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27 11:20:2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質量成本管理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摘要:隨著教育事業的改革,高校的資金來源由財政撥款變為以財政撥款為主、其他多種渠道為輔的模式,使高校在一定程度上被“企業化”了,也使高校在提高教學質量的同時必須控制質量成本以提高效益。為此,本文提出了將作業質量成本管理引入高校的觀點。在論述作業質量成本管理的含義、形成條件及將其引入高校的合理性基礎上,詳細論述了作業質量成本管理在高校中的應用。最后提出用查理•戴明的PDCA管理模式來完善作業質量成本管理在高校中的運行環境,使其發揮最大功效。
一、引言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改革和發展,高等學校的數量不斷增加,辦學規模不斷擴大。高等學校的管理模式由原來計劃經濟條件下的高度集中管理,逐步轉化為“政府宏觀管理、學校面向社會自主辦學”的新模式。高校的法人地位進一步得到確立。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以法人地位立足的高校要生存,要在生存中求發展,就必須有高質量的、適應社會需求的,并且在將來能為社會做出貢獻的產品。因此各大高校紛紛引入ISO90000質量管理體系,以提高其教學質量。但質量不是免費的,質量意味著成本。高校在提高教學質量的同時必須控制或降低成本,才能提高其效益,以謀求更好地發展。為此,本文提出將作業質量成本管理運用于高校管理體系中的觀點。
二、作業質量成本管理的含義及其形成條件
(一)作業質量成本管理的含義
質量成本是20世紀下半葉由美國著名的質量管理專家費根鮑姆(A.V.Feigenbaum)提出,一般是指企業為了保證和提高產品質量或作業質量而發生的一切費用,以及因未達到質量標準而產生的一切損失或賠償費用。質量成本管理是對質量成本進行管理的一種應用管理技術。主要包括:質量成本的統計、核算、分析、考核及質量成本的計劃與控制等。
作業質量成本管理是20世紀后期形成的,是將作業管理與質量成本管理相結合,并以質量作業為核心,將“作業”、“成本動因”等概念引入到質量成本管理中,是質量成本管理的一種方法。目的是為評定質量體系的有效性提供手段,并為企業制定內部質量改進計劃、降低成本提供重要依據。
(二)作業質量成本管理的形成條件
傳統的質量成本管理是以“產品”為中心。質量成本管理的各個環節是圍繞一定產品的質量成本而展開的,對質量成本的發生本源及其動因缺乏了解。20世紀80年代以后,在美國出現的以“作業”為核心的作業成本計算(ABC)及其相繼發展的作業成本管理(ABCM),為變革傳統質量成本管理,提出作業質量成本管理提供了重要思路?,F代企業制度及其管理現代化的科學管理需要,以及企業的競爭環境為作業成本管理的出現提供了客觀環境和動力??萍嫉倪M步,尤其是電子計算技術的發展為其出現提供了技術支持。由此可見,把質量成本管理從“產品”層深入到每一個“作業”層,形成以“作業”為核心的作業質量成本管理體系,是企業在競爭環境下的必然選擇,也是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
三、作業質量成本管理運用于高校的合理性及意義
(一)作業質量成本管理運用于高校的合理性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以法人地位自居的高校表現出的產業性毋庸置疑?!吨腥A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規定:“高等教育的任務是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發展科學技術文化,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由此可見,高等教育的職能是人才培養、科學發明創造及為社會服務。高校三大職能活動過程已表現出與企業生產的類似性和漸進性??梢姼咝T谝欢ǔ潭壬弦驯弧捌髽I化”了。以高校人才培養過程為例:就如同生產產品的過程,其基本環節包括:招生宣傳(廣告)——招生(進原料)——在校教育(加工生產)——畢業考核(產品檢驗)——畢業分配(出廠)——用人單位的使用及畢業生信息反饋(質量跟蹤)。由此可知,高校的“生產”過程由多個“作業”組成,且各“作業”間的界限及職能比較明確。已被“企業化”的高校必須也已經以法人地位在今天的市場經濟中競爭、生存。因此,它所面臨的外部環境同企業已無很大差異。所以,作業質量成本管理所需要的外部環境——以“作業”為核心的計算體系和管理體系、現代科學技術的支持、現代企業制度及管理科學化以及激烈的競爭環境等,高校都已經具備。因此,將作業質量成本管理引入高校是完全合理的。
同時,更重要的是,高校在引入質量認證體系提高質量的同時,也耗費了巨大的資源,所以質量不是免費的,質量是需要成本的。高校要在競爭中發展、壯大就必須控制質量成本,提高效益。因此,引入質量成本管理也是必然的選擇。
(二)作業質量成本管理運用于高校的意義
首先,作業質量成本管理體現了“過程管理”的新思維,把高校質量成本管理深入的“作業”過程,實現了高校質量成本的動態管理。
其次,作業質量成本管理體現了“源流管理”的思想,把“成本動因”理論引入高校質量成本管理,引導高校從本源上尋求減少或消除無效質量作業,控制作業質量耗費,也使高校質量成本管理處于不斷改善的環境中,有利于高校各部門加強質量成本的控制,挖掘質量成本降低的潛力及準確計算“產品”成本。
四、作業質量成本管理在高校中的應用
對于高校來說,作業質量成本管理的運用應包括高校作業質量成本計算和作業質量成本管理。
(一)高校作業質量成本的計算
高校作為非盈利性事業單位,改革前資金主要或全部來源于財政撥款,對于成本的核算重視不高,且高校的質量成本具有分散性、隱蔽性的特點,使高校的質量成本容易被忽視,因而正確核算高校的質量成本顯得非常重要。核算的基本步驟包括:
1、確認高校主要質量作業和質量作業中心。高校質量作業是指高校為保證和提高教學質量活動的作業。質量作業中心是指圍繞某一重要業務過程的質量關聯作業所組成的集合體。質量作業通常包括控制作業和控制失效作業??刂谱鳂I主要指預防作業和鑒定作業;控制失效作業主要是內部損失作業和外部損失作業。參考企業質量成本的分類,并結合高校的特點,本文將高校質量作業分為:預防作業、鑒定作業、內部損失作業和外部損失作業。并按質量成本的構成,分設四個質量作業中心:預防作業中心、鑒定作業中心、內部損失作業中心和外部損失作業中心。下面結合高校的特點,將不同的質量成本分別歸集到相關的作業中心中去。具體如下表所示:
預防作業中心鑒定作業中心內部損失作業中心外部損失作業中心
質量計劃工作新生檢測“產品”報廢質量訴訟
質量培訓期中檢測“產品”返修質量索賠
質量改進措施期終檢測“產品”復檢
質量審核教育設施檢修
質量獎勵
教育能力研究
確認高校主要的質量作業及確定質量作業中心,為資源耗費在不同作業中心中進行分配提供了基礎,也為成本發生源的明確提供了前提條件,同時質量作業的歸集,質量作業中心的明確在一定程度上使大家對質量成本有更一進步的認識和責任心。因此,質量作業及作業中心的確認是作業質量成本管理開展的重要基礎,高校應扎扎實實地作好這一確認工作。
2、將高校質量作業耗費的資源,按“資源動因”分配到各作業中心。高校質量作業耗用資源及作業量的多少,決定著資源的耗用量。這種資源耗用量與高校質量作業之間的關系,體現為“資源動因”,它是分配資源耗用的基礎。結合高校來說,就是將耗用的資源按一定的標準——即“資源動因”分配到四大作業中心。明確各作業中心的資源耗用總量,有利于成本發生源的明確,使各作業中心能夠對自己的責、權更明確,有利于質量成本的控制。同時也為下一步將質量作業成本分配到各“產品”打下了基礎。此步最重要的是“資源動因”的確定。高校應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并聯系外界環境正確確定“資源動因”。
3、將按“資源動因”分配到各作業中心的資源耗用量,按照“成本動因”分配到各“產品”,正確核心各產品的成本。基于以上高校質量成本的計算方法,高??删幹瀑|量成本匯總明細賬。具體如下表所示:
××高?!痢聊甓冉逃|量成本匯總表
項目
單位高校質量成本匯總合計
本科生研究生二學位……金額(元)百分比(%)
預
防
成
本質量計劃工作費
質量培訓費
質量改進措施費
質量審核費
質量獎勵費
教育能力研究費
鑒
定
成
本新生檢測費
期中檢測費
期終檢測費
教學設施檢修費
內損成本“產品”報廢損失
“產品”返修損失
“產品”復檢損失
外損成本質量訴訟費
質量索賠費
合計
注:表中“百分比”為該項目占總費用的比例。
按照作業質量成本計算的高校教育質量成本匯總明細表,有利于高校明確各種“產品”,如“本科生”、“研究生”、“二學位”等所產生的質量成本及其構成。使我們能夠明確每一類質量成本的重要性及占總費用的百分比。為從根本上解決質量成本的控制和降低問題,提供了可能性。
(二)高校作業質量成本管理
高校作業質量成本管理是將作業質量成本管理體系引入高校管理中,是在高校作業質量成本計算框架上的延伸和發展。具體包括:
1.高校質量作業分析。高校質量作業分析可以按質量作業中心進行。由于質量作業中心是由圍繞某一重要業務過程的質量關聯作業組成的,所以以作業中心為單位對質量作業進行分析會更透徹,更清晰。對某項具體的高校質量作業可從定性分析到定量分析,直到為顧客提供滿意質量的效果分析,以此層層深入下去,實現對質量作業的動態管理。
2.高校質量作業的成本動因分析。成本動因是推動成本的本源,對高校質量作業的成本動因進行分析的目的是通過對成本動因的分析來減少或消除低效和無效的質量作業,以及因這些質量作業所耗用的資源,這是從根源上尋找優化高校質量作業和質量成本的有效方法。它可通過“頭腦風暴法”由各作業中心相關人員協作找出。
3.建立績效評價體系。該體系是對作業質量成本管理的效果進行分析評價。在具體評價時應首先統計各質量作業中心的業績,這是評價的基礎。而對于各質量作業中心的業績必須與其定立的質量目標與質量成本目標相聯系,即考核其是否完成了目標及完成程度。這不但有利于質量目標及質量成本目標的實現,同時也增強了各質量作業中心的緊密度、依賴感,增強了各部門的質量成本意識。
以上三個步驟緊密相連、互相補充,缺一不可。
五、高校作業質量成本管理的環境
高校作業質量成本管理是高校質量成本管理的一個環節,更確切地說是檢測環節。要使這個環節的作用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則必須為其提供一個較好的運行環境。為此,本文將查理•戴明(CharlesDming)的PDCA管理模式引入到高校的作業質量成本管理中。
(一)P階段。此階段是規劃階段。做規劃時以提高高校教學質量水平,降低高校質量成本支出為目標,通過對高校目前實際質量成本支出的分析,制定本期改進目標。針對改進目標,確定下一步高校質量成本改進重點,研究改進方案,確定具體措施和方法。
(二)D階段。按照改進計劃,實施高校質量成本改進。在實施計劃之前,高校應對相關人員進行計劃實施培訓,樹立降低質量成本重要性的意識。在實施過程中,應對整個實施計劃進行嚴格控制。
(三)C階段。對照計劃要求,通過檢測高校質量水平及高校質量成本核算,來檢查、驗證、改進計劃實施結果。
(四)A階段。在分析改進計劃的實施結果的基礎上,總結改進成果,并形成標準,以供以后實施。對于繼續存在的問題,進入下一次改進循環。
高校質量成本控制的PDC模型是一個周而復始、不斷提高的動態循環過程,每經過一次循環,高校的質量成本就會得到改善。高校的作業質量成本管理更側重于第三階段,也為第四個階段打下了基礎。但對于其他三個階段的涉及較少。因此高校在具體執行作業質量成本管理時應同時加強其他三個階段的工作,以使作業質量成本管理發揮更大的作用,
六、結論
綜上所述,本文得出了以下結論:
第一,在論述了作業質量成本管理的含義及形成之后,本文指出將作業質量成本管理引入以法人地位立足于市場經濟中的“企業化”高校是合理的,也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