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28 15:50:0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經濟統計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相應的經濟統計制度沒有落實到實處。當前很多農村的村干部并未意識到農村經濟統計工作的重要性,也沒有對經濟統計人員的相應權利與職責劃分不清,這直接導致經濟統計制度落實不到位。另一方面,由于經濟統計人員的綜合素質不高,使得其在很多工作上都要看領導的臉色開展工作,而將各種經濟統計工作的規章制度丟棄到一旁。當前在農村,村干部經常會對村莊的經濟數據不加重視,從而使得很多的統計活動沒有進行及時的數據審核,導致出現很多的數據根本無法進行查詢。
二、農村經濟統計工作的改善對策
一是各級領導應當對于農村統計工作的重要性加以重視。在具體的施政工作中,各級領導應當將農村經濟統計工作納入到日常的工作事項當中,通過詳細的工作計劃制定,從政策、方法、資源等多方面給予農村經濟統計工作以大力的支持。除此之外,相應的統計部門也應當為農村經濟統計工作爭取到足夠的政治資源支持,從而從根本上避免統計工作處于弱勢地位的局面,逐步建立起自身在政治領域的應有地位。這種地位的建立實際上也能夠更好的發揮出自身對于解決政治、經濟難題方面的巨大作用,為各級政府提供大力的幫助。
二是對農村經濟統計工作提供大力的軟硬件資源支持。農村經濟統計工作有必要與各級政府的局域網形成統一的連接,并且各級部門也應當為農村經濟統計工作的開展提供必要的計算機軟硬件設施,建構起互聯網絡,從而逐步形成網絡化的辦公條件,提升工作效率。從資金支持來看,有必要設置專門的經費項目來支持農業經濟統計工作,這種經費項目的設置應當充分考慮到統計人員、網絡維護、知識更新、業務培訓等多個方面的需求,為農村經濟統計工作提供堅實的基礎。
三是對于農村經濟統計工作的各項制度應當及時有效的加以落實,對出現問題的地方,應及時找出原因,對相關責任人給予處罰。為了確保各項制度的落實,各級政府就必須對這一工作加以重視,應當定期或不定期的對農村的經濟統計情況舉行聽證會,并抽查相關的統計數據,從而確保經濟統計制度能夠得到科學執行。在抽查過程中,對于發現問題的地方,應當對于相關責任人進行嚴格的懲罰,決不姑息。另一方面,在加大懲罰力度的基礎上,也要對于經濟統計制度執行較好的農村給予物質及精神上的獎勵,并以此作為典型,來加以宣傳。
綜合評價企業經濟效益的工具有很多,多元統計分析作為重要工具,可以把多維度的復雜問題映射到單一維度,再通過加權平均、模糊決策綜合評價法等技術方法反映企業經濟效益,得到綜合性的評價結果。多元統計方法常見的有四種:1.聚類分析。聚類分析也稱為群分析,是一種基于數據分類的分析方法,它的核心是將相似元素集合為一類,然后根據樣本間的相似程度合并,依次合并減少分類,直到所有樣本都合并為一類為止;2.判別分析。判別分析也是一種分類分析,與聚類分析不同,判別分析是已知樣本類型和判別規則,然后對未知類型的樣本進行判別分析的多元分析方法;3.主成分分析。主成分分析是將具有一定相關性的原指標重新組合、分解,形成一組新的無關聯的綜合指標,以盡可能小的數據損失,反映盡可能多的指標信息;4.因子分析。它是主成分分析的推廣,區別在于它能夠將隨機的錯綜復雜的變量綜合為主要的少數幾個變量, 并以有限數量的變量(或因子)反映出原始數據的內在結構,減少了數據丟失,使評價分析更接近數據本身。本文主要運用的是主成分分析以及因子分析的多元統計分析方法,對企業進行經濟效益評價,以體現多元統計分析在企業經濟效益評價中的實際應用。
二、應用分析
(一)企業經濟效益評價的指標分析
經濟效益是企業在定量勞動消耗中產生的勞動成果。由于企業投入生產要素和勞動成果的不同形態,企業經濟效益的評價指標有四個,分別是:周轉性、報酬性、效果性和效率性。企業的周轉性指標反映的是企業資金活動的效率,包含了流動資產和固定資產周轉率。報酬性指標對應的是企業的資本收益能力,包括資產報酬率和所有者權益報酬率。效果性指標是企業在一定時間內設計生產的收益水平,有銷售收入、產值、成本費用、人均利稅率;效率性指標反映企業生產要素的利用效率,有人均產值、固定資產產值率和資金產值率。以上這11個指標共同構成企業經濟效益評價體系,分別設定為x1,x2 ,..., x11。
(二)構建評價體系
為更好地構建企業的經濟效益評價體系,把企業作為綜合經濟效益的評價對象,可以把其上一年的截面數據作為數據樣本,通過計算機統計軟件對這些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求其相關矩陣R,再求R的特征根及特征向量。同時,依據統計分析理論得出主成分及貢獻率,并選擇貢獻率最高的四個作為主成分因子來構成企業經濟效益評價的組合指標。這四個因子包含了所有指標最多的信息量,分別設為F1、F2、F3、F4。第1主因子F1直接反映了企業的效果性和效率性,設置為企業的要素效益系數;F2能夠反映出企業的要素效率,設置為企業的要素效率系數;F3能夠反映企業的報酬率,設置為企業的資產報酬系數;F4能夠反映企業的所有者權益報酬率,設置為所有者報酬系數。經過以上分析,四個主因子便構成了企業綜合評價體系。
(三)企業經濟效益的因子評價方法
因子分析是多元統計分析中的重要方法,在主成分因子分析的基礎上,可以得出因子的得分模型,即將通過正交因子解轉置矩陣乘以R系數矩陣得出原始變量的線性組合系數矩陣,進而得出因子得分模型和該分析樣本的主因子得分結果,并對其結果進行了排列。根據各個因子的得分結果,可以得出以下結論:要素效益因子F1可以用來衡量企業投人生產要素的獲利能力,從主因子分析得知在技術條件一定的情況下,擴大生產規模和增加市場銷售份額可以影響企業的收益水平;要素效率因子F2反映企業資本和人力運用的效果和協調程度,通過主因子反映可以知道,通過資源配置的優化、運行等手段能夠較好的提高企業的運營效率;資產報酬因子F3越高,說明資源配置和占用比較合理;所有者權益因子F4得分越高說明企業資產構成比例合理。
三、企業效益的綜合評價
為此,我們可以把以上四個主成分因子特征值及貢獻率作為權重來計算一個企業經濟效益的總得分。經過計算和分析,將企業的綜合得分進行排序。綜合得分較高、排名靠前的公司的主因子單項得分基本也是較高的,說明這些公司在資產運用、市場營銷和經營管理等方面做得較好,企業綜合經濟效益也較好。主因子得分較低的企業,說明它們的綜合管理水平和資源利用較低,企業的市場競爭力不足。另外,從因子特征值、貢獻率來分析經濟效益的綜合得分,可以根據主因子的單項得分來分析企業經濟效益中的優勢和劣勢。
四、結語
1.1較高的有效性數據挖掘技術作為一種數據的深加工技術,其本身是帶有鮮明的目的性的,在實際應用活動中能夠對長時間積累下來的經濟統計數據進行基于數據使用者要求的深入加工。在實踐應用活動中主要有兩種重要的應用形式,一種是對積累經濟統計數據的管理高效化處理,一種是對現有經濟數據的目的性分析。其中第一種分析方式是從經濟數據管理的角度出發的,在應用中主要是以固有數據信息的統計、分類為基礎,將原本混亂的數據庫信息進行科學、系統的歸類,保證統計數據管理的高效性和使用的便利性。另一種工作方式是一種經濟數據的再加工過程,以鮮明的數據統計、分析目標為指引對原有數據的呈現形式、組成內容和關聯形式進行重新加工,以保證經濟統計數據能夠最大限度地服務于管理者的需求。
1.2綜合應用性強如前文所述,數據挖掘技術是一個工具系統而不是單一的工具,能夠實現使用主體的各種信息需求,隨著現代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當前我國經濟管理的各個部門都需要大量的經濟統計信息來作為經濟管理決策的基礎。但是因為各個管理部門經濟管理的領域不同、經濟管理的方式不同、經濟的管理權限不同,所以相應的經濟統計數據呈現形式的需求就不同。這就為經濟數據統計系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不僅要對符合各個經濟管理部門需求的數據內容進行統計,同時要將統計完成的數據換算成各種不同的呈現形式,并根據統計信息的來源和統計信息的計算方式對其可靠性進行評估[2]。最終這些數據信息的輸出格式還應該符合所服務的經濟管理部門管理系統的格式要求,保證統計數據能夠在管理部門的管理系統中正常錄入、應用,數據挖掘技術很好地滿足了上述的復雜經濟數據管理要求,其功能的綜合性促進了其應用深度的提高和范圍的擴大。
1.3宏觀數據庫有利于數據挖掘技術的應用當前因為經濟管理部門的職權較為分散,各個經濟管理部門的經濟統計數據需求不盡相同。所以我國的經濟統計活動絕大多數還采用傳統的經濟統計方法,統計收集的經濟信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夠服務于經濟管理活動的整體,或者造成一些數據統計工作的重復,對經濟數據統計工作造成了一系列的質量和效率上的影響。經濟數據統計活動急需一個能夠整合各個統計系統,實現統計數據信息融合的新技術。宏觀經濟統計數據庫為數據挖掘技術的開展提供了平臺,數據管理系統的經濟統計信息要正確無誤,然后經過數據挖掘技術的整合,就能得到更加豐富的數據資源[3]。
2數據挖掘技術的應用
在社會經濟管理活動中,管理主體對經濟統計數據的要求主要有兩個。一個是統計數據的真實性、一個是數據統計信息的實用性。單就這兩個經濟統計數據要求而言,數據挖掘技術能夠很好地滿足經濟統計工作的需求,是適用性極強的一種經濟數據統計技術,其在具體的經濟數據統計活動中主要有以下三種應用方法。
2.1預處理方法在經濟數據統計活動中,最為基礎的一種處理方式就是經濟數據的預處理方法,因為數據挖掘本身是一種基于提供基礎信息的智能分析技術。其本身是受基礎經濟信息限制的,不可能無中生有代替經濟數據收集系統的功能。所以所有作為數據挖掘系統數據基礎的經濟統計數據信息都應該進行預處理,處理的內容主要包括對這些數據中不正確、不真實、不準確,以及不同經濟統計數據信息之間差距較大的現象。對這些基礎數據存在的問題進行處理的過程被稱為數據清理,當前數據清理主要采用的方法有均值法、平滑法和預測法。其中均值法是現代分析技術中模糊理念的一種應用形式,當基礎數據中的一個數據點是空值或者噪聲數據的時候,可以采用均值法進行處理,即用數據庫中所有該屬性已知的屬性均值來填補空缺。保證數據挖掘系統對基礎數據的分析和整理能夠正常進行,得出相對而言準確度較高的統計分析數據。其中Ci表示當前數據點的取值,Cj表示當前數據點前后不為空的數據點,K表示當前數據點進行計算所取的參考數據點數量[4]。平滑法依然是對基礎數據中空值和噪聲數據的計算方法,其與均值法的區別是用加權平均數代替了平均數,考慮了計算過程中提取的每一個數據對數據結果的影響權重,所以計算出的結果往往更加接近真實的數值。其中Ci表示當前數據點的取值,Cj表示當前數據點前后不為空的數據點,K表示為對當前數據點進行計算所取的數據點數量。WJ表示Cj數據點的權值。
2.2集成化處理方法在數據挖掘技術的應用活動中,因為相同地區的數據統計主體不同,或者在不同地區對相同經濟數據的統計標準不統一,會產生一系列的數據集成問題,如何對這些調查方向不同或者是呈現方式不同的數據進行有效集成而不影響經濟數據統計的準確性,是數據挖掘技術的重要任務。在具體的數據集成過程中主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5]。
2.2.1模式集成當前因為社會經濟活動中經濟數據的統計內容過于廣泛,很多經濟數據統計并不是來自于官方的統計局而是來自一些民間統計組織,或者是由一線社會經濟主體直接提供的經濟數據,在數據挖掘過程中將這些來自多個數據源存在多種數據呈現模式的經濟數據信息進行集成就涉及實體識別的問題。例如在數據挖掘過程中如何確定一個數據庫中“std-id”與另一個數據庫中的“std-no”是否表示同一實體,當前一般使用數據庫與數據庫之間的含元數據對比來保證實體識別高效率和高質量[6]。
2.2.2冗余問題數據挖掘本身是對經濟統計數據的一種深加工技術,經過其加工的經濟統計技術應該在本質上達到最簡狀態。在數據挖掘過程中要將與其他數據呈現某種正相關關系的數據項目進行精簡,以保證數據庫中數據量維持在一個較低的水平,為數據管理和應用提供便利。在經濟數據挖掘活動中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就是典型的冗余屬性,因為其數值是可以通過國內生產總值和總人口屬性計算出來的,所以類似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這種冗余屬性在數據挖掘過程中就應該精簡,應用的時候在利用國民生產總值和人口屬性計算得出[7]。對冗余屬性的判斷主要通過相關度對比來實現。其中n表示元組的個數,分別是屬性A和屬性B的平均值,分別是屬性A和屬性B的標準方差,在這一公式中如果則表示A、B兩個屬性是正相關,也就是說A越大B就越大,值越高二者的正相關關系就越密切;如果則表示屬性A、B之間沒有直接關系,是相互獨立的;如果則表示A、B兩個屬性呈負相關,屬性B會隨著屬性A的減小而增大,的絕對值越大,二者的負相關關聯關系就越密切。
2.3決策樹方法在數據挖掘技術應用過程中,經過系統的分析和總結以后,分析數據的輸出是一個關鍵的環節,其輸出的數據形式會對使用者的經濟管理決策產生直接的影響。決策樹是一種較為常見的、直觀的快速分類方法。其應用的關鍵是決策樹的構建,具體而言主要分為兩步:第一步是利用訓練集建立并精簡一棵決策樹,建立輸出分析的模型;第二步是利用構建完畢的決策樹進行輸入數據的分類,這一分類是一個遞歸的過程,從決策樹的根部開始進入到樹干、枝丫,直到輸入數據的分類滿足了某種條件而停止。在具體的應用中停止分割的條件有兩個:一個是當一個節點上的所有數據都屬于同一個類別的時候;另一個是沒有分類屬性可以對輸入數據進行再分割[8]。在決策樹構建完成后,還要根據使用者的具體要求對決策樹進行“剪枝”,剪枝的主要目的是要降低因為使用訓練集而對決策樹本身數據輸出產生的起伏影響。
3結語
論文摘要:以知識和信息為中心,以網絡為基礎的新經濟時代的到來,給統計信息要隨著經濟發展不斷進行改革,在技術,設備,人才,服務等方面進行創新,以適應新時代的需要。隨著新世紀的到來,人類在經歷了農業經濟、工業經濟的歷史階段之后,正在進人一個以數碼知識、網絡技術為基礎。由信息推動,以創新為核心,以高新技術產業為主導的可持續發展的新經濟時代。
新經濟具有與傳統經濟有別的某些特點。首先,新經濟是知識經濟。相對于以土地資源為基礎的農業經濟和以原材料、能源和資本為基礎的工業經濟,新經濟是建立在知識的生產、傳播和使用基礎之上的知識經濟。其次,新經濟是數字經濟、信息經濟。基于數字化信息革命的信息高速公路和因特網的誕生和發展,使得信息采集與傳播的速度和規模達到前所未有的水平,而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使信息產業獲得迅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信息產業成為重要的支柱產業。第三,新經濟是網絡經濟,因特網的誕生和發展,引發了一場空前的信息革命,從根本上改變著人類杜會的經濟活動方式,特別是商業交換活動方式。建立在現代通信、電子計算機、信息資源、生產交換及消費等各自網絡化及相互滲透交織而形成的綜合性全球信息網絡基礎上的網絡經濟與知識經濟的結合,構成了日新月異蓬勃發展的新經濟。第四,新經濟是創新經濟,創新是新經濟的基礎。首先是觀念的創新,新經濟需要新思維、新觀念。其次是模式創新,包括制度、行為、組織結構等,只有運行模式不斷創新,經濟和杜會才會充滿生機和活力。再次是技術創新,只有技術的創新,才能不斷創造出新的市場需要,誘導出新的生產與競爭,推動經濟不斷發展。
在以知識和信息為中心的新經濟時代,誰先擁有信息,誰就占據主動,誰就能處于不敗之地??焖僬莆崭鞣N必要的、準確的信息,是科學管理現代杜會的關鍵。統計信息是管理現代杜會所必需的最垂本的信息,是進行科學決策最重要的依據之一、是新經濟時代社會經濟信息的主體。
新經濟時代的到來。既給統計信息產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也帶來了不可多得的發展契機。加速統計信息現代化建設,不斷進行統計信息創新是新經濟時展的迫切需要,也是統計工作本身的迫切需要。
(一)統計伯息技術的創新
高新技術發展的集中代表和最主要的技術領域就是信息技術。信息技術是各種電子技術的總和,包括信息獲取技術,如感測技術、統計信息標準化技術等;信息處理技術,如計算機技術、多媒體技術等;信息傳輸技術,如通信技、網絡技術、衛星技術等;信息應用技術,如控制技術、數字壓縮技術、系統集成技術等。統計信息在新經濟時代條件下,要想適應經濟發展的要求,最直接的表現就是現代信息技術在統計領域中的廣泛應用。
(二)統計倍息設備的創新
信息技術在統計中的廣泛應用.必須有相應的高新技術設備的支持,這是統計信息現代化建設的基本物資條件。統計信息現代化建設對高科技信息設備的需要不僅體現在信息設備的數量上。更體現在信息設備的技術性能上。高科技現代化的信息設備的引進和普及是我國統計信息現代化建設的首要任務。雖然計算機及網絡在我國各級統計部門已經得到基本普及,但高檔次的大、中型計算機還很少.不能滿足對某些復雜的統計數據的分析、處理的需要。加速統計信息現代化建設,必須將高科技的信息設備廣泛應用于統計作業系統。
(三)統計倍息生產開發的創新
21世紀的人類社會是一個數字化的社會。所謂數字化是用0和1兩位數字編碼來表達和傳輸一切信息的一種綜合性技術,即電話、電報、數據、傳真、圖像等各種信息全都變成數字信號,在同一種綜合業務網中進行傳輸。數字化是統計信.息現代化中的核心技術,通過數字化,各類統計信息得以規范化、標準化,從而有利于統計數據的采集、傳輸和處理等。信息內容數字化要求統計部門將各類信息的開發提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加快實現統計表格標準化、統計指標休系和編碼標準化,使統計指標、統計分類及其編碼具有統一性和唯一性。另外,通過建立以數字方式存儲的統計數據庫,有利于統計信息查詢、管理及統計信息的傳輸和處理,從而使各級統計信息系統的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
(四)統計倍息人才的創新
新經濟時代是一個重新認識人的作用的時代,人的素質和技能成為知識經濟實現的先決條件。統計信息能否適應新經濟的要求.關鍵是統計信息產業人才隊伍的整體素質。
由于現代統計在理論休系上、調查方式上、信息處理技術上的進步和發展,使統計信息具有來源廣、擴散性強、需求量大、用途廣等特征,對統計工作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將統計部門建成社會經濟信息的主體部門,重要的是培養一支知識結構合理的高素質的專業人才隊伍。但我國目前統計工作人員的專業結構比較單一,群休中大多數是只熟悉統計知識業務的統計專業人員。人員的知識面抉窄,專業過細問題尤為突出,既滿足不了用戶對統計信息資源的要求。也不利于統計工作向橫向和縱深發展,為此.必須加強各類專業人才的引進和培訓。要建立科學的培訓機制。對原有的統計信息工作人員進行各種技能(尤其是現代信息技術,如計算機操作、軟件開發、聯機檢索上網查詢等)和各種素質(主要是知識素質、政治素質)的培訓及培養。培訓可采取多層次、多內容、多形式、多途徑井經?;贫然?。
(五)統計倍息服務的創新
我國的統計信息服務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相比,特別是同發達國家現代化的統汁信息服務相比,還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現在信息產業和信息市場不發達?,F代經濟社會,信息是產品,信息的開發、交流需要有信息市場才能實現,信息市場是信息商品經營和信息有償服務活動的場所,是社會主義市場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各類統計咨詢服務部門、統計師事務所、信息有限公司、情報中心、數據庫等還只是一個部門或信息機構,信息交易還處在咨詢及中介服務上,服務方式也常以信息會.臨時專題交易會等形式出現,在新經濟條件下.加快發展統計信息產業和統計信息市場,實現統計信息商品化,把統計數字變成商品。進人市場流通.實現服務方式有償和無償并舉。其次,服務架道多樣化(公開、臨時交易、個別提供等),服務手段多元化(廣播電視、書報雜志、信息互聯網等),滿足各個層次、各種群體對統計信息的需要。另外,統計信息的服務態度、服務觀念、服務體系、服務質量也要隨著經濟的發展不斷更新提高。
在經編產業中的應用一般來說,趨勢統計方法指的是在對財務報表中相關指標或者數字資料進行分析的過程中,把兩期或者多期連續的相同指標、比率等進行定基對比以及環比對比,就可以了解它們的變動情況、變動方向以及變動幅等,在此基礎上,揭示出企業的財務狀況以及經營情況等。就經編產業來說,可以采用的趨勢統計分析方法主要包括動態分析法以及統計預測法等。
(一)動態分析法
動態分析法指的是分析經編產業的經濟狀況及其發展變化規律,并預測其未來演變規律。動態分析法的研究內容包括:
1.借助于相關數據指標等分析經編產業的發展變化特征。例如,使用平均速度以及平均增長量等數據揭示經編產業的發展水平等。
2.借助特定的數據模型等描述經編產業的變動規律。
3.對經濟現象的發展變動狀況進行預測。
(二)統計預測法
根據統計學的基本觀點,統計預測法指的是在運用有關統計方法的基礎上,根據數據信息等,對經編產業的經濟發展狀況進行測算或推斷。統計預測主要包括定性預測與定量預測。借助于統計預測方法對經編產業進行研究,不僅可以對經編產業的服務需求量進行預判,而且可以對經編產業的市場狀況進行預測及決策。
二、綜合評價分析法
在經編產業中的應用綜合評價分析方法的主要目的在于幫助經編產業的相關企業準確把握經編產業經濟發展現狀、變化趨勢以及存在問題等,在此基礎上,找出產生問題的根源,進而制定出更加科學有效的管理方案。在經編產業的經濟管理中,單一指標的評價分析總是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因此,綜合評價分析方法是一種更加科學的統計分析方法,不僅可以避免某些分析方法的局限性與片面性,提高管理的科學性,而且具有計算方便、實用性強等優勢。綜合評價分析方法主要包括層次分析以及模糊綜合評判等。
(一)層次分析法層次分析法就是在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的基礎上,把復雜的經編產業現象分解成各種要素,通過分析或比較,選擇出最優的方案。借助于層次分析法,可以準確把握經編產業的經濟狀況,并提出針對性的措施。但是,由于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層次分析法在經濟產業管理中的應用也有其明顯的局限性。主要有
:1.因素的設置非常重要,但是沒有統一的法則。
2.層次分析法中所建立起來的指標體系必須合理。
3.層次分析法中在進行多層比較時,應當符合一致性指標的要求。
4.層次分析法中需要求矩陣的特征值,否則容易出現誤差。
(二)模糊綜合評價法
在統計學中,模糊綜合評價法指的是將模糊評判法以及層次分析法等結合起來,是對多重屬性、多個因素進行綜合評價的方法。這一方法有助于將定性指標數量化及各項指標的無量綱化,從而把定性指標與定量指標結合起來,以綜合反映經編產業在社會、經濟、環境以及資源等各方面的狀況。把模糊綜合評價法運用于經編產業的經濟管理評價中,首先要建立各子系統運行狀況的綜合結構模型,其次利用層次分析法對各評價指標的權重進行分析,同時運用模糊數學的相關理論與方法建立起隸屬函數以及評判矩陣,最后經過一系列矩陣運算,分析出不同水平年經編產業的運行狀況以及得分情況,在分析比較的基礎上,得出評價結果。
三、結語
關鍵詞:環境經濟;學術期刊;研究內容;詞頻分析;學科發展
中圖分類號:X196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16248(2016)02006707
環境經濟學是伴隨著人類活動引起的日益嚴重的環境問題而產生和快速發展起來的一門新興學科。20世紀70年代末環境經濟學被介紹到中國。1978年中國制定了《環境經濟和環境保護技術經濟八年發展規劃》。1980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在斯德哥爾摩召開關于“人口、資源、環境和發展”的討論會,決定將“環境經濟”列為聯合國環境規劃署1981年《環境狀況報告》中的第一項主題。同年中國環境管理、經濟與法學學會成立,由此推動了中國環境經濟學的研究。這表明作為環境科學的重要分支,環境經濟學已成為一門矚目的獨立學科。環境經濟學雖然僅有幾十年的發展歷史,但其學科體系在不斷的發展與完善。通過持續的研究和實踐,環境經濟學在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中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三十多年來,環境經濟研究在中國發展快速,不但表現在環境經濟理論和框架體系不斷充實完善,而且結合中國實際開展的環境經濟領域研究也取得了很多的成果。學者們翻譯、撰寫了環境經濟方面的教材和專著,還發表許多研究環境經濟的論文,開展了環境經濟各領域多方面的科學研究,在高等院校和科研單位成立了相關的研究機構,培養了一批環境經濟方面的專業人才[1]。
創建具有中國特色的環境經濟學學科體系,其理論體系、研究方法和實踐指導都需要在現有基礎上進一步充實、提高和完善。基于此對2005~2014年收錄在《中國學術期刊(網絡版)》(以下簡稱中國知網)全文數據庫中篇名包含有“環境經濟”的全部期刊論文進行統計分析,以期從這個角度研究近十年來中國環境經濟研究動態和發展路徑。
一、近十年環境經濟研究
數據樣本統計(一)“環境經濟”期刊論文篇數統計
從中國知網中檢索2005~2014年間篇名中有“環境經濟”的全部期刊論文,剔除重復及不符合主題的論文,共有462篇,其中核心期刊本文核心期刊指中國知網上所檢索的中文核心期刊及CSSCI來源期刊。論文200篇,其他期刊論文262篇。具體統計數據如表1所示。
需要說明的是,本研究是從2005~2014年間篇名中有“環境經濟”的中國知網全部期刊論文這一角度來研究環境經濟學學科的發展,但環境經濟研究成果的體現形式是多樣的。比如中國知網檢索數據庫收錄文獻中除了期刊論文,還有優秀碩士論文、博士論文、國內外會議和其他形式的研究論文,在2005~2014年間,這些論文篇名中有“環境經濟”的共計338篇。
此外,統計分析2005~2014年這十年的文獻,是為了了解在新階段中國環境經濟學學科的發展進路。而在1978~2004年的27年間,中國環境經濟學學科經歷了起步、探索和發展等重要階段。在這27年間收錄在中國知網篇名中有“環境經濟”的文獻,包括期刊論文、碩博士論文、國內外會議論文和其他形式論文共456篇,其中期刊論文有406篇。
(二)基于期刊的數據樣本和研究方法
為了能較好地表征環境經濟學學科領域研究的客觀水平,本研究的檢索統計工作不僅關注期刊論文數量的變化,更關注期刊論文的質量變化。核心期刊論文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相關研究領域的較高水平,故本研究的重點在核心期刊論文。據上文可知,本研究全部實際有效樣本為462篇,其中核心期刊論文的實際有效樣本為200篇。
在相關論文資料的基礎上,運用引證分析、數據分析和詞頻分析等方法對中國近十年來篇名中有“環境經濟”的全部期刊論文數量的變化規律進行總結,重點對論文期刊類型、主要議題、作者人數等方面進行數量分析。同時分析文獻的被引次數,以衡量期刊論文的影響力。
(三)數據樣本局限性分析
本研究只是從篇名中有“環境經濟”的期刊論文這個角度來分析環境經濟學學科的發展,數據樣本必然存在局限性。由于環境經濟學學科領域的廣泛性,涉及環境經濟的具體研究對象很多,僅就期刊論文來說,屬于環境經濟范疇的論文眾多。篇名屬于環境經濟領域范疇的其他關鍵詞的論文有至少十多種,如“綠色經濟”、“循環經濟”、“生態經濟”、“綠色GDP”、“ EKC”、“環境績效”、“環境損失(損害)”、“環境成本”、“環境外部性”、“排污權”和“環境稅”等,見表2所示。據《中國環境經濟學學科發展報告》統計顯示:1980~2008年這29年間有關環境經濟研究領域的中文核心期刊的文章共有10 618篇。本研究檢索統計了2005~2014年環境經濟研究領域核心期刊論文,屬于環境經濟研究領域的核心期刊論文共有10 506篇。由此可見,近十年有關環境經濟研究領域的核心期刊數量比過去有大幅增加。
由此分析,2005~2014年篇名中有“環境經濟”的核心期刊論文大約占環境經濟學學科領域范疇的核心期刊論文的1/50~1/60,也就是說大多數有關環境經濟的研究論文在其篇名中并沒有直接使用“環境經濟”。故本研究的局限性在于并未包含環境經濟研究的所有領域,但本研究的貢獻也正是對以“環境經濟”為篇名的論文的深度分析,以見微知著,窺一斑而略見環境經濟學學科研究的全貌。
二、數據樣本論文分析
(一)研究階段分析
通過對全部462篇數據樣本期刊論文進行分析發現,2005~2008年數據樣本期刊數量逐年遞增,到2008年達到峰值,2009~2011年數據樣本期刊數量略有下降,2012~2014年數據樣本期刊論文穩定在40篇左右。中國環境經濟學學科近十年期刊論文方面的研究從數量上看為穩定發展的階段,從質量上看為深入擴展研究的階段。
進入21世紀,環境經濟學的研究領域不斷擴大,并且取得了明顯的進展??梢灶A計在未來一段時間,環境經濟學研究將重點關注環境經濟理論體系、環境價值核算體系、環境經濟分析方法體系、環境經濟評價體系、環境保護經濟手段體系、環境經濟政策體系、環境投融資體系、循環經濟體系、國際貿易與環境保護體系等[1819]。
四、結語根據本文數據樣本進行的統計分析,可以了解近年來中國環境經濟研究的一些特點。第一,從數量上看,年核心期刊發表篇數變化不大,但論文的深度有所擴展,涉及的領域更廣,所使用的分析手段也更多,近十年環境經濟領域的相關研究論文比以前的有大幅增加。第二,在影響力方面,發表于理工類核心期刊上的環境經濟類論文的影響力更大;另外,采用數量分析、科學實驗以及工程實踐的論文影響力也較大。這說明中國環境經濟研究的一種趨勢是朝著定量分析、技術支撐的方向發展。第三,在研究內容上,依據詞頻分析結果,研究的內容和范圍有所擴展,研究深度有所加強,但較多的研究還是探索性的,結論是建議性的,其實踐意義、應用意義和指導意義還不夠強。
參考文獻:
[1]沈滿洪,葛察忠,董戰峰,等.環境經濟研究進展:第3卷[M].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11.
[2]邱威,張建華,劉念.含大型風電場的環境經濟調度模型與解法[J].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11,31(19):816.
[3]李國柱,牛叔文,楊振,等.隴中黃土丘陵地區農村生活能源消費的環境經濟成本分析[J].自然資源學報,2008,23(1):1524.
[4]李剛,張彥偉,孫豐云.中國環境經濟系統的物質需求量研究[J].中國軟科學,2005(11):3944.
[5]張音波,陳新庚,彭曉春,等.廣東省環境經濟系統的物質流分析[J].環境科學學報,2008,28(5):10211031.
[6]郭長雷,王麗婧,梅鳳喬,等.貴陽市環境經濟系統協調發展策略分析[J].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2006,29(7):9799.
[7]崔宇明,常云昆.環境經濟外部性的內部化路徑比較分析[J].開發研究,2007(3):4043.
[8]潘岳.談談環境經濟政策[J].求是,2007(20):5860.
[9]段曉峰,許學工.黃河三角洲地區資源―環境―經濟系統可持續性的能值分析[J].地理科學進展,2006,25(1):4555.
[10]陳耀龍,程文濤,陳小兵.高級住宅小區生態設計與環境經濟效益分析[J].環境科學與技術,2006,29(7):9799.
[11]劉向華,馬忠玉,劉子剛.意愿調查法在環境經濟評價中的應用探討[J].生態經濟,2005(4):3638.
[12]傅京燕.OECD國家環境經濟手段的新發展及其啟示[J].未來與發展,2005(3):4345.
[13]譚靈芝,魯明中,陳殷源.我國生活垃圾處置市場的環境經濟政策選擇[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08,18(2):181186.
[14]蔡秀云.三種環境經濟手段的優勢比較分析[J].中國稅務,2009(12):2223.
[15]劉彩利,王京芳,薛斌.環境經濟手段對企業實施清潔生產的驅動機制[J].軟科學,2005,19(5):2729,38.
[16]李小蓿李漢平.環境經濟系統物質流可持續性與循環經濟物質流特征分析[J].資源科學,2008,30(9):13271335.
[17]陸菁.貿易與環境經濟分析的實證研究述評[J].浙江社會科學,2006(2):203209.
[18]董小林.環境經濟學[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19]董小林.當代中國環境社會學建構[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
Analysis of Chinese environmental economy
research in the last decadeDONG Xiaolin1,2, XUE Wenjie1,2, SONG Cheng1
(1.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Research, Changan University, Xian 710064,
Shaanxi, China;2.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Changan University,
關鍵詞:課程論文;綜合能力;素質;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2.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3544(2012)02-0072-02
課程論文是在一門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或結束后,要求學生以本課程所屬學科領域亟待解決的問題或教學內容為研究對象所寫的論文,通常也被稱為“小論文”。讓學生撰寫課程論文,既是強化學習并檢驗學生對課程內容掌握程度的有效手段,也是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研究和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途徑。下面結合自己對《計量經濟學》的教學經驗,就如何安排和指導學生撰寫課程論文談一點體會。
一、寫前引導
1. 讓學生充分認識到撰寫課程論文的重要意義。撰寫課程論文的目的不僅是為了檢驗學生的學習成績,更主要的是為了強化學生對課程內容的學習, 是為了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研究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習和掌握科學研究的方法。只有讓學生真正認識到這一點,他們才會珍惜這種鍛煉提高自己的機會,才會主動、認真地去做,才能有效防止敷衍、抄襲等現象的發生。
2. 讓學生掌握撰寫學術論文的基本方法。這包括如何選題、如何搜集分析資料、如何調查研究,以及論文的加工修改和論文的寫作格式等方面的知識和方法。
3. 引導學生在平時注意了解相關學科的研究動態、社會現狀,養成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的習慣。
4. 將課程論文考核與其他考核方式相結合。宜將課程論文的考核成績按一定比例計入課程總成績,但不宜將其作為惟一的考核方式。這樣做既可以促使學生認真完成課程論文,又可防止有些學生只顧論文寫作而忽視對課程知識的全面學習掌握。
二、指導學生完成課程論文
(一)選題指導
大學生寫論文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找不到論題,一提起論文似乎就給人一種“深奧”、“高深莫測”的感覺。很明顯,這是學生的誤解。 著名語言學家邢福義先生常常告誡后輩說“留心處處皆學問”,學問就在我們的身邊,關鍵是要勤于觀察生活,敏于觀察生活。課程論文的選題不必理論性太強,最好選與生活聯系最緊密的題目, 這樣更能吸引學生的興趣。在指導學生選題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 要盡量選擇在經濟和社會領域中受到廣泛關注的問題,所研究問題的題目要具體,不要空洞。對《計量經濟學》課程論文所選的題目要明確究竟是要對理論做驗證,還是要對現實經濟活動做實證分析,這是進行計量經濟學建模的前提。
2. 要明確研究的范圍。 研究范圍可以是宏觀經濟領域,例如國民經濟的運行、經濟政策的傳導評價等;也可以是微觀方面的,例如對某企業的管理、財務分析,或對一所大學的學生管理工作的研究。
3. 所選題目的大小要適中。應當充分考慮研究的條件和現實可能性,包括理論把握的程度、數據獲得的難易、計量分析方法的所需條件、 完成項目研究的人力和時間條件等等。作為課程論文,特別是要考慮完成實證項目的時間約束。題目不能選得太大或過于綜合,否則工作量太大,在半個學期的時間內是難以完成的。
4. 要充分考慮數據來源的可能性。沒有變量數據來源的模型是不可能進行具體計量研究的。
為幫助學生選題,應向學生提供選題指南,讓同學們從中選擇感興趣的題目。
(二)文獻查閱和綜述指導
在課程論文寫作過程中除了自己深入研究以外,要充分借鑒他人的研究成果,包括圖書、期刊等文獻,也包括網絡資源。 充分有效地利用各種文獻和互聯網提供的信息, 可以避免重復做別人已經完成的工作,也可以從中發現自己可能的創新之處。
大多數學生已非常熟悉利用網絡進行查詢,通過鍵入關鍵詞、主題等來查詢相關文獻資料,也比較熟悉對紙質文獻資料的查詢,但利用網上數據庫查詢則比較困難,因此,教師應加強指導,使學生能夠充分利用各種文獻資源。
當前各種文獻都比較豐富,查找也比較容易,關鍵的問題是指導學生如何對文獻資料進行比較分析、歸納整理,并寫出能涵蓋主要研究成果和主要學術觀點的文獻綜述。應要求將文獻綜述作為課程論文的必要組成部分,以此來促使學生認真搜集整理資料,打牢論文寫作的基礎。
(三)數據收集與處理的指導
收集數據一定要考慮來源的可靠性、權威性。如經濟數據應主要取自各種統計年鑒、統計報告、重要報刊,以及權威部門的官方網站。同時要求學生從各種渠道獲取的數據,不能不加分析地拿來就用,應認真分析這些數據的內涵、數據包含的范圍、數據的計算方法、數據所說明的問題、與其他數據的關系等。如果數據與模型中的變量要求不一致,則應當對數據做必要的加工或調整,或者重新尋求符合模型要求的數據。在實際使用數據估計模型之前,需要對數據做預處理,對數據進行一些初步檢查和分析,初步把握樣本數據的一些統計特征,包括描述性統計、平穩性檢驗、協整分析和因果關系分析等。
(四)指導學生修改課程論文
學生完成論文初稿后,教師須認真審閱,并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詳細、明確的修改意見,指導學生反復修改完善。
三、課程論文成績的評定
對學生課程論文的成績通常由任課教師根據論文的質量直接評定,不進行答辯,但為了避免寫作時作弊,任課教師可增加課程論文答辯環節,并請所有學生擔任答辯委員。增加答辯環節,一是因為答辯過程更能考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和認知深度,這會促使學生平時認真學習;二是從答辯情況一般可以看出論文是不是學生自己精心閱讀整理材料經過反復思考后寫出來的;三是其他學生當答辯委員可起到增進交流、互相學習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龐皓. 計量經濟學[M]. 北京:科學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