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28 15:49:1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汽車車間實訓總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汽車制造?校內實訓?任務驅動
隨著我國汽車產業的蓬勃發展,我國已經連續5年汽車產銷位列全世界第一,這就給汽車制造類中等職業學校帶來了機遇和挑戰。傳統職業教育的實訓結構、模式與內容已經不能適應現代工業企業對高素質技能型人才需求,為此,實訓教學的改革就成為必然。
一、汽車制造類專業校內實訓的現狀及存在的弊端
在企業面試中,學生對企業崗位能力的認知是學生能否面試成功的關鍵一環。因此,汽車制造類專業學生在上崗前進行的實訓項目對他們職業生涯能否成功邁出第一步就顯得尤為重要。實訓的目的是使學生提高實踐技能,培養職業素養和職業道德,而我們目前的實訓教學卻很難達到上崗前的培養目標。
首先,現在的實訓課堂是三四個老師帶領四十幾個學生在實訓車間進行,其組織分組、學生管理、實訓教學全靠老師來實現。一名實訓教師往往管理十幾名學生,這樣,學生實訓經常是愛學習的學生聽講,不愛學習的學生懈怠,因此造成了只有幾個學生動手,大多數學生休息的現象。老師也經常是顧東顧不了西,成了“牧羊人”。
其次,學生操作沒有目的,缺乏實訓目標,實訓時要么一起動手,要么不知從何下手。學生對實訓往往停留在表面,對實訓過程或實訓設備的注意力持續時間很短。再加之教師對學生缺乏必要的引導,就導致出現了典型的只會看熱鬧、不會看門道的現象。這樣,學生在實訓車間坐不住,時間長了就會感到枯燥乏味。
第三,如果要全程仿制汽車制造生產現場,就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和場地,這是任何一所學校都承受不起的,所以很多學校只是利用幾輛汽車進行拆裝實訓。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下工作缺乏生產現場氛圍,難以進入實訓角色,因此就更不愿意動手練習了。
二、汽車制造類中職學校采用任務驅動式校內實訓的嘗試
為了避免上述問題的出現,我們在總結多年校內實訓經驗的基礎上,對沈陽市內的汽車制造廠和汽車維修廠進行調研,提出了任務驅動式汽車制造類校內實訓方法,并在最近的實訓教學中進行了實驗。
首先,構建與職業崗位真實工作任務相一致的汽車制造類“基于崗位需求”的實訓項目。
我們結合沈陽市汽車制造企業的實際情況,根據職業崗位工作的需求,構建了汽車制造與檢修專業“基于崗位需求的任務引領型”實訓項目。重新設計汽車制造專業校內實訓基地,引進一小段生產線,生產工位采用獨立式設計,在需要時可以連接在一起,這樣就保證了既能進行獨立操作也能進行連續操作。實訓項目的內容是前期調研時根據制造廠和維修廠的實際內容進行設計的,其有針對性地選取了在汽車制造過程中和修理中常見的部位。項目內容有汽車車門拆裝與修理、汽車空調拆裝與檢修、汽車前大燈拆裝與檢測、汽車座椅拆裝、汽車儀表板拆裝與檢修、汽車外包圍的拆裝和雨刮器等附件的拆裝。
其次,以“有用、實用、夠用、有效、先進”十字方針為實訓宗旨。
根據企業崗位能力分析,使學生在真實生產環境或模擬企業環境下按工藝流程的各個工序依次進行訓練,加強專業實訓教學,著力促進知識傳授與生產實踐的緊密聯系,以此來構建整體優化的課程體系,即“以崗位要求為主導,以實踐為主線”的汽車制造專業實訓課程體系。該實訓課程體系以工作任務為中心,引領知識、技能和態度,讓學生在完成工作任務的過程中學習相關理論知識,提高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實現了專業與職業一體。
第三,實訓車間實行企業化管理,感受企業管理氛圍,養成職業習慣。
實訓車間的企業化管理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尤為重要。我們在實訓教學中融入了企業元素。如:領料、回料完全按照企業管理模式進行,這樣學生在學校就知道以后工作時要做什么,應該怎么做。領料時填寫領料單,返料時填寫回料單,這樣就保證了出入庫管理的數據化和環境化,在此基礎上,逐步實現實訓車間的數字化管理。這樣學生在學校就能感受到企業化氛圍,養成職業習慣,熟悉崗位要求。
關鍵詞:技能培養;“基地‘加’企業”;教學環節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18(2012)10—0129—02
為了讓學生具有較強的、全面的就業競爭力、從業適應力,全面實現高校的辦學定位和培養目標,學生的職業技能培養成了學校各專業發展的頭等大事。探索新型的技能培養模式,也成了每個職業學校和教師的教學科研目標。
一、新型技能培養模式的提出
學校針對注冊入學、文化基礎相對薄弱的生源,通過對職業教育教學理論的應用研究,對目前職業教育技能培養現狀進行調查分析,以學校教學與企業生產的有機結合為切入點,對職業教育技能培養模式進行探索、實踐與完善,總結出適合職業院校教學改革和滿足企業用人需要的技能培養模式——“基地‘加’企業”技能培養模式,提高學生的專業實踐動手能力和職業技能,在三年短暫的學歷教育年限內,把他們培養成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均符合當今生產第一線要求的技能型人才,建立生源基礎與就業崗位需求之間的教育“接合點”,為學生的就業打好堅實的基礎,進而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促進職業教育的發展。
二、“基地‘加’企業”技能培養模式的內容
“基地‘加’企業”技能培養模式的內容是從技能分析、教學要求、組織形式、培養途徑以及師資、經費和設備等著手,初步構建“基地‘加’企業”式的技能培養模式鏈,然后依據企業調研和有關文獻資料進行研究分析,制定培養方案,并加以實施。“基地”指校內實訓基地,“企業”指校內、外對口生產企業。為了解決多數學校校內實訓基地條件差、與生產實際脫節,不能滿足技能訓練要求,而直接到企業上崗又滿足不了生產技能要求的實際問題,探索教育與產業、學校與企業、專業設置與職業崗位、課程教材與職業標準、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深度對接的有效途徑,根據技能人才的培養規律,我們把專業技能分解為基礎技能與基本技能而進行分階段培養。基礎技能為掌握和運用某項專門技術必須具備的最基礎的能力單元,如工具、量具、儀器、儀表和專用設備的規范使用等等?;炯寄転閼靡呀浾莆盏幕A技能完成企業某項生產任務應具備的基本能力,如正確使用工具、量具、儀器儀表或設備解決生產中的實際問題、完成生產任務等等?;A技能是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礎,基本技能是在生產實踐中對基礎技能的熟練運用和鞏固提高?;A技能在校內實訓基地采用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或項目教學等模式進行訓練培養,基本技能在有條件的校內實訓基地進行實戰或模擬訓練培養。在學生熟練掌握基礎技能、初步掌握基本技能的條件下,再到校內外對口企業的生產崗位上,在師傅指導下通過產教結合、頂崗實習等訓練方式,對已經掌握的基礎技能和基本技能進行應用、鞏固和提高,最終培養出符合企業用人要求的技能型人才。“基地+企業”技能培養模式的架構如圖1(“品字”型結構)所示:
圖1 技能培養模式內容鏈圖
三、“基地‘加’企業”技能培養模式的教學環節
從以上“結構圖”可以看出,兩個小“品”字沿著技能教學目標的實現過程形成了環環相扣的教學結構鏈,每一個教學環節與其相連的教學環節之間相互關聯、相互依賴、互相補充、不可分割。從鏈條的始端到鏈條的終端,學生完成了對職業技能的由無知到有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較多、由生疏到嫻熟的過程。其主要教學環節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掌握基礎技能環節
在這個教學環節,汽修專業學生要掌握鉗工操作技能、機械識圖技能、汽車維修常用工具、量具及設備使用技能和汽車維修常用電氣檢測儀器儀表使用技能,主要涉及到的課程是《汽車機械基礎》、《鉗工實習》、《機械制圖》、《汽車電工電子技術基礎》和《汽車結構認識拆裝實習》。其教學方法采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一體化”教學,把理論教學課堂與實訓車間融為一體,老師和師傅互為角色。專業課教師要具有現代企業實踐教學能力,讓學生通過在實踐的觀摩和體驗中“有的放矢”地掌握理論基礎知識,而不是靠死記硬背去掌握某些“概念”和“公式”。即便是一些比較適宜課堂知識傳授的基礎知識課程,也要盡可能地通過與實踐、實物、實例的結合上來學習掌握。各個基礎技能的培養目標如下:
鉗工操作技能:能正確使用鉗工常用設備、工具、量具和儀表;能進行測量、劃線、鏨削、銼削、鋸割、鉆孔、攻絲、套絲、刮削、研磨規范操作。
機械識圖技能:能運用機械制圖的國家標準、公差配合基礎知識及標注方法,識讀較復雜的汽車零件圖和裝配圖,檢測發動機、底盤各總成的基礎零件。
汽車維修常用工具、量具及設備使用技能:能正確選擇與規范使用汽車維修常用工具、量具和機具(設備)。
汽車維修常用電氣檢測儀器儀表使用技能:能正確選擇與規范使用汽車維修常用電氣儀器、儀表。
(二)基本技能訓練環節
學生在掌握技能基礎后,就進入了學習和掌握基本技能環節?;炯寄馨ǎ浩囻{駛操作技能、汽車維護作業技能、汽車修理作業技能和汽車故障診斷與排除作業技能。主要涉及到的課程及實習有《汽車駕駛實習》、《發動機構造與維修》、《底盤構造與維修》、《電氣設備與維修》、《汽車檢測與診斷》、《汽車二級維護實習》和《維修企業頂崗實習》。在這一環節的教學方法,主要采用“產教結合”教學方法進行教學。這里所講的“產教結合”教學,不是邊生產邊教學,也不是生產+教學,而是教學與生產的有機結合,是以教為主、以產輔教的教學過程。其教學過程始終滲透著生產過程,實現教學內容、教學環境、教學過程與生產工藝、生產環境、生產過程的“零距離”對接,使學生在學校實訓基地學習的技能到企業能夠直接用得上,達到“無縫對接”。在這個教學環節,老師即是老師又是師傅,學生即是學生又是學徒,教學相長,共同克難攻堅,使學生在既定的教學計劃和規定的教學時間內掌握基本技能,考取職業資格證書。各個基本技能的培養目標如下:
汽車駕駛操作技能:達到汽車駕駛員C1執照考核要求。
汽車維護作業技能:能按照汽車維修手冊獨立完成汽車一、二級維護作業項目,并達到相應的技術要求。
汽車修理作業技能:能夠按照汽車修理作業的相關修理、裝配標準和工藝規范完成汽車零件的檢測分類、總成部件檢修、總成大修和竣工驗收工作。
汽車故障診斷與排除作業技能:能夠利用儀器儀表檢測、診斷與排除汽車使用中發生的常見故障。
(三)基本技能在生產崗位上的體驗與應用環節
校內實訓基地再“必真”,與企業生產的環境、過程、條件、工藝對接得再一致,也趕不上企業快速發展對崗位技能的高標準要求。因此,已在校內實訓基地掌握了基本技能的學生,還需要到企業生產崗位“真刀真槍”地體驗和感悟,直接在生產崗位上真正完成對技能基礎的運用和對基本技能的掌握。在這一環節,學生雖然是直接在企業生產崗位上體驗,但還不能像一個企業職工那樣獨立擔負起生產任務,還有一個對崗位生產技能邊體驗、邊感悟、邊掌握的過程,從一定意義上說,這一環節仍然是教學環節,或稱之謂崗位生產性教學環節。也只有在這一階段,學生才能完成在直接生產崗位上對基本技能的掌握與運用,使其所學技能成為生產技能。根據汽車生產崗位分為:診斷工位、機修工位、電器工位、完檢工位。這一環節,各個工位的培訓目標如下:
診斷工位:主要負責對客戶車輛進行常規檢查,包括以下檢查內容:第一,清洗氣門積碳,清洗噴油嘴,以及更換火花塞。第二,檢查空調、清洗空氣濾清器;第三,檢查剎車油和剎車片。第四,車輪動平衡和胎壓。根據檢查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提出需要維修或更換的零部件。
機修工位:能夠對車輛發動機、車身、懸架、轉向等部位的零部件或總成進行正確的拆裝工序,按照工人師傅的指導,完成對汽車零部件的維修數據的測量與統計工作。
電器工位:要求實踐學生能夠讀懂汽車電氣線路圖,熟悉電氣零部件的組織按照部位,按照電路圖判斷出故障點。
完檢工位:要求實踐學生熟悉二級維護的所有檢測項目,能夠熟練完成汽車燈光、制動、動力、電氣等方面的線路檢測與故障診斷。全面掌握汽車電路、汽車構造、汽車機械基礎方面的理論知識結構。
(四)對基本技能的鞏固提高環節
學生初步掌握了企業生產的基本技能,還要在企業生產崗位上完成對基本技能的鞏固和提高環節。在這一環節,學生到企業在師傅的指導下,直接頂崗進行做工,在反反復復的工作中來完成由生疏—熟練—精確的熟能生巧過程,鍛煉成為一名畢業后到企業直接能夠“拿得起、放得下”的技術能手。這一環節與前三個環節不同的是,前三個環節從總體上講都屬于教學環節,是在老師和師傅的直接指導下完成的。而這一環節是直接在生產崗位上在師傅的總體引導下,完成對前三個環節所掌握的基本技能的鞏固提高過程。這一環節的崗位,稱之為企業生產崗位,我們同樣分成四個工位,各個工位的技能目標將按照實際生產來定,比企業實訓崗位技能目標稍高。
診斷工位:主要負責對客戶車輛進行初步的故障診斷。確定車輛故障產生原因,并且能夠初步估算出針對故障或損壞的部分的維修成本;同時,要編寫出維修工藝卡,為下一步維修做好工藝卡片。
機修工位:主要針對車輛發動機、車身、傳動系統、制動系統、懸架、轉向等部位進行檢測維修,同時,可進行汽車二級維護及油路、氣路的檢修與日常維護。
電器工位:主要針對蓄電池、交流發電機與電壓調節器、起動機、點火系統、汽車照明與信號系統、汽車電器儀表與顯示系統、汽車車身電器裝置、汽車空調系統等做檢修與零配件的修復與更換。
完檢工位:主要針對修復過的車輛進行系統完整的檢測,包括車輛外觀、內部及性能方面,確定檢測數據符合規定范圍后,由完檢負責員工簽字,交付客戶驗收。
完成了這一環節的鞏固提高過程,就達到了我們的教學目的,完成了教學目標,把學生培養成了到企業能夠用得上、留得住、站得穩、發展快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四、總結
職業教育主張的應用性、實踐性特點,決定了技能培養的重要性?!盎?企業”技能培養模式著力培養學生的實用崗位技能,實現了由傳統教學方法向技能型教學方法的根本轉變。通過四個教學環節對學生培養,學生對職業技能掌握程度明顯提高,企業安全操作意識增強,并具備了團結協作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汽車修理工國家職業標準[G].
關鍵詞:問題;理論;實踐;學科
【中圖分類號】 G718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1-1297(2012)09-0030-01
中等職業學校《機械基礎》課程具有涵蓋面廣、知識量大、章節聯系松散、與生產實際結合緊密、理解和記憶的內容多等特點。學生在學習中容易出現對工作原理理解不清、對應用特點產生混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弱等現象。筆者通過近十年從事《機械基礎》課程教學中的經驗和體會,通過探索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 合理設置問題
教學實踐證明,教師授課前應認真鉆研教材,針對學生的實際,精心設計問題,使之富有啟發性,切合學生接受能力;更為重要的是問題的設置必須緊扣課文,要有利于實現教學目標要求,并有助于培養思維和分析問題的能力。例如:在講解螺紋種類及應用時,可有針對性地提出以下問題:(1)臺虎鉗中螺紋是什么形狀?(2)自行車軸上螺紋是什么形狀?(3)車床上絲杠螺紋是什么形狀?(4)三種螺紋截面形狀是否相同?為什么?再想一想,生產生活中,哪些場合用到螺紋?雖然螺紋在日常生活中學生比較經常接觸到,但需要經過仔細觀察比較后才能正確回答出。學生回答問題后,教師自然引導他們得出結論:自行車軸上螺紋采用三角形螺紋,因而聯接強度高,自鎖性能好;而臺虎鉗和車床中傳動螺紋采用梯形螺紋,因而其強度高,螺紋對中性好,傳動效率高。通過合理設疑,然后舉例驗證,既激發了同學們的學習動機,活躍了課堂氣氛,又培養了學生的探索精神。
教師在設置問題時,要善于引導學生應用所學知識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例如:在講解“鉸鏈四桿機構”這個章節時,可以根據日常人騎自行車現象,設計問題:人騎自行車包含哪幾種傳動機構?學生往往會認為只有一種鏈傳動機構,其實還包含鉸鏈四桿機構中的曲柄搖桿機構,即車身為機架,腳踏板為曲柄,小腿相當于連桿,大腿相當于搖桿,是以曲柄為主動件的曲柄搖桿機構。這樣設置問題既緊扣大綱要求,又聯系實際,使學生對所學的知識融會貫通,提高了教學效果。
教師還應為學生創設一些提問討論的機會,鼓勵學生敢于發表不同的見解,創設一種寬松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學會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例如:在分析液壓系統的基本回路時應從工作循環著手。要完成下列“快進-工進-快退-卸載”工作循環,系統必定具備以下幾種基本回路:因其可進可退,故一定具有方向回路;可實現快進、工進,說明速度可調節,所以具有速度控制回路;能完成卸載,故還有壓力控制回路。但是為什么能完成工作循環?各回路中液壓元件是什么?作用如何?由學生自已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樣他們對各回路中各元件的作用就比較清楚了。
二 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機械基礎》課堂中可采用實物直觀演示教學、現場參觀教學、電化教學等形式,讓傳動系統運動起來,使學生在動手實踐中領悟系統的工作原理和運動特點。例如:在講授鉸鏈四桿機構時,為了讓學生理解該機構的類型和不同類型的鉸鏈四桿機構的工作性質,可先利用學校自制的模型進行現場演示,再分別取不同的構件作機架便可發現三種類型:曲柄搖桿機構、雙搖桿機構、雙曲柄機構,接著引導學生觀察不同類型的鉸鏈四桿機構工作有什么差異,學生會發現在曲柄搖桿機構中曲柄的轉動和搖桿的擺動是可以轉換的,但當以搖桿為主動件時,要實現運動的順利進行,需要一定的方法,否則會卡死。最后再結合實際例子進行講解,例如:家用縫紉機的腳踏板機構是采用以搖桿為主動件的曲柄搖桿機構,而且是利用飛輪的慣性作用通過死點位置;公共汽車車門的啟閉機構是采用反向平行雙曲柄機構等。再如可以組織學生到實訓車間參觀學習,讓學生身臨其境,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加深對教材中理論知識的理解??蓭ьI學生參觀各種車床,將車床的主軸箱箱蓋打開,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更直觀地觀察到齒輪傳動與變速的過程,觀察軸上零件的軸向固定和周向固定方法。通過人工移動大溜板,觀看齒輪齒條傳動過程;掛自動走刀,觀看刀架縱向和橫向自動進給與變速過程?,F場總結齒輪機構的主要類型及其在機械傳動中的應用。上完“曲柄搖桿機構”和“導桿機構”后,可組織學生到工廠去觀察牛頭刨床設備。在工廠師傅加工零件的過程中,學生通過仔細觀察牛頭刨床機構的運行情況,就能夠較快理解“曲柄搖桿機構”和“導桿機構”這兩種機構的運動規律;通過觀察牛頭刨床進刀時慢、退刀時快這一現象,就容易明白曲柄搖桿機構具有急回特性等特點。教師此時還可向學生簡要介紹即將要學習的間歇運動機構中的“棘輪機構”-牛頭刨床進給機構的組成及運動特點。通過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有機結合,可以不斷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使他們能夠對教材中的知識點作很好地“消化”。
三 加強學科聯系
《機械基礎》作為一門機械類專業基礎課,它和《工程力學》、《機械制圖》、《金屬材料與熱處理》、《機械制造工藝基礎》等課程有著密切的聯系。在教學時要和這些課程的內容進行有機結合。例如:在講到"軸"時,可以車床主軸箱為例并結合上述幾門學科中的知識進行講解。一個車床主軸箱就涵蓋了以上幾門學科的內容:從輪系——主軸,這中間涉及齒輪、軸等零件的尺寸確定,涉及齒輪、軸等零件的材料和熱處理方式的選擇,涉及齒輪、軸等零件的結構圖,涉及齒輪、軸等零件的加工工藝,涉及軸上零件裝拆、軸承選擇,涉及輪系傳動比、末輪轉速計算等。通過對各學科知識間的綜合,將原本孤立的知識重新整合起來,形成系統,有利于進一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以上是筆者對優化《機械基礎》課程教學方法的一些看法和思考。在日常教學實踐中,筆者應用這些教學方法,化繁為簡,有效地突破了教學難點,使學生較好地理解并掌握了各傳動機構的基本知識、工作原理和應用特點,掌握了分析機械工作原理的基本方法。
參考文獻
[1] 張列林.機械基礎實驗系列教學改革,《實驗室研究與探索》, 2010年第6期
[2] 徐兵."項目導入法"在機械設計基礎教學中的運用,《職業技術教育》,2010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