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0-03 11:38:2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結構工程碩士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 工程碩士 研究生教育 培養質量 產業需求
【作者簡介】 楊波,副教授,長江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祝湘陵,副研究員,長江大學地球科學學院黨總支副書記。
【中圖分類號】G6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5103(2013)05-0059-02
1997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審議通過了《工程碩士專業學位設置方案》,明確了工程碩士專業學位與工學碩士學位處于同一層次,但類型不同,各有側重。工程碩士教育制度從建立到發展的整個過程都與國家教育發展目標緊密相連,也成為高校中所有專業學位中規模最大,影響力較大,遇到的問題也較多的專業學位,為更好地適應國家社會經濟發展對高層次應用型復合人才的要求,學者們一直探索工程碩士培養質量的問題。
一、正確認識工程碩士專業學位的質量和特色
工程碩士與工學碩士既有聯系又有區別,二者皆是解決工程技術和工程管理中的理論和實踐問題,但區別在于二者設置的背景、指導思想、培養對象、培養方式及培養目標等不相同。一是,工學碩士是能夠適應社會各方面整體需求,為教學、企業及社會培養通用型人才,主要來源是應屆畢業生。而工程碩士是為企業培養人才,提升企業人力資源水平,以企業需要為準繩,為企業培養特定型、應用型人才,主要來源為優秀在職人員;二是,工學碩士解決的是工程實際中存在的理論問題,追求理論研究的探索和創新,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風險性;而工程碩士解決的是工程中的實際問題,對實際問題提出解決方案,具有實現性和見效性,追求的是效益;三是,工學碩士立足于培養學術型和研究型人才,為進一步充實教學科研領域高層次人才及高校博士生生源,而工程碩士立足于為企業培養不離崗的復合型與應用型的人才,為企業技術改造、技術創新服務,滿足企業對高層次人才的需求,提高企業的競爭力。
二、把握工程碩士專業學位質量和特色的三個環節
高校應根據自身設置工程碩士的特色,將工程碩士的質量貫穿于整個過程,具體分為三個環節:招生、培養和學位論文三個環節。
在工程碩士招生中,首先應堅持招生條件中學位要求、工作實際經驗要求及單位推薦材料等要求;二是,必須通過全國工程碩士入學考試要求;三是必須通過高校綜合面試要求。這三方面構成工程碩士入學質量的基本保障。前一個條件是基礎,后兩個條件工程碩士培養質量提高的必要條件。在工程碩士招生中應綜合考慮這些條件,重視綜合面試考察學員綜合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考察學生對所從事的工程事業的責任感和熱愛程度。
在工程碩士培養階段,課程培養是重要環節,也是時間最長、影響的最大的環節。這一階段中的主要任務是通過課程設置、課程教學、課程實驗、專題研討、學術講座等多種形式,補充工程碩士科學知識、技術手段、技術創新、實驗手段、實踐應用、檢測方法等,特別是在實際工作的中涉及的新知識、新技術、新方法,提高工程碩士解決企業中實際問題的能力,為企業在技術改造、技術創新等方面培養復合型、應用型人才。高校應在該階段結合工程碩士的知識結構、綜合素質要求及學生的思維特點等,構建適合工程碩士的教學框架,包括專業方向選取、教材定制、課程設置、教學方式選取、考評體系建立等,強化學生優勢,建立高校具有特色的工程碩士培養方式。
工程碩士學位論文階段是專業碩士培養質量的綜合體現,綜合反映工程碩士理論聯系實際解決企業具體工程問題的能力。學位論文應集中于工程實際問題,為企業工程服務,從選題、開題報告、論文撰寫、論文審閱等環節入手,尊重企業專家和高校教授的意見,根據工程領域特點和企業實際需求制定原則性的論文規范和評審標準,使工程碩士能夠成為高校獨具特色的專業學位并滿足社會企業需求,得到社會廣泛認同。
三、與產業需求對接的工程碩士創新培養機制構建
(一)企業參與項目設計
高校工程碩士的招生應該直接與重要產業、行業相結合,與企業合作,從招生開始就與委托培養單位商談企業需求,深入了解學生的原有基礎,及委托單位期望高校在哪些能力方面加強培養,高校可與具體委托單位在學生培養方案、課程設計、培養方式及論文研究方向展開研討,形成雙方認可的培養方案與工程項目實施計劃,把企業需求全面納入高校工程碩士培養的全過程中,有針對性培養工程碩士,提高高校工程碩士的培養質量,補充委托單位人才需求,提升委托單位行業競爭力。
(二)面向產業、行業需求的師生互動教學
在高校工程碩士培養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很好地發動學生之間互動和交流,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學習和共同提高。高??筛鶕こ檀T士學生的自身各自的特點,建設一支經驗豐富、結構合理的教學師資和導師隊伍,加強專職和兼職教授的結合、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并在開展教學過程中針對學生特點,創新教學模式,改善教學方式,開展師生互動。通過師生互動使得教師與學生在教學內容、教學方式等方面逐步達成默契,教師根據學生自身需求、委托單位需求及時調整課程內容,面向工程相關產業、行業所需人才重點解決工程實際問題。
(三)論文研究工作要理論與實際工程問題交融
一是,采取雙導師指導方式:高校在工程碩士學位論文指導方面應采用雙導師的指導方式,除高校教授對學生理論教學外,還需為學生配有一名來自工程業界具備高級技術職稱的導師。高校導師負責學生的課程學習、課程設計及實驗、論文選題、開題報告、中期考評及論文的理論構建等部分,業界高級技術導師主要負責學生學位論文中工程實踐、工程管理、論文的實踐部分,并與校內導師協商確定學生的論文選題。通過雙導師制度,使得工程碩士論文選題、論文研究等密切與行業實際相結合,與委托單位實際工程問題相結合,切實解決工程實際。二是,高校提供論文選題與工程實踐相結合:工程碩士論文應本著源于工程、服務于工程的原則,以工程相關產業、行業、企業發展為方向,從論文選題、開題報告、中期考評、論文評審及論文答辯等環節嚴格把關,結合委托單位意見和高校導師與校外導師意見,鼓勵學生直接從相關工程領域的生產實踐中選取論文研究方向,或者選取具有明確應用價值的課題;同時,高校導師和校外導師應注意論文選題的技術難度、前沿性和論文工作強度,本著達到培養學生具備綜合運用工程理論、方法、技術手段解決工程實際問題能力提升的目的。堅持“工程性、實踐性、應用性”相結合的原則,指導和評價工程碩士論文,力求每篇工程碩士論文都具備各自的特色。
(四)產學研合作的項目反饋
工程碩士項目的評價和反饋系統,主要有三大渠道:一是工程碩士畢業生的信息反饋,高校應定期與工程碩士畢業生聯系,了解在校學習對他們工作能力提升的具體情況,以及培養不足之處和社會需求發展動向及時反饋于高校;二是委托單位的信息反饋,通過與工程碩士委托單位聯系,了解工程碩士的在校培養是否有助于提升單位工程實踐能力及競爭力,及提升程度如何、還需在哪些方面改進;三是聯合培養項目組的信息反饋,鑒于校企聯合的工程碩士培養是長期的項目,校外高級技術導師也會及時反饋信息,共同調整工程碩士培養方案,以提升工程碩士培養效果。
參考文獻:
[1] 袁文霞,王其東,李軍鵬.基于“產、學、研、用”的工程碩士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J].研究生教育研,2011,(10).
1全日制工程碩士學位論文質量保障體系內涵
所謂的全日制是一種全天候的教學體制。全日制工程碩士是指參加全國統一考試合格后,前往研究生培養單位攻讀碩士專業學位,學習期間不再承擔工作任務,在規定年限內達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的相關要求,申請學位通過后即可獲得碩士專業學位。全日制工程碩士的招生對象主要是應屆本科畢業生。為獲得工程碩士專業學位而撰寫的學位論文即為全日制工程碩士學位論文。學位論文選題要求來源于生產實際中的現實問題或應用課題,選題須有明確的職業背景和應用價值[2]。學位論文形式不局限于學術型研究論文,可分為調研報告、應用基礎研究、規劃設計、產品開發、案例分析、項目管理、文學藝術作品等多種形式。本質上來說,學位論文質量保障體系是一項學位論文質量管理制度,它包含以下五個要素:準確把握全日制工程碩士專業學位的概念內涵,努力加大全日制工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的宣傳力度,積極搭建企業參與專業學位研究生過程培養的平臺,合理開展全日制工程碩士專業學位論文選題,有效建立專業學位論文評審體系和評估機制,五個要素相輔相成、緊密聯系,有機地結合起來,構建起全日制工程碩士學位論文質量保障體系。
2全日制工程碩士學位論文質量保障體系構建
科學合理的學位論文質量保障體系是提高全日制工程碩士培養質量的關鍵,學位論文質量保障體系的構建要緊緊圍繞全日制工程碩士培養過程中亟待解決的問題環節,統籌規劃、查漏補缺,開展卓有成效的質量保障工作。
2.1加大解釋和宣傳全日制工程碩士專業學位的力度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分為學術型和專業型兩種,全日制工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與學術型研究生均屬同一層次,但培養類型不同,它與一般意義上側重學術、理論研究的研究生教育所不同,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重在應用性、專業性、實踐性,旨在培養高層次應用型專門人才。全日制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是新時期、新階段進一步完善和發展研究生教育的客觀需要,是進一步優化研究生教育結構的重要舉措,也是研究生教育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在國內,大規模開展全日制工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對于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研究生學位授予單位、研究生指導教師、學生來說,都是一個新生事物。新生事物的普及、被廣泛接受需要一定的時間,需要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研究生學位授予單位、研究生指導教師乃至新聞媒體等主體的共同努力,利用網絡、電視、報紙等多種媒介,深入第一現場多渠道、多途徑加大對全日制工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宣傳報道。使企業、社會人士和學生、學生家長對全日制工程碩士專業學位培養能有一個全方位的正確認識、了解,被廣大考生、考生家長、企業、社會充分認可和廣泛接受[3]。
2.2提高全日制工程碩士培養中企業參與的積極性全日制工程碩士研究生生源主要來自于剛剛畢業的本科大學生,他們未來就業主要是面向社會上的大中小型廠礦、企業,需要走進現場和工程前線。在全日制工程碩士培養過程中,要創造一切條件使研究生更深入、更便捷地走到企業中去,多視角、多方位了解企業,同時也要讓更多的廠礦、企業參與到研究生的培養中,悉心指導、倍加關懷、愛護研究生,給他們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成才環境。加強研究生與企業之間的溝通交流,督促研究生與企業之間換位思考,使他們之間的合作更加融洽、更加深入。在全日制工程碩士研究生培養過程中,積極推進企業參與工程碩士培養方案制定、課堂教學、實踐培訓、論文選題、論文答辯等多個環節,力爭從企業中尋找一批熱心研究生教育的企業大家和工程技術、管理骨干,擔任全日制工程碩士“雙導師制”中的校外導師,承擔起全日制工程碩士研究生培養環節的部分工作,建設一批校內外雙導師隊伍,建立健全“校內導師+校外導師”的雙導師制。指導過程中仍以校內導師指導為主[4],全面負責研究生培養與指導工作,校外導師主要負責實踐鍛煉、學位論文指導工作,并承擔學校研究生教學的部分任務。作為提高企業參與全日制工程碩士培養的一項舉措,高校應注重加強與企業之間的校企合作,實現共贏。并注重在企業中建立一批研究生培養實踐基地[5],一方面安排學生到企業實踐鍛煉,發揮全日制工程碩士培養第二課堂的育人作用,另一方面讓研究生到實踐基地實習,在實踐過程中磨煉,練就一身真正的才干。在全日制工程碩士培養過程中,西安科技大學率先垂范,建立起陜西煤業化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等29家研究生培養實踐基地,遴選校外導師110余名,卓有成效地開展全日制工程碩士培養工作,實現校企合作,互惠共贏。
臺灣地區應用型碩士培養模式2009年3月,全國專業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年度工作會議召開,會議提出了“積極調整碩士研究生的培養結構,改革研究生培養模式,加快培養應用型專門人才”。我國研究生教育結構逐步發生挑戰,研究生培養從過去的學術性為主轉變為應用型為主,并擴大了應用型專業學位的招生數量。這種培養目標的轉型,標志著我國現有的單一的全日制研究生培養模式發生改變。在政策上,我國應用型碩士培養的口號早已打響,但實際情況并非如字面的轉換簡單。應用型碩士的培養模式構建,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社會企業對于目前培養出的應用型碩士也存在較大的質疑。針對應用型碩士培養出現的問題,本文以正修科技大學工學院為例,剖析其應用型碩士的培養模式,從而對我國大陸地區應用型碩士的培養提供建議。
一、臺灣地區高等教育情況
臺灣地區高等教育與大陸地區高等教育有所不同。大陸高等教育分為普通高等教育與高等職業教育;臺灣地區高等教育也是分為高等教育和技術與職業教育。普通高等教育主要是培養學術性專門人才,學生可由中學一直讀到博士學位。技術與職業教育主要是培養應用科學與技術的實用專業人才,包括高級職業學校、五年制??啤⒍曛茖??、二年制技術學院或科技大學、四年制技術學院或科技大學,學生完成職業技術本科教育后,可進入研究所攻讀碩士班,如若繼續深造,還可以繼續讀博士班深造。以上兩種類型,上下銜接,左右貫通,形成一個渠道多樣、體系完整、交叉互通、具有暢通升學未來的職業技術教育一貫體系。臺灣地區高等教育,是兩個相互平行的教育系列,學生有權利選擇普通高等教育,開展學術研究,也可以通過職業教育學習,完成博士學位,成為高級應用型人才。臺灣地區應用型碩士,等同職業技術教育的碩士階段。筆者以臺灣地區正修科技大學工學院土木與工程資訊系為例,了解其應用型碩士的培養模式。
二、正修科技大學工學院土木與資訊系應用型碩士培養模式
(一)科系簡介
正修科技大學工學院土木與資訊系成立于1965年,曾名正修工專土木工程科,1989年增設夜間部兩年制,1999年改制為工程土木系,招收大學部及進修部,2006年成立營建工程研究所,2007年更名為土木與工程資訊系。土木與工程系課程規劃:以土木工程技術為主題,以電腦應用為輔,并注重專業課程之實務教授以培育具有專精技能的現代土木技術人才。
(二)入學要求
1.公立或已立案之私立大學或獨立學院有關系畢業,取得學士學位者。
2.符合教育部認定標準之國外大學或獨立學院有相關系畢業,取得學士學位者。
3.合于以同等學歷(報考大學同等學歷認定標準――第三條)報考碩士班之規定者。
從上可以看出,其入學要求有其特殊性。由于臺灣地區高等教育雙軌制的存在,其碩士招考范圍較大陸地區高校范圍廣,含有大學本科畢業生及職業技術類本科,??疲êぷ鹘涷?、資格證等)均可以報告,參與碩士研究生的考試申請。大陸高等教育沒有達到雙軌制的教育系統,在招生上達不到臺灣地區的招生靈活性、范圍廣泛性特點。
(三)課程方面
其課程體現了正修科技大學工學院與資訊系課程特征。從2013年的課程要求中,對于應用型碩士生課程的學分要求都差不多保持在30學分以上。研究生一年級上學期,有海外研習。這一點在大陸應用型碩士培養過程中很難看到。從其課程開設情況看,其開設的課程立足與實際生活、社會所需,具有較強的實際應用效用。
(四)學制特點
所有碩士均為2年學制,這點和大陸地區全日制工程碩士部分2.5年的不同。大陸地區高校一般都是采取先開設課程,然后實習加碩士論文撰寫,畢業。正修科技大學工學院土木與資訊系中營建工程研究所課程中,其課程與碩士論文處于同期,研究生二年級仍有課程需要學習,另外,也開展了碩士論文撰寫。
(五)建教結合模式
正修科技大學在建教結合方面較強的優勢。原因有:臺灣地區教育政策,隨著臺灣地區產業結構和產業政策的變化而不斷地變化。臺灣地區不僅在《大學法》中明確規定大學要與政府機關、事業機關等進行產學合作,“教育部”還頒布了《建教合作實施辦法》,對建教合作的內容、經費、合作雙方的權利義務及簽訂的契約內容進行詳細規定,從法律上保障了產學合作的實施。正修科技大學榮獲“教育部”典范科技大學示范基地,擁有7個產學研發中心。一方面,解決社會所需解決的問題;另一方面,給予研究生以實際接觸真實世界的基地,培養其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增強其應用型碩士的實踐能力。
三、啟示
首先,從入學要求上看,正修科技大學應用型碩士的招考要求,較大陸高校應用型碩士招考有一定的靈活性、側重學生的實際能力等。這種做法,在招考中擴大了學生生源的數量,有利于學生入學的公平性,重視學生實際應用能力。
其次,應注重課程的實際性,緊密結合實際生活所需、社會最需要解決的現實問題的解決上,注重課程實際效用性,提升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
關鍵詞:軟件工程碩士;工程報告型論文;研究型論文;論文撰寫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B
對學位教育而言,畢業設計(論文)是對學生數年所學知識的一次檢閱,以某個問題的解決為依托,表現作者的能力和水平(包括知識、技術和寫作表達水平)。一般按所在專業職場選題,以本專業術語、概念、方法陳述問題的解,并論證本解決方案可行和結論的正確。最重要的是突出本文的創新。因為論文是給人看的,是對本論題的新做法、新理解,或新結論。哪怕是只有一點點參考價值,也是論文的價值所在,屬作者的知識產權。通篇無創新的論文是毫無意義的。軟件學院軟件工程碩士培養目標是面向國民經濟信息化建設和發展需要、面向企事業單位對各類軟件工程人才需求,培養高層次實用型、復合型軟件工程人才,自然撰寫工程報告型論文居多。本文擬為軟件學院作工程型畢業論文的學生提出一些參考意見。
1工程報告型論文
眾所周知,畢業論文有理論型、研究型和工程型三種類型。軟件學院的工程碩士按現有的培養方案,至少要有一年的企業工程實踐,結合工作選作工程型課題是很自然的,但不等于說只限于工程型。比如該企業研究所作一探索型的原型開發,那么就要作研究型的課題。甚至為了原理和方法的完備要作理論型課題。之所以分為三種類型是論文的內容結構形式不一樣。
理論型課題在于創新性和嚴謹性,在設定的前提與假設下證明所提出的原理、方法的正確性。即前提加規則可導出結論,并給出數學或形式證明,或給出實例驗證的數據和圖表。因數學和形式證明不強調實例的完備性和實用性,故比驗證更具普適性。
研究型課題是新原理、新方法的首次應用,以及對實踐結果(工程原型)作出評價。只求研究點的完整正確,不求實用,是理論到實踐的實施過程,不像理論型只注重結果,而是過程和結果均重要。
工程型論文一般以工程制作(最常見為工程項目)為背景,是已有原理、方法、技術在目標系統上的綜合實現。如果是前所未有的綜合實現,也屬創新。創新可以在實現過程上,也可以在過程某些環節的技術層面上,如同樣采用新的調試方法,同樣功能設計新算法等??傊?不能和相同類型的論文雷同(因為采用的技術步驟相差無幾),要有自己特色。工程型論文要求論文系統完整(在概念上的,而非完整文檔,如三個相似模塊均要提到,但只詳述其中一個),所述的背景項目是可實用的,是本人在工程實踐中的總結和提高。論述的重點可以是工程過程改進、工廠技術改進、管理完善、社會效益等,非常重視驗證數據和量化指標,如測試用例15組等。
軟件學院的軟件工程碩士培養目標強調實用型人才,所以論文選題以工程型為主,但不等于只作工程型選題,因為科學技術的發展,都是在解決工程實踐中的難題,也因此才有原型研究,才有理論探索,所以在工程型論文中嵌入小型算法推導、部分原型研制也是極其自然的。
2常見的困惑
盡管大家對論文撰寫的基本要求比較了解,但在實際撰寫中經常會碰到許多困惑,歸結起來可以分為論文層次、內容、與工作的關系、讀者層次把握幾個方面,下面談談我們對這些問題的認識。
2.1論文是對工作的總結和提高
一年工作下來有許多體會,實際工作有的寫了不少代碼,有的寫了不少文檔,有的代碼文檔都很少,討論方案、協調需求居多,要寫出相對完整的論文不知從何下手。
論文不是工作匯報
論文要講一個相對完整的“故事”。一年換了三個地方,每個地方都是協調別人工作,也編寫了不少程序代碼――寫什么?把你最得意有收獲的地方編到一個“故事”中,所以不是干什么,寫什么。為了故事的系統性,有些工作就寫不進去了,要舍得丟棄。要系統完整則會把別人的工作寫進來,那么就得尊重知識產權,交待了原理功能特色之后要聲明××地方是別人做的,也不要著力發揮。
論文要反映學術價值,不反映勞動價值
畢業論文屬學術論文范疇,你開發數萬行代碼,加了不少班,在極不理想環境下完成了任務,但原理方法都很一般,說不出什么,怎么寫?只談“功勞”,不談“苦勞”,最多只能在行文中說明本項目工作量不小,影響或學術成果更高。把重點放在你對問題的分析上,解決同樣的問題有很多種方法,要有針對性地分析這些方法的優勢與不足,說明你采用某種方法的理由。
2.2論文要有中心論點
反問一下,這篇論文到底要突出什么問題?工程報告類論文仍然是論文,因此要有中心論點。在撰寫中需要注意幾個問題:一是與工程文檔的區別,文檔更注重結論的陳述,要求全面翔實。論文強調結論的導出過程,要充分突出“論”字。二是不同于一般的報告,論述、評價要客觀,實事求是,切忌夸大的商業用語。切忌為了表現水平抄一些與本主題無關的功能、性能和用途。
在說明自己論點正確時,所用術語不能錯,要掌握本課題當前發展方向,要站在正確的立場談過時的技術,因為每種軟件技術都只能在限定的條件下起作用。因此,大量抄錄,沒有觀點、論點的論文不是好論文。
論文中應明確表述:在什么背景下,討論什么問題,范圍如何限定。本文要討論的問題當前非研究解決不可的理由,國內外解決此問題的途經,本文將采取什么途經?對于首次應用于我國某行業的成熟技術論述的重點在具體實現上,對于非首次實現的技術應該明確給出被采用的理由,如出于成本考慮,或某項性能考慮等。
2.3論文面向的讀者是本專業研究生層次
論文強調邏輯性,工程課題強調概念動作要以業務動作導出各項需求,要求什么技術,相互為何關聯,需要什么樣的基礎設施支持,象講故事一樣談原理和機制。盡量不要指定關鍵、重點,而是在行文中突出重點,所以每章小結可以起到畫龍點睛作用,不怕重復。不要以為自己知道的別人一定知道。論文的讀者水平應設定為與你具有同樣研究生水平,但不做你這個課題的人,所以有些概念術語要介紹。高水平的幾句話就可說明,難度大的要講詳細,切忌忽高忽低。還要避免大段代碼、圖或表的堆砌問題。
3論文的形式結構
學習過軟件工程,軟件學院的工程型論文最好寫,基本上按背景項目的工程過程寫。下面談談如何撰寫以“×××系統的設計與實現”為題的工程報告類論文。這類論文是以解決實際應用問題為驅動力,因此,建議論文結構包括緒論、系統需求分析、系統解決方案、系統詳細設計與實現、系統測試與部署、總結與展望幾個部分。
因為是將是否解決實際問題作為主要考察點,因此在論文的緒論部分,應以最簡捷的方式向讀者介紹與本論文主體相關的待建系統所依托公司或組織的背景,說明論文的價值。如果要構建這樣一個系統,接下來要考慮的問題是要建成一個什么樣的系統。在國內外現狀分析中,應針對目前國內、國外同類產品進行比較,其目的有二:一是了解構建這樣一個系統應具備哪些基本功能;另一方面要說明盡管市面上有很多(也可能沒有)同類產品,但以實用、價廉或知識產權等因素綜合考慮后,無法通過商購實現目標,因此做出自己開發的決定的理由。接下來明確系統的建設目標和需要重點解決的關鍵問題。
第一部分主要是交待背景,明確待建系統目標。第二部分則要描述具體要解決的問題,即系統需求分析。需求分析中最好首先對待建系統所承載的業務進行概述,使讀者盡快進入業務語境。業務概述中應重點描述當前阻礙業務發展的主要問題,它們也是待建系統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為后續的功能需求和非功能需求分析做鋪墊。這部分要把系統的關鍵需求談透,以便后續章節可以集中精力論述設計與實現方案的探討。
論文的第三部分是系統解決方案。這部分最好從需求分析中提出的關鍵問題入手,逐一探討對系統影響面大,或技術實現風險大,或涉及用戶商業決策等的問題,給出針對本系統的最佳解決策略,然后匯總成系統總體架構,最后給出系統的模塊劃分。
如果本項目采用的是新技術,新規范,新平臺工具或部分新原理,則在需求分析前后,開辟一章介紹這個新技術、新規范、新平臺工具、新原理,如軟件Apach剛出,第一次采用Vista操作系統等,并作為本論文的重要技術內容。
論文第四部分是系統的詳細設計與實現。論文只談工程實現中有特點的子系統/模塊,如果一點兒特色沒有,誰來都會這么干,就籠統論述有多少模塊/對象,用什么工具開發,要什么支持,怎樣集成的。如果有必要寫,則重點討論某些有代表性的重要模塊的詳細設計與實現思路。如具體算法復雜,或技術實現難度大、工作量大等,對于實現情況類似的模塊則一帶而過(這也是文檔與論文的區別)。
論文第五部分是系統測試與部署。該部分應針對待建系統特點有針對性地提出測試部分需要重點驗證與確認的主要需求指標,并選擇具體的測試策略和測試過程。討論系統部署中需要注意的問題。最后給出系統的總體評價。在此部分需要注意的是,該部分是對需求分析部分提出的要求回應做得如何的直接體現。因為是以解決實際問題為驅動力,因此做的結果非常重要,如果沒有這部分,論文的實際意義就不存在了。
論文的第六部分是總結與展望,主要是在總結成績的情況下,談談以后如何克服不足。最好首先總結自己的論文工作及后續的改進,然后抒發較理想的結果(從工程技術角度)。
上述論文結構對大家并不陌生,但能寫好的關鍵是在全篇中都以解決實際問題為源動力,所有技術、方案的優劣都以是否在組織現有資源可承受的范圍內提出最適合的解決方案為目標,這實質就是在貫徹軟件工程的思想。
4結束語
對于軟件工程碩士研究生來說,作為基本要求“能干活”,都能達到,但能干活的同時又能寫出好論文的學生卻相對匱乏,這也是我國軟件高層次人才斷檔的主要原因。能寫出直接指導實際工作的好論文的人,一定工作完成也很好。因為好的實踐總結的出爐,不但需要有大量的實踐積累,同時還必須具備在實踐中勤于思考、善于總結、抽象提煉的良好習慣。軟件工程碩士論文撰寫能力的訓練正是為了培養學生在實踐中思考、總結與提高的能力,以期在后續工作中能更好地舉一反三,不斷進步。
參考文獻:
關鍵詞 全日制專業碩士學位 學位論文選題
中圖分類號:G643.8;TB-4 文獻標識碼:A
專業碩士學位是區別于學術型學位的另一種類型的學位,目前我國已包括了在職專業碩士學位和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專業學位教育的任務是,根據社會某特定職業或工作崗位的需要,培養適應該職業或崗位實際工作需要的應用性、復合型高層次人才。
我國的專業學位教育始于1991年,初始主要為在職教育,歷經二十余年,已發展包括了在職和全日制兩種教育模式,己形成以碩士學位為主、包括學士、碩士、博士三個學位層次并舉的專業學位體系。在專業碩士學位方面,目前包括理、工、文、管、農、醫、財經、政法、教育等39個學科領域,包括工商管理碩士、法律碩士、教育碩士、工程碩士、會計碩士等多個專業,全日制碩士包括12個學科領域的158個專業學位。
目前,上述兩種專業碩士均在招生培養人才,但二者在學制、管理、教學等方面均有所不同。在職專業碩士培養模式已實行多年,教與學等多方面均具有了一定的經驗積累,但在人才培養質量方面爭議較大。全日制學術碩士人才培養最為成熟。全日制專業碩士實行只有6年,現處于探索完善階段,存在著職業性不突出、實踐環節薄弱、導師力量不強、評價標準缺乏等問題。
作為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人才培養的主要部分,學位論文是其中重要環節之一,因培養目標與原有學術型碩士和非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不同,在學位論文環節中,論文選題應存在自身特點。結合近幾年教學實踐,本文對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選題幾個問題進行了探討。
1學位論文選題中若干問題
全日制專業碩士學位產生于2008年經濟危機和10年大學生擴招之際,實際上也是為了實現調整研究生教育結構的“發展目標”,即降低學術性研究生培養規模,調整研究生結構。這種調整也是我國高等教育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結果。在具體實施時,由于經驗和相應教學配置不足,也使人才培養存在問題。下面就學位論文選題原則、實踐性、創新性、可行性等方面進行分析探討。
1.1選題基本原則
全日制專業碩士學位研究生從培養目的來看是要求培養具有扎實理論基礎、并適應特定的行業或職業實際工作需要的應用型高層次專門人才。為此,需制定符合自身特點的培養計劃,其中主要需突出適應特性的行業或職業、體現應用型、達到高層次要求,在論文選題同樣需按上述要求進行,避免偏離培養目標。根據教研[2009]1號文件,學位論文選題應來源于應用課題或現實問題,必須要有明確的職業背景和應用價值。學位論文形式可以多種多樣,可采用調研報告、應用基礎研究、規劃設計、產品開發、案例分析、項目管理、文學藝術作品等形式。
1.2實踐性
在選題時,應注意專業學科領域,不可偏離專業人才培養初衷,強調知識整合和情境化,應按專業應用型要求,注重實踐性,不可將專業碩士論文選題與學術型碩士等同。在選題中,應注重論文完成中的實踐實訓,突出實踐能力培養,以達到全日制研究生在畢業后能很快適應未來專業或職業要求,能在就業單位經過自身短期積累,迅速成為單位中的中高層次人才。
1.3創新性
作為研究生,雖然是專業碩士,但學位論文也需在專業方面有所創新,按要求主要應為本行業或職業方面創新,包括: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產品、新設備研究與開發,技術攻關、技術改造、技術推廣與應用;技術方案研究,引進、消化、吸收和應用國外先進技術項目,應用基礎性研究、預研專題,工程設計、工程設計研究與實施,工程軟件或應用軟件開發,工程管理等。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應區別于學術型研究生選題的創新性要求。
1.4可行性
同所有學位論文一樣,全日制專業碩士學位一樣應具有可行性,該可行性需與其本身培養目標相一致,與學制、課程體系、專業或職業等相匹配。在全日制碩士專業碩士培養過程中,需要有不少于6個月專業實踐期,這占用了學生完成學位論文的時間。本文認為,在確定選題時,應結合專業實踐情況進行,以保證該學位論文選題的可行、實踐性,真正提高學生綜合能力,以滿足人才培養需求。
2結語
全日制專業碩士學位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實現中國經濟社會建設的重要人才保證。實施6年來,雖有不足但也在逐步完善中取得進展。隨著進一步積累,近兩年部分學校全日制專業碩士招生生源得到明顯改善,部分專業好于學術型碩士,這也符合了我國高等研究生教育結構調整初衷。本文從全日制專業碩士學位論文選題角度進行了分析探討,望對該類碩士人才的培養起到一定作用。
參考文獻
關鍵詞:工程碩士;材料工程;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01-0274-02
一、現有專業學位工程碩士研究生培養存在的問題
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的目標是以企業需求和職業崗位為導向,培養具有掌握扎實的理論基礎和系統的本學科專業知識,具有綜合運用能力的研究生[1,2]。應突出研究生畢業后能夠從事某一類專業或某種具體職業崗位所需要的職業知識和職業技能的職業特點。事實上,西部院校受傳統教育觀念、師資結構和學術研究生培養模式的影響,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基本沿襲了學術性學位研究生教育的培養模式,和東部等先進院校相比,更沒有很好地體現出自身的培養目標和特點。例如,在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和課程設置、教學學時、教學大綱等方面基本和學術研究生的相同或類似,使得學生從事工程實踐的時間較短,學生的工程技術能力沒有得到充分有效的培育和錘煉,導致專業學位工程碩士研究生教育成為帶著“學術化”影子的培養模式,使得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重點不明晰[3,4],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研究生培養的質量。因此,為了培養掌握扎實的基礎理論和寬廣的專業知識,具有較強的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能夠承擔專業技術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職業素養的高層次應用型專門人才,迫切需要培養單位對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培養模式進行探索與實踐。
二、提高材料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質量的措施
(一)優化人才培養方案,加強課程體系建設
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人才培養方案應更加突出行業、企事業單位的職業性質和特點的要求[5]。按照行業特點或職業需要優化人才培養方案,構建課程體系。在課程設置中盡可能體現出與學術型碩士研究生的區別,在課程設置上突出實用化、工程化、技術化和職業化特點,改變課程設置僵化、強調統一、靈活性差等缺點。
1.課程體系的構建要打破原有全日制學術型研究生課程體系的框框,在重視基礎理論能力培養的同時,要適度增加通用型理論課程模塊,即“大學科、大平臺”課程。材料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應掌握各種材料的制備技術、材料的各種分析手段和表征方法,以及工程技術與實踐能力。因此,作為專業學位課,我們設置了《材料工程案例分析》、《材料制備技術》和《材料現代分析方法》三門課程。其中,《材料工程案例分析》是一門綜合性工程技術性很強的課程,內容涉及金屬材料、無機材料、高分子材料以及復合材料在實際工程應用中的特點及技術指標要求,例如金屬材料的失效原因分析及采取的措施;電子陶瓷材料在高溫燒結時顏色變黑的原因;鈦酸鋇本應為絕緣材料,但添加稀土元素變為半導體材料;等等。與其他基礎課程相比,與企業生產實踐的聯系更為密切,重點在于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工程技術問題的能力?!恫牧现苽浼夹g》涉及各種材料的制備原理、制備方法與應用特點,是材料工程研究生必須掌握和了解的基礎理論知識?!恫牧犀F代分析方法》是一門重要的工具課,既涉及到基礎理論知識,又側重于方法的具體實踐應用,是必須掌握的專業學位課程。其內容包括X-射線衍射、掃描電鏡、透射電鏡、能譜分析、光電子能譜、原子力顯微鏡、差熱分析、紅外光譜、核磁共振、激光粒度分析、比表面測試等各種表征和分析測試方法。這些核心課程的設立將奠定專業學位研究生解決實際工程和技術問題的理論基礎。
2.根據培養方向不同,靈活設置研究生課程模塊,即“小方向”課程。例如,根據材料工程方向發展的特點和結合材料學院的科研基礎,材料工程專業碩士研究生的培養方向主要有材料加工成型與模具設計、電子功能材料與器件、新能源材料與電源技術、高分子材料合成與改性等四個方向。在這四個方向上可靈活設置專業方向模塊課程,即每個方向設置兩門任選課程。材料加工成型與模具設計方向主要課程有《材料成型技術與模具》和《材料表面工程技術》,電子功能材料與器件方向主要有《先進無機材料與物理性能》和《光電轉換材料與器件》,新能源材料與電源技術方向主要有《電化學原理及測試技術》和《新型能源材料》,高分子材料合成與改性方向主要有《高分子材料選論》和《有機波譜分析》。按不同的培養方向靈活設置研究生課程,可為專業學位研究生提供更大的自主選擇性,有利于培養其職業素養,提高學習效率。
3.除了專業學位課和選修課外,為了提高研究生的解決實際工程和技術問題的能力,強化專業實踐能力,作為必修課程,設置了《材料科學與工程實驗》和《專業實踐》這兩門課程,以更好地凸顯專業學位研究生職業取向和過硬的專業實踐的特色。同時,還設置了學術講座、知識產權、信息檢索、技術經濟分析等課程,以期全面培養專業學位研究生的信息獲取能力和企業技術管理等能力。
總之,課程設置要聯系企業實際需求,考慮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學習工作和研究背景等實際因素,根據企業技術創新的需求,整合教學資源,開發出一套以因材施教、體現學科前沿和實踐性的專業學位研究生課程體系,不斷提高研究生解決實際技術問題的科研攻關能力。比如,在材料工程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培養過程中,我們讓研究生學習典型的數據處理軟件Origin和CAD、ProE等工程制圖軟件,而該類實用工程軟件的學習無疑將提高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實踐技能。
(二)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專業學位研究生的碩士論文選題應來自于企業和科研課題,工程背景明確,應用性強。因此,專業碩士研究生導師要求雙導師制。一位是校內的導師,另一位是企業導師。學校導師主要負責研究生的課程學習、開題報告、學位論文理論部分的指導等;企業導師負責專業學位研究生的選題、工作安排、專業實踐能力的培養、學位論文實踐部分的指導等。學校、企業導師要共同制定研究生培養方案,從而保證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的質量。在實際操作中,要注意以下問題:
1.在導師遴選上,既要對導師的學歷、職稱、科研成果等進行量化評定,又要從工程實踐經驗、基礎理論和指導能力及精力等方面對導師進行全方位綜合測評。只有達到要求的校內外導師才有資格被聘為專業學位研究生導師。此外,要弱化對導師學歷的要求,強化對導師工程實踐能力和專業技術能力的要求。
2.加強專業學位研究生導師素質建設。隨著專業學位碩士生規模的不斷擴大,現有校內導師有相當數量是從學校到學校的年輕導師,他們雖然學歷高,但大多缺乏實際工程經驗。為此我們有計劃地選派年輕教師到設計院、高新技術企業去掛職鍛煉。同時,通過承擔企業的橫向研究,使年輕教師了解工程實際,參加企業的產品開發、設計、技術改造以及企業的運行、營銷和管理,從而了解企業的需求。同時,在穩定現有導師資源的同時,我們從企業聘請或引進有工程技術背景的技術人員和專家作為專任的專業學位研究生指導教師,根據學科方向相近或相似的原則,成立3~5人由校內和校外導師組成的導師指導團隊,這樣可有效發揮各自導師的作用。
3.聘請企業專家擔任相關課程任課教師。例如,《材料工程案例分析》這門學位課,可以聘請行業技術專家以專題講座形式講授新技術、新工藝和新設備,分析企業面臨的技術難題或企業實際發生的技術難題如何攻關解決等,強化研究生解決實際工程技術問題的意識和能力;加大實踐領域專家承擔專業課程教學的比例,明確實習實踐導師和論文導師的職責。
(三)深化校企合作,建立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
結合專業和行業的特點,選擇條件好的企事業單位、科研院所等共建研究生聯合培養實習實踐基地,強化產學研用人才培養鏈條。材料學院已與行業部門共建實習實踐基地十多個。2012年,桂林電子科技大學材料學院和桂林電器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共建了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該基地被批準為省級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上級有關部門撥專款用于該基地的建設。材料學院的專業學位研究生可方便地到該基地實習實踐,企業的導師和校內導師組成導師指導團隊共同指導專業學位研究生。同時,聯合培養基地拿出專項資金用于改善研究生的實習實踐條件以及資助專業學位研究生的科研課題。經過實踐發現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和職業技能明顯提高。目前已基本形成了培養單位和行業部門良性互動的包括課堂實踐、科研實踐和企業實踐的實踐教學體系。
三、結語
材料工程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具有職業教育的背景,職業知識和職業技能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應不斷地在研究生培養方案、課程體系建設、雙導師隊伍建設、研究生專業實踐基地建設等方面進行探索與實踐,以保障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質量的穩步提高。
參考文獻:
[1]吳啟迪.抓住機遇 深化改革 提高質量 積極促進專業學位教育較快發展[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6,(5).
[2]周遠清.積極發展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培養更多高層次應用型專門人才[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1,(5).
[3]劉國瑜.論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基本特征及其體現[J].中國高教研究,2005,(11).
[關鍵詞]軟件工程;案例庫;教學模式;可擴展實踐平臺
[前言]我校軟件工程課程群包括“軟件工程”“軟件系統分析與設計”“高級軟件工程”“面向對象設計方法”“軟件測試與質量控制”等多門課程,面向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和任職培訓等多個層次,課程門數多、內容交錯、銜接緊密,培訓要求差別較大。為使軟件工程系列課程更好地服務于提升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和協作創新能力的培養目標,我們積極開展實踐平臺和案例庫建設,進行教學方法改革等。通過設計不同粒度、不同類別的案例,構建軟件開發全過程案例庫,以適應多層次多類型教學任務;在教學過程中融合基于案例的情景體驗教學、基于項目牽引的工程實踐教學、基于角色扮演和團隊協作的項目研討式教學等多種教學模式,使得每個學員都能參與到項目開發過程中,保證了軟件工程實踐的規范化;同時建立基于框架的可擴展實踐平臺,學生自主設計開發軟件程序,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實踐動手能力。
一、對實際工程項目進行提煉,構建軟件開發全過程案例庫
為了將枯燥、抽象的教學內容形象化、實例化,案例教學對于保證軟件工程課程授課效果至關重要。案例教學與傳統的講授式教學存在較大不同,傳統的講授式教學主要是教員向學生傳授知識,溝通的渠道是單向的,而案例教學不僅有教員與學生之間的溝通,還有學生之間的溝通,溝通的渠道是多向的。同時,講授教學側重理論,并通過演繹推理來傳授知識,案例教學則側重啟發式教學過程,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更注重實踐與理論的結合。因此,探索軟件工程類課程的案例式教學方法,總結、提煉、歸納、設計相關的教學案例,構建一個貫穿始終、設計合理、資源豐富的軟件開發全過程案例庫十分必要。
(一)案例的選取和設計
在案例教學中案例的選取和設計是案例教學的關鍵。好的教學案例應該來源于實際工程項目,同時在維度、粒度和內容上精心設計,既要相互銜接,體現生命周期全過程的要求,又要大小適中,適合單個教學模塊的教學需求。從實際工程項目中精心選取、提煉、設計開發涵蓋軟件分析、設計、測試、項目管理等全生命周期的教學案例庫,可為軟件工程系列課程的案例教學提供有效的支撐條件,對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
案例的設計應針對軟件工程課程群各模塊知識點的所處階段、應用場景和授課目標的差異,既要有覆蓋具體知識點的基本案例,又要有體現全生命周期工程化要求的系統案例和綜合應用案例。案例內容包括軟件過程中的工程案例、管理案例,貫穿全軟件生命周期各階段。
案例的選取應以全生命周期軟件項目為主,從實際工程項目中挑選一批具有代表性的、能突出授課要求的素材,在此基礎上進行加工提煉和補充開發,最終構建滿足教學要求的系列案例。如從自主研制的“軟件過程管理平臺”中選取典型模塊作為測試對象,針對不同測試類型的教學實驗需求,對軟件代碼進行有針對性的變異和缺陷注入,編寫對應的測試需求、測試計劃、測試設計和測試報告,形成功能測試、性能測試、單元測試等測試案例。
軟件工程課程要強調軟件設計和軟件測試的重要性,對軟件設計和軟件測試方法進行講解時,除了要有設計合適的案例,還可以通過當前主流工具(如軟件設計的RationalRose建模工具、單元測試的JUINT工具、功能測試的QTP工具等)的演示,使學員加強對軟件設計和軟件測試過程的可操作性的理解,并將其運用于實踐項目中。
(二)案例庫規范化設計
軟件工程課程群的多門課程需要多樣化的案例,適用于不同的場景,映射出不同的知識點。為了規范這些案例,需提取其公共要素,定義案例庫規范化設計的基本元素。
案例庫規范化設計基本元素中的“案例表現形式”可將案例設置為文檔、代碼框架、原型系統等。如在本科生的軟件系統分析與設計課程中,案例是為學生搭建的一個OpenFrame框架,即一個半成品的代碼框架,學生可從半成品框架中學習相應開發技術,然后自己完善半成品的代碼框架,將學習與實踐過程融入案例中。
案例庫規范化設計基本元素中的“案例類型”可分為工程類案例、管理類案例、支持類案例等。工程類案例包括不同項目不同階段的工程類開發案例,如客戶需求規格說明書、軟件需求規格說明書、概要設計說明書、詳細設計說明書、軟件代碼、軟件測試計劃和測試報告。管理類案例包括項目策劃、項目監控、風險管理、需求管理等。支持類案例包括配置管理、質量保證、測量分析等。根據案例的規模及適用情況,可將案例分為:基本案例、模塊案例、系統案例?;景咐采w一個知識點,簡單、清晰地通過一個實例展現知識點的具體應用,適合于基礎理論知識傳授階段;模塊案例覆蓋多個相關聯的知識點,通過知識點的綜合應用將知識串起來,適合綜合理論知識的應用階段;系統案例覆蓋的是一個獨立的理論體系,通過完整具體的實例將理論應用于實際操作,適合實踐教學階段。
例如,在“軟件測試”中,通過判定三角形的例子來讓學生理解等價類劃分法,這是一個基本案例,穿插在知識點講授過程中。在三角形實例中補充邊界值法、錯誤猜測法等測試用例,形成黑盒測試案例,這就是一個模塊案例。而系統案例內容多、設計比較復雜,例如功能測試案例的設計,要包含測試計劃、測試策略、測試設計的方法、測試用例的生成、測試用例的執行、自動化腳本的設計、測試運行結果分析以及測試報告等內容。
二、融合多種教學形式,緊密銜接理論和實踐教學
傳統的課堂教學教員在課堂上講授軟件工程方法、技術等理論知識,但由于這些理論較抽象難懂,課堂教學效果往往不理想。傳統的實踐教學主要是采用分組模式進行項目開發,但由于沒有過程監督控制,通常是由一個能力稍微突出的學員完成所有過程,缺乏討論、協作,最后往往把精力放在代碼實現中,提交一套漏洞百出的代碼。針對軟件工程課程的特點,筆者結合本校人才培養目標和先進教學理念,對傳統教學方法和手段進行改革,在教學過程中融合、應用基于案例的情景體驗教學、基于項目牽引的工程實踐教學、基于角色扮演和團隊協作的研討式教學等多種教學模式,加強了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耦合度,培養學生工程化理念和團隊協作意識,提高了學生探索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
(一)基于案例的情景體驗教學模式
案例教學法從實際案例出發,分析其中存在的問題,探索問題產生的根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與方法,用案例將理論和實踐聯系在一起,并逐步上升到理論,用理論來概括、歸納、指導一類問題的解決方法。同時,以鮮活生動的實例吸引學員,提高學員學習的興趣,使他們從案例中吸取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加深對理論的理解。在實踐教學中,我們以“做中學”為指導,以實際案例項目的生命周期為主線,通過搭建的實踐平臺和設計的實踐項目,使學員在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中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技術方法的靈活運用,提高自身的實戰素質能力。基于案例的情景體驗教學通過借助來源于實際工程的典型案例,將學生置身于特定的工程項目情景之中,給予他們恰當的引導,為他們提供了一個廣闊的思維空間和貼近實戰的學習環境。
(二)基于項目牽引的工程實踐教學模式
基于項目牽引的工程實踐教學,將工程項目與軟件工程知識體系有機融合,以工程項目為牽引,讓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同步開展生命周期相應階段的各項任務實踐,實現了創新實踐與工程認知導引相結合的教學模式。首次上課要求學員分組,各組自主選擇感興趣的項目,后續根據授課進度按階段完成該項目的整個開發過程。為了提高學生的實踐興趣和做足需求分析,選取項目時,應盡量選擇貼近學生生活、需求場景熟悉的項目,如公差勤務系統、圖書館座位管理系統等。如果是從零開始的項目,需要多方面多手段進行軟件需求分析,并重點做好軟件體系結構設計。另外,選做的項目也可以是已有軟件,因為大部分軟件開發工作是在老版本的軟件基礎上進行改進的,已有軟件可以是網上開源軟件或往屆學生留下的作業,要引導學生分析其功能上的缺陷后對其進行改進。通過項目牽引,可使學生在動手實踐過程中深刻理解軟件工程基本理論知識。
(三)基于角色扮演和團隊協作的項目研討式教學模式
學生以團隊協作方式進行項目開發,通過扮演團隊中客戶、軟件需求人員、軟件設計人員、編碼人員、軟件測試人員等不同角色,完成特定任務,并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及時對項目開發進程和工作產品進行研討和評審,真正體驗一種有序、可控和協作的軟件開發過程。描述了軟件過程中角色職能及軟件開發各階段的工作產品,并將項目開發活動和項目管理過程映射到課程各知識點,使學員在動態角色參與的項目演練過程中加強對理論知識的理解。
三、針對實踐能力培養需求,構建基于框架的可擴展實踐平臺
軟件工程學科課程理論與實踐聯系緊密,實踐教學的有效實施對提高課程整體教學效果具有重要意義。然而,大部分學生系統設計能力較弱,加之課堂教學時間有限,課程內容比較抽象,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所學知識,有效提高其工程實踐能力,在現實教學中急需加強學生動手實踐環節的時間投入和條件建設。
傳統實踐教學通常要求學生全程自主完成程序開發并提交相應實踐報告。這種“從零開始”的實踐教學模式受到學生編程能力、實踐學時等因素的制約,難以取得良好教學效果。同時,學生缺乏大型項目的工程實踐經驗,如果僅以小規模程序為對象開展實踐教學,也會嚴重制約其對軟件工程思想的理解和掌握。為此,我們構建了基于OpenFrame框架的開放式教學實踐平臺,該平臺采用當今主流的面向對象技術和框架進行開發,既實現了跟系統結構緊密相關的核心公共模塊,又支持學生根據個人興趣,自主、靈活添加符合接口規范的功能應用模塊,從而完成整體系統的開發與設計,有效支持學生根據小組任務分工快速開發上層應用功能模塊,協同完成整體系統的設計、開發與集成。該開放式教學實踐平臺將教師課堂授課與學生情景體驗有機結合,使得抽象內容形象化、具體化,同時既能讓學生了解到框架技術、敏捷軟件開發等面向對象新技術,又能培養學生基于公共體系結構進行團隊化工程開發的能力。
通過搭建滿足教學需求的實踐平臺,設計合理有效的實驗項目,構建“做中學”的環境,使學員利用有限的學習時間,在實踐過程中快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提高自身的素質能力,不斷積累實戰經驗,培養專業自信,提高學習興趣和實踐動手能力。我們鼓勵學員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注重學員創新意識和綜合素質的培養,將被動的學習轉化為主動的參與、實踐,引導學員更深刻地體會和理解軟件工程全生命周期各階段的任務、技術和方法。
四、基于項目過程的考核評價方式
考核評價是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環節,針對軟件工程課程考核存在著實踐考核不足、學習效果測試不及時、考核評價機制不完善等問題,可采用多元考核和評價方式,弱化期末考試成績,加強過程考核,著重考核項目開發過程中學員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己税ㄆ谀┛荚嚭蛯嵺`項目兩部分,期末考試成績占30%,采用開卷筆試方式,實踐項目成績占70%,采用階段評審方式對各小組階段產出的工作產品進行評審,通過學員互評和教師評價相結合的方法確定團隊成績(40%)和個人成績(30%)。學員分組進行講解、答辯、成果演示,學員和教師分別對各組進行整體評價,獲得團隊成績,個人成績由組長根據組員在項目開發中的表現以及對項目的貢獻大小獲得。
五、結語
通過梳理軟件工程課程群理論知識點,構建軟件開發全過程案例庫,并在案例庫基礎上,對實踐教學方法進行研究,融合、應用基于案例的情景體驗教學、基于項目牽引的工程實踐教學、基于角色扮演和團隊協作的研討式教學等多種教學模式,加強了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耦合度,并構建了基于框架的可擴展實踐平臺,通過項目牽引和角色扮演使學員將學到的理論直接應用于實際項目開發,培養了學員的工程化理念和團隊協作意識,提高了學員探索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
[軟件工程碩士論文參考文獻]
[1]鄒紅,王健,蘇丹.以能力培養為導向的軟件工程專業核心課程群建設研究與實踐[J].高教學刊,2018(12).
[2]張愛玲,周世生.新工科背景下軟件工程人才培養的研究與實踐[J].計算機教育,2018(6).
[3]伍春香,劉斌,李小紅.基于能力培養的軟件工程教學實踐[J].計算機教育,20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