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28 15:52:1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心理咨詢案例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各有關考生:
為了做好心理咨詢師(二級)、營銷師(二級)、企業培訓師(一級、二級)、電子商務師(二級)、職業指導人員(一級、二級)、項目管理師(一級)職業綜合評審工作,根據相關文件要求,現將有關問題通知如下:
一、心理咨詢師二級、營銷師二級綜合評審辦法
心理咨詢師二級、營銷師二級綜合評審通過論文寫作和口頭答辯的方式對考生進行考核??忌氃诳记疤峤徽撐模缓髤⒓咏y一的評審。
(一)心理咨詢師論文格式
心理咨詢師論文統一采用Microsoft Word電子文檔格式,無須上交紙質論文。請將案例報告以及個人分析報告(或研究報告)兩篇文章壓縮成一個“.rar”文件,壓縮文件名為準考證號和姓名,上傳到“北京市職業技能鑒定網上服務平臺”報名系統中。
上傳的論文必須嚴格按照《關于印發全國心理咨詢師職業統一鑒定考核方案和綜合評審辦法的通知》(勞社廳函〔2004〕424號)文件中附件4的要求撰寫(該文件在網站bjrbj.gov.cn/zyjd公告欄中的“全國統考”中可以查詢),撰寫時請將論文封面的身份證號改為準考證號。
(二)營銷師論文格式
營銷師論文統一采用Microsoft Word電子文檔格式,無須上交紙質論文。請將論文壓縮成“.rar”文件,壓縮文件名為準考證號和姓名,上傳到“北京市職業技能鑒定網上服務平臺”報名系統中。
上傳的論文必須嚴格按照《關于印發營銷師職業全國統一鑒定試點考核辦法的通知》(勞社鑒發〔2003〕15號)中附件2的要求撰寫(該文件在網站bjrbj.gov.cn/zyjd公告欄中的“全國統考”中可以查詢)。
(三)提交方式
考生在報名系統中使用自己注冊的身份號碼及密碼登錄,按照要求上傳論文。如果因考生本人原因論文上傳出錯導致無法參加評審的,由考生自己負責。
(四)口頭答辯時間及地點
心理咨詢師二級
論文上傳起止時間
答辯日期
2016年上半年
4月14日-4月19日
5月29日、6月4日、6月5日
2016年下半年
10月19日—10月24日
12月3日、12月4日、12月10日
營銷師二級
論文上傳起止時間
答辯日期
4月14日-4月19日
6月5日
具體答辯時間及地點我們將以短信和報名網站公告兩種方式另行通知,請考生注意查詢。
二、企業培訓師綜合評審方法
(一)企業培訓師一級綜合評審以撰寫論文和口頭答辯的形式進行考評。考生須按照規定的時間、地點(另行通知)提交紙質論文(一式三份),參加統一答辯。
(二)企業培訓師二級綜合評審以專題作答的形式進行考評,答題方式為口頭答辯??忌毎凑找幎〞r間(另行通知)到指定地點參加統一評審,評審時間及地點我們將以短信和報名網站公告兩種方式另行通知,請考生注意查詢。
三、職業指導人員綜合評審方法
職業指導人員一級綜合評審采取論文撰寫和口頭答辯的形式進行考評、職業指導人員二級綜合評審采取論文撰寫的形式進行考評??忌毎凑找幎ǖ臅r間、地點(另行通知)提交紙質論文(一式五份),參加統一答辯。
根據2016年《關于開展職業指導人員職業技能鑒定工作的補充通知》要求,職業指導人員一級、二級論文題目如下:
(一)職業指導師(職業指導人員二級)論文題目(以下任選一題):
1、試論如何做好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的職業指導;
2、試論如何做好就業困難群體的職業指導;
3、試論如何開展企業用人指導;
4、試論如何推動高校職業指導工作的開展;
5、試論如何做好特殊群體(如殘疾人、退役運動員等)的職業指導;
6、試論如何實現更高質量的職業指導;
7、職業指導典型案例撰寫;
8、職業指導新技術、新方法或新工具推介。
(二)高級職業指導師(職業指導人員一級)論文題目(以下任選一題):
1、試論如何做好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的職業指導;
2、試論如何開展企業用人指導;
3、試論如何推動高校職業指導工作的開展;
4、試論如何做好特殊群體(如殘疾人、退役運動員等)的職業指導;
5、試論如何實現更高質量的職業指導;
6、試論如何提升職業指導的效果和效率;
7、試論如何開展精細化職業指導;
8、試論職業指導在推動實現更高質量就業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9、試論如何做好互聯網形式下的職業指導;
10、職業指導新技術、新方法或新工具推介。
四、項目管理師一級綜合評審方法
項目管理師一級綜合評審采取論文撰寫和口頭答辯的形式進行考評,考生須按照規定的時間、地點(另行通知)提交紙質論文(一式三份),答辯時間及地點我們將以短信和報名網站公告兩種方式另行通知,請考生注意查詢。
五、電子商務師二級綜合評審方法
電子商務師二級綜合評審采取論文撰寫和書面答辯的形式進行考評??忌毎凑找幎ǖ臅r間、地點(另行通知)提交紙質論文(一式三份),答辯時間及地點我們將以短信和報名網站公告兩種方式另行通知,請考生注意查詢。
收獲一:“道”高于“術”
此前,為了早早將箱庭設備付諸應用,在參加省心理健康教育研討會的同時,筆者和同事還向山東省實驗中學的同仁們討教一二:在晚上我們參與了一期團體箱庭,并于次日上午對箱庭療法的細節進行了請教,對其規則和實施辦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回來之后,便立即開展心理健康相關工作,團體箱庭體驗也是其中的一項,實施過程中有些疑惑。所以,這次培訓,筆者是懷著對“術”的追求而去的。
沒想到,開課不久,張教授便道出了“道”和“術”孰重孰輕,道出了箱庭療法的精髓??偨Y而言,便是如下幾點:一是“信、敬、靜、和”的座右銘;二是“做靜默的陪伴者”;三是不先與來訪者進行“解釋、分析和評價”;四是“人文關懷,明心見性;以心傳心,無為而化”。
張教授對“道”的講解和強調,打消了筆者先前的錯誤觀念,不僅對箱庭療法本身,而且對心理咨詢來說,都是極具意義的??梢哉f,“術”是圍繞著“道”的,二者皆為重要。
有道是“先正其心”。三點心得:諸行無常,入靜定心、鍛造結實的心,適時可行。兩點自覺:自身的有限性,援助的有限性。一點明確:來訪者的主觀能動性和自我治愈力。
收獲二:箱庭療法的實戰療效令人驚訝
課程期間,張教授的親傳弟子張雯給我們介紹了她的一個治療強迫癥的案例,而另外一個弟子姜智玲則分享了一個用箱庭療法治療自閉癥的案例,其效果讓我們在場的每一位學員都大為驚訝。
據介紹,其起作用的原理可能在于:箱庭療法創造了一個個“自由與受保護的空間”,強調陪伴和傾聽的作用,而且,“我們每一個人的身體,都有自我治愈創傷的力量(張日語)”。
收獲三:箱庭療法開創了課題研究的另一種模式
箱庭療法本身就是一種嶄新的思路和方法,這一點,在張雯老師的演示中做了充分說明。她在用箱庭療法治療一例大二學生的強迫癥中取得了很好的療效,隨后又突發奇想:是不是強迫癥的人都會在創建箱庭世界中有共同的表現?于是,她通過大量發放強迫癥的問卷,篩選出了30名強迫癥患者作為實驗組,并與另外30名無強迫癥的健康大學生組成的控制組做對比研究。經過一輪箱庭下來,結果有了驚人的發現,即強迫癥患者在箱庭世界里某些方面表現出了驚人的一致……于是,張雯老師的博士論文由此而誕生。更為重要的是,此實證研究客觀上拉近了與學院派的距離。
收獲四:個體和團體箱庭的流程和體驗
學習期間,張教授講解了個人箱庭和團體箱庭的流程和規則。經過觀摩和親身體驗,筆者對前面所提的“道”和“術”的理解更加深入了一步。
在個人箱庭里,一位學員在箱庭世界里投射出了較為和美的現實生活,而有位學員則投射出了目前困擾其身的生活事件。
在團體箱庭里,筆者與其他7位學員一起創設了箱庭世界,由張教授親自主持并示范講解給學員們。
團體箱庭的意義,在于促進現實人際關系的改善,提供“和他人一樣”的體驗,溝通和協調多樣化的資源和觀點,創造心靈的歸屬,增強成員的責任感等等。
箱庭療法(含個體箱庭和團體箱庭)是表達的一種療法,在不自覺中觸及了心理咨詢的核心之處。箱庭包含了“無限”的和“有限”的空間,通過天、地、海的模擬,把來訪者帶到了自然母親的懷抱。
收獲五:整合過程中需注意的事項
在論及箱庭療法和心理咨詢的整合時,張教授提醒:箱庭療法只是心理咨詢技術的一種,每種療法都有一定的適用范圍,并不能“包治百病”。推廣而言,心理咨詢也是如此。而且,箱庭療法在針對不同的個案或團體實施時,有時是需要一定的時間周期的,最好放棄“一次箱庭治療便可治愈”的想法。
此外,還要坦然承認心理問題的存在。對待心理問題,我們應面對它,處理它,接納它,放下它,最后在有可能的情況下超越它。心理問題的解決,取決于來訪者的主觀能力和自我治愈力。
收獲六:未來工作的思路
通過三天完整的學習,筆者獲得了由張日教授親筆簽名的證書,對未來箱庭工作的開展頗具信心。
我區在中小學、幼兒園家長學校全覆蓋的基礎上,依托村(社區)婦女兒童之家,進一步拓展社會家庭教育陣地,加強村(社區)家長學校的制度化、規范化建設。根據各村(社區)的特點,我們通過“假日講堂”、“周末講堂”、“小候鳥圖書室”、“兒童快樂家園”等,開展常態化的指導服務,把家庭教育與豐富多彩的興趣、文體活動結合起來,利用寒暑假、周末時間,開展 “親子共讀一本書”、“親子一天游”、“媽媽,我向對您說”演講比賽等,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到尊老、愛幼、勤學、謙讓等優秀品德的培養活動中,指導家長培養孩子學習、行為、思想等方面的好習慣。同時開展“家庭教育進社區”活動,舉辦家庭教育專題講座和報告會,組織開展優秀家庭教育論文征集、“優秀家風家訓征集”等評選活動,深受家長歡迎。
人才隊伍是家庭教育工作的有力支撐。作為區級層面,隊伍力量比較薄弱,沒有高等院校的專家學者可以借力。對此,我們一方面外請高層次的專家授課,并通過聘任心理咨詢師、顧問、兼職講師等方式建立關系,定期授課、答疑解惑。另一方面對內挖掘潛力,完善人才庫建設,加強系統化培訓和專題培訓,培養“土專家”。如優秀家長隊伍,愛心媽媽志愿者隊伍,在組織專業化培訓的同時,指導撰寫親子教育案例和心理咨詢案例,通過家長論壇、觀摩互評、專家點評提升后,到家長學校現身說法,以生動的故事、鮮活的實例啟迪家長,一些課的歡迎程度不亞于外聘專家的課。比如我區大學生村官志愿者為家長和孩子演講的《懷感恩之情,為感恩之行》,心理老師周有玉為參加中考學生的父母講的心理輔導課程《助孩子放飛夢想》,都得到了家長們的廣泛歡迎。
孩子是社會的未來,家庭的希望。如果孩子的身心不能健康成長,幸福家庭就無從談起。下一步,我們將以我區新成立的“幸福家庭服務中心”為載體,重點實施“青少年健康人格”工程,引導父母教育自己的子女樹立理想,勇于實踐,感恩父母,感恩社會,推進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
1、成立青蘋果之家。與區未成年人指導中心聯合,在相關家長學校建立青蘋果之家,購置未成年人心理輔導工具,打造宣傳陣地,設置心靈熱線,近距離與學生和家長溝通,為未成年人排解心理困惑,從而更好地調適親子關系。
2、開展團體輔導。針對未成年人普遍存在的認知、情感和行為問題,在學校組織家長和學生開展團體授課,讓學生更好地理解人生、讓家長更好地理解學生,以豐富的形式,幫助父母和孩子得到精神體驗,共同實現精神成長。
關鍵詞:心理健康;心理咨詢;生命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51-0038-02
當今中國正處于社會轉型、價值觀重構的時期,價值觀點日趨多元化,社會信息瞬間萬變。獨自面對如此紛繁復雜的世界時,自幼受到過度保護、心理發展尚未成熟的大學生難免會受到極大的心理沖擊。不僅如此,學習、生活、交友、就業等方面的挫折也會對其產生極大的心理壓力,以致出現心理疾病,甚至離校出走、自殺等問題。2011年教育部的一份報告指出:針對全國12.6萬大學生的抽樣調查顯示,大學生因心理壓力嚴重影響身心健康的比例高達20.23%,全國大學生因心理精神疾病退學比例占總退學比例的54%。由此可見,如何幫助大學生走出心理壓力的困境,已經成為高等教育中不容忽視的問題。
不可否認,隨著大學生心理問題導致的極端事件不斷發生,各高校越來越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從師資配置等多方面進行了努力,但因為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國起步較晚,所以依然存在不少不足之處。本論文將考察我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歷史,分析我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及其不足,并探討其改革措施。
一、我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歷史
我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起步于20世紀80年代,至今已經有30年的歷史??v觀這30年的發展歷程,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霸诙潭痰?0年里(指20世紀80年代至21世紀初。筆者注),從無到有,從冷到熱,從少到多,從無序到規劃,從自發到自覺,從社團行為到政府行為,從介紹引進到深入研究,大致經歷了起步階段、探索階段和發展階段三個時期?!盵1]
具體而言,20世紀80年代初期,我國學者主要介紹國外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活動。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我國部分高校開始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從20世紀90年代初直今,無論政府還是高校都充分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從人、財、物等方面進行了投入。更重要的是,黨的十報告專門指出:“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將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寫入十報告,凸顯了我國政府對心理健康的重視程度。
二、當前我國心理健康教育的不足之處
如前所述,經過政府和民間的不懈努力,我國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長足發展,但是因為其起步較晚,所以依然存在諸多不足。
1.心理健康教育受重視程度不足。根據教育部2011年公布的《普通高校學生心理健康課程的基本要求》(下稱《基本要求》),包括情緒管理、性心理和戀愛心理、生命教育與心理危機應對等心理健康課成為大學生的必修內容。根據我國當前高等教育的教學計劃,整個大學階段心理健康教育必須占2個學分,而包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在內的思想政治教育則占8個學分。由此可見,我國高校的道德教育主要偏重于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并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
2.心理健康課程自身的不足。關于心理健康課程的教學內容,《基本要求》規定“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既有心理知識的傳授、心理活動的體驗,還有心理調適技能的訓練等,是集知識、體驗和訓練為一體的綜合課程。課程要注重理論聯系實際,注重培養學生實際應用能力”[2]。不僅如此,心理健康課程本身的特殊性也對該課程的教學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痘疽蟆芬幎ā罢n程要采用理論與體驗教學相結合、講授與訓練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如課堂講授、案例分析、小組討論、心理測試、團體訓練、情境表演、角色扮演、體驗活動等?!盵3]盡管如此,實際教學過程中不少教師依然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即以教師講解、理論灌輸為主,缺乏師生互動、實踐體驗環節,從而使該課程呈現出形式化、簡單化、德育化的傾向,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3.心理健康教育主體的局限性。當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體包括專職德育教師(即心理健康課程任課教師)、其他德育工作者(如輔導員)和心理咨詢師。如前所述,目前高校心理健康課程中存在的諸多不足極大地限制了專職德育教師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盡管目前高校普遍設有心理咨詢師,但是當前高校心理咨詢師的工作不僅包括為學生提供心理咨詢,同時還承擔教學與科研任務。這些咨詢師在理論的系統性和深度方面均存在不足。此外不同地區、不同高校在心理咨詢師的配置方面也存在很大差異,有些高校心理咨詢師嚴重匱乏。由此可見,心理咨詢師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所承擔的職責也急需加強。
三、促進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徑
為深入了解當前大學生所面臨的心理壓力的真實狀態,探討促進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徑,筆者曾對本校某專業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問卷調查共20道題,由受調查者對自身心理壓力的認知、心理壓力的來源以及排解心理壓力的途徑三大模塊組成。調查對象包括一年級學生26名、二年級學生29名、三年級學生37名、四年級學生39名。本次調查共發出問卷131份,回收有效問卷127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96.9%。在此結合本次問卷調查的結果探討如何加強和促進我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
1.優化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在筆者進行的問卷調查中,對于“您認為學校應該為大學生開設心理輔導方面的課程嗎?”這一問題,一至四年級中選擇“應該。很有必要?!钡膶W生比率分別為48%、63%、72%和55%。由此可見,盡管目前我國心理健康課程存在諸多不足,但是大部分學生依然對此寄予了期待和希望。因此高校應該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師資力量等方面對該課程進行全方位的優化,以期其發揮更大的作用。
2.建設高素質的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針對當前我國高校從事心理教育的師資人員緊缺、專業性不強的現狀,建設一支具有較強的專業素質和責任心的師資隊伍迫在眉睫?!鞍凑铡督逃筷P于加強普通高等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見》等文件精神,各高校應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等多種方式,有計劃、有組織、有目的地加強對專、兼、聘職教師的長短期培訓,以增強他們的責任感、服務意識和接受掌握新觀念、新方法與技巧的自覺性,提高他們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需的專業知識、技能、業務水平和科研能力?!盵6]
3.強化心理健康教育的針對性。問卷調查結果表明,不同年級的學生所面臨的心理壓力有所不同。對于“您覺得您的心理壓力來源于哪方面?(多選題)”這道題,一年級至三年級中分別有84%、62%、83%的學生選擇了學習,占據第一位。而對于四年級的學生而言,盡管學習因素退居第二位,但仍然占據了41%。由此可見,在整個大學期間學習壓力一直是學生壓力的重要來源之一,所以高校教育工作者應注重對學生學業方面的指導,幫助學生克服學習壓力。
其次,針對同一問題,一年級至三年級的學生中分別有36%、41%、59%的學生選擇了“就業”,占據第二位。而升至四年級后“就業”則成為學生壓力的最大來源,所占比例為72%。由此可見,在大學生就業難成為一大社會問題的當今,就業已經與學業并列成為大學生心理壓力的最大來源。因此在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應該在新生入學之際便對其進行有關人生規劃、擇業就業的指導,此后隨著年級上升逐步跟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和就業觀,確定恰當的職業發展目標,以便其在畢業后順利步入職業生涯。
4.加強生命教育。在對學生進行的問卷調查中,針對“您如何看待近年來大學生因壓力而自殺事件?”這一問題,選擇“理解,有過類似想法”的學生比率分別是:一年級0%、二年級3%、三年級8.1%、四年級8.3%。由此可見,隨著年級的上升,學生所面臨的壓力越大越大,個別同學甚至出現厭世的悲觀想法。這一結果給我們敲響了警鐘,即在整個高等教育過程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容松懈,尤其應該加強生命教育,引導學生更加樂觀、積極地面對各種問題和壓力。“生命教育就是幫助學生認識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從知情意方面培養學生真善美的完滿人格,提高學生對生命及生命價值的認識,使其在社會中創造生命的價值?!盵7]作為高校教育工作者,應通過各種途徑和渠道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讓學生充分認識到生命的可貴,從而珍惜生命,關愛自己。
四、結語
本論文考察了我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歷史,從心理健康課程設置、心理健康教育主體等視角分析其不足之處,并從心理健康課程建設、人員配置等方面探討了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無需贅言,大學生不僅承載了各自家庭和親人的囑托,更肩負著整個民族的未來和希望,因此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任重而道遠,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進行理論研究與實踐創新亦成為每一位高校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職責。
參考文獻:
[1]仰瀅.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20年回顧與展望[J]中國高教研究,2008,(7).
[2]教思政廳《普通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基本要求》[2011]5號[Z].
[3]教思政廳《普通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基本要求》[2011]5號[Z].
[4]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2006]第24號[Z].
[5]馬建青.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動與結合[D].浙江大學,2006.
關鍵詞:高職院校 學生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國日益受到重視,而在高職院校如何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卻是一個較新的課題。高職院校應根據高職學生生理、心理發展特點和規律,運用心理教育的理論和方法,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將學校心理教育滲透在學校的教育觀、人才觀和學生觀中,培養高職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他們身心和諧發展,使心理健康教育成為學校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一、確立地位是前提
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增強學校育人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和主動性,學校領導要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始終把它作為加強學生德育教育的重要內容來抓。要不斷統一思想認識,在學年、學期工作計劃中,都把心理健康教育、學生的人格教育作為重要任務提到議事日程,將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放在了很重要的地位。做到統一規劃,具體部署,專人負責。成立了校園心理咨詢室,組建了心理輔導專、兼職教師隊伍,明確將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充分開發他們的潛能,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作為心理健康教育的總目標。目前,學校還將加大人力物力的投人,在不斷充實完善心理咨詢室的基礎上,不斷拓寬心理研究課題,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扎實、更深人、更持久地開展下去。
二、建立機構是保障
學校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專、兼職師資隊伍,建立了校園心理咨詢室。由校黨委書記親自抓,學校領導親自參與研究工作;校團委具體負責組織實施,學生科、招就辦、教研室、班主任各個部門密切配合,共同推進學校心理健康教育。
三、明確任務是核心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務是:①擬訂出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大綱》。②心理教育納入教學大綱進入課堂。通過課堂對每個年級的學生進行團體心理輔導。③建立咨詢室,配備經過培訓的專職心理人員對學生進行個別心理輔導。④組建專、兼職心理輔導教師隊伍并實施對隊伍的學習、培訓。⑤向家長宣傳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為家長提供輔導學生的指導意見。⑥運用心理調查手段為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提供科學依據。⑦通過??s志《鐵韻》和心理健康宣傳櫥窗宣傳心理健康知識。營造良好的“心育”氛圍。
四、總結成果促提高
通過探索與實踐,取得了以下成績:①掌握了我校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部分資料,比較客觀地了解到一些制約學生的健康成長的心理熱點問題及突出的個案問題。②緩解了校內人際沖突,改善了學生就業應聘的緊張、焦慮、自卑等不良情緒。③及時發現精神疾患學生,并聯系家長積極對癥治療,防止意外事故的發生。④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文章發表、科研成果論文獲遼寧省十五計劃一等獎。⑤心理教育與就業指導橫向聯合開展科研工作,正在完成課題《學生就業指導提前介入對學生心理成熟的影響》。⑥拓寬心理研究領域,探究師源性心理問題及研究教師心理問題。
五、具體做法
(1)心理健康教育進入課堂。學校在不斷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礎上,將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搬進了教室,走上了所有班級的課堂。教學計劃安排每個學期每周一學時。為了使“心理健康”教育更富針對性,更能切合學生的心理實際,更能有實效,心理咨詢室都認真做了大量的基礎工作:①開展課前的學生思想狀況大型調查。為克服盲目性、加強針對性,對在校生進行《心理健康》課前學生思想調查。調查以問卷的形式進行。②本課結束之后對學生心態的調查。在近幾年畢業班離校之前,對他們的整體心態進行書面調查。③在心理健康教育之中,堅持“三不原則”。為增強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效,始終堅持不能“灌輸”,不能“學科化”,不能“單向活動”的原則,盡可能在教與學之間尋找共點,使學生積極參與投入,使本講座成為學生潛移默化提高自我意識,提高自我調適能力的一個操練平臺,成為伴隨其青春期身心健康成長的一個良師益友。
(2)營建良好的心育氛圍,心理咨詢室的工作配合學校中心工作展開。除接待常見身心問題的學生而外,心理咨詢室還配合班主任、學生科、教研室、科任老師、生活老師的相關工作。先后對學校內一些較為特殊的行為偏差生、人格障礙生、心理疾病生進行了咨詢輔導,對其它部門推薦的一些個案學生展開了心理疏導、跟蹤調查,并將存有安全隱患的特殊案例報告學生監護責任方,以及早防患于未然,對較嚴重的心理異常、自虐、性別錯位、人格障礙者,建議家長帶學生及時到醫院接受專家診斷、治療。與此同時,對前來咨詢的一般心理問題求詢者,按其心理問題代表性強弱一篩選出典型案例,(嚴格根據保密性原則,隱去真實姓名等背景資料)作為教學案例使用。這種貼近學生心理實際的代表性案例較之于書本案例更富有針對性、對疏導校園中各年級帶共性的心理問題、集中的緩解群體矛盾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六、努力方向
(1)學生方面?;仡檶W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教育內容側重于指導學生提高心理適應能力、減輕心理障礙、人際交往以及承受挫折的能力訓練等方面;但隨著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化,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將會拓寬至學生心理潛能開發、健康自我形象的確立、情緒管理壓力處理等方面,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對少數有心理困擾或心理障礙的學生,給予科學有效的心理咨詢和輔導,使他們盡快擺脫障礙,調節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強自我教育能力。
(2)教師方面。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將成為每一個教師必備的職業能力,作為“人類靈魂工程師”的教師不僅要有專業知識和教學能力,而且必須了解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具備心理教育的能力,在各自的教育實踐中自覺體現和滲透心理健康載育,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隨著網絡技術時代的到來,專家們預測教師的傳統功能“傳道、授業、解惑”中授業的功能將逐一步減弱,而人格培養的功能將大大加強。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識將成為教師自我修養的一項重要內容,這也是我們努力奮斗的方向。
總結:優良的心理素質在青年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必將對21世紀人才的質量產生積極而又深遠的影響。健康的心理是一個人全面發展必須具備的條件和基礎。加強對高職生心理素質的教育與培養,全面提高新世紀人才質量已成為高職學校所面臨的迫切任務。
參考文獻:
[1]鄺安麗.強化心理教育 構建和諧校園.《學周刊:C》,2009年 第12期
在現今新的醫學模式下,針對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下應履行的醫師職責,“醫學心理學”課程的教學模式、授課形式與教學方法都值得我們去探析。醫學院校培養的學生是未來醫學事業的繼承者與開拓者,其社會角色是救死扶傷的白衣戰士,面對的是患病的群體。身為醫者是要治‘‘患病的人”還是去治“人患的病”?醫學模式的轉變、預防疾病戰略的轉變、臨床醫療工作的需要、改善醫患關系的需要等因素決定了醫學心理學已經成為當代醫學科學的三大理論支柱之一。這樣以教師為中心、以學生為對象的教學模式就面臨著與心理學理論相矛盾的巨大挑戰“醫學心理學”課程的教學改革,成為醫學院校課程建設的重要環節。
1.重新修訂教學大綱
通觀全國醫學院校,目前醫學心理學教材仍沿用傳統結構模式,即:以基礎心理學為主干,結合了變態心理學、臨床心理學、護理心理學等心理學分支學科理論,其中基礎部分占總學時的1/4,使得與醫學生密切相關的臨床心理學、醫患關系、心理干預等因為課時太緊只能草草帶過。內蒙古醫科大學所有專業學生使用的《醫學心理學》(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第二版)分12個章節,要求在24個學時之內講完,內容涉及面很廣,給教師的講授和學生的掌握都帶來了很大的困難。由于大多數醫學生畢業后不可能進入精神科或從事心理工作,這樣的課程安排使未來的臨床醫生既不重視課堂學習,又不能在實踐中加以應用,失去了學校課程設置的意義。
醫學心理學具有自然學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的雙重屬性具有實驗科學和理論科學的雙重屬性同時也具有基礎學科和應用學科的雙重屬性。這種雙重性給該課程的教學提出了雙重的要求。醫學心理學研宄的范圍主要是與醫學領域有關的心理學課題,普通心理學、發展心理學及社會心理學不包括在內,但是作為一門課程它必須考慮到授課對象的知識結構和一門學科與其他學科的銜接關系。醫學心理學的臨近學科有臨床心理學、行為醫學、變態心理學、健康心理學和護理心理學等,這幾個學科的研究對象和側重點是不同的。醫學心理學側重研究心理因素在軀體障礙中的作用與機制臨床心理學的研究重點是心理測驗和心理治療行為醫學主要采用行為主義的研究方法研究健康和疾病的問題變態心理學側重于探討各種精神障礙的心理原因和機制健康心理學側重于研究各種維持和提高心理健康的措施而護理心理學側重研究各種心理護理的原理與方法??梢钥闯鲠t學心理學與這些臨近學科既是相互包容又是相互獨立的,因為它們都有各自的研究對象和側重點。拓展醫學心理學學科外延,建立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體系是課程改革的當務之急。目前大多數醫學院校臨床醫學等專業開設的醫學心理學課程仍是將諸多醫學心理學分支學科內容合并為一??梢愿鶕W校具體情況選擇開設合適的選修課如心理學概論、心理測量學、神經心理學、心理診斷學、生理心理學、發展心理學、社會心理學、咨詢心理學、健康心理學、康復心理學、異常心理學等。作為教學這些知識對醫學生都是必修的但又不可能給醫學生開設6門心理學課程,隨著教學改革,醫學院校逐漸開設了臨床心理學、醫患溝通等選修課,給醫學心理學的授課帶來挑戰,現實的做法就是在醫學心理學的講授中兼容并蓄,同時講授其他幾個學科的內容但又要同時兼顧已選修過這幾門課程的學生。
在開設課程時間安排上目前部分醫學院校將醫學心理學課程安排在第三或第四學年,但此時才學習醫學心理學概論、心理學基礎知識部分,顯得太遲不利于學生整體素質的培養,與教學要求形成脫節現象,如果安排在第一或第二學年課程中有關醫學心理學的內容如心身疾病、心理咨詢與治療、病人心理、異常心理等與醫學專業課程緊密相關而本階段學生內外婦兒、診斷學等課程尚未開設學生常常感到難以理解掌握。因此,需要根據心理學的知識從基礎到分支學科從理論到臨床實踐合理安排課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安排在第一學年,醫學心理學課程安排在第三學年,臨床心理學課程安排在第四學年。
英國心理學家J.韋曼博士曾把醫學心理學研究的具體領域歸納為5個方面:(1)伴隨著老齡化、精神性疾病及神經學損害等因素的行為改變;(2)心理因素在醫學問題發生中的作用;(3)醫生-病人關系(4)病人對疾患和治療的反應;(5)治療的心理學方法。根據韋曼博士的歸類,我們認為醫學心理學的主要內容應分為:基礎心理學理論、異常心理、心身疾病、醫患關系、心理干預和心理健康6個方面。醫學心理學的教學時數會隨著各校的重視、師資力量的充實而有所增加,就目前的學時而言必須進行教學大綱修改重新分配教學內容,逐步縮小目前的基礎部分的知識而逐步擴大臨床部分的知識內容學時才比較適宜。就我們學校而言現在醫學心理學為限選課,24學時,在不增加學生負擔基礎上,結合目前一年級有心理健康教育課,二年級有社會心理學,四年級有臨床心理學、醫患溝通選修課,重新制定醫學心理學教學大綱,使之與前后知識呼應,又體現醫學心理學的特點,我們認為理論授課分18個學時進行,另外6個學時用于觀看影片、討論、辯論和考試等需要。學時上重新安排如下:講授醫學心理知識在開始先簡單回顧心理學的基礎知識,用2學時時間,異常心理、心身疾病、心理干預各占4學時,而醫患關系、心理健康2個內容各占2學時。這樣醫學心理學的課程圍繞一條主線展開,學生學習有章可循,教師授課主次分明。
2.改進授課方式、手段
醫學心理學中的許多概念都十分抽象,例如:情緒、思維、意志、認知、人格、特質、自我、智力、潛意識、心理應激……。所以,傳統教學方式已經遠遠不能滿足學生的需要,在教學中必須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和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豐富課程內容和形式,聯系臨床實踐。醫學心理學的課本不只是教師的“教材”,也應該成為學生學習的“學本”。包括形式多樣的學習活動如材料閱讀、討論、練習、實驗、案例分析等。而且在各章之前提供內容提要、學習目標、案例問題。從臨床實際中編撰醫學心理學課中的一些思考問題和案例。
在教學方法的選用上,可以采用電影、動畫、討論、辯論、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啟發式教學,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突破邏輯思維的框架。
借助于計算機技術生成文字、圖像、聲音、動畫等多種媒體,使單純用文字描述的心理測驗、心理咨詢、心理治療等心理學基本知識、技能能以準確、清晰、直觀、形象地場景再現出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教學效率的提高和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
在教學中,創設問題的情境容易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而使得學生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2。問題討論法實施的關鍵在于選材和問題的設定以及課堂氣氛的營造和控制,時間的安排和掌握也很重要。
角色模擬法是指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特點設定情景分派角色組織開展教學模擬活動。其優點是現場感應性強容易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學習熱情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動手能力。
例如在講“心理應激”這一章時可以將“應激的心理反應”中可能出現的各種“情緒反應”與“心理防御機制”結合起來用事件的形式加以講述??梢愿嬖V學生在每個個體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心理煩惱與困惑”也許還會遇到不同形式的“心理應激”。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思考在一個較大的負性生活事件中如大學生“失戀”“親人遭受意外”等假若“我”就是事件中的人物作為個體的“我”該如何面對?積極應對消極等待還是回避或逃避?請學生按照心理活動的規律分析這幾種解決方法的優劣。在教師引導和幫助下最后得出結論:當一個人面對應激時,如同身上背負著許多東西,單腿立地。這時會對自己說我實在堅持不住了,怎么辦呢/方法很簡單,把腿放下來就行了。
角色模擬法從現實出發,聯系生活實際,運用所學知識點去解決每個個體都會或多或少面臨的難題(“應激源”),幫助學生體驗實情,找出癥結,研究問題,尋求對策,并在課后讓學生以論文的形式寫出來。這樣做既能鞏固所學知識又有利于學生的成長和專業能力的培養。
在實例教學中運用靈活機制培養學生創新素質,醫學心理學課教師除在教學中應用心理學實驗儀器以及各種心理測試的模具和量表為學生開設示教實驗,還可以引導學生從事一些實驗和臨床研宄醫學心理學教學中加強實際案例教學的探索3,如發展心理學興趣小組,培養學生積極性,使之在努力學習心理學基礎知識的同時,針對現實社會的大中專學生存在心理因素問題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情況調查,并在教師指導下開設、組織心理咨詢講座以幫助他們解除心理障礙。
授課時既要通過簡單的課堂實驗和實驗室實驗這些實證的方法使學生了解和掌握人的心理活動規律及心理-生理的關系與機制,還要善于用描述的方法、思辯的方法從整體上講清人的心理結構、人格結構、醫患關系及心理的病理機制等;既要通過理論講授使之確定心身統一觀,從心身兩個方面認識人、觀察人、培養其人文精神,還要通過課堂練習使學生掌握簡單的心理課評定方法、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的基本方法。
此外,更新課程內容、豐富課程資源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重要的一環。在課程中吸納醫學心理學最新的研究進展,在現有教材資源基礎上提供多種學習資源,如教材配套光盤、基本練習、實踐活動、參考文獻、推薦閱讀、相關網站等,根據學校實際狀況加強醫學心理學實驗室建設,建立網絡學習環境,供師生交流、合作、查閱信息等。建立醫學心理學課程網絡教學系統提供教學資源、相關鏈接、論壇、留言板、試題庫、郵件列表等欄目促進師生、學生之間進行網上交流、合作、討論、答疑以及傳送作業等。
3.改革傳統的考核方式
教學評價作為檢驗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手段,應以教學目標為依據,充分體現靈活性與全面性等特點,調動學生積極性,真實反映學生能力,成為學生學習的動力;同時有效地考察教師教學質量、促進教學改革。教學評價可兼顧課堂表現、結業考試、論文撰寫等形式。課堂表現包括學生出勤情況、參與課堂討論、提出創造性見解的情況,結業考試主要采取筆試不僅考查知識面也注重考查對基本概念、理論的理解和掌握,課程論文包括小組合作學習主題報告、自主閱讀的文獻筆記以及案例分析等內容。
考試是檢查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手段。考試不僅要考核學生掌握理論知識的程度,更重要的是考核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4。目前學生考試內容死記硬背的多,發揮創造性思維和邏輯性思維的少,學生為了獲得好的學習成績,就必須背講義,教條地套教師的標準答案。針對以上問題,我們可以采用一些靈活的方式補充考試的不足。平時課堂要求學生以理解為主,多提問或讓學生提出問題由全班進行討論;對于大家普遍感興趣的問題,可以組織集體辯論,把辯論內容整理成文,酌情給學生加分,作為平時成績。此外,可以布置一些可供發揮思維的作業題。如:學習了人格一章后,要求學生通過簡單的人格(包括能力、氣質、性格)測驗,了解自己的人格特點,根據自己的成長過程,分析影響自己人格形成的因素和機制,并制定提高自己心理健康水平的方案??荚嚳梢苑乓恍┙浀溆捌托睦韺W錄像,讓學生針對其中的人物或情節給出心理分析,說明這些人物存在什么樣的心理問題,或采用了什么樣的心理防御機制,并且可以結合自身經歷談談體會。通過多種考核形式的進行,把單純考察學生死記硬背知識的水平,轉向側重考察學生的分析問題、理解問題、鑒別問題和解決問題等綜合能力方面來,真正發揮出考試的驗收作用,達到考試應有的督促、提高、檢查、評價的目的。
論文關鍵詞:舞臺焦慮 心理咨詢 個案研究
論文摘要:舞臺焦慮是一種與舞臺表演或參加表演活動有關的焦慮,已成為舞臺表演者關注的焦點。特別對于一部分音樂表演專業的學生來說,舞臺緊張是災難性的。本文特別選擇了一位藝術院校音樂表演專業的學生在心理咨詢中的典型案例為例,綜合運用了“心理分析”、“認識領悟”、“行為療法”等治療方法使來訪者對這一心理障礙產生的原因有所領悟和認識,然后采用系統脫敏法、放松和模擬情境,逐步減輕求助者與人接觸的緊張情緒,最后達到咨詢目標,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
舞臺焦慮是一種與舞臺表演或參加表演活動有關的焦慮,是一種舞臺緊張( stage stress),又稱表演焦慮( performances anxiety ),或怯場( stage fright)。表演者在舞臺上進行藝術表演的過程中,幾乎都會體驗到不同程度的緊張,有些人并不為此所困擾,因為這種緊張是可以承受的;有些人甚至喜歡一定程度的緊張,因為這種緊張狀態會使他們超常發揮,表現出比平時更好的水平;[1]但還有相當一部分音樂表演者,特別是初入表演專業的學生來說,舞臺焦慮是災難性的,常常令他們痛苦不已。
一般來說,當舞臺表演者對當前的或預計到的情境產生擔憂傾向時,易引起舞臺焦慮。引起舞臺焦慮的心理因素有意識、動機、心境、無意注意,性格、承受能力等,[2]以上因素常常嚴重地影響音樂表演者的表演質量,使他們在臺下訓練時的水平得不到正常發揮,甚至導致演出失敗,進而引起更嚴重的舞臺焦慮。不少人由于陷入這種惡性循環不可自拔,最終被迫改行,離開舞臺生涯(Lockwood, 1989[3])。應該說,舞臺焦慮者主觀上都愿意有更好的表現,但“評價恐懼”(evaluation apprehension)使得他們害怕別人對自己的表演做出不友好的反應(社會拒絕),從而選擇緘默這一自我保護的策略。從自我主觀上而不是依據客觀世界做出的負面評價,很可能使表演者的表演才能無法正常發揮。
這種現象在藝術院校音樂表演專業學生中也大量存在,其在舞臺上的失敗體驗往往還會嚴重地影響到音樂表演專業學生的日常生活情緒,出現抑郁、焦慮、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和神經衰弱等癥狀,使日常的精神狀態和健康狀態惡化。所以說,舞臺焦慮是許多音樂表演專業學生在學習道路上的“攔路虎”,除了影響他們的專業成績和信心以外,也給他們帶來了巨大的精神負擔。
在國外,對于舞臺緊張的藥物治療方面,β阻斷劑(beta—blockers)通常是醫生的首選藥物。β阻斷劑可以迅速有效地降低緊張焦慮的癥狀,而且并不破壞演出者的表演狀態。但是這畢竟是一種臨時解決的辦法,長期服用這種藥物的潛在副作用尚不清楚,而可能造成音樂家對藥物的依賴性的危險則是顯而易見的(Dubovsky,1990;[4]Nubé,1991;[5]Nies,1990[6])。而對于不很嚴重的舞臺焦慮現象,目前無論國外或是國內,在專業上通常采用兩種方法:第一對所要表演的音樂內容進行反復分析和練習,以降低可能的失誤概率;第二反復排練,以提高對舞臺緊張的承受能力。在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方面,心理學家們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和臨床實踐,在不同心理學理論模式的基礎上形成了不同的治療方法。而這其中認知行為療法占據了重要的地位。本文通過對一例舞臺焦慮個案的心理咨詢,闡述了系統脫敏法、放松和模擬情境等行為療法在舞臺焦慮治療中的應用及其效果。
一、個案一般情況介紹
求助者,女,16歲,音樂表演專業鋼琴方向中專學生,因不敢參加鋼琴比賽由教師介紹并勸說來到心理咨詢室。本人自述“害怕表演、沒有表演欲、缺乏自信心,希望能改變性格”為主訴前來就診。平素身體健康,家族無精神疾病和器質性傷病史。
由SCL-90量表顯示:人際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和強迫高于常模,其中,強迫癥狀(3);焦慮因子(2.9);恐怖因子(2.71);敵對因子(2.5),提示有中度焦慮。
由卡特爾16PF個性量表可見:持強性(E)因子顯示被試自信心缺失,即使處在十全十美的境地也常有“不如別人”的感覺,在人群中通常有些羞怯,有不自然的姿態和強烈的自卑感,拙于發言、不愿和陌生人交談;敏感性(I)因子顯示被試是一個敏感、感情用事、具有藝術氣質的人;憂慮性(O)因子中被試顯得憂慮、抑郁、容易煩惱,時常覺得世道艱辛,人生不如意之事常八九,甚至很沮喪、悲觀,時時有患得患失之感;緊張性(Q4)因子顯示被試常為緊張所困擾,陷在激烈的掙扎之中,通常缺乏耐心,心神不定,過度興奮,雖時常感覺疲乏,卻又無法徹底擺脫以求寧靜;適應與焦慮型(X1)因子顯示被試對當前的學習、生活環境適應得不是很好,容易激動焦慮,對于自己的境遇常感覺不滿意,缺乏毅力,常半途而廢,不肯奮斗努力,高度的焦慮不但減低學習的效率,而且也可能影響身心健康。感情用事與安詳機警型(X3)因子顯示被試做事一般會經深思熟慮后才下決定,是一個較為含蓄的人,情感豐富,溫文爾雅,講究生活藝術,但是情緒多困擾不安,通常容易因挫折而氣餒。
由音樂表演專業舞臺焦慮量表顯示:沒有在觀眾面前表演的愿望;表演前晚往往難以入睡;擔心自己跑調卡殼,能獲得表演的成就感;表演時注意力不集中;上臺前情緒緊張,心情沉重;看到臺下觀眾呼吸急促;不自信,覺得很難堅持到最后;上臺時頭皮發麻,四肢僵硬;在臺上頭腦一片空白;不能全身心的投入表演;不敢看臺下的觀眾;面對觀眾,頭腦空白,思維混亂,語言不連貫;不認為上臺表演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表演時手發抖;口干舌燥;在乎別人的評價;上臺時容易忘記表演內容;不喜歡在臺上的感覺;認為在臺上表演的效果比別人差;上臺前總會胡思亂想;自認為是一個自娛自樂、孤芳自賞的人。
而其專業教師則認為該求助者在鋼琴學習上悟性很高,專業成績也優秀,很多曲子教師認為按照其能力是可以彈下來的,但其一直對自己不自信,遇到演出或者比賽這種事情通常第一反應是自己不行的而選擇回避。
綜合分析所獲得的臨床資料,求助者智力水平正常,個性內向,對于緊張情緒缺乏自我調適的能力,在碰到音樂舞臺表演、考試或比賽時,情緒不穩定,甚至影響到其他社會功能。階段性整體心理健康狀態較差。求助者的心理與行為的異常表現屬于心理問題的咨詢范疇。診斷:根據心理異常區分的三原則,病程持續時間較短,能照常學習生活,意識清楚,自知力完整,情緒低落,因此診斷為舞臺焦慮。[7]
問題主要表現為以下三個方面:對于即將面臨的鋼琴比賽有焦慮和退縮情緒;缺乏自我調適、減壓的能力;學習適應性不良。
二、治療過程簡介
咨詢過程大致分為心理診斷階段、幫助和改變階段與鞏固和結束階段三個階段。第1次面談,和求助者建立治療關系,收集資料進行診斷,完成心理測驗,并與求助者討論治療的目標、時間和設置,每周兩次,每次50分鐘,總8次。第2次治療,與來訪者一起從生物、社會、心理等方面對癥狀形成的原因進行了分析:(1)生物學原因:來訪者正處于青春后期,自尊心強,情緒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2)社會原因:父母教養方式的影響,近期經歷了刺激強度較大的負性生活事件,自信心嚴重受挫。(3)心理原因:對自我極高道德和完美主義的要求,以及反邏輯思維和不良的歸因傾向的存在,對現實問題的誤解和錯誤評價,并布置家庭作業,收集舞臺表演中焦慮的事件。 轉貼于
第3~4次治療,求助者回想起在專業學習中的一件往事,因為同學之間的嫉妒造成了一些口角和不愉快,在后來的相處中總感覺心理有陰影,總覺得有人在嘲笑自己,覺得自己不如別人,對老師交代的事(如演出、比賽等任務)也總是不如別人自信。治療師向來訪者介紹了認知治療理論,啟發她認識到心理問題是她的認知出現偏差所導致的。對求助者的負性思維進行盤結,幫助她理解其自動負性思維的不合理性,同時與求助者一起引導其摒棄錯誤觀念和認知,尋找用合理的思維來替代不合理的自動思維,建立積極認知,以引導求助者逐步以客觀積極的思維替代消極扭曲的思維,走出原有的循環誤區,并布置作業,進行認知治療每日記錄。同時建議找關系較好的同學了解你在舞臺表演中的“不自然”狀態是否確實,目的是通過調查,克服“想象觀眾”的作用。在這兩次治療中還結合求助者關于記譜的問題和她探討了音樂教育心理學和音樂應用心理學的一些方法,幫助她運用記憶的原理和方法進行學習,以克服她最害怕的忘譜和記譜的問題。
第5~7次治療,對求助者在思維、領悟及行為上的進步給予肯定和鼓勵。求助者逐漸認識到情緒是不應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應“順其自然”,以平和的態度面對舞臺表演。教會來訪者在指導下練習肌肉漸進性放松訓練,如:坐在椅子上,按手臂、頭部、軀干、腿部的順序,先緊張,后放松的方法,通過了解緊張與放松的不同,最終體會全身放松的狀態。在此基礎上,根據家庭作業建立等級脫敏表,并開始實施系統脫敏。首先找出舞臺表演過程中感覺焦慮的環節,按各環節的恐怖程度按由小到大的順序排列,依次從引起輕微焦慮到最焦慮的順序突然呈現在來訪者的面前,讓來訪者體察自己的情緒反應和心理反應,通過反復訓練最后達到在想象中能夠自如的進行舞臺表演。要求她回去后按照所教放松方法每天做二至三次想象——放松訓練,以達到兩三分鐘內迅速放松全身的目的。在想象訓練達到目的后,進行實際情景演練,逐漸在現實生活中形成健康的觀念和行為。第8次治療,求助者感覺好多了,其癥狀的改善:情緒穩定,舞臺表演改善,學習生活處于良性循環中。同學和教師反映求助者比以前更自信和主動,也順利地參加了教師要求的鋼琴比賽并且入了圍。心理測驗的結果:SCL-90各因子分均在常模范圍;SDS:抑郁嚴重指數為0.45,沒有抑郁;SAS標準分46,沒有焦慮。對治療過程進行總結,請求助者談談自己的體會和感受,并總結整個咨詢過程中的成長。
三、總結與反思
在本案例中,治療師與求助者建立了良好的咨詢關系,全面地掌握了求助者的情況,取得了她的信任,并且和該求助者的專業教師及時溝通(這一點在音樂表演專業學生來說至關關重要,特別是該生專業老師的點滴言行都會影響她的情緒),因此在咨詢中得到很好的配合。求助者的智力水平以及悟性也是咨詢取得成效的重要基礎。治療師針對求助者的成長經歷、性格特點以及具體情況,在治療過程中應用認知療法協助求助者調整認識觀念,從而改變了其負性情緒,綜合運用了“心理分析”、“認識領悟”、“行為療法”等治療方法,并且告訴求助者“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使其領悟到的很多東西是要在長期的訓練下才能見到效果,保持自己的耐性很重要的。正如求助者后來的自我評價一樣:“現在上舞臺的時候,突然發現有種享受的成分注入其中,那種感覺是一般人都感受不到的,有時面對臺上的燈光、臺下的觀眾,心情竟然非常澎湃,絲毫沒有了以前緊張、恐懼感,而且非常想傾盡全力地將熱情傳達給觀眾,這是讓我和老師一直都感到欣慰的。而在將來的舞臺生涯中,這些進步也將帶給我無限的幫助。音樂的最高宗旨是享受,當音樂表演者完全解除了外界帶給她的緊張壓力之后,在表演過程中的放松的享受,那才是真正所要獲得的?!?/p>
參考文獻
[1]高天. 《音樂家的舞臺緊張以及音樂治療的應用》.《中央音樂學院學報》.1998(2):74-79.
[2]李新潮.《舞臺表演焦慮對演出的影響及其調適》.《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 30(6):112.
[3]Locwood, A. H. (1989). Medical problems of musicians.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20, 221-227.
[4]Dubovsky, S. L. (1990). 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New concepts and psychopharmacological therapies.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iatry, 51 (Supp l. 1) , 3-10.
[5]Nubé, J. (1991). Beta2blockers: Effects on performing musicians. Medical Problem s of Performing Artists, 6 (2) , 61-68.
[6]Nies, A. S. (1990). Clinical pharmacology of beta-adrenergic blockers. Medical Problems of Performing Artists, 5(1) , 27-32.
[7]田萬生, 方平. 《大學生集體咨詢的實驗研究》. 《中國心理衛生》1999, 13 (1) : 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