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27 11:18:5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小數的初步認識教案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三年級共有43名學生,其中男生25人,女生18人。同學們基本上對學習和常規等各方面的習慣轉入正規。但由于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家長的文化水平、道德素質等都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因此還有部分學生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較差,大部分學生在課堂只停留在認真、專心聽,缺少主動參與的意識和習慣,一部分學生上課紀律松懈,喜歡隨意講話,作業不肯及時完成,喜歡拖拉作業。
所以本學期針對這些特點,在數學課要不但上的內容豐富多采,形式多樣,富有吸引力;而且還要培養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身在其中,才能堅定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增強學生的意志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此本學期計劃特定如下: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方面
1、口算方面:會口算整百數除以一位中國教育總網教案頻道數(商是整百數或整十數)、比較容易的幾百幾十除以一位數、比較容易的兩位數乘整十數。
2、筆算方面:能筆算三位數除以一位數(包括商中間、末尾有0的情況)、兩位數乘兩位數(包括列比較簡便的豎式計算兩位數乘整十數),能筆算一位小數的加、減法。
3估算方面: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商是幾位數,估計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積大約是多少。能說出估計的過程與方法。
4初步理解一個整體的幾分之一或幾分之幾,初步理解幾分米是十分之幾米、幾角是十分之幾元。
5能結合具體情境理解一位小數的意義,能讀寫一位小數和比較兩個一位小數的大小。
6認識年、月、日,能區分大月、小月,能判斷平年、閏年,能計算一個季度、半年、全年的天數。
7、結合實例理解面積的含義。認識面積單位平中國教育總網教案頻道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能選用適宜的面積單位估計、測量、表達圖形的面積。探索并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公式,能計算或估計有關的面積。知道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每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進率,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
8、結合實例了解平均數的意義。會求一組簡單數據的平均數(限結果是整數)。會用平均數描述一組數據的狀況。會用平均數對兩組數據進行比較、分析。
情感與態度方面:
1、在現實的情境中理解數學內容,利用學到的數學知識解決自己身邊的實際問題,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2、在教師的組織和指導下,通過自己的主動探索獲得數學知識,初步發展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3、通過教科書里“你知道嗎”欄目及其他渠道了解更多的有關數學的知識,體會數學是人類在長期生活和勞動中逐漸形成的方法、理論,是人類文明的結晶,體會數學與人類歷史的發展是息息相關。
4、在教師的具體指導和組織下,能夠實事求事地批評自己、評價他人。
三、數學思考方面
1、經歷在實際情境中認識小數的過程,學習用數描述、表達現實世界中的現象,發展數感。
2、經歷利用已有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探索三位數除以一位數,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與估算方法,以及一位小數加、減法的過程,發展抽象概括與推理的能力。
3、應用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理解一些常見的數量關系,發展抽象思維。
4、在探索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過程中,進行觀察、實驗等數學活動。發展合情推理和演繹推理能力。
5、在研究求一組數據的平均數的方法以及運用統計方法解決實際問體的過程中,發展統計觀念。
6、培養學生初步具有清晰地表達自己思考過程的能力。
四、解決問題方面
1、能應用在本冊教科書里學到的運算知識,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發展應用意識。在理解面積含義及理解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方法的基礎上,主動解決一些有關的實際問題。
2、進一步學會根據要解決的實際問題到現實生活中收集和整理數據,能解決一些與平均數有關的簡單的實際問題,體會數據的重要性,增強統計觀念。
3、增加與同伴合作解決問題的體驗,能主動與同學共同進行學習活動,積極與同學交流自己在解決問題時的思考與所選用的方法。
4、在教師的指導下,能經常反思自己的學習活動,積累數學活動經驗。能利用估計,判斷解決問題結果的合理性。
五、采取措施:
1、創設一個自由、開放、安全的學習氛圍,從而拓展學生的思維點擊,學生的創新火花。
2、課堂上引入開放性的例題,讓學生在探索中促進發散和求異思維的發展。
3、改革課堂教學的空間組織形式,采用中國教育總網教案頻道問題式教學與小組合作交流等形式來揭示知識的規律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并在問題與合作交流中學會互相幫助,實現學習互補,增強合作意識,提高交流能力。
4、創設問題情景,鼓勵學生大膽質疑。
5、對學有余力的學生鼓勵他們積極參加拓展練習,課堂上準備一些不同層次的練習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發揮他們的潛力。
六、奮斗目標
1、在教師的指導下能從實際生活和現實情境中收集信息、組合信息,發現并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從而發展數學應用意識。
2、在教師指導下,初步學習反思和評價。
3、在教師的鼓勵和指導下,能積極地參加觀察、操作、探索、交流等數學活動,對與數學有關的身邊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對學習內容和學習活動感興趣,有學好數學的愿望。
4、在教師和同學的鼓勵幫助下,能克服數學活動中遇到的困難,初步獲得成功的體驗,進一步培養學好數學的愿望。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3)01A-0065-02
市里舉辦“高效課堂模式”賽課活動,我上了節《認識小數》?!墩J識小數》的第一課時從量桌面(長度5分米、寬度4分米)開始,讓學生回憶出第八單元已經學過的知識(5分米就是米,4分米就是米),再引入小數教學。例1教學整數部分是0的一位小數,重在讓學生初步體會一位小數的含義,例2教學整數部分不是0的一位小數,讓學生繼續感受一位小數的意義,本課時的教學重難點就是對小數意義的理解。為了追求最佳的教學效果,我進行了三次試教,得到三種風格迥異的效果,感受很深。
第一次試教 按部就班
一、復習引入
3分米=( )米 3角=( )元
7分米=( )米
二、教學新授 整數部分是0的小數
1.(出示一把米尺)我們來量一量課桌的長、寬。課桌面的長5分米,寬4分米。
2.如果用米作單位,你們會表示剛才的測量結果嗎?(用分數表示)
3.我們還可以用小數表示呢。介紹讀法。
4.你還能在米尺上找到其他的小數嗎?(上黑板來指)
三、整數部分不是0的小數
1.老師這里有只圓珠筆,花了1元2角,你能用小數來表示嗎?你是怎么想的呢?
2.筆記本3元5角,用小數怎么表示?
3.介紹讀法
4.小結:自然數 整數 小數各部分名稱
四、練習鞏固
想想做做1~5
評課時,組長和其他老師都認為整堂課像教者在做講座,學生參與度不高;課堂很平淡,沒有亮點;教學環節太“粗糙”等。老師們的評價,對我來說不僅是當頭棒喝,更多的是啟發。后來決定參照同事的課件,確定了“動物王國開辦文具跳蚤活動+闖關大行動”這一教案。
第二次試教 挖空心思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六一”兒童節快到了,動物王國開辦“跳蚤市場”活動(書包36元,文具盒20元,鉛筆0.3元,橡皮0.8元,墨水1.5元,鋼筆2元)這些學習用品的價格數據哪些是我們以前學過的?這些數有什么特點?(有小圓點)像這樣的數就是小數。小數在生活中可是很常見的,想想在哪里見過?
生1:超市里,許多商品的價錢是用小數表示的。
生2:電子稱上稱體重時,看見小數。
生3:自動筆的筆芯上有。
生4:日期。
聽到“日期”這個回答,我當時愣住了,不知道怎么接話,只好硬著頭皮說:“好,你先坐下。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認識小數?!?/p>
二、闖關游戲,教學新授
第一關 芝麻開開門
第二關 魔棒變變變
第三關 跳蚤市場淘淘淘
反思:從上課開始我就一直沒有進入狀態,總感覺別扭,覺得沒有把握好教學重難點,學生受到情境的牽絆,也不能認真思考數學問題。慶幸的是這個班的同學配合很好,思維非常活躍,整節課就這么上過來了。在課堂中我遇到新的問題。如:有個孩子提到日期也是用小數表示,我當時選擇跳過了事,但可能這個孩子還有其他的孩子都存在這樣的知識盲點:是不是帶有小圓點的數都是小數?到底怎樣的數是小數?評課時一位老師提醒了我:“本課教學設計沒有突出一個小數是由十分之幾這樣的分數改寫成的?!比昙壵J識小數,只是初步接觸小數,重點是理解小數與相應的分數之間的聯系,難點是體會小數的意義。我卻沒有抓住重難點,只是讓學生在數的外部形態上認識小數。痛定思痛,我埋頭研讀,去“偽”求“真”。在大師們設計理念的啟發下,我又一次將教案全部,三度嘗試。
第三次試教 痛定思痛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六一”兒童節快到了,喜羊羊文具店里有些學習用具搞特價促銷活動,(書包36元,文具盒20元,鉛筆0.3元,橡皮0.8元,墨水1.5元,鋼筆2元)這些學習用品的價格數據哪些是我們以前學過的?這些都是整數。還有一些數都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有小圓點)它們叫什么數?小圓點叫――小數點。會讀嗎?會寫嗎?(寫:0.3元 0.8元 1.5元)小數在生活中可是很常見的,想想在哪里見過?(先讓學生舉例老師再補充:自動筆芯,視力表,鐵路限身高標線,電子體重秤)
可見小數在實際生活中應用非常廣泛,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認識小數。(揭示課題)
二、仔細觀察,自主探究
師:(出示一把米尺)用這把米尺量一量課桌面的長、寬。課桌面的長、寬有1米長嗎?沒有1米長用什么作單位?如果把1米平均分成10份,1份的長度是多少?
生:1分米。
師:我們來量一量,課桌面的長6分米,(板書6分米)寬4分米(板書4分米)。
師:如果用米作單位,你們會表示剛才的測量結果嗎?
生1:用分數的形式。
師:對了,前面我們學過分數,知道把1米平均分成10份,1份就是十分之一米,四份就是十分之四米,6份就是十分之六米。其實,1分米是這么長,用分數表示是十分之一米,還可以用小數表示是0.1米。這個小數表示的長度其實與整數、分數表示的長度是一樣的。照這樣4分米就可以表示成有幾個0.1?
生:4個0.1就是0.4。
師:那6分米用小數表示是多少米?(板書0.4米 0.6米)
生2:0.6米。
師:你的自學能力真強。0.1米其實就是把1米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的1份。這樣的圖示讓你想起了什么?原來0.1米和我們以前學過的1/10米意義一樣。我們再看0.4米其實就是把1米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的4份,所以0.4米和幾分之幾米的意義一樣?0.6米呢?板書:(1/10米,4/10米,6/10米)(0.1米,0.4米,0.6米)
師:你還能在米尺上找到其他的小數嗎?
(生上黑板來指。)
師:給你們一個正方形表示“1”,將它平均分成10份,你能任意的涂出其中的一部分,表示出一個小數和相應的分數嗎?試試看。
(生自由展示。)
師:0.1就是十分之一,0.2就是十分之二,……0.9就是十分之九。同學們,你們有沒有發現什么?
生:零點幾就是十分之幾。
師:現在已經有幾個0.1?再加上1個0.1是幾個0.1呢?十個0.1是多少呢?
師:我們已經知道10個1是十,10個十是一百,十個一百是一千,滿十進一,現在我們又學到了10個0.1是1,可真有意思。
三、遷移拓展,提升認識
1.墨水瓶1.5元,是多少錢呢?(1元5角)和1元相比怎么樣?如果讓你畫圖表示它的價錢,你準備怎么畫?(先畫好2個大小一樣的正方形,第一個涂滿顏色,第二個平均分成10分,涂其中的5份)這里為什么也要平均分成10份呢?(1元=10角)
2.老師最近剛買了支鋼筆,這一次我不直接告訴你是多少錢,而是給你一個圖,看你們知不知道價錢。你是怎么看出來的?3.8元等于幾元幾角?
3.小組學習:說一說
小結:剛才我們通過量一量,涂一涂,說一說,了解到像0.3,0.8,1.5,3.8這樣的數就是小數。在小數點左邊的是――整數部分,小數點右邊的是――小數部分。0.3,0.8的整數部分是0,1.5的整數部分是1,3.8的整數部分是3。
如果要表示整數部分比較大的小數,我們畫圖表示就比較麻煩,數學里有一種簡潔的辦法可以表示出來。向箭頭的方向延長,可以表示出很多的數,這個叫做數軸。數軸下面的這些0、1、2、3…都是我們以前碰到過的,叫自然數。自然數是整數的一部分。(指著0.1的箭頭所指處):這兒為什么填0.1?(數軸上的每一段都平均分成10份,每份就是0.1。)從0往右數兩小格是――0.2.(指著1.2箭頭所指處),這兒為什么填1.2?請同學們填出其余的數。說說怎么想的?
4.方框內你會選哪一個小數?說出理由。
5.其實數軸在生活中應用也很多,如:體溫計。你知道這個同學的體溫是多少攝氏度嗎?你是怎么觀察的?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一起認識了一個新數――小數。通過學習你知道了什么?大家還有什么問題嗎?提出質疑:日期6.1有個小圓點,這是小數嗎?為什么?你覺得小數是怎么樣的數呢?同學們都說不是,因為一位小數是由對應的十分之幾的分數改寫成的,而“6.1”是表示6月1日,所以不是小數。緊接著我又拋出問題:學習了小數你覺得什么樣的數就是小數?學生們通過舉例說明,并一一分析出這些小數是由十分之幾改寫的。
五、知識拓展
同學們,小數的歷史非常悠久,想了解嗎?(錄音)1700多年前我國數學家劉徽提出十進小數的概念。在古代,人們用擺算籌的方法表示數,小數呢就將小數部分降一格,或者加上一個余字。有了阿拉伯數字后,先后出現了像這樣表示小數的方法,什么都不加,小數部分低一格或者在整數部分和小數部分之間加上分割線。400多年前,瑞士數學家想到用空心圓圈隔開兩部分,到1593年,德國數學家克拉維斯提出用小黑點代替空心圓圈。從此就有了現在的小數。
一、正確處理教材內容的設置與學生生活實際的關系
數學知識既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知識就在學生生活中。但實際教學中,教師往往“以教本為本”作為處理教材的基本原則,由此產生的數學課堂常把知識與生活實際分離開來。學生為學數學而學數學,掌握的數學知識的生活性不強。我們認為學習數學應遵循如下原則:學生生活經驗——獲取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即數學學習應是“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
教材是極其宏觀性的藍本,一套教材覆蓋著廣闊的時空,但教材只起一個教師教什么、學生學什么的指向作用。教師根據教材內容模仿生活情景,由生活實際導人數學知識學習,并將學得的數學知識應用于解決生活問題。對此,我們可作以下努力。
1.課題出示生活口語化
為簡單易懂,符合學生語言特點,同時消除學生的“陌生感”和“無味感”,可把教材中的一些課題生活口語化,讓學生感到親切、淺顯和活潑。如教學“通分、約分”時,出示課題“通分、約分兩兄弟”;教學“倍數、約數”時,出示課題“倍數、約數兩父子”;教學“乘法的初步認識”時,出示課題“我認識了乘法”;教學“長度單位”時,出示課題“長長短短”;教學“周長與面積的比較”時,出示課題“線與面的不同”等等。
2.知識形成生活情景化
知識形成生活情景化,就是運用“模擬教材”創設生活情景,把宏觀的具有廣闊時空的教材內容作微觀的具有強烈生活氣息的生活情景刨設,讓學生在研究身邊的人與事時學到應學的知識。這方面的內容,教材各單元都能將知識放在一定的生活情景中,這里不再贅述。
3.知識運用生活實踐化
理解和掌握知識的落腳點就是運用。學生通過對知識的運用、問題的解決,親身體驗學習數學的意義與作用,從而培養學習的自覺性與應用意識。知識運用的過程也就是生活實踐的過程,所以教學中同樣要挖掘教材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相關聯的因素,真正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實際的問題。
二、正確處理教師“教案思維”與學生“學習思維”的關系
教師要上好課,必須作好課前準備,這種準備稱為備課。備好課是上好課的重要前提,是教學全過程的基礎,對課堂教學質量的好壞起著決定性作用。備課的書面表達方式就是撰寫教案。
教案是教師依據教學大綱、教材、學生的實際及教師教學經驗設計而成的。正因為如此,教案具有一定的教師主觀性。在課堂施教過程中,往往許多事情的發生是教師課前始料不及的,學生學習思維不一定準確順應教師的教案思維。這就要求救師有扎實的基本功和良好的教育機智,正確處理好教師“教案思維”與學生“學習思維”的關系。
例如,一位教師在教學第二冊口算“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內容時,由于教材給出的口算方法是單一的,編排意圖突出“把相同數位上的數相加減”的算理,所以課前教師備課涉及的也只有一種口算方法。在教學中,教師提問:“對54+5和78-5兩個題你怎樣想出它的結果來?”教師這一不經意的問,學生思維便遠離了教師的教案思維,得到眾多的思考方法。
此節課教案成了“無用教案”,我認為此教案的有用更有價值。教師的教案應有效扼制學生的過繁、不著邊際的學習思維,有效把握教學進程,很好地達到教學目的。
三、正確處理“完成既定教學任務”與“培養學生發散、創新思維”的關系
“教材”均分課編寫,“教師用書”規定某單元某章節分幾課時教學完成,更有甚者的是“教學參考書”明確規定每一課時的所教內容,這無形之中束縛了教師手腳。一學期一個大任務,一周一個中任務,一節一個小任務。我們說教師要完成必要的教學任務本應無可厚非,但是一些教師為片面追求完成形式上的教學任務,常常出現教學“走過場”的現象。課中重點、難點和關鍵、教師不敢多花時間。課堂上也時有小組討論、小組合作探究、小組爭辯,但總是給人“走走過場”、“擺擺形式”的感覺。學生討論、探究、發言不充分,學生活動不深透,教師過早地下了結論和評判。
怎樣才叫完成了教學任務?我們說一節課學生學得主動活潑、思路掌握了、問題解決了、學生得到鍛煉了、基本技能得到發展了、創新精神培養了、發散思維訓練了,這樣即便教師設計的教學內容或書上習題沒有完成,這節課的教學任務也算圓滿完成了。反之,教師設計的教案內容全部完成,但學生該會的不會,該培養的能力沒有培養,這節課實在不能說完成了例如,一位教師在教學第十一冊“分數、小數應用題”時,借例題“兩地相距13千米,甲乙二人從兩地同時出發相向而行,經過1 小時相遇,甲每小時行5千米,乙每小時行多少千米?”對學生進行一題多解的發散思維訓練,課堂教學達到了相當好的效果。學生在主動探究、分析討論、互相合作、個體知識的資源共享的基礎上,培養了創新精神,得出了十多種不同思路的解法。同時,由于學生在上述過程中花時間太多,致使教師沒有把自己所設計的內容教學完,下課鈴響的同時,教師面露遺憾和尷尬。我們認為該教師已經圓滿地完成了本節課的教學任務,如果教師過多地追求一節課形式上的圓滿,而忽視實質性教學,本身就是一種不創新。
四、正確處理“課內集中學習”與“課外生活學習”的關系
擴大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范圍,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使學生初步學會用簡單的小數進行表達和交流,進一步發展數感,并為進一步系統學習小數及小數四則運算做好鋪墊。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三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計劃人教版5篇,供大家參考。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計劃1一、學情分析:
本學期三年級共有學生57名,中等生約占60%,優生約占20%,反應遲鈍、學習不用功的學生約占20%,總體看經過上學期的管理,學生紀律普遍好些,上課基本能認真聽講,但也有少部分不能積極動腦思考,發言不積極,作業不認真,有些學生不能按時完成家庭作業,有錯不能主動改。
經過兩年半的數學學習,本班學生已經有了解決問題的經驗,他們已經能用自己獨特的方法思考問題,能熟練地運用一、兩步計算解決問題,對表內乘法也比較熟練了,有了計算乘法和有余數的除法的經驗,能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和思考問題。在合作學習方面有了很大的進步。
本班學生由于年齡、農村家庭環境等差異,導致本班學生差異較大,給教學帶來了一定的難度。在今后的教學中,聯系學生生活經歷充分發展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培養質疑精神,致力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樂意投入到數學活動中去。
二、教材分析:
本冊實驗教材的內容包括:位置與方向、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統計、年月日、兩位數乘兩位數、面積、小數的初步認識、解決問題、數學廣角
西師大版小學三年級數學下冊教學計劃:在空間方面,本冊教材安排了能用給定的一個方向辨認其余七個方向,使學生會看簡單的路線圖,并能用正確的語方描述行走路線。
在數與計算方面,本冊教材安排了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以及小數的初步認識。這部分乘、除法計算仍然是小學生應該掌握和形成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是進一步學習計算的重要基礎。例如,用兩位數除多位數,每求一位商的步驟與用一位數除的步驟基本相同;又如,兩位數乘兩位數是學習小數乘法的必要基礎。
從本冊開始引入小數的初步認識,內容比較簡單。此時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或用到有關小數的知識和問題,這部分知識的學習,可以擴大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范圍,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使學生初步學會用簡單的小數進行表達和交流,進一步發展數感,并為進一步系統學習小數及小數四則運算做好鋪墊。
本冊還引入了面積的認識和計算。這部份內容也是生活中應用性比較強的,在日常生活中會經常遇到有關面積的知識和問題,這部份知識的學習,也可以擴大到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范圍,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量的計量方面,這一冊安排了認識較大的時間單位年、月、日及24時計時法。這些內容的教學可以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時間觀念。
在統計知識方面,本冊教材讓學生初步學習簡單的數據分析和平均數。教材向學生介紹了兩種不同形式的條形統計圖,讓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學習看這兩種統計圖,初步學會簡單的數據分析;通過學平均數的含義和簡單的求平均數的方法,初步理解平均數的意義和實際應用,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在用數學解決問題方面,教材一方面安排了一個單元,專門教學生用所學的乘除法計算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另一方面,安排了數學廣角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學習簡單的集合思想和等量代換思想,并能應用集合和等量代換的思想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養他們探索數學問題的興趣和發現、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三、教學目標與任務:
使學生:
1、在現實的情境中進一步理解四則運算的意義,會進行一位數乘、除兩位數和簡單的兩位數乘、除三位數的口算:會筆算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及兩三位數除以兩位數的除法:會計算含有兩級運算的四則混合運算式題;
能結合現實素材進行估算,并解釋估算的過程:能借助計算器進行較復雜的運算,探索簡單的數學規律。
2.初步認識簡單的小數(小數部分不超過兩位),初步知道小數的含義,會讀、寫小數,能比較小數大小,會計算一位小數的加減。
3.結合生活經驗,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
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數;知道24時計時法,會用24時計時法表示時刻。
4、結合生活經驗,能辨認從不同方位
5.了解不同形式的條形統計圖,初步學會簡單的數據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數據的過程;
了解平均數的意義,會求簡單數據的平均數(結果是整數);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6.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7.初步了解集合和等量代換的思想,形成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在他人的指導下,能發現錯誤并及時改正錯誤,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四、實施措施:
1、先由學生觀察、提出問題,然后通過小組討論,交流解決問題的不同方法,并試著獨立解決
2、在現實背景下感受和體驗小數和面積的意義
3、通過直觀、操作展示位置與方向
4、通過觀察、猜測、操作、討論交流,感知、感受四邊形變換的奇妙,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五、幫助與輔導
個體分析:三年級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還比較弱,主要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老師應善于指導學生動手操作,把形象的動作思維和抽象的計算思維結合起來,把討論與交流結合起來,實現內化,從而真正確立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效率,在教學中我們應關注不同程度的學生,讓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和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課改的靈魂,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由于學生個體上的差異有的孩子表現得特別優秀,而有的孩子則存在這樣或那樣的不足,針對本班孩子的特點,有選擇的進行幫助與輔導。
輔導目標和措施:通過輔導讓后進生在基礎知識方面掌握比較牢固,成績有所提高,基礎好、智商高的學生更上一個新臺階,同時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與實踐能力。
措施:面批作業,及時幫助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多與家長聯系;利用課余時間輔導
六、教學檢查與評價
評價是為學生服務,本著讓每一個孩子都品嘗到成功的喜悅為原則,我從評價指標多元化,評價方式、方法多元化,優化數學課評價過程入手,恰當評價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重視對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評價,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七、提高教學質量的措施:
1、注重培養學生靈活的計算能力,發展學生的數感。
2、提供豐富的空間與圖形的教學內容,注重實踐與探索,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
3、結合現實問題教學簡單的數據分析和平均數,加深學生對統計作用的認識,逐步形成統計觀念。
4、加強解決問題能力的教學,創設問題情景,鼓勵學生大膽質疑。
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5、有步驟地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
6、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滲透于數學教學中,用數學的魅力和學習的收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內在動機。
7、創設一個自由、開放、安全的學習氛圍,從而拓展學生的思維點擊,學生的創新火花。
8、對學有余力的學生鼓勵他們積極參加拓展練習,課堂上準備一些不同層次的練習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發揮他們的潛力.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計劃2一.指導思想
1、重視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知識和生活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具體情景,以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
2、增加聯系實際的內容,為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3、注意選取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愉悅的數學學習體驗。
4、重視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的氣氛中學習。
5、把握教學要求,促進學生發展適當改進評價學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學生課堂發言的“奇思妙語錄”等。
二、學情分析
經過兩年多的學習,大部分的學生逐步養成了較好的學習習慣。但部分學生活潑好動,學習習慣較差,上課時注意力不易集中,課堂中學生參與教學活動較被動。還有一些學生作業時常要拖拉,學習上有較大的困難。大多學生學習習慣較好,上課思維活躍,敢于大膽發言。但有的學生有粗心的現象,還有幾位學生學習自覺性還不夠,需要加強平時督促,特別注意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使我我班繼續保持優勢,并在此基礎上使每個班級總體水平進一步提高。
三、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掌握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筆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了解24時計時法;能筆算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能認、讀、寫小數,會計算一位小數的加減法。能認、讀、寫分數,會比較兩個分數的大小,能計算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
2、初步感知旋轉、平移現象,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平移后的圖形;
在實踐活動中,體會長度單位千米和毫米的含義,知道1千米=1000米,1厘米=10毫米,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認識面積的含義,能用自選的單位估計和測量圖形的面積,認識面積單位,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3、對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過程有所體驗,了解“平均數”的意義,會求簡單數據的平均數(結果為整數)。
(二)情感與態度
1、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能從日常的生活中發現并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有主動探究學習的愿望。
2、學會與人合作,并體會與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3、使學生經歷觀察、操作、歸納的數學活動的過程,了解同一問題可有不同的解決方法,并感受到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4、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四、教學重點、難點:
1、了解長方形、正方形的一些特征,認識面積的含義,能用自選的單位估計和測量圖形的面積,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
2、掌握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筆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能筆算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
3、對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過程有所體驗,了解“平均數”的意義,會求簡單數據的平均數(結果為整數)。
五、教學措施:
1、認真學習教育教學改革的新理念,通過不斷的學習,更新自己的觀念,嘗試于實際教學之中,完善自己的教學,使自己在教學上能有所提高。
2、認真鉆研教材,把握教學要求,促進學生的發展。
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在具體生動的情境中學數學,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數學活動,如游戲、講故事、直觀表演、模擬表演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生動有趣的情景中理解和認識數學知識;同時充分利用學具,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3、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多照顧學困生以及思維偏慢等的學生,給其進行查漏補缺,釋疑解難,在平時的生活中多用多練,體現了數學來源于生活的道理,激發學習興趣。
4、重視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培養創新意識。
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有效的幫助和引導,讓學生獲得成功感。
5、運用信息技術與數學有效的整合,提高課堂效率幾學生自主探究的愿望。
6、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又針對性地布置作業。
在教學中,結合課后練習的一些帶思考性的題目,引導學生啟動思維思考問題,獨立解決問題,掌握科學、靈活的方法。布置一些比較有趣的作業,比如動手的作業,少一些呆板的練習。
7、進一步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充分挖掘各種網上教學資源,用好各種教學媒體,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首先從學習的內容和形式上吸引學生。
引導學生養成獨立思考、敢于提問、善于傾聽、樂于表達的內在品質。
8、增加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
六、培優輔差措施
(一)培優對于優秀生要在培養閱讀能力的基礎上,重點指導其寫作和寫字和朗讀。
(二)輔差
1、理解,尊重后進生,保護后進生的自尊心。
2、以真誠的愛生之情,去激起后進生感情的浪花。
開展“一幫一”活動,號召班上優秀生組成志愿者,每人幫助一個差生。
3、對癥下藥,因材施教,力爭做到:①關心愛護后進生,激勵后進生“想學”的愿望;
②根據后進生的心理特點,激發學習興趣,誘導后進生“愛學”;③在講新課時,我適當降低起點,分散難點,讓學生感到“能學”;④根據后進生的學習特點,改善后進生的學習方法,使后進生由“能學”變為“會學” ;⑤及時檢查反饋、輔導和矯正,進一步使后進生提高學習成績。
4、對學生進行分類輔導。
基礎不同的輔導的內容也根據其實際進行,如王燦港,我計劃每天教他一個字,循序漸進,慢慢提高。
5、借助學生家庭的力量及時地給學生提供輔導和矯正。
6、建立檔案,積累轉化經驗。
七、課題研究根據學校的課題研究,我班決定開展在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的研究。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計劃3新學期開始了,為了進一步貫徹實施課程改革,讓學生在輕松的學習氛圍中,掌握所學知識,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特制定本學期數學教學計劃如下:
一、學生情況分析:
三年級共有51名學生,其中男生28人,女生23人。同學們基本上對學習和常規等各方面的習慣轉入正規。但由于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家長的文化水平、道德素質等都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因此還有部分學生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較差,大部分學生在課堂只停留在認真、專心聽,缺少主動參與的意識和習慣,一部分學生上課紀律松懈,喜歡隨意講話,作業不肯及時完成,喜歡拖拉作業。所以本學期針對這些特點,在數學課要不但上的內容豐富多采,形式多樣,富有吸引力;而且還要培養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身在其中,才能堅定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增強學生的意志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小數的初步認識,位置與方向,面積,年、月、日,簡單的數據分析和平均數,用數學解決問題,數學廣角和數學實踐活動等。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面積以及簡單的數據分析和平均數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在數與計算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以及小數的初步認識。這部分乘、除法計算仍然是小學生應該掌握和形成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是進一步學習計算的重要基礎。
在量的計量方面,本冊教材進一步擴大計量知識的范圍,除了面積單位的認識外,還安排了認識較大的時間單位年、月、日及24時計時法。這些內容的教學可以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時間觀念,并通實際操作與具體體驗,培養學生估計面積大小和時間長短的意識和能力。
三、課標對本冊教材的教學要求
1、會筆算一位數除多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會進行相應的乘、除法估算和驗算。
2、會口算一位數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數,整十、整百數乘整十數,兩位數乘整十、整百數(每位乘積不滿十)。
3、初步認識簡單的小數(小數部分不超過兩位),初步知道小數的含義,會讀、寫小數,初步認識小數的大小,會計算一位小數的加減法。
4、認識東、南、西、北、東北、西北、東南、西南八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辨認其余的七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
會看簡單的路線圖,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5、認識面積的含義,能用自選單位估計和測量圖形的面積,體會并認識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頃),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
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會用公式正確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并能估計給定的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
6、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
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數;知道24時計時法,會用24時計時法表示時刻。
7、了解不同形式的條形統計圖,初步學會簡單的數據分析;
了解平均數的意義,會求簡單數據的平均數(結果是整數);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8、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9、初步了解集合和等量代換的思想,形成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四、本學期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及奮斗目標
教學重點和難點
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面積以及簡單的數據分析和平均數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位置與方向和面積兩個單元,是本冊教材的另兩個重點教學內容。
奮斗目標
1、在教師的指導下能從實際生活和現實情境中收集信息、組合信息,發現并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從而發展數學應用意識。
3、在教師的鼓勵和指導下,能積極地參加觀察、操作、探索、交流等數學活動,對與數學有關的身邊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對學習內容和學習活動感興趣,有學好數學的愿望。
4、在教師和同學的鼓勵幫助下,能克服數學活動中遇到的困難,
初步獲得成功的體驗,進一步培養學好數學的愿望。
五、尖子生的培養和學困生的轉化
1、學困生的轉化
(1)課上充分調動學困生的學習積極性,多留心觀察他們,提一些有針對性的問題,讓他們回答。
(2)課堂練習中,督促他們認真完成,遇到不明白的地方要大膽問。
(3)采取“一幫一、一對紅”的措施,共同進步,共同發展。
2、尖子生的培養
(1)課上除完成課堂作業外,給他們留一些有難度、有深度的問題,進一步拓展他們的思維能力。
(2)發展他們的智力因素,開發非智力因素,多舉辦課外活動。
(3)開展爭做小老師活動,每周利用一節課的時間讓他們展示自己。
八、課時安排
(一)位置與方向(5課時)
(二)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13課時)
1、口算除法3課時左右
2、筆算除法9課時左右
整理和復習1課時
(三)統計(4課時)
1、簡單的數據分析2課時左右
2、平均數2課時左右
(四)年、月、日(5課時)
制作年歷1課時
(五)兩位數乘兩位數(8課時)
1、口算乘法3課時左右
2、筆算乘法4課時左右整理和復習1課時
(六)面積(7課時)
(七)小數的初步認識(5課時)
(八)解決問題(4課時)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計劃4一、單元教材分析
本單元是在學生能夠比較熟練地口算整十、整百數乘一位數,兩位數乘一位數(每位乘積不滿十),并且掌握了多位數乘一位數的計算方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單元主要內容有:口算乘法、筆算乘法。
教材內容安排如下表:
本單元的口算乘法主要包括兩項內容,第一項內容是整十、整百數乘整十數。它是在口算整十、整百數乘一位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第二項內容是估算,即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估算。它是在學生學過兩、三位數乘一位數的估算和掌握了乘法的基本口算方法的基礎上教學的。口算是筆算的基礎,也是估算的基礎。教材先安排口算,在擴大學生的口算范圍的同時,為學生學習新的估算和兩位數乘兩位數筆算方法做好必要的準備。并且,在估算和筆算教學活動中,又可以進一步鞏固口算。這樣,有利于培養、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本單元的筆算乘法的內容是兩位數乘兩位數,是在學習了筆算多位數乘一位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單元的筆算乘法分兩個層次編排。先出現不進位的,突出乘的順序及部分積的書寫位置,幫助學生理解筆算的算理。接著,編排進位的,讓學生經歷兩位數乘兩位數需要進位的筆算過程,幫助學生掌握筆算乘法的方法。
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因為,學生掌握了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不僅可以解決與之有關的實際問題,還為學習多位數四則混合運算打下基礎。而且,為學生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因數是更多位數的乘法問題,奠定了基礎。
本單元加強了“解決問題”的教學。首先,把計算內容都置于實際生活的背景之下,如送報紙(送信)、估座位、購書等。讓學生在現實問題情境中理解計算的意義和作用,探討計算方法。然后,為學生提供生動有趣、有意義的、聯系生活的情境材料,讓學生運用所學的計算方法解決實際問題。計算教學與解決問題教學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有利于學生體會計算的作用,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并且,對于培養學生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良好的數感是十分有利的。
二、單元教學目標
1、使學生會口算整十、整百數乘整十數,會口算兩位數乘整十、整百數(每位乘積不滿十)。
2、使學生經歷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過程,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
3、使學生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乘法估算,并解釋估算的過程。
4、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5、在計算過程培養學生的情感與,使他們養成認真審題、書寫整潔、仔細計算的良好學習習慣。
三、單元教學重難點
1、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估算和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
2、讓學生通過討論、交流,完善學生對計算過程與算理的理解,使學生掌握口算、估算和列豎式計算的方法。
四、突破重難點的方法:
1、引導學生利用以有經驗進行知識的遷移,讓學生通過解決實際問題學習計算方法。
2、在學習中,給學生創設主動探索數學知識的空間,讓學生主動探索,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親自感悟和體驗,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3、加強估算,鼓勵算法多樣化。
重視口算和估算能力的發展,逐步形成技能。
4、重視對兩巍數乘兩位數的口算、估算、筆算方法的回顧和整理,培養學生總結和歸納的能力。
五、課時安排:8課時。
1、口算乘法。
1課時
2、乘法估算1課時
3、口算與估算1課時
4、筆算乘法(不進位)1課時
5、筆算乘法(不進位)練習課1課時
6、筆算乘法(進位)1課時
7、筆算乘法(進位)練習課1課時
8、整理和復習。
1課時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計劃5一、基本情況
本班學生共31人,其中男生9人,女生22人,他們通過兩年多的學習,更加明確學習目的,尊敬師長,團結同學,努力學習,積極向上,熱愛勞動,拾金不昧。就上期期末檢測,班平數學成績優秀,如唐戩、何小雨、劉佳等,十名同學語數各科96分以上,但也有少數同學年齡偏小,反映較慢,根本不懂得什么是學習和怎么去學課堂紀律較差,想說就說,甚至個別同學上課玩玩具,常常拖欠各科作業,如張艷瓊等連乘法口訣都不熟,相當大部份同學父母外出打工,爺爺奶奶根本無法正確管教,從而給學校的教育工作帶來極大困難。因此在本期的教育工作中,老師應樹立正確的教育教學思想,結合當前的教改動態,擇其良好的教學方法,耐心指教學生,力爭為祖國、為人民培養出更多更好的建設者。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共有七個單元,在編排上主要體現以下幾個方面:
1、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向學生提供了有價值的數學學習內容。
2、倡導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有機結合。
3、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利用自己的已有經驗來構建新的知識。
4、創設有利于學生的學習環境。
5、關注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
6、提示學習活動的線索和學習方式。
7、體現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8、設計富有特色的實踐活動。
9、有計劃地介紹數學活動。
三、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經歷探索兩位數乘兩位數、三位數乘一位數計算方法的過程,掌握其計算方法,能正確地進行相應的計算。
2、初步認識小數,會正確讀寫一位小數和兩位小數,能正確地進行一位小數的加減法計算。
3、正確理解面積和面積單位的意義,會進行面積單位的簡單換算。
4、經歷探索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過程,會運用公式正確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
5、經歷收集和整理數據的過程,學習整理數據的方法,進一步學習填寫統計表和制作單式條形統計圖。
(二)數學思考:
1、經歷初步認識小數,進行簡單的小數加減法和整數乘除法計算的過程,發展數感。
2、在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計算中發展初步的空間觀念。
3、在數據整理和求平均數的過程中發展初步的統計觀念。
4、在經歷探索規律的過程時,進一步學習有條理地思考問題發展思維能力。
(三)解決問題:
1、在各類口算、筆算、估算中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能力。
2、能運用本冊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培養學生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能對自己的學習及解決問題的過程進行簡單評價。
(四)情感與態度:
1、能積極主動地參與本冊數學知識的學習活動,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2、在學習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感受學習成功的喜悅。
3、經歷探索數學問題,發現并總結一些簡單數學規律的過程,在學習中培養探索精神和自信心。
4、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學習活動中,培養合作精神。
5、在學習中培養計算仔細,書寫工整等良好的學習習慣。
四、教學措施:
1、在教學中力求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況與童話世界出發,選擇學生身邊的感興趣的事物,提出有關的數學問題,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動機,注意應用情景教學,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操作能力,讓學生在動手的過程中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2、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與環境保護的有機滲透,從而使學生的情感、態度、智力、品質價值觀等方面發揮積極影響。
3、重視情境創設,激發認知需求。
4、教學內容設計以活動為主線,倡導實踐、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學習方法。
5、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做到明顯、具體、生動有趣,使學生體會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從而激發學生對數學的熱愛。
6、經常了解學生和分析學生的生活、學習、思想、現實情況,注意理論聯系實際,有的放矢地對學生進行教育。
7、教師應以身作則,堅持做好六認真工作,充分運用好實物、圖片、直觀教具,堅持啟發式,反對注入式,靈活運用優良的教學方法,大面積提高學生的文化素質,特別是對哪些不明確學習目的,應多花精力和時間,耐心指教,使他們不斷轉化。
8、努力做好與家長聯系工作,借助各方面的力量,了解和解決本班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并及時解決。
9、定期或不定期對學生進行考查,教導學生發揚成績,克服缺點,爭當優秀學生。
10、認真鉆研教材,大綱和課標,結合教學實際備好教案。
11、練習過程不能單調,注意練習的形式多樣話,要進行大量的變式練習。
12、對接受能力好的學生鼓勵他們多動腦筋完成思考題或一題多解。
13、對接受能力稍差的學生要進行耐心的輔導,幫助他們克服學習中的困難,還可以進行一幫一的活動,對學生的雙基進行落實。
五、課時安排:
一、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16課時
二、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15課時
三、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除法……………15課時
四、統計……………………………………6課時
五、小數的初步認識………………………6課時
六、軸對稱…………………………………5課時
一、小學數學教學目標擬訂的現狀掃描
眾所周知,教學目標是實施課堂教學的方向標,是起點也是歸宿。只有明確教學目標,我們在教學活動中,才能按教學目標優化教學活動。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發現理念與行為總有一段距離。主要表現在:
1.盲目抄襲——忽視了教學目標的功能
有一部分老師,對舊教材的知識點很熟悉,認為反正是掌握某幾個知識點,教學目標有否無所謂。在現實的學校教學中由于教學目標是教育行政部門要求的必須在教案中顯示的內容,于是,大多數老師常常不關注教學目標的設計,以為只要將參考書上的目標抄過來就可以了。由于對教學目標功能的忽視,導致了某些老師把目標只看做備課時的一種格式而已。事實證明,正確把握教學目標不但重要,而且十分必要。教學目標猶如“的”,教學好比“矢”,無的放矢,怎能有效?有的課,由于教學目標沒有定好,一節課上下來,教師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上到哪里算哪里,這樣的課,教師心中沒底,有何教學效果可言?
在追尋有效教學的今天,教師心中一定要有一個精心設計好的教學目標。胸有成竹,才能放手做好。
2.隨意制訂——缺少了應有的層次性
在教學中,我們不難發現很多教師重視教學過程的流暢與新穎,重視教學結構的優化和完整,重視教學方式的開放與革新,卻忽視了教學目標的擬訂。有時想當然地胡寫一點,沒有一定的層次;有的置教學內容本身的特點于不顧,生硬地將所有目標都強加到每節課中;有的則以為是可有可無的備課環節,反映出較大的隨意性。
3.一味求新求全——曲解了教學目標的意圖
不少教師在擬訂教學目標時,由于缺乏對教學目標的深層次解析,一味求新求全,產生了許多尷尬。
案例一:一位老師教學《統計》第二課時試教時設定了如下目標。
乍一看,教師目標定位正確無誤,還有描述學習方法和情感態度的目標,教師的理念很新,比教參想得還周到。但是細細品味之后,今后的每學年按照教材的編排學生都將接觸有關統計的知識。作為初次學習統計的第二課時,他們到底需要學到什么程度心中沒底。筆者發現試教時的目標已經囊括了本單元的所有目標,甚至還超越了單元目標,大有欲把多堂課的精彩集于一起的打算。一堂課的時間很短,要完成這么多的教學目標是不可能的。難怪在課堂上總可以看到學生不解的眼神,總可以看到教師因急于求成而代學生說、代學生想的場景。這種置教學內容本身的特點于不顧,生硬地將所有的目標都強加到每節課中的課堂教學不堪重負。
二、小學數學教學目標擬訂的策略探究
以上三大問題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學效果的達成。那么,如何有效地擬訂教學目標呢?如何讓教學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呢?在實際教學中,我探索出以下策略。
1.科學定位——彰顯教學目標功能
正確認識教學目標的重要性,科學分析教學目標是至關重要的。一個教學目標,包括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態度四個方面。它們是一個密切聯系的有機整體。在目標的擬訂中,我們要準確定位,從最根本的重難點出發,既著眼于發展性目標,又要求實于基礎目標。
案例二:教學《認識一位小數》時,我是這樣制訂教學目標的。
(1)初步認識小數,知道一位小數的含義,會讀寫一位小數。
(2)會獨立思考、與他人合作解決學習中的問題,能有條理地闡述自己的觀點,并交流思維過程,培養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能力。
(3)讓學生經歷從現實生活中抽象出小數的過程,經歷觀察、思考、交流、類推、歸納、猜想等數學活動過程,學會運用數學思想方法和小數的相關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發展推理能力,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
(4)初步學會把知識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進一步體驗數學的意義和巨大應用價值,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感受數學學習活動的探索性和創造性,培養學生熱愛數學、熱愛生活的情感。
上述案例中,教學目標的認識比較到位,教學目標的設置比較全面,如目標1、2中落實了知識與技能目標,目標3中則是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目標4則滲透了情感。我相信,只有對目標本身有一個正確的理解,實實在在地認識到這些目標對學生生命質量的價值與意義時,發展性目標才有望落實。在這樣的目標的導引下,教師的教學意識和教學行為必然會趨同。
2.全中求精——體現教學目標實質
設計課時教學目標不在于多“精彩動人”,而在于切合實際。一節課的時間有限,我們在目標設定時也要取重舍次,才能使學生學得踏實而深入。如要面面俱到,必定如蜻蜓點水,輕輕掠過,在學生心里留不下什么痕跡,反而手忙腳亂,哪一個都不到位。而這取舍之間如何把握,正是需要教師去研究的地方。所以課時目標應適當集中,舍得放棄精彩,才能引導學生深入體驗真正的精彩。
我們再來閱讀如上教學《統計》第二課時正式上課時的教學目標。
不難發現,經過深入研究,修改后的目標適當集中,它以認知性目標的達成為載體,適時兼顧了發展性目標,引發了學生的認知沖突,給學生留下了進一步思考的空間。這樣的教學目標,既全面又集中,真正體現了教學目標的實質。因此,在這樣的目標引領下,課當然會收到預期的效果。
3.留有空間——提升教學目標的價值
教學目標的擬訂要根據教學對象的起點水平,選擇不同層次的要求,在預設時教師應通過課前調查、分析、觀察等確定班級的課時教學目標,對起點比較高的班級目標可以適度提升。因此,教師在制訂教學目標時應該關注全體學生,留有一定的彈性空間,比如可以擬訂基礎目標、提高目標、體驗目標,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獲得不同層次的提高。
案例三:《平移》的教學片段及目標設定。
練習拓展
師:這個藍色圓也是從紅色圓平移得到的,你知道是怎么平移的嗎?
生1:先向右平移兩格,再向下平移兩格。
生2:先向下,再向右。
生3:斜移。
師:看來平移的秘密還挺多,同學們用了不同的方法都可以解決。剛才我們平移一個圓,現在是把誰在平移(展示4個圓一起平移形成的圖案)?這個圖案怎么樣?
接著教師用多媒體播放一些由平移得到的圖案,讓學生一起欣賞。并說明:利用平移可以創作出很多美麗的圖案。
關鍵詞:錯誤 預設 生成 精彩
循環小數是五年級數學上冊的教學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小數除法的意義、小數除法的計算及商的近似值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一個新的知識點。這部分內容概念較多,又比較抽象,是教學的一個難點。新《課標》指出:“學生的學習是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應有足夠的時間與空間經歷觀察、猜測、計算、推理、驗證等活動過程,從而形成知識與技能、方法與過程、情感態度及價值觀的三維目標。”所以,在本節的課堂教學中我始終把學習與練習相結合,讓學生邊計算邊觀察邊思考,去發現計算題的規律,并運用規律來指導自己更簡潔地進行計算,學生在觀察、比較、猜測、驗證等交流討論中感知循環的意思,從而更好的理解循環小數的特點。這種教學思路貫穿了我的整個教學設計。在上課之前,我精心備了課,原以為按自己的教學設計進行教學,這節課效果一定很好。但課堂上出現的一些情況有的完全出乎我的預料,讓我有點措手不及。由于老師沒有靈動的演繹,讓學生生成的寶貴資源白白浪費,與一節精彩的課堂失之交臂,留下很多遺憾。
遺憾一:應該如何對待錯誤?
這節課讓我想到了教育家汪廣仁的一句話:“美麗的錯誤?!钡拇_,有時錯誤是一種美麗,可遇而不可求。
在教學例題 7.3÷2.2中,黑板上板演的同學在計算時出現了錯誤,而當時時間已不允許再讓別的同學上去重新做。這時,我采取的方法是問全班同學,做得對嗎?(不對)哪里錯了?(是把13-6算成了8),簡單評析了這個同學出錯的原因,就直接在8這里打了個×,說了句這個數算錯后面的就全錯,就棄這題而不顧。然后將收集的另外兩個同學計算的正確答案展示出來,比較題的異同點。
當時也只想到這題沒有改的原因之一在于老師通過其他兩個同學的作業已評講這題,錯誤的同學也應該知道怎么改正;原因之二想到這節課內容比較多,重新抽同學做會占用時間,怕這節課的任務完成不了,因此,老師小結后就直接做下一題。
課后反思,學生出錯了老師應怎么處理?想想,確實,當時自己的處理太過簡單化,這是一個多好的資源!其一,教材編輯這一題的目的除了要發現商和余數的變化關系外,還要思考如何用這種關系來指導自己的計算,也就是除到余數在重復出現時,就要想它相應的商也會重復出現,除到這里就可以不再往下除,這樣做就比較簡潔。老師只是在展示平臺上比較了算法,學生有一些印象,但可能還有一些同學不明白。如果老師這時能及時改正錯題,問:同學們,我們一起來幫助這個同學改正這題好嗎?來,一起算,學生說,教師寫,學生就會在說、聽、看的過程中更能體會出余數與商的關系,更能明白不再繼續往下除的原因,從而自覺地進行簡潔計算。其二,教師要利用這題的商與其他小數一起發現循環小數的特點,這道題沒有改過來,黑板上就沒有寫商,不利于學生的觀察。其三,這題的商沒有寫出來,對于怎樣寫循環小數的商學生還比較模糊,如果老師及時處理,問:我們發現這題的商的小數部分從第二位開始就不斷重復出來1818,寫得完嗎?那怎么寫這個數呢?學生可能會這么寫3.318……,問:這樣寫能清楚看出是18在循環嗎?(不會),那想想我們在發現圖形規律時如只有一組圖形你會發現規律嗎?(不會)那怎么辦?(多寫一個18,再打……)這樣處理,就再次鞏固了這個知識點,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了,就不會有學生在后面練習中寫商用0.108……的錯誤了。做為老師,沒有很好的利用錯誤的資源,這是一種遺憾。
遺憾二:對于學生已會的知識,教師該如何處理?
教師備課提問及預設:同學們發現這道題除不完,也就是說它的商的小數位數有多少個3?(無數個)那“2÷6=?”它的商這個小數該怎么寫呢?抽生回答,0.333……省略號表示什么意思?能不能不寫省略號?為什么?
設計意圖:學生第一次接觸循環小數,還不知道怎么來表示?通過觀察計算題的特點,知道商的小數位數中的一個數字在不斷地重復出現,根據學生的語文知識及開課時圖形無限時用省略號的展現,引導學生自己回答在重復數字后面打省略號可表示一個循環小數,為后面的知識打下基礎。
課堂實錄:師:同學們發現這道題除不完,也就是說它的商的小數位數有多少個3?
生:(無數個)
師:那“2÷6=?”它的商這個小數該怎么寫呢?
生:寫成0.3在3的頭上打小圓點。
學生的回答讓我無所適從,我沒想過學生會用循環節的形式表示,因為那是這節課學生認識了循環小數、循環節、用循環節表示后才知道的知識。怎么處理?當時,我就問了學生,在3頭上打小圓點是什么意思?生答:循環節。為什么要打點?表示什么?學生回答后,教師簡單地對他進行了表揚,說了句,是不是這樣呢?我們繼續學習后再來看。當時我設想,現在學生用循環節的形式表示循環小數,在他們認識了循環節和用循環節來簡寫循環小數后再返過來看這一題,看剛才他的寫法,要學生明白為什么可以這樣表示,知其然要知其所以然。同時,讓學生把這個循環小數寫成一般表示形式,進一步讓學生理解循環節的含義和用循環節表示要比一般形式要簡潔些??僧斏系窖h節這部分內容時卻把這個反饋給忘了,顯得這節內容不完整,留下遺憾。
遺憾三:如何利用學生生成的資源?
學生生成的資源教師沒有充分利用,精彩的瞬間在老師不當的處理中消逝。在處理試一試的計算時,板演的學生寫商時寫成了0.108……,師問:同意嗎?有無異議?一個學生自主地走到講臺上,指著商說,在108頭上打小圓點。師:為什么?生:表示后面有很多108在重復出現。同學這樣說,表示他已經明白用循環節表示,而且也知道數字上打點表示的意思。但在學生錯誤的板書上再這樣寫就不對了,當時,我只是說這里有了省略號表示后面有無數個108在重復出現,所以就不在數字上打點,老師這時直接就把數字上的小圓點擦掉了,再抽別的同學來改商的寫法。事后反思,覺得這節的處理不恰當,的確,老師的處理過于簡單,當時學生已經知道商可以用兩種方式表示,即后面打省略號和用循環節表示,但把這兩種表示方法寫在一起就不恰當,老師擦掉數字上的小圓點后,在商的下面再寫一個“=”,后面用學生說的循環節表示出來,這樣學生就能清楚地看出這兩種表示方法的異同點,使全班學生對循環節表示有初步的認識,為后面自學循環節這部分內容做一些鋪墊。其二,學生對108用了3個小圓點表示,可后面的學習中學生要知道循環節是3個或3個以上的可只打前后數字各2個小圓點,那樣更簡潔些。如果教師當時能利用學生這種資源進行恰當地處理,讓學生通過課前自學與課中學習后知識點的對比,那樣對于學習內容就會理解更好,掌握更牢固。
在一次校內教研活動中,我選定了《百分數意義和寫法》這一內容,并進行了精心的預設??紤]到學生對于生活中百分數已有的認識,創設了一個“交流生活中百分數”的生活情境,學生興趣濃厚,課堂氣氛活躍。但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從課后反饋的作業情況來看,不得不說簡直是“慘遭失敗”。
有將近一半的學生不理解百分數的意義,對百分數的意義表達不清;有將近一小半的學生不清楚百分數與分數的區別,認為百分數就是分母是100的分數。
【我的思考】本節課教學的主要內容是百分數的概念。這一內容是學習百分數與分數、小數互化和用百分數知識解決問題的基礎,是小學數學中重要的基礎知識之一。我們該如何體現新課程的理念進行有效的教學呢?在后續的研究以及多次的備課、試教、評課過程中,我對“百分數”概念教學有了新的認識與把握。
一、新舊教材對比分析
舊教材把《百分數的意義》一課安排在第十一冊第一單元;新教材則安排在第十一冊第五單元。
舊教材的主要內容:1.百分數的意義和寫法;2.百分數和分數、小數的互化;3.百分數的應用。
新教材的主要內容:1.百分數的意義和寫法;2.百分數和分數、小數的互化;3.用百分數解決問題。
【我的思考】從內容設置上看,兩個版本的教材沒有太大的區別。但是,從教材內容的編排上可以清晰地感覺到新舊教材的概念教育截然不同,舊教材更加關注百分數的產生,揭示百分數表示的是兩個數之間的一種關系;新教材更加關注學生的生活現實、生活經驗。
二、問卷訪談,了解學生起點
《“百分數的意義”學生調研方案》
調研形式:調查問卷、訪談。
調研對象:六(2)班學生(總人數62人,3人因事假沒有參加,實際調查人數為59人)。
1.問卷
(1)你在哪些地方看見過像“80%”這樣的數。
商標上 商場 銀行 書報 其他地方 沒有見過
( ) ( ) ( ) ( ) ( ) ( )
[\&商標上\&商場\&銀行\&書報\&其他地方\&沒有見過\&人數\&28\&27\&32\&42\&24\&1\&百分比\&47.5%\&45.8%\&54.2%\&71.2%\&40.7%\&1.7%\&]
(2)你覺得像“80%”這樣的數與分數一樣嗎?
一樣 不一樣 不知道
( ) ( ) ( )
[\&一樣\&不一樣\&不知道\&人數\&22\&34\&3\&百分比\&37.3%\&57.6%\&5.1%\&]
(3)你知道像“80%”這樣的數的含義嗎?
知道 不知道
( ) ( )
[\&知道\&不知道\&人 數\&12\&47\&百分比\&20.3%\&79.7%\&]
2.訪談 (對題目(3)答知道的12人)
題目:吃了80%的含義?
調查結果:
A:吃了的占原有的80%。
B:原有的看作單位“1”,是100份,吃了80份。
C:原有的看作單位“1”,把它平均分成100份,吃了80份。
D:100個蘋果,吃了80個。
E:吃了的∶原有的=80∶100。
[\&A\&B\&C\&D\&E\&人數\&1\&2\&5\&2\&2\&百分比\&1.7%\&3.4%\&8.5%\&3.4%\&3.4%\&]
【我的思考】通過對百分數意義這一內容的研究,可以發現,教材是通過呈現一些生活當中存在的百分數的例子,提供一些實際的素材,讓學生理解百分數的意義。結合調查,確定了本節課的教育目標為:1.讓學生經歷百分數的產生過程,感受其作用,理解其意義,能正確讀寫百分數;2.讓學生辨析百分數、分數的不同,培養學生比較、分析、綜合的能力;3.讓學生在理解百分數意義中體味百分數在生活中的應用。
三、研討問題—呈現觀點—實踐思考
在后續的試教過程中,我們的教師對以下問題產生了不同的觀點,我一一進行思考并實踐。
問題1—— 學習素材如何呈現才能更好地發揮其作用?
觀點:1.直接出示三位學生投籃總數與投中個數,讓學生通過發現“投籃總數”不一樣,來理解百分數產生的必要性。
2.分層出示,先出示投中個數,再出示投籃總數,深刻體會百分數是兩個量在比較。
【實踐與思考】從教學實踐的結果來看,學習素材分層出示,學生的思考是有坡度的:從選人,到“看人不行要看數據”,再到“看一組數據不行要看兩組數據”,最后到“對兩組數據進行比較,利用投中個數和投籃總數之間相比的關系,來選定幾號”。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學會在解決問題的時候不能只關注一個量,而要把兩個量進行比較;當總量不一樣的時候,勢必要求出兩個量之間的倍比關系。這樣的教學對學生理解百分數的意義和價值大有益處。
問題2——是用“下面哪些分數可用百分數來表示”引出分數與百分數的比較,還是讓學生先進行分數與百分數的比較后再練習?
觀點:1.由題目引入,直奔重點——分數既可以表示兩個數量之間的關系,又能表示一個具體的數量,而百分數只能表示兩個數量之間的一種關系。
2.先讓學生進行討論,再練習鞏固。讓學生在比較、歸納、探索中進一步理解百分數的意義,弄清百分數與分數的聯系與區別。
【實踐與思考】從教學實踐反映的結果來看,先讓學生進行討論,學生的探索能力是非常強的,他們能從讀法寫法,是否能進行約分,百分號前面的數字可以是小數,等等多個角度去考慮。
反思篇
通過多次試教,修改教案,最終學生學得很愉快,也很容易地理解了百分數,建立了百分數的概念。反思整個過程,有以下心得體會。
一、巧用支點,凸顯概念的形成過程
數學學習的過程是一個基于經驗的建構過程。我在這節課中以生活為原型,以分數為支點,以應用為平臺,從輪廓到局部,從架構到細節,使“百分數”的形象在學生的心中逐漸豐滿了起來,體現了概念教學的“從發現到認識,從現象到本質,從熟悉到應用”三個層面的漸進過程。
1.用舊知架橋梁
從學生所熟悉的“投籃比賽”入手,通過對表格觀察、比較、推理發現,當總量不一樣的時候,勢必要求出兩個量之間的倍比關系再進行對比,在眾多方法中體會到以分母為100的分數形式進行比較的方法較為簡潔。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及時架起了分數與百分數之間的橋梁,向學生推出“百分數”,使學生初步認識了百分數,并初步體會到百分數的特點及其優越性,達到“未見其人,先聞其聲”的效果。這樣處理巧妙地孕伏了新知,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經歷了數學知識的產生、形成與發展的過程。
2.設沖突明本質
在學生知道“百分數是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數”后,學生很有可能將百分數等同于分數。為及時防止學生進入這一誤區,我組織了學生對分數與百分數的聯系與區別進行了比較。在這個環節里,教師敢于觸及學生剛剛才建立起的關于“百分數”的初步模型,才獲取的新知又被教師的有效預設再次激起漣漪。因此,教師利用學生對新知認識上的膚淺性,采取思考、交流、爭論的方式,最后達到意見上的統一來實現主動建構個體對“百分數”的理解。
3.借應用來提升
數學概念理解了,還需掌握;概念掌握了,還需會用。本節課的教學中,無論是在引入課題時,還是在百分數的意義的教學中,教學內容的選擇都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使學生認識到百分數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與價值。
二、開發資源,促進概念的應用意識
數學概念邏輯嚴謹,較為抽象,難以理解,但學習概念是為了更好地應用概念?;诖它c,教師恰當定位,開發資源,把概念的建立、形成和鞏固都依附在具體的生活實例的基礎上,把概念的建構與應用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切實提高了數學概念的教學效果。
1.合理挖掘生活資源
本節課中,教師先讓學生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了解了百分數的意義,接著讓學生交流“在生活中你在哪里見過百分數”的情況,注重的則是百分數的用處很廣泛,暗示百分數的應用優勢;再讓學生讀一讀、說一說課前所搜集的百分數所表示的具體意義,既加深了理解,又體現了應用的實際意義。
2.適當調整教材資源
新教材中是由四幅情境圖來引入百分數。首先我必須承認新教材是專家智慧的結晶,但是我又主觀地融入自己對教材的理解,在本節課中選用了 “投籃比賽”這個學習素材,對新教材進行了有效處理的同時又融合了舊教材的編排,激發了學生的探究熱情。實踐證明,教學效果顯著。
3.巧妙捕捉生成資源
學生對本課中的幾個環節都非常有興趣,特別是最后一題——“比一比,誰想的百分數最多”,學生無拘無束地、爭先恐后地回答,可以說,學生學習的不只是“書本課程”,更是“體驗課程”,學生在體驗中思維不斷得到發展,這一點正是我們教師所關注的。
困惑篇
隨著對問題的深入了解,又有一些新的困惑擺在我的面前。
一、如何在本單元的后續教學中繼續鞏固“百分數”概念?
雖然,我們盡最大努力想在40分鐘內讓所有學生都掌握“百分數”這一概念,并希望達到深刻理解、靈活運用,但這是不現實的。時間是有限的,學生之間是有差異的,而且對一個概念的理解需要在不斷的運用中、解決實際問題中逐步完善。
二、“百分數”概念的教學能不能從“比”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