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9-18 11:12:2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語文信息化教學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高中語文 教學 多媒體
語文作為一門基礎學科,按新課程語文教學理念,語文課程重在實踐,要適應現實生活和學生自我發展的要求。但傳統的教法:老師講,學生聽,學生學習少了主動性和自主性,學習學得被動,對語文學習缺乏創新精神。現在新的教學策略、教學方式是讓學生自己學、主動學,老師主要是“導”,以體現高中語文課程的時代性、基礎性、選擇性,培養高中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實現素質教育。而語文課程的革新與現代化,必須要求相應的教學工具、教學途徑也現代化、科學化,信息技術作為最廣泛最先進的科技,它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是必選無疑的。因為在信息技術的環境下,學生能更好地學語文,用語文,使語文教學與日常生活更貼近,更符合社會發展需要。如語文口語訓練,高中語文課本的每一單元都設有口語練習。就拿演講訓練來說吧,聽名人的演講,用傳統的工具,學生只能聽到演講者的聲音,是種遠聽而不可近視的感覺,不能引發學生較濃厚的興趣。在信息技術環境下就不同了,學生除了聽到演講者的聲音外,還能看到演講者的動作、神態和表情,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并受到感染,從而激發內心對演講的興趣和欲望,達到主動訓練的目的。所以信息技術與高中語文教學的整合是勢在必行的!
信息化使高中語文教學更加充滿人情味,更加貼近現實,更加生動活潑。同時,這種信息化教學,也為素質教育的全面而真正貫徹執行、為大語文教學提供了切實可行的現代化的技術支持。因此,信息化輔助教學很快在中國大地發展起來。利用信息技術來改造我們的教學,提高我們的教學質量,已成為廣大教師的愿望。但是,“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信息技術帶來的不只是積極的效應,也給我們帶來了消極的影響和問題。”中國教育學會會長顧明遠在《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一文中告誡說。
有的教師以為,信息化教學效果很好。于是,他不分課型,也不管學生是否適合上信息化教學課,“堅持”堂堂必上信息化教學課。其結果是,自己由于整天忙于開發研制教學課件,而根本沒有時間進行學習來充實、提高自己。這樣長期下去,他開發研制多媒體教學課件的能力雖然大大提高了,但他的教學水平和業務水平卻下降了。這還不算,更可怕的是,由于堂堂上信息化教學課,而上課模式卻是一成不變,了無生趣,學生也越來越討厭他的課了,其教學成績也就可想而知了。
確實,當前的語文教學中,信息技術也好,網絡環境也好,大多數教師使用的僅僅是它的演示功能。我們語文教師如果就語文學科原來的一套東西紋絲不動,肯定只能和現代教育技術簡單“拼合”或勉強“摻合”。那么,怎樣才能將現代教育技術與語文教學由“拼湊”提升到“整合”,怎樣才能走出誤區呢?
要做到這一點,我們應該尋求課堂教學與信息技術整合的結合點――以語文學習為載體,把信息技術課程作為工具和手段滲透到語文教學當中去,在現代高效的技術氛圍中感悟語文文化的精妙,獲取更多知識,培養學生綜合性的學習能力。在這樣的形勢和理念指引下,我們嘗試將信息技術整合于語文教學中,尋求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教學的交叉點,通過一種全新的手段,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突破語文教學的重、難點,讓傳統語文教學的精髓、現代語文教學的新理念和信息技術相融,以探求一種高效、新穎的教學模式。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廣大教育工作者經過長期的實踐和研究所總結出來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當前的教學模式仍不可能脫離傳統的教學手段,多媒體教學手段只能作為“輔助”的作用,而不能完全替代傳統教學模式。有的教師認為多媒體課堂教學具有傳統教學模式所沒有的優勢,每節課必言多媒體,特別是公開課或示范課,好象不用多媒體就不能算是一節好課。這種認識過分強調了多媒體教學的優點,而忽視了課堂教學中的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的主導作用、師生之間課堂上的情感交流,削弱了教師的授課藝術和臨場發揮能力,不符合學生的的認知規律。過多過濫地使用多媒體,不利于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涵詠。語文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對語言文字的領悟感受能力,而多媒體的使用,讓學生養成一種惰性,因為有畫面,絕對不會在乎文字,而將對文字的注意力轉移到畫面上,時間一長,學生喜歡語文實際上也就變成了喜歡影視,不知不覺中將語文教學的語言文字的感受能力主體性給偷換掉了,無形中也就暗合了當前所謂的“讀圖時代”。而傳統中的“青燈黃卷”和把全身心融于文章字句中的至純至美的情境已很難出現,嚴重影響與制約了對學生語感能力的培養。因此,如果一味追求課堂上的教學過程的“奢華”,講究聲音、錄像、動畫和投影,追求知識傳授上的“大容量”,最終不是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就是把學生搞得顧此失彼,反而降低了課堂效率。每一個教師特定的教學語言、教態、板書和應變能力是最大的財富,只有把傳統教學手段、教師個人特色和多媒體輔助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真正發揮多媒體課堂教學的效果。
(一)信息化實現了大學語文教學的“開放性”
在互聯網時代,信息技術教學中的網絡信息加速膨脹及廣泛傳播,對知識的傳播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加強了人們對事物的認知和理解,再也不是以前那種只追求事物表面現象,對事物的探索更加注重其內在規律,并在不斷探索中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而以往大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卻經常忽略了這些內容。因此,現如今大學語文的教學要求追求更高的宗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不斷加強自身素質的培養,積極將信息化融入到日常的教學過程中。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充分調動課堂氣氛,整個教學過程要實行開放性,將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自主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而不是以往教學過程中只注重結果。從20世紀互聯網的信息資源中找到心中想要的答案,不管對學生還是教師而言,重視自己的想法都非常重要,有時答案僅僅是一個形式,我們不能為了答案而尋求答案,而是要在尋求答案的過程中不斷創新。
(二)加強了大學語文教育的“多樣性”
對傳統語文教學而言,在書本當中尋求答案是一種有效的方法,只有通過書本才能有效獲取知識。大多數教師和學生在認知上還停留在傳統的學習方法中,在他們看來,書本是學習知識最有效的辦法,也是唯一的途徑。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這種思想存在一定的合理性,但隨著信息技術不斷發展,傳統的教學思想已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眾所周知,信息技術在更新上非常頻繁,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使得通過信息技術獲取知識更為簡潔方便。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傳統的教學方式不斷受到信息技術的沖擊,當然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傳統教學方式的創新。目前,大學語文的教學方向正在逐步朝著多樣性發展,教師應改變以往的教學方式,不再一味要求學生按照特定的方式去學習;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不斷利用網絡獲取更多的教學資源。這樣不僅極大地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也最大程度上激發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當然,對學生而言,這樣的教學方式也真是他們所希望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僅獲取了更多的知識,同時也體會到了學習的樂趣。新式語文教學與以往教學方式在教師作用上有很大的差異,以前教師是整個教學環節的重點,學生根據教師的要求完成相應的任務,而在新的教學方式下,學生成為日常教學的主體,教師只是布置相應的任務,學生根據自身的想法在尋求信息技術的幫助下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整個環節使得教學過程更加豐富多彩,也使得學生的思維得到了很好的發展。
(三)信息化推動大學語文教學的“快節奏”發展趨勢
現在,任何一個領域追求的都是高效率,在短時間內以獲得更多的內容是我們追求的目標,也是每一個行業的標準。大學語文教學在豐富的信息前提下,在較短的時間內使學生理解信息的豐富內涵,是大學教學的目的,同時也是大學語文教學信息化對大學教學的推動。在這種情況下,教師的教學節奏有至關重要的作用。試想,如果要在極短的時間內掌握大量的知識,那么整個課堂的教學效率應當非常良好,而課堂教學質量又與教師對課堂節奏的掌握有直接關系,可以說課堂節奏的掌握是整個課堂教學的重點,只有找到合適的切入點才能在保證課堂教學質量的前提下加快課堂教學的速度。然而,對大多數學生來說,他們對這種新的課堂節奏還需要一定的時間來適應,傳統的教學使得很多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缺乏興趣,從而最終導致他們對基礎知識沒有很好的掌握。因此,在加強對快節奏教學的過程中,還要不斷關注學生整個學習過程中的現實情況。
二、當前大學語文教學現狀
(一)學生的從眾和無所謂心態在課堂教學中表現明顯
對課堂來說,學生是主體,如果一個課堂上沒有學生,那么也無法稱之為課堂。但是,目前在大多數課堂教學過程中一直是以教師為主導,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被動接受知識,學生無法得到足夠的重視,學生自身的個性與特長無法得到合理發展,能力也無法在課堂上得到很好的鍛煉。另一方面,也正是課堂教學教師的主導,使得很多學生養成了隨大流的現象,自己不愿意主動思考問題,只是按照叫師或其他學生的思維來思考問題,長此以往,學生的自身發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二)目前大學的語文課堂教學質量過低
傳統的語文教學方式限制了學生思維的發展,也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學生的積極性不斷下降,這是目前課堂語文教學質量不斷下降的最根本的原因。而且大多數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普遍認為語文很難在生活中得到實際應用,也正是因此,很多學生失去對語文學習的積極性。
三、加強信息化在大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一)有效運用多媒體課件
對大學語文而言,它不僅僅是一門課程,更是一門藝術,因此學好大學語文至關重要。在大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讓學生對其產生興趣,同時還要讓學生產生自主學習的意識,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掌握學習語文的方法。采用可視化的表現方式,如音頻視頻圖片和模型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為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提供有力保障。
(二)充分利用網絡技術教學
【關鍵詞】高職語文 信息化 教學環節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1C-0129-03
現代教育技術推動語文課堂更加高效、開放、多樣,其實現的場所由傳統意義上的課堂延伸到第二課堂,本文就高職語文信息化教學環節進行論述。高職語文信息化教學主要包含備課、授課以及高職學生的第二課堂學習。
一、備課
一堂課的優劣與備課密不可分。對于備課,劉淼在《當代語文教學》里提出“備高職生、備教材、備方法”。但是,隨著時代的進步,這種備課方式還需要進行補充。以就業為導向是職業教育的特點,以服務為宗旨是職業教育的特色,而職業教育的最終目標是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這就要求語文教學要圍繞人才培養目標來展開,備課除了傳統的“備高職生、備教材、備方法”,還要補充“備人才培養目標”。
(一)備高職學生
高職學生既是學習對象,又是學習主體,在教學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教師根據高職學生的學習特點、專業特點、年齡心理特點進行備課,能夠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了解高職學生的基礎及需求是課堂成功的前提,了解高職學生的方法與傳統的調查有所不同,傳統調查大多采用印制紙質問卷或訪談法進行調查,這些方法雖然有各自的優點,但費時費力。信息化時代背景下,教師可利用信息技術進行調查,如利用電子問卷進行調查研究。
第一,教師要備高職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現在的高職學生多為“90后”,他們注重自我感受、個性張揚、容易情緒化也愛搞小團體。信息化時代,他們熱衷于追求新鮮事物,對信息化設備更了解,也更容易接受信息化教學。
第二,教師要備高職學生的地域文化特點。中國幅員遼闊、地大物博。各省地域文化不同,高職學生所受的區域文化影響也會不一樣。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地域文化特點進行備課。例如,在廣西,除了桂林、資源、賀州等地區會下雪外,其他大部分地區終年無雪。教師在講授的《沁園春?雪》之前,要考慮到高職學生不能體會到“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景象,教師利用信息化教學,模擬北方下雪的動態景觀,使學生受到視覺沖擊,體會到鵝毛大雪的壯闊景象,從而突破重點、難點,提高教學效率。
第三,教師要備高職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高職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包括聽、說、讀、寫等各方面的綜合能力。其中,高職學生在句子分類、修辭、古代漢語、閱讀鑒賞、文學鑒賞等方面基礎較差,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的時候,既兼顧“點”,也要顧“面”,在夯實基礎的同時,提升高職學生的應用能力。
第四,教師要備高職學生的專業職業需求。不同專業的高職學生對學習語文知識都有不同的側重點,而教師就要找準高職學生學習基礎與職業崗位需求之間的差距,有的放矢地發現問題。例如學前教育專業和旅游管理專業,前者側重于教師口語、讀寫能力,后者側重于溝通能力、口語表達能力的運用。
(二)備教材
教材是落實課程目標和內容的基本載體。在大數據背景下,高職語文教師借助信息化備課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調查發現,廣西9所高職院校的《大學語文》所用的三套教材都是面向全國編寫并發行。其中兩本配有與原書配套的教學光碟,但承載的內容遠不如網絡資源提供的翔實、豐富?;ヂ摼W有著豐富的教學資源,教師可以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只要有一網的電腦或者智能手機就能輕松獲取想要的資料。
第一,可以下載觀摩教學名師的PPT和教案,理解他們的教學設計思路,通過教學實錄了解他們如何突破教學重點難點,為自己的教學提供參考。其中知名的語文學習網站就有語文學習網、中國語文論壇等,這些網站資料翔實、內容豐富。
第二,網上有各種學習語文的網站,借助網站可以共享教材分析,以及同行提供的教材分析和設計思路,取長補短。
第三,利用網上豐富的視頻公開課,完善自己對教材的理解。這些資料可以讓教師以另一種視角來分析教材,感悟重難點,提高語文教學能力。例如,“中國大學視頻公開課”由科學、文化素質教育網絡視頻課程與學術講座組成,以高校學生為主要服務對象,同時面向社會公眾免費開放。
(三)備方法
教學方法是語文教師為了完成課程教學目標而采取的方法,它是教師和學生為了完成教學任務、達到既定的教學目標而采取的教與學的活動方式的總稱。
高職語文教學常用的教學方法有講授法、演示法、練習法、實驗法、參觀教學法、案例教學法。近年來,比較常用的教學方法有模擬教學法、項目教學法、行為導向教學法、模塊化教學法等。
教師備課時可根據教學目標、教材內容、高職學生情況、學校硬件水平等選擇相應的教學方法,并按照教學效果的達成對其內容進行豐富,并創設職業化的教學情境,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為高職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在備方法上,教師可以在網絡上參考專家學者的教學方法,在面對種類繁多的教學方法時,可以與同行及時討論,以使教學方法發揮最好的作用。
(四)備人才培養目標
潘懋元先生說:“教育質量標準可以分為兩個層次,一個是一般的基本質量要求,另一個是具體的人才合格標準?!比瞬排囵B目標是培養高職學生職業能力的綱領性文件,它決定了教育的性質,對教育改革和發展起到很大的作用。課程的開設和實施都應緊緊圍繞人才培養目標來實現和展開。
近年來,我國大力提倡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而傳統的語文課程在教學觀念、內容、方法、模式上都與新的人才培養目標差距較遠,這導致課堂效率低下,高職學生厭學的情緒進一步蔓延。在這種背景下,語文課程的信息化改革勢在必行。
二、授課
高職語文教學要發揮“大語文”的功能,滿足語文的基礎性、工具性和審美性等方面要求,培養高職學生的寫作、口語、精讀文章和實用寫作能力。傳統語文教學注重“灌輸”,現代語文教學注重“自主學習”。
(一)教學軟件在高職語文信息化教學中的應用
1.辦公軟件。在高職語文信息化教學中,常用的軟件主要有金山和微軟兩大辦公軟件,其中又以微軟辦公軟件最為常用。
金山公司的WPS作為一款國產軟件在高職語文信息化教學中有其獨到的優勢。WPS兼容性較強,并且占用內存空間小,節省磁盤空間,運行速度快,頁面簡潔明快,尤其是WPS具有稿紙模板以及數字轉化成大寫漢字等功能,更適合語文教學需求,使語文課更高效、清晰、明了。
微軟的Office軟件雖然占用內存空間大,占用磁盤空間多,但它功能強大,在功能上擁有許多中式風格的模板,適合于語文教學的不同情境。
在語文教學中PPT(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應用與傳統語文教學的“教案+板書”截然不同,PPT在高職語文教學中是以文字、圖片、圖表、音頻、視頻、投影、電腦等媒介的有機結合,可以調動高職學生的視覺、聽覺等多種感官,促進高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增強高職學生學習的可視性、直觀性和概括性,提高了語文課堂的效率。筆者在上詩歌鑒賞課《我驕傲我是中國人》時,將教學目標設定為“在詩歌中感悟祖國偉大的情懷并體會詩人對祖國深切的感情”,在第一環節“整體感知”中,用PPT將圖片、文字、音樂相融合,其中圖片中包含中國各地的優美風景以及各領域取得成就的圖片,以圖片激發高職學生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在相應的圖片側邊有用黑體字加粗的詩歌文本,給高職學生視覺沖擊;該詩歌用的是《紅旗頌》作為背景音樂,高職學生能從節奏、節拍、力度、速度、旋律、情感中感受愛國主義情懷。
高職學生通過“看”(圖片文字)了解了中國的地大物博、中華民族精神的博大精深;通過“聽”(背景音樂)體會詩人的愛國主義情懷;通過“誦讀”(配合背景音樂及圖片、文字)感悟詩歌中詩人在字里行間所透露出來的濃濃的愛國情感,使高職學生受到愛國主義熏陶。通過PPT教學,刺激了高職學生的多重感官,使高職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和聯想,激發他們的情感,進而使他們對詩歌內容的理解更加透徹、清晰。
2.視頻軟件。視頻以其直觀性和趣味性在高職語文信息化教學中占據重要地位,而視頻軟件包含了動畫視頻、錄制視頻、微課等多種門類。動畫視頻主要以Macromedia Flash 8為主要制作軟件;近年來,蓬勃興起了花樣繁多、各式各樣的微課。
互聯網世界有各種各樣的視頻教育資源,其中以FLV(FLASH VIDEO)格式頻最為常見,其特點是視頻文件小、加載速度快、視頻清晰,常用的視頻網站(土豆、優酷)大多為FLV格式。它的下載軟件有維棠FLV以及碩鼠FLVCD下載軟件,它們的特點是下載速度快、可下載的范圍廣、不收取下載費用,使用者只需在瀏覽器中搜索需要使用的視頻,然后將搜索到的視頻點擊打開,將該視頻的網址復制粘貼到維棠FLV或碩鼠FLVCD的搜索欄中,再點擊搜索就會出現相應的下載地址,設置好保存路徑后就可以進行相應的資源下載。碩鼠FLVCD的另一個優點是提供視頻下載臨時解碼器,這是針對有的使用者不想安裝此軟件,下載臨時解碼器方便、綠色、快捷。
3.視頻制作軟件。PPT制作視頻法 將所需的圖像、音樂、文字大小等要素用PPT制作方法設置,然后再設置動作路徑和投影的先后序列,完成后使用微軟的Office2010版本中的“文件”中的“另存為”,在相應的窗口設置文件名稱以及保存的位置,把保存格式設為windows media視頻,之后按“保存”鍵將視頻進行保存,最后文件為wmv格式。
屏幕錄像專家有兩種方式錄制視頻,即直接錄制生成方式和先錄制再生成方式。第一種錄制方式操作簡單,計算機運行較快,播放流暢,生成的AVI格式文件小。第二種錄制方式錄制時占用內存空間多,先生成一個臨時文件,而后可以選擇生成EXE文件或者AVI文件,這種生成方式的優點是視頻清晰且流暢,后期可選擇生成的視頻格式較多,缺點是占用硬盤較大。
(二)教學設備在高職語文信息化教學中的應用
信息教學設備是學校實現信息化教學的平臺。在高職語文教育中,教學設備的應用不僅涉及信息技術,還涉及語文教育規律、教學課程目標、教師信息水平、教育教學體制、設備資金投入、設備管理等多方面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投入資金以滿足教師對教學設備的需求,其次教育部門要對教師進行信息化教學培訓。
高職語文信息化教學的支撐設備有以下幾類:
1.主體設備:計算機、綜合操作平臺。
2.顯示設備:投影儀、幕布。
3.音響設備:錄音設備、音響。
4.交互式設備:黑板、電子白板。
三、第二課堂學習
第二課堂是相對課堂教學而言,它是高職學生在課堂教學之外的時間進行語文學習等活動。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語文教學注重提高高職學生的聽、說、讀、寫等綜合素質,學生不但要靈活運用語文知識,還要提高具有實踐性和職業性的語文知識及素養,由于高職語文課時的緊缺,高職學生更需要充分利用其他時間進行自主學習。
第二課堂的學習更加注重內容上的多元性、形式上的便捷性和實現的易操作性。教師在引導高職學生進行第二課堂學習時,要注重兩點:一是充分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水平;二是根據高職學生所掌握的設備條件,引導他們進行學習,為他們提供信息化環境的建立,形成有效的信息化學習環境和氛圍。
互聯網的信息內容浩如煙海,高職教師要引導學生有目的地學習,做知識海洋里的掌舵手。其中最便捷的方式就是教師為學生創建自主學習平臺,該平臺由自主學習資源(文字、圖片、PPT、視頻)、自我測評、作業、作業提交等模塊組成,自主學習資源包括精讀課文的擴展閱讀模塊、泛讀課文的多維解讀模塊;自我測評包括各學習單元的知識點試題、相關熱點問題的解答;作業包括教師課后的作業、預習內容公告;作業提交包括視頻作業、PPT作業及公文寫作作業的提交。
總之,語文教師應將信息化教學設備及技術與課堂教學相融合,革新傳統語文教學理念,依托學校信息化硬件設施,利用多媒體技術和豐富的網絡資源,借鑒信息化技術所帶來的直觀性、便捷性、可視性,幫助高職學生進一步提升聽、說、讀、寫等各方面綜合能力,在內容上突出實用性價值,增加專業技能知識的補充。
【參考文獻】
[1]教師資格認定考試編寫組.教育學[M].北京:北京師大出版社,2008:103
[2]李芒,陳維超.信息化學習方式的理論闡釋[J].開放教育研究,2006(2)
【關鍵詞】中職語文,信息化,教學軟件
一、軟件設計初衷
1.著眼形式發展,信息化推動職業教育現代化,為文化基礎課教師改變現今“雞肋”狀況指明了方向,研發中職文化基礎課教學軟件,已是大勢所趨、形勢所迫、任務所需。
2.立足教學現狀,中職學校的學生大都文化基礎薄弱,進入職校后,受就業思想主導,對語文等文化基礎課的學習更是缺乏主觀能動性,而傳統的語文教學模式,方法陳舊、手段單一、形式枯燥,恰恰缺乏感召力和吸引力,難以使教學雙方產生共鳴。而將信息化技術融入語文教學,集圖文視聽于一體,產生形象化、立體化、多元化教學效果,最大限度地發揮語文教學的工具性作用,最終實現教與學的完美融合。另一方面,從我校的基礎設施和配套教學資源看,已經具備了應用信息化教學軟件的能力。
二、軟件組成及功效
本軟件教學內容選自語文出版社語文職業模塊(服務類)第四單元,題目為職業理想、職業道德。共設五大模塊,分別是單元導學、品讀理解、綜合實踐、智慧闖關、拓展鏈接。
單元導學:包含學習目標和激趣導讀兩個板塊。學習目標板塊明確了本單元的學習內容,突出了重點難點問題,確立了學習的標準和要求,以及要達到的學習效果。激趣導讀板塊圍繞本單元所涉及的4篇課文設計了閱讀提示,對課文內容作以簡單概括,引領學生進入課文學習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品讀理解:是軟件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以閱讀為中心,集聽、說、讀、寫為一體的語文能力綜合訓練模塊。每篇課文根據學生的認知過程,設計了感知理解、名句欣賞、讀后反思三個小板塊?!案兄斫狻睂藴驶n文朗讀配以相應的背景音樂和場景畫面,讓學生在身臨其境中領略到文章深刻內涵?!懊湫蕾p”將課文中的名句朗讀、名句解析、名句仿寫融為一體,進一步加強了學生閱讀、理解、寫作能力的培養。讀后反思環節的設立,更是讓學生把課上的內容延伸到課外,用課堂上的所感所思指導自己的工作生活,從而實現語文教學的應用。
綜合實踐:此模塊由課本中的口語交際訓練和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優化組合而成,皆在重點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增強學生的就業競爭優勢。包含洽談、誠實守信兩個教學實踐內容。其中“洽談現場”、“案例展示”等小板塊,通過聽、說情境的創設,使訓練變得富有情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啟發學生的思維,從而使學生在“善聽”中受到感染,進而在實戰演練、活動設計中敢于張口說話,實現“善說”的教學目的。專業拓展、直播課堂等小板塊,把語文教學與專業課和德育課教學有機的結合起來,從而實現文化基礎課為專業課服務,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服務的目的。
智慧闖關:此模塊體現的是考核評價功能,學生既可以通過“基礎模塊”來完成課前預習,又可以通過“提升模塊”來進行課后的復習鞏固。該模塊以打擂闖關的形式,將學生感興趣的電腦游戲場景引入到考評體系當中,寓教于樂,在輕松愉悅的情景中,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實現“余音繞梁、不絕如縷”的效果。
拓展鏈接:此模塊根據本單元的教學思想,精心設計了哲理故事、名言警句、推薦閱讀、佳片賞析等小板塊,將課堂教學和課外閱讀欣賞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學生把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和方法向深度和廣度拓展,使學生養成終身閱讀、思考的習慣,從而培養學生的語文應用能力,實現大語文的概念。
三、軟件設計特點
1.職教語文特色突出
軟件的各個模塊都緊緊圍繞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而設計,皆在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理想、職業道德,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勞動觀就業觀。并將專業課教學融入其中,實現文化基礎課教學為專業課教學服務,體現中職語文的“職業化”特點。
2.助學助教功能明顯
本軟件充分利用視聽多種媒體進行教學,信息容量大,情景交融,能極大的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科學合理地利用學生多種感官接受知識信息,潛移默化,培養認知能力,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幫助學生迅速而正確地理解教材內容,促使他們的心理機能全面和諧發展。如在軟件設計中把一個中職學生形象的卡通人物引入其中,通過他的困惑、學習、收獲來展現教學教育思想,把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教師的引導學習有機的結合起來,從而實現軟件的助學、助教功能。
3.技術藝術結合完美
本教學軟件性能穩定可靠,可脫離平臺運行,易于推廣,界面內容采用Flash編程,既美觀大方,又生動形象,圖文并茂,聲像一體,導航按鈕清楚明顯,人機交互功能齊全,完全適合學生教師操作應用。教材選擇為國家推廣教材,教學設計要點清晰,重點難點適中,完全符合中職學生實際,適于在實際教學中應用推廣。
四、軟件設計展望
信息化技術和中職語文課程的整合不能停留在工具層面上,應深入探究教學設計、教學策略,以形成教學模,應結合教學理論和實踐,以推進中職語文教學的徹底變革。
參考文獻:
【關鍵詞】現代詩歌;致橡樹;信息技術;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論文編號】1671-7384(2017)02-0094-03
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有著悠久的“詩教”傳統。而現代詩歌最具有時代氣息和青春活力,處于中職階段的學生更加需要現代詩歌的滋養?,F代詩歌以其內容之深廣、手法之多樣、表現力之豐富和意境之高遠,使基礎相對較差的中職學生在認知上有了一定的難度。傳統的現代詩歌教學方式使得師生都漸漸遠離詩歌,陷入了教與學的泥潭。信息技術就像是一縷清風,使得平靜如死水般的現代詩歌教學掀起了美麗的漣漪。下面以中職語文現代詩歌《致橡樹》一課為例,淺談信息技術在中職語文現代詩歌教學中的運用。
創設朗讀情境,提高學生誦讀能力
中職學生語文基礎相對較差,對詩歌朗讀缺乏興趣,而且由于教學資源局限等問題,詩歌朗讀僅僅停留在范讀、跟讀此類單一的形式,難以使學生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有所熏陶。因此,多層次的朗讀情境的創設至關重要。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可以通過音、視、圖等多種媒體形式立體地創設朗讀情境。在教學設計中,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朗讀要求,設計不同層次的朗讀環節。
(1)聽讀環節。《致橡樹》配樂詩朗誦,唯美的畫面、感人的音樂、名家的朗讀,把學生帶入詩人所描繪的情境中,幫助他們走進詩人的情感世界,體會詩人所要表達的獨立平等的愛情觀。
(2)自由朗讀環節。讓學生在放聲自由朗讀的過程中,體會詩歌的語氣、語調和重音,把握詩歌朗讀的節奏和感情。同時,學生可以進行有效的朗讀訓練,以便發現朗讀問題。
(3)朗讀測試環節。主要采用人機互動的方式,運用Flash對詩歌讀音和節奏進行測試,讓學生在互動中掃清讀音和節奏的障礙。
(4)析讀環節。在教學設計中,采用分層析讀達到讀出詩意的目的。教學環節上設計分段品讀、完成思考題、表達思想、練習游戲等方式,幫助學生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感情和意境。
(5)誦讀環節。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選擇喜歡的語段和喜歡的配樂,朗誦詩歌,錄制并上傳到朗讀討論區,在自主探索中體會詩歌的意境美、情感美。在反復誦讀中,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運用信息技術的優勢,營造朗讀氛圍,激發學生的興趣。
創建詩歌意境,幫助學生領略詩歌情感
信息技術最大的優勢就是能夠利用圖像、音樂、文字、動畫的處理,以立體的、全方位的視聽效果作用于學生的感官。在《致橡樹》的教學中,筆者首先播放了愛情主題的歌曲《梅花三弄》,吸引學生從音樂的層面感受愛情的美好,進而導入新課。然后播放配樂詩朗誦《致橡樹》,音樂、色彩、畫面、情感兼美的Flash創設了濃濃的詩歌氣氛,帶領學生走進詩歌的世界,走近作者的愛情。教學設計中,筆者運用了三種方法讓學生在詩情畫意中領略詩歌的情感。一是通^字句去建構畫面,學生在誦讀中想象詩歌的畫面,在腦中建構出畫面,從而體會詩歌的意境。二是關注意象去體味情感,在設計中,把事物的具體形象展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自己發現事物本身的特點,然后再聯系作者的情感,建構它們之間的聯系,體會意象在表達詩歌感情中的作用。三是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設計了學生自主選擇畫面、語段、背景音樂進行有感情的詩歌朗讀環節,學生根據自己對詩歌的理解,發揮自主性,進行搭配并帶有感情地朗讀,從而營造詩歌意境,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
創設問題情境,提高學生理解能力
在教學設計中,抓住詩歌的美點、疑難點等創設問題是理解詩歌的關鍵。現代詩歌《致橡樹》的教學重點是對詩人愛情觀的理解,難點是意象象征義的分析。因此,在教學設計中,通過設置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從而理解詩歌的內涵。在詩歌的第一層,筆者設計了兩個問題:一是詩人在這一層中運用了哪些意象來否定傳統的愛情觀?二是作者通過這些意象否定了哪些世俗的愛情觀?學生通過回答問題,理解作者否定的愛情觀是什么。在詩歌的第二層,筆者設計了三個問題:一是詩人用哪兩個意象表達自己的愛情?二是他們分別象征著什么?三是作者向往的愛情是什么?學生通過思考,可以很輕松地得到答案,了解作者所追求的愛情是什么。通過以上兩個層次問題的設置,學生能夠很快地了解詩歌的內涵以及詩人所要表達的情感。在理解意象象征意上,設計了意象連線環節,通過圖片觀察具體事物的特點,聯系詩人所要表達的情感,體會它的象征意義。學生在思考過程中,能夠深刻體會意象的象征意,達到教學目的。
在所創設的問題情境中,應注意以下幾點:一是問題設置要結合學生的興趣,只有讓學生感興趣才能夠讓學生有效地參與進去;二是讓學生有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動態過程,讓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三是創設問題情境,應該分層進行設置,由易到難、由點到面,讓學生能夠逐步深入了解所學內容。
創設活動任務,幫助學生掌握學習方法
在信息技術教學環境下,學生可以成為主動參與、選擇和探索的主體。在課前預習部分,筆者設計活動任務,讓學生通過學校的語文網絡教學平臺或網絡獲取所需資料,培養學生自主從網絡獲取資源的習慣。
在《致橡樹》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可以通過瀏覽教學網絡,了解作家作品、詩歌創作背景等相關資料,這樣學生既可以提高搜集、整理、篩選信息的能力,同時也為課堂的學習做好充足的準備。在人機互動方面,筆者設計了朗讀測驗和互動游戲,學生在互動中對于自己的表現很快就能得到反饋,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體現了學生的主動性。在朗讀測驗環節,筆者分別設立了讀音以及節奏的互動游戲。在理解詩歌意象的過程中,設計了詩歌意象連連看游戲,讓學生在充分的人機互動中鑒賞詩歌。師生互動方面,在教學網絡平臺上,學生面對思考題能夠積極思考與交流,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提高學生的能力。例如,為了更好地促進學生的交流,筆者設計了朗讀交流區和主題討論區。在朗讀交流區,學生在教學平臺上注冊自己的賬號,按要求上傳自己的朗讀作品。同時,可以看到其他同學上傳的作品,對于其他同學的作品可以給予評價并和同學進行交流。教師在教學平臺上檢查學生完成作業的情況,并對學生的作品給予評價和打分,同時推薦優秀的作品讓學生進行觀摩。在主題討論區,學生可以推薦自己喜愛的愛情主題的詩歌,同時附上自己的推薦理由,以便其他同學觀摩學習。學生還可在此表達自己的愛情觀,交流分享彼此的觀點,教師也可以適時地進行引導。學生可以分別在這兩個討論區中分享交流彼此的成果,取長補短,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豐富學習資源,拓展學生閱讀視野
在現代詩歌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廣泛吸收多方面學習資源以開拓學生的視野。在《致橡樹》一課的教學設計中,為了充分拓展學生的視野,筆者設計了詩歌論壇和詩歌推薦。在詩歌論壇中,學生可以互相推薦優秀詩歌并發表觀點,在推薦過程中開拓學生的視野。在詩歌推薦模塊,推薦了同主題、同類型詩歌,學生可以自由選擇鑒賞,從而體會現代愛情詩歌的美好情感。
完成多形式、多層次的教學成果評價
在教學網絡平臺上的實時評價和記錄,可以幫助教師評價某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綜合表現。例如,教師可以通過完成課前布置作業、展示成果的方式,評價學生作品及其搜集、整理、分析資料的能力;還可以通過學生完成析讀部分的思考題,檢驗學生學習過程中觀察、探究、思考、表達的能力。通過上傳朗讀作品以及學生根據朗讀評價標準進行的評價反饋,檢驗學生對于朗讀掌握的情況。通過小組完成任務的情況,評價學生小組合作能力。利用信息技術能夠及時檢驗并反思自己的教學設計,如在教學設計是否運用了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問題設計;教學設計在教學中的實施是否擴大了學生的認知范圍;經過教學設計的課程是否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成績,是否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等等。
信息技術使得中職語文的現代詩歌教學不再索然無味,可以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學生的視野,極大地提高教學效率,而且能夠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作者單位:北京鐵路電氣化學校)
參考文獻
丹. 中學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整合研究[D]. 中國知網中國博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2009(04).
唐俊龍. 語文信息化教學理論綜述與教學探索[D]. 中國知網中國博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2005(01).
關鍵詞:信息化資源;小學語文;有效整合
在小學教學課程體系中,語文是非常重要的學習學科,語文作為一門語言類、人文類的學科,培養人與人之間交流的能力、很好地與外界溝通。[1]語文不僅豐富學生的文學知識,同時還能增強學生情感、拓展學生的思維和眼界,幫助學生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及人生觀、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懷、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為順應時代的趨勢,教師要致力于研究將信息化資源與小學語文有機結合,以此來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及形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以此促進教學水平的提高。
一、信息化資源與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整合的意義
在傳統的語文教學中,以教師為主體地位的教學形式,教師依靠課本及板書形式對學生進行說教教學,學生被動地接受,很難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甚至還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比如對于某一首詩歌意境進行分析,教師單純靠口頭表述很難將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傳遞給學生,學生也很難體會作者想要表達的愛國精神、憂國憂民的情懷,不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2]教師科學有效地將信息化資源與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整合,充分體現以學生“主人翁”的教學地位,多元化的教學形式,不僅豐富學生的學習資源和內容,還能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尊重學生的差異性,釋放學生的天性,更加活躍課堂氣氛,將語文知識更加形象具體地展示給學生們,為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奠定基礎。信息化資源的應用,為教師提供了更廣闊的教學空間,教師要勇于創新,積極尋找適合當代學生的教學方法及思路。所謂興趣是最好的教師,教師要整合有效的教育資源,調動學生學習熱情,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其次可以使學生更加簡單明了地掌握教學內容、體會教學思想,鞏固學生的知識,使其更加牢固;再次信息資源的合理運用,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創作思維,充分彰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更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綜合能力的提升。由此可見,推進信息化資源與小學語文教學有機結合是十分必要的。
二、信息化資源與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整合的具體措施如下
(一)提高教師的知識儲備隨著時代的發展,信息技術越來越發達,教師熟練掌握信息技術是實現信息資源與小學語文有效整合的基礎,才能夠通過信息技術高效地尋找教學資源,為小學語文課程的開展奠定基礎。教師在開展信息化資源之前首先要掌握信息技術的使用,教師只有掌握了信息技術才能為小學語文的高效開展奠定基礎,為學生有效地拓寬知識渠道。例如,小學語文教師要定期參加科學的信息技術的培訓,與時俱進、跟上時代的要求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不斷地提升自身的技術素養,充分地挖掘信息資源,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教師以教材為基礎,課堂的教學形式單一枯燥,很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網絡信息技術下,教師可以通過互聯網獲取更多的教學資源,豐富課堂內容,改變傳統的教學形式,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中,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
(二)應用信息化技術科學有效地進行情景教學小學語文的學習,他不同于數學的抽象,但語文的靈活性較強,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很難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情感以及寫作目的,這就阻礙了學生的學習熱情。由于小學生的年齡限制,人生經歷、生活經驗比較欠缺,或許不是因為學生不愿意學習、不愿意思考,而是通過傳統的教師說教模式,學生的學習較為單一、枯燥,不利于學生語文的學習。[3]教師通過有效的信息資源利用,可以有效地為學生構建情景教學,教師將小學語文與情景教學有機結合,通過更直觀的感受理解語文所學內容,增強學生學習的代入感,更加深刻地理解作者的情感,促進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開展。例如,教師在講解“江雪”的這一內容時,這一首詩言簡意賅,情感豐富,主要表現詩人在遭受打擊后有深感孤寂的情感。但是對于小學生來說,很難理解詩人孤寂又無可奈何的感受,所以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的輔助為學生創設這首古詩所描述的情景,以視頻或者圖片的形式展現這首詩的內容“一座座山峰,卻不見飛鳥的蹤影,一條條小路,沒有行人的蹤跡。茫茫白雪覆蓋大地,一位穿著蓑衣、戴著笠帽的漁翁,在一個小船上獨自垂釣?!睂W生通過這樣直觀的感受,更加深刻地理解所學內容,更加深刻地體會詩人內心的情感,高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三)信息技術融入小組合作教學中所謂小組合作教學就是教師科學有效地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以小組為單位,教師組織學生展開自主性、積極性的學習活動,這種教學方式充分尊重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地位,使學生之間自由溝通交流,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活躍課堂氣氛,培養學生團結互助的精神,同時也能使學生積極探索、勇于發言,增強學生的自信。教師將信息技術融入小組合作教學中,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地為學生的學習服務。例如,教師在講解“走,我們去植樹”這一課文時,教師可以借助信息化技術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們充分發表“節約用水”的具體做法,以及怎樣從自身做起,學生們展開激烈的討論研究,教師借用信息資源充分用數據、統計圖、視頻的形式,向學生詳細介紹我國環境的具體情況,包括森林樹木逐年減少、水資源污染嚴重、淡水資源人均占有量少等,教師為學生提供充分的資料,然后根據學習主題,使學生充分探討植樹及節約用水的意義。還可以引導學生以小組的形式自行搜索節約用水的相關視頻或圖片,學生們共同分享,從而使學生樹立保護環境的意識,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教育學生的意義達到更高的層次。
(四)采用信息化技術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參與意識與應用能力的培養,學生的學習也是一個主動探究的過程,只有充分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教師要為學生積極營造輕松自由的學習環境,開闊學生的思路,培養學生思維敏捷度,學生只有主動參與學習活動,才能促進他們的綜合發展。教師必須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充分尊重學生的特點,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4]以平等的態度信任和尊重每一位學生,讓所有的學生自由地想,大膽地質疑,積極地討論發言,來滿足他們的表現欲望,并鼓勵他們別出心裁,積極探索創新,促進他們主動參與學習。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大膽地嘗試通過信息化技術的應用來增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轉變為“主人翁”的角色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中來,使學生獲得更廣闊的空間施展自身的才華。教師在講解“動手做做看”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用信息技術獲得更多的教學資源,通過視頻或圖片的形式為學生展示一些手工制作,如折紙、卷紙、廢舊物品改造等,學生通過觀察教學視頻,認真分析手工制作步驟,使學生深刻體會課文內容向學生傳遞的實踐意識,鼓勵學生積極投身到實踐中去,引導學生在實踐中積極探索、研究,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為學生的未來發展奠定基礎。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將信息化資源與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整合已經成為時展的必然趨勢,信息化技術推動了小學語文發展的步伐。將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合理有機理地整合,可以改變傳統單一又枯燥的課堂氛圍,拓寬學生獲得知識的渠道,積極調動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主動參與課堂的熱情;通過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可以將抽象不易理解的知識轉化成具體的、直觀的畫面來理解,大大降低了學生的學習難度,從而有效地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素養,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水平。在教師的實際應用中,教師應結合教材內容,選擇合適的教學資源,真正達到信息資源與語文教學的有效整合,提升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崔向榮.基于教育信息化環境下的小學語文教學探究[J].中國高新區,2018(12).
[2]王倩.借信息技術促學生思維——談現代信息技術對小學語文教學的影響[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3).
[3]路曉寧.小學語文和信息技術整合探索[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6(23).
初中語文的學習,在新課改的宗旨下,注重語文課堂的氛圍是輕松愉快而又充滿朝氣的,以學生感興趣的事物作為切入點,創造適合初中學生理解和感悟的學習情境[1]。為了提高初中學生創新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應該注重學生感悟課文情感方面的引導,通過多種方式讓學生與文本進行交流[2-4]。
初中學生正處在身體成長、能力提升和心理健康發展的緊要階段,批判性的思考模式和獨立自我意識正逐漸加強[2]。而剛步入青春期的初中學生整體認知水平比較低下,容易被外界因素影響。同時,這個階段的中學生,生活閱歷少,心理素質差,價值觀有待強化,意志品質發展有待完善,在能力上有很大的提升余地。語文教學比較貼切學生的發展需要,也更容易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而鄉鎮中學的很多學生是留守生,家庭教育不完善,這就更加凸顯語文教學的重要性。因此,合理、高效的語文教學,滲透其中的素質培養,將會為鄉鎮初中學生帶來極具價值的影響。
2 鄉鎮初中語文學習的現狀
2.1 教師方面的不足
一段時間以來,我國的教育淡薄了對個人價值的重視,沒能很好地體現社會價值和個人價值的唇齒關系。同時,逐漸多的負面新聞報道反映,一些鄉鎮初中的教師自身對素質教育的意識比較匱乏,缺乏對初中學生人格的尊重,總是以教育者的地位自居,教學中對學生授予和說教是多數初中教師特征,致使叛逆期的初中學生對其空洞說教的反感和不信任[1]。再加上鄉鎮初中語文教師很多都疏于學習或進修,自身的綜合素質都不高,因此根本談不上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
2.2 課堂教學方式的死板
在信息化高度發展的今天,不少鄉鎮中學的語文教師依然采用陳舊的上課模式[2,4]:課堂上僅僅是教師臺上描述重要部分、學生臺下忙記錄的不變流程。學生沒有提問的機會,只有聽教師的“正確答案”。學生在標準答案的束縛下容易形成定性思維,少了獨立思考,多了死記硬背。
在這種死板的課堂教學方式的長期作用下,很多學生漸漸喪失了學習興趣,出現“厭學”“逃學”的不良現象。更有甚者,有的學生會認為學習不是自己的事,是給老師和家長“面子”。加上師生間缺少溝通與交流,教師也無法知道學生真實的心理情感。協作、競爭、研討的學習方式在初中課堂、在鄉鎮中學還很少見,這不利于學生團隊合作的思維品質和解決問題素養的培養。
2.3 學生自身方面的不足
大多數初中學生覺得語文枯燥無味,至少單純地記憶生字、解詞,分析如何分段、總結段意和中心思想。除此之外,還要寫沒有思想卻有錯別字的作文。完全把語文學習當成一項任務來應付,自然就沒有主動性了。因此,科學、高效地引導學生主動學習語文是培養綜合素養的基礎工作之一。
3 策略
基于以上分析,結合新課改的宗旨和信息化教學的優勢,從綜合提升學生個人價值的角度,提出幾點優化鄉鎮初中語文學習的策略。
3.1 發揮教師榜樣的影響作用
《師說》中有言:“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表n愈一語中的,道出教師不只是簡單的教書匠,他們在學生成長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為人師表,理應言傳身教,身體力行。因此,若要提高廣大青少年的綜合素質,亟待解決的問題是如何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使他(她)成為學生畢生難忘的高素養、有能力的老師。
首先,生命不止,學習不止。教師要持續進取,提高知識水平、專業技能,令學生欽佩他(她)的知識能力。
其次,教師要多思考、多感悟,提高認知水平和心理成熟度,能把初中學生當成平等的人看待[1],真正做到學生的良師益友,發掘學生的潛力,讓學生認清自己的價值,使每一個學生找到自己的存在感。
因此,作為一名鄉鎮中學語文教師,要塑造自己良好的心智和個性;要善于觀察青少年學生的心理變化,及時對其進行疏導、引領;要把高尚的素質修養當成自己的追求[1-4],以培養有素質、有文化的新時代青少年為己任,用自己足夠強大的能力去影響學生。
3.2 探尋信息化的新課堂學習模式
要對鄉鎮初中學生進行綜合素質教育,還必須探索恰當的課堂教育模式?,F提出3個策略作為切入點。
1)鼓勵人人平等的課堂。課堂是教育的根據地[1],也是綜合素質教育的主渠道。課堂教學并不是教師的個人演講,它需要師生間的互動。新課改要求教育以建立教師與學生平等、和諧的人際關系為基本目標[2,4]。在教學過程中,要積極聽取學生的觀點,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當學生在思考問題過程中有各種不同的思路時,教師應給予理解、支持和引導。另外,教師要鼓勵學生發表不一樣的、有創新的想法。教師應與學生平等地進行溝通,集思廣益、,大家一起碰撞出智慧、創造性的火花[4]。
2)鼓勵自主學習意識的樹立。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而教師更多的是引領學生怎樣去學習,鼓勵學生主動地去思考、獨立地去探索。這種新時代的學習理念已經在很多大城市的初中語文教育中有所體現。鄉鎮初中語文課程框架可以此為范式,建立適合本學科的課堂模式,如嘗試建構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學習方式:確立方向指導方法引導自學查資料討論答疑師生反饋綜合融會貫通推廣等。也有句話叫“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由此可見,在語文學習過程中,教師著重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的本領。
3)積極發展信息化在教學中的應用。通過充分利用互聯網信息及多媒體教學輔助,可以豐富課堂教學形式,增加課堂學習色彩,活躍課堂氛圍??梢造`活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和形式,如辯論、調查訪問、偶像劇、小組競賽、搶答等。教師勇于讓學生負責自己的學習,教師在課堂上的角色只是扮演一位高水平的引導者,這樣能極大地增強學生的口頭溝通能力、創新思維能力、獨立自主能力和敢于解決問題的心理承受能力,對提高學生心理素質和能力水平都會有極大的好處。
3.3 營造共鳴的學習情境和情感
很多鄉鎮初中學生是留守兒童,有的即使不是留守兒童,家長也疲于勞作或沒有文化,使得很多鄉鎮初中學生生長在缺乏溝通、理解甚至關愛的環境下成長。在語文課堂上,教師引導學生對作者、文章、思想、情感進行體悟;再結合自身環境,設想相應的思想、情感模式。這樣就可以引導學生與作者的靈魂對話、與文字進行溝通,甚至是情緒與感情的碰撞以及寫作情境的重現。
比如,在學習《泌園春·雪》一課時,在朗讀描寫北方冬季雪景的內容時,體會其中作者所處的情境及表達出怎樣的感情?鄉鎮初中生很少有出去旅游的,如果想象自己能與父母一起去游歷祖國的大好河山,該是多么令人愉悅、歡快的事!這樣,學生在朗讀中體會作者喜愛、贊美情感的表達。
4 總結
初中語文學科的根本特征就是實用性與社科性的有效結合。培養學生讀文、寫作、交流等能力是初中語文教育的第一要務,這是由語文學科的實用性決定的[3]。但同時,初中語文涵蓋了中華民族幾千年歷史文化的精髓,文章的思想有些具有積極向上的意義,有些發人深思,有些深具批判精神。它可以給初中學生學習能力、情感、價值觀等方面以啟發和教育。因此,個人價值教育、綜合能力教育成為初中語文學習的另一項重要任務。
為此,教師要綜合提高自身能力水平和綜合素養,結合信息化教學探索適合鄉鎮初中語文課的新課堂學習方式,營造適合鄉鎮初中學生的學習情境和情感課堂,采用靈便多樣的訓練手段,在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認知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的同時,注重情感體悟,引導鄉鎮初中學生建立正確的個人價值觀和較高的能力水平體系,從而提升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陳江梅.鄉鎮中學初中語文教學中人格教育的現狀及策略研究[D].廣州:廣州大學,2012.
[2]顏廣俠.新課改理念下初中語文課堂的發展方向[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3(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