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27 11:21:5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蜀相教案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我校是一所鄉村中學,許多教師都對課程開發很感興趣。不少教師是在學校未統一組織編寫校本課程教材之前就自發地開始了課程開發工作,如為了讓國家課程更適合自己的教學,肖發兆、杜波、曹毓、房曉娟等教師很早就開始研究如何優化國家的課程形態,以專題教學或者游戲情景教學的形式整合國家課程,形成個性化的校本課程體系。作為校本課程建設的參與者和組織者,下面就簡單介紹一下自己對課程開發工作的一點點認識,意在拋磚引玉,引起大家對個性化校本課程開發的興趣。
一、回歸課程本真,踐行先進的教育理念
我校的本真課程理念包含以下內容:一是本真的課程主體是學生而不是教師,無論是教師還是學校,必須從學生的角度出發,開發適合學生發展的本真化課程,并通過人性化的方式實施,實現從“教的課程”到“學的課程”的轉型。二是課程的開發和實施必須在充分了解和尊重學生的基礎上開展,不能脫離學生實際,脫離學生未來的發展需要;三是教師在組織教學時,必須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在教學中要創設必要的情景,在真實的情境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總之,本真課程的核心是充分調動學生在課程實施中的主動性、自主性、自覺性。
二、舊課整形,開發富于個性化的學科課程
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體現著國家的教育方針,課程的設置比較科學合理,教材編寫的質量也很高,但是,由于國家課程是面向全國的,很多課程未必適合每個教師的特點,如果簡單地使用國家課程,就不利于教師教學個性的發揮?;谝陨峡紤],我們組織教師針對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中的學科課程進行個性化開發。具體的做法有:
第一種是替代式。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校本化,用若干校本課程代替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如,作文教學是語文課中比較重要的一部分內容,但是,課本上的內容并不適合學生。課題組的肖發兆老師根據學生實際,編寫自己的教學序列,開發了屬于自己的個性化校本教材《作文分級訓練》。該序列的建立遵循生態性原則,即要能夠滿足學生的身心發展的需要,又要尊重作文過程有的思維規律。為了適合學生的生理發展規律,開發者確定了初中七級的訓練重點:七年級主要是要求學生做到“言之有物”,主要解決作文“有話說”的問題。讓學生大膽地寫,寫得越多越好。開發者曾戲稱七年級的作文是用尺子量出來的。大膽地寫,鼓勵學生多寫(其實對初學寫作者來說,文思泉涌、下筆萬言就是作文能力)。八年級主要要求學生做到“言之有序”(或言之有術),主要解決學生作文“會寫”的問題。開始教給學生一些寫作方法。九年級要求學生做到“言之有體”,主要解決學生“善寫”的問題。九年級要教給學生各種文體的寫作技巧。這樣的序列教學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符合學生作文能力的生成規律。根據該校本課程綱要編寫的校本教材包括以下序列:
一是生活序列訓練。訓練途徑是,除了正常的自由日記外,結合學生的日常閱讀生活和學習生活,讓學生寫生活系列日記。每一段時間一個專題。如九年級前兩周可以安排學生寫哲理生活日記。生活訓練序列主要包括:1.哲理生活序列;2.道德生活序列;3.審美生活序列;4.情感生活序列。
二是作文技巧訓練序列。包括作文語言訓練(鋪陳語、形象語、含蓄語、敘述語、化用語、幽默語、首尾語、過渡語、作文對象化訓練等)、作文美容訓練(小標題式、設綱式、疊章式、書信式、日記式、采訪式、劇本式、病歷式、辯論式、書式、攝像式、網聊式、呼告式、新聞式等)、作文智慧訓練(比擬式、波瀾式、對比式、仿創式、假想式、聯翩式、求異式、意境式、意象式、轉化式、主從式等)、作文審題訓練、作文話題訓練、作文卷面訓練、實用作文訓練等。
第二種是補充式。對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課程內容進行拓展、延伸。如,信息技術這一學科涉及了網絡購物,但是具體如何進行網絡購物,教材并沒有涉及,可以在此基礎上,開設“網站購物與開店”校本課程。該校本課程包括以下內容:第一章 網絡購物的發展;第二章 如何開通網上銀行和支付寶;第三章 購物的流程;第四章 如何防騙;第五章 如何在網上開店。
第三種是交叉式。對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進行融合、雜交,從而產生新的課程。例如通過融合和雜交而開發的校本課程“數理化與中國古詩”。
三、特色采集――開發個性化的鄉本課程
國家課程因為面向不同地區的學生,所以在教材的編寫上,很難顧及地方特色,而校本課程的開發中,我們可以充分發揮以校為主體進行開發的優勢,開發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課程,這種面向當地歷史文化和社會經濟發展狀況的校本課程,不僅可以彌補國家課程的不足,還可以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更好地為當地的經濟社會發展服務。例如,歷史文化名人諸葛亮原籍就是我校所在的沂南縣,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漢族,瑯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發明家、文學家。諸葛亮為匡扶蜀漢政權,嘔心瀝血、鞠躬盡瘁。其代表作有《前出師表》《后出師表》《誡子書》等。曾發明木牛流馬等,并改造了連弩,可以一弩十矢俱發。于234年在寶雞五丈原逝世。很多人把諸葛亮當成是后世忠臣的楷模,智慧的化身。成都、寶雞等地都有武侯祠,杜甫作《蜀相》贊諸葛亮?;谶@種考慮,課題組帶領教師對本地的歷史文化和經濟發展背景進行了調研,在此基礎上開發了系列校本教材《智圣諸葛亮》。
除了《智圣諸葛亮》之外,課題組還組織教師編寫了《大棚蔬菜》《玩具制作》《蘑菇種植》等校本教材。
四、服務教研――開發富于個性化的研本課程
一所學校有一所學校的辦學理念和辦學特色,這種特色決定了學校校本教研的特色,自然也體現在校本課程教材的編寫上。例如我校近年來本著“以人為本,和諧發展,實事求是,跨越發展”的辦學理念,逐漸構建了以“主體教育”為核心的校本教研文化品牌。在校本教研中,我校圍繞學校核心理念,申報了一系列省市級課題。其中,《教師責任提升研究》是武漢大學為總結和提升我校在教師責任建設方面取得的成就,探索促進學校發展的新路子,推動我校教育改革,與我校合作研究的課題。課題主持人是武漢大學博士生導師、武漢大學教育科學學院課程與教學論研究所所長李寶強。開題以來,李教授及課題組的其他專家劉恩允、李樹軍、吳仁英、薄存旭等教授多次來蘇村中學考察指導,對我校教育教學工作的方方面面提出了很多有益的建議。為推動課題研究,學校編寫了校本教材《責任教育》。該課程以提高學生的責任意識為宗旨,包括“責任勝于能力”“敬業,從珍惜自己的崗位做起”“生命至高無上,安全責任為天”“做一個柔腸鐵漢”“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家長是學生的第一任老師”“面對匿名世界”等章節,分別從責任定義、崗位責任、安全責任、道德責任、社會責任、家庭責任等方面進行了闡述。
除了《責任教育》外,我校還組織教師編寫了配合口語化教學改革而開發的《語文口語訓練》課程。
五、興趣挖掘――開發個性化師本課程
教師是校本課程開發的主體,也是校本課程實施和評價的參與者。在校本課程的開發過程中,教師的興趣、愛好、特長是校本課程開發的重要資源。為開發這部分資源,課題組在充分調研、鼓勵教師自愿報名的基礎上,組織教師結合自己的興趣和特長參與校本課程開發。如學校總務主任孫金廣酷愛書法,曾多次獲得省內外書法大獎。在學校領導的支持下,他開發了書法校本課程。學校專門為他設立了書法活動室,在2012年全縣教學視導中,他上的書法課寓教于樂,把書法教學和游戲活動、歷史文化教育結合起來,組織學生互相評價,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受到視導專家的表揚。又如物理教師秦丕太老師,癡迷神舟系列飛船的研究,經常搜集有關神舟系列飛船的圖片,學校鼓勵他開設了神舟系列飛船校本教材,豐富了學生的課外生活,受到了很多學生的喜愛。
另外,根據教師特長開發的校本課程還有繪畫、歌唱、電腦、電子商務等。
六、活動嫁接――開發個性化生本課程
個性化生本課程就是根據學生興趣和課外活動開發校本課程。例如,針對文學社活動,可以開發新聞采訪、報刊排版、社團組織、文章編輯、網頁制作、播音技巧、錄像知識、攝影知識等校本課程。我校每年都要舉行一次文學經典誦讀活動,針對文學經典誦讀活動,肖發兆老師開發了“親近經典”校本課程。本課程以弘揚傳統文化,培育民族精神,把傳統文化內化為學生的思想內涵,升華為做人的行為為宗旨,通過引導學生誦讀文學經典,幫助學生積累豐厚的文化底蘊,傳承優秀文化,弘揚民族精神,讓學生學會做人,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六年級:以啟蒙教材,精短勵志故事和名句為主;七年級:以自然風景為主,寫花、寫水、寫山、寫云等;八年級以社會人生為主:如愛國、立志、成才、勤奮等;九年級以體裁和寫作方法為主:散文、詩歌、民謠等,學習借物喻人、象征、情景交融等寫作手法。另外,配合學生課外文學經典和誦讀活動,楊敏老師開發了“口語誦讀”校本課程。
七、以“真評價”促進校本課程的開發和實施
校本課程開發出來后,必須對開發出的校本課程進行評價,這樣才能鼓勵開發者不斷提高校本課程質量,并積極開發出更多的校本課程。在評價中,我們遵循著“真評價”的原則,立足于學生發展,體現個性化、多主體的評價要求。我們從以下方面對教師的課程開發和實施進行全面評價:
課程綱要和教材的評價。開設校本課程的教師首先必須編寫“課程綱要”,同時要附有課程介紹,然后根據課程綱要編寫教材?!罢n程綱要”一般包括以下幾部分內容:課程目的、課程內容(教材)、任課教師、授課月課時數和授課范圍等。評價課程綱要和課程主要看以下幾個方面:一看校本課程是否有益于學生個性特長的發展;二是看課程是否能夠體現學校的辦學特色和管理目標,是否符合學校的辦學宗旨;三是看課程是否與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內容重復;四是看課程是否符合國家的教育方針;五是看課程是否適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六是看所開發的校本課程是否能夠滿足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七是看課程是否具有獨創性;八是看課程設計及教學計劃是否合理。
課程選擇度評價。主要通過讓學生自由選擇課程,根據課程熱度來評價校本課程實施效果。辦法是在教師申報的基礎上,然后進行篩選、梳理,最后學校制訂校本課程“菜單”,菜單中標明課程特色,以及限報人數。讓學生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校本課程。對于學生比較喜歡的課程,經過審批,可以突破人數限制。下面是我校去年的校本課程菜單:
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申報自己喜歡的校本課程。學生申請情況是課程實施的重要依據,也是評價校本課程質量以及對校本課程的課時或執教者進行調整的重要依據。
課程實施過程評價主要根據教師的工作量,教師教案、課件及使用的教學資源,教師課堂授課情況,學生評價等對教師的校本課程教學質量進行評價。
課程形成性評價。一般在期中或期末組織,形式靈活,根據校本課程的特點,有的采用筆試的形式,有的采用群體評價的形式,有的采用答辯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