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27 11:19:2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應用口才課程總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高職 口才訓練 五結合模式
[作者簡介]譚永平(1959- ),男,廣西樂業人,廣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教務科研處副處長,教授,研究方向為高校教學科研管理、高校人文素質教育。(廣西 南寧 530007)
[中圖分類號]G64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3)35-0158-02
高職教育作為我國高等教育發展中的一個類型,肩負著培養面向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等一線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的使命。口才能力是高端技能型人才必備的重要能力之一,培養高職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交流溝通能力是增強其社會適應性的需要,也是培養高端技能型人才的一個重要內容。因此,目前我國高職院校都普遍開設了“演講與口才”課程。但由于教學內容缺乏針對性、教學方法的單一性,導致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該門課程教學成效不大,這是影響和制約高職人才培養質量的一個重要因素,也成了有關學者關注的問題。近年來,廣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我院”)演講與口才課程教學團隊在實施專業及課程一體化綜合教學改革的推動下,根據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要求和課程特點以及學生實際,重構課程教學內容體系,探索并形成了演講與口才教學與心理素質訓練相結合、與實際崗位需要相結合、與拓展知識訓練相結合、與思維訓練相結合、與豐富語言訓練相結合的“五結合”訓練模式,有效提高了該門課程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一、高職“演講與口才”課程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課程內容針對性不強
在我國,由于高職辦學的歷史不長,因此,在有關課程的建設上,大多還是本科教材的翻版,許多高職院校所用的“演講與口才”課程的教材也是如此,強調的是學科知識和理論體系,突出的是理論性、知識性和系統性,過多地闡述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識,其內容與實際工作崗位的聯系不是很直接,往往缺乏針對性和可操作性。而高職學生的學習往往又比較功利,如果覺得所學的東西與實際工作聯系不大,其學習的積極性就受到影響。
(二)忽視核心能力和關鍵素質的培養
實踐證明,要提高口頭表達能力、交流溝通能力,一是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在眾人面前講話要沉著鎮定,充滿信心;二是要有豐富的知識和語言,這是表達的“源頭活水”;三是要有良好的思維能力,即思維要有深度、廣度等。這些都是影響口頭表達能力、交流溝通能力形成的核心要素,而這些核心要素的學習和訓練在當前高職“演講與口才”課程的教學中卻往往被忽視,演講課變成了教師的口才表演課,由于忽視學生核心能力和關鍵素質的培養,其結果是學生知道但做不到。
(三)教學方法和模式單一,忽視實踐和應用
“演講與口才”是一門實踐性、應用性很強的課程,演講與口才能力的形成是通過反復實踐、反復訓練而達到的。而目前不少“演講與口才”課程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常常按照傳統的方式,以課堂教學為主,以教材為主,以教師講授為主,基本都是“滿堂灌”,學生練得少。由于忽視實踐應用訓練,學生看起來似乎掌握了相當的口才理論知識,但由于具有針對性、有效性的口才訓練過少,多數學生并未將其在課堂所學的知識和理論真正轉化為內在能力。
二、“演講與口才”課程“五結合”訓練模式
(一)課程教學與心理素質訓練相結合
擁有自信心是口語表達成功的重要前提。近幾年,我們發現大部分高職學生不敢當眾講話或當眾講話非常緊張。這說明當前高職學生缺乏自信心、怯場的現象還比較普遍,而且成為口才訓練的最大障礙。因此,要有效進行口才訓練,就必須首先消除學生缺乏自信心、怯場等心理障礙。為此,在訓練的過程中要遵循由易到難、由少到多、由讀到說、由非正式場合到正式場合、由個體到團體的原則,例如可先讓學生在課外開展一對一交流,再到課內進行小組討論發言、在全班輪流宣讀學習有關文件、在全班對有關問題進行發言(要先引導學生做充分準備)等。
(二)訓練內容要與實際崗位需要相結合
從某種意義上說,高職教育就是就業教育,其特點之一就是職業性,也就是說高職教育培養的人才是以職業崗位能力和素質要求為目標,培養適應社會需要、尤其是適應相應專業職業崗位工作需要的人才。作為培養高職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和交流溝通能力載體的“演講與口才”課程,要增強其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其教學的內容必須與實際應用相契合。為此,一是要加強對專業職業崗位所需的口語表達和溝通能力進行調研,將專業職業崗位能力素質要求轉化為教學內容。二是邀請企業相關專業崗位專家參與課程內容的論證,讓他們參與論證,可以使教學內容更貼近實際、更有針對性,比如我院電力專業群“演講與口才”課程教學團隊在對有關職業崗位能力素質進行調研的基礎上,邀請相關專家參與論證,打破了課程原有的學科知識體系,建立了以工作過程為主線的教學內容結構,即應聘華力發電廠運行崗位、在發電廠迎接新員工座談會上的發言、競聘運行班班長的演講、在運行班年度工作安排會議上的講話、對違紀員工的教育談話、向廠領導請示有關設備技術改造問題和匯報工作進展情況、在總公司關于班組建設研討會上的發言、在開展創先爭優活動等會議上的即興講話、在運行班年度工作總結會議上的講話、用PPT向上級領導匯報工作、向部門員工做述職報告等11個項目任務。三是在實際教學中,盡可能運用情境任務教學法,例如在進行競聘運行班班長的演講時,可以按照真實的場景和要求進行訓練,讓學生在完成這些任務的過程中,自主地學習有關知識,教師最后引導學生進行歸納總結。
(三)演講與口才教學要與拓展知識訓練相結合
良好的口才以豐富的知識為基礎,知識是口才的根基,口才是知識和智慧的反映。因此,要提高高職學生的口才能力,就必須豐富其知識,并延伸課程學習的周期。因此,一是將“演講與口才”課程延續開5個學期,每學期6~8個課時,總課時不變,但學習訓練的時間得到了延長,有利于學生持續不斷地訓練和積累知識;二是每學期都組織學生利用課外開展讀書活動,規定書目和閱讀量,每個學生每學期閱讀不少于5本,并通過檢查學生所寫的閱讀心得、讀書交流會和知識競賽等方式進行考核;三是可開展“每課一說”活動,即每次課讓2~3名學生說一個智慧故事或批駁的案例。
(四)演講與口才教學要與思維訓練相結合
口語表達的過程也是思維的過程,思維是口才的憑借。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口才實質上就是腦才、心才、思才(思想和思維的才能)。所以,要提高高職學生的口才,就必須與訓練其思維能力結合起來。而思維具有一定的廣度、深度、精確度、清晰度和敏捷度。為增強思維訓練的針對性和實用性,應盡可能根據學習和工作面臨的實際問題進行訓練,例如通過對“食品安全”“污染環境”“由部分學生做事丟三落四說開去”“當前大學生身體素質狀況及其原因”“如果我當選班長,我將從以下方面抓好班級管理”“加強學風建設的建議”“我班同學禮儀素養存在的問題及對策”“談談事業成功的要素”“我的人生感悟”“開展某活動的意義”“加強班組安全管理的措施”“怎樣做才能成為受企業歡迎員工”等一系列現實問題的討論發言,訓練學生的縱深思維、發散思維、聚斂思維、逆向思維和辨證思維等多種思維能力,從中還可引導學生歸納和把握先總提后分說、先提觀點后闡述以及按逐層深入、按時間順序、按邏輯聯系等幾種主要口語表達思路來表達思想的方法。同時,通過對部分學生中關于“高職學生不應該做早操、不應該早讀”“讀高職沒出路”“現在找工作靠關系,學習再好也沒有用”等不正確認識的討論,讓學生了解和掌握用事實論述、用理論論述、用數據論述、用對比論述、用類比論述等增強表達說服力的方法。通過這些項目任務,不僅訓練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說服能力,而且也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演講與口才教學要與豐富語言訓練相結合
口才是思想的反映,語言是思想的載體。因此,要提高高職學生的口才能力,就必須加強其語言運用的訓練。為此,可以通過以下方式進行訓練:一是進一步豐富學生的詞語,可開展每課成語接龍、運用成語比賽(先說意思,讓學生用恰當的成語來表達)和讀書活動。二是增強對學生進行表達用語準確性的訓練,教師在平時的指導訓練中要注意收集學生用詞用語不當的案例,讓學生多進行詞語和句式的對比辨析,從而理解有關詞語和句式的差異。三是加強言之有文(文采)的訓練,可通過有關案例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引用古詩詞名句和成語以及運用多種修飾手法等是增強口才文采的主要方法,并進行相應的訓練。例如可讓學生根據上文意思或下文意思,填寫相應的古詩詞,或用有關修飾手法續寫相應的意思,以此畫龍點睛,深化主題,增強表達的文采。
三、實施“五結合”訓練模式需要注意的問題
“五結合”訓練模式體現了以工作過程為導向、以項目任務為載體、以能力為本位的職業教育特點,有效增強了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但在實施中應注意以下問題:一是教學內容選取要體現職業性和學習性。即項目任務必須與實際崗位工作任務相一致,不能讓學生去學無實用價值的“屠龍之術”,同時這些項目應可以轉化為體現循序漸進的學習內容,而且所有項目應能涵蓋原有教材的有關知識體系。二是課前必須做好充分準備。由于“五結合”訓練模式訓練的特點是課外準備、課內演示,訓練的內容需要學生在課前做準備。因此,教師一方面在此期間要認真做好檢查督促和指導工作,這樣才能確保課堂訓練的質量和效率;另一方面由于這種訓練模式是開放式的,因此在訓練過程中,各種情況和問題都可能出現,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前要充分考慮到這些問題,準備好引導和解決的辦法,只有這樣在真正出現問題時,才能游刃有余。三是要讓學生有“源頭活水”。講話思想的表達是感情的流露,要讓學生表達某方面的思想或感情,就必須讓其有相關的經歷和體驗,因此,應在安排學生到有關企業實踐鍛煉,有了相關經歷和體驗后再進行訓練。四是要加強總結和歸納。由于“五結合”訓練模式是要求學生先做,不會做就先自學,自學不會教師再教,因此,在學生進行演示訓練之后,教師一定要引導學生梳理和歸納關鍵的知識點,使之系統化、條理化。
[參考文獻]
能力本位教育(Competency-Based Education,簡稱CBE)理念產生于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70年代成為職業教育研究的重要方向,近年來,能力教育發展成為北美及德國等職業教育發達國家中的一種重要教學模式[1]。能力本位教育倡導以學生為教學中心,以能力養成為職業教育的基石,強調職業教育中的課程設計應以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為目標。
關于職業能力構成,美國SCANS(Secretary.s Commission on Achieving Necessary Skills,1991)研究認為,大學畢業生應該具備的可雇傭性技能包括資
源、人際、信息、系統和技能等五大類21項勝任能力[2]。美國著名管理學學者羅伯特?卡茨(Robert L.Katz)則認為,職場中的人們尤其是管理者應具備三種基本技能,即概念技能、人際技能與技術技能[3]。其中概念技能主要指對全局的把握能力,亦即戰略決策能力;人際技能是指理解、把握與處理人際關系,運用語言等正確表達自身情感,與他人進行良好溝通的能力,多指表達能力、溝通能力與團隊協作能力;技術技能指從事某項工作需具備的具體操作技術與方法,通常理解為操作能力。在管理實踐中,不同層級員工的概念技能與技術技能要求有所側重:對于高層管理者而言,概念技能十分重要,技術技能較次要;對于普通員工和基層管理者來說,技術技能非常重要,概念技能的要求不太高。而與概念技能和技術技能有所不同,人際技能對不同的管理層的重要程度區別并不十分明顯,優秀的管理者與職場達人通常都具有良好的人際技能。由此可見,人際技能對大學生的就業及未來的職業發展十分重要。但縱觀以往的高校教學活動,都強調對學生技術技能尤其是概念技能的培養,忽視對學生人際技能的培養,導致某些大學生畢業后不能較好地融入社會。因此,為了讓高校學生畢業后更好地適應職場生活、提升未來的升職空間,加強在校生的人際技能培養成為一種必然趨勢。而口才課程正是一門旨在提高學生人際技能和綜合素質的課程。
通過對已進行了口才課程學習的大學生的調查發現,與課程學習前相比,絕大部分學生的人際技能并未得到明顯提高,教學效果不是特別明顯。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當前的口才課程教學中,教師在課堂上仍多采取灌輸講解為主的教學方式,未能充分發揮學生在知識構建與能力培養中的主觀能動性。某些學生表示,由于缺少運用人際溝通理論的平臺與勇氣,因此口才課堂上學過的知識對人際技能養成的現實作用有限。鑒于此,改變傳統的口才課程教學設計體系十分必要。
二、基于人際技能培養的口才課程課前設計
古語有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惫柿己谜n程教學設計的第一步是課前設計。課前設計的目標是:學生愿意“學”,教師的課堂教學有效。綜合前人的研究,有效的口才課程準備主要包含三個方面的因素:教學內容與模塊選擇、教學方法選擇和教學任務驅動,如下圖所示。
圖1 口才課程有效教學因果圖
(一)教學內容與模塊選擇
通過查閱現有口才教材后發現,絕大部分教材內容體系的設計為三大模塊:口語表達基礎知識、口語表達技巧和專項口才知識。這種模塊設計能較好地解釋“是什么”及“怎么辦”的問題,但未能闡述“為什么”的問題。而在學生的知識構建中,解釋好“為什么”是至關重要的,學生只有明了事物發生的原因,才能舉一反三,才能更好地進行知識的正遷移。因此,在課程內容組織時有必要增加該門課程中回答“為什么”問題的知識模塊――溝通心理。在授課內容的安排方面,則按照由本質到現象的順序進行,即第一模塊溝通心理,第二模塊口語表達基礎,第三模塊口語表達技巧,第四模塊專項口才實訓。
(二)教學方法選擇
建構主義認為,教學過程是一個教學相長的過程,教師和學生是實現有效教學的兩個主體,教學中應發揮學生的自覺主動性,教師應認同學生的差異,根據學生的差異進行教學情境設計,引導學生進行知識體系構建??诓耪n程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更需學生積極參與,從而快速有效地進行知識的構建和行為素養的培養。為此,在口才課程教學中,教師講授仍是必不可少的一種授課方式,但與傳統的課堂講授不同,能力本位下的課堂教學,教師的講授時間將極大縮短,取而代之的是學生的課堂討論和演練。在具體的時間分配上,講授、課堂討論與演練的時間比為1:1:1,課堂上的大部分時間將留給學生自主表現,教師只對重要的知識點進行講解,對學生的課堂表現有針對性地進行點評。課堂討論是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重要課堂教學方式,在口才課的授課中教師將結合模塊內容,通過提供文字案例、視頻案例及新聞事件等,引導學生討論,以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和分析表達能力。強化理論認為,個體要做某種行為需要不斷強化,強化是人的學習是否成立的關鍵,及時的課堂演練則是強化學習的重要手段。為此,演練將成為口才課程教學中的主要教學方法之一。
(三)教學任務驅動方式設計
從以往的教學實踐看,如果沒有好的任務驅動方式,那么積極參與教學互動的學生只有極少數,再好的教學內容與方法都將流于形式。
為驅動學生積極參與教學環節,首先要了解學生的選課動機。在對選課學生進行調查后發現,80%以上的學生選課的原因是該門課程易懂、容易修滿學分,只有不到20%的學生是因為興趣或認為口才課程學習有利于自己人際技能的養成才選擇這門課。從調查數據看,大部分學生的選課動機是為了修學分,為此,要從學分入手激發學生的學習和參與熱情。具體操作方式為:在第一堂課時便向學生表明,其參與互動頻次及效果將作為期末考評的重要依據,考評成績等級有相應的參與互動次數要求,未參與互動的學生不能通過期末考核。互動環節分設個體能力展示和團隊展示兩種形式,個體展示重點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團隊展示旨在培養學生的溝通能力、協作能力及對他人的激勵能力。為順利完成團隊展示任務,教師按照學生總數和授課總周次決定團隊總數,要求每個團隊中的成員均來自不同專業,每個小組需在后期的授課中至少上臺展示一次小組自編自排的語言類節目。其次要在課堂教學中通過情境設計,盡可能地為給學生提供展示能力的平臺與機會,鼓勵學生敢于上臺發言;再次是通過適時的課堂點評激發學生的展示欲望;最后則是利用qq群、微信等平臺增進師生間的課后互動,通過頻繁互動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學會如何與他人溝通,同時也為學生提供學習效果的反饋平臺,極大地激發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欲。
三、基于人際技能培養的口才課程課堂設計
基于對人際技能范疇的分析,得出人際技能主要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第一方面是敢于展現自己,積極地與他人溝通;第二方面是在了解他人心理需求的前提下正確地與他人溝通。
在課堂教學中,圍繞學生人際技能的提升做了以下嘗試。第一步,將新聞述評引入課堂教學。首先教師從最近一個星期發生的新聞中選取具有代表性,且與本堂課授課內容有一定關聯的新聞作為素材,要求學生圍繞新聞及老師的提問展開述評,時間安排在每次課的前30分鐘(一次課90分鐘)。如在講到“口才技巧――詭辯術”時,選取當周的熱點新聞“崔永元與復旦教授盧大儒的轉基因辯論”,在呈現新聞素材后,向學生提出問題:“許多人認為這次辯論以崔永元的完勝告終,崔永元勝在何處?我們該如何看待轉基因產品?”之后給予學生3分鐘左右的思考時間,再邀請學生上臺陳述觀點。從課堂表現看,10%的學生能富有創意地表達觀點,50%的學生能正確表達觀點,30%的學生能完整地闡述觀點,10%的學生能在老師的鼓勵與引導下上臺表達觀點。在學生述評完新聞后,教師要對學生的表現做出正面評價,在總結學生的觀點基礎上引導大家以科學態度對待新生事物,最后通過分析崔永元獲勝的原因引申出當堂課的授課內容――詭辯術。第二步,結合案例或游戲對理論知識進行講解。如講到溝通心理知識――“社交的需求”時,設計“糖豆”游戲,讓每位學生在三張小紙條上分別寫上贊美或感激的話作為“糖豆”,寫完后將自己的“糖豆”送給最想送的三位同學,之后讓收到糖豆較多和較少的學生跟大家分享自己的感受。通過這種活動,學生更直觀地感受到:人人都有社交的需求,良好的表達與溝通是實現社交愿望的最好方式。第三步,加強課堂演練。課堂演練的側重點是培養學生的協作意識,演練內容一般由教師提前一周將題目告知需展示的團隊,該組學生依照題目要求自行設計場景撰寫腳本,教師在每次課的最后環節讓學生上臺展示其排練成果。
四、基于人際技能培養的口才課程課后評價體系構建
學習評教是引導學生學習的方向標,考評中如果側重對知識的識記,學生即會將更多的時間用在對知識的記憶上。由于口才課程是一門以口頭溝通表達為重要形式的偏重實踐的課程,故應側重考核學生對知識的應用情況。教師在第一次課時應將考核方式告知學生,以此引導學生在未來的學習中將重心轉移到知識應用上。口才課的評估與考核由筆試和口試兩部分組成,其中口試成績占80%,筆試成績占20%,口試成績由學生的每次互動參與成績組成,筆試則重點考核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應用,題型為案例分析等開放性試題。通過這種偏重口語表達的考核方式引導,絕大部分學生都能在課堂中積極展現自己。
五、基于人際技能培養的口才課程教學實效測評
通過上述課程設計,學生的人際技能得到較大提升。表現為:
第一,學生的表達能力有所提升。學期初,某些學生不敢上臺講話,但在老師的激勵及其他同學的示范下,到期中時,大部分都敢主動上臺展示自己,之后一度出現爭前恐后地上臺闡述觀點的情況。某些學生在表達觀點時由最開始的聲音偏小、語言組織缺乏邏輯性、不敢與觀眾進行眼神交流等,逐漸成長為臺風穩健、表達流暢的演講者。
第二,學生的溝通能力有所加強。學期初,某些學生會在課間與老師或鄰座的同學溝通,隨著時間的推移,每次課前、課間或課后都有學生上來跟老師熱情交流,學生間的互動十分頻繁和融洽,當有學生上臺展示時,臺下的學生逐漸學會用熱烈的掌聲對他人表示鼓勵。
關鍵詞: 中職語文教學 實用性 專業性
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語文學科一直是所有學科的重中之重,課時占總課時量的20%~22%,因為語文是基礎,是學生全面發展及終身發展的基石。正因為語文課程的多重功能與奠基作用,落實了這一課程在九年制義務階段的重要地位,但到了中職階段,因為培養的目標與角度不一樣,語文的地位發生了變化,語文成了文化課,而非專業課。中職學校培養的是“具有綜合職業能力,能在生產第一線服務的高素質勞動者和專業人才”,在教學過程中,學校重視的是技能的培養,強調的是動手操作能力,而語文作為一般文化課自然被學生所忽視。學校的課程安排上,只有其他專業課程的20%左右。
因語文這一學科的基石性特點,它不應也不能被忽視。中職學校的語文教學的目標是:正確指導學生掌握并能靈活運用這一國家語言,加強語文實踐,重視語文素養,為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在國家大力提倡發展職業教育的今天,上至教學理念、專業課程設置,下至課程結構、教材內容都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傳統的語文教學觀念應順應時代潮流,與時俱進,進行適當變革,才能適應中職學校及學生的需要?!叭私钥蔀閳蛩础保@不僅是對教育作用的充分認識,而且是對個人的可塑性的深刻信念,更是對人的自覺努力的鼓勵。我在教學實踐中認識到中職語文教學想讓學生學有所得就必須注重以下三方面的課程特點:實用性、專業性、思想性。
一、實用性——迅速貼近學生生活學習工作
中職語文學習的“實用性”,指的是學習語文課程的首要目的是“能用”。書籍未必能幫你解決實際的問題,但可以作為一塊塊基石,讓你從更高的角度、以更寬廣的視野看待問題。對于兩年后就要在生產第一線工作的勞動者來說,只有能解決眼前實際問題的方法才是好方法。只有能快速提高他們語文能力的教學他們才有興趣,因此要講究“短、平、快”,針對實際問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才能吸引學生注意。在語文教學中,我從以下三大學習板塊嘗試教學。
1.普通話訓練
普通話是全國性的語言,因此,掌握一口流利的不帶本地腔調的普通話是非常關鍵的。福建處于閩南語系,有自己的語音特點,即使是一個小縣城,也可能有多種復雜的互不相通的發音方式與習慣,所以需要在語文課上加強對這一板塊的學習。
學生的基礎弱,只能從最基本的知識入手,結合課文中出現的易錯字,從糾正讀音教起,培養他們的興趣和信心;其次,結合生活實際,糾正方言中ao、ou分不清的現象,把方言中ao、ou易混的字列出來,如“頭”、“桃”、“手”、“掃”、“候”、“耗”等,讓學生牢記正確讀音,鼓勵學生在日常對話中有意識地糾正,在一個階段的強化、鞏固之后,再實現下一個目標。這樣,分階段、有側重地進行普通話訓練,使學生讀音慢慢變得標準。學生初步獲得學習語文的成就感,對語文學習的方式和內容容易感興趣,對下一個階段的口才訓練也就充滿了期待。
如果學生在中職學校學習期間就能掌握良好的語言習慣,則對于就業后快速地融入當地社會,無疑將產生積極的影響。
2.口才訓練
有人說:“一個優秀的人才,未必有好的口才,但有很好口才的人,一定是個優秀的人才?!钡拇_,學生走向社會之后,能說并且會說,能夠恰如其分地表現自己,流利地闡述事情,實現與人無障礙地溝通,更好地適應自己的工作。在語文課上,我們可以列舉眾多名人的例子,讓學生懂得口才的重要性及訓練的必要性,如“二桃殺三士,阻孔子事齊”的晏子、“三寸不爛之舌,強于百萬之師”的毛遂、“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息”的蘇秦、影視作品中經常出現的鐵齒銅牙紀曉嵐等,再向學生介紹口才訓練的各個步驟,讓學生明白中職語文學習的多樣性,激發學習興趣。
口才訓練要先易后難,由淺入深,分階段地進行??梢詮恼n前五分鐘訓練和口語交際訓練兩個方面入手。
課前五分鐘訓練,從期初的先站到講臺前進行自我介紹,培養學生的勇氣開始,讓他們明白演講不可怕;第二個步驟是大聲朗讀美文,每課一人次,要求在講臺前讀得大聲、讀得清晰,一輪結束后臺上的同學鍛煉了勇氣及口齒,臺下的同學欣賞了許多美文,陶冶了情操;第二輪加大難度,提高標準,要求念得有感情;第三輪要求脫稿背誦;第四輪增加學生點評。這樣多輪訓練,難度遞增,根據學生表現適當強化,經過一兩個學期的訓練,學生膽子慢慢大起來,口才也越來越好了。
口語交際訓練要立足于課內知識點,結合現實生活范例,讓學生認識到口語交際是中職語文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積極參與到訓練中。
朱熹在總結孔子的教育經驗時指出:“夫子教人各因其材。”在口才訓練課上,要區分出不同類別的學生,有針對性地訓練指點:有些是膽小不敢說,有些是膽大卻不會說,有些是語無倫次……膽小不敢說的,提出容易答的問題培養信心;膽大卻不會說的,給他機會發揮,并適時點撥指導;有些說話語無倫次的就從簡單性問題的回答培養他的條理性。針對不同學生,每次上課安排不同的訓練項目,但總體思路是:將課堂交給學生,讓大部分學生都參與到課堂教學與課堂評價中,實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在互動學會說話,學會交流。
3.應用文寫作訓練
與口才學習相比,應用文寫作更接近傳統語文教學,既需要教師講解、分析、示范,又需要學生模仿寫作。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應創設不同的教學情境,如:安排學生擔任企業中各個部門的人員,完成平常應該完成的各項諸如:假條、批條、指示、便條、報告、方案等,讓學生了解到應用文的實用性和重要性。學生明確了應用文學習的意義與目的后,就不會對此產生抵觸與厭倦心理。
教師在應用文訓練中要注意方式、方法,避免單一性,采用站板、小組競賽、情景模仿,激發學生興趣,對表現突出的,及時表揚,并增加素質學分,提高他們的積極性。多從生活、學習中找例子,如寫班級工作計劃、校技能節方案、實習時的推薦信等,引起他們的興趣。多種方法結合,創造充滿趣味的環境,讓學生學有所樂、學有所得。
二、專業性——讓語文與各專業緊密相連
中職語文的專業性是指語文教學內容必須與各自的專業知識本身緊密相連,做到有的放矢,不是純文學,而是與各專業相關的語文。在語文學習的內容上,各專業應有所變化、有所側重,讓學生了解到語文具有很強的專業性。
1.課文教學與各專業緊密相連
比如在學習《林黛玉進賈府》時,除了課文內容要求所要掌握的文學鑒賞外,不同專業要從文中找到與自己專業相關的知識點,把文化課知識與專業知識傳授結合起來:美術專業的學生可以重點針對文中賈寶玉的幾次出場的服裝不同來次素描競賽,并參考課外知識進行介紹;學前教育的學生可以從心理學的角度重點分析王熙鳳的語言特色;《好雪片片》可以讓營銷專業的學生明白充滿溫情的關心更能讓消費者動心……這樣把教學內容與專業知識結合起來的語文課具有鮮活性,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2.口語訓練與各專業緊密相連
在進行語言交際訓練時,要根據教材的理論尋找與各專業課程緊密相連的實例,做到理論性與專業性相統一。如在進行洽談訓練時,旅游專業的班級可以設計成導游與游客的交流;電子專業的班級可以設計成維修人員與顧客的對話;學前教育專業的班級可以設計成幼兒教師與家長的溝通……這樣因專業而異的口語訓練,既立足教材的理論知識,整合不同專業特點,使得教學訓練針對性強,課堂變得豐富多彩,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3.應用文教學與各專業緊密相連
應用文教學涉及激發寫作,容易使學生產生畏難情緒,覺得無從下手,只有與專業知識緊密結合,才能喚起學生學習的熱情,起到鞏固專業知識、培養語文能力的作用。如在進行廣告詞的寫作訓練時,電子專業學生可以選擇洗衣機、電視機作為介紹對象,旅游專業的學生可以推介家鄉的名山秀水,汽車維修專業的同學熟悉各種車型,也能娓娓道來。這樣的應用文寫作訓練會讓各個專業的學生都有話可說,有文可寫。
三、思想性——點亮學生的心燈
雖然中職語文要側重于實用性和專業性,但是傳統的傳道、解惑的功能卻不能丟。要注意思想教育功能,保有語文課的思想性,隨著時代的發展融入新的內容,讓學生愛聽并樂于接受,在潛移默化中完成語文的教化功能。在學完《項鏈》談讀后感時,很多學生注意到了瑪蒂爾德的虛榮思想。在肯定了學生的發言后,我們繼續引導學生進行發散思維:你們身上有虛榮思想嗎?是什么樣的表現?瑪蒂爾德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品格嗎?她的悲劇是必然還是偶然?引導學生思考、解決,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斷剖析,達到內省修身的效果。
中職語文的教材涵蓋面廣,可以給予學生各個方面的教育,如《離太陽最近的樹》可以讓學生了解到環境保護中人類的急功近利,人類的無知,感受到珍愛生物、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必要性;《一碗清湯蕎麥面》寫出了日本民族的吃苦耐勞,堅持不懈,讓我們認識到了對手的優點,在對比中樹立了奮起直追的信念;《賣白菜》讓我們認識到艱難時代人性的堅守,對貧苦農婦的誠實肅然起敬……教師應努力利用有限的課堂時間,聯系時事,融進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引導他們說出讀后心得,在師生交流中修正思想觀、價值觀,培養良好的心態,為他們的人生之航點亮一盞心燈,這也是中職語文教育極重要的一項任務。
作為一門傳統學科,語文應展示出其新魅力,體現其新意義。教師對教材的把握對學生的知識、技能、情感與價值觀的培養具有極大的引領作用,要將職業元素滲透到語文教學中。一個負責任的教師要有“多規格人才觀”,避免單純的“精英教育”,根據社會的需要和學生的需要,主動將自己的學科任務與社會、學校、學生的需要緊密聯系起來,才能讓這一學科與時俱進、永俱活力。
參考文獻:
[1]潘新和.新課程語文教學論[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一、正確理解語文課的功能
在中職學校,由于在很大程度上都認為語文課是副科,因此,語文課就失去了應有的地位,作為中等職業學校中的一門文化基礎課――語文課,應該說在整個中職學校的學科體系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大綱》中指出:“語文是學生必修的主要文化課程之一,是具有基礎工具性質的課程,它既是一門基礎課,也是一門工具課” ,“語文教學對于提高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對于學生學好各科知識,形成綜合職業能力、創業能力,以及繼續學習和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從宏觀角度來看,語文課是其它學科的基礎,而且與普高學生相比,中職學生即將走入社會,更需要加強素質教育,全面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口語交際能力、寫作水平,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中等職業學校的語文課程,具有為專業課學習打好文化基礎的工具,也有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的教化功能,這是中等職業學校語文課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具體統一。
二、設定切合實際的教學目標 ,降低學習難度。
美國教育家布盧姆說過:“目標是預期的教學效果。”制定和確立明確的教學目標,有利于明確教學方向,落實教學大綱或課程標準的規定和要求;有利于選擇適當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策略;有利于合理有序的組織教學過程;有利于開展有效的教學評價;從而有效地保證了教學效果。有效的教育始于準確的知道希望達到的目標是什么? 針對中職生大多語文素質較低的特點,我們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必須設定切合實際的教學目標,控制好難易程度,循序漸進,切忌好高鶩遠。因而在教學過程中,應突出語文基礎知識的教學,重點進行字、詞、句、文的認、釋、讀、寫,在此基礎上適當進行能力訓練和提高,不能把對普通高中生的能力要求套用在中職生的身上。
三、中職語文教學要走進生活,與學生的實際應用相適應
中職生由于學習基礎差,行為習慣不好,普遍存在一定的自卑心理,而且大多數學生來自農村,普通話基礎較差,而他們中的絕大多數學生通過在校的2~3年時間即將踏入社會成為職業人。因此,讓學生進行個人展示,重在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普通話水平,提高學生的思維、語言組織和應變能力,展示出自我風采,為將來更好的走向社會、適應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其一,注重語言表達教學,提高口頭表達能力。中職學生口語表達與交際能力相對偏差,考慮畢業后就業、創業的需要,我們可以在語文課上對學生進行“課前三分鐘說話”訓練,訓練學生口語表達與口語交際能力,在具體實施中以禮儀性的交際口才、自薦求職的說服口才、與專業對口的行業口才,以及展示才能的演講口才為重點,對學生加強訓練,訓練中注重循序漸進,由簡短到成篇,由照讀到脫稿,由有備到即興,由對話到辯論。 這樣,經過教學和訓練,使中職學生能做到“認真聽別人講話”,“有表達的自信心”,“與別人交談,態度自然大方”,從說清楚完整的句子到基本準確、連貫、得體地講明白完整的語段和全篇,為日后適應社會需求打下一定的表達基礎。也可舉行辯論會、演講比賽、課本劇演出等,以豐富學生的閱歷,提高他們的閱讀和寫作水平,提高他們的人文素養,這樣才能真正達到語文教學的教學目的。其二,要注重應用文教學,提高文書寫作能力。應用文是處理事務、溝通關系、聯系工作、商洽業務等不可缺少的文字工具,能寫應用文是中職生必備的素質。加強應用文教學,是滿足學生實際應用需要的重要途徑。實踐證明,對學生進行各類應用文的教學,訓練學生的應用文寫作能力,學生就業后非常實用。
四、教師要提高自身素質
關鍵詞:語言素養;課程設置;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58.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2)20—018—02
語言素養指社會人在語言方面所具有的日常修養,包括感知,理解語言的能力和組織,運用語言的能力。同時,語言素養也是體現人的綜合素質的一個重要的方面。
語言素養高低最終體現在“聽、說、讀、寫”四個方面。鑒于語言表達能力在現代社會中的重要性,為了解當前大學生的語言表達狀況,從而更好的指導他們適應社會需求,更有效地推動語言表達技能訓練,2009年,本人對江西科技師范大學在校學生進行了關于語言能力現狀的抽樣調查。本次調查發放問卷文理科各100份,文科涉及中文、廣告、新聞、英語、法律專業;理科涉及數學、化工、物理、計算機、電子信息業;文科收回問卷100份,理科收回問卷95份。調查問題主要涉及漢語表達的聽、說、讀、寫四個方面。調查結果表明,大學生語言素養缺失表現為多個方面。綜合考慮,認為,要提高大學生的語言素養,語言優化策略可以從優化語言意識,激發母語學習熱情、優化課程設置、優化語言課課堂教學以及優化校園語言實踐環境等幾個方面入手。本文重在探討優化課程設置、優化語言課課堂教學兩個方面。
一、優化課程設置
課程設置是保證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是學科、專業建設的基礎,是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的關鍵,是高校非常重要的基礎建設之一。
高等學校的課程設置要考慮社會發展的實際需求、科學發展和文明延續的需要。針對全面提高大學生的語言素養這個目標,我們在課程設置上有如下設想:
1、課程的設置,要具有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一直以來只要說到普及人文素質教育,大家不約而同就會想到在高校中開設《大學語文》。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我們發現,原有的大學語文課程內容面廣、線長、點多,在教學目的上包括思想啟迪、道德熏陶、文學欣賞、審美陶冶、口語表達、寫作訓練等多方面的要求。很顯然,在一門30學時的公共選修課中,確立多項教育教學目的,使人感到課程內容大而不當、面目不清、缺乏特色。很難達到預期的目的,也就是說可操作性不強,有效性不高。在《大學語文》暫時不能成為必修課,學時暫時不能增加的情況下,將原有的大學語文課進行分科、改良、擴充、提高,設置語言文學類公共課課程群。
語言文學類公共課程群包括:大學語文( 古代文學) 、大學語文( 現當代文學) 、大學語文( 外國文學) 、寫作( 應用寫作) 、演講與口才、唐宋詩詞欣賞、小說戲劇欣賞、語言文字專題、詩詞格律賞析,等等。課程群中各門課程在目標和功能上盡量體現合理的分工與配合,避免課程之間的相似、重疊。這些課程不以學科命名,而是根據課程的內容命名的。這樣設課,可以使每一門的內容相對集中,特色更加鮮明。
2、整合學校教學資源,完善課程設置
既要發揮語文公共課專職教師的作用,又要發揮文學院專業教師的作用。語言文學類公共課的開設,要突出本類課程的兩個特點,即文學的熏陶和語言文字的應用:所謂文學的熏陶,是指這類課程的開設,是使學生通過對經典文學作品的理解、感悟、欣賞,感受主人公的喜怒哀樂,從中獲取對真、善、美的追求,從而凈化心靈;所謂語言文字應用,是指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語言文學類中各門課程的篩選、保留、變化,要充分考慮這兩個特點,并充分聽取學生的意見。
3、課程設置上分三個階段
課程設置上分階段,按階段設定不同的培養目標。我們可以將語言能力培養分為三個階段:
(1)基礎階段:這一階段主要是對學生語言表達基礎技能的訓練,包括普通話語音訓練,文學素養的培養。前者是對普通話語音進行系統矯正,后者則為語言表達的內容做知識儲備。
(2)提高階段:提高階段一般安排在大學二、三年級。這一階段主要開設邏輯思維訓練以及形象禮儀課程。在前期普通話語音矯正的基礎上讓學生的整體形象有一個提升,諸如一些社交禮儀等禮儀類課程,讓學生在人際交往中建立一個良好的個人形象。而《演講與口才》、《口才學》等則是從交談技巧上給學生以指導。同時加大訓練的力度,多說多練,演講、辯論、主持人大賽等能充分表達能力的活動可以在日常教學中就多多安排,以練帶學,以賽促練。
(3)強化階段:隨著學生畢業的臨近,語言表達能力培養應該更接近實際、接近社會。加之四年級的時間不長,因此本階段所開設的課程不多,主要是對學生表達能力的各個方面整合加強,達到表達能力綜合提升的目的,同時為配合學生找工作求職,有針對性的開設面試技巧類課程(或講座),最好是能結合各自專業特點進行模擬訓練,這樣不僅實用性強、針對強,而且還能總結經驗教訓,為學生的實際面試提供更大的幫助。
4、課程開設班級規模上建議小班教學
作為通識公選課性質開課的語言課,都有實踐性強但課時少的特點,比如《教師口語》、《言語交際》等,要提高教學效果,就必須讓每位同學都能參與進來,讓每位同學都獲得同樣多的訓練機會,因此班級規模不宜太大,對這一類公選課的教學規模要進行適當調整,鼓勵小班授課、深入討論,增強選修課的實效,這也利于提高師生對公選課的重視程度。
[關鍵詞]PLC 改革 知識和技能 項目化
中圖分類號:TM7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5)43-0069-01
1. 項目化教學
所謂課程的“項目化教學”就是師生通過共同實施一個完整的“項目”而進行的教學活動。是目前比較高效的一種教學模式。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各自發展情況,在每個項目中設立對應的知識目標和技能目標,將學生的學習任務項目化,提高了學生對課程認識和學習的條理性,并能讓學生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體會“成就感”的喜悅,不再認為學習是一項枯燥的任務。
綜合自身教學經驗和多方面研究,將課程項目化的過程總結為下圖所示的結構圖。
2 .項目情景設計
選擇按項目模式編寫的教材,并根據課程的學習目標和應用實例將學習任務情景化,即將學習任務與實踐生活生產相呼應,提高學習趣味性和目標性。比如,可將《PLC控制技術》劃分為PLC對機床電動機控制、時序控制、彩燈的控制、數據處理控制、步進控制、特殊指令控制、模擬量控制等項目情景。
3. 項目任務分解
每個項目情景一般分解出多個任務,在PLC學習中,學生需要掌握電氣自鎖和互鎖環節的設計,結合電動機運行特點,一是需要滿足連續長時間的生產需求。二是眾所周知的正反轉不可同時進行。此時,可將分解出PLC對電機連續運行和正反轉控制兩項任務。在數據處理控制的設計情景中,存在大量的生活實例:售貨機自動控制、停車場車位計數、生產流水線打包計數等。
任務過程可分任務分析、任務驅動、知識模塊、任務實施4個模塊。嚴謹區分了每個知識模塊與學習任務之間的聯系。
4. 項目總結評價
表揚肯定是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最直接的方式。這需要全面了解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并體現公平、公開、公正原則,主要針對任務實施過程中知識模塊掌握、實操技能應用、操作成果、團隊精神、學習態度等展開多方面的評價方式,并將其設計成項目評價表格。包括學生自我評價、小組評價、教師評價和學生個人學結。逐漸養成良好的學習模式。
5. 競技實踐活動:
信心和競爭是促進學習的強大動力。采取分組實訓的模式,在分組完成項目任務的同時,可以讓學生體驗競爭的氛圍,激發學習主動性和增強爭取團隊榮譽感的意識。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學生基本掌握了《PLC控制技術》學習和系統設計的方法,可開展小規模的小組競賽: 每個小組自行設計參賽項目,并按照編寫出任務書、系統設計說明書、成果展示模式進行。激勵學生的創造性,并培養出學生對設計的嚴謹性。
6. 小結
另外,需要把當前學習的課程與其他課程組成相輔相成的關系,可加強專業技能鍛煉,比如PLC控制技術可與變頻器、觸摸屏、遠程控制技術、數字機床控制等相結合,設計出綜合項目,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 盧巍.淺談口才課堂教學改革[期刊]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下旬). 2015..
[2] 馬金燕.電工電子技術課程項目式理論與實踐一體化教學改革探析.[期刊]科技經濟市場. 2015.
一、充分調動學生的應用文寫作積極性,誘發寫作興趣
單純講解應用文的寫作理論與寫作要求必然枯燥,如果創設具體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發現問題,認識不足,總結應用文寫作的經驗,不僅能增加學習的趣味性和生動性,而且能提高寫作技能,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掌握應用文的寫作理論和寫作方法。
1.創設寫作實例,激趣爭論明理
請同學們看看實例,想一想如何完成以下這則招領啟事:
5月8日,張紅同學在學校的電子閱覽室拾到錢包一個。內有人民幣一百元2張、五十元1張、十元6張、一元1張,共311元;南城百貨500元購物卡一張。
分析實例可能情況,提問:①照抄下來情況會怎樣?②錢包里的物品都要寫得很明確嗎? ③要寫明到何處,用什么辦法領取嗎?④同學們對啟事里的正文內容要詳略得當怎樣理解?
學生總結:我們明白了啟事的定義、特點和注意事項。
2.以練代講,以評促練
應用文的文體特點、內容和格式決定了應用文寫作的規范性。如寫總結要回顧工作,擺出成績,分析問題,總結經驗,指明方向等。我們可以讓學生利用范文進行針對性模仿訓練。結合學生的習作,分析其成敗得失。實事求是地褒揚學生寫作中的優點和不足,及時地糾正補缺。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原理,及時從感性認識中總結出規律性的理性認識,寫出規范的應用文。
3.聯系生活,學為所用
應用文,“用”是目的,“寫”是核心。“用”具有實用性,“寫”具有技能性和操作性。教學過程中要將寫作和生活聯系起來,使學生切實感受到生活中離不開應用文,從而引起重視,樹立學為所用意識,提高學習應用文的積極性。如引導學生在課堂內外寫好請假條、借領條、通知、實習報告、求職信等常用公文。另外,要學會寫作經濟合同等財經應用文,使學生明白社會經濟活動中的權利和義務。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從而提高應用文的教學效果。
二、重視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訓練
1.營造寬松平等民主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敢說
大部分中職生畢業后面臨就業,口語交際能力應該是必備的。但現實是中職生在這方面的能力非常差。其原因,一方面是他們大多數來自農村,見識不廣,膽小怯弱;是義務教育階段的學困生,公眾場合講話機會極少。另一方面是中職語文教學忽視了對這方面的能力訓練??谡Z訓練的第一步是營造寬松平等民主的課堂氛圍。之后,要遵循先易后難的原則,從朗讀入手,循序漸進,先讓學生開口講話,尤其是表達能力較弱的學生要鼓勵他們多開口講話??梢酝ㄟ^自我介紹、講故事、詩歌朗誦等活動讓學生正確流利地使用普通話,比較完整地講述和朗讀,做到聲音洪亮、吐字清晰、自然流暢。
2.在校園文化活動中讓學生會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