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27 11:22:0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園林文化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1不同地域文化下的園林藝術
我國的北方園林與南方園林都有著豐富的景觀資源,對比兩處園林,都不乏耗資巨大,心思巧妙的傳世佳作,然而,兩個園林在地域文化內涵上卻不盡相同,由此也影響到了藝術風格的呈現。北方園林以皇家園林為主,深受帝王文化影響。其布局嚴謹,多為前朝后寢,即宮殿的布局是園林處于宮殿的后部或側位,如故宮的御花園;居家住宅是住宅在前、花園在后,如恭王府花園。景物的配搭強調軸線對稱,規模雄偉宏大、建筑主體突出。色彩輝煌華麗,紅黃墻、琉璃瓦配上雕梁畫棟,很好的體現富貴雍容的特色。南方園林,多為私家園林。與北方園林相比,南方園林因為“天高皇帝遠”,所以更“接地氣”,它比北方園林文化更充分展示自我人格的追求以及對人生哲理的感悟。園林的布局瀟灑活潑,廳堂自由安排,結構不拘定式,亭臺水榭,宛轉其間,規模雖不及北方的氣勢宏大,但善于以小見大,景物安排曲折幽深,色彩淡雅明媚,建筑樸素,富書卷氣。如蘇州的拙政園、留園等??傮w來說,北方園林沉穩大氣,南方園林明秀典雅。
1.2儒釋道文化影響下的園林藝術
中國傳統文化中最富影響力的便是儒、釋、道這三家,在中國園林漫長的發展進程中,儒、釋、道的思想互為交織,共同影響了園林的發展。首先是儒家思想,儒家思想首重“倫理”,北方園林中前朝后寢,軸線對稱就是儒家思想的反映,前朝后寢與儒家“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觀點對應,軸線對稱則是儒家提倡“禮制”,“居中不偏”的思想滲透。“天人合一”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內涵之一,古典園林也將“崇尚自然,師從造化”視為最高準繩,把建筑、山水、植物巧妙地融合為一體,盡量充分的利用自然條件,為了在有限的空間中抒發無限的情懷,以物喻德,以花木寄情,如蘭花寓意幽谷自芳,石榴寓意多子多福等等,創造出心理環境與自然環境相生相協的園林藝術。二是佛家思想的影響,佛教對園林影響較大的是禪宗思想,它關照人的“心性”,將園林空間升華到“意境”的層次,“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為園林這種有限的景物形式提供了超越時空直達最高靈境的可能性。三是道家思想與中國園林,道教是在中國的文化土壤上成長的宗教,主張“道法自然”認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與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不謀而合。道教思想對中國傳統園林的影響還體現在崇尚神仙境界方面,中國古典園林中的“一池三山”布局方式與道教有極深的淵源,道家傳說東海之東有“蓬萊、方丈、瀛洲”三座神山,并有與日月同生的仙人居住。秦始皇統一中國后,在宮殿中營造園林,為追求仙境,建造一池湖水,曰太液,而湖中有三島隱喻傳說中的蓬萊、方丈、瀛洲。至漢代,此格局尤為興盛,漢高祖、漢武曾在宮中開鑿滄池,池中建島,以效仿仙境。此后這種模式成為歷代帝王營建宮苑時常用的經典布局方式。我們從不同地域、不同時代、不同文化背景下古典園林表現出來的藝術特征中證實了文化與園林藝術間不可分割的關系,讓建筑“建”起來的是理工科的知識,測量、計算、繪圖等等,讓建筑“立”起來的卻是人文藝術學科的知識,二者交相輝映。由此可見,建筑價值不僅體現于建筑本身的工藝技術,也體現在建筑所蘊藏的人文精神、民族特點與時代精神上,我們研究園林藝術與文化的關系,重視歷史文脈對景觀設計的影響,有助于提升現代園林建筑的高度。
2傳統美學觀念對中國園林的影響
中國傳統美學文化博大精深,中華民族美學思想早已深深融入了園林發展過程。無論是如詩畫般優美的景致,如書法般巧思的布局,還是如音樂般空靈的境界,都讓我們體悟到中國人特有的美學觀念。傳統的美學思想是快速形成中國現代園林自身特色的捷徑。園林是一種特殊的藝術形態,它既擁有可觸碰的物質形態,又有耐人尋味的精神形態,只是它的精神形態容易掩蓋在紛繁復雜的物質形態之下,尤其是新技術新材料層出不窮的今天。因此,從中國詩、書、畫、樂的表現手法中提煉園林藝術的民族語言顯得尤為重要,而以詩、書、畫、樂的創作手法進行園林的空間處理和營造意境更具有代表性。
2.1傳統美學的空間意識對園林造景的影響
西方的園林多是由建筑師設計規劃,以建筑的眼光來觀察運用自然環境,講究科學的透視方法,用建筑設計的手法打造環境空間。中國古典園林的規劃師多是文人與畫家,他們是用詩人的心理,畫家的眼光來觀察自然,將建筑引入自然環境,他們重視的是,房子和人以及整個環境的和諧關系。眾所周知,中國人的空間意識異于西方,宗白華先生是這樣表述的:用心靈的俯仰的眼睛來看空間萬象,我們的詩和畫中所表現的空間意識,不是像那代表希臘空間感覺的有輪廓的立體雕像,不是像那表現埃及空間感的墓中的直線甬道,也不是那代表近代歐洲精神的倫勃朗的油畫中渺茫無際追尋無著的深空,而是‘俯仰自得’的節奏化的音樂化了的中國人的宇宙感。①中國傳統畫家作畫,不是從一個視點觀察物體,他是從有限中看到無限,再從無限回顧有限,具有高度的心靈自由,是《易經》上說的:“無往不復,天地際也。”,正是這樣的空間意識形成了中國園林藝術獨特的風格。我們看揚州個園,個園是典型的文人山水園,相傳清代大畫家石濤曾參與造園。個園最令人稱道的是設計者將四時美景設置在一園之中,人們可以隨時感受四時美景。春景沿花墻點綴石筍,似春竹破土,加上竹林呼應,春的氣息迎面而來;夏景以湖面假山為主,青灰色的太湖石,碧綠的池水,秀木紫蔭將整座山體襯映得分外靈秀,清幽無比;秋景以棕黃色的黃山石堆疊假山為主,山勢較高,面積也大,可登上山頂,欣賞園景;冬景所處的位置幾乎終年不見陽光,地面用白石鋪成,山體用宣石堆疊,宣石雪白的顏色一眼望去似積雪未消,令人驚嘆。個園占地面積并不大,卻表達出“春景艷冶而如笑,夏山蒼翠而如滴,秋山明凈而如妝,冬景慘淡而如睡”(郭熙)的境界。中國人的空間處理還重視“虛實結合”,在中國人看來留白的空間是物與心之間交流的通道,是可以借助觀眾的再創造聯想將它補足的,就好像“一千個觀眾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的人生經驗不同,所生成的意境自然各異,而這正是藝術的情趣所在。傳統園林設計者通常都會預先埋設虛實相生的空間,水是中國古典園林中營造虛空的重要元素之一,也是靈魂所在。水既可成景以供觀賞,小橋流水,曲徑通幽,溪澗潺潺,淵潭深邃。也可激發變形、虛幻的意境之美。比如圓明園四十景之一的“上天天光”,利用水面形成的虛幻倒影空間與天連成一片,大面積的虛空為欣賞者留下了聯想的空間,欣賞者憑借自身的美感經驗在這虛空中領會到各自的意境。乾隆帝就曾御筆題詩曰“垂虹駕湖,蜿蜒百尺。修欄來翼,中為廣亭。榖紋倒影,滉瀁楣檻間。凌空俯瞰,一碧萬頃,不啻胸吞云夢。”可見,擅用虛實互補正是園林靈性所在。
2.2傳統美學的意境對園林造景的影響
中國園林獨特的意境美是我們區別于其它園林風格的重要標志,意境也是中國藝術最富民族意味的語言。我們要凸顯現代園林的民族語言,就必須彰顯園林的中國意境。詩詞書畫的藝術境界與園林最為契合,王國維將詩詞境界分為“優美之境”、“宏狀之境”、“古雅之境”和“?;笾?rdquo;。園林主要追求的是“優美之境”。“優美之境”,優雅,從容,淡定。如江南園林,精雕細琢中飄溢著清雅氣息,清新、淡雅、寧靜的色調,高潔的氣質令人遙想閑逸淡泊的詩人情懷。園林與詩畫的不同之處在于:園林是在一個固定空間環境中營造意境,只有客觀事物與人的主觀情意相通時,才產生意境。同時,它的意境隨著日升月落,四季更替而變化,有些景致只在特定的時間,特定的氣候出現,如“平湖秋月”、“斷橋殘雪”等。園林藝術的意境是綜合自然環境、建筑、詩、畫等多種藝術的成果,不是所有園林都有意境,也不是任何時候都產生意境,因為難得,所以可貴。意境無疑是一代代中國園林設計師追求的核心,我們可以從詩歌的對仗、賦、比、興,繪畫的“氣韻生動”、“隨類賦彩”、“經營位置”,書法的向背、曲直、疏密、聚散等創作手法中汲取靈感,用最富民族特色的藝術語言創造中國意境。
2.3傳統美學的音律對園林造景的影響
只有合乎規律的聲音才能組織起來成為樂音,構成樂曲,其中包括了節奏、和聲、旋律構成的音樂形象,表達各種情感的起伏,是一種微妙的創造性形式,啟示著最深刻的內容。中國古代很早就把律、度、量、衡結合起來,從音律時間性、規律性來規定空間性的度量,正如《史記》所述:“陰陽之施化,萬物之始終,既類旅于律呂,又經歷于日辰,而變化之情可見矣”。中國園林造景參照了音樂的嚴整形式,依照節奏旋律的張馳疾緩,運用門、亭、臺、廊、橋、水面、假山、植物、觀賞石等等,造成園內的各種曲折變化,空間上的層層深入與高低起伏,像音樂中不同的音符一樣,使置身園中的人產生不同的情調感受,使園林建筑成為凝固的音樂。
3在全球化語境下反觀中國園林民族性的價值
日本從明治維新開始了積極向西方學習的步伐,很大程度上的文化都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響,這里單論園林設計,在剛開始的時候,日本的園林只是簡單的模仿西方一些基本的草坪、公園等,比較經典的例子是位于日本東京的“日比谷公園”、以及“京都無隣庵”等等,在20世紀中葉,西方的藝術界出現了極簡主義思想。而園林方面,也積極引進極簡主義這一思想,發展新的理念,發展出來極簡主義園林。而且產生了許多著名的極簡主義園林設計大師,他們的代表作品,在世界各地廣為流傳,當然也包括打開國門的日本,日本在積極吸引著名設計師的同時,充分結合日本的本土文化,開始將極簡主義和日本傳統文化有效的融合,并通過這么多年的發展,極簡主義園林在日本形成了獨特的特色,而且得到國際園林界的一致好評。
日本園林與日本文化的聯系
一定的園林藝術,是對一方文化的體現,一般來說,日本在古代受到中國文化很深的影響,但是一定的獨立地域,必然會形成獨特的文化內涵,比如,日本就形成了深厚的“大和”文化,并且該文化深深的映入日本國民精神中,在園林方面,首先,要有本土獨特的文化底蘊,才能產生出獨特的園林風格,日本文化就很好的滿足了一種要求,形成了一種獨特的單純、自然“、靜”的內涵,具體說來,其文化包括下列獨特的內涵。
1單純
藝術都是來自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而園林藝術,不僅在于生活的靈感,更多的也是自然的靈感,比如,一方面利用自然物的獨特屬性,翻譯自然的語言,比如,把石塊裝飾在園林合適的地點,通過利用石塊不同的紋路,表現不同的思想,當然,更多的,還是營造一種質樸、安靜的自然意境。
2意味
就像中國的古詩詞,講究言有盡而意無窮,以及中國的山水畫,留給人巨大的想象空間,日本的園林藝術,也講究意味深長,通過寫意來表現自然,通過人的創造,表現一種自然的抽象意境。同樣給人巨大的想象空間,以及渲染濃烈的環境氣氛,這樣的創造,并沒有特別復雜的布局設計,十分直白的顯露在眼前,往往越是簡單的表現形式,越能打動人的內心,比如,貝多芬的交響曲:起伏跳躍的“當當當當”,十分直白的打透人心。而日本傳統的園林,一種直白的安靜形式往往能表現深長的意味。
3細致
日本園林十分注重細節,往往在細節上有點睛之筆,無論多么微小的事物,甚至只是通過一些特定的位置擺放,產生巨大的表現效果,因此,日本園林不僅在整體上給人質樸,純凈的感覺,而且細節上十分精致,這些都構成了獨特的日本園林。
4禪佛
日本十分重視宗教,宗教影響日本文化的方方面面,當然也包括園林設計行業,佛家往往強調出世以及靜。在園林方面的表現就造成了遠離喧囂,超凡脫俗的園林意境。通過佛家的博愛、禪意等思想,使得園林設計師往往在對自然抽象表達的同時,還能夠給予人性的關懷,只是佛家影響之下日本園林獨特的高度。
極簡主義的特征
①變現形式,極簡主義主要通過簡單、細致的線條,簡化結構,來特定的形勢。它追求形式的簡單和清晰,單一但是外向的手法,其構成形式都是簡單不經修飾的線條語言。②大自然的魅力給了許多藝術界非凡的靈感。極簡主義同樣也是,它們提倡“自然的取材而非自然的表達”,同日本園林相似的是用一種簡單的形式,表達一種抽象的情感。③善于對空間的塑造。極簡主義園林雖然結構十分簡單,但是對空間細節的處理,同樣十分重視。通過空間的建立和塑造,將空間進行不同的整合安排,使得空間集聚韻律感和節奏感,讓每個空間都有獨特的意義,并巧妙的把這些空間聯合起來,構建一個連續的空間整體。
日本傳統園林和極簡主義的契合點
由上面的闡述可以知道,雖然西方和日本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但是在文化的融合、交流方面沒有實質性的阻礙。一方面日本開放的文化主要是來自學習西方,另一方面,沖突日本文化具有自身獨特的魅力,往往能夠給設計師特殊的靈感。雙方從相互理解開始,增加互動性,增加兩者的契合點。
1設計理念
造園的理念是園林建造的靈魂,日本的造園理念通過使用自然材料,并對這些自然材料進行特殊的深化,進行抽象的表達。這和極簡主義主張的自然的取材而非自然的表達有異曲同工之妙。極簡主義園林設計師主張的是一種關乎自然藝術的處理,而日本園林倡導的境界是通過一種抽象的方式來提煉自然和升華意境。
2簡單的組成形式和意境的表達
極簡主義不僅僅在于視覺上對生活的追求和滿足,更重要的是通過豐富的內涵來展示精神方面的追求,通過對園林表達形式的簡單化,以及相比意境的深化,產生強大的沖突,從而傳遞造園者的創造思想,而這點和日本傳統園林在追求禪、佛上的意境是十分相似的。
3空間的處理
[關鍵詞]傳統園林 形式 空間 意境多元化 新式體現
中圖分類號:F88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6)10-0178-01
1 引言
中國傳統園林作為中華傳統文化歷史長河中璀璨的明珠,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傳統園林集中體現了中國人對自然的認識與思考,
隨著社會的進步,時代的發展,現代經濟、社會、文化以及生活方式的改變,包括、自然條件、交通條件、人們生活的尺度的改變,中國傳統園林不可能停留在傳統中止步不前。“真正的傳統是不斷前進的產物,它的本質是運動的?!蔽覀儜撚矛F代的視角來審視中國傳統園林,達到所謂的“去蕪存精”。
2 中國傳統園林的獨具特色的造園藝術
中國傳統園林能在世界上獨樹一幟,其成長過程,固然受政治、經濟、地理等諸多復雜因素的影響,但從根本上來說,與中國傳統的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以及思維方式有著直接關系。從空間布局,到造園手法以及造園要素的選擇與組織,直至意境的營造都是這種哲理和思維方式在園林藝術形式上的具體表現。
2.1 中國傳統園林的“設計思想”
中國傳統園林是中國人宇宙觀和自然觀的體現,也是中國人哲學和美學思想的集中體現。中國哲學家往往通過直觀體驗,用心體會宇宙時空的流逝,求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同時,中國傳統園林也包含詩情畫意的心境,傳統園林理論的奠基者文人們用十分含蓄的方式在園林中為自己創造另一片詩情畫意的世外桃源。
2.1.1“天人合一”和諧之美
中國傳統園林的的設計思想集中體現著古代樸素的世界觀和宇宙觀。園林是人類對理想環境的模擬,而人與自然的關系也是這種觀念的一部分。
中國傳統園林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自然崇拜有著深刻的聯系。其中天人合一的宇宙觀是傳統園林中極具代表性的觀念,一方面表現出天與人的對立,令一方面也表達出了以人為本的思想。對自然山水的崇拜,為后世形成我國特有的山水文化奠定了基礎,并深刻地影響著文學、繪畫、詩詞和園林藝術。
于此同時在這種世界觀領導下的儒家與道家文化也深刻的影響著中國傳統園林文化,二者互補互生,共同奠定了傳統園林文化和諧的基調。在園林中,道家的思想和典故在園林中反復的出現,甚至成為符號化的景點配置,異化成為主人修養的特征。尤其是景點的名稱以及匾額的來由,更是具有濃烈的詩情畫意。[2]
中國傳統園林以自由的精神實現了道家的理想,也實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
2.2 中國傳統園林獨特的“設計手法”
我們常常所說的園林實際上是由兩部分構成的:實體和空間。實體就包括園林中的建筑,假山、水體、植物等造園要素,它們產生視覺形象的主體;而空間是指包圍實體的空場,是人們休憩游賞所必須的。實體構成空間,空間圍繞實體,這是兩個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3]。中國的傳統園林運用造園要素營造優美的園林空間,組織各個園林空間,創造出一系列典型的的空間格局,到現在仍然有非凡的借鑒意義。[4]
3.對中國傳統園林的繼承和發展以及對現代風景園林的啟示
現代風景園林的服務對象是大眾,每個人生活經驗、文化知識、藝術素養的差異,會導致對意境感受的不同,因此需營造易于大部分公眾領悟的,符合現時代審美情趣的意境。
3.1 設計思想
3.1.1 傳達出以人為主體對自然的感受
中國傳統造園家既以“自然為師”,把自然山水作為造園的原型,又反對拘泥自然山水,完全照搬自然的局部或典型片斷,而是追求“高于自然”,借助對藝術品的模擬和藝術手法的運用,將自然從原型上升到藝術的高度,
3.1.2 體現出多元化的意境――尊重場所精神
由于中國傳統造園中“天人合一”意境的體現和“詩情畫意”的表達,過多的注重于象征寓意上,古代士大夫所追求的超脫隱逸、虛靜、清逸、淡遠的審美情趣,難以契合現代人簡潔、明快、開朗、大方的審美情趣,因此這種象征寓意正逐漸淡化,以至于無法被現代人所感知。因此現代中國風景園林的意境設計應走出傳統的束縛,在中西文化多元交融的背景下,探索多元化的意境。
3.1.3 因地制宜的創造出地域性景觀
中國的傳統園林,雄渾威武厚重的北方皇家園林,輕盈靈動的江南園林,都是因地制宜創造景觀的典范。現代園林應以自然空間為基礎,結合當地人文景觀的形成機理,利用地方材料、工藝,營造與自然空間相協調的人文空間以及滿足游人觀賞和游憩需求的各種人工設施。從而使作品呈現出強烈的傳統的和地域特征,具有表述性而易于理解。[1]
4.小結
傳統不是是靜止的,而是隨著時代的潮流在同步的前進著的。現代的風景園林有了中國傳統園林如此優秀的先驅,加上現代風景園林師對傳統的積極探索與研究,積極的將傳統與現代結合,地域性與國際性結合,探索傳統園林的新式表達方式,同時倡導多元化意境的表達,相信在不久現代的中國園林一定能煥發出新的光彩,在另一個時空里與中國傳統園林交相輝映,和出一首穿越古今的園林贊歌。
參考文獻
[1] 秦巖.中國園林建筑設計傳統禮法與繼承研究 [C].北京林業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9.
[2] 方曉風,中國園林藝術[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9,12.
[3] 何佳.中國中國傳統園林的構成研究 [C].北京林業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7.
[3] 熊瑤.中國中國傳統園林的現代意義[C].北京林業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0.
[4] 方曉風,中國園林藝術[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9,12.
[5] 朱建寧.解讀網濕園 [J].中國園林,2007,23(9).
[6] 張國昕.大唐芙蓉園對唐風文化園林設計理念的啟示 [J].山西建筑,2010,36(14).
[7] 張國昕.唐代園林特征及西安唐風園林設計理念研究 [C].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6.
[8] 王向榮.西安世園會的大師園[J].中國園林,2010,26(6).
[9] 王向榮.四盒園-空間和詩意的花園 [J].風景園林,2010,2.
通過多次對浮梁縣古縣衙的考察及查閱歷史文獻,明確了浮梁縣古縣衙在景德鎮歷史上的地位,如何將不同種類的植物搭配營造出不同的意境。也認識到現狀的不足,如周邊環境,細膩景觀的雕琢都是有待完善的,本論文將對這幾個問題從不同的角度深入研究,為以后的園林工作者提供借鑒。
【關鍵詞】古縣衙,文化,植物寓意 浮梁縣古縣衙的歷史及多元文化
浮梁古縣衙景區位于景德鎮的北部,是一座保存較為完好的中國四大古縣衙之一,素有“江南第一衙”之稱。距今已有1800年歷史。古縣衙的建筑具有徽派與贛派相結合的特點,內有景點如千年紅塔、五品古縣衙及千年瓷壇等。這些繁華都代表著古代浮梁漢族勞動人民勤勞智慧和偉大成就的象征。經過多朝的文化洗禮,建國以來的多次修繕,在保留原有植物配置基礎上進行深層次的修補美化,使其更具觀賞性、文化性。
二、 浮梁縣古縣衙的植物種類
為了更好的浮梁縣古縣衙的植物配置,研究其特性,園林觀賞價值,寓意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過調查古縣衙植物種類有:
表一 浮梁縣古縣衙植物名錄
名稱
學名
園林用途
青岡櫟
Cyclobalanopsis glauca(Thunb.) Oerst.
亭前處綠化,孤植
孝順竹
Bambusa multiplex
亭前處綠化,片植(叢)
蠟梅
Chimonanthus praecox
亭前處綠化,孤植
馬褂木
Musa basjoo
亭前處綠化,孤植
紅楓
Acer palmatum
浮梁歷史文化景觀長廊,對植
廣玉蘭
magnolia grandiflora
紅塔處,散植,庭蔭樹,園林造景
桂花
Osmanthus fragrans
古縣衙院內,孤植,1200年桂花
香樟
Cinnamomum camphora (L.) Presl.
千年瓷壇,對植,庭蔭樹
三、 浮梁縣古縣衙植物的配置手法及特色
經過對浮梁縣古縣衙的四次考察,對其及其周圍環境和植物有了較深入的了解,其一,其地理位置特殊,所有景點圍繞紅塔及五品古縣衙呈發狀,其二,占地面積較大,配置的植物具有規則性及多變性。其三,有著悠久歷史,多元文化的融合。浮梁縣古縣衙的植物配置運用了鄉土樹種,結合其文化又相對運用紅楓等名貴觀賞樹種,配以低矮多層次灌木,其特色體現為以下幾點。
1、因地制宜,突出特色
2、層次分明,主題突出
3、得意志象,物我交融
關鍵詞:園林設計;城市園林;不足;建議
園林綠地是城市生態、環保、景觀、文化、休憩和舒緩空間、減災避險的重要保障。論文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人居環境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城市園林建設已成為城市建設中一項非常重要的內容。城市園林建設能否適應城市的發展和要求,如何滿足城市居民的需要。將成為衡量“宜居”的重要尺度。
1城市園林建設的意義
1.1提高城市環境質量。美化環境。改善城市面貌城市園林綠化的首要任務是改善生態環境。隨著工業的發展,大量有害氣體釋放到大氣中,嚴重污染了空氣。綠色植物能夠吸收有害氣體、凈化空氣,減弱噪音,調節城市溫度,全面改善人居環境。因為城市綠化是物質文明的體現,也是城市精神文明的象征。城市的園林綠化布局合理,設施配套齊全,建筑精美,管理完善,運轉有序,加上綠茵遍地,繁花似錦,四季蔥翠。在這樣景色美麗、生態環境和諧的城市里生活,人們的身心將更健康,精力更充沛,創造力更旺盛,必將促進社會文明,經濟繁榮,使城市成為人們向往的地方。因此,城市園林的建設規模與建設質量同城市環境的改善密切關聯。
1.2城市經濟發展的基礎現代園林與社會發展是相互影響的,在社會經濟、政治、文化決定園林發展形式與內涵的同時,園林也變成社會經濟活動的一部分,反過來促進經濟、文化的發展,促進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提高。目前我國許多地區都將園林綠化的發展作為改變城市面貌,改善投資環境的先期性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經濟、文化帶動了園林建設的發展,優美的環境又帶來了經濟、文化的繁榮。
2我國園林設計存在的不足
2.1簡單設計復雜化不少行道綠化和城市空地,實際上只需要簡單設計.甚至栽上幾排樹。畢業論文簡約有時更能體現身份,樸素本身就是理念。設計者冥思苦想追逐所謂“亮點”,表面文章做多了卻顯浮躁和好大喜功。當然,也并不是所有設計都要簡單。
2.2尋求獵奇的世俗化、潮流化正如前些年北方園林江南化成風一樣,近幾年歐風、日風、洋風又光顧全國,當然這其中不乏成功的作品,但作為一種潮流和時尚,勢必走向
世俗。
2.3設計標準的侈豪化大量使用花崗巖、大理石、不銹鋼、玻璃幕、高級燈具、進口噴泉等昂貴材料,少園林之美,多暴富之嫌。
2.4廣場設計的八股化低頭是鋪裝(加草坪),平視見噴泉,仰臉看城雕,臺階加旗桿,中軸對稱式,終點是政府。碩士論文干孔一面、大同小異。忽視了廣場休閑、納涼、交際等社會功能。草多樹少,大而不當,堂皇有余,樸素不足。
2.5綠蔭不足硬質化大樹少、鋪裝多。鋪裝、池底、駁岸等混凝土化,阻隔地氣,不透水、不環保。
2.6小區景觀展示化居住小區有限的空間左一個“威尼斯水橋”,右一個“愛奧尼柱式”,形象張揚顯示華貴,環境排場取悅參觀者,卻擾得居住者不安寧。
2.7集中綠地的架空化隨著小區功能的疊加,一些設施進入地下。但是,把集中綠地全部架空,建車庫、商場、俱樂部、游泳池,連同周邊樓座也下挖幾層。綠地變成了不接地氣的大盆景,從長遠看無法保證生態健全。
2.8構圖理念的非哲理化平白無故地出銳角、加楔形、破軸線。片面理解“解構主義”,形象橫眉冷對,尺度比例不當,秩序和思維混亂。
2.9置景手段的舞美化把影視置景和舞美處理搬到園林里來,其中有些藝術質量尚可,并為園林注入了一些現代意識和原生態概念。但是如果每每皆是竹籬茅舍,斷垣殘壁、寒窗瓦窯、魚網井臺,必將丟掉園林的本分。
3目前我國城市園林設計的應遵循的原則
園林不是簡單隨意的栽樹種草,推山開湖,而是一種藝術。確切地說就是在一定的地塊上,以植物、山石、水體、建筑等為素材,遵循科學原理和美的規律,創造出可供人們游憩和賞玩的現實生活境域,并伴隨著人類歷史進程,是城市建設的產物。它是一門綜合的造型藝術,主要以活生生的植物為造型構圖材料,而且它是一個“三維”的時空關系體,設計以“適用、經濟、美觀”為指導思想。
3.1科學規劃、注重細節。做到宏觀與微觀統一的原則
“城市在園林設計時,首先要把握鮮明、準確的立意,確定科學的規劃,把項目放到整個城市或區域環境中,結合現狀對其性質、功能和形式準確定位;做好構景要素之間的協調、園林綠地與周邊環境及整個城市綠地系統的協調;園林建筑和小品在形式、體量、尺度、色彩、質地上必須服從周圍環境需要,與其他景物協調統一。園林布局要主次分明、承上啟下、前后呼應、烘托對比,使景物相得益彰。規劃確定之后,細部決定成敗,園林尤為如此。匠心往往要透過細部傳達。園林作為一種“強迫藝術”,隨時在接受游人的品昧和評說,就要經得住推敲。景區往往要“不經意拈來”,細部卻要“娓娓道出”,這些功底對設計者、施工者都至關重要。
事實上,有許多城市正是運用了宏微結合的辨證方法而取得了實踐上的成功,合肥市就是一個較突出的例子。合肥市城市園林綠化的方針是以面為主,醫學論文點線面結合。宏觀上以居民區、工礦企業、機關學校等面上的綠化為基礎,提高城市綠化覆蓋率;同時利用護城河建成城市公園,形成了環繞舊城區的綠色“圍墻”,改善了舊城區的生態環境。微觀上打破塊狀公園的概念,將城市綜合公園解體滲透到城市的每個生活空間中,提高了基礎綠化的藝術性;對組成環城公園的“包河⋯銀河⋯稻香”等景區部進行了細致入微的設計,使之四季有花四時有景,各具特色各領,充分體現了傳統造園的藝術境界和文化內涵,成為真正的園林藝術而不只是簡單的綠化造林。同時重點搞好城市的血脈——道路廣場的園林綠化,建成若干條有靜有景、優美舒適且富有安全感的園林路,在城市生態系統中發揮多種功能,取得較好的綜合效益。合肥市的成功經驗告訴我們,這種宏觀與微觀完美結合,兼顧綠色環境質和量的風景園林才是現代城市園林發震的主流。
3.2因地制宜、經濟適用原則因地制宜就是要依據綠地的地形、地貌和周邊環境造景,既經濟節約,又做到橫有起伏具韻律,縱有層次富變化,避免平直呆板。我國目前還是發展中國家,政府財力有限,不能追求奢華,盲目照搬西方國家那種營造大規模園林綠地和森林進入城市的做法。我國現階段城市園林設計主要任務是改善人居環境,協調城市生態系統,確保居民的身體健康,應以“林蔭型”綠化為主導,加大道路、小區、游園及廣場的遮蔭效果,增加綠地的色彩,變“平面型綠化”為“立體型”綠化,擴展綠化的范圍,發展垂直綠化、屋頂綠化、陽臺綠化,構造城市空間的多層次綠化格局。
3.3植物造景為主的原則通過植物的多樣性營造景觀的多樣性。植物配置要形成以喬木為主,喬、灌、藤、花草相結合的復層混交綠化模式。運用植物的生命美、色彩美、姿態美、風韻美、人格化、多樣化的特性,平面綠化與立體綠化結合,彩葉樹種與常綠樹種配置,使綠地在四季的靜態構圖中,呈現季相的動態變化,達到三季有花,四季見綠,形成多樣的生態環境,優良的植物立地條件,貼近自然的地形營造,良好的植物群落,生態化的種植方式和多樣性保護,適度的園林小品,完善的園林設施,有效的自然保護,完美的生態環境。
3.4生態效益和景觀效果結合原則設計既要符合生態學原理,叉要遵循美學法則。通過科學配置植物,應用“巧于因借”等造園手法來體現園林詩情畫意的文化品味。達到生態性與觀賞性的統一,綠與美的統一,服務功能與藝術價值的統一。運用好比例、節奏、對比、諧調、對稱、平衡、穩定、動勢、直曲等形式美規律營造園林的意境美。布局構圖宜自然,樹木整型修剪規則美與樹木天然美結合。
3.5以人為本原則綠地設計要滿足市民的需求和多樣化的審美情趣,綠地要體現可融人性和可參與性。發揮好園林給人蔽蔭、歡愉啟迪、陶冶性情、慰藉心靈的作用。
3.6地方特色原則要根據自身地區的自然環境、物候和地域特點出發,將城市歷史文化融入園林設計。創造富有地方特色的城市園林。在滿足當地地形地貌和生態群落基礎上,職稱論文盡量采用和保留原有的動植物和微生物,引入與當地生態條件和景觀相適應的各種植被。
4結語
城市園林設計與建設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它的設計基礎是美學、建筑學、城市規劃學、林學、植物學、環境生態科學、心理學等多學科交叉的綜合學科知識。所以,在為城市居民營造一個舒服、美麗、安全的城市環境時應注重綜合利用各學科理論來指導城市園林規劃設計。
參考文獻
[1]趙兵.宏觀化與微觀化—轉型期中國城市園林設計的理念[J].城鄉建設,2004(8).50—51.
[論文摘要]論述溫州園林中鄉土文化元素的應用,如城市傳承歷史的園林框架,內涵豐富的園林場所要素,以及底蘊深厚的建筑符號方面等,試圖挖掘其內在的文化底蘊,以求在溫州園林得到更好的應用和體現。
浙江溫州歷史悠久、人文薈萃,以“永昌堡”為代表的人文遺存敦實沉穩,歷經數百年風雨而彌堅,建造精美,體現了溫州悠久的傳統建筑文明。溫州山川秀美,溪水習習,歷來就是鐘靈毓秀之地。以“楠溪江”為代表的自然景觀吸收了江南山水的清新秀美的地域特色,同時也蘊涵著濃厚的江浙文明,講究小橋流水、山回路轉的文化意境。
一、得天獨厚、傳承歷史的園林山水背景
溫州具有良好的自然山水環境條件,以甌江為主要的水空間軸,南、西、北為綿綿群山,環抱城市平原。東邊為東海出??谟质前賺u之鄉的洞頭列島,甌海江之中又有靈昆、七都、江心嶼。城市中及郊區則是河網密布,又有一些小山頭鑲嵌其中。景觀框架:
兩圈:由山體圍合形成內外兩圈。
外圈:以城市周邊遠山包括甌北羅浮群山、景山、吹臺山、大羅山等,元寶型平原形態,形成城市的園林山水背景。
內圈:圍繞老城區的郭公山、松臺山、積谷山、中山公園、華蓋山、海壇山等形成內圈,圍合溫州古城,是城市的歷史文化極核,也是整個城區的園林公園框架。
兩軸:由水體構成縱橫雙軸。
橫軸為甌江。它是溫州的母親河,是構成溫州城市大山水的主軸線和景觀通廊。軸中包含了(江心嶼、七都島、靈昆島)三顆明珠。江心嶼風光秀靚,古跡眾多。這里是溫州自然地理和歷史文化的凝聚點,是溫州的象征??v軸是溫瑞塘河。它是城市南北走向的生態軸。連貫溫瑞平原,其支流密布延伸至城市內部各處,是構成城市內部山水園林的最主要場所。
一片:三水網,是溫州水鄉風貌的突出反映,是城市山水園林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點:楊府山是城區中部最高最大的山,是主城區中部的地標和景觀控制點。
二、形式多樣、內涵豐富的園林場所要素
所謂的城市文脈就像人的性格一樣,是內在的,相對穩定的元素。它取決于一個地方所特有的環境特征、文化基因及價值取向。文化是一個城市園林發展和形成特色的基礎。城市園林的建設不僅要利用自然的山水環境條件,還要把山水詩和山水畫這些詩情畫意的文化內涵融于城市空間環境中。
(一)溫州典型的山水園林空間的場所要素。古榕、小橋、河流、涼亭、遠山,是溫州典型的山水園林空間的場所要素,是“溫州山水畫面中的景物?!痹趫@林建設過程中既要保護傳統的歷史文脈和山水城市空間特征,又要力求把蘊涵其中的鄉土文化元素應用其中,使溫州園林更具地方特色,更具生命力。
(二)人與自然山水和諧的生活空間。溫州平原是水網地帶,傳統的村落基本上沿河布局,而且分布較散,許多村落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并創造了一些人與自然山水和諧的生活空間,我們的園林建設應吸收其精華,使城市的園林山水空間有更加豐富的內涵和多樣的形式。
(三)手法獨特、別具一格的傳統人文水景?!八钡囊庀髞碜杂跍刂莓數匕l達的山水文化。作為江南水鄉,“小橋流水”、“近水人家”、“九曲十八彎”……,傳統的水系構成不僅僅體現在自然山水當中,還體現在人文景觀當中。村落、城市當中的水道不僅是生活用水的來源、交通運輸重要的通道,還是文人墨客反復詠唱的題材,這種親水的居住生活方式經積淀到當地居民的文化基因當中,成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坝啦ぁ钡淖o城河系統就是人文水景的典型代表。永嘉芙蓉村的水系處理手法尤為獨特,其按“七星八斗”的思想進行規劃設計?!靶恰敝傅缆方粎R處方形平臺,“斗”指水渠交匯處方形水池。道路、水系都是結合散布的“星’、“斗”而形成的,其規劃布局隱喻村寨可納天上之星宿望子孫后代人才輩出如繁星。另一方面突出“利為戰”的目的,其星可作戰時指揮臺,其斗貯水以利戰時防火攻以水克火。主街中部南側鑿一內湖水色清冽。村內引溪水沿寨墻、道路溝通各“斗”形成流動水系清流涓涓,遷回于宅邊、道旁既可供村民洗滌、防火,又可調整小氣候。
三、古意濃郁、底蘊深厚的建筑文化符號
(一)楠溪江的耕讀文化和民居建筑。楠溪江中游古村落及其鄉土建筑是中國鄉土建筑文化中最為突出、最為綜合的代表。鄉土建筑的存在方式是村落。每個楠溪江村落大體可說是一個完整的生活圈,村民的杜會生活自成一個獨立的系統。楠溪江村落建村古老,有建于晚唐的,如茗番村、下圈村,建于五代的有楓林、蒼坡等,大量的是兩宋時期所建。楠溪江建筑類型相當豐富,幾乎包括了商品經濟發展前農村里可能有的全部建筑類型。尤其是以文化建筑,如書院、讀書樓、文昌閣、文廟和一些起教化作用的牌坊和亭閣為典型。自隋到宋,特別是至南宋末年,宋室偏安江左,大量衣冠南渡,使楠溪江文化達到高崎。楠溪江以村落建筑為代表的文化就是在這種歷史背景下產生的。楠溪江的村落建筑雖然經歷了近千年的滄桑風雨,卻舊顏未改,仍然保留有宋代建筑的寨墻、路道、住宅、亭榭、祠廟、水池以及古柏等,處處顯示出濃郁的古意及深厚的文化內涵。
(二)泰順廊橋的古蘊遺風和精巧結構。泰順被譽為“千橋之鄉”、“浙南橋梁博物館”,橋梁數量達958座,石碇步248條,結構類型也多種多樣,有堤梁式橋(即碇步)、木拱橋、木平橋、石拱橋、石平橋等。據《泰順交通志》記載,到1987年底,全縣現存橋累共計958座,總長16829延長米,其中解放前修建476座,7923延長米。包括木拱廊橋、木平廊橋和石拱廊橋在內的明清廊橋30多座。其中在世界橋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木拱廊橋6座。即泗溪姐妹橋、三魁薛宅橋、仙居橋、筱村文興橋、三條橋。木拱橋以較短的木材,通過縱橫相貫,猶如彩虹飛架寬闊水面,其巧妙的結構,令人驚嘆!
四、結束語
21世紀的園林設計思潮不應該只是符合使用機能的需求,要力避大量制造普同性東西,更應在針對設計對象使用者的特殊性及個別性上多加著墨。今天的園林更加注重對作品本質和歷史文化內涵的探求,以特定的形式體現出對歷史文脈和環境的關注。歷史對我們來說是一筆財富,但對歷史的狹隘的理解卻常常成為創作的羈絆。對歷史的尊重不是沉湎于對昔日形式的懷念,而是創建一種符合當今時代的形式。園林人必須清楚,從設計對象所處的文脈中進行設計解析和創作,透過文化歷史符號系統來進行創造性的設計,同時還要盡量擺脫已往的符號形式與結構,用新的技術、材料以全新的形式結構進行再詮釋,發展那些有承接價值的傳統文化。這樣溫州園林將更有鄉土氣息,有文化之根的作品更具生命力。
參考文獻
[1]鄭曉東.溫州山水城市空間初探.現代城市研究,2001.1.
[2]彭慧鋒.古典與現代的交融,傳統與時尚的結合.華中建筑,2000.
[3]何光華.貝聿銘的建筑思想及創作手法[J].中外建筑,1998,(6):44.
[4]楊裕富.設計的文化基礎[M].臺北:亞太書局,1998.
[5]戈悟覺. 《甌越文化叢書》.作家出版社,1998.
【關鍵詞】人流密集化 線性流暢性 視覺舒適性 文化地域性
1:園林道路的內涵與類型
1.1傳統意義的道路模式
道路包括多種形式,如城市與城市間的各級公路,市區內部的主干道,次干道,支路,鄉村的田間小路等。作為傳統意義模式的道路,更多的是從實用性原則出發,滿足經濟效益最大化,輻射周邊區域帶動經濟增長來進行道路的設計與規劃,傳統意義的道路側重于組織交通與客貨運輸的功能。
1.2園林道路內涵
1.2.1園林道路的自然屬性
園林式道路在組織交通的基礎上,更傾向于道路的自然性原則,在自然式園林中道路依托自然形成痕跡設計,最大程度上體現道路自然的屬性,在整體設計中注重于道路與園區周邊自然環境的融合適應,注重道路與兩側建筑,景觀等環境的相互融合。園林道路應充分的尊重與保護自然環境進行設計,只有這樣才能滿足游覽者親近自然,愉悅身心的要求。
1.2.2園林道路的線形美學
園林道路不同于一般的道路盡量避免過多轉彎。游園的主要使用者以游覽觀光為目的,因此在園路的設計中采用曲折迂回的線形設計有助于達到豐富游覽者視覺感受,愉悅身心的作用。同時,園林道路的曲折也使得在有限的公園空間內,擴大游覽空間,延長游覽線路的景深,增添游園整體的趣味性與藝術性。目前國內大多數游園沿襲古代園林風格,以山水為中心進行自然式布局,因此園路也多講究含蓄,曲折,通過園林道路的曲折蜿蜒,達到移步景異,處處異景的效果。
1.3園林道路的類型
公園道路的類型多種多樣,按道路等級劃分主要道路,次要道路和步行游憩小徑,文中重點介紹的是按照道路修筑方式進行分類,可以分為:
平路:像大部分公園內部道路那樣平坦的道路;
坡路:為了營造高低起伏的氛圍,利用自然地形或者人工堆土形成的縱向坡度的園區路面;
石階道路:多見于自然式公園中,縱向坡度較大而形成的階梯臺階的園區道路;
廊道:通過連續的連廊與花架形成的可休息的園林道路;
棧道:修建于懸崖邊緣與水體附近水岸較窄的情況下形成的架空式道路;
2:園林道路設計的美學原則
2.1園道線型設計的連續性變化
2.1.1園林道路的連續性
園林道路在設計中應作為一個整體與周邊環境相互融合,使得道路不再是因為周邊區域山坡,建筑,水體,花草樹木等景觀的需要而進行園林道路的設置,而是通過曲折縈回的連續園道設計來達到保景,甚至增色景觀的效果。在園林道路設計中,保持道路的連續性十分必要的。園道對游客的游覽起到指示導向的作用,因此,在園道設計中應充分考慮線型布局,通過道路串聯整個游園景觀節點,避免出現游客游覽中走回頭路現象,除非園道直通重要的景觀節點,在園林道路設計中應盡量避免盡端式道路。在鄭州綠化博覽園的園道設計中采用環狀道路將整個公園的各個景觀園區布設在環狀道路周圍,形成移步一景,步步有景的道路與周邊景觀協調融合的布局。通過連續的環路與環路之間的次要道路與步行小道將中心楓湖與特色園區有機的聯系在一起,使得連續性的道路與整個游園融合共生。
2.1.2園林道路線型的比例
園林道路線型比例要與周邊景觀如樹種高低布局,栽植密度,建筑形式相互協調,通過道路線型的寬窄關系,在不同的轉折節點處運用不同的寬窄變化,使得道路與周邊環境自然的融合。通過園道寬窄比例的縮放,在園道轉折處可以布置休息用的涼亭,桌椅等設施,通過這樣的寬窄比例的變化,使得園道融合與游覽者的游覽體驗,集休息,運動于一體的生理與心理愉悅體驗,更加增添游覽樂趣,增添園道與周圍景觀的趣味性。鄭州綠博園內部園道通過線型寬窄比例的收放,在環路邊界設置小型廣場,與道路內休憩設施相互組合,園道不再單一的為游覽者提供步行空間和指示引導游覽者縱向前進的路徑,而是形成道路融景,道路成景的隱形景觀。
2.2園道設計的視覺舒適性變化
2.2.1動態性視覺變化
動態性的視覺變化由公園內部汽車行駛時游覽者的視覺體驗,多出現在自然性公園內部的車行道路,通過汽車運動的速率變化,游覽者在車中通過視覺直觀感受到道路形狀的變化,周邊景觀的變化,從而對整體景觀有更加愉悅的體驗。汽車行駛的速率使得游覽者對于園區內建筑布局與景觀體驗轉瞬即逝,一閃而過的連續不斷的景色如何給游覽者舒適性的視覺體驗,則是作為設計者需要考慮的。首先應考慮到汽車在園區內行駛的速度較快,因游覽者此對于園道周邊的環境的感官刺激往往是瞬間而過,園林道路設計中應盡量注重平順性原則,通過園道的連續線形延續,給游覽者創造線形遠景景觀,近景則通過連續不斷的瞬間經過的景觀節點,使得游覽者視覺體驗后回味形成的心理愉悅感。
2.2.2靜態性視覺變化
靜態性視覺變化相對于動態性視覺變化而言,指向的是公園內部步行交通通過視覺感受到的園路周邊的建筑,景觀,水體等的變化。游園內步行體驗通過視覺感受到的道路兩側的景觀持續時間長,景觀的動態變化率低,則應注重園路的縱向坡度的起伏變化,與園路周邊的連續景觀形成高低起伏,錯落有致的景觀布局,游覽者通過園道的高低起伏形成的視線的起伏變化,從不同角度與方向觀賞園路周邊景觀。高低起伏變化的道路縱坡,使得園林道路與自然地形相互融合,與周邊環境相互協調,從而營造出“路中有景,景中有路”的和諧的視覺景觀體驗。鄭州綠博園內采用結合原有坡地地形,形成坡路與石階道路,通過起伏的園路與周邊同種景觀的不同角度與高度的對比,增添整體景觀的趣味性。在靜態性視覺變化中應更加注重周邊山石,建筑,景觀,水體等景色與園道的自然融合,從而在連續節奏變化較慢的線形景觀中,增加游覽者視覺對同一景觀的不同高度與角度的美學體驗。
2.3園道設計的文化地域性
2.3.1園道設計的地域性特色
園林道路的設置與布局,需要結合公園所在地的游覽者與當地居民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民俗以及不同的審美需求。創造出富有地方特色,地域文化鮮明的園道,滿足游覽者審美的同時,實現園林道路設計服務于資源,融入于環境的初衷,如綠博園中景德鎮園內的步行小徑,采用的代表景德鎮文化的陶瓷碎片作為地面鋪裝材料,不但節約了整體成本,也體現出強烈的地域特色,使得園路與整個園區自然融合成一體,在襯托周邊景觀的同時,也形成了獨特的園道景觀。
3.3.2園道設計的文化性特色
園林道路的設計應充分考慮地方文化,考慮當地游覽者的審美觀念,充分尊重當地文化特色進行園道設計。
3:結語
園林道路設計中不僅僅應注重道路導引人流,指示交通以及分割空間的作用,而更應該作為公園內部景觀的一部分,營造以路襯景,以路成景的景觀布局,在園林道路美學設計中應更加注重園路線型的連續性變化,視覺舒適性變化,在尊重自然的基礎上,充分考慮游園的地域文化性特征,在園道設計中采用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的設計形式,只有這樣,才能使得園林道路真正的與公園環境相互融合,真正的使游覽者充分的愉悅身心,享受自然,融入自然。
參考文獻:
(1)公園道路景觀設計淺析 (學位論文) 2009(06)
(2)城市公園綠化帶道路的規劃設計(期刊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