區總值班室共接報并參與處置一般級別以上突發事件175宗/6569人次,同比宗數上升50%,涉及人數上升43%,死亡人數下降22%。其中,一般級別156宗/3779人次,較大級別19宗/2790人次,無重大和特別重大級別事件。
(二)主要做法
一是及早規劃,制定要點指引全區應急管理工作。制定并下發《區2014年應急管理人民防空和防震減災工作要點》,為全區應急管理工作理順了思路,包括城市公共安全評估和風險管理工作、完善應急管理“一案三制”建設、提升應急值班和信息報送水平、加強應急隊伍建設、提升應急保障能力、開展宣傳培訓演練。
二是獎懲有度,繼續以量化考核制度提升管理效能。完成了2012年區應急工作目標量化考核任務,制作了2014年的量化考核測評表,詳細列出了本年度應當實現的各項具體目標,繼續在全區各有關單位實行應急工作目標量化考核制度,以明確的標準獎優罰劣,有效促進應急工作的深入開展。
三是五個創新,奠定城市公共安全季度分析會商模式。召開前三個季度的分析會商會和地面坍塌專題分析分商會。體現了我區城市公共安全和應急管理工作的“五個創新”:1.制度創新,建立區城市公共安全分析會商制度。2.理論創新,與高校共創應急管理新模式。3.實踐創新,編制《區城市公共安全白皮書》,邀請社會調查機構,開展城市公共安全社會調查。4.形式創新,邀請各界代表開門辦會議。5.內容創新,邀請市應急專家專題授課。先后邀請氣象、地震、急救、疾控、心理干預等專家學者,在中心書城北區大臺階等公共場合,向市民講授相關知識,提升市民防災減災意識和自救互救技能。
四是開展應急綜合演練,做好“5?12”防災減災日宣傳活動。結合全國防災減災日活動,在沙頭街道上沙村舉辦了區2014年5?12地震應急救援綜合演練,包括緊急避險等9個科目。此次演練是全區首次,規模較大,參加演練的單位為11個,參演工作人員約400人,現場觀摩的市民達3000余人,《南方日報》、《特區報》、《商報》等十余家媒體進行了廣泛報道。同時,在防災減災日,我區還印制了22萬冊《城市防震手冊》,發放16萬冊至區各中小學和幼兒園,做到每位學生人手一冊;還通過城市U站,向市民進行派發。與華強北街道辦在華強廣場承辦省第四屆“百人百場”應急知識宣講——走進活動,大大提高了市民自救互救的能力。
五是開展風險隱患排查整改工作,降低突發事件數量和規模。根據省、市的統一部署,我區分兩個階段組織應急委員會各成員單位在全區范圍內分兩個階段全面開展突發事件風險隱患的排查和整改工作,按照排查登記、分析評估、整改治理、統計匯總、督查落實的步驟,層層推進,逐項整改,以有效降低轄區突發事件的數量和規模。制定了《區地面坍塌事故防范治理專項工作方案》,積極協調推進方案的實施,督促檢查相關單位是否按各自分工落實地面坍塌防治工作。
六是升級改造區總值班室,建立綜合應急指揮中心。以區總值班室改造為契機,拓展建設應急指揮、值班值守一體化的指揮中心。1.升級改造值班軟件平臺,實現值班、通訊、預案、處置等方面的智能管理;2.建設等離子拼接顯示系統、多媒體投影機、高清錄播系統、電子觸摸屏系統和全數字會議系統,引入社會治安電子防控系統,接入全區3000余個監控通道視頻,以實現突發事件的遠程指揮和現場監控;3.建立應急物資信息管理系統,逐步實現全區應急物資實時動態管控和跨部門、跨街道綜合調度,目前該系統已經過各街道和部分職能部門試用,錄入了大量的物資數據。
七是首創應急微信公眾平臺,架設密切聯系群眾的溝通橋梁。在全市黨政機關率先開通官方政務微信“區應急辦”,每天向轄區居民推送應急新聞資訊、預警公告和應急避險常識,提高居民的減災防災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同時請市民及時向區應急辦反饋身邊的公共安全隱患或突發事件信息,以便應急部門及時消除安全隱患和處置突發事件。目前,關注人數已達到1.3萬余人,位列全市黨政機關微信平臺第一位。
八是提高應急干部素質。舉辦應急管理高級研修班,培養機關應急專業骨干力量。今年9月,在清華大學舉辦了全區首次應急干部業務培訓班。請國內著名學者給區應急委成員單位的領導授課,以深厚的理論功底結合大量的案例分析,給參訓人員灌輸了前沿的應急管理理念和減災防災知識,著力提高我區應急干部的責任意識和業務能力。
九是加大應急物資儲備力度。創建區應急移動指揮平臺,實現現場視頻和聲音的實時采集和傳輸;補強應急物資儲備,購置了25套通用物資,配發給區值班領導,提高了應急工作基礎。
(三)2014年工作計劃
一是繼續實施量化考核,完善考核指標。對考核中發現的難于實施或界定不清的指標進行修訂,力求公平、公正、操作性強,能有效促進應急管理工作。
二是加強與基層單位的溝通,認真實踐群眾路線。通過與街道相應科室建立直接對口聯系,獲取基層單位對我辦工作的支持,提高應急管理工作的效率。通過社區宣傳欄、報紙、政府網站、應急微信平臺等媒體,加大對群眾的應急知識宣傳力度,建立與市民直接溝通對話的平臺。
三是統一街道值班室建設,規范基層值班工作。選擇一個街道作為試點單位,建設較為完備的值班設施,規范應急值守程序。待試點單位建設成熟后,在全區全面統一建設其他街道值班室。
四是建議扶持成立壁虎城市救援志愿者隊伍。該隊伍是在區民政局登記注冊的民辦非企業單位,屬非營利性質的社會志愿者組織,區應急管理辦公室為其主管單位,在業務上接受區應急管理辦公室的指導,在日常管理與行動中接受山地救援隊的輔導和訓練。
五是建議成立區應急救援特訓隊。擬采取購買服務的方式,由區保安服務公司選拔30名相對穩定、綜合素質高的保安員組成區應急救援特訓隊,專門從事我區的應急處置與救援工作。隊伍的訓練、管理以及日常生活由區保安服務公司負責,突發事件發生時隊伍由區應急辦直接指揮。
六是建議建設全區應急物資倉庫。我辦已與清華大學研究生院、市遠望緊急救援供應鏈服務公司簽訂了《應急物資保障產學研合作框架協議》,建立了產學研合作基地,探索以社會管理創新和現代物流管理的理念、采取市場化的模式解決應急物資儲備投資大、管理難、調度不暢等難題,切實提升我區應急物資保障能力。我們建議采取“集中儲備與分散儲備、專業儲備與一般儲備”相結合的原則,以“一街道一倉庫、一行業一倉庫”為目標,全區建設一個不小于1000平方米的綜合應急物資大倉庫,由區應急辦采取“物流儲備”的模式,交由專業公司進行儲備、管理、運營;各街道和民政局、住建局、衛人局、環水局、城管局、安監局等職能部門分別建設一個不小于100平方米的應急物資小倉庫,結合本轄區、本行業的特點和實際,自行建設、自行采購、自行管理,為加強針對性,各單位可參考應急物資信息管理系統的相關目錄,根據本轄區、本專業的需要予以采購應急物資。
七是建議建設市民應急救援訓練營。利用節假日和志愿者的力量,按照每年培訓1萬人的目標,對轄區市民負責進行自救互救和各類安全知識的培訓和教育。
八是建議在園博園建設全區首個城市公共安全主題館。全方位、高層次地集中對城市公共安全和應急救援知識進行宣傳。
九是建議我區將應急產業總部經濟列為重點產業進行培育和發展。建設全國首個應急產業園、應急產品綜合配套市場、應急產品博覽會和全國一線城市中央商務區城市公共安全高峰論壇。
二、2014年民防工作總結及2014年工作計劃
(一)依法行政,抓好人防“結建”工作
一是嚴格依法審核人防工程的報建審核和竣工驗收各環節,嚴格執行相關法規規定和按規定程序實施,依法行政,嚴格執法,未出現違規批準免建、少建和以繳費代建等情況。截止11月上旬,全年共計辦理報建項目5個,新增報建建筑面積共計28921.15m2;新增竣工項目1個,新增竣工建筑面積4952.64m2。
二是易地建設費征收嚴格按《收費許可證》核定的收費項目和收費標準收費,本年度符合條件批準易地建設的項目1個,待繳易地建設費93576元,截止目前,在我辦報建符合易地建設的項目共31個,共計收繳易地建設費6535025.84元。
三是規范行政審批和執法行為,開展了行政審批事項清理、行政處罰裁量權實施標準整理、網上服務大廳建設和明確行政審批和執法權力運行等工作。
四是配合市應急辦開展了為期一周的人防工程執法大檢查,對近三年竣工的人防工程進行隨機抽檢,發現問題現場即時發出整改通知書,從檢查情況看,我區人防設施維護管理情況良好。
(二)有備無患,不斷加強民防基礎設施建設。
一是積極推動我區室外應急避難場所建設,完成了上、下梅林文體公園室外避難場所規劃設計,牽頭制定了《區應急避難場所建設實施方案》,確定了“統籌規劃、分工合作、同步建設”的實施原則,目前已將16個區屬室外應急避難場所打包向區政府申請立項和下達前期計劃。二是落實指揮工程建設任務,完成了區指揮工程建設任務,開展了區101工程LED顯示系統和視頻會議系統建設,實現了與區應急指揮中心的互聯互通,并購置了指揮區和口部管理房家俬家俱。三是開展了人防工程掛牌管理工作,區財政投資約100萬元,于去年和今年分兩批完成了轄區已竣工的349個人防工程的掛牌管理工作,并更正完善了工程檔案信息。四是開發人防業務管理系統軟件,提高信息化水平,委托了專業公司開發一套集人防報建審核、竣工核查、人防工程維護管理及檢查、防空警報設備管理、統計報表、地圖標繪等業務為一體的人防業務系統軟件,以提高工作效率。五是開展香嶺社區安全體驗中心地震展廳建設,作為地震安全教育宣傳點,向市民免費開放,通過參觀和體驗,使其認識地震,掌握地震應急避險和自救技能。六是落實人防設施監管職責,每半年對轄區已竣工的375個人防工程、138臺防空警報器和168個警報設備間進行一輪巡查,發現問題及時督促監管單位實施整改;建立了街道一級人防設施屬地巡查監管制度,并將此項工作納入區政府對街道的年度應急管理工作量化考核指標;同時,向物業管理單位普及人防工程日常維護管理和開發利用法規及常識,編印了《人民防空工程管理辦法》和《人防地下室常見防護設備維護保養手冊》下發給各人防工程監管單位,促進其自覺按要求開展日常維護管理。
(三)四措并舉,做好防震減災宣教工作
在第五個全國“防災減災日”宣傳周期間,開展了一系列宣教活動,普及地震常識和應急避險技能,提高民眾自救互救能力,收效良好。一是與區教育局聯合,在下沙小學,上沙中學等11所學校開展了地震應急疏散演練,增強師生安全意識,使其掌握地震應急避險的基本方法,熟悉緊急疏散的程序和線路,提高學生緊急避險、自救、互救和應變能力;二是與區教育局聯手編印了《城市防震手冊》,分發給全區16萬中小學生和幼兒園小朋友,并鼓勵大家既當受教育者、又當宣傳者,把《城市防震手冊》推薦給家長和其他的親朋好友學習;三是在全區8個志愿者U站設立宣傳點,向民眾普及防震減災常識,共計派發《城市防震手冊》2萬冊;四是在上沙等5個城中村人流密集的地方設置了70個宣傳展板,過往居民積極主動圍觀學習,對區應急辦普及地震常識和主動公開我市地震斷裂帶分布情況等做法給予了肯定。
(四)開展演練,檢驗應急反應和處置能力
一是開展地震應急救援綜合演練,檢驗和鍛煉各專業應急部門應對地震等災害事故的處置能力和聯動救援能力,5月12日,在上沙村組織開展了我區首次地震應急救援綜合演練,11個單位約400人在區應急辦統一指揮下,成功開展了緊急疏散、搜救、高空救援等9個科目的演練,充分體現了我區應急救援隊伍的快速反應和多部門聯動作戰能力,也使民眾得到了一次直觀的應急避險和自救互救教育。二是結合9月7日我市防空警報試鳴活動,在上步中學組織初二年級師生約500人開展了一次防空襲疏散演練,演練內容包括緊急疏散隱蔽、人員點驗、防護設備啟閉和通風設備聯動檢驗、人防常識和緊急疏散隱蔽技能示范講解等。通過演練,使學生掌握各類防空警報時應采取的行動,普及防空防災知識和技能,熟悉疏散路線,切實提高在校師生應急自救互救的能力。
(五)2014年工作計劃
2014年,將以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為指導,緊緊圍繞“首善之區、幸?!钡脑妇?,提速、提效盡快健全完善我區民防各項基礎建設,為城市公共安全添磚加瓦。
一是全面鋪開室外應急避難場所建設。盡快完成設計、概算申報等各項前期準備工作,交由責任單位組織同步實施建設,爭取年底前完成16個區屬室外應急避難場所的建設任務,迎接省、市地震局聯合驗收。
二是積極開展防震減災示范城區建設。根據我市創建省防震減災示范城市工作的部署,完成10個省地震安全示范社區、2所示范學校和1個國家防震減災示范社區的創建工作;并建設1個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基地。
三是健全完善民防應急預案體系。一是區防空襲方案和地震應急預案已超過5年,需重新修訂;二是指導街道制訂防空襲方案和地震應急預案;三是制訂16個區屬室外應急避難場所應急預案。并適時開展應急演練,檢驗預案實操性。
四是構建應急文化,普及應急常識,提高民眾應急生存能力。一是與區教育局聯合,在區屬中、小學每年至少開展一次地震應急疏散演練,從小樹立應急憂患意識,提高災害應對能力。二是舉辦市民應急救援訓練營,利用周末和節假日,開設免費向市民開放的應急救援和自救互救技能訓練,提高市民面對突發事故和災害和生存能力,預計全年培訓1萬人;三是不定期舉辦城市公共安全市民大講堂活動,邀請各方面專家對市民進行公共安全常識和技能培訓;四是開展中小學生自救互救知識夏令營活動,利用暑假,開設兩期夏令營,組織區屬中小學生學習、體驗自救互救知識和活動。
一、多元化開發旅游產品
1.觀光旅游。積極開發適合觀光、休閑、游覽的山地、濕地、公園、濱海(河)等旅游景區點。
責任單位:區旅游局、各街道辦事處
2.度假旅游。適度規劃開發濱海(河)、濕地、山地等度假旅游產品;利用舊村落,開發山村和漁村度假、養老度假等旅游產品??辈鞙厝Y源,探索溫泉度假旅游和醫療保健度假旅游的模式。
責任單位:相關街道辦事處、區城市規劃建設局、國土資源分局、區旅游局、區服務業發展局
3.文化娛樂旅游。開發紅色旅游、寺、宮等歷史文化旅游、民間藝術節等民俗文化旅游。
責任單位:區文化新聞出版局、區民族宗教事務局、區旅游局、各街道辦事處
4.海上旅游。充分利用灣的優勢資源,積極發展海上觀光休閑、趕海垂釣、海上運動等旅游產品。鼓勵社會資本興建游艇碼頭,開發游艇等體驗性和參與性強的海上旅游項目。
責任單位:區海洋與漁業局、區交通運輸局、區旅游局、相關街道辦事處
5.體育旅游。繼續爭取承辦“全國群眾戶外登山健身大會開幕式”等活動,打造“登山節”的品牌;創造條件爭取國家、省、市群眾性體育比賽事項。
責任單位:區教體局、區旅游局、相關街道辦事處
6.鄉村旅游。適度發展“山里人家”農家樂、“紅島人家”漁家樂、山色峪田園采摘、漁家風情、趕海拾貝等特色鄉村旅游,培育鄉村旅游精品。
責任單位:區服務業發展局、區旅游局、區農業局、區海洋與漁業局、相關街道辦事處
7.節會旅游。繼續挖掘旅游資源,創建“賞花節”“紅杏節”等旅游節會活動,到“十二五”末,旅游節會活動達到30個以上。
責任單位:區旅游局、區服務業發展局、區農業局、區海洋與漁業局、各街道辦事處
8.飯店(餐飲)旅游。充分依托靠近機場的優勢,適度發展星級旅游飯店;積極培育特色餐飲品牌,打造星級“農家樂”“漁家樂”、韓國料理等具有區域影響力的餐飲品牌。
責任單位:區旅游局、區服務業發展局、各街道辦事處
9.購物旅游。打造以國際工藝品城、皮革城、新年購物節等為龍頭的購物旅游企業群體,接待旅游團隊,全力開辟購物旅游市場。
責任單位:區旅游局、區服務業發展局、相關街道辦事處
10.頤養探親游。挖掘資源,積極打造以養老度假、探親度假等形式的旅游。
責任單位:區旅游局、區服務業發展局、相關街道辦事處
11.商務總部游。挖掘資源,積極開發以商務、總部樓宇經濟為主要特色的商務旅游,豐富旅游內涵。
責任單位:區旅游局、區服務業發展局、相關街道辦事處
12.工業(農業、漁業)旅游。挖掘具有科普、購物、參與、體驗等價值的工業、農業、科技項目資源,發展工業(農業、漁業)旅游。
責任單位:區旅游局、區海洋與漁業局、區商務局、區工業與信息化局、區農業局、各街道辦事處
13.積極引進和引導企業開發旅游裝備產品。鼓勵聯合引進開發旅游房車、郵輪游艇、游樂設施、健身設施等旅游裝備產品。
責任單位:區商務局、區服務業發展局、區招商局、區旅游局、相關街道辦事處
二、加快旅游基礎設施建設
14.完善旅游公共服務體系。在重要的交通場站、景區點規劃建設旅游咨詢中心,在高速公路、機場、汽車站、三星級以上飯店、3A級以上景區、博物館、鄉村旅游點、旅游特色街區、旅游公共場所和城市道路設立中英文雙語道路指示牌,方便游客進入區各景區點。
責任單位:區旅游局、區交通運輸局、區城市規劃建設局、相關街道辦事處
15.完善旅游交通體系。編制區交通旅游規劃,加快建設完善市區以及周邊各區(市)到區的公交線路和站點,推動公交服務網絡延伸到主要景區和鄉村旅游點。制訂旅游觀光巴士運營方案,適時開通旅游觀光巴士路線。
責任單位:區交通運輸局、區旅游局
16.加強旅游停車場建設。在3A級及以上景區點和市級及以上旅游示范點等重要旅游景區點,規劃建設停車場,增加旅游大巴停車泊位。旅游旺季,要新增旅游大巴臨時停車場。
責任單位:各街道辦事處、區城市規劃建設局、公安分局、規劃分局
17.加強旅游公廁建設。按照國家有關標準,在旅游沿線重點區域建設公共廁所。一般區域公廁數量按不少于每平方公里3座,重點區域公廁數量按每平方公里4—5座的標準建設。新建公廁要達到三星級以上標準。
責任單位:各街道辦事處、區城市規劃建設局、規劃分局、區旅游局
三、加大旅游政策扶持
18.加大政府旅游投入。從年起,每年安排部分專項資金,主要用于旅游宣傳促銷、旅游項目策劃、旅游商品開發、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旅游規劃編制、旅游重大課題研究等。各街道要根據實際,安排適當的資金,促進旅游業的發展。
責任單位:區財政局、區旅游局、各街道辦事處
19.支持旅游大項目建設
(1)支持開發建設旅游項目。建筑面積5萬平方米(自營部分,不含銷售部分)以上的旅游項目,或者觀光類旅游項目占地1000畝以上,包括:文化、娛樂、觀光、休閑度假(自主經營,銷售類項目不享受支持政策)等項目,項目繳納的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散裝水泥保證金(上繳市部分除外)、水土設施補償費(上繳市部分除外)全額繳納,項目完成驗收營業后返還50%;自正式營業之日起,所繳納的營業稅和所得稅,由區財政按區級留成部分的50%給予三年資金支持。
(2)支持新建星級旅游飯店。按照星級標準新建2萬平方米以上(建筑面積)的星級旅游飯店,項目繳納的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散裝水泥保證金(上繳市部分除外)、水土設施補償費(上繳市部分除外)按應收總額的100%收取,項目按合同計劃進度竣工驗收,并通過國家旅游部門星級審核后,再按應收總額的50%給予投資者資金支持;自通過國家旅游部門星級審核之日起,所繳納的營業稅和所得稅,由區財政按地方留成部分50%給予三年資金支持。
(3)支持開發鄉村度假旅游項目。依托現有的舊村和民房,修舊如舊,挖掘傳統文化和民俗旅游資源,連片開發經營山村度假、漁村度假、養老度假等鄉村旅游產品,一次性開發50戶以上,且改造建筑面積3000平方米以上,統一注冊公司,集中經營管理,正式開業以后,按照改造建筑面積區財政一次性補貼50元/平方米,同時,自正式營業之日起,所繳納的營業稅和所得稅,由區財政按地方留成部分50%給予三年資金支持。
(4)支持引進和設立大型法人旅行社。在我區注冊資本金200萬元以上的法人旅行社,自注冊并正式營業之日起,所繳納的稅收,由區財政按其繳納的營業稅和所得稅,地方留成部分50%給予三年資金支持。
責任單位:區財政局、區旅游局
四、保障措施
20.健全工作機制。建立區長工作調度會議制度,定期督查各責任單位的工作進展情況;各責任單位指定專人分管和具體落實各項工作任務。牽頭單位(責任單位中第一個單位為牽頭單位)每年年初制定工作計劃,并負責定期召開工作協調會議,落實工作責任,督查工作進度。各牽頭單位負責定期報告工作情況,將有關情況報區旅游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區旅游局)。
責任單位:區政府督查室、區旅游局、各責任單位
21.落實扶持政策。本意見與我區現行政策如有重復,按照從高的原則,不再給予重復獎勵。
22.加強考核獎勵。加強對街道和相關部門的績效考核,在年度經濟工作表彰會上,設立旅游業發展先進街道和先進企業獎項。
23.培養專業人才。將旅游業人才的引進和培訓納入人力資源建設體系,建立適應旅游業發展的人才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