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27 11:21:0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鄉村環境整治方案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以人為本、注重民生,圍繞建設農村生態文明的發展目標,全面貫徹落實農村“以獎促治”政策,統籌規劃,突出重點,集中資金,整村推進,連片整治,解決我縣重點流域和區域突出的農村環境問題。通過連片整治和示范帶動,推廣一批農村環保實用技術,建設一批示范工程,推出一批典型鎮村,使農村環境面貌得到改善,實現農村經濟社會發展與農村環境保護良性互動,促進農村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發展道路。
二、總體目標和基本原則
(一)總體目標:圍繞“水源清潔、家園清潔、田園清潔”目標,采取“抓點、帶線、促面”方式,通過連續三年的連片整治,使全縣農村環境突出問題得到根本解決,農村生活污水、垃圾和畜禽養殖廢棄物得到有效處置,農村環境管理體制和長效機制進一步健全,村容村貌煥然一新,人居環境全面改善。
(二)基本原則
1、政府主導,多方參與。以政府為主導,充分發揮資金的引導作用,調動社會各級參與農村環境治理與建設的積極性,加強配合,上下聯動,確保連片整治工作扎實有效推進。
2、注重實效,農民受益。通過有針對性地實施農村環境連片整治,切實改善示范區域內農村的生產和生活環境,使農村環境連片整治工程深入民心。
3、規范管理,公開透明。建立健全管理制度,規范工作程序,加強項目資金管理,接受社會和群眾監督,切實做到公開、透明。
三、工作內容
結合我縣生態縣創建、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和城鄉環衛一體化管理工作,優先支持新型農村社區、已基本完成農房建設的行政村。年重點開展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建設一批符合農村實際的垃圾收集處理設施,妥善處理農村生活垃圾,建立長效運營管理機制。確保整治村莊的生活垃圾清運率達100%,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70%以上。
四、示范區域選擇
(一)全縣垃圾處理現狀。當前,農村生活垃圾、畜禽養殖、廢棄塑料薄膜、農藥、化肥等造成的污染不斷增多,加上農村環?;A設施建設滯后,使村鎮環境“臟、亂、差”問題日益凸顯,嚴重影響了農村居民的生產生活環境。
(二)示范點概況。按照國家確定的示范區域選取的原則,結合我縣實際,確定8個社區為年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示范區,然后以點帶面,逐步推開。這8個社區涵蓋76個行政村45342口人。
五、農村生活垃圾處理方式和保潔體系
(一)農村生活垃圾處理方式。結合我縣城鄉環衛一體化管理實施方案,按照“戶分類、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的原則,逐步建立健全“統一保潔、統一收集、統一運輸、統一處理”的村鎮生活垃圾集中處置體系。農戶將生活垃圾進行分類,各村將有機垃圾就地處理,對金屬、玻璃、塑料等垃圾回收利用,將建筑垃圾用于場地平整,對農戶分類出的無機垃圾統一收集,集中運到鎮垃圾壓縮轉運站,對不適合做填埋處理的垃圾,由環衛部門將垃圾運至生活垃圾處理場統一處理。
(二)保潔體系。各鄉鎮(街道)、市北經濟開發區、山風景區管委設環衛所,村級每百戶配1名保潔員,鎮、村對收集的垃圾清運至鎮垃圾壓縮轉運站,由環衛部門將垃圾運至生活垃圾處理場統一處理。鎮、村環境衛生實行“三包”保潔制度。一是戶包衛生。實行垃圾袋裝化或家庭自備垃圾收集容器,按規定時間、地點和方式放置垃圾,供保潔員收集。二是村包秩序。落實好本村每日的垃圾收集工作,制止亂倒垃圾、污物、污水、糞便和損壞環衛設施等行為。三是環衛所包清運、清掃。
按照“誰產生、誰負責、誰受益、誰出資”的原則,建立長效管理機制。各示范區要建立治污設施運行維護資金保障機制和項目設施運行、維護管理機制,必要時引入市場化運營機制,保障各類設施正常運行,確保城鄉環衛一體化管理工作順利開展。
六、設施建設及設備配置
項目需建設垃圾壓縮轉運站8處,購置相應的垃圾壓縮設施;購置垃圾桶580個,垃圾清運車28輛,鐵锨、掃帚等工具一宗。工程概算總投資約1300萬元。
七、項目實施計劃
各示范鄉鎮按照計劃要求,精心組織工程施工,確保保質保量完成項目任務。
,根據各示范鄉鎮實際情況,確定垃圾壓縮轉運站建設地址。
,建設垃圾壓縮轉運站,購置垃圾壓縮設施、垃圾桶、垃圾清運車等工具。
,調試設備,培訓人員。
,進行自查,接受上級有關部門初步驗收。
,整理、完善資料,申請項目驗收。
八、效益分析
(一)環境效益。項目實施后,將使項目區村莊的生態環境整體質量得到明顯提高,生態治理效果更加顯著。項目區則通過環境治理建設,將大幅度提高村容村貌的整治率,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提高村民生活質量,對固土保水、凈化空氣、綠化美化自然環境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
(二)社會效益。通過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改善農村生產生活環境,解決當前農村突出的環境問題,使農村垃圾亂堆亂放問題得到有效治理,提高群眾生活質量,倡導文明鄉風和良好的生產生活方式,保障農民群眾身心健康;增強農村干部和群眾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促進農村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態文明的協調發展。
九、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明確工作責任。農村環境連片整治工作涉及范圍廣,工作任務重,標準要求高。為保障這項工作扎實推進,縣政府成立由主要領導任組長,分管領導任副組長,各鄉鎮(街道)和相關部門、單位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農村環境連片整治工作領導小組,統一領導全縣農村環境連片綜合整治工作。下設辦公室在環保局,負責督導、調度各項工作任務落實情況。各級各部門、單位要將農村環境連片整治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按照縣里的統一部署,加強組織領導,細化工作措施,狠抓責任落實,確保將這項工作抓實抓好。
截止今年,持續五年的脫貧攻堅戰取得了決定性勝利,全縣所有貧困村實現脫貧摘帽,工作重心也將從扶貧脫貧轉到了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實現鄉村振興上來。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美麗宜居鄉村,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重要任務,事關廣大農民根本福祉,事關農村社會文明和諧。當前,農村人居環境狀況很不平衡,臟亂差問題在一些地區還比較突出,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求和農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還有較大差距,仍然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短板。對此,我結合在溧陽所看所學的新經驗,就我所工作的xxx鎮境域內,對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情況進行了調研?,F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鎮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開展情況
近年來,黨委政府高度重視農業農村工作,傾注大量工作精力和資金,持續增進民生福祉,以創建美麗宜居鄉村為目標,全力推進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強化領導,精心組織,突出重點,成效明顯,“臟亂差”現象有所改觀,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加強領導,環境整治全面鋪開。一是組班子。成立了由鎮長任組長,分管副鎮長為副組長,各站所、各村負責人為成員的農村環境整治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了實施方案,落實了人員經費,構筑了鎮村組三級環境衛生管理網絡。二是定目標。制定了《xxx鎮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方案》、《xxx鎮農村“廁所革命”行動計劃》,明確了我鎮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及農村“廁所革命”目標任務,落實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責任。三是造氛圍。結合“四創”工作,鎮村組分別召開環境整治工作宣傳動員會和推進會,印發環境整治工作宣傳手冊,教育干部群眾進一步增強文明意識和環保意識,激發廣大干群參與環境整治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夯實基礎,整治工作初見成效。一是全面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程。以鎮政府所在地、xxx以及庫區沿岸、主要交通干線、重點示范村等為重點,兩年來共啟動實施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項目10個,實際竣工建設項目9個,落實財政資金300余萬元,累計完成3個行政村的環境整治,項目涵蓋農村飲用水源保護、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農村生活垃圾及畜禽糞便污染治理、農村居民院落周邊整治等方面,通過一系列環境整治工程的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有一定的改觀。二是抓投入,農村環境設施逐步完善。近年來,大力開展水源地保護區生態保護工作,落實飲用水源保護區拆遷及環境整治資金1000余萬元,拆遷水源地紅線以內居民47戶,新建垃圾中轉站4個,添置垃圾車6臺,封閉式垃圾箱55個、移動大容量垃圾桶500余個,建垃圾池20余座,推行“扶貧+生態+環?!蹦J?,調整配備40名“御源軍”、89名公益崗位,強化了生態環境保護和貧困戶脫貧致富“雙贏”目標。深入推進“廁所革命”工作,拆除廢舊雜房、旱廁300余棟,新建村級衛生公廁7座,改建戶用廁所399戶。三是加大美麗鄉村創建,打造城鄉統籌典范。按照“政府引導、村民主體、財政獎補、示范帶動”的方式,近年來,共創建市級文明村3個、縣級文明村4個,突出村莊環境整治,鄉村面貌煥然一新。四是落實河庫保潔責任,保護水源環境安全。全面推行河長制管理,開展巡河專項行動,及時清理河道兩岸垃圾,加強入河排污口的監管,開展飲用水源地周邊環境綜合治理,河道水質得到有效改善。五是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狠抓農作物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科學指導農民用肥,有效減少因化肥造成的面源污染。推進省級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工程示范村建設,農業生態不斷發展。
(三)嚴格考核,整治責任不斷增強。制定了xxx鎮環境整治工作實施方案和考核辦法,為工作開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支持。鎮環境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依據綜合整治考核辦法,采取日常督查與暗訪相結合的辦法,對整治活動進行經常性的檢查,并將各村進展情況及時通報,實行獎罰,有力促進了各項整治任務的落實。
二、溧陽當地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情況
在溧陽學習的有一站是溧陽市上興鎮牛馬塘村。據介紹,位于溧陽市西部的上興鎮牛馬塘村,原本是交通閉塞、鮮為人知的小村落。該村2017年被列為江蘇首批省級特色田園鄉村后,緊盯富民強村發展目標,深挖優勢資源,發展特色產業,既保持了“三塘擁田舍,悠然見曹山”的原鄉風貌,又形成了獨特的鄉村振興“新樣板”。 今年該村成為外地游客的網紅“打卡地”。在村史館中,了解到牛馬塘村在實施特色田園鄉村前,邀請了專家通過前期走訪、政府商議、村民討論、學者評審等程序,立足牛馬塘實際,規劃時通盤考慮了村里的土地利用、產業發展、居民點布局、人居環境整治、生態保護和歷史文化傳承等多個方面,細致科學規劃,深入分析優劣勢,最終確定了“以中華薯文化特色文創農業為基礎,以山水田園和鄉村生活為載體,以鄉村民宿、田園體驗、文化驛站和文創活動為紐帶,帶動村一二三產業共同發展,打造以特色農業、田園生活、民宿文化等功能于一體的具有傳統意蘊的鄉村居所”的發展定位。究其鄉村振興在牛馬塘村能成功的本質,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有效開展是分不開的,據介紹,牛馬塘村在建設過程中,一方面加大對現有生態資源的保護,竹子、古柏、櫸樹等原有植被都盡可能保留,適當點綴之后變成了老人乘涼、孩童嬉戲之地,不僅有效節約了人力、物力和財力,更留住了原生態的“村味”和“鄉愁”。另一方面則加大對“臟亂差”環境整治,鋪設污水管網、修建河堤駁岸、整治黑臭水體、新建垃圾崗亭、推行垃圾分類,在全面改變環境面貌的同時提高了村民保護環境的自覺意識,以此不斷提高綠水青山的“顏值”來實現金山銀山的價值,讓綠色成為鄉村振興的最濃底色。
三、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中存在的問題
在學習觀摩了溧陽先進經驗以及對我鎮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情況進行了調研后,我認為現階段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中還存在以下問題。
1、農村人居環境“臟亂差”現象依然突出。一是受不良習慣和落后觀念影響,很多村民隨地亂丟垃圾習以為常,建筑垃圾隨意遺棄。路邊、溝渠、河岸及屋前屋后成了垃圾場,塑料袋、紙屑、果殼等垃圾四處散落,村民蓋房產生的廢棄材料在房前屋后長期亂堆亂放,形成“垃圾圍村”現象。二是住宅與畜禽圈舍混雜,動物糞便和沖洗圈舍的污水隨意排入露天溝渠,農戶生活污水未經處理隨意排放的問題仍然相當普遍。
2、垃圾收轉運體系建設滯后。一是配套設施嚴重不足。垃圾箱、垃圾池、垃圾轉運車輛少,滿足不了現實需求,形成面上垃圾長時間堆放不能及時清運。二是垃圾終端無害化處理難解決。由于垃圾終端處理規劃布局滯后,因環境制約我鎮無法建立垃圾填埋場,垃圾面臨就地還是外運處理的兩難局面。
3、廢舊雜房、旱廁拆除難度較大。大量危舊廢棄不用的雜房、旱廁、殘垣斷壁的存在,嚴重影響了村容村貌和村民生活質量的改善,特別是有的村莊旱廁林立,露天敞開,臭氣熏天,加上村民拆舊意識不強,等待觀望,拆除難以到位,嚴重制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有序開展。
4、資金投入保障難以到位。隨著整治工作的深入,資金需求量不斷增加,預算投入與實際所需資金差額較大,導致環衛硬件設施不全,保潔員不敢多聘。目前,涉農資金整合難度較大,多渠道投入機制尚未建立,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資金投入缺口很大。
5、輿論引導和長效管理機制不健全。一是缺乏接地氣的宣傳媒介,對農民群眾的環保需求缺乏有針對性的宣傳,沒有考慮到農民的接受能力和生活習慣,不夠深入人心,起不到共鳴作用。二是農民主體作用發揮不夠,參與程度不高,環境整治工作存在上邊熱、下邊涼的現象,認為環境整治是政府的事,只當旁觀者,不當參與者,既不主動作為,也不支持配合,等靠要思想嚴重。三是農村人居環境長效管理機制尚未形成,主體不清、責任不明、問責力度不大。在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方面很少問責干部,導致一些村重視不夠,推進不力,效果不佳。
四、對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建議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實施以來,取得了一些成效,也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但隨著整治工作的深入推進,擺在我們面前的難題會越來越多,這就要求我們必須保持工作定力,守正篤實,久久為功。
(一)規劃引領,示范帶動。一是科學規劃,因村施策。堅持“無規劃不建設、無設計不施工”的理念,發揮規劃的先導性作用和基礎性地位,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全面開展村莊布局規劃、村莊整治規劃,并做好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銜接,鼓勵推行多規合一。要在學習先進經驗基礎上,深入群眾,充分吸取環境整治的意見和建議,制定適合本地鄉村環境整治的工作方案,明確優先建設的重點村和中心村,確定整治重點和時序。要根據各地民俗、經濟水平和農民期盼,科學確定各地區整治目標任務,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集中力量解決突出問題。二是示范帶動,精準發力。農村環境整治工作是一項長期的工作任務,特別是在起步階段不可能面面俱到,要通過以點帶面,先行先試、示范帶動,促進農村環境整治工作的整體提升。按照“典型引路、示范帶動,突出重點、全面推進”的工作思路,以美麗鄉村建設為平臺,以農村綜合環境整治為重點,實施青山綠水建設工程,輻射帶動全鎮各村開展整治工作。注重鄉土味道,保護鄉情美景,讓村民“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二)政府主導,村民主體。一是加強統籌協調。各村要充分認識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重要意義,切實加強對有關工作的統籌安排。要強化政府主體責任,明確牽頭責任站所,統籌安排年度工作任務,為工作持續開展提供組織和政策保障。要加強對各村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的指導,建立聯動機制、分工明確的協調推進機制,整合資源,共享信息,形成工作合力,職能站所要經常開展監督檢查,及時掌握各村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有關情況,確保農村突出環境問題得到及時發現和解決。進一步加大輿論宣傳力度,利用村民喜聞樂見、通俗易懂的方式,及時報道工作動態,宣傳報道好典型、好經驗、激勵先進,曝光問題、鞭策后進,真正把各方面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形成人人關注農村環境的濃厚氛圍。二是充分發揮村民在村莊整治中的主體作用。要動員廣大群眾主動參與,變“要”為“我要干”。通過召開群眾大會、加強村組干部學習培訓、組織到外地考察等形式,使農村環境整治政策家喻戶曉,讓村民親身感受村莊整治的變化和好處,激發廣大村民內生動力。充分發揮黨員干部帶頭作用,在主動搞好自家環境整治工作的同時,組織村民投工投勞。如牛馬塘村探索垃圾分類積分制,可在愛心超市等兌換日用品,將垃圾分類和農民日常生活緊密結合,吸引農民積極參與,很有借鑒意義。
(三)突出重點,扎實推進。一是深入開展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做好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垃圾減量是首要。傳統的“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的集中處理方式,雖然直接成本最低,但是運輸成本、生態成本、用地成本、資源利用成本全部加起來的代價很大。對大部分農村來說,只有從源頭減量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這次到溧陽學習考察,他們的經驗告訴我們,做好農村垃圾分類,得立足農村實情,多想接地氣的好招。城鄉生產生活環境和垃圾成分不同,比如瓜果皮、剩飯菜等易腐垃圾,城市很頭痛,而農村恰恰可漚肥再次還田。有的地方將農村垃圾分為“可腐”和“不可腐”,最大程度方便村民理解,再通過保潔員的二次分類,少部分來自城里的垃圾如塑料、玻璃、金屬制品、電池等可運回城里回收處理。這樣一方面減少垃圾總量,另一方面也將極大地降低轉運成本。二是梯次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有一定經濟實力的村莊要建立集中污水處理設施;居住比較分散的地方,應建設戶用污水處理設施。我鎮有些地方農村住房分布較散,住戶之間距離很遠,用集中式污水處理很不經濟。建議結合農村生產生活的方式,采取分散式、低成本、易管理的方式處理,解決好農村污水轉化利用和處理問題。自己的污水處理設施建在自家院子里,村民會更加愛護,維護費也大大降低。三是示范推動農村“廁所革命”。小廁所,大民生。廁所問題不僅關系農村環境的改善,也關系到社會文明進步。要堅持以戶改廁為主,建公廁為輔的原則,按照重點區域優先改、整合資源集中改、農村旱廁整村改的要求,盡快明確改廁方式、流程、質量標準等,統籌推進農村廁所革命。大力推進傳統旱廁改造,要完成重點區域農村廢棄不用旱廁拆除工作。不斷增加有效投入和專項資金補貼,嚴格考核獎補,提高廣大村民改廁積極性,解決村民愿改不急改的問題。因地制宜示范建設無害化公廁,搞好農村公廁的建設和管理,方便群眾和過路行人。加強改廁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有效銜接,將廁所糞污、畜禽養殖廢棄物一并處理并資源化利用。
結合當前工作需要,的會員“芭比映像”為你整理了這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小結范文,希望能給你的學習、工作帶來參考借鑒作用。
【正文】
年初以來,寧江區堅持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作為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抓緊抓實,不斷整合優化各類資源,強化各項舉措落實,細化目標任務,著力解決農村環境的問題,有效推動了全區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扎實有效開展。
1.上下聯動開展“百日攻堅戰”行動
為徹底清理農村生活垃圾,寧江區組織開展了村莊清潔“百日攻堅”行動。并對照省、市文件,結合我區實際,制定工作方案。方案中明確各項工作任務和標準,敦促鄉村兩級提早行動,清理整治農村地頭、林帶、道路“三大區域”,守好村巷路口和村屯出入口“兩大關口”。
經過農村人居環境“百日攻堅”行動,寧江區農村人居環境有了明顯改觀。各村發動農民群眾投工投勞2萬多人次,動用各種車輛、機械4400多臺次,清理農村生活垃圾近7萬噸,清理畜禽養殖糞污等農業生產廢棄物近5萬噸,清理農村道路1000多公里,清理村內溝渠近400公里,全區投入村莊清潔行動的資金達到800多萬元。
2.集中力量確保暗訪督導成效
為了確保村莊清潔行動的效果,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每周到各鄉鎮隨機抽查人居環境,區農居辦進行每月督導檢查,對全區所有村屯進行全面暗訪檢查,并進行評分排名和通報。在檢查中,區農居辦將存在問題用水印照片拍照留影,通報反饋給各鄉鎮村屯,敦促其及時整改,并不定期組織“回頭看”確保整改質量。
3.群策群力包保村屯環境衛生
按照2020年農村人居環境的包保分工,各村的包保部門積極作為,利用每周五下午時間深入村屯,參與村屯環境整治工作。包保單位志愿者配合村內的志愿者團隊和保潔團隊,先后開展了垃圾撿拾、柴草垛遷移、植樹造林、清潔庭院等工作,促進了鄉村環境的提升。
結合當前工作需要,的會員“sz_1306”為你整理了這篇關于政協關于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工作情況的視察報告范文,希望能給你的學習、工作帶來參考借鑒作用。
【正文】
關于我縣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工作情況的視察報告
為進一步鞏固提升脫貧成果,助力鄉村振興,不斷提升群眾幸福指數。4月23日,縣政協主席魯曉芳帶領部分縣政協委員深入西岔河村、譚家河村、十畝地村、五四村、郭家壩村和龍寺村,對我縣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工作進行了專題視察?,F將視察情況報告如下:
一、全縣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工作推進情況
通過視察,委員們認為,近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各鎮辦和縣直相關職能部門共同發力,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環境綜合整治工作,促使我縣農村人居環境持續向好,鄉容村貌明顯改觀。
(一)加強領導、明確職責,建立健全工作體系。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工作,成立了由縣委書記為第一組長,縣委副書記、縣長為組長,縣委副書記及縣委常委、縣政府副縣長為副組長,縣委辦、組織部、住建局、環保局等23個部門單位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村莊清潔行動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并先后制定印發了《佛坪縣人居環境綜合整治2018—2020年三年行動方案》《佛坪縣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村莊清潔行動方案》,明確目標任務,夯實工作職責。同時各鎮辦及各村也分別成立了相應的組織機構,形成了縣、鎮、村三級各司其職、齊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為保障整治工作順利推進奠定了堅實基礎。
(二)多措并舉、抓點示范,充分發揮樣板作用。各鎮辦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按照“先易后難,循序漸進,統籌推進”的原則,均選擇1—2個條件相對較好的村作為整治工作推進示范村,不斷創新工作舉措,確保整治活動取得實效。如,袁家莊街道辦成立了檢查組,定期檢查,發現問題立即指出,責令限期整改;西岔河鎮建立了農村環境衛生月檢查、月評比制度,實行流動紅旗管理制度;陳家壩鎮實行“門前衛生”三包制度,明確了村民的責任義務;大河壩鎮、石墩河鎮制定了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標準,實行“紅黑榜”動態管理。通過抓點示范,為全面推進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發揮了帶動作用。
(三)加大投入、突出重點,整治工作扎實推進。一是加大環保項目建設投入力度。近兩年來,縣委、縣政府整合力量,累計投資7278萬元,新建垃圾中轉站、垃圾填埋場、垃圾熱解氣化站等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項目167個,積極為各鎮村配備垃圾車、垃圾箱,為各戶配發垃圾桶等垃圾處理設施,垃圾基本實現了戶分類、村收集、鎮辦轉運、縣處理模式。二是不斷強化環境衛生管理。積極探索制定衛生保潔等制度,各村均配備了2—3名保潔員,建立了日常保潔機制,農村環境衛生管理逐步走向制度化、規范化、常態化。三是突出重點集中整治。各鎮辦緊盯農村集鎮、移民小區、交通要道和人口集居區域,通過扎實抓好“八清一改”、切實做到“八不八?!?,利用“清明”“五一”“端午”等節假日和旅游旺季,積極組織開展“村莊清潔攻堅戰”“生活垃圾殲滅戰”“庭院衛生保潔戰”“亂貼亂畫亂搭亂建清理戰”等特色活動。同時,縣農業農村局等職能部門通過通報曝光、建立紅黑榜、下發督辦單等方式,定期對全縣7個鎮辦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進行專項檢查,進一步激發了各鎮辦、各村開展環境綜合整治工作的積極性。通過集中整治,農村人居環境明顯改善。
(四)廣泛宣傳、正面引導,積極營造良好氛圍。自整治工作開展以來,相關職能部門和各鎮辦利用電子顯示屏、懸掛橫幅、張貼標語、召開群眾會議等多種形式,廣泛宣傳開展環境衛生整治的重要意義及有關環境衛生管理法律法規,引導群眾主動參與環境綜合整治工作。截至目前全縣44個行政村累計懸掛張貼標語98條,召開群眾會議53場次,通過移動公司群發短信10萬余條,我縣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做法和工作亮點先后被《陜西農村報》《漢中日報》省市媒體刊載,營造了良好工作氛圍。
二、存在問題和不足
雖然我縣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工作總體向好,但與新農村建設及推進鄉村振興發展的要求相比,仍然面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一)資金投入不足,渠道單一。一方面,由于自然條件制約,我縣農村居民居住分散,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點多面廣,生活垃圾、污水處理等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后,造成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涉及范圍廣、所需投入大、運行成本高,且僅僅來源于財政資金的投入,難以滿足各方面的需求;另一方面,鎮村受制于某些客觀因素的制約,引進社會資本投入農村環境整治難度較大,目前全縣各村不同程度存在主導產業弱、村集體經濟積累不足等問題,致使各村自籌資金整治環境衛生的能力不足。
(二)工作推進不均衡,環境整治不徹底。一是部門、鎮村之間工作進展不均衡。個別部門和鎮村對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重視程度不高,沒有從鞏固脫貧成果、提升群眾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的高度去認識和站位,存在等待、觀望心態,整治工作僅停留在應付性、臨時性的層面。二是部分鎮村農戶房前屋后亂堆亂放、亂搭亂建、亂排亂倒現象仍比較嚴重。三是部分移民集中安置點綠化率低,質量不高,環境美化不夠。
(三)協調配合不緊密,作用發揮不夠充分。一是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涉及農業、環保、住建、水利、林業、旅游等多個政府職能部門,具體工作開展過程中,各職能部門協作配合不夠,沒有形成“一盤棋”的思想。二是缺乏有效考評獎懲機制。目前,各鎮村還缺乏長效管理、監督和獎罰機制,存在時松時緊的現象。三是大部分村聘用的保潔員來自建檔立卡貧困戶,管理相對松散,缺少考核、監督、激勵等一整套機制。
(四)宣傳教育氛圍不濃,群眾積極性不高。由于受傳統習慣和落后觀念的影響,部分農村群眾的公共衛生意識和環保意識差;加之宣傳教育的氛圍還不夠濃厚,對于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意義認識不足,配合參與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工作的意識不強,等、靠、思想嚴重,主體作用沒有充分發揮,影響了整治活動的深入開展。
三、幾點建議
(一)統籌資金、拓寬渠道,建立多元化投入機制。一是充分發揮政府主導作用,整合各類相關資金投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使財政資金的引導、支撐和保障作用,得到充分顯現。同時各職能部門要加大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項目資金的爭跑力度,進一步完善農村道路、垃圾處理、污水管網等基礎設施,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硬件基礎。二是積極探索建立多元化資金籌措機制,探索通過村企協作共建、金融資本參與等方式,引導社會力量參與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進一步拓寬投融資渠道,并積極探索政府直接購買服務的模式,委托專業公司參與環保設施管理維護工作。三是按照縣委、縣政府《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規劃(2019-2022年)》的通知要求,探索建立垃圾污水處理農戶付費制度,通過“一事一議”和以免代獎的辦法,向村民適當收取垃圾污水治理費用,由村級集中管理使用。四是正確處理發展和治理的關系,充分認識農村環境改善和產業發展的相互促進作用,栽好“梧桐樹”,引來“金鳳凰”,通過良好的生態環境、整潔的村容村貌,吸引社會資本參與鄉村振興發展,積極發展養老養生、休閑觀光等產業,進一步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實現鄉村振興與人居環境改善的良性發展。
(二)明確重點、厘清責任,確保整治工作統籌推進。一是將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工作納入鄉村振興戰略的總體規劃,重點圍繞整治環境污染、完善基礎建設、提升村容村貌等方面做出詳細規劃,并綜合考慮各村地域分布、基礎條件、經濟發展水平等因素,合理設定整治目標,有計劃、有步驟、分階段、分層次推進。要進一步細化各鎮辦、各職能部門及各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任務和責任,重點圍繞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目標任務,以“清潔村莊助力鄉村振興”為主題,扎實開展“八清一改”,做到“八不八保”,著力解決全縣村莊環境臟亂差問題。二是加強環?;A設施的管理維護。制定管理制度、落實責任人,切實解決農村環保設施重建輕管的問題,確保各類環保設施正常運行,充分發揮作用。三是加快農業生產生活方式轉變,提倡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分類處理,促進農業綠色循環發展,資源持續利用。四是嚴格按照《陜西省異地扶貧搬遷三年行動計劃實施方案》及縣委、政府要求,積極推進舊房拆除、舊宅騰退、土地復墾工作,拆除閑置破舊房屋,進一步提升村莊整體面貌。同時加強對群眾集中居住點公共綠化的建設力度及農戶庭院綠化美化的指導,切實改善人居環境。
1、統一思想、加強領導
第一時間召開村班子會議,認真學習上級關于“全域秀美”環境整治工作的相關文件精神,深入分析探討,制定切實可行的工作方案。成立環境整治工作領導小組,由村黨總支書記任組長,分管同志負責具體實施,其他村干部全力配合,明確班子成員的工作職責和責任區。
2、廣泛宣傳、營造氛圍
組織召開黨員大會、三小組長會議,結合“黨建引領”、“三治融合”,全面動員和推進環境整治工作;組織網格長、微網格長、黨員志愿者、中心戶、等進行帶頭整改和入戶宣傳;利用宣傳欄、微家園、村公眾號、朋友圈、微信群等各種渠道,時時更新宣傳知識、工作動態和整改成果。讓單橋村村民全方位、多角度感受到我們開展環境整治、建設美麗家園的決心,從被動接受到主動加入,共同營造人人參與環境整治的良好氛圍。
3、建設隊伍、統籌資源
將領導小組成員、村保潔員、網格長、微網格長納入環境整治工作隊伍。以網格為單位,由村干部帶班,分區域同步開展具體整治工作,統籌調度人員設備,分工合作,提升工作效率。有效利用“三改一拆”、“四位一體”、“三編一定”、**網格長聯動群等一切部門資源,結合村各項中心工作,形成合力,放大整治效果。
4、排摸徹底、有的放矢
根據“三個清零”、“六個整治”、“兩個提升”具體要求,在入戶宣傳的同時,對全村范圍進行地毯式排摸,梳理問題清單,建立整改清單和責任清單,明確銷號時限,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做到有的放矢。房前屋后及田園景觀問題,通過志愿者宣傳、村干部親自上門溝通、黨員帶動等形式,動員農戶共同參與整改;對于污水處理設施、露天旱廁等問題,發現一個,清零一個;對于農村生活垃圾處理問題,一方面提高保潔員自身的垃圾收集、運輸、處置規范率,一方面反復向農戶宣傳垃圾分類的知識,通過定期評比、積分兌換等措施提升垃圾分類的知曉率、準確率。
5、由表及里,層層深入
首先,對于村部、村主要道路、河流、綠化帶、新區公共區域等直接凸顯村容村貌的地方,組織保潔隊伍率先進行一次高效、徹底的清理,對綠化進行修剪維護,對蚊蠅進行消殺,對破損路面、新區休閑小道、活動場地等進行修補和改造,讓村民能夠第一時間直觀感受到這次行動的意義。其次,專門針對新區占用公共區域、破壞公共綠地、房前屋后亂堆放、亂搭建、飼養家禽家畜、垃圾分類不到位等問題,劃分四個區域,由村干部親自上門發放整改告知書,引導村民自覺遵守、相互監督,對需要整改的農戶明確整改要求,先由村民自行整改、再由工作小組協助推進。第三,根據前期排摸情況,由網格長、微網格張及黨員志愿者對各村民組涉及整改問題的零散農戶進行再次走訪,對自行整改不到位的農戶進行再次宣傳動員,并安排保潔隊伍對房前屋后和老村落衛生死角進行徹底清理。
6、抓住重點、克服難點
在整改過程中,“三個清零”是重中之重,對生活污水直排、露天旱廁等問題,必須排查到位、溝通到位、整改到位,力求發現一個、清除一個,直至全部清零。新區整治是難點,房屋集中、人員集中、問題集中。村干部上門溝通時既要耐心傾聽農戶的心聲、盡力滿足農戶提出的合理要求,又要堅持整改原則。在拆除亂搭亂建、雞棚鴨棚時,必須做到公平公正、一視同仁。對于不配合整改的農戶,不放棄、不妥協,曉之以情、動之以理,不惜時間和精力,使之轉變思想、配合整改。面對重點、難點,我們必須統一思想、堅持原則、整改徹底,在農戶心中建立公信力,為今后開展各項中心工作奠定基礎。
一、整治內容
(一)整治臟亂差
主要任務:集中整治G205線與區交界處主次干道兩側,沿線3個行政村5個自然村。目標要求:①工程車輛無拋灑渣土、帶泥上路污染路面;②村民住房無亂倒垃圾污水;③住房兩旁無亂堆亂放雜物;④無占道經營;⑤無破損店牌店招;⑥改徽建徽和綠化提升;⑦規范設置各村地名標識。職責分工:成立鄉“三線三邊”環境整治工作領導小組:組長:。推進步驟:1.春節前,鄉、村、組三級聯動,開展全鄉各村環境大整治活動(重點清除垃圾,完成垃圾死角清理6處,完成污水污染點清理13處,清理疏通排水溝渠600米,嚴控違章搭建、占道經營);2.6月底前按照“一村一方案、一村一清單”的任務要求,啟動推進村莊垃圾設施完善、污水治理(農戶改水改廁)、改徽建徽、綠化提升、破損店招店牌修復、地名標牌規范設置等工作,量化工作任務,確保完成工程量的65%以上,對205國道主干道沿線的經營戶、農戶,建立“門前三包”責任制,即包衛生、包綠化、包秩序,消除臟亂差現象;3.9月底前村莊垃圾設施完善、改徽建徽、破損店招店牌修復、地名標牌規范設置等4項工作的工程量要完成100%,污水治理(農戶改水改廁)的工作量要完成80%以上;4.12月底村莊垃圾設施完善、污水治理(農戶改水改廁)、改徽建徽、綠化提升、破損店招店牌修復、地名標牌規范設置等6項任務全面完成,各重點村常態化的管理機制全面建立,健全縱到底、橫到邊的目標責任體系,確保每一條線都有人抓,每一個區域都有人管,每一項措施都落到實處。
(二)整治廣告牌
主要任務:清理整治G205國道沿線違建破損廣告牌。目標要求:①依法拆除未經區級以上主管部門許可設置的3塊廣告牌;②督促安裝單位及時維修、更新破損的廣告牌。3月底前完成整治任務。
(三)上游河道治理
主要任務:重點整治提升流域段環境整治;做好浮溪河、桃源河、梅川河河流沿線長效保潔工作。目標要求:圍繞“防洪保安、濕地建設、濱水景觀、水口園林、岸線開發、生態修復、環境整治”等全面改造提升,串珠成鏈,打造宜居宜游的豐樂河水口園林。推進步驟:2月底前實施浮溪河、桃源河沙石清於工作,爭取在汛期到來之前清於完成;6月底前完成兩河兩岸整治提升工作;12月底前全面完成。
(四)改徽建徽
主要任務:對鄉至區G205國道沿線民居等。目標要求:①國道沿線民居,按照徽派建筑形態、體量、色彩、材質及細部等要求,做到能修舊如舊、保持原汁原味,展現個體徽派特征;②其余村域內的非徽建筑,根據實際情況,以調整色彩、改造平屋頂為主,不做過大的改造;③加強新建建筑(含拆舊建新)的規劃審批和管理,體現徽派風格。推進步驟:按區改徽辦任務要求按時完成。職責分工:鄉改徽辦牽頭負責“三線三邊”國道沿線重點村落改徽建徽的規劃設計,督查指導實施改徽建徽工作。
(五)綠化提升
主要任務:區圍繞“三線三邊”鞏固綠色質量提升點3個,提質增效、放大效益點1個。目標要求:①村將新建的農家樂旅游停車場進行綠化提升,提高停車場的環境。②對已建成的13個提升點全面開展回頭看,落實管護主體、管護責任、管護資金、管護人員;③對重點提升的3個點進一步優化設計,補植補造,提升建設品位、檔次、景觀效果;推進步驟:春節前完成3個點的設計工作,3月底新建點開工率達80%,鞏固提升點開工率達80%,5月底完工率達100%,鞏固提升點全面完成,綠化提升任務也要全部完成。
(六)控違拆違
主要任務:重點抓好G205國道沿線的控違拆違工作。目標要求:①老違建“負增長”、新違建“零增長”;②制定控違拆違巡查制度、處置制度、零報告制度、獎勵舉報制度;③制定和落實控違拆違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推進步驟:春節前,制定完善好控違拆違四項制度;摸清存量違建底數,并制定出存量違建拆除計劃;春節期間切實加強重點區域控違巡查督查工作,確保違法建設零增長;3月份開始實施拆除行動,6月底前完成重點區域違法建設的拆除任務。
二、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村、組要高度重視“三線三邊”環境整治工作。各責任村領導要親自抓、負總責,村干部要具體抓、抓具體。要結合推進美好鄉村建設和重點村鎮環境風貌整治,明確有關村組和個人的工作責任,注意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二)加強輿論宣傳。堅持正確輿論導向,積極開展媒體宣傳和活動宣傳,廣泛宣傳整治活動的重大意義和目標要求,及時宣傳報道各地各單位的好做法、好經驗,公開曝光反面典型,為環境整治營造良好氛圍。要堅持走群眾路線,尊重群眾意愿,充分發揮農民的主體作用,注意工作方式方法,真正把好事辦好。
(三)加強資金整合。要認真整合流域綜合治理、綠色質量提升行動、世行貸款、美好鄉村、百村千幢、百佳攝影點、百個亮點建設等項目資金,在為“三線三邊”環境整治提供資金支持。
要糾正村莊環境整治的理念錯誤、目標偏差、重心錯位,根本的出路在于重新確立農民的主體地位,從而激發農民建設自己家園的主人翁意識和首創精神;必須矯正新農村建設的內涵,促進鄉村區域科學發展,實現鄉村“經濟、社會、環境”三大系統的當代重構;必須實現村莊環境整治的鄉土回歸,重構鄉村聚落“生產、生活、生態”三位一體可持續發展的空間機理。
(一)主體回歸———進一步明確鄉村治理的農民主體地位,激發主體創造性在規劃設計上,須在調研—制定—實施—維護的全過程逐步恢復農村原有的自治機制。普及基本的營建知識,逐步建立和完善自治章程和村規民約,以及村級財務管理制度。在管理維護中,要借整治行動系統性地制定后續政策,建立全體村民共同保護環境衛生的責任機制,經常性地開展“衛生庭院”、“文明戶”等群眾性的活動,促進新農村建設走上規范自治的軌道。在強村富民上,要立足農民自愿發展“城需型”產業,促進“產村相融”。充分發揮蘇南地區城鄉一體化的優勢,鼓勵鄉村提供多元化的休閑消費產品,成立能為村集體增加經濟能力、為農戶增加收入的多種合作社。這樣不僅可以緩沖“靠天吃飯”的農產品生產風險,并且也可以避免城市工業進村所引發的環境污染和市場風險。
(二)內涵矯正———進一步明確鄉村綜合發展的長期思路,激活整體生命力農村的基礎設施、生態環境、精神文化是一個整體系統,不能人為割裂。人、自然、建筑、精神、文化、經濟本是一個生命體,只有獨立的規劃和建設,系統就不存在,新農村建設也就很難做得有完整性,也就談不上新農村建設的生命力。因此真正意義上的新農村建設,應當立足于鄉村文化價值傳統,實現“經濟、社會、環境”三大系統的當代重構,實現經濟特色發展、社會自治管理、環境鄉土宜人的綜合目標。從而真正實現“鄉村是城市的夢想,是城市最后的心靈家園”的美好愿景,以此激發出蓬勃持久的生命力。
(三)鄉土重建———進一步明確鄉村環境整治的根本特點,激發聚落歸屬感務必扭轉當下鄉村建設都市化、景區化的傾向,尊重和體現鄉村“生產、生活、生態”三位一體的特征,實現鄉土回歸。首先,應該充分尊重現有的居民點布局特征,切忌通過拆并村莊來建立規模較大的居民集中區[4]。其次,建設與整治進程要有實事求是的態度。曾經講過,新農村建設是一項長期工作,要用30至50年時間,這是實事求是的科學判斷。再次,必須尊重鄉村資源環境特征和鄉土文化特點。要做到“垃圾不出村、污水不入河”,“河里有魚、樹上有鳥、地上有蟲”的目標[5]。在建設中盡量選用鄉土材料、植物,杜絕非功能性造景。施工隊伍和勞力也盡量從本地籌集,這樣不但有利節約,還能提高村民的主人翁意識。
二、實踐:無錫市陽山鎮朱村整治全過程的規劃設計探索
在無錫市陽山鎮朱村等村莊環境整治試點中,由規劃設計單位、大學研究人員合作,以“深入鄉村地區的社區工作方法和互動式的社區規劃過程”,在“村莊整治中實施農村社會管理機制創新的規劃融入”這一課題上作出了積極的嘗試和探索。
(一)創新整治工作組織體系1.自主與規范的工作組織村莊整治由鎮村兩級推動實施,牽涉到鎮長、建設站長、所在村村民主任(支書)、村民代表,以及全體村民的工作,客觀上存在“決策協調”(鎮長—村干部)、“實施協調”(站長—村干部)、“利益協調”(村民—村干部)三重主要的協調關系,村干部是一切工作的“中樞”。“以村干部為中樞”的工作機制,有利于工作計劃部署、溝通協調、定案決策。人、財、物的使用調度都依托村干部及其領導的村委會班子而開展,責任與信任既是壓力也是動力,這個過程本身也提升了村一級自治組織的凝聚力,同時也加強了基層組織與村民的溝通與信任。設計單位則成為這一機制中的信息匯總和方案會診的平臺,起到了“輔助決策”的作用。2.科學與民主的編制工作組織一是實現了多專業力量的融合(見表1)。二是在方案決策上,通過不下十輪的多類型方案論證程序,充分吸納了各層次各方面意見,使得整治工作更加科學合理。三是規劃設計、研究人員以及鎮相關專業人員駐村工作,使得所有問題能夠在現場協商解決,并且整個過程置于群眾監督之下,更能滿足群眾意愿。
(二)整治中的規劃技術支持1.推動促進有效的公眾參與具體搭建了一個“村莊整治交流平臺”,落實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的成員包括村委會、規劃設計團隊、有文化的長者和建設單位,是整個村莊整治的組織者;第二層次的成員主要包括村民小組組長和村內黨員,負責向上反映村民意見、向下傳達整治工作方案;第三層次成員是全村各戶村民代表。工作中他們還充分利用了QQ等信息交流工具與平臺。根據工作深度和工程推進情況,在各個層次的平臺有序進行交流,既能夠有效采集村民的意見和建議,減少無謂的爭執和反復,提高工作效率。2.GIS信息庫建設輔助各項決策以“村民主體”為導向,細化現狀調研,繪制“一庫一圖一表”。以戶為基本單元,開展問卷調研,并結合訪談等形式,對各農戶的生活情況進行詳實的調研,并借助GIS軟件,建立每家每戶的“村民信息檔案庫”。詳細標識房屋、圍墻、場地、樹木、菜地、彩鋼棚、家禽養殖區等空間的位置和尺寸以及實際使用農戶,明確各類“空間要素”的現狀實際權屬分布情況,這有利于整治中對相關產權問題的處置和補償政策上的綜合協調,也能形象化地反映各家各戶對規劃目標的現實需求。3.當好鄉土景觀的專業宣傳隊一是在踏勘調研中挖掘特色、構思方案。如在陽山鎮朱村整治中項目組不但摸清了每一棵樹、一眼井、一方菜園的情況,還掌握了村民全日生活作息情況。并通過與文化站、村干部、村內長者和普通村民的訪談,理解農村產業經濟、文化習俗、生活習慣的特點,盡量避免方案“水土不服”的問題。二是廣泛發動村民參與整治工作以保持村莊特色。如家前屋后、排水溝渠環境清理,自家違建拆除和房屋修繕。比如在村莊內部留下“微田園”,房前屋后、前庭后院,栽瓜種菜,雞犬之聲相聞,既具有實用價值,又保有農村特色和鄉村生活的情趣。三是材料工藝的鄉土保持。盡量利用好村莊拆除中大量的建筑材料和農村自有的材料。
(三)整治后續長效管理1.整治中實現后續治理機構和章程的完善圍繞規劃實施搭班子、定章程。在具體實施中,明確劃定權責清晰的管理范圍邊界,明晰界定村莊內農戶“私有空間”、“半公共空間”和“公共空間”的界限。重點對“半公共空間”的使用進行明確的界定,激發農戶對該區域的自我管理熱情。同時又明確了各類空間的整治內容、責任主體,區分村集體統一整治和各家各戶自行整治的內容,并明確整治結束后長效管理的責任主體,使村民在村莊整治工作一開始就明確自己的權利和義務。這種劃定空間整治責任的“包干區”方法得到了當地媒體的大力宣傳。2.村民自治管理機制的建立和完善為了后續長效管理,配合規劃實施和后續維護出臺了“整治與管理責任書”,明確村集體統一整治的內容包括墻面粉刷、空調外機包裝、儲物輔房整治、屋前平臺鋪地整理、籬笆安裝等;住戶自行整治的內容包括屋邊雜物清理、配合拆除彩鋼棚、轉移家禽養殖地點、菜園和場地長效管理等。在這次村莊整治活動中,廣大村民還接受了一次村鎮建設知識、鄉村旅游知識、集體議事知識等相關內容的學習,掌握了新的信息,提升了審美情趣;通過鎮政府組織的先進樣板村考察不但開闊了眼界,而且激發了自我發展、自我治理的熱情。3.村莊經濟、社會、環境的持續發展在村莊整治進程后期,不少農戶看到了環境改善后帶來的農家休閑經濟機遇,同時借“靠近城鎮、緊鄰度假區”的區位優勢,開始籌劃發展農家樂和林果采摘旅游。村委組織全面規劃鄉村旅游發展,并將產業發展、隊伍建設、村民培訓與村莊規范化管理系統考慮,這為今后鄉村產業發展擺脫傳統的工業企業依賴,全面改善農村大環境,提高農村居民現代化意識,實現經濟、社會、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三、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