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27 11:21:1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兩學一做匯報材料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高度重視,迅速傳達
檢查結束后,局機關支部立即召開支委會會議研究部署,黨支部書記同志傳達了縣直機關工委督查組反饋的問題,并就我局前一階段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中存在的突出問題,組織支委會成員進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逐條逐項提出整改意見,并落實了相關責任單位和責任人,堅決按照要求立即整改到位。
二、明確任務,立行立改
9月22日,縣農糧局黨支部召開了 “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和黨建工作督查情況整改落實推進會。會上,書記傳達了督查情況反饋意見,并結合全局“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工作開展情況、存在問題及下一步整改意見,提出了具體要求。
一是明確工作任務,認真組織開展學習教育“回頭看”。各支部按照《整改清單》,逐條逐項對照,認真進行補缺補差,重點抓好專題學習、專題研討、專題黨課、專題活動等重點工作任務。各支部書記要以上率下、以身作則,帶頭講黨課、帶頭學習,發揮引領示范作用。廣大黨員要主動參與到“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立足工作崗位、履職盡責,時刻銘記黨員身份,自覺愛黨護黨為黨,敬業修德,奉獻社會,服務群眾。
【關鍵詞】科學 實驗 細節
一、實驗材料準備的細節
作為農村小學,沒有配備專門的管理員來為科學教師配備科學實驗儀器。而科學教師,課時量安排得滿滿的,學校在考慮課時配備量的時候,很少顧及實驗準備時間。因此幾乎沒有課前和課間準備的時間??紤]實驗材料時,筆者認為科學實驗準備工作應由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學生自己能準備有結構的實驗材料也是科學探究能力的重要體現,因此我們要動員、鼓勵、激勵學生去收集一些材料。讓學生去收集材料要注意做到以下方面。
1. 激發學生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
2. 收集的材料應由易到難,并注意不挫傷孩子們的積極性。
3. 發揮集體的力量,建立材料準備的表揚機制。
通過這些手段,讓學生參與到材料的準備工作中來,為學生今后獨自開展實驗打下良好的基礎。材料的選擇應考慮典型性,課前教師應該選幾種材料做一做,看看實驗的效果再決定取舍。 一旦學生忘記帶材料了怎么辦?如果老師也沒帶,實驗就沒法順利進行了。因此教師要有兩手準備,預先準備一些實驗材料。如果學生也帶來了一些實驗材料,我們就可以分更多的小組來進行實驗,學生動手的機會就多了,研究也可以進一步深入了。
二、實驗材料處理的細節
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的進程,依據實驗需要,將實驗材料采取靈活多樣的、恰當的時機分批發給學生。小學生活潑好動,桌上擺放了所有所需的實驗材料,學生容易分心,反而影響實驗的進行。而且材料一下子出現,也失去了實驗的部分吸引力。實驗材料不能全部發給學生,應把后面實驗的材料收起來,放在比較隱蔽的地方,需要的時候再發下去。學生在許多實驗材料的吸引下,會不由自主地去玩,這是孩子的天性。而把材料收起來,就避免了材料吸引學生,從而讓學生將注意力集中到實驗現象的匯報和交流上來。實驗結束后,再請各小組把材料放回原處。這一個個細節,一些教師認為沒關系,筆者卻認為有時這恰恰是造成實驗課上教學秩序混亂的原因。
三、實驗時間控制的細節
科學教學中,學生的分組探究活動是最重要的教學環節,學生實驗的時間應當充足,便于有足夠的時間去探究。教學中教師應結合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和學生的實際能力,合理安排,把握好每項活動的節奏和時間。我們在科學課堂上,常??吹竭@樣的情景:教師還沒有宣布實驗開始,學生就已經迫不及待了;教師宣布實驗結束,學生還余意未盡,仍在繼續實驗不肯停手。這個時候,教師不得不采取各種方式,來組織他們趕快坐好。有時學生進行實驗還不滿1分鐘,或者絕大多數小組沒來得及完成實驗,教師就迫不及待叫停,讓學生來匯報實驗現象了。這樣做學生會有多少發現,能得出怎樣的結論呢?要做到既要保證學生有足夠的活動時間,又不能浪費時間,只有這樣才能使課堂中探究活動的效率得到提高。
四、實驗中細心觀察的細節
如果說實驗前注重細節的考慮是做一個成功實驗的重要前提,那么在實驗中注重細節的觀察則是實驗的核心部分。有一位老師上《把固體放到水里》一課,準備了許多常見的材料,其中有粉筆、棉布等,實驗中學生只是把材料放入水中,看它們沉還是浮,而對于沉的過程中有些什么變化,為什么會沉等學生沒有關注、思考。特別是粉筆、棉布,其實這兩個材料非常好,它們不僅由浮到沉,而且還伴隨一些現象發生。若是沒有引導學生認真的關注,就不能獲取豐富的信息,一次非常好的培養學生細心觀察的機會也就錯過了。如果我們平時注重培養學生細心觀察的習慣,經常提出這方面的要求,就能使學生在實驗中變得嚴謹細致,從而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科學的實驗態度。
五、實驗中科學記錄的細節
科學地做好實驗記錄并養成良好的習慣,是科學課的教學任務之一。實驗記錄應該是科學課的書面作業,教師應該加強指導學生做好實驗記錄:①實驗時隨時記錄,否則實驗結束后,學生很難如實、完整匯報實驗的數據、現象;②要確保實驗數據的真實性,活動記錄要求實事求是;③實驗記錄單可以是書后的,也可以是科學活動手冊的實驗記錄,或者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自行設計實驗記錄單;④實驗記錄內容可以反映學生探究活動的過程、數據、發現、問題等;⑤記錄格式可以是文字、圖畫、表格、圖表等;⑥記錄字跡要求端正,圖表要正確美觀。
細節決定成敗,在實驗中的一個微不足道的細節,可能預示著一個重大的發現。在我們的科學課堂中這樣的細節很多。因此,我們要關注實驗的細節,與其為了體現完整的課堂結構匆忙的“趕路”,還不如在一個不起眼的細節上反復挖掘,以致深入。讓學生把這些由習慣變成自然,從小養成細心做事、細致觀察的好習慣,讓習慣成為品質,這是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也是有利于學生終身發展的。
【參考文獻】
[1]劉格林.淺論科學課中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中旬),2012(09).
[2]王美芳.提高學生科學實驗能力的策略探究[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09).
教學目標:
1、經歷具體實物中抽象出角的過程,直觀認識平面圖形角,了解各部分名稱,知道角有大小,能判斷一個圖形是不是角,。
2、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角,積累活動的經驗,感受角的特點,體會角的變化過程,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角的直觀認識
教學難點:角的大小與邊的關系。
一、導入:
師:今天老師想跟同學們做個猜一猜的游戲,猜猜它們的形狀
師:出示圖形,你們在猜最后這個圖形時為什么不說是三角形或長方形呢?前面幾個圖形他們共同的特點是什么?
師:他們都有
“角”,角就是我們這節課要認識的新朋友。(板書“認識角”。)
二、新課
1、指一指:
師:角總是藏在我們周圍的物體中。把你們找到的有角的物體拿出來,哪一組同學來匯報一下,你從什么物體上找到了角,選擇其中的一個角指給大家看看。(指導指角的方法)師:角是一個點嗎?誰能完整指出角,師生共同指一指角
師:我這也找到了一些藏著角的物體,你們看,現在我要把角請出來,仔細看。(放課件)這些圖形都是角,想更深入地了解角嗎?(想)
2、小組活動1:學一學
師:小組合作,完成以下學習任務:
(1)摸一摸:摸一摸三角形學具的一個角,互相說說你有什么感覺。
(一人展示,拿三角板帶大家一起,摸一摸,說一說)
師:通過摸一摸,仔細觀察這些角有什么共同特點?
(2)畫一畫:畫一個角,并且標上角各部分的名稱。(課本84頁)(1人邊畫邊講解)
師補充:我們在兩條邊之間用一條小弧線作為角的標記,以后可以用這個方法表示角
(3)填一填:角有()個頂點,()條邊。
(4)師:角的一個頂點是……,兩條邊是……判斷一個圖形是不是角,就要看有沒有尖尖的頂點和兩條直直的邊,你能在教室里找一找角嗎?下面老師要考考你認不認識角。
(出示課堂檢測題,第1題口答,第2題小組討論)
2、小組活動2:做一做
師:剛才我們找到了角,還能把它畫出來,想不想動手做一個角呢?(想)請從你們桌上的
筐里選擇材料:(1)選擇你需要的材料,動手制作一個角。
(2)組內互相說一說:你是用什么材料做的角,指一指頂點和邊在哪里?
師:哪一組來展示你們的作品,(展示時,說一說你用什么做的,指一指,頂點和邊。)
展示完問:其他組有不同的嗎?
3、小組活動3:玩一玩
師拿一個活動角:下面我們來比比角,好嗎?我伸出我做的角,看誰根據指令做角快速。
師:先用邊較長的活動角做一個角,要求學生:做一個比我的角大的角。
師:再用邊較短的活動角做一個角,要求學生:做一個比我的角小的角。
師:想一想,什么情況下,角越來越大,什么情況下,角越來越小?
小組里的同學互相說一說。(生發言)
師:通過剛才的活動,思考:角的大小和什么有關系?
師:生活中有像我們做的活動角一樣的物體
觀看扇子打開,剪刀合攏的過程,發現我們早已在生活中見到角的大小了。
師:生活中,還有這樣能活動的角嗎?(鐘面)轉動鐘面上時針和分針,可以形成各種大小不同的角。(85頁第3題,問:哪個角最大,哪個最小,為什么?)請學生口頭做出判斷,并講明原因。
(2)猜一猜,比一比:
小結:角的大小和邊的長短沒有關系。(沒有)板書
三、小結:這節課我們認識了哪個新朋友?(角)下面有一首兒歌,對角有了全面的概括。
角
我
是
一
個
小
小
角
一
個
頂
點
兩
條
邊
想
知
我
的
大
與
小
只
看
開
口
不
看
邊
關鍵詞:觀念;情境;自主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12-101-01
在實施新課程改革過程中,我認為應從以下幾點做起:
一、新課標要轉變教育觀念,樹立主體性教學意識
在過去傳統教學中,常常出現重老師“主導”輕學生“主體”,重“知識”輕“能力”,重“結論”輕“過程”的現象,學生只能被動的接受知識,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意識,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差。因此,作為數學課教師,首先轉變教育觀念。在備課時,要把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思想意識貫穿進去,使數學課教學過程成為一個開放的、活潑的、富有創建的教學過程。
二、要創設問題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自主性
要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動機,就必須創設一定的問題情境,把學生引導到有關的問題中去,在問題情境中誘發學生探求性的思維活動,以增強教學的感染力。問題的情境要做到有新意,有趣味性,能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受到一定的啟迪和教育。為 了更好地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就應該鼓勵學生多問,學生有問題可問也就有了研究的目標和方向。要做到這一點,我認為應該注意以下兩點:
首先,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要求學生在學科領域和現實生活中, 通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調查研究等活動獲取知識,培養能力。因此教師要從問題入手,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本著“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的原則,抓住契機,精心設計問題情境,誘發學生質疑,并且自主尋求問,題的答案。
其次,創設一定的問題情境。研究性學習重在提高學生對書本知識的思考,運用和評判能力,從中發現有探究價值的東西。有些問題需要學生自己提出,如果沒有一定的問題情境,是很難引起學生的探究興趣的。因此,在進行研究性學習時,教師應該給學生營造問題情境,學生才能產生探究的欲望。,
三、新課標要聯系生活實際,激發自主學習的能動性
數學是研究現實世界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的科學。數學來源于現實并為現實服務,尤其是小學數學與生活實際緊密相連。在教學中除了用生活中的實際事例幫助學生理解數學概念、法則、公式外,運用數學來解決實際問題,學生感到親切,有意義,興趣盎然。
四、發揮教材情感因素,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創造性
數學教材蘊含豐富的情感因素,教師在教學中要緊緊抓住這些情感的激發點,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在學習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課本中還有不少練習題就是向學生進行教育的‘好材料,我們教師要有意識地讓學生在有計算的同時進行對比思考,從中培養創造性和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五、尊重學生的人格,熱心地關注每一個學生
新課程改革要求我們教師尊重學生的人格,熱心地關注每一個學生,熱情地幫助每一個學生,耐心地指導每一個學生,仔細地發掘每一個學生的潛能,善意地贊美每一個學生的閃光點,從內心深處喚起每個學生對知識的渴求欲,為每個學生的發展提供機會和空間。
如我在教學二年級數學上冊第二單元退位減法這一節內容時,先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師:昨天,老師讓同學們收集了有關北京申奧的信息,誰愿意說
一說?學生爭先恐后地回答
師:是的,這份激動真讓人難以抑制,,我相信每一個中國人都非常自豪。在昨天的學習中,我們知道北京以34票的優勢勝出多倫多,那么從票數上,你還想了解什么?學生七嘴八舌的提出問題
師:你們想了解的問題可真多,別著急,我們慢慢來。先看第一個(出示例2)5 6-18。觀察實踐,探求新知。我問:你會算嗎?試著做一做,遇到困難時也可以借助我們的好朋友小棒來擺一擺。
師:把你的好方法和你的合作伙伴互相說一說,看誰說的又好又有道理。(學生小組交流匯報成果)
師:同學們討論得真激烈,,誰愿意說說你的方法?
學生紛紛爭著舉手回答說出各自的方法。這時,我準確地把握住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關系。先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去獨立思考,探索5 6-18的計算方法,然后提出合作交流的要求。這樣學生有思考,有方法,在交流中才有話說,從而達到相互啟發,共同提高的目的。我接著問:還有不同的方法嗎?學生匯報自己的方法
小結:像這樣如果個位不夠減從十位退一的減法稱為退位減法,退位時在十位上點一個小圓點。
師:同學們的方法這么多,你最喜歡哪種?
關鍵詞: 商務英語 任務型教學法 應用方法
一、引言
英語閱讀教學是高職商務英語專業教育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更是學生掌握日后工作所需知識的一大平臺。然而高職商務英語閱讀課還存在大量的問題,如:學生閱讀技巧匱乏,大部分商務英語專業學生英語水平較低,詞匯量比較小,學生接觸的商務知識面較小,而且合適的教材和參考資料比較少。因此,怎樣改進教學,迅速提高高職學生的英語閱讀水平是急需解決的一個難題。本文擬針對高職商務英語閱讀教學的現狀及問題、解決問題的對策等方面展開討論。
二、商務英語閱讀課程和教材分析
商務英語閱讀的實用性非常強,以西方報刊中的報道和論述國際商務的文章為主要內容,集英語語言學習和國際商務知識的傳授于一體。教材所選文章雖在內容上與普通報刊有所不同,但在語言的表達上具有一般新聞報刊的特點,如語言洗練、形象生動,多使用省略、引語、插入語、倒裝及同位語等。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當通過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閱讀和訓練,擴充國際商務背景知識,使學生掌握這類文章的文體、語言和內容特點,提高語言欣賞和理解能力,培養學生收集、整理和研究國際商務信息的能力,鍛煉其邏輯思維能力。
三、商務英語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筆者在實際的教學中發現學生在學習這門課時,普遍缺乏學習興趣和動力,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專業知識不夠扎實。商務文章涉及的主題廣泛,涵蓋了當今國際經貿最重要的領域和常見的經濟現象,反映了西方國家學者和專家的觀點。因學生對相關的經濟理論知識不了解,所以很難理解句子之間的內在聯系。第二,受傳統學習方式的影響,學生缺乏分析問題的邏輯思維能力,而且養成了不良的閱讀習慣,如唇讀、筆讀、有聲閱讀、回讀等。第四,學生閱讀的主要資料還是依賴閱讀課本,僅限于課本的閱讀很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增加他們的外貿知識。
四、任務型教學法及其應用于商務英語閱讀教學的理論基礎
任務型教學(Task—based instruction)是建立在二語習得研究基礎上的一個有重要影響的語言教學途徑。它強調“從做中學”(1earning by doing),使學習者以參與、感知、體驗、互動、交流、合作的學習方式,充分發揮自身的認知能力。為了完成任務,學習者以意義為中心,盡量調動各種語言和非語言資源,進行意義共建,以達到解決某種交際問題的目的。根據建構主義的學習觀和教學觀,學習是學習者主動地體現內部心理表征的過程。知識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建構意義的方式而獲得。
五、商務英語閱讀課的任務型教學模式
(一)任務前期準備
本階段為起始階段,主要介紹主題和任務。教師為學習者提供與主題有關的信息輸入,引導他們熟悉主題和學習目標。教師呈現任務、啟發擴散、提出要求等。斯柯翰認為本階段的目的是呈現任務主題、激活背景信息、減輕學習者認知加工負荷。
(二)任務環節
本階段為主體階段,主要分析學習者為達到學習效果所需完成的職責,包括任務、計劃和匯報等。
1.任務
任務是整個教學環節成功的關鍵。教師向學生布置設計好各項任務。課堂主題是總任務,還可逐層分為各種分任務、小任務等。斯柯翰認為,有效的任務應具備以下5個特征。
(1)意義是首要的;
(2)有某個交際問題要解決;
(3)與真實世界中類似的活動有一定關系;
(4)完成任務時首要考慮根據任務的結果評估任務的執行情況。
2.計劃
學生按照教師布置的任務進行準備,包括商務信息準備和語言技能準備,為下一個步驟匯報做準備。學生以個人或小組為單位,主要通過閱讀教學材料,對如何完成任務進行規劃,教師從旁提供指導協助。
3.匯報
這個步驟主要展現學生的學習成果。學生個人或小組代表把準備好的任務完成解決方法向全班展示,全體學生可以從展示中獲取更多新信息。教師對每一個解決方法進行點評。
(三)語言要點
本階段為延伸階段,主要提高學習者的語言技能,包括分析和練習等。
1.分析
教師對教材閱讀材料上出現的語言要點進行分析。學生經過前一階段的閱讀、討論和表達,已對閱讀材料傳達的商務信息相當了解,這為學生獲取語言信息打下了基礎。
2.練習
對語言形式的分析不能脫離有針對性的語言練習。這種練習不應是機械的語言形式轉換,而應是與語言實踐相關的活生生的話語。練習包括口頭練習和書面練習。語言練習應講究形式的多樣性與內容的實踐性和趣味性。常見的語言練習有朗讀、背誦、翻譯、對話、復述、演講、表演、寫作等。
(四)補充
本階段為后續階段,主要檢查任務的完成狀況和展望下一步任務,包括評估、反饋和完善等。
1.評估
對學習者任務完成狀況進行評估是本模式的重要步驟。評估能激發學習者的任務參與熱情,提高學習效率。評估分為教師評估、學生自評和互評、師生互評等。教師應根據課堂學習目標,結合學生學習基礎和學習環境等客觀因素,設計評估標準,與任務一起向學生公布。評估內容包括商務知識和語言技能。
2.反饋
教師把有關學生任務完成狀況的評估意見反饋給學生,學生把有關教師設計、指導任務的評估意見反饋給教師,兩種反饋均起著重要作用。學生根據反饋意見檢驗學習成果,檢討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教師根據反饋意見重新審視任務的設計和評估,及時調整教學。
3.完善
教師綜合考慮學生在任務完成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反饋意見,對任務布置和評估標準設定中的不足進行整理、改進,把未能完成的任務逐一做好記錄,以便在制定下一個任務時完善提高。
六、結語
商務英語閱讀課任務型教學模式具有很強的系統性和實踐操作性,在教學實踐中起著重要的指導作用。任務型教學模式對教師的個人素質、專業水平、知識結構等方面提出了更高標準要求,不能照本宣科,不能搞一言堂,而要隨時把握學生需求,熟悉教材,熟練掌握商務知識和語言技能。
參考文獻:
[1]Candlin C N,Murphy D.Language Learning Tasks.
[2]London:Prentice—Hall International,1987:5—22.
在人教版三年級下冊“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教學中,學生中經常會出現這樣一種現象:在豎式計算中,學生本來應該用第二個因數的個位、十位上的數分別去乘第一個因數,再把兩次乘得的積相加,但每次都有學生用第一個因數的個位、十位上的數去乘第二個因數,再把兩次乘得的積相加,即教師稱之為倒乘的不規范的計算,如:
學生為什么在統一計算方法以后還這樣做呢?是課堂上沒有學透算理與算法嗎?是統一成規范計算方法時學生有異議嗎?只有找到正確的答案,對學生的不規范錯例進行歸因分析,教師才能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反思教學設計與方法,以便及時作出調整。
二、分析現象,尋找原因
三年級教師針對這一現象開展了分析研討活動,并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分析了教材,提出教材例題選取的數據不利于學生計算方法的規范掌握。
教師首先細致地分析了教材的設計,發現例題中選取的數據易對學生產生誤導,如教材第63頁例1:買1套(書:圖片出示)12本,每本24元。一共要付多少錢?
教材第65頁例2:圍棋棋盤面由縱橫各19道線交叉組成,棋盤上一共有多少個交叉點?
觀察上述兩道例題的豎式,發現無論學生是用第一個因數的個位與十位上的數分別去乘第二個因數,還是用第二個因數中的個位與十位上的數分別去乘第一個因數,乘得的每步積完全相同,從表面現象看不出計算方法是否規范、是否有倒乘的現象。這樣的例題給學生造成計算方法掌握得不夠規范是有可能的,容易讓學生混淆計算的步驟。那么,是否例題數據選擇不當是造成這種錯誤的根本原因呢?
在一次數學同課異構教學比武中,教師們進行了不同的教學設計:有的改變了教材,更改了例題中的數據,也有的使用教材中的例題展開教學。筆者重點觀察了兩種具代表性的教學設計(分別見A教師與B教師的教學片段),選取的教學例題材料如下表所示:
A教師 B教師
買1套(書:圖片出示)12本,每本24元。一共要付多少錢? 機器人(圖)每個23元,老師一共要買12個,應付多少元?
預設:B老師選取的數據更有利于學生避免倒乘的不規范計算
【A教師教學片段】
師:買一套書多少錢,可以怎么計算呢?
生:12×24。
獨立探究,匯報交流口算方法。
生:先算10本書多少錢,再算2本書多少錢,再加起來。
生:也可以先算2本書多少錢,再算10本書多少錢,再加起來。
結合圖分成10本和2本。
……
匯報交流筆算方法。
師:說一說你是怎么算的。
生:我是這樣算的……
師:誰聽懂了?剛才他第一步算什么?第二步呢?那第三步呢?(師逐步引導規范說法)
溝通:豎式計算和剛才的口算有什么聯系嗎?并結合圖理解。
【B教師教學片段】
師:老師要把12個機器人全買下來(黑板貼圖),需要多少錢呢?
生:23×12。(師板書:23×12)
獨立探究,匯報交流口算方法。
師(指圖):他先算……再算……
生:先算2個機器人多少錢,再算10個機器人多少錢,最后加起來就是12個機器人的錢。
生:我是先算23×2=46,再算23×10=230,最后把46和230加起來就是276。
師:能說說每一步分別在算什么嗎?(把黑板上的機器人分成2個和10個兩堆)
……
匯報交流筆算方法。
師:像這樣列豎式計算的同學有哪些?誰來當當小老師,講講你是怎么算的呀?
生:我是這樣算的……
師:誰聽懂了?剛才他第一步算什么?(再請一學生說。師:哦,第一步是用第二個因數個位上的2去乘23,二三得六,二二得四)第二步呢?(對呀,第二步是用第二個因數十位上的1去乘23,一三得三,一二得二)那第三步呢?(第三步是把這兩步積相加等于276)
……
筆者對兩個班學生完成的“做一做”鞏固練習的計算錯誤進行了收集分析。發現兩個班的學生都存在一定的錯誤,例如在把兩步乘得的積相加時,其中的一步計算用了乘法等。去掉這些錯誤,筆者發現有倒乘現象的學生每班各有三名。這個結果讓我們陷入了沉思:怎么跟我們的預設不符呢?
觀察這兩位教師的課堂教學,雖然選擇了不同的教學材料,但教學過程與方法卻非常相似,把口算過程、豎式計算過程以及與圖一一對應起來,使算法與算理相結合,易于學生理解和掌握,學生對于計算過程與計算方法有非常清晰的認識。并且在接下來的過程中進行了各種形式的鞏固練習,如豎式計算鞏固、判斷改錯等,讓學生在練習與錯例分析中進一步明確了算理,鞏固了計算方法。由此算理與算法相結合,多道算式、多種形式的練習,使得A教師也減弱甚至規避了原有數據可能帶來的不利影響,使兩位教師教學后的學生倒乘的不規范的錯例數量基本相同。
那么課堂教學設計合理,教學過程如此扎實,怎么還有倒乘的不規范計算存在呢?
筆者對產生錯誤的學生進行了訪談: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是怎樣的?(學生基本答對)你為什么這樣計算?(指的是倒乘的算式)學生共反饋了這樣三種理由:“兩種乘的方法都可以的,結果反正是對的?!薄斑@是我一開始想出來的方法。”“有的算式這樣乘反而簡單,例如……”從訪談結果看,學生對計算方法是理解并掌握的,但在計算過程中選擇了自認為合理的、獨創的、較簡單的方法。
三、反思教學,改進提高
教師對教學中學生出現的各種問題,是否能針對原因作出恰當的處理,是提高教學效率的重要因素。
(一)精準解讀教材,適當處理教學材料
目前教師正在使用的新教材,無論在教學內容的編排上,還是在教學理念的指導上,和原教材相比較都有很大的改變。在教學中,分析教材是教師的基本功,也是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發展學生智力的關鍵所在。只有真正地讀懂、讀透新教材,理解意圖,才能精心設計教學,生成精彩的課堂。因此,教師要盡可能“用好”“用足”“用活”“用實”“用新”教材?!坝煤谩本褪且诮滩?,明了例題所蘊含的特定意圖、練習中每一道習題的不同層次的要求;“用足”就是拓展、挖掘教材所蘊含的豐富素材和內容;“用活”就是根據實際情況大膽創新,顯現思維的層次性、題材內容的創造性、活動過程的探索性、學習方法的多樣性、學習空間的開放性;“用實”就是要切合本地實際和學生實際,貼近學生生活;“用新”就是要捕捉最新的學習信息和資源。同時,教師應站在學生的視角去思考問題、組織教學,要敢于對教材質疑,有整合與改變教材的能力,選擇最適合自己所教學生需要的學習材料。如上述教學片段,教師就可以改變例題中的數據進行教學,即使沒有優秀教師的深厚功底,也可規避教材帶來的不利影響,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二)客觀分析學情,找準成因對癥下藥
在教學過程中,當學生出現各類問題時,教師應基于客觀的態度、借助一定的科學方法去分析問題,而不是憑主觀去猜想。從課堂教學實際與學生的心理出發,通過課堂觀察、對比分析、學生訪談、實踐嘗試等多種方法找到問題的癥結所在,并對癥下藥。學生出現錯誤的成因有很多,教師首先要分析不同的錯誤成因:是教師問題、教材問題還是學生問題;是個別現象還是普遍錯誤;是巧合還是有特殊原因等,區別對待。例如,個別學生錯例現象可以進行單獨輔導;集體出現的錯誤則因反思自己的教學是否有不恰當的地方,整體補救。當然,教師如果能事先預知學生可能出現的錯例現象,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設計,比事后反思改進要好許多。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不斷積累經驗,提高自己研究與改進的能力。
(三)把握最佳教學時機,滲透優化思想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注意把握最佳的教學時機,建構正確的知識體系。例如在教學開始時較快地展開新授部分的教學,牢牢把握學生注意力最集中的時間段,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參與度與學習興趣,正確掌握所學內容。再者,根據學生先入為主的認知特點,如在學生嘗試練習后反饋時,先反饋正確的解法,分析原因,探究方法,再反饋錯例對比分析加強印象,提高認知的正確率。
一、展示學習目標
[知識目標與技能]1. 通過實驗探究,了解杠桿的平衡條件;2.了解杠桿在生產和生活中的應用.
[過程與方法]通過“杠桿平衡條件”的探究,體驗科學探究的方法與科學探究的環節.
[ 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實驗探究培養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和認真、細致、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以及學生合作探究精神.
[學生活動] 對照目標和自學提綱明確時間、明確內容、明確方法、明確要求,自主學習.
設計思想:學習目標要充分體現學什么?怎么學?目標的表述要具體、適宜、簡單、明確,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沿著確定的目標進行學習活動.
【學習重點與難點】
學習重點:杠桿的平衡條件學習難點:杠桿平衡的應用.
課型:探究課
學習方式:自主、合作、探究
教學方式:引導-探究, 參與-活動
實驗器材:杠桿、鉤碼、支架、多媒體與實物投影
二、任務驅動問題導學
視頻播放(趣味小實驗),如圖1所示,從支點處將平衡的杠桿分成兩段,分割后左、右的木塊質量相等嗎?用天平稱量了一下右端的木塊質量大,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咱們就來學習相關的知識?
[學生活動]觀看、猜想、思考.
設計思想:“學源于思,思源于疑”,讓學生養成發現問題、提煉問題、敢于質疑、博采眾長的良好學習習慣,意在培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生的科學思維和科學意識.
三、小組合作組內交流
[錯中學]請同學們展示、交流學案中答案的正誤.
1.杠桿的平衡是指水平靜止或均速轉動
2.杠桿的平衡條件數學表達式是F1×L1=F2×L2
3.請在圖2中作出F1的力臂如圖3.
4.在圖示4中某點施加的力的方向不同,彈簧秤示數相同嗎?
5.圖5中的裝置甲和乙,所處的狀態是杠桿平衡嗎?實驗時為什么要選用圖乙的裝置來探究平衡條件?
答:圖乙是杠桿平衡,圖甲不是,選用圖乙的裝置來探究平衡條件便于操作.
[學生活動]結合學習目標、課文和學習提綱,以組為單位討論,嘗試解答、訂正學案中“學中議”問題并訂正答案的正誤,發揚團隊精神,群體展示小組解決不了的問題(3 min)
設計思想以建構主義思想和生本教育理念為指導,以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為原則,先學后教,以學促教.
在這個環節中,指導學生采用如下兩種學習方法,即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自主學習意在于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使其學會認知,學會學習,為其以后的終身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學會合作是21世紀人才的重要素質之一,合作學習意在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及團隊意識.
[學生活動]了解學生自主閱讀材料
【知識鏈接】自行車上的杠桿.
設計思想:“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是課程理念之一,為此,設置貼近學生生活,符合學生認知特點的知識鏈接,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學習和探索掌握物理學的基礎知識,并能將其運用于實踐,為以后的學習、生活和工作打下基礎.
【自學反饋】通過自學,我的疑問和困惑是.
本節課我想提出的問題或發現的問題:.(3 min)
設計思想:學習者的自主建構、自主探究、自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是培養學習者的創新精神和能力重要途徑,而形成性評價幫助教師獲取信息,對教學進行調整,使之更富成效的重要的環節.
4實驗探究合作釋疑
探究:杠桿平衡的條件
做中學(方案1):
做一做:請同學們按圖6,利用杠桿、鐵架臺、鉤碼,使杠桿平衡起來,并設計實驗方案和數據表格(16 min).
方案1:實驗數據表格(并將數據填寫在表格中):
[學生活動]先做后學,然后總結平衡條件、實驗方案、和數據表格的設計.
[議一議]圖7中實驗方案所得到了數據和結論如下表,請判斷正確與否,并說明理由和改進的方法.
甲組 乙組次數 動力 動力臂 阻力 阻力臂 次數 動力 動力臂 阻力 阻力臂1 0.5 4 0.5 4 1 0.5 4 0.5 42 1 3 1 3 2 1 3 1 33 1.5 2 1.5 2 3 1.5 2 1.5 2結論 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動力×動力=阻力×阻力臂[學生活動]學生分析、判斷,合作討論.
[做一做]這是老師所設計的另一種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方案,如圖8所示,請同學們分析下列實驗方案的數據,歸納三力作用下杠桿平衡的條件.
【實驗探究合作釋疑】
次數 力F1/N 力臂L1/cm 力F2/N 力臂L2/cm 力F2/N 力臂L2/cm1 1 6 0.5 3 1.5 52 2 3 1.5 1 1.5 33 1 7 0.5 2 1 6實驗結論[學生活動]學生分析、判斷,合作討論.
5群體匯報評估交流
(1)群體交流實驗設計的方案、結論,或提出困惑、疑問.(3 min).
(2)本節課有沒有發現新的問題:.
[學生活動]組間群體交流展示和分享探究的結果.
設計思想:從矛盾論的角度來看,內因是事物發展的依據,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依據,所以,教師讓學生利用實驗器材使自己的杠桿平衡起來,先做后學,引導學生經過自主、合作,設計實驗方案與步驟,設計數據表格與收集實驗數據,展示探究實驗過程,通過小組分析和討論,再由其他小組進行論證,并指出他們存在的問題,全班一起分析原因,關鍵地方在老師的指導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適時點撥、概括,從而保證課堂教學的效果.在這個環節中筆者采用“引導-探究”、“參與-活動”的教學方式.這樣設計能使新知識條理化、清晰化,便于學生接收和學習,加深記憶.
【錄音播放】光輝燦爛的中華文化.(3 min)
[學生活動]學生觀看、分享前輩的研究成果.
設計思想:在學生經歷杠桿平衡條件環節之后,筆者將利用多媒體的優勢表現力與情感教育的整合,最大限度的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激勵學生勇于探究的科學精神,使之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6激活思維應用評價
[學中用](5min)
1.如圖9中,在一質量不計的杠桿兩端分別放兩支蠟燭,且m左=2m右同時點燃1分鐘后,你能用最好的方法確定杠桿的狀態嗎?由此你還想到什么?
2.取一根粗細均勻的鐵絲,在中點用懸線掛起來,鐵絲恰好平衡,如把其右端對折起來(如圖10),那么它是否還能保持原來的平衡狀態呢?
[學生活動]學生自主解答,集體展示、匯報交流.
7布置作業
做一做:利用快子、螺絲帽、細線、曲別針自制一把桿秤.
[學生活動]學生歸納總結、交流.
設計思想:為了能夠讓學生鞏固本堂課的學習內容,筆者通過布置作業,使學生的學習不僅要面向現實生活,而且培養其學無止境意識.
8《探究杠桿平衡條件》一課的點評
總的來看,該課體現了“從物理走向社會,從社會走向物理”以及“注重科學探究,提倡學習方式多樣化”的基本課程理念.
8.1從認識論角度看知識構建
(1)注重情境創設.每一個知識層框都利于多媒體或實驗創設情景,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欲望,同時也有助于問題的解決.
(2)問題的設置圍繞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科學合理,有利于學生學習的建構,切合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建構主義思想的宗旨,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
8.2從系統論角度看教學過程
從系統論看教學設計的思路.本節課課堂結構的展開按三個知識層框(錯中學、做中學、學中用)遞進設計,從每一個知識層框的處理來看,又按照“問題提出、實驗探究、應用”順序進行,既有對杠桿知識的拓展,又有深層次的挖掘,思路清晰,結構嚴謹,密度合理.
8.3從方法論角度看方法滲透
(1)教學策略.以問題拓展為主線,以實驗探究為依托,借助多媒體的優勢表現力,實現設疑與釋疑,探究、體驗、構建與方法的有效整合.
(2)學法指導.一是教育學生養成勤于思考,勤于動手學物理的習慣;二是讓學生學會從物理現象中總結物理規律,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探究的全程思維.
8.4從實踐論角度看學習效果
(1)三維教學目標的整合
將物理知識、操作技能、科學方法和理性思維分層融合,有機滲透于學習的情境中,激勵學生的自主探究,讓學生與外部環境相互作用實現同化和順應.經歷探究讓學生有一種成功感,滲透STS,培養學生注重科技發展、關心熱愛科學的情感.集中體現了新課程的基本理念,集中體現了素質教育在物理課程中培養的基本途徑,集中體現了學生全面和諧發展、個性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客觀要求.
(2)重點與難點的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