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28 15:49:2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循證護理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1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為鹽城衛生職業技術學院2011級護理3班和4班護生100名,均為女性,年齡18歲~21歲,平均年齡19.3歲。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0名。兩組護生一般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1.2.1教學方法
兩組護生均于入校后第3學期學習《外科護理學》,采用由熊云新主編、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教材。為了排除其他可變因素的干擾,兩個組的課時數和授課教師相同。觀察組護生采用以循證護理為依托的信息化教學模式,對照組護生采用傳統教學模式,即課前預習、理論知識講授和課后復習等相應的教學環節。
1.2.2具體教學實施
1.2.2.1提供充足的教學資源
觀察組護生在網絡環境下多媒體教室上課。多媒體教室提供外科護理課程相關的多媒體課件及自主學習網站,包括課程簡介、教學方法、教學大綱、教學進度、實驗報告及考核范圍等。此外,學院圖書信息中心提供護生國內外檢索網站,如萬方中華醫學會雜志數據庫、中國知網、維普資訊和EBSCOhost等。
1.2.2.2教學步驟
觀察組護生隨機分配任務小組,每組4名~6名護生。課前專業課教師與臨床兼職教師集體備課設計教學方案。任課教師通過網絡平臺,如E-mail、飛信、微信等布置討論任務,提供護生檢索文獻的方法及循證護理證據的等級分級。課上教師合理運用任務引領、案例導入及小組討論等激發式教學方法,并輔以教學圖片、聲音、視頻、動畫等多媒體信息化技術進行教學中重難點的講解。課后任務,安排小組成員分工合作完成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小論文,并要求護生在論文中標注論點資料獲得的來源和循證護理證據的等級。
1.2.2.3評價方法
教學結束后,研究者自行設計問卷調查觀察組護生對基于循證護理的信息化教學的評價,共發放問卷50份,回收50份,有效回收率為100%。對兩組護生進行教學多階段性、全方位的理論知識考核,考核內容包含主觀題和客觀題。統一進行考核,教研室教師按照評分標準統一閱卷。
1.2.2.4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19.0分析軟件,對相關數據進行統計描述和t檢驗,檢驗水準α=0.01。
2討論
2.1以循證護理為依托的信息化教學可提高護生的綜合能力
在傳統教學模式下,教材是護生知識學習的主要來源,而教材往往落后于臨床。在這種情況下,教學和臨床的知識沖突會使護生困惑,而又無法尋找正確的解決途徑,以循證護理為依托的信息化教學很好地彌補了教學和臨床的脫節。護生通過該教學模式掌握了解決臨床問題的一條可靠的網絡途徑,而不僅僅依靠教師和臨床帶教護士來尋求答案,在尋找答案的過程中培養了護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此外,護生通過資料檢索、采集和分類等,提高了文獻檢索能力和資料分析能力。護生在學習中不再單純地接受,而是學會了思考和判斷,從而提高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一觀點也得到了客觀化理論考核成績的支持,觀察組護生主觀題考核分值明顯高于對照組(P<0.01)。提示護生很好地將此種教學法所獲得的綜合能力運用到理論考核中,極大地提高了解題能力。
2.2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教學展望
問卷調查顯示,部分護生保持中立觀點,還有極少一部分護生不贊同以循證護理為依托的信息化教學方式,他們認為傳統教學法獲得知識的途徑更便捷,而且他們已經習慣了傳統教學方法,短時間內無法適應教學改革。這種心理狀態導致他們不愿積極主動參與教學,以循證護理為依托的信息化教學模式在他們的學習中并沒有真正意義的實施。此外,研究發現兩組護生理論考核中客觀題部分得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這可能與護生自主學習能力與新型教學模式不吻合有關,護生在學習過程中還沒足夠的能力將自己所獲取的資源進行分層構建,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網,導致在做客觀題時,干擾選項的出現使護生產生迷茫、困惑等現象。在以后的教學中,授課教師應該針對性地加強護生的學習能力,適時指導護生進行知識的再構建,并利用信息化手段添加趣味性學習環節,激發護生的學習欲望,幫助護生渡過新舊交替的教學磨合期。
3結語
1.1一般資料
本組研究對象都為我院2009年1月~2011年7月在我院就診治療的114例上呼吸道感染發熱的患兒,其中男78例,女36例,年齡4個月~7歲,平均年齡3.4歲。發熱最高溫度為39.8℃,最低38℃,平均溫度為38.6℃。所有患兒都排除合并其它疾病。將114例患兒隨機分成兩組,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57例,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無明顯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1.2.1對照組按常規醫學護理方法進行護理,包括觀察病情及對癥處理等。
1.2.2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護理人員要認真學習并掌握循證護理實踐程序的實施步驟,根據患兒疾病過程中所涉及的問題進行系統的文獻查詢,以求實證,并對證據的真實性、可靠性和實用性進行評估,確定最佳護理方案。
1.3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2.5軟件對所有數據進行分析處理,采用t檢驗,率的比較用x2檢驗,P<0.05表示有統計學意義。
2循證醫學護理實踐
2.1循證支持
通過查閱文獻及召開護患座談會,及患者滿意度調查,收集分析家屬反饋的意見,發現工作中存在的問題:(1)退熱藥在服藥后30分鐘,體溫下降的非常不理想,家屬非常不滿意。(2)護士在給患兒測體溫時,通常采用測量肛溫,對患兒休息會有打擾,不利于患兒疾病的恢復。需要解決的問題:(1)腋溫與肛溫的差異有多少;(3)對于有感染患兒的發熱,選用哪種降溫措施是最佳的;(3)應用降溫措施后多久才能起效。
2.2醫學護理干預
(1)調節中央空調,保持室溫在25℃左右;(2)積極與家屬溝通,向其講解測量肛溫的重要性,取得家屬的配合;(3)靈活采取不同測溫方法。如患兒睡覺時,衣服穿的較少,我們予測腋溫,這樣就能避免刺激患兒,同時依據體溫越高相差越小的原則,酌情加0.3~0.5℃;而當患兒清醒時,盡量說服家屬測量肛溫,向其解釋由于患兒上肢不?;顒樱y以固定,所以要測量肛溫。(4)在降溫方法的選擇上,我們也根據患兒情況酌情采取不同的降溫方法:首先我們要像患兒家長講解發熱的相關知識,解除其焦慮恐懼的心理。其次對于體溫低于38.5℃且年齡小于6個月的兒童,暫時不給退熱藥,給予多飲水等對癥處理,密切觀察體溫的變化。而如果患兒一旦體溫超過38.5℃,嚴重的出現驚厥,我們遵醫囑給予口服布洛芬,同時物理降溫,物理降溫(全身溫水擦浴輔局部酒精擦浴),口服如有胃腸道癥狀者改用賴氨匹林靜注,對于那些超高熱且伴有全身中度癥狀的患兒,要給予溫水擦浴物理降溫,不隨意應用退熱藥;如患兒出現四肢冰涼等癥狀,禁止物理降溫,采用藥物降溫,同時注意保暖;如患兒體溫始終不退,可重復應用藥物降溫,但及時補充水分。(5)在采取降溫措施的同時我們邀家屬講解體溫驟降的危害,同時改變傳統的復測體溫時間,根據不同降溫方法確定相應的復測時間,一般藥物降溫1小時,物理降溫30分鐘。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采取便利抽樣方法選取2013年9月太原市某三級甲等醫院外科護士150名,納入標準為持有護士執業資格證的臨床護士。獲得有效資料者149名,男4名,女145名;年齡21~63歲,平均(31.13±9.04)歲;護齡1~43年,平均(9.36±9.23)年;職稱:護士61名、護師72名、主管護師12名、副專業提供論文寫作的服務,歡迎光臨dylw.net主任護師3名、主任護師1名;起始學歷:中專39名、大專64名、本科44名、碩士博士2名;最終學歷:中專3名、大專32名、本科109名、碩士博士5名;科室:手術室20名、普外科20名、骨科20名、產科19名、心胸外科20名、神經外科20名、泌尿外科20名、頭頸外科10名。
1.2 方法
1.2.1 測評工具
1.2.1.1 護理名員術前禁食禁飲知識、態度、行為調查問卷 此問卷在參考相關文獻的基礎上引入循證證據、知信行理論模式自行設計,并邀請專家對問卷的結構、題項設計及題項答案進行內容效度的評定,形成初始問卷,經小樣本預試驗,修訂相關條目而成。包括:(1)一般資料:科室、年齡、護齡、職稱、起始學歷、最高學歷;(2)術前禁食禁飲知識問卷:該部分共20個條目,均為選擇題,每題5分,滿分100分;專業提供論文寫作的服務,歡迎光臨dylw.net(3)禁食禁飲態度問卷:該部分共7題,采用5級評分,完全不同意計1分,有點不同意計2分,不確定計3分,有點同意計4分,完全同意計5分;(4)禁食禁飲行為問卷:共7個條目,同樣采用5級評分。
1.2.1.2 術前禁食禁飲問題循證護理培訓情況調查表 自行設計,包括工作中不使用新理論證據的原因、上學期間和工作后是否學習過循證護理、認為循證護理在實踐中困難、希望重點培訓的內容、方式等。
1.2.2 調查方法 問卷采用不記名方式填寫,在調查對象知情同意的基礎上獨立填寫,當場收回。共發放問卷150份,回收150份,有效問卷149份,有效回收率99.33%。
1.3 統計學處理 對有效問卷進行編碼,使用SPSS 16.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進行描述性統計、單因素方差分析、多元線性逐步回歸,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臨床護士術前禁食禁飲知、信、行狀況
2.1.1 知信行狀況 術前禁食禁飲識評分為35~90分,平均(52.95±11.59)分;關于術前何時禁食的問題中只有7名(4.7%)選擇ASA指南規定的術前6 h,66名(44.3%)選擇《外科護理學》規定時間12 h,其余術前禁食時間知識缺乏;而禁飲時間只有2名(1.3%)選擇ASA禁食指南規定的術前2 h可飲清水,93名(62.4%)選擇教科書規定時間4~6 h;態度均分為(30.92±4.46)分,標準分為(88.34±12.74)分;同意率前4位條目分別為:117名(78.5%)認為應根據病名具體手術時間提供個性化禁食方案;112名(75.2%)認為術前評估很重要;110名(73.8%)認為術前禁食是醫生、護士、麻醉師合作性問題;48名(32.2%)認為術前禁食禁飲時間過長有負面作用;行為均分為(27.53±3.8)分,標準分為(78.66±10.86)分;得分后4位條目為:72名(48.3%)在接臺手術不能按時進行時重新做飲食指導或補液方面表現差,該項得分最低;49名(32.9%)在指導病名應對禁食禁飲過程中應對各種不適(如口渴)中表現較差;33名(22.1%)在指導病名術前飲食量和性質上表現不好;22名(14.8%)外科護士在對病名進行術前評估方面表現較差。
2.1.2 外科護士關于術前禁食禁飲循證護理培訓狀況 調查中,外科護士53.3%不了解循證護理,只有33.3%的人在專業提供論文寫作的服務,歡迎光臨dylw.net校期間及工作后參加過循證護理的課程或培訓;63.3%認為針對某一臨床問題應用最新科研成果(循證證據)結合自己實踐經驗及病名需求為病名提供護理服務是最困難的部分。選擇最多的培訓方式是講座和進修。
2.2 影響術前禁食禁飲知識、態度、行為的相關因素分析 分別以術前禁食知識、態度、行為得分為應變量,各資料的各項內容為自變量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進入回歸方程的變量有現階段學歷、技術職稱、工齡。其回歸公式為y1=51.95+0.3445x1+0.792x2、y2=31.85-2.733x3、y3=26.93+5.438x4,結果見表1。
2.3 外科護士術前禁食禁飲知信行相關性 Pearson相關分析顯示,外科護士對術前禁食禁飲的知識和態度具有相關性(r=0.151,P<0.05),態度與行為呈顯著性相關(r=0.387,P<0.05),知識和行為間也具有相關性(r=0.143,P<0.05)。
3 討論
3.1 外科護士術前禁食禁飲循證知識和技能仍需提高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臨床外科護士術前禁食禁飲知識評分(52.95±11.59)分,有一定的禁食禁飲知識儲備,但該方面循證知識仍需進一步提高,只有4.7%的名選擇ASA指南規定的時間,調查對象均肯定護理名員掌握禁食禁飲循證知識和技能的重要性。知識評分偏低與學校和醫院循證護理教育的缺乏有關。因此,更新觀念,普及臨床常見問題循證護理知識和技能勢在必行,采用多元化培訓是提高能力的基礎,管理層對護士臨床問題解決能力的重視是關鍵。
3.2 術前禁食禁飲知識、態度、行為的影響因素 學歷 和職稱越高,術前禁食知識評分越高(P<0.05),這與學校教育對外科護理學基礎知識的重視有關,同時護士需要擴充專業知識來獲得職稱的晉升。但在臨床工作中,隨著年齡及護齡的增長,長期的實踐可以彌補由初始學歷造成的知識差異[9]。此外,工齡越長,態度得分越低(P<0.05),原因是隨著工作年限增長,護士對于新證據的認可和接受力比年輕護士低。而最高學歷越高,行為得分越高(P<0.05),在護理工作中多數名員通過各種學習途徑使自身學歷進一步提高,專業素質不斷提高,最終表現在行為的專業性和約束性上。
3.3 外科護士在術前禁食禁飲知識、態度、行為的相關性 “知信行”模式:知,即知識和學習,是基礎;信,即信念和態度,是動力;行,即產生促進健康行為、消除危害健康等行為改變過程,是目標[10]。該模式將名類行為的改變分為獲取知識、產生信念及形成行為3個連續過程,關鍵的步驟是健康信念或態度的確立[11]。外科護士術前禁食禁飲的知識偏低,但是其態度良好,這是提高循證護理能力和臨床問題解決能力的動力。
3.4 外科護士對開展臨床問題循證護理培訓需求迫切 調查顯示,僅有5.0%的護理人員在入職以后接受過醫院或科室舉辦的循證護理相關培訓,90.7%的護理名員希望醫院或科室層面開展循證護理培訓,希望重點培訓的項目是文獻檢索技能、證據評價、應用技能。而Melnyk等[12]調查發現,對循證護理持積極態度的護理名員所占比例大,但是由于他們缺少循證護理的知識,阻礙了循證護理行為的實施。因此今后可舉辦以專業提供論文寫作的服務,歡迎光臨dylw.net提高循證護理能力為主題的培訓班、講座、情景模擬等,逐步提高外科護士臨床問題解決能力,從而達到以點帶面,促進循證證據在臨床中應用,深化優質護理內涵的目的。
綜上所述,外科護士有一定的術前禁食基本知識,但臨床應用較弱,該方面循證知識儲備差。外科護士術前禁食禁飲循證證據的應用態度積極,但行為得分較低,這與循證知識欠缺直接相關。護理名員期望得到更多的教育及支持來更好的將相關循證證據和方法應用到工作中,最終使患者獲益。
參考文獻
[1]田昕玉,鄭瑾.擇期手術病名術前禁食禁飲的研究進展[J].全科護理,2012,10(1):167-168.
[2]邢鳳梅.手術前后病名的護理[M].//王雪文.外科護理學.第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93.
[3]劉輝,王麗姿.術前禁食的現狀及進[J].中華護理雜志,2005,40(4):308-310.
[4]龔春蘭,唐玉平.術前禁食禁飲的研究現狀及進展[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9,26(5A):38-39.
.Anesthesiology,1999,90(3):896-905.
[6] Smith I,Kranke P,Murat I,et al.Perioperative fasting in adults and children: guidelines from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anaesthesiology[J].Eur J Anaesthesiol,2011,28(8):556-569.
.Am J Nurs,1999,99(4):49.
關鍵詞:循證護理;社區糖尿病;糖尿病足;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2)06-0125-03
引言
循證護理是依據有價值、可信的科學研究結果來提出問題、尋找實證并用實證對患者進行最佳護理的方式。就常規護理而言,循證護理是其延伸與完善的一種。循證護理方式已經在臨床護理中逐步得到推廣與運用。糖尿病則是一種慢性全身性代謝疾病,主要是由于體內胰島素分泌缺少或者胰島素的分泌無法滿足身體的需求,導致糖代謝紊亂造成的一種疾病。近年來,為了提高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意識及自我護理的能力,研究觀察發現循證護理對于糖尿病的預防以及治療有著積極作用,可以使護理效果達到最佳。
1.資料與方法
94 例糖尿病病人, 男43 例, 女51 例; 年齡35~67歲,患者都是第一次入院。將其隨機分為兩組,循證護理組和常規組各47 例, 對兩組的年齡、血糖水平和病情等進行比較, 并設有統計學差異( P < 0. 05) , 因而,有可比性。
2.方法和步驟
2.1 循證問題 對糖尿病患者進行健康教育是治療和預防糖尿病的重要途徑之一。良好的健康教育能夠調動患者的主觀能動性,使患者配合治療,預防各種并發癥,進而緩解病情,最終達到治愈的目的。
2.2 循證依據對糖尿病的護理要依據不同的情況而定,在不同的地區,不同的醫療環境采取不同的醫療護理措施,而誘發糖尿病的主要原因就是血糖過高,因此控制好血糖防止并發癥是治療糖尿病的關鍵。
2.3 護理循證
2.3.1心理指導:與其他疾病類似,糖尿病也受生物因素、社會因素以及心理因素的影響,其中對其影響最大的是社會和心理因素。由于糖尿病易復發,治療周期較長,容易造成患者精神緊張、情緒激動,產生負面情緒,進而引發心理問題。初次入院的患者一般都經歷過從否認病情到對病情表示憤怒,產生焦慮、緊張甚至恐懼的情緒,從而會感到悲觀失望,而這些負面情緒又會導致血糖升高,并對抗胰島素產生作用,影響病情的控制。而患者在情緒激動的狀況下,制止力和接受能力都會降低。導致對其的治療得不到積極地配合。因此,處于這種環境下的患者很難接受知識,對健康教育知識的傳授或許會引起病人的反感,使患者的狀況不僅得不到緩解,反而會更加惡劣。因此加強與患者之間的交流,對其進行密切護理,通過增進情感交流,給予患者關心和照顧,取得信任,進而對患者病情有一個理智清晰的認識,樹立其治愈信心,從而說服患者積極配合治療。
2.3.2 引導病人對糖尿病進行充分的了解,從以下幾方面著手:(1) 讓患者知道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疾病,需要針對病因以及發病狀況進行綜合治療,這種終身慢性疾病的治療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2)引導患者正確認識糖尿病,懂得其雖然不能根治,但是并不是不治之癥,只要控制好血糖,就能夠有效緩解病情。以治療糖尿病的成功病例作為依據,并進行現身說法,增強患者的治療的信心。(3)引導病人認識到糖尿病復發的原因是由于并發癥造成的,只要控制好(即達到國際糖尿病聯盟要求的指標)血糖,就能夠有效控制病情。
2.3.3掌握規律的飲食:對于糖尿病的治療,飲食是其中的重要舉措,離開飲食治療,糖尿病的滿意控制就成了一紙空話。不管是什么類型的糖尿病,無論輕重都要求終身對飲食進行控制(對飲食中的熱量進行控制,而不是控制主食),降低體重以及加強機體對胰島素的敏感程度。對糖尿病患者的飲食要十分注意,要使碳水化合物、脂肪以及蛋白質等營養物質的攝入量安排合理,使其保持平衡,飲食宜少食多餐,每日應不少于三餐,每餐應不少于100g。
2.3.4 掌握合理的運動治療:缺少運動是導致糖尿病發病的重要原因,制定長期規律的運動方案能夠有效防止糖尿病的發生,而對血糖的控制和預防并發癥得依靠提高胰島素的敏感度來實現。治療社區糖尿病患者,尤其要加強其對運動療法的了解,根據運動療法的適應癥、禁忌、風險以及運動處方對社區糖尿病患者進行健康教育。
2.3.5 說教式教育:根據糖尿病治療中的健康教育經驗,對病因、患病類型以及發病狀況等知識的教育,對加強飲食教育以及其目的和意義,運動療法和實施中應注意的有關事項,各種并發癥的表現等內容,邀請權威專家進行審核,通過各種宣傳渠道加強對社區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2.3.6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對血糖和尿糖的檢測開展注意事項培訓,對諾和筆的使用也要進行教育,鼓勵病友之間加強溝通與交流。分發胰島素諾和靈30R筆芯等宣傳資料并講解使用方法:①注射示范并講解;②二次注射協助病人;③再次注射現場進行指導并給與予鼓勵;④在注射現場檢查是否存在錯誤的環節。一般而言,患者三次便能夠掌握。要謹記的是沒有使用過的筆芯應該保存在冰箱內,防止凍結后無法復原,但是不能夠太接近冰格?;颊邞獓栏褡袷匾环N筆芯一支胰島素筆,專人專筆的使用原則,以避免疾病的傳播。通過發放問卷、自我反映以及同行評價的效果來掌握血糖自我檢測和胰島素、諾和筆的使用。并把確認過的資料轉變為臨床資料并逐步推廣,通過對實踐檢驗的反饋,形成完整的動態循環。
2.4計劃實行, 證據評估
在實施計劃的過程中要進行具體的分析和全面的評價,在總 結 成 功 經 驗 時注意對存 在 的 問 題 提 出 改進 措 施 , 以提高認識水平,豐富知識儲備,促進學術水平的提高和保證護理的質量。
3.結果
1 個月后, 循證護理組47例患者中,對血糖控制情況分別為:理想30 例, 良好13 例, 較差4 例。而常規護理組中,血糖的控制情況為: 理想15例, 良好26 例, 較差6例。經過統計學的處理, 循證護理組對血糖控制情況較常規組有著明顯的優勢。( P < 0. 05) 。
4.討論
循證護理強調的重點是把臨床實踐中的實際問題作為出發點,把通過調查研究的科研結果與臨床試驗中的經驗以及患者的需求相結合,從而為患者解決實際問題,達到提高護理質量的目的。
本文對94例糖尿病患者采用了循證護理,其結果顯示, 通過護理1個月后,在循證護理組中,對血糖控制的情況要優于常規組( P < 0. 05) 。在實施循證護理的過程中,護理人員要嚴格遵循循證護理的三個要素來開展工作,并廣泛地查詢資料,保證使用的資料和研究成果是最新最實用的,因此,護理人員要不斷更新知識儲備,學習更多的新知識和方法,促進理論水平的提升和知識層面的上升,并能夠結合專業知識和對臨床經驗的總結,進一步使工作能力和解決患者提出疑難問題的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從而使護理人員的觀點和主張得到肯定,具有說服力和實用性,使病人信服,并樂意接受護士傳達的信息。保證護士整體素質與能力的提高。在臨床上,還應根據病人的需求,制定最佳治療方案,并將之實施,加強患者與護理人員之間的交流,提高工作的滿意度,提高護理質量。
5.體會
隨著社會的發展,循證護理符合病人對現代護理的新要求;循證護理使護理人員在總結經驗收集資料的同時提高了護理工作的質量,促進了護理人員綜合素質的提升;循證護理使護理人員的思維和行為定勢得到了轉變;循證護理的實施,對護士全面了解病人的情況提出了新的要求,其實施對控制血糖有著明顯的療效,不僅對防止并發癥起著重大作用,還縮短了患者的住院時間,減輕了患者的心理壓力與痛苦。采用循證護理方式來對護理工作進行指導,在實踐中輔以科學依據并將之實施,為臨床護理開拓了新的模式。將此種科研結果作系統整理,使其為以后的治療與護理提供方便,實現直接經驗與間接知識綜合應用的完整體系。
參考文獻:
[1] 肖軍. 循證護理在糖尿病并發低血糖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 咸寧學院學報(醫學版),2009,(02)
[2] 蘭文霞. 循證護理在預防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癥狀中的實施[J]. 山西醫藥雜志,2009,(S1)
[3] 彭慶有. 關于新形勢下臨床學科建設的思考[A]. 中華醫學會醫學科研管理學分會第十次學術年會暨第二屆醫學科研管理研討會征文匯編[C], 2006 .
[4] 鄭. 醫療設備的循證管理――資源的充分利用[A]. 第一屆中國(長三角)國際醫療科技創新及應用論壇論文集[C], 2009 .
[5] Hu Xue-jun,Long Shun-qin Guangdong Provincial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Guangzhou(510120). 實施循證醫學,加強醫院循證管理[A]. 2009傳統醫藥國際科技大會暨博覽會論文集[C], 2009 .
【關鍵詞】 循證護理; 精神科; 護理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 R473.74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6)22-0095-03
doi:10.14033/ki.cfmr.2016.22.050
精神科疾病一般比較復雜、獨特,患者在患病后,缺乏自知力,很難配合治療和護理,同時在住院期間,患者的行為和表現對自身或者他人產生一定的傷害,造成不安全事故的發生[1]。因此,在精神科患者的護理中,護理人員需要采取適宜的護理方法使患者能夠順利的接受治療,達到康復的目的。循證護理在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能夠有計劃的進行護理活動,通過循證幫助護理人員尋找證據、應用證據,并結合臨床制定有效的護理措施,提升了護理人員護理的有效性和科學性,促進了護理質量的提高[2]。為了進一步探討循證護理在精神科護理中的應用效果,筆者所在醫院精神科在2014年2月-2015年10月對接受治療的82例精神疾病患者實施循證護理干預,取得了較好的護理效果,現將循證護理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2月-2015年10月于筆者所在醫院精神科接受治療的82例精神疾病患者,采取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患者41例,男24例,女17例,年齡18~55歲,平均(35.5±7.8)歲;文化程度:初中級以下14例,初中以上27例;婚姻狀況:未婚6例,已婚35例(喪偶3例)。觀察組患者41例,男22例,女19例,年齡19~57歲,平均(36.1±6.2)歲;文化程度:初中級以下16例,初中以上25例;婚姻狀況:未婚5例,已婚36例(喪偶2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文化程度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排除軀體疾病,均經臨床病理檢查,均患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疾病。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患者入院后均給予常規的抗精神藥物治療,對照組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實施常規的護理干預,既包括對精神疾病患者跌倒危險性進行評估,并制定相應的防治對策,嚴格控制患者的精神狀態,保證患者合理用藥,給予精神興奮、躁動患者采取積極地健康教育治療,護理人員加強對患者的護理陪護,并對患者的心理進行疏導,防止不安全事故的發生[3]。同時,為患者提供良好的住院環境。
1.2.2 觀察組 該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實施循證護理干預:(1)循證問題。在精神科護理中,面對精神疾病患者,護理人員要采取新的護理方法和知識來適應精神疾病的特殊性,由于精神疾病患者缺乏認知、不能夠主動訴說病情,甚至不配合治療和護理,容易在住院過程中對自身和他人造成傷害。因此,為了使患者更快的康復減少不良事件的發生,精神科護理成為重點難點問題[4]。(2)循證支持。根據問題查閱相關資料文獻,如醫院的精神病科患者醫案、百度文庫、知網資料庫等搜索相關資料,得到相關的理論文獻選取有用的護理信息作為循證支持,并結合患者的臨床病癥制定相應的護理措施,更好的為患者的護理服務。(3)循證觀察。在精神科患者的大腦功能區出現絮亂,情緒波動較大,容易產生自殘、自殺或者傷人等不可控制的行為,因此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病情密切觀察,通過服用抗精神病藥物抑制患者不良情緒的發生[5]。同時在用藥后嚴密監視患者是否出現不良反應,并采取針對性的保護約束措施,避免患者出現不安全事故。經過觀察數據的分析,為患者提供具有科學性的護理措施。(4)循證應用。在實施循證護理過程中,首先,需要培養患者檢查、用藥、治療以及護理的依從性,這就需要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宣傳[6]。由于精神疾病患者存在認知缺陷,護理人員對一項工作內容需要反復的強調,并采取適宜的宣教方法,達到健康教育的目的。例如,在宣教過程中,護理人員需要利用多媒體技術,采用文字和圖像相結合的宣教方法,有效的加深了患者的理解和記憶。其次,在循證理論的支持下,護理人員需要按照患者的病情對患者進行分類,針對每一類患者的癥狀提出可行性護理方案,滿足患者的實際護理需求,從而使護理更具有科學性和合理性。最后,護理人員在護理中,需要及時和患者的家屬進行有效地溝通,了解患者的不良習慣,同時向家屬報告患者最新消息,使家屬提高對患者治療的信心,合理的配合和幫助護理人員實施護理,同時,護理人員對患者采取針對性的說服和安慰,有效地宣傳精神健康常識,使患者提高治療和護理的依從性,逐漸緩解不良情緒,使患者能夠克服性格、心理上的缺陷,促使患者早日康復。
1.3 觀察指標
經過有效地護理,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的精神疾病康復情況,并調查患者出院時的護理滿意度、延期出院的情況等。滿意度評價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護理滿意度=(非常滿意例數+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0.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字2檢驗。P
2 結果
經過不同干預方式后,觀察組23例患者提前出院,18例患者按照原治療計劃出院,無延期出院者,對照組14例患者提前出院,17例患者按照原治療計劃出院,10例患者延期出院,兩組數據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精神病患者的病情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和獨特性,患者在患病后,由于大腦神經功能紊亂,常表現出缺乏自知、情緒失控、行為表現不符合常理等癥狀,在臨床治療中,不能夠配合治療和護理,增加了臨床治療和護理的難度。在20世紀末期,醫學上出現了循證護理理論,被廣泛的應用到臨床護理中,對臨床護理的發展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7]。循證護理通過循證問題、循證支持、循證觀察以及循證應用四個方面進行持續護理,使得護理人員能夠采用科學合理的護理方法進行護理操作,有效地提升了護理技能,同時降低了護理過程中出現的不良事件發生率。
目前,在精神科患者的護理中實施循證護理,護理人員通過查閱文獻資料,獲取有關精神疾病方面的治療和護理理論,增強了護理人員的護理專業知識,同時,護理人員通過與患者的交流,密切觀察患者的行為表現,針對患者的臨床病癥進行分析,制定出具有針對性的護理方案,對患者的問題進行護理干預,有效地改善了患者的不良行為習慣,在此過程中,對患者進行精神疾病相關健康知識教育,使患者明確精神衛生的重要性,逐漸讓患者提高認知,獲得治療、護理、用藥以及檢查的依從性。同時,護理人員在循證護理干預過程中,需要針對特殊患者采取特殊的護理方法,加強對患者健康知識宣教,為了有效提高宣教效果,護理人員應該將多媒體網絡技術充分的應用到健康宣教過程中,采用圖文結合的方式宣教,提高患者的理解和記憶水平[8]。總之,在精神科護理中實施循證護理,護理人員的護理具有針對性、科學性以及合理性,能夠有效地提高患者的認知水平和護理的依從性,逐漸緩解不良情緒,使患者能夠克服性格、心理上的缺陷,促使患者早日康復。
在研究中,筆者所在醫院精神科將接受治療的82例精神疾病患者隨機均分為兩組,對照組41例患者接受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41例患者接受循證護理干預,經過護理,觀察組23例患者提前出院,18例患者按照原治療計劃出院,無延期出院者,對照組14例患者提前出院,17例患者按照原治療計劃出院,10例患者延期出院,兩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綜上所述,在精神科護理中實施循證護理,能夠讓患者掌握疾病相關知識,有效地識別和預防病癥復發,促使了患者更快的康復,提高了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值得在精神科護理中廣泛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尹燕,張蓉,詹少虹,等.三級護理評估在精神科護理中的應用效果研究[J].中國醫學創新,2012,9(5):157-158.
[2]張華,蔡瑩瑩,潘玲.循證護理在精神分裂癥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中國臨床新醫學,2013,6(1):73-75.
[3]韋海潮.精神病患者的安全管理[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3,6(3):157-159.
[4]冉成華,劉玉蘭,梁敏.重型顱腦損傷后循證護理在精神障礙患者中的應用[J].西部醫學,2012,24(1):189.
[5]李元春.精神科護理中循證護理應用價值的研究[J].九江學院學報,2013,9(20):604-605.
[6]莊淑萍.循證護理在急性腦卒中偏癱患者早期康復護理中的應用[J].甘肅醫藥,2012,10(15):289-290.
關鍵詞:護理科研成果 護理人員 應用現狀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7.027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801(2013)07-0029-01
護理科研成果是經過臨床無數的試驗實踐總結出來的具有實用價值的學術成果,能夠直接應用于臨床護理工作中,并且能夠取得直觀的效果。護理科研成果再被研究總結出來之后,就以論文、著作、專題報告、專利以及圖書等形式進行呈現和傳播[1]。最大限度的在臨床實踐中應用這些科研成果,能夠在促進臨床護理工作的不斷提升,不斷的提高臨床護理的工作質量。因此,如何合理有效的應用護理科研成果也是一門值得關注的學問。我國的護理科研工作交西方國家起步晚,并且目前看來,部分的護理科研成果并沒有得到有效的應用。筆者就對護理科研成果的應用現狀進行了研究,剖析了當前影響護理科研成果推廣應用的因素,旨在為廣泛推廣護理科研成果的額臨床應用,做出貢獻。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省的8所三甲級醫院中的613名臨床護理人員,年齡20―58歲,平均年齡為32歲,護齡2―38年,平均護齡11年。學歷分布為,12人中專,181人專科,413人本科,7人碩士研究生。職稱分布為,367人初級護師,180人中級護師,66人高級護師。
1.2 研究方法。采取問卷調查的方式對613名護理人員進行調查,調查內容包括護理人員的一般情況、護理科研成果的應用情況以及影響護理科研成果應用的因素。本次研究共發放613份調查問卷,回收有效問卷613份。
1.3 統計學方法。所有調查所得數據均采取SPSS13.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
2 結果
2.1 護理人員應用科研成果的現狀。613名護理人員中,認為應用護理科研成果十分重要的占84.7%;認為應用護理科研能夠提升臨床護理工作的質量的占92.8%;對護理科研成果的應用保持積極態度的占78.1%。
2.2 護理人員獲取科研成果的途徑。613名護理人員中,有37.9%是通過網絡了解護理科研成果的;有29.7%是通過雜志了解護理科研成果的;有17.3%是通過請教專家或同事了解護理科研成果的;有14.4%是通過圖書了解護理科研成果的;還有通過講座、培訓等途徑了解護理科研成果的。
2.3 護理人員推廣科研成果的情況。613名護理人員中,對自己在實踐中取得的護理科研成果進行推廣的占41.8%,其中有15人申請過專利。在調查中發現,在實際的臨床應用中,技術類的成果應用占59.5%,基礎理論類成果的應用占30.0%,軟科學類的成果應用占10.2%。護理人員應用護理科研成果的具體情況見表1。
表1 護理人員推廣科研成果的情況
2.4 影響護理科研成果應用的因素。調查表明,影響護理科研成果在臨床中進行推廣應用的因素主要包括客觀因素和主觀因素兩大類??陀^因素,其一就是年齡,處于45―64歲之間的護理人員由于其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科研意識也比較強,因此,這個年齡段的護理人員對于護理科研成果的應用情況較好;其二是職務,調查表明,有職務的護理人員對于護理科研成果的應用情況較好;其三是循證護理教育,接受過循證護理教育的護理人員在實踐中,能夠更好的更有意識的去應用護理科研成果;其四是科研課程以及學歷,進行過科研課程學習以及學歷較高的護理人員能夠在實踐中更好的去應用護理科研成果[2]。主觀因素就是護理人員對于護理科研成果應用的意識,態度,直接決定著護理人員在實際的護理工作中對護理科研成果的應用以及應用的效果[3]。
3 討論
加強護理人員的循證護理教育、科研課程的學習,提高護理科研成果的應用意識,轉變護理人員科研成果應用態度,是提高臨床護理科研成果應用的關鍵所在。
參考文獻
[1] 程金蓮,褚銀平,韓世范,等.護理人員科研能力影響因素分析[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10,26(12):936―941
[2] 張美芬,尤黎明,劉可,等.我院護理本科生科研能力系統性培養模式的構建與實施[J].中華護理雜志,2005,40(2):132―134
關鍵詞:護理科研;科研能力;護生;高職
《護理科研》作為護理學專業學生的一門基礎課程,是用科學的方法探索、回答和解決護理領域的問題,直接或間接地指導護理實踐的過程。開設這門課程的根本目標,是要努力培養學生的科研意識和能力,為學生的畢業論文設計和科研能力的拓展提供機遇。但就目前來看,《護理科研》普遍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理論知識枯燥難懂,實踐經驗嚴重不足,導致學生厭學情緒高漲,教師教學沒有成就感而敷衍了事,整個課堂教學效果不佳。探索新的《護理科研》課堂教學模式,才能真正為提升學生的科研能力服務。
一、高職護生《護理科研》教學現狀
1.從整個教學安排和體系看,《護理科研》不被重視
傳統觀念認為,只要突出操作技能,就能培養出高素質技能型護理人才。作為一門專業基礎課,護理科研并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在領導的心中,如何教會學生寫好畢業論文就是護理科研教學的唯一目標。校內實訓指導教師和臨床實習帶教教師強調的依然是護理操作技能,而非科研能力。因而,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實施性教學計劃均為對學生的科研能力作出具體的要求,課程安排課時少,沒有任何可供實踐的條件和機會。
2.從教學的師資力量來看,《護理科研》基礎薄弱
作為一門專業基礎課,《護理科研》師資力量較為薄弱,沒有被放在重要的地位。護理科研教師多數自身已經對科研不感興趣,或是已經習慣了依賴教案、教學筆記和現成的教學指導書,缺乏獨立思考、自我創新意識,已經習慣了在舊的軌道上運行,重知識、輕能力,忽視了學生創新意識和科研能力的培養。教學方法上也過于傳統,知識更新速度慢,學習進修的機會少,科研能力偏弱等。
3.從學生本身的素質來看,護理科研能力素質較差
在校高職護理專業學生無護理科研的緊迫感,缺乏科研經歷和實訓指導,護理循證思維能力有限,校內實訓和臨床實習均無科研要求,畢業時撰寫護理論文由于要求不嚴,可以輕松通過也讓學生對科研缺乏興趣,加之科研本身理論性強,內容枯燥乏味,吸引不了學生的注意??傮w上,護士科研能力的現狀及特點是:起點低、范圍小、能力弱、后勁差,與其在校期間缺乏科研能力培養有直接關系。
二、高職護生提升科研能力的核心
科研能力,綜合理解為閱讀、整理、選題、設計、統計、寫作、思維、探索、歸納提煉能力等。筆者認為,提升高職學生的科研能力,其核心即提升其發現問題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表達問題的能力。
1.發現問題的能力
在臨床護理中,一直強調要求護士具備敏銳的觀察力,要善于發現和捕捉工作中的細節和問題,即護士要有發現問題的能力。發現問題一般遵循的路徑是:實踐觀察思考比較分析假設推斷提問選題。要著重通過實踐體驗法、觀察思考法、比較分析法、理論假設法、文獻閱讀法、調查研究法的有機聯系,在課堂教學中有意識地增加學生對事物的興趣和愛好,立體式培養護理專業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為其提煉問題、歸納問題、解決問題奠定基礎。
2.解決問題的能力
解決問題涉及思維能力、技術方法、物質條件和帶教指導。護理科研的進行,需要的是通過從實踐中發現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對策,最終去指導好實踐。通過反復地觀察和實踐,在實踐中發現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利于科學思維方法的形成,為進行科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3.表達問題的能力
科研表達能力就是階段性成果的傳遞、輸出能力。唯有良好的表達,才能充分地理解;唯有充分地理解,才能有效地交流;唯有有效地交流,才能有力地推進。畢業論文撰寫和設計能夠培養護理專業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其對護士未來的職業生涯具有強勁的推動作用。
三、創新《護理科研》教學,提升高職護生科研能力的基本對策
1.改革課程體系,注重護生科研基礎能力的培養
構建全新的課程體系,克服專業設置和課程體系專業口徑過窄、課程體系死板、知識灌輸式傳授的傳統教學方式。在平時學習中,引導護生發現和解決問題,讓護生認真思考、分析和總結,歸納自己的想法和觀點,然后再返回到實踐中進行檢驗,以此來提高護生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開設學術講座,將學科前沿知識、邊緣學科的交叉內容、學術界爭論的焦點、難點問題以專題的形式介紹給學生。此外在教師指導下做一些簡單的社會調查,寫出調查報告或調查心得。
2.優化教學模式,提升護生對護理科研的興趣
護理科研教學過程中要始終貫穿兩條主線:一是教學和科研相結合,將科學研究引入的教學過程中去,使學生掌握本學科信息,結合教學,又可以對護生進行科學精神、科學態度和科學道德教育,還能對學生進行科學思維方法的訓練;二是要堅持理論和實際相結合,護生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獲得的間接經驗、感性認識以及在平時積累、總結的經驗和心得,要在實踐中進行檢驗,讓護生懂得知識的來源并不是一味的主觀獲取。
3.改進教學方法,提升科研教學效率
可在科研教學中采用問題導向式教學模式。問題導向式,即以問題為導向培養能力。在臨床護理中可采用以病例為先導,以問題為基礎,以護理專業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導向的啟發式教學,培養學生的評判性思維能力。任課教師可以廣泛采用如下方式:教師預設問題學生查找資料分組討論問題分頭尋找答案提出解決方案教師總結點評。通過這樣的教學,可增加學生對護理科研的研究興趣,鍛煉學生多方面的綜合能力。
4.改革考試模式,多方面衡量學生學習效果
考核是為了檢驗護生的學習情況,現階段考核的方式僅僅局限于理論的考核,而考核又大多是一張試卷解決問題,完全忽視了護生理論聯系實際操作能力。護理科研的教學不只是考核理論知識,還要考核護生的實際操作能力,例如:讓護生在規定課題內進行論文的書寫或是針對其論文進行答辯等等,諸如此類的科研設計,像這樣一些實際的護理科研應用有助于護生能力的提升。同時也讓護生高度重視護理科研的實際操作和應用能力的鍛煉,以考核的形式引導護生。
5.培養合格的師資隊伍,為科研教學奠定堅實的基礎
教師是學校教學工作的關鍵,教師的科研素質和科研能力是影響學生科研素質和能力的主要因素。所以,建設一支具有創新意識強、科研素質高的教師隊伍,對學生科研能力的培養至關重要。同時,可由學院牽頭組織負責,聘請一些專業人員、邀請臨床資深專家和多年從事臨床一線科研工作的護理人員參與到科研教學之中,保證科研教學的高質量和多樣化。
總之,提升高職護生的科研能力應作為培養高素質護士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要不斷摸索和創新《護理科研》教學模式,為培養高素質、高技術的護理人才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