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27 11:19:5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創業調查報告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基本情況
據不完全統計,截止到2014年12月底,全縣新增創業基地1.8萬平方米,創業培訓人數700人次,新增各類企業130個,新增個體戶260個,新增就業人員2500余人。創業項目主要集中在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其中創辦養殖企業98家,創辦農家樂56家。全縣回鄉創業主要集中在。其中,以鎮村創辦的水產養殖規模最大,年產值達0.5億元,吸納400余人就業。
二、創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資金短缺是制約全民創業的重要因素。資金短缺是企業和創業人員反映的最為突出的問題。打工的原始積累對于創辦企業來說只是杯水車薪,新辦企業沒有財產抵押,貸款困難,資金周轉困難常使企業陷入起步容易運轉難的尷尬境地,步入正軌的企業也沒有更多的資金進行擴大再生產和技術改造。許多回鄉創業人員有一腔創業的熱情,卻因資金問題得不到解決,無法實施創業計劃和施展自己的才華。融資難、貸款難成了影響全民創業的最大問題。
2、公共基礎設施落后影響創業發展。我縣大多微小企業都是在鄉鎮創業,而鄉鎮基礎設施比較落后,道路不通暢,水利基礎設施薄弱,水電氣使用得不到保障,嚴重制約了小企業的發展。加之鄉鎮創辦的多是養殖企業,規模小、分布散,資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大多數企業還停留在家庭創業的落后模式。
3、缺乏創業氛圍。相當一部分群眾創業只滿足于混日子、謀生計,創大業、干大事的觀念比較淡薄,一些創業者沉湎安逸,小進則滿,小富則安,習慣于守攤子,不愿放開手腳大膽干。在創業過程中,由于信息來源不廣,交流少,也制約著創業者的創業行為,較多想創業人員在投身創業之前,對市場把握不準,信息了解不多,創業方向不明,不知怎么干、干什么。在服務方面,主要表現在,行政審批程序繁瑣,手續復雜;創業環境不優,使得創業者在投身創業之前憂心忡忡、猶豫不決。
三、創業主體對政策及服務等方面的需求
1、解決資金短缺問題。政府出臺相關政策,為創業主體開辟綠色通道,完善擔保公司提供擔保,財政適當給予貼息。利用農村房屋產權、土地承包經營權、商標注冊權等無形資產抵押融資,在資金短缺時能快速貸款。
2、在辦證程序上開辟“綠色通道”,盡量簡化手續,提供優質快捷的服務。
3、在一些稅費上實行減免收費。
4、對企業吸納的就業人員實施社保補貼,讓創業者放手干、大膽干,無后顧之憂。
5、搞好信息咨詢服務,積極為創業者提供相關的創業信息服務,為創業者指路引航。
四、幾點建議
1、強化資金扶持,簡化貸款手續。我縣小額擔保貸款額度小,申請貸款手續繁瑣,需要公職人員擔保,建議簡化貸款手續,以已有固定資產做擔保。
2、完善基礎設施建設??h級相關部門對公路、水利、電力等基礎設施大力完善,實現資源合理配置,集中發展、規模發展,共享設施,節約成本。
青年已經成為公益創業的主力軍,中國青年公益的創業環境和公益創業過程中遇到的現實問題也牽動人心。已經走入第五個年頭的青年恒好公益創業行動了2014年度的青年公益創業成果,并首部《中國青年公益創業調查報告》。報告顯示,近八成公益創業者盼資金支持。
1.在校大學生最活躍
《中國青年公益創業報告》邀請了清華大學、社會科學院等在內的10家公益組織機構的相關專家,根據對國內144名公益創業青年的調查問卷撰寫而成。這也是中國首部公益創業報告。
調查發現,在校大學生是我國開展公益創業活動最活躍的群體。65%的公益創業青年想挑戰自我,59%的公益創業青年想回報社會,33%的公益創業青年想學以致用,30%的公益創業青年為了解決就業。公益創業組織普遍規模較小,啟動資金規模大部分都在10萬元以下,受訪的144家組織中有113個人員規模都在30人以下。
公益創業組織小微化、創業主體弱勢化、創業行業層次低、市場化運作效率低、可持續發展性不強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創業學院副院長鄧漢慧教授認為,這是現階段青年公益創業存在的問題。
鄧漢慧表示,公益創業區別于商業創業,公益創業的激情來源于社會責任,她鼓勵大學生參與到公益創業中。鄧漢慧指出,社會企業面臨幾大困境:一是資金的延續性;二是因為收入低,面臨優秀人才的流失;三是有政府失靈、市場失靈、志愿者失靈問題,公益創業的模式還需創新。
2.期盼政策關注+資金支持
公益創業者期盼著政策的關注和資金的支持。公益組織獲得資金的一個渠道是政府采購。可是公共關系建立、產品招標都挺麻煩的。我們的產品明明很好,就中不上標,沒有辦法。曹軍在會討論環節說。曹軍是一位視障者,賣掉房子創業,研制出一款能讓手機說話的應用技術。
(一)創業動因
“獲得更多成長和發展機會” “獲得更多財富” 是XX屆大學 畢業生創業的主要動因。 在8 個創業動因選項中, 選擇 “獲得更多成長和發展機會” 的比例最高, 占35.5%; 其次是 “獲得更多財 富”, 占22.0%; 選擇 “挑戰自我” 的占14.3%; 選擇 “興趣所在” 的占10.3%; 而選擇 “找不到工作” “提升自己的社會地位” “受創 業政策或創業服務吸引” 的所占比重較低, 分別為6.1%、 4.5%、 1.5%。 與XX 屆畢業生相比, XX 屆畢業生選擇 “找不到工作” “挑戰自我” “提升自己的社會地位” 創業動因的比例有所上升。 XX屆大學畢業生創業者首次創業選擇行業的主要依據是 “個人興趣” 和 “市場需求”, 而對 “風險收益” 和 “政策優惠與扶持” 的考慮較少。 具體來看, 根據 “個人興趣” 選擇創業行業的占 30.4%, 根據 “市場需求” 的占22.6%, 根據 “所學專業” 的占 12.7%, 根據 “行業準入門檻” 的占6.9%, 而根據 “資金規模” “風險收益” “政策優惠與扶持” 選擇創業行業的則分別占4.7%、 4.1%、 3.0%。 與XX 屆相比, XX 屆大學畢業生創業者首次創 業選擇行業的主要依據為 “個人興趣” “資金規模” “政策優惠與扶持” 的比例有所上升, 分別上升了2.6 個、 0.7 個、 0.4 個百分點; 選擇 “市場需求” “所學專業” “行業準入門檻” “風險收益” 的比 例都出現了下降, 分別下降了1.1 個、 3.0 個、 0.8 個、 1.6 個百分點。
(二)創業困難
“資金短缺” 是XX 屆大學畢業生創業者初次創業時面臨的最大困難, 而生活和商務條件不理想及稅費負擔并不是創業的主要障礙。 在XX屆大學畢業生初次創業面臨的主要困難中, 選擇頻次居首位的是 “資金短缺”, 占 61.9%; 其次是 “市場營銷不夠” (30.5%)、 “自身素質能力不足” (25.5%)、 “創業支持服務不夠” (24.3%)、 “創業團隊不理想” (23.4%)、 “內部管理不善” (17.3%)、 “產品缺乏競爭力” (15.2%) 等內部因素; 而 “稅費過 重”、 “日常生活條件不理想” 和 “商務活動條件不理想” 等外部因 素僅分別占9.3%、6.3%和5.8%。 與XX屆相比,XX屆大學畢業生創業者面臨的 “產品缺乏競 爭力” “日常生活條件不理想” “稅費過重” “資金短缺” “商務活動 條件不理想” 的困難程度加大, 其選擇占比分別提升了2.5個、 1.4 個、1.1個、1.0個、0.7個百分點; 而在 “市場營銷不夠” “創業支 持服務不夠” “自身素質能力不足” 等方面的困難減輕, 其選擇占比 分別下降了6.9個、2.1個、1.6個百分點 。
二、大學生創業分布
(一)創業區域分布
在被調查的XX 屆大學畢業生創業者中, 有接近一半的人選擇在 “泛長江三角洲區域” 和 “泛渤海區域” 創業, 在 “西部區域” 和 “泛東北區域” 創業的人則較少。 具體而言, “泛長江三 角洲區域” (29.0%) 是XX 屆大學畢業生創業地的首要選擇, 其他地區依次是 “泛渤海區域” (20.4%)、 “泛珠江三角洲區 域” (16.7%)、 “西南區域” (13.6%)、 “中原區域” (8.7%)、 “陜甘寧青區域” (5.0%)、 “泛東北區域” (3.8%)、 “西部區 域” (2.8%)。 與XX屆相比, 聚集XX屆大學畢業生創業者較多的前三個 區域和排名均發生了變化。 從 XX 屆的 “泛珠江三角洲區域” (27.8%)、 “泛長江三角洲區域” (21.6%)、 “中原區域” (17.3%) 變為XX屆的 “泛長江三角洲區域” (29.0%)、 “泛渤海區域” (20.4%)、 “泛珠江三角洲區域” (16.7%)。 “泛長江三角洲區域” 由XX屆的第二位上升為XX屆的第一位, 提高了 7.4個百分點; “泛渤海區域” 由XX 屆的第五位上升為XX 屆 的第二位, 提高了7.7 個百分點; “泛珠江三角洲區域” 由XX 屆的第一位下降為XX 屆的第三位, 下降了11.1 個百分點; “中 原區域” 由XX屆的第三位下降為XX 屆的第五位, 下降了8.6 個百分點。
XX屆大學畢業生創業者區域分布呈現一定的差異加劇態勢, 在8個經濟區域中, 第一位的 “泛長江三角洲區域” (29.0%) 與第五位的 “中原區域” (8.7%) 相差20.3 個百分點, 而XX 屆處于 第一位的 “泛珠江三角洲區域” (27.8%) 與處于第五位的 “泛渤海 區域” (12.7%) 相差15.1個百分點。 XX 屆大學畢業生創業者主要來自 “泛長江三角洲區域” “泛渤海區域” “西南區域”, 而來自 “陜甘寧青區域” “泛東北區 域” 和 “西部區域” 的較少。 具體而言, XX 屆大學畢業生創業 者來自 “泛長江三角洲區域” 的占29.7%; 來自 “泛渤海區域” 的占20.6%; 來自 “西南區域” 的占14.4%; 來自 “陜甘寧青區域” “泛東北區域” 和 “西部區域” 的較少, 分別占 5.5%、 4.2%和2.4%。 與XX屆相比, XX 屆大學畢業生創業者的戶籍區域分布總 體格局發生了較大改變。 來自 “泛長江三角洲區域” 和 “泛渤海區 域” 的創業者占比明顯上升, 而來自 “泛珠江三角洲區域” 和 “中 原區域” 的創業者占比則明顯下降。 其中, XX屆來自 “泛長江三 角洲區域” 的創業者比XX 屆上升了7.2 個百分點, “泛渤海區 域” 上升了5.7個百分點; XX屆來自 “泛珠江三角洲區域” 的創業者比XX屆下降了7.2個百分點, “中原區域” 下降了10.3個百 分點。
(二)創業地點分布
戶籍所在地是XX屆大學畢業生創業者首選的創業地點。 被調查對象中, 選擇 “在戶籍地非畢業地創業” 的占44.6%, “在戶籍地 也是畢業地創業” 的占22.9%, “在非戶籍地非畢業地創業” 的占20.0%, “在畢業地非戶籍地創業” 的占12.6%。 因此, “在戶籍地 創業” 的大學生占67.5%, “在畢業院校所在地創業” 的大學生占 35.5%。 由此可以看出, 熟悉和了解環境是創業者選擇創業地點的重 要因素。 與XX屆相比,XX屆大學畢業生創業者選擇 “在戶籍地 (非畢業地) 創業” 的傾向有明顯上升。 XX屆大學畢業生創業者 “在戶籍地 (非畢業地) 創業” 的比例增加了7.5個百分點。 與此同時, “戶籍地和畢業地同為創業地” “在非戶籍地創業” 的比例比XX屆 均有所下降。 “直轄市” 和 “副省級城市” 是XX 屆大學畢業生創業者初次 創業地比較集中的選擇地點。 在被調查對象中, 在4 個“直轄市” 創業的占11.1%, 在15 個 “副省級城市” 創業的占20.1%, 其余 68.8%的人則分散在其他230多個大中小城市創業。 與XX 屆相比, XX 屆大學畢業生創業者選擇到 “其他城市 創業” 的傾向有所上升。 XX 屆大學生創業者在 “直轄市” “副 省級城市” 之外的 “其他城市” 創業的比例提高了6.1 個百分點。 與此同時, 在 “直轄市” 創業的比例比 XX 屆提高了 2 個百 分點。
(三)創業時間分布
XX屆大學畢業生創業者的創業時間主要集中在畢業當年和畢業次年。XX屆大學畢業生創業者初次創業時間在XX年即畢業當 年的最多, 占57.8%; 其次是XX年即畢業次年, 占20.2%; 再次 是XX年即畢業前一年, 占13.6%。 與XX屆相比, 各時段首次創 業人員的分布基本一致, XX 屆大學畢業生當年創業的規模有所增大。
三、大學生創業資源支持
(一)創業資金來源
XX屆大學生創業者初次創業的資金主要來自 “親友投資” 和 “個人積蓄”, “風險投資” 和 “天使投資” 在大學生創業籌資方面 發揮的作用較小。 在接受調查的XX 屆大學畢業生創業者中, 選擇 創業資金主要來自 “親友投資” 的比例最高, 占51.6%; 其次是 “個人積蓄”, 占46.3%; 其他選擇比例均較低, 其中, 選擇 “銀行 貸款” 的占8.1%, 選擇 “信用卡透支” 的占7.0%, 選擇 “民間借 貸” 的占6.9%, 選擇 “政府或其他公共組織創業基金支持” 的占 3.5%, 選擇 “天使投資” 和 “風險投資” 的分別占0.8%和0.6%。 與XX屆相比,XX屆大學畢業生創業者資金來源的總分布格 局未發生變化, 但個別資金來源的占比略有調整。 例如, 選擇 “親 友投資” 的比例下降了3.1 個百分點, 選擇 “個人積蓄” 的比例下 降了1.4個百分點。 同時, 選擇 “銀行貸款” 的上升了1.2 個百分點, 選擇 “政府或其他公共組織創業基金支持” 的上升了1.4 個百 分點, 選擇 “信用卡透支” 的上升了0.1 個百分點, 選擇 “民間借 貸” 的下降了1.7個百分點。 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 大學生創業的籌 資方式日益多元化, 市場和政府支持力量出現了提升跡象。
(二)創業員工來源
XX屆大學畢業生創業者聘用員工有多種來源渠道, 其中, 員 工主要是 “同學” 的占比最大, 是 “親友” 和 “未聘用員工” 的占 比分列第二位、 第三位。 具體而言,27.1%的創業者在初次創業時聘 用 “同學” 為員工,20.0%的人聘用 “親友”,19.5%的人 “未聘用 員工”,17.7%的人通過 “公開招聘” 的方式聘用員工, 7.9%的人 通過 “熟人介紹” 聘用員工。 與XX屆相比,XX屆大學畢業生創業者聘用 “親友” 的比例 有大幅提高, 增加了4.8個百分點。 而選擇 “同學” “未聘用員工” “公開招聘” “熟人介紹” 的比重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三)創業平臺與載體
在接受調查的XX屆大學畢業生創業者中, 僅有不到兩成的大 學畢業生創業者在 “創業孵化器” “大學科技園” “大學生創業園” “產業園區” 等創業載體中實現初次創業。 具體而言, 在各類創業載體中實現初次創業的大學生所占比重為15.4%, 其中7.2%在 “大學 生創業園” 中創業, 4.1%在 “產業園區” 中創業, 3.1%在 “創業 孵化器” 中創業,1.0%在 “大學科技園” 中創業。 而高達84.7%的 大學生在這些載體之外實現初次創業。 與XX屆相比,XX屆大學畢業生創業者在 “大學生創業園” 中創業的比例有明顯提高, 提高了2.5 個百分點。 這說明 “大學生創業園” 正在獲得越來越多的大學生的關注, 其促進大學生 創業的作用正在顯現。
四、大學生創業質量
(一)創業組織形式
接受調查的XX 屆大學畢業生創業者主要采取 “個體工商戶”的形式創業, 創辦公司的所占比例較小。 其中選擇 “個體工商戶” 的占48.5%; 創辦 “合伙企業” 和 “有限責任公司” 的, 分別占 16.3%和15.4%; 而創辦 “獨資企業” 和 “股份有限公司” 的所占 比例較小, 分別為4.1%和3.2%。 與XX屆相比,XX屆大學畢業生創業者各種組織形式的占比 分布在整體上維持不變, 但其所占比重有一定變化。 選擇 “個體工 商戶” 的占比上升了3.8 個百分點, 選擇創辦 “獨資企業” 的比重 上升了1.2個百分點; 而選擇創辦 “有限責任公司” 的比重則下降 了1.9個百分點, 選擇創辦 “合伙企業” 的比重下降了0.4個百分點。
(二)創業資金與員工規模
在接受調查的XX屆大學畢業生創業者中, 有半數左右的初次創業注冊資金在 “5 萬元及以下”, 注冊資金在 “501 萬元及以上” 的創業者規模較小。 注冊資金在 “5 萬元及以下” 的占50.1%; 注冊資金為 “6萬~10萬元” 和 “11萬~50萬元” 的, 分別占22.9% 和15.5%; 而注冊資金在 “101 萬元及以上” 的占比很小, 僅為5.1%。 與XX屆相比,XX屆大學畢業生創業者各類規模的注冊資金總體排名分布沒有變化, 但其所占比重有一定變化。 選擇注冊資金在 “5萬元及以下” 的人員占比增加了0.8 個百分點; 選擇 “6 萬~10 萬元” 的人員比例明顯增加, 增加了3.3 個百分點; 選擇 “51 萬元 及以上” 的人員占比總體上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其中, 選擇 “51 萬~100萬元” 的下降了2.7個百分點, 但選擇 “101萬~500萬元” 的人員占比增加了0.2個百分點。
在接受調查的XX屆大學畢業生創業者中, 超過七成的創業者聘用員工的規模為 “1~10人”, 在 “11人以上” 的創業者數量不多。 具體而 言, 在XX屆大學畢業生創業者中, 創業當年, 員工規模為 “1~10人” 的占76.7%,“11~20人” 的占13.5%,“21人及以上” 的占9.1%。 與XX屆相比,XX屆大學畢業生創業者擁有員工的規模從整體上看略有增加。 員工數量在 “1~10 人” 的比XX 屆下降了2.6 個百分點, 但與此相反, 員工在 “11~20人” “21~50 人” 的創業 者占比則均比XX屆的增加了1.6個百分點。
(三)創業穩定性
在接受調查的XX屆大學畢業生創業者中, 接近七成是初次創業者, 具有 “第三次及以上” 創業經歷的創業者較少。 具體而言, 屬于 “首次” 創業的占68.1%; “第二次” 創業的占15.6%; 屬于 “第三次及以上” 的創業者占3.4%; “沒有創業” 的占12.8%。 與XX屆相比,XX屆大學畢業生創業者屬于 “首次” 創業的 比例明顯下降, 下降了6.4 個百分點, 而 “第二次” 創業和 “第三 次及以上” 創業的分別增加了2.5個和0.2個百分點。 同時, “沒有 創業” 的人員占比增加了3.6個百分點。 對 “沒有創業” 的XX屆大學畢業生創業者來說, 其主要去向 是 “到其他機構就職” 或 “尋找新的創業機會”, 選擇 “繼續上學” 或 “暫時休息” 的人比例不高。 有45.4%的創業者在接受調查時已 經 “到其他機構就職”; “尋找新的創業機會” “尋找就職單位” 的 分別占14.8%、 10.2%; “同時在尋找創業機會和就職單位” 的占 18.5%; 選擇 “暫時休息” 和 “繼續上學” 的均占2.8%。
與XX屆相比,XX屆大學畢業生 “沒有創業” 者各種選擇的 排名分布基本沒有變化, 具體占比數量則有一定變化。 選擇 “到其 他機構就職” 的比例下降了1.2個百分點, “尋找新的創業機會” 的 下降了1.6個百分點; 同時, “尋找就職單位” 和 “暫時休息” 的比 例則分別提高了2.0個和1.4個百分點。
(四)創業盈利能力
在接受調查的XX屆大學畢業生創業者中, 有超過七成的人創 業當年的營業收入在 “50萬元及以下”。 具體來看, 營業收入在 “50 萬元及以下” 的占73.4%, 在 “51萬~100萬元” 的占12.2%, 在 “101萬~500萬元” 的占10.2%, 在 “501萬元以上” 的占4.2%。 與XX屆相比, XX 屆大學畢業生創業者畢業當年營業收入 在 “51萬~100 萬元” 的占比提高了6.9 個百分點; 營業收入在 “50萬元及以下” 的占比下降了3.8 個百分點; 同時, “101 萬~ 500萬元” 和 “501萬元以上” 的占比分別下降了0.3 個和3.8 個 百分點。
在接受調查的XX屆大學畢業生創業者中, 有超過半數的人畢 業當年處于少量盈利狀態。 具體而言, 在XX 屆大學畢業生創業者 中, “有少量盈利” 的占54.7%, “盈虧持平” 的占13.9%, “利潤 豐厚” 的占 17.5%, 而 “有些虧損” 和 “虧損較大” 的分別占 8.8%和5.1%。 XX屆大學畢業生創業者在處于虧損狀態的占13.9%, 比XX 屆提高了2.6個百分點; 處于 “盈虧持平” 狀態的比XX屆減少了 7.4個百分點; 處于盈利狀態的比 XX 屆增加了 4.8 個百分點。
五、大學生創業知識來源和培訓需求
(一)創業知識來源
在接受調查的XX 屆大學畢業生創業者中, 首次創業的知識主要是通過 “創業實踐” “實習與兼職活動” “家庭成員、 同學或朋友的介紹” 獲得的, 而通過各類創業教育或培訓獲得創業知識的比例較少。 具體來看, 選擇通過 “創業實踐” 獲得創業知識的 占40.0%, 通過 “實習與兼職活動” 獲得的占37.8%, 通過 “家 庭成員、 同學或朋友的介紹” 獲得的占30.3%; 而選擇通過 “大 學課堂授課” “社會宣傳” “學校創業模擬或推廣活動” “社會培 訓機構舉辦的創業培訓” “媒體創業教育與培訓” “政府舉辦的創 業培訓” 獲得的占比都較少, 分別為 15.2%、 7.7%、 7.6%、 5.5%、 4.1%、 2.8%。 與XX屆相比,XX屆大學畢業生創業者首次創業知識的獲得 來源在分布格局上沒有變化, 但具體占比份額有一定的變化。 通過 “創業實踐” “實習與兼職活動” “社會宣傳” 等獲得創業知識的人員占比有所下降, 而通過 “家庭成員、 同學或朋友的介紹” “學校創 業模 擬 或 推 廣 活 動” 等 獲 得 創 業 知 識 的 人 員 占 比 有 所 上 升。
(二)創業教育與培訓需求
在接受調查的XX屆大學畢業生創業者中, 最需要的創業教育與培訓方式是 “創業實踐訓練或模擬”, 對 “創業案例分析” “創業課題教育” 等其他方式的需求較小。 具體而言, 選擇 “創業實踐訓 練或模擬” 的人員占比為42.2%, 選擇 “創業案例分析” 的人員占 比為15.0%, 選擇 “專業教師或專家的創業課程教育” 和 “創業者 創業課程教育” 的人員占比均為11.5%。 與XX屆相比,XX屆大學畢業生創業者對創業教育與培訓方式的需求更加多樣化。 具體來看,XX屆大學畢業生創業者對 “創業實踐訓練或模擬” 的需求下降了5.8個百分點, 對 “創業案例分析” 的需求下降了0.7個百分點, 對 “專業教師或專家的創業課程教育” “創業者創業課程教育” 的需求分別提高了0.5個和1.6個百分點。 接受調查的XX屆大學畢業生創業者認為, 比較重要的學校創業教育內容是 “市場營銷知識與技術” “財稅金融知識” “企業管理 知識與技術” “創業能力開發”。 與XX屆相比,XX屆大學畢業生創業者對 “市場營銷知識與 技術” “財稅金融知識” “創業能力開發” “法律與政策” 等在學校 創業教育內容中重要性的認可度有所提高, 而對其他要素在學校創業 教育內容中重要性的認可度均有所下降。 接受調查的XX屆大學畢業生創業者認為, “市場營銷知識與技 術” “企業管理知識與技術” “法律與政策” 是亟待加強的學校創業教育內容, 其占比分別為33.3%、31.6%、27.9%。 與XX屆相比,XX屆大學畢業生創業者對在創業教育中加強 “財稅金融知識” “創業實務輔導” “創業環境分析” “創業案例分析” 緊迫性的認可度有所提高, 而對其他內容緊迫性的認可度則有 一定的下降, 其中, 選擇 “創業能力開發” 的占比下降最為明顯, 下降了5.7個百分點。 接受調查的XX屆大學畢業生創業者認為, 比較重要的政府創 業培訓內容是 “市場營銷知識與技術” “財稅金融知識” “企業管理 知識與技術”。
猛然間,人們發現,天府之國的成都,其實也蘊藏著蓬勃的創業和商業基因?!冻啥际?014年度市場主體發展情況分析報告》顯示,成都的創業者已經超過百萬,每12人中就有一個人在“做生意”。由此延伸,在成都創業的是些怎樣的群體?他們的生存狀態如何?在這個以“安逸”著稱的城市里,多少是川籍創業者,又有多少人是從外地轉戰成都并在此扎根?留住他們的,除了青山秀水、人杰地靈還有什么特質?
為了嘗試回答以上問題,《創業家》聯手成都市科技局,對成都創業者進行了專題調研。在一個月的調研時間里,有95名成都創業者參與了調查。他們創辦的公司涵蓋了游戲、軟硬件開發、O2O、文娛、體育、餐飲等成都各類創業領域。調查中,成都的各高新園區、孵化器也提供了大力支持,讓我們得以從中勾勒出成都創業者的典型臉譜。
成都創業者群像素描
35歲以下,具有大專/本科學歷,創業前是普通職員,女性比例很高
Q1:什么年齡和階層的人在創業?
95位參與調查的創業者中,30歲以下的人最多,占52%,其中90后占28%。30~35歲的創業者比例是28%?;旧?,35歲以下的年輕人是成都創業的主力,但創業沒有早晚之別,成都的60后創業者同樣不乏其人,他們在此次調查中所占的比例為5%。
階層方面,有33%的參與調查者是以企業普通員工身份開始創業;同時,學生創業也逐漸成為主流,有32%的創業者在求學階段就啟動了創業之旅。還有14%的人創業之前是具有企業高管身份。全部參與調查者中,超過一半的人是首次創業。`
Q2 :什么學歷的人在創業?
和年齡一樣,學歷并不是創業的主要門檻。成都參與調查的創業者中,有12%為高中學歷,但是大專/本科學歷仍占主流,占據了總數的76%。在受調查者中,還有8位碩士和4位博士。
Q3 :成都創業者男女比例?
這個問題的調研結果令人驚喜,在男性占主導的創業大軍中,成都的女性創業者異軍突起,受調查者中,女性的比例高達36%。同時,女性創業者的學歷和職業起點普遍較高,基本均有本科學歷,而在受訪對象的8位碩士中,也有3位是女性。此外,有2位女性創始人是從企業高管的位置上開始創業的。
生活篇
每天睡眠6小時,休假時間能保證,平衡工作與生活
Q4:創業者一天能睡幾小時?
相對于“北上廣深”,成都創業者們的生活相對輕松。21%的受訪者能保證8小時睡眠時間;睡眠時間為6小時的最多,占總數的33%;7小時和5小時的均為22%;只有2人每天的睡眠時間不到4小時。
Q5:在成都創業,你能休假嗎?
成都的“安逸”名不虛傳。57%的受訪者每年給自己留出了休假時間,10%的人還有規律性的休假,創業后完全沒有休假的占33%。采訪時,一位成都創業者表示:“選擇在成都創業是因為這里能讓我對工作和家庭兼顧?!笨磥?,相當比例的成都創業者能夠在事業和生活上找到均衡點。
運營篇
從小團隊起步,電商/O2O領域最集中,創始人忙著跑銷售,招人最花錢
Q6:公司初創時是什么狀態?
超過一半(58%)的受訪對象是首次創業,17%的人經歷了二次創業。在他們創辦的企業中,75%的公司成立不滿2年(包括2年),20%的公司成立3~5年,超過10年以上的企業未出現在調查中。71%的公司初創時是5人以下的小團隊。
Q7:哪些領域創業最集中?
成都是昔日的“手游之都”,但現在游戲業的風潮正在退去。電商/O2O是受訪對象最集中的行業,占比達到15%;餐飲零售類占據第二,比例為8%;移動軟件開發、線下培訓并列第三,均為7%;消費服務、云計算、大數據、文娛、廣告營銷、智能硬件等名列其后。這里還有兩個有趣的現象:在受訪的創業公司中,僅有2家屬于游戲行業,同時有7%的創業者在進行微信創業。
總體上看,受訪公司所處的行業比較分散,涉及文娛、游戲、軟硬件開發、云計算、大數據、金融、交通運輸、媒體、餐飲等眾多領域,沒有出現嚴重“扎堆”的現象。我們期待這是一個健康創業生態的開端,但是這也說明,成都的創業者還在多個細分領域內進行探索,很多領域還存在很大的未知 性。
Q8:創始人每天主要做什么?
把產品賣出去最重要!受訪對象中,35%的人把主要精力花在了拉人脈、跑銷售上;20%的人專注技術和產品研發;15%的人思考公司未來的發展;11%的人忙于找投資人;只有7%的人主要做公司內部管理。
Q9:你的企業贏利了嗎?
36%的受訪公司尚未贏利,32%的公司略有盈余,28%的公司基本持平,只有4%的公司已經實現大規模贏利。
Q10:公司在哪一方面投入最大?
36%的受訪者把資金投入到了人力資源方面,用于新項目研發的有23%,再其次才是場地租金。雖然O2O也是成都創業的熱點,但補貼用戶顯然并不是成都創業者們所熱衷的,僅有3%的受訪者把錢花在了這上面。顯而易見,他們最看重的還是“人”。
競爭篇
沒有巨頭的威脅,彼此相處融洽,創業圈子正在形成
Q11:產品原型有借鑒嗎?
創業公司的產品或服務不可避免會借鑒他人,但成都創業者具有更強的原創精神,只有46%的受訪者表示產品是有海外原型的。
Q12:存在大公司的競爭威脅嗎?
盡管已經有巨頭進駐成都,但是成都的創業公司并未感受到威脅。受訪者中,51%的人表示沒有感受到大公司的競爭,其中30%的人還期待能與大公司合作。同時,惡意競爭雖然存在,但并非主流,有55%的受訪者沒有遇到過惡意競爭。
Q13:創業的困惑和問題如何解決?
調查顯示,成都的創業者形成了自己的圈子。在遇到困惑時,49%的受訪者會采取和圈子里的朋友、同行溝通來解決問題的方法;17%的受訪者選擇在微信朋友圈和社群里求助;12%的人有創業導師作為求助對象;9%的創業者參加過創業培訓課程,會和課程里的老師、同學探討解決問題;信任投資人從而尋求幫助的有7%;只有4%的人愿意向創業類媒體和機構求助。
融資篇
一半人用自有資金創業,種子天使輪居多,對風投態度謹慎
Q14:創業的啟動資金來自哪里?
在這方面,成都創業體現出了鮮明的早期特點:50%的受訪者用自己的錢創業;親友資助在主要渠道中排名第二,占總數的29%;金融貸款占8%;僅有8人接受了天使和投資機構的投資:選擇眾籌和獲得政府與孵化機構資金支持的都是5人。
Q15:融資屬于哪個輪次?
受訪公司中,只有21家獲得過風險投資,占總數的22%。其中絕大多數還處于種子天使階段,占參與調查總人數的11%;僅有3%的受訪者融資達到B輪;在沒有獲得融資的受訪者中,大約1/3的人表示從未考慮過接受投資,他們最大的理由是擔心投資人對公司的業務進行干涉。
Q16:成都今年的融資環境如何?
隨著資本寒冬的到來,成都的創業者認為今年融資更加困難的人數,還是略微超過了認為“融資環境更好了”的人。
創業環境篇
人才供給令人滿意,創業補貼較易獲得,創業活動請來得更兇猛點吧
Q17:成都人才供給能滿足公司需求嗎?
大多數受訪者對成都的人才供給表示滿意,僅有22%的人認為人才需求難以滿足;17%的受訪者認為招聘比較輕松;而O2O和移動軟件開發是人才比較稀缺的領域;只有5家公司表示還需要到外地招聘高端技術和管理人才。
Q18:你怎樣選擇辦公地點?
45%的受訪者選擇租賃民居或商住兩用房辦公;16%的人入駐了成都當地的創業園區;另有12%的人在普通寫字樓辦公。相比而言,選擇成都的民營孵化器辦公的人占比最少,低于在家創業和在高校里創業的人數,僅占4%。
創業者選擇辦公地點的理由中,“便宜”仍然是最主要的因素,其次是交通條件、物理環境、辦公設施等因素,最后才是對于周邊環境的考慮。
Q19:稅收是在成都創業的負擔嗎?
成都的稅收相對寬松,60%的受訪者表示稅收完全不是問題,只有19%的人認為稅收仍然是沉重的負擔。還有6%的受訪者因為拿到了政府補貼,因而能夠輕松應對稅務壓力。
Q20:你申請過創業補貼嗎?
成都近兩年鼓勵創業,推出了多項鼓勵和優惠措施。51%的受訪者申請過政府的各種創業補貼,其中1/3的人表示申請和獲得補貼是“比較容易”的,但是仍有49%的受訪者對此完全沒有了解,幾乎占到一半。
Q21:辦理公司注冊和其他創業所需手續上花的時間多嗎?
在對創業公司的監管上,成都也是比較嚴格的。60%的受訪者在創業過程中需要辦理經營牌照和許可證等,但在辦理各種手續問題上,54%的受訪者都能在3個月內辦理完成,還是比較順暢的。
Q22:當地的創業孵化器和創業活動對你有幫助嗎?
雖然不少受訪者入駐了當地孵化器和園區,但是仍有69%的人沒有參與過任何孵化計劃。有33%的受訪者表示,當地的創業活動還比較少,他們從來沒有參加過;還有16%的受訪者參加過外地舉辦的創業活動;在本地經常參加活動的創業者,占總數的26%。
調查小結
北上廣深的房租漲了又漲,沿海城市的競爭一波比一波激烈,高昂的消費水平、日益惡化的環境,都把創業者們搞得焦頭爛額。而位居內陸的成都,以其遠低于一線城市的創業成本、豐富的人力資源,以及逐漸濃厚的創業氛圍,正在吸引著其他地區甚至一線城市的創業者遷移至此?!叭仄闭诔蔀橐环N現象。
成都的高校資源不僅為創業公司提供了人才,也帶動了成都學生創業的熱潮,而女性創業者在成都創業圈中的地位也逐漸凸顯。在手游的熱潮逐漸消退之時,電商/O2O、移動應用開發,以及餐飲、線下培訓等傳統行業,正在獲得成都創業者的大量關注。但是,成都的創業者在眾多領域還處于探索階段,還沒有形成穩定和成熟的創業生態。
為進一步推進臺灣農民創業園建設,加快我縣現代農業發展,根據縣人大常委會2013年工作安排,農資環保工委于3月下旬,對XXXX創業園建設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我委深入到XXXX等有關鄉鎮,了解情況,征求意見,并先后聽取了臺創園管委會、農辦、農業局等有關部門的工作匯報。通過認真調研,對目前XXXX創業園建設的現狀和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了一定的了解,現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20XX年11月,我縣經農業部、國臺辦批準設立XXXX創業園,是全省首批創建的2個國家級XXXX創業園之一。自設立以來,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把XXX創業園建設作為推動仙居現代農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平臺來抓,在建立組織機構、編制園區規劃、開展招商選資、抓好土地流轉、推進項目建設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加強組織領導。20XX年3月,專門成立了XXX創業園建設管委會,全面負責創業園建設相關工作。在先后組織相關人員,分赴各地學習考察,借鑒各地經驗的基礎上,理清了XXXX創業園建設的基本思路與目標定位,編制了XXX創業園總體規劃,明確核心區和規劃區,形成“一心、兩帶、兩區”的結構布局。
(二)多方開展招商選資。通過掛職招商、節會招商、情感招商、依托招商等多種方式,開展多方位招商,積極引進農業項目。目前,共有約100多批400多人次來我縣臺創園考察,累計簽約項目21個,實際落地14個,協議總投資20億多元。
(三)積極開展土地流轉。通過開展宣傳動員、出臺土地流轉優惠政策、建立考核激勵制度、定期督查等方式,推進土地流轉工作。目前,已累計流轉土地6200多畝。同時,對暫時沒有項目落地的已流轉土地進行接收管理,采取種植油菜、小麥等農作物,避免土地拋荒。
(四)努力推進項目建設。通過開展“臺創園平臺建設攻堅年”、“臺創園項目攻堅年”等活動,積極推進園區道路、溝渠、電力等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和入園企業設施建設,努力保證簽約項目早日落地和入園企業經營需求。截至目前,已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XXX億多元,其中基礎設施XX億多元。
二、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臺灣農民創業園建設沒有成功的經驗可以借鑒,需要不斷摸索和實踐總結。目前雖然工作進展順利,但從調研情況看,還存在著一些實際困難和問題:
(一)整體氛圍尚未形成。由于宣傳不夠到位,部分干部群眾對臺創園的目的意圖、目標任務等缺少了解,對能否為當地群眾帶來實惠還存有疑慮。因此,對臺創園落戶興趣不大,積極性不高,群眾思想基礎還不扎實,創建工作氛圍還不濃。
(二)土地成片流轉困難。由于部分農戶存在戀土觀念,對土地的依賴性還較強,個別村民甚至出現故意刁難對抗情緒,造成土地集中連片流轉較難,致使有些工程項目無法順利實施。同時,由于土地租金未發放到戶等各種原因,造成部分已流轉土地還有農戶在種植,土地無法接收。
(三)招商選資壓力較大。如何使臺商真正來臺創園落戶創業,是創建臺創園成功與否的關鍵。農業招商比工業招商難,招純臺資的農業項目難度更大。主要原因是農業項目風險大,許多有意向的臺商對基礎設施有較高的要求,認為我縣農業基礎條件相對落后,政策不夠優惠,再加上全國臺創園的迅速發展,各地競相出臺優惠政策吸引客商,競爭非常激烈,造成招商選資較難。
(四)要素保障有待加強。一是規劃保障還不夠有力。臺創園與現代農業綜合區規劃交叉重疊,規劃目標和功能定位需要進一步完善和優化。二是政策體系有待完善。園區招商選資、建設用地和土地流轉、服務入園企業等政策措施都還不完備,需要繼續修改完善。三是基礎設施總體比較滯后。園區道路不夠完善,水利設施脆弱,新型農業機械和高端農業技術運用較少。同時,在基礎設施建設中,有些農戶不愿意改變地塊現狀,不同意設施農業建設以及道路、排渠等改造,加上農業管理用房土地指標落實難、審批繁,造成項目建設緩慢。四是缺少勞動力保障。目前,我縣在家務農的農村勞動力素質不高,年齡偏高, 文化水平偏低,缺乏現代農業生產所必需的各項技能,難以適應園區建設的需求。五是工作機制保障還需加強。臺創園管委會與相關部門、鄉鎮的工作協調聯系還不夠,碰到問題缺少有效溝通銜接,未形成整體工作合力。
三、幾點建議
臺灣農民創業園是對臺經濟合作的現實需要,是推進仙居農業轉型升級、加快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載體,對于發揮我縣生態資源優勢,加快現代農業發展,進一步增強農村發展活力,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為加快臺灣農民創業園建設,提出如下建議:
(一)進一步營造濃厚的工作氛圍。臺灣農業特別是在高端農業發展上,有豐富經營管理經驗和先進技術值得學習借鑒。各級、各部門要進一步統一思想,充分認識臺灣農民創業園建設在促進兩岸農業技術交流合作,加快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性,把其作為當前做好對臺工作,推動兩岸交往的一項政治任務,作為我縣現代農業發展的一個重要戰略平臺,切實加強組織領導,明確職責任務,抓好各項工作落實。通過各種形式,廣泛開展宣傳引導,使廣大干部群眾能夠深入了解臺創園建設,真正理解縣委、縣政府的戰略意圖,努力營造全社會共同支持、推進臺創園建設的良好氛圍。
(二)進一步抓好規劃完善和實施工作。要增強規劃理念,進一步明確規劃的目標定位,加強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現代農業發展規劃等各項相關規劃的銜接,從臺創園的資源基礎和產業基礎出發,繼續完善園區發展規劃,明確紅線規劃范圍,增強規劃的科學性。尤其是要合理編制好核心區規劃,對區塊內未落實項目的土地進行及時調整,不斷優化核心區產業發展布局。同時,在規劃執行過程中,要嚴格按照規劃實施,避免隨意變更,確保規劃嚴肅性,發揮規劃的龍頭作用,把園區建設成為現代農業示范園區。
1.調查對象
在本次調查中,筆者隨機抽取浙江省省內的105名在校大學生進行相關調查。
2.調查方法
問卷為自編的“大學生創業精神現狀及其成因調查問卷”,對105名大學生開展問卷調查,分別從創新精神、拼搏精神、進取精神、合作精神四個方面進行調查分析。
二、調查結果及其分析
1.創新精神
創新精神是憑借膽量對傳統進行挑戰,不僅需要大膽質疑,還要求創業者擁有改造、革新的意志與能力。當問及“你是一個具有創新精神的人嗎”,調查數據呈正態分布,30.48%和40%的學生選擇“比較具有”和“一般具有”,12.38%的學生選擇“非常具有”,15.24%和1.9%的學生分別選擇“幾乎沒有”和“完全沒有”。由此可見,對自身的創新精神給予較高評價的大學生較少,創新精神的教育與培養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高??梢约哟髣撔戮衽囵B的力度。
當問及大學生“截至目前,關于培養創新精神在以下哪些途徑中獲益較多”時,調查結果顯示,24.76%和23.81%的W生分別選擇“思想政治類活動”和“閱覽網絡期刊”,36.19%和37.14%的學生分別選擇“閱讀成功人士傳記”和“各類學科競賽”,45.71%的學生選擇“學校舉辦的各類競技比賽”,41.9%的學生選擇“團學社舉辦的有關活動”,42.86%的學生選擇“互聯網平臺的運用”。從以上數據可看出,現有培養大學生創新精神的途徑在一定程度上發揮了作用。如今,各類高校設立了很多思想政治教育類課程,組織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思想政治教育類活動,但從調查中不難發現,大學生接受程度一般。
2.拼搏精神
當問及“你是一個具有拼搏精神的人嗎”時,16.18%的學生選擇“非常具有”,34.29%和40%的學生分別選擇“比較具有”和“一般具有”,6.67%和2.86%的學生分別選擇“幾乎沒有”和“完全沒有”。由以上調查結果可知,絕大多數大學生具有一定的拼搏精神,但也有少部分大學生缺乏拼搏精神,存在意志力薄弱的現象。
3.進取精神
進取精神是成功創業的內在動力。創業者的進取精神往往伴隨著行動力和犧牲精神,支撐著創業者克服困難,堅持到底。當問及“你是一個具有進取精神的人嗎”時,17.14%的學生選擇“非常具有”,32.38%和38.1%的學生分別選擇“比較具有”和“一般具有”,10.48%和1.9%的學生分別選擇“幾乎沒有”和“完全沒有”??梢?,有著相當比例的大學生心態消極,缺乏明確的目標和對成功的渴求。
4.合作精神
合作精神是成功創業的外在助力。合作精神就是“共同諒解,和諧聯合,團結努力,合作互助”。當問及“你是一個具有合作精神的人嗎”時,19.05%的學生選擇“非常具有”,43.81%和29.52%的學生分別選擇“比較具有” 和“一般具有”,3.81%和3.81%的學生分別選擇“幾乎沒有”和“完全沒有”。說明大部分大學生都具有一定的合作精神,愿意與他人合作交流,但少數大學生缺乏合作精神,缺乏合作意識。
當問及“截至目前,關于培養合作精神在以下哪些途徑中獲益較多”時,51.43%和47.62%的學生分別選擇“學校舉辦的各類競技比賽”和“團學社舉辦的有關活動”,33.33%、38.1%和32.38%的學生分別選擇“閱讀成功人士傳記”“各類學科競賽”和“互聯網平臺的運用”,僅有25.71%和15.24%的學生選擇“思想政治類活動”和“閱覽網絡期刊”??梢钥闯觯偧碱惐荣愂谴髮W生認為提升自身合作能力最為有效的途徑。但思想政治類活動和閱覽網絡期刊的效果并不理想,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參考文獻:
調查報告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這一句古話對山區農民來說,正逐漸失去了說服力。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有了較快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較大提高,對生活和居住環境有了更高的需求。但地處安吉縣西南部的&&鄉部分群眾,居住在偏高、偏遠山區,由于交通不便,信息不靈,導致思想陳舊,觀念落后,經濟發展較為緩慢,成為我鄉相對貧困的弱勢群體。同時,由于居住環境的限制,要建房必須開山或者填土,人為的對山林資源和生態環境造成了破壞和侵害,與縣委、縣府提出的“生態立縣,建設生態經濟強縣”這一發展思路不相諧和。因此,開展“下山居住,創業致富”工作,推進中心村集鎮城市化發展,推動農村富余勞動力向二、三產業轉移,促使山區農民向縣城等大城市遷移定居,實現山區農民增收和農村經濟跨越式發展,實現保水增綠,生態保護,順應新形勢下農民對生活居住環境的更高需求,提高人的綜合素質,已成為新時期政府做好“三農”工作的主要任務。
為此&&鄉黨委、政府根據縣委、縣府提出的“轉移致富”工作要求,結合本鄉的實際,于6月1日~6月15日在全鄉范圍內開展了“下山居住,創業致富”工作問卷調查,本文就調查所得情況作一分淺析與探討。
調查的基本情況及分析
從這次調查的結果數據分析,不難看出我鄉開展“下山居住,創業致富”工作有著良好的基礎。首先,群眾對此項工作的支持率高,在調查的682戶農戶中,僅有92戶農戶不愿“下山居住”。其他590戶農戶對政府提出的“下山居住,創業致富”工作都極為支持,支持率達86%。其次,打算建房的590戶農戶中,有82戶不打算在近幾年新建房,175戶打算今后1~2年內建房,141戶打算在3~4年內新建房,192戶打算在5年以后建房。同時,愿意搬遷的農戶多,在打算建房的農戶中,愿意搬遷到本村中心村的農戶有333戶,占48.8%,打算搬到本鄉集鎮的有12戶,占1.7%,搬遷到本縣其他城鎮的有17戶,占2.5%,縣城建房的62戶,占9.2%。這說明在我鄉開展“下山居住,創業致富”試點工作能滿足廣大群眾的普遍愿望。
從調查對象的年齡結構分析,在調查的682戶農戶中,總人口2615人,55歲以上的430人,占調查總人口的16.4%,據有關部門統計,中國目前人口的平均壽命為70歲左右,這部分人在15年之后逐步走向自然消亡之列,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競爭日益加劇,這部分人從年齡和綜合素質上都很難離開賴以生存的土地去適應市場,進行第二次創業。因此對這部分人應以適當引導為主,充分尊重他們自己的意愿。20歲以下,589人,占22.6%,且大多在校學習,隨著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這部分人的綜合素質不斷提高,思想觀念不斷更新,對市場經濟的適應能力增強,絕大多數不會再走農業致富之路,而是通過務工、從商等途徑自然下山轉移。20~55歲之間的1596人,占61%,這部分人正當壯年,思想觀念基本與當今時代同步,自身綜合素質基本適應當今社會對人力資源的需求,同時也積蓄了一定的資金,無論務工、從商,進行第二次創業都有較好的資本,因此,這部分人應作為“下山居住,創業致富”工作的重點。
從勞動力結構分析,在這次調查的682戶農戶中,勞動力1627人,占總人口的62.2%,其中外出勞動力362人,占勞動力總數的22.2%,有外出勞動力農戶數為260戶,占總戶數的38.1%。外出的這些人中,有的已在外創下了一片天地,適應了離開土地的新型農民的生活,有的也正逐步向新型農民邁進,為我鄉開展“下山居住,創業致富”作了有益嘗試,提供了有力的事實依據。
從2002年人均收入情況分析,全鄉2002年人均收入為3231元,在調查的682戶農戶中,人均收入在1500元以下的105戶,僅占16.4%,這部分農戶要鼓勵他們搞勞務輸出,增加收入,待資本積累達到一定程度后,再全家搬遷下山。1500~3000元之間的351戶,占總戶數的51.5%,這部分家庭通過一定的政策激勵和配套措施的實施,可以促使他們向中心村集鎮或向縣城轉移致富,3000元以上的農戶共226戶,占總戶數的33.1%,這部分農戶已有一定的資本和能力,應以引導他們直接向縣城靠近,一步到位。
雖然在這次調查中,農戶對“下山居住”工作都極為支持,滿意率達86%,但是在農戶的思想上也還存在著一定的顧忌和想法。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部分農戶經濟條件已成熟,也很想搬到中心村或其它集中地帶建房,但是又擔心集中地帶建房地基難以落實;二是一些農戶經濟條件尚不成熟,又迫切想建新房,缺口資金希望政府從多種途徑給予一定的支持;三是部分農戶擔心搬遷下山后就業問題難以解決;四是是部分農戶擔心搬遷建房后離責任山、責任田遠了,給生產、生活帶來不便。
開展“下山居住,創業致富”工作的初步思路
在為時半個月的調查中,我們通過將農戶對“下山居住”存在的想法和顧慮的問題進行認真的分析、歸納,認為,解決這些問題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是加強宣傳引導,使農戶解放思想,轉變觀念;二是出臺一系列優惠政策和配套措施鼓勵農戶下山居住。具體措施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一、加強宣傳,進一步轉變群眾的思想觀念,提高對“下山居住,創業致富”的認識,使群眾“想下山”。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農民僅有的生產資料與現時生產水平不相適應,“靠山靠水”難以跟上教育生活等消費支出。城市經濟逢勃興起,城市已成為資金、人才、技術、信息的集聚地,隨著城市化的推進,為農民在城市創業提供廣闊天地。通過宣傳和引導,使農戶充分認識到“下山居住,創業致富”工作是新時期實現農民增收的新途徑,是實現生態保護的重要舉措,是實現經濟跨越式發展的有效載體,是推進中心村、集鎮城市化建設的主要形式。
二、科學規劃,進一步完善現有土地兩規(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中心村建設規劃),使群眾“能下山”。①規劃要具有前瞻性和科學性,要充分考慮今后20年內經濟社會發展對居住帶來的影響(前瞻),充分考慮以生態、旅游及產業結構調整對居住帶來的影響。②村及村民小組管理體制的調整過程中,只保留基礎良好,發展潛能較大的中心村,大幅減少自然村落,做大做強中心村,適勢兼并行政村。③下山新建房以縣城遷居為重點,同時增強&&集鎮居住功能,實行梯度轉移,把家庭條件好、素質高的部分農戶作為下山居住工作規劃的重點對象。
三、促進增收,進一步加大勞動力轉移工作力度,提高遷居經濟實力,使群眾“移得動”。①促進農民增收,大力發展效益農業,實施科教興農戰略。堅持發展傳統產業,積極培育新興產業,提高本地就業能力。②加大勞動力轉移力度,通過技能素質培訓、勞動力資源信息收集、企業結對等形式使更多人走向市場、走向集鎮,達到異地致富的目的。③加大教育投入,使我鄉的下一代有更多的人走向高等學府,實現教育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