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28 15:52:0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校本培訓研修總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為充分發揮校本教師培訓的基本功能,全員提高教師的教育素養與專業水平,全面促進學校教育改革與發展,我們有必要思考、探索、建立一個校本教師培訓證書機制,從證書的發放、等級的確定、效力的規范等方面規范和完善校本教師培訓工作。
一、證書發放等級
證書放發等級,指的是教師依據一定培訓標準、完成相應培訓內容、達到相應等級后所獲得證書級別。給參與培訓班學習且具備專業培訓水平的教師發放相應的校本培訓等級證書,既可以充分體現終身教育、終生學習等可持續性發展的現念,又可以最大限度地調動教師廣泛參與校本教師培訓的主動性與積極性,根據當前校本教師培訓實際情況并本著操作性、應用性、普適性等原則,校本教師培訓等級證書應當分為普訓級、提高級和研修級等三種。
普訓級培訓。普訓級培訓的主要對象是年輕教師,培訓的重點是提高他們實施教育教學活動的有效實踐能力和教育藝術水平。培訓的內容主要是:教育教學主要規律與原則、教育教學基本方法、師德品質修養、教育學和心理學知識、現代教育技術等。在學習提高基本專業知識的基礎上,要求年輕教師結合自己教學實踐體會堅持撰寫教學日志、教育心得等文章,為以后開展教育教學研究奠定思想認識、行為習慣和表達基礎。參與了一定階段的普訓級培訓,并且經過書面、口頭、教學效果反饋等方面的綜合檢測,確認達到普訓級培訓標準要求的教師,可獲得普訓級校本培訓證書,并可以申請進入提高級校本培訓。
提高級培訓。提高級培訓的對象主要是中青年教師,培訓的重點是培養他們教育創新精神和創新教學能力。培訓的內容主要是:現代教育思想與教學理念、教育改革與實驗知識、教育科學研究方法、學生管理經驗與技巧等。在全面提升專業素養的同時,應當要求中年教師結合自己的教育體會積極撰寫教改實驗、管理育人、教學研究等文章在校內廣泛開展交流或公開發表,并積極鼓勵他們參與各種類型的課題研究活動,以強化其研究意識、提高其研究能力。參與了一定階段的提高級培訓,并且經過書面、口頭、教育效果反饋等方面的綜合檢測,確認達到提高級培訓標準要求的??色@得提高級校本培訓證書,并可以申請進入研修級校本培訓。
研修級培訓。研修級培訓對象主要是壯年教師,培訓的重點是提高他們對實踐經驗總結和提煉概括的能力與行為。培訓的內容主要是:中外著名教育家思想與觀念、國內特級教師、教育名師的教育歷程研究、學生典型個案研究,積極開展教育教學改革實驗,系統總結自己的教育經驗等。在輔導帶領年輕教師的同時,應當積極主持學校教育科研課題的研究,認真總結反思自己的教育經歷與教育探索,撰寫并公開發表相關的教育教學研究文章。參與了一定階段的研修培訓,并月。經過書面、口頭、教育效果反饋等方面的綜合檢測,達到了研修級培訓標準要求的,可獲得研修級校本培訓證書。
上述三種培訓等級確立主要體現出普遍性、一般性原則,對于特別優秀的教師。也可以酌情提前進入高一級的培訓級別。隨著校本教師培訓工作蓬勃有序地開展,其培訓證書應當是全國通用有效的。
二、證書發放權限
培訓證書的發放,直接關系到校本教師培訓的效果質量和發展導向,關系到每一個教師的切身利益和學習欲望,因此,應當根據適度從嚴、分級發放、動態管理的原則,結合學校、教育行政管理部門的管理特點,對校本教師培訓證書的三種類型發放權限應當具體如下。
普訓級校本教師培訓證書發放。普訓級校本培訓證書的發放權在教師所在學校。普訓級培訓證書的發放依據:一是培訓時間,即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整地參加了相關的培訓活動;二是培訓成績,即培訓綜合測試達到學校制定的合格標準;三是培訓效果,即教學工作、教育質量明顯提高等。普訓級校本培訓證書是一次性的,終身有效。
提高級校本教師培訓證書發放。提高級校本培訓證書的發放權在縣區級教育行政部門。提高級培訓證書發放的依據是:一是培訓時間,即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整地參加了相關的培訓活動;二是培訓成績,即培訓綜合測試達到了縣區教育行政部門制定的合格標準;三是培訓效果,即學校出具的其培訓后教育工作質量提高的相關證明。提高級培訓證書實行動態管理,提高級校本培訓證書有效期為10年,10年期間可以享受其應得的權益;10年到期后,可重新申請培訓測試,合格后即可換發新證書,繼續享受其權益,不合格,享受權益取消,重新申請參加提高級校本培訓。
研修級校本教師培訓證書發放。研修級校本培訓證書的發放權在地市級教育行政部門。研修級培訓證書發放的依據是:一是培訓時間,即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整地參加了相關的培訓活動;二是培訓成績,即綜合培訓測試達到了地市級教育行政部門制定的合格標準;三是培訓效果,即學校、縣區出具的其培訓后的教育教學工作質量提高的證明以及公開發表的文章。研修級證書實行動態管理。研修級校本培訓證書的有效期為5年,5年期間可享受其應得的權益;5年到期后,可重新申請培訓測試,合格后即可換發新證書,繼續享受其權益,不合格,享受權益取消,重新參加研修級校本培訓。
校本教師培訓證書分三級發放,不僅體現出校本教師培訓立足基層、培訓基層、服務基層的培訓理念,而且也充分表達出校本培訓的權威性與嚴肅性。特別是提高級和研修級校本培訓證書實施動態化管理,可以從根本上確保教師始終處于持續學習、不斷進步的良好態狀,促使校本教師培訓逐步走上制度化、規范化、專業化的發展道路。
三、證書作用效力
影響校本教師培訓有效開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它的具體作用和效力。如果校本培訓的等級證書的作用足以影響教師的工資提升、職稱評定、選聘任用,其效力足以說明其培訓態度、學習質量、專業水平,毫無疑問,每一所學校都會非常重視此項工作,每一位教師都會積極參加培訓工作。
目前,一個必要性、操作性、可行性的辦法,就是將校本教師培訓證書與教師的學歷證書、外語證書、計算機證書、教師資格證書一樣,作為教師晉升專業技術職稱的一項硬性資格。具備了相應等級的培訓證書,方可申報相應的專業技術職稱,沒有相應的等級培訓證書,不得申報相應的專業技術職稱。具體辦法如下:參與普訓級校本培訓,獲得普訓級培訓證書,方有資格申報初級專業技術職稱;參與提高級校本培訓,獲得提高級培訓證書,方有資格申報中級專業職稱;參與研修級校本培訓,獲得研修級培訓證書,方有資格申報高級專業技術職稱。
為了彰顯校本教師培訓的持久性,體現終生學習的現念,還可以進一步探索、實施校本培訓證書動態管理制度。取得了中級、高級專業技術職稱的教師,仍需不斷地參與校本培訓。如在中、高級專業技術任期內失去了提高級或研修級培訓證書,其專業技術職稱應低聘一級(即高級自動低聘為中級、中級自動低聘為初級),工資也相應降低一個級別。待重新取得了原有的培訓證書級別后,專業職稱即可恢復原級別,工資也自動恢復原級別。
一、檢查程序
1.檢查對象:所有在教學崗位的教師。
2.檢查次數:每學期期中和期末各一次,學期期末綜合評定。
3.檢查內容:《校本研訓活動記錄冊》規定內容,即“備課上課”、“聽課評課”、“命題育人”、“研修記錄”。
4.評比等級:期中和期末分別評出A、B、C三個等級。
5.結果運用:結合期中和期末兩次檢查,綜合評出優秀、合格和不合格等次,對優秀等次將予以獎勵。
二、檢查方案
(一)期中校本培訓檢查評定標準
1、以聽課評課和研修記錄為重點。
2、評定標準
A等級:
(1)聽課評課:5節以上(包含5節),表頭信息填寫完整清晰,有過程記錄、過程評價、板書設計總結評價,缺項降級;
(2)研修記錄:滿2500字(4頁),包括研修活動記錄和教學筆記,缺項降級。
B等級:
(1)聽課評課: 3—4節課,表頭信息填寫完整清晰,有過程記錄、過程評價、板書設計總結評價,缺項降級;
(2)研修記錄:1500字以上(2—3頁),包括研修活動記錄和教學筆記,缺項降級。
C等級
(1)聽課評課: 2節課以下,包括聽課記錄和評價意見,必須有過程評價和終結評價;
(2)研修記錄:1500字以下,包括研修活動記錄和教學筆記。
(二)期末校本培訓檢查評定標準
1、檢查項目:全面檢查《校本研訓活動記錄冊》規定內容,即“備課上課”、“聽課評課”、“命題育人”、“研修記錄”。
2、評定標準:
A等級:過程研訓中含四個項目(備課上課、聽課評課、命題育人、研修記錄)完整規范。
①備課上課:包括開課通知、教學設計、評價意見和自我診斷,要求每項必須完整、不能缺項,缺項降級;
②聽課評課:在10節以上(包含10節),表頭信息填寫完整清晰,有過程記錄、過程評價、板書設計總結評價,缺項降級;
③命題育人:“命題”,要求有試卷材料和試卷分析;“育人”,要有個案研究和心理輔導,缺項降級;
④研修記錄:要求滿5000字(8頁),包括研修活動記錄和教學筆記,要求讀書筆記、活動記錄、反思筆記、學習心得齊全等,缺項降級。
B等級:
①過程研訓項目完整,聽課達到10節;
②過程研訓中四個項目基本齊備但不夠完善。
C等級
①聽課達到10節;
②四個項目缺一項以上;
③記錄明顯不符合研訓內容、記錄過簡、或者空白的。
(三)期末綜合評定標準
1、優秀等級:期中和期末兩次均被評為A等次以上,認定學時并予以獎勵;
關鍵詞:農村學校;校本研修;推進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36-0107-02
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的專業素質直接制約著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全面提升教師素質,打造優秀教師群體,是保證學??沙掷m發展的重中之重。校本研修作為一種提高教師專業水平的重要途徑,一經引入就因其貼近教學實驗場,有效地解決了工學矛盾,節省培訓經費,而受到教育管理部門和教師的歡迎。在校本研修中學??梢砸劳凶陨淼馁Y源優勢和學校特色,以深化教育改革和優化學生成長環境為主要內容,以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為主要形式,有計劃、有目的、有組織地開展教學研究,改進教學方法、教學策略、學習方式,進而提升教學效果。但是,農村學校校本研修因為缺少專家引領、教師能力水平偏低、知識結構不夠合理、獲取信息資源通道不暢、缺少有效的激勵措施,導致研修范圍狹窄,過程流于形式,效果不佳,亟需結合農村學校特點和實際情況,探索校本研修的有效推進機制,為農村學校教師專業發展搭建一座橋梁。
一、校長引領策略
教育改革的成功與否,校長起著核心作用,這已成為不爭的事實,一個好校長,成就一所好學校。在提高農村教師專業化素質的校本研修中,農村校長作為組織倡導者、學科領軍者、思想引領者、成功激勵者,勢必發揮著核心作用。校長依靠其人格魅力、辦學思路、管理藝術帶領教師構建研修組織,制定共同愿景,選擇研修內容,優化研修活動的組織過程,在思想上引領教師,在行動中與教師共同探討、共同研究。以促進學生的最好發展為目的,引導教師努力實踐先進的教育理念,指導教師針對教學實際問題進行探索研究,在教學實踐中進行反思,讓教師理解教學、研究教學、愛上教學,提升研修的針對性,讓研修落地生花。因此,校長要敏于學習,勤于思考,積極獲取新的信息,調整自己的教育策略、管理能力,始終站在教育改革的最前沿,深刻把握教育規律,順應時代潮流,保持創新活力,增強服務意識,為教師成長創造良好的生長環境,更好地引領教師開展校本研修。
二、外界干預策略
農村教師專業視野比較狹窄,專業理論基礎不夠厚實,往往導致研修活動在低水平層次上不斷重復,缺乏專業提升的動力。因此需要專家給予外部干預,充分挖掘培訓資源,提供專業發展咨詢、答疑解惑、案例分析、總結經驗,幫助教師正確認識自己專業發展水平,了解自身不足;對研修中出現的問題及時解決,防止教師因為遇到疑難而出現激情喪失、熱情退卻的現象;對教學案例進行專業分析和指導,使教師獲得更多的先進教學理念、成熟的教學方法和豐富的教學藝術;對研修中的經驗和做法進行總結,并上升到理論層次,進一步指導研修活動開展。通過專家的言傳身教,更新教學理念,提升教學技能,改進教學方法,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在聘請外部專家受到經費、時間等客觀因素限制的情況下,可以借助信息技術開展網絡研修指導,也可以將本地教研員、教研組長和骨干教師組織起來,構建一支校本培訓巡回指導隊伍,指導本地學校開展校本研修,發揮整體功能。
三、內部激勵策略
針對教師發展、資源建設和教學質量,學校應該逐步建立與自身發展相適應的內部激勵機制,制定完善的考核評價體系,將校本研修納入教學評價體系當中,加強校本培訓的制度化、規范化建設,調動、激勵、促進不同基礎、不同類型的教師的積極性,使每一個教師都能通過努力達到預期目標,提升校本研修的執行力。激勵機制可以是目標激勵、榜樣激勵、情感激勵,也可以是物質激勵,目的是激發教師內心積極向上的動力,提升教師的學習、研究積極性,鼓勵教師遵循教育規律,著眼于學生個性培育,不斷去探索、追求,努力使自己成為教學的研究者、學生的引導者,防止教師因為缺乏進一步發展的目標與動力而出現“職業倦怠”,導致對校本研修忙于應付,疲于對付,通過激勵機制逐步形成自我發展、自我提升、自我創新的內在動力和研修文化。
四、個人自修策略
教師職業的特殊性,需要教師不斷地學習,不斷填補自己的知識空白,才能適應不斷發展的教育形勢。新課程強調要使學生能適應終身學習的要求,具有終身學習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作為學生學習的參與者、引導者,更需要有指導和控制自己學習的能力。校本研修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途徑,教師要發展,自主學習是一種最有效的策略。教師就要把自己置于主人的地位上來學習,充分利用業余時間,自我選擇、自我調控、自我評判反思,全面學習黨的教育方針、政策、新課程的理念及教育的法律法規,提高自己的對教育的認識。教育工作周期長,可塑性大,個人自修還需要學習和研究別人教育的成功經驗,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的實際,取長補短,與文本對話,與專家對話,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和水平。
五、同伴互助策略
新課程最常見的方式就是合作學習,同樣,教師也應該在教學過程中構建學習型組織,學會合作,形成合力。通過互相聽課,集體備課,同課異構,開展課例研究,讓教師在專業上切磋,挖掘放大教師教學個性和特色,以團隊形式進行研究,改變教師固化的心理模式,達到分享經驗、共同成長的目的。培養教師進行隨堂反思、總結經驗得失的良好習慣,提倡多寫教學隨筆。在研修活動中,將自己的經驗總結與同組教師分享、討論,在思維的碰撞中產生火花,并將這種瞬間產生的靈感記錄下來,再嘗試、再提高,實現自我超越。同伴互助不要僅限于學校內部,學區之間、城鄉之間、不同地域的學校之間可以實現大范圍內的連結,構建寬泛的學習共同體,利用網絡,開展網絡校本研修,進一步拓寬參與范圍,使校外資源與校內資源相結合,引導教師同伴互助,防止同一學校,同一地區,教師能力發展水平的同質化導致校本研修的局限性。
總之,農村學校校本培訓要取得實效,必須結合校情實際,探索有助于推進校本培訓的有效策略,采取“輸血”與“造血”相結合的方式,一方面為校本研修注入活力,另一方面要激發教師潛能,雙管齊下,推進校本研修有序開展,保證校本研修質量,提升教師專業素養,促進農村教育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美]瑪麗蓮(Tallerico·m),著.校長引領教師專業發展——全國中小學校長培訓參考用書[M].盧立濤,安傳達,譯.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8.
網絡環境校本研修培訓評價校本培訓(school―based in service training)最早可追溯到20世紀70年代中期的歐美國家,被稱為“教師在職培訓的新概念與新策略”,目前已成為西方國家師資培訓的主流。按歐洲教師教育協會1989年的界定,校本培訓指的是源于學校課程和整體規劃的需要,由學校發起組織,旨在滿足個體教師的工作需求的校內培訓活動。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校本培訓已逐步與互聯網掛鉤,正如我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所說:“未來教育=人腦+電腦+網絡?!?/p>
2008年,福建省戴建濱老師曾提出這幾種網絡環境下校本培訓的模式:專題培訓模式、教學案例培訓模式、教師博客培訓模式、課題研究培訓模式、即時聊天培訓模式。如今,這些培訓模式已廣泛運用于我們的教育教學實際中。但隨著教學理念的更新,電子白板、觸摸一體機等先進教學設備的出現,原有的校本培訓模式有的已很難適應學校的發展,該如何構建實施新型的網絡環境下校本培訓的模式呢?
一、校本培訓對象的變更
為建設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教師隊伍,教育部頒布了《關于大力加強中小學教師培訓工作的意見》(教育部教師[2011]1號)文件。2013年,根據教育規劃綱要提出的對教師實行每五年一周期的全員培訓要求,教育部又出臺了《關于深化中小學教師培訓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訓質量的指導意見》(教育部教師[2013]6號)文件。
根據文件精神,大家仿佛約定俗成,習慣于針對本校的教師進行多種形式的校本培訓。這種培訓立足于自身、有益于本校,可以收到“立竿見影”的功效。但這種培訓范圍的常態化,恰如青蛙“坐井觀天”。后來,人們的目光漸遠,逐漸把校本培訓對象調整為“本校教師+外校教師”。這樣,不但擴大了交流范圍,也使更多的教師獲得成長。
那么,校本培訓的對象是不是僅此而已呢?當然不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強調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師生之間應形成“學習共同體”。因此,我們認為:在對教師進行校本培訓的同時,也可把學生納入校本培訓的范疇,因為我們最終的目的是“教學相長”,是師生的共同發展。
二、校本培訓模式的構建
培訓對象的變更,促使我們構建校本研修新模式――“師生培訓一體化”。通過師生一體化培訓,可以實施這樣幾個轉變:培訓內容從“知識的傳遞”向“知識的處理和轉換”轉變;培訓組織形式由“固定地點、集體授課”向“室內外教室、實踐”轉變;培訓手段由“口授、黑板”向“多媒體、網絡化、現代化教育技術”轉變。培訓目標從教師發展向師生共同發展轉變。
1.培訓對象一體化
“培訓對象一體化”是指教師、學生共同參與培訓,同時學習、同時完成學習任務。學校可采用自主報名方式,組建教師培訓“學術團隊”,以教師專業成長為紐帶,以提高教師教育教學水平和教育教學質量為宗旨。根據學校實情,合理安排集中培訓時間,每月可定性活動2~4次。同時利用課余時間,進行網絡學習。當然,這種網絡培訓是有時間節點的,周期不宜太長,一般以1~2周為宜。
教師活動主要采取分散與集中相結合的方式,圍繞“專業引領、同伴互助、教學反思”三個重點,針對教育教學實際中存在的熱點問題,深入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內容包括“觀看教學光盤、課例研討、課題研究、課件制作、論文撰寫、專題講座、案例分析、教育敘事、教育沙龍”等多元化的校本研修活動。
學生活動依然圍繞“學業引領、同伴互助、教學反思”三個重點,主要采取網絡學習方式,分為“自主學習”“隨堂檢測”“課外拓展”三大環節,采用類似“翻轉課堂”式的教學方法進行培訓。重點針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得與失、疑難與困惑開展活動,內容包括“板塊學習”、“名師解疑”“專題討論”“綜合練習”“實踐探究”等。當然,學生培訓的課程科目要依據個人愛好,讓他們自主選擇。
2.主題培訓一體化
“主題培訓一體化”是指教師、學生在同一個內容、同一個主題下進行的校本培訓。雖然培訓內容、培訓主題相同,但培訓目標不同、培訓層次不同、培訓手段也會有差異。
創新理念是:把教師培訓目標學習內容的形式策劃為實施學生培訓目標的學習內容,如此設計就可以同時實現顯性教師培訓目標和隱性學生培訓目標。也就是說,把實施教師培訓目標的過程策劃為實施學生培訓目標的學習內容。
例如,教師、學生培訓的同一個主題、同一個內容是觀看教學光盤。我們就選取同一課教材進行,讓教師光看這一課的教學實錄,圍繞教學視頻完成相關的學習任務,諸如評課議課、案例修改,并從中獲取教育教學理論,提升自身的業務水平。學生則安排觀看由教師制作的本課教學微視頻(微視頻是教師培訓應完成的學習任務),運用“翻轉課堂”的形式,進行10~15的學習。然后根據教學目標,對課文的知識點進行梳理,并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諸如新知識點學習、鞏固運用、課外拓展等。
這種“主題培訓一體化”,融現代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于培訓中,為師生推開一扇嶄新的校本培訓之門。
3.組織形式一體化
“組織形式一體化”是指教師、學生培訓組織形式大致相同,都以網絡為載體,提供課程資源、平臺支持、專家團隊、教學管理、咨詢答疑等全方位培訓服務。倡導小班化學習,可根據培訓者水平差異組班,也可分學科編班或按年級分班。通常采用案例式、探究式、參與式、情景式、討論式等多種方式開展培訓。鼓勵師生自主選學,在培訓課程內容、培訓時間、培訓途徑等方面,為師生提供個性化、多樣化的選擇機會,增強培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在實施過程中,可舉行培訓啟動儀式,師生共同制定個人發展或成長計劃及相關的考核細則。統一配備班級輔導教師,負責本班的學科作業批改及評薦,負責編制班級簡報,組織本班的輔導答疑及學科教學活動;負責督促本班學員按時完成作業、積極參與論壇交流;班級輔導教師要對學員提出的問題及時梳理、反饋和點評,收集并整理學員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共性問題。同時建立相關的學員QQ群,利用QQ群通知,上傳學習資料。借助網絡完成培訓任務,包括學習時限、作業完成、知識檢測、學習感言等。最后根據他們的學習效果進行評估,頒發相應的合格證書。
三、校本培訓結果的評價
校本培訓結果的評價,要注意評價方式一體化。所謂“評價方式一體化”就是在師生培訓評價過程中,建立培訓學分認證制度,學時學分合理轉化。
一般情況下,培訓考核要注意這幾點:學員網絡學習與相互研討相結合、遠程性考核與總結性考核相結合、合格評價與激勵性評價相結合、自我評價與他人評價相結合。
培訓考核多數采用百分制,以網絡平臺資源中的五個模塊學習情況的累計總分為評分標準,分學習時間、作業、教學設計與反思、研修日志和論壇研討五部分學習內容,累計達到60分作為培訓合格的依據。學習時間界定、模塊占分比例等,可依據培訓目標靈活制定。
一、教學目標
加大力度狠抓教學,努力抓出實效、抓出成績,做到以人為本、以學生發展為本,以教育科研為先導,以課程改革為動力,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創新課堂教學模式,倡導學生積極思維、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二、具體工作
(一)進一步規范教學常規,向規范管理要質量
1、統籌安排,加強管理。
本學期我們將進一步科學優化教學常規管理工作,加強日常指導檢查,認真開展學科教學質量調查研究工作,發現問題,認真分析,及時了解教學質量狀況,通過調研發現問題,調整策略,全面提高。進一步強化學校電化教育工作,規范學校電教、教學信息化的管理,加強多媒體教室的使用,嚴格加強電教設備的維護,保證設備的使用率和完好率。
2、加強常規管理、注重過程實效。
我們將以進一步規范教師日常教學行為為突破口,保證教學質量的提高。
(1)備課。個人修改,注重反思。教師要明確一課、一章節、一單元、一冊、一年級的知識點和能力點、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師要認真鉆研教材,做到心中有人(學生),胸中有書(教材),站在全局的高度駕馭教材(整合教材)。備教法設計,抓重點難點(根據生情、班情、師情),優化學習方法,合理分配好作業的量與質。提倡教案形式多樣化,上課教師在教案上圈點批注。注重反思,記學生好的思維方法,記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記學生的困惑。
(2)上課。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所有任課教師都必須依據《新課程課堂教學評價標準》上好每一節課,轉變教學方式,強化技能訓練,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和時間能力,指導學生研究性、合作性、探究性學習,為學生自主發展提供時間和空間,創立嶄新的課堂教學模式,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
(3)作業。加強作業、輔導、檢測管理力度,避免大量重復性作業,向課堂40分鐘要質量。教師要按作業的布置和批改的基本要求,認真布置和批改作業。把握好作業的質與量,引導學生完成探究性、實踐性、操作性作業,注重多樣化的、富于實效的作業檢查或批改方式,并注意切實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批改作業時要注意:及時批改,及時反饋,及時講評,認真糾錯。
4.聽課。認真組織開展常規聽評課活動。
5.進一步加強校本培訓,創新培訓機制,促進教師專業成長,以課促研,以研促教。
(二)教育科研
1、加強教師的師德培訓
學習"三平"精神(平凡之中的偉大追求、平靜之中的滿腔熱血、平常之中的極強烈的責任感),激發教師愛崗敬業、刻苦鉆研的精神,形成為人師表,敬業奉獻的意識,并融入日常教學當中去,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提高教師的職業道德和修養。
2、抓實校本培訓、校本研修,提高教師隊伍素質。
我們要在嚴格執行校本培訓、校本研修計劃和組織教師屆時參加上級校本培訓、校本研修活動的同時突出"校本",組織開展好以教研組為主要基地、以崗位自學自練為主要形式、以學課標、鉆教材、研學法、創模式為主要內容的校本培訓、校本研修活動,促進我們教師專業素養和教學能力的不斷提高。
教研組圍繞課堂教學開展好教研活動,加強教研組工作的管理。教師根據各學科的特點,制定出具體的教學計劃,切實落實課程理念,真正解決一些具體問題,不流于形式,教研組要有研究性課題,要有活動記載,有總結,真正通過教研活動落實改革的效果,提高教學質量。
以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為目標,堅持“面向全員、合理分層”的培訓思路,努力應對培訓需求,精心設計活動。加強對校本培訓的指導、管理和研究,有效整合區域有效力量,調動各學校、教師的積極性,努力提高教師教育的質量和效益。
主要工作:
一、面向全體,扎實開展新課程培訓
1.提升教師學歷。細致了解全區未達大專學歷教師進修狀況,調整要求和進一步做好宣傳工作,努力完成為期3年的大專學歷普及班的組班開班,完成區“十一五”相關目標。
2.“菜單式新課程培訓”。繼續通過區新課程講師團和菜單式選擇培訓內容的形式,開展全員新課程培訓。進一步提煉研修主題,除了骨干、專家進行專題講座、案例分析等,還要借助教育城域網、蘇州市教師培訓網提供培訓內容,不斷豐富培訓資源。
3.“**教育報告廳”。本學期除安排一次“域外采風”專題報告。同時結合班主任培訓,安排由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博士趙凱教授講授“班主任工作中心靈關懷的意識與藝術”,并爭取盡快將前兩年積累的報告廳視頻資料導入師訓網站,開設“網上**教育報告廳”,以便全區學校和教師學習。
二、合理分層,不斷提升教師教育技術能力
1.學科帶頭人領銜的骨干教師研修。探索骨干教師作用發揮和激勵機制,體現層次性、過程性、引領性和可操作性,探索項目管理、實行評價成果量化,并進行認定。按照《**區骨干教師學習型團隊建設行動方案》,在組建研修團隊,調整“青藍工程”師徒結對人員基本完成后,以自修為主,以網上交流、研討和專題研究為輔,督促完成研修和行動研究任務。市區學科帶頭人通過參加“**區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團隊比賽、區新課程培訓講師團、學?;蚵摵象w研修團隊以及博客論壇等多種形式提升反思能力。
2.教導培訓。探索教導主任的角色定位、素質要求和工作時效。通過交流、互助等形式,樹立良好的人格品質和嚴謹治學的工作風范,提高教導主任的時代意識和獲取、利用信息的能力,講究工作的時效性,理清頭緒,抓住重點,把握時機,優質高效的開展工作,更好地理解和履行其職責。優化教務主任隊伍,提高教務主任的執行力。
3.班主任培訓。為進一步貫徹落實蘇州市《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班主任隊伍建設的若干意見》的有關精神,健全班主任培訓制度,積極探索班主任培養機制,組織好班主任培訓班學習。培訓采用自我研讀—集中輔導—研討交流—分析反思—課題攻關—創新實驗等培訓模式,開展師德修養、班級建設專業知識技能、班務工作基本功等方面的培訓,以期促進班主任的自我修養,建設一支高素質的班主任隊伍。
4.心理健康教育培訓。在組織參加市心理健康教育培訓的基礎上,組織安排好符合要求的的骨干教師參加心理咨詢師專業培訓,挖掘區內資源與借助外援相結合,組織為期約一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專業教師培訓班,并爭取取得較高的合格率。
5.新教師見習期培訓。通過培訓,使新教師初步熟悉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能管好課堂,完成學校分配的德育管理工作。試用期滿,學校對新分配教師的師德、教學、管理等項作出綜合評價和鑒定,各方面的工作和表現達到學校規定的一年目標要求(本人有書面的工作總結和思想匯報,教研組有評語鑒定),并記入個人教學檔案。予以按時轉正。
措施及方法:新分配教師由學?;蚪萄薪M安排指導教師。對新教師要在工作上幫助,業務上指導,生活上關心,教研組長、骨干教師要經常、主動、熱情關心幫助指導他們,使他們樹立牢固的專業思想,愛崗敬業,有強烈的事業心和上進心。確立正確的教育思想,鉆研教育理論,認真進行教育教學實踐。
6.第五批教師綜合素質考核。根據新情況,針對新要求,進一步調整完善教師綜合素質考核方案,**7年9月起組織**4、**5屆青年教師參加第五批教師綜合素質考核工作。協調區考核組、聯合體和學校,認真細致地實施完成考核。
三、進一步完善制度和機制
1.進一步建立和健全校本培訓制度。對校本培訓過程進行監督與指導,定期對實施情況進行督導和檢查,發現典型,總結經驗,及時推廣。
關鍵詞:校本;教師學習共同體; 多校聯培;教師發展
一、引言
教育部在《關于進一步加強基礎教育新課程師資培訓工作的指導意見》中明確提出了要更新培訓觀念,變革培訓方式,強調培訓要與校本研修相結合,要求各級教學研究機構要走進中小學,與教師共同研究解決新課程實施過程中的困惑和疑難問題。
[1]校本學習是一種全員式、全程式和全面式的學習,教師以學習者的身份,根據自己自身學習、工作的特點、需要、目的以及學習的內容、條件、性質而立足于學校。因此作為具有很高的靈活度和實用性場所,它對于教師改進課堂教學,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推進課程改革具有重要作用,被認為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陳向明,張玉榮,2014:5)。[2]但在校本培訓中由于教師多數未接受過專門的理論訓練,需要專家予以協助;而具備較豐富科研經驗的學者專家,很多并非教師出身,對當前的新課程教學課堂缺乏深刻的認識及教學經驗。因此從近年校本培訓內容,效果,形式上看這種單一校本培訓并不能令人滿意,英語教師對此也很反感。通過筆者問卷調查及課堂聽課觀察發現經過多年各種培訓,中學英語教師的專業基本功和外語教學理論依舊欠缺,缺乏聽、說、讀、寫、譯的水平和跨文化交際的素養,特別是英語口語表達能力,英語教師的自身專業沒有得到提升。
二.校本下英語教師學習共同體的內涵及其必然性
1.校本下的“多校聯培”的涵義
校本培訓最早在中小學教學上的應用開始于20世紀80年代的歐美學校教學改革中。20世紀末在我國開始借鑒并學習。它是指在教育行政部門和有關業務部門的規劃和指導下,以教師任職學校為基地,由校內教師或邀請部分校外教師一起組成研修小組,通過診斷、研討等方式解決教師在教育教學中面臨的問題,以此提升教師專業能力的一種教師培訓模式。[3]通常情況下,校本培訓主要是由單個學校獨立完成,由全校不同W科的所有教師參與。通過筆者問卷調查,因不同專業集體培訓,僅只征對教育學等教學理念展開,很難提高英語專業教師自身水平。 “多校聯培”校本培訓模式是由同一區域的多所學校為校本培訓聯盟,以學科研修共同體為基本培訓單位,通過診斷、研討等方式來解決教師在教育教學中面臨的問題,以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的一種特殊校本培訓模式。[4]這種模式能根據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充分利用本地區的優勢資源,及時實現教學資源互補;同時能把本地區的同一學科教師聯系起來,建立學習共同體,提高整體英語水平,完善教師自身專業發展。
2. 校本下教師“多校聯培”學習共同體的內涵
教師專業學習共同體是一種以教師自愿為前提分享資源,技術,經驗,并以共同目標為紐帶把同一教師聯結在一起互相交流共同學習的一種學習型組織。1995 年博耶爾(Ernest L. Boyer)發表了題為《基礎學校:學習的共同體》(The basic school: community of learning)報告。在報告中,他提出在學校建立學習共同體是有效進行學校教育最為重要的一個環節。并且他認為有意義的學習共同體應該是由教師、學生、管理人員以及其他人員共同組成的組織,在學習共同體中,其成員有清晰的奮斗目標,可以面對面的溝通與互動。美國西南教育發展實驗室(Southwest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Laboratory)關于在學校創建專業學習共同體這一項目,進行了為期九年的實驗研究(1993-2001),主要研究如何創建和評估學習共同體,以及如何通過創建專業學習共同體來實現學校變革、提高教學質量。[5]自此校本下教師學習共同體研究在國內外取得一定的成果,無論是理論上的探討與解析還是實踐上運作上的不斷嘗試都已經步入了更深層次的研究。但是很多的研究特別強調教師學習共同體是一種教師個人的、自覺的、自愿的行為,將學習共同體的自主性放到了首位。從當前學校及教師的實際情況看,過分強調教師參與教師學習共同體的自覺性和自愿性,會將參與教師的數量局限在一個比較小的范圍內,無助于整個英語教師隊伍專業素質的提高。構建教師學習共同體必須要根據當前教師的實際情況,讓各區域,學校適度地參與和引導,讓更多的英語教師在教師學習共同體的實踐中獲得專業提升。在這種趨勢下建立“多校聯培”的學習共同體就能提高教師學習培訓的積極性,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提高整體教學水平。
3.構建校本下英語教師“多校聯培”學習共同體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