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27 11:19:4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小學生家長會總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農村寄宿制小學的學制設置,使其家庭教育逐漸趨于邊緣化。農村寄宿制小學的學制時間與普通學校一樣,分為春秋兩個學期。一般情況下,其春季學期為每年3月1日開學,7月10日放假;其秋季學期為每年9月1日開學,1月10日放假。學生在學期間的法定節假日,有清明節、勞動節、端午節、中秋節、國慶節、元旦節,節假日時間共計14天。其周末時間全年共計74天左右,寒暑假時間全年共計101天左右。以上三項節假日時間累計共189天。以一年365天計算,寄宿制學校小學生全年在校時間共計176天左右。如果沒有特殊情況,學生每周均從星期天下午入校,直到星期五下午才放學離校,中途不回家。也就是說,一年有近一半的時間,學生是在學校度過的。在這段時間內,其家長與孩子處于分離狀態。由于家長與孩子相處的時間減少,空間距離拉大,因此,農村寄宿制小學的這一學制設置,十分不利于家長與孩子間建立起親密的親子關系,致使其家長在孩子成長教育過程中的顯性地位下降,影響力減弱。寄宿制小學的管理模式,在責任和義務上弱化了家庭教育。由于寄宿制學校為學生在校期間提供全程食宿和相關教育,為農村家庭減輕了相應的負擔,因此,農村寄宿制學校小學學生家長所關心的只是孩子回家后的衣食住行,很少過問孩子的在校情況。
大多數農村寄宿制學校小學學生家長沒有意識到,父母是教育孩子的第一責任人,家庭是教育孩子的第一課堂。寄宿制學校的產生,使學生家長一年中有近一半的時間,不僅不需要為孩子提供基本的家庭教育,也不用為孩子提供食宿等基本的物質生活保障,從而在形式和實質上,使其家長對孩子的教育,產生了一種“在家父母管,在校學校管”的不利思想。與此同時,農村寄宿制學校小學學生家長文化水平偏低,致使其家庭教育文化含量缺失。調查發現,農村地區寄宿制學校小學學生家長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2位受訪者中,有3.3%的家長表示沒有聽說過或者不知道家庭教育這一概念,有96.7%的家長聽說過或者知道家庭教育這一概念,有76%的家長(包括沒聽說過家庭教育的)不知道如何開展家庭教育,只有24%的家長認為,自己能夠進行家庭教育,但其對什么是家庭教育,以及家庭教育究竟包含哪些內容,卻不是很清楚。家庭教育是在孩子成長過程中,以潛移默化的形式完成的。家庭教育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父母的教育行為是否得當。父母的教育行為是否得當,又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文化水平的高低,而其文化水平的高低,則直接與家庭教育的文化含量成正比。所謂家庭教育的文化含量,是指家長在對孩子世界觀形成上的有效影響力,對孩子的學習態度與方式的指導能力,以及提升孩子人際交往、認知自我等能力的總和。[2]家長文化水平越高,家庭教育的文化含量就越高。調查發現,農村寄宿制小學學生家長擁有大專及以上學歷者的人數為0,擁有高中學歷者也只占到總調查人數的8.7%。家長文化水平的極度低下,嚴重影響了農村寄宿制小學學生家庭教育的質量。我國目前有近6000萬農村留守兒童,在一些地區,農村留守兒童的比例高達28.29%。
在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主體是其祖輩。農村老年人多是文盲、半文盲,具有小學及以上文化程度者鳳毛麟角。他們不僅無法給予孩子充分的關注和照料,且其在價值觀念、生活方式、知識結構、教育方法上,與現代社會嚴重脫節。由于孩子長期與祖輩生活在一起,缺乏應有的父母關愛,致使其對父輩產生強烈的逆反心理。由于祖輩對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道德修養的提升,無法給予有效的幫助,致使部分孩子不懂文明禮貌,學習成績差,乃至性格孤僻。中國傳統的家庭教育側重于道德倫理教育,往往將孩子的價值與家庭利益緊密聯系在一起。美國教育學家科爾曼曾將孩子的家庭教育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利用孩子的勞動力;第二階段,將孩子的教育視為家庭投資;第三階段,孩子的最終學習成就與家庭利益關系不大。受中國傳統的家庭教育觀念的影響,我國農村地區兒童與其家庭之間的關系,往往處于科爾曼所謂的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之間。相關實地調查也證實了這一結論。據調查,我國農村地區的小學學生家長,往往利用孩子寒暑假、周末等休息時間,讓孩子為家庭干活,以減輕家庭生活壓力;與此同時,農村地區的小學學生家長,往往將孩子入讀寄宿學校的相關費用開支,視為家庭投資。對于農村寄宿制小學學生家長而言,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他們需要利用孩子的勞動力,以分擔家庭生產勞動;另一方面,他們又強烈地希望,通過接受應有的教育,孩子日后能肩負起改變家庭命運的重任。由于農村地區小學生家庭普遍認為,孩子的價值,僅體現在其為家庭所做貢獻的大小,以及其今后能否提升家庭的社會地位上,因此,在對農村兒童的家庭教育中,其家庭成員(家長)缺乏對兒童學習的有效指導和規劃,致使其家庭教育始終無法達致科爾曼所謂的第三個階段———孩子的最終學習成就與家庭利益關系不大(家庭對兒童的教育沒有任何附加條件,而只是專注于培育兒童)。
這嚴重制約了農村寄宿制小學生家庭教育水平的提升。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脫節。受家長文化水平偏低,以及忙于生計等原因影響,農村寄宿制小學學生家長與學校的聯系溝通甚少。調查顯示,絕大多數農村寄宿制小學低年級(1~3年級)學生,均是星期天由家長送到學校,星期五再由家長接回家。在此期間,其家長雖與老師見面的機會多,但是溝通很少。很多農村寄宿制小學學生家長都認為,孩子只要在學校身體健康,不哭不鬧就行,因而其很少給老師打電話,或者以其他方式,了解孩子在校的學習情況。至于農村寄宿制小學高年級(4~5年級)學生,由于其大多結伴上學回家,其家長認為他們已經具備了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其除了參加學校指定的家長會之外,一般不會主動到校了解孩子的學習生活情況,部分家長因為各種原因,甚至無法參加必需的家長會。由于家校溝通不暢,農村寄宿制小學生教育無法形成家校共同教育的合力。
二、對策建議
由于受歷史傳統、地理人文環境、國家政策等因素的影響,農村經濟發展遠落后于城鎮地區。落后的經濟,嚴重制約著農村基礎教育的發展。因此,要想從根本上解決農村寄宿制小學生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應大力發展農村經濟,不斷提高農民收入,逐步縮小城鄉差距與地區差距,使農民從為家庭生存的生產勞動中解放出來。如此,農村寄宿制小學學生家長才能有更多的時間精力及充裕的經濟能力,關注孩子身心的健康發展,為孩子營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圍。要很好地解決農村寄宿制小學生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必須充分發揮工會、團委、婦聯等相關職能部門的應有作用,有計劃有步驟有針對性地開展提高農村寄宿制小學生家庭教育水平的活動。對此,可依托工會、婦聯、團委組成專業服務隊或志愿者服務隊,充分利用其力量,對農村寄宿制小學生家庭開展定點定期幫扶,以提高農村寄宿制小學生家庭教育的整體水平。
要很好地解決農村寄宿制小學生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必須完善農村寄宿制小學的軟硬件設施建設。與城鎮小學相比,農村寄宿制小學教育教學基礎設施相對匱乏。自實施農村寄宿制小學教育以來,國家先后出臺了各項政策措施,以充分保障農村小學生接受教育的權利,在此基礎上,相關教育部門除應繼續在住宿環境、教學設備等方面,加大對農村寄宿制小學教育的投入外,更應加強農村寄宿制小學教育師資隊伍建設,逐步提高其教師待遇,并為其配備必要的生活教師、心理教師、安保人員等教輔人員,以緩解農村寄宿制小學教育因教學基礎設施匱乏、師資力量薄弱而帶來的辦學壓力,使其為農村寄宿制小學生家庭教育提供更好的幫助。要很好地解決農村寄宿制小學生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可借助民間力量,以解決農村寄宿制小學生家庭教育途徑單一的問題。對此,政府應通過各種途徑和方式,大力扶持各種非政府組織,為其提供相對寬松的制度和相關法律支持,使其成為提高農村基礎教育水平的有益補充,以助推農村寄宿制小學生家庭教育。要很好地解決農村寄宿制小學生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應充分發揮家長學校的作用,暢通農村寄宿制小學學生家長與學校溝通平臺。家長學校設立的初衷,旨在提高農村寄宿制小學學生家長的教育素質,以促進家庭和諧幸福為目的。
據調查,多所農村寄宿制中心小學雖都開設有家長學校,但或因學校教學資源緊張,或因學校忙于學生教學管理,或因學生家長外出打工、生產生活繁忙等諸多原因,多所農村寄宿制中心小學從未開展過針對學生家長的相關培訓和交流活動,致使其家長學校的實際作用沒有發揮出來。家長學校是聯系學校、家長、教師、學生的重要紐帶,因此,要切實提高農村寄宿制小學生家庭教育水平,應切實發揮家長學校的作用,通過家長學校,對學生家長進行相關培訓與指導,以形成家校共建、家校共育的良好教育局面。
三、總結
我是一九八二年九月參加教育工作,幾十年的教育工作,使我認識到小學班主任是班級工作的組織者和領導者,班主任工作對做好班級教育工作,全面提高學生素質起著重要作用,它是小學德育工作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學生優良道德品質培養,行為規范的養成,班主任工作是主戰場。我被任班主任多年,下面就班主任工作談自己的想法:
一、確定班級工作的奮斗目標,樹立正確的輿論導向
每學期開學初結合學校的工作目標和本班的實際情況制定班級切實可行的工作計劃,以及班級工作的遠近期的奮斗目標。通過班會讓每一個學生明確我們全班正在努力奮斗的目標是什么。避免盲目、低效地學習和開展活動,從而增強集體的凝聚力和動力。要求每一個學生擬定自己切實的個人遠、近期目標,將集體的動力落實到每個學生身上。通過各種有意義的活動樹立正確的輿論導向,使每個人都在明顯而又易于承受的壓力下自覺要求自己。使全班學生朝著健康的軌道上發展和提高。
二、培養小干部組建班委會
班級工作方方面面有很多事情,如果任何事情都有班主任去管理,那么,班主任的任務是非常繁重的。我培養了具有自我管理能力、能為班級干事的班干部。組建了一個具有較強的號召力,團結奮發向上班委會。教育他們在紀律方面要以身作則,在好事、學習等方面起著模范帶頭作用。另外,培養了干部具有團結協作的精神,共同處理、完成班級事務,如:讓他們出黑板報,布置學習園地,帶領全班學生參加活動,對每個學生的日常行為進行規范的管理。通過干部這個小集體營造一個正確、健全的輿論氛圍,帶動整個班集體蓬勃發展,使全班形成一個優良的班集體。
三、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良好的行為習慣
1、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
誰都知道少年兒童是祖國的未來,是祖國的希望。可是少年兒童由于年齡小、知識少、閱歷淺和缺乏社會生活經驗,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因此加強對少年兒童的思想教育是擺在我們班主任、學校和家長面前的一項重要任務。思想教育必須從少年兒童抓起,我利用品德與生活課、班會、中隊主題活動、黑板報、傳統的節假日等多種途徑,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把中華傳統道德文化中的精華部分,選取適合少年兒童年齡特點、認知水平的,符合當代少年兒童德育目標和德育發展方向的內容,用來對小學生進行教育和訓練。另外,在班主任工作中我非常重視與家庭、社會相溝通,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因為家長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小學生接受教育的第一課堂,孩子的行為,最早是向父母學習而來,父母的言行和教育對孩子的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班主任 banzhuren.cn)社會環境、文化對學生的健康成長起著不容忽視的一面,目前,網絡的虛擬性、平等性、信息多面性,從而導致了他們長時間沉溺網絡,游戲,不思進取。未成年人獨生子女較多,任性、嬌生慣養、懶惰、自私、缺乏自主性等心理問題日漸突出,因此,我在平時工作中加強與家庭、社會聯系共同教育孩子,及時幫助孩子解決心理突出問題,抵制不健康的消極思想對學生的侵蝕,以促進學生思想道德健康發展,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
2、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培養
小學階段是兒童形成各種良好習慣的關鍵時期。他們的習慣養成不僅影響小學階段的學習成績,而且影響以后乃至將來的一生,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已顯得越來越重要。好習慣養成,一輩子受益;壞習慣養成,一輩子受累。因此,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是小學教育的重中之重。我在平時的班主任的工作中,經常帶領學生學習《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和《小學生守則》條例,讓學生對照自己的行為,做得不夠的地方加以改正,從而約束、規范自己的行為。經常與課任教師、學生家長溝通,利用上課、課外等各種類型的活動,還有節假日,如:清明節、五一國際勞動節、六一國際兒童節、國慶節、教師節,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行為訓練,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文明禮貌習慣,愛勞動的習慣,做人的習慣,安全健康衛生等良好的行為習慣。
四、以“愛”為基礎對特殊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教育
1、對“差”生的輔導教育
小學生性格有著不同的差異,有的學生自制能力差,不守紀律,行為不夠規范。對于這些學生首先與他們溝通,談心,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使其認識到遵守紀律是小學生最基本的要求。在愛的基礎上進行正確的引導,根據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加以約束,不對的地方加以有尺度的批評。另外,對于他們的閃光點進行了表揚,使他們在愛和約束、賞識教育的前提下,真正成為守紀律的好孩子。
對于成績較差的學生,一方面與課任教師聯系給與他們輔導補缺;另一方面與他們談心,以他們知道的故事和身邊熟悉的事為例鼓勵教育他們勤奮學習。對于這些學生的點滴進步、成功進行肯定和表揚,幫助他們樹立其自信,找到自我,使他們認識到通過努力我能行,我會成功。
2、對“留守”學生的關愛教育
所謂“留守兒童”就是父母外出打工經商,將子女留在家里跟隨老人或親戚朋友生活,在家接受教育,從而形成一個特殊的弱勢群體。這些留守兒童由于父母長期在外,遠離了父母的關愛和教育,當他們遇到困惑、煩惱的時候,無法得到正確的引導和幫助。我作為班主任對這些學生首先進行情感交流,與他們進行溝通,彌補其缺少父母而孤獨情緒。不僅關心他們的學習,而且還關心他們的生活,對于有困難的學生給予及時地幫助解決,不因他們離開父母缺少溫暖造成心理扭曲。在開展各項活動中多給這些學生展示的機會,讓他們感覺到學校大家庭的溫暖。同時,時常進行家訪,與他們的監護人加強聯系,對這些“留守”兒童有針對性的教育。另外,我與每位“留守”學生的父母進行聯系,要求父母與他們的孩子通過電話、書信等多種形式聯系,了解這些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情況,與他們進行心理溝通和情感交流,以便更好地教育學生,使他們健康成長。
五、組織學生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
為了培養一個奮發向上、生動活潑的優良先進的班集體,我加強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
1、開展班會主題活動
根據班級工作的計劃每周安排一次班會主題活動,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的教育,緬懷革命先烈的教育,發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育,愛科學、愛學習、愛勞動的教育,安全健康等教育。加強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使全班學生朝著健康的軌道共同發展。
2、開展好中隊主題隊會
主題隊會是少先隊活動的重要形式,它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規范自己的行為,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起著積極的重要作用。每學期結合少先隊活動及當前的形式和班級的實際情況,組織學生至少開展三次以上的不同內容的中隊主題隊會,如:“鮮艷的五星紅旗”、“學雷鋒見行動”、“愛護環境人人有責”、“珍愛自己的生命”等內容的中隊主題活動。
3、開展各種形式興趣小組活動
為了豐富學生的生活,培養學生的能力,依據學生的愛好和特長開展多種形式的興趣小組活動,從而促進學生的素質提高。如:美術小組、數學小組、科學小組、書法小組、體育小組等小組開展活動。
六、與家長聯系共同教育好學生
過去有很多人認為對學生的教育完全是學校的教師責任,這種觀點是錯誤的。我認為對學生的教育應該是學校、家庭、以及社會的責任,而家庭的教育主要依靠家長。因此,我在班主任工作時始終加強與家長的聯系和溝通。我主要做了以下這些工作:
1、認真做好家訪工作
家訪的主要目的一方面向家長匯報孩子在校的學習和生活情況,另一方面,了解學生在家的學習和生活等其它方面的表現,以便有針對性的共同教育學生。每學期,對每位學生進行定期家訪三次,還有通過不同形式的不定期的家訪,如:打電話,遇到學生家長,對突況的學生隨時家訪。通過這些形式的家訪,與家庭取得更好的聯系,促進教育更大的成效。
2、開好學生家長會
家長會是班主任工作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學校教育工作的延伸。它是學校、家長雙方相互交流學生情況、共同尋找最佳教育方法的重要途徑,也是家長與任課教師溝通的好機會,更是班主任班級管理和班風建設的有效拓寬。我每學期召開兩次學生家長會,讓學生家長知道班級的基本情況,學期的工作計劃,學期的工作重點;匯報他們的孩子在校的各方面的表現,對于班級教育工作中出現突出的問題與家長們溝通、交流、探討解決的最好方法;征求家長們對學校、班級工作提出寶貴的建議,以便學校和班級有針對性的開展教育工作,使學生健康地成長。
七、認真做好評價工作總結
關鍵詞:小學;班級管理;實踐探索
班級管理的科學性和實效性直接關系到集體內每個學生的身心發展狀況,對學生起著重要作用。班主任要積極采用情感管理,強化學生的行為規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率先垂范,促使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學習、學會創造、學會進取,讓班級真正成為學生們成長的殿堂。
一、以人為本的策略
班主任樹立“學生為本”的教育思想,做到面向全體學生,為學生提供主動發展的時間和空間。班主任工作繁多,只有抓住主要矛盾,才能事半功倍。班主任根據學生的特點采用相應的方法。通過培養學生骨干對班級進行管理、引導、傳遞學校的管理思想和育人目標。學生在管理班級事務中思想上有所提升,能力得到了鍛煉。如班主任找一些貼近學生思想的先進人物事跡,讓學生去品味、學習他們的精神、品質;指導學生骨干如何與同學交流,如何組織活動,用案例分析的形式,讓學生體會干部應具備的素質;給學生提供實踐的機會,指導學生策劃、組織、參與班級活動。學生在組織活動中通過自己的思考,將理論的東西在實踐中加以運用,積累經驗。在活動中,學生骨干不僅體會到成功的喜悅,而且提高了自信心,培養了他們的組織能力、合作能力,有利地促進了班級管理工作。教師不經意的一句贊美,給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教師的希望激勵對學生的學習乃至成長產生巨大的作用。從心理學的角度講,人類本性最深刻的渴求就是贊美。教師要千方百計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對學生毫不吝嗇地表達你由衷的贊美,多讓學生體驗到希望、信心、成功的喜悅。
二、制度策略
作為一個集體,必須建立健全各種制度,并使之成為全體成員行為的準則。班級要建立各項規章制度,如衛生制度、學習制度、作業制度等,讓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有“法”可依。制度出來后,班主任還要及時做好指導和監督工作,協助學生解決生活、學習等方面的實際問題,并隨時做好個別調查,杜絕弄虛作假現象,定期評定,獎優罰劣。同時,要將競爭機制引入課堂。例如,可以把班內幾十名學生進行組合,分成小組。小組之間圍繞班內日常事務積極開展競賽活動,從而形成互相激勵、互相監督的良好氛圍,形成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事事有人管的良好局面。班主任應該讓學生學習《小學生守則》和《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學習時一定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接受能力,合理安排學習內容,豐富學習形式,切不可讓學生囫圇吞棗。班主任在制定班級規章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可行性、操作性,進行量化管理。應該在班級中廣泛征求大家的意見,通過讓學生自己出謀劃策,共同參與制定規章,達成一致的認可,建立起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規章制度,讓學生“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三、培養班干部策略
一個班級教育管理的好壞,特別是到了中、高年級,往往與班干部力量的強弱、發揮作用的大小有很大的關系。因此,教師是否有得力的班干部將直接影響到整個班級管理工作的成與敗。班干部是班級體的骨干力量,班干部個人素質與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班級工作的開展。因此,選擇與任用班干部就顯得尤為重要。通過觀察,我選那些品學兼優、關心集體、能起帶頭作用,并在同學中有一定威信和一定組織能力的學生來擔任班干部,培養他們的組織管理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在班級管理中,我充分發揮班干部的作用,班級的各項管理責任到人,由班長全面負責,班主任及時督促,既信任他們,更嚴格要求他們,使他們真正為全班同學服務。同時,我還注意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使全體學生形成共識,熱愛班級集體,形成良好的班風。在選用班干部時,應注意幾個問題:第一、堅持任人唯賢的原則,通過多方面的考察了解,挑選出那些關心集體、團結同學、積極熱情、辦事認真、愿意為同學服務,又有一定組織能力和特長的同學擔任辦干部。第二、班干部選定后,要注意對他們的培養。首先,要根據每個班干部的特點和實際,分配他們的工作;其次,要努力培養班干部的責任心,讓他們確實負起責任來,分工明確,各司其職,不能身在其位不謀其職。第三,要培養他們獨立思考,大膽工作的能力。由于小學生年齡偏低,各方面的能力還很有限,往往凡事都要問老師。這時,教師應有意識地培養他們的獨立性和自主性,鼓勵他們大膽工作,獨立解決一些問題。第四,要培養班干部的榜樣意識。不僅要制止班干部的優越性和驕傲自滿心理的產生,而且使他們意識到,越是班干部越是要嚴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則,成為同學們學習的榜樣。
四、家校配合策略
良好的家庭教育對學生的健康成長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在學校對學生嚴格要求外,我還經常通過電話、短信、QQ或微信與家長溝通或親自外出家訪,讓家長了解學生在校情況,讓家長反饋學生在家的行為表現、思想動態、家庭作業有關情況,以引起家長的重視,做到齊抓共管。針對作業完成不及時等情況,除了每天的家庭作業讓學生自己記在小本子上之外,還針對特殊家庭情況的學生或其他情況特殊的學生,把作業通過電話告訴家長。根據學生家庭區域范圍,還設立學習片區小組長,督促、檢查同學作業完成情況,及時與家長溝通,以方便他們協助我們的管理。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我發現學生的作業完成率明顯提高。家庭是孕育小學生個性品質雛形的地方。家長的言談舉止,文化情趣,對學生有潛移默化的作用。教師必須根據學校教育的目的、要求,及時地向家長作宣傳,把家長看成班級管理的生力軍,充分調動家長教育子女的積極性,不斷總結、推廣家長教育子女的好做法、好經驗。主要方式有家庭訪問,召開家長會,開展一日對外開放活動,電話聯絡,聘請班級校外輔導員等等。家校教育互相配合,互相支持,互相補充,方能形成教育的合力,產生1+1>2的教育效果。班主任要定期開展家長會,做到及時與學生家長進行溝通與交流,并督促學生家長對自己孩子進行了解與管理。在家長會上,教師要對學生的積極表現進行表揚與鼓勵,對學生在學校的缺點,盡量采取私下交流的方式通知家長。教師通過與家長交流分析,使家長認識到自己對孩子管理上的不足,及時進行改正,從而能夠正確及時地引導家長對孩子的管理。
參考文獻:
本班共有學生41人,其中女生20人,男生21人。本學期的重點是對學生進行常規訓練,讓他們講文明,懂禮貌,學會寬容,學會與他人合作,營造良好的班內氛圍,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他們盡快的適應學校環境,投入到學習當中,成為一名優秀的、合格的小學生。
二、工作重點及要求:
1、抓好學生的常規教育
剛踏入一年級的小學生,對于學校的日常生活和學習還不太適應,每一項規章制度對于他們來說是極其陌生的.為了使學生能夠及早進入角色,適應學校的生活,這就要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能有序的引導,并且內容要近一點,小一點,實一點,時時處處向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常規教育.我主要的做法就是:
利用晨會及班隊會的時間學習《小學生一日常規》,《小學生守則》和《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并在日常行為學習的過程中讓學生知道什么行為是對的,什么是不對的,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我將在班級設立"小小監督崗",專門負責監督檢查學生的日常行為,并每周星期五進行一周總結,評出"班級小明星",并且給予獎勵,對表現不夠好的學生,及時進行點撥,指導,加強教育.
2、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
學生安全是班級工作順利開展的必要條件,首先我覺得自己要提高安全意識,然后時刻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不知不覺讓學生的安全意識也逐漸加強起來,我要留心觀察孩子們的動態活動和學校內的活動環境,即時發現安全隱患,制止安全事故的發生。并且還要讓孩子們把安全意識帶回家,使他們在放學的路上,在家里玩耍的時候時刻都能提醒自己注意安全。
3、培養班級小干部,增強學生的競爭意識
班級光靠班主任一人來管理是不夠的,班干部是班級管理的小助手,這學期我將著重培養2個幫助管理班級的小干部(即班長和副班長)另外再培養8個小組長,讓他們協助老師做好班級的各項工作。本學期我在班級的后面開設2個欄目,一個是“比一比,賽一賽”,以小紅花的形式,激勵孩子們力爭上游。另一個是“小小書畫家”,把學生中好的美術作品和寫字年貼上去,并且給那些學生給予獎勵,增加孩子們興趣,也給其他孩子做出榜樣,都向他們學習。
4、教育與家庭教育相結合
結合考試成績針對學生的現狀,加強學校與學生家長間的多方聯系,通過多種形式和渠道與家長共同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法。平時,把學生在校的各方面的表現反饋給家長,及時與家長溝通,使家長對孩子在校情況作到心中有數,請家長協助鼓勵或幫助學生,作好學生的思想工作,同時,向家長了解學生在家的表現,及時找到問題所在,對癥下藥。
5、關心愛護每一個孩子
蹲下身子和學生說話,用心去交流,用欣賞的眼光尋找孩子身上的每一處閃光點,從生活中點點滴滴去關心孩子,我相信,只要真心關愛孩子,尊重孩子,寬容孩子,我就能找到開啟學生心靈的鑰匙.讓每一個孩子活潑快樂地成長,讓他們得到全面的發展。
具體工作
9月份:
報名注冊
打掃校園環境衛生
班報刊出
第八屆全國推普周活動
迎國慶黑板報比賽
10月份:
紀念少先隊建隊五十六周年暨新隊員入隊儀式
老人節慰問活動
班報刊出
街道小學生田徑運動會
11月份:
家長會
主題隊會觀摩
班報刊出
12月份:
一至二年級跳繩比賽
一至三年級口算過關
校報班報刊出
迎元旦校詩歌朗誦比賽
1月份:
一甲班吳佳鈺家長
5月6日下午我參加了新開鋪小學“家校共育 滋養童心”家長學校培訓。這是我第二次參加吳佳鈺一甲班家長學校活動,雖然今天遲到了一點,但還是趕上了精彩的部分。這次家長會還有一個不同之處在于,我跟我愛人都參加了,從這個可以看出,我們對佳鈺的成長還是十分關心的。
本次家長會,有些細節首先引起了我的注意,一是進入學校方便順利,說明學校前期跟家長溝通到位,沒有造成堵車塞車(畢竟經常聽說有些學校一開會就堵成一鍋粥);二是教學樓正前方的電子屏了“家校共育 滋養童心”標語,既時尚醒目又充分體現了主題;三是整個校園干凈整潔,尤其是公共衛生間清新無異味,說明小學生們良好的衛生習慣。注意到這些,我的感覺是新開鋪小學既有現代的教學方式,又著力小學生傳統習慣培養,同時也注意與家長橫向溝通,這是值得肯定的。尤其本次“家校共育 滋養童心”主題家長學校培訓,順應當下教育的重點與難點,既著眼當前,又放眼長遠,充分體現了學校在學習成績與思想品德方面“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的信心與決心。這也應是學校對天心區教育系統“新三年計劃”具體實踐與落實。在這里,先代表家長們點個贊。
進入到一甲班教室,窗明幾凈,光線充足,桌子上早已準備好孩子們期中考試的“成果”。家長們一邊看成績單,一邊聆聽校長關于“智慧”校園的報告。通過報告我們了解到新開鋪小學去年底到今年上半年的工作情況,其中有狠抓教學質量的新舉措,有針對課堂學習習慣和平時生活習慣養成的常規教育情況介紹,有體育、藝術模范生的培養計劃,有籌建圖書角、讀書長廊的方案,還有“家校通、微信平臺,家委會”等多種家校溝通平臺的打造等等。通過這些工作推進和師生努力,細節方面體現在門鎖不再老修了,花草愈來愈茂盛了,校園環境更整潔了;整體方面更體現在學生成績、社交能力、表達能力和價值觀的提升,也更加明確了將來努力的方向。
隨后,班主任高老師、數學李老師就全班學習情況進行了總結,對風箏節、秋游、學習比賽等進行了點評,同時,對家長參與“優佳成長”學校特色管理和學校義工的支持配合表示感謝。值得高興的是,吳佳鈺小朋友這次獲得了“優秀學生”和“優秀作業”的榮譽稱號,這讓作為家長的我們很是受用。但其實細細想來,從去年進入小學到現在,佳鈺的進步和提高是看得到的,認識了很多漢字,開始獨立閱讀,自己可以買些小東西,每天自己獨立整理書包、準備第二天的學習用品,舞蹈素質和繪畫基礎穩步提高,“優佳成長”領先了80%的同學等等,這些進步與學校培養與家校溝通息息相通!在此,感謝各位老師對學生們的負責與栽培!
回到本次家長學校培訓的主題“家校共育 滋養童心”。我的體會是,現在的孩子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孩子的事情基本都是父母親和爺爺奶奶一手搞定,以至于養成了孩子們成了生活上甩手掌柜,因此,我們應該鼓勵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其次,現在的孩子在社會和環境的影響下,大多比較的自私,冷漠,不懂的關愛別人。做父母的應該做好孩子的表率,教育孩子學會關愛別人、幫助他人,也要使他們懂得珍惜現在的生活,珍惜所有的一切。還有,我們作為父母的應該多與孩子交流,生活節奏快,壓力大往往是我們自顧不暇,從而忽略了和孩子的交流和溝通,所以,我們需要創造或擠出更多的時間和孩子交往,聽聽孩子的心聲,成為孩子的朋友,讓孩子把你當做朋友,別因為工作繁忙而冷落了孩子。因此,老師的教育是重要的,家長的關注也不可缺少,家校共育,方得始終!
習慣是養成教育的結果,養成良好的習慣是行為的最高層次。怎樣才能抓好學生的養成教育呢?
一、如何抓好養成教育
1.抓氛圍的創設和活動的開展
(1)明確全校師生人人都是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主體,人人都是培養學生良好習慣的教育建設者。
(2)各學科教師都要重視并參與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研究和實踐,使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真正深入到課堂當中,在潛移默化中促進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
(3)開展豐富多彩的德育實踐活動和課外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組織學習,規范訓練
把開學的第一周定為常規養成教育宣傳周,開學的第一課定為養成教育課,向學生宣讀學校規范,提出新學期的新要求、新希望和新目標。組織學生學習《中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金沙縣小學生一日常規》等,讓學生明白在學校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什么,使他們更清楚地知道什么對,什么不對。
3.家校合作,形成合力
可以說學校是養成教育的主陣地,家庭是養成教育的第一課堂。在養成教育工作中,學校與家庭相結合通過家長學校、家長會、家訪、電話訪等形式,使家校形成合力,增強教育效果。
我們的小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受到不同環境的影響,特別是家長望子成龍心切,但由于自己的文化修養所限,或由于生活習慣的不良影響,或由于周圍環境不夠適應孩子成長之故,或多或少使我們小學生的生活習慣或學習習慣從不同程度上受到影響。養成教育必須以家庭教育為依托,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起點,任何教育都離不開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的內容是多方面的,而重點卻是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與品格的培養。
4.榜樣示范,率先垂范
每一個成長中的孩子,都需要一個好的榜樣,好的榜樣對孩子的影響力是很強的,會成為他們前進的目標和動力之源。
二、活動育人,自我體驗
針對青少年活潑好動的特點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是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方法之一。學校有計劃地利用節日開展教育活動,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促進學生良好道德行為習慣的形成。小學階段是孩子生理、心理急劇發育、變化的重要時期,正是增長知識、接受良好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最佳時期。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在培養他們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的同時,應注重培養小學生的行為習慣。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是形成良好道德品質的基礎。
三、關于中小學養成教育的銜接
1.學習環境上的銜接
從小學升入中學,學生從一個原來非常熟悉的環境來到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因此,初一教師應鼓勵學生克服“怯生”的心理,提高交往的能力,盡快和新同學打成一片,消除陌生感,熟悉新環境、新同學、新老師,積極融入新集體。
2.心理上的銜接
從小學到初中這一時期對于學生而言,其個性心理品質正處于一個重要的轉型時期。小學生特別相信權威,聽父母的話、聽教師的話,這已經成了習慣。到了初中,獨立自主性加強,有擺脫家長和教師的傾向。對于父母的勸說、教師的教育往往聽不進去,甚至產生逆反心理。所以我們初中教師要以平等的地位和心態與他們進行交流,及時做好學生的身心健康銜接。
3.管理上的銜接
小學階段的管理基本上是教師全天跟班管理,教師把學生當作小孩子,許多事情都是手把手地教。到了初中則不然,教師偏重于讓學生自己管理自己,所以學生一時很不適應。這就需要初中教師采取一種既不同于小學,又不同于中學高年級的管理方法,逐步培養學生自主、自理、自立的能力,學會為集體承擔義務和責任。
4.教材上的銜接
學生一上初中,頓時感到學習任務加重,學習的科目多且內容也比較深。初一教師要消除學生的緊張心理狀態,通過利用學生對新知識的好奇心理,在知識的學習上從學生感興趣的地方入手,確定好教材的起點和教學的切入點,切忌做成“夾生飯”。
5.教學方法上的銜接
由于初中內容比小學內容明顯加重,涉及的知識面廣,所以初中教師可適當保留一些小學的教學方法,將初中的教學方式方法逐漸加以滲透,切不可急于求成,破壞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根據學生的智力和能力,培養學生的思維方式,使他們逐步由形象思維轉化為抽象型的邏輯思維,對小學的教學方法采取逐步揚棄的方式。
6.學習方法上的銜接
學生進入初中,學習方法有了很大變化,由過去一味在教師的督導下學習的被動過程變成自己思考探索的主動過程,所學知識更加系統化,前后聯系很密切,學科之間的聯系也較多,對學習能力的要求和學習主動性、自覺性的要求較高。初中生需要采用“課前預習、課上專心、復習鞏固、獨立作業、系統總結”的學習方法,即先預習、后聽課,先復習、后作業,學完一段后及時歸納總結。
7.家長工作上的銜接
小學階段家長對學生關心較多,教育方法簡單,孩子也很單純。有些家長認為孩子上了中學,是大孩子了,學習的事不用管了。在孩子還沒有一定的學習自覺性,能力又較差時,突然放手了。初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家長會、家訪等形式多和學生家長進行溝通,使家長也懂得一些教育規律,使家庭教育提高一個新的層次,與學校的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
關鍵詞 小學 班主任 班級管理
1“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情感互動
現在,常常可以聽到老師們感嘆說“如今的學生真是越來越難教了”。不可否認,新時代的小學生們思想比較早熟,接觸的社會信息也更加多元化,甚至形成了不少成人化的思想,因而教師傳統的“師道尊嚴”不斷地受到挑戰和沖擊。如果對這些現象采用比較強硬的措施,勢必會引發學生心理上的抵觸情緒,拉大與學生之間溝通的舉例,收效甚微甚至出現反作用。經過多年的工作經驗總結發現,發自內心的情感交流便是解決這些問題的利器。教師應多在學生需要幫助的時候伸出援助之手,例如班里曾經出現一位困難生,她患有嚴重的厭學情緒,表現為不按時完成作業,學習積極性低下,在這件事情的處理上,我并沒有采取“體罰”的方式,取而代之的是花更多的時間去關注、鼓勵和監督這位同學,并且加強與其父母之間的溝通,方便把握學生的發展情況,后來該學生被老師真誠的關愛打動了,在這種鼓舞下,成績很快的有了起色,迎頭直上了。
2 加強家校聯系,協調家校對學生教育的職能
小學時義務教育體系的基礎階段,其中學生家長對子女教育的重視程度和配合程度將對班主任工作的開展產生非常重要的影響。在班級管理工作中,不乏會遇到一些資深文化素質相對較低的家長,對于子女教育的態度相當的敷衍和輕視,在對子女的教引導方面也存在著不少的誤區。對于這種情況,我會在不定時的家訪或者家長會上與他們進行交流,通過解釋引導,糾正許多家長的錯誤態度,使其能夠積極配合學校的各項工作,并且在校外嚴格管教子女,促使班主任工作的順利進行。在學校,班主任要善于采取各種教育措施和技巧,充分發揮班主任的主導作用,引導學生向自律、自強、自覺的方向上發展。
3 結語
總而言之,只有教師拿出誠摯的心和學生交流,善于將全下放,用學生來帶動學生并且與學生的家長的教育教學上取得一定的共識,一定能夠為學生創建良好的學習成長的環境,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