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27 11:20:0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化學學習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中學階段,化學可分為有機與無機兩大塊,結束無機化學的學習,同學剛接觸到有機化學,興趣很濃。這時候,是再一次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最佳時期。也是進行學習方法與學習能力培養的最佳時期。在教完甲烷、乙烯、乙炔之后,我就總結出有機化學學習的一般規律與方法:結構性質(物理性質、化學性質)用途制法(工業制法、實驗室制法)一類物質。
比如“乙烯”這一節的教學,我就打破書本上的順序,先講乙烯的分子結構。介紹乙烯分子的結構時,先由分子組成講到化學鍵類型、分子的極性、空間構型;據碳原子結合的氫原子數少于烷烴分子中碳所結合的氫原子數引出不飽和烴的概念,得出乙烯是分子中含有碳碳雙鍵的不飽和烴。再由其結構看其物理、化學性質,展示一瓶事先收集好的乙烯氣體,讓學生從顏色、狀態、氣味、溶解性、密度、毒性等幾個方面來思考;根據乙烯結構中化學鍵的特征——雙鍵容易斷裂講乙烯的特征化學反應——加成反應、加聚反應,根據絕大部分有機物易燃燒的性質講乙烯的氧化反應(補充講乙烯能跟強氧化劑發生氧化反應)。再由乙烯的物理、化學性質來講其用途并結合實際生活中的事例。如作有機溶劑(物理性質)、制造塑料和纖維(化學性質)等。最后對這一類含有碳碳雙鍵的烴。介紹其物理、化學性質的相似性和遞變性。
以后幾節的教學,我都反復強調這樣的學習方法:結構性質用途制法一類物質。到了講烴的衍生物,我請同學自己站起來闡述這樣的研究方法,我順著這樣的思路一點一點地講下去,很清晰。學生自己掌握,復習時也就感覺到有規律可循、有方法可用。有機化學其實很好學,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學習方法,時時提醒學生。以后就是進入高一級學校,有機化學的學習與研究也采用的是同樣的方法,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激發了他們學習與探索的興趣。
二、教學過程與能力培養
1自學能力的培養
適應于有機化學的特點,在教學學習方法和知識的同時,我還加強了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在學生基本上都掌握了有機化學的一般學習方法的基礎上,我讓學生自己閱讀教材。自己總結。比如“乙醛”這一節,通過約20min的閱讀,我就請同學自己列提綱,然后復述,重點圍繞“乙醛的組成和結構是什么?有哪些物理性質(展示樣品)、化學性質?由這樣的物理、化學性質決定了它有哪些重要用途?工業上如何制取?這類物質(如甲醛)有哪些物理、化學性質?”進行教學,通過這樣的訓練,我覺得學生不但強化了方法,更培養了能力,特別是自學能力。
2觀察能力的培養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在有機實驗的過程中,我時時提醒同學要細致、全面,而且要有思維。比如實驗室制取乙烯時,加藥品的過程,溫度計的擺放,實驗中燒瓶、集氣瓶內的變化,為什么要加石棉網、碎瓷片等等都應特別重視,不但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
3動手能力的培養
在強調觀察、思維能力培養的同時,我還特別注重動手能力的培養。比如演示完乙醛的銀鏡反應和乙醛與氫氧化銅的反應后。我就請兩個同學來演示用甲醛代替乙醛的同樣反應,要求其他同學注意觀察并指出其錯誤。在演示完乙醇與鈉的反應實驗后,要求同學做鈉與水反應的實驗。有的同學竟用大塊的鈉并用手去撥。通過這些課堂實驗,課堂上及時糾正錯誤,學生感受頗深,他們自己做實驗時就很動腦筋,也很規范。提高了他們的動手能力。記憶能力的培養
人類沒有記憶就沒有智力活動可言,“不記則思不起”,沒有記憶,思維、想象、創造就失去了基礎化學是半記憶性學科,同樣的教,同樣的學,有的同學就是學得好,究其原因,其中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記得牢。因此在有機化學教學與復習中。我就重視記憶方法、記憶能力的培養。如:銀鏡反應生成物的配平。我就教學生“一二三”記憶法,即一水二銀三氨;醇、醛、酸、酯的教學與記憶,我就提醒同學根據分子中官能團的異同對比記憶其化學性質:我還提醒同學根據實驗現象進行記憶,如乙醛與氫氧化銅的實驗有紅色沉淀物(Cu2O)生成以幫助記憶這個反應。
總之,在有機化學教學中反復強調“結構性質用途制法一類物質”的學習方法,并對自學能力的培養、觀察能力的培養、動手能力的培養、記憶能力的培養來提高教學質量。從而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
和諧的師生關系,對于高中化學教學質量的提高是十分重要的。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是進行化學教學創新的重要手段。高中學生正處于成長敏感期,他們的自尊心很強,自我表現欲望也很強烈。教師要通過和諧師生關系的建立,去自然地關注學生的變化,肯定學生的優勢。高中學生希望得到他人的關注,更渴望得到教師的表揚。在教學中,教師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會讓學生在學習中表現得更加主動,也會讓學生的化學學習自信心得到建立。一位平易近人的教師,更容易得到學生的依賴?;瘜W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人格,正確對待學生在化學學習過程中出現的諸多問題,給學生表達個性化觀點的機會,讓學生與教師之間的關系更加輕松和諧。比如在講解《氧化還原反應》的時候,教師要給學生表達自己觀點的機會,而不是讓學生一味地跟著自己進行化學學習。當學生勇于表達觀點時,哪怕存在錯誤,也要從其他角度進行肯定,激勵學生與自己互動、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二、加強教學情境的有效創設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引導者。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為學生創設生動、形象的情境,有利于學生化學學習積極性的提高,更能夠讓學生的問題意識得以形成,大大提高化學教學的針對性與有效性。在實際教學中,化學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以及學科特點,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為學生創設一個形象的情境,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比如在講解《氨硝酸硫酸》的時候,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關于三種化學物質的性質,讓學生清晰明了地看到三種物質化學性質的不同,并利用圖片的展示讓學生了解三種物質的用途。當學生對其具有基本認知時,一個良好的學習情境得以創設,然后教師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化學實驗的設計與實踐,對化學知識進行驗證,促進課堂氛圍的活躍。
三、加強學生參與度的提高
學生,是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在教學改革的今天,高中化學教師需要更多地關注學生的學習參與度。只有學生參與到學習活動中,才能讓化學教學的質量得以提升。高中學生的學習壓力較大,各學科學習模式的相似化,會讓學生覺得學習過于枯燥。作為一個自然學科,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化學學習中感受到更多的學習樂趣,且樂于參與到學習活動中。教師可以通過競賽活動在課堂教學中融入化學知識,提高課堂參與度。比如在講解《石油、煤和天然氣的綜合利用》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前進行預習,總結盡可能多的能源利用方法。在課堂中,通過搶答的方法去回答能源應用方面的問題,以計分的方式決定勝負,促進學生課堂參與度的提高。
四、結語
上好第一節化學課,對培養今后學生學習化學興趣尤為重要。初中學生第一次上化學課,總是存在好奇的心。所以,我們的教師要注重上好第一節化學課,首先要精心設計課件,認真備課,要設置許多問題促動學生去思考,去探索,去提問。幫助他們主動地學習并在學習過程中培養良好的學習興趣與學習習慣。首先,要盡可能地通過情景模式的創立,激發學生學習化學課的熱情,情景模式的創設要具有新意,使學生既能體會到化學課的重要性,也能理解到化學課的趣味性,使他們在一開始接觸化學課的時候就產生濃厚的興趣。再有就是教師要精心設置課堂提問。比如,“什么是化學?”由于剛開始接觸化學課學生們不能回答,即使回答也不可能回答的很正確,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就要大膽地通過實例來強化課堂效果,可以通過實驗,通過動態的課堂問答來解決這個問題。恰當的設置“問題”,在學生面前不斷地提出他們暫時還解決不了的問題,讓學生在無盡的問題中產生求知的濃厚興趣,從而在學習過程中使其永不滿足。
二、利用化學實驗課,激發學生的興趣與對事物的探究精神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生動有趣的實驗是誘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途徑。對初三學生來說,化學是一門新開設的學科,本身對它就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加上在學生早已枯燥了書本的理論知識,迫切想把所學的知識在實踐應運時,利用化學實驗進一步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和興趣,讓他們在實踐中學習,是他們的興趣所在。在認真做好課本上的第一個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的同時,要多安排一些學生感興趣的實驗來加深學生對化學課的理解,與此同時還要通過實驗課來激發學生對事物的探究精神,在化學實驗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例如,在第一節試驗課是可以先拋開書本,做幾個趣味性很強的實驗,讓學生睜大好奇的雙眼,然后再引入新課,這樣學生在課堂上注意力集中,精神飽滿,對化學課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另外,課后可以讓部分學生親自動手做實驗,就更加富有趣味性和挑戰性,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去鉆研,去探究。使他們在探究中獲得知識,而且在獲得知識的同時培養了他們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與他人合作的精神。
三、引導學生化學知識生活化
我們生活日常生活中處處有化學,化學與人人有關,衣食住用樣樣離不開化學,化學教師就充分利用這個有利條件,讓學生所學的化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緊密相結合,時時給化學提供實用的機會。在課程設置中,要加強化學教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情景創設中要注重學生的知識面以及他們的思維走向;在試驗中要注重學生把日常生活知識與實驗有機結合起來。例如,在緒言部分講到銅綠時,可以讓學生回去找找看家里有沒有這種東西,讓他們自己去思考,銅為什么會生成銅綠?什么條件下容易生成銅綠?它與銅是同一種物質嗎?加熱它看看有什么現象?等一系列的問題,讓學生自己去解決,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四、開展各種活動,培養學生學習動力
豐富多彩的化學興趣活動,對于學習緊張的初三學生來講,是極具誘惑力的,這樣既能讓學生在緊張的學習之余輕松一下,又能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獲得和鞏固許多化學知識?;瘜W興趣活動的內容及方式很多,如:“化學魔術”可以做“手帕包火”、“魔棒點燈”等等;“化學知識講座”可以講講“酸雨的形成”、“溫室效應的原因”、“日常生活化學”、“化學故事”等等;“化學課外活動”可以帶學生到附近的工廠或生活小區讓他們去發現生活中的化學;還可以讓學生自己組織一個“化學晚會”設計一些與化學有關的相聲、魔術、小品、謎語和笑話等等。通過這樣的方式與手段,可以有效地增強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理解,并針對在學習過程中獲得知識的層面去拓展自己的思路,有效形成學習動力。對于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培養具有很大幫助。
五、幫助學生突破難點問題,強化學生化學學習素養
初中化學的難點及知識分化點一般有:化學用語、溶液的計算等。一個學生即使興趣較高,一旦幾次被難倒,興趣也會大減,從而影響學習成績,所以幫助學生突破難點和知識分化點很重要,例如化學用語中元素符號、化學式,不要求學生一天就把它記完,可采取分批分段記憶,日積月累,量變到質變?;瘜W方程式的書寫教給他們“四步走”:一寫,正確寫出反應物、生成物的化學式;二配,配平化學反應方程式;三注,注明反應條件及符號;四查,最后檢查化學反應方程式書寫正確不正確。將常見元素的化合價、酸堿鹽熔解性編成口訣幫他們識記。對于溶液的計算,重點授以方法,讓他們多練,盡可能地幫助學生總結歸納出公式、規律,對于零碎的化學知識,教師幫助總結。這樣有助于學生記憶及掌握,不至于使學生感到為難,從而使他們的學習興趣不減。通過這樣的辦法不僅可以使學生消化所學知識,更能夠強化學生化學學習的素養,使他們在生活中通過不同的方法來鞏固化學學習知識,最終達到化學教學效果的最優化。
總之,興趣是第一位老師,在化學教學中,應積極采用各種有效的適應學生心理特征的興趣教學方法,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化學,學好化學。
【摘要】初三化學課是初中教學中的一門關鍵課程,對于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創新能力,創新精神以及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都具有非?,F實的價值與意義。由于化學教學相對比較抽象,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把握方法,在教學中有機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完成學生在學習中由學習知識到學習素養培養的轉型。
【關鍵詞】初三化學素養興趣培養實驗
參考文獻:
招生專業
復試內容
學科教學(思政)
1.提交任教工作總結及研究計劃報告。提交一份3000字左右的報告,說明任教一學期的工作心得,以及攻讀教育碩士期間的研究方向和研究計劃。
2.提交大學學習期間和工作期間獲得的各類獲獎證書和發表的學術論文。
學科教學(語文)
學科教學(物理)
學科教學(數學)
1.提交任教工作總結及研究計劃報告。提交一份3000字左右的報告,說明任教一學期的工作心得,以及攻讀教育碩士期間的研究方向和研究計劃。
2.提交大學學習期間和工作期間獲得的各類獲獎證書和發表的學術論文復印件。
學科教學(化學)
1.提交自己的一節課錄像資料,并提交說課的課件;
2.工作以來的教學心得。
3.一份研究生學習計劃和學位論文課題的初步設想。
4.提交大學學習期間和工作期間獲得的各類獲獎證書和發表的學術論文。
學科教學(生物)
1.提交任教工作總結及研究計劃報告。提交一份3000字左右的報告,說明任教一學期的工作心得,以及攻讀教育碩士期間的研究方向和研究計劃。
2.提交大學學習期間和工作期間獲得的各類獲獎證書和發表的學術論文。
學科教學(英語)
學科教學(歷史)
學科教學(地理)
學科教學(體育)
現代教育技術
本專業考生:
1.提交任教工作期間的總結。字數1500字左右的總結報告,說明任教一學期的工作內容與收獲。
2.提交研究生期間的研讀方向和計劃。字數2000字,說明攻讀教育碩士期間的研究方向和研究計劃。
3.提交大學學習期間和工作期間獲得的各類獲獎證書和發表的學術論文。
跨專業考生:
除提交以上材料外,還需額外提交一份所在學科的信息化教學設計方案。
學前教育
1.提交一份任教工作總結,3000字左右。說明任教一學期的主要收獲、存在的主要問題。
2.提交一份研究計劃報告,3000字左右。說明攻讀教育碩士期間的研究方向和研究計劃。
3.提交大學學習期間和工作期間獲得的各類獲獎證書、發表的學術論文。
心理健康教育
1.提交任教工作總結及研究計劃報告。提交一份3000字左右的報告,說明任教一學期的工作心得,以及攻讀教育碩士期間的研究方向和研究計劃。
高級職稱論文的字數
每個刊物的字數都是不一樣的,要是發省級刊物的話一般字數在2000字到3000字之間不等,一般多數在2500字左右
關于教師的職稱論文
反思高中化學教師的教師素養
摘 要:據化學教學論介紹,化學教師素質是指在化學教育教學中表現出來的,決定化學教育教學效果,對學生身心發展有直接而顯著影響的心理品質的總和。
關鍵詞:新課程;化學教師;素養
探討現代化學教師素質結構的問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它不僅是素質教育和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化學教師適應課程改革的需要。
1、現代化學教師教師素養構建的依據
構建現代化學教師素質要充分考慮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現代教師職業本身的獨特性。教師是獨特的專業人才,要有全面教育學生的能力,在教育過程中的操作還必須嫻熟,規范,具有示范性和創造性。二是未來教育發展的趨勢和特點。教師應前瞻性地看到未來教育具有重視素質教育、通才教育、終身教育、創造教育和主體性教育的特點。三是新世紀教育教學理論的創新和化學學科本身的特點,尤其是新課程改革的需要。
2、現代化學教師素養結構
(1)具備健全的身心素質:
健全的身心素質是其它素質的保障,教師只有具備健全的身心,才能勝任教師的工作。健全的身心素質包括健康的生理素質和心理素質。只有具備健康的生理素質,化學教師才能具備做實驗的要求:嫻熟的操作能力,敏銳的觀察能力,正常的交流能力。心理素質包括智力因素(注意力、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和思維力)和非智力因素(指動機、興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只有具備良好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教師才能順利而持久地開展工作和創造性地開展工作。一些名人名言也說明了心理素質的重要性,如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俄國生理學家謝切諾夫說過:“一切智慧根源都在記憶,記憶是整個心理生活的基本條件。”
(2)具備先進的教育理念:
先進的教育理念是整個現代化學教師素質結構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形成化學教師具體素質的先導。要具備先進的教育理念首先要具備先進的教師觀和先進的學生觀:教師已經從單一的知識傳授者變為集多角色于一身的促進者、引導者、研究者、學習者、建設者、開發者等,學生也不再僅僅是被動的接受者,而是具有能動性、主體性、創造性、發展性的人。因此,針對新課程必修模塊的基礎性的特點,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知識的同時要促進學生能力的培養,決不能就知識而教知識。比如模塊三《金屬及其化合物》中代表金屬Na、Al、Fe、Cu的學習,學習完以后,學生可能覺得金屬之間關系不大,感到知識凌亂難記。但是此時教師若趁熱引導學生意識到Na代表了活潑金屬;Al代表了兩性金屬;Fe代表了變價金屬;Cu代表了不活潑金屬,同時通過Na,Al,Fe分別與O2,H2O的反應的差異,總結出不同金屬跟O2,H2O反應的情況與金屬活動性的關系,用金屬活動性來統攝Na、Al、Fe、Cu的性質,就有效地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遷移能力,歸納能力和教材中的重要思想――分類思想。在新課改形勢下,教師不僅能正確使用新教材,還要研究建設新教材。在教學中要結合實際評鑒各種教材,分析各種情況,改變評價方式,即以一種研究者、學習者、建設者、開發者的身份參與到新課改中去,為完善新課改添磚加瓦.。
另外,先進的教育理念還要樹立先進的教學過程觀。教學是教師和學生的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我們批判過分突出教師的師道尊嚴觀和過分突出學生的無師自通觀。先進的教學過程觀意味著人人參與,意味著平等對話,意味著合作性意義建構?;瘜W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探究性實驗對學生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形成都起重要作用。那如何才能真正達到這種效果呢?這就離不開教師的積極引導,學生的主動參與,師生的共同研討。
(3)具備合理的知識結構:
我們知道:“無知便無能”,“空口袋是立不起來的”。這些話說明了知識對形成能力起了基礎性的作用?,F代教師具備的合理知識結構包括三大系統:一是廣博的科學文化知識;二是精深的化學學科專業知識;三是豐富的教育理論知識。
現代化學教師具備精深的化學學科專業知識是合理知識結構中的核心。是化學教師勝任化學教育教學工作的基礎性知識,是化學教師其職責的專業要求。一個在知識上漏洞百出的化學教師決不會是個好老師?;瘜W教師也只有在學好本體性知識的基礎上才有可能按知識的科學性和科學規律,教材意圖設計教學。比如,同樣涉及膠體的制備和丁達爾現象知識,在新課程必修模塊和過渡必修教材中,其功能有明顯不同。在新課程必修模塊中本課題是在學習純凈物的分類之后,學習混合物的分類方法的,引入膠體的制備和丁達爾現象的目的是為了說明膠體的性質確實與溶液有所不同。因此,本課題的目標并非膠體的制備,而應理解為以分散質粒子的大小為分類標準,將分散系分為溶液,膠體和濁液。當然,僅僅具備精深的化學學科專業知識是不夠的,還需要左膀右臂――廣博的科學文化知識和豐富的教育理論知識。前者涉及當代科學和人文的基本知識以及工具性學科的扎實基礎和熟練運用的技能技巧,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科學知識、科學方法、科學思維等科學素養。后者是指教師要學習教育學、心理學、教學論、課程論、學習論、教育測量學、教育評價學、教育倫理學、教育藝術論、教育技術學等課程,這些理論的學習有助于教師理解教育政策,課程目標,完善教學和教育,提升科研水平等。像新課程標準提出對學生進行過程性和終結性評價,由此可見像以前“唯分數論英雄”的評價觀是極其狹隘的,相當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4)具備完整的能力結構:
現代化學教師的能力結構素質指化學教師成功地完成化學教育教學活動所必須的個性心理特征,它是在化學教育教學中體現的,又是在化學教育教學中發展的。它在現代化學教師的素質結構中處于核心地位。
化學教師的中心工作是化學教學,首當其沖要具備教學工作能力,它是現代化學教師的能力結構素質中的核心部分。要順利而完美地完成一節課,化學教師要有強大的教學設計能力,出色的組織調控能力,良好的多訊道表達能力以及合理的教學測量評價能力。另外,教師具備良好的教育能力為形成融洽的師生關系和順利地完成教學工作奠定基礎,它是現代教師應有的一種通用能力,是整個教師能力素質結構的基礎。還有,未來教育發展的趨勢和特點對現代教師提出了一個極大的挑戰――現代教師必須具備自我發展能力,吃“老本”的教師終將被時代所淘汰?,F代教師要有計劃地爭取參與脫產式或不脫產式的學習,以使自己能夠更新知識結構,補充學術養料,提高技能技巧;還要有強烈的科研意識,在化學教學中發現問題,在研究中解決問題,以教推研,以研促教;不僅如此,還要不斷創新,不斷作出個性化的成果,這一點非常重要。比如,新課改的重要特征之一是面向學生的生活,即課程設計上要面向學生周圍的日常生活環境,已有生活經驗和未來生活發展趨勢。但是中國地區如此之大,學生如此之多,面向學生生活的教材是每個地區具有各自的一套教材嗎?顯然這是不實際的。但是實際教學中又存在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生活背景和不同的個性,怎么辦呢?所以筆者認為就需要教師的二次創作能力,把書本上涉及的生活材料能結合當地實際轉化為當地的生活材料,使教材真正地面向學生的生活。
參考文獻
[1] 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等.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化學1(必修),化學2(必修)[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 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學室.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教科書(必修)化學第一冊,化學第二冊.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 常汝吉.全國統一(聯合)考試大綱及指導(教育學).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4]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實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5] 閻立澤,韓慶奎,于清江等主編.化學教學論.科學出版社,2012.
看了“高級職稱論文的字數”的人還看:
1.副高級職稱論文字數要求
2.高級教師職稱論文字數要求
3.北京高級職稱論文字數要求
關鍵詞: 化學教學 化學史 統計分析
1.引言
統計分析采用的文獻源自《中國知網》(CNKI)的“中國學術期刊網出版總庫”,采用系統查閱年度總目錄與原始雜志相結合的方法,對自1980年—2010年和2011年—2012年兩個時期發表的有關化學史教育的文獻進行統計,從計量學角度,進行了評價,從中分析化學史教育的發展狀況。著重對知網中的中等教育類核心期刊表(教學類)確定的三大化學期刊《化學教育》、《化學教學》、《中學化學教學參考》中文獻內容等情況進行了分析評價,勾畫出關于化學史論文產出率的分布和影響力的概貌,試圖為化學史教育研究的課題規劃等方面提供某一角度的參考。
2.論文的統計分析
2.1發文量的統計分析。
研究論文的數量,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學科研究的水平和發展速度。根據《中國知網》(CNKI)中關于化學史論文來分析。
論文基本上來自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在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中的文章,占大多數。論文的生產趨勢可分為2個階段:2001年以前呈平穩上升趨勢,中間雖有波動,但變化幅度不大;2001年以后,則增長速度較快,尤其是2008年—2012年間的論文數量;在不到4年的時間里發表的文章的數量與2007年前的24年中的總數相當。由此表明,我國化學史教育經過20多年的摸索,已進入快速發展階段,研究勢頭旺盛。
2.2論文內容的統計分析。
據統計分析可知,在知網中化學史的文章主要發表在中學化學教學參考、化學教育、化學教學、化學通報、大學化學、中國科技史雜志、科學技術與辯證法、各大學學報中,對于1980—2010年期間針對三大核心期刊中的論文,根據論文內容做了如下統計分析。將論文按內容分為3類:理論型論文、實踐型論文、其他。在此將與課堂教學想結合的文章稱為實踐型論文,反之稱為理論型。論文內容直接反映教育科學研究的趨勢。
表2 文獻內容統計分析
表2表明,關于化學史論文內容形式多樣。其中理論型論文占的比較多,實踐次之。理論型文章主要說明化學史教學的重要性,以及對學生所起的作用等。實踐型論文,著重介紹如何在課堂中運用化學史進行教學及在哪些章節應用化學史教學,等等。實踐型論文跟教學直接相連接,但從發文量并不多,其原因可能是化學史的教學要視具體情況而定,所以難以形成統一固定的形式。
2.3化學史在教學應用的統計分析。
化學史中有很多例子,對于什么例子能促進教學和學生的發展的問題,是一線教師,迫切需要的問題。本文就化學教學和化學教學參考等期刊中的文獻中化學史應用情況進行統計分析,得到以下的表3。
表3 化學史在教學應用的統計分析
從表中我們可以看到元素周期表和鹵素的發現史,被大多數教師運用于教學中。鹵素中氟氣的發現和元素周期表的發現史中生動的故事,可以讓學生們在學到知識的同時,還能學習科學家們堅持不懈的精神,從而提高學生的素質。不僅可以讓學生們對知識有深刻的影響,而且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得到發展,符合目前新課改背景下的教育目標。
3.化學史教育的途徑
隨著新課改的推進,學生的素質教育受到普遍的重視,化學史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中得到靈活的運用。如《化學課程標準》中將許多化學史料編為“可供選擇的學習情景素材”,化學教科書中設有“閱讀”欄目,提供或介紹相關的化學史知識等。所以正確地將化學史運用于教學中,顯得至關重要。
3.1讓化學史教育在教學中實現“穿插美”。
化學史是化學科學的形成、產生和發展及其演變規律的反映。雖然現行的教材有時只是提到化學家的名字,并沒有做詳細的介紹,但教師可以深入挖掘其相關的歷史,并且在適當的時候進行穿插,引起學生極大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不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化學史教學不僅可以追溯到知識的來源,還可以揭示其中的科學思想和方法,真正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
例如元素周期表的發現者——門捷列夫,他不分晝夜、堅持不懈地研究著各種元素,探求它們的化學特性,并且將每一種元素都記錄在一張小紙片上。經歷過無數次的失敗后,他終于在大量元素復雜的特性里,成功捕捉到它們的共同性。其實任何事物的發展都不是一帆風順的,而是在曲折中在矛盾中前進的,只有堅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功。這激勵著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形成正確地看待科學探究的方法和思維。
3.2讓學生動手實驗,體驗科學“探究美”。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成為教學中的重要任務之一,同時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也有很大的幫助。波義耳說過:實驗和觀察是形成科學思維的基礎,化學必須依靠實驗來確定自己的定律?;瘜W史記錄著每一位科學家實驗的過程,可以說是一部實驗史。在教學中我們聯系化學史進行教學,讓學生們了解到科學家們探究實驗的過程,身臨其境地體驗到科學家的探究過程,同時學會用變化和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增強他們對知識的理解,樂于去發現真理,如此學生不僅掌握了知識,而且掌握了知識的形成過程。
總之,在化學教學中,采用多樣化、采取多手段將化學史與化學教育有機結合,讓學生汲取知識的同時,領會滲透在探索知識過程中的科學思想。既給學生以知識,又給學生以智慧,無論對目前的新課改還是素質教育都顯得至關重要。
參考文獻:
[1]馬銘,唐建生.中等化學教學類3種期刊環境教育文獻統計分析[J].化學教育,2003:2,31—32.
[2]廖正衡.略論化學史在化學教學中的作用[J].自然辯證法研究室,2—1—3.
[3]王樹林.讓學生學一點化學史[J].化學教,1982:30(3),233.
[4]杜建功.運用化學史培養中學生的科學素質[J].化學教育,2003:4.
[5]于曉燕.化學教學中的化學史教學[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1998:8—9,34—35.
[6]李永紅,劉建陽.科學素養教育的切合點——化學史教育[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03:11,1—6.
一、知識基礎的認知
這些學生都學的很認真,但很少停下來問一問自己:學過的知識哪些已經完全掌握;哪些知識環節上還有漏洞,有時預習了也不知道已有的化學知識和將要學習的新知識之間的聯系。這就需要我們老師及時對他們進行指導,讓他們學會自我提問策略。自我提問策略就是通過經常問自己一系列有利于自我觀察、自我評價和自我控制的問題,來不斷促進對學習的自我反省的策略。根據化學學習的內容和學生的水平,剛開始教師可以按化學基本概念、化學基本理論、化學用語、元素化合物知識、有機化學和化學實驗各列一張自我提問樣表。如學習化學用語(反應方程式)以后幫學生設計如下自我提問單:
(1)這個方程式表示什么意思?我能把它與具體的化學現象聯系起來嗎?
(2)這個方程式好記憶嗎?我準備用什么方法來記憶呢?
(3)我已記準了這個方程式了嗎?(若記不準,再記一次)
(4)這個方程式跟哪些方程式易混淆?(找出他們之間的差別)
(5)我采用復習措施克服遺忘了嗎?(再復習一次)
下次遇到新的化學用語讓學生自己模仿上單再列個類似的提問單,逐步培養學生自己設計自我提問單。
每個單元結束以后再根據單元教學目標幫助學生設計單元自我檢測提問單。如:
(1)對本單元內容是否感興趣?
(2)是否預習、復習、認真聽課、積極參與課堂討論?
(3)是否理解本單元的教學內容?
(4)是否達到本單元的學習目標?
才開始時要經常督促學生自我提問,以便養成習慣,學會學習。
二、學習動機和學習情緒的認知
這類學生在初中剛接觸化學時都被化學實驗多彩的實驗現象所吸引,對化學學習有較大的興趣,但隨著學習的深入,發現化學學習的內容比較繁瑣,漸漸感到無趣。而化學又是中學生必須學習的基礎知識,為了考試獲得好成績只有硬著頭皮學了。因不能正確認識化學學習的真正價值和意義而缺少良好的學習動機。在實施新課程的今天,我們不僅可以利用實驗、教材中與生活實際相聯系的知識點還可以利用校本課程如小制作、參觀等多種形式帶領學生正確認識化學在社會生活生產中的真正價值和意義,以激發和維持他們良好的學習動機。如果學生僅有好的動機,但在學習中沒有良好的情緒體驗,那么這動機也不會持久,有時還會變成一種壓力。教師在平時上課提問時就要注意特別針對這些同學要設計一些他們肯定能回答的問題,以不斷增強他們的成功體驗。教師平時還可以給學生介紹一些心理學知識、介紹一些控制不良情緒的方法,讓學生正確認識自己的性格,了解自己性格的優缺點對化學學習的影響以及如何揚長避短。如膽汁質的學生一般比較粗心,在書寫化學方程式時要注意配平,條件、氣體符號不要遺漏;粘液質的學生一般比較謹慎,在做一些開放性題目時要敢于作答??梢院托睦韺W老師合作讓學生了解自己的性格特征,通過問卷調查的形式讓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以及如何維持自己適當的動機強度(蘇大2004屆碩士學位論文《化學學習中學生非智力因素培養策略的研究》附錄二 化學學習動機和學習情緒自我調節策略問卷),并針對這些同學問卷中反映出的問題進行個別交流。
三、自我監控和反思學習習慣的培養
這類學生都有較高的學習自覺性,在教師的鼓勵和引導下都能對自己正在進行的學習活動不斷進行積極地,自覺地監控,對自己的學習過程和結果進行反思、檢測。在這個過程中當然也有成功和失敗,教師要引導學生將成功歸因于能力和可控制因素如努力,將失敗歸因于努力不夠等。同時指導學生對下一階段的學習計劃、學習策略等進行修正。如先要學生分析下一階段學習的內容屬于基本理論、元素化合物還是化學用語?前面學習這類內容用過哪些方法?哪種方法自己掌握的比較好也比較有效,有哪些還要改進的?自己計劃怎么學等。
以上三步中,第一步比較好操作,見效也快,但對學習動機不強的同學幾乎無效。所以學習動機還是很重要。但學習動機和目標太強又會適得其反,學生又容易放棄第一步,所以還要幫助學生調節適當強度的學習動機和學習情緒。第三步只對個別學生做了指導,大面積推廣還需要不斷實踐改進。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