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28 15:50:2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金融企業會計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會計論文的現狀
目前我國會計論文主要分為學術論文和畢業論文。學術論文又稱科研論文、研究論文、專題論文,是會計學界和從事會計工作的專業人員及科研人員總結科研成果,送交國際、國內學術刊物、學術出版社或學術會議發表或宣讀交流的論文。
畢業論文主要是指學位論文。在我國,接受高等教育的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畢業前在指導老師的指導下,親手完成論文寫作。學位論文是各類畢業生或同等學歷人員為申請授予相應學位而寫出的論文,即學士論文、碩士論文、博士論文等。對于學士論文,要求能較好地運用所學基礎知識技能,解決不太復雜的課題;對于碩士研究生論文,要求能夠充分地反映獨立從事科研工作的能力,對研究課題要有一定的見解;對于博士研究生論文,則要求反映作者淵博的知識和較強的科研能力,在該學科某一領域有獨到的見解,在理論研究上有突破,形成創造性成果,對會計學科的發展有一定的推動作用。此外,畢業論文還包括在我國接受高等專科教育財經類學生的畢業論文。
二、會計論文作用和特點
(一)會計論文的作用
1.會計論文的寫作是會計研究活動的有機組成部分,是會計研究的必要手段。隨著我國會計改革的逐步深入和發展,廣大理論和實務工作者及會計學者,緊密結合我國會計改革和發展的實際,圍繞貫徹執行新《會計法》、《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企業會計制度》、《企業會計準則》、《會計基礎工作規范》等法律、法規,通過撰寫會計論文,對企業會計制度轉軌和企業改革(如兼并、破產、關閉、出售、公司制改建、債轉股、上市、股份合作制、企業集團)中的財務管理、資金成本管理、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及建立有中國特色的會計理論與方法體系等方面,以及會計新領域(涉及金融衍生工具會計、人力資源會計、環境會計和社會會計等)進行深入調查研究,取得了豐富的研究成果。
2.會計論文是總結會計經濟研究成果,進行學術交流,發展會計理論,以指導會計實踐工作的重要工具。在我國,有上百家財經類期刊刊登會計論文。中國會計學會秘書處為了總結前一年度的會計理論研究成果,每年還組織前一年度會計學論文評選活動,并將獲獎論文匯編成冊出版,由此激發了廣大會計工作者進行理論研究的熱情,推動了會計理論的發展,并以正確的理論支持和指導會計改革深入進行。
3.寫作會計論文是培養會計專業人才的有效途徑,是考核會計專業人員和會計專業本科畢業生及研究生等業務能力和學術水平的重要依據。
(二)會計論文的特點
1.學術性。學術性即科學性,是指在論文中所表現出來的系統、嚴謹的理論體系。會計論文的學術性不僅表現在應用價值上,而且表現在理論價值上。主要表現為:
會計論文的寫作目的是建設與發展會計學科領域,描述會計經濟活動中某一新的現象、新的發現,對會計學科的發展具有實踐上的價值;
在理論上,對新的發明和創造有深入的理性分析,運用已有的理論知識,通過嚴密邏輯推導,求得規律性認識,豐富原有理論體系或者建立新的理論體系。
內容摘要:政府會計這一研究領域國外學者已做了大量的研究,我國政府會計研究起步相對較晚,經過近十年來國內學者的研究,雖取得了較豐富的成果,但仍未形成完善的理論體系和實踐模式。因此,有必要對我國近年來的政府會計理論研究情況和成果進行回顧和評價,為未來政府會計的研究提出建議。
關鍵詞:政府會計 文獻回顧 評價
1994-2009年會計期刊發表政府會計論文情況分析
(一)會計類核心期刊刊登文章的數量結構分析
對會計類核心期刊發表政府會計類研究論文的數量結構進行統計,可以看出,1994-2009年我國核心期刊上發表的政府會計方面論文總體篇數不多,為259篇。17種會計類核心期刊十幾年刊發政府會計方面的文章占前四位的分別是財會月刊、財會通訊、會計研究、財務與會計,占了文章總數的70%以上。而其他核心刊物發表的政府會計方面論文較少,其中審計研究和中國審計發表的政府會計方面論文為0。這說明我國的政府會計研究起步較晚,學術領域的研究氛圍不夠濃厚,導致我國政府會計研究相對發展緩慢。
(二)各種期刊刊登文章的年限分布情況分析
會計類期刊在不同年份內發表政府會計類研究論文的數量結構如表1所示。從表1中反映的統計結果,可以看出,自1994年以來有關政府會計的論文數量總體上呈增長趨勢,但是在2000年前后有關政府會計的論文數量呈下降趨勢,本文認為主要原因在于此段時間我國致力于企業會計制度的建設,國家政策導向企業會計研究,學者也更多地關注企業會計的相關研究。2002年有關政府會計論文數量開始上升,并從2006年開始大幅度增長。本文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一是2006年我國頒布《企業會計準則》實現企業會計的國際趨同,標志著我國企業會計規范體系走向成熟,而政府會計的研究相對滯后,不能滿足建立績效政府、服務政府與透明政府的需要,因此在政府政策引導下,學術界也更加關注政府會計研究。二是國外政府會計理論體系的建立和逐步成熟,以及政府會計改革的不斷推進,為我國政府會計的研究提供了有利的契機。三是財政部、中國會計學會將我國政府會計研究和政府會計改革提上議事日程。
我國政府會計研究的理論成果
(一)政府會計的界定及特點
1.政府會計的界定。何嘉萍(2002)、張霞(2003)、李強等(2005)認為我國政府(預算)會計,是指各級政府、使用預算撥款的各級行政單位、各類事業單位核算和監督各項財政性資金運動、單位預算資金運動的過程與結果以及有關經營收支情況的專業會計。景宏軍、王蘊波(2008)將預算會計定義為:用于確認、計量、記錄預算批準和預算執行整個過程中所發生的經濟活動或事項,報告預算撥款和撥款使用情況的信息系統;將政府會計定義為:反映、核算和監督政府單位及其構成實體在使用財政資金和公共資源過程中財務收支活動的會計管理系統。認為政府會計反映的是政府管理國家公共事務、運用公共資源及受托責任履行的情況.它從功能上可以劃分為四個部分:政府財務會計、政府管理會計、政府成本會計和政府預算會計。
2.政府會計的特點。李定清、劉東(2003)認為在政府會計體系方面,我國中央政府和各級地方政府會計是一個有機整體,它們共同組成政府會計體系;在政府會計模式方面,我國政府會計是預算會計模式。宋衍蘅、陳曉(2002)指出不同政府會計模式之間差異產生的原因;法律體系不同;議會與政府之間的關系不同;聯邦(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的關系不同。在我國非企業會計體系的構建方面,很多學者做了探討。段愛玲(2003)把企業會計體系以外的預算會計體系分為政府會計和事業單位會計。王慶龍(2004)則把非企業會計體系分為非營利組織會計(分為民辦非營利組織、公立非營利組織會計即事業單位會計兩種)和政府會計(分為行政單位會計和財政總預算會計,其中財政總預算會計為核心部分)。路軍偉、李建發(2006)認為應當以是否掌握和使用公共資源以及是否承擔公共受托責任作為判定政府單位的兩項重要標準,并據此重新構建我國的政府會計體系。
(二)政府會計概念框架的構建
詹雷、王成(2004)認為政府會計概念框架不同于企業會計概念框架,表現為:政府不存在剩余索取權的股東,缺少界定清晰的所有者權益;政府的產出是公共物品或自然壟斷產品;政府經營目標比企業經營目標復雜得多;政府的利益相關者眾多:政府資產并非帶來未來的經濟利益;政府的許多資產不是通過交換性、互利易取得;政府職責相對固定;政府服務接受者和政府收入提供者之間不存在對應關系;政府活動缺乏企業所面臨的制約力量;政府預算必須公開。
東洋(2004)進一步指出了構建政府會計準則概念框架的重要性:有助于具體規范間的相互協調;增強準則的可理解性:有助于政府會計準則發展和演化的連續性。貝洪?。?005)提出政府會計概念框架的內容包括:政府會計目標、政府會計假設、政府會計信息質量特征、政府會計要素、政府會計確認基礎、政府會計準則制定模式。并且將我國政府會計概念框架分為了三個層次:會計基本假設、會計對象和會計目標;會計要素、會計信息質量特征;會計要素的確認、計量、記錄與報告。陳志斌(2009)在剖析、總結相關改革模型的基礎上,依據權變理論,提煉、總結和構建了一個包括觸發器、結構變量、實施、實踐與反饋等四個子模塊的政府會計概念框架整體分析模型。
(三)政府財務報告與信息披露改進建議
李建發、(2004)指出我國政府財務報告應提供以下信息:政府公共部門的財務狀況和財務活動結果、成本費用,以及受托業績。程曉佳(2004)在研究政府會計改革與財政透明度時指出,政府財務報告的內容至少應當包括:政府財政活動的所有信息;其他公共部門的準財政活動;中央政府的或有負債對財政的影響,以及稅收支出的定量信息;披露包括中央政府的全部負債、金融資產、非金融資產的所有信息;政府財政報告的合并信息;政府績效報告。因此改革后的政府會計信息披露體系可由政府財務報告、分項財務報告、統一財務報表、附注及非財務信息組成。貝洪俊(2004)進一步建議,政府財務報告除了提供財務報表外,還應提供管理層闡述與分析、要求披露的補充信息等。王慶東、常麗(2007)認為我國政府財務報告改進應該樹立雙重導向觀,即兼顧外部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和內部控制以及宏觀經濟管理的需要。張雪芬(2008)認為從我國目前各方面對政府財務信息的需求來看,我國應選擇以政府為主體編制政府財務報告。它包括兩個報表體系和綜合文字說明:一個報表體系是財務報表體系(基于修正的權責發生制),包括資產負債表、財務運行績效表和現金流量表;另一個報表體系是預算報表體系(基于收付實現制),包括預算收支執行情況報表及一些附表。綜合文字說明部分包含宏觀經濟環境分析、政府財務狀況和管理績效分析、經濟發展趨勢分析、財務報表以外應予披露的附加信息等內容。
(四)政府會計改革
1.國外政府會計改革的經驗及教訓。李雄飛(2003)指出OECD國家權責發生制預算和政府會計改革的成效是:財政狀況得到了控制,財政支出明顯減少;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的產出及績效管理,使政府工作效率有了明顯提高,公共服務得到改善;在權責發生制基礎上提供的政府會計信息,使政府財政收支的透明度得到提高;權責發生制預算和會計能全面、真實反映政府的財務狀況,提高政府防范風險的能力。黃世忠、劉用銓、王平(2004)指出美國聯邦政府會計改革中存在的十大缺陷,包括聯邦政府財務報告的編制以及內容的完整性存在問題,聯邦政府財務管理系統存在致命的信息安全缺陷,內部控制存在薄弱環節。李雄飛(2003)也指出了政府會計改革中的難點:改革過程中,會計層面的問題較易解決,但預算層面較為復雜;最主要和最艱巨的工作是對政府所擁有的資產進行評估,按評估價值登記入賬,編制期初資產負債表;對政府雇員養老金、福利及各種補助和因此帶來的負債的確認較困難。
2.我國政府會計的現狀及改革思路。鄭彩風、趙福山(2003),王雍君、蔡燕青(2003)認為我國政府會計缺乏一個整合的會計體系,存在的主要問題有:會計核算的確認基礎不適應公共財政管理的需要;會計核算的內容無法反映公共財政管理的全貌;現有的會計核算方法不滿足政府采購的需要;無力提供績效方面的信息。王淑杰(2004)認為,財政赤字壓力大,財政績效難以考核,以及政府會計透明度不高等是國內外進行政府會計權責發生制改革的原因。金希萍(2007)認為就我國而言,建立公共財政,實行部門預算,建立政府采購,國庫集中支付和國庫單一賬戶制度都是財政預算管理體制改革的重大舉措,這些直接影響著政府會計與財務報告的內容與方法,要求政府會計制度、核算方法作相應改革。劉玉廷(2004)提出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政府會計標準和政府財務報告制度也是當務之急。張琦(2007)建議在我國政府會計改革的學術支持方面,應加強政府會計的研究;把握研究重點,特別是自然資源的確認、計量和報告等難點問題;重新定義政府會計要素,引入成本概念,正確看待成本改革問題;改革報告主體等。
我國政府會計研究現狀總結
(一)政府會計基本理論研究已初具規模
我國政府會計改革和政府會計準則建設,應當理論先行。學者們廣泛研究了政府會計目標、政府會計要素、政府會計確認基礎、政府會計假設等政府會計理論框架構建中的重要問題,以及這些問題在我國的特殊性和適用性,并取得較大的成果,為我國政府會計改革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積極借鑒國外經驗和企業會計研究成果
絕大部分學者在進行政府會計研究時采用了比較研究方法,包括政府會計的中外比較、政府會計與企業會計比較等。通過與企業的比較研究,學者們歸納出政府會計與企業會計的異同點,如政府會計目標的公共受托責任特征等;通過與國外政府會計的比較研究,學者們探討了政府會計理論在我國特殊社會經濟環境中的適用性,為我國政府會計理論框架的建立奠定基礎,也為我國政府會計改革提供經驗借鑒。
(三)研究成果尚缺乏實踐指導性
從目前的研究內容上看,一部分學者較為關注政府會計的基本理論問題,如政府會計的目標、要素、基本假設等,而另一部分學者主要介紹國外政府會計的改革經驗,但具體如何在我國政府會計實踐中運用,大多學者并未作深入的研究。大部分文獻還停留在對權責發生制和收付實現制的理論比較上,未將理論研究與我國財政和預算改革的實踐以及信息使用者的實際需求聯系起來。
(四)研究內容缺乏系統性
目前我國政府會計的研究內容涉及面廣,但缺乏對單個問題深入和系統的研究。從文章的標題來看,大量的文獻是以“政府會計諸項比較”、“中美政府會計理論框架比較”等涵蓋面較廣的標題命名進行研究。針對某一特定問題,如我國政府會計目標的定位、政府會計確認基礎研究等專項系統的研究成果較少。大部分學者的研究僅停留在一兩篇文章上,缺乏對政府會計長期深入的研究。另外,現有文獻研究方法過于單一,多是描述性和分析性研究,實證研究的成果較少,在本文選取的442個樣本中僅2篇,不到全部文獻總數的1%。
(五)研究力量相對薄弱
在財政部和中國會計學會的支持下,學者們日益關注政府會計理論的研究。但我國政府會計的研究力量相對企業會計而言仍相對薄弱,10余年來在核心期刊上發表的政府會計文章僅200多篇,這與我國企業會計蓬勃發展并取得豐碩成果的現狀相比是極不對稱的。因此,長期致力于政府會計研究的學者人數還有待增加。
參考文獻:
1.馮虹.我國政府會計的相關問題與改革建議[J].財政監督,2011(14)
2.陳均平.中國政府會計問題研究[D].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2010
【摘要】我國新會計制度在頒布實施以后,各個單位的財務和稅務管理體系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改進,但仍然表現出了較多的問題和缺陷,因此,我國應該不斷擴展會計管理和會計信息的披露范圍,應從市價與成本比較、公允價值、歷史成本等方面實行計量屬性,提高對于未來預期的準確性。在改革財務體系的過程中,要加強會計準則的制定和完善工作,將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相分割,從而充分發揮會計制度的審計作用。本文就對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在公允價值的計量屬性上的差異進行了比較,分析了兩者之間的相互借鑒性。
【關鍵詞】財務會計;稅務會計;公允價值 會計畢業論文
為了保證企業提供會計信息的可靠性與相關性,我國在2006年頒布了三十八項會計行為準則和基本準則,并且在會計準則中有條件、謹慎和適度地引入了公允價值理念中的計量屬性。為了保證國家公平納稅和財政收入,我國對于企業所得稅法和相關的實施條例在歷史成本核計的基礎之上,對于以非貨幣形式所獲得的企業收入也利用公允價值理論進行了計算。在稅務會計和財務會計中都充分利用了公允價值的計量屬性,然而在這兩者之間,雖然存在較多的共性,但也有一定程度上的差異性,因此可以進行相互借鑒。
一、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在公允價值計量屬性上的比較
現階段,國際組織和各國對于公允價值的基本內涵尚未形成統一的界定,但一般情況下將其定義為:在會計計量日,對實體市場參與者相互之間所進行的交易中資產出售所獲得的價值,或是負債轉移所必須支付的價值所進行的報告,也就是當事人在市場交易中,自愿進行負債清償和資產交換所產生的金額。而我國則將其定義為:在公平的市場交易中,交易的雙方在全部熟悉情況的前提下,自愿進行債務清償和資產交換所產生的金額。
由此可見,公允價值并非是對于非貨幣財產的主觀評價,而是充分參考各項標準之后所擬定的,其主要包含以下幾方面的含義:第一,公允價值形成于市場的公平交易,且這種交易是自愿進行的,雙方都對交易情況有著清楚的了解,所以,強迫進行的清算和交易過程所產生的金額并不能作為公允價值。第二,在公允價值的計量中,其對象必須是所有交易者,負債和資產都具備一定的公允價值。第三,公允價值中交易的雙方及其交易行為,并不一定是現實的戓特有的交易雙方或交易行為,也可是虛擬的或者假定的交易雙方或交易行為,其價值的主要確定手段是估值技術。公允價值計算的主要特點在于交易市場的公平性,因為公允價值產生于理性的交易者在自愿的情況下所進行的交易,所以,公允價值取決于交易者在完全掌握市場信息時,雙方對于市場資產的實際價值所進行的估計,以及由此形成的公允價格,而與交易是否實際發生并無直接關系。
綜上,財務會計中公允價值十分強調交易的自愿性、對等性和公平性,公允價值是一種雙方協定的交易價值,是由估算產生的,其所反映的是市場的模擬價格。稅務會計的公允價值的含義基本可以概括為:由市場價格所決定的價值,也就是說,稅務會計所涉及的計量屬性是市場的現行價格。公允價值在稅務會計中的應用較為廣泛。公允價值在企業所得稅中的應用是指企業交易中所產生的商品價值的確定依據是公允價值。
根據我國稅法的相關規定,對納稅人銷售應稅勞務或貨物以及企業銷售行為的價格在無正當理由而明顯偏低的情況下,要以市場價格為基礎,確定企業的應繳稅額。如關聯方與企業進行交易活動,企業需要視關聯方為與企業無關的個人或是企業,并且根據市場價格或是計價標準來處理相關的費用和收入。稅務會計也可以利用重置成本屬性進行計量,重置成本是指企業所購置的與原資產相似和相同的資產,此類資產的價值應與市場價值相等。然而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中的現值和可變現凈值不同,這主要是由于稅務會計中一般沒有減值準備這一概念,在稅務會計中十分重視信息的確定性與可靠性,因此,不確定性信息是稅務會計所不能接受的。
二、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公允價值的相互借鑒分析
1.在公允價值的使用范圍方面的借鑒。
稅務會計對于公允價值的使用通常局限在實體經濟上,而財務會計對于公允價值的使用不僅限于實體經濟,也可以使用在資本市場當中,這也是稅務會計應該加以借鑒之處。稅務會計要關注資本市場上公允價值的應用,從而為公平征納稅款提供保證?,F階段,在交易市價較為活躍的資本市場上,財務會計中的公允價值理論已經基本上為稅務會計所接受,但仍未應用于沒有上市進行交易的各項金融工具之中,以未上市公司股權的激勵政策為例,公允價值理論很難得到應用,而只能以其自身的凈資產作為征收稅款和確定價值的基礎。
2.確定公允價值技術方面的借鑒分析。
在公允價值的層級中,第一層級的計量是以較為活躍的,且能夠核實并定期獲得的市場報價為基礎的,也是絕對可靠的。第二層級的計量是以市場報價以外間接或直接獲得的市場參數為基礎的,這部分是有可核實依據或能夠核實的。在選擇模型或進行相關調整的過程中雖然難免參雜一些主觀因素,但基本不會對計量結果發生較大影響,所以,這一層級也是基本可靠的。第三層級的計量是以不可觀察的參數為基礎的,也就是市場參與主體的主觀判斷和估計,具有較高的可操控性,可靠程度較低。由于將公允價值應用于市場交易活動是一種無法避免的趨勢,第三層次的財務會計的公允價值為了避免對于模型的過度依賴,提高公允價值計算的可靠性和穩定性,盡量減少波動和未來現金流折現及估值技術的難度,應該在財務會計中借鑒稅務會計常用的計算方法,通過成本利潤率來計算,但是,要注意成本的利潤率是可變的。
同樣,稅務會計在確定公允價值時,也要適當借鑒財務會計的確定方法,不能由于主觀認為確定公允價值的過程中存在較多的判斷和假設,就簡單地判定公允價值的確定結果是不可靠的,而是要按照公允價值的確定方法和具體的市場條件來加以判斷。只要公允價值的評價機構掌握正確的評估技術和有效的市場環境,其所做出的評估結果就基本可以認為是獨立客觀的。
3.在公允價值操作指導的制定上的借鑒分析。
公允價值計量應用于財務會計通常會分為三個基本層次,所以,要按照計量的特征,將資產劃分為不同的類別,并制定出一定的操作指引來對公允價值進行計量?,F階段,在我國的財務會計中,只有一部分的金融工具使用了公允價值進行計量,而其他的資產在計價時只是有條件地、適度地引入了公允價值的計量方法,然而,在實際的財務會計工作中,區分各項資產到底需要采用哪一層級來計量還存在一定的難度,所以,制定具體的公允價值操作指引是十分有必要的。公允價值應用于稅務會計之中,在劃分層次時具有十分明確的思路,這是因為對于層級的使用,稅法做出了十分明確的要求,畢業論文即只有在無法取得上一層級公允價值時,下一層級的公允價值才能夠獲得使用,所以,在使用時具有較強的剛性,在財務會計制定公允價值的操作指引時這一點可以得到充分的借鑒,這樣能夠有效地避免企業為獲得利潤而對公允價值進行操縱。
4.公允
--> 價值使用時的外部監督與內部控制上的借鑒分析。
財務會計在對通過公允價值計價的上市公司的每一層級制定出相應的操作指引以后,為有效避免企業刻意選擇有利于自身的計量手段,還要制定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為各層級計量的有效實施提供保證,而且還要在一定范圍內受到外部進行的監督和管理,會計師事務所所接受的社會公眾監督和審計監察就是較為典型的外部監督程序。稅務會計公允價值對于層級的使用會受到法律的嚴格控制,且這種控制在程序上是十分謹慎的,這也是財務會計應該充分借鑒的內容。然而,在稅務會計中,對于公允價值所進行的內部控制能否得到完全的執行還沒有明確的規定,現階段仍然由稅務機關進行獨家的認定,而在這一點上,稅務會計應該借鑒財務會計的具體做法,也就是接受來自于外部的監督。
5.在公允價值的信息披露方面的借鑒分析。
財務會計在確定公允價值時,要特別注意確定相應的信息披露方式。當公允價值會產生較大的波動幅度,以及市場投資者缺乏足夠的理性的條件下,計量日會產生偶然性較大的信息,所以,要適當地借鑒稅務會計中當前公允價值信息的披露手段,從而保證非市場因素的顯性化。財務會計對于公允價值的信息披露制度也是值得稅務會計借鑒的,這種信息披露方式能夠極大地提高納稅信息披露的透明度。我國現階段對于納稅人基本納稅信息在財務報告上的披露還僅限于基本的納稅數據,而沒有計算這些納稅數據的過程和方法,披露信息的透明度較低且信息數量很少,對于利用公允價值進行的計稅過程信息更是完全沒)有涉及,但財務報告又是社會公眾和投資者唯一能夠獲取企業納稅信息的渠道,所以,在今后的財務報告中必須要加強對于稅務會計公允價值信息的披露。
三、結語
綜上所述,公允價值理論由于自身具有較高的科學性,并且在我國的財務會計和會計專業畢業論文稅務會計實務中都得到了較為廣泛的運用,所以,應該對公允價值及其相關的理論做應用價值分析,從而使實踐與理論進行相互聯系,對公允價值理論進行應用性的實踐指導。在財務會計和稅務會計中應用公允價值理論,雖然會遇到一些困難和阻礙,但從財務會計和稅務會計的長遠發展來看,將公允價值理論應用于財務會計和稅務會計將成為日后重要的發展趨勢,并且會隨著應用水平的不斷提高而日漸完善,發揮出其應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騰春慧.新企業會計制度下改革與完善財務報告探討[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5(1):23
[2]董盈厚.計量屬性選擇與所得稅會計信息質量[j].財會月刊.2007(9):11
[3]劉永?。摴蕛r值在財務會計中的應用分析[j].新財經.2011(5):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