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28 15:50:1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縣域工業經濟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工業在縣域經濟的發展中起決定性作用,發展速度快,發展潛力大,但是縣域工業經濟的發展面臨生產規模小、產品技術含量低、企業管理水平落后、融資難等問題。一方面,這就需要強化金融在縣域工業經濟發展中的作用,鼓勵多種形式的貸款,比如擔保貸款、抵押貸款等;鼓勵民營資本入股地方商業銀行,為縣域經濟發展壯大做出貢獻。另一方面,發展縣域工業經濟,具有重大意義:有利于增加經濟總量,增加財政收入;有利于擴大就業,帶動第三產業的發展;有利于增加農民收入,推進城鎮化建設。
二、縣域工業經濟存在的問題
(一)產業結構不合理
不同產業之間構成以及相互之間的聯系與比例關系一起構成了整個縣域的產業結構。目前縣域工業經濟發展最大的一個瓶頸就是過渡依賴資源。勞動力和資源是縣域工業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技術和管理等因素根本不占優勢,這就降低了企業發展的活力。在縣域經濟中,民營企業占主導地位,而這些民營企業絕大多數是以耗能高、污染高和技術低、產能低的“粗放型”產業結構為主。因此,民營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缺乏自身獨特優勢,在競爭的過程中難以占據有利地位。這不僅僅是會限制民營企業的發展,也會阻礙縣域經濟的良好發展。
(二)資金不足
資金是企業發展的生命線,是經濟發展的持久推動力。資金不足,將無法引進先進的技術和設備,也無法支付高昂的企業內部研發成本,嚴重制約了縣域工業經濟的發展。縣域經濟的發展必須要有充足的后備資金作為持續推動。即使企業擁有較強的綜合能力,可以在產業集群的一開始就能夠解決相關的資金問題,但是市場本身卻是瞬息萬變,這就使得企業想要憑借自身所擁有的資金有效發展是較為困難的。
(三)縣域工業尚未發揮主導作用
雖然工業經濟在縣域經濟中占主導地位,但實際上縣域工業經濟發展慢、總量小、檔次低,并未發揮主導作用。具體表現在:首先,加工能力低,深加工企業都不具備較強的帶動性;其次,產品檔次不高,缺乏科技含量,產品的特色不夠鮮明;最后,企業在積累與提升自身發展的能力嚴重不足,使得縣域工業的發展嚴重受阻。因此,縣域經濟之中的工業還不能給在縣域經濟的發展過程中發揮出其主導作用。
三、強化金融改革對縣域工業經濟發展的設想
針對縣域工業經濟發展的核心環節,農村金融機構可以通過創新產品和服務,拓展業務的同時努力形成與縣域工業經濟相互融合、共同發展的良好局面。
(一)金融機構要提升服務水平
農村金融機構要提高農業產業化經營金融服務水平。重點支持優質項目,創新農產品訂單融資產品,圍繞農產品訂單提供積極的信貨支持,推動訂單農業的快速發展。同時,也要繼續做好農產品流通金融服務,支持農產品市場改造升級,支持場內商戶的融資、結算和銀行卡服務。積極推廣農產品網上交易,支持企業建立農產品網上交易平臺以,擴大農產品物流項目,建立線上交易與線下交易互補的農產品交易體系。大力推動農戶金融業務轉型,優化調整農戶貨款客戶。
(二)拓寬融資渠道,加強融資能力
我國在經濟相對發達、城鎮化程度較高的農村地區建立了小額貨款公司、村鎮銀行等中小金融機構,擴大了金融服務的覆蓋范圍。傳統地區的地方政府財政實力較弱,集體經濟不夠發達,所以在傳統地區此類中小金融機構尚未建立,可選擇的融資渠道較少。要構建多層次的中小農村金融機構體系,發展小額貨款公司、村鎮銀行、農村資金互助社、郵政儲蓄銀行、農村信用社等,滿足縣域工業經濟發展的融資需求。
(三)完善非金融機構的補充作用
非金融機構本身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能夠為縣域中的農戶提供金融機構所難以提供的各種便利與服務。這就使得非金融機構在支持農戶的日常生活、擴大生產經營等各種活動的過程中發揮出了相當巨大的作用。因此,政府部門需要對非金融機構的發展提供支持與引導,進一步規范農村的金融秩序,并且不要干涉農村中的親戚之間的各種小規模的信貸活動。但是卻必須要對這類金融活動之中所產生的契約提供法律上的保護,讓其逐步的規范化,更好的發揮出各種非金融機構對農村金融機構的補充作用。
四、結語
總之,在推動縣域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必須要對當前縣域經濟發展所存在的問題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并針對這些問題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這樣才可以更好的推動縣域經濟的良性發展。
【關鍵詞】工業經濟;欠發達地區;修水;瓶頸;突破口
一、欠發達縣工業發展的"瓶頸"
(一)融資難依然是困擾企業發展的首要難題。多數企業業主自有資金不足,在籌建階段就已經進行了融資,有的甚至不惜成本進行民間融資,導致財務成本過高,造成流動資金短缺。在二次擔保融資時,因無法提供足夠的抵押物而造成無法融資,使得企業流動資金嚴重不足。國家實行適度從緊的貨幣政策后,銀行貸款審批比往年更為嚴格,金瞬化工、森源電子等企業因擔保貸款被拖延使企業的正常生產受到影響。
(二)土地利用率和容積率低。2011年以來修水縣工業用地十分緊張,但大部分投產企業土地利用率都在50%以下,容積率在0.5以下,每畝投資強度不到50萬元,畝均稅收在1萬元以下,如合協織帶和湘贛有色金屬項目分別有近10畝和50余畝閑置土地。
(三)協議產能和實際產能差距較大。一些企業由于資金狀況和經營策略等多種原因,實際產能往往遠遠小于協議產能量,如合協織帶年產3300噸織帶項目,一期僅上72臺織帶機,1至9月產能不足300噸,一期產能僅占協議產能的三分之一;創新標準件年產8000噸標準件項目,實際產能僅700噸;養蠶人繭絲綢項目簽約建設8組自動繅絲生產線、50臺箭桿織機,僅上6組自動繅絲生產線、19臺箭桿織機。
二、欠發達縣工業發展的突破口
縣域經濟以縣域為中心、鄉鎮為紐帶、廣大農村為腹地,是城鎮經濟與農村經濟的結合部,是工業經濟與農業經濟的交匯點。欠發達縣工業發展的水平的高低直接關系到我國國民經濟發展水平的高低,只有縣域工業經濟健康快速地發展,才會使我國整體的經濟面貌得到改善。因此,如何快速推進縣域經濟發展,是我國當前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
(一)要運用多種措施破解企業融資難題。創業擔保公司要新增注冊資本,達到國有商業銀行準入門檻,擴大融資擔保額度。成立注冊億元規模以上的小額貸款公司,緩解返鄉創業人員的資金難題。創新工作舉措,對返鄉創業存在資金困難的人士,對其所在鄉鎮集體土地的合法房產發放縣級房產證,將財產變成資產,為其創業融資提供有效質押。深入推進新型銀企關系,積極利用承兌匯票、貼現、保函等金融新產品。同時,盤活國有閑置資產,用于為企業進行融資擔保。
(二)要多方謀劃破解工業用地難題。國土管理部門要積極爭取國家低丘緩坡政策,利用好國家允許集體土地作價入股開辦企業政策。組織村組選派代表與企業直接進行商議,雙方自行約定土地入股事項,并經村組法定程序通過和縣政府同意,上報市政府辦理農用地轉用手續,合法改變土地用途。鼓勵園區企業興建高層標準廠房,對企業新建三層以上標準廠房按照用地面積給予補貼。
(三)要對投產項目做好專訪和評估。要組建投產項目評估組,對所有投資3000萬元以上的工業項目進行專訪和評估。對有擴能改造可行性的企業,通過政策和資金支持,指導企業進行擴能改造。對未按期達產達標的企業,要召開專題會議,確定推進的時間節點。對未達到招商引資協議內
投資總額、產能要求規定的企業,跟蹤服務單位和企業主必須在三個月內啟動擴建計劃,對無擴建計劃的將采取調整招商引資政策、收回閑置用地、回購廠房、征收工業地產稅等措施進行逼進逼退,提高土地利用率,促其快速達產達標。
三、結語
縣域工業經濟的發展是一個極其漫長的過程,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導向,在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基礎上采取有效的、可行的措施推動縣域工業經濟的發展。在保證經濟發展的同時一定要處理好人口增長、經濟建設、資源利用以及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促進修水縣乃至整個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因此,在工業化經濟發展的過程中,一定要重視有限的資源和環境承載能力,堅持開源節流,統籌規劃,既注重經濟效益,又要重視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同時,堅持深化改革,堅持科學技術的創新機制,實行宏觀調控與市場機制相結合,從體制和機制上促進修水縣的工業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張繼梅.發展縣域經濟是實現農民就近轉移就業的重要途徑[J].農業經濟,2010.
[2]周金堂.論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與縣域經濟發展的新途徑[J].江西社會科學,2010,(09)
關鍵詞 縣域經濟;新型工業化;形勢和問題;思路
經過28年的改革開放,我國已經發展成為世界經濟大國之一,在國際上處于重要地位,從工業總量上來說,中國已是名符其實的“工業大國”,世界文明史表明,發達國家和地區的發展是由工業化帶動的,工業是經濟起飛的引警,工業化是實現現代化不可逾越的階段,沒有工業經濟的充分發展,就不可能進入發達經濟階段,也就談不上實現經濟的現代化。工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工業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大力發展工業是我國小康社會建設和構建和諧社會的基本要求。加快工業發展是提高國家競爭力和整體實力的迫切需要。
一、工業在縣域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縣域經濟是國民經濟的基本單元,是以縣域為中心,以鄉鎮為紐帶,以農村為基礎和腹地,相對獨立,功能齊備的經濟體系??h域經濟的強弱直接影響國民經濟的發展速度、運行質量和后勁,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基礎經濟,基本支柱和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環節,發展壯大縣域經濟,對于解決我國的“三農”問題,推進國家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現代化進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和現實意義。
(一)發展縣域經濟首先要發展工業
加快工業化,推動社會分工的發展和經濟要素空間的調整,是新一輪經濟增長階段縣域經濟發展的核心主題。在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大力構建和諧社會的新階段,縣域工業化將按照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建設新型工業的要求成為縣域經濟發展的主題和核心,縣域工業的發展也決定著我國工業化能否充分、徹底實現而成為關鍵因素。
(二)工業是縣域經濟的主體,是農業產業化和城鎮化的基礎,是解決就業的基本渠道和增加農民收入的根本途徑。
經過20多年的發展,工業在縣域經濟發展中已占據主導地位。是創造產值最大,對財政貢獻最大,容納就業崗位最多的產業,每百元凈產值創造的財政收入來看,工業是農業的2倍,工業的勞動生產率是農業的10倍多,工業化已成為農產品加工業的市場條件,農業產業化的基礎和前提,帶動農村勞動力轉移和就業的主渠道。工業化也是城鎮化的基礎和依托,只有實現城鎮工業化,城鎮發展才會有強有力的產業支撐和資金保障。沒有發達工業的帶動和支撐,扭轉財政困難,增加城鄉居民收入就無從談起,工業經濟已成為縣域賴以發展、實現強盛的根本所在。
二、縣域工業發展面臨的形勢和問題
資料表明,大部分工業基礎較好的縣,財政收入的80%來自工業,工業成為縣域經濟跨越式發展的主要推動力。要保持工業持續、健康、快速發展,既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又能結合縣的實際又快又好發展,還要解決很多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一是資源依賴型產業比較突出;二是龍頭、支柱企業的規模和帶動作用還不夠強:三是產業鏈還不完整,節能減排,循環發展的新型工業體系還沒形成。四是企業科技創新和管理水平還要大幅度提高。環境保護方面的制約和融資難的問題還沒有根本的解決辦法。
綜合分析國內外形式勢,縣域工業經濟發展也面臨著許多有利條件和發展機遇:一是有資源、市場和勞動力優勢。二是國家實施中部崛起戰略,可以獲得更多的政策和資金扶持,也能更多承接沿海發達地區的產業轉移;三是在原有的工業基礎上培育優勢企業,可以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和招商引資平臺,有利于工業在一個較高和較好的基礎上加快發展。四是國家大力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發展循環經濟有利于利用高新技術和綠色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
三、加快建設新型工業的思路
實現縣域工業又好又快發展,就要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關于科學發展、構建和諧的指導思想,堅持走資源消耗低、科技含量高、環境污染少、經濟效益好的新型工業化道路??茖W合理配置資源,調整優化產業結構發展循環經濟的,加快科技創新發展新興工業,努力提升工業經濟運行的質量和效益,推動縣域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一)擴張規模、培育支柱,做大做強優勢主導企業和產業。實施大企業、大項目帶動戰略。
培植一批骨干企業,是引領工業發展的重要保證,實踐也證明重點大企業是拉動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要有工業振興靠骨干的意識,堅持擇優扶強,培育優勢重點企業。要按照規模經濟的要求,以優勢企業為龍頭,以資產聯系為紐帶,促進生產要素的優化組合,按照做大做強的原則,通過市場機制作用和政府推動手段,搞好現有企業整合和發展,實現規模擴倍、效益翻番,形成大企業集團。
(二)調整工業結構,加快技術改造,推進節能減排,發展循環經濟。
縣域經濟中的各種資源是相對有限的,只有把各種資源和生產要素配置在最有前景的產業上,才能取得效益的最大化。經過努力大部分縣已處步形成了支撐全縣工業經濟發展的大產業,但基本上還都是原材料和初加工產品,附加值低,竟爭力還不強。已形成的產業鏈條上的企業之間缺乏緊密聯系,相互之間的優勢難以互補,集群競爭優勢難以顯現。因此選準并主攻特色主導產業并形成產業鏈是縣域工業化的關鍵。
(三)加快工業園區和中小工業項目集聚區建設,積極扶持中小企業發展,大力發展民營工業經濟。
工業園區和中小工業項目集聚區是工業經濟發展的載體,也是推進工業化帶動城鎮化的有效途徑。從工業化的發展趨勢看,中小企業有恒久的存在價值,并且向著“小而專、小而精、小而高、小而強”的方向發展,在縣域經濟發展中有其獨特的作用和功能。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發展起來的一些經濟強縣就是依靠中小企業起步的。要根據資源特點和地域條件規劃鄉鎮工業園。建設工業園區解決了工業項目集約用地,避免了基礎設施重復建設,克服了環境容量不足等工業發展與產業政策之間的深層次矛盾,將在縣域內形成功能定位明確、特色鮮明、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塊狀經濟區域,推動縣域工業化向更高層發展。
(四)立足于農業資源加快發展農產品、畜產品加工工業,以農業產業化和城鎮化促進工業化。
縣域都擁有豐富的農產品資源,立足于農業資源發展工業,是縣域工業的自然選擇,也是帶動新農村建設的有效途徑。農牧產品加工業投資相對少、成本相對小、加工層次多、加工潛力大,是縣域現實的工業化帶動農業產業化、城鎮化道路,應大有可為。要謀劃更多的有規模、有品牌、能前延后伸拉長產業鏈的農產品、畜產品加工工業項目。出臺優惠和鼓勵政策,降低項目準入門檻,推行承諾服務,簡化辦事程序,提高行政效率,廣泛吸引外來資本和社會資本投入項目建設,改革了縣鄉財政體制,這些都可以為加快工業建設起到了很大作用,還要結合實際研究財政支持工業,工業反哺農業的政策和措施。尤其在項目的前期投入和服務上要給予更多的財政支持。
(五)解決好建設新型工業的融資難問題,促進縣域工業健康、持續發展。
適時、充足的資本供給是制約縣域工業發展的基本保障。疏通縣域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解決縣域工業發展中的資本短缺,一是在國有銀行內部建立專門以縣域民營企業為主要服務對象的中小金融部門,進而探討成立專業銀行,進一步促進對縣域民營企業等中小企業融資的支持力度。二是鼓勵各級政府協助建立面向縣域民營企業發展的商業化經營的投資基金。以專業基金貸款方式對縣域民營企業進行融資支持?;鸹I措可以縣域民營企業的互組金、信用擔保金、財政基金為主要來源。三是建立縣域民營企業的信用擔保機制緩解貸款擔保難,以政府的積極介入為前提,以市場的有效運作來推動。四是采用股份制動員民間資本進行投資。支持、規范、引導、監督民間融資,改善投資環境,引進外資。
(六)加強企業管理,全力協調工業經濟運行,大力發展工貿一體化外向型經濟。
提高工業經濟運行的質量和效益是縣域工業又好又快發展的重要方面。要一手抓企業管理,一手抓科技創新。完善監測分析和預測預警手段,做好政策指導和信息引導,為企業經營提供決策依據,協調解決企業在生產經營中的問題,引導企業強化管理,安全生產,節能降耗,提高效益??h域工業提高經濟效益,增強竟爭力必須適應市場需求的變化,依靠科技,不斷推出新產品。企業是技術創新的主體,要鼓勵企業堅持技術引進與自主創新相結合,技術的先進性相統一,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培育一批以資金、技術、知識密集型為主體的科技先導型企業,開發具有獨特風格的先進實用技術,形成一批具有比較優勢行業和產品。鼓勵和扶植大企業和有條件的企業建立自己的研發機構和科技中心。是要大力扶植這些企業創造一批名牌產品,造就一批名牌企業,縣域工業的知名度和競爭力。
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縣域工業產品不僅要在國內競爭,還要緊盯國際市場調整產品結構、降低生產成本,融入全球流通體系。發展外向型工業的意識要加強,步子要跟上,一是抓合資、外資企業搞出口產品,二是要下大力氣抓科技創新創國際名牌產品,力爭在短時間取得突破。
關鍵詞:發展歷程;制約因素;潛在優勢
中圖分類號:F文獻標識碼: A
洛川縣是以蘋果為主的典型農業大縣,多年來,經過全縣廣大干部群眾堅持不懈的努力,50萬畝蘋果規模目標已經實現,產業鏈條初步形成規模,為縣域經濟發展、社會進步、農民增收做出了巨大貢獻。但是,現階段,地方收入匱乏,推進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壓力與日俱增。謀求工業強縣之策,做大經濟總量,是我們面臨的非常艱巨的歷史任務。立足縣情實際,調整工作思路,發展特色工業,培養新型財源,超常規、創造性地強力推進工業化進程,走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才資源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道路,已經成為我們無法回避的戰略決擇。
一、我縣工業發展的主要歷程
有史以來,洛川都是以農業發展為主,農業以種植為主。地方工業因受資源制約,一直是一條“短腿”。我縣第三次經濟普查資料顯示,2013年全縣共89戶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11400萬元,占GDP的9.7% ,拉動力為1.1%。整個工業經濟表現出“兩小三低”的特點。即工業規模小、在一、二、三產業中占的比重少;工業企業效益低,對地方財政貢獻份額低、對縣域經濟的拉動力低??v觀洛川工業發展歷程,大致可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地方工業初級萌芽階段
從解放初期到1979年。地方工業從木器、簡單農具加工、磚瓦燒制發展到簡單農機具制造、印刷、五金、建材業,工業產值由8萬元增加到390.5萬元。
第二階段:鄉鎮企業快速發展階段
改革開放后到1986年。地方工業以煙草加工、醬醋釀造、糧油加工、農機具修造為主,鄉鎮企業異軍突起,形成了食品、建材、服務等一些小型加工工業企業體系。全縣興起了社隊都辦企業的,成為鄉鎮企業歷史上發展最快的階段,但因體制和機制等問題,很快就出現了低谷。
第三階段:農業工業興起階段
1986年縣委提出了“以農致富”的發展戰略,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圍繞“糧、油、煙、果”四大支柱產業,先后辦起了麻紡廠、油脂廠、煙葉復烤廠、精致食品廠、玉米淀粉廠、果品加工廠等。到2000年,工業企業達到85戶,其中縣辦企業13戶,工業發展有了新的突破,總產值達到9050.7萬元,占工農業總產值的比重上升為19%,初步形成了農業工業體系的雛形。隨著產業結構調整步伐的加快和市場經濟的發展,工業企業的整體素質與市場對資源配置不相適應的矛盾凸顯,加之運行機制不符合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大部分企業運轉陷入困境,使我們這個經濟總量很小的縣形成了一定的資金沉淀,嚴重困擾了縣域經濟的發展。
第四階段:現代工業起步階段
2000年以來,隨著蘋果產業化建設步伐的加快,地方工業在市場經濟的作用下,初步走出了落后的生產經營管理圈子,向現代工業發展的軌道邁出了可喜的步伐。2002年引進1.4億縣內元建成外商獨資企業伊天果汁廠,從生產、管理、營銷等方面實現了縣內唯一的與國際市場要求相接軌的現代化工業企業。引資3200萬元建成規模型企業金蘋果包裝紙箱廠,改制組建了延安果業集團公司,圍繞蘋果產業形成了果網、果袋、選果、貯藏、包裝、加工等專業經濟格局的工業體系。特別是2003年以來,縣上提出了用工業化的理念推進蘋果產業化建設的思路,使縣域工業發展從理性上得到了升華,并滲透到整個經濟活動的全過程。
二、我縣工業發展的制約因素和潛在優勢
洛川工業發展緩慢,既有先天不足,也有后天的制約因素。其主要表現為四個方面。一是觀念上的差距。全縣各級領導干部對發展工業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在工業發展方面沒有進行過住址的思考和探討,缺乏具體的、有效的推進工業化的方式、方法和策略。1986年以來,我縣“以農致富”戰略深入人心,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農民收入逐年提高。特別是近年來蘋果產業化進程不斷加快,農業和農村經濟活力顯著增強,一定程度上助長了我們拓展思維的惰性。在農業產業化方面思考的多、研究的多、想的辦法多,而對發展地方工業研究的少、考察學習的少,出實招謀求高稅利企業的辦法少。二是區位上的差距。我們地處西部內陸地區,交通僅有陸路運輸,區位優勢很不明顯。而且,地下礦藏資源匱乏。1987年以來,縣上邀請有關單位來洛勘探地下礦藏,到目前共打深井12眼,仍然沒有明確結論。三是職能上的差距。作為縣級政府,無權制定符合縣情實際相關政策來促進和保障工業的發展。比如土地問題,審批權限在中省,縣級政府無法在有限時間贏得一些重大項目爭取和建設的主動權。四是基礎上的差距。一方面受地方財力的制約,在工業發展投入的人力,財力相對有限;另一方面從工業發展的歷程和現狀看,目前還沒有整體素質高、綜合效益好、管理水平高、對地方財政貢獻份額大的典型企業或企業群?,F時,缺乏工業經濟管理類人才。全縣6000多名專業技術人才(中專以上),但工業管理方面的人員占不到1%,即使是工業專業學習畢業的人才,也大都從政或從事其他行業。
應當看到,洛川發展工業經濟潛在的優勢。一是我縣塬面廣闊,土地平坦、發展工業具有優裕的土地資源。二是我縣地處渭北黃土高原,空氣質量高、環境容量大,發展工業具有優越的環境資源。三是黃延高速、青蘭高速穿境而過,鐵路和等級公路在境內連接成網,發展工業具有相對快捷便利的交通資源優勢。四是實實在在的財政困難,促使各級領導和廣大群眾在發展工業、開拓稅源方面逐漸形成了共識。與此同時,市場經濟體制的發育和成熟以及西部大開發政策、投資方面的傾斜,給我們創造了加快工業發展的良好機遇;我縣蘋果產業化建設所取得的成果已成為我們發展工業的比較資源優勢;城鄉基礎設施條件的不斷改善,城市服務功能的不斷完善,為我們發展工業創造了基礎條件;不斷優化的發展環境,為工業提供了保障。
站在縣域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的角度,宏觀審視工業發展的前途命運,我們必須做到以下五個發面的共識。
第一,突出工業經濟的發展地位,是發展壯大縣域經濟的首要前提
工業化體現著縣域經濟的核心競爭力和未來發展后勁。工業快速發展,農業才有競爭力;工業基礎雄厚,財政才能根深葉茂;工業化程度越高,城鎮化才有可靠的財政支撐。沒有工業化,就沒有現代化。立足縣情實際,依靠推進蘋果產業化帶動縣域工業化,是加快縣域工業發展的首選戰略。因此,必須堅持把加快工業發展擺在突出位置,用市場經濟的手段謀劃工業,用工業化的思維謀劃蘋果產業化建設、謀劃縣域經濟發展全局。按照“蘋果指導、工業強縣”的思路,促進形成城鄉統籌、協調發展的經濟格局。
第二,堅定不移地走項目興工之路,是發展壯大縣域經濟的關鍵之舉
沒有項目,特別是沒有好項目,工業化就只能是一個概念,縣域經濟的發展壯大也只能是一句空談。我們必須立足蘋果資源優勢,用工業化的組織方式經營蘋果產業,打破傳統思維定勢,圍繞蘋果產業多上項目、上新優項目,形成縱向的工業化程度較高的產業化配套企業群體,依托蘋果產業,拓展發展空間,形成橫向的集約化的工業企業群體,全力打造財政新的支撐點。要充分利用和把握相對區位優勢,積極爭取石油化工項目,并以此為契機,發展市場潛力大、前景看好的優勢項目,形成能夠引領我縣工業經濟的優勢企業群體,實現工業經濟效益的最大化。
第三,不斷創新工業投入機制,是發展壯大縣域經濟的重要手段
只有創新機制才能在發展中搶占先機。在洛川這樣一個工業落后縣,銀行貸款投入有限,自我積累發展太慢,不創新工業投入機制,就只能永遠跟在別人后面。要加快工業發展,必須借助外力,多渠道、全方位引進外資,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發展民營獨資企業,發展企業集團,擴大對外開放,促進我縣工業的跨越式發展。把招商引資作為發展開放型經濟的切入點,充分利用勞動力資源優勢、產業優勢、人文優勢,使之轉化為吸引投資的積極因素。進一步理順招商體制,創新招商理念,廣開招商渠道,落實優惠政策,以優勢換資金,以市場換項目,以開放促開發,千方百計吸引縣內外資金,實現招商引資工作的新突破。
第四,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是發展壯大縣域經濟的主攻重點
發展非公有制經濟不僅是加快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的迫切需要,也是發展壯大縣域經濟的根本出路。因此,我們要大力支持非公有制企業發展,在企業登記、稅收管理、土地使用等方面與公有制企業一律平等,甚至給予一定的優惠政策,切實做到看一眼,厚愛一分,扶持一把,為其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堅持放膽、放手、放開,加大優惠政策落實力度,動員個體大戶、農村經濟能人投資辦廠,鼓勵社會各界人士創辦工業企業,引導非公有制企業承包、租賃、兼并或購買國有集體企業。力爭通過幾年的努力,使非公有制經濟成為縣域經濟的重要支撐,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提供就業崗位的主要渠道。
第五,創造良好的工業發展環境,是發展壯大縣域經濟的有力保證
環境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生命線。環境好、商機多,人流、物流、資金流、技術流就會聚集;環境不好,就會使投資者望而卻步。要牢固樹立“政府創造環境、群眾創造財富”的觀念,切實轉變政府職能,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逐步理順政府與市場、政府與企業、政府與社會的關系,把政府工作的重點轉移到引導、規范、監督、服務上來,解決好越位、缺位、錯位的問題,使之成為一個有限、有為的政府,努力營造公平公開的政策環境、優質高效的政務環境、規范有序的市場環境、良好的法制和輿論環境,為加快我縣工業化進程提供體制和組織保障。
三、加快洛川縣工業發展的基本對策
加快工業發展,必須落實好“四大戰略”。
1、資源開發戰略
馳名中外的洛川蘋果是我們最具開發潛力的優勢資源。要依托洛川蘋果在國內外市場的知名優勢,進一步宣傳造勢,贏得外商外資投入洛川工業企業的發展;土地是我縣發展工業不可替代的基礎資源。要按照國家關于土地管理相關政策規定,以及相關的產業支持政策,確定工業發展區域,集約開發利用,優先發展具有促進地方財政增長的高稅利企業;空氣資源是其它地方不可比擬的資源,依據這一優勢,全方面宣傳引導,興辦環保、保健型高效益規模型企業。
2、項目帶動戰略
項目是工業發展的載體。要把項目帶動作為推動工業化進程的關鍵。一是強化項目工作的行政推動效能,形成上下協調的抓項目工作的行政推動機制。各級領導每年把主要精力放在跑項目、爭資金上,人人頭上有任務,個個項目有責任,年度爭取項目工作要有獎懲。二是做好工業項目的統籌工作。對照國家產業政策,分門別類,建立充分、科學的項目庫,明確近、中、遠期目標,動員全縣各級全方位爭取。三是加強對項目的考察論證、跟蹤監測、績效評估,確保項目引進不落后,前瞻型強,發展前景好,經濟效益高、資源消耗低,對地方財政及蘋果產業發展貢獻大。
3、人才推進戰略
造就一大批工業經濟管理人才是發展工業的關鍵。一是根據項目落實情況,千方百計引進高新技術專業人才和工業經濟管理人才,為地方工業發展輸入高素質的能動力量。二是努力做好工業經濟管理人才的培養,爭取聯合辦學、委培、定向培養等形式,為縣域工業發展培養急需的高級工程技術人員。三是加強對現有工業經濟管理人員的培訓提高,使其盡快成為適應現代企業要求的骨干人才。
一、全市工業集中區建設及一季度工業發展情況
通過一天多的參觀,我們可以深切地感受到,我市縣域工業集中區發展起步良好,工作富有成效。各縣區、各方面對縣域工業集中區建設重視程度高,工作抓的緊,建設步伐快,各集中區基礎設施條件明顯改善,要素聚集和承載發展的能力正逐步增強。
(一)工業集中區建設亮點紛呈,蓄勢待發,有氣勢,很給力。這兩天我們參觀了七個縣區的工業集中區,可謂亮點紛呈。白河縣土地條件差,為發展工業開山改河,政府想方設法捆綁各類資金支持工業發展;充分利用十天高速通車機遇和靠近十堰汽車城的有利條件,把外出務工成功人士吸引回鄉創業??h工業基礎較好,工業集中區建設水平較高,獲得省上獎勵,特別是展覽館展示了工業發展的歷程,對今后的發展有高起點的規劃,給人鼓舞。漢陰縣集中區工業機構健全,政策到位,入園企業在投資強度和建設進度與優惠政策實行“雙掛鉤”,同時漢陰縣還成立了“小吃辦”,鼓勵本地人士外出創業,并給予資金扶持。有引進來的政策,也有推出去的政策。紫陽縣的土地條件也是很差的,蒿坪是紫陽縣難找的平坦地勢,借助于安川高速的通車,改善了交通條件,能夠舍得好田好地招大商。平利縣利用當地的企業建設標準化廠房,筑巢引鳳,發展兩頭在外的工業,為拉大城市骨架,捆綁各類資金,建設河堤、道路等園區基礎設施。石泉、漢濱利用月河川道的條件,工業集中區建設也很有氣勢。通過現場察看,大家都有所收獲,建議明年的工業經濟工作會議也采取現場會形式。一沓沓文件,不如現場一看,要眼見為實,看看園區是不是在變化,入園企業是不是都投產達效。
(二)一季度工業經濟給全市經濟撐了腰,出了力。一季度全省GDP增長13%,我市GDP增速15%,高于全省,排名靠前。一季度,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工業總產值94.7億元,增長57.2%,實現增加值34.3億元,增長36.5%,產值、增加值的增速分別居全省第一。順利實現“開門紅”,工業經濟為全市經濟增速做出了貢獻。
二、園區建設要加熱升溫,強力推進
在多次會上我都講過,要加快發展,必須強化率先發展工業的社會共識、堅持“工業強市”戰略不動搖;必須把工業集中區建設作為推進工業大發展的主戰場,把園區經濟作為工業發展的主要形式??h域工業集中區是現代工業發展的有效載體,是提升縣域經濟發展水平,推進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重要手段。發展縣域工業集中區有利于集聚生產要素,集約利用資源,降低生產成本,推動經濟增長方式轉變,促進區域經濟持續協調發展。我們必須緊緊抓住省上重視支持、加快推進縣域工業集中區發展的政策機遇,抓住新一輪連片扶貧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扶持的歷史機遇,進一步創新思路、完善機制、優化環境、強化服務,扎實推進縣域工業集中區發展,為工業經濟加快發展添加動力、提供支撐。
(一)下茬捆綁項目,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當前,各縣域工業集中區基礎設施建設進度較快,但還不能滿足需求。各縣區務必高度重視,集中各方力量,全力推進集中區道路、電力、供水、通訊、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建設,最基本的也要實現“三通”。項目建設需要很多部門的支持,今天請市直相關部門參會,就是要求在資金安排上向工業集中區傾斜。筑巢引鳳要創新模式,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可以采取BT等模式墊資興建,政府分期回購。
(二)下力推進入園項目建設進度。入園企業既要有投資強度的要求,也要有建設進度要求,配套的優惠政策要和強度進度實行“雙掛鉤”。集中區土地投資強度必須要有嚴格限制,使有限度的土地資源更好的發揮效益。對投資按期到位,建設進展快,如期竣工投產的項目要給予獎勵和扶持;對圈而不建、遲遲不能開工建設的項目要堅決實行退出機制,以此促進項目建設進度。特別是對已簽約項目,要認真落實領導干部包抓責任,加強督促檢查,實行跟蹤服務,確保項目引得來、留得住、能發展、有效益。
(三)用心服務入園企業。入園企業在招商的時候要靠優惠政策引進,實施過程中要靠保姆式全程服務獎補政策推進。我們往往在招商引進的過程中重視,在推進過程中重視的不夠。項目建設關鍵在推進過程中,強力推進,要制定一個時間表,一季度完成多少,二季度完成多少,啥時候建成投產達效,要和我們獎補政策聯系起來。用心服務就要把企業的事情當自己的事情來辦,要幫助企業研究解決實際問題。會后,各縣區要抓緊與企業和有關項目業主搞好對接,就項目推進中存在的問題理出清單,明確解決問題時限和責任人,并報市工信局備案。分管縣區長要帶頭,部門要敢于負責,定期召開會議,對照清單逐個銷號。需要市上協調解決的問題,由市工信局牽頭,提出解決建議報市政府,協調相關部門或爭取上級協助解決。
(四)解放思想,樹立信心,不遺余力地招商。
一是深刻認識招商是園區建設的靈魂、核心。今天上午考察五里工業集中區,杜氏兄弟掛面有幾句話對我很有觸動。一個農民由起初的生產掛面小作坊,發展到去年銷售5000萬,遠期規劃要達到3個億。第一句是“咱們到處在招商,到超市一轉,到處都是商機,都是項目”。全市的超市僅掛面就有四五十個品種,他認為,凡是市場需要的,就是商機。第二句是“啥都沒有,啥都能干”。沒有服裝品牌,可以做服裝,沒有汽車品牌,可以造汽車。啥都缺,他的概念是啥都能干。第三句是“小商品,大文章”。再小的商品,做到極致了就能成就大事業??戳撕吐犃硕攀蠏烀嫫髽I的介紹,他的信心、決心、雄心都給人觸動。
二是觀念要更新。咱們的自然稟賦是資源。礦產、水能等是資源,勞動力也是資源。平利的凱瑞斯,到這里來建廠,主要是看重勞動力資源,員工交了三金后,月工資1800元,這在南方是招不到工人的,在我們這也不是很滿員。軟環境也是資源。外出務工的,回到本地有人脈資源,感覺心里踏實。石泉的奧邦鍛造,看重的是工業用地比較便宜,又是石泉本地人,有些人脈資源,搞發展比較踏實。市場也是資源。漢陰縣的管材,來落戶,就是看重和占領的市場,管材因運輸原因供應是有半徑的,不可能運到全國各地。包括磚廠、水泥廠等這些市場半徑非常有限。由此可以看出,我們的資源還是很多的,關鍵要找準著力點進行推介。
三是“西瓜要抱,芝麻要撿”。翻身大項目要盯住,勞動密集型的微小企業也要抓,糖葫蘆要串起來,“小工程”要形成“大群體”。要立足于集中區的有利條件,以資源換項目,以優勢引項目,以集中區招項目,扎實抓好招商引資工作,著力引進一批關聯度高的大企業、大項目進駐集中區,形成產業集群,增強園區經濟實力和發展后勁。各園區要辟出一塊微型企業創業園區,鼓勵小企業入園。微型企業大部分是勞動密集型企業,支持這些企業發展,他們就能孵化壯大,就能由小做大。
四是放下身子招商。要有一股不放棄、不達目的不罷休的精神來抓招商。首先要以外商招外商。平利利用凱瑞斯服裝項目,招加工拉鏈和服裝面料的企業,紫陽富硒水項目,招生產包裝箱的企業,靠現在的外商來招商,來延伸企業的產業鏈;利用在的溫州、福建等商會進行招商;其次要吸引外出創業成功人士回鄉創業。各縣區要掌握他們的情況,解放他們的思想,每年利用春節期間外出成功人士回鄉之際,以縣區為單位召開座談會,用優惠政策感召,用鄉情親情感動,實實在在幫助回鄉人員解決困難和問題,吸引更多的在外成功人士返鄉創業;第三要組織企業法人招商。企業法人去招商更有針對性。5月份,由市工信局組織,各縣區積極動員企業法人和園區赴榆林招商。陜北有富余的資金,有準備好的項目。要把陜北的富余資金吸引到來發展。
三、力挺二季度,保持好勢頭,加壓實現“雙過半”
的工業之所以增速第一,是因為基數太小。今年全省工業下達的目標是將近18000億,是430億。的存量不及有的地市的增量。所以我們沒有理由松勁。按照玉鵬局長所講,要實現“雙過半”目標,二季度要完成111億的工業產值,40億的工業增加值,28億的工業項目投資。工業經濟是難干的好活,但又是不得不干的重活。我市自然條件差,工業基礎薄弱,工業經濟發展手段乏力,財政對工業支持也很乏力。各位縣區分管領導和經貿局局長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剛剛進入工業戰線,面對充滿挑戰的經濟環境和繁重艱巨的發展任務,要有充分的思想準備,各級領導干部要學會做指導工業經濟發展的行家里手,不斷提高經濟工作的駕馭能力和組織水平,希望能盡快熟悉工作,爭取工作主動。
(一)明確完成目標任務的著力點和著力企業。各縣區要進一步細化目標任務,層層分解任務,把“雙過半”的任務落實到包抓部門、到企業、到人頭。要明確時限和責任人,明確完成目標任務的工作機制。嚴格通報、督辦、獎懲等工作機制,力促任務落實。
(二)著力培育規上工業。培育規上工業是我們工業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去年如果沒有52戶規上企業進盤子,就不可能有增速第一,沒有去年底進入盤子的37戶規上企業,就沒有我們今年一季度的“開門紅”。今年要把1500萬元左右,可能進入規上工業的的企業,提前摸底做好工作,工信局負責做好培育,統計局負責做好統計工作,要共同給力。今年要在304戶規上工業的基礎上,再進入35戶,力爭達到340戶。
【關鍵詞】雙江 工業 企業 發展 問題 思考
一、工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工業總量偏小,企業規模有待提升
今年1-11月,規模以上企業實現的工業總產值和主營業務收入雖有5家超過上億元,雖是歷年增長較快的一年,但與市內其它縣相比,我縣工業企業反映出分散且規模小的局面。
(二)產品附加值低,產業層次有待升級
規模以上工業中,產業結構及產品結構層次較低,名優產品較少,企業普遍缺乏核心競爭力。不少企業資源消耗高、環境污染大、市場競爭力弱,我縣33%規模以上的工業生產,都是以林業資源為原料的加工企業,原料來源受限,企業常常因原料不足而停廠。另外,從精制茶制造業看,一方面,由于龍頭企業數量少,企業的集中程度還不高,加工深度不夠,使企業在整個生產、加工和銷售環節都呈現出分散的局面,形不成規模效應;另一方面,加工技術的普遍落后,技改投入少,家庭作訪的原有現狀難以適應茶葉標準化生產的需要,地方茶也就無法做出名優茶,生產附加值低。
(三)工業經濟發展不平衡,可持續發展能力差異大
全縣6戶規模以上企業,就有3戶為高耗能企業,工業發展面臨著較大挑戰,過量開采資源,或盲目引進高耗能高污染企業,則生態環境的破壞又會進一步制約其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當前,工業增長得益于新建華能電廠,明年電站投產一結束,生產保持平穩的情況下,如無大項目投產,增長的基數,客觀上將對工業經濟的高速增長形成一定的壓力。在今后一段時期內,我縣既要在工業經濟總量上增長,又要在經濟發展的質量上提升,發展前景仍很嚴峻。
(四)發展環境有待進一步優化
一是縣域工業企業多數規模小、分布零散,當前,相關產業尚未能有效地向重點區域集中,造成土地資源和資金的浪費,既產生不了產業集群效應,也不利于工業污染治理。二是縣級財政可用財力不足,使工業投入資金不夠。金融部門對工業經濟的支持力度有限,企業融資困難的現象普遍存在,制約著工業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五)人才缺乏問題日益突出
我縣工業人才嚴重不足。由于工業企業地理位置偏僻,難以吸引高技術高素質人才。企業創業人才及管理人才少,一些發展較快的企業已經出現招工難、招技術工更難的現象。管理、技術人才的缺乏,使得企業引進、消化、吸收、創新能力較弱,自主開發能力更是落伍。人才匱乏,直接影響到企業的快速成長,進而影響縣域工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三、進一步加快縣域工業發展的幾點建議
應當認識到,工業是我縣經濟的主體和支撐,面對當前我縣工業中存在的規模小、技術落后、工業附加值不高、工業結構不合理、發展環境缺少吸引力等諸多不利因素,我縣工業應結合本地實際,繼續加快結構調整、制度創新和改革步伐,逐步建立以優勢產業為支撐,結合地方特色產業推動經濟又快又好發展。
(一)加快企業技術進步和技術創新步伐。先要轉變觀念,即企業要成為技術創新的投資主體。另一方面,以各種政策措施引導工業企業加大研究開發費用的投入,同時,爭取政府重視和支持,指定扶持政策,形成激勵機制。實行名牌產品獎勵、保護和促銷政策,要充分認識我縣工業經濟的客觀環境,科學定位本縣域的主導產業和發展方向,使政策切實加以貫徹實施。
(二)加快工業結構調整步伐
一要繼續支持優勢產業,著力培育龍頭企業,集中資源壯大骨干企業,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二是通過各種方式多種渠道招商引資,重點引進能發揮本地優勢的特色加工型企業,淘汰高耗能,產能過剩,環境污染大的企業;三是加快工業園區建設,發揮集聚效應,企業集中聯片生產,使工業污染得予更好的治理;四是對于品牌產品生產企業,在項目立項、用地指標等方面給予優先安排,資源配置方面給予傾斜。利用科技進步和創新,對工業品進行深加工,以雙江目前的情況和發展傳統來看,政策重點應該積極推進茶葉的精深加工,提升傳統產業的優化升級。
(三)拓寬發展思路,積極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
目前,融資難、人才缺等問題嚴重制約著縣域工業企業的發展步伐。政府應采取有效措施,積極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在資金方面,應從項目資金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集中資金扶持優勢產業。在人才方面,要盡快實施人才戰略,從吸引科技人員、培養技術工人等方面入手,通過委托大專院校代培和職業學校專門培訓等方式方法,為工業企業培養專業人才。
(一)突出工業主導,做大做強工業經濟
從本質上來講,縣域經濟發展過程就是工業化過程,就是從城鄉二元結構向現代經濟結構轉換的過程。欠發達地區推動縣域經濟跨越式發展,要以新型工業化為導向,突出工業主導地位。堅持“工業強縣”戰略,遵循“綠色工業”發展理念,依據區域的總體產業布局,著力推進結構調整、布局調整。重點扶持支柱產業、大力發展特色產業、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積極孵化戰略新興產業,形成產業梯度發展、園區空間集聚的新型工業發展格局。要把增強技術創新能力作為工業結構調整的核心和關鍵,尤其要重視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培育自主品牌,增強產業競爭優勢,助推工業總量增長、質量提升,夯實工業的支柱地位,加速工業經濟發展。
(二)推進農業產業化,大力發展農村經濟
欠發達地區推動縣域經濟跨越發展,要以農業產業化為支撐,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實現農村經濟的全面快速發展。按照“優品質、調結構、強特色、促增長、育龍頭”的基本思路,重點發展輸出型高效農業和品牌型綠色農業,推進數量型農業向質量、效益型農業轉變,以此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首先,推進農業內部產業結構調整優化。立足資源的比較優勢,以提高品質為突破口,優化品種結構,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其次,推動農業經營機制創新。以工業理念謀劃農業經濟發展,創新農業土地的流轉模式,大力培育農業龍頭企業,促進訂單式農業發展。按照“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訂單農戶”等新型產業化發展模式,實行訂單生產,建立利益共享、風險共擔、長期穩定的利益聯接機制。最后,完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加快農產品市場體系建設,有效實現“農市對接、農超對接”,形成貿工農、產供銷一體化的市場發展模式。
(三)推動新型城鎮化,大力發展城鎮經濟
城鎮化是縣域經濟發展的引擎,欠發達地區跨越式發展要充分借助其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的強勁動力,堅持走特色城鎮化道路,促進區域中心城市、縣城和小城鎮協調發展,形成城鎮化與新農村建設互促共進機制。其中的關鍵是要推進“新型城鎮化”,要由過去片面注重追求城市規模擴大、空間擴張,改變為以提升城鎮綜合承載能力為中心,真正使城鎮成為具有較高品質的“宜業”、“宜居”之所。要加強城鎮交通、通訊等市政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優化城鎮發展環境,提升城鎮要素集聚,產業發展和就業吸納能力。促進農村工業向城鎮工業園區集中、農村人口向城鎮集中、土地向規模農產集中,夯實城鎮的產業支撐體系,加速新型城鎮化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