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27 11:18:4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就業指導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由于實習崗位的不同,工作壓力也不同。當遇到工作中的困難時,就需要較強的心理承受能力。企業需要有不怕困難、做事堅持到底的員工。有些學生工作中出現了錯誤,接受不了師傅的批評,態度還不誠懇,又不愿去溝通,孤立了自己,心里產生了自卑感。現在的企業用人不完全看工作經驗,更多的是要求員工具有較高的綜合素質,對待工作抱有積極的態度,會為人處世、善于溝通,服務意識強,學習認真、善于思考的品行。針對以上學生在畢業實習中的表現和問題,筆者采取了各種不同的教育方法,在實習單位的大力支持下,對實習學生進行了進一步的就業指導和教育管理。如定期組織學生在企業分部門召開工作例會;寫實習通報來反應各個崗位不同的情況和出現的問題,促進學生間的相互交流、學習,取長補短,共同進步;同時不斷走訪實習企業和各個崗位,了解學生的動向、工作技能和表現,對出現的問題及時解決。幫助他們化解實習中的矛盾,引導他們學會思考。對個別學生進行單獨的指導與幫助。在畢業實習的指導中,以就業指導為理念,在對學生進行教育管理的同時,以此為起點,指導學生在實習畢業后,對自己將來的就業樹立長遠的發展計劃和目標,以便于他們更好地融入社會,實現個人價值。
二、引導: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1.了解就業形勢,以終為始近年來,職業教育改革取得了顯著成績。2013年全國共有職業院校1.36萬所,年招生1016.7萬人,其中中等職業院校1.2萬所,年招生698.3萬人,在校生1960.2萬人,分別占高中階段教育的45.9%和44.5%。高等職業學院1321所,年招新生318萬,在校生973.6萬人。另外還有非學歷教育注冊學生5593萬人。在未來幾年內,我國的勞動力規模保持上億人,就業總量壓力長期存在。面對如此龐大的就業群體,引導學生充分認清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幫助學生正視自我,提高危機感和競爭意識,調整好就業期望值,找準坐標,勢在必行。2.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知曉企業標準,按要求做。雖然參與我校招聘面試的企業不少,學生不發愁沒有實習單位可去。但現在的企業更注重學生的質量和個人素質,已不再把數量放在首位。那么,幫助學生進一步明確企業要求,了解所在實習單位的文化背景,全面、客觀地評價自己和所學的專業水平,寫出自我職業的發展計劃和目標,滿懷信心地從實際出發,從現在做起就顯得非常必要。
三、引領:凡事預則立,不預則退
1.設訂計劃學生已對宏觀的就業發展動向有了較深的了解,學習了企業的用人要求,通過實踐學習,要求他們在展望未來的同時設計出自我職業的長遠目標和畢業實習中應達到的目標和計劃,讓他們明白做任何事都要有切合實際的計劃和步驟,按預期計劃才能達到理想的目標。2.心理調適和疏導幫助學生把所學專業和實習工作相結合,找出自我優勢,正確認識自己現有水平。鼓勵他們不斷從實踐中總結,多向同事學習,調整好心理的狀態,盡快轉變角色,嚴格按企業規定做,提高自律意識,對實習充滿信心。
四、落實: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高職院校就業指導機構設置現狀
高職院校的就業指導機構設置單一,任務繁重,難以深入思考、引導學生就業指導相關工作?,F有多數高職院校的就業指導工作歸口于就業指導處,而就業指導處一般設置于學生工作部門之下。這樣一來,就業指導機構人員數量少、專業結構單一等問題就呈現出來,成為現有高職院校在就業指導機構設置方面的突出問題。部分高校雖然建立了校級層面黨政領導共同負責的就業領導負責制,建立了多部門共同參與的就業工作責任制,但大多數是“掛掛牌子”,現實中的就業工作負擔仍舊由學校就業處的個別領導、教師承擔。根據實地走訪、對話交流,筆者發現,部分高職院校的就業指導處的領導、老師甚至存在兼職情況。面對逐漸嚴峻的就業形勢,由單一部門全權負責數量龐大、素質參差不齊的高職學生就業指導工作,遠遠不能夠滿足學生、用人單位以及社會的現實需求。
2高職院校就業指導師資隊伍建設現狀
伴隨著高職院校對學生就業指導工作重視度的提升,高職院校的就業指導師資隊伍建設也越來越受到重視。原有大部分高職院校的就業指導教學、活動組織由輔導員這支隊伍完全承擔,近年來,部分高職院校逐漸建立了“輔導員+專業教師”共同負責的就業指導師資隊伍,使得高職院校就業指導師資力量在人員數量和專業結構上更加貼合工作需要,取得了該工作師資隊伍建設的跨越與發展。但在此基礎上,筆者也發現一些問題,如一部分高職院校對就業指導老師沒有給出明確的定位,一些專業教師認為就業指導課的重要性不如專業課程,在對待的態度上有明顯差異,有的甚至敷衍了事。如一些輔導員事務性工作繁多,用于科研的時間較少,容易將就業指導課程變成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附屬品。再如高校教師常年與市場脫節,對就業市場供需的把握、就業政策的了解程度遠遠低于專業水準,這使得高職院校就業工作往往脫離就業市場。又如有些高職院校對就業指導教師隊伍的培訓力度、重視程度不夠,使得教師自身就沒有授課“權威”。由此可見,為了進一步提高就業指導工作整體師資隊伍建設質量,就業指導老師角色定位模糊,職業化、專業化水平不高,服務意識、市場導向意識不夠等問題,也是在未來需要解決的問題。
3高職院校就業指導課程設置現狀
大部分高職院校的就業指導課程由兩部分構成,分別為“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部分高校的就業指導課程在兩門的基礎上加入“大學生職業道德”。在課程性質的設置上,就業指導課程是公共必修課,占相應學分。在課時的安排上,每門課程安排10課時,分別在大一、大二、大三學年的第一學期開展教學。從授課內容和課時上來看,兩者呈現不匹配趨勢,即授課內容要求的課時遠遠大于規定的課時。有授課教師反映,講授“職業生涯規劃”時,他希望帶領學生在“自我認知”這塊做好功課,但是無奈課時太短,只能讓學生在課后完成相應的自我認知測試,缺少了老師的引導,使得學生測驗的效果大打折扣。在授課的形式上,教師和學生都反映課堂教學實效性不高,更多的學生希望能夠將對口企業現場“引入”授課教室,或者將授課教室“搬入”企業現場,能夠讓學生身臨其境感受企業文化,培養職業素養。
4高職院校就業指導活動開展現狀
關鍵詞:高校職業生涯規劃就業指導
隨著**年以來高校的不斷“擴招”,我國的大學教育業已由“精英化”向“大眾化”轉變;同時,大學畢業生勞動就業體制也由“統一分配”轉向“自主擇業”。這使得過去“天之驕子”們的從容和優越逐漸被嚴峻的就業現實帶來的焦慮和壓力所取代。加之市場經濟條件下,人才消費觀念也在逐漸由“人才高消費”向合理化轉變,更使得大學畢業生求職難成為不爭的事實。這種局面對于社會未來的發展而言,或許是一種進步。但是,對于每一位大學生來說,則無疑是一種挑戰。因此,如何加強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幫助學生發現、培養自我的潛能與創造力,從根本上提升畢業生就業能力,這已經成為每所高校就業指導工作所必須面對的一個現實課題。
一、目前高校就業指導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高校就業指導的目的是為指導學生獲得一種就業能力、面向社會的生存能力,不僅局限于為畢業生實現就業提供必要的幫助,更要為大學生提供可持續發展的終身就業能力,并使他們有能力管好自己的職業生涯,不斷謀求更適合自己的職業崗位,而當前就業指導工作中的問題卻影響著這一目的的實現。
1.就業指導理念仍停留在淺層次的目標上。多數高校大學生就業指導停留在把畢業生送出校門,為學生安置工作,強調一次性就業率的狀態,缺乏對就業指導和就業主體的深層思考。如此簡單的目標和導向,自然把學生引人思路閉塞的怪圈:只要找到一份工作就算大功告成,至于對即將從事的職業是否適合自我的個性特質、是否貼合自己的知識結構、是否滿足自己的興趣愛好卻不甚了解,造成了就業的盲目性,致使跳槽現象屢見不鮮,擾亂了人才市場的正常秩序。
2.就業指導工作缺乏全程化服務意識。學生接受高等教育的目的之一是獲得更高的就業能力和更多的就業機會。高校就業指導工作的目的就是讓大學生一人校就在學校有關部門和專家的指導下積極主動地進行職業目標的確立,并根據這一目標安排自己四年的學習、生活和培養相應的素質、技能,進而在畢業時找到較為理想的職業。如何選擇職業,如何找準自己的職業定位,如何成就一番事業,這是大學生一進大學校門就應密切關注和思考的問題??墒钱斍岸鄶蹈咝5木蜆I指導仍停留在“階段式”的就業指導層面,還屬于“臨陣磨槍”型,只是到大學四年級臨畢業的時候踢出臨門一腳,把教育對象僅僅鎖定為應屆畢業生,工作重點僅僅停留在畢業生的擇業指導上,距離“全程化”的就業指導與服務還有相當大的差距。
3.就業指導工作的內容單調、形式單一。目前多數高校把就業指導工作的內容局限在解答畢業生有關就業合同的簽訂和就業政策的咨詢上,即使開設就業指導課,其內容僅是就業形勢的分析介紹、就業信息的通報,以及如何撰寫求職報告,如何填寫個人的求職簡歷,如何應對用人單位的筆試、面試等方面,信息量小,內容陳舊,缺乏實用性。而對如何轉變大學生就業觀念、調整就業期望值等帶有根本性的人生觀、價值觀、擇業觀的教育缺乏針對性和力度。有些學校的就業指導工作還僅停留在協議發放、回收、簽字、蓋章和罰款等行政任務的完成上,根本就談不上就業指導。
4.就業指導專業隊伍人員不足,人才匾乏。根據教育部規定,在校大學生的人數與就業指導的專職隊伍的人數比為500:1,但目前多數高校在安排就業指導專職工作人員方面尚無法達到這個比例。一方面,很多高校專業的指導教師和工作人員嚴重匾乏,大多數情況下都是為了應急,從其他部門臨時抽調一些行政人員對大學生進行就業指導和培訓,就業指導的效果難免會受到很大影響;另一方面,即使是專職工作人員也缺乏系統的專業培訓,在質量上也不能完全適應在新的就業環境里開展卓有成效的工作的要求。
二、在就業指導工作中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必要性和現實憊義
職業生涯是一個人職業發展的歷程。職業生涯規劃(careerplanning)簡稱生涯規劃,又叫職業生涯設計,是指個人與組織相結合,在對一個人職業生涯的主客觀條件進行測定、分析、總結的基礎上,對其興趣、愛好、能力、特點進行綜合分析與權衡,并結合時代特點明確規劃者的職業傾向,確定其最佳的職業奮斗目標,并為實現這一目標作出行之有效的安排。對每個個體來說,職業生涯規劃就是對自己一生的各個階段所從事的工作、職務或職業發展道路所進行的設計和規劃。也就是說,每一個人在職業生涯發展歷程中,需要對個人的特質、職業環境進行探索,以逐漸發展個人的生涯認同,并建立生涯目標;在面對各種選擇時,針對各種機會進行生涯評估,以形成生涯決定;進而投身到職業生涯當中,最終獲得自我實現??茖W的職業生涯規劃不僅能幫助個人按照自己的資歷條件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實現個人職業生涯目標,還能幫助個人真正了解自己,為自己籌劃未來,定下事業大計,確定一生的發展方向。
應用職業生涯規劃對大學生進行就業指導,可以幫助大學生從自我認知開始,準確定位自我,更加科學、合理地設計自己的職業生涯,以科學的價值觀和人生觀理性面對自己將來從事的職業,最終實現自己的職業生涯發展。具體而言,在就業指導工作中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必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職業生涯規劃有利于學生實現學業與職業的良好對接
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有助于學生更早地接觸職業世界和進人職業角色,激發學生進人職業角色的渴望,使學生在學習期間主動探索自己未來的職業方向,以職業的要求來規范自己,來規劃自己的學業與大學生活。從而實現大學生活“職業化”,實現學業與職業的無縫對接,最終實現“人職匹配”。
2.職業生涯規劃有利于幫助學生認識自我、準確定位
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前提就是認識自我,只有認識自我、了解自我,才能有針對性地明確職業方向,而不盲目化。大學四年是職業生涯的重要準備階段,因此從適應社會用人要求的角度出發,大學生要培養一些必備的個性品質,只有了解這些,在大學期間才能按社會所規范的人才要求培養自己的個性品質,這是大學時期必修的人生課程。對自己認識越多,對職業生涯中所需要的品質認識越深,大學生的自我塑造計劃就越具有前瞻性。給自己定一個塑造個性的計劃是讓自己保持適度自尊、合理進行生涯設計的必要步驟。
3.職業生涯規劃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勝、目的性學分制使學生進人大學后選擇課程更為自由,但是,如果沒有必要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學生很難明確今后職業發展的方向。大學期間學習目標存在盲目性,必然導致學習缺乏動力,適應社會的能力弱化。所以,職業生涯規劃應該從大學生人學就開始培養、引導和訓練,以便為學生的職業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為其綜合素質的提高提供有意義的幫助。有效的職業生涯規劃,可以幫助大學生樹立起切實可行的職業生涯發展策略,建立學習的興趣和源源不斷的學習動力,這些具體且可行性較強的行動方案會幫助畢業生一步步走向成功,實現目標。
4.職業生涯規劃有利于學生未來職業生涯的持續科學發展
高校教育的最終目標是成才教育,對大學生來說,適合自己職業潛能、性向的職業生涯規劃是決定其能否成才的關鍵。對事業的持恒熱情、執著投人和高效工作是取得卓越成就的重要保證,而其背后的主觀決定性因素是能力、性向以及對所從事的職業的意義的認知及與該職業要求的適配性。當今擇業者和從業者大概可以分成三種類型:確實知道自己適合和愿意做什么而選擇了某種職業或工作;好像知道自己適合什么而選擇了什么;說不上適合和感興趣做什么,只是在機會或條件的作用下被迫選擇了某種職業或工作。在后兩種情況下,成才的可能性低于第一種情況。因此,對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指導,有助于學生未來職業生涯的持續科學發展。
三、職業生涯規劃的實施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是新形勢下高校就業指導工作的一個行之有效的新途徑、新方法,它貫穿大學生整個職業學習的全過程。高校運用職業生涯規劃開展就業指導工作,可以增強就業指導工作的系統性、連續性、針對性、科學性。高校應該在現有基礎上做好以下工作:
1.普及和推廣職業生涯規劃理念
美國從小學生就開始進行生涯教育,而我國是在出現大學生就業難的現象之后,才逐漸開始關注大學生的職業發展問題。當前,對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教育已經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所以如何引導和支持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就成了各高校應該關注的問題。首先,學校自身應該認識到職業生涯規劃對大學生的發展、對學校發展的重要性;其次,做好宣傳和教育工作,讓學生認識到一個好的職業生涯規劃不僅能幫助他們找到一份好的工作,而且對他們未來的職業發展都是十分有利的,從而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活動中來;再次,做好信息和經驗交流工作,不同地區、不同高校之間應經常溝通,互相汲取經驗,取長補短,共同發展。
2.加強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體系建設
職業生涯規劃理論是新近引人的理論,因而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對這一理論比較陌生。只有加強職業生涯規劃課程體系建設才能做好其他相關工作,這是普及職業生涯規劃知識的必由之路。高校在指導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發展特點,根據不同年級個體的不同學習任務以及心理發展的不同,進行各有側重的職業生涯輔導。一年級處于大學適應期,這一階段可引導學生對生涯規劃的重要性作初步了解。二年級學生已基本適應大學生活,處于對職業生涯目標的探索期,這一階段應著重于學生職業興趣的培養、職業個性的優化、職業價值觀的確立,從而幫助他們尋找職業生涯發展的方向。三年級學生的職業目標逐漸明晰,可助其為實現職業目標進行有針對性的準備,優化心理素質。四年級就業的嚴峻形勢就在眼前,要為求職準備好一切軟件和硬件,為即將從事的工作積極搜集信息和材料,尋找所有可能的機會,參加面試,進行求職前的培訓以及轉變角色,適應社會。
3建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師資隊伍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關系到學校的人才培養質量。為保證做好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工作,需要通過專、兼、聘等多種形式,建立一支以專職教師為骨干,專兼結合、相對穩定、素質較高的高等學校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隊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人員應具備心理學、管理學等專業的知識,指導人員應逐步專業化、專家化,只有這樣,才能科學規范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工作。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教師,一方面要通過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講授,幫助學生了解自我,了解外部職業世界,確定切合實際的職業生涯目標;另一方面要通過職業測評和職業咨詢服務,幫助學生解決職業生涯規劃中的難題,同時結合職業世界不斷變化的各種內容對學生進行集中講座輔導,以滿足學生日益增長的職業規劃需要。:
4.引進與開發科學的職業測評體系
職業測評是運用現代心理學、管理學及相關學的研究成果,通過心理測驗、情境模擬等手段,對人的能力水平、個性特征等因素進行測量。職業測評具有預測、診斷、探測和評估等功能,不僅可以幫助學生了解其職業興趣、職業能力、職業傾向性,還可以評定其個性特征和動機需求水平,并提供其潛力、不足及發展建議的指導。高校應該充分認識職業測評在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的作用,一方面挑選、引進合適的科學的職業測評體系,另一方面發揮科研優勢,積極開發適合我國國情的測評產品,增加測評的信度和效度,努力讓所有大學生都能接受職業測評,真正地了解自己,正確地認識自我。只有通過科學的手段進行測評,才能樹立一個更為科學、客觀的自我觀念。學生把握了測量結果,就能很好地認識自己,消除職業生涯規劃過程中的迷茫,為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提供一個較為科學、客觀的參考。
1.1醫學類高職院校就業指導工作現狀
當前國內高職院校對就業指導課程的重視程度不夠,對就業指導機構的投入及師資配備相對較少,缺乏系統化和專業化的就業指導體制。雖然一些高職院校已加強了就業指導工作,但是因為沒有可借鑒的經驗,仍處于摸索階段,就業指導的針對性不強,就業指導課程大多沒有指定的教學大綱,更談不上集體備課,多是教師根據自己的工作經驗授課。醫學類高職院校更是由于學生的學習量大,將就業指導課程象征性地安排在學生休息時間進行。學生不重視,學校就業指導力度不夠,導致醫學類高職院校就業指導教育十分薄弱,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
1.2影響醫學類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的因素
受金融風暴影響,當前整個市場經濟不景氣,很多企業為降低成本不得不大量裁員,用工需求明顯減少,這使得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明顯加大。醫學類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壓力除受不可抗拒的社會因素影響外,還與高校和學生自身因素有關。我國絕大部分高職院校采用“校企合作”教學模式,學生畢業后可直接進入企業工作,但醫學類高職院校不能全盤套用該模式,行業的特殊性要求畢業生必須具備執業資格才能從事相關醫學工作,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畢業生就業的難度。然而,當前一些大型公立醫院一味追求高學歷,使得剛出校門的高職畢業生根本跨不進醫院的“門檻”。從畢業生層面來看,很多農村學生想通過讀書改變命運,所以即使鄉鎮衛生院有再多的就業機會,他們也不愿意回去;而與本科生、研究生相比,高職畢業生的專業知識和臨床技能又使其在競爭中處于劣勢,不被用人單位看中。要使醫學類高職院校畢業生高質量就業,就必須針對市場特征和經濟形勢,建立適合醫學類高職院校的就業指導體系。
2建立適合醫學類高職院校的就業指導體系
2.1穩定專業思想,提升綜合素質
很多醫學類高職院校學生在填報高考志愿時,不是很了解自己所選的專業,盲目填寫了志愿。更有甚者,其志愿是由家長填報,導致入學時學生專業思想不穩定,學習沒有目標。因此,我們應采取有效措施,讓學生盡快了解自己所學專業,以及將來能從事哪方面工作,知曉該專業將要學習哪些課程,熟悉各門課程在專業中的地位、作用,讓學生有一個明確的專業定位,從內心接納所學專業。當前高職院校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他們身上匯聚了這個時代年輕人的典型特點:以自我為中心、責任心不強、做事沒有恒心、團隊意識弱、心理承受能力差。盡管他們可以獨立生活和學習,有著廣泛的人際關系,為人處世還算和諧,言談舉止都還適當,但是需要加強對其綜合素質的培養。只有具備較強的綜合素質,才能在就業競爭中突顯優勢。要在平時的教育中點滴滲透,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學校和社團組織的各項活動,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表達能力、應變能力、組織能力、協調能力、溝通能力、社交能力、團隊精神等,把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作為就業指導的首要任務。
2.2引導就業觀念,加大典型宣傳力度
衛生類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方向是服務基層,但是由于學生實習單位大部分是三甲以上醫院,很多人會因為優越的實習環境而偏離最初的就業軌道,他們從實習分配開始,就一心想去級別高、條件好的醫院,想通過實習搶占先機,希望將來能夠被留用,卻不知三甲以上醫院留用醫學類高職畢業生的幾率微乎其微;有很多學生認為一旦到基層就業就一輩子在基層工作,將來再無“出頭之日”。面對這些觀念,我們應當正確引導,使其樹立“先就業再擇業、先就業再發展”理念,鼓勵學生先到適合自己的鄉鎮衛生院工作,積累臨床經驗,利用業余時間進行自我提升,考取相關資格證后,再選擇更好的單位。在進行就業觀引導的同時,學校還要采用“請進來,走出去”方式,一方面邀請一些基層就業的典型和創業成功的校友來校作報告,讓他們以自己基層就業的經歷和創業成功的經驗來感染、指導學生,讓學生能夠正確定位、規劃;另一方面要“走出去”做社會調查,調查醫學類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情況、不同層次醫院人才需求情況、當前醫學類高職院校用人單位評價等,讓學生對就業形勢有一個宏觀認識,從需求上找出路,為就業做好準備。
2.3構建完善的就業指導體系
一個完善的就業指導體系首先必須具有高水平的就業指導隊伍,要杜絕兼職和“雙肩挑”的就業指導人員,從學校輔導員中選拔組建一支專業的就業指導隊伍,依據學生的專業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全程貫穿的就業指導,幫助學生分析、判斷、評估,最終實現充分就業。就業指導體系要在第一時間向學生提供社會招聘信息,特別是醫學類專業對口單位的招聘信息,盡可能多地了解用人單位情況,以便更全面地向學生介紹用人單位的用人標準。同時,學校還要指導學生通過多種渠道獲得醫學類專業的就業信息,指導學生做好求職前準備,包括個人自薦書、面試的談話技巧、儀表和舉止,使學生了解如何自薦,如何參加面試并給用人單位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為成功應聘奠定基礎。此外,學校應及時向學生宣傳國家出臺的有利于醫學類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的相關政策,讓學生對照條件,依據政策,盡早規劃職業生涯。
3總結
高職院校的學生與普通本科院校學生相比學習的主動性明顯較弱,他們對理論知識的學習和掌握如果沒有良好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的支撐將很難取得成效。同時,許多高職院校的就業課程是安排在下午或晚上來進行,經過一天的學習后,學生的學習狀態明顯不佳。加之多數學生對畢業后面臨的嚴峻就業形勢和目前學習就業指導課程的緊迫性認識不足,認為課程的開設沒有意義,學不學都一樣,造成了學生的主體能動性較差,個人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升。
二、教師的專業性不強
在高職院校,就業指導課程師資隊伍的組成相對復雜。有些任課教師是學校就業指導中心的行政人員,有些教師則是院系的黨支部書記,有些則是輔導員和其他專業課的任課教師。這些任課教師很少經過系統地就業指導相關培訓,對心理學、人力資源管理和社會學等就業指導課程教學必備的理論專業知識十分欠缺。作為教學活動主體之一的授課教師本身的專業性如果得不到提高,那么將無法從根本上改善就業指導課程教學效果差的現象。
三、就業指導第二課堂的建設路徑
1.校內第二課堂建設
第一,校內專題報告。在校內由就業指導中心牽頭舉辦內容豐富并具代表性的就業和創業報告會,通過真實案例對學生的就業和創業活動進行指導。報告會可以邀請已經成功就業或創業的畢業生來談談他們就業和創業的真實過程,使學生從中得到借鑒;可以邀請企業的人力資源相關人士,從企業招聘的角度談談企業需要哪一類型的人才;可以聘請人才培訓機構的專業人士,從專業角度談談如何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力。第二,校園文化宣傳活動。在學校的校園文化宣傳過程中融入就業指導元素。每一所高職院校的校園文化都不盡相同,但它們都有內在的共通之處——通過學校的教育,為社會提供更多具有較高實踐能力的技能型人才。每個學生的就業競爭力,職業發展的潛力等都是高職院校生存、進步和發展的關鍵。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宣傳活動,融就業教育于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之中,可以達到寓教于樂、潛移默化的綜合性教育效果。根據高職院校學生的特點,在第二課堂中應經常開展融知識性、趣味性和教育性為一體的活動,可以使他們陶冶情操,更新觀念,提升自身的就業軟實力。第三,校內社團、組織的實踐活動。在高職院校社團、組織中融入就業元素也是開展就業指導第二課堂活動的有效手段。例如:學生會、團委和各二級學院、系的一些學生組織每年都會舉行許多學生活動,學生可以通過拉贊助等社會實踐活動不斷培養和鍛煉自己,提高個人的交往、溝通能力,進而達到提升就業實力的目的。仿照法律專業教學“模擬法庭”的模式,學生團體可以自發組織“模擬招聘會”自己招聘自己,定期邀請教師和相關專家前來指導。還可以由學校牽頭舉辦一些校園招聘會等活動。
2.校外第二課堂建設
第一,校企合作,共建第二課堂。發揮校企合作的資源優勢,珍惜頂崗實習機會。“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是高職類院校得以生存和發展的關鍵。在校學生每人都會有進入合作企業頂崗實習的機會,但如何渡過實習期也是一門學問。在企業頂崗實習的過程中,有些學生可以在專業工人的指導下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水平,從多方面充實和完善自己,使自己被企業錄用的概率增加,而有些學生則恰恰相反。第二,發揮校友作用,豐富第二課堂。校友是一所院校不可或缺的寶貴資源。這些已經畢業的學長、學姐,不僅是學業上的前輩,也是事業上的指導老師。學??梢栽谛c時請校友返校,加強校友與在校學生的交流,增強他們之間的聯系。在校學生要珍惜與學長、前輩交流學習的機會,主動了解就業和社會的相關知識,將自身就業的疑問和困惑說給他們聽,認真聽取意見和建議。其中有些校友個人職業發展水平較高,在工作和生活中都取得了較高的成就,學??梢蕴栒俸徒M織這些有社會影響力的校友給在校學生多提供實踐機會。第三,尋找實習機會,自我完善第二課堂。學生要發揮其主體的能動性,利用課余時間和假期主動出擊,尋找兼職和實習的機會。兼職和實習的意義不在于取得較高的經濟利益,而是要通過這樣的機會提前融入社會,適應職業生活。這樣的實踐經驗和經歷能夠極大地提升學生人際交往的能力,培養吃苦耐勞等良好的職業精神和意識,提高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從而達到就業能力的全面綜合的進步與完善。
四、總結
論文摘要:本文主要從兩個方面重點闡述了高校如何在新時期有效開展大學生生涯規劃教育。首先,明確大學生職業生涯輔導的目標,即以促進個體在大學時代的發展、提高職業成熟度、培養三大職業生涯規劃能力為目標;其次,在理論與實踐的基礎上提出具體的輔導方法:即開展職業成熟度診斷與評估,進行有針對性地指導;先定向后定位;三位一體的網上輔導體系;建立大學生自我教育體系。
隨著大學生就業壓力不斷增大,高校就業指導工作在借鑒西方發達國家及香港、臺灣等地成熟經驗的基礎上,不斷轉變就業指導觀念,陸續提出:從提高“就業率”轉向提高“就業力”,從“成品包裝”轉向“產品設計”等觀點,大家一致認為,做好大學生職業生涯輔導工作,是解決目前大學生就業問題,提高就業質量的關鍵所在。但是,如何才能切實發揮職業生涯輔導的作用,有賴于對生涯輔導目標和任務的準確把握。只有指導思想和理念正確,才能確保內容與方式切實可行。
一、新時期職業生涯輔導的目標
1、以促進大學生個體在大學時代的發展為根本目的
生涯輔導本身具有發展的特性,強調終身學習。從這個意義上說,高校的就業教育應該是學校教育與人生教育的一體化。不僅要能夠幫助大學生求職,發揮短期價值,而且要注重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對學生的成才起到長效作用。過去我們為提高就業率,只重視畢業生擇業前期的簡歷制作、面試技巧的培訓提高,旨在進行“成品包裝”。盡管就業率提高了,但隨之帶來的問題是頻頻跳槽、毀約,導致社會對應屆大學畢業生的能力和誠信產生懷疑,這對本來就緊張的就業形勢無疑是“雪上加霜”。
眾多研究學者在對此問題進行深入地調查分析后指出:大學四年應該是一個由“產品設計”到“產品制作”再到“產品包裝”的系統過程。就業指導的重點應從“成品包裝”轉向“產品設計制作”。設計的主體應該是雙重的,即教師與學生本人。教師為產品設計提供指導,學生本人主動參與個人發展目標及人生目標的設計,這樣一來,就可以從源頭上避免大學生擇業時的盲目從眾。
2、提高大學生職業成熟度
Super認為,所謂職業成熟度,是指“個人掌握與其職業發展階段相適應的職業發展目標的程度,包括知識和態度成份?!盨uper進一步解釋說,人在各個年齡階段都會有與職業相關的任務,一個人能否適當的完成與其職業發展階段相適應的職業任務,就決定了他的職業生涯能否順利地展開。筆者曾對本校即將畢業的大四學生進行過求職準備情況的調查研究,也曾對剛工作不久的畢業生進行過回訪調查。研究發現,學生在求職準備方面呈現出幾個明顯傾向:第一,在職業能力的自我評估上,許多大學生存在高估或低估的傾向,呈現出明顯偏差;第二,在職業信息的了解上,大學生們過于關注職業是否符合自身需要,卻忽略了職業要求與自身素質的匹配程度;第三,在職業準備的投入上,大多數學生比較被動。這些現象可以粗略的說明大學生的職業成熟度遠沒有達到應有標準,這本身又會妨礙他們做出理性的職業選擇。
因此,以提高大學生職業成熟度作為生涯輔導的目標和任務,能促使他們更好地把握選擇機會,順利渡過職業準備期進入職業領域。
3、培養大學生生涯規劃能力
Super指出,兩種能力即信息認知能力和決策能力會影響到職業探索任務的實現,而計劃執行能力決定職業規劃是否能夠最終實現,發揮應有的作用。信息認知能力是衡量一個人是否具有了解工作、職業、生涯等方面知識的能力;決策能力主要用來衡量一個人是否了解決策的原則,熟悉決策的實踐過程,并將決策的原則應用到選擇決策中,以使“選擇結果明確化”;在選擇明確化之后,進入選擇的實施階段,此時計劃執行能力彰顯其重要性。因此,根據生涯規劃大師Super的思想,高校對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能力的培養應著重體現在信息認知能力、決策能力和執行能力的培養提高上。
二、新時期大學生生涯輔導的內容
職業生涯輔導的內容具體分為五大模塊,即自我認識、工作世界探索、影響職業發展的因素分析、職業決策、具體實施方案。目前許多高校通過舉辦講座、開設選修課的方式,引導學生就以上五個方面做個人的職業生涯規劃。盡管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諸多問題,比如學生做出的生涯規劃報告缺乏針對性,操作性不強,目標和方案過于理想化,指導教師無法兼顧每一位學生的需要等。為此,筆者認為,新時期的生涯輔導方式,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入手:
1、調查學生職業成熟度,進行針對性指導
目前,在職業生涯輔導的一系列環節中,最薄弱的就是診斷,診斷不清,甚至沒有診斷,就會導致缺乏針對性,進而使以后的指導和評價都失去意義。要迅速提升診斷的質量,就要通過可靠的診斷工具,快速有效的確定輔導對象的癥結所在。目前,在國內外應用最為廣泛的、比較成熟的診斷工具就是Crites(1978)修訂的《職業成熟度評估》(Career MaturityInventory,CMI)量表,它可以用來判斷來訪者的職業決策準備狀態,也可以用來明確咨詢輔導所應關注的焦點,以便來訪者能知曉或訓練他獲得職業決策所必需的知識和技能。最近,國內學者龍立榮等人先后對CMI量表進行本土化修訂,其信效度研究已達到一定水平。筆者建議,職業生涯輔導老師可以參考修訂的《職業成熟度評估》,對大學各年級學生進行定期的診斷評估,然后根據評估結果進行分類,針對其成熟度水平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和訓練,從總體上提高其輔導質量。
2、先定向后定位
就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而言,首要考慮的問題就是確定職業目標,但對于沒有工作實踐經驗的在校大學生,一開始就確定一個非常明確的目標職業,顯然不現實,那么怎么來確定個人的職業目標呢?筆者建議生涯輔導老師可以引導學生采取“先定向再定位”的職業目標確定方法。先定向,就是根據現在所學的專業或個人的興趣志向,來確定未來的職業方向。對此,你需要回答一個簡單的問題,你對自己的專業有興趣嗎?你畢業后會選擇專業對口的單位就業嗎?如果你的回答是肯定的,就可以基本確定你的職業方向了。比如將來從事與心理學相關的職業就是一種定向。如果你的答案是否定的,那你就必須找到自己有興趣的專業,你可以通過轉專業,或通過輔修、選修專業課程,或者通過跨專業考研來調整和確定自己的職業方向。
如果你定了向,接下來就可以考慮定位的問題了,你需要對已確定方向的職業群進行更深入的探索,逐步縮小職業的選擇范圍,可以通過提前參加招聘會、兼職和實習等方式進行社會實踐和工作體驗,感受意向職業是否適合你自己,是否與個人的主觀想象一致。比如決定將來成為心理專欄編輯或記者就是一種定位。筆者認為生涯輔導老師可以引導大學生在一、二年級開始定向,在三、四年級著眼于定位,循序漸進,操作性更強。
3、設立網絡在線問答、在線職業測評與專家咨詢輔導三位一體的生涯輔導體系
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輔導是一個系統工程,不僅時間跨度長,人數多,而且問題千差萬別,僅靠職業指導課、講座、拓展訓練等一刀切的方式很難深入學生的內心世界,難以照顧到所有學生的個性化需要,達到職業指導應有的效果。要解決這一問題,應盡可能挖掘所有資源,利用網絡、測評工具、職業咨詢等方式,構建三位一體的生涯輔導體系,發揮“1+1>2”的效用。具體來講,可以在學校就業指導中心網站上開設“就業與生涯輔導論壇”,論壇中設立“在線問答”、“在線職業測評”、“在線專家咨詢與輔導”等欄目,學生可以自助進行職業測評,了解自我;如果對測評結果有疑問或不解之處,緊接著可以進入虛擬專家咨詢室,就測評結果請教咨詢專家或預約面談,請專家科學解讀測評結果,通過咨詢發掘學生具體的生涯問題并提出可行性建議,彌補單純的職業測評工具的不足之處;在線問答欄目可以討論有關簡歷制作、面試技巧、應聘心得、簽約注意事項、畢業手續流程等問題,除個別隱私問題外,網站上的所有信息實行資源共享。這樣,不僅解決了當事人的問題,也為更多學生提供豐富的信息資源。
4、創建新時期大學生自我教育體系,充分發揮優秀學生的帶動作用
大學階段的教育應在學生接受教育的同時,重點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自我意識和自我教育能力。具體來講,可以組織開展同專業新老生交流會、優秀實習生報告團、優秀畢業生報告團、在校學生追訪畢業校友報告團等,通過各種形式的座談、交流、訪談,相互交流心得。不僅可以讓低年級學生提前感知將要面對的一系列任務,而且可以促進高年級學生不斷反省,及時總結經驗教訓,迷途知返。除此之外,還可以參照國外和香港模式,推行“義務職業指導員”活動,即在往屆校友中征求愿意回饋母校的志愿者,將他們的職業和聯系方式公布出來,使那些感興趣的在校學生,可以通過網絡、電話和其他雙方約定的方式與他們取得聯系,獲得學習、求職準備等各個方面指導,而這些受益的學生畢業后也會積極參與到對在校學生的指導中去,形成一種極好的良性循環。學校層面,可以通過提供免費的職業咨詢和技能培訓來回饋“義務職業指導員”的積極性,促進就業指導和生涯輔導的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趙慧娟.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實踐與思考.高教論壇,2006.4(2).
2、張瑾.創建大學生自我教育體系.人民日報海外版,2004.11.29.
關鍵詞:高職大學生職業職業生涯規劃
一、高職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意義
個體職業生涯規劃并不是一個單純的概念,它和個體所處的家庭,以及社會存在密切的關系。而作為我國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等職業教育,其人才往往得不到重視。主要因為以下的原因:一是社會上普遍存在對高職生的誤解,很多人以為“高職”就是“職高”;二是學生和家長對就業期望值太高、不切實際;三是現在的各種人才招聘會幾乎沒有高職生的專門“領地”和信息;四是用人單位的用人誤區,認為招聘高學歷人才的相對收益高,更劃算?!敖逃穆殬I性,職業教育的全程性、針對性”必然成為高等職業教育的主要特色。在此背景下,“高職大學生職業生涯與發展規劃”便顯示出了特殊的意義。
二、目前高職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存在的問題
1.自我認知不足,造成高職學生對職業生涯的模糊
我們發現高職大學生學生在年齡上雖可以成為成熟,但是在個人認識上以及未來的自我職業發展上卻是模糊的。大學生應準確了解自己的價值觀、個性、興趣、能力和就業環境等實際情況。無法正確地認知自我,這樣一定會在大學幾年中對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產生較多的障礙。
2.專業選擇的自由性造成職業發展理念培養的缺失
隨著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學生擁有了更大的專業選擇的自由度。我國的專業選擇制度不是學生個人依據興趣愛好進行的“選擇”,而是用分數和錄取線來裁定選擇,學生進入大學后如果發現這種裁定出現不匹配,也沒有有效的措施來彌補。由于學生的自我閱歷不夠豐富、信息量不足、視野不夠開闊等原因,沒有認識到職業和專業的設置并不是一一對應的,這就給學生在進入大學后,如何建立一種適合自己發展的職業規劃理念帶來了障礙。
3.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的認可與高校職業生涯規劃指導的不足
一方面,就業形勢的現實促使學生在認可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作用的同時,能夠積極去了解、確立自我的職業生涯規劃,并渴望得到有關方面的指導;但另一方面,對于高校來說,有理論、技能和經驗的教師很少,缺乏專業的教材,缺乏指導人員,教育方式和途徑也亟待改變。特別是職業生涯規劃咨詢領域,缺乏具備專業理論深度和時間應用的方法,職業指導效果不盡如意。
4.職業生涯規劃脫離專業背景,缺乏實踐依托
許多高職學生不熟悉自己所學專業的現狀、發展前景,對所在專業的培養目標、課程設置了解不夠,對社會中相關行業的情況也所知甚少,并且很少參加有效的社會實踐活動,這些都導致了學生在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時脫離專業、脫離實踐,把規劃作品做成了“論文”,沒有真正的職業實踐意義。
參考文獻:
1.羅雙平.職業選擇于事業導航.機械工業出版社,2007
2.翼學鋒.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3.周坤.我的人生我做主.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4.索桂芝.大學生就業指導實務.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6
5.陶青松.高職大學生職業生涯與發展規劃.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2008
6.姚本先,方雙虎.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導論[M].北京:東方出版社,2002
7.黃炳輝.學生職業生涯設計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在關系[J].教育評論.2005.(2):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