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27 11:18:3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減法教案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知識與能力
理解小數加減法的意義,并掌握計算法則.運用法則和運算定律使學生能夠比較熟練地筆算小數加、減法.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遷移類推能力.
2.過程與方法
通過新舊知識的比較使學生建立新舊知識間的聯系,從而掌握新知。
3.情感、態度、價值觀
滲透“數學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思想,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小數加、減法的意義和計算法則.
教學難點:理解“小數點對齊”的道理。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1.筆算:少先隊員采集中草藥,第一小隊采集了3735克,第二小隊來集了4075克.兩個小隊一共采集了多少克?(投影片1)
讀題,用豎式解答.(一人板演,其他人在本上做)
2.整數加、減法的意義和計算法則.(結合上題的訂正進行提問)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1:(演示課件“小數的加、減法”)
(1)出示例1(變復習題第2題為例1).
教師明確:復習題2題是以克為單位的數(板書:克數),現在把每小隊來集中草藥的克數改為千克數,求兩個小隊一共采集了多少千克,就變成了今天所要學習的例1.
(2)讀題,找出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
(3)教師提問:怎樣列式?
(4)小組討論:求什么?為什么要用加法計算?例1與復習題中的2題比較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5)引導學生比較后說出:要把兩個小隊采集的千克數合并起來,所以要用加法計算.列式為3.735+4.075(板書)
(6)教師提示:小數加法的意義與整數加法的意義相同,也是把兩個數合并成一個數的運算.(板書:小數加法的意義)
(7)列豎式:
小數加法又該怎樣計算呢?(板書:計算)
教師板書:3.735+4.075
(8)引導學生兩式比較:
左式是以千克為單位的數相加,它是一道小數加法題,
右式是把千克數改寫成克數,(板書:千克數改寫成克數)把小數加法題轉化成一道整數的加法題,通過觀察比較知道:整數加法計算時要把相同數位上的數對齊,再從個位加起;小數加法也是相同數位上的數才能相加,列堅式時只要把小數點對齊,就能使相同數位上的數對齊.
(9)學生試算3.735+4.075(一人板演,其他人在本上做)
(10)教師提問:得數7.810末尾的“0”怎樣處理?為什么能去掉?
引導學生說一說,用堅式計算3.735+4.075時,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
(11)反饋練習:列出0.604+0.8257.58+26.08的豎式和教材第111頁“一做”中的題目.(訂正時注意是不是小數點對齊)
(12)引導學生總結:小數加法與整數加法在計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怎樣計算小數加法?
(由整數加法類推學習小數加法,由直觀到抽象,學生易理解、易掌握.)
2.教學例2:
(1)出示例2(繼續演示課件“小數的加、減法”)讀題,找出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
(2)教師提問:這道題是求什么的?應該怎樣列式?
(3)組織學生討論:為什么要用減法計算?
(4)引導學生觀察:例2的條件和問題與例1比較有什么變化?
思考:例2的數量關系是怎樣的?啟發學先說出例2是已知兩個小隊來集中草藥的總數和第一小隊采集的千克數,求第二小隊采集的千克數.啟發學生說明小數減法是一種什么樣的運算(已知兩個加數的和與其中的一個加數,求另一個加數的運算)它的意義與整數減法的意義是不是相同?
教師總結:小數減法的意義與整數減法的意義相同,是已知兩個加數的和與其中的一個加數,求另一個加數的運算.(板書:減)
列出豎式:
引導學生說一說小數減法的小數點為什么要對齊?
(5)教師提問:這個豎式怎樣計算?咱們先把千克數改寫成克數.
板書:
教師提問:整數減法式題個位是幾減幾?小數減法式題被減數的千分位上沒有數,計算時怎么辦?
學生嘗試:(一人板演,其他人在本上做),教師巡視指導.
(6)引導學生說說用豎式計算7.81-3.735時先做什么,再怎么做?最后做什么?
教師最后說明:被減數千分位上沒有數可以添“0”再減,也可以不寫“0”,把這一位看做“0”來計算,以后計算時,遇到這種情況也可以這樣處理.
(7)反饋練習:7.81-4.0750.4-0.375(一人板演,其他人在本上做.)
(8)教師總結:小數減法與整數減法在計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怎樣計算小數減法?
3.引導學生討論并總結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繼續演示課件“小數的加、減法”)
4.練習:教材第113頁上面的“做一做”的題目
計算下面兩題,并且驗算.
12.16+5.3470.4-0.125
5.教學例3
(1)出示例36.08+12.3+9.72=
(2)小組討論:應該怎樣計算?
(3)同桌互相檢驗.
(4)集體訂正
(三)鞏固發展
1.練十六第1題.(在書上做,訂正時說出做題的依據)
2.填空:
計算小數加、誠教,先把各放的()對齊(也就是把()對齊)再按照()數的加減法法則進行計算,最后在得數里對齊根線上的()點上小數點.
3.計算:(投影片3)
4.改錯:(投影片4)
5.練十六第2題的下邊一欄3個小題.
75.8+26.286.07-4.8962.983+0.52
6.用簡便方法算下面各題(116頁“做一做”第二小題)
0.384+0.36+2.641.29+3.7+0.71+6.3
(四)全課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了什么?(板書:和)你知道了什么?
(五)布置作業
1.用小數計算下面各題
5元6角2分+3元零9分1噸30千克+980千克
4米35厘米+5米70厘米4千米800米—3千米50米
10千克—4千克800克6千米—2千米860米
2.用簡便方法算下面各題.
1.88+2.3+0.75.26+3.43+0.74
(一)使學生初步學會“破五減”的撥珠方法。明確在減1,2,3,4下珠不夠減時,就要用“破五減”的方法。
(二)逐步摸到“破五減”的撥珠規律。
(三)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掌握“破五減”的方法,既是本節課的重點又是學生學習的難點。
教具和學具
教具:大算盤。
學具:每人一把算盤。
教學過程設計
本節課可按以下五個層次進行教學。
(一)復習準備
用珠算做下面各題(請一個同學到前面做,其他同學在下面做,做一道訂正一道)
①35+6=②41+632=③145-15=④97-21=
⑤43+24=⑥46-21=⑦156-35=⑧555-123=
(二)設疑引入
師說:同學們前7道題,用算盤算得非???,為什么第8題不會做了?因為減去123,不能直接去下珠,像這樣的題到底該怎么做?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新內容,也就是繼續學習“珠算減法”。(板書課題)
(三)指導探索嘗試討論
1.教學例10:5減去1,該怎樣撥珠?師說:5減去1,到底該怎樣撥珠?先想5-1=(),再想怎樣撥珠?(5減1等于4,因為沒有下珠,只能把1個上珠撥去)
師說:如果把上面1個珠撥去,等于去掉了5,符合題意嗎?大家再想想,除了把1個上珠撥去還應該怎樣辦?請同座位同學討論。
(通過熱烈的討論,同學們明白了,只拔去1個上珠不行,本來只要求減去1,所以除了拔去1個上珠之外,還要把多撥去的4個下珠再拔上來)
讓學生初步悟到,當從算盤上不能直接撥去要減的數時,就要從上珠的5里面減去,但要注意把多撥去的再用下珠撥上來。這些內容只是悟一悟,不要求敘述出來。
師問:誰能重新說一說5-1怎么想,怎么撥珠?(先想5減去1得4。再想拔珠方法,因為5減1得4,所以拔去5,撥上4)
教師在5-1=4的后面板書:撥去5,撥上4。
師說:請大家邊小聲說邊計算5-1=()
當學生掌握了5-1=()在算盤上應該怎樣撥法后,還要繼續教手指是怎樣撥珠的。
師說:5-1手指撥珠方法是用中指彈去上珠的5,再用拇指撥上下珠4個。請同學跟著老師練習撥珠。
2.教學例11:5,6各減去2應該怎樣撥珠?
師問:5-2=(),怎樣從一個上珠里減去2?應該先想什么?再想什么?(先想5減去2得幾,再想撥珠的方法)
師說:請同座同學討論5-2=()的撥珠方法,并互相啟發,在算盤上試一試,(5減2得3,撥去1個上珠5,撥上3個下珠)
師:請一個同學到前面演示。
師問:為什么撥去上珠后,還要再撥上3個下珠?
(本來是5減去2,但撥去上珠后等于減去了5,要把多拔去的3再撥上來,所以必須要撥上3個下珠)
師說:5-2怎樣注意手指撥法呢?
(用中指先撥去上珠5,再用拇指撥上下珠3個)
師說:請大家獨立邊說邊撥5-2=()
(板書:撥去5,拔上3)
師問:6-2=()(邊說邊板書)該怎樣撥珠?請同學們自己在算盤上試一試。
(同學撥珠時,教師要重點地進行行間巡視,發現個別同學不知如何撥珠時,要給予點播)
師說:6-2,下珠不能直接撥去要減的2,怎么辦?能不能用剛學過的知識去解決?(經過教師這樣一指導,不少同學恍然大悟)
師說:請同學們再自己想一想,實在想不出來,可以同座位同學互相商量一下。
師問:哪位同學到前邊來,邊撥邊說自己撥珠的過程?
通過教師指導點播,同學們嘗試討論,努力探索,最后明白了,6-2=(),撥珠時下珠不夠直接撥去減數2,要從一個上珠5里面減去2結果得3,所以撥去一個上珠以后,還要再撥上3個下珠。(在6-2=4的后面板書拔去5拔上3)
3.教學例12:5,6,7各減去3,該怎樣撥珠?
師說:同學們已經會撥5減去1,2,又會撥6減去2,利用這些剛學會的知識,自己試著撥5,6,7各減去3,有信心嗎?(邊說邊板書:5-3=(),6-3=(),7-3=())
同學們動手撥珠時,教師要進行行間巡視,發現問題及時糾正。撥后請三位同學分別到前邊來,邊撥邊敘述撥珠過程,并說出手指撥珠方法。
教師重點提問:7-3為什么撥去一個上珠后,還要撥上2個下珠?(因為下珠不夠直接拔去減數3,要撥去1個上珠5,這樣多撥去了2,所以要把下珠撥上2個)
在小結例12后,板書:撥去5,撥上2。
4.利用知識遷移規律,學生自己學習例13:5,6,7,8各減去4應該怎樣撥珠?
師問:同學們,用學會的知識,能不能自己學習5-4,6-4,7-4,8-4?(同學們滿懷信心地回答:“能!”)
前兩道題,先讓同學們自己撥,然后請兩個同學各自說說自己撥珠的過程。(板書:撥去5,撥上1)
后兩道題,請兩個同學直接到前邊來,邊撥邊說。
通過學生獨立撥,請個別同學到前邊來撥,教師可以發現學生是否真的掌握了,根據掌握情況調節課堂設計。
(四)引導歸納總結規律
教師指著例10~例13各題,引導學生討論總結撥珠規律。
這時板書是:
通過討論同學們發現,如果下珠不能直接撥去減數時,要撥去1個上珠,還要相應地撥上幾個上珠,撥上下珠的個數和減數正好組成5。也就是當減1,2,3,4下珠不夠減時,要從1個上珠的5里面去減,它們的規律是:
減1,撥去5,撥上4(1和4組成5)
減2,撥去5,撥上3(2和3組成5)
減3,撥去5,撥上2(3和2組成5)
減4,撥去5,撥上1(4和1組成5)
師說:同學們肯于動腦筋,發現并總結出撥珠規律。今后遇到在減1,2,3,4下珠不夠減時,要用“破五減”的撥珠方法。(把課題補充完整)但要想正確熟練地運用這些規律,還應反復多練。
(五)練習反饋鞏固新知
1.做一做(用珠算做)
555-111=567-333=
566-222=5678-444=
2.回過頭來做第一層次復習時最后一題
555-123=(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很快做完)
3.在算盤上撥上下面各數,分別減去12,34
2345,3456,4567,5678。
4.口算下面各題(學新知時也別忘口算)
54÷9=70+180=120-60=
74-59=8+34=660+220=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破五減”的珠算減法,是學生學習的難點。為突破難點,要精心設計教學層次。本節課共安排五個層次進行教學。
第一層次:復習舊知識,將已學過的加、減法珠算進行復習。
第二層次:設疑引入。上一層次復習的最后一題555-123,是本節要學的新知識,由于學生思維上遇到了障礙,引起了學習新知的欲望。
第三層次:指導探索,嘗試討論。要注意漸進層次精心設計。重點放在前兩個例題,然后運用知識的遷移規律,讓學生自己學習后兩道例題。
第四層次:引導歸納,總結規律。通過有規律的板書,由學生討論歸納總結“破五減”的規律。
(一)通過教學,學生初步認識0的意義.
(二)會計算有關0的加、減法.
(三)學會0的寫法.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初步了解0的意義及有關0的加、減法.
難點:0的寫法.
課前準備
(一)教具:3個放大的茶碗、茶盤圖、氣球圖、蠟筆盒圖、放大直尺.
(二)學具:每人準備一把小直尺;0~5的數字卡片.
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準備
1.看圖寫數:
2.填空:
3.口算:
4+1=
2-1=
3-2=
1+2=
2+2=
5-1=
3+2=
5-4=
3-1=
(二)學習新課
啟發談話:盤子里有兩個杯子,用數字2來表示,盤子里有一個杯子,用數字1來表示.如果盤子里一個杯子也沒有(出示)用什么數字來表示呢?(這時肯定會有同學說出用零來表示)對!用零來表示,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0的認識和有關0的加、減法”(貼出課題)
1.認識0.
師說:盤子里一個杯子也沒有,我們可以用數字“0”來表示,板書:0
師說:這個數字讀作“零”,“0”表示沒有.“0”和1,2,3,4,5一樣,也是一個數.但它表示什么呢?(表示沒有)
(1)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說說“0”的用法和意義.
師說: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用到0這個數字,比如;媽媽買回5個蘋果,吃了5個,還剩0個.小華有3支鉛筆,用了3支,還剩0支.你們一定還會說出許多這樣的例子.現在我們分小組議論,看誰說得最好.
議論后,指名4~5人說.
(2)拿出自己的小直尺.
師說:剛才同學們說得非常好,你們對0有了初步的認識.0可以表示沒有.0還可以表示什么呢?請大家拿出你的小直尺.
看一看,0在什么位置?在這里它還可以表示什么?
(3)出示直尺放大圖.
師說:請大家看放大直尺圖,0在這里表示一段也沒有.它還可以表示起點.表示量東西從這里開始.
師問:這個0應排在誰的前面?為什么排在1的前面?(因為0是起點)
指名數直尺上的數:從0~5.
齊讀:0~5,5~0.
(4)指導0的書寫.
老師邊范寫邊說:寫0時,從上到下,從左到右、起筆收筆都要相連,寫成橢圓形.
自己在課桌上練習寫0,注意筆順.
在書上練習格描寫0.
2.學習有關0的加減法.
(1)學習同數相減等于0的減法.
出示小朋友拿氣球圖:
師問:
①第一幅圖中的小朋友手里有幾個氣球?
②第二幅圖中的小朋友手里有幾個氣球?
③把這兩幅圖連起來看,是什么意思?(小朋友手里原來有2個氣球,飛起2個)
④原來有2個氣球,飛起2個,可以提出什么問題?(還剩幾個?)
⑤求還剩幾個?用什么方法計算?怎樣列式?
板書:2-2=0.
指名說:算式中的2,2和0各表示什么?
⑥2-2=0為什么用0表示?
師說:2去掉2就沒有了,所以用0表示.
擺一擺:
同學們在自己的課桌上先擺3根小棒,再拿走3根,還剩幾根?
算式怎么列?板書:3-3=0.
齊讀:2-2=0,3-3=0.
師說:你們還能想出幾減幾等于0的題嗎?
學生說,老師板書:
1-1=05-5=0
4-4=00-0=0
師說:這些都是同數相減得數是0的題.
(2)學習一個數加0或減0.
出示蠟筆盒圖:
師問:
①左邊盒里有幾支蠟筆?右邊盒里有幾支蠟筆?一共有幾支蠟筆?
②求一共有幾支蠟筆,用什么方法計算?怎樣列式?板書:4+0=4.
指名說:算式中各數表示什么?
老師把兩個盒子調換位置:
師問:
①誰能看圖再列一道算式?
指名說,板書:0+4=4.
②4加0為什么還等于4?(因為4加0就是4加沒有,還應該是原來的數.)
③那2+0,5+0,0+3呢?
師說:這幾道題都是一個數加零的加法.
想一想:一個數減零應怎么算呢?
板書:5-0=.
指名說:5-0=5.
師問:為什么5減0還得5?(因為從5里去掉0個,就是一個也沒去掉,所以還是5.)
師問:4-0呢?6-0,7-0呢?
小結今天我們學習了0的認識和有關0的加減法.知道了同數相減(指板書)等于0,一個數加0還得這個數;一個數減0還得這個數.下面比一比看誰學得最好.
(三)鞏固反饋
1.拿出0~5的數字卡片,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一排.
2.看圖列式計算:
3.口算:
4+0=
3-3=
2-0=
0+3=
5-5=
1-0=
2+0=
0-0=
5-0=
0+0=
4-4=
3-0=
4.做練習五第1,4題.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本節課是學習0的認識及有關0的加、減法.課堂設計是這樣安排的:
一、分三個層次進行新課.第一層,認識0;第二層,教學相同數相減等于0;第三層,教學一個數加0或減0.
0的認識對低年級學生來說比較抽象,所以要通過直觀演示、觀察實物圖、動手操作等方法使學生從感性上對0有初步認識.
二、在教學有關0的加、減法時,講完例題后啟發學生動腦筋自己編題,自已計算.
三、在講完4+0=4這道題后,設計了把兩個蠟筆盒調換位置,讓學生列出0+4=4進一步加深理解對“調換兩個加數的位置,得數不變”的理解.
教學內容:
冀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八單元90~93頁
教材分析:
本課時是小數進位加法,教材選擇了現實生活中選購帽子和手套的事例,設計了兩種帽子、兩種手套,給出了各自的價格,提出了“買1頂帽子和1副手套共需要多少元錢”的開放性問題,讓學生自己選擇喜歡的帽子和手套,并嘗試計算需要的錢數。教材呈現了學生討論選購方式的情境圖,然后分兩個層次給出學生選擇、計算、交流的過程。本課的情境設計均采用了小數進位加法中選購帽子和手套的事例為情境展開研究,通過選購不同的物品進行小數進退位加減法的研究,離學生的生活經驗及知識經驗都很近,易于學生探究新知。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能選擇合適的信息提出進退位加減法問題,理解并掌握小數進退位加減法的筆算方法,能正確進行計算。
過程與方法:結合具體事例,經歷自主選擇信息提出問題并嘗試進行小數進退位加減法計算的過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獲得自主學習的成功體驗,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教學重點:
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自己提問題,嘗試計算、解答,最后總結并掌握小數進退位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掌握小數進退位加減法的筆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炫我兩分鐘
大家好,今天的炫我兩分鐘由我來主持,
還記得我們學過的整數加減法嗎?今天讓我們一起再復習一下吧!出示算式658+279,集體計算,指名板演,并說出整數加減法計算方法。
【設計意圖:通過簡單的整數進位加法引入課堂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復習已學過的進位的整數加法,為這節課繼續學習小數的進退位加減法做準備。】
二.嘗試小研究
課上嘗試小研究
冬天到了,星光飾品店新進了一些帽子和手套,價格如下:
1、如果要選擇一頂帽子和一副手套,你會從中會選擇哪種帽子和手套呢,算一算,一共要花多少錢?
2、你選的這頂帽子比手套貴多少元?
【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嘗試解答,培養了學生知識的遷移能力?!?/p>
三、小組互助合作
教師巡視,發現不同的方法,做到心中有數。組長要給每一個成員發言的機會。當組內有不同意見時,要組織好討論,并及時記錄討論的結果,準備全班交流。
【設計意圖:學生經過與小組成員的交流,可以進行思維的碰撞,獲得多種多樣的理解。從而開拓思維,激發他們合作、傾聽、欣賞、評價的興趣?!?/p>
四、班級展示提升
全班交流,師生評價。
小組進行匯報,其他組傾聽、補充、質疑。
互相糾錯。
【設計意圖:班級展示可以將學生的思考引向深入,使知識清晰明確。】
五、教師點撥
課前嘗試小研究點撥:組織學生匯報計算方法。
課上嘗試小研究重點點撥:
1、小數加法的結果末尾有0怎么辦?(小數末尾的0要去掉)
2、小數送減法中,被減數百分位上是0怎么辦?如45.8-10.35。
3、小數加減法中為什么要小數點對齊?
(小數加法的計算方法和整數加法一樣,小數加法中的“小數點對齊“就是整數加法中的”相同數位對齊。)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對自己的嘗試進行總結交流,加深對獲取知識點認識,通過與前面學過的知識點比較、拓展,幫助學生構建知識結構。教師適時的點撥、總結,使學生的知識更加系統化,讓學生對關鍵知識進一步深化?!?/p>
六、挑戰自我。
基礎題:豎式計算
24.39+40.78=
31.83+49.97=
10-0.95=
18.24-13.56=
提升題:
拓展題:
課本91頁5題。課本93頁5題。
【設計意圖:練習的目的是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掌握數學基礎知識,訓練、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能夠及時發現和彌補教和學中的遺漏或不足,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品質。安排此組練習,加深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與鞏固。】
七、反思梳理:這節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有什么收獲?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進行小結,有利于知識的積累和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p>
“以學為本”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模式以建構主義理論、人本主義學習理論、主體性教育理論和課程標準理念為依據,形成“以學為本”的教學策略,建立科學的課堂教學評價模式,旨在通過對“以學為本”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和探索,促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
“以學為本”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模式包括“目標導學—匯報點撥—當堂訓練—總結收獲”四個階段,具體操作如下:
第一階段是“目標導學”。教師在正式上課前給學生出示學習目標和自學思考內容,同時教給學生預習的方法。學生在擁有了良好的課前預習習慣以后,在學習過程中就能發揮主動性和創造性,更好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中,提高教學質量。過去,老師幾乎都是要求學生在家做好預習準備,然而現行的數學教材基本以圖文為主,如果學生沒有掌握好預習的方法,就不知道該如何閱讀教材。比如,有的學生認為瀏覽一遍教材就算是預習了,有的學生則干脆讓父母教,這樣的預習效果不理想,學生的自學能力無法得到提高。為此,我們把預習放在每節課的課前進行,首先讓學生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接著出示預習思考內容,讓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根據預習思考內容去閱讀教材,明確學習的重點。
比如,教學“小數加減法”這節內容時,首先出示本課的學習目標和自學思考內容:
1.學習目標
①探索小數加減法的豎式寫法。
②總結小數加減法筆算的一般方法,理解小數點對齊的道理。
2.預習思考
①小數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有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
②列豎式計算小數加減法時要注意什么?
有了學習目標和自學思考內容,學生對本節課所要掌握的學習內容就很明確了,預習時就能根據學習目標有針對性地進行,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第二階段是“匯報點撥”。它包含兩個方面:一是交流匯報,學生通過預習,對學習內容有了一定的了解,然而由于每個學生的基礎不同,自學能力也有差異,因此學生對教材的理解就有深有淺。在學生完成自學后,讓他們把在預習中的收獲與小組內的成員進行交流,通過共同討論并達成共識,最后由小組長收集組員們討論的結果,向全班匯報本組的預習收獲。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傾聽學生的討論、發言,以便學生匯報時做出必要的指導、點評。二是點撥指導,在交流匯報環節,教師要放手讓學生去學、去做、去說、去論,給學生創造試錯和糾錯的機會。比如,在“小數加減法”的教學中,學生自學、交流匯報完畢后,教師不要急于教給學生“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先讓學生嘗試用自學得到的方法做下面的練習:
2.98+0.56= 12.53+4.67=
5.64-1.78= 7.2-6.45=
5-0.41=
學生完成練習后,請幾個學生把自己的演算在黑板上展示出來,再請其他學生對這幾個學生的演算進行評改,并說出評改的依據,直到全班認可通過為止,最后學生根據演算的結果批改自己的作業,改正錯題。通過點撥指導這個環節,給學生試錯和糾錯的機會,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表達、判斷和歸納能力。
第三階段是“當堂訓練”。在學生自學、討論、匯報、嘗試、點評的基礎上,教師要注重對學生自學效果的檢查,及時鞏固學生的自學成果,做到在課堂上留出不少于15分鐘的時間,讓學生獨立完成本節課的練習和作業。
第四階段是“總結收獲”。在課堂教學結構中,總結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課堂教學總結得好,能使所教學的知識得以概括、深化、升華,真正落實教學目標。在總結時,可先由學生根據學習內容,結合教師的板書進行總結、歸納,概括出本課學習的要點,最后由教師補充。例如,教學“小數加減法”時,可這樣總結: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你覺得在計算小數加減法時要注意什么?通過提問式的總結,引導學生歸納小數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的異同點,以及在計算小數加減法時要注意的細節,使學生對本課的學習內容脈絡清晰,可起到系統歸納的效果。
與此同時,我們還建立了“個人精備+集體備課+課堂教學+再次修改”的集體備課模式,制定了“以學為本”的課堂有效教學評價方式。
“個人精備+集體備課+課堂教學+再次修改”的集體備課模式能更好地發揮集體的智慧,培養教師的合作意識和集體創造能力,激發教師個體創新意識和共同探討問題的積極性,提高教師教學的整體水平。首先是“個人精備”,各年級學科組長在開學前將每人的備課任務分配好,主備人于教案使用前一周備好課并以電子教案形式存放于指定文件夾,撰寫的教案包括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準備、課時安排、教學過程設計、課堂小結、作業設計、板書設計等內容,要求做到教學目標明確,如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感目標,要有詳細的教學設計過程。其次是“集體備課”,集體備課要求做到“三定”:定時間(集體備課每周不少于1次)、定內容、定中心發言人。具體做法是:各學科組每次開展集體備課時,組長預先確定主備教師,主備教師根據自己備課時初步形成的教案,將自己對課標、對教材的理解,對學情的了解,對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法的確定,以及課中練習題的選擇、教具的準備、教學步驟的安排、教學小結等一一作出說明,備課組成員根據主備教師的教學設想提出建議,形成“一人主講、眾人補充、質疑、解難、整體突破”的討論形式,最后主備人根據集體討論的建議修改教案。第三步是“課堂教學”,主備人按照修改后的教案上研究課,備課組成員分別從學生的學習狀態5個維度(參與狀態、交往狀態、思維狀態、情緒狀態、生成狀態)和教師的課堂教學行為5個維度(組織能力、注意中心、教學機智、教學態度、教學境界)進行聽評課。最后是“再次修改”,主備人在上完研究課后進行教學反思,內容包括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想法、做法,學生在課內的反應情況以及學生的作業反饋等,同時根據備課組成員提出的修改建議再次完善教案。
做一份好的教案,可以讓老師在教學中游刃有余,顯現出足夠強大的自信。而且對于教案不僅僅是學??己说臉藴手唬粋€優秀的教師,他會在教案中加入自己獨到的見解,而這個獨特的見解會為學生帶來長久的收益。下面就是小編為大家梳理歸納的內容,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案一、聯系生活、復習引入。
1、同學們,我們已經學過了“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誰能說說在我們生活中那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
2、從桌面上拿出自己喜歡的物體,并說說它們的的形狀。
3、摸一摸手中的物體,有什么感受?與同學交流想法。
4、引導學生說出有些物體的一面或幾面是平平的,揭示課題。
二、動手操作,認識圖形。
1、認識長方形。
(1)讓學生動手找出長方形的面(生可以用摸),認識長方形并出示圖形。(電腦出示:從長方體中取下長方形。)
(2)其余生也找找手中物體中的長方形的面,看一看,摸一摸。
2、能不能從其他物體上找到其他的圖形呢?(學生獨立找、小組內找、與教師一起找)。
3、匯報交流,認識正方形、三角形、圓。
(電腦演示)
4、請小朋友仔細觀察,今天我們認識的圖形和過去認識的物體有什么不同?(立體圖、平面圖)
5、用自己的辦法把他們圖形畫下來。
三、聯系實際、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1、出示教材中的交通標志圖讓學生辨認,滲透交通安全教育。
2、在生活中,你在哪兒見過這些平面圖形呢?請同組的同學相互說說。
四、課堂活動。
1、小明和同學們一樣也認識了這些圖形,這是小明利用今天認識的圖形拼成了一幅美麗的圖畫。
(電腦演示)你們能從這幅美麗的圖畫中找出今天學的這些圖形嗎?
2、下面請同學們小組互相合作,利用老師給你們的圖形拼出自己喜歡的漂亮的圖畫,要盡量和小明的不一樣。
五、課堂小結
下面請同學們閉上眼睛,在腦子里想想今天認識的圖形。
六、布置作業
2、在生活中我們到處都可以見到這些圖形,同學們回到家后仔細觀察家里的物體,看看能在哪些物體上找到這些圖形,把你的發現告訴爸爸和媽媽。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案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初步地數、讀、寫100以內的數。
2、初步理解數位的意義,掌握100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它們的大小。
3、初步掌握100以內數的組成。
三、教學重點:
初步正確地數、讀、寫100以內的數,特別注意過九的數。
四、教學難點:
初步理解數位的意義,掌握100以內數的順序。
五、教具準備:
計數器、數字卡片
六、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復習數位表:
“從右邊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呢?第三位呢?(個、十、)對!
“那么怎么樣用計數器表示11?”(指名回答,說一說數位表示的意思)
(二)導入:
“剛才表示的數都是20以內的數,如果是20以上的數又應該怎樣表示呢?誰知道24這樣用計數器表示?”
說一說數的組成。
(學生討論,教師指名回答)
寫作:24讀作:二十四)
(三)新課:
1、想一想應該怎么樣用計數器表示42?(指名回答)
想:42由4個十和2個一組成,所以在十位上撥4,在個位上撥2。
寫作:42讀作:四十二
2、(1)教師撥珠子:十位4顆,個位3顆
“請問珠子表示的數是多少?”(指名回答)
板書:寫作:43
全班齊讀“十位是4,個位是3,所以讀作四十三”
讀作:四十三
3、練習鞏固:
(1)接撥珠子,分別用指名答、開火車答、全班齊答等方式。過九的數:39,49,59,69,79,89,99.
(2)教師讀數,學生聽數并動手寫數,再全班對答案。
(3)同桌2人合作,一人說數,另一個人在聽寫本上寫數,要求寫數和讀數都要寫出來。每人說3個數。
(4)鞏固練習
?1、個位是7,十位是4,這個數是()。
?2、65的6在()位上,表示(),5在()位上,表示()。
?3、一個兩位數,從右邊起第一位是7,第二位是2,這個數是()。
(四)小結:今天我們學習了100以內的讀數和寫數。(板書:讀數、寫數)其實方法和20以內數的讀寫都是一樣的。不知道小朋友們是否都熟練掌握了100以內數的讀寫呢?好我們現在來做練習。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案一、鞏固舊知進行鋪墊
1、口算練習(出示口算題卡)
10+2= 4+10= 13-3= 12-10= 6+10= 10+5= 15-5= 17-10=
[請一兩個學生說一下你是怎樣算的一個十和幾個一合起來是多少,一個十和幾個一中去掉幾個一剩多少]
2、數的組成的練習。
6個十和2個一合起來是多少?8個一和5個十合起來是多少?
46里面有幾個十,幾個一?28里面有幾個一,幾個十?
[通過對已學知識的鞏固達到對新知識進行鋪墊的目的]
二、創設情境
1.利用進行動畫演示:小明要過生日,請了好多同學,媽媽帶小明到商場去買酸奶。
(顯示媽媽領著小明到商場的情景。)售貨員阿姨先拿給媽媽30瓶(顯示30瓶酸奶在左邊),又拿給小明2瓶(顯示2瓶酸奶在右邊),問:誰能提出一個數學問題?
[請學生觀察要買的酸奶,怎樣放的,引導學生看到成排放置,每排10瓶,放了三排,還放了兩瓶]
2.解決30+2。
師生共同解決問題:一共買了多少瓶酸奶?師板演用小棒代替在練習本上寫出算式板書:30+2=32說說是怎樣想的?為什么用加法計算?
[求30和2合起來用加法,依據百以內數的組成:3個十和2個一合起來是32]
3.還可以怎樣列式解決2+30。
教師板書:2+30=
獨立思考后寫在練習本上,發表意見,進行全班交流。
鞏固練習30+3= 6+20= 70+8= 9+40=
4.解決32-2。
教師問:現在我們知道媽媽給小明買了32瓶酸奶,仔細看圖發生了什么事(小明拿走2瓶),還剩多少瓶?請列出算式,學生口答,教師板書:32-2=30。你能告訴大家是怎樣計算的嗎?
指出:為什么要進行減法計算,再依據減法的含義,從32里去掉2,計算32-2的結果,可以依據數的組成知識,32里面有3個十和2個一,去掉2個一還剩3個十,就是30;還可以這樣想: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3個十和2個一加在一起就是32,從32中減去2個一,就剩下3個十即30。
鞏固練習63-3= 57-7= 48-8= 29-9=
[請多個學生說說怎樣算的,新知的強化。讓學生明白整十數加一位數與相應的減法的算理]
三、運用實踐操作,
1.擺一擺,算一算,并說說自己是怎樣算的。
請一名學生在實物展示臺上擺小棒,請其他同學一起按要求擺小棒學生仔細觀察后,提出問題在練習本上寫出相應的算式,并由學生說說是怎樣算的。
先擺5捆,再擺6根(一共有多少根?)
50+6=56 6+50=56
先擺44根,再拿走4根。(還剩下多少根?)
44-4=40
2.填一填連一連
課本做一做第一題填空,個別同學在展示臺上展示,集體訂正。
第二題數學游戲:在課本上連線,在展示臺展示正確者獎勵玉米圖片
3.我當小法官
4+60=46 4+60=64
4個一和6個十合起來是644個一和6個十合起來是46
65-5=60 65-5=6
5個十和7個一合起來是575個十和7個一合起來是75
74-4=? 90+6=?
[出示小兔和小貓他們那分別對應同一道題,結果不同,學生用手勢比劃小兔對還是小貓對,面向全體學生共同參與,出的是學生容易出錯的題,學生在明白算理及仔細觀察對比下選出正確的。最后一組題要求學生自己解答進一步鞏固]
四、解決問題(第43頁的第6題。)
在這里將首先出示一張春天的景進行情景創設,﹙春天到了,老師帶同學們去春游,在出游時出現了一個小問題,需要你們來解決﹚運用多媒體出示課本上兩人對話的場景(有老師3名,學生40名,45瓶礦泉水夠嗎?),看后先進行同桌討論發表自己的意見,說說自己是怎樣想的,會用算式表達的同學,可以列出算式來。請個別學生匯報討論的結果。﹙40+3=4343
五、全課總結:
一、活用信息反饋,靈活生成
數學課堂是由許多靈動的生命體組成的動態過程。教師應直面真實的教學,時時注意學生在課堂中的反饋情況,針對其中有價值的信息合理“打亂”教學節奏,為生成提供條件,演繹不曾預約的課堂精彩。
例如一位教師在教學“乘法交換律”時,師生得出一致結論:兩個數相乘,交換因數的位置,它們的積不變,這叫做乘法交換律。一位學生突然站起來說:“老師,我認為這樣說不夠完美!”“是嗎?你是怎樣想的?”那學生振振有詞地說:“三個數相乘,交換因數的位置,它們的積也不變。如‘3×6×4=6×4×3’。所以‘兩個數’要改成‘三個數’?!痹捯魟偮洌钟幸晃粚W生站起來說:“三個數相乘也不完整,應該說‘四個數相乘,交換因數的位置,它們的積不變?!边@時,又有好幾個學生舉起手來。只見這位教師并不急于進行后續的教學,而是將問題引向深入:“老師為你們敢想敢說的學習態度而高興。那么,乘法交換律究竟怎樣表述比較合適?請同學們在小組里討論?!苯涍^熱烈的討論,不一會兒,學生紛紛舉手。有的說“幾個數相乘”;也有的說“若干個數相乘”;還有的說“一個連乘的式子,隨意交換因數的位置,所得的積不變” ;……這時,教師趁機引導:“書上的乘法交換律和我們自己總結的哪個更好些?為什么?”短暫的沉默之后,學生又紛紛發表意見。生1:“我認為書上的寫起來簡單,記起來好記?!鄙?:“書上記起來雖然方便,但用的時候受到限制,我還是喜歡我們自己的。”事實上,書上的是乘法交換律的基本定律,學生討論的是它的應用和推廣。 雖然這節課在此處花了很多時間,但卻是值得的。因為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而且對于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批判性思維是非常有幫助的。
二、尊重學習需求,機智生成
當我們把教學看做是師生雙方共同探討新知、課程內容持續生成的時候,它需要教師在課程預先設計的基礎上,循著學生思維的起伏、情感的波瀾隨時地調整教學環節。
以“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為例,課前預設為教學完畢后學生完成相應的練習。但當我教學完加法交換律時就出現了意想不到的事情:師:“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加法交換律。對于加法交換律你還有什么要說的嗎?”生:“對于加法交換律我已經明白了。我想問四則運算中的減法、乘法和除法也會和加法一樣有交換律嗎?”話音剛落,教室里立刻沸騰起來,有的說都有,有的說乘法有……師:“到底有沒有?請同學們在小組里討論并舉例來證明你的想法。”
面對這樣的場面教師調整了課前的預設,順應了學生的探究欲望和學習需求,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學生在舉例驗證過程中發現:在減法和除法中沒有這條定律,乘法也有像加法那樣的定律。反思這一意外的收獲,正是因為教師及時調整教案的預設,滿足了學生的學習欲望,學生感受到探索和發現的樂趣,獲得了成功的體驗。更重要的是,學生在探索中不知不覺地獲取了學習這類數學知識的方法,為他們今后自己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這種體驗比僅僅懂得加法交換律要有價值得多!
三、把握意外分歧,追求生成
學生是有差異的,所以在數學學習過程中他們的參與、認識、體驗也不一樣。在開放的課堂里,學生敢于發表自己的觀點,這樣常常會造成意見分歧,但分歧何嘗不是一種可貴的教學資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