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27 11:18:1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心理分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心理分析似乎成了美國人絕好的擋箭牌。一些對自己不想做、礙于情面而難以開口拒絕的事,只要借著“心理分析醫生叫我不要這樣做”一句話,聽者就無不為之禁若寒蟬了。
未擺脫弗洛伊德的模式:心理分析這門學科,自其鼻祖弗洛伊德創建后,到目前得到了迅速發展,再加上五花八門的治療方法,使心理分析在美國蔚然成風。時至今日,美國心理學家論及治療方法時,雖支派林立,各有側重,有的甚至與弗洛伊德初創的心理分析學說觀點大相徑庭,但其基本理論和治療原則,仍未擺脫弗洛伊德的模式。如在治療方法上,大多是以誘導回憶法,找出客觀與主觀意識間的病理關系,雖然也治療恐懼癥、沮喪等,但均不投以藥物。
城市人壓力沉重:心理分析以現代科學文明的形式存在于美國社會,而美國的社會方式勝似一副強效激活劑,使心理分析這一行業在其上層社會如日中天。在美國各大城市中,人們承受著工作、事業、家庭等各種沉重的壓力,生活極其緊張,而由各種壓力帶來的焦慮、煩躁和沮喪等,又不可能常打電話向親友等傾訴,因為他人的時間也極其寶貴,不容侵占,因此,下層社會的人往往跑到酒吧去買醉,或以吸毒排解憂愁,而中產階級或上層社會的人士若非癮君子,則往往花錢找個心理分析醫生,長年累月地對著這位職業傾聽者,訴說自己的經歷、身世和各種煩惱,以求得到對方的勸導與安慰,維持自己平衡的心態。
分析患者心理狀態的方法
掌握一般情況:了解患者的年齡、職業、經濟條件、文化程度等。例如掌握患者突然閉經是由于高考,工作緊張,生活壓力大等原因引起高度疲勞的結果,便可對癥處理。
家庭背景分析調查:包括患者在家中的地位,與家庭成員的關系及家屬對患者的態度等。如果患者情緒波動起伏是受其親屬所左右,就首先做好親屬的工作,以便從根本上穩定患者的情緒。
健康狀況分析:了解患者的健康史、對疾病認識的態度、體質強弱等可使患者在相似嚴重程度的疾病中產生截然不同的心理反應。
患者情緒的判斷:患者的面容、神態、語調、姿勢等可反映其情緒,但個體差異使患者的焦慮、緊張度與疾病的嚴重程度并不成正比。
婦科門診患者的心理狀態
急躁不安、挑選醫生型:多見于一些病程較長,自我認為病情較復雜的候診患者,常表現為坐立不安或來回踱步,認為別人診療時占用她的時間,不斷地詢問就診號碼,圍觀醫生診斷,遇到與自己類似的患者又急于知道結果,往往喜歡“偷聽”或“偷看”診治過程,以探聽醫術是否高明。他們特別愿意找高年資的醫師就診,懷疑年輕醫師的醫術,害怕男醫師診療。
憂郁、多疑型:多見于一些中年或更年期的患者。中年是個應激時期,體力和心理穩態常趨向紊亂,面臨的問題多、負擔重,又是許多疾病的好發年齡,常對多項檢查顧慮重重。擔心患病后給家庭、工作帶來許多困難和損失,牽掛父母和子女的撫養及自己是否成為配偶的累贅等一系列問題而憂心忡忡。
緊張、羞怯型:多見于大齡青年或未婚先孕的人工流產者,她們多因職業、經濟、學習工作任務過重、夫妻不和及社會因素等不能正常懷孕生育。常害怕刮宮術的疼痛、怕出血多或并發癥等,特別是未婚先孕者,擔心被熟人發現,通常是自身緊張和難為情的心理,不能很好地配合手術。
焦慮、恐懼型:常見一些急、重癥患者,他們是由正常的社會角色意外地進入危重患者角色,且起病突然,發展迅速、病勢兇險,患者缺乏足夠的思想準備、受病痛和死亡的威脅,以及未安排好工作和家庭生活常出現極度的焦慮不安與恐懼,迫切渴望得到有經驗的醫師治療。
自卑心理:多為性病患者,早期癥狀因羞愧而諱疾忌醫。癥狀加重時因恐懼而到醫院治療,怕受到醫務人員的歧視,擔心朋友、同事知道后受冷落,擔心今后的生育問題等。
心理護理
基本原則:①先重后輕,先急后緩。②根據心理特點,有的放矢地解除心理障礙。③了解病情變化、治療過程、效果,對患者作出適當的解釋或預告。④開導和勸慰。⑤衛生知識的宣教。
實施:①對急躁候診患者,護士要主動迎接和引導、和藹地詢問患者就診目的和癥狀,組織有秩序的候診,同時要保持環境安靜,以提高診治效率。②要關心患者,主動和患者交談,了解憂郁的原因。有針對性地向患者講解疾病發展的原因、治療方法和預防保健知識,使之獲得自我保健和疾病轉歸的信息,從而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③患者精神上的鼓勵,用堅定而又體貼的言語讓患者的情緒穩定下來,使之相信醫生的醫術。④求醫心切,渴望得到盡快有效地搶救和治療,以挽救生命,護士必須富于高度的責任感和同情心,急患者和家屬之所急,時時處處體現出積極主動和認真負責的態度,言語要溫和,耐心地解釋各種檢查的必要性和注意事項。⑤介紹病情的可治性和預防的必要性講明某些性病與生殖器有密切聯系特別強調疾病的傳播途徑及不正常的引起的性病給個人、家庭和社會帶來的痛苦和危害性說明禁止不正當的和樹立良好的道德風尚的必要性。
關鍵詞:聲樂演唱 緊張心理 情感心理 個性心理
心理狀態是指人們在一段時間內體現的心理活動水平。這些心理活動是人對內外環境因素作用的反映。心理活動是以客觀現實為基礎,例如:觸景生情就充分體現了心理活動的客觀性。另外,心理活動還具有其主觀的一面。人與人之間由于生長環境、社會閱歷、受教育程度、性格特征的不同,對外界事物的感受和領悟存在一定的差距。對于演唱者來說,他們在演唱時除了要發揮出其科學美妙的聲音,還必須通過他們的耳朵對自己的聲音進行檢驗,再通過大腦來判斷是否正確,以便及時進行調整。演唱時自身的反應和外界的反應是同時存在的。如果演唱者在演唱時沒有外界的刺激,那么演唱者心理反應的強度就會明顯減弱。從心理學的角度出發,心理反應可分為三種類型,即常態反應、偏離常態反應和變態反應。常態反應就是指人們能夠適應的環境,人們在這個環境中能夠保持正常狀態。在這個狀態下,演唱者演唱時會發揮出正常的水平。所謂偏離常態反應是指能夠完成相應的活動,對于演唱者而言,可能沒有完全發揮出其正常的水平,會表現出緊張,在音準、音色等方面可能出現問題。當人們出現消極情緒時,首先會影響到人的心臟和血管,這對于人體高級神經控制的歌唱藝術來說是十分有害的。所謂變態反應就是指人們完全不能適應此環境,完全喪失了對外界反應的能力。
一、緊張心理
(一)在聲樂演唱中引起緊張心理的因素
1.演唱者對演唱技巧掌握不好導致心理緊張。沒有經過正規訓練的演唱者演唱時靠的是激情和天賦,而經過正規訓練的演唱者的演唱與前者是完全不同的,在歌唱心理方面有著微妙的變化。對初學者而言,登臺演唱較為依賴演唱技巧的熟練程度,此時初學者的技巧往往不是很成熟,這樣就給演唱者帶來了一定的心理負擔,隨著演唱技巧的成熟,其緊張心理也會慢慢減少。
2.學習方法不當同樣會導致心理緊張。學生在學習聲樂演唱時,都比較重視發聲練習,忽略了將演唱技巧與歌唱相結合,這種現象往往出現于初學階段。學生對演唱技巧的練習往往將重點放在練聲或者某些句子的練習上,沒有完整地訓練整首歌曲,導致心理較虛,因此,在演唱時表現得很緊張。
3.演唱并不僅僅是一項練聲運動,它也是一項全身性的協調運動。唱歌技能、技巧的發揮和心理的變化往往受到身體健康狀況的影響,例如,聲帶疲勞、感冒、嗓子發炎等都會導致演唱者的水平不能夠正常發揮出來,從而引起演唱者的心理緊張。
綜上所述,演唱者在演唱時出現緊張情緒,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要想克服這種過于緊張的心理,必須尋找相應的解決方法,對癥下藥。
(二)消除聲樂演唱中緊張心理的相應措施
1.練就扎實的基本功。熟練的演唱技巧和輕松自如的演唱,是表現作品的基本要求,也是防止過分緊張心理的保證。實踐證明,只有掌握了熟練的技巧,演唱者才能信心百倍、輕松自如地進行聲情并茂的演唱。然而,這種熟練的技巧必須來自于長期的基本功練習,包括情、氣、聲、字、腔、潤、味、形等,這是聲樂演唱的要素,缺一不可。而其中任何一項技能的練習都需要長時間的磨練。只有日積月累練就扎實的基本功,才是獲得成功演唱的根本途徑。
2.做好充分的準備。演唱者在演唱前要對歌曲做一番認真細致的研究,全面理解和掌握歌曲的內容和表現形式,做到胸有成竹。(1)對歌曲要有足夠的練習時間,要認真地、一絲不茍地對待每一個音符,熟悉旋律,注意音準、節奏、速度,并反復加以練習,以確保準確無誤。(2)要背熟歌詞,將它牢記在心,爭取達到不假思索便能脫口而出的程度,再進一步理解歌詞的內涵以及要表現的思想感情,以便對歌曲情緒進行準確的演繹。(3)要合好伴奏,伴奏不僅能豐富和聲效果,烘托音樂氣氛,而且能激發演唱者的演唱情緒。另外,在確定演唱曲目時,切不可一味地追求大曲目、高難度,而要根據自己的嗓音特點、演唱風格及演唱能力選擇易于把握和演唱的歌曲。
3.豐富的演出經驗。人們對于自己從未從事過的實踐活動都會有一種本能的生疏感,容易產生緊張情緒,而對于自己熟知的活動則能輕松自如地對待和完成。舞臺演唱同樣如此。因而,演唱者要積極參與各種演出活動和比賽,認真對待。不管演唱成功與否,只要認真參與,都能從中獲得一些經驗或教訓,給以后的演出帶來幫助。另外,在練習過程中,演唱者也可以有針對性、有意識地為自己創造一些模擬環境。比如,在親朋好友面前進行非正式的演唱、常去正規舞臺走臺等。通過這些經歷,演唱者逐漸習慣舞臺,習慣面對觀眾,慢慢積累演唱的經驗,從而消除正式演出時的緊張心理。
二、情感心理
(一)情感心理在聲樂演唱中的作用
1.情感心理對聲樂演唱起著調節行動的作用。情感心理主要對音樂感覺、音色、視覺感覺進行調節。(1)對音樂感覺的調節。演唱者要演唱時,要用激動、興奮的感覺,或者是用愉悅的、悲傷的感覺去演唱。在演唱中融入這些情感有助于打動聽眾,如果沒有這些情感,那么此演唱是失敗的。例如,《Tears For Children》這首歌曲,它是一首公益歌曲,這首歌曲象征著災難過后,愛和溫暖無處不在,演唱的目的就是要用歌曲來感動自己、感動他人。(2)對恰當音色的調節。無論是在演唱,還是在朗誦時,都會遇到音色控制問題。音色控制受情感的影響,音色是隨著情感變化而變化的。例如,在演唱《黃河怨》中的“寶貝啊,你死得這樣慘!”時,演唱者應用哭訴的、暗淡的音色表達特定的情感,而不能用明亮的音色來進行演唱。(3)對視覺感覺的調節。一般情況下,演唱者在表達感情之前,都是先進入想象界面,將情感轉化為畫面,這些畫面應與所要表達的情感有密切關系。正因為如此,聽眾也能產生同樣的情感。例如,要演唱《我的祖國》時,首先在頭腦中繪制一幅畫,將“一條大河”“兩岸稻花”“家”等的具置定位好,然后再把“姑娘”“小伙”對祖國的情感描繪清楚,最后用歌聲將此歌曲的意義表現出來。
2.信號功能。情感的各種表現都有一定的信號意義,通過表情將其表現出來。聲樂演唱不僅是聽覺藝術,還是視覺藝術,要求演唱者通過肢體語言傳情達意,將其身體曲線的藝術造型表現出來。本文主要從面部表情動作、體態動作、手勢動作進行分析。(1)面部表情動作。面部表情主要通過眼、眉、面部肌肉、嘴的變化來反映。例如,《忐忑》這首歌曲,演唱者主要是運用了面部表情來充實歌曲,龔琳娜就是運用眼神、眉毛、臉部肌肉來將這首歌演唱出來,這也是這首歌曲很難翻唱的原因所在。(2)體態動作。演唱者在演唱時所表現的體態動作都是演唱者真實情感的再現。例如,驕傲、自豪等情感可以通過挺拔體態來表現。(3)手勢動作。手勢動作也是演唱時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其主要由雙手的高低、對稱與不對稱、屈伸等各種形式來表現。一般情況下,在一首歌曲的最后,演唱者都會擺出一種動作來表現出其風度和氣質。
(二)情感心理如何從聲樂演唱中表現出來
1.充分了解作品的創作背景,對作品的內容有深入的了解。每個音樂、每首歌曲都有其創作背景,都凝聚著創作者特殊的情感。影響演唱者表現作品情感的因素有很多,例如,生活閱歷的不同。在這種情況下,即使有些作品有著固定的藝術形式、能夠預先提供作品所要表達的情感,演唱者掌握了這種藝術形式的技巧,但是由于演唱者的生活閱歷有限,也不能將作品原始的情感完全表現出來。
2.深入理解歌詞,從而將作品的情感表現出來。歌詞是歌曲中的一個主要組成部分,歌詞與旋律有機結合,能夠體現出歌曲的情感。演唱者演唱時要深入理解歌詞,領悟其中的內在情感,這樣才能在演唱時將此情感表現出來。例如,《玫瑰三愿》的開頭一段“玫瑰花,爛開在碧欄桿下”,歌詞所塑造的形象是一叢開放在碧欄桿下的小小的玫瑰花,美麗、嬌弱、纖柔,有美好的愿望,但又缺乏自我保護能力。演唱時的速度稍慢、力度中弱,要用比較纏綿、清晰的聲音和同情的、憐惜的語調來表現它。一首獨唱曲還經常在幾個樂段中陸續表現出不同的意境,演唱者要抓住這些不同的環境特征來進行不同的情感處理,只有這樣,才能準確地表達出作品所想要塑造的人物形象及其內心的情感狀態。
3.曲調。每個音符都是一個個體,發揮著其應有的作用。聲樂演唱如果在多種模式的作用下達到結構一致――異質同構,就能夠激發其作品的情感。例如,《我愛你,塞北的雪》,這首歌曲通過欣賞旋律,仿佛看到了潔白的雪花飄飄灑灑落到了北國大地,一片銀裝素裹。演唱時優美的歌聲,飽含深情的發聲,仿佛演唱者能把自己和聽者置于白雪的世界中,這樣的音樂作品,凈化了彼此的心靈,培養了高尚的情操,產生了深刻的共鳴――異質同構。
在聲樂演唱中,在注重演唱技巧的同時,也要注重情感的作用。也就是說,演唱者在提高自身專業素質的同時,投入真實情感,使聽眾產生共鳴,這樣的演唱才能夠打動人。
三、個性心理
(一)聲樂演唱個性心理特征
1.聲樂演唱個性的傾向性。個性傾向性是推動人們進行活動的動力系統,是個性結構中最活躍的因素,它決定著人們對周圍世界認識、態度的選擇和趨向。對于演唱者而言,對音樂的理想和信念的選擇,使得他對作品的理解有著自己的傾向性,這決定了演唱者的演唱追求。
2.演唱個性的穩定性。一位演唱者偶爾唱幾首歌曲,并不能說明其演唱個性,只有經常對唱歌感興趣,對此問題積極關注,才能說明其對此類作品的個性穩定性。演唱個性的穩定和演唱個性的可變性是對立統一的,因此,演唱個性的穩定性是相對而言的。
3.演唱個性的獨特性。每一位演唱者的演唱心理狀態總帶有其個性的色彩。由于演唱者的閱歷不同,其在擁有共同的特征的同時,還具有其個體不同的心理特征。演唱個性的獨特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1)在相同的情景狀況下,不同個性的演唱者具有不同的心理狀態,面對演唱時出現的問題會采取不同的行動。(2)同樣的心理狀態,在不同個性的演唱者身上會表現不同。
(二)演唱者自身因素促使演唱個性心理發展
演唱者自身因素主要指動機、興趣和信念,這三個因素能夠促使演唱個性心理的完美發展。
1.演唱動機。動機就是指為了實現某個目的而行動的原因。對于演唱者而言,演唱動機就是指在作品和聽眾的激勵下,引發的一種心理活動傾向。人們表達思想和情感的有效方式之一就是歌唱,用歌聲表達出自己的情感,同時也激發聽眾的情感,帶給人們一種美的享受。當然這是演唱者演唱的最終目的,并不是所有的演唱者演唱歌曲時都能夠達到此目的,這需要演唱者對作品有深刻的理解和共鳴,需要他能夠將作品所要表達的情感全部表達出來,而這與演唱者的動機有著密切關系。一名演唱者若想成為一名造詣很深的歌唱家,必須具有持之以恒的動機。動機是在需要的環境下產生的。對于演唱者而言,演唱動機是在演唱需要的基礎上產生的。另外,歌唱的刺激也是產生歌唱動機的另一因素。事實上,演唱者在培養良好的演唱動機之前,必須有良好的學習動機。
2.演唱興趣。興趣是做好一切的源泉。就演唱者而言,演唱興趣就是演唱者在積極探究演唱時,對歌唱的認識傾向。這種認識傾向使人對演唱及與之相關的事物優先注意,并有了強烈、明顯的指向性和探究性。演唱者對于聲樂表演深入地了解,對此演唱對象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去研究它、領會它、掌握它,使歌唱興趣這一心理因素對歌唱行為產生積極的能動作用。興趣的持久性主要指興趣的穩定程度。興趣的穩定性,對一個演唱者的學習、實踐都很重要,只有穩定的興趣,才能促使演唱者長期、系統地學習聲樂基礎知識,堅持到底,并取得最后成功。興趣的這些品質使得演唱者在演唱行為發生時反作用于其本身,對演唱者演唱個性的完善發展起了積極的作用。歌唱興趣的存在與否、其強烈的程度直接影響著歌唱者的演唱狀態、積極興奮程度。這確實是值得演唱者重視的一個問題。
3.演唱信念。信念是人們生活的精神支柱,只有堅定信念的人,才能取得勝利。作為一個演唱者,演唱信念的存在對其一生的演唱起著無法估量的作用。在聲樂的學習中有一項獨特的學習內容――建造樂器,而這個建造樂器的過程對于絕大多數聲樂學習者來說是枯燥的。有些人為了實現唱好歌的愿望奮斗一生,最終成為了一個具有堅定信念的演唱者。演唱信念促進了演唱個性朝著積極性、吃苦耐勞精神、創造性的方向發展。
結語
聲樂演唱者的心理因素會隨著閱歷的不斷增多而不斷加強。聲樂學習和演唱的全過程離不開心理各方面的控制。在聲樂的演唱過程中,演唱者不應只注重技巧的練習,還要注重其演唱時出現的心理因素。演唱者在具有成熟的演唱技巧的同時,再加上擁有較強的心理素質,那么其演唱就會成功。
參考文獻:
[1]廖乃雄.音樂教學法[M].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09.
[2]汪雁. 聲樂教學及實踐中的心理調適[J].邊疆經濟與文化, 2007(8) .
[3]王容. 聲樂演唱中的心理障礙及其克服[J]. 株洲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2005(3) .
[4]于麗文. 心理因素對演唱的影響[J]. 音樂生活, 2009(6) .
[5]胡海. 聲樂演唱中必須注重情感的表達[J]. 作家, 2009(4) .
[6]李源. 聲樂演唱的心理素質及培養[J]. 宿州學院學報, 2005(3)
[7]殷占鋒. 歌唱心理在演唱和教學中的作用[J]. 教育革新, 2009(6) .
[8]趙麗娟. 淺析聲樂演唱者的心理素質[J]. 藝術教育, 2009 (9) .
1 心肌梗死患者心理特征分析
由于年齡、文化水平、家庭背景、社會環境、病情輕重程度等因素的不同。在疾病的不同時期患者所表現出來的心理狀態不一樣,概括起來大致有如下幾種類型。
1.1 焦慮、恐懼心理 多見于發病初期,原因有:①心肌梗死患者住院后大多住監護室或重危室。病室內的各種搶救器械及醫護人員嚴肅認真的表情都易造成患者的恐懼心理;部分患者對醫生查房時的言語舉止非常重視,試圖從醫護人員的表情、姿勢、行為中來揣測自己疾病的輕重程度及后果;個別患者耳聞目睹周圍發生了因心肌梗死猝死者、擔心有朝一日自己也會這樣,為此夜不能眠,茶飯不進,甚至草木皆兵,稍有不適便有大禍臨頭之感;②心肌梗死發作時有胸悶、胸痛、瀕死感,加上經濟原因,亦使患者顧慮重重,大多數患者有此類型心理表現。
1.2 否認心理 多發生在患者經搶救后病情好轉,急性期癥狀初步控制時期,患者表現為否認有病或認為自己病情很輕,無需住院治療,由于患者不配合治療護理,往往造成心肌梗死多發或病情加重。此種心理以無冠心病史者多見。
1.3 憂郁心理 一般在病情平穩后出現。造成這種心理的原因有:①家庭矛盾、人際關系不融洽等導致精神抑郁;②部分患者對治療失去信心,認為心臟病難以治愈,即使臨床癥狀改善也是暫時性的,隨時可能復發,以后工作、生活難以正常進行,失去了社會價值,尤其是見到同室多次住院的心臟患者,對治療更是大失所望,情緒消沉,精神頹唐。此心理以女患者多見。
1.4 依賴心理 多見于疾病的恢復期。這些患者平素自信心很強,很有主見,一旦進入患者的角色后,由于熟悉和習慣監護病房的環境,并且生命安全有了較大的保障,加之受到親人及周圍同志的特別照顧,自己則有意無意地變得軟弱無力,對事物缺乏主見,對自己日常行為自信心不足。此類型多見于曾在領導崗位上工作及家庭條件優越者。
2 心理護理措施
2.1 護理焦慮恐懼型患者時,護理人員首先要應用語言交流技巧,注意語言的規范性、禮貌性、安慰性及道德性,使患者對醫護人員產生信任感。再輔以非語言交流技巧配合。如衣帽整潔、態度和藹,生活護理周到,做各項治療護理操作時要輕、穩、準、好,忙而不亂,從而增加患者安全感。在護理此類患者時切忌竊竊私語或表現出緊張神情,以免增加患者的心理壓力;同時請那些恢復得較好的心肌梗死患者進行現身說法,協助做好思想工作;對于因經濟原因影響情緒者,則積極和患者家屬及單位取得聯系。使其能夠保證經濟不脫節,以解除患者的后顧之憂。通過這些措施.以減少或消除患者的焦慮和恐懼。使其情緒穩定,配合治療。
2.2 對有否認心理的患者,筆者主要采取引導的方法。結合患者的病情,深入淺出地講解疾病的發生發展過程的有關知識,告之其盡管自我無感覺,但心電圖、生化檢驗尚未正常,
心臟病理改變依然存在,活動不能操之過急,必須循序漸進、遵照醫囑、不間斷服藥,否則不利于疾病的恢復,通過循循善誘,使患者認識到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的重要性。
2.3 護理憂郁心理的患者時,護理人員首先要有同情心,從多方面關心患者,增加與患者交流的機會,使患者在有意無意間吐露心中的不快,然后根據不同情況采取相應的措施,如對治療失去信心,怕影響生活、工作者。在患者入院時應根據病情輕重和入院次數不同安排病室,以免患者之間無益的交流,并告訴其良好的情緒可以促進疾病的康復,而康復后只要注意飲食有節,起居如常。適當服藥和鍛煉,不至于影響正常工作生活;對于家庭人際關系不和者,則幫助其找出癥結進行勸解、安慰,并主動與家屬聯系,讓其了解情緒對心臟生理、病理的影響,使其采取積極態度,給予患者心理支持。
在臨床護理工作中,通過對腦血管疾病所引起偏癱患者的觀察,這些病人在患病后因肢體功能障礙,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可導致這些病人有著不同的特殊心理需要和不良的心理反應。不良的心理狀態是影響疾病轉歸的重要因素,所以除了做好病人的藥物治療與基礎護理外,還必須做好心理護理,分析產生不良心理反應的因素,滿足患者的心理需要,使患者在良好的心境中更好地配合治療與護理,提高患者的康復率。
1 不良心理狀態的分析
1.1 共性的不良心理狀態:腦血管意外病人都是從一個運動自如的狀態突然致病,如在工作崗位上突然發生偏癱,日常生活不能自理,此時都可出現一個共性的心理狀態,沉悶不語,煩躁多慮,痛苦失望,傷心流淚,悲觀厭世。
1.2 差異性的不良心理狀態:由于職業、文化水平、社會地位的差異,而出現不同的不良心理反應,大約可分為以下三種類型:
1.2.1 較有知識或修養的患者:思想上出現的最大痛苦是癱瘓在床,今后不能在回到工作崗位上,感到既將被社會拋棄,可能憂心忡忡、焦慮不安。這些有修養的人,雖然情緒不善于外露,內心卻相當苦悶,對干部和教師而言,探望者較多,還可從探視者中帶來精神及情緒上的波動,病人希望醫護人員能對病情作出詳細的講解及康復指導。
1.2.2 農村老年患者:性格固執,適應力差,反應遲鈍,患病后擔心子女為承擔醫療費用而爭吵、扯皮。生活上不能自理給子女增加麻煩,甚至成為累贅。為此擔憂焦慮,今后不能再參加勞動,連自己都不能養活而感到絕望,拒絕治療及絕食,甚至產生輕生惡念。
1.2.3 下崗職工及退休人員:對突然發病心理承受壓力很大,擔心患病給經濟、婚姻、家庭等方面帶來不良影響。感到對子女沒盡到責任,埋怨命運為什么對自己如此殘酷,對疾病似懂非懂,常悄悄節制飲食、飲水,強忍大小便,免得多添麻煩等,表現出悲觀、失望、焦慮、多思、恐懼的心理。
2 做好心理護理
2.1 共性不良心理反應的心理護理:護理人員要以和藹可親、熱情耐心、細致周到的態度,經常出現在患者的病床旁,同情和體諒他們的身心痛苦,使患者多與護理人員交談,相互溝通感情,讓他們體會到護士是熱情真誠的,能為他們解除痛苦而得到安全感,從而改變或緩解他們沉悶不語、煩躁不安的情緒。在交談中用一些鼓勵性的語言來調動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尊重患者的人格,并具有親切感,在治療操作時,根據他們的年齡、職業、習慣,恰當親切的稱呼他們,使他覺得與我們護理人員沒有距離,取得患者的信賴,從被動鍛煉逐漸到自覺鍛煉。此病由于病程較長,患者對治療及功能恢復失去信心,護士可介紹一些病例,經治療和鍛煉后日常生活能自理,能進行適當運動和參加輕微勞動,現身說法,建立信心和決心,使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狀態,接受治療及護理,以利早日康復。
2.2 差異性的不良心理狀態,進行針對性的心理護理
2.2.1 有修養的患者雖存在不良心理反應,但不外露,我們應當主動與家屬及單位聯系,要求他們能支持及配合,一起來解決患者的思想顧慮。同時在情況允許下,多探視,聊一聊單位的工作和生活,讓他們感到沒有離開同事們,并針對疾病急性期、恢復期完整的進行康復宣教,使他們正確認識疾病、對待疾病,安心接受治療與康復訓練。
2.2.2 農村老人:首先要做好子女家屬的工作,病老生死是自然法則,不能回避。作為家屬在親人病重時要給予關心愛護,子女負擔老人的一切是應盡義務。護士要用親切安慰、規勸的語言多與老人攀談,給予生活上的照顧,使病人及家屬都感到護士雖不是親人卻勝似親人,親屬就更不應該嫌棄老人,讓患者在病痛中得到溫暖,從而樹立生活的信心。
【關鍵詞】孕產婦;分娩;心理分析;心理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4)04-0230-02
絕大多數的產婦在分娩中會產生恐懼、擔憂等不良情緒,這些不良心理因素的存在往往會影響產婦生產的進展,導致難產的發生率以及剖宮產率增高。同時,也會相應地加大新生兒的窒息率和孕婦的產后出血率。所以,為減少不良心理因素對產程的影響,選擇2010年~2013年我院收治的分娩孕婦200例進行心理分析,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0年~2013年期間來院就診的孕婦200例,年齡22~43歲;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兩組,每組100例;對試驗組孕婦的心理狀況及精神狀態進行詳細地調查、記錄,根據不同的心理狀態進行不同的心理治療,對照組按常規的產程觀察方法進行護理,然后將各組的自然分娩率、剖宮產率、陰道助產率、產后出血發生率等進行詳細記錄[1]。
1.2 心理分析
1.2.1緊張恐懼的心理 由于臨產前產婦的心理十分復雜,對分娩過程本身是否安全也很緊張,有的初產婦對分娩過程不太了解,對宮縮疼痛不能忍受,加上環境陌生,會產生恐懼心理,甚至大喊大叫,消耗過多的體力能量,造成宮縮乏力,產程過長,或缺氧,血壓升高,甚至危及母嬰生命。
1.2.2 煩躁不安的心理 由于傳統觀念的影響,產婦在忍受陣發性宮縮疼痛的同時,一方面期待著盡快結束分娩,另一方面對自己能否平安順利的分娩,感到憂心忡忡和煩躁不安。
1.2.3 擔心、不信任心理
目前提倡優生優育,絕大多數婦女終生只分娩一次,他們擔心分娩過程中母兒是否安全,醫務人員是否有較高的醫療技術水平,擔心發生難產及產后大出血。
1.3 心理護理
產婦的情緒穩定,精神放松,體力充足,可縮短產程,降低剖宮產率,促進自然分娩[2]。根據產婦不同的心態及分娩的不同階段,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護理。首先,醫務人員要儀表端莊,態度親切和藹,動作輕巧柔和,像親人一樣關心、體貼產婦。保持產房空氣新鮮,護理過程中做到“四輕”,創造一個良好的休息環境。
1.3.1第一產程心理護理 助產人員對產婦的心理護理非常重要,在進行護理過程中,通過親切交談,了解她們的思想狀況,了解她們對妊娠分娩生理常識的掌握情況,以便在分娩過程中有針對性地進行護理。對吵鬧不安的產婦,要更加熱情,細心,耐心地照護和安慰,并激發其對美好未來的追求。指導做深呼吸,指導或幫助按摩下腹部及腰骶部,以減輕癥狀,避免過多地消耗體力。鼓勵產婦利用宮縮的間歇時間,少量多次進食易消化營養豐富的食物,供給足夠的飲水,以保證分娩時有充沛的精力和體力。若助產人員以理解的態度做好周全的服務,如擦汗、喂水、撫摸等,產婦就會消除恐懼心理,樹立堅定信念,配合醫護人員,安全進入第二產程。
1.3.2 第二產程心理護理 助產人員要更加和顏悅色,忙而不亂,熟練果斷,同時不斷給予精神上的安慰與解釋,給產婦安全的感覺,再加上行之有效的助產操作,鼓勵和指導產婦在宮縮時屏氣,以增加腹壓,促進胎兒下降至娩出。宮縮間歇時,全身肌肉放松,安靜休息,等待下次宮縮時再做屏氣。每次宮縮時都要鼓勵產婦,給產婦信心,使產婦對我們更加信賴。以取得密切配合,保證胎兒順利娩出。
1.3.3 第三產程心理護理胎兒娩出后,可引起情緒激動,表現為沮喪或興奮,這兩種情況可直接通過大腦皮層,影響其對子宮收縮的調節,導致宮縮乏力而大出血。此期,一方面給予子宮收縮劑加強宮縮,預防產后出血的發生。另一方面對產婦進行安慰,囑其不要過分激動,從而避免因情緒波動而導致產后出血。
2 結果
2.1 兩組分娩方式比較觀察組的自然分娩率高于對照組。而剖宮產率和經陰道助產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2.2 兩組產后2 h出血量比較觀察組產后2 h出血量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2.3 兩組新生兒窒息率比較觀察組新生兒窒息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本研究通過分娩期心理干預助產,明顯增強了產婦對分娩的認識,使其對分娩的恐懼感降低,減輕其焦慮,緊張等心理情緒,使其在產程中積極配合,從而有效提高自然分娩率,減少了剖宮產率,陰道助產率,產后出血量顯著減少,新生兒窒息率明顯降低,更重要的是分娩期心理干預助產,使孕婦及家屬對我們的工作滿意度明顯提高,進一步提高我院產科的形象,有較大的臨床意義,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關鍵詞】計劃生育手術;心理分析;護理
計劃生育是我國基本國策之一,計劃生育的主要目的是提倡晚婚晚育,少生優生,從而實現人口增長的控制,隨著計劃生育工作在我國深入推進,計劃生育手術成為了計劃生育的重要方法,且取得了非常好的臨床效果[1]。計劃生育手術主要包括了宮內節育器的安置和取出、人工流產術以及輸卵管結扎術、中期妊娠引產術以及人工終止妊娠術等,且主要以育齡婦女為主,隨著醫學技術的進步,手術的風險和難度較之以前也有很大程度的控制,但仍然無法徹底避免術后疼痛和并發癥,給女性健康帶來較大的影響,為此,加強計劃生育手術患者的心理護理是當前非常重要的工作之一?,F結合我院124例行計劃生育手術患者的相關情況進行分析,有關情況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
從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行計劃生育手術患者中選取124例,患者年齡在22-45歲之間,平均年齡為(29.5±0.5)歲;已婚57例,占總人數的45.97%,未婚67例,占總人數的54.03%。54例患者學歷在高中以上,44例為初中學歷,26例小學學歷;主要手術類型分別為:3例輸卵管結扎術,58例宮內節育器的安置和取出,11例中期妊娠引產術,52例人工流產術;124例受術者均順利完成加計劃生育手術。
2心理分析及護理
2.1術前心理分析及護理
2.1.1抵觸情緒大部分接受計劃生育手術婦女均是經過較長時間動員而來的,這使得大部分患者的情緒非常低落,甚至可以說是滿腹怨言,抵觸情緒非常濃厚。在患者住院后,護理人員應第一時間積極主動地為患者講解我國計劃生育的主要目的,使她們能夠真正認識到計劃生育手術的重要性,確?;颊叩呢撁媲榫w得到緩解,進而配合積極主動地接受手術。經過有效的疏導,本組資料中124例患者的抵觸情緒均得到了很好的緩解。
2.1.2緊張及恐懼相對而言,計劃生育手術婦女的知識水平多較低,無論是在自我保護還是計劃生育方面的知識均非常缺乏,當面對手術時,非常擔心因手術而無法再次懷孕或出現術后后遺癥,對將來的生活造成影響,為此,患者多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擔憂和恐懼情緒。護理人員需通過有效的溝通交流,幫助患者掌握手術的相關知識,在交流的過程中,護理人員必須保持文明禮貌的用語,以耐心的態度解答婦女的疑惑,使護患之間的信任感、安全感得到進一步提高。
2.2術中心理分析及護理大部分患者做好心理準備后,但當進入手術室后,聞著手術室的味道,聽到手術器械的聲響以及面對陌生的空間,心理的恐懼逐漸被放大,不少患者出現了面色蒼白、語言增多、心率加快等癥狀。護理人員應當陪同患者進入手術室,以誠摯的態度和和善的態度,給予患者安慰和解釋,幫助她們通過深呼吸來緩解恐懼心理[2];同時,做好各項手術準備工作,盡可能避免過多暴露,使患者能夠保有隱私,并注意做好保暖工作,在手術過程中,盡可能保證動作的輕柔,避免出現過于刺激的聲響,給患者的造成過大的壓力;護理人員應當陪伴在患者的身側,通過握手或語言來給予支持;在出現緊急情況時,必須保持冷靜的頭腦,沉著應對、快速反應、及時處理,幫助患者安全度過手術。本組資料中所有患者均安全順利的完成了手術。
2.3術后心理分析及護理多數患者由沉睡中逐漸清醒過來后,術前所擔心的各種問題已消失,手術非常成功,她們心理始終壓著的大石放了下來,情緒也得到了有效疏解,心情也逐漸開朗。但仍然有少部分患者因失去孩子以及身體的疼痛而陷入了自怨自艾的情緒中,護理人員必須主動接觸患者,掌握她們內心所苦,把握問題的根源,以鼓勵的態度安慰患者正確面對手術結果,引導她們將內心的想法訴說出來,找到正確的舒緩方法;手術完成后由于術后疼痛以及行動不便等使得患者不得不求助于他人的幫助,內心非常苦悶,為此,護理人員應當與患者的家屬進行溝通交流,使他們在充分認識到計劃生育手術的重要性,并在交流中叮囑家屬必須注意的相關事項,以積極的態度感染患者,使患者能夠倍受鼓舞,進而樹立起康復的信心。此外,為患者提供一個安靜祥和的入住氛圍,并注意保持室內環境的整潔,定期更換衣物和床單被套,減少感染。調整室內溫濕度,使其患者的入院患者更加舒適。同時,注意避免噪聲的阻隔,盡可能遠離吵雜的環境,使患者的心境祥和。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可為患者提供電視、音樂、收音機等來轉移患者的注意力,緩解患者的疼痛感。在本組資料中,17例患者出現了隨癥反應,經過有效的護理,患者的疼痛感得到了很好的緩解,情緒在有效疏導中得到了很好的穩定。
3總結
計劃生育手術主要針對的對象是生育后再次妊娠或采取節育措施失敗的育齡期婦女,但由于很大部分婦女在該方面上的知識非常匱乏,傳統思想濃厚,甚至有些農村婦女,她們認為多生育是養老的保障,為此,接受計劃生育手術的婦女均有著非常強的排斥情緒,加之,女性對孩子的先天保護意識,更加不愿意接受計劃生育手術,這使得計劃生育工作開展非常困難。為此,護理人員在接受患者時,應當及時與其建立起溝通交流,向其詳細解說計劃生育在我國的重要性以及手術的相關知識,使患者心理能夠保持一個健康積極的狀態。本組資料124例患者中,通過有效的心理疏導,所有患者的情緒均非常穩定,術后恢復良好。
參考文獻